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地质环境治理论文范文

2024-02-03

矿区地质环境治理论文范文第1篇

广东省英德市鱼湾稀土矿区, 经过前期地质工作, 发现区内地层岩石除分布少量第四系外, 其余全为花岗岩分布。通过稀疏取样钻揭露, 圈定了多个稀土矿体, 经初步估算, 矿区内稀土资源量和稀土氧化物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 具有开采意义。通过水文、工程、环境地质综合调查, 查明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 根据水文、工程、环境地质条件初步划分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类型, 为矿山建设项目建议书提供依据。

1 矿区水文地质

根据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 确定矿区的含水层为低丘陵山包花岗岩体浅层风化岩层, 岩性有残积砾质粘性土、强-中风化花岗岩等, 地下水位埋深一般8~25m。隔水层为中风化岩以下的微-未风化花岗岩。

稀土矿主要赋存于强风化层, 属第二类裂隙充水矿床;本矿区的侵蚀基准面按调查区东北角门洞河最低标高90.50m考虑, 主要矿体层强风化花岗岩带厚度平均15.26m, 层顶高程平均149.98m, 层底高程平均134.72m, 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 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 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透水性中等-强, 富水性中等至丰富, 便于稀土析出, 本矿区属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详见图1。

2 矿区工程地质

据区域地质构造资料, 矿区位于佛冈侵入岩体上, 属于构造上升区, 附近未发现断裂带。

根据本矿区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编录, 确定矿床工程地质类型为第一类“松散、软弱岩类”:以软质岩石为主, 岩体稳定性取决于岩性、岩层结构和饱水情况, 其稳定性较差。

3 矿区环境地质

经本次水工环地质调查、结合工程特征, 矿区存在地地质环境问题为人为对地质环境的破坏, 主要表现为稀土开采活动一直比较猖獗, 非法开采稀土矿由来已久, 开采面积和规模均较大 (详见图2) ;突发性地质灾害为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渐进性地质环境问题有水土流失。

本矿区采矿可产生局部地表变形, 但对地质环境破坏不大;区内无重大的污染源, 无热害, 矿区排水对附近水体有一定污染, 因此矿区地质环境条件为中等。

4 结论

1) 通过水文地质调查可知, 矿区内水文地质条件为简单, 符合稀土矿开采的条件。加之主要矿体层强风化花岗岩带所处地形有利自然排水, 其岩层透水性为中等-强, 便于稀土析出, 对采矿所用“原地浸出法”极为有利。

2) 通过工程地质调查可知, 主要矿体层强风化花岗岩层母岩结构大部分破坏, 裂隙极度发育, 工程力学性质极差, 遇水易软化崩解。故在采矿成井时应注意做好护壁工作, 避免垮井等事故发生从而影响稀土开采。在稀土析出过程中, 由于山坡经过大量液体浸泡, 处于饱水状态, 其稳定性大大降低, 故要时刻监测山坡的稳定性, 避免发生山体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3) 通过环境地质调查可知, 矿区内存在较多已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及不稳定边坡, 这些边坡大多仍处于不稳定状态, 对矿区工作人员有一定的威胁, 故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规范进行工作, 避免人员伤亡;采矿过程中容易使不稳定边坡处于饱水状态进而减低其稳定性, 应时刻监测不稳定边坡, 对于较高且危险性大的不稳定边坡应进行适当的护坡或削坡, 避免产生不良后果。

4) 矿区内存在较多的民采区, 民采区内堆积有大量松散的物源, 故在析出稀土时, 应注意修建好排水渠道, 避免乱排水而导致水土流失问题;矿区排水对附近地表或地下水有一定污染, 故在排水前应集中收集并做出有效处理, 避免污染附近水源。

5) 综上所述, 广东省英德市鱼湾稀土矿区内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工程地质条件中等, 环境地质条件中等, 基本符合矿山开采条件。

摘要:渔湾稀土矿区位于广东省英德市白沙镇北西方向, 经过前期地质工作, 经初步估算, 矿区内稀土资源量和稀土氧化物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 具有开采意义。通过查明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 分析其对矿山开采的意义, 为矿山建设项目建议书提供依据。

关键词:矿产开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英德市渔湾稀土矿区水文工程环境地质详查报告》;

[2] 《水文地质手册》;

[3] 《工程地质手册》;

矿区地质环境治理论文范文第2篇

每项具体工作分配给具体每个人例如:

1、加油站经理负责现场的总体协调指挥。

2、加油站计量员负责拉闸断电。

3、加油站核算员负责通讯、报警联络。

4、加油站前庭主管负责现场组织人员扑救或施救。

5、加油站当班员工负责执行现场指挥的调配,完成交办的任务。

二、预防和预警发现险情,

经过加油站当班前庭主管以上任意一名管理人员确认险情后,即启动应急处置程序。

加油站经理(或前庭主管)应当根据现场情况和事态的发展,命令加油站核算员向不同级别的上级领导报告。

同时拨打报警电话1

19、120,如果事态扩大,情况紧急,要及时与周边企业、附近居民小区街道办事处联络,告知加油站出现的紧急情况,请求配合疏散及救援。

(1)紧急情况的类型(火灾、天然气泄露、燃油外溢、人员受伤等);

(2)事发加油站的名称、地址;

(3)报警人姓名、报警电话号码。

三、响应程序

采取逐级报告制度,事件发生后,加油站经过初步评估确定符合Ⅲ级

(加油站级)突发事件条件时,应启动本站应急预案,并立即报告片区应急领导小组、应急办公室,报告内容为: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危害程度及趋势、人员及财产损失情况、目前应急救援处理情况及需要提供的救援帮助等。通过后续报告及时反映事态进展,提供进一步的情况和资料。

四、应急处理措施共分四类:

地震灾害、气象灾害、

地质灾害、洪水灾害

暴雪应急措施

(1)存在坍塌风险时加油站的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① 及时观察积雪厚度,超过15CM必须关停。

② 加强罩棚网架巡检,发现罩棚异常响声,要及时组织员工撤离到安全地点值守。

③ 如果加油站存在网架罩棚或杆件变形、罩棚或棚柱开裂、棚柱基础附近出现沉降等现象,坚决关停并组织监护,封堵进出站口,避免车辆和闲杂人员进入,并将情况立即上报,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鉴定。

④ 车辆由入口处进入,单向通行,出口处专人引导指挥。出口处设警戒线,放行出站车辆后关闭,要确保撤离通道的畅通。

⑤ 入口处指挥人员在车辆进站前必须提示司乘人员安全风险,询问加油品号并指定加油位置,加油金额原则实行定额,以缩短加油时间。加油车辆进站前,乘客必须下车,按指定路线到出口处上车。

⑥ 加强卸油安全作业,计量员上罐车检测前要清扫积雪、铺上防滑垫再操作,卸油时停止加油作业,卸油作业要安排在白天进行。

⑦ 营业加油站只允许开启罩棚立柱外侧的加油机,员工尽量靠近罩棚外侧加油,尽可能缩短在罩棚下逗留的时间。车辆停靠时油箱口要靠近罩棚外侧处。

⑧ 司乘人员进入卫生间或到出口处要按远离罩棚的原则设计指定路线。所有加油站员工严禁在罩棚下穿行,必须沿罩棚外延行走。

⑨ 营业室指定专人负责开票,并监控加油现场情况,如遇险情负责及时切断电源。若加油机电源不在营业室内,则由离配电室最近的员工负责切断电源。

⑩ 做好抗寒防冻工作,准备必要的防寒防冻物品,保证热水供应,确保员工不冻伤,生产生活均有保障。由专业人员对加油站罩棚进行锈蚀、变形程度定期检查和评估,提出处理意见,并记录在加油站安全隐患检查台账中(罩棚使用年限在3年内每年9月份组织检查一次。使用年限超过3年每半年组织检查一次,分别为3月份和9月份)。 (2)罩棚若已坍塌的紧急处置措施

① 计量员负责迅速切断电源。

② 在坍塌区域及加油站进出口设置警戒线和明显警示标示,禁止员工和社会人员进入坍塌现场。

③ 在坍塌第一时间迅速将事故上报。上级公司接到报告后立即派人赶到事故现场,按照突发自然灾害应急预案要求,协同加油站进行抢险。

④ 寻找并询问司机,对倒塌罩棚下和被压车辆内进行检查,确认有无人员伤亡。

⑤ 在确认无二次坍塌危险的情况下,派专业人员进入加油站,切断油罐出油管线并加装盲板。

6同时电话层层上报,○根据情况派人赶到现场组织善后处置工作。对坍塌现场及时拍照,做好理赔相关资料。

7通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有关部门。

○8已发生坍塌事故的加油站不得擅自进行检维修工程,○防止发生次生事故。

应急储备物资:防滑草垫、防冻液、铲子、防冻手 套、安全帽

急救物资:急救箱及药品、绷带等

地震应急措施

地震发生时,立即停止一切作业,立即采取以下措施,到空旷场地避险。

(1)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做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在房门口或能迅速离开房间的,迅速逃离。

