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勘单位会计核算论文范文

2024-03-18

地勘单位会计核算论文范文第1篇

一、呼和浩特地区国库支付制度改革的模式

呼和浩特地区国库支付制度在呼和浩特市市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历程:

2001年5月8日呼和浩特市会计核算中心正式成立并投入运行,这是全国少数民族地区首府城市成立的首家会计核算中心。会计核算中心的成立基本上实现了财政部门对财政库款的有效调控,缓解了库款不足的矛盾,实行集中核算,取消了支出单位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支出账户,将这些资金统一集中到会计核算中心在银行开设的账户进行分户核算,财政资金统一调度,杜绝了各用款单位滞留财政资金的现象。

会计核算中心的建立在改革的初期由于实行了会计的集中核算,保证了会计核算的及时、准确、完整,积极引导和规范了预算单位的会计程序和会计制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改革范围的扩大和改革的深入发展,会计核算也越来越显现出诸多弊端,不适应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呼和浩特市财政局大胆进行改革,将原有的会计核算职能交还预算单位,审核职能予以保留,预算单位支出时仍然需要经过中心审核并办理结算,同时将会计核算中心改名为“呼和浩特市审核支付中心”。审核支付中心是根据财政部的总体要求,即“各地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转化等做法”而选取的一种由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的一种形式。但是究竟采取哪些措施,选择哪种转轨模式,才能积极稳妥地实现会计核算向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平稳转轨,已成为已实行会计核算制度地区在深化地方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进程中一个不可逾越和必须认真解决好的难点和焦点问题。

笔者认为,具体改革的模式应在会计核算中心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扬弃,不能简单地肯定一个,否定一个,应将会计核算的职能交回单位,但保留会计监督的职能,充分利用会计集中核算的改革成果,最大限度地节约改革管理成本,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库支付制度的要求并根据呼和浩特地区的具体实际建立起一套满足支付、监督、审核三位一体的国库支付制度管理体系,具体模式如下:

(一)中心以部门预算执行和财政监督为主要工作职责,具体会计核算工作交由预算单位承担

在转轨的过程中,我们应与时俱进,在改革的思路上有大的突破,工作重点要有大的转移。转轨后,预算单位资金的使用权和审批权仍属各预算单位,各项经费支出仍由各预算单位审批并承担相应的会计法律责任,预算单位应完成包括预算编制、凭证编制、支出报账、备查簿登记、往来款项和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报表编制、备用金的保管、支票领用保管和用款计划编报等在内-的各项具体的会计核算工作。中心主要对各预算单位经费实行预算指标控制管理,对符合直接支付的财政资金采取直接支付,对不适合直接支付的财政资金采取授权支付。预算单位恢复会计、出纳岗位。其主要职责:一是完成编制会计凭证等具体会计核算工作,编制完整的财务报表并报送有关部门;二是办理支付的收支事项相关手续;三是进行预算编报;四是履行会计监督、管理职能,并对本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会计核算等。

(二)将应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资金范围的资金,全部足额纳入

所有财政性资金都应纳入财政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商或用款单位。

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的部门和单位,除政府各职能部门外,还应包括人大、政协机关,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法院、检察院以及依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

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的资金范围,包括财政预算内资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和其他财政性资金。即包括财政拨款的行政经费、事业经费(包括政府采购资金、在职职工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生活费支出等)、及专项经费(包括中央、省部门直拨的专项经费)预算外资金等。

(三)建立和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国库集中支付奠定坚实基础

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基础。应按《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结构同财政部要求的体系机构一致,即开设国库单一账户、财政零余额账户、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预算外资金财政收入专户、特设专户。

(四)分别采取不同的支付方式,确保转轨稳步推进

1.直接支付方式

为保证平稳转轨,应对目前已纳入会计集中核算范围的资金全部采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将资金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商或用款单位账户。预算单位用款时提出申请,并填制支付申请书,同时填写好必要的会计要素,将申请书连同原始单据一同交中心审核,中心根据批复的预算和用款计划及相关开支标准对支付申请审核无误并在原始单据上加盖审核专用章后退回原预算单位,同时向人民银行国库或代理行开具支付令,将资金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划拨到商品和劳务供应商或用款单位账户,在进一步确认会计要素准确性的前提下,由计算机系统自动生成相关账表。

2.授权支付方式

对预算单位的零星支出,可采取授权支付方式。预算单位进行授权支付时,由预算单位填制授权支付申请书,填写好必要的会计要素,将申请书连同原始单据一同交中心审核,中心根据批复的预算和用款计划及相关规定对支付申请审核无误并在原始单据上加盖审核专用章,由预算单位向代理银行开具支付令,将资金直接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商或用款单位账户,营业终了时由代理银行与国库支付执行机构通过预算单位零余额总账户进行清算。

(五)建立计算机网络系统,支撑国库支付制度的改革

信息系统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重要技术支撑,应在财政部门、人民银行、代理银行、试点单位之间铺设专线网络,把属于国库集中支付的各子系统纳入到一个总体框架中,突出系统的实用性、通用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真正实现财政、银行、预算单位的“三方对账和双渠道监控”,并按照宏观经济分析及管理、预算执行控制、财务会计核算等不同需求生成相关基础信息。运行中对预算单位每一笔资金的支付对象、支付数量、付款科目、付款用途、付款账户、收款人、收款账户、交易时间、付款人账户余额等要素都应进行实时监测。就实际而言,与人民银行的联网由于受金融系统保密性条件的制约,在目前暂时还不能与之联网,所以联网后的主要目标应注重以下几点:

