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血清白蛋白范文

2023-09-18

牛血清白蛋白范文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 年2 月 — 2014 年2 月, 选取该院收治的40例糖尿病患者并将其列入观察组, 选取40 名同期来该院体检的健康人员并将其列入对照组。 对照组中, 男25名, 女15 名, 年龄为35~72 岁, 平均年龄为 (52.3±3.4) 岁。 观察组中, 男22 例, 女18 例, 患者的年龄为36~ 74岁, 平均年龄为 (52.5±3.5) 岁, 其中, 共计23 例患者存在视网膜病变合并症, 其余17 例患者则不存在这一合并症。 该研究中, 观察组均不存在感染或者急性代谢紊乱病症, 且均属于原发性糖尿病患者;与此同时, 观察组均不存在妊娠或者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等可引发糖尿病的相关因素;且其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均不存在功能性损伤或衰竭表现。

1.2 方法

1.2.1 检测空腹血糖告知患者在检查前的10 h之内需要严格禁食禁水, 然后在患者的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2 m L, 然后需要使用氧化酶检测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空腹血糖值;两组研究对象在一周内均需要检测3 次空腹血糖值, 然后需要取其平均值, 若其平均值大于7. 0 mmol/L, 则可确诊为糖尿病[3]。

1.2.2 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告知患者在检查前的10 h之内需要严格禁食禁水, 然后在患者的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2 m L, 然后需要使用离子交换层析法检测法对两组研究对象的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检测, 若1 周内连续3 次的检测结果的平均值大于8.0%, 则可确诊为糖尿病[4]。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较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观察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比较

与不存在视网膜病变合并症的糖尿病患者相比, 存在视网膜病变合并症的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较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如表2所示。

3 讨论

糖尿病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较高, 已经逐渐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常见慢性疾病之一。 有研究人员指出,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包括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 患者的主要病理表现便是明显的胰岛素抵抗现象, 具体来说, 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细胞的敏感度普遍较差, 所以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糖代谢紊乱现象, 并可以导致多种严重的并发症, 所以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及其生活质量[5]。

糖尿病属于一种内分泌代谢疾病, 且其病情发展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常见的影响因素包括遗传、饮食以及环境等。 在临床诊断糖尿中时, 主要的参考指标包括空腹血糖和糖耐量, 其中, 以空腹血糖最为常用, 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患者机体的糖代谢水平, 可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 但是由于空腹血糖仅仅能反映出即时的血糖水平, 也即这一指标仅仅能够反映出患者在抽血时的血糖水平, 所以极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因此, 这一指标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的参考信息十分有限[6]。

在人体结构中, 葡萄糖以及血清蛋白N末端均可导致程度各异的糖基化反应, 有研究人员指出, 葡萄糖以及血清蛋白N末端可以和赖氨酸189 位进行有机结合, 进而会生成酮胺结构, 从而会生成糖化血清蛋白, 且这一成分的比例可高达90%左右[7]。 这也就是说, 糖化血清白蛋白能够有效地反映出糖化血清蛋白的整体水平。 有研究人员指出, 糖化血红蛋白可以有效地反映出糖尿病患者2 个月前的血糖水平, 由于糖化红细胞蛋白属于红细胞蛋白与葡萄糖有机结合的产物, 所以, 如果葡萄糖的浓度明显较大, 那么糖化血红蛋白这一指标水平也会显著升高[8]。 与此同时, 在人体内, 红细胞的存活时间是3 个月左右, 在细胞死亡前, 血液中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往往相对比较稳定[9], 这也就是说, 糖化血红蛋白可以有效地反映出前3 个月内的机体血糖水平, 且不会受到是否使用胰岛素、是否空腹以及抽血的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所以, 在糖尿中的诊治中, 连续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有着不可忽视的临床意义[10]。

该研究中, 观察组的空腹血糖为 (9.1±2.1) mmol/L, 糖化血红蛋白为 (7.9±2.1) %, 对照组的空腹血糖为 (4.4±0.3) mmol/L, 糖化血红蛋白为 (3. 9±0.2)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这表明, 在糖尿病的诊断中, 糖化血红蛋白可作为一项重要的诊断指标, 有助于确定患者的糖尿病病情;此外, 存在视网膜病变合并症的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为 (11.3±1.8) mmol/L, 糖化血红蛋白为 (10.2±2.5) %, 而不存在视网膜病变合并症的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为 (8.3±2.1) mmol/L, 糖化血红蛋白为 (6.8±1.9)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这表明, 在糖尿病患者病情的判断中, 糖化血红蛋白可作为一项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能够反映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合并症情况。