(2)室内一时无法迅速离开时,应保持冷静,就近躲避到跨度小的地方(站在卫生间、厨房、墙角处、门口或是坚固的桌子,床铺等下面),离开窗户、电器和易倒塌的办公用具。震后迅速撤离,远离高层建筑物和危险物。

(3)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

(4)地震发生后:清点人数,清理现场,检查设备、设施情况,计量油品库存,统计损失情况并上报。

(5)所有隐患均已排除后,经地(市)公司同意,恢复营业。

泥石流冲击应急措施

(1)发现有泥石流迹象,迅速组织逃生。

(2)逃生要抛弃重物,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千万不要沿着沟向上或向下奔跑。

(3)不要躲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停留在低洼处,也不要攀爬到树上躲避。

(4)泥石流冲击事故发生后,如有人员伤亡,发现人应拔打“120”、“110”急救电话,并上报公司。 (5)灾情解除后,统计损失情况并上报。

山体滑坡应急措施

(1)加油站安全区域内存在坡体的,应定期进行检查。

(2)发现隐患及时排除。

(3)发生山体滑坡,迅速组织逃生。

(4)如有人员遇险,迅速组织抢救,并拨打“120”、“110”急救电话,并上报公司。

(5)灾情解除后,统计损失情况并上报。 大风(台风)应急措施

(1)获得大风(台风)信息后,准备好防灾物资,做好应急准备。

(2)清理松散易倒、在强风中会造成损坏的物品,用胶带封住门窗。

(3)大风(台风)发生时,停止营业,疏散加油车辆和顾客,员工避免外出活动,在室内避险。

(4)大风(台风)过后,对加油站进行危险辨识,认定安全后,清理现场,恢复营业,统计损失情况并上报。

防雷电控制措施

(1)定期测试、检查设备设施的防雷接地保护、电涌保护是否完好。

(2)雷雨天气停止作业,切断设备电源。

(3)如雷击造成火灾,启动灭火应急措施。

(4)如人员遭雷电击伤,立即抢救。 程序终止条件

1. 确认现场危机已经解除,确认现场的环境不会再次发生危险,由站经理向上级领导汇报,得到同意后终止应急处置程序。

2. 处置现场评估

矿区地质环境治理论文范文第3篇

1950年6月, 冯景兰、张伯声教授应河南地质调查所的邀请, 共同组成豫西普查队。从陕县的观音堂开始, 沿陇海铁路进行地质调查和1:5万地质草测, 在石炭系地层中发现了铝土矿。经初步踏勘, 认为“铝土矿分布范围广, 蕴藏量丰富, 值得详加研究”。

1955年中南地质局与北京地质学院师生70余人对新安、渑池一带进行地质调查, 对这一带铝土矿作了概述。

1958年起河南省地质局豫04队开始对铝土矿普查勘探, 在1960年1月提交了新安竹园—狂口黄铁矿、铝土矿区地质报告。同年河南冶金工业厅地质勘探公司第四队提交了新安县郁山高铝粘土矿区勘探报告, 从此, 拉开了河南省陕—渑—新铝土矿的找矿勘查序幕。

从上世纪60年代, 河南铝土矿的勘查转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61—1964年, 原中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601队对新安张窑院铝土矿进行了勘探, 提交了储量近大型规模的优质高铝矿石, 其Al2O3高达70.79%, A/S达7.4。1965年, 该队在张窑院矿区以北的贾沟铝土矿区进行了勘探, 提交了一个A/S7.2的大型富铝矿。此后, 该队又在陕县杨庄 (1967年) 、渑池曹窑 (1968-1969年) 进行了地质勘探, 提交了两个铝土矿A/S分别为6.7和7.1的中、大型铝土矿报告。该队对上述铝土矿区的成功勘查, 把陕县、渑池、新安以及全省富铝土矿勘查工作推向一个高潮。

2 矿区区域地质背景

位于豫西陕 (县) —新 (安) 铝土矿带, 该带呈近东西向带状分布于黄河南岸、陇海铁路北侧, 长100余km。该区成矿地质条件良好, 具较大找矿潜力,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 在豫西铝 (粘) 土矿带陆续发现了新安县贾沟、张窑院, 陕县支建、崖底、王古洞, 渑池县贾家洼、曹窑、坻坞、水泉洼等大中型铝土矿床, 使该区成为我省最重要的富铝土矿带。该矿区位于陕-渑-新铝土矿带的中矿带, 成矿地质条件较好。

