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系统分析范文

2023-09-22

智能化系统分析范文第1篇

一、智能楼宇的概念, 特点及其基本功能

(一) 智能楼宇的概念介绍

智能楼宇, 即房屋建筑的智能化, 通过电脑, 网络以及通讯系统对房屋建筑中的三表, 家居, 家电, 给水与排水, 监控系统, 安全消防等系统进行控制与管理。使用者既可以实现手机对家电进行控制, 也可以通过智能楼宇实现二十四小时的管家服务, 方便了使用者, 使人们获得更加舒适的生活体验。智能楼宇及其网络系统是现代住宅小区的标志之一, 其未来前景十分广阔。

(二) 智能楼宇系统的主要特点

智能楼宇与传统的房屋建筑系统相比有着如下几方面的特点:一、舒适性是智能楼宇的重要特征, 房屋建筑的智能化其主要目标是改善用户的体验, 使用户日常生活更加舒适。二、更高的效率。通过计算机与网络系统对房屋建筑内设备的管理效率更高, 方便用户使用。例如, 三表的远程控制, 通过远程抄表, 使用移动设备接收信息, 使用者通过手机自动缴费, 实现了足不出户的管家服务, 服务效率更高。三、安全可靠。智能楼宇的监控系统, 通过网络实时动态的对住宅进行监控与跟踪, 实现了建筑物的安全监控。另外, 通过网络系统的安全措施, 防止个人数据被黑客攻击, 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1]。

(三) 智能楼宇系统的主要功能

智能楼宇系统应具备的主要功能如下:一、远程信息的处理功能。信息处理不仅局限在建筑物或小区内, 需要通过通信系统, 实现远程的信息处理。二、自动控制功能。通过通讯系统、电脑与网络对建筑物内的终端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三、监控功能。为了保证房屋的安全可靠, 要具备监控功能, 防止数据信息被攻击或丢失的功能。四、更新, 扩展功能。随着科技的发展, 不断有新技术新功能出现, 智能楼宇要具备自我更新性与可扩展功能。

二、通信系统在智能楼宇网络系统中的应用

网络系统实现了智能楼宇对设备的控制与管理, 而利用现代的通信技术通过网络实现远程控制, 是智能楼宇的主要创新与应用。通过手机等通信设备, 我们可以实现三表的缴费, 实现对房间温度的调节, 提前做好米饭。通信技术是当前智能楼宇网络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它使我们的生活更加舒适与方便, 提高了用户的生活质量[2]。

三、通信系统设计的实际案例分析

某智能楼宇, 温度控制系统的通信系统设计主要包括结构设计, 硬件设计, 软件设计三大部分, 其设计的流程如下:

(一) 系统的结构设计

室内空调通信系统的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控制器。本设计使用手机作为系统的控制设备。二、网络, 互联网。三、控制中心。负责接收手机发送的任务, 并经过控制中心的处理, 对室内空调系统发送指令。四、RS485接口。RS485是一种串行数据接口, 负责与空调设备相连, 并实现数据的传输功能。五、空调设备。本系统以控制中心为核心, 使用手机, 无线网络对室内的空调进行控制, 以及对住宅温度变化的监控。

(二) 系统的硬件设计

本系统硬件设计以嵌入式操作系统为基础, 中央处理器采用意法半导体的STM32作为主处理芯片, CORTEX-M3内核, 3.3V供电, 安全时钟, 低功耗模式, 内部复位电路, 工控标准的工作温区, 112个可编程端口, 5个UART接口。如图 (1) 所示, 系统的硬件包括LCD显示器, 触摸按键, 蜂鸣器, 开关电源, 继电器, ESP8266模块等6大部分组成。其中ESP8266模块作用是实现WIFI功能, 通过手机APP对系统进行控制, 实现远程室内温度的控制。

