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小学老师范文

2024-04-05

回忆我的小学老师范文第1篇

我的老师是一个严格又温柔的老师,她就是我们闭月羞花的美女史老师。史老师平时对我们很好但却很严格,史老师对我们就是春天的温柔,但平时又使暴雨般地滋润着你的手心,但是要我们听话,她就很温柔。

史老师有一次,对她自己的女儿使用了暴力手段,记得那时一年级,她得女儿在课上玩玩具,史老师发了一场从脚底到头发的大火,还是把某位同学的文具盒“烧”了起来。史老师居然把她女儿赶出了我们班。我们私底下都说史老师太狠了。对自己的女儿都这么狠。其实她不是狠而是严格,这让我想起了鲁迅的藤野老师,但又想她可比藤野好十倍。

回忆我的小学老师范文第2篇

我的老师是一个严格又温柔的老师,她就是我们闭月羞花的美女史老师。史老师平时对我们很好但却很严格,史老师对我们就是春天的温柔,但平时又使暴雨般地滋润着你的手心,但是要我们听话,她就很温柔。

史老师有一次,对她自己的女儿使用了暴力手段,记得那时一年级,她得女儿在课上玩玩具,史老师发了一场从脚底到头发的大火,还是把某位同学的文具盒“烧”了起来。史老师居然把她女儿赶出了我们班。我们私底下都说史老师太狠了。对自己的女儿都这么狠。其实她不是狠而是严格,这让我想起了鲁迅的藤野老师,但又想她可比藤野好十倍。

回忆我的小学老师范文第3篇

范文一读了《我的老师》这篇文章之后我深受感触,在《我的老师》这篇文章里面充满了作者对老师浓厚的敬意。令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我自己的老师。

正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啊,在学校,老师犹如我们的父母,老师是一棵大树,而我们就是小苗。大树将自己的营养全都给了小苗,让小苗成为苍天大树。老师你犹如火光,将我们个个点亮了,但是自己却熄灭了。老师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最令人尊敬的职业了,我敬仰世界上每一位老师,因为他们是伟大的。老师,您犹如一座山,这一座山为周围的景物都给予了最好。老师对学生的付出实在太多太多了,老师将青春都献给伟大的教育事业。在老师付出的背后是多少心血和汗水啊。每到了我们舒舒服服睡大觉的时候,老师此时此刻就正在灯光下改作业。老师这么拼命地给我们上课,得益的不是他们,而是我们自己,老师拼尽了努力去为我们,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学校甚至有些学生不体会老师的用心良苦,老师为了我们真是辛苦了。在这里我对老师说一声:“老师,谢谢你。”是你让一个无知的小孩成了一个知识也挺丰富的学生。在我成长的过程中,老师你为成长的路上付出了许多,让我人生这一条路上有了许多精彩。让我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

《我的老师》读后感范文

老师是我的第二个父母,在我遇到了困难的时候。老师,您是第一个伸出双手为我解决困难的,您对我的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二

学习完这篇课文,那位温柔恬雅的蔡老师就好像出现在我的眼前。如果那位老师不温柔不懂得体谅别人的话,作者和他的同学就一定不会那么依恋蔡老师,那么爱蔡老师。

蔡老师可真是多才多艺啊,她可以教同学们跳舞,还可以把诗当做歌来唱,我很敬佩她。因为她可以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很有创新意识。没人把一个男孩扮成女孩来跳舞,更没人把诗改编成歌来唱,如果蔡老师什么都不会,大家也不会连她拿笔的姿势都要学,把她当成偶像。

回忆我的小学老师范文第4篇

教学目标:

一、了解朱德母亲的品质。她是一位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爱憎分明的平凡而伟大的母亲。领会作者由热爱母亲推而广之热爱中国普通劳动人民的崇高思想感情。