1.建立财政内部的局域网

财政内部的局域网主要侧重于财政内部国库业务的自动化流转,即通过系统软件实现预算指标、用款计划功能的网上共享,实现各部门互相制约、互相协作的关系,为国库支付在财政内部、预算单位与国库支付执行机构之间运转提供良好的业务基础。

2.实现财政、银行、预算单位之间的横向联网

实现财政、银行、预算单位之间的横向联网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必然要求。财政通过内部局域网将分月用款计划下

达到国库支付执行机构,中心根据财政下达的额度对预算单位通过网络下达的支付申请进行审核,支付中心审核通过后通过网络下达资金拨付通知书,再通过银行把资金直接拨付给商品和劳务供应商或用款单位,这样就可以减少资金拨付的中间环节,有利于加强财政性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

3.从功能上实现预算管理、资金拨付管理现代化,满足预算资金全部运动过程的控制

该信息系统应建立在现有的会计集中核算的网络系统之上,即对现有财务系统的拓展与升级,并同预算单位和有关职能部门直接联网,所有的预算、控制、资金拨付等都可在网上实现。同时将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软件统一,并统一会计核算标准和会计核算制度,由国库支付执行机构进行网上监督,检查预算单位会计核算的正确性、准确性、合规性。

二、模式所具有的特点

相比较财政部要求的国库支付制度要求,即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设立零余额账户,由单位通过零余额账户在授权支付额度内自行支付,笔者认为本地区所用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一)集中管理账户加大了财政监督力度

1.现行国库支付制度规定由财政部门指定代理银行对预算单位使用财政性资金进行监督,虽然方便了预算单位资金支付,但与此种模式相比笔者认为存在以下不足:a、银行对财政预算不熟悉给监督带来了一定的难度.b、银行的商业行为将影响监督力度;c、预算单位资金支付信息由银行反馈给财政部门是在事后;d、预算单位支款时要同时填写《财政授权支付凭证》和银行的支款凭证,手续较为繁杂。此种模式采取集中账户的办法,预算单位资金支付只需要填《财政授权支付凭证》在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办公大厅代理银行代办处即可将款项划转到收款人账户,既简化了支付手续,又使预算单位的每一笔资金支付都在财政的监控之下进行,实现了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

2.取消预算单位银行账户,预算单位所有经济活动都是公开、透明的,既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强财政调控能力,也有利于预防腐败现象的滋生。

(二)网络化办公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也使预算单位会计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保证

1.会计集中核算规范了会计工作,强化了会计监督,实现了会计电算化,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但是会计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型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难题就是,由于各预算单位技术条件、会计人员素质等各方面的差距,容易导致原会计集中核算下,已实现的会计电算化退回到落后的手工记账。此种模式的实施首先考虑解决这一矛盾,保留会计核算已形成的先进东西,实行与单位联网办公,单位会计工作通过财政财务系统完成,不仅普及了会计电算化,还提高了单位会计素质和会计信息质量。

2.会计集中核算下财政部门为单位审核原始凭证、办理资金支付、登记账簿,由于对单位经济业务情况不完全了解,在账务处理时也存在处理不恰当、科目使用不正确等问题;另外从单位来说由于有财政部门记账,预算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理财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降低,使会计主体地位弱化。在结合会计核算特点后的国库支付制度改革管理模式后,预算单位按规定设置了会计和出纳,财政部门只对单位会计工作进行规范性指导,不再承担预算单位的会计工作,所有的会计工作由单位自己完成,降低了单位对财政的依赖,调动了单位加强财务管理的积极性。

(三)国库支付系统的建立,使财政和预算单位之间建立起了严密的制约机制

1.规范了财政资金拨付的操作流程,使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更加公开、透明,按工作职责设置工作权限,实行流水作业,财政部门的工作效率预算单位一目了然,财政工作人员必须自觉接受预算单位的监督,促进了财政部门工作作风的转变。

2.强化了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财政通过国库支付系统下达用款计划,预算单位必须通过系统签发支付凭证,经支付中心确认后才能支付,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支付的全过程进行适时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了财政资金的安全使用。

3.国库支付系统完整的记录着财政工作人员和预算会计根据各自的职责录入的部门预算、用款计划、资金支付信息,实现了数据共享,提高了预算执行过程的透明度。

地勘单位会计核算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建设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也随之有了巨大的改变。本文主要对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单位的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工作进行分析。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单位;财务管理;会计核算

水利工程建设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水利工程建设单位自身的利益。但是在新时期的水利工程建设单位中,没有对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给予足够多的重视,使其在应用中发挥的作用非常小。

一、水利工程建设单位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作用分析

水利工程建设单位作为现代化的施工单位,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对于水利工程建设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具有计划作用。通过财务预算能够对水利工程建设单位未来的发展情况和财务计划进行大致的评估,并且针对性地找到节约成本、控制支出的方法,从而实现流动资金和固定资产的合理利用,最大限度提高水利工程建设单位的经济收益。其次,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具有控制作用。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水利工程建设单位会按照计划做好一切基本的工作,才能保证整体的财务计划不会被打乱。财务计划的编制和实施涉及到水利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建设的方方面面,按照财务计划执行就能够起到控制收支平衡的作用,从而对单位整体的资金运转情况以及对应的施工建设情况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最后,财务管理也具有监督作用,能够对水利工程建设单位的建设活动进行监督,包括资金的筹集、使用状况,以降低发生财政风险的可能性,从而保证水利工程建设单位的平稳运营。

