百年华诞一句话范文

2023-09-19

百年华诞一句话范文第1篇

——芝林药业十周年庆典活动策划方案

一、策划目的

把握希臣药业十周年庆契机,借希臣药业蒲江基地十周年现场庆典活动之势,迅速拉动在更高、更广层面(地域层面、公关层面、宣传层面、销售层面)的活动推广策划,持续掀起庆典高潮,提炼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凝聚力,局部拉动销售,培育样板市场,收复失地,重树信心,再现希臣辉煌。

二、总体思路

地域层面:考虑到宣传及公关效应的具体销售回馈和人力跟进,宜以成都市区为主要活动对象地,宣传方面以侧重成都为主,辐射全川。

宣传造势:重中之重,须发动相关媒体,紧扣希臣的创建和发展、理念和文化、成功与波折、研发和创新、生产和销售、机遇和挑战等方面题材,展开一场热烈的关于“希臣现象”的大讨论,吸引“眼球”,制造新闻“由头”。

活动主题:针对具体重点产品,运用市场整合推广策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市场推进企划方案,强力推行,使目标产品本身能迅速进入社会消费群体中,并形成有力的市场优势。

三、具体做法

“三个一”策略:

一次循序渐进的软性新闻炒作;

一场别开生面的现场庆典活动; 一组行之有效的产品促销企划。

目前必须立即启动的是前两项工作,通过围绕庆典活动前后的系列软性新闻宣传及庆典活动本身,使公关层面(政府部门)和销售层面(消费人群)的目标受众能够建立对希臣公司和希臣产品的重新认知,进而明确告之公众希臣欲借十周年生日,携优势产品大举开拓样板市场,扬本土企业声威,争创“单打冠军”,收复“失地”,再续企业辉煌的决心,为重点产品的宣传和促销做好铺垫。

四、活动主题

精心打造百年老店 十年希臣再现辉煌

五、活动时间 2005年6月底——7月底

六、 执行内容及推进度

(一) 第一阶段操作:(6月18日——6月28日)

目的: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了解活动情况。

对应活动:新闻座谈会

1、时间:6月18日(星期日)

2、地点:希臣蒲江厂区

3、内容:告之媒体希臣公司6月28日举行十周年庆典的有关情况,简要说明希臣药业1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强势启动新一轮研发、生产、销售攻势,尤其是大规模决战成都市场的行动,并和相关主要媒体商议新闻及专题跟进计划。

4、稿件安排:依据我公司的新闻通稿(另案),四川日报、成都商报和华西都市报各发一篇不低于300字的新闻稿件,成都晚报和天府早报各发一篇不低于400字的新闻稿件,成都日报作为重点单独列出发稿计划(另案),经理日报作为特邀支持媒体特别处理(另案)。

5、现场布置:简洁明快的背景版,公司LOGO和“精心打造百年老店 十年希臣再现辉煌”字样。

6、新闻座谈会费用:

(1)、新闻记者6人

科技日报 1人×400元=400元

成都商报 1人×400元=400元

华西都市报 1人×400元=400元 成都日报 1人×300元=400元

成都日报 1人×300元=400元

经理日报 1人×300元=400元

共计 6人 2100元

(2)、相关材料准备 主持人持稿一份、新闻通稿15份、希臣药业相关宣传材料15份。

7、负责部门:发展部、市场部、办公室

(二)、第二阶段操作(6月28日一—6月底)

对应活动:庆典仪式

1、时间:6月28日(星期二)上午10:00——11:30

2、 地点:市内某四星级酒店

3、主办方:省市工商联

内容说明:十周年公司成都总部庆典活动可作为在省市层面上的一次公关活动,可邀请省市相关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业内人士、媒体财经记者等参与。主要内容除省市相关领导发言外,由李总围绕“希臣现象”及公司发展新动向,以及产品的市场推广策略作主题发言,达到开宗明义、沟通融洽的目的。

3、 庆典安排:庆典仪式设置嘉宾讲话、公司领导讲话、答记者问、简短文艺表演助兴、酒会等内容。

具体可参考如下时间安排: 9:00 场景布置完毕 9:10 调试音响 9:30 播放音乐

9:40 工作人员及礼仪人员到位,检查各环节工作 9:50 开始迎宾(签到、接收名片、发放礼品)

10:00 主持人宣布典礼开始(主持人开场白、介绍贵宾及主要庆贺单位、媒体单位) 10:10 省市领导发言

10:30 公司领导发言(讲话稿另案) 10:40 答记者问 11:10 文艺表演 11:30 参加酒会

4、新闻宣传:

①邀请对象:四川电视台记者2名、CDTV-1记者2名、科技日报记者1名、成都日报记者1名、华西都市报记者1名、成都商报记者1名、成都晚报记者1名、经理日报记者1名、成都交通人民广播电台记者1名。

②稿件和节目安排:依据我公司新闻通稿,电视台播出画面新闻报道突出喜庆气氛;交通台播不低于500字新闻1次,消息3次;科技日报、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成都晚报次日见报消息;成都日报和经理日报当天刊出整版形象宣传文章(见各自另案)。

③宣传费用预算:不包括整版形象宣传,记者红包为11人,共3300元。

5、庆典费用预算:宜邀请专业活动承办公司承办。

6、负责部门:发展部、市场部、办公室

(三)、第三阶段操作(7月初——7月底)

对应活动:新闻和广告深度推进

1、 时间:7月初——7月底

2、 内容:选择一报(成都日报)三台(六味木香胶囊和舒尔阴广告主要投放省市电视频道、成都交通台)作为重点宣传广告合作平台,展开深度的互动性宣传活动,重塑公司品牌的核心价值,启动六味木香胶囊和舒尔阴这两个公司拳头产品的相关宣传方案,配合销售跟进。

(1)、纵论“希臣现象”

合作媒体:以成都日报为主,辅以经理日报

主题和主要形式:由党报提出“希臣现象”概念,引发并以新闻形式表现对希臣的创建和发展、理念和文化、成功和波折、研发和创新、生产和销售、机遇和挑战、应对之策等方面的深入探讨,建议利用建党节这一特殊日子和党报这一平台,策划一次由某一政府官员、某一知名记者和李总共同参加的“铿锵三人谈”版面(另案),吸引高端关注。

主要文章安排:

具体时间和内容与各报商议后制定详细方案

费用预算:控制在10万元以内

(2)、“希臣之声”——“六味木香胶囊”健康咨询热线(每天20—30分钟) 合作媒体:成都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台

内容:聘请医疗专家,值守广播电台热线,并不断介绍1企业文化、服务理念和产品,逐步形成与消费者之间互动的效应。同时,为了更方便今后渠道销售和产品推广,企业内部同样设立专家热线,并在产品说明上特别标明,以利于消费者及时畅通的了解相关的医疗健康知识。

(四)、第四阶段操作(8月初——年底)

对应活动:宣传延展促销期

合作媒体:以有线台“新闻现场”或CDTV-5“成都全接触”等市民节目为主,以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成都晚报社会新闻配合为辅。

执行要略:

