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感动成为力量范文

2023-12-06

让感动成为力量范文第1篇

吴瑞驹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为了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早日实现我们中国人的梦想,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质为目标,从小养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掀起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校内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按照上级要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借此机会,我校今天举行以“书声漫校园,鲜花更灿烂”主题的启动仪式。主要目的是,从现地起倡导全校师生人人爱读书,时时想读书,处处地读书,使读书在我校蔚然成风,让好书成为我们终身的好朋友,让读书成为我们终身的好习惯。

同学们:我们知道,一个人的成长与成功,一个民族的振兴与富强都不可能离开读书,狼孩子之所以由人变成了狼是由于没有读书,毛主席之所以成为世纪伟人是由于痴迷计书,犹太民族这所以强大是缘由整个民族视书如命,同时我们还知道,读书会给我们增长知识与力量,也能够给我们快乐与成功,读书给我们增长智慧和精神,也能给我们造就灵魂与生命,读书能让我们从中领略到祖国壮美的山河,博大精深的文化与历史,感受生活的绚丽多彩等,多读书你才会体会到阅读的魄力,感悟人生的哲理。所以,我希望全校师生从今天开始,各年级、各班、每一们同学都要积极行动起来,定计划,定目标。各班还可以建立班级图书角,校园读书点。每班要抓好晨读,每个人课余时间多进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比赛活动等。打造我校独特的读书文化,以此推动全民学习,形成终身学习有文明风尚。

同学们、老师们:我坚信,只要大家行动起来,书会和你交朋友的,书将伴你成长,助你成功,让你受益终身。我深信,只要全校师生持之以恒,我们的校园定会增加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我们的校更加风富多彩。

让感动成为力量范文第2篇

许多人都跟在我们后面去他家,他是家里考上的第三个大学生,两个哥哥都还在大学里读着,今年他又考上了大学,但学费无论如何是交不起了。走着走着,一位抱着孩子的大嫂轻轻地拉住我,悄声说:“他妹妹是捡的。有病,恶性肿瘤,怕是不行了。你们可千万别问,别给她说。”我觉得很纳闷,为什么不能说呢?

他的家里真的是家徒四壁,惟一的家用电器是房梁上悬着的不紧不慢的风扇。他的父亲告诉我们,那是因为小梅有病在家里打吊瓶怕她热才买的。小梅就是他的妹妹。我这才注意到坐在角落里那个腼腆的一脸愁容的小姑娘。

他的母亲边说边流泪,家里喂的两头猪因为没有院墙被贼药死了,本来那是给女儿看病的一线希望。现在孩子又考上了大学,上万元的学费哪里去借?愁都愁死了。我试着跟小梅说话,问她怎么了。她怯怯地说肚子疼,两个月前在医院里做手术割出了两斤多的肿瘤。家里没钱住院了,就出院在家里养着。哥哥们很疼她,大哥和二哥虽然上着大学,假期里都打工去了,连过年都没有回家。三哥今年又考上大学了,还要交钱。“不行就别给我看病了,省点钱给哥哥上大学吧。”她叹息道。“别胡说!大学我不上了,我和大哥、二哥都不上了,也要给你看病!”他打断妹妹的话,把手轻轻地放在她的头上。

他告诉我,今年他填报的大学志愿都是医学院,他想等他大学毕业了,就可以给妹妹治病,能省很多的医疗费。但是,他不知道妹妹能不能等到那一天。他还说自己能不能上大学真的无所谓,就是不想失去妹妹。妹妹才十一岁,受了那么多苦,小的时候就是爸爸妈妈捡的,小梅从小到大都生活在一个善意的谎言之中,没有人告诉她是父母捡来的,她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父母和哥哥们给予的爱,享受着这个贫困家庭的快乐、痛苦、忧伤。如果是因为自己上大学而耽误了妹妹的病,他将永远无法原谅自己。上高中的时候,他在集市上看到一件粉红色的小褂非常适合妹妹穿,他就用生活费给妹妹买了,没有钱吃饭,别人吃饭的时候,他就在寝室里蒙头大睡,为的就是看到妹妹苍白的小脸泛着笑容。说到这儿,他哭了„„尽管如此,他们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悲观,他的父母说无论多难,都要让孩子上学,都是自己的孩子,手心手背都是娘的肉,孩子是他们的希望;哥哥们都好好地干着,因为治好妹妹的病是他们的希望;而妹妹的希望就是让哥哥们都上好大学,以后能替家里早日还上债„„一家人都有希望,都在希望中温暖自己的生命历程。小梅喜欢吃枣,家里就栽了一棵枣树,大家都说,等到枣树长大的时候,小梅的病就好了,家里也好了,不欠债了,哥哥们都娶上了媳妇„„站在枣树下,我突然觉得有一种东西流下脸庞,本来极度贫困的家庭,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所有给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孩子造一个生的希望?这源于他们对生命的渴望,对生活的热爱,无论什么样的艰难都遮挡不了他们这种朴素的理想。

