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机械范文

2023-09-19

混凝土机械范文第1篇

摘要: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机械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能够帮助广大种植人员降低劳动强度,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为确保农业机械能够稳定运行,需要定期对农业机械进行维修与保障工作,进而帮助农业机械排除运行故障,延长农业机械的使用周期。在农业机械维修过程中,由于相关的维修人员其自身专业维修技术水平有限,且对农业机械维修保养不够重视,因此在维修过程中,经常出现不按照相关标准与流程对农业机械进行维修保养。因此造成农业机械没有得到良好的维修保养工作,降低其使用寿命,严重者甚至造成农业机械事故的发生。本文将以农业机械维修作为研究主题,分析农业机械在维修过程中最容易忽视的几个问题,并探讨农业机械维修过程中的相关技术与维修经验。

关键词:农业机械;维修;忽视;问题

1、农业机械在维修过程中容易忽视的几个问题

1.1农业机械故障分析

相关维修人员在对农业机械进行维修时,由于农业机械其自身结构比较复杂,维修人员自身又对农业机械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专业维修知识缺乏一定的了解。因此,维修人员无法准确判断出农业机械发生故障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在对农业机械进行维修过程中,不乏有一些维修人员,在没有确定设备发生故障的真正原因,即对农业机械进行盲目维修。或者是在没有发现农业机械设备产生故障的主要原因之前,对农机的故障原因判断错误等。以上几种情况都会对徒增农业机械的维修成本,并且造成农业机械的最终维修质量大打折扣,很难确保农业机械在后续作业过程中能够安全稳定运行。

1.2农业机械的维修过程

在农业机械出现运行故障以后,在农机维修人员已经准确判断出设备发生故障的原因以后,应对农业机械的维修方法以及维修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在确定农机故障以后,相关维修人员应当采用高效、合理的维修方式。在当前农机维修领域中,不乏有一些维修人员为缩短维修时间,降低人力成本,仅是将农业机械发生故障的某一构件进行更换,全然没有对农业机械构件出现故障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该种维修方式无疑是治标不治本。在全新的构件更换完毕以后,农业机械在运行过程中仍然会在短期之内出现重复故障,大幅度降低农业机械的使用周期。

1.3农业机械更换配件

在为农业机械更换配件过程中,最容易被忽视的维修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由于维修人员对农业机械的结构以及构件的型号没有完全掌握,因此在选择更换的构件过程中,选择了规格尺寸与农业机械构件不符的零件进行更换。或由于维修人员没有按照农业机械中构件的使用标准。选择一些质量不符合相关标准的构件代替了农业机械结构中的原厂构件。进而造成农业机械维修过后的使用寿命降低,增加农业机械运行过程中的故障率。其二,由于维修人员在进行农业机械维修过程中,在对农业机械进行全面检查时,通常将检查重心放在农业机械中的一些大型构件中,如输油泵、活塞等比较重要的构件。对于农业机械结构中存在的一些小型的辅助性构件经常会忽视它们的存在。但在农用机械运行过程中,一些小型构件的故障往往会直接造成农业机械出现运行故障,使其无法正常开展农业生产工作。因此相關维修人员在进行农业机械维修过程中应加强对农业机械中小型构件的重视程度,对其进行及时检查与维修,进而确保其在维修过程中能够准确找到农业机械出现故障的主要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维修措施。

2、农业机械维修的相关技术与维修经验

2.1精确分析农机产生的故障原因

在农业机械维修过程中,维修人员自身的维修水平以及维修经验,离不开其以往的维修经验的积累。一个具有丰富维修经验的维修人员不仅会降低农用机械的维修时间,还会提升维修人员的维修效率。在对农业机械查找故障原因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维修人员对农业机械的内部构成及其工作原理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并且具有非常丰富的维修经验[1]。在对农业机械进行故障排查时,首先应全面检查农业机械中所有构件的使用情况,从农用机械的表面入手,对农业机械开始逐步检查,从简单的构件磨损情况,到复杂的运行原理以及运行环节,进而有效挖掘出农业机械存在的真实故障原因。在此过程中,对于一些小型构件出现的问题,维修人员应及时进行更换,避免出现农业二次故障现象。通过对农业机械的整体结构以及运行状态进行深入排查与分析,最终能够精准找到农业机械出现故障的问题以及构件。

2.2运用合理维修方式

在找到农业机械的故障点以后,维修人员在对农业机械维修过程中。在处理大型构件的问题的基础上,应当对周围已经破损的小型构件进行及时处理与更换。并且在维修过程中,应指导农业机械使用人员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应加强对机械内部结构中一些小型的部件的定期保养与更换工作。与此同时,在对农业机械进行维修过程中,维修人员应根据农业机械的故障原因,运用针对性的维修方式,有效增强农业机械的维修质量以及维修效率[2]。在此过程中,需要维修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维修水平,深入掌握不同农业机械设备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增强自身维修常识的掌握水平,使其能够在有科学依据基础上,对农业机械出现的故障进行系统性、合理的维修。

2.3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更换配件

为农业机械更换相关构件时,如维修人员在对农业机械更换配件时,对新构件的质量以及规格没有及时查看,经常会出现由于新配件质量以及规格不符合相关标准,造成农业机械出现二次故障的现象,为农业机械的运行带来不良的隐患。为有效规避这一现状的发生,相关维修人员应当对农业机械中的新的构件的型号、规格、质量进行全面的考察,确保在为农业机械更换构件的过程中,能够为其选择高质量、高性能的全新构件。并在更换构件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构件更换流程来开展每一项工作,在此环节结束以后,需要对农业机械进行试运行,确保农业机械在更换完构件以后能够稳定运行后,方可结束维修工作。

以大型进口农业机械设备的三角带更换为例。首先在确定农业机械中的三角带已经破损需要更换以后,相关维修人员需要根据农业机械上原装的三角带的性该与规格进行明确,并筛选出型号与规格完全相同的全新三角带。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在对三角带的更换过程中,维修人员应对农业机械中的所有三角带进行全面更换,进而有效规避出现由于三角带的单根更换造成机械传动速率以及效果较差的现象。在对全新的三角带筛选时,维修人员应选择质量较高、规格相同的三角带,避免出现由于三角带质量较差,出现带体在短时间内出现损坏或传动不齐等质量问题。由此可见,在对农业机械更换不同部位的构件过程中,只有选择高质量、统一规格的构件,方能够确保农业机械设备在日后作业中能够稳定运行。

结束语:随着我国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现,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领域亦向着现代化农业生产进程所发展,因此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用机械的数量以及种类正在不断增多,越来越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被研发出来。在此过程中,对农业机械的维修工作应当引起相关人员的重点关注。在农业机械的维修过程中,相关维修人员应当表面忽视维修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积极按照相关标准开展对农业机械的维修保养工作,进而有效提升农业生产领域的机械化的安全生产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世平.农业机械维修中容易忽视的问题与经验[J].南方农机,2020,v.51;No.346(06):30-30.

