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常识范文

2023-12-10

冬至常识范文第1篇

篇一:冬至

二十四节气中,要说哪个最温馨,那么一定非冬至莫属了。因为在那一天,家家都会围坐在一起吃一顿热气腾腾的饺子,团团圆圆,与与美美。仿佛冬至不吃饺子,就与中秋不吃月饼,元宵节不吃汤圆一样,缺少了节日的气氛。

往年,我们一家三口都是在这一天中午大吃一顿饺子,妈妈一定会给我包好我最爱吃的三鲜馅。

今年的冬至,中午一放学,我便第一个冲出教室,骑上自行车一路飞奔。刚一进楼道,便闻到从邻居家中飘出来的饺子的香味,羊肉的,猪肉的,我好像还闻到了三鲜的。我一步三个台阶,跨上五层,可饺子的香气不知道为何消失了,我以为自己高兴过头了,使劲吸吸鼻子,仔细地闻了闻。进了家们,瞪大眼睛,望着桌子:“为什么不吃饺子,怎么是面!”然后,就像瘟鸡一般脑袋软绵绵地耷拉下来。妈妈没好气地说:“今天下午爸爸才能回来,晚上再吃不可以吗!”

终于熬到了下午放学,一进家门,爸爸忙过来帮我卸下沉甸甸的书包,妈妈把一盘刚出锅的饺子摆在餐桌上。饺子晶莹剔透,犹如皎洁的弯月上画上了弯弯曲曲的花纹;饺子芳香四溢,一股股记忆中的味道通过鼻子直入脑海。一个个饺子静静地躺在盘子里,我轻轻尝了一口,醇厚的浓汁顿时冲击着我的味蕾。忙招呼爸爸妈妈坐下,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边吃着饺子,边谈论着各自的见闻。饺子的香味,家中的温馨,让我的心仿佛荡漾在春水里。

深夜,我躺在床上,静静回想着晚饭的情景,我忽然明白了,原来冬至最重要的并不是吃一顿饺子这么简单,而是一家人坐在一起,高兴地吃着饭,说说话。冬至是人们把这平凡的日子赋予了特殊的意味,让这普通的日子变得不普通了,充满了温馨。

篇二:等待冬至的到来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

我用无比欢快的语气念完上面这一段话,忧伤还来不及在我脑子里出现。

我看窗外,一排排光秃的法国梧桐在阳光中变的不真实起来。

孤单是一种很神奇的感觉,有些时候人们说自己很孤单,很忧郁,只是因为喜欢那种感觉罢了,不是真的。至少我就是其中之一。

“忽然之间,天昏地暗,世界可以在忽然之间什么都没有”…在过去的五个小时里,我一直在听这首歌,并且发呆、沉默,歌声在一次一次的轮回,没有一个音的改变,我的思维也没有任何改变。这时时间仿佛停滞不前,凝固了。张小娴说:“我们最大的第三者是时间”,只是脑子里忽然想到的一句话,并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对我来说。

“你最心爱的吉他现在在我的房间,你最想写的那首歌至今没有出现”。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歌词,朴实无华,但意义深远。在霍艳的书上偶然发现,新里一顿,然后刻在了脑子里。霍艳这个女孩与我有几分相似,我自恋的认为。

七七将在冬至这天晚上一夜长大,我等待着我们的成人礼。

去年的冬至仿佛就在昨天,转眼另一个冬至又悄悄地到来了。就像许多诗句里面说的那样:时光飞逝、弹指一挥间耳。了解冬至由来,感受冬至气息,体味生活的幸福。

篇三:冬至吃汤圆

我会包饺子,而且包得很好,可是却没包过汤圆,但我相信包汤圆肯定与包饺子一样简单透顶。

冬至那天,妈妈说:“街上卖的汤圆都不好吃,不如我们自己包,而且更有过节的气氛。”我一听,兴奋劲儿就来了。因此,我就屁颠屁颠地跑去。把双手洗得干干净净。然后,就摘了一小团糯米粉放在两手心,轻轻地揉啊揉,不一会儿一颗像鹌鹑蛋大小的洁白无瑕的粉团就揉好了。接着,我用左手四个手指托住粉团,再把拇指插进粉团,使粉团在手指间不停地旋转。不久粉团就变成了一个像小酒杯似的小窝窝,然后将麻沙馅儿放进窝里,用右手拇指与食指一边轻轻地将窝边往里夹,一边用左手指慢慢地转动粉团,直到把窝口封死,这样汤圆就做好了。

