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范文

2023-09-18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范文第1篇

活动目的: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幻灯片展示,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并且在以前的基础上提高,升华。加强同学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正确的方式,树立同学们正确处理好学习与爱情的关系,分清主导地位和次要地位。促使形成正确的恋爱观,实现学业和爱情双丰收。要慎重对待恋爱,不要操之过急,多给学习一点时间。让同学们明白大学期间即使恋爱也要注意交往方式和交往尺度,学会自我保护,拒绝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 活动时间:2011年4月17日 晚7:00 活动地点:2011年4月17日 晚7:00 活动内容:

大学生的恋爱问题,历来是各高校学生工作中最敏感而棘手的问题之一。近年来,随着高校在校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恋爱在高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且已呈人数增多、年龄偏轻的势头。随着高校大学生恋爱所影射出的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大学生恋爱则引起社会,特别是许多教育工作者及学生家长的普遍关注。为此, 我们将从大学生的恋爱特点和现象入手,分析大学生恋爱的心理及恋爱的成因, 探讨怎样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一.使用ppt简介现代大学生的恋爱现象以及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点及成因。给出相关的处理的建议。 二.浅谈大学生恋爱现象: 当代大学生恋爱特点及现象

近年来,通过对我校和国内其他高校的大学生恋爱想象的调查分析,尤其通过对我校部分已经恋爱的大学生的座谈交流,我们得出当代大学生恋爱有特点及现象:

1、大学生恋爱现象比较普遍而且公开化

目前在大学生中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在大学里没有谈过恋爱,就不算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生积极投身于恋爱大潮中。据

不完全统计,到大学毕业时,谈过恋爱的学生高达总人数的85% ,女生的比例还要略高于男生。

2、大学生恋爱行为已经公开和自由化,主动性较强

目前,绝大多数大学生已经是成人,其个体拥有恋爱自由的权利。各高校的学生管理也从对大学生的恋爱行为和亲密接触的“明文禁止”到了今天的“不提倡也不反对”。现在,大学生谈恋爱表现出十分投入与公开,只要你步入大学校园,便能目睹成双成对的大学生情侣在公开场合已完全抛弃了遮遮掩掩、羞羞答答的面纱,卿卿我我,旁若无人。

3、 大学生恋爱的年轻化

过去高校的思想和行为约束比较严,学生一般在大学临近毕业时才谈恋爱。如今,受性生理成熟提前、高校思想解放和校内同学恋爱行为的影响,有些学生刚入学不久就开始“物色”恋爱对象。大学生谈恋爱出现了年轻化的趋势。

4、大学生性观念的开放程度变化显著

性观念是人们对性问题的较为稳定的看法及所持有的态度评价,既包括个体的性观念,也包括在一定时代社会背景下,人们对性问题的评价、态度、看法的总体趋势。当代大学生受西方思潮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传统道德逐渐淡化,对婚前同居、婚前性行为持开放、理解和宽容的态度。

5、大学生恋爱目的多样化

恋爱双方要具有相互的道德责任感,而现实调查中,当代大学生单纯因为感情恋爱的不到一半,其他原因如“体验爱情的甜蜜”“、证明自己魅力”、“满足虚荣心”等恋爱原因占了大多数。 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点及成因

在认真分析了广大校园恋人的恋爱动机和各种恋爱行为的实质后,我们得出了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存在如下心理特点及恋爱现象的成因:

1、个体独立性相对较强是恋爱主动性的根本原因

当代在校大学生在家庭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成为家庭中的中心人物,一旦进入大学后,免除了高中阶段的升学压力,失去父母的依赖和教师的严格管理后相反变得相对独立性较强。这种独立性的支配下,许多学生选择了依赖

异性成为自己的知己,同时,大学中轻松自由的学习生活也给予了他们主动追求异性,较快进入恋爱角色的必然。

2、恋爱动机简单化必将导致轻率的校园恋曲不断上演

许多大学生在恋爱中没有考虑到将来的结婚,不是清楚地自觉地意识到应选择一个终身伴侣,他们恋爱,只是因为需要爱和被爱。他们很少考虑将来的家庭以及双方父母赡养问题,很少考虑恋爱将带来一系列的人生责任和社会伦理问题该怎样处理。这种追求感官刺激和排遣寂寞的简单恋爱动机将造就大量轻率的校园恋曲产生,形成了大学生恋爱的周期缩短,频率增快的独特现象。