综上可知, 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治中, 及时地检验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以为临床诊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摘要:目的 观察并分析糖化血红蛋白这一指标在诊治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40例糖尿病患者并将其列入观察组, 选取40名同期来该院体检的健康人员并将其列入对照组, 两组研究对象均需要进行血糖检验, 检验指标主要是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检验后需要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检测结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较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不存在视网膜病变合并症的糖尿病患者相比, 存在视网膜病变合并症的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较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治中, 及时的检验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以为临床诊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关键词:糖尿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诊治价值

参考文献

[1] 蒋辉.糖化血清蛋白检验应用于糖尿病诊治的临床价值[J].医学信息, 2015 (33) :18-19.

[2] 于海涛.探析糖化血清白蛋白检验在糖尿病诊治临床意义[J].糖尿病新世界, 2015 (12) :167, 234.

[3] 续燕.120例住院病人糖化血清蛋白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 2012, 14 (3) :472, 453.

[4] 陈孟春.联合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的临床价值[J].武警医学, 2013, 24 (3) :224-225.

[5] 韩忠萍.糖尿病患者相关检验项目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22) :386-387.

[6] 张萍, 彭俊华, 杨迎桂, 等.糖尿病患者C-肽、空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分析[J].甘肃科学学报, 2014, 26 (4) :58-60.

[7] 龙爱英.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化血清蛋白测定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J].医学信息, 2014 (22) :540.

[8] 陈学, 龙静, 杜梅英, 等.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化血清蛋白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刊, 2015 (7) :72-75.

[9] 陈华英, 林伟华, 陈康荣, 等.糖尿病三项检测的临床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 2012 (35) :73-75.

牛血清白蛋白范文第2篇

1.1 病例选择

(1) 近2年来, 我科住院的糖尿病合并急性脑卒中的患者; (2) 经头颅CT或MRI证实明确诊断; (3) 有糖尿病史或住院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增高, 诊断为糖尿病者; (4) 既往无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和肾功能不全者; (5) 常规化验尿常规、尿蛋白阴性, 血尿素、肌酐正常水平者。

1.2 一般资料

156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卒中的病人均系我院神经内科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的住院病例, 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 并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者, 其中男92例, 女64例;脑梗死150例, 脑出血6例;年龄46~82岁, 平均年龄 (68±7.2) 岁, 合并高血压101例, 冠心病46例。根据神经功能评分, 其中轻型60例, 中型80例, 重型16例。正常对照组50例, 男32例, 女18例, 年龄36~75岁, 平均年龄 (60.15±7.2) 岁, 经体检无心、脑、肾脏及糖尿病的健康者。

1.3 仪器、试剂和方法

使用德国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所有住院的脑卒中病例均在发病后24h内查尿蛋白、血尿素、肌酐在正常水平, 有糖尿病史或此次住院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的脑卒中患者。所有入选的病例均在发病后48h之内测尿微量白蛋白和血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血胱抑素C均采用免疫比浊法, 试剂分别有山东省三潍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和宁波市美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供。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P<0.05

注:2组间比较, P<0.05, *P<0.01

注:2组间比较, P<0.05, *P<0.01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表示, 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1) 糖尿病合并急性脑卒中发病48h之内尿mALB, 血CYSC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均有极显著差异 (P<0.01) 。 (2) 糖尿病合并急性脑卒中发病48h之内中-重型患者较轻型患者, 尿mALB增高,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血CYSC有增高, 有极显著性差异 (P<0.01) 。 (3) 糖尿病合并急性脑卒中患者合并高血压者, 尿mALB、血CYSC明显高于无高血压者, 有显著差异 (P<0.05) 和极显著性差异 (P<0.01) 。见表1、2、3。

3 讨论

以往无肾脏疾病史者, 急性脑卒中后, 可以发生肾功能异常, 随着病情的加重或好转, 肾功能也可以随之变化或恢复正常的动态变化, 说明肾功能损伤与急性脑卒中密切相关。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的高血糖, 使非酶糖酰化速率增加, 导致组织缺氧、血液粘滞度增高;同时内皮细胞释放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等血管活性物质, 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张力变化, 引起肾动力学改变, 使肾小球处于高滤过状态引起肾损害, 使mALB在尿中排出增加, 因此糖尿病合并急性脑卒中更易出现肾损伤。近年研究表明, 高血压患者由于Na+/Li+反转移活性增高, 可引起肾脏血流自身调节功能紊乱, 造成肾小球的高灌注状态, 导致滤过膜电荷下降, 使尿中mALB含量增加。因此, 尿mALB增高可作为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肾小球早期损害的重要指标。

