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考专升本考试真题范文

2024-04-08

成考专升本考试真题范文第1篇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

A.关于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C.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作用的规律

D.关于理论和实践相互作用的规律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 )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B.意识是人脑的一种分泌物

C.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源泉 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3.我国古代有人提出"白马非马"论的说法,其错误在于割裂了(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 D.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

4.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

A.础润而雨 B.冬去春来 C.摩擦生热 D.电闪雷鸣

5.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具有确定性,叉具有不确定性。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任何具体实践活动都( )

A.具有客观性 B.具有能动性 C.具有历史局限性 D.具有社会性

6.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是( )

A.只看到人的思想动机的作用,不懂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B.宣扬英雄史观

C.宣扬上帝创世说,否定进化论

D.不了解社会中存在着阶级

7.历史是有目的、有意识的人所参与的活动。由此( )

A.社会历史的发展不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B.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思想动机决定的

C.社会发展的规律与自然界的规律完全不同

D.社会发展的规律必须通过人的自觉活动才能实现

8.在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阔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指( )

A.人们根据自己的愿望自由地刨造一切 B.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C.人的意志绝对自由 D.完全摆脱了必然的制约

9. 毛泽东思想萌芽的标志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提出 B.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

C.统一战线理论的形成 D.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善

10.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

A.旧民主主义性质 B.社会主义性质

C.新民主主义性质 D.封建主义性质

11.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大会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四大 D.国民党一大

12.1930年1月,毛泽东写的进一步从理论上分析和概括农村包围城市问题的著作是( )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3.解放战争初期,毛泽东制定的打败蒋介石的军事原则是( )

A.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B.敌进我退,敌疲我打,敌驻我扰,敌退我追

19.中国共产党各方面建设的基础是( )

A.组织建设 B.思想建设 C.作风建设 D.政治建设

20.三大改造完成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帝国主义国家和新中国之间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1.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是邓小平理论( )

A.初步形成阶段 B.逐步发展并形成轮廓的阶段

C.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阶段 D.实事求是解放思想阶段

22.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言书是( )

A.《完整准确的理解毛泽东思想》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2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 ( )

A.坚持与时俱进 B.坚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 D.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24.邓小平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是在( )

A.1980年 B.1982年 C.1987年 D.1992年

25.中国共产党全面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 )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讲话中

B.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

C.党的十二大报告中

D.当的十三大报告中

26.中国21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是( )

A.构建和谐社会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构建富裕的社会 D.构建民主的社会

27.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

A.社会主义现代化 B.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8.我国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结构,是由于( )

A.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B.吸引外资的需要

C.生产力发展多层次、不平衡的要求 D.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要求

29.社会保障是( )

A.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的产物 B.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

c.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物 D.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

30.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

A.人民参与国家管理 B.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政治保证

B.人民群众当家作主 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政治保证

31.我国实行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主集中制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2.决定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的是( )

A.党风建设 B.文化建设 C.思想道德建设 D.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33.我国在发展对外经济的各种形式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是( )

A.对外贸易 B.对外技术交流 C.对外资金交流 D.承包国外工程

34.1995年总书记发表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提出了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 )

A.两套方案 B.四项原则 C.六点建议 D.八项主张

35.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放在首位的,是( )

A.作风建设 B.组织建设 C.反对腐败 D.思想建设

(36~40题为2008年7月1日至2009年6月30日的时事题,此处略)

二、辨析题:41~42小题。每小题l0分。共20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41、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反帝反封,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42、共同富裕就意味着社会全体成员的同时富裕和同等富裕。

三、简答题:43~45小题。每小题l0分,共30分。

43.简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及方法论意义。

44.简述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

45.简述邓小平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基本观点。

四、论述题:46小题,20分。

成考专升本考试真题范文第2篇

第1题单选 《行路难》中下面哪句诗运用了历史典故( )

A.金樽清酒斗十千

B.将登太行雪满山

C.忽复乘舟梦日边

D.多歧路,今安在

参考答案:C

第2题单选 在下列作品中,属于五言律诗的是( )

A.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B.杜甫的《蜀相》

C.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D.王维的《山居秋暝》

参考答案:D

第3题单选 《选择与安排》中提出的完美作品在结构上应具备的条件是( )