1、创立“希臣教师健康基金”,树立高端形象;召开行业研讨会,确定利益合作体。

①提前通过媒体征集100对/名社区需要关心的教师或家庭。

②组织希臣药业领导职工代表20—100名,统一着装,分成若干小分队,进行慰问活动,并结成亲情互助家庭,体现希臣药业的企业文化。

③企业印制宣传手册(主要是医疗健康知识、企业产品介绍等,要求内容设计新颖独特),在具体活动中进行发放。

借助时机,和相关省市主管部门一道,邀请渠道销售商,医疗单位等,成立一个专门有利于消费者的公益组织——“希臣教师健康基金会”,即当教师消费者群体有紧急需求时,医院、企业、社会相关单位有义务协作,并以社会和公众利益为重,这样有利于今后产品销售和品牌推广。

2、“六味木香胶囊 2005感动父亲——大型征文活动”

说明:父亲节前后,由希臣药业和成都晚报合作,面向社会进行“父亲故事”的征文活动,参与条件不限。

执行要略:A.在成都晚报市民版冠名进行宣传; B.作品邮寄地址希臣药业地址和邮箱; C.邀请作家评委到企业参评所有作品; D.颁奖现场设立在公司地址;

E.企业、文化界知名人士、媒体等联动,深入企业,开展相应的研讨会、笔会等,扩大公司的社会知名度。

3、礼敬老人——“回春如意胶囊义诊”活动

合作媒体:晚霞报

活动内容:由公司、晚霞报与四川省老岭委、成都市老年协会共同发起组织,可进行“健康是福”生活质量问卷调查、建立老协会员资料及“回春如意胶囊义诊”、“六味木香胶囊”等活动,在促销活动中制定赠送政策,比如

A.满60周岁老人可获得“会员卡一张和赠品一份”(每天限前50名)。赠品由公司或活动经销药店提供。 B.满80周岁老人可获得健康老人礼品一份。

C.生日为重阳节当天的60周岁以上老人可获得幸运老人礼品一份。

4、“希臣之声”系列音乐会

说明:8月——年底之间,可考虑借助成都大型文化品牌“周末音乐会”为合作平台,该平台媒体宣传范围广、周期长、群众参与深入。企业宣传推广可行性大,易于操作,效果明显。

该系列音乐会有下列具体内容供选择:红色经典/民族民间经典/内地流行、影视金曲经典/港台经典/国外经典

这些内容一方面是为了发掘人们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另一方面结合希臣药业10年历史的回顾,深度挖掘企业文化背景和品牌效应,扩大企业及产品的社会知名度。同时2个月的系列配套活动和媒体宣传能深入消费者心中,有利于长期的品牌建设。

合作单位:四川省锦城艺术宫、成都商报

执行要略:

A.演出地点:四川省锦城艺术宫(天府广场旁)

B.公司采用冠名赞助方式参与,由成都商报全程策划报道。 C.公司在演出地点设置2个月的户外广告,并在每场演出中利用节目单、舞台背景喷绘等做自身的产品形象宣传。

D.在成都商报上挂栏题,周期为2个月。并每场演出中对企业文化做相关的深度报道。 E.公司利用演出现场做自身的产品展示和推广宣传。

F.由成都商报牵头,组织演员到企业基地参观慰问,通过媒介新闻传播,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和轰动效应。 经费:每场次3.5万元

百年华诞一句话范文第2篇

——中国矿业大学暨中国煤炭高等教育的100年

罗承选

在举国同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日子里,中国矿业大学即将迎来建校100周年庆典,2009年10月18日已被定格为海内外17万矿大校友翘首期盼的节日。中国矿业大学因煤而生,因煤而兴,从诞生之日起,便与祖国煤炭工业同呼吸、共命运,鱼水相联,沉浮与共。百岁华诞注定会开创学校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纪元,100年的艰辛与奋斗,100年的嬗变与追求,100年的曲折与荣耀,其诞生开中国煤炭高等教育之先河,其壮大撑中国煤炭科教事业之大局,一部百年矿大史,从很大程度上讲也是一部浓缩的百年中国煤炭高等教育史。 A 诞生成长篇

中国煤炭高等教育的源头(1909—1949)

中国矿业大学前身——焦作路矿学堂于1909年(清宣统元年)3月创立,当时国内虽已有个别高校开办了采矿科系,但作为整体面向煤炭行业的专科高校,焦作路矿学堂仍属首创,因此,焦作路矿学堂是近代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也是第一所私立工科高等学校,被公认为是中国煤炭高等教育的源头。

路矿学堂的创立最早可追溯至19世纪末满清政府的洋务运动。作为世界上最早开采和利用煤炭的国家之一,现代意义上的煤炭工业在我国起步甚晚,直到1876年,满清政府才兴建了第一座现代意义上的矿井——基隆煤矿,至1895年,全国虽已兴办现代煤矿10余处,但开采技术都完全掌握在外国人手中,人才与技术空白成为我国煤炭工业起步阶段最难逾越的障碍。1898年6月,清政府与英国福公司在北京总理衙门签订了《河南矿务章程》,其中第13条规定:“福公司于各矿开办之始,即于矿山就近开设矿务、铁路学堂,由地方官绅选取青年颖悟学生二三十名,延请洋师教授,以备路、矿因材选用。此项经费由福公司筹备。” 后经反复争取,1909年,焦作路矿学堂终于诞生。

从路矿学堂创立到新中国成立,学校经历了河南福中矿务学校、福中矿务专门学校、福中矿务大学、私立焦作工学院、西北工学院等多个办学时期,虽然在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旧中国,学校处境艰难,甚至几度停办,但老一代矿大人实业救国、科技兴煤的理想从未动摇,特别是进入上世纪30年代后,张仲鲁、张清涟先后主政焦工,并得到了孙越崎、翁文灏等的鼎力支持,孙越崎、翁文灏、张静愚、秦瑜、贝安澜(英籍)、刘镇华、张钫、胡汝麟、李文浩等一大批社会贤达先后担任焦工校董,河南省主席刘峙亲任校董会主席,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担任名誉校董并为学校题词“好学力行”。在这些有识之士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实力与日俱增,先后汇聚了包括王冠英、任殿元、石心圃、李钟美、张鸣韶、马载之、孙景雅、胡伟

三、丁观海(丁肇中之父)在内的一批知名教授和矿业专家。当时从院长到教授,多有留美经历和工程实践经验,学校教学体系也以美国科罗拉多矿务大学、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为蓝本,实行学分制,多采用外文原版教材授课,采矿系、冶金系、路工系和水利系“四科并立,设备可以互相利用,教员可以专授所长,学生可发展个性”,到30年代中期,学校名声日振,“可与海内工程学府相颉颃矣”,学校办学进入鼎盛时期。此后抗战西迁,在董事长孙越崎的领导下,学校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人员建制和设备仪器,在陕西城固与国立北洋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合并组成西北工学院,西北工学院汇聚了当时国内的工学精英,成为抗战时期与西南联大南北齐名、理工互补、堪称我国现代高等教育史上璀璨的双子星座。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纵观建国前40年的发展历程,学校开启了中国煤炭高等教育的先河,也为中国煤炭工业艰难的肇始阶段播下了极其宝贵的火种。据不完全统计,从1909年到1949年,解放前学校共培养采矿、冶金、土木、机械类人才460多名,毕业后,他们大多义无反顾地奔赴祖国的煤矿一线,以科学技术知识报效祖国。其中许多人后来都成为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如著名材料及冶金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师昌绪,著名材料及冶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傅恒志,著名材料与金属物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恒德,著名物理冶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沛霖,著名电机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高景德,著名机械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秉聪,著名探矿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广志等。据统计,到1942年,我国煤炭产量达到了6568万吨,这与早期焦工校友的贡献是分不开的,学校为我国煤炭工业的现代化转型培养了急需的本土化优秀科技人才。 B 发展壮大篇