[2]刘莉青.试论农业机械维修中应注意的问题[J].时代农机,2020,v.47;No.328(02):16-17.

混凝土机械范文第2篇

摘要:近年来,工业产业的优化升级,为与之对应的机械加工行业提出更高的基准,技术人员、操控设备等必须进行不断的革新,才可最大程度提高机械产品的加工精度,促进行业领域的发展。然而,在机械设计与加工中,往往出现成品与预期设计图纸不符合的情况,影响此类问题的因素很多,如待加工零件表层质量问题、加工参数问题、零件基准化问题等。针对上述问题,机械加工企业必须采用较为合理的管控手段,对每一项加工工序进行严格审核,提高产品加工质量,为我国加工工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机械设计;机械加工;常见问题;改善措施分析

引言

对于机械设计加工,设计人员应当对质量这一最终目标和要求予以充分的考虑,重视其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加工精度、水平和质量,以满足市场的要求。

一、机械设计与机械加工论述

(一)机械设计

机械设计通过对机械制造设备的工作机理进行探究,然后通过各项工艺之间的契合制定出完整的工件生产文件,如材料、尺寸、润滑等工序。机械设计是机械生产的前提,同时也是机械设备质量、性能的重要体现,机械设计过程中,制定出完整的计划可有效降低加工成本,提供设备的稳定性。一般来讲,针对同一个零部件进行设计时,一般需制定多种设计方案,考虑到机械设备质量性能与零部件的精准性,技术人员应对零部件设计图纸的可行性进行探究,确保整体加工阶段进行的完整性。从近几十年的设计转变来分析,我国机械加工设计已经取得重大突破,特别是在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支持下,图纸文件的设计也从传统的纸张转移到平台系统中,技术人员可对设计文件多维度考量,提高设计的精准度,减少后续加工工序的繁琐度。

(二)机械加工

机械加工是指零件由原料转变为成品的过程,通过对原料进行尺寸、性能上的改变,为零件赋予新的功能属性。不同零件所需的加工工序具有较大差异性,如复杂类零件需要经过多种工序组合来实现加工,且每一项制作工艺必须遵循相应的基准才可实现有效契合。在现代化技术的支持下,机械加工由传统的人工操作大部分进入到自动化、智能化操控中,工作人员只需通过指令参数的设定,便可令设备运作来加工出所需的零件,提高产品加工质量。

二、机械设计加工中存在的问题

(一)操作流程缺乏预案

机械加工操作流程是否规范,决定着产品的质量,制定科学、有效的操作预案是十分必要的。在机械加工设计之前,对在加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和不可抗力做出准确的预判。经过严格的测算,预估出理论计算数值与正常操作之间的误差,尽可能地将这种误差值降到最低点。造成误差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人为的主观因素,也有一些客观因素。如机器年久失修,腐蚀严重。设备发热导热,工具本身的因素,系统受力不均衡等多方面客观情况。虽然误差的出现不可避免,但是仍然要竭尽所能,规避风险,将误差降至最小范围内,确保机械加工的产品更加精准。

(二)缺乏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

生产质量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命脉,是企业的立业之本。技术人员要加强责任感,严把质量关。要树立工匠精神,要把生产质量放在心中,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品的工艺。由于生产材料特性的缘故,塑性材料制作的机械产品很容易变形,会导致产品表面不平滑。另外,一些脆性材料的特点也会造成产品表面出现很多附着物,产品容易折断。生产加工过程中,由于压力变大也会改变产品的组织结构,导致机械产品表面凹凸不平。为了提高机械加工产品的质量,必须要考虑到每个加工设计产品的材料属性,精准定位,严把质量关,确保机械加工设计出来的每一个产品都是合格的,将产品的损耗率降至最低。

(三)产品变形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产品变形的情况,主要集中在位置、大小、性质等三方面的改变上。首先,为了使机械加工的产品被牢牢地控制在卡机上,使机械在加工产品的时候可以控制住,要求在加工的時候要产生强大的内力。但是,就会出现一个弊端,在加工完成的时候机械产品由于内力的作用,就会偏离原来的样子,变成新的形状。其次,在受热的过程中,零部件由于受到温度的影响,产品可能会出现弯曲的情况,造成中间高、两边低的现象。可以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采用高效的机械设备,尽量降低机械产品变形的程度。

三、机械设计加工中相关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加工流程

对于机械设计加工,可通过制定科学有效的加工流程来降低加工成本,并有效保障加工产品的质量,大幅度缩短机械加工周期,使产品质量由于加工时间过长而受到影响的情况得以避免。对于机械设计加工操作,应当一次性完成,避免影响零件的加工质量,这就需要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和加工工序。

(二)选择合适的加工材料

对于加工零件的材料,需要进行合理的选择,科学合理的加工材料不仅能够使产品设计加工质量得到有效提高,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对机械设计加工的使用需求以及工艺性能得到满足。对于材料的选择,应当对材料的性价比进行充分的考虑,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产品的质量,有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选择合适的刀具和润滑剂

在机械设计加工过程中,刀具极大程度上影响着机械加工的生产过程。不同材料有着不同刀具的选择要求,应当根据表面硬度和粗糙程度选择合适的刀具。应当选择合适的润滑剂,比如有纯油性润滑剂和水溶性润滑剂,而在进行机械加工时,高速钢刀的低速切削和硬度钢刀的高速切削可使用纯油性润滑剂。

(四)选择合适的切削参数

对于机械设计加工过程,切削参数选择得合理与否也对产品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对于零件的切削过程,应当对加工零件的材质属性和特点进行有效的判断,然后对切削参数进行合理的设置,使表面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积屑和残留大幅度减少,降低切削产生的力度和温度。