二、领会本文感情真挚、语言简明平实的特点;学习本文从小处着眼、于细微处见真情的精心选材和巧妙布局。

三、了解回忆录的一般特点。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解题。

二、检查预习:指导学生朗读,给生字正音。

三、划分段落,写段意。

四、学习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中的第一层(2-8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堂课我们学习新课《回忆我的母亲》,这是一篇写真人真事的回忆录。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同志的母亲钟老太太是一位普通的劳动妇女。她一生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并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革命事业,是一位令人尊敬的伟大母亲。钟太太以85岁高龄于1944年去世,朱德同志极为悲痛。当年就写了这篇朴素感人的文章。文章真实而细致入微地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追述了母亲对他的深刻影响,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与感激之情。

二、检查预习

1.指导学生朗读。要求画出课文"预习提示"中的字词及需要补充的字词。试说出文章叙事的顺序和线索。

2.听写下列字词并给加黑字注音。

佃农(diàn) 祖籍(jí)仪陇(lǒng)溺死(nì)

劳碌(lù)私塾(shú)衙门(yá)

横蛮(hângmán)不辍劳作(chuî)饱尝(cháng妯娌(zhïulǐ)和睦(mù)差役(chāiyì)

3.提问:谁能说说本文叙事的顺序和线索?(能说出按时间顺序来写即可;线索说不出,留待后面讲析。)

三、研习新课

1.划分段落提示:本文是朱德同志回忆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录。文中所列举的事例都是过去的事。那么,在写回忆往事之前,应先交待写回忆录的原因。在回忆完往事之后,又应从对往事的回忆中回到现实中来,写一写作者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根据同学们的讨论发言,归纳明确: 本文可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沉痛悼念母亲逝世,引出回忆的内容。

第二部分(第2-15段)回忆母亲一生主要事迹,歌颂她的美德,感谢她的养育之恩。 第三部分(第

16、17段)抒发对母亲的思念之情,表达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四、指导研讨分析第一部分

1.结合"理解·分析"题一,研讨该段中的两句话写了哪几层意思。 归纳明确: (1)"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交待写文章的缘由。 (2)"我爱我母亲"--定下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3)"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明确了全文叙事线索。

2.提问:值得"我"回忆的事很多,根据"预习提示"介绍,回忆录既可以全面系统地写人物的一生,也可以只写人物事迹片段。本文写的"很多事"写的是片段,还是一生? 明确:写一生。

3.贯穿母亲一生的优秀品质是什么? 明确:勤劳。

4.本文叙事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以母亲"勤劳一生"为线索。

5."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这个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点明文章中心并引起下文。

五、指导研讨分析第二部分(第2-15段) 1.给该部分划分层次。

注意:(1)本部分较长,划分层次不宜过多过细。(2)本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叙述的事多而详细,划分层次时应注重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朱德的母亲是一位劳动妇女,因此她具有普通劳动人民所具有的许多优秀品质和性格特征;朱德的母亲是一位好母亲,总是理解并支持儿子所从事的正义事业。

明确:该部分可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第2-8段;第二层,第9-13段;第三层,第

14、15段。

2.研讨分析第一层。

明确:

(1)先交待贫苦的家境(第

2、3段)

(2)接下来五段共写了四个方面的事,分别表现母亲四个方面的美德。请先逐段画出它们的中心句。

第一方面的事(第

4、5段),中心句是"母亲是个好劳动"。(好劳动--劳动能手,劳动好手。好,读hǎo,此处指技术高,好手。) 具体事例有:①每天天不亮就起床;②繁重的家务劳动及耕作:煮饭、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挑粪;③整日劳碌。通过这些事例表现母亲勤劳的美德。给儿子的影响是:"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第二方面的事(第6段),中心句是:"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

(勉强--能力不够,还尽力做。强,读qiǎng。)

具体事例有:①有桐子榨油点灯;②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粗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吃起来很有滋味;③亲手纺线、用有铜钱厚的"家织布"给家人缝新衣服,衣服老大穿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通过这些具体事例表现母亲俭朴的美德。 第三方面的事(第7段),中心句是:"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具体事例有:①每天天没亮,第一个起床,极能任劳任怨;②性格和蔼,不打骂孩子,不同任何人吵架,和睦相处;③同情贫苦人,周济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④管束"我们"不许吸烟喝酒。通过这些具体事例表现母亲宽厚仁慈的美德。 第四方面的事(第8段),中心句是:"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具体事例有:①庚子年的灾难;②乙未年被迫退佃搬家通过这些具体事例表现母亲坚韧顽强的性格和爱憎分明的情感。给儿子的影响是:"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3.归纳概括第一层层意:叙述贫苦的家境和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美德及坚韧顽强的性格、爱憎分明的情感。 4.分析写法。