3、大学生恋爱心理不成熟性和不稳定性将导致成功率较低

由于社会阅历浅,思想单纯,很多学生对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需要,还没有一个很清楚的概念,造成在对待恋爱问题上简单、幼稚和不成熟。在择偶标准上,往往重外表,轻内在。

4、自控力与耐挫力较弱

大学生一旦陷入热恋之中,往往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任感情随意放纵,缺乏理智的驾驭能力,对恋爱对象过分依赖,稍有波折就痛苦万分。一旦恋爱受挫,即会情绪失控,无法自拔,对学习造成严重影响。个别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甚至造成爱情悲剧: 伤害对方的有之,自杀的有之,精神分裂的有之,厌恶俗世、破罐破摔的有之。

1、正确处理好恋爱、学业、事业三者之间的关系。恋爱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大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因为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目的。事业高于爱情,主张事业为主,不宜过早地恋爱。但也不要认为爱情是事业的绊脚石,处理得好的话,爱情也能对事业起到催化作用。

2、要培养爱的能力。其爱的能力包括以下几种:

(1)迎接爱的能力。如果一个人心中有了爱就要敢于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如果面对别人的示爱时要能够取舍,并及时做出接受或拒绝的选择。能够承受求爱拒绝或拒绝求爱的心理困扰。

(2)拒绝爱的能力。对于自己不愿意接受或认为不值得接受的爱情应有勇气拒绝。拒绝时应注意两点:

一、如果不希望爱情到来,拒绝的语气要果断坚决,容不得半点优柔寡断,否则对对方造成的将是更大的伤害。

二、要掌握恰当的方式。

要掌握说话的方式和度。虽然每个人都有拒绝爱的权力,但是也要做到对别人起码的尊重。

3、要正确处理恋爱挫折。

(1)正视现实。(2)换位思考。(3)感情宣泄。(4)情境转移(5)升华。

4、端正恋爱动机。 三.视频欣赏。

播放一段俞敏洪关于爱情的讲座。在视频中有许多十分经典的话语,使同学们受益匪浅。以下是我摘录的一些语句:

(1) 所以在感情上,当有人追求你时,需要有一些矜持,即使心里很爱她/他,也需要给追求者时间和难度,这样两人走到一起才会珍惜感情、地久天长。

(2) 俞敏洪说:没必要因为失恋而了断自己,那是很可悲的事,我死一个热爱生生命的人,我连蚂蚁都不敢踩,我要是踩死一只公蚂蚁,你想那只母蚂蚁要怎么办呢?所以我一般不吃鱼,吃就吃两条!- (3) 如果能谈一场恋爱还是很不错的。但谈恋爱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要一心一意地爱。所谓一心一意的爱不是说,大学里只能谈一次恋爱,而是说一次只能谈一个。要爱到一个什么程度呢?要有这样的一个感觉,“为什么我的眼睛充满泪水?是因为我爱你爱的深沉”。

四.对自己过去将来或者现在的ta说一些话。

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整个节目气氛最热烈的一个环节。由主持人率先发言,紧

接着同学们陆续发言,过程中每一个同学们真诚地向将来或者现在的ta说出来心中的话。发言中同学们都饱含深情,言语中富含哲理和深深的爱意。 活动意义:通过本次活动增强了同学们对爱情的认识,树立了正确的爱情观也增进了班级凝聚力。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与,并进行踊跃发表了对本次活动的感言,感触都比较深刻,使同学们真正从本次活动中受益。 活动影像:

图为同学浅谈自己的爱情观

图为我同学们现场互动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范文第2篇

初接触这类作品时我颇为踌躇,作为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年轻教师的我,自己亦不是一个可以把爱情挂在嘴边侃侃而谈的人。因此在教授何其芳的《秋天》一文时,我重在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而对牧羊女的初萌的爱情意识一语带过避而不谈。我担心引导不善会给学生到来负面的影响。

事后我却又有些自责。我意识到少年阶段正是爱情朦胧萌生的阶段,作为老师有责任在这个初始阶段帮助、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这于他们一生都是重要的。为人师的责任感冲破了封建的樊篱。我决定弥补过失,把“爱”说出口。

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给了我一个机会。三年级的学生有足够的理性来面对这个话题了。