中国煤炭高等教育的龙头(1949-1999)

新中国成立后,以焦作工学院为基础,创建了中国矿业学院。从1949年到1999年,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发展中,虽几经曲折,但学校却抓住了两次至关重要的发展机遇,第一次是建国之后,成为新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迁校首都,并在院系大调整中,实现了全国最优秀矿业高教资源的整合,办学实力得以快速提升。第二次是改革开放后,走出华蓥山建校徐州,迎着改革的春风,全面走上中兴之路。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壮大,学校逐渐成为中国煤炭高等教育领域的龙头。1951年,在中国矿业学院的成立大会上,燃料工业部部长陈郁说:“中国有这样的矿业学院,确实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矿业学院的成立,反映了中国矿业发展的光明前途。”1984年,煤炭工业部部长高扬文莅临学校视察,指出:“中国矿院是中国煤炭教育战线的龙头,龙头摆得好,煤炭教育就发展的快,人才就出的多,煤炭工业的基础就牢固,风吹不倒,雨淋不垮!”。两任部长的评价正是对矿大在煤炭科教领域地位准确而生动的描述。 1.新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

早在1949年4月,解放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去,人民政府就派员赴苏州接收了颠沛流离中的焦作工学院。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划归燃料工业部领导,为响应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开发矿业”的号召,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对人才与科技急需的形势,国家决定以焦作工学院为基础筹建中国矿业学院,并从焦作迁址天津,任命燃料工业部部长陈郁兼任中国矿业学院院长。1952年是学校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年份,学校迎来了两次重大的发展机遇。其一是燃料工业部决定学校迁京办学。6月15日,中央批准学校在北京建校。当时指导学校迁校的苏联顾问对学校发展进行了美好的规划:“在目前之天津中国矿业学院的基础上即将发展起来的北京中国矿业学院,应当成为这样一个教育中心:它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煤矿工业培养高级技术干部,为科学调查研究所培养科学工作者,为高等和中等技术学校培养教授和师资。”为支持学校建设,1952年9月,燃料工业部专门成立了“中国矿业学院院务研究指导委员会”,由刘澜波副部长任主任委员,煤矿管理总局局长刘向

三、中国矿业学院副院长吴子牧任副主任委员。并明确要求各局、矿在介绍推广先进经验时应及时通知矿院,以便矿院指派教师参加学习,现场部门对重要经验或专门技术问题的总结,务必同时抄至矿院一份或数份等。以上措施对促进学院理论联系实际、人才培养与煤矿生产建设的需要相结合,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1953年,学校完成了京津合校,并更名为北京矿业学院。其二,在全国院系大调整中汇聚新的力量。1952年8月,教育部作出《关于采矿系调整的指示》,按指示要求,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的采矿科系师生并入中国矿业学院,北京大学地质系的奠基者何杰教授、我国第一台水力发电机、第一台材料试验机、第一台飞机发动机的设计者邓曰谟教授,还有汪泰葵、张熙年、任德树、王绍瀛、杨德均、杨善元、刘宝忠等一大批知名学者来校任教,学校汇聚了当时我国煤炭高教领域最优秀的师资,当时主持学校工作的吴子牧副院长将这次调整评价为“华北的采煤工作者会师了,这将会更好地发展我们的潜力。”完成迁址北京和院系调整后,学校的办学规模有所扩大,师资力量大大增强,发展定位更加明晰,为50年代进入北京“八大学院”时期的辉煌奠定了基础。同时,新中国矿业高等教育的格局基本确立,作为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支力量,学校肩负起了振兴新中国煤炭科教事业的历史使命。

20世纪50年代初,矿院仿照苏联模式,面向行业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逐渐成长为新中国煤炭科技人才的摇篮。1953年,矿院在行业内率先培养研究生。1954年,矿院最早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1955年,矿院开办了煤炭行业内最早的夜大学和函授教育,并承担了煤炭部在职干部的业余培训工作。作为全国煤炭高等教育的最高学府,矿院还吸引了来自清华大学、中南矿冶学院、东北工学院、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学院、重庆大学、云南大学工学院高校的相关专业教师进修培训,开设的采矿、矿山机械研究生班积极接纳兄弟院校和有关厂矿企业人员学习进修。1958年,在大跃进的背景下,我国煤炭高校数量迅速增长,由当时北京矿业学院、合肥矿业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和淮南工业学院前身)两所迅速增加到十余所,如在中南煤业工业学校的基础上,在原焦作工学院旧址建立了焦作矿业学院(河南理工大学前身);在阜新煤矿学校的基础上建立了阜新矿业学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前身);在山东煤炭工业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建立了山东煤矿学院(山东科技大学前身);太原煤矿学校、太原采矿学校合并成立了山西矿业学院等,这些学校在创立之初,无论是师资还是教材、教学方法等在很大程度上都依托于北京矿业学院,矿院因此成为新中国煤炭科教人才的摇篮。 2.改革开放中走向中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国家开始拨乱反正,我国科教事业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徐州建校、管理体制改革和“211工程”建设成为改革开放前20年学校发展壮大并走向中兴的“三部曲”。 建校徐州,迈出了走向中兴的第一步。文革后期,学校被迁往四川重庆华蓥山建校,学校发展遭受了重大挫折。文革结束后,在党中央和小平同志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学校迁往我国煤炭重工业基地——徐州。1979年,徐州校本部破土动工,并在北京留守处的基础上组建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其作为二级单位隶属徐州校本部领导。1997年,原国家教委在研究生部基础上批准成立北京校区。1984年12月22日,学校举行了盛大的竣工典礼。煤炭部部长高扬文激情满怀地发表讲话:“中国矿业学院的正式建成移交,是我国煤炭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今年我国统配煤矿有1300多万吨新井投产,这是值得高兴的,但是,建成一所高等院校比建成几座矿井更有它的特殊意义,更值得高兴!” 91岁的老焦工创始人之一孙越崎出席典礼并题词:“第一流矿院,培养第一流人才。”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为学校题词:“学而优则用,学而优则创。”应邀参加典礼的国际友人——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教授林奇说:“我们有幸参加了中国矿业学院的竣工典礼。这一精彩场面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中国矿业学院将成为世界上最杰出的矿业学院之一。”

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成为煤炭高等教育改革的先锋。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矿大(1988年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积极适应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成为这一阶段学校工作的中心任务。在煤炭部的领导下,学校对教学、科研、学科、研究生教育、后勤管理等工作进行了一系列改革。1983年,中国煤炭高等教育分会的前身煤炭高等教育顾问团在矿大校本部成立,10月,《煤炭高等教育》创刊。1989年,矿大董事会成立,建立起学校产学合作新模式。通过校办企业改革、校、院、系三级管理改革、“四条线”财务管理改革等,进一步增强了矿大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活力和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提高了办学效益,这些改革为矿大进入新世纪之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使矿大成为新时期我国煤炭高等教育战线上的改革先锋。