(三) 系统的软件设计

本系统软件编程采用C语言实现, 包括手机APP与控制系统软件两大部分, 通过软件实现手机对空调控制系统的控制, 以及空调系统与楼宇控制中心的数据传输。

四、未来智能楼宇系统的发展方向

智能楼宇是当前城市建设的趋势, 其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如下:一、全面的数字化。数字化是信息系统的重要特点, 未来智能楼宇系统会向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二、功能更多, 集成度更高。未来的楼宇系统会集成更多的功能并且集成度更高, 当前的网络系统, 管道多线路多, 未来会向着一条线路的方向发展。三、操作更加简单。通过手机APP对楼宇系统进行控制, 需要输入密码进行身份验证, 未来指纹识别等技术会应用于控制系统中, 方便人们的操作。

五、结束语

智能楼宇是当前住宅建筑的重要发展方向, 通过手机我们可以轻松的实现对住宅的监控, 家电设备的远程控制。智能楼宇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随着不断的发展其必将会取代现有的建筑网络系统, 为人带来更多的服务以及更加舒适的体验。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 技术的革新, 信息技术已经逐渐进入千家万户, 信息技术对改变生产, 改善生活, 改变我们的思想观念, 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背景下, 楼宇系统的智能化需求越来越多。智能楼宇是信息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 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当前的住宅小区, 智能化是主要卖点, 智能家居, 远程控制是智能小区的标准配置。通过智能楼宇。人们可以实现远程控制空调, 洗衣机, 厨房等设备进行自动工作, 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增强我们的生活体验。本文从智能楼宇网络系统的概念, 组成以及特点出发, 重点介绍智能楼宇信息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智能楼宇,通信系统,设计分析

参考文献

[1] 施涛.智能楼宇网络系统中信息通信系统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 2016, 24 (15) :122-124.

[2] 李健, 钮瑞艳, 程飞.智能楼宇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子测试, 2016 (8x) :13-14.

智能化系统分析范文第2篇

摘 要:本文立足于弱电系统接地设计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弱电系统接地设计的基本原则,结合笔者多年相关工作经验,从具体机房弱电系统接地工程关实践出发,详细分析了机房弱电系统接地设计要点。希望能为我国机房弱电系统接地设计水平的提升提供部分理论支撑。

关键词:分析;机房弱电系统;接地设计

前言

21世纪以来,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取得了飞速发展,逐渐被广泛应运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机房弱电系统在建筑系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其安全保障的接地设计自然也备受关注。

1.弱电系统接地设计的重要意义

机房弱电系统接地设计在整个建筑弱电系统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的弱电系统接地设计有利于保持建筑弱电系统工作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建筑弱电系统工作的安全性,同时还有利于促进建筑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2.弱电系统接地设计的基本原则

目前,我国弱电系统接地相关规范与标准日益完善,为机房弱电系统接地设计提供了有效依据和保障。具体而言,主要有:《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等。根据《电子计算机设计规范》的基本要求,所有机房弱电系统均需要接地保护。新建建筑和改建建筑弱电系统铺设都必须能够与接地方法联合,使地网能够分散于建筑物周围。这样各种设备才能够通过接地装置与地网有效接通,并用同一组装置。这是目前我国多元化弱电系统接地的最优方案。

3.机房弱电系统接地工程相关实践

3.1工程简介

四川省某重要国企机房,面积约为25平米,位于建筑的3楼。防雷和屏蔽是该机房的主要点位措施,并且具有智能系统、门禁监控等相关设置。该机房的以上特点对于弱电系统建设至关重要,能够充分保障电源的可靠性和用电负荷的安全性,从而促使供电稳定可靠,同时设备的安全性也显著提高。

3.2选择硬件

要想成功实现国企机房弱电系统接地,硬件选择至关重要。电源系统需要双电源手动切换,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利用供电局接入进行供电,断电时则采用TN—C—S方式切换到油机供电模式。