这一层在写法上运用了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让同学画出有关议论的句子。结合"揣摩·运用"题四,说说议论的作用。老师举例,如第8段,在叙述乙未年退佃搬家的悲惨遭遇这件事之后,就写了下面的议论:"母亲没有灰心,她对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这议论起到了赞扬母亲的坚韧顽强性格和爱憎分明情感的作用。同时也暗示了母亲后来支持儿子投身革命的思想基础。

六、布置作业

1.完成"理解·分析"题

一、二和"揣摩·运用"题六。

2.预习"理解·分析"题三,"揣摩·运用"题四和"积累·联想"题七。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第二部分第

二、三层。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

1.提问:(1)上节课分析了作者回忆母亲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琐事,为什么选材尽选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

明确:①母亲是劳动妇女,是家庭主妇,选材范围只能是这些日常琐事;②选材虽从小处着眼,但能于细微处见真情,写得真实、亲切、感人。这正是本文在选材方面的高明之处。 提问:(2)通过对这些琐事的回忆,表现了母亲的美德? 明确: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等美德。

2.导入新课:以上所写,表现了母亲作为劳动妇女这方面的优秀品质。作为一位好母亲,她对儿子的事业又是怎样理解和支持的呢?下面我们来研讨新课内容。

二、指导研讨分析第二层(第9-13段) 1.研讨第9段,讲清呼应的写法。 提问:(1)这段主要写什么? 明确:送子读书。

提问:(2)为何节衣缩食也要送子读书? 明确:支撑门户、被逼。 提问:(3)被谁逼的?

明确:乡间豪绅欺压;衙门差役横蛮。 提问:(4)请举例说明。

明确:如第8段,写庚子年的灾难和乙未年被迫退佃搬家。 这种前面文字与后面文字内容相联系、相照应的写法就是前呼后应。其好处是交待了因果关系,使文章严密。

请同学们结合"理解·分析"题三再试举两三例。 2.研讨第10-13段,思考归纳各段大意。(提示同学在概括大意时注意使用原文中的关键词语)

第9段,支撑门户,送子读书。 第10段,理解并支持儿子革命。 第11段,热恋故土,热爱劳动。

第12段,独立支持家庭生活,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第13段,到老不曾脱离劳动,热爱生产。

综上分析,母亲另一方面的美德是她深明大义,坚持劳动,理解儿子,支持革命。如果说母亲送子读书是为了支撑门户,这还比较狭隘的话,那么到后来他理解并支持儿子革命,这正是他的伟大所在。这样一位好母亲,怎不使儿子敬重,使儿子感激呢?

三、指导研讨分析第三层(第

14、15段) 1.归纳层次大意。

明确:感谢母亲对"我"的教育与深刻影响。 2.提问:作者感谢母亲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在结构形式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归纳明确:

(1)作者感谢母亲是从两个方面来写的:一是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二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这是母亲留给儿子最宝贵的财富,作者也深深懂得这"财富"的价值及其对自己的深远影响,从而对母亲发出了由衷的感激之情。 (2)在结构形式上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分列为两段。 (3)采用了带有抒情笔调的议论的表达方式。

(4)此处承接上文的事实发议论,不仅高度评价了母亲对作者的教育与影响,而且抒发了作者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四、分析研讨并背诵第三部分(第

16、17段) 1.找出回忆结束,回到现实的句子。 明确:第16段的第一句。

2.提问:朱德同志将"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

3.同学们诵读:"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4.提问:报母恩为什么应如此去做呢?

