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的教育范文

2023-10-24

蒙台梭利的教育范文第1篇

题目:谈谈化妆品的利与弊

姓名:谭伟斌学号:班级:学院:制造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143021194 113020108

谈谈化妆品的利与弊

摘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类对美化自身的化妆品自古以来就不断的追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化妆品越来越普及,人们应如何看待化妆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利与弊? 关键字:化妆品、化妆品的作用、化妆品的利与弊

正文

化妆品的发展历史:第一代是使用天然的动、植物油脂对皮肤做单纯的物理防护,即直接使用动、植物或矿物来源的不经过化学处理的各类油脂;第二代是以油和水乳化技术为基础的化妆品;第三代时添加各类动、植物萃取精华的化妆品;第四代是放生化妆品,即采用生物技术制造与人体自身结构相仿并具有高亲和力的生物精华物质并分配到化妆品中,以补充、修复和调整细胞因子,从而达到抗衰老、修复受损皮肤等功效的化妆品。

化妆品的作用

(1)

清洁作用。祛除皮肤、毛发、口腔、牙齿以及人体分泌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不洁物质,如清洁奶液、 净面面膜、清洁用化妆水、泡沫浴液、洗发香波、牙膏等。

(2) 保护作用。保护皮肤及毛发等,使其滋润、柔软、富有弹性、以及抵御风寒、烈日、紫外线辐射等伤害,增加分泌机能活力,防止皮肤皲裂、毛发枯断,如雪花膏、冷霜、润肤霜、防裂油膏、奶液、防晒霜、润发油、发乳、护发素等。

(3) 营养作用。补充皮肤及毛发营养,增加组织活力,保持皮肤角质层的含水量了,减少皮肤皱纹,减缓皮肤衰老以及促进毛发生理机能,防止脱发,如人参霜、珍珠霜等各种营养霜,营养面膜、生发水、药性发乳、药性发蜡等。

(4) 美化作用。美化皮肤及毛发,增加魅力或散发香气,如粉底霜、粉饼、香粉、胭脂、唇膏、发胶、摩丝、染发剂、烫发剂、眼影膏、眉笔、睫毛膏、香水等。

(5) 防治作用。预防或治疗皮肤及毛发、口腔和牙齿等部位影响外表或功能的生理病现象,如雀斑霜、粉刺霜、抑汗剂、祛臭剂、生发水、痱子水、药物牙膏等。

化妆品对人体的危害

虽然化妆品有对人体保护和美化的功能,但多少也会挥发出各种有害物质,对人体皮肤产生刺激作用,有些甚至引起皮肤水肿、瘙痒、斑疹等。总的说来化妆品对皮肤是安全的,一般没有什么损伤,但这并不等于她是绝对安全的,并不是说副作用是零,在一些特殊的体质人群中,有时会发生很多的副作用,尽管这些副作用发生率很低,但由于化妆品的使用人群非常大,因此国家对化妆品的副作用的问题也非常重视。通常化妆品可能引起以下问题:化妆品痤疮、化妆品接触性皮炎、化妆品色素沉着、祛斑化妆品所致白癜风、染发

化妆品所致接触性皮炎、文刺后异物肉芽肿等。

长期使用化妆品对皮肤的危害有很多。化妆品都是化学合成品,虽然有美化的功能,但多少也挥发出各种有害物质。在化妆品中,会由于需要增加祛斑美白的功效而添加了汞、铅、砷等化学成分。砷对蛋白质及多种氨基酸均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汞是唯一在常温下以液态形式存在的金属。由于它的特殊物理性质,表现出容易为生物体吸收的特点,长被用于各类美白祛斑产品。您每天使用的化妆品就是由表皮吸收,再到真皮,最后到皮下组织。而那些金属化学分子,同时也进入到了体内。被氧化以后,挥发毒作用来损害人体的器官。可能这些元素及其他们化合物的含量。凭我们的肉眼是很难看出来的。即使超标几万倍,闻起来也只会有点刺鼻。因此长期使用此类化妆品,就会对人体皮肤产生刺激作用,造成相当的危害。