3 区域、矿区地层和构造

地层从老到新依次为中元古界、汝阳群, 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石炭—二叠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 新生界新近系和第四系。沉积厚度较大, 累计达万米。

区域构造具有“一穹 (北段村穹隆) ”、“三向 (陕县断陷盆地、渑池向斜盆地及新安向斜盆地) ”、“三组断层 (北东向、北西向和近东西向) ”交错的扇形地垒拱断特征。三组断裂相互交错, 将穹隆和向斜分割成断块状, 形成以扣门山和龙潭沟断层为界的三大地垒式扇形断块, 对铝土矿床的展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矿区内有三条断层F1, F2, F3, 对矿体造成一定的破坏, 从周围矿区的地质资料分析, 这三条断层对矿区内矿层破坏较小。

4 矿区主要地层

根据周围矿区数据, 总结如下:石炭系 (C) :呈平行不整合覆盖在奥陶系马家沟组古风化面上。缺失下统, 上统划分为本溪组和太原组。

4.1 本溪组 (C2b)

以平行不整合形式覆盖在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古风化面上, 为风化壳相和湖泊沼泽相沉积物, 古奥陶地形凸凹不平, 呈现为漏斗状或不规则状。该层位位铝土矿含矿岩系, 自下而上分为:

C2b1:铁质粘土岩, 灰色, 致密状、碎屑状、豆鲕状结构, 块状、构造。铁质的含量从上而下增多。局部中、上部夹有粘土岩、粘土矿透镜体。下部有炭质页岩, 呈致密状, 泥状结构, 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为粘土类矿物和炭质。本层厚度0.45-30.6m, 平均6.18m。中段 (C2b2) :铝土矿或粘土矿, 主要岩性是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为主, 局部相变为粘土矿。厚0.43-52.79m, 平均厚5.68m。灰色、灰白色、深灰色、灰绿色。致密状、碎屑状、豆鲕状结构, 层状、似层状、块状、土状构造。成分主要为一水硬铝石、高岭石及粘土类矿物。呈似层状、透镜状、漏斗状产出。上段 (C2b3) :为矿层顶板, 厚0.2-14.92m, 平均2.02m。岩性以粘土岩、铁质粘土岩及粘土矿为主, 泥质结构, 页理较为明显, 含有炭质、泥质和粘土类矿物。

4.2 太原组 (C2t)

为湖滨沉积体系。由生物灰岩、中细粒砂岩、粘土岩、泥岩、炭质页岩、及煤组成。厚度8.80-71.50m, 一般20.00-45.00m, 平均35.67m。

5 矿体特征

根据周围矿区数据。矿体与顶底板围岩界限清晰, 二者的产状具有相识性或趋同性。矿体倾向165~175°, 倾角5~32°, 一般15°左右。矿体的上面为矿体的顶板, 产状与矿体一致, 界限较为清晰, 倾角较小, 倾角最大24°, 最小4°, 平均15°;矿体底板由于受古奥陶地形的控制, 倾角变化较大, 无规律性。倾角最大33°, 最小6°, 平均16°。一般来说, 在古地形变化较大, 岩溶比较发育地段, 产状变化较为复杂, 比较大。

矿区南邻某铝土矿详查区, 矿体厚度0.35~17.86m, 平均厚度5.23m;北邻某铝土矿勘探工作区, 矿体厚度0.5~49.82m, 平均厚4.03m, 厚度变化系数92.7%。

该矿区周围是河南省陕-渑-新铝土矿成矿带内的两个大型铝土矿区, 水文地质条件、环境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及矿石加工冶炼条件已经研究的很透彻, 具有丰富的可借鉴的地质资料。周围的两个大型铝土矿区正在开采当中, 说明该矿区开采开发具有一定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矿区地质环境治理论文范文第4篇

1 水工环地质工作的内容

从中国矿业目前发展的态势上看, 地质勘查工作的具体内容都是根据当前的实际工作要求和矿区的类型来开展的, 并根据规范与地质勘探当前的相关工作要求以及其他各类型矿产地质勘察的工作规范相结合, 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 分析各个矿区适合自己的地质勘察技术, 并以此作为基础, 建立一个全面、科学、合理的, 并能够满足不同类型的水工环地质勘察流程。