(五)提升机械设计技能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以及消费者对于机械设计加工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必须要不断进取,要针对产品的性能不停地完善机械产品的结构、大小以及功能,使机械产品更加精准,力求使每一个机械设计产品都达到极致。机械设计工作者要制定科学、统一的机械设计制造流程,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尽最大可能提升产品的生产质量。设计加工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丝丝入扣。例如,在机械设计加工之前,要组织专家和行业管理者进行专业会谈,制定完善的产品设计规划书。在机械加工设计过程中,严格执行规划书的尺寸大小和形状,确保不出纰漏,保障机械设计加工过程的顺利进行,也为产品质量严把“第一道”关卡。

结语

综上所述,机械加工设计中,技术人员需通过产品性能来适配各项操作工序,确保各项加工工序可形成精准契合,提高产品的质量。在现场加工中,影响零部件加工质量的因素较多,为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应从材料选取、工艺选取、切削加工、润滑剂与冷却剂、专业人才等方面,进行相应考量,依据产品性能制定较为完善的管控计划,进一步提高加工质量。期待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机械加工与现代化技术进行深度融合,真正的实现自动化、精度化加工。

参考文献:

[1]龚玲丽,刘超.我国机械数控加工技术现状及提升对策探讨[J].内燃机与配件,2020(01):62-63.

[2]胡素芳.机械设计加工中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初探[J].中国设备工程,2019(20):92-93.

[3]王少鹏,胡裕祺,徐晓东.试述机械加工过程中常见问题及优化措施[J].南方农机,2019,50(09):143.

[4]张珂.浅谈机械加工领域中丝锥的应用[C].河南省汽车工程学会.第十五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河南省汽车工程学会:河南省汽车工程学会,2018:259-261.

混凝土机械范文第3篇

摘 要:农业机械设备制造产业的有序发展,对于我国现代农业种植产业技术发展水平的提升和改善具备重要的现实促进意义,本文围绕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的特点及发展,从两个方面展开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特点;发展

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国人的基本物质生活条件要求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农业种植产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改善,这种发展趋势,使得我国农业领域基础性机械设备在生产制造领域逐步展现了新的技术特点,以及发展趋向。想要在未来一段发展时期内,保证我国现代农业机械设备制造产业实现稳定有序的发展,必须清晰认知我国农业机械设备制造产业在现阶段的基本特点以及发展趋势,本文围绕这一论题,展开了简要论述。

1 我国现代农业机械设备制造事业的基本特点

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对农业事业发展状态关注力度的不断加大,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投入执行,我国农业产业迎来了快速有序的发展进程。与此同时,也为农业生产机械设备的广泛运用提供了充足的实践空间。在农业机械设备实际应用普及范围不断扩大的背景之下,我国当代历史时期的农业机械设备制造产业,也发生了较为深刻的技术变革,在传统农业机械设备生产制造技术设备的发展基础上,以自动化技术、现代微电子技术以及仪器信息控制技术为代表的全新技术形态,接连被引入并深度应用于我国当代农业机械制造产业的生产技术版图之中,给我国当前阶段农业机械生产制造水平的提升创造了充分的技术助理条件。针对我国当代农业产业的基本发展环境以及基本发展路径特征展开考量,可以从中印证做好农业机械生产制造技术升级改良所具备的实践意义。为保证农业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目标的实现,应当在积极开展农业机械设备生产制造行业的技术革新和升级,并逐步加强我国农业机械设备制造产业的绿色化发展特征,为我国现代农业的绿色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接下来本文划分几个具体方面对我国现代农业机械设备制造事业的基本特点展开分析:

1.1 自动化技术应用程度日渐加深,设备应用的技术效率逐渐提升

现代农业机械设备生产制造产业同以往相比,最为鲜明的技术特征就是实现了对自动化技术的有效引入和运用。而在自动化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有效改观了农业机械设备在运行使用层次的便捷度水平,现代农民在应用具备自动化农业机械设备的过程中,只需预先完成农业种植过程中技术操作任务指令的程序设定环节,就可以保证相关农业机械设备实际启动之后,按照之前已经设定的技术指令要求,完成相应的种植技术目标,极大避免了以往我国农民在使用农业机械设备过程中的全程监督控制行为,节约了农业种植者的时间资源,保证农业种植者在运用农业机械进行生产任务的过程中,具备更多的时间针对机械设备劳作成果的质量状态进行检验和确定,确保了我国农业机械技术发展水平的有效提升,改善了我国农业种植者的生产作业效率,节约了农业生产劳作过程中对人力资源要素的投入数量,节约了实际成本。

1.2 充分减少设备使用过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提升农业生产事业的整体效率

伴随着世界性经济发展事业的有序推进,人类在实际生产生活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应用和消耗,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不可再生资源存量规模的不断减少,以及可再生资源的周转数量短缺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给现代工业经济事业可持续发展状态的实现造成不良影响。与此同时,由于人类群体本身在思想理念认知层次的局限性,尚未实现对工业生产制造,与现实自然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相互关系的准确认知,在一定程度上也就不能充分规避现代农业机械设备生产制造过程中可能引致的资源环境过度消耗以及污染现象,不利于现代农业机械制造产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伴随着近年来一系列具备绿色环保属性以及可持续发展属性的全新技术形态,在我国农业机械生产制造业的接连引入运用,我国农业机械制造产业的设计,生产从业人员,实现了对我国现代农业动态化发展特征的及时关注,能够结合我国现代农业种植业生产过程中出现对绿色环保生产技术属性的追求目标,做好在有机肥料、农兽药以及基本能源物资在使用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技术属性的控制工作。在做好农业生产过程中必要物资投入对象技术应用规模控制的基础上,助力了我国农作物单位面积果实收获数量的有效提升,并实现了对国人基本农产品消费新需求的充分满足。通过在农业机械的设计以及生产制造过程中,关注对绿色环保属性特征的实现和控制,是我国现阶段农业机械生产制造领域的又一重要技术特点。

1.3 减少设备生产制造过程对生产要素的浪费

在我国农业机械设备生产制造产业进入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之后,能够有效改善和避免传统农业机械设备制造技术发展阶段的一系列技术缺陷和局限性。在传统的农业机械设备制造工业的发展特征约制下,农业机械设备产品在技术应用周期层次缺乏全局性,以及一致性。在农业机械设备到达设计预定的使用时间年限峰值之后,往往不能继续进行顺畅稳定的生产技术作业环节,并且我国针对这些已经到达使用年限的,或者是处于废弃闲置状态的农业机械设备往往也没有建构系统完整的回收工作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生产原料资源以及能源物质的大量浪费,同时这些处于废弃或者闲置状态的农业机械设备也给自然环境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压力。随着我国农业机械设备设计制造产业的技术发展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在废弃物资资源回收以及再利用方面的技术门类,正在逐步呈现发展完备的趋势,借助现代农业机械设备回收工作流程,农业机械制造企业已经能够对回收渠道获取到的废弃或者是闲置性、农业机械设备,实施零部件的拆解处理,并将拆解过程中获取的有效零部件,以及其他物质资源对象引入到新的农业机械设备生产原料的构成体系之中,有效减少了我国传统农业机械生产制造事业对物资和能源的消耗和浪费水平。