成为唯一跻身 “211工程”建设的煤炭院校。1994年11月份,矿大成为进入 “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首批高校之一。作为唯一跻身“211工程”建设的煤炭院校,此项工作得到了煤炭部及广大煤炭企事业兄弟单位的鼎立支持。部长王森浩提出了全煤炭企事业单位共建矿大的设想,副部长范维唐表示,“211工程”是出人才、出成果、上水平、上效益的工程,是整个煤炭行业的大事情。尽管煤炭生产处于困难时期,煤炭部党组还是决定要坚定不移地支持矿大,通过“211工程”把学校建成世界一流的矿业大学。因此,矿大作为煤炭院校中唯一跻身“211工程”建设的高校,既代表了我国煤炭科教领域的最高水平,也肩负着全煤系统在行业低谷时期以科教引领行业振兴的期望。

从1949年到1999年的50年中,学校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中国煤炭高教领域当之无愧的龙头。据统计,50年中,学校共培养研究生3441人、本科生30048人,占全国煤炭高校培养总数的22.7%、63.3%。改革开放头20年,矿大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3项、国家发明奖9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4项、国家教学成果奖6项,分别占到了全国煤炭高校获奖总数的100%、75%、58%、37.5%。学校有10名教师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占全煤炭高校的62.5%。文革前,矿院完成了包括精选高炉石墨、我国第一台刨煤机、重介质选煤和水力旋流器等一批在当时产生较大影响的科研成果。直到1993年,矿大一直为全国煤炭高校中唯一的博士点授权单位,1984年,矿院培养了新中国煤炭行业第一位工学博士。1982年,发现建立了腕足动物的一个新超科——二迭贝超科(当时腕足动物72个超科中只有2个是由中国人建立的)。1986年,经“六五”科技攻关,“水煤浆制备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1993年,矿大专利申请数列清华、浙大之后,居全国高校第三名。1994年,陈清如教授主持建设了世界上第一座干法选煤厂。同年,我国第一台采掘机器人在校内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煤矿机器人的研究步人世界先进行列。1996年,余力教授主持的煤炭地下气完成了工业化试验,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工业性地下气化基地。江泽民总书记对此项目进行批示:“中国矿业大学煤炭地下气化试验从煤炭资源的充分利用及经济效益来讲,值得进一步研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盛赞这一课题是“矿业与化学工业的结合”。 C 再创辉煌篇

中国能源科技的一面旗帜(1999-2009) 特色与品牌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法宝。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发生了深刻变革,包括煤炭院校在内的行业办学模式受到严峻挑战,全国十几所煤炭高校先后划归地方管理,并纷纷更改校名,调整办学定位,但矿大坚持办学定位不动摇,将保持特色,发挥优势,继续高擎矿业大旗,立足煤炭工业主阵地作为学校跨入新世纪的重要战略选择,在此基础上,面向未来,积极向新能源领域拓展,已成为新时期我国能源科技领域的一面旗帜。 1.立足行业,彰显特色,为我国煤炭工业的振兴贡献力量

2006年底,矿大成为“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首批试点的5所高校之一,这标志着学校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能源工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具备了不可替代的重要战略地位。这与学校近年来着力打造传统的特色和优势是分不开的。在原煤炭系统16所院校中,矿大国家重点学科数占60%,二级学科博士点数占35%,博士后流动站数42%。采矿、地质、安全等5个本科专业稳居全国第一。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实验室、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矿瓦斯治理工程中心、大学科技园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都具有鲜明的矿业特色,均代表了我国煤炭科技领域的最高平台。6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全部为我国矿业类学科领域的知名专家。

在人才培养方面,近5年矿大共招收采矿、地质、安全、矿建、选矿等8个煤炭主体类本科生4056人,且年均保持10%左右的递增趋势。同期煤炭主体专业毕业生到煤炭行业就业2795人,占主体专业就业人数的83.16%。2003年,学校在煤炭行业内率先实现对口单招本科生,极大地缓解了煤炭主体专业的人才短缺之急。2004年,开始单独招收煤炭企业优秀技术骨干来校攻读研究生,开启了一条为煤炭系统培养高水平人才的新渠道。矿大面向行业培养人才的工作得到了国家的高度肯定,2009年6月,温家宝总理亲笔题词勉励学校部分赴西部及煤炭生产一线的毕业生:“同学们:基层艰苦地方需要你们,那里大有可为,希望同学们努力奋斗!”在科学研究领域,矿大加大了与大型煤炭企业的合作力度,高水平科研成果不断涌现。10年来,学校先后承担各类科研项目8064项,实际使用科研经费14亿元。在历年煤炭工业十大科技成果评比中,获奖数稳居第一位。2008年,学校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全部是与煤炭企业产学合作结出的硕果。2008年,为加强与煤炭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和产学研高层次合作,矿大成立了企业战略联盟指导委员会,当年便与先后十几家大型企业签订了校企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并发起成立了“煤炭高效开发产学研联盟”,为建立产学研结合新机制和新模式搭建了一个新的高水平平台。

2.面向未来、开拓创新,努力引领地方产业科技发展走向

近年来,新能源的快速发展日益代表了新兴工业化的未来,对传统能源行业也形成了巨大挑战,对此,矿大敏锐地注意到当前能源科技的发展态势,在与新能源相关的洁净能源、生态环境、光伏材料、机电装备等领域,积极寻找新的生长点,已取得初步成效。“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筹建成为最为显著的标志性成果。该中心是在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先生的大力倡导下,旨在中德两国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之间建立以煤矿安全开采技术与装备、新能源、矿区生态环境、先进制造业、节能减排等为主要研究领域,集人才培训、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与产品制造为一体的产学研国际合作平台。施罗德先生将亲自担任中心名誉主任。该中心将依托矿大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努力建成国家级国际联合重点科研机构。2008年4月,施罗德先生高度评价这一项目为“典型的中德合作范例”。2009年1月29日,在中德两国总理的见证下,有关方面在德国共同签署了该项目协议。此外,矿大极参与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主动出谋划策、打造平台,全方位提升校地合作水平,在促进徐州地方经济发展中的技术与智力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2008年底,矿大与市政府签署了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市校科研项目合作协议,省长罗志军对矿大在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中所作出的努力予以肯定。

纵观当今世界,以新能源产业为龙头的新兴工业化发展方兴未艾,绿色开采、洁净利用、煤炭气液化、深加工技术将成为未来煤炭工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在此背景下,我国煤炭高等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矿大如何继续保持在煤炭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如何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更好地服务煤炭工业母体、引领行业科技未来走向方面任重道远。因此,希望矿大在新能源科技发展的广阔舞台上能够有所作为,继续做出开创性成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100年来,学校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成功之路。先后培养出包括20多位两院院士,20多位共和国的部长、省长,几十位大学的书记、校长,几百位大型企业负责人,几万名优秀科技骨干在内的17万余名毕业生。结出一大批具有开创性、影响深远的科技硕果,涌现出一大批站在行业发展最前沿的科技领军人才。同时,历届师生秉承“爱国爱校,学煤兴煤”之传统,积淀形成了“勤奋、求实、进取、奉献”的校风,“学而优则用、学而优则创”的办学理念,“开拓创新,严谨治学”的校训和“好学力行、求是创新、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校园精神,这些精神元素都已与学校融为一体、成为这所百年学府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在时刻彰显着学校引领中国煤炭高等教育100年的独特气质与风范。 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这所国内历史最悠久、道路最曲折、规模最宏大、培养人才最多、科研水平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矿业高等学府青春永驻!借此机会,让我们向过去100年来为学校的生存、发展、壮大做出贡献的人们表示最由衷的敬意!也期待着所有关心学校发展的人们继续携起手来,为中国矿业大学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百年华诞一句话范文第3篇