二、水利工程建设单位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当前水利工程建设单位面临的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问题主要有如下两点:

1.管理理念存在问题

财务管理应该在正确的指导思想下进行,而很多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只是把经济利益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唯一目标,忽视了单位发展的长远利益和社会效益,不利于水利工程建设单位的可持续发展。一味追求经济效益,会使得财务管理的内容过于片面,只局限在成本核算这一方面,而缺乏对后期利益的综合考量,往往容易做出错误的决策。即使是对资金的管理,也缺乏相应的成本观念,不能从水利工程建设单位整体的角度缩短资金周转时间,并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如果缺乏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很难在实际管理中践行有效的措施,财务管理的成效自然就会出现问题。

2.财务管理体制存在问题

水利工程建设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很多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尚未形成一套高效而完善的管理体系。管理工作中,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经常相互混淆,财务管理工作也大多局限在零散的记账、报账工作中,而没有形成体系。财务管理的结果和信息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不能辅助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制定宏观的发展战略和决策。水利工程建设单位中的一些项目存在着筹资、投资、收益分配上的问题。

3.会计核算人员素质较低

水利工程建设单位的会计核算人员存在着素质较低的问题,其中很多的工作人员都只是以兼职的身份进行工作,并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再加上会计人员的责任心不强,使得实际工作中把关不严格。

三、水利工程建设单位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的策略分析

针对以上问题,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必须正视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以形成健康稳定的财务管理体系,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1.重视成本管理

成本核算和管理是财务管理中的一大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施工图纸设计等工序都需要参考成本核算数据作为参考。而成本核算也能够对各项工序进行基本的经济管理,明确各单位的职权和经济利益关系,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负责人身上去。据此建立起来的权责利相结合的激励制度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完善责任成本核算,降低单位的生产成本,获得竞争优势。

2.全面管理

针对财务管理不全面的问题,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应该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对单位整体的相关财务活动进行全面细致的管理。单位应该对各类资产的占有比例、现金的收支情况、资金支出流向等相关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然后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反映出单位的基本运营情况,并根据信息结果及时调整单位的发展战略。如果在财政分析中发现不合理的资金使用,则应该调整单位的资产结构,避免资金的闲置或浪费。

3.对会计审核岗位给予足够的重视

首先,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应当选择专业的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审核工作。其次,定期对其进行培训,让其对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的整个流程有一定的熟悉,并在培训的过程中,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

四、结束语

总之,财务管理及会计审核工作对于水利工程建设单位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对此引起高度的重视,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不断的去完善,才能够有效的保证水利工程建设单位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左萍.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会计核算探讨[J].当代经济,2015,18:56-57.

[2]王瑞堂.水利基本建设管理单位有关实务问题的会计核算[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19:62-63.

[3]孙绪周,李志强,卢立强,战立美.财务成本会计核算方法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应用[J].水利建设与管理,2007,04:37-38.

[4]上官奕琛.水利工程建设财务管理中的内部会计控制[J].低碳世界,2014,13:187-188.

地勘单位会计核算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引入权责发生制并加以强化应用,这已成为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改革的方向。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定位于权责发生制并予以大力推进,这是一个分阶段、讲步骤的过程,在改革过程中应逐步推进、有效利用。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会计核算;权责发生制

一、事业单位及其会计核算要求

根据国务院1998年发布、2004年修订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相关内容,事业单位是“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长期以来,事业单位通过财政拨款、自创经费、社会捐赠等途径实现自身正常运营,并主要依靠劳务输出的方式为社会服务,进而实现其组织目标。加入WTO后,我国事业单位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其遇到了国内市场压力和国际同行竞争的双重挑战。基于此,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必须在宏观层次上披露能反映事业单位履行社会责任的会计信息,微观层次上则披露用以满足物力资源提供者及人力资源提供者决策所需的会计信息。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改革必要性

作为一种会计处理形式,收付实现制以款项实际收付为标准,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计算本期盈亏。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仍以收付实现制为主,仅有较少的盈利性部门采用权责发生制。但近年来,随着我国事业单位市场化进程加快,投资主体也日益多元化,尤其是私人部门进入事业单位内,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与会计信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标准要求。为获取生存和发展的资本,积极进行全面、有效的改革成为事业单位必须之举,并且改革的关键在于提高事业单位绩效,而事业单位会计外化为事业单位绩效,则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改革势在必行。

三、当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的局限性

当前,我国经济逐步市场化、政府事业单位职能有所转变,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会计核算模式已逐渐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发展的要求,此种模式局限性主要表现为:

1 财政收支反映内容不全面

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现金收支行为在其发生期间须全部记作收入和费用,对于与之相连的经济业务实质上是否已经发生则不予考虑。关于收入,一些本期收益已实现,但因为款项尚未收到的部门则不能在事业单位收入中有所体现;关于支出,以现金实际支付的部分能得到较好地反映,那些在本期实际已发生但尚未支付现金的支出却不能及时反映。有时一些应在几个会计期间列收列支的项目,仅在一个会计期间内进行列收列支,便造成不同会计年度间收支规模的较大波动。

2 成本和费用核算不准确

收付实现制讲求以款项的支付记作费用确认依据,而不反映本期发生尚未支付的费用,以固定资产折旧费为例,在目前预算会计中往往没有反映,导致行政单位提供公共服务的耗费无法完整核算,部门进行绩效考核时便丧失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3 会计报告项目不完整