上完课文之后,我决定开一个以爱为主题的班会。 我首先让学生搜集关于爱情的诗词文章,民间传说。

这很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更是出于我的预料。我原本担心由于农村的条件限制搜集效果不理想,实际恰是相反,学生的材料包罗古今中外:从诗经里的《关雎》到《孔雀东南飞》,从但丁的《新生》到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从《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到《梁山伯与祝英台》不胜枚举。我和学生一起用了近一周的时间来分类整理。 把课堂交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成果的舞台。 课堂上,我成了观众。在班长的主持下,“展示”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诵收集来的诗词眉飞色舞的叙说着那些动人心弦的故事,甚至还有同学现场唱起了《康定情歌》。气氛异常的热烈,他们的表现欲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走到前台,帮助学生认识爱情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临近结束,我走上了讲台,要求同学们谈一谈自己对爱情的认识。与刚才的热烈相反,同学们都缄默了。为了打破僵局,我抛砖引玉以身示范,首先跟他们浅谈了我自己对爱情的观点。同学们深受鼓舞,终于,有同学开始主动发言。我适时对他们的观点予以点评引导。 最后我让他们把自己对爱情的认识形成书面文字。其中一位同学这样写道: 什么是爱情?

爱情是一种宽容,爱情是一种理解。

爱情是心灵的契合,爱情是相濡以沫的终生相伴,爱情是超越生死的心灵的追念。 爱情是苦口的良药,给对方的缺点以真诚的劝诫。

爱情是孤寂时的一支清唱的歌,是迷乱时一记令人警醒的钟。

爱情美好如春日里盛绽的暗释芬芳的鲜花,而它却未必是秋季里我们收获的果实。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范文第3篇

必须正确地看待区分民族风俗习惯与宗教习俗

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艾则孜•木沙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区,民族风俗习惯与宗教习俗及两者的关联,对社会生活有着特殊的重要影响。

如何区分民族与宗教、正确看待民族风俗习惯与宗教习俗,是能否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推动民族的发展,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一个重大问题、关键问题。

民族与宗教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完全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概念。民族属于历史范畴,是历史上形成的人们的稳定的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特征。宗教则属于上层建筑,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由宗教观念、宗教体验、宗教行为和宗教体制四大要素构成。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是可以而且事实上也是不断变化的。有些民族可能始终信仰同一种宗教,如我国的纳西、羌、布依族等;有些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可能信仰不同的宗教,如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民族历史上就先后信仰过原始宗教,萨满教、袄教、摩尼教、佛教、景教,之后伊斯兰教;有些民族历史上就没有统一的宗教信仰,如汉族现在仍有一部分群众信仰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多种宗教。事实证明,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不管怎样变化,不管信仰一种还是多种宗教,其作为历史上形成的人们的稳定的共

同体的民族属性是不会改变的。如果以宗教作为唯一特征来划分民族,那么民族将不再是一个人们的稳定的共同体,民族的名称也将随着宗教信仰的变化而变化,人们将被依据宗教信仰划分为“基督教民族”“佛教民族”“伊斯兰教民族”等等。

风俗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生老病死、衣食住行乃至宗教信仰、巫卜禁忌等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行为规范。习惯是长期相沿袭久而逐渐形成的惯例、社会生活方式、风尚习俗等。风俗常与习惯合称风俗习惯,是指人类社会相沿袭久而形成的社会风尚、礼仪习俗等。民族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在物质生活、精神文化和家庭婚姻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传统,是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风尚习俗,它反映了民族的特点和形成,反映了一个民族共同的心理感情,是构成民族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风俗习惯具有传承性、社会性、自发性等特点,是同一个民族的人们自发重复的行为,由某些指令所规定的行为在演变为人们自觉行动之前,虽已广泛流行社会,但仍不属于风俗习惯。

当然,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对于信仰它的民族的社会生活各方面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与这些民族的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有一些由宗教演变而来的民族风俗习惯中,不可避免的会不同程度地带有一些宗教色彩,这些宗教色彩的一部分实际已经没有了宗教上的意义,如割礼、葬礼、婚礼中的尼卡等。由此可见,民族风俗习惯与宗教习俗关系错综复杂,联系密切。究竟哪些属于民族风俗习惯,哪些属于宗教习俗,不能一概而论。在具体工

作、生活当中,我们应当把带有宗教色彩内容的民俗活动与宗教活动区分开来,同时还应当把带有宗教色彩内容的民俗活动与利用带有宗教色彩内容的民俗活动或以带有宗教色彩内容的民俗活动为掩护从事非法宗教活动严格区分开来。