这时,锅里的水开了,我就迫不及待地把汤圆放入锅里,等汤圆都浮起来了,妈妈说:“快来吃吧,汤圆熟了。”我第一个冲上去捞了一碗,急急忙忙将一颗汤圆往嘴里送……哎呀!不好,汤圆的味道还没尝出来,却把舌头给烫着了,疼的我哇哇直叫,眼泪都冒出来了。可爸爸却在一旁幸灾乐祸地说:“这就叫心急吃不得热汤圆。”哎,真倒霉,直到现在我的舌头还有点疼呢!

篇四:冬至吃汤圆

“冬至”就是人们所说的“小年”,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俗称“冬节”。在这一天,因为太阳刚好直射在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上,使得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长。

根据以前的传统,人们在冬至这一天,会画梅花一枝,素墨勾出九九八十一朵花。每天用红笔或黑笔涂染一朵花瓣,花瓣涂尽了,九九八十一朵花出来了,春天也就到了,所以称为“九九消寒图”;也有的是横十画、竖十画,制成一个九九八十一格的方块图表。每天涂抹一格、九尽格满,称为“九九消寒表”,民间还留有九九消寒图民谚:“下点天阴上点晴,左风右雾雪中心。图中点得墨黑黑,门外已是草茵茵。最文雅的是”九九消寒迎春联“,是每联九字,每字九画,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如上联写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联对以”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真是绝妙佳联!

今天也是冬至,我吃了甜甜的汤圆,根据民间的说法,我又长了一岁。我按古人的方法,做了一张“九九消寒表”,等我把“九九消寒表”填完,那时候就会是百花盛开,百鸟争鸣,一幅春天的景象又展现在眼前了。

篇五:温暖的冬至

今天是冬至,妈妈给我讲了冬至的由来:东汉时候,南阳有个名医,叫张仲景,他医术很高,不管什么疑难病症,都能手到病除,人们称赞他是妙手回春的医圣。冬天到了,张仲景在路上看见许多穷人,穿的破破烂烂的,脸上生了冻疮,耳朵都冻烂,张仲景看到后心里非常难过;回到家,他把一些治疗冻疮的药材放到锅里煮,煮好把它们放进面皮里,再把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在放锅里煮,煮好就分给那些穷人,大家吃了饺子后,脸上的冻疮都好了,耳朵也好了,身上也暖与了。张仲景之所以成为了“医圣”,受到后人尊敬,除了医术高明,更重要的是他的仁慈与爱心。

今天过冬至,我们家也洋溢着暖暖的温情,我们家的房子正在紧锣密鼓的装修中,有几个民工叔叔干活挺辛苦的,爸爸中午请他们去饭店吃饺子,大家吃的可开心了,他们说:“谢谢您在节日里还记着我们,我们自己都忘了,实在是非常感谢!”今年的冬至过的无比温馨,饺子虽小但是能温暖到每一个人的心里。

爱心是严冬中的一缕温暖的阳光,爱心是每个人心中的光明!正因为张仲景这段助人为乐的故事,他才被人牢记在心中,冬至这一天吃饺子才会如此的温馨,关爱虽小,但是它带来的温暖深入人心。

篇六:过冬至

今天是冬至,一放学,我就三步并作两步飞奔到家里。我看见妈妈与阿姨正在火锅旁边撮汤圆,我也过去帮忙撮。汤圆撮好了,妈妈把撮好的汤圆到进锅里炸。过了一会儿,一盘香酥可口的“空心炸汤圆”就“新鲜出炉”了。我一闻到汤圆那香喷喷的味道就垂涎三尺,立刻夹了一粒放进嘴里。突然,我“哇”地叫了一声。“怎么了?”妈妈连忙问道。我伸出烫得发红的舌头给妈妈看,妈妈才明白过来,心疼地说:“小心点,别再烫着了!”