目前, 肾功能不全的实验室诊断, 多以尿蛋白、血尿素、肌酐作为主要指标, 然而这些项目难以发现早期肾损伤, 微量白蛋白 (mALB) 分子量为6900, 带负电荷, 在正常情况下, 由于滤过膜电荷选择性屏障的静电同性排斥作用, 绝大部分的mALB不能透过滤过网[1], 因此, 正常人尿中含量很低。胱抑素C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超家族的成员之一, 简称CYSC。CYSC是一种低分子量, 碱性非糖化蛋白质, 分子量为1.33×103的小分子蛋白质, 能在几乎所有的有核细胞内以恒定的速度持续地转录与表达, 无组织学特征, 故在体内以恒定速度产生, 各组织生产率几乎不受年龄、性别、肿瘤、免疫性和内分泌疾病影响, 即使在炎症状态下, 其产生也不会改变[1,2]。由于其相对分子量大于肌酐, 且带正电荷, 所以更易反映肾小球自由滤过膜通透性的早期变化, 而且它可经肾小球自由滤过, 在近曲小管被重吸收并降解, 肾脏是清除循环中CYSC的惟一器官, 所以其血清浓度主要由个体的肾小球滤过率来决定[3]。所以血清CYSC是一个非常稳定的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的指标。因此, 尿mALB再联合检测血CYSC更能反映早期肾小球损害。

本文结果表明, 目前常规尿蛋白阴性, 血尿素、肌酐在正常水平的糖尿病合并急性脑卒中患者, 尿MALB、血清CYSC含量已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 (P<0.01) , 提示糖尿病合并急性脑卒中, 急性期可造成早期肾损伤, 本文提示:尿MALB、血清CYSC与脑卒中的病情呈正相关, 即中-重型病人尿MALB、血清CYSC含量明显高于轻型患者, 并有显著性差异 (P<0.05) 和极显著性差异 (P<0.01) , 同时合并有高血压患者尿MALB、血清CYSC与无高血压合并症的患者比较尿MALB、血清CYSC均有明显增高, 有显著差异 (P<0.05) 和极显著性差异 (P<0.01) , 说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脑卒中患者本来就有潜在的早期肾损伤, 而后者又加重了肾损伤, 因此, 更易诱发肾功能不全。

本资料提示:尿MALB、血清CYSC可作为急性脑卒中判断早期肾损伤的有价值的指标, 其中血清CYSC比尿MALB更敏感, 该2项测定方法简便、快捷、采样方便、无创伤性、病人乐于接受, 如动态观察两指标的变化, 对早期肾损伤的诊断、鉴别诊断、指导临床用药以及判定预后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该资料也提示我们对中-重型脑卒中患者应及早预防肾功能不全, 另外, 积极治疗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对减轻、减少肾功能不全也起着关键作用。

摘要:急性脑卒中可诱发或导致急性肾功能不全, 后者有可能加重脑卒中或直接促使病人死亡, 糖尿病本身易出现糖尿病肾病, 如合并脑卒中就更易诱发肾功能不全。故发现早期肾损伤, 及时进行治疗更至关重要, 近年来, 我们对156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卒中病人常规查尿蛋白阴性、血尿素、肌酐正常情况下, 我们检测了尿微量白蛋白 (MALB) 和血清胱抑素C (CYSC) , 观察这些指标对诊断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性以及这些指标与病情、病程的关系, 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尿微量白蛋白,糖尿病,急性脑卒

参考文献

[1] 蒲传强, 郎森阳, 关卫平.脑血管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9:464-465.

[2] 徐东, 冷珍璞, 吴志兴, 等.脑出血伴功能异常的动态观察[J].临床神经病杂志, 1999, 12:3.

[3] 林青, 阮诗玮, 许少峰, 等.尿微量蛋白联合尿酶诊断肾早期损伤[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1999, 22 (1) :30-33.

[4] 于宏.高血压与肾损害[A].见:于振球, 主编.使用高血压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3:878-895.

[5] 李建春.胱抑素C联合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早期肾功能损害的研究[J].实用临床医学, 2010, 11 (7) :11-12.