我国预算会计体系中,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必要的附表以及会计报表说明书等构成了预算单位会计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对会计报告的格式、项目和编制方法分别作出详尽的规定,但却未涉及所有应付未付的项目。同时,总预算会计和单位预算会计报表无法自成一体,如固定资产在行政事业单位的报表中有所反映,但在总预算会计报表中没有相关信息资料。在目前预算会计体系下,总预算会计报表内容不够完整、全面,无法对预算资金的使用效果和事业单位债务状况做出有效的披露。

四、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的定位及其改革方向

1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的定位

和收付实现制相比,权责发生制将会计核算的时间对象由当期扩展至各期,空间对象则由货币资金和实物资金的价值运动扩展至全部资金的价值运动。

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之所以全面注入权责发生制、逐步推进会计核算基础改革,其原因主要在于:事业单位及其会计目标具备的公益性特征,客观上要求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重心须由资源受托责任观转变为社会受托责任观,对应付职工的工资、因医疗诉讼可能发生的负债等事业单位已发生却尚未支付的负债或未来可能承担的社会责任等,通过权责发生制进行完整、动态地提示;事业单位自身业务逐步市场化的形势,要求其会计核算基础应能促进整个会计系统如实反映市场错综复杂的价值运动关系,以权责发生制如实反映事业单位实际财务状况,充分暴露事业单位已发生但尚未支付的债务及未来潜在的风险;我国事业单位国际化进程加快,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自然应逐渐和国际惯例接轨,特别是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等方面,事业单位财务报告必须实现和国际的趋同,使会计核算基础与国际保持一致,降低事业单位在全球化竞争中的制度性成本。

2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改革的阶段步骤

从实施效果角度讲,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改革工作应逐步由基础建设阶段向改革实施阶段过渡,最终实现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基础地位。在基础建设阶段,须致力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以权威性强的法律条文,确认权责发生制在预算会计和预算管理中的地位及其改革效果;改革实施阶段,由于不同事业单位资金来源有所差异,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的权责发生制改革则应在此阶段进行差异化推进。

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改革实施阶段,针对一些营利性质的自收自支单位,即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其财务核算科完全实行权责发生制计量基础;针对有一定自有业务收入的差额拨款制事业单位,其发生的各项支出可以应先由自身业务收入抵补,不足部分再由政府拨款补助,或者采取权责发生制计量基础实施财务核算;针对所需全部经费基本上由政府预算拨款供应的全额事业单位,其日常的业务活动可继续以收付实现制计量基础进行财务核算,并以权责发生制处理某些特殊业务。

地勘单位会计核算论文范文第4篇

在管理会计的日常工作中,主要负责对本单位内部的各项财务数据进行统计、整理与分析,在单位制定发展规划、重大决策、内部控制管理与评价的过程中,为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从而促进本单位的健康发展。这项工作对于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的地质勘探行业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但是,很多地勘单位在建设自身的管理会计体系时,却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抑制了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整体进程,更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地勘单位的发展速度。因此,有必要在充分挖掘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探索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强化措施,从根本上推动这项工作的整体进程。

一、地勘单位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中的现存问题

(一)对管理会计缺乏认识

在我国地勘单位实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对管理会计职能作用、权责范围认识不够深刻的问题,有些地勘单位甚至存在认识和理解上的偏差。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地勘单位大多成立于计划经济时期,很多单位在管理方法和经营方式上仍在沿用事业单位的传统模式,单位领导人员在认识和理解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时,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极易走进某种误区,从其主观意识上认为管理会计并不重要,与普遍会计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差异。还有一些地勘单位虽然引进了管理会计的相关工作模式,并且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这种做法很大程度上源于跟风心理,单位领导并没有真正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所颁布的管理制度也只是套用或者照搬其他单位的。使得管理会计在执行具体工作时,遇到重重阻碍,很多问题最终也都是不了了之,有些地勘单位的管理会计岗位只能用“形同虚设”来形容,根本无法发挥出应有的管理作用。

(二)成本控制体系不完善

这种不完善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很多地勘单位由于没有认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在设置相关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和权限范围时不够清晰。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在成本管控方面出现问题,极易出现相互推诿扯皮等现象,非常不利于管理会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其次,很多地勘单位在制定目标成本计划时,基本上都是按照“由项目部牵头制订项目预算计划书,再由相关管理部门对计划书进行审核,最后上报单位领导审批”这一流程。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却缺少了对设计方案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指标进行论证与分析这些重要环节,各部门之间的协同效应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在这种情况下,成本控制目标的科学合理性自然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再者,在执行成本预算的过程中,由于管理上的松懈,存在“虎头蛇尾”现象,针对于成本预算缺少一个统一的定额与价格体系,即使制订了相关体系,在标准化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刚性控制方面更是缺乏必要的依据。相关管理部门在对其进行管理时,也仅仅是停留在程序化审核这种比较浅显的层面上,而对于成本发生的必要性及合理性却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与动态跟踪。例如针对折旧费、项目人员费等成本未能做到合理归集与及时核算,也没有对商业性地质勘查业务的市场收支预算给予足够重视,导致成本管控缺乏可靠的依据;此外,针对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缺乏客观理性的分析,无法全面掌握成本项目的具体情况。有些地勘单位虽然针对成本控制实施了绩效考核,但却没有将考核结果与个人收入相挂钩,针对相关人员的工作表现也没有做到奖惩分明,成本控制得好与坏结果都一样。在这种情况下,一来员工普遍缺乏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二来地勘单位的成本管控始终无法建立起闭环管理模式,成本控制大多流于表面形式,经济效益自然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三)管理会计人员素质低