这时,火锅开了。阿姨把肉丸与羊肉放进锅里。不一会儿,羊肉熟了,阿姨帮我捞出羊肉,我立刻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一眨眼的工夫,一碗羊肉被我吃个精光。妈妈还怕我吃不饱,又给我捞了一大碗肉丸。我不顾三七二十一,捧起碗就吃。阿姨看到我这副狼吞虎咽的模样,便开玩笑说:“我的小馋猫,吃慢点,当心噎着。”我回答说:“猫的喉咙大,整条大鱼都能吞下,哪会噎着呀。”阿姨听了我的这番话,哈哈大笑起来,妈妈也被我给逗乐了……

晚上,在温柔的月光下,我们一家人坐在阳台上聊天、讲着笑话,齐乐融融……

篇七:倒霉的冬至

今天是冬至,外面呼呼的刮着大风,天空还夹杂着雪,这样的天气真想赖在床上不起来,无奈,今天我要学素描,我还是硬着头皮起了床。

从家里到学校要坐好长时间的车,颠簸了一路,终于到了学校。外面的风呼呼的刮着,像一只猛兽张着大嗓门猛烈地嚎叫着,天上的雪铺天盖地而来。虽然屋里还开了暖气,可我看着这样的天气就觉得冷。一直到了放学,雪丝毫没有停的迹象,我哈着白气到了车站,这不,我倒霉的时刻就来了。

今天的122路车不知道怎么搞的,左等右等也不见影,我跺着脚,搓着手,缩着脖子,急得像一只热锅上的蚂蚁。风雪就像故意与我作对似的,越下越猛,风吹在身上与鞭抽一样疼,等了将近一个小时,我干脆向家跑了起来,但是家离学校实在是太远了,不一会我就把这一念头断了,我灵机一动,想路边一位大叔借了手机,往家里打了个电话,妈妈让我“打的”回来,我刚要拦住一辆出租车,就看见122路车正向我驶来,我真是又恨又高兴,上了车,回了家。

人们都说今年的冬至“瑞雪兆丰年”可对我来说,今天糟透了。

篇八:冬至吃汤圆

12月22日,今天是冬至,是中国人吃水饺的日子。

今天中午,我放学回到家,我与妈妈边忙活起来了。

妈妈先把面与好放在盆里,我忙妈妈洗白菜,洗好菜放在盆上,妈妈又把葱。姜。剁好放在肉里面,然后又剁白菜。把洗好的白菜剁碎,妈妈剁了一会,我又接着剁,一会就把饺子馅拌好了。我们包的水饺馅是白菜肉的,里面有葱。姜。酱油。盐。味精。白菜与肉搅拌在一起,就等跟着妈妈学包了。

妈妈把面揉了又揉,我也跟着学,然后把面揉成长条,再用刀切成一小个一小个的,把切好的在恩扁,擀皮时我也跟着学,就是擀不圆,妈妈把压好的饺子皮与准备好的肉馅包子一起,我也跟着学,把饺子皮放在左手上,用右手把馅放在饺子皮里面,然后把面皮合起来,从中间捏一下,从右边往左边捏,妈妈说捏的看不见肉馅就算成功了。

就这样一个一个地我与妈妈捏了三十多个,啊!虽然包的不好看,但是这是我自己亲自包的。

冬至常识范文第2篇

冬至作文:难忘的冬至

冬至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冬至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祭祖等。而我要说的是我做汤圆的事。

记得前年冬至,我看见奶奶和妈妈在厨房做汤圆,就心血来潮。我想做汤圆,妈妈看出我的心思,说:“想来试试吧!”我点点头,走了过去,准备大显身手。

妈妈和奶奶因为做过很多次,所以这对她们来说小菜一碟。我本以为做汤圆很容易,可做起来很难:我那出一点面团,放在手心,我搓、我磨,汤圆在我手心转动。我感觉差不多了,我把手抬起来,这汤圆圆不圆的,像个鬼,妈妈和奶奶看了,哈哈大笑起来。

妈妈手把手教我,我左耳听,右耳出,总是做不好。最后费了我九牛二虎之力,才做出了一个比刚才好一点点的汤圆,可我还是觉得它不像汤圆,凭着感觉继续做,可汤圆好像不情愿待在我的“五指山”下,越搓它越破。这汤圆老是给我唱反调。我就不信治不了它。它一破,我就补。这样一来,汤圆变得跟碟子一样大了。这时老妹经过厨房,看到了这个汤圆,捂着肚子大笑:“这哪是汤圆,这简直就是飞碟,哈哈······”老妹笑得眼泪都流了出来,等一下整个人都笑倒在地上了。我看都不看,仍继续做我的汤圆。哎!瞧,别人做的都出锅了,而我的“四不像”还在手里呢!