让感动成为力量范文第3篇

让书香浸润校园

——崇阳县实验小学书香校园建设工作汇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是素质教育最好的路径,教会孩子阅读是小学阶段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学校把读书习惯的培养纳入养成教育体系中并置于首位,以读书促学习,以读书促习惯、以读书促行为。通过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探索以课堂为主,课外校外为两翼的阅读模式,大力开展校园读书活动,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 经典诵读常态化

经典不只是传统国学,而是世界文化最丰美的内涵,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利用早晨的时间组织孩子进行经典诵读活动,给学生讲传统经典小故事,让国学经典不断浸润学生的心田。学校制定了《实验小学经典诵读六年规划》,规划中,既有学校的总目标,又有各年级的分目标。我们还组织教师编写了经典诵读课件,每年级除读唐诗宋词外,一年级读《三字经》、《弟子规》,二年级读《千字文》、《笠翁对韵》,三年级读《大学》、《孟子》,四年级读《论语》、《中庸》,五年级读《老子》、《庄子》,六年级读《史记》、《历代散文选》等。我们以晨读午书暮省为突破口,突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书写习惯和反思习惯。每天早晨,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开设“校园经典诗文小广播”,学生踏入校园就能聆听到经典诵读,经典充盈灵动校园。每天上午第一节为晨读课,晨读国学经典,教师根据自编教材和统编教材,指导学生吟诵经典诗文。学校把经典文化融入学生生活,让每个学生“与经典同行、与圣人为伍、与儒雅为伴”。

二、 课外阅读习惯化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致力于将学校打造成一座弥漫书香的天堂,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让每个角落都弥漫动人的书香。在学校的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显示我们的书香校园主题口号,在教学楼的门厅及走廊悬挂读书名言及阅读方法,整个校园弥漫着优秀的文化气息。学校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在课堂上教会孩子阅读。低年级教孩子学习阅读,高年级教孩子通过阅读学习。语文教学不外乎教学生爱读会读,爱写会写,也就是教学生自觉地多读多写。

为方便师生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校先后投资20多万建成阅览室,可以同时容纳240人阅读。阅览室每天中午开放,学生可以自由选书,快乐阅读。图书室、阅览室有专职的图书管理员,做到书橱专用,整洁卫生,图书摆放整齐美观,制度健全,并设有定期“图书推荐”专栏。学校还给孩子们布置了年级特色鲜明的开放式图书角和走廊书吧,孩子们可以随时随地翻阅图书。每个班级的图书都不一样,如果在自己班上找不到想看的图书,还可以去其他班门口的走廊书吧里找找。走廊书吧让孩子和图书没有距离。下课后,孩子们坐在走廊的长椅上,尽情地享受读书的乐趣, 各楼层的特色走廊书吧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一片乐土。每天下午放学后,给孩子们布置“养成性作业”,在“养成性作业”里面要求,每位孩子晚上放学在家,要完成半小时的课外阅读,并且要求家长督促和指导孩子完成阅读作业。放假时,学校给每位学生发放“阅读记录卡”。要求学生把假期里读的书记录下来。在“阅读记录卡”的下面附上致家长信,大力倡导书香家庭活动,推动全民阅读新风尚,让课外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三、 读书活动多样化 我们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以班级为单位,每周召开一次读书交流会。孩子们在交流读书心得的同时,也相互推荐好书,不少孩子纷纷从家中带来自己喜爱的图书,放在图书角或走廊书吧里供给大家阅读。每月各班开展一场赛诗会。有的读经典,有的诵经典,有的画经典,有的说经典,有的演经典,孩子们把枯燥的背诵活动转化为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赛诗会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每学期学校组织一次大型读书报告会,层层选拔,优胜者上台交流,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每学年举办一届“经典吟诵会”,为孩子创设如诗如画的跃动舞台,让孩子充分展示诵读经典的成果。孩子们把他们对经典诗文的理解,化成了声音的长短、轻重、高低、缓急,甚至浓缩在一首歌里进行演唱。许多学生从好奇吟诵到优美吟咏,校园吟诵蔚然成风。