吴抄手是成都三四十年代一家非常有名的面食餐馆,尤以抄手出名,许多吃客品尝后都赞不绝口,念念不忘。龙门阵86年第六期有一篇香港的食客潘孑农老先生就在他的《梦绕锦城忆游踪》就非常有趣的写到在吴抄手吃鲫鱼面没有鲫鱼大惑不解的有趣情景。(潘孑农:1909—1993.1.28,浙江湖州人,解放前文艺界的著名编剧和导演,抗日名曲《长城谣》的作者之一,白杨出演过他编导的话剧,导演《花开花落》,《街头巷尾》等片,著有《舞台荧幕六十年》文中评论江青“在1930年代之上海,她是一流的话剧演员,二三流的电影明星”)潘老无比怀念的写道:“吴抄手”还是值得永远怀念的,有次我试要了一碗鲫鱼面,端来后我用筷子在碗里翻江倒海,却始终未见鱼影,我怕当做外行,踌躇着不敢问,可是机智的幺师就看出我的“底”来,幽幽地提醒我:“是啷个的,鲫鱼煨成汤,稀巴烂,味道全在汤里了。”一语道破真相,我恍然大悟,无鱼的鱼面,确实鲜美,我把汤喝得点滴不留,仓皇走出店堂,隐隐还听到幺师们的哄笑。

正宗的吴抄手店在青石桥,是吴茂山老人亲自打料掌厨的店,因为用料考究,做工精细,味道卓绝誉满成都。在华新街还开有分店,是他三弟在那里经营,华新街的锦江剧院解放前也是一个喝茶听戏的场所,戏班子下场后卸完妆也必是吃了宵夜才回家睡觉,川剧名家竞华,(—1999年8月30),打金钱板的周钟兴等这些都是店里的常客,留恋之余将成都名小吃编成唱词:“吴抄手的抄手鸡肉来做,赖汤圆的汤圆尽是油珠珠„„”赞不绝口吴抄手的鳝鱼面,担担面,鸡汤抄手、怪味鸡„„。

吴抄手以抄手誉盛,实际上经营的面食品种多样,样样都是美味,这个给吊汤很有关系,原汤都是用猪骨头汤打底,用底汤在做煨汤,鲫鱼汤鱼肉煨烂炖茸只取汤打味,鸡汤则将取过味的熟鸡捞起斩块另调新味供食客享用。取名怪味鸡,与一般的川味红油鸡块,椒麻鸡又有不同,别有一番风味。

吴抄手在当时的成都极负盛名,后起商家纷纷效应,出现了矮子抄手,龙抄手等。据传龙抄手的得名并非老板姓龙,而是创办人张武光与其好友等在当时的“浓花茶园”商议开抄手店之事,切磋店名时,借用“浓花茶园的“浓”字,以谐音字“龙”为名号,也寓有“龙腾虎跃”、“吉祥”、生意兴“隆”之意。吴抄手之女却大不以为然,毕竟她还知道些底细,据她讲龙抄手的老板确实是边花—独眼龙,矮子抄手的老板就是一个矮子。这让我想起成都的另一个老字号“麻婆豆腐”两口子初开店生意火起来客人也叫,自已也叫麻婆豆腐,其实就是因为老板娘一脸的麻子,生意好这又有什么关系,反而是道招牌对吧。能有那么大的雅兴倒反而不实了。还有些不干一点关系的商家甚至冒用吴抄手的招牌。现在有家吴抄手,其实就是借的这块招牌:重庆的吴抄手由李文生、陈尚智等五人合伙经营,1952年开业,专营抄手。据该店老厨师辜骏回忆说,吴抄手这块招牌是借来的,因为成都青石桥有一家吴抄手很有名气,为了招徕顾客,就冒名为吴抄手,其实两家并无关系,也不知道吴抄手的来历及吴抄手本人的来历。

吴抄手名吴茂山,远籍客家人,落户四川温江周家场,年青时上成都谋生,在娘娘庙街以做担担面起家,渐渐有些积余,先后在东城根街,青石桥等处开店做面食生意,做工精益求精,担担面的紹子要扎得极细煵酥,通常面吃到碗底还有紹子,一筷收尽,口留余香。

吴抄手虽以抄手盛誉街巷,其实在面食上样样都很精到,鲫鱼面,鸡汤面这些吃客都是津津乐道,回味无穷的成都美食,潘孑农老先生的文章可见一斑。

吴茂山老人亲口讲述,蒋介石曾到他的店上吃抄手,过后又请他到南京专为他做过一次,吴抄手生意兴隆时,食客络绎不绝,十分红火,由其三弟另开分店,说书的还有写怀念文章的大约指的最多的还是三弟开的这家吴抄手分店,其家人讲三弟算不来帐也从不掌厨,一切都靠帮工打理,真正正宗的还是青石桥由吴茂山老人一手打料的店味道鲜美绝佳。

吴抄手在解放前几年就没落了,家人都忌口讳深,从未提及,只是近几年其女才犹犹豫豫谈起生意做垮源起于一场家庭变故。

誉满成都时,长女嫁到文家场,夫人身体不好,常年有病,随长女生活。后来吴抄手将夫人接回成都治病,不几日病亡。数月后娶新夫人。

二子吴世良性格暴烈,年青气盛,不能接受后妈的现实,加上怀疑母亲死因不明,一气之下将家具物件砸个稀烂,家道尽毁,并将其妹托付给一户没儿女的家庭拜认干女寄养,自已跑去当兵,颠沛流离。吴抄手再无本钱翻本开店,走向没落。

此后有人借他的招牌合伙开店,实际上那时的吴茂山老人只是店堂的帮工而以,以不足挂齿。

解放后吴抄手被公私合营,六一二年自然灾害期间看到允许私人开业,执意提前退休做生意,退下来以后开始重抄旧业买担担面,因为没有营业执照连挑子都被执法没收,从此在没有翻本的机会。

一九七三年下半年,吴茂山老人离世,享年七十余岁,各种面食的调味之法也未曾记叙传世,当时的帮工周吉安解放后在石油局当炊事员,罗老幺不知所踪,其余帮工散伙后再无联系。二子吴世良亦在石油局做炊事员,大约是77年因胰腺癌去世。