啊!冬至,这个传统的节日,让我感受到家庭的和谐,也明白了做事样样都有门道,要摸着规律,才能做好事情。这真是一个让我难忘的冬至啊!

冬至作文:难忘的冬至

今天是冬至,一放学,我就三步并作两步飞奔到家里。我看见妈妈和阿姨正在火锅旁边撮汤圆,我也过去帮忙撮。汤圆撮好了,妈妈把撮好的汤圆到进锅里炸。过了一会儿,一盘香酥可口的“空心炸汤圆”就“新鲜出炉”了。我一闻到汤圆那香喷喷的味道就垂涎三尺,立刻夹了一粒放进嘴里。突然,我“哇”地叫了一声。

“怎么了?”妈妈连忙问道。我伸出烫得发红的舌头给妈妈看,妈妈才明白过来,心疼地说:“小心点,别再烫着了!”

这时,火锅开了。阿姨把肉丸和羊肉放进锅里。不一会儿,羊肉熟了,阿姨帮我捞出羊肉,我立刻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一眨眼的工夫,一碗羊肉被我吃个精光。妈妈还怕我吃不饱,又给我捞了一大碗肉丸。我不顾三七二十一,捧起碗就吃。阿姨看到我这副狼吞虎咽的模样,便开玩笑说:“我的小馋猫,吃慢点,当心噎着。”我回答说:“猫的喉咙大,整条大鱼都能吞下,哪会噎着呀。”阿姨听了我的这番话,哈哈大笑起来,妈妈也被我给逗乐了……

晚上,在温柔的月光下,我们一家人坐在阳台上聊天、讲着笑话,齐乐融融……

冬至作文:难忘的冬至

很小的时候每逢冬至这一天奶奶都会告诉我冬至要吃饺子,不吃饺子耳朵就会冻掉。为了我的耳朵我都会大口大口吃饺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从书中得知冬至不吃饺子耳朵也不会冻掉。

其实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冬至可是一个大节气,倍受人们的重视。冬至要吃美食是人们过节的传统习惯,中国大地冬至的食俗南北不同。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吃饺子、南方盛行吃汤圆。不论吃什么都是人们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饺子是我们家必不可少的节日饭。我们全家聚在一块,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心里都美滋滋的。每到这时奶奶总会对我说:“多吃点,吃的肚子滚溜溜的,吃饱了晚上才会做个好梦哦!”虽然冬至夜三九严寒外面寒气彻骨,但是我家里却温暖如春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可惜今年爸爸却独自一人在外地出差,冬至夜不能回来。我更想念他了。

听奶奶说:冬至是传统四大节之一,冬至开始数九,是个严寒的节气;“冬至—阳生”,从此阳气上升,又是个带来希望的节日。在我们老家西北一个小山村,过冬至,人们要吃包子。因为那里有句老话:冬至节,秃子头上冻出血。人们吃了包子,就“包”住了“头”,也“包”住了来年的希望。奶奶至今还保留着这个习俗。

去年冬至,奶奶一大早就发好面,准备好羊肉胡萝卜馅。一听说包包子,我急忙洗了手,跑到案板边,拿过奶奶压好的面皮,开始学包包子。奶奶边包边教我:“左手心放面皮,右手舀馅放在面皮上。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一边皮,中指沿着边儿往回拉,边拉边捏,最后捏到一起拧个小辫就行”。我一听,难,得有点技术。奶奶说:“不怕,一学就会。”她握住我的右手,分开手指,在面皮上练习“边拉边捏”,看着面皮的圆边在我手下一点点收拢,也很好玩。奶奶教我做了两个,第三个我坚持要自己来,开头我小心慢慢捏,不算顺利,快要捏好了,我心里高兴,想一下捏住,可是馅都捏到了边上,拉回的面捏不住倒粘在手指上。我有点发急,使劲一捏,不想倒把皮捏破了,馅也漏了。奶奶一看说:“不要急,最困难的时候就是快成功的时候。你这是面边上粘了菜汁就捏不住;手湿了就粘面了。”我长吸一口气,擦干手,重新拿过一面皮,按部就班操作,终于成功了。那包子歪着小辫坐在箅子上,我左看右看,多像淘气的小娃娃!我大喊:“耶,我捏了个胖娃娃!”大家都笑了。吃饭了,奶奶端上热气腾腾的包子,我心里美滋滋的,这包子也有我一份功劳啊!