教师身居教学第一线,“理应成为学生心目中一本活生生的大书、好书”。为此,学校在全体教师中广泛开展“读教育名著,学教育名人”活动,要求教师读好四类书: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教学专著,强教学实践;读教育理论,悟学生心理;读报纸杂志,解世事风情。每周一的教师例会上都开展“五分钟精彩分享活动”,每次活动由一个年级组负责组织,最少选派2位教师上台交流读书感悟。

让感动成为力量范文第4篇

目: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热点”

作者姓名:王秀清

位:东营利津街道小李小学 电

话:15963886861 邮

编:257400

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热点”

东营市利津县利津街道小李小学

王秀清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已成为当前小语教改中众人注目的焦点,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却发现这些现象:不少读的不错的同学在课堂上不愿举手读书,有的同学在众人面前读书时面红耳赤,声音放不开,还有的同学读书时东张西望,有口无心......凡此种种,都说明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实践证明,通过多种有效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一、多种形式的比较朗读

学生对比长有较浓厚的兴趣,抓住这一特点,在学生精读理解时我运用多种形式的比较朗读。

1.调换字词,进行比较朗读

针对具体课文内容中某些重点词的理解,用换近义词的方法进行比较朗读。如《蜘蛛》一文中有两节分别描写蜘蛛捉飞蛾和蜘蛛被细腰蜂捉住的内容,其中有两个动词用得令人叫绝:我让学生把“投”换成“落”“掉”“一个飞蛾投到网里了。”在理解此句“投”字的含义时,进行比较朗读,学生在这一换一读中,很快理解了这个“投”字恰如其分地写出了飞蛾是无意中自投罗网的。还有一句话:“有一回,一只细腰蜂悄悄地飞来,振动着翅膀向网上撞。”这个“撞”字与“投”的含义则大相径庭,它生动贴切地写出了细腰蜂可不是无意地自讨苦吃,而是为了活捉蜘蛛故意设下的妙计。为了让学生能落理解到这层意思,我便让他们把“撞”换成“投”“碰”等词进行比较朗读,学生兴趣盎然,并很快在比较中理解到了细腰蜂重撞蜘蛛网的良苦用心,改成其他词效果会差一大截。这样,学生不但在朗读时注意了这几个词的语气重音,体会到作者谴词的精炼,更重要的培养了语感,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领悟能力。

2.改变句型进行比较朗读

课文中总有一些类型比较特别的句子,如感叹句.反问句.祈使句等,对这些句子改变句型进行比较朗读,既能使学生读出这些句子的特点又有助于他们领悟到作者的情感。《我只要第三层》中建筑师说:怎么造第三层呢?”我让学生把它改成陈述句,“不造下面的两层,“不

先造好下面的两层,不能造第三层。”学生通过比较朗读,从建筑师反问的话语里感悟出前一句更能衬托出富翁的愚蠢。

二、借助图像看图朗读

低年级课文中,有与课文密切联系的插图,适时用插图配合朗读(可以借助电教手段:如制作投影.多媒体课件等)。这样,既对学生进行看图结合的训练,也能收到良好的朗读效果。