2 我国现代农业机械制造产业的发展趋势

2.1 更多引入和运用清洁能源

目前我国实际应用的农业机械设备,其主要的运行动力来源大多是内燃机,而内燃机设备在运行使用过程中,往往存在消耗不可再生能源、产生严重噪声污染、废气排放污染环境、以热能资源外溢浪费的不良技术特征,有鉴于此,我国技术人员在未来开展农业机械设备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应当逐步引入电能、太阳能、氢气、植物油以及天然气等具备可在生属性,或者是环境友好属性的能源品类,并逐步提升发动机等动力支持设备在环保技术性能层次的研究工作力度。

2.2 保证设备零件便利回收应用

未来一段时期,在开展农业机械设备生产制造工作的过程中,要切实关注设备零部件具备的回收应用价值,可回收性程度以及回收获取后应当采取怎样的技术处理手段等问题,切实保证设备零部件的生产制造材料,能够实现最为充分的应用价值状态。

2.3 更多引入和运用环保性生产材料

生产材料的选取工作环节,是未来我国农业机械设备生产制造工作准备阶段的重要组成环节,也是农业机械设备新产品在开发设计阶段的关键技术控制环节。在实际开展生产材料选取行为的过程中,应当最大限度地减少实际选用的材料对象种类,尽量少选用或者是不选用具备有毒性、有害性以及稀缺性技术特点的生产应用材料。并且在此基础上做好实际选取的材料类型对象的分类管理、废弃,生产边角料物质对象回收利用工作的實施流程安排,助力我国农业机械生产制造业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目标实现水平的不断提升。

2.4 保证产品零件具备充分的便捷拆卸技术特点

开展农业机械设备的设计工作,应当重点保证设备的便于拆卸与技术维护特点。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可以应用划分模块设计法,就是针对有限范围内的,具备差异功能状态,或是具备相同功能但是存在性差异的,拥有不同技术规格属性的产品对象展开针对性的功能状态条件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完成系列化功能技术模块的技术设计处理目标,并通过对已经设计形成的众多功能模块开展指向性技术选择行为,完成具体农业机械设备的拼接式技术设计工作目标。

3 结语

围绕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的特点及发展问题,本文从我国现代农业机械设备制造事业的基本特点,以及我国现代农业机械制造产业的发展趋势两个角度展开了具体论述,做好我国现代农业机械设备制造工作的设计和生产环节,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具备重要的现实助力意义。

参考文献:

[1]朱士强.浅析现代农业机械绿色制造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农业与技术,2012(12).

[2]鲁鸿,颜廷婷.绿色制造在现代农业机械中的特点和发展[J].河北农机,2015(05).

[3]孙煜,郭天梅.现代化农业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3(13).

混凝土机械范文第4篇

以某商住楼为例, 该工程地上15层, 地下2层, 剪力墙结构, 总建筑面积118864m2, 其中地下建筑面积29483m2, 地下分为二层。地下一层标高-3.850m, 20000m2, 为小区停车库和停车位共499个, 地下二层标高-7.55m, 9483m2, 为小区人防, 分10个口部, 平时停车位198个。该项目为桩基础, 桩径Ф700~Ф800, 桩长63m~66.5m, 共748根。地下室底部为600mm~3300mm厚的钢筋混凝土底板, 周边为350mm厚钢筋混凝土墙, 砼强度均为C40P8抗渗混凝土, 内掺1.2kg/m3纤维。所以地下室底板及墙体的混凝土浇捣是本工程的关键。为了确保工程质量, 减少由于水化热和混凝土收缩引起的混凝土结构裂缝, 本工程主要从以下几方面采取了预防裂缝的综合技术措施。

1.1 材料的选用

虽然矿渣水泥水化热比普通硅酸盐水泥低, 但其泌水性、干缩性及用量比普通硅酸盐水泥要大, 所以不宜采用普通矿渣水泥。由于温差主要是由水化热产生的, 因而为降低水化升温、减小体积形变, 大体积混凝土一般不宜使用水化热高的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 应使用中热硅酸盐水泥和低热矿渣水泥。

本工程对骨料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由于混凝土由水泥浆和骨料组成, 其线胀系数为水泥浆和骨料线胀系数的加权平均值。在水泥浆的线胀系数和权值一定的情况下, 要减小混凝土的线胀系数, 就宜采用线胀系数小的骨料。骨料的线胀系数因母岩种类而异, 不同岩石的线胀系数又有所差别, 根据当地市场情况采用青石加工的碎石。黄砂和碎石的含泥量都要求小于1%, 砂石堆场底部材料需要重新检验, 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 坚决不采用。砂子选用中砂, 细度模数2.3, 级配区域11区, 砂率为42%。碎石最大粒径25.0mm。

粉煤灰的水化热远低于水泥, 7天约为水泥的1/3, 28天约为水泥的1/2, 掺加粉煤灰既可以减少水泥用量, 又可以有效地降低水化热。同时优质粉煤灰需水量小, 有减水作用, 可以降低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 在水灰比固定的情况下减少水泥用量, 还可以减少混凝土自生体积收缩, 有利于防裂。但粉煤灰的比重较水泥小, 混凝土振捣时比重小的粉煤灰容易浮在混凝土的表面, 使上部混凝土中的掺合料较多, 强度降低, 表面容易产生塑性收缩裂缝。因此, 粉煤灰的掺量不宜过多, 通过配合比试验, 本工程掺加20%的粉煤灰。

1.2 混凝土

混凝土塌落度的大小, 取决于混凝土拌和时用水量的多少, 混凝土塌落度往往与水灰比成正比, 水灰比大则塌落度大, 要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 必须控制混凝土浇筑时的塌落度, 而控制塌落度, 则是以控制水灰比为前提的。本工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的施工塌落度确定为120±20mm, 水灰比 (W/C) 为0.47。每次浇筑混凝土前都要进行塌落度的测试, 待塌落度基本稳定后每2个小时再测试一次, 设专人测试记录。目的是保证混凝土浇筑时的塌落度控制在120±20mm范围内。同时在浇捣时由于混凝土坍落度比较大, 会在表面钢筋下部产生水分, 或在表层钢筋上部的混凝土产生细小裂缝。为了防止出现这种裂缝, 在混凝土初凝前和混凝土预沉后采取二次抹面压实措施。