在地勘单位实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缺乏高水平、高素质的会计人才一直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管理会计这一概念在我国出现的时间相对较短,相对于大量的人才需求而言,人才培养速度比较较慢,导致一定的人才缺口;另一方面管理会计这一岗位本身对会计人员的专业化程度、工作经验等综合能力就具有较高的要求。例如要求管理会计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传统财务会计的相关知识和岗位技能,还要全面掌握管理会计的相关理论知识、业务处理方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不仅如此,还要对地勘行业的发展规律、地勘单位的经营管理常识、本单位的运营情况以及发展中的优劣势等诸多方面有一个全面清晰的了解。当地勘单位需要处理一些特殊业务时,极有可能涉及到计算机编程环节。此时,还需要管理会计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编程知识。所以说,管理会计对于从业人员的能力素质存在较高的要求,在进行人才培养时,需要一个较长的培养周期。然而,我国目前地勘单位中的管理会计,大多数都是从财会领域调配过来的,在业务能力上与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会计存在一定的差距,使得管理会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受到一定的影响。

(四)地勘单位会计信息系统建设工作较为滞后

管理会计与企业会计以及财务管理之间既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又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比如管理会计与另外两种职位相比,对于计算机操作水平具有更高的要求,这种差别主要来自于管理会计在单位经营管理中所承担的职能作用。在管理会计的日常工作中,需要计算机系统和诸多财务软件的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具体包括系统管理软件、财务管理系统软件、品质工程系统软件、工程进度系统软件和营业系统管理软件等等。这些系统软件承载着管理会计工作中大部分的数据处理业务,更是管理会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但是,从我国地勘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目前的建设水平来看,其功能性与真正的使用标准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那些已经建成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地勘单位当中,其系统功能也难以为管理会计相关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这种情况下,地勘单位管理会计工作成效只能大打折扣,相关工作计划也难以得到有效实施。

二、地勘单位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强化措施

(一)加强对管理会计的认识

很多成立于计划经济时期的地勘单位,其单位领导至今还认为管理会计工作无非就是做好报账、记账等事务性工作即可,充其量再开展一些事后监督工作,再无其他更多的管理职能。事实上,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的运行机制只能更加灵活,产业形式也更加多样化,在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存在更多、更复杂的影响因素。于是,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在考虑如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以及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地勘单位而言更是如此,因为地勘单位同时需要面临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财务工作必须由原有的核算型向管理型方向转变,单位领导人员首先要对管理会计的内涵及重要作用给予充分的理解与认识。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应当将管理会计置于价值管理的核心地位。在市场经济模式下,地勘单位不再是以往的垄断行业,同样需要拓展自身的市场业务,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不断塑造自身的良好口碑。这就需要地勘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管理、成本控制、资金集中管理等一系列管理会计措施,不断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实现经济实力与管理效能的不断提升;其次,管理会计可以为地勘单位的经营发展提供可靠信息。地勘单位的各项经营管理工作,必须符合市场发展规律及整体趋势,才能为企业发展奠定雄厚的经济基础。与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更加注重单位内部的经营管理服务。具体表现为:地勘单位各级管理部门在进行优化决策和改善生产经营服务时,由管理会计为其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及数据分析结果,从而使单位领导者及各部门负责人做出正确的决策与判断,以此来维护地勘单位的健康发展;最后,对地勘单位的发展形势进行考核与评估。通过管理会计各项工作的实施,可以帮助单位管理人员加深对相关管理工具、形式和内容的了解,从而更加有力的掌控相关影响因素和干扰因素,避免这些因素对单位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同时,管理会计所提供的数据信息还可以为单位制定管理政策和考核目标提供可靠依据。只有基于对管理会计职能作用的深刻理解,才能将管理会计工作放在一个重要位置上,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核心工作来抓,使其为地勘单位的健康发展做出最大化的贡献。