2 我国目前矿区水工环地质工作的现状

2.1 矿区水工环地质工作的生态环境

矿区水环地质工作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 已经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也收到了影响, 在矿产工作的时候, 许多矿山企业只单纯的重视开采的数量, 矿产开采的质量不重视, 同样也忽视了环境保护的问题, 所以导致矿区的自然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了。

2.2 水工环地质工作的缺乏科技创新

各项工作要想有质有量的顺利进行就需要创新。这对于促进矿区地质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目前, 利用勘探技术进行矿山水文地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是没有更先进的技术知识来做指导, 严重的影响了水文地质工作的管理和评审, 从而地能源和水能资源的开发和开采也受到了影响。

2.3 地质人才建设缺乏完善

矿山水文地质工作需要专业的人才队伍, 只有健全的人才队伍才能有效地解决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在当前水文地质工作中, 还没有完善的掌握专业技能的人才队伍。一些参加地矿工作的人元对专业技术和知识的掌握还远远不够, 这影响了勘探工作的质量。同时, 水工环地质对人才培训工作还缺乏完善。

3 矿区水工环地质工作技术

3.1 钻孔技术

钻孔是矿山建设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 在矿区水工环地质勘查过程中一旦渗水, 掉渣或孔内涌水、塌孔现象, 必须详细记录, 如现象发生的时间和位置等等, 另外, 每一次动水位和间隔时间等信息应及时记录。如果钻进时间较太长, 如果钻探过程进行两次, 那么对孔洞内水位的二次测量就不能省略。

3.2 气象数据采集

气象数据基本上是参与矿区水工环地质工作人员为了实现收集当地的环境目标, 提交申请到当地的气象局, 收集整理当地近年来气象情况, 包括具体到年、月、日的最大、最小降水量值, 以及区域温度信息和空气的湿度以及蒸发量等等, 天气相关多元化的信息。

3.3 坑道水文地质工程的编录工作

坑道水文地质工程和地质编录工作要共同进行, 从坑道口开始, 按层位, 岩性仔细观察和详细描述, 地层的岩性、岩石风化度、充填程度, 接头性能、结构、颜色、名称、硬度、密度、统计裂隙率、岩石破碎程度、顶壁稳定变形程度的大小, 破坏变形情况和地下水活动状况还有岩石的大小和形状等等情况。最后绘制出水文地质工程的地质示意图。

3.4 取样和化验

水工环地质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就是在在坑道和钻孔中对矿体样、岩样、水样进行取样化验。通过测试水质和微生物指标, 岩体的物理力学参数、矿体各项指标等, 对水工环地质条件进行定量评价是十分重要的。

3.5 长期观测地下水、地表水

对河流、坑道和泉水分别进行水流速度, 气温高度, 水的温度观测;水位和气温的观测在钻孔处进行。一般都是每个月进行3次这样的观测, 要是雨季就要多进行几次观测, 总结整一年的水流量和水位的峰值。在雨水多和少的两个季节分别对水质进行取样分析。而连续观测不能少于一年的时间。

4 矿区水工环地质的工作方法

4.1 地区水工环的地质测绘工作

对当地的气象条件, 水文地质、自然环境特点、社会和地理条件, 进行了全面细致的了解和记录, 这是测绘的具体工作内容。而对弈其他方面的地质灾害, 如岩石特点和地下水的状况进行全面的考察, 对不良的地质情况及时做好详细的记录。

4.2 钻孔作业以后的测量工作

钻孔工作停止之后, 我们需要观测和测量地质和水位。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漏水、掉块等问题。来编录坑道水文地质工程和钻探岩心的地质条件, 可以对勘探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信息进行全面收集, 分析和整理, 以便为以后有效地开发能源提供资料参考。

结束语:

总之, 水工环地质工作作为勘查技术手段采用的方法, 通过运用准确恰当的手段和方法, 科学并准确的评价和预测矿区的开采条件, 对地质勘察工作来说作用巨大, 只有严格, 科学, 准确的把控好水工环地质工作的进度, 才能促进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 更好, 更快, 高效率, 高水准, 高质量的发展, 从而进一步为矿区的生产做好服务。

摘要:现在, 水工环作为矿区地资勘探工作中比较常见的技术勘察手段, 已经被地质勘探部门广泛的使用着。水工环地质工作是一种通过矿产勘查与普查相结合的工作方式, 能够对矿产开采和矿区相关物质进行开采时, 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水工环地质工作同时也是矿山工作的最重要一部分。经过长期的应用和研究, 水工环地质也在矿山勘探工业中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契机。所以, 为了能提高水工环的地质工作质量, 有必要对其工作要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矿区水工环地质,工作方法,技术要求,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立芳.矿区水文地质勘探的水文地质图件与地质报告[J].黑龙江科学, 2014, 11:227.