1、化妆品中的香料等,是已经肯定的光感物质,涂搽了含有这些物质的化妆品的皮肤,在日光暴晒下会发生细胞损伤,引起炎症反应。

2、化妆品中的人工合成化学物质,如色素和香料等,接触皮肤后,直接刺激皮肤,引起瘙痒症、神经性皮炎。

3、某些化妆品内含有重金属,如铅、铬、镐等,长期使用会被皮肤吸收,在体内积累,引起中毒反应。

4、为了追求一时的效果,一些化妆品中加进了激素或抗菌素,长时间使用这些化妆品,会产生过敏反应或副作用。

5、过多搽抹化妆品,化妆品中的油脂吸附空气中的灰尘,导致汗腺口和毛囊皮脂腺口被堵塞,造成细菌繁殖,引起毛囊炎、痤疮。

6、有些化妆品在光的作用下可使皮肤细胞老化,皮肤弹性减低、松弛、干燥,甚至萎缩。

概括而言,化妆品对女性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产生过敏反应。②引起皮肤细菌感染。③引起皮炎。④有毒物质被吸收入体内引起慢性中毒。⑤劣质化妆品在阳光的照射下产生“光毒性”反应。

从我看来,如何科学性选择合适的、健康的化妆品才是利用化妆品的关键,因此我们不仅要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生理状态、身体素质,还要理性的对待各种化妆品,贵不一定是最好的,但适合自己对自己是没有坏处的。当然,未来的化妆品必定围绕“绿色化学”而发展,让化妆品更“绿色”才是长远、持久的发展之道。化妆品与自然相和谐才不会让美丽化为哀愁,才能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参考文献:

《化学与人类》钟平 余小春著

《化学与社会》蔡苹编著

蒙台梭利的教育范文第2篇

2、5——6岁适龄宝宝设计。

蒙台梭利把孩子的智力称为“数学的思想”,孩子具有天生的数学倾向性,新爱婴的课堂为了在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发展孩子的抽象概念,循序渐进地组织了一系列影响他们思想发展的感官印象和逻辑印象的课程。蒙台梭利数理教育课程通过促使孩子观察、自己动手进行探索和对抽象概念的想象,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有关分类、排序和归纳等能力,来增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成人不能为孩子提供一个抽象的概念,他们必须通过教具操作来知道它。借助于有秩序的、持续的、正确的环境准备,他们就会得出抽象的概念。课堂上所配置的整套蒙台梭利教具和专业教学流程,就是为他们达到学习数学的目的所提供的环境设置。 在数理教育课程中,通过系统严谨的学习,您的孩子将主要获得以下多方面的进步:

感官认知:通过对孩子感官能力的训练达到知识的增长。借助蒙台梭利专业教具的操作,他们认知形状、大小、粗细、色彩、光滑粗糙、软硬、冷热、听觉、味觉、嗅觉、空间方位感、逻辑思维等基本经验与知识,进一步完成分类和辨别的能力,完成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每个人的经验积累和知识增长都是依靠自身的各种感官所获得,感官能力越强、感官经验越丰富,孩子积累的经验越多,孩子的知识量也就越大。 数学实践和体验:对孩子来说,蒙台梭利教具是最好的玩具,它能够调动他们以极大的热情去反复摸索和实践,从而使自己头脑中模糊、混乱的概念清晰化、条理化,进而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数理教学首先帮助孩子把抽象的概念感觉化,又在重复的、多样的教具操作中得到数与数量、十进位、基础运算等知识。每一次课程教师都会观察并记录他们的完成情况,并相应的实行个别指导。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每一个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调整自己的进度,达到最理想的学习效果。

语言发育:在蒙台梭利数理教育中不仅强调孩子对教具的探索获得经验,也注重简洁、准确的语言把经验概念化,达到学习的最终结果。而且孩子掌握了语言的本质,就更容易学会使用和发展语言。

专注力与意志力:课程操作在设计上注重训练孩子手和手指的活动,用来培养他们的专注力与耐心。教具功能、尺寸和色彩上适合孩子的兴趣,符合他们自我发展的需要,让他们表现出更多的心智集中。反复操作自己的工作会使他们保持更大的兴趣和耐心在自己的工作上。专注力和意志力对他们未来学习与工作都非常重要。

纠错能力:蒙台梭利教育强调“错控”,即错误控制。每一个教具都被设计成孩子自己可以修改自己的错误。课堂上教师鼓励孩子自己探索教具,并在出现的挫折中开动脑筋,碰到困难时学会观察、分析与判断,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蒙台梭利的教育范文第3篇

(一) 自由

这是蒙台梭利教育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核心精神, 自由在蒙台梭利教育中不是放纵幼儿让他们随心所欲得做任何事情。蒙台梭利女士强调的自由是教师在为幼儿提供的有秩序并且美观整洁的环境中, 幼儿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愿意操作的工作, 然后专注得投入到认真的工作中, 并且可以不断重复操作锻炼直到自己的内部需求得到满足, 最终可以实现行为符合一般社会行为道德准则的要求。