归纳明确:因为"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里,朱德同志把爱母亲的感情融合到了爱广大劳动人民之中,把报母恩的思想升华到报效中华,为劳动人民谋幸福的崇高境界上来。这就是作者在文章立意方面的高明之处。充分表达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同志的博大胸怀与崇高思想。

第17段是生者为死者的祈祷语,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沉、挚爱的感情。

五、总结全文

1.学完这篇回忆录,我们应该向朱德同志学习什么崇高品质?

明确:爱母亲,并把这种爱扩大到爱广大劳动人民,并为之奋斗终生的崇高思想品质。 2.想一想,朱德同志爱母亲,母亲勤劳一生中的那么多日常琐事,他记得那么真切、清晰。你爱你的父母吗?你认为爱自己的亲人与爱人民、爱祖国有联系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3.指导学生结合段意归纳主题思想。

4.要求学习本文文风纯朴、语言平实的优点和选材精当,以时间为序(纬)、以"勤劳一生"为线(经)进行布局谋篇的巧妙的组材方法。

六、布置作业

1.背诵最后两段(第

回忆我的小学老师范文第5篇

教学目标:

一、了解朱德母亲的品质。她是一位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爱憎分明的平凡而伟大的母亲。领会作者由热爱母亲推而广之热爱中国普通劳动人民的崇高思想感情。

二、领会本文感情真挚、语言简明平实的特点;学习本文从小处着眼、于细微处见真情的精心选材和巧妙布局。

三、了解回忆录的一般特点。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解题。

二、检查预习:指导学生朗读,给生字正音。

三、划分段落,写段意。

四、学习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中的第一层(2-8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堂课我们学习新课《回忆我的母亲》,这是一篇写真人真事的回忆录。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同志的母亲钟老太太是一位普通的劳动妇女。她一生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并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革命事业,是一位令人尊敬的伟大母亲。钟太太以85岁高龄于1944年去世,朱德同志极为悲痛。当年就写了这篇朴素感人的文章。文章真实而细致入微地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追述了母亲对他的深刻影响,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与感激之情。

二、检查预习

1.指导学生朗读。要求画出课文"预习提示"中的字词及需要补充的字词。试说出文章叙事的顺序和线索。

2.听写下列字词并给加黑字注音。

佃农(diàn) 祖籍(jí)仪陇(lǒng)溺死(nì)

劳碌(lù)私塾(shú)衙门(yá)

横蛮(hângmán)不辍劳作(chuî)饱尝(cháng妯娌(zhïulǐ)和睦(mù)差役(chāiyì)

3.提问:谁能说说本文叙事的顺序和线索?(能说出按时间顺序来写即可;线索说不出,留待后面讲析。)

三、研习新课

1.划分段落提示:本文是朱德同志回忆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录。文中所列举的事例都是过去的事。那么,在写回忆往事之前,应先交待写回忆录的原因。在回忆完往事之后,又应从对往事的回忆中回到现实中来,写一写作者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根据同学们的讨论发言,归纳明确: 本文可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沉痛悼念母亲逝世,引出回忆的内容。

第二部分(第2-15段)回忆母亲一生主要事迹,歌颂她的美德,感谢她的养育之恩。 第三部分(第

16、17段)抒发对母亲的思念之情,表达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四、指导研讨分析第一部分

1.结合"理解·分析"题一,研讨该段中的两句话写了哪几层意思。 归纳明确: (1)"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交待写文章的缘由。 (2)"我爱我母亲"--定下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3)"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明确了全文叙事线索。

2.提问:值得"我"回忆的事很多,根据"预习提示"介绍,回忆录既可以全面系统地写人物的一生,也可以只写人物事迹片段。本文写的"很多事"写的是片段,还是一生? 明确:写一生。

3.贯穿母亲一生的优秀品质是什么? 明确:勤劳。

4.本文叙事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以母亲"勤劳一生"为线索。

5."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这个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点明文章中心并引起下文。