[2] 任成广, 马宏岩, 李晓东.矿区水文地质勘探的技术要求[J].硅谷, 2014, 23:206+222.

[3] 高恒燕.水文地质局刚果 (布) 项目准备近日开钻[J].西部资源, 2015, 01:63.

[4] 刘江科.矿区水工环地质工作的方法探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6 (34) :186~187.

[5] 吴晓怀.探析矿区水工环地质工作的方法及技术要求[J].化工管理, 2016 (17) :156.

[6] 杨福兰, 郝影.试论如何做好矿区水工环地质测绘工作[J].化工管理, 2016 (08) :218.

[7]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规范.GB12719-91.

[8]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

[9] 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GB/T1458-93.

[10] 文地质手册.地质出版社.1983年8月.

矿区地质环境治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使用程度不断提高,这使得部分地区人类活动对于生态与地质环境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进而形成了一系列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问题。针对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进行的调查,是实现准确获取地质信息,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降低地质灾害导致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害问题的发生几率。本文探讨了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的调查的相关要点内容,旨在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地质环境;地质灾害;调查

1.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应用模式分析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现阶段地质环境调查工作在技术层面有了显著的进步,空间遥感、地位技术以及其他数字技术的应用全面提升了地质调查的准确性。当前,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应用主要包含以下三种基本模式:

1.1传统调查评价方法+数字地质图模式

该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调查技术模式是将传统地质勘测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录入软件系统,借助软件制图成为数字化的地质图,便于相关地质调查人员的信息查阅和使用。在当前的地质调查工作中,这种模式的应用较为普遍,提升了地质图制作的准确性和效率性。但这种模式在是对传统地质制图方法的改进,属于工具应用方法层次的改变。其使用的软件仅仅调用了图形编辑功能,没有全面发挥出当前信息化软件的整体技术优势,对于地质调查工作整体性提升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就整体趋势而言,这种模式将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形成更具规模的空间数据库,在充分引入融合数字地形模型后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1.2基于RS、GIS的地质灾害数据库调查评价模式

该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调查技术模式综合了RS、GIS勘测获得的相应区域的地质水文、及其他相关空间地理信息,以此为基础将相关信息录入软件系统,借助图形处理技术,形成一系列的地质环境空间数据库。在改模式的应过程中,在上述数据库内信息的支持下,GIS系统能够对调查区域进行综合性的智能化分析,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对地质灾害进行预测,专业人员通过预测结果的运用形成相应的地质灾害图或调查报告。这种模式的应用全面提升了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的水平,在数据规模和分析预测能力等方面体现出了明显的优势,是当前核心技术形式。

1.3 智能化的GIS、RS、GPS整合的调查评价模式

该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调查技术模式是将以GIS,RS和GPS三种技术进行了全面的优化整合,实现标准化统一性的空间数据和信息处理与使用系统,通过三维可视化的形式进行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分析。该模式实现了地质数据的动态化监测与更新,有效保证了信息的实效性,智能化GIS系统的功能支持,在分析结果准确性方面达到了专家级识别处理水平。这种模式是当前科研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研究和实验的重点。随着网络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这种技术模式的覆盖性必将全面提升。

2.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的调查中的注意事项

2.1调查的类型与精度的确定

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工作中,相应调查类型的选择与精度的确定是基础性环节。地质环境调查相应数据和灾害预测结果的应用是以所在区域实际需求为出发点的,其目的在于降低地质灾害对于区域建筑物、功能性设施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损害。在具体的选择过程中,调查人员可对区域建筑密集程度、功能性设施的重要性以及人口规模等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对地质调查对象等级进行划分,从而选择相应的调查类型。在此基础上,选择适用的相应精度标准,具体的精度标准包括:小比例尺、中比例尺、大比例尺和详细比例尺等。在确定调查模式和精度的基础上,按照相应的指导规范展开调查工作。