弱电系统大多采用监控系统,通过6路数字硬盘进行录像。程控交换机为FURSEESPK10T1浪涌抑制器。门禁系统则为非接触门禁系统和为RS485信号浪涌抑制器。专线设备为ESPLA5/25和ESPLB15/15。接地系统是由非金属接地模块组成的低电阻地网。避雷针选用的是著名的富兰克林避雷针。架子高度约为26米,并采用累计计数器。

3.3基础基地网

在参照上面所阐述的机房弱电系统设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设计了机房弱电系统接地网主要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机房弱电系统基础接地网主要构架)

图1中机房弱电系统基础接地网的主要功是沟通联络分散于建筑四周的地网。具体而言,则是使用镀锌扁钢就近焊接地下各网线。焊接过程中每根扁钢都必须有两个点是相同的。这就要求在施工阶段必须高度重视网线预埋这一重要环节。铺设一些垂直的接地体在连接扁钢中间,材质为镀锌角钢,规格为5cm x 5cm x 0.5cm,长度为200cm。扁钢的预埋深度应当大于60cm。如果地基条件有限,可在预防机械受损的基础上,一定程度放宽预埋的深度。

接地总汇集排与地网之间采用的连接线为接地引入线。具体施工中,接地引入线从地网上的不同地方需要焊接两个以上的镀锌扁钢,且要求镀锌扁钢规格是4cm x4cm。与此同时,还可以使用数量一致且截面面积大于120平方毫米的绝缘护套多股铜线,促进接地网焊接与接地总汇的成功连通。

3.4设备接地

我国《低压配电设计规范》中明确规定,建筑内部可使用PEN和PN干线,并且建筑内部所有水管、供暖管道、空调管道、煤气管道、电气装置相关接地干线、建筑物金属构件等相关导电体一起共同作为总电位联结。

电子设备与电气的外层均需要使用金属材质外壳,同时还必须配备安全接地系统和防静电接地系统,通过等电位连接网络在最小的距离上成功连接。连接过程中,一切相关连接导体都必须使用铜材质的材料,不要将铝材质材料和铜材质材料混合在一起使用。为了防止发生氧化,还需在铜线接线端子与接地汇集排的表层镀银或者锡。另一方面,为了保证电气的互通性,其他一些需要接地的弱电设备中若含有瓷釉或涂料等一些非导电涂层,需要及时将这些非导电表面涂层去除干净。

3.5防静电接地

防静电接地是机房弱电系统接地相关工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目前,在设备机房内容安装防静电地板是防静电接地的主要措施。防静电地板多采用防静电瓷砖。在具体施工过程中,相关工作者应当努力预防和减少故障,同时还需要分析判断是负极接地导致的直流系统故障,还是正极接地导致的直流系统故障,根据判断结果采取适当的解决措施,排查出接地故障,认真分析、检查,争取高效、及时地将故障排除。

3.6弱电竖井

弱电竖井作是机房和弱电线路系统之间最为重要的通道,必须与强电竖井相分离,不能一起够混合使用。同时,弱电竖井中具有交换机、数据采集设备等相关网络设备。这就要求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必须预留好接地线并且与设备相互连接,从而为弱电桥架连接提供有利条件。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弱电系统接地设计有利于保持建筑弱电系统工作的稳定性,提高建筑弱电系统工作的安全性,促进建筑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相关工作者必须正确掌握机房弱电系统接地设计的基本依据与原则,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规和具体工程施工标准,及时发现和处理施工中的各种问题,促进机房弱电系统接地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郁惠平,杨中华.山区弱电系统的接地设计与降阻措施探讨[J].电子世界,2012,07:84-86.

[2]左新明.浅谈智能建筑中弱电系统设计和施工应注意的事项[J].科技资讯,2012,35:123.

[3]孔凡武.浅析智能建筑中弱电系统的接地设计与施工技术[J].科技风,2011,12:169+171.

[4]王勇.智能化楼宇接地系统分析及解决方案[J].江苏电器,2003,02:15-18.