浇筑时应采用“分区定点、一个方向、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浇筑工艺。为防止形成施工冷缝, 划定浇筑区域, 每台泵车负责本区域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搭接时间不能超过2小时, 建议每次浇捣宽度控制在2m以内。每辆砼泵车配备4台振捣器, 因浇筑时间较长且在夜间, 每台振捣器要有两名振捣手负责轮流振捣, 以免振捣手因劳累而漏振。混凝土振捣间距不超过500mm, 每次振捣时间为15秒, 振捣时要快插慢拔。每台振捣器负责振捣的方位要明确, 振捣手之间要协调好交接位置的振捣工作, 防止漏振或过振。振捣现场要准备水瓢, 出现泌水时应有人负责将水及时舀出。梁支座处钢筋较密, 当振动棒无法伸入梁内振捣时, 要采用振捣片或在振动棒前加焊钢筋来振捣。振捣过程要注意保护埋设在梁、板内的传感器, 装有传感器的位置已经作了明显的标记, 振捣时禁止把振动棒伸入有标记的位置进行振捣。混凝土浇筑摊平后的2至4小时要采用木抹进行二次或多次压光, 出现裂缝时要随见随抹。

混凝土养护:为使混凝土水化初期尽量避免气温的干扰, 本工程混凝土浇筑时多在夜间或傍晚进行。有效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为了准确掌握混凝土中水化热过程中的温度及应力状况, 在5~8区埋置了温度及应力传感器, 每隔半小时仪器自动记录数据, 这样就便于随时观察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应力状况, 随时准备恰当的养护措施;混凝土浇筑及二次抹面压实后应立即覆盖保温, 先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二层草席, 然后在上面覆一层塑料薄膜;新浇筑的混凝土水化速度比较快, 盖上塑料薄膜后可进行保温保养, 防止混凝土表面因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 同时可避免草席因吸水受潮而降低保温性能;柱、墙插筋部位是保温的难点, 要特别注意盖严, 防止造成温差较大或受冻;停止测温的部位经技术部门和项目技术负责人同意后, 可将保温层及塑料薄膜逐层掀掉, 使混凝土散热。

2 混凝土松弛效果分析

各区各点的松弛系数大体上是随着龄期的增加而减小的。有个别点不符合这一规律, 主要是由于养护条件的改变以及封区的影响, 但在总体上, 各点在第五天的平均松弛系数为0.584, 各点在第七天的平均松弛系数为0.429, 各点在第十四天的平均松弛系数为0.324, 在第二十一天的平均松弛系数为0.320。是符合这一规律的。

在混凝土的收缩阶段, 各点的松弛系数较小, 说明混凝土的松弛效果比较好。这也正说明“抗放兼施, 以抗为主, 先放后抗”的原则起到了释放温度应力的理想效果。再加上在混凝土放热阶段, 养护措施的应用, 更使得最终的松弛效果更加明显。

在现场监测中, 个别点的约束应变达到300, 而混凝土板最终并没有出现开裂现象。因为混凝土的开裂条件是混凝土所承受的拉应力大于它的最大抗拉强度, 而混凝土凝结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关系由于应力松弛等原因, 并不表现为线性关系, 所以, 以约束应变的大小来判断混凝土是否会开裂是不恰当的, 混凝土开裂的最根本原因还是要归结到松弛应力的大小上来。

3 结语

由于采用科学方法且管理措施到位, 本项目地下混凝土工程有效控制了内外温差, 减小变形, 杜绝了有害裂缝的发生, 工程质量及成本控制都达到预期的效果。经热工计算后, 节省了保温材料工900m2, 每平米按6元计算, 共节省成本费用11400元。

摘要:大体积混凝土主要的特点是体积大, 一般实体最小尺寸大于或等于1m。由于其体积大, 表面小, 水泥水化热释放比较集中, 内部温升比较快, 当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时, 会使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 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作用, 所以必须从根本上分析它, 来保证施工的质量。

混凝土机械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理念的转变,产业融合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河南省地处中原,具有农业基础雄厚、交通便利、风景秀美和文化底蕴深厚等独特优势。河南省应积极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探索农业产业重组新模式、实现农业的规模化运作,促进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大产业融合,以及文化产业与旅游业间的融合,以促进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

[关键词]产业融合;产业渗透;产业交叉;产业重组

产业融合思想最早起源于Rosenberg[1]对美国机械化产业的技术变革研究。1973年,Negreouponte在阐述数字技术的出现导致产业交叉现象时使用了“产业融合”这一词语。自此,学术界展开了关于产业融合的讨论。

国外学者对产业融合的研究,主要包括产业融合类型研究[2-3]、产业融合路径研究[4-5]、产业融合驱动力研究[5-6]、产业融合的识别与测度研究[3,7]等。国内学者对产业融合的研究不仅聚焦在产业融合理论方面,而且进一步探讨了不同产业间的融合。在理论研究方面,周宇等[8]研究了产业融合的外在动因、内在动因和产业融合类型;李新安[9]结合郑州新区,依据产业融合的一般模式,具体探讨了郑州第三产业融合模式选择问题;刘名远[10]从产业结构趋同视角探讨了区域融合发展的对策路径。在不同产业具体融合研究方面,国内学者详细研究了技术融合背景下的信息产业融合[11-12],探讨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产业融合模式、路径[13],以及文化创意背景下的旅游产业如何转型升级[14],并进一步分析了文化产业融合所需的公共财政支持问题[15];探讨了物流产业融合的驱动力、融合模式与战略思路[16],以及农村产业融合模式与路径问题[17-18]。以上研究虽然结合河南省现有产业融合的现状,分析了产业融合发展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但并未结合河南省的独特优势,展开河南省产业融合发展的深入讨论。此外,现有研究多集中在产业融合的理论研究上,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具体产业的融合问题,包括信息产业融合、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产业融合、物流产业融合和农村产业融合等,但这些具体产业融合研究大多停留在产业融合的理论层面,很少能够结合不同省份的具体情况,给出具有针对性的、适合本地区的产业融合对策及模式。本文拟结合河南省自身的独特优势,在产业融合理论指导下,探索河南省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以期走出一条河南省独特的产业融合发展道路,从而促进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