一年级有篇课文《秋天》,朗读前,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多媒体:在蓝天上自由飞翔的小鸟,在田野里耕地的黄牛,活泼可爱的小鹿,并把这些动物制成动画,然后让学生看着这幅形象生动的画面想象这三种小动物此时的心情,再指导学生朗读,效果很好。学生结合平时生活中的经验,读小鸟的话时用又尖又细的声音,而小牛说话时声音粗中带沙,读小鹿说的话时,把小鹿那种蹦蹦跳跳感觉表达得淋漓尽致。《乌鸦喝水》一文中,乌鸦喝不着水是朗读指导的难点,朗读前,我也让学生仔细看图,问:这是一个怎样的瓶子?里边的水怎么样?学生马上回答出这是个身高,口小的瓶子,里边的水也不多,继而体会到了乌鸦要喝水的艰难和着急的心情,进行朗读时,急促快速的语气就自然而然地读出来了。

三、如身临其境的配乐朗读

音乐,往往能使人在一定的气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神悟。小语课文类型不一,倘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内容,选择与各自朗读基调相宜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读,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指导朗读《大海》一文时,课前我就先录下了海水拍打礁岸的海浪声,海欧在海面上的叫声,音乐一起就使人置身于浩瀚无边的海边,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在朗读“大海,大海,像只摇篮。”这句话时读得又轻又慢,就像小宝宝在摇篮里恬静地入睡了,而读“大海,大海,多大多宽!”这一句话时,把大海那种磅礴的气势通过自己的声音表现了出来。再如《春到梅花山》这一课,在总结课文朗读时,我配上了悠扬的古筝乐曲《梅花三弄》,让学生在舒缓,轻柔,抒情的音乐中进行朗读,学生们沉浸在一种如诗如画的境界中,个个读得兴趣盎然,声中融景,景随声出,这样一来,不但提高了朗读水平,诱发了美感,而且陶冶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操。

四、有感染力的分角色朗读

教学生读一篇篇课文,诣在培养学生将无声的文字符号,由视觉到思维经过理解加工转换成有声语言来再现故事情节,描绘景物,塑造人物形象。分角色朗读不但能集中学生注意力,还能在活跃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如:《狼和小羊》一

文中有两个角色:狼.小羊,在指导朗读时,我分为两步,首先是分角色朗读前的铺垫,在分析课文时,让学生归纳出狼和小羊的个性,狼——狡猾.凶残.骄横.蛮不讲理;小羊——温和.善良.软弱.楚楚可怜。在返回到课文中和具体内容一一对应,这一层次的铺设,在学生脑海中打下了两个角色各具什么性格的深刻烙印,然后便进行分角色朗读,先根据狼和小羊的个性揣摩出读两者的话应用的语气.语调,并自己选择好感兴趣的角色进行朗读,学生朗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从实质上心领神会地读出了对角色不同性格的理解,做到了真正的形神一致。

五、创设情境的想象朗读

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它不但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想象,同时更有利于促使学生去感悟文中的情和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创设一定的情境,把学生一下子带到课文的情境中,再启迪想象,不仅能激起学生愉悦的情绪,还有利于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深层的含义。如《雨点》这一课,在指导学生朗读“雨点落进小溪里,在小溪里散步”这句话时,我问:你有没有散过步,散步时是什么心情,全身有什么感受?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快说出了:我散步时很高兴,散步时很舒服。有了这种基础,学生便很容易得出:这句话应该读得舒缓些。再如教学《小雪花》中“小雪花飘呀飘呀”一句,我先让学生说说下雪时候的情景,从而唤起学生头脑中有关雪花飘落的表象,此时再趁热打铁问:想想看,这句话应该怎样读才能让人听了好像亲眼看到雪花飘落的情景一样?(要读得轻一点儿,慢一点儿,柔和一点儿。)如此,就能使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境界,读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

六、生动传神的表演朗读

低年级学生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在课堂上,教师应及时抓住时机,诱导他们进入角色。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进入角色,表演一下课文中的内容,加深对课文的了解,而且能启迪他们的思维,发展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如在教学《做什么事最快乐》时,我布置了相关场景,让学生戴上头饰进行表演,小青蛙在问啄木鸟、水牛、蜜蜂、青蛙妈妈的过程中,明白了为别人做自己能做的事最快乐,学生边演边说,再现了课文中的情景,同时在表演中又掺入了自己的言行,这样,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不但丰富了想象,深化了情感,而且也提高了朗读水平,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生边读边演,不知不觉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人人做演员,个个都参与,学生们通过表演朗读读出了语感,又