(二)完善成本控制体系建设

在完善地勘单位成本控制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关键性工作:首先,对成本预算组织架构进行完善与优化。地勘单位要想对自身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必须在项目设计源头就融入成本管控理念,使成本管控的工作方式从以往的后事监管转移到事前控制,实现成本控制前置,从而使成本预测环节得到有效控制。对此,地勘单位可以考虑成立成本控制委员会,对地勘成本进行全面管控,再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事中按照这一目标进行严格管控与精细化管理,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事后补救的概率,使单位的经济效益获得全方位的保障。在设置成本控制委员会时,要将经营管理部、总工程师办公室、管理会计部、物资储备部、安全生产部、审计部等部门的主要成员全部纳入到组织机构当中,大家共同针对项目设计方案、实施方案、物资采购、质量和安全管理、成本控制等各项工作进行齐抓共管,使单位内部的整体工作局面得到全面优化。为了强化成本的跟踪管控与分析,地勘单位可以考虑将财务部门划分为资金核算部和管理会计部两个分支。其中,管理会计部专门负责对已经通过审批的成本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同时对各项工作的完成质量进行评估,针对管理中发现的各项问题要做到及时反馈,与相关部门共同探讨改进方案,避免对其他工作环节造成不良影响;其次,在地勘单位内部推行成本标准化建设。在这个过程当中,要先针对单位原本的历史成本数据以及外其他优秀企业的成本水平进行了解与分析,再针对地质区域的实际情况、设计方案、市场价格趋势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最终形成一个统一标准,为成本预测、成本核算以及考核等环节提供参考依据。还要针对对外委托业务制订出一个统一价格标准,此标准需要依据市场价格的变动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建立起标准化、规范化的成本管控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以往那种一个项目一个标准的混乱局面,减少人为因素所导致的成本失控,使成本预测变得更加科学合理,同时实现成本的高效利用与节约控制;再次,加大成本分析力度。管理会计要对成本预算、成本核算等相关数据信息进行高效利用,再通过数据的对比与分析,实现成本支出的动态控制,对成本预算的完成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及时发现单位发展过程中的那些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对有利因素进行高效利用,对不利因素进行最大限度的抑制与管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管控,力争使用最小化的成本支出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此外,对成本管控内部制度进行完善。这项工作要建立在调研的基础之上,针对现有的制度条款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估,挖掘其中的问题与不足,再有针对性地对各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与重新修订。通过对流程的梳理,使成本管控责任得到层层分解,再逐一明确各环节、各岗位的责、权、利,并颁布相应的岗位职责,使各岗位人员都能够明确自身以及关联岗位的工作职责,从而确保各项工作的高效运转及有效配合,使全体员工为了一个共同的成本管控目标而努力。在制订制度条款时,必须使地勘项目的各个关键环节得到严格的控制。同时,还需要通过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材料使成本结构得到优化,进一步促进成本控制的实际成效。例如在材料采购环节,采购人员要事先对材料市场进行摸查走访,了解有哪些新材料可供选择,之后再本着优选原则进行横向、纵向比对,最终选择一家质量过关、信誉可靠、价格合理的优质供应商进行集中采购,使采购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最后,推行绩效考核管理机制。在构建管理制度体系的过程中,要将成本控制与绩效考核以及个人收入相挂钩。对于那些工作表现突出,对成本控制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那些工作态度不积极、因个人原因给单位造成损失的人员要按照制度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罚,以此来提高全体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强化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

(三)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

地勘单位不仅要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还要给财务人员提供一个有利的学习环境。首先,要让管理会计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业务及运作情况。在此基础上,还要让管理会计参与到战略规划、经营决策、资源配置以及风险管控等一系列重要工作当中,使管理会计的实践能力与业务提升得以全面提升;其次,地勘单位要定期组织管理会计业务培训,使他们掌握更加全面的管理会计基础性知识,了解先进的管理形式以及财务风险管控方法;还要提高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水平,避免其思想上和行为上出现偏差;再者,地勘单位还要针对管理会计岗位制定一个较高的用人标准,确保前来应聘的会计人员都能够做到精通业务,爱岗敬业,善于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把好人才质量关,确保新加入的会计人员都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使人才队伍得到不断的壮大与优化;此外,针对管理会计工作岗位进行精细化分工。通过这种措施,可以有效减少会计部门的内部业务冲突,捋顺工作流程,建立起协同配合与监督机制,减少部门领导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为地勘单位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

(四)加强信息化平台的建设

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在很多地勘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都已经启用了信息化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勘单位管理效能和经济绩效的提升。但是,还有一些地勘单位虽然认识到了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却由于资金紧张等问题,难以在财务信息化建设上投入大量的奖金,导致相关软件硬设施不齐全,无法为管理会计工作提供有效支撑;还有一些地勘单位由于管理会计业务能力有限,导致信息化管理无法实现全面运转,现有财务信息化管理水平,无法满足事前防范与事中控制的相关要求,所谓的财务信息化,仅涉及到一些核算、出报表等简单的事务性工作。针对上述问题,地勘单位要克服一切困难使其尽快得到解决,在管理会计工作中引进信息化管理工具及相关配套设施,不断扩大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力度,尽快构建起信息化管理模式,使每一项业务都能够得到信息技术的支持,从而实现信息的高效传递与有效利用。

三、结语

日前,管理会计已经成为企事业单位改善自身运营情况的重要手段。相信随着管理会计制度的日益完善,将会进一步扩大其职能作用,从而有效促进单位绩效管理水平的提升。地勘单位作为我国事业单位的一个重要分支,应当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全面引入管理会计机制,并且推出与之相关的配套制度、管理流程,将软硬件设施以及高素质人才队伍配备齐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管理会计的作用与价值,为地勘单位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的整体提升做出积极的贡献。

摘要: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进程中,涌现出大量的地质勘查任务。地勘单位在迎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逐渐意识到加强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这种认识之下,很多地勘单位都在自身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引进了管理会计理念,并且开展了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工作。但是,由于我国的财务工作长期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导致地勘单位在建设自身的管理会计体系时,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极大地限制了管理会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为此,本文分别针对地勘单位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了探索研究,并提出了一些观点及建议,供广大地勘单位管理人员参考借鉴。

关键词:地勘单位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现存问题,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 王岩.加强地勘单位成本管理之我见[J].财经界(学术版),2018(16):55.

地勘单位会计核算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中的经济活动越来越看重,因此会计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其制度的完善关系着单位 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政府的财务报告需要与时俱进,适应权责发生制的改革要求,新会计制度的提出有了 更充分的依据。同时,新会计制度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带来巨大突破,改革创新以及统一的会计标准能有效提高行政事业的运营效率, 降低风险成本,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综合效益。本文将对行政事业单位中新会计制度对核算产生的影响及后续对策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按照如今社会的发展趋势来看,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目标是通过会计工作实现,其一般以货币为单位展开数据的整体分析,并结合单位的运行模式进行后期的经济活动规划,因此在行政单位中,新会计制度是对资金活动和流向的最优化管理。

在新财务管理体制中工作开展也需要符合国家的经济法规规则,财务工作人员在内部进行管理工作时能依法合规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进行有效整理和分析,并实现整体策略上的目标。