[5]陈宏.对工程中弱电系统和机房防雷接地的体会[J].福建建设科技,2007,06:69-70+77.

智能化系统分析范文第3篇

一、Zigbee技术下的智能家居物联网

近年来,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智能科技、物联网等科技的影响下, 智能家居行业逐步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对家居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 希望智能家居是无线的、安全的可以用手机或者电脑进行感知、操控的可以自己安装的家用电子物品, 甚至一些消费者对智能家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希望智能家居可以提供云服务。

物联网目前应用前景广泛。其正应运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社会的各个行业快速展开, 智能家居成为消费者密切关注的物联网应用之一。在这种情形下, 智能家居物联网应用前景将极为广泛。而智能家居物联网也将成为新的时尚趋势, 而这也将促使消费者从物联网的角度看待智能家居。智能家居目前主要基于互联网以及目前不断出现的科技而出现的以住宅为平台, 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与居住环境有关的物品设施用一种无线的智能的方式构建在一起, 构建一种的高效的住宅设施及相关电子物品的管理系统, 以期提升家居环境的安全、便利、舒适、艺术、自然等特性。但是在智能家居物联网环境的出现同时, 也带来了安全问题, 黑客可能会攻击转移对家居管理系统的管理权限, 从而威胁到使用者的安全等这些存在的种种问题都亟待解决。

ZigBee技术是一种双向无线通讯技术, 具有近距离、低复杂度、低功耗等特征, 其技术特点主要在于低功耗、成本低、时延短、网络容量大、可靠、安全大等特点, 主要用于距离短、功耗低且传输速率不高的各种电子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Zigbee模块的应用是一种典型的Zigbee技术的应用, 其采用高性能的工业级ZigBee方案进行应用提供方案。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物联网产业链中的M2M行业, 在社会生活中的智能电网、职能交通、智能家居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而将Zigbee技术与智能家居联系结合应用, 是对以往的嵌入式智能家居行业的缺陷的弥补与改进。而Zigbee技术下的智能家居物联网的系统设计主要针对的是传统嵌入式家庭网智能家居系统, 其通过对家居内的电子环境设备及家居内的活动人员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 借助物联网实现数据信息的传输, 进而通过用户界面对智能家居系统运行状况进行管理监视, 以实现家居环境质量与生活水平的提升的一种智能化信息系统。相较于传统的嵌入式家庭网智能家居系统无疑在功能上更为强大, 可以令使用者实现实时的操控;在管理上, 更为方便快捷有效。

二、Zigbee技术下的智能家居物联网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智能家居物联网系统出现于经济发展程度较高, 科技发达的今天。智能家居物联网的出现是在时代的潮流下出现的, 运用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管理人们日常生活居住环境的一种管理系统。它将居住环境中的各项电子设备如视屏音像电子设备、照明系统、窗帘、空调、安防、数字影院、影音服务器、网络家电等系统联系在一起, 提供家电、照明、电话、室内外遥控、防盗报警、环境监测、暖通控制、红外转发以及可程序编程定时控制等多种功能和手段。与普通家居相比, 智能家居在具有传统的居住功能的基础上还兼备网络通信、信息家电、设备自动化等多种功能, 为人们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互功能, 便于人们的控制, 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的方便快捷, 甚至可节约各种能源费用。

智能家居物联网的这种将居住环境内的各种电子设备通过网络技术, 在物联网这一基础系统下链接在一起, 使得人们可以应用手机或电脑实时实地的观测、管理、操控、监视住宅内的各种情况。这种职能家居物联网系统可以在住宅发生各种突发环境时及时通知使用者, 令使用者可及时处理各种突发问题。同时, 使用智能家居的便利、快捷等性质使得使用住宅内使用智能家居物联网管理系统将成为一种新的时尚潮流, 未来的Zigbee技术下的智能家居物联网管理系统将会广泛应运与智能家居行业。在此种情形下, 虽然职能家居行业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安全、系统上的问题,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需求变化等, 在科技发展迅速的情况下, 这一问题将会得到解决。