2.2地质灾害风险分级

地质灾害风险分级工作是在调查预测结果的基础上,综合对所在区域可能形成的系列性影响所划分的,主要判断依据为生态环境损害和构筑物与经济损害的整体水平,执行标准为危害发生可能性与破坏损失两方面参数。在具体判定过程中,对于地质灾害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主要衡量准则为相应灾害的发生几率和与受影响目标的空间距离,而破坏损失则可通过地质灾害所在区域经济价值和承灾脆弱性判别。对于地质灾害分级,当前行业主要执行依据为:按照《澳大利亚地质力学联合会规定》( AGS, 2007a)进行6个层级灾害划分,按照《滑坡崩塌泥石流灾调查规范》等系列国家标准进行4个层级灾害划分,最终结果根据两者进行综合性判定。

2.3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方法的选择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在完成类型精度设置与灾害分级后,可确定具体的调查方法,调查方法的选择主要依据调查项目二确定,除去传统的灾害成因、灾害规模以及发生变化趋势外,应包括一下部分数据内容:①达到一定体积规模的地质灾害发生的年频率;②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的滑距和滑速;③承灾体及经济价值;④承灾体时空概率和⑤承灾体易损性。上述信息内容共同构成了地质环境与灾害调查的整体目标,以此为基础结合调查精度与类型确定调查方法。当前,较为通行的调查方法分类如下:低精度的调查适用于中小比例尺(<12.5万),采用的方法也是一般性的收集资料、遥感解译、地面调查等;中精度的调查适用于大比例尺(1:2.5万-1:5000),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工程地质测绘、经验办法、走访知情者、简单模型、统计技术等;高精度的调查适用于详细比例尺(> 1:5000),采用的方法主要有详细比例尺工程地质测绘、钻探、物探、山地工程、测试与试验、承灾体资产评估等。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现实需要的促进之下,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要点内容之一。多种新型地质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调查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在地质灾害预测评价方面水平的提高,有效保证了地区对于地质灾害的控制,进一步降低了地质灾害发生对于经济生产和人员安全的损害,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张像源,曾青石,陈辉.地质灾害野外调查数据采集系统数据模型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7,05:98-101.

[2]陈亮,曹恺.信息量模型在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中的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03,12:170-172.

[3]钮亮.灾害调查信息系统的建立——在娄烦县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02.

[4]李彪.探讨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调查的应用[J].城市地理,2014,06:65+63.

矿区地质环境治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本文主要从矿山的地质环境治理技术与治理模式入手,分析了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治理技术进行研究比较,对不同地质采取不同的治理方法。然后对其治理模式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关键词】矿山;环境;治理

0.前言

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对矿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我们物质和经济的发展都起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我国矿产资源丰富,矿种较齐全。随着人口的增长,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人类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环境造成各种各样的破坏性影响。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是我国环境治理的重要部分。下面我们就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研究。

1.矿山地质环境存在的问题

1.1以大气污染为主的环境污染

大多数的矿山均采用爆破式开采,开采过程中炸药和钻孔,运输等柴油动力设备等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大部分矿山的生产设备陈旧,工艺落后,没有除尘设备。矿石产品在粉碎和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扬尘。所以矿区土地便全部丧失或部分丧失了生态功能,导致岩石裸露、水土流失。关停后的采石场,废石堆、废渣处理不到位,在大风天气影响下,往往成为沙尘暴的源头。矿区周边村庄的群众白天都不能在外晾晒衣服,周边道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路泥。而且,采矿作业和矿产品加工产生的巨大噪声[1]。不仅对采矿工人造成危害,还恶化了矿山周围居民区的劳动,生活条件。

1.2资源被破坏

由于受土地权属的影响,早期的露天开采多以村集体或个体经营户主,缺少统筹规划和规范管理。露采矿山废弃物,土石堆放和加工,运输场地压占和破坏大量土地资源。森林因开山采石而砍伐,农田因采矿或堆放矿山废弃物而破坏和荒废受利益影响,矿山企业与村民私下达成补偿协议占用土地,矿山开采点多、规模小,矿区周边的土地被占用、损毁。另外,露采矿山开采过程中大量表土的剥离,使原来生长在土层表面的树木,植被遭受破坏[2]。矿产品加工和运输产生的粉尘覆盖又影响了矿区周围植物的生长。采矿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废土,废石等的随意堆放不仅压覆了大量的土地,也毁坏了原生森林,植被,恶化植物群的生存条件,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造成覆盖率降低$剥离后堆积形成的废石,土堆,由于缺乏相应的覆盖和固定措施,结构松散,在降雨和地表径流作用下容易发生滑动,毁坏附近的植被。