[6] 陈红梅, 邱谷, 黄桥林.2型糖尿病患者血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的测定与病程、血糖控制水平的关系[J].实用临床医学, 2009, 10 (5) :56-57.

牛血清白蛋白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检测对象:研究组为我院2010年2月至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9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 男48例, 女42例, 其中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9例, 脑出血 (CH) 24例, 脑梗死 (C1) 57例, 年龄范围在48~73岁之间, 所有患者均为发病2 4h内入院抽血检查的, 且经颅脑CT确诊为急性脑血管病, 诊断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同时根据Glasgow昏迷评价表评分将研究者分为2组:>9分者为轻症患者, 共67例。≤8分者为重症患者, 共23例。

对照组为40例同期同年龄范围在院进行健康体检无心、肺、脑、肝、肾、肌病等病者。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均在首次抽血前未使用用抗炎、扩容、扩血管、溶栓等药物治疗。且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等差异不构成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检测仪器:采用全自动特定蛋白与药物分析系统测定。试剂盒为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提供的TroponinI。

标本收集:分别对研究组的患者于住院后24h、3d、7d进行一次静脉抽血, 对照组则抽血一次, 将血液离心后提取血清保存。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数据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以α=0.05为检验标准, 计数资料比较则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 不同类型的急性脑血管病 (ACVD) 患者的cTn-I及CK-MB的检测比较, 见表1。由表1可见, 基本上患者病后24h内较7d血清cTn-I、CK-MB的阳性水平,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 5。病后24h内较3d二者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同一时间段, 研究组患者c Tn-I、CK-MB的含量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且差异显著, P<0.05。

(2) 观察统计不同类型的ACVD的cTn-I、CK-MB阳性的人数几比率, 见表2。由表2可见, 本组中SAH患者阳性比率大大高于CH/CI,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H与CI的阳性比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3) 观察入院24h内ACV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不一样的cTn-I、T3的水平变化, 具体见表3。由表3可见, 轻症患者水平较重症患者cTn-I的水平低, 两者差异比较有显著意义P<0.0 5, 而两者T3的水平变化不明显, P>0.05。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 ACVD患者中血清的cTn-I、CK-MB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 (均P<0.05) , 轻症患者的cTn-I含量较重症患者的含量低 (P<0.05) , 由此得出, cTn-I水平的变化与ACVD患者的患病类型及病情程度是有非常大关系的, 且SAH患者血清中的cTn-I相较CH/CI患者的含量高病情越严重, cTn-I的含量越高。可见, 脑血管病急性期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 这些患者临床上表现为心肌缺血、房室或束支传导阻滞、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CCS症状[3]。

肌钙蛋白 (cTn-I) 是一种和心肌收缩相关的调节蛋白, 它只存在于心房肌和心室肌中, 在血液中一般是微量存在的, 一旦心肌细胞受到损害, 则迅速而持久地释放入血液中[6]。其血清浓度升高倍数且明显高于酶类, 因此敏感性也非常高。至于ACVD患者cTn-I的升高机目前还不十分明确, 通过本研究显示ACVD患者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 可能为以下几种因素导致: (1) 脑部对心脏的活动调节发生了紊乱。ACVD患者因自身的病变及颅内压变大, 致使脑内组织移位、受压, 促进和加重脑内血液循环障碍, 累及下丘脑和脑干的自主神经调节中枢, 从而发生交感神经过度紧张, 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和儿茶酚胺量增高, 并在心肌内积聚, 造成心肌损伤。 (2) 神经体液的调节作用紊乱。ACH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体内儿茶酚胺水平升高。可进一步引起冠状动脉痉孪与收缩, 造成心脏缺血; (3) 脑、心血管病变存在共同的病理基础, 如高血压、动脉硬化为脑、心血管病共同的常见原因[7]。