A.层次清楚、轻重分明

B.首尾呼应

C.要有头有尾

D.有贯穿的主旨

参考答案:A

第4题单选 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方面都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高峰的作品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红楼梦》

D.《儒林外史》

参考答案:C

第5题单选 莫泊桑出生在( )

A.军官家庭

B.没落贵族家庭

C.教师家庭

D.商人家庭

参考答案:B

第6题单选 下列《陌上桑》中的诗句,在描写罗敷美貌时运用了侧面烘托手法的是( )

A.头上倭堕髻

B.耳中明月珠

C.来归相怨怒

D.紫绮为上襦

参考答案:C

第7题单选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中的“坐’’意思是( )

A.坐下来

B.定罪

C.因为

D.副词,表示无缘无故

参考答案:C

第8题单选 《炉中煤》一诗运用的艺术手法是( )

A.直抒胸臆

B.借景抒情

C.托物言志

D.隐喻手法

参考答案:C

第9题单选 下列曲词中,概括《天净沙·秋思》全篇主题思想的是( )

A.枯藤老树昏鸦

B.小桥流水人家

C.古道西风瘦马

D.断肠人在天涯

参考答案:D

第10题单选 “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 )

A.《季氏将伐颛臾》

B.《寡人之于国也》

C.《谏逐客书》

D.《郑伯克段于鄢》

参考答案:D

第11题单选 《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通过五代后唐庄宗盛衰兴亡的史实来证明中心论点,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

A.比喻

B.夸张

C.对比

D.象征

参考答案:C

第12题单选 唐代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创作主张的诗人是( )

A.李白

B.杜甫

C.王维

D.白居易

参考答案:D

第13题单选 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是( )

A.豪放词

B.田园词

C.婉约词.D.风雅词

参考答案:C

第14题单选 《灯下漫笔》一文主要抨击的是( )

A.中国“固有的精神文明”

B.帝国主义

C.资本主义

D.中国的奴隶制度

参考答案:A

第15题单选 徐志摩曾于l923年与人发起成立( )

A.创造社

B.新月社

C.语丝社

D.湖畔诗社

参考答案:B

第16题单选 《庄子·秋水》中的河伯指的是( )

A.渭河之神

B.淮河之神

C.长江之神

D.黄河之神

参考答案:D

第17题单选 由一般原理推导出关于个别情况的结论,这种论证方法是( )

A.类比法

B.归纳法

C.演绎法

D.对比法

参考答案:C

第18题单选 在《季氏将伐颛臾》一文所运用的论据中,下列属于理论论据的是( )

A.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B.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C.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D.先王以为东蒙主

参考答案:A

第19题单选 《马伶传》中“以分宜教分宜”的意思是( )

A.用现实生活中的严嵩教舞台上的严嵩

B.用现实生活中的分宜人教舞台上的分宜人

C.用现实生活中的顾秉谦教舞台上的顾秉谦

D.用现实生活中的顾秉谦教舞台上的严嵩

参考答案:D

第20题单选 下列诗句中属于远景静态描写的是( )

A.操吴戈兮被犀甲

B.车错毂兮短兵接

C.旌蔽日兮敌若云

D.矢交坠兮士争先

参考答案:C

二、文言文阅读:21~29小题,共9分。

阅读辛弃疾《水龙吟》的上片,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第21题简答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中有什么寓意?(4分)

参考答案:落日、断鸿,有象征意味:黄昏落日,令人联想到南宋国势衰颓;断鸿声里,离群的孤雁,联系着作者的身世;哀鸿遍野,又能令人想到北方离散的百姓。

第22题简答 “江南游子”是指谁?(2分)

参考答案:江南游子,正是南归飘泊的作者的身影。

第23题简答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参考答案:“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是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很有表现力,表达了作者渴望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也抒发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以及一片赤诚无人理解的悲哀。

阅读《长亭送别》中的唱词,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幺篇】年少呵轻远别,情薄呵易弃掷。全不想腿儿相挨,脸儿相偎,手儿相携。你与俺崔相国做女婿,妻荣夫贵,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朝天子】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第24题简答 解释“煞强如状元及第9

9、65蜗角虚名”的意思。(4分)