1.3次生灾害

由于受资金和技术的制约,早期的露天开采业户多以高台段和竖向爆破等方法开采,停采后的山体立面局部岩石破碎松动,危石、松石、浮石危险性较大,随着长期风化和受恶劣天气影响,极易引发崩塌、滑坡。崩塌,滑坡是露采矿山最常见,最易发的地质灾害。不仅造成财产损失,还会造成人员伤亡。危害十分严重。加剧了坡体岩层裂隙的发育程度。采石后形成的陡壁,掌子面,深大采坑和废弃物堆积,改变了山体及其周围地形地貌的稳定性,在降雨等条件下。常沿着岩土接触面,软弱面,断层面和节理裂隙面移动,发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或存在崩塌,滑坡灾害的隐患。同时,矿山企业开采的废渣随意堆放、超负荷堆放、顺山沟堆放,如果遭遇强降水,极易引起滑坡和泥石流,对过往车辆和行人安全,以及周边房屋、土地、林木等财产造成威胁。

2.对矿山环境治理技术的研究

2.1传统的治理技术

在矿山环境治理过程中被广泛应用的多属于传统工程治理技术,其源于土木工程和地质工程,如:土木工程中最常见的地基处理技术和地质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边坡治理技术。传统工程治理技术所起的主要作用是改变或加强地质结构、岩土体结构、水文地质结构。传统工程治理技术的治理对象可以概括为非稳定地质体。主要针对天然及人工边坡失稳、地下开采顶板冒落、地表浅层岩土体变形、水文地质结构破坏等矿山环境问题实施治理[3]。

2.2生物治理

生物工程技术的治理对象主要是受污染严重的地质环境载体,包括:矿区内及周边受到污染的地表与地下水体、直接或间接受到污染的岩土体。常用生物工程治理技术可分为植物修复技术和微生物修复技术,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生物工程治理技术是生物超富集技术。具体我们可以采取植物挥发法,植物稳定或钝化法植物吸收与富集法。

2.3自然恢复

对于开采规模小,采矿形成的边坡高度一般小于5m已经停采废弃多年的矿山来说,它经过自然坍塌,坡度平缓,没有地质灾害隐患,开采面和场地上不同程度地生长有植被,而且位置偏远。不在村镇和主要道路附近,对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基本没有影响。可以不用实施专门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主要依靠自然力任其自然恢复。生态恢复强调了在通过工程措施恢复被破坏生态系统功能的过程中,依据生态学原理,充分发挥生态系统本身的恢复功能,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达成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

3.关于治理模式的探讨

由于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和经济利益的驱动而使得矿山开采业迅猛发展,已经并且持续地对矿山环境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大量矿山环境问题发生,并进一步导致了各种矿山环境效应的形成。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应针对不同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理模式来解决问题。根据矿山开采程度与矿山环境问题严重程度,可宏观地分为两类治理模式,即:以预防并控制环境效应发生为主导思想的治理模式,以及针对环境效应现状的治理模式。

3.1预防的治理模式

防控治理模式适用于新开矿山和生产历史较短的矿山。矿业开发必然要介入矿山环境,打破原有平衡状态,这似乎是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为此有必要进行深入讨论。矿山环境问题防控治理模式的基本思路是: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开发矿业;以矿业开发促进环境建设。它包含两个基本观点:矿业开发应以保护环境作为行为准则,不可过度开发,更不允许以牺牲环境作为开发的代价;矿业开发是一种获取经济利益的行为,获利的同时就应当对于环境建设有所投入,以作为回报。

3.2针对环境现状的治理模式

不同于防控治理模式,后效治理模式适用于生产年限较长、矿山环境问题严重、已发生一定程度环境效应、治理难度大的生产矿山和废弃、闭坑矿山。基于矿山环境问题对应的环境效应分析,对矿山生态环境实施科学管理和制定治理规划时,总是以发展与环保双赢为追求目标。矿山环境问题后效治理模式依据矿山环境科学管理目标,根据环境效应等级和治理难度确定治理次序,以治理效果作为衡量尺度,以指标控制作为管理手段。

4.结语

以上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进行对比,并针对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两种治理模式。矿山的地质环境治理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项目,进行合理的治理,不仅可以促进城市发展,而且可以促进当地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书涛,余宏明.尾矿坝排渗方法对比分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4(6):94.

[2]何同庆.尾矿库的垂直水平联合排渗.采矿技术,2002,2(l):37-39.

[3]段其福,毛卫东,罗德洲等.尾矿坝浸润线降深自流排渗技术及应用.金属矿山,1997(8):1-16.

上一篇:银行业改革增值税论文范文下一篇:政府规制失灵分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