为此在临床上, 对ACVD患者应十分注意加强心脏功能监护, 血清肌钙蛋白 (cTn-I) 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等特点, 对心肌损伤方面的诊断具有非常大的意义[8]。早期检测并动态观察血清cTn-I及CK—MB。不管是重症患者还是轻症患者, 若发现心肌损伤的现象, 就应立刻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及时对心脏功能进行保护, 以免到时候病情恶化, 导致永久性心肌损伤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时时对血清中的cTn-I及CK-MB进行观测, 尽早给予相关的治疗, 做好预后工作, 避免患者病情发生恶化, 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尽快尽早得以恢复, 提高ACVD的生存率。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患者 (ACVD) 血清肌钙蛋白 (cardiac troponin I, cTn-I) 的含量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90例经颅脑CT确症的急性脑血管 (ACVD) 患者在发病24h内血清肌钙蛋白的含量作为研究组, 另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不同类型、不同病情程度的急性脑血管患者的cTn-I含量水平发现变化。研究组患者cTn-I、CK-MB的含量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且差异显著, P<0.05, 病情越严重, cTn-I的含量越高。结论 cTn-I水平的变化与ACVD患者的患病类型及病情程度有很大关系, 医生可以通过对cTn-I等水平的检测, 来判断临床ACVD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血清肌钙蛋白,临床意义,脑出血

参考文献

[1] 王兰兰, 武永康, 李立新, 等.血清troponin I, CK-M B mass, myoglobin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评价[J].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0, 31 (2) :239~241.

[2] 曾国亮.心肌Tnl的免疫学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国外医学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0, 21 (3) :113~115.

[3] 蒲传强, 郎森阳, 吴卫平.脑血管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9:460~461.

[4] Erlacher P, Lercher A, Falkensammer J, et al.Cardiac troponin and beta-type myosin heavy chain concentrations in patients with polymyositis or dermatomysitis[J].Clin Chim Acts, 2001, 306 (2) :27~33.

[5] 吴庆, 张安, 凌宗秀, 等.脑血管病急性期血中心肌肌钙蛋白释放与内皮素及一氧化氮的关系[J].重庆医学, 2000, 29 (6) :487~488.

[6] 汪毅.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肌钙蛋白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09, 34 (7) :1551~1553.

[7] 苏本飞, 杨文铭, 刘谋升.研究脑血管病患血清肌钙蛋白Ⅰ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J].中外医疗, 2010, 28 (10) :712~713.

[8] 甘绍军, 李志红, 谢艳玲, 等.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在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 2011, 18 (9) :423~425.

牛血清白蛋白范文第4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32例为实验组,选取重度糖尿病患者32例为治疗组,另外选取32例正常体检人员为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大于10%的患者视为重度患者,10%以下的患者视为轻度患者。实验组患者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4.7±4.8)岁;病程2~15年,平均病程(7.5±3.2)年。治疗组患者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36~76岁,平均年龄(55.4±5.1)岁;病程1~16年,平均病程(8.1±2.7)年。对照组患者中,男16例,女16例;年龄32~72岁,平均年龄(54.9±4.8)岁。三组患者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三组人员均采用真空负压管在清晨静脉采集2 m L的空腹血样,以便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验。采用普通的非抗凝管在清晨静脉采集3 m L的空腹血样,以便进行空腹血糖和空腹血清C肽检验。三组人员餐后均口服葡萄糖75 g,2 h之后采用进餐2 h后,使用普通得非抗凝管静脉采集3 m L的血样,以便进行餐后2 h血糖和餐后2 h血清C肽检验。将血样使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清C肽检验,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方法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验。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血清C肽、餐后2 h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浓度。

1.4统计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 for windows对三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通过例数表示计数资料,以(±s)显示计量资料,组间差距进行t检验,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人员的各项指标对比

实验组患者空腹血糖(8.93±2.59)mmol/L,空腹血清C肽(1.49±0.41)μg/L,糖化血红蛋白(9.16±2.58)%;治疗组患者空腹血糖(12.51±2.24)mmol/L,空腹血清C肽(0.86±0.23)μg/L,糖化血红蛋白(12.13±2.31)%;实验组患者餐后2 h血糖(13.54±2.68)mmol/L,餐后2 h血清C肽(4.65±0.91)μg/L;治疗组患者餐后2 h血糖(19.64±4.72)mmol/L,餐后2 h血清C肽(1.64±0.35)μg/L。对照组人员空腹血糖(4.29±1.32)mmol/L,餐后2 h血糖(5.96±1.63)mmol/L,空腹血清C肽(0.87±0.25)μg/L,餐后2 h血清C肽(2.21±0.84)μg/L。糖化血红蛋白(4.86±1.63)%。实验组和治疗组患者的空腹以及餐后2 h血糖均高于对照组人员;实验组患者空腹和餐后2h血清C肽明显高于对照组人员;治疗组患者空腹和餐后2 h血清C肽明显低于对照组人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三组人员血清C肽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

根据上诉检测见过不难看出,实验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和空腹血清C肽、餐后2 h血清C肽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呈正相关性。治疗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清C肽、餐后2 h血清C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呈负相关性。