(二) 自动

这是蒙台梭利教育的第二个核心精神。自动化的精神可以用儿童和教具来解释。蒙台梭利教师强调“有准备的环境”, 在这种环境下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工作。这种操作式的学习活动是幼儿的内在需求的体现, 更是幼儿自动的表现。学习活动不仅是幼儿维持生理生活的需求, 更是蒙台梭利教育的自动精神的体现。蒙台梭利不同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 反对压抑幼儿的天性, 倡导孩子自动的探索创造和思考学习。丰富的教具为儿童的自动学习欲望提供激励, 诱导儿童的自学愉悦, 并激发儿童的自动学习。

(三) 幼儿的正常化

在《创造的孩子》一书中, 专门有一章的内容蒙台梭利女士描述了儿童的“正常化”, 而且她以标题“儿童对社会的贡献-正常化”, 可以看出蒙台梭利已经赞扬了儿童的正常化。蒙台梭利认为, 孩子们总是可以从一个状态自动切换到另一种状态中, 而且他们可以亲自动手并集中精力工作, 这种心理现象称为正常化。规范化儿童的特点是不仅可以认真的工作, 而且同时能够遵守工作纪律和良好的与同伴交往。相对于正常化儿童的特征, 倾斜儿童的特征, 即正常化前的儿童, 是反复无常, 无序和懒惰的。

二、蒙台梭利教育活动中的教师角色

(一) 教师是工作的展示者

传统教育者认为可以通过说教、树立榜样的方式使儿童身心得到发展。在蒙台梭利教育中完美的人格来自各种能力的协调发展, 这与自由行动和工作是分不开的。因此, 蒙台梭利主张孩子们在自由和有序的工作中快乐的成长。所谓的工作是儿童能够自动得使用教具的活动, 它与日常生活中的玩具有很大的不同。在对教具的操作过程中, 在工作中主动得选择教具, 大脑、感官和身体协调运转, 从而各种能力可以得到协调的发展。教师也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发挥作用, 他们系统而准确地展示需要幼儿学习的知识, 为他们进一步探索知识和发展自己的能力提供了基础, 但这不是儿童学习的主要部分, 儿童自身的操作活动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跟随孩子”让孩子成为他们自己的主人, 而不是不断的要求孩子去完成教具的操作。

(二) 教师是儿童秘密的探究者

蒙台梭利教育要求教师花费大量时间来研究问题, 即“观察儿童”。只有仔细致地观察幼儿, 我们才能揭开儿童的秘密。对于教师来说, 知道孩子的名字和父母的职业的信息仅仅是工作的一小部分内容。最重要的内容是要了解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各种行为的表现, 观察他们的发展特点, 并研究他们行为和情绪出现的原因。通过日常生活和工作时的细心观察, 教师可以对孩子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在幼儿园教育中这种观察和研究尤为重要。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会表现出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他们的爱好是为了让每个孩子获得知识和发展学习活动的能力, 教师需要在早期阶段进行大量的观察和研究工作。

(三) 教师是活动环境的准备者

“有准备的环境”是蒙台梭利教育的核心。儿童的发展是个体与“有准备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种准备好的环境必须由了解儿童内心需求的教师准备。作为环境的准备者, 教师的任务包括创造适合儿童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1. 创设适宜的物质环境

在蒙台梭利看来, 教师必须成为物质环境的创始人和管理者。良好的物质环境可以指导孩子纠正错误的行为。物理环境的准备是指创造一个外部环境, 使孩子们感到放松和舒适, 并适应他们的发展, 主要是活动室的布局和区域的划分。蒙台梭利教具的安置是物理环境准备的核心内容, 因为教具是儿童积极学习的对象和自我教育的工具。蒙台梭利要求教师不要坚持经典的蒙台梭利教具, 教师有必要根据蒙台梭利女士的设计原则设计更多的教具。

2. 营造适宜学习的精神环境

蒙台梭利认为, 环境是教师创造的环境, 教师是环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创造环境的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关注物质环境, 还要关注精神环境。他们不仅应该保持环境创造的表面形式, 还要考虑环境创造的质量。除了保持环境的舒适性, 清洁性和有序性外, 教师还应为儿童创造舒适, 安全, 温暖和放松的心理环境。

三、蒙台梭利教育中教师角色研究的启示

蒙台梭利将教师列为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三个要素之一, 突出了教师在蒙台梭利教育法中的地位。在蒙台梭利教育的实践活动中, 教育持续本土化, 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者的作用?我认为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 提升理论学习的高度, 树立科学的儿童观