百年华诞一句话范文第4篇

1、 看在党国的份上,拉兄弟一把吧!—《南征北战》

00

2、 为了新中国!前进!—《董存瑞》

00

3、 为了胜利,向我开炮!—《英雄儿女》

00

4、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创业》

00

5、 向天空发射三颗信号弹,让它们照亮祖国的山河! 阿米尔,冲!—《冰山上的来客》

00

6、 永别了!同志们,我想念你们!—《永不消逝的电波》

00

7、 不见鬼子不拉弦。—《地雷战》

00

8、 活下去,像狗一样的活下去!—《芙蓉镇》

00

9、 站着进来,躺着出去!—《保密局的枪声》

0

10、 人民万岁!—《开国大典》

0

11、 高!实在是高!—《地道战》

0

12、 头可断,血可流,意志是打不倒的!—《烈火中永生》

0

13、 攻上孟良崮,活捉张灵甫!—《红日》

0

14、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马尾巴的功能。—《决裂》

0

15、 I LOVE MY MOTHER LAND!—《庐山恋》

0

16、 如果不能骄傲的活着,我选择死亡!—《红色恋人》

0

17、 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沙家浜》

0

18、 弟兄们,给我冲啊,共军没有子弹了!—《车轮滚滚》

0

19、 谁穷了,谁狗熊!谁富了,谁光荣!—《金光大道》

020、 孔雀开屏漂亮吗?可她露出了什么啊??—《青春祭》

0

21、 小鸡长大了就变成了鹅;鹅长大了,就变成了羊;羊长大了,就变成了牛;等牛长大了,共产主义就到了...... —《活着》

0

22、 甭说吃你几个破西瓜,老子在城里吃馆子都不交钱!—《小兵张嘎》

0

23、 能烧的都烧了,就剩下这些石头。

—《沙鸥》

0

24、 我胡汉三又回来啦!—《闪闪的红星》

0

25、 就把枪炮声做礼炮吧!—《刑场上的婚礼》

0

26、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雷锋》

0

27、 在中国的土地上,绝不允许你们横行霸道!—《平原游击队》

0

28、 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莫哈莫哈,正晌午说话谁也没有家。脸红什么?精神焕发!怎么又黄了?防冷涂的蜡!这么说你是许旅长的人了?我正是许旅长的司马副官胡彪,前来投奔三爷,好好步步高升!—《林海雪原》

0

29、 你怎么就不明白呢?这个世界不会为你而改变什么的,我就像这个世界一样是不会为你而改变的!—《牿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030、 要送,要送,不管花多大代价,一定要送!—《上甘岭》

0

31、 我代表党,代表人民宣判你的死刑。—《党的女儿》

0

32、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青春之歌》

0

33、 我一手一个掐吧死俩,拧成麻花,挖坑埋喽。—《鬼子来了》

0

34、 她已经—不咳嗽了!—《甲方乙方》 [我觉得:地主家也没余粮啊 也很经典]

0

35、 我又能看见了,这是爱情的力量啊!—《不见不散》 [ 就你这身板,卖你去跳脱衣舞都没人看。吃了吗?没吃呢?没吃?回家吃去吧! 都是此片中经典的一段 ]

0

36、 OK,OKOKOKOK!—《没完没了》

0

37、 我们的口号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贵。"—《大腕》 [ 你还真别嫌贵,人家买的就是这贵。 片中经典的名句,真实的反应了这些年一直存在的房产泡沫]

0

38、 做人要厚道。—《手机》 [ 就是一个社科院的研究生,有点崇拜我。 片子也是非常经典的]

0

39、 说好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都快十年了,老板!—《无间道》

040、 我知道要想不被人拒绝,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拒绝别人。—《东邪西毒》[所有的人都想知道,这座沙丘后面是什么。]

0

41、 我猜着了开头,但我猜不中这结局。—《大话西游》

0

42、 黎耀辉,不如我们重新开始。—《春光乍泻》

0

43、 你知不知道有一种鸟没有脚的?他的一生只能在天上飞来飞去,飞累了就在风里睡觉,一辈子只能落地一次,那就是他死的时候。

—《阿飞正传》

0

44、 我知道这世上有人在等我,但我不知道我在等谁,为了这个,我每天都非常快乐。 —《那时花开》

0

45、 当我们满怀喜悦和惆怅的成长已经成为一种可以被讲述的故事时,我们发现我们从未遵守过任何一个诺言,但我们真的真心真意爱过。—《那时花开》

0

46、 做人要是没有理想,那和咸鱼有什么区别呀。—《少林足球》[ 地球是很危险的,你快回火星去吧!我是一个研究僧! 都非常经典,用注意国语和粤语要表达的还是有不同两个都看一遍吧:)]

0

47、 我手上的爱情线,生命线和事业线都是你的名字拼成的。—《玻璃之城》

0

48、 如果我走了,你会像马达一样去找我吗?会。会一直找吗?会。会一直找到死吗?会。你撒谎。—《苏州河》

0

49、 拉着你的手,就像左手拉右手。—《一声叹息》 [ 就是仙女站在你面前,你都不能动心...... 这也是剧中经典的一段]

百年华诞一句话范文第5篇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中国电影百年》的十个专题

专题一:尹鸿谈走出国门的中国电影 专题二:尹鸿谈中国电影的传统与伦理专题三:尹鸿谈谢晋电影专题四:冯小刚走红之谜专题五:冯小刚归来专题六:刺秦行动专题七:从《中国式离婚》看家变专题八:专题九:论《英雄》张颐武专题十:破解十面埋伏

戴锦华

戴锦华

戴锦华

张颐武

张颐武

张颐武

《可可西里》悲壮的独行者 《中国电影百年》专题九 论《英雄》

无剑·大仁

《英雄》是张艺谋于2002年倾力打造的作品。他给观众讲述了一个别样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在这里,演绎着“人不离人,剑不离剑”的凄美爱情,阐释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剑客友情,传达出“胸怀天下”的悲壮豪情。这是一部借中国古代的传统英雄之“义”,宣扬当代“和平”精神,用现代“英雄”眼光去重新审视历史人物,挖掘不一样的历史价值的影片。

《英雄》讲述战国末年六国征战,秦国最强,秦始皇也就成了各国的敌人,大侠残剑、飞雪、长空都要刺杀秦王,来自赵国的无名获得了离秦始皇只有十步之遥的机会。在与秦王对饮的时候,无名讲述了他是如何杀死三位大侠的,在他的描述下,三位大侠不过是一群自私的小人。但是秦王始终不相信,并道出三大刺客败于无名剑下的另一种版本。在秦王看来,这些侠客都具有非凡的气度,事实也正如秦王所料,是三位大侠帮助无名获得了刺杀秦王的良好时机。

无名的杀气吹动了自己面前的蜡烛从而泄露了他的动机。无名决定孤注一掷,但就在即将成功的时候,无名告诉秦王,残剑曾劝说自己不要刺杀他。因为秦王是唯一能够拯救天下,拯救百姓的君主,而无名自己在与秦王的谈话中印证了这点。

残剑知道无名刺杀失败,觉得愧对妻子飞雪,只得以死谢罪,而飞雪最终殉情自尽 秦王有意放走无名,但是为了维护国家的法度,还是忍痛处死了他。

一、向经典致敬:多线索叙事

在叙事内容上,本片讲述了一个“英雄舍小义行大仁”的故事。无论是无名还是残剑,他们都放弃了“小我”,放弃了为家族报酬,而且目的就是酒黎民于水火。这本是中国传统武侠文化所旧有的精神内涵。不过,导演在这里又加入了“和平”的概念:列国分治,战火不断,造成了老百姓的流离失所,只有统一,实现和平,百姓的生存才能改变。

在叙事结构上,本片采用了一种多元叙述的叙事框架。无名和秦始皇都从各自的角度叙述“无名如何获得残剑和飞雪的宝剑”这件事,在他们各自的叙述中,我们看到了前后截然不同的残剑和飞雪。这也引起了他们寻求各自的兴趣;而这恰恰是这种叙事结构存在的意义,经典艺术电影《公民凯恩》、《罗生门》都采用了此类叙事结构,但是这样的叙事结构并不为主流商业电影所喜爱,因为它相对于强调引起观众的思考,而且是多元叙事特别是对同一件是的重复叙述,容易引起观众的疲劳,从而失去兴趣。