3讨论

糖尿病属于一种慢性疾病,其发病主要因为机体内分泌出现紊乱,导致糖代谢异常。糖尿病需要早诊断、早治疗,才能帮助患者有效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对机体的影响。临床上主要采用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作为诊断糖尿病的指标,但是血糖浓度容易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产生暂时性的波动,因此单单依靠血糖检测难以体现患者的疾病程度[3] 。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可以清晰的反应患者的糖尿病程度,其不受血糖变化的影响,含量相对比较稳定,对于糖尿病的诊断具有积极意义。血清C肽结果是糖尿病检查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其进行分析就会显示胰岛素合成功能以及分泌情况[4] 。血糖是葡萄糖代谢的直接反应,其容易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波动,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所需的时间较长,重复性差,因此不能通过血糖直接诊断糖尿病,其极易对空腹血糖7.0 mmol/L以下的患者漏诊。糖化血红蛋白结果是目前临床上诊断糖尿病的关键指标,其是红细胞与葡萄糖结合的产物,能够反映最近三个月之内患者的血糖平均值,是反映慢性血糖值的重要指标,检测时患者无需空腹进行检查[5] 。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异性较低,同时可以重复检测,不会受生活方式等的影响,其与糖尿病并血管病变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血清C肽是岛β细胞的分泌物,可以直接反应细胞的功能。血清C肽不受外源性胰岛素的影响,直接测定机体的C肽值,可以直接判定细胞的功能。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胰岛素治疗时,其体内会产生胰岛素抗体,干扰胰岛素测定程序。血清C肽直接反应细胞的功能,其影响因素较少,是糖尿病诊断的重要环节。该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空腹血糖(8.93±2.59)mmol/L,餐后2 h血糖(13.54±2.68)mmol/L,空腹血清C肽(1.49±0.41)μg/L,餐后2 h血清C肽(4.65±0.91)μg/L,糖化血红蛋白(9.16±2.58)%;治疗组患者空腹血糖(12.51±2.24)mmol/L,餐后2 h血糖(19.64±4.72)mmol/L,空腹血清C肽(0.86±0.23)μg/L,餐后2 h血清C肽(1.64±0.35)μg/L,糖化血红蛋白(12.13±2.31)%;实验组患者空腹和餐后2 h血清C肽明显高于对照组人员,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餐后2 h血清C肽呈正相关性。治疗组患者空腹和餐后2 h血清C肽明显低于对照组人员,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餐后2 h血清C肽呈负相关性。

综上所述,联合应用血清C肽和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可以有效诊断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程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对糖尿病诊断的意义。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32例作为实验组,选取重度糖尿病患者32例作为治疗组,另外选取32例正常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抽取三组人员的空腹以及餐后2 h的静脉血,对比分析两组人员的空腹状态下以及餐后2 h的血清C肽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结果 实验组患者空腹血糖(8.93±2.59)mmol/L,餐后2 h血糖(13.54±2.68)mmol/L,空腹血清C肽(1.49±0.41)μg/L,餐后2 h血清C肽(4.65±0.91)μg/L,糖化血红蛋白(9.16±2.58)%;治疗组患者空腹血糖(12.51±2.24)mmol/L,餐后2 h血糖(19.64±4.72)mmol/L,空腹血清C肽(0.86±0.23)μg/L,餐后2 h血清C肽(1.64±0.35)μg/L,糖化血红蛋白(12.13±2.31)%;实验组患者空腹和餐后2 h血清C肽明显高于对照组人员,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餐后2 h血清C肽呈正相关性。治疗组患者空腹和餐后2 h血清C肽明显低于对照组人员,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餐后2 h血清C肽呈负相关性。结论 联合应用血清C肽和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可以有效诊断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程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血糖,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

参考文献

[1] 侯英楠,黄金英,沈淑波.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测定200例临床分析[J].哈尔滨医药,2012,25(2):102-103.

[2] 朱文磊.肥胖和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肽、胰岛素、血糖的关系[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4,12(4):396-398.

[3] 黄彩云,郑瑞春.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对糖尿病诊断的临床意义[J].黑龙江医学,2014,3(6):666-668.

[4] 陈孟春.联合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的临床价值[J].武警医学,2013,23(3):224-225.