新疆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具有特殊地理环境的地区,也是世界四大文明碰撞交融的地区。新疆各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发展过程,就是吸收人类文明及中华民族相互学习、相互欣赏、相互借鉴的过程。如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不仅受萨满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以及特定的地理环境的影响外,还受到中华各民族风俗习惯的影响甚至东南亚、欧洲等的影响。但是,近几年来,和田的许多传统民族风俗活动正在发生悄然改变,逐步向宗教化演变。一些人把民族等同于宗教,认为民族与宗教是不可分的;一些人把民族风俗习惯等同于宗教习俗,往往以自己的宗教观点来衡量、评判民族风俗活动的正确性、合理性,试图将民族风俗习惯宗教化、宗教活动极端化。在这种歪理邪说的蛊惑煽动下,和田少数民族群众的婚丧嫁娶等良好的民俗活动和生活习俗以及服饰正在发生改变,这是一种历史的倒退、民族的倒退,如果任其发展下去,遭殃的是我们这个民族。

另外,民族风俗习惯的功能作用大体分为三类,即:好的、有益的;中性的、一般的;不好的、有害的。我们要以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的态度正确对待民族风俗习惯的同时,随着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逐渐淘汰那些消极落后的东西,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范文第4篇

2、如何有效开展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3、综合实践活动课应教给学生什么?

4、浅析环境教育的德育功能和价值

5、初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生活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6、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7、论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的德育渗透

8、如何有效发挥大学语文中的思政教育功能

9、把德育渗透小学数学教育

10、浅谈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

11、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及实践对策

12、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对策

13、2013年中考思想品德备考方略

14、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5、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途径

16、浅谈中职院校“角色教育”德育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17、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

18、德育在英语课堂中的体现

19、将生态美学观植入初中生物教学之中

20、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

21、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22、《哲学常识》(下册)复习总结

23、高中英语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4、新文明形态对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价值研究

25、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德育与初中化学教学有机结合

26、农民的生态道德教育研究

27、绿色金融创新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28、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成逻辑、理论内涵与实践向度

29、生物教学中审美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

30、绿色化发展视域下“两美”浙江建设的社会文化效应

31、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

32、信息技术环境下农村幼儿德育教学策略

33、浅析价值观引导在青少年生命教育中的重要性

34、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

35、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艺术

36、英语课堂教学应渗透德育教育

37、如何在地理学习中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念

38、论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39、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40、对土地生态伦理的理论探索

41、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的几点思考

42、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正确学科观念的树立

43、“浸润”德育 建构活力语文课堂

44、论提高工科大学生的工程意识

45、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培养探析

46、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47、浅谈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

48、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政绩导向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49、新媒体环境下电视环保公益广告对青少年的影响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范文第5篇

可是, 在工作实践中, 研究者们发现, “临界点”理论却是“好看不中用”。合作双方根据“临界点”理论进行决策时, 往往会出现“一方节约、一方损失”的完全相反的判断, 导致合作双方产生争议, 甚至为此产生误解而形成工作“扯皮”, 有损双方的互信合作。可惜的是, 众多研究者在发现这一问题时, 不是回归理论的源头去寻找答案, 而是顺延原有理论, 试图竭力解释, 却又难以自圆其说。长此以往, 极不利于涉税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因此, 彻底抛弃“临界点”, 探索正确的涉税研讨新观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从理论源头, 谈“临界点”理论的两个致命缺陷

(一) 从基本原理探究增值税“税负”的真正含义

增值税基本原理, 是指增值税在“不重复征税”的立法宗旨下, 具有“价税分离”、“环环相抵”、“逐级转嫁”的特征。会计准则及税法规定: (1) 企业必须将增值税发票中的“税”进行单独核算; (2) 在计算实缴增值税时, 允许抵减发票中的进项税额。增值税的税负, 就是通过上述“单独核算”和“进项抵扣”的政策途径, 在行业链条的上、下游企业之间进行“环环相抵”、“逐级转嫁”的。

大多数研究者以为, 增值税的“税负”和营业税一样, 就是实缴给税务局的税金。这是对增值税基本原理不了解而导致的误解。其实, 增值税的税负核算范围远远大于营业税。营业税仅在实缴税金时出现税负的经济流出, 购进和销售环节的经济流入和流出是计入企业成本和收入进行核算的。而增值税的涉税经济流入和流出的核算, 涉及全部三个环节。因此, 增值税的税负计算公式应为:

增值税的税负=上缴税务局的金额+支付的进项金额-收到的销项金额

= (销项-进项) +支付的进项金额-收到的销项金额=0

可见, “临界点”理论中所计算的“税负”, 是按照营业税的惯性思维计算的, 忽略了增值税“不重复征税”的立法宗旨, 这一重大误解, 导致“临界点”理论基础在一开始便出现严重缺陷。

(二) 建筑工程计价规则对应用场景假设的现实影响

作任何学术研究, 在最终进行应用分析时, 均会对应用场景进行假设, 以验证学术理论的现实可行性。在增值税下的建筑行业涉税分析上, 根据建筑工程计价规则, 因计税方式转换而使税金发生变动时, 只能调整税金的计算, 而不能调整不含税工程造价的计算。

建筑工程的计量和计价, 一直遵循的是“客观、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 对于客观发生的事实, 应该计入工程造价;没有发生的事项, 则不能计入。这种公平、公正、以事实为依据的计量原则, 同时也体现在相关政策规定上。建办标[2016]4号文就对增值税计算作了统一规定, 即:工程造价=税前工程造价× (1+10%) 。另外, 根据工程计价基本原则, 各地也纷纷明确了简易计税方式下的税金计算规则, 即:简易计税方式下的工程造价= (税前工程造价+不能抵扣的进项税) × (1+3%) 。由此可见, 为配合“营改增”政策的推行, 工程计价政策已经把“税” (包括进项和销项) 从工程造价中分离出来, 实行了“价税分离”和“单独核算”。

根据上述工程计价规则, 在正常的招投标程序下, 当“税”的因素发生变化时, 由于图纸、客观工程量等计量依据并未发生改变, “不含税造价”是不允许随意调整的。因此, 在进行甲、乙供材的涉税分析场景设置时, 只有“不含税价不变”的场景设置是切合实际的, 而“含税价不变”的场景设置, 会造成“价”和“税”呈反方向变动, 必然导致“不含税价”在图纸等计量依据没有改变时而发生变动, 这就违背了工程计价规则。所以, “临界点”理论在“假设工程造价总额不变”的情形下进行的税负分析, 在规范的招投标体系下, 是不应该发生的。就算某企业出现评标失误, 导致签署总价包干的协议后, 任何一方有提出计税方式变动申请的机会, 姑且不说总价包干仍然不能随意调整不含税价, “临界点”理论其实已经自我验证:在工程含税总价不变的情形下, 正是由于总价结构中的“价”和“税”呈反方向增减变动, 才形成双方相反的决策冲突, 从而失去了现实可行性。

综上所述, 如果回到增值税基本原理和工程计价规则的理论起点, 会发现“临界点”理论存在的致命缺陷, 这将有利于改变和更新业界人士关于建筑业增值税涉税分析的传统思维, 彻底摆脱“临界点”的错误思想, 重新回归正确的理论轨道。

二、确立正确的建筑业税负分析理论, 树立涉税研讨新观念

(一) 正确剖析施工企业在甲、乙供材下的税负变化

假设A房地产公司和B施工企业是某个工程项目的合作双方, 双方均为一般纳税人, 该项目经审计后的不含税造价为1000万元 (图纸及工程量等计价依据已确定) 。其中: (1) 不含税材料总价为500万元 (此部分也可甲供) , 在材料不含税总价中, 税率为16%和3%的材料各为250万元; (2) 其他类费用总额为500万元。为确保分析更贴近市场实际, 假设“其他类费用”中除了人工、机械、管理费及合理利润外, 还包括:施工企业有可能会产生的少量材料机械等不可抵扣的普通发票价款在内 (备注:因区域市场经济规范度的差异, 仍然会存在少量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票的情形。根据工程计价基本原则, 经业主方核实确属市场自身原因形成的, 是应该计入工程结算造价的) 。

(单位:万元)

资料来源:作者自制

(单位:万元)

资料来源:作者自制

(单位:万元)

资料来源:作者自制

(单位:万元)

资料来源:作者自制

此外, 当合作模式为乙供材时, B企业适用10%的增值税率;合作模式为甲供材时, B企业适用3%的增值税率。假设不考虑资金成本, 根据工程计价规则, 在两种计税方式下, 工程施工结算的计价顺序见表1和表2。