今年的冬至又到了,想起第一次包包子的经历。我就想起了奶奶的话:最困难的时候就是快成功的时候。就像冬至最寒冷的时候过去了,那温暖的日子也就开始了。

冬至作文:难忘的冬至

今天早上,我刚刚走下楼梯,就听见奶奶对妈妈说道:“要过冬至节了,得要吃糯米饭,今天一定要早点回家!” 冬至节?我心里一阵纳闷,有这个节日吗?冬至只不过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呀,难道它也有个节?真是稀奇!这是怎么回事?我连忙问奶奶,奶奶回答说:“心宜啊,难道你不知道?冬至节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是从冬季到夏季的一条明显的分界线,要吃糯米饭,就是因为怕晚上肚子饿了,所以要多吃点,特别是像你这样的人!”“哦。原来是这样!”我若有所思,停!奶奶话中有话,竟然说我胖!我气极了,腮帮子鼓鼓的,满脸通红。

中午,爸爸问我:“你知不知道世上为什么有个冬至节?”我摇了摇头,接着,爸爸给我讲了个关于冬至节的传说: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老爸讲完后,停了一会,又接着说道:“可是,这毕竟还是一个传说,真正的冬至节由来是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哦,现在我总算明白了,原来在冬至吃糯米饭不是为了躲避灾祸,而是在这天里休息,祭拜祖宗。”又学到了一个知识,心里可真高兴。

冬至常识范文第3篇

祭祖这个词在我的家乡话中又称“烧经”。打小起,我就常听到这个词,每年的清明、七月十

五、冬至、春节等传统节日都是它的旺季。到这个时候,大街小巷都弥漫着烧纸和米酒混合的味道,一闻到这种味道,我就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可至今我也搞不懂“烧经”到底该怎样解释。于是我便单纯的想,大概就是“烧掉佛经”的意思吧。因为在家乡人眼里,佛经是让死去之人过上好日子的无上法宝。

从出门上学开始,像祭祖这样的事,便渐渐的在我的脑中淡化了,后来竟然发展到忘却的地步。直到今年的一个电话,提醒了我,电话那边传来父亲淡淡的一句:“回来过节吗?”我才突然记起还有祭祖这样的事情。

记得小的时候,像祭祀这样的大事,都是爷爷辈的人做的。在过节前的好多天,老人们便忙碌起来,买红纸地买红纸,折金箔地折金箔。红纸买来是用来做袋子的,金箔都折成了金元宝。用红纸做成的袋子里都塞了纸,这些纸包括冥钞和金箔做成元宝。每个袋子都必须塞得满满地,听爷爷说这袋子就像我们寄出的信封,里面的东西都要托土地爷送到死去的各个祖先的手里。

忙完这些,便是置买酒菜和水果。等什么都忙完了,接下来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等,等远离家乡,出门工作的子女门回来,来一起进行这场仪式.也等已经远去的祖先,回来受用子孙们的这一点供奉。或许这等的意义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非同小可,因为每次等的时候,我总能看到爷爷目光中的那一点浑浊,现在每每回忆起来,总有一种隐隐的酸楚,如今,又轮到父亲了!仪式的过程有些复杂。先得点上香和蜡烛恭迎死去的祖先们回来享用已经做好的饭菜,当香点到一半的时候,证明祖先们已经享用完毕,便开始磕头。看着大人们装模作样地拜着所谓的祖先,不禁感到有一种无法名状的神秘令我肃然起敬。仪式的最后是点那红纸做成的袋子。小时侯似乎对火有着奇特地喜爱,因此也最乐意看点红纸袋子,温暖跳跃的火焰和腾空飞起的纸灰给这场神秘的仪式更添了神话色彩。爷爷还跟我讲过:“在这个世界消失的东西必然会在另一个世界又长了出来,因此这些在火焰中化为灰烬的东西已经实实在在的另一个世界出现了。而我们这个世界所有的东西也是那个世界消失的,彼此两个世界之间保持着平衡。”我不明白这些话,觉得太深,就是到今天也不明白。也许我得到他这个年纪才能知道他的话中的含义和感情。