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受到了美的陶冶。

让感动成为力量范文第5篇

[b]

一、培养预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b]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抓好预习,能使教学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每组课文都有“导读”、“预习”或“阅读提示”。为了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我在培养学生的预习兴趣时,采用课内指导的方法,在预习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能认真地预习新课。对他们的表现,我及时表扬鼓励。这么一来,学生预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课外也能主动地预习好新课,自学能力也随着提高了。

[b]

二、建立和谐关系,创设学习氛围。[/b]

教学时,应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

教师应以学生的身份与学生共学。多放手,少控制;多鼓励、少批评。如教学《一夜的工作》时,我放手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预习,课堂上分组讨论下面问题: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情况的?在小组进行讨论时,我轮流到中间充当每个小组的成员,听取他们的意见。同学们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有时候还进行激烈的争论。我惊喜地发现:大多学生都能从中心句:“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入手,展开议论。班上的后进生也都开“金口”了。这样,同学们的心情舒畅了,求知欲强了,思维也活跃了,那节课确实上得蛮成功的!

[b]

三、精心设计教法,学生学得轻松。[/b]

为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还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精心设计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如教学《林海》重点段第二自然段的“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时,我相机在黑板上画“云横秦岭”示意图,让学生观察,想象秦岭高大、险峻的样子,再画出连绵起伏的大兴安岭与之对比,温柔的特点跃然呈现脑海中,形象地感知大兴安岭“温柔”这一显著特点。这样,变难学为易学,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大家都“跃跃欲试”,纷纷动手操作,把两幅简图画在笔记本上,自己比较、领悟。课堂上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b]

四、鼓励学生质疑,肯定独特见解。[/b]

“学贵有疑”,“学则须疑”。教学上还应鼓励学生质疑,并且肯定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提出的独特见解。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学生提出“战士离敌人这么近,而邱少云身上燃烧时发出的棉布焦味,不会使敌人起疑心吗?”“火势这么猛,作者与邱少云这么近,这火为什么只烧到邱少云自己呢?”再如,《鸟的天堂》一文,学生提出“这里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鸟的天堂现在到底又怎么样呢?”对古诗《泊船瓜洲》,学生提出“为什么„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到底好在哪里?为什么不用„过、满、到、临、吹‟等字呢?”对于学生在学习中的疑问,不管他们提得中不中肯,我都很高兴,肯定他们善于钻研,深思乐问,富有创新的精神。同时,我也很乐意当他们的导师,为他们释疑解难。

[b]

五、教给学习的方法,及时给予赞赏。[/b]

由于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不同,因而学习方法也各有各的特点,教师不能搞“一刀切”,应该教给学生学法,鼓励其用自己喜欢的学法学习。例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对于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用什么方法都行:反复朗读体会可以;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可以;同桌合作讨论也可以……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有了这样的宽松,学生学习就变得主动、活泼了。由于发挥了特长,因而学习效果较好。

不但如此,课堂上,我采用多种表扬方法:或用赞许的口吻:“你的想法真棒!”“你帮老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老师相信你能行的!”或用亲切的动作:拍拍肩膀,摸摸小脑袋,轻轻一点头,微微一笑……有了赞赏这一“添加剂”,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好。

让感动成为力量范文第6篇

1 创设问题情境, 引发学生思考, 激发互动热情

所谓问题情境的创设, 是把学生引入身临其境的环境条件中去, 使他们由衷地产生情感和想象, 从而自然地获得知识和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只有对所学的新知产生兴趣, 才能爱学、乐学、会学、善学。因此,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巧设问题情境,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理解, 学生才能兴趣更浓, 激发起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