分析上表, (1) 业主方应支付的结算金额, 均包含施工方的销税, 由业主方承担的3%或10%的销项税, 对施工方的税负没有影响。 (2) 在乙供材下, 因为施工方得到的材料进项税, 可以抵扣其应缴税金, 经济流出和抵扣流入相等。所以, 乙供材的进项税不能计入结算金额, 且对施工方的税负没有影响。

因此, 在甲、乙供材两种合作模式下, 施工方的税负影响均为零。

(二) 正确剖析业主方在甲、乙供材下的税负变化

市场中有需要抵扣进项的业主方 (如房地产公司) , 也有不需要抵扣进项的业主方 (如行政事业单位) 。假设不考虑资金成本, 我们延续前例表1和表2的剖析结果, 先来分析需要抵扣进项的业主方即A房地产公司的涉税影响。详见表3和表4。

根据表3和表4, 两种模式下, 发票中的“不含税价”合计始终为1000万元, 两种模式下的可抵扣进项税金额虽然不同, 但业主方获取的进项税金和支付的经济对价始终是相等的, 进项税对A房地产公司的税负没有影响。

对于不需要抵扣进项的业主方, 相对较简单, 应该直接依据“含税总价”进行决策, 由于表4含税总价为1062.5万元, 表3的含税总价为1100万元, 因此业主方应让施工方选择表5的甲供材模式更节约。需要注意的是:此种情况下, 施工方的税负经济影响仍然为零。

综上所述, 如暂不考虑资金成本, 根据增值税的基本原理, 在建筑行业, 由于规范化、法制化的工程计价体系的存在, 正确的研究结论应为: (1) 无论业主方有无抵扣需求, 无论采用何种合作方式, 施工方的税负经济影响均为零。 (2) 有抵扣需求的业主方, 在两种计税方式下的税负均保持不变。 (3) 没有抵扣需求的业主方, 应该根据含税总价孰低的原则进行选择。

上述结论, 正是增值税“不重复征税”的立法宗旨在市场应用中的客观体现。

摘要:“营改增”以来, 学术界一直认为:在甲供材和乙供材两种合作模式下, 因材料进项抵扣因素的存在, 两种模式在税负分析上存在“临界点”。由此, 便诞生了“临界点”理论。在实际工作中, 该理论已经对企业相关工作形成误导, 甚至导致企业决策失误。本文从理论源头入手, 明晰了增值税“税负”概念的真正含义, 剖析了建筑工程价款与税金计价规则及其政策应用的基础, 彻底驳斥了“临界点”理论, 并通过实际案例, 重新确立了正确的涉税研讨新观念。

关键词:税负“临界点”理论,增值税,税负

参考文献

[1] 苏保松.建筑业增值税临界点正确的筹划方法[J].经济与管理科学, 2017 (3) .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范文第6篇

1 以概念原型和命题背景激发对数学本质的兴趣

数学虽然抽象, 但它反映的是现实世界具体事物的属性和关系, 数学概念原型和命题背景缘于丰富的现实生活, 许多本身都带着动人有趣的真实故事, 让学生知道这些, 不仅有助于加深对概念和命题的认识, 更让学生懂得数学原来就存于朴实的生活中, 发端于平常人的历史里, 离我们很近, 激发他们的原始兴趣和对数学本质的认知, 产生对数学的重视。

例如, 笔者在教概率的内容时, 首先给学生介绍了概率论产生的背景。三四百年前, 在许多欧洲国家, 贵族盛行赌博之风。掷骰子是他们常用的一种赌博方式。有的参赌者想:如果同时掷两颗骰子, “点数之和为9”与“点数之和为10”, 哪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较大?又有人提出“分赌注问题”, 两个人决定赌若干局, 事先约定谁先赢得5局便算赢家, 结果在一个人赢3局, 另一人赢4局时因故终止赌博, 应如何分赌本?诸如此类需要计算可能性大小的赌博问题提出了不少, 当时法国数学家帕斯卡、费尔马, 荷兰科学家惠更斯, 以及他们之后的瑞士数学家族——贝努利家族的几位成员, 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和推广, 从而产生了概率论。现在, 概率论与以它为基础的数理统计学科一起, 在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工程技术, 军事科学及工农业生产等诸多领域中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又如, 在讲极限的概念时, 笔者就给学生介绍了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微的“割圆术”, 在圆内作内接正多边形, 无论其边数是多少, 只要是有限的, 则它的周长永远不会等于这个圆的周长, 但随着边数n的增大, 正多边形的周长将越来越接近圆的周长, 而当n→∞时, 正多边形的周长将无限趋向于圆的周长。