教育实践始终离不开正确教育理论的指导。蒙台梭利教育已进入中国多年, 其实践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本地化是一个无法在一夜之间完成的过程。目前的实践活

动中仍存在许多误解。人们仍然对蒙台梭利教育感到困惑。原因是许多从事蒙台梭利教育的从业者不理解教育理念。教师培训工作是表面上的, 教师缺乏学习思考和总结的过程。因此, 教师要正视自己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 注重自身的作用, 继续学习和阐明蒙台梭利教育的观念和原则, 消除误解, 走出误区。这对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国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二) 把握教育的细节, 创设“有准备的环境”

敏锐的眼光和细致的思想都是属于蒙台梭利教师的, 即是从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细节开始着手, 善于观察和思考, 这是从孩子第一次迈步走进教室开始的。刚刚进入教室的孩子会很高兴看到如此大量的教具, 但由于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 他们还不能做到按顺序归还这些教具。面对这样的情况, 老师千万不要去埋怨和训斥孩子, 而是要在之前就采取一些辅助措施, 例如使用不同颜色的托盘在不同的领域举行教学, 或在不同的领域标记, 以帮助孩子形成秩序。注重细节的教育是指导我们为儿童创设“有准备的环境”的关键之处。

(三) 加强创造力的发挥, 建造适宜的工作

蒙台梭利教师都应该具有不竭的创造力。每个蒙台梭利教师不应该对蒙台梭利教育系统的原始工作感到满意。相反, 他应该结合自己班级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创造适合儿童操作的新工作和教具, 以满足儿童的内在需求。作为创造者, 一方面要立足本园, 另一方面要敢于对蒙台梭利教育进行大胆得改革和创新, 让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国扎下牢固的根基, 这是蒙台梭利中国本土化和立足本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 在蒙台梭利实践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指导和支持儿童的学习是教师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蒙台梭利对教师角色的阐述为幼儿园教师提供了新的思维视角, 值得教师深入研究和思考。

摘要:教育者被蒙台梭利女士列为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三个要素之一, 突出了教师在蒙台梭利教育法中的重要地位。在蒙台梭利教育的不断本土化实践中, 蒙台梭利教师的角色扮演在激发幼儿教育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蒙台梭利教师首先应从观察者做起,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注重对儿童的观察和分析。蒙台梭利教师应从细节入手, 了解孩子的内在需求, 营造“有准备的环境”, 在幼儿园为儿童建立合适的工作, 注重“成人思维”的反思, 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

关键词:蒙台梭利教育,教师角色,幼儿教育

参考文献

[1] 刘红妹.论蒙台梭利的纪律教育观[J].时代教育, 2008 (21) :24-26.

[2] 李婷, 董卫花.我国借鉴蒙台梭教育法的现状及误区[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11) :30-32.

蒙台梭利的教育范文第4篇

李志军

对蒙特梭利教育的初探

姓名: 李志军

学校: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民族幼儿园

职业:教师 职称:小教一级 电话:15048033739 邮编:021100

内容摘要: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一个非常实用、操作性极强的、完整的教育体系。她不但完成了儿童的早期智力开发,而且能全面提升儿童的身心素质。重视早期教育,强调把握孩子的敏感期,这正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工作,提倡不同年龄孩子的混合搭班,这样的教育在幼儿园中也起到良好的作用并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提倡以孩子为中心,培养孩子的自我发展。把操作学习让孩子当成工作培养了孩子多种能力。结合实际,走出误区,更好的开展蒙式教育。

关键词:蒙特梭利教育 游戏与工作 孩子的敏感期早期教育

对蒙特梭利教育的初探

蒙台梭利教育法有自己完整的操作体系,重视开发孩子的早期教育,在一种愉快的环境中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唤醒了孩子内在的力量,挖掘了孩子的潜能。在实际工作中我就结合本地区的教育特点、孩子的情况以及自己对蒙特梭利教育的理解,实际开展了蒙特梭利教育。把蒙特梭利的亮点教学与中国的教育实际、本地区的特色相结合,使自己对蒙特梭利教育有了更多的认识和理解。