一、行政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出现的问题

(一)缺乏财务预测能力

以前我国财政管理是有关部门直接负责,但如今下放到行政事业单位之后,相关财务人员却大多缺少相应的财务预测能力, 因此在财务人员进行独立化管理时就缺乏对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后期财务状态拥有良好的预判,由此,行政事业单位中的有关部门在需要食用到专项资金时往往也会发生一些异常和影响。

而在后期具体拨款和财政支出的过程中会出现资金超出预算的情况。另外,在预算方面,财政管控不够严格,后续项目预算不足, 也对财政预算工作造成了准确性无法保证的困难。

(二)资金管理不够严谨

除了财务工作人员的预算能力不足,对于资金管理工作的严谨性也不够,特别是在实际拨款中产生了大量浪费和超额。比如吃住的公款消费、不够简朴的住宿和饮食以及公费旅游等方面, 因为标准不统一,对于财政资金的把控也很难到位,因此,这样的现象也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带来严峻的考验。

(三)缺乏正确管理理念

从社会发展现状来看,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必须从传统补贴模式释放出来,利用自身的优势进行突破并实现整体的有效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推进,如今的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拥有对财政管理工作的变革和突破。

但事实上,财政人员依然按照传统的方式操作,财务人员的财务观念没有得到良好的提升,在国有资产建设过程中,财政管理方式无法对抗如今社会所带来的风险,同时也难以承担行政企业单位的财政责任。

二、行政事业单位中新会计制度执行策略

(一)制訂科学完善的财务规划和管理体系

在行政单位中开展财务工作时应依法依规操作,同时财务管理工作应该是整个事业单位中的重中之重,必须保证资金使用过程的透明度,以此方式来促进财务规划和管理体系的完善。

在信息技术发展较为迅速的今天,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应该与时代共同进步,进行一定的革新,如对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财政管理进行国家级的统一标准,并设立科学的奖惩机制,提高工作人员办事效率。

同时,对财务管理人员应组织定期的信息技术知识培训,创设良好的财务办公环境,增强相关工作人员对本职工作的灵敏性和责任感。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系, 加强财务管理人员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把控。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中管理制度的落实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必须要落实好每一项制度,提高管理机制的运行效率,最终缩减对财政管理的运营成本。同时, 对于财务管理的核算问题必须落到实处,行政事业单位可以从内部提升专业人员进行监督和审核。以此方式来加强预算的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在这样的管理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专项资金也可以明细清晰,职权部门与项目审批部门的资金分配也可以更加科学合理。

(三)增强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

对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中的喉舌部门,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足够的素质,才能胜任这份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开设专门的部门,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监督。不仅可以保障资产管理的安全性,同时也能有效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在监督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不良行为或者操作,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应该进行批评和教育,肃清财务管理工作环境。

三、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也逐渐进行改革,特别是新会计制度的实施能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科学有效地开展。同时,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管理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能最大限度提高数据化管理和改革的高度。负责财务工作的管理人员不仅要完善财务管理结构的体制,还要保证新会计制度的有效执行,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中财务工作的效率提高。

参考文献:

[1] 杨晓芳 . 新会计制度实施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分析 [J]. 经济管理文摘,2021(02):139-140.

[2] 吴小亚 . 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分析 [J]. 商讯,2020(32):80-81.

[3] 刘乔龙 . 政府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J]. 大众投资指南,2020(22):136-137.

[4] 宋敏 . 新政府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影响及对策 [J]. 财经界,2020(27):180-181.

作者简介:龚蓉(1989-),女,湖北宜昌人,供职于宜昌市东山中学,初级,会计,行政会计,研究方向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影响及对策。

(湖北省宜昌市东山中学,湖北 宜昌 443000)

地勘单位会计核算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讲,会计核算属于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点,具有保证单位内部财务安全运行以及高效运行的重要意义。目前在全面实施新的政府会计制度总体背景下,单位会计核算将会受到不可忽视的影响。全新的政府会计制度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创新原有的单位核算体系,改进会计核算的传统程序。行政事业单位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推行实践中,主要应当明确单位会计核算的具体作用要点以及改进思路。

关键词:新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作用要点

2019年1月1日,新政府会计制度开始正式颁行。按照行政事业单位的全新会计运行与管理机制,作为现阶段的行政事业单位有必要运用适度分离的思路来调整会计核算的传统业务运行模式,保证达到分离单位财务报告职能与决算报告职能的目标。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当前时期背景下,单位自身将会面临十分明显的会计业务模式调整与转型。

一、新政府会计制度的重要实施意义

从会计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角度来讲,与原有的政府会计制度运行模式相比,新政府会计制度侧重于调整行政事业单位现有的会计核算业务体系与会计核算范畴。在适度分离单位会计职责的前提下,行政事业单位应当运用灵活的思路与方式,确保实现适当分离财务报告与会计决算报告的目标,统筹行政单位现有的各项财务会计职能以及政府预算会计职能。

因此相比原有的会计业务运行模式,建立在新政府会计运行体系基础上的单位会计制度更加具有规范性。各个领域的行政事业单位目前由于具备了全新的政府会计制度作为保障,客观上已达到完整性与规范性更强的单位会计核算业务开展效果。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受到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影响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核算体系变化

行政事业单位通过调整会计核算体系,可以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达到更强的竞争实力,对于会计数据能够保证准确性。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增大会计审核力度,运用内部控制财务审计的做法来监管会计业务运行,有效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的潜在不良后果。在专业性与规范化的全新会计制度调整与影响下,现阶段的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都能做到全面应对会计核算领域的核算体系转型,引进会计核算过程中的全新核算指标。行政事业单位目前只有做到了全面增大内部控制财务审计的实施力度,才能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竞争实力得到提升。