爷爷已经去世六年了,但总觉得他做的这些事就在眼前。从前是爷爷恭迎他死去的父亲,今年才突然发现是两鬓已白的父亲在恭迎爷爷!我不知道像这样的仪式能传几代,能传多久。我把它想象得尽可能的远!可我总觉得在我这一辈,它会停止或者会永远消失。

也许各地祭祀祖先的方式和时间不同,但却都延续着这样一种仪式。如同基督教的洗礼,伊斯兰教的朝拜一样,我们的“祭祖”有着它特殊的人文味。

我不知道为何今年地祭祖给我如此大的触动。是因为两鬓已白地父亲期盼的眼神,还是因为自己也希望有一天被人祭祀?

或者也许是我需要一种特殊的民族精神去支持我对这个民族的爱!

冬至常识范文第4篇

祭祖这个词在我的家乡话中又称“烧经”。打小起,我就常听到这个词,每年的清明、七月十

五、冬至、春节等传统节日都是它的旺季。到这个时候,大街小巷都弥漫着烧纸和米酒混合的味道,一闻到这种味道,我就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可至今我也搞不懂“烧经”到底该怎样解释。于是我便单纯的想,大概就是“烧掉佛经”的意思吧。因为在家乡人眼里,佛经是让死去之人过上好日子的无上法宝。

从出门上学开始,像祭祖这样的事,便渐渐的在我的脑中淡化了,后来竟然发展到忘却的地步。直到今年的一个电话,提醒了我,电话那边传来父亲淡淡的一句:“回来过节吗?”我才突然记起还有祭祖这样的事情。

记得小的时候,像祭祀这样的大事,都是爷爷辈的人做的。在过节前的好多天,老人们便忙碌起来,买红纸地买红纸,折金箔地折金箔。红纸买来是用来做袋子的,金箔都折成了金元宝。用红纸做成的袋子里都塞了纸,这些纸包括冥钞和金箔做成元宝。每个袋子都必须塞得满满地,听爷爷说这袋子就像我们寄出的信封,里面的东西都要托土地爷送到死去的各个祖先的手里。

忙完这些,便是置买酒菜和水果。等什么都忙完了,接下来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等,等远离家乡,出门工作的子女门回来,来一起进行这场仪式.也等已经远去的祖先,回来受用子孙们的这一点供奉。或许这等的意义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非同小可,因为每次等的时候,我总能看到爷爷目光中的那一点浑浊,现在每每回忆起来,总有一种隐隐的酸楚,如今,又轮到父亲了!仪式的过程有些复杂。先得点上香和蜡烛恭迎死去的祖先们回来享用已经做好的饭菜,当香点到一半的时候,证明祖先们已经享用完毕,便开始磕头。看着大人们装模作样地拜着所谓的祖先,不禁感到有一种无法名状的神秘令我肃然起敬。仪式的最后是点那红纸做成的袋子。小时侯似乎对火有着奇特地喜爱,因此也最乐意看点红纸袋子,温暖跳跃的火焰和腾空飞起的纸灰给这场神秘的仪式更添了神话色彩。爷爷还跟我讲过:“在这个世界消失的东西必然会在另一个世界又长了出来,因此这些在火焰中化为灰烬的东西已经实实在在的另一个世界出现了。而我们这个世界所有的东西也是那个世界消失的,彼此两个世界之间保持着平衡。”我不明白这些话,觉得太深,就是到今天也不明白。也许我得到他这个年纪才能知道他的话中的含义和感情。

爷爷已经去世六年了,但总觉得他做的这些事就在眼前。从前是爷爷恭迎他死去的父亲,今年才突然发现是两鬓已白的父亲在恭迎爷爷!我不知道像这样的仪式能传几代,能传多久。我把它想象得尽可能的远!可我总觉得在我这一辈,它会停止或者会永远消失。

也许各地祭祀祖先的方式和时间不同,但却都延续着这样一种仪式。如同基督教的洗礼,伊斯兰教的朝拜一样,我们的“祭祖”有着它特殊的人文味。

我不知道为何今年地祭祖给我如此大的触动。是因为两鬓已白地父亲期盼的眼神,还是因为自己也希望有一天被人祭祀?