2 以实际生活应用带来对数学功用的兴趣

数学来源于实际、并运用于实际, 职高生往往认为“数学没有用, 不学同样找到好工作”, 把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形象的告诉他们, 使其领会数学的知识价值和应用价值, 产生对数学功用的兴趣和认知。

数学在其它各学科、各专业中存在广泛的运用。例如, 会计专业中的收入、成本、利润、单利、复利、年金终值、分期付款等都是以数学为基础;数学在计算机中的应用更是不言而喻, 网络、软件开发等信息界的精英, 大都是数学出身, 从事计算机软件、硬件开发不仅需要高深的数学知识为基础, 而且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离开数学是不可能的;“机械制图”中, 空间几何的平面、立体、三维视图以及投影和交线的知识需要经常用到;“半导体技术”需要用到许多空间几何作图, 微积分, 函数论, 概率论的知识;在“脉冲技术”中, 函数、极限都会被用到;在现代通信中, 涉及到数学知识的各个方面, 如概率, 微积分以及极限论等等。用抽象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 如演绎方法, 亦即演绎推理证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一些命题, 如哲学上, 研究一些永恒的话题, 诸如生与死等, 这些课题是无法用简单归纳 (反复试验法) , 类比推理来研究的, 只能求助于数学方法——演绎推理。

3 以丰富的素材激发对数学文化的兴趣

3.1 利用数学史料, 焕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数学发展史上, 中国对数学科学作出过巨大贡献, 我国数学家在数学领域的成就一直居于世界先进行列。结合数学内容, 有意识地介绍一些我国数学家的辉煌成就,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例如, 讲到二项式系数的性质时, 我给学生介绍, 北宋人贾宪约在1050年首先创制了一幅数字图式, 即“开方作法本源图”, 用于进行高次开方运算, 1261年, 南宋数学家杨辉在《详解九章算法》中记载并保存了这幅图, 故称之为杨辉三角。杨辉在引用了这幅图后特意说明:“贾宪用此术”, 所以过去我国数学界把这幅图称为“杨辉三角”, 实际应该称为“贾宪三角”。这样一种二项式系数的展开规律, 在西方数学史上被称为“帕斯卡三角形”, 是法国数学家帕斯卡在1654年所著的书中给出的, 但与贾宪的这个图相比, 已经晚了几百年。

3.2 借助数学材料演绎唯物辩证法, 形成学生科学世界观

中学数学本身充满了唯物辩证法的题材, 例如, 讲到函数与函数值、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数学归纳法、赋值法等内容时, 我就给学生提到了特殊性与普遍性原理;讲到解析几何中的直线、二次曲线等内容时, 就提到运动变化的观点;讲到函数与反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和差化积与积化和差、微分与积分等内容时, 就提到了对立统一的观点;讲到复数的概念、三角函数的概念等内容时, 就提到发展的观点;讲到极限、无穷小量、无穷递缩等比数列的和等内容时, 就给学生灌输量变与质变原理……同时, 还结合解题, 给学生渗透运动与静止的原理、普遍联系原理等唯物辩证法思想。

4 结语

职业高中的数学教育, 要区别于普通高中的数学教育, 应结合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考虑职高学生的思想状况, 心理特点。强调应用性和思想人文性, 促进学生的职业技能, 化育学生的自尊、自强、自信的进取精神。数学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 即单调而又丰富, 它的背后蕴藏着故事、文化和美, 它的触角延伸到天文地理, 工作生活, 方方面面。教学中利用数学的这一特点激发职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更正认知, 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 提高数学水平乃至促进其它学科的学习都具有实际意义。

摘要:兴趣引导正确的认知, 正确的认知形成正确的学习观, 促进学习的主动性和成效。数学的本质是具体生动的, 数学应用的方方面面就在生活中间, 数学的人文丰富多彩, 职高数学教学中以此点燃职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改变错误、消极的认知, 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关键词:兴趣与认知,职高生,数学学习观

参考文献

[1] 唐春.职高生数学成绩差的原因分析与解决办法[J].成都教育, 2001 (10) .

[2] 周龙军.对中职生学习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3 (4) .

[3]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7.

上一篇:4s店实习报告范文下一篇:采购竞聘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