牛血清白蛋白范文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389例糖尿病患者的一般资料,将其按照疾病类型分为A组204例(Ⅱ型糖尿病组)、B组185例(糖尿病肾病组)。并选择同期该院体检的188名健康人为C组。A组男116例,女88例;年龄45~66岁,平均(52.2±8.5)岁;病程1~26年,平均(12.5±2.4)年。B组患者中,男120例,女65例;年龄45~66岁,平均(52.4±8.2)岁;病程1~26年,平均(12.7±2.3)年。C组188例健康体检者中,男116例,女72例;年龄42~65岁,平均(51.3±8.0)岁。三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等一般资料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对比。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其中,糖化血红蛋白以东曹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HLC-723G8及配套试剂进行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仪及配套试剂进行检测;血清C肽采用雅培i20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盒检测。对空腹血糖值在6.1mmol/L以上的患者,对其实施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血清C肽水平。

1.4 统计方法

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检验计数资料,用(±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B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A组,A组的血清C肽显著低于B组(P<0.01);A组、B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都高于C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B组血清C肽水平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考虑与遗传、环境、饮食、运动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4]。糖尿病会导致患者出现多种慢性并发症,而糖尿病肾病便是其中一种,是致使糖尿病患者死亡的关键因素[5]。临床上提升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关键是尽早确诊和早期对症治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临床上采取积极措施,提升糖尿病的诊断准确率,以尽早实施对症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就显得至关重要。

以往,临床上多采用检测空腹血糖的方法诊断糖尿病,但单纯应用空腹血糖诊断,会导致部分空腹血糖在7.0 mmol/L或以下但餐后2 h血糖在11.1 mmol/L或以上的患者漏诊。而糖化血红蛋白主要是指血红蛋白中出现糖基化的部分,是血液中红细胞与葡萄糖互相结合形成的,能对机体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进行反映,在诊断糖尿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6];而且,既然糖化血红蛋白能够反映一段时间内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可不必在空腹状态下检测;此外,糖化血红蛋白有着较小的生物变异性和良好的重复性,且与糖尿病并发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检测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7]。

而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胰岛β细胞分泌产物,血清C肽能反映胰岛β细胞的功能[8]。通常情况下,部分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体内会出现一定的胰岛素抗体,给正常的胰岛素测定工作带来一定干扰[9],导致检测到的胰岛素水平不能正常反映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而血清C肽不会受外源性胰岛素的影响,因此适用于对正在接受胰岛素治疗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检测。此外,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缺损也会导致机体葡萄糖代谢失衡,提升血糖水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糖尿病患者血清C肽水平的检测,能准确反映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在糖尿病诊断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10]。

该数据显示,A组、B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都非常显著地高于C组(P<0.001),A组、B组血清C肽水平都非常显著地高于C组(P<0.001),提示相较于健康人,糖尿病患者体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会很明显地升高,血清C肽水平都很明显地降低,因而都可以作为诊断糖尿病的检验指标;A组与B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存在差异,糖尿病肾病组显著高于单纯Ⅱ型糖尿病组,提示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检测能有效评估其疾病严重程度;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肽水平低于单纯Ⅱ型糖尿病患者(P<0.01),提示检测血清C肽水平也能对糖尿病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综上所述,血清C肽和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能对糖尿病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进行有效评估。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C肽和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在诊断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389例糖尿病患者按照疾病类型分为A组(Ⅱ型糖尿病组,204例)、B组(糖尿病肾病组,185例)。以同期体检的188名健康人为C组。结果 A组、B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P<0.05);B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A组,且血清C肽水平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 血清C肽和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在诊断糖尿病和评估病症严重程度中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方法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诊断,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

参考文献

[1] 吕翠清.糖尿病患者血糖检验的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3):111-112.

[2] 毛佳丽,叶山东,洪海鸥,等.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诊断糖代谢异常的一致性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2,15(4):347-349.

[3] 李红,汤正义.血糖稳定性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的影响[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22(4):334-336.

[4] 何一青.中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福建医药杂志,2014,36(1):176-177.

[5] 李苏芳.血清B细胞活化因子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D].哈尔滨医科大学,2014.

[6] 张德贵.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中的诊断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18):2340-2341.

[7] 罗杰利.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的临床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50-51.

[8] 丁心余,王兴民,钟海涵,等.糖尿病患者胰腺CT体积与血清C肽水平的相关性探讨[J].浙江医学,2014,36(12):1106-1107.

[9] 黄钰,黄晓荣,邝建,等.不同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抗体阳性率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3,34(24):3793-3794.