五、指导研讨分析第二部分(第2-15段) 1.给该部分划分层次。

注意:(1)本部分较长,划分层次不宜过多过细。(2)本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叙述的事多而详细,划分层次时应注重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朱德的母亲是一位劳动妇女,因此她具有普通劳动人民所具有的许多优秀品质和性格特征;朱德的母亲是一位好母亲,总是理解并支持儿子所从事的正义事业。

明确:该部分可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第2-8段;第二层,第9-13段;第三层,第

14、15段。

2.研讨分析第一层。

明确:

(1)先交待贫苦的家境(第

2、3段)

(2)接下来五段共写了四个方面的事,分别表现母亲四个方面的美德。请先逐段画出它们的中心句。

第一方面的事(第

4、5段),中心句是"母亲是个好劳动"。(好劳动--劳动能手,劳动好手。好,读hǎo,此处指技术高,好手。) 具体事例有:①每天天不亮就起床;②繁重的家务劳动及耕作:煮饭、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挑粪;③整日劳碌。通过这些事例表现母亲勤劳的美德。给儿子的影响是:"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第二方面的事(第6段),中心句是:"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

(勉强--能力不够,还尽力做。强,读qiǎng。)

具体事例有:①有桐子榨油点灯;②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粗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吃起来很有滋味;③亲手纺线、用有铜钱厚的"家织布"给家人缝新衣服,衣服老大穿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通过这些具体事例表现母亲俭朴的美德。 第三方面的事(第7段),中心句是:"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具体事例有:①每天天没亮,第一个起床,极能任劳任怨;②性格和蔼,不打骂孩子,不同任何人吵架,和睦相处;③同情贫苦人,周济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④管束"我们"不许吸烟喝酒。通过这些具体事例表现母亲宽厚仁慈的美德。 第四方面的事(第8段),中心句是:"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具体事例有:①庚子年的灾难;②乙未年被迫退佃搬家通过这些具体事例表现母亲坚韧顽强的性格和爱憎分明的情感。给儿子的影响是:"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3.归纳概括第一层层意:叙述贫苦的家境和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美德及坚韧顽强的性格、爱憎分明的情感。 4.分析写法。

这一层在写法上运用了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让同学画出有关议论的句子。结合"揣摩·运用"题四,说说议论的作用。老师举例,如第8段,在叙述乙未年退佃搬家的悲惨遭遇这件事之后,就写了下面的议论:"母亲没有灰心,她对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这议论起到了赞扬母亲的坚韧顽强性格和爱憎分明情感的作用。同时也暗示了母亲后来支持儿子投身革命的思想基础。

六、布置作业

1.完成"理解·分析"题

一、二和"揣摩·运用"题六。

2.预习"理解·分析"题三,"揣摩·运用"题四和"积累·联想"题七。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第二部分第

二、三层。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

1.提问:(1)上节课分析了作者回忆母亲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琐事,为什么选材尽选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

明确:①母亲是劳动妇女,是家庭主妇,选材范围只能是这些日常琐事;②选材虽从小处着眼,但能于细微处见真情,写得真实、亲切、感人。这正是本文在选材方面的高明之处。 提问:(2)通过对这些琐事的回忆,表现了母亲的美德? 明确: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等美德。

2.导入新课:以上所写,表现了母亲作为劳动妇女这方面的优秀品质。作为一位好母亲,她对儿子的事业又是怎样理解和支持的呢?下面我们来研讨新课内容。

二、指导研讨分析第二层(第9-13段) 1.研讨第9段,讲清呼应的写法。 提问:(1)这段主要写什么? 明确:送子读书。

提问:(2)为何节衣缩食也要送子读书? 明确:支撑门户、被逼。 提问:(3)被谁逼的?

明确:乡间豪绅欺压;衙门差役横蛮。 提问:(4)请举例说明。

明确:如第8段,写庚子年的灾难和乙未年被迫退佃搬家。 这种前面文字与后面文字内容相联系、相照应的写法就是前呼后应。其好处是交待了因果关系,使文章严密。

请同学们结合"理解·分析"题三再试举两三例。 2.研讨第10-13段,思考归纳各段大意。(提示同学在概括大意时注意使用原文中的关键词语)

第9段,支撑门户,送子读书。 第10段,理解并支持儿子革命。 第11段,热恋故土,热爱劳动。

第12段,独立支持家庭生活,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第13段,到老不曾脱离劳动,热爱生产。

综上分析,母亲另一方面的美德是她深明大义,坚持劳动,理解儿子,支持革命。如果说母亲送子读书是为了支撑门户,这还比较狭隘的话,那么到后来他理解并支持儿子革命,这正是他的伟大所在。这样一位好母亲,怎不使儿子敬重,使儿子感激呢?