一、产业融合的内涵及表现

产业融合是在技术融合的基础上,通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下不同行业间的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逐渐形成一体化的新产业属性或新型产业的动态过程。产业融合的基础是技术融合,指的是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下不同行业的相互交叉和渗透,以形成优势互补的协同效应。

产业融合作为产业经济发展的新形态和新趋势,并不能凭空发展起来,而必须具有一定的前提条件,这些条件主要包括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市场融合、产业管制环境的向好[11]等。技术融合是产业融合的基础条件。技术的革新和进步催生替代性或互补性的新产品、新工艺等,使高新技术产业向传统产业渗透,从而改变传统产业的生产与经营模式,使产业融合成为可能。业务融合是在技术融合的基础上,通过整合企业间的物质、技术和人力资源,形成一个新的生产经营整体,发挥企业整合的协同效应,形成产业融合,以整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市场融合是产业融合的导向,是技术融合和业务整合的指向。没有市场融合创造出的巨大需求,技术融合和业务融合也就失去了方向及意义。产业管制环境的向好是指产业融合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在经济发展内在驱动具备了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和市场融合的条件后,还需要政府创造宽松的环境,为产业融合创造有利条件,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目前,产业融合的形式主要有产业渗透、产业交叉和产业重组三种形式。产业渗透是在技术革新的基础上,高新技术产业向传统产业渗透,主要表现为信息产业向其他产业的渗透,形成新的产业价值链条,从而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改变传统产业的经营理念。产业交叉是在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和市场融合的前提条件下,通过产业间的功能互补和延伸而实现的产业融合。产业交叉的出现将模糊原有的产业边界或使之消失,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产业重组是一个产业内的具有紧密关系的不同行业的融合,以提高该产业资源使用效率、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

二、河南省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势分析

1.平原面积辽阔,农业基础雄厚

河南省总面积有16.7万平方公里,其中平原就有9.3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557%,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河南省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从西周起,河南就一直是我国的政治、经济中心,而农业则是当时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并且是朝廷赋税的重要来源。因此河南自古就是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地区。

2008年底,河南省耕地面积7 9264千公顷,为全国耕地面积第二大省。近十多年,河南省农业生产规模逐年增长,年均增长额为23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超过了10%[19]。河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业发展基础非常雄厚。

2.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河南省位于我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地区,因其大部分地区在黄河以南,故称河南。古人认为河南地处天下之中,据《读史方舆纪要》记载,“河南阃域中夏,道里辐辏”,说明河南地处全国居中的位置,故河南又称中州。因此,自古以来,河南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古时驿道、漕运的必经之地,是商贾云集之所。

河南省自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东与山东、安徽相连,西与陕西相接,北与河北、山西相邻,南与湖北接壤,是我国邻省较多的省份之一。河南省自然地理位置独特,具备了成为全国铁路、公路和航空等交通枢纽的重要条件。

在经济地理位置上,河南省处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与能源丰富、土地辽阔的中西部地区的结合地,位于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的中间地带,具有承东启西、均衡布局的独特作用。

3.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河南省是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大省,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距今约1万年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原人民创造了著名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在中国悠悠历史长河中,先后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河南,在中国八大古都里河南就占有4个,分别是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和商都郑州。作为历史悠久的大省,河南拥有众多的文化古迹,地下文物和馆藏文物居全国之首,洛阳龙门石窟和安阳殷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在中国历史上,元代之前,河南长期是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人杰地灵,人才辈出,风流人物灿若繁星。其中有思想家老子、庄子和韩非子,政治家吕不韦、范仲淹,军事家司马懿、岳飞,文学家韩愈、刘禹锡,诗人杜甫、白居易,以及科学家张衡,医学家张仲景,画家吴道子等。他们好像一道彩虹贯穿着中原的历史,赋予了河南绚烂的文化色彩,从而使得河南魅力四射。

4.风景秀丽,自然景观众多

河南不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更拥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山川秀美,风景迤逦。河南地处中州大地,北有太行山,西有伏牛山,南有大别山,中有嵩山,境内有1 500多条河流,横跨黄淮江海四大水系,河流交汇之地形成了星罗棋布的自然生态。

黄河流经河南700多公里,造就三门峡、小浪底的高峡平湖,又经郑州流入开封,形成高出地面十多米的“悬河奇观”。所以,黄河不仅孕育了河南博大精深的中原文明,也孕育了河南独特秀丽的自然风光。

目前,河南省有国家级风景区8处,省级风景区23处,其中洛阳龙门石窟和安阳殷墟更是世界级的旅游胜地。除此之外,河南还有号称炎黄子孙精神家园的黄帝故里和太昊陵,有誉满全球的少林武术和太极功夫,有名扬天下的洛阳牡丹和开封菊花等众多旅游资源。

三、基于河南独特优势的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

1.基于河南雄厚的农业基础,探索农业产业重组新模式实现农业的规模化运作

产业重组是产业融合的重要形式之一,多发生在一个产业内部的不同行业之间。随着我国农业发展指导思想的转变和农业技术的发展,我国农业产业管制环境变得相对宽松,我国农业内部的产业重组也迎来了重要契机。

所谓的农业重组,是指农业内部的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和水产业等各子产业的融合及重组。2015年2月9日,我国农业部等六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农村土地可以进行流转和承包,这将使过去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块责任田连成一片,一并流转和承包给种田能手和农业专家。而大块土地的承包和经营,则可为农业的机械化、规模化生产和运作提供便利条件,改变农业的生产和经营方式,以及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河南省作为土地流转和承包政策试点省份之一,应在《意见》的指导下,结合河南省自身独特优势,探索河南省农业产业重组新模式,实现河南省农业的机械化和规模化,创建和塑造河南省的农业品牌。

目前,河南省一些地区已经实现了农业重组,比如种植业的轮作套作,种植业与林业的融合,以及林业与畜牧业的融合等。种植业的轮作套作主要表现为同一块地每年耕种不同的粮食作物,并且这种轮作耕种方式在河南省已经得到普遍推广。河南省通许县的长智乡和邸阁乡都号称“西瓜之乡”,这两个乡在种植西瓜时都是实行的套作方式,即在棉花旁边套种西瓜,以充分利用耕地,提高耕地产出率,实现了种植业内部的重组。通许县李寨乡种植了大片果树,并在大片果树下面还种植了花生,饲养了小鸡和小鸭等,从而实现了种植业与林业、林业与畜牧业之间的融合。