在目前的现状下,会计核算领域的专门信息化软件正在不断得到更新,客观上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基础资源与资产控制力度的全面增强,充分体现了财务会计监管手段强化的趋势。与此同时,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各项事务开展过程中财务会计人员严格管控基础性的单位固定资产与其他资源,避免行政事业单位资源遭受损失。

(二)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范畴调整

具体来讲,行政事业单位目前应当重视收付实现制以及现金支付业务的优化与创新,搭建会计核算业务的独立运行平台,有序衔接并且适度分离单位预算会计以及单位财务会计的两项重要职责。会计核算范畴的合理扩展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实现精准化与科学化的会计核算模式推广,创新现有的会计核算实施方式。

行政事业单位具体在实施会计核算的过程中,针对专项资金与资源必须给予充分的关注。这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与专项资源支出在单位资金预算领域中占据较大比例,因此作为会计与财务人员必须要定期核算当前的单位专项资金总额,通过实施专项资金核算的做法来控制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领域专项资金支出,合理节约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领域投入资金总额。

(三)推进新政府会计制度资产改革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讲,单位会计报表是否体现为真实性以及全面性的特征,在根本上决定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会计核算业务总体开展效果。只有通过信息系统软件实现政府采购与国有资产相衔接,预算执行与政府采购相衔接,才能更有效控制国有资产的监管,从而加强国有资产和政府采购的管理。

三、行政事业单位改进会计核算的应对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目前已经完成旧会计制度向新会计制度的转型阶段,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以及会计业务人员都要转变传统思路,增强对于新政府会计制度的重视度。并且,行政事业单位目前有必要调整会计核算的具体实施方式,有效确保新的会计核算指标能够贯穿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环节。具体来讲,行政事业单位在改进会计核算模式的实践过程中,应当着眼于如下的会计核算模式创新要点:

(一)对于财政财务的收支进度予以精确分析

在新会计制度下,对于财政财务的收支进度应当进行精确分析,对于一次性追加、部门预算资金及财政专项资金进行优化分配,调节单位的资金需求。行政事业单位针对单位核算业务如果要达到顺利推进的效果,那么根本前提就在于创新会计核算的模式与流程,确保将适度分离的举措贯穿于单位会计制度转型的实施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认识到全新会计制度体系带来的单位会计模式转型挑战,创新会计核算的传统业务实施过程。具体在创新会计报表的制作与处理方式过程中,会计人员有必要运用公开透明的方式来分析呈现行政事业单位现有的预算编制计划完成情况以及预算收支金额波动与变化情况。

(二)核算财政财务的收支状况

财政财务收支业务管理主要包含单位财务会计要素及财务支出与财务收入的管理。在衔接旧会计制度以及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全面转型环节中,行政事业单位必须保证单位的会计核算运行体系具有完整性与透明性的特征,定期公开分析最开始预算中资产、支出、负债、收入和净资产的基础会计数据与信息增减变化情况。行政事业单位针对分析对比存在的问题和可挖掘的潜力对现有的单位内部原因及宏观环境变动不断修补缺陷,全面查找财政财务的收支漏洞,运用科学手段来进行调整与优化,提供机制保障。

(三)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对于政府的运行成本予以客观反映

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国有资产必须做到合理加以利用,促进国有资产实现保值与增值的目标。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及其他资产都属于单位开展日常各项事务的基本保障,财务会计人员对于基础的单位固定资产与其他资产都必须实施严格的管控,有效阻止行政事业单位的宝贵资源遭受损失。单位应当设立专门性的资产管理核算部门,对单位资产予以严格的监督,资产管理人员与财务核算会计人员认真履行各自基本业务职责,保障加强资产管理,对于政府的运行成本予以客观反映。对于会计核算措施必须推广于事前、事中与事后审核的各个具体环节中,增强追究与督查单位会计人员职责的力度。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事务并不是局限于会计信息处理制度的层面,而是必须得到全方位的严格施行。否则新会计制度将会丧失最基本的执行价值。

(四)增强人员考核力度

行政事业单位只有做到了增强考核单位会计人员的力度,才能达到督促与约束单位会计人员的目标,体现良好的单位会计业务开展效果。为了督促单位会计人员有效开展会计事务,那么单位管理人员需要做到经常督促会计人员,及时纠正单位会计人员的不良工作情绪。单位管理人员目前有必要强化单位会计人员的定期考核,重点监管财务人员以及会计审计人员。对于考核单位会计人员的相关指标都要不断予以完善与调整,运用综合评估的方式来考察会计从业人员的业绩,提升會计从业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

四、结束语

经过分析可见,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产生了明显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经过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转变与调整之后,目前多数的事业单位都已经具备完善程度更高的会计核算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原有的会计核算范畴、以及会计核算体系都应当全面予以改进,灵活调整行政事业单位现阶段推行的会计核算流程与模式。

参考文献:

[1]柴士森.新《政府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08):126-127.

[2]宋敏.新政府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影响及对策[J].财经界,2019(27):180-181.

[3]吴婷.浅析新《政府会计制度》对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及其应对[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03):8-9.

[4]曾茵.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分析[J].中国产经,2019(04):101-102.

[5]苗秀侠.新政府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分析[J].商业经济,2019(12):159-160.

上一篇:会计准则处理问题论文范文下一篇:童趣文化产品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