如, 教学“圆的认识”时, 我就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提问:“你知道自行车的轱辘为什么是圆形的吗?如果做成长方形的行吗?为什么?”学生既觉好笑又产生了疑问, 一下激起了学习研究圆的兴趣。再如, 教学“比例尺”时, 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只蚂蚁从利辛爬到合肥只用了5分钟, 这是为什么?”有趣的问题使学生产生了好奇心。这时我告诉大家, 学习了比例尺, 你们就会知道其中的奥秘了。就这样整堂课学生都怀着极大的热情主动参与学习。

2 设计生活化的教学环境, 丰富课堂互动内容

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也到处有数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当学习材料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时, 学生对数学学习才会感兴趣。因此, 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创设出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情境, 为他们搭设一个生活的“舞台”, 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 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可知的内容。

如教学“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一课时, 我设计了以“超市”为基本活动情境, 让学生上台买货, 在讨论还价中, 在买卖双方的对话中, 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 以小组为单位, 让学生自主开展买卖活动。在活动中, 对学生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及要求;扮演顾客者必须口头编应用题, 并用今天所学的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解答;而扮演售货员者必须根据顾客购买商品的情况, 正确填写发票。整堂课都融活动之中, 学生在活动的开展中, 在口编并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 在填写发票的思考中, 不仅仅巩固了今天所学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创设了一个充满浓厚生活气息的活动舞台, 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 服务于生活, 体现数学的价值和魅力。

3 设计开放性问题, 扩大课堂互动空间

开放性问题的多向性、发散性有利于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凸现孩子的个性。把开放性问题融入课堂教学中, 能更好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可有效地激发学生敢于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 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由于开放题可达到教学形式的开放, 使学生的学习可以是个别竞争, 也可以合作完成;可以是畅所欲言, 也可以是实践操作。可以引发课堂内的数学交流, 使得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场所, 通过交流大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学时, 教师不再把学生一个个“扶过河”, 而是充分信任学生, 放手让学生自己开放思路学会“过河”。在这一过程中, 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已开放为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 学生可以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进行学习。

如, 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后, 要求学生“写出一个小于1/4大于1/6的分数”。又如“用48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摆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 有几种摆法?它们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面对这样的问题, 学生的思维自然会被充分调动起来, 促使他们多角度、多侧面的去思考。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小组交流得出多种答案。这样设计开放性的问题, 可以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 设计多向合作的学习活动, 拓宽课堂互动途径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可以有效地改善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交往形式, 学生面对学生, 可以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争辩、交流, 给学生以极大的思维空间, 让学生尽情地自我表现, 发挥潜能, 可以使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在小组内得以最大程度地发挥, 从而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往互动奠定基础。

如, 在教学“圆面积”时, 我先引导学生复习已学过的平面图形面积公式及推导方法后, 让学生小组讨论如何推出圆的面积公式, 并及时与全班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有的同学说:“平均分成8等份”, 有的说:“平均分成16等份”, 有的说:“平均分成32等份”。接着,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拼摆, 把拼好的图形贴在白纸上。有的拼成了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有的拼成了近似的梯形。在小组合作下, 学生用自己拼成的图形推导出圆面积公式, 并向全班汇报自己小组的推导方法。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参加, 及时掌握情况, 适时指导、点拨, 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凡是学生自己能独立发现、解决的教师不去暗示, 尽量给学生多一点思考时间, 多一点活动的余地, 多一点交流的机会。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互补, 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开阔, 提高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 数学课堂应当是师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积极思考, 进行畅所欲言, 互相交流的课堂;是为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知识、发挥个人潜能、为每个人寻找“最近发展区”的课堂。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 力争让学生在每节课上都有收获、发展, 真正让课堂成为展示学生风采的舞台。

摘要:课堂不只是知识的简单传递, 而是学习者对知识意义的建构, 课堂也不是简单的对话, 而是师生交往互动的共同成长。对学生而言, 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显, 对老师而言, 则是一种经验分享。交往是互动的最基本形式, 互动是交往最基本特点。在整个过程中, 进行着知识与智慧的交流、精神与意义的沟通。因此, 课堂是实现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关键词:问题情景,教学环境,互动空间,互动环境

参考文献

[1] 小学数学, 有效备课[M].光明日报出版社.

上一篇:十八大心得精华范文下一篇:人民解放军陆军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