随着2015年我国土地流转和承包政策的实施,河南农业内部产业融合及重组也将在原来的基础上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有望实现河南种植业、林业、养殖业、畜牧业和水产业等不同子产业的融合。在农业技术和工业技术进步的前提下,农作物的反季种植、农用工具的机械化,都将为河南农业的产业重组和机械化规模化运作提供便利条件。因此,河南省应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实现农业规模化运作,建立适合人民需求的生态新农业,形成产品价值较高的农业品牌。

2.发挥河南地处中原的优势,实现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大产业间的融合

河南地处中原,周边邻省较多,平原面积又较大,注定其成为全国公路、铁路和航空的主要交通枢纽。随着我国铁路技术的发展和郑州国际战略地位的上升,郑州充分利用自身地理优势,建立了郑州高铁东站,正在建设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为河南省的产业融合奠定了基础。河南地处中部,具有连接东西部经济发展带的独特作用,也为河南产业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河南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极大地带动了河南物流产业的发展。据河南省统计局统计,2014年,河南省物流产业增长约1 000亿元,比2013年增长了13%左右。2013年,河南省出台了《2013年河南省服务业重点领域发展行动方案》,提出物流产业是河南服务业的重中之重,要求依托河南公路、铁路和航空等网状优势,建立起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和节点体系,并抓好200个重点物流项目,实施洛阳、商丘等7个物流节点城市建设方案。

随着交通运输业和物流业的发展,河南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大产业间开始形成功能互补和延伸的趋势,进而形成三大产业间的交叉和融合。交通运输产业和物流产业都隶属于服务业,是服务业的子产业。首先,铁路技术、航空技术、农业种植养殖技术,以及工业技术的进步,使河南服务业、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具有互相补充和延伸的作用,使河南三大产业间的融合具备了技术融合基础。其次,在技术融合的基础上,河南三大产业相关企业之间可以实现业务融合,表现为交通运输业、物流业与农产品的销售进行业务融合,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业务与机械制造业进行业务融合,而交通运输业所依赖的交通运输工具又要由机械制造业生产和加工。最后,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河南省和国内其他省份的市场需求会趋于融合,国内市场需求与国外市场需求也会逐渐趋于融合。所以,在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和市场融合的基础上,加之河南省政府对产业融合极为重视和支持,河南省三大产业间的交叉和融合就具备了基本前提,有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现阶段,河南省应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积极发展三大产业间的融合。第一,应积极发展农业与服务业间的融合。随着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与承包的试运行,河南省农业将会走向规模化发展道路,河南省的农产品、畜牧产品、渔产品等都将极大丰富。而要积极开拓运输渠道,扩大销售,就需要将河南农业与交通运输业融合起来,利用两种产业的优势互补,形成农产品、畜牧产品和渔产品的生产、运输、销售一体化。河南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及壮大,又会进一步促进河南农产品及畜牧产品等的生产和销售,进而促进河南农业的良性发展。第二,应积极发展农业与工业间的融合。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国家管制政策的放松,河南农业将迎来规模化发展机遇。而农业的规模化发展需要大型机械设备的支持,这就需要将河南农业与工业结合起来,实现河南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融合。工业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将会制造出更先进的农业机械等,这将进一步促进农业的发展。第三,应积极发展服务业与工业间的融合。河南省的铁路、公路和航空等建设和发展需要工业机械的支持,而河南省工业的发展又离不开服务业中餐饮业、运输业等产业的配合。因此,河南省应抓住当前大好机遇,积极发展服务业与工业间的融合。最后,应积极塑造产业融合新理念。河南三大产业间的融合是产业间相互交叉的过程,因此并不能为三大产业间的融合设定一个明显的界限。三大产业中任一产业的技术进步和规模壮大,都可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和提高,形成产业间的交叉,进而促使经济一体化运行,故而,具备和塑造产业融合新理念极为关键,可以进一步指导和促进河南省产业融合的发展。

3.基于河南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特点,实现河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业间的融合

河南位于我国黄河流域,自西周起就成为我国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众多历史古迹和名人古迹。此外,河南自然景观壮丽,山川秀丽,河流潺潺,也是众多游客观光旅游的圣地。据河南省统计局统计,仅2013年,河南省就接待海内外游客4.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 800亿元以上,比2012年增长15%。可见,河南省旅游业发展迅速,已成为经济增长点之一。故而,河南省应积极发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将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起来,依托自然景观,宣扬历史文化,发展以“自然为形,文化为灵”的新型旅游文化产业,使游客在欣赏自然风景的同时,还能增长见识,陶冶心灵。例如,河南省巩义市站街镇南瑶湾村的杜甫故里就是将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相融合的典范。杜甫是我国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其著名的“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反映了诗人关心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2015年4月4~6日,河南省巩义市在杜甫故里举办了首届杜甫国际诗歌节——“花开时节又逢君”,学习、宣扬杜甫的诗歌,并祭拜杜甫这位伟大的诗人。杜甫国际诗歌节的举办,一方面宣扬并传承了杜甫的忧国忧民精神,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使杜甫少年时代生活过的南瑶湾村为众人所知,并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此观光和旅游。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日益富裕,在满足温饱等基本物质需求后,开始注重精神追求。故而,在新时代,河南省应积极发挥自身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独特优势,依托自然的秀丽景观,将河南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起来,开拓多种多样的旅游文化产业新模式,创建河南独特的旅游文化品牌,宣传河南并提升河南形象,进一步促进河南区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Rosenberg N.Technological change in the machine tool industry:1840—1910[J].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1963(23):414.

[2]Greenstein S,Khanna T.What Does Industry Convergence Mean?[M].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7:201-226.

[3]Wan X,Xuan Y,Lv K.Measuring convergence of China’s ICT industry:An inputoutput analysis[J].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2011(4):301.

[4]Stieglitz N.Digital Dynamics and Types of Industry Convergence:the Evolution of the Handheld Computers Market in the 1990s and Beyond[M].Cheltenham:Edward Elgar,2003:179.

[5]Hacklin F,Raurich V,Marxt C.Implications of technological convergence on innovation trajectories:the case of ICT Indust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2005(3):313.

[6]Hacklin F.Management of Convergence in InnovationStrategies and Capabilities for Value Creation Beyond Blurring Industry Boundaries[M].Heidelberg:PhysicaVerlag,2008.