对比《公民凯恩》、《罗生门》等影片,《英雄》摒弃了多元叙事结构所固有的探索精神——导演最终说出了事情的真相。

《英雄》借无名,秦王之口讲叙无名如何击败长空、残剑、飞雪及其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辅之以残剑之口回忆往事,每一个叙述者的闪回也充满着个人经验,并且出于各自的目的而进行人为的改造,使之与客观事实似同似异。但最后却以一个权威性的故事讲叙整个事件,这样使影片跌宕起伏,却又明白清晰。

《英雄》的叙事模式是一种革新。一个单线索的故事被叙述得多头绪和复杂化,而且推理都有其合理性。采用非线性的叙事符码,强化人物的心态意蕴,建立新叙事框架,因而在影片中人物行为的顺序性已经放到了次要位置,强化了人物的心理变化,使故事变得扑朔迷离,脱离观众的期待视野,达到“陌生化”,可以引起观众的极大兴趣,《英雄》通过多元的民主式叙述方式体现一元的历史结局,从而达到解构历史的目的。

二、强烈的视觉盛宴:颜色参与叙事

看《英雄》除了体会刀光剑影之外,我们肯定会感受到“颜色营造角色”的绝妙创意。《英雄》中的人物,都淡化成了一个英雄的符号,在服装颜色的变化中写意英雄的风情韵致。“张曼玉、章子怡大战胡杨林”一场戏,让我们看到的绝对不是红色的喜庆,一片片漫天飘舞的红树叶,仿佛代表滴血的两颗心,张曼玉朱红的长衫显示她的冷艳和内心的成熟;章子怡的橙红代表着年轻的稚嫩。而宁静的湖绿色是以映衬出“心如止水”的人物内心世界,所以梁朝伟领会到“书剑”的深髓时,绿装素裹,一双忧郁的眼神永远停留在观众的记忆中。

张艺谋曾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认为在电影的视觉原素中,色彩是最能唤起人的情感波动的因素。上摄影课时,老师告诉我们,构成电影造型有四大要素:色彩,光线,构图,运动。我自已认为,从生理上说,色彩是第一性的,能马上唤起人的情绪波动。”

毫无疑问,《英雄》是视觉的盛筵。在《英雄》中,张艺谋把色彩分成几大块,配合故事段落。所有色彩的设计都是为了叙事。《看电影》是这样评判《英雄》的色彩运用的:“色象征最美丽的死亡,蓝色象征最崇高的较量,红色象征最织热的生命,绿色象征最宁静的回忆,黑色象征最博大的胸怀。”

在细细观看过程中,我将其逐一分析了张艺谋选择用红,蓝,绿,白四段视觉的变化把故事的不同版本分别讲述的原因。列为一下几点:

第一种色彩:红。红色的故事都是很强烈的,有点扭曲的情绪。这是无名给秦王编造的残剑飞雪的故事,因为这根本是编造的,红色的基调反映出无名心中的躁动;而红色的故事中又包含了忌妒、怒火、痛苦,这一段在飞雪将如月斩杀后满天黄叶变成红色达到极致。

第二种色彩:蓝。蓝色本身有客观,冷静的特征,蓝色部分的故事也是比较真实的部分,很写实的叙事。这是秦王发现了无名真实的意图时,心态依然能保持平稳,英雄惜英雄时所想象的完美的残剑飞雪的故事;蓝色的故事中包含了平静、爱情、牺牲,在无名和残剑水上的激斗后残剑守护在飞雪身边时达到顶点。 第三种色彩:绿。这是残剑给无名讲述的故事,残剑心态已经返朴归真,柔和的绿色也为几乎真实的描述添加了一些祥和;绿色的故事里包含了超脱、浪漫、博爱,这一段在残剑放弃刺杀秦王,秦宫无尽的绿纱缓缓落下时达到了绝美。

第四种色彩:白色。白色出现在无名真实的叙述中和残剑飞雪的结局上,仿佛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苍白的现实逐渐展现,最后残剑飞雪在沙漠中相拥而逝,在哀转忧伤的音乐中,让我们深深体会美丽宁静的死亡。

值得一提的是没有提到的黑色。《英雄》的整个基调是黑色的,黑色被导演认定为秦朝的颜色。黑色从影片的开始,秦宫的面对,无名长空的决战一直到无名的结局几乎贯穿影片。身穿黑色的无名代表了坚韧、刚毅、以及最博大的胸怀。

三、离不开的民族情怀:中国元素的表达

影片中的道具可谓五光十色:战马、秦士、黄沙、黄叶、山水、戈壁、大漠、宫殿、书馆„„这些都阐释了《英雄》生存环境。常规电影的环境造型,多是作为故事发生地的交代,至多增添几分气氛和意境的意味,少有直接作为电影语言参与剧作主体的构造。在《英雄》里,那环境场景不仅仅是一个故事发生地的交代或一般地貌的介绍,而且是直接作为艺术形象出现,是广阔地展现英雄的丰富土壤。张艺谋为表现规定的情境,将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琴棋书画、刀枪剑戟尽皆糅入影片的情节发展和人物行为当中,使影片从头至尾充盈着中国文化的氛围。这不仅宣扬了背景文化,而且直接叙说东方神秘,叙说英雄大义之境,叙说民族的大气,更上升到艺术境界、哲学境界和英雄境界。例如“剑”这个特殊道具,它在影片中起着巨大的作用,不仅是侠士身份的标志物,而且不同的剑诠释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更是一种境界的象征:剑与书法同道,借秦王之口道出“士”的最高境界。剑还是主旨的一种象征和人物心理活动的反映,如多次弃剑,实际上说明了“英雄”放弃刺秦,从而喻示着对暴力的否定。

长空与无名的那一场伴着古琴的决战,拍得是何等绝妙。尽管此段落只是两位武林高手一展“绝技”之“武打”。可是,在张艺谋镜下,却秉承了中国画的传统技艺——大写意手法,忽然撇开具体的“十八般武艺”,决战于一种非凡的“意念”之中。此时,镜头由彩色转为黑白,人物由现实进入梦幻,动作由激烈瞬间凝固„„此刻,我的心不能不同样在瞬间提到了嗓子眼!画面“单调”了,语言“停顿”了,一切似乎变得十二分的简单。然而,此时无色胜有色,此刻无声胜有声!便是中国画的留白而不白,中国文化的“化实为虚”而不虚,全部在此一镜之中得以神奇体现。那一种空灵那一种深邃那一种悠远„„其语言之复杂,其内涵之丰富,怎能不让人叫绝。 喜欢或者不喜欢《英雄》的人,在这一点上却惊人地统一:都不能不承认影片拍摄得美轮美奂,不能不承认其视听效果的蔚为壮观。大漠风烟、秦王军阵,九寨风光、平湖出侠,几重画面便有几重色彩,一种叙述又是一种气势。张艺谋通过这些画面色彩营造出一种极具风格化的豪情,这种豪情甚至体现在镜头中的每一滴水珠上。

百年华诞一句话范文第6篇

单从读《百年孤独》的直观感觉来说,是非常的微妙且有意思的。与以往容易入书入戏的我不同,百年孤独里的悲欢离合、跌宕起伏、生离死别似乎和我之间隔了一层下雨中的玻璃墙。每当我似乎身临其境的时候,总有一层新雨将玻璃重新淋得模糊。也许是因为作者总以戏谑的口吻描述类似神话的种种场景,也许是因为书中人物狂野的孤独离世俗的自己太过遥远。