三、指导研讨分析第三层(第

14、15段) 1.归纳层次大意。

明确:感谢母亲对"我"的教育与深刻影响。 2.提问:作者感谢母亲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在结构形式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归纳明确:

(1)作者感谢母亲是从两个方面来写的:一是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二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这是母亲留给儿子最宝贵的财富,作者也深深懂得这"财富"的价值及其对自己的深远影响,从而对母亲发出了由衷的感激之情。 (2)在结构形式上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分列为两段。 (3)采用了带有抒情笔调的议论的表达方式。

(4)此处承接上文的事实发议论,不仅高度评价了母亲对作者的教育与影响,而且抒发了作者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四、分析研讨并背诵第三部分(第

16、17段) 1.找出回忆结束,回到现实的句子。 明确:第16段的第一句。

2.提问:朱德同志将"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

3.同学们诵读:"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4.提问:报母恩为什么应如此去做呢?

归纳明确:因为"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里,朱德同志把爱母亲的感情融合到了爱广大劳动人民之中,把报母恩的思想升华到报效中华,为劳动人民谋幸福的崇高境界上来。这就是作者在文章立意方面的高明之处。充分表达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同志的博大胸怀与崇高思想。

第17段是生者为死者的祈祷语,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沉、挚爱的感情。

五、总结全文

1.学完这篇回忆录,我们应该向朱德同志学习什么崇高品质?

明确:爱母亲,并把这种爱扩大到爱广大劳动人民,并为之奋斗终生的崇高思想品质。 2.想一想,朱德同志爱母亲,母亲勤劳一生中的那么多日常琐事,他记得那么真切、清晰。你爱你的父母吗?你认为爱自己的亲人与爱人民、爱祖国有联系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3.指导学生结合段意归纳主题思想。

4.要求学习本文文风纯朴、语言平实的优点和选材精当,以时间为序(纬)、以"勤劳一生"为线(经)进行布局谋篇的巧妙的组材方法。

六、布置作业

1.背诵最后两段(第

回忆我的小学老师范文第6篇

十岁那年,我升入初中,那是一所乡级初中,只开设初一初二两个班大约百十个学生,这所学校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从我家到学校要翻过一座大山步行30余里山路,当时我们全村就我一个初中生,个子又矮又小的我,每周日下午就得自己背着包谷米,带上菜,往学校走,幸好在那时我遇到了我最要好的一位同学,他比我大几岁,住在我家下面的村子,每周日他都在家等着我,我们一同到学校。

在学校的五天半里,除了学习,吃饭是一件最快乐的事。当时生活都比较困难,米、菜都是从家里带的,学校基本上不卖菜,每顿都是包谷米粥,自己拿着碗炊事员用铁瓢舀上一瓢倒在碗里,端回宿舍就着自己在家带的菜或者各种辣椒凑合着便是一顿饭。早餐是从来都没有的,更不用说去买个馒头和油条吃。不像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早餐有蛋奶,食物品种是应有尽有,而且不用自己动手洗碗(现在有些同学吃完饭,连饭盆都不放好就走人,这习惯就太差了,要改正)。那时一个水龙头下面挤着三四个饭碗,同学们非常自觉有序地晃着自己的饭碗洗好。(我们初一学生也不会因为小而遭到高年级同学的欺负,反而时常会得到他们的照顾。可真是团结就是力量,互助好比翅膀。友爱产生动力,和谐铸就辉煌。我想这也是我们现在极力倡导的和谐校园生活。)中午晚餐都吃从家里带来的菜,而且五天半都吃从家里带来的各种不同的菜,同学们都很团结,吃饭时各自拿出自己的菜摆在一起,比现在酒楼里的席品种还要多。要知道我们那个时代,经济还是紧张的,父母基本上是不