三、结语

Zigbee技术下的智能家居物联网系统在经济迅速发展, 生活水平提高的今天, 满足了人们对于家居环境的快捷、安全、绿色、高效等的需求, 同时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这种技术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需求, 它所具有种种优势使得它将会广泛应用于我们的居住环境中, 应用前景极为广泛。

摘要:智能家居物联网是近年来基于互联网的作用影响下出现的一种改善人们日常居住环境, 可以提高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新技术。在经济迅速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 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

关键词:Zigbee技术,智能家居物联网,家庭自动化

参考文献

[1] 沈彤, 朱昊, 胡静, 宋铁成.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演示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 (工程技术版) , 2013 (01) .

[2] 杨书鸿.基于ZigBee的智能家居物联网系统探[J].建筑科学与工程, 2018 (04) .

智能化系统分析范文第4篇

一、数字图像智能处理系统应用领域

数字图像是人们在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育领域, 采用图像智能处理对采集的学生照片进行批量处理, 可以节省大量人力资源。在医学领域, 可以对染色体进行默认分析修改, 进行格式编号, 从而使得医生对于病人的病情优化判断, 降低找寻难度。在工程建设领域, 对于输电线路, 零部件, 施工图进行智能化处理, 降低图纸失真率的风险和误差。在文艺领域, 对原艺术品的高分辨率存储可以保证艺术品有较高的图像品质。通过研究分析解决数字图像应用环境中智能处理的需求, 应具有系统性的功能流程, 如图1所示。

二、关键技术设计方法

下面以在线报考所用照片为例, 进行的关键技术设计与分析:

(1) 根据需求智能生成缩略图的设计方法。

(2) 在线保存自定义图片设计方法。

三、总结

基于C#数字图像智能处理系统的技术分析与研究, 其目的在于智能化处理和分析图像。通过智能处理, 改变了传统的图像分析和修改以及传输过程中的失真率, 满足了人们对于图像处理的需求。该系统帮助用户解决了应用上的实际问题, 提高了工作效率, 减少了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和资源浪费。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互联网应用已经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它所带来的便利性, 彻底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那么数字图像作为人们接收、表达、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 其在互联网应用中最为广泛。基于C#的数字图像智能处理系统, 通过智能处理较好的解决图像在不同场景应用时像素大小、图像格式等不能适应不同应用环境的问题, 降低用户对图像处理的技术门槛。

关键词:C#,数字图像,智能处理

参考文献

[1] 张燕红, 王燕, 韩庆龙等.几种常用图像压缩编码方法的研究及C#实现[J].计算机技术与自动化, 2013, 32 (3) :60-63.

智能化系统分析范文第5篇

在高校日常教务管理中排课工作是尤其重要的一环, 自高校扩招以来, 学生数量逐年增长, 高校开设课程不断增加, 带来的问题是教学资源的相对紧张, 同时现行的学分制改革制度允许学生不局限于专业和年级来选修课程, 这使得高校教学灵活高效, 但同时却加大了高校排课工作的难度, 此外我国的很多高校教务管理方式各有特色, 但遗憾的是其管理平台及软件尚未充分应用信息化技术, 为此在这里, 本文依据我国现有高校实际情况, 以简化排课工作, 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工作质效为目的, 来进行高校计算机智能排课系统分析和设计。

二、系统需求分析

此次设计中, 由于本计算机智能排课系统是不同用户之间的交互平台必须要从需求分析开始, 就要针对不同用户, 作相应的功能需求分析, 以达到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目的。接下来就此展开具体的分析。

1、管理人员需求

教务处管理人员是系统最高权限使用者, 相当于一般信息管理系统中管理员的角色。对于教务处管理人员来说, 主要的功能需求有:系统信息及基础信息管理、普通用户管理、排课、自动检查数据、Web发布排课数据、数据转换等。