或者也许是我需要一种特殊的民族精神去支持我对这个民族的爱!

冬至常识范文第5篇

冬至的7大习俗:冬至的习俗有哪些? 冬至的习俗:古代传统习俗

1、祭祀

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

2、吃水饺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3、九九消寒 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九九消寒歌:一

九、二九不出手;三

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到六九,沿河看杨柳;七九河冰开,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南北地区的传统饮食习俗

1、北京馄饨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都吃馄饨。

2、南方饺子

冬至常识范文第6篇

点点思念汇成牵挂的音符,片片雪花点缀浪漫的天地,冷冷北风凭添冬天的味道,真真问候送达暖暖的情谊。朋友,冬至到了,愿你穿暖穿好,一切安好!身强体健,一切如意!

冬至泡个澡,将烦恼淹没;冬至喝碗粥,将精力补充;冬至多穿衣,不让快乐被冻;冬至补充睡眠,不让幸福疲惫。冬至多看短信,不让友谊淡化,冬至快乐哦!

冬至来到别忙窜,年老体弱防风寒。穿暖吃好养精锐,经常锻炼保健康。出门执杖摔滑防,脚穿棉鞋勿冻伤。雪融路泥需当心,车轮飞溅早躲闪。下午时分早归还,别让家人心上担。祝君温暖一冬天,子孙满堂幸福享。

冬至来养生,安康过一冬,喝粥多饮汤,养胃护肝肠,大枣补气血,肉菜增添热,牛奶营养高,坚果心脏保,心态要乐观,健康快乐伴,冬至节气,祝你快乐如意,好运广聚。

惦念,牵出一串串的乐谱;雪花,是跳动着的音符;我用问候,将情意的调值标注;和着黑白的琴键,唱出对你的祝福。冬至时节,愿你的快乐随歌翩翩起舞!

枯草立寒风,白雪舞长空,僵硬的脚步越来越重。借冬雪,雪藏你的烦恼;借北风,风干你的愁绪;借阳光,升华你的温暖。冬至愿你快乐一冬,幸福一冬!

冬至气温低,天寒地冻多穿衣,发发短信传温暖,捎带祝福一点点,愿你身体健康不心烦,工作顺利多赚钱,爱情甜蜜人人羡,家庭幸福好运添,心情愉快笑容灿!

雨的叮咛,风的柔情,云的牵挂,阳光的温暖,拼凑成问候的碎片。冬至时节,一天冷过一天,情意更难忘却。别感冒了,多喝水,常走走,祝你身心都安好!

冬至到,吃水饺,颗颗都有年味道。头常挠,口常笑,睿智快乐常围绕。摇摇头,晃晃脑,轻松健康直到腰。扭扭臂,捏捏脚,健康到底跑不了。冬至到,温泉泡泡,美女抱抱,快乐过冬,悠闲养生!

冬至到来三九天,天至最寒昼最短,聚吃水饺合家欢,吃饱穿暖不觉寒,团团圆圆食汤圆,转转短信情谊延,祝福声声不间断,快乐一生我心愿,万事如意幸福绵!

冬至来了,调养身子;饮食温饱,暖暖肚子;四肢勤劳,动动步子;起居有律,不添乱子;心态豁达,找找乐子;身体安康,多赚票子;愿你大顺,过好日子。

下一场大雪,愿它冰冻你的羞怯,稀释你的悲伤;刮一阵寒风,愿它吹走你的噩梦,把好运挂在你的身旁;发一条短信,愿它传递我的祝福,让快乐留在你的心上。冬至到了,愿你顺利安康!

上一篇:德润集团范文下一篇:钓鱼知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