整本书中,每个人都是一个孤独的个体。从家族第一个霍赛阿卡迪奥,到最后一个具有家族明显特征的奥雷良诺。从高傲果敢轰轰烈烈的奥雷良诺上将到精力充沛平凡而伟大的乌苏拉老妈妈,从纯洁如天使的俏姑娘雷梅苔丝到喜欢热闹以至于娶了两个老婆的双胞胎之一。

一部繁杂庞大的百年家族史,一部脉络清晰的地方兴衰史。在时间的洪流中,个人在大背景的起伏中显得那样无力。羸弱娇小的被夺去生命,孤独执着着的留下悲伤的痕迹。无端去世的雷梅苔丝的萝莉像被作为祖母的形象保存,到最后仍然在咬手指的雷贝卡执着的不肯死去。经历夺走3000人生命的阿卡迪奥得不到任何人的相信。他们都是人群的异子,孤独的极端。

对于我,则早已习惯了与孤独为伴,未必开心,但也未必悲哀。孤独是一个陪伴人一生的伙伴是一个既定事实,与其否认,与其抗争,与其无谓的逃避,不如接受它,拥挤的人群里让它保护你回家,周六的上午让它陪你吃早餐,整理阳光,周日的下午让它陪你晒晒太阳,晒晒俱疲的身体与心灵。

如果你和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周期性的抑郁,不妨看看这本书,让书中孤独人的鲁莽激起你无畏抗争的勇气。也许,我们可以活得更牛逼哄哄,至少在别人眼中。奥雷良诺上将死去的时候,我心中一阵痛楚,就是这么想的。

我相信,这本书能给我的,远远不止于此。

【篇二】读百年孤独有感

用了一个月时间,看了《百年孤独》这本书。现在看完了,回过头来想了想“百年孤独”这个名字。可以把“百年孤独”这个名字拆开来品了一下。“百年”可以表示年代的长久,也就是说拉丁美洲人民被压迫,被剥削的苦难岁月是漫长的。“孤独”,造成拉丁美洲孤独的原因是什么呢?拉丁美洲这片广袤的土地,蕴含着无穷的神秘,创造过辉煌的古代文明,但拉丁美洲的近代史却充满了耻辱与压迫,血型与悲剧。自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多世纪,这片神秘土地经历了百年的风云变幻。在作者进行创作的七十年代,几乎整个拉丁美洲都处在军人政治的统治下。

作者描绘了马贡多的兴盛和衰亡,在这个小小的城镇里凝聚了哥伦比亚丰富的史实和复杂的社会现象,哥伦比亚在西班牙殖民者入侵以前,经历着一个原始落后,但没有骚扰的和平时期。想当初,马贡多何尝不是这样。居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耕种牧畜,朴实勤劳,与世无争。用书上的句子就是“在许多村庄中,马贡多是最有秩序,最勤劳的一个。那真是一个幸福的村庄,那里没有一个超过30岁,也从未死过人。”“这块天地是如此崭新,许多事物尚未具名,提起来还得用手指指点点。”但是,其愚昧落后的现象之一就是近亲结婚。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五代人和第六代人,都生下了一个长猪尾巴的人。因为愚昧,社会无法进步,落后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所以绝对不能闭关自守,这样只会让马贡多,拉丁美洲永远的孤独下去。

在布恩迪亚家族中,夫妻之间,父母之间,父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尽管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迪亚家族和马贡多镇,而且由于渗透了愚昧的思想,成为阻碍国家进步的绊脚石。

加西亚--马尔克斯说:“命中注定百年孤独的世界最终会获得并将永远享有出现在世上的第二次机会。”后来殖民者虽然给拉丁美洲带来了西方文明,似乎改变了它与世界隔绝的独立状态,但是他也掠走了大量的宝贵财富,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痛苦。

如果拉丁美洲能够在殖民者侵入之前觉悟,拉丁美洲命中需要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摆脱孤独,拉丁美洲感到孤独的原因就是一位闭关自守,造成愚昧思想,二“孤独”的反义词是“团结”。解决问题的办法即脱离孤独的状态的途径也就是孤独的反面--团结起来。

【篇三】读百年孤独有感

刚开始看《百年孤独》的时候,发现有几个奇怪的地方,首先,布恩蒂亚家族中的人名反复用的都是阿卡蒂奥和奥雷连诺,这也仿佛他们的生活一直是在一种可怕的循环中度过的;其次,故事的情节很具神话色彩,死去的人可以因为按奈不住寂寞从新回到人间,甚至与活人交谈。这也引起了我看下去的冲动,这是一个仿佛描述一个国家百年的繁衍与生存、耻辱与压迫的故事。

霍阿-布恩蒂亚带领他的妻子,以及他的亲属朋友们历尽千辛来到了一片未开垦的土地上,开辟了一片广阔的天地,这块后来被命名马孔多的小镇上,蕴含了无穷的神秘,但似乎又令霍阿--布恩蒂亚陷入了无穷的孤独。在他身上也体现了那种可怕的循环,在他对创造发明产生厌倦以后,便整日地呆在实验室里制作金属金鱼,每做到二十条的时候就将它们熔化重做。他的后代奥雷连诺又从战争走向孤独,终于也陷入了循环制作金鱼的怪圈中。

家族一代代地传承,又一代代地都是那副孤独样,直到家族的最后一代奥雷连诺--布恩蒂亚的出世,由于垄断资本主义的入驻,不仅是布恩蒂亚家族,整个马孔多已经开始没落了。那本羊皮书卷上用梵文字描述的这个家族从建立到没落其实已经是注定的宿命,终究是一个可怕的循环。

《百年孤独》读完后都会给人留下一种沉重感,我认为这种感觉才是作者真正想传达给读者的。

【篇四】读百年孤独有感

《百年孤独》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人,这本书是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南美著作。

我要诚实的说,这本书读起来对我的吸引性似乎不大,以至于读到快一半的时候并没有品读出任何好的东西,如果我非要给自己一个慰藉,那就是在这几天的沉寂氛围中获得了熏陶。似乎你不得不思索,读书除了启迪和思索外,有种无形的影响必然存在。

夜晚,突然间醒来,书中人物的心灵世界以一种无形的形式在我脑海来回回荡。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天马行空的思想,最终死在栗树下,乌尔苏拉为了显示晚年活力仍存隐瞒着自己的眼盲,奥利里亚诺?巴比伦拿着羊皮卷破译家族命运密码“家族的第一人被困在树上,最后一个正被蚂蚁吃掉”,奥利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制作小金鱼,蕾梅黛丝升空,还有最后一个猪尾巴男婴被蚂蚁吃掉和荒凉的布恩迪亚家族彻底在世界上消失。那时通过对这些情形的感应,对孤独有了这样的一个理解,孤独好似产生于人内心深处无法与人诉说的诡秘和羞于与人诉说的秘密,而这两种状态却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你的行为,进而形成与外界难以交流或不屑交流的巨大隔阂。

布恩迪亚家族中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孤独,他们倍受心灵的折磨,同时又独自享受着那份孤独。孤独是什么,也许是内心最深的秘密。孤独是这个世界上永远也根除不去的东西,它好似心灵的黑洞,甚至连自己都难以窥透。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孤独,都有那么一个时刻你不想与任何人诉说你的煎熬,在折磨中忍受着孤独,你又喜欢躲在无人的角落默默享受着这份孤独。

上一篇:好记者讲好故事范文下一篇:教师赞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