2、院系用户需求

目前各大高校的院系、部门所用户是仅次于教务处管理人员用户的次高级权限使用者。很多功能需求和教务处管理人员用户类似, 功能的权限由系统管理人员控制, 主要的功能需求有基础信息管理、排课、浏览、打印课程表。

3、教师用户需求

教务处管理人员发布排课信息后, 教师用户可以直接在IE浏览器上通过匿名访问的方式查询、打印新学期的上课时间表, 老师根据安排好的上课时间、上课地点做好为学生上课的准备。

4、学生用户需求

教务处管理人员发布排课信息后, 学生用户可以直接在IE浏览器上通过匿名访问的方式, 查询全校开课一览表、班级课程表, 学生可以通过查询开课一览表了解新学期将要开设的课程, 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为新学期的选课做好准备, 而班级课程表只是为学生选课作参考, 学生的实际上课时间表以学生的最终选课结果为准。

三、系统设计分析

通过前面对计算机智能排课管理系统的详细需求分析, 将排课系统分为系统信息初始化模块、基础信息模块、权限管理模块、排课模块、数据检查模块、Web发布模块、数据输出模块。因此在接下来的内容中, 本文主要是对其进行设计的分析。

1、系统功能设计

对于计算机智能排课管理系统的设计分析, 在这里本文主要是从上述设计的几个功能进行分析, 第一是初始化模块的设计分析, 在每个学期排课工作开始之前, 都需要整理一些基本信息, 设置当前系统状态信息, 系统初始化是在排课工作开始之前对排课系统信息进行的初始化设置, 有两个功能模块:系统信息设置和系统初始化;第二是基础信息模块设计分析, 在本文看来, 基础信息模块包括:学院信息、专业信息、教师信息、班级信息、教室信息、实验室信息、课程信息等七个功能模块;第三是权限管理模块设计分析, 权限管理模块是系统管理员特有的功能模块:它具显示所有用户权限列表、修改用户权限的功能。设置该模块的目的主要是便于阶段性安排工作和管理用户访问, 保证数据的正确性。

第四是对排课模块设计分析, 作为整个系统的核心功能模块, 在本文看来, 其主要分三个功能模块, 分别是模糊排课, 模版排课、人工排课, 管理人员具有的功能也基本是涵盖了模糊排课、模版排课、人工排课等。第五是数据检查模块设计分析, 在这里为了更好的让管理员清楚地了解高校计算机智能排课系统的设计, 其必须要在后台进行检查程序的结果,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根据需要把检查结果自动输出到界面视图或者文本文件, 自动纪录最近检查时间。此外对于数据输出模块分析, 本文认为其在教务管理人员完成排课工作之后, 由于选课需要的数据格式不相同, 所以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并且将其提供给负责选课的部门使用, 以此来将其排课结果数据转化成所需的格式。第六是发布模块设计分析, 对此为了方便计算机智能排课管理系统的排课数据的浏览、打印及发布, 本文在此次系统设计了Web报表发布模块。并且在这额系统中, 其主要是通过友好的界面方便计算机智能排课管理系统的各种用户浏览教学任务表。此外在此次计算机的智能排课设计的特点主要是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报表应该要用网页的形式, 其次是在排课系统和课程录入子系统中使用了Web Browser浏览器控从而在此过程中可以将其Web报表发布系统的内容直接嵌入到系统之中;最后是方便对没有安装客户端的用户通过浏览器登录就可以使用。

2、数据库设计

关于计算机智能排课管理系统的数据库物理设计, 本文主要是先行确定了数据库产品, 在这个过程中确定了智能排课管理系统的实体属性、数据类型、长度、精度确定、DBMS页面大小等, 而且在具体的数据类型上, 尽量使用Var Char类型, 此外计算机智能排课管理系统的数据库系统是采用微软SQLSERVER 2005数据库, 尽量简化和避免排序, 尽量避免使用子查询。而且在本系统中, 涉及到的实体本计算机智能排课管理系统采用VB6.0+SQL SERVER技术开发。