[7]Curran CS,Brring S,Leker J.Anticipating converging industries using publicly available data[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2010(3):385.

[8]周宇,惠宁.试论产业融合的动因、类型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56.

[9]李新安.区域产业融合发展的实现机制及模式选择——以郑州新区为例[J].区域经济评论,2014(5):58.

[10]刘名远.区域产业融合发展对策路径研究——以产业结构趋同为分析视角[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4(4):22.

[11]胡汉辉,邢华.产业融合理论以及对我国发展信息产业的启示[J].中国工业经济,2003(2):23.

[12]王征.产业融合助力新兴产业发展研究——基于信息产业例证的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01.

[13]李美云,黄斌.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下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研究[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4(3):92.

[14]王慧敏.以文化创意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J].旅游学刊,2015(1):1.

[15]李姝,赵佳佳.文化产业融合与公共财政支持[J].财政研究,2014(1):22.

[16]高志军.物流产业融合的驱动力、模式与战略思路[J].当代经济管理,2014(4):17.

[17]郭晓杰.现代农村视域下的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及路径分析[J],商业时代,2014(5):122.

[18]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新趋势下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以河南为例[J].中州学刊,2014(11):44.

[19]丁玉国.中原经济区背景下河南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路径选择[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21.

混凝土机械范文第6篇

摘 要:近几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开始广泛的应用于机械制造行业中去,目前社会对各种先进机械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的机械制造业正处于挑战期和战略转型期,在这个阶段,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可以明显提高机械制造业的效率、质量以及精度,进而帮助机械制造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机械自动化 机械制造 应用

目前世界机械制造业都在进行产业转型,从旧时的人力制造方式转变为了机械自动化制造,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了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与手段,随着企业对机械自动化技术的深入研究与实践应用,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拓展,在机械制造生产流程中,机械自动化减少了参与流程的工作人员,并且还能减少生产过程中材料的浪费,帮助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进而提高了机械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我国机械制造行业提供了发展动力。

一、机械自动化的概念

机械自动化,是目前各行业都在研究的前言技术,其核心理念就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进行记录,随后通过机械装置进行数据转换,把信息数据变为真正的生产流程,以求在不依赖人力的情况下,来进行产品生产活动。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出现,使生产力量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并且在机械制造行业方面还促进了其发展创新,通过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在很多人力工作容易出现误差的机械零件生产过程中,依靠于机械自动化技术,就可以完美的解决这个问题,并且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还提高了机械制造的科技水平,减少了在制造过程中劳动力的投入,促使全球制造行业进入了新的领域,在这个领域内,这些制造企业可以不用去担心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只要有新型技术的出现,就可以迅速的投入生产,显著的提高了制造企业的创新能力。

二、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意义

1.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应用有助于提高工作质量。在机械制造中,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传统人工生产技术相比,其由于都是智能系统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因此在利用机械自动化技术生产过程中,不会出现由于人为因素而出现的制作误差,显著提高了制造过程中的产品质量,此外工作质量的提高还体现在机械生产过程中的测量以及评价阶段,机械自动化技术在进行这些工作时,都是依据系统的计算来进行测量以及评价工作,其速度和准确度数倍于人工,并且在利用系统计算进行这些工作,还能把误差次数控制在一定范围,使得机械制作工作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2.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作中应用有助于提高生产可靠性。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应用机械自动化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生产监控,可以有效的对生产过程进行全方面的控制,最大程度上降低了人为操作失误导致的生产事故。另一方面,技术人员可以利用机械自动化技术编写生产监控程序,应用在机械生产过程中,利用这个监控系统,可以进行人为无法进行分辨的监控工作,并且在误差产品出现之后,监控系统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寻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随后及时的反馈给技术人员,帮助技术人员对生产流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正,明显的提高了生产的可靠性。

3.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作中应用有助于节约生产资源与能源。通过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机械制作行业正在向低消耗产业目标迈进,利用机械自动化技术能对机械零件的尺寸进行严格控制,既不会造成机械零件尺寸不合格的情况,而且还能避免材料过多使用造成的材料不必要损失情况,在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过程中,由于生产误差的减小,就减少了生产资源浪费情况,并且由于机械自动化技术的高效性,同步的提高了生产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在国家大力号召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机械制作行业在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帮助,积极响应了国家号召,减少了生产资源以及能源的浪费。

三、機械自动化在机械制作中的应用

1.柔性自动化应用。柔性自动化是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应用的最基础方面,在机械自动化生产过程中,要坚持柔性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其思想理念就是在生产过程中,要竟可能的使用自动化技术,利用自动化技术来提高机械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质量,只要企业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秉持柔性自动化原则,就可以使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得到普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下,柔性自动化应用可以帮助机械制造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帮助企业把握住生产过程中的机遇。

2.智能自动化应用。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的应用过程中,要完美的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提高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应用的智能化程度,使得机械自动化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在不借助人力的情况下,进行自主工作,达到真正的完全解放生产力程度。智能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过程中,还要起到全方位的作用,不但可以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还可以自行的对生产材料进行分配、生产技巧进行应用,随着智能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其已经可以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对生产流程进行评价,之后对存在问题进行正确的修改。

3.集成自动化应用。集成自动化技术是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应用的最重要的技术,其不单单只包括机械自动化技术,还包括其他多项科学技术。集成自动化技术可以把机械制造过程转变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所有的生产流程都得到了最好的分配,并且还改变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使企业从过去的单体生产活动,变为了现在的整体进行产品生产。

四、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前景

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明显落后的现象,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我国应该大力注重对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力度,要奉行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利用我国的教育资源不断的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机械自动化人才,为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供应,逐渐弥补我国在机械自动化方面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还要利用我国机械自动化人才的创新精神,增加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数量,增强我国机械制造企业在国际上的企业竞争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还要充分认识到机械自动化的重要性,加大机械自动化方面的投入资金,促使我国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向虚拟自动化技术方向不断前进。

五、结语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可以明显提高机械制造过程中的生产效率以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在竞争残酷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机械制造企业要利用机械自动化技术来带动整个企业的创新能力,帮助企业抓住生产过程中的机遇,确定企业在机械制造行业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罗拥军.解析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9):103-103.

[2]罗子儒.基于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风,2014,(18):82-82.

[3]薛乾,郭卫.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探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5):229.

作者简介:文小燕(1978.02—),女,土家族,贵州沿河人,榆林学院,硕士,讲师。

上一篇:尊敬老人范文下一篇:法学实习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