牛血清白蛋白范文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70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该院健康体检的人员7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34例;患者年龄在21~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3±1.2)岁。对照组:男35例,女35例;患者年龄在20~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0±1.9)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两组人员均实施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对比检验结果。具体检验方法如下:首先,所有检验人员均在清晨空腹状态下,采取静脉血作为样本进行分析。其次,应用BIO-RAD公司的D-10检测仪器,以及配套试剂盒,针对两组人员的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实施检测分析;选择日立7180型号升华分析仪,以及配套的试剂盒,针对两组人员的FBG、血清C肽等指标实施检测分析。第三,对于FBG>6.1mmol/L的患者,实施口服葡萄糖,之后展开耐糖量试验分析[2,3]。

1.3 观察指标

在该次研究中,主要对两组人员的Hb A1c(%)、FBG(mmol/L)、餐后2 h血糖(mmol/L)、血清C肽(μg/L)等4项指标实施对比分析,详细记录患者的数据。

1.4 统计方法

该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得到的数据展开分析;计量资料通过(±s)表示;相关数据应用t进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临床检验,观察组患者血清C肽指标为(0.96±0.24)μg/L,对照组血清C肽指标为(1.34±0.32)μg/L,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临床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指标为(10.85%±3.45)%,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指标为(4.15%±0.2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在临床诊断过程中,有一定概率发生误诊。为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利用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的方法,能够对患者的病情有深入了解,确诊患者是否真的出现了糖尿病以及疾病程度等,对患者积极意义较大,建议在日后的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3 讨论

3.1 糖尿病

作为临床上的常见病,糖尿病的研究一直都在持续开展,并且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较为突破的成果。糖尿病患者不仅仅是在胰岛素方面出现了异常的现象,其他指标方面也会出现较大的改变。一般而言,糖尿病人员在发病后,必须针对糖摄入量进行控制,针对盐摄入量进行控制。但是,如果仅仅从胰岛素方面实施诊断分析,并不一定可以获得准确的结果,部分患者因为身体其他疾病的影响,或者是服用了一些特殊的药物,同样会出现短暂的胰岛素异常现象,如果因此而误诊,将对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影响,对患者的健康和心理产生负面作用。因此,糖尿病患者在现阶段的临床诊断、检测当中,需要选择多项指标共同检测的方法来完成,提高诊断准确率,降低误诊率。

3.2 联合检验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想要有效控制疾病,就必须对患者的身体各项指标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不可单纯的在胰岛素方面努力。从该次研究的结果来看,选择应用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后,对两组人员的临床指标了解透彻,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证明联合检测方法在可行性、可靠性方面都是比较高的。另一方面,在临床研究过程中,Hb A1c是血中葡萄糖与红细胞相结合的产物,即为血红蛋白中发生糖基化的部分其可以反映测定机体内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许多研究也表明,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和胰岛敏感性下降会引起机体葡萄糖代谢失衡导致血糖升高。测定血清C肽,是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的有用参数,能准确反映胰岛素β细胞的分泌功能,对糖尿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4,5]。

综上所述,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后,能够对糖尿病患者的身体情况、疾病情况有一个彻底的了解,通过观察具体指标的变化,能够在多方面对患者给予中肯的建议,对患者的后续治疗、康复等,都提供了较为权威的帮助。建议在今后的临床诊断中,将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深入研究,并在临床上积极应用。

摘要:目的 针对糖尿病患者,讨论临床实施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的意义,为日后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70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该院健康体检的人员70例为对照组。两组人员均实施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对比检验结果 。结果 经过临床检验,观察组患者血清C肽指标为(0.96±0.24)μg/L,对照组血清C肽指标为(1.34±0.32)μg/L,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临床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指标为(10.85%±3.45)%,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指标为(4.15%±0.2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在临床诊断过程中,有一定概率发生误诊。为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利用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的方法,能够对患者的病情有深入了解,确诊患者是否真的出现了糖尿病以及疾病程度等,对患者积极意义较大,建议在日后的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诊断

参考文献

[1] 闫东,王霞.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诊断的意义[J].糖尿病新世界,2015,11(12):245-246.

[2] 马妍艳.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诊断糖尿病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15,12(11):163-165.

[3] 王荔,林飞.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糖尿病新世界,2015,17(6):101-102+105.

[4] 刘延东.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诊断糖尿病的意义探究[J].中国处方药,2015,11(10):106-107.

上一篇:4s店财务工作建议范文下一篇:描情家园范文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