四、总结

在此次论文中, 本文通过对高校排课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在借鉴了其他高校专门机构的科研成果, 其最为关键的技术点是在于改进其算法设计以适应具体应用情况, 改进效率。在本文看来, 当前随着系统应用要求不断加强和应用数据信息不断增长, 因此在实际应用情景中完成系统设计必须要充分考虑其灵活实用性。另外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发展, 所以在进行系统设计时, 需要考虑从系统兼容性和可扩展性方面延长其应用生命周期, 以此来使得系统能够尽量长久的符合不断变化发展的应用要求。

摘要:排课是高校每个学期进行合理规划每学期开设的各课程及其课时数的总称, 而在当前的学分制改革制度下, 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自身也是具备了不局限于专业和年级的选修课程, 无疑这样的做法使得各大高校的教学灵活高效, 但同时也增加了高校排课工作的难度, 所以在这里本文以高校排课系统作为对象, 从业务需求角度着手对各功能模块进行了分析和设计。从而在系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 为系统设计、数据库设计做了具体研究, 以期可以满足各个高校满足教务管理部门排课工作的自动化办公需求。

关键词:教务管理,排课系统,计算机,智能

参考文献

[1] 钱海军, 郭泽睿.开放教育排课问题约束分析与数学建模[J].软件工程, 2016, (09) :27-29+26.

[2] 贾慧敏.基于计算智能的排课算法设计与实现[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4, (06) :185-186.

[3] 张芸芸, 李长青.高校自动排课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科技资讯, 2014, (14) :9-10.

[4] 罗灿.智能排课算法研究及其应用[D].中南大学, 2014.

[5] 陈冰剑.计算机系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 2014.

[6] 马健.基于遗传算法的智能排课分析与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3, (06) :29-34.

智能化系统分析范文第6篇

1. LED照明智能控制优势分析

1.1 LED照明智能控制的系统优势

LED照明智能控制系统具有较强适应性, 能感应隧道外亮度, 合理控制隧道照明系统, 实现高效节能, 减少高速公路隧道灯具能源损耗。LED照明智能控制系统具备安全特点, 通过设置在隧道口亮度检测器感应外部亮度, 选择适宜亮度保证行车安全, 避免因隧道亮度过暗造成的安全事故。同时采用LED照明智能控制系统延长LED灯具使用年限, 利用夏天光照促使照明灯具能达到满功率, 提高照明灯具工作状态。在一般情况下而言, 通过LED照明智能控制系统保证灯具功率低于额定功率, 从而延长灯具照明时间。LED照明智能控制能提高照明灯具安全性, 减少因单侧关灯而造成安全问题。在LED照明智能控制系统运行期间, 在照明灯具正常工作状态下, 能有降低公路灯具工作功率, 进而提高车辆运行的安全性。LED照明系统设计简单, 便于使用操作, 能有效减少过度照明现象的发生, 进而节能节电。

1.2 经济效益

一般来说, 高速公路隧道照明灯具安装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其中包括电缆费用、灯具设备费用等。由此构建钠灯分级调光系统, 其中所需电气设备为应急电源、配电箱等。虽然钠灯分级调光系统能使公路隧道照明效果佳, 但所需要的安装费用较多, 无法实现节能节电发展目标。采用LED照明智能控制系统, 能在保证同样照明效果的同时, 降低安装成本。与钠灯分析调光系统相比, LED智能调光系统既能延长照明灯具使用年限, 又能提高灯具使用安全性。由于LED智能调光系统在工作时, 能有效降低照明灯具的工作功率, 由此所使用的电费减少。因此, 在高速公路隧道照明采用LED照明调光, 能实现节能节电目标。