参考答案:“煞强如状元及第”意思是“远胜于考中状元”,“蜗角虚名”意思是“状元虚名如蜗牛触角般微不足道”。

第25题简答 结合曲词分析表现莺莺心理的艺术手段。(4分)

参考答案:一是以景物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如【端正好】,暮秋的空旷凄凉与离愁别恨的孤独凄凉水乳交融;二是通过动作、细节描写来传达人物的思想情感,如【朝天子】后半部分曲词;三是直抒胸臆,抒发内心感受.如【幺篇】及【朝天子】前半部分曲词;四是综合运用夸张、比喻、典故抒发人物的思想情感。

第26题简答 分析最能表现莺莺性格不同侧面的曲词。(2分)

参考答案:一是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如“腿儿相挨……”“妻荣夫贵”;二是珍视爱情,情感专一,如“晓来谁染……”“暖溶溶玉醅……”,离愁愈苦情愈真;三是鄙视功名利禄,对母亲逼张生赶考不满,如“但得一个并头莲……”“蜗角虚名……”。

阅读《五代史伶官传序》结尾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书》日:“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序》。

第27题简答 请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这两句在文章中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两句在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作者总结出来的深刻的历史教训。

第28题简答 《书》指什么?引用“满招损,谦得益”的目的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书》指《书经》、《尚书》。引用“满招损,谦得益”的目的是为了论证主题。

第29题简答 欧阳修为何要说“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2分)

参考答案:欧阳修写作这篇史论,重点讲述了“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而所“溺”的不仅限于伶人,要从伶人一事总结历史教训.引以为戒。

三、现代文阅读:30~38小题。共9分。

阅读郁达夫《故都的秋》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第30题简答 请概述一下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南国的和风细雨和柔和淡雅并不鲜明地突出秋天的悲凉过程。南国之秋色淡、 味浅。

第31题简答 从这段文字看,作者对南方的秋天有什么样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南国秋天的特点是清凉、平淡的,让人无法领略秋之意境。

第32题简答 这段文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分)

参考答案:排比、比喻。

1925年闻一多留美回国后,目睹旧中国的种种****现实,心情十分悲痛,不久即写出了著名的《死水》一诗。阅读这首诗的后四句,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第33题简答 “一沟绝望的死水”指的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诗中所描写的“一沟绝望的死水”是满目疮痍、****破落的旧中国的象征。

第34题简答 这里运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4分)

参考答案:隐喻或象征。

第35题简答 作者为什么说“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参考答案:"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是索性让“丑恶”早些恶贯满盈.“绝望”里才有希望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希望丑恶的旧物早日灭亡的强烈愿望。

阅读《麦琪的礼物》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这当儿,德拉的美丽头发披散在身上,像一股褐色的小瀑布,奔泻闪亮。头发一直垂到膝盖底下,仿佛给她铺成了一件衣裳。她又神经质地赶快把头发梳好。她踌躇了一会儿,静静地站着,有一两滴泪水溅落在破旧的红地毯上。

第36题简答 哪些地方表现了德拉在卖秀发问题上的复杂心理?(4分)

参考答案:德拉是很爱她的褐色小瀑布一样的秀发的。为了给杰姆买表链。她决定卖掉秀发,披散了又梳起,静静地站着,掉下一两滴泪水,这说明她心情复杂:想卖、舍不得、下了决心卖。

第37题简答 在描写德拉秀发时几次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4分)

参考答案:两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说头发“像一股褐色的小瀑布”,又像“铺成了一件衣裳”。

第38题简答 德拉为什么会落泪?(2分)

参考答案:德拉卖头发是迫不得已,她想用卖头发的钱,给丈夫杰姆买表链。落泪是因为多少有点舍不得这一头好发。

四、作文:50分。

第39题简答 《现代汉语词典》对“性格”的解释是:“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

心理特点,如开朗、刚强、懦弱、粗暴等。“生活中,仅仅是乐观与否的性格,就会有极大的差异,乐观的推销员比悲观的推销员的业绩要高许多倍,以至于招聘推销员的标准也随之改变,不是像以往那样注重学科成绩,而是看重是否具有积极乐观的性格。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培养自己的性格》为题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不

少于800字。

上一篇:初级职称增值税税率范文下一篇:城建税与教育费附加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