给零花钱的,读初一时一周的伙食费才三角钱,我们家庭条件相对要好一点,每周给我一元钱,我用去3角剩下的7角却不知道咋用,几个星期下来我基本上能算学校富裕的学生了,只有偶尔到一次集镇就猛花一次钱,买小人书啊,买学习用品啊,零食啊,几块钱就能买上一大包。那时候我们的生活都很节俭,我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就是从那时候养成的。

我们的学习生活也很简单就是三点一线:教室——食堂——宿舍。现在回头想想初中的生活是很清苦,全班二十来个男生住在一个宿舍里。说是宿舍,其实就是一个大教室,床板放在两边一张连着一张,中间留一条过道,很拥挤。十几个学生连在一起睡,如果身边遇到不讲卫生的学生那就糟了,小心惹上一身跳蚤。宿舍里只有一个小灯泡,暗暗的。那时,有许多同学晚上不懂得用眼卫生,在宿舍里看书,后来眼睛近视了,我有幸还好。我们的宿舍离厕所很远(大概有五六十米,不是同一幢房的),由于胆小怕事,晚上上厕所成了个大问题。我们就发挥了协作精神,两人一组,只要一方上厕所,另一方要义不容辞的一同前往。夏天还好,有把破扇子就能够与炎热、蚊子作斗争,大不了身上多几个包。冬天就惨了,没有暖气,又买不起暖水袋之类的取暖器,虽说可以自己带热水壶,但是打开水很不方便。那三年的冬天,我都是洗冷水过来的。那三年的我每个冬天都冻伤了脚。这么多年后回头看看那三年,竟有些佩服当年的自己,那个时侯心里并没有觉得苦。在那三年里我学会了在生活上照顾自己。我的自理能力应该得益于那三年。也让我懂得青年时代的锻炼比黄金还贵重的道理。每周可以回家一次。和

我们今天的休息时间一样,每周六下午回家,周日下午返校,晚上正常上晚自习。 周六无论是风和日丽,还是狂风暴雨,从来都没有阻断过我们回家的脚步。 在这三年中我曾经历过大风的天气,我张开双臂趴在风上往前走,感觉整个人是被托着的;还经历过大雪的天气,记得有一次,天突然冷了起来,大部分同学都只穿着秋衣秋裤,北风一阵一阵的考验着我们的衣服,鹅毛似的大雪下个不停,每棵树上都裹了一层厚厚的冰,更像是包了一层亮亮的玻璃,风一刮就听到“叭叭”的断裂声,一路上几个同伴谁也不说话,只管闭嘴咬牙往前走,回到家里,我的头发整个冻在了一起,母亲心疼的给我捂了好久,可能是雪总能带给我们无限的欣喜与乐趣吧,我只记得当时自己很兴奋,却不记得冷。还经历过大雨的天气,那天好不容易挨到放学了,雨却没有一点要停的意思,顺路的几个人经过激烈讨论,有的披件旧衣服,有的披块塑料布,我们坚定的跨上了回家的路。我心疼母亲做的新布鞋,脱掉鞋子,头顶着衣服冒着大雨回到家,母亲见了直掉泪,我反而安慰母亲说:“这有啥,就当是锻炼身体嘛”。可能有很多人在疑惑:怎么家里人就不知道给送件衣服、雨具呢?其实也没什么好奇怪的。那时的农村里,孩子多,没那么娇气,加上交通也不发达,父母亲都忙不完农活,也就根本顾不上在外的我,正好练就了我独立自主的个性。那个时候,我常常自豪的对自己说:“我是个经历过大风大雨的人!”

看看现在的初中生,我都不知道用何言语来形容我的初中了。总之,很怀念。借用《岁月轻狂》的歌词纪念我的初中。水一般的少年,风一

上一篇:河西学院校徽校标范文下一篇:欢迎校友回到母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