2. LED照明智能控制在高速公路隧道照明系统的具体应用

2.1 LED照明智能控制系统设计目标

以某一高速公路隧道照明构建为例, 采用LED照明智能控制系统, 实现节能节电目标。按照设计目标安装, 需要保证灯具功率根据实际需要调节, 同时保证调节照明灯具亮度合理性, 减少因调节方法不当带来的安全问题, 尤其是采用功率调节灯具照明方法, 无法有效保护照明灯具。为此可以采用两种方法实现对照明灯具调节, 第一, 开展分级调光, 主要利用多回路系统对公路隧道照明调节。要合理控制分级调节, 才能防止照明过度现象发生。准确做法应将6级分为白天4级、晚上2级。第二, 无级调光应用。基于LED光源, 按照公路隧道照明实际需要对光源开展光照调节。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控制照明过度现象发生, 进而降低照明能源消耗, 实现节能节电设计目标。

2.2 LED智能调光系统设计

首先确定高速公路隧道LED照明系统设计方案, 进一步确定实施计划, 确保安装步骤准确, 提高安装照明灯具安全性。其次对LED照明控制装置安装, 需要对公路隧道外亮度检测装置设计, 确保检测装置能及时根据隧道外亮度调整, 将信号传输到控制装置。采用特殊方式控制方式对LED照明灯具输出功率调节, 从而实现对LED灯具工作功率控制, 在保证正常工作情况下, 对照明灯具调节, 实现节能节电。

2.3 LED照明智能控制方式

方法一, 采用基本照明控制, 满足公路隧道实际需要。在高速公路隧道安装照明灯具, 照明时间较长, 需要进一步对灯具照明时间控制, 才能提高照明灯具工作寿命。在开展基本照明控制时,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冗余量开展设计, 选择适合冗余量, 根据公路隧道照明需要设计LED灯功率。若在LED灯具出现照明问题时, 比如亮度偏低时, 通过LED控制系统调节灯具照明亮度, 增加灯具功率, 进而保证公路隧道所需要亮度, 提高车辆运行安全性。

方法二, 增加照明控制工作, 提高经济收益。控制系统应用能有效控制隧道亮度, 在照明灯具开启与闭合时, 控制系统通过亮度调节合理掌握时间, 实现节电设计目标。为保证隧道内照明亮度适宜, 需要利用控制系统对灯具功率计算, 采用计算方式确定在实际情况下需要亮度, 进而降低照明成本。

方法三, 应急照明控制应用, 提高车辆运行安全性。在设计LED照明控制系统时, 需在内部设计应急照明控制。应急照明控制主要作用是在断电情况下, 及时对基本照明设备功率调节, 在保证照明亮度不变情况下, 将照明功率控制在标准值15%, 降低因照明亮度过低造成交通事故, 提高车辆运行安全性。应急照明控制主要供电来源于EPS, 能有效提高照明系统运行稳定性。

结束语:综上所述, 在高速公路隧道照明系统中, 利用LED照明智能控制, 能有效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 提高车辆运行安全。利用LED照明智能控制的系统优势与经济优势对公路隧道照明调节, 按照实际需要合理控制照明系统。同时利用应急照明系统及时解决公路照明系统出现问题, 进而保证LED灯使用时间增加, 实现节能节电设计目标。

摘要:节能减排国家提出环保新要求, 在高速公路隧道照明设计中利用LED灯, 能有效提高隧道车辆运行安全。应用LED照明控制能对隧道内亮度调节, 减少过度照明现象发生, 延长灯具使用年限。本文通过对LED照明智能控制系统优势与经济优势分析, 进一步提出LED灯在高速公路隧道照明系统的具体应用, 合理设计照明系统, 实现节能节电设计目标。

关键词:LED,照明,调光系统,高速公路,应用

参考文献

[1] 樊吉飞.高速公路隧道照明智能节电技术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 2017.

[2] 郑震.高速公路隧道LED照明智能调光系统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 2016, 35 (21) :159-160.

[3] 徐雅琪.浅析蚁群算法在高速公路隧道照明智能优化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 (17) :74.

上一篇:英语四级作文范文下一篇:高中作文开头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