一、蒙特梭利教育强调把握孩子的敏感期,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

蒙特梭利教育强调把握孩子的敏感期,这时间正好是幼儿教育时期,也就是0到6岁的早期教育。其实我们国家的教育工作者也十分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孩子在0到6岁是智力与能力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这时候对他们进行有目的有条理的培养,会让他们受益终身。这时我们不一定非要让孩子掌握多少的诗词、认识多少的字、会算多少的数学题,其实更重要的是孩子性格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培养、认知方法的培养。蒙特梭利教育正是从这点出发,在孩子的敏感期内找到他们的喜好倾向,并努力去满足他们的成长需求,鼓励他们的自由探索,充分享受个性的发展,这样孩子的个性就会发展和突出。我也很认同这样的教育方法,在早期形成孩子个性的时候,我们不要把更多的模式套加在孩子身上,应该在这段时间更好的去观察、探索孩子找到每个孩子自身的特点,并鼓励他们的个性发展。

二、在教学中重视混齢教学,努力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 在蒙特梭利教育中提倡不同年龄孩子的混合搭班,这样的教育在幼儿园中也起到良好的作用。现在中国的国情就是每个家庭一个孩子,他们都是家中的皇帝,缺乏耐心、爱心,有时还存在娇气、自私、缺乏毅力的表现,在家长那里他们认为自己是最重要的,在同龄孩子中他们都认为应该别人让着我。但在混合搭班中,他们的思想就会发生变化,他们找到自己更强大的理由,也开始愿意帮助比自己小的幼儿,从中体会的自己的快乐;也争着做值日等事情,来体现自己很棒;其实在每个孩子内心都有这种力量,但老师强迫去做与自愿作效果就大不相同。所以混合搭班的教育模式对孩子责任心、爱心等性格培养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提倡以孩子为中心,培养孩子的自我发展。

在蒙特梭利教育中,提倡老师只是孩子的观察者和协作者,真正体现以孩子为中心。平时我们的教育都是由老师有目的的提出问题,让幼儿来认识问题,从中掌握知识。遇到困难也会寻求家长的帮助,自己很少去动脑试一试。而蒙特梭利教育是完全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去获取自己的认知,所以在这一方面,我们任蒙特梭利的老师要改变观念,才能体现其中的教育理念,转型成新理念的老师。我在教学中并没有放弃目标,而是在放好教具之后,让他们操作,我在一旁静静的观察,他们有自己认知的不同方法,也有从错到对的过程,但孩子在自己操作、自己探索、自己寻求一个答案。这样真正从小就培养了他们的自主能力,从内心挖掘、开发他们的潜力,他们会用自己方法解决问题,有自己的判断力、以及获取新知的能力。我十分喜欢这种教学,如:在让孩子用教具比较长方体的高矮与圆柱体的粗细等环节,我亲眼目睹孩子从开始无从下手,到最后发现有更矮的长方体,有未装进去的圆柱体之后,又重新操作直到全对的过程,最后孩子看我的眼神充满了胜利与自豪。我作为观察者及时送去鼓励,幼儿这时就会重新的迅速的又给我演示了一遍。又如:用筷子夹豆子。这看似很简单的事情却培养了孩子的多种能力,例如:夹得能力、专注力、协调性,从始至终良好习惯的培养以及生活的趣味性。简单的内容却有很大的作用。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还扩展了范围,丰富了简单的内容,就一个 “夹的工作”却有形式、颜色、材料不同的教具。让孩子因新奇而产生兴趣,从而产生操作的欲望,锻炼自己的多种能力。这种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孩子自己会学习、会解决困难。孩子不再有依赖性,而更多了一份自主性与探索性,培养多种能力,更有利孩子的自我发展。

四、蒙台梭利把幼儿学习活动称为 “工作”。孩子开始并不能真正理解“工作”的意思,许多的教具会让他们兴奋,也会当成玩具,随意去换教具,这就需要老师有艺术的引导。孩子拿到自己所需的学具之后,老师要告诉他们,你要开始工作了,利用你手中的学具去完成一样你最想完成的任务,并从中要有自己的收获。在“工作”中孩子通过工作来逐步改善自己、完成自我。在蒙特梭利教学中,孩子将独立完成他的"工作",就算期间发生了错误,也不要帮助孩子纠正错误,而是让他们自己去找到错误的地方,自己改正错误。这种学习通过工作使孩子肌肉和肢体动作协调,手脑并用,促进身心协调发展,通过孩子自由选择工作,独立操作,专心致志,从而磨练了孩子的意志,增强了自制力、勇气和自信心,培养了独立自主精神,同时满足了孩子心理需要。

在实践教学中虽然我们有很多教具,也给孩子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操作,因为教师在最初的教学中就强调了这件事情不是游戏而是工作要认真、投入,不能单纯的玩,所以孩子们都能够认真的按要求操作,不去频繁的换教具而是认真的按要求从始至终的操作并获得知识。蒙氏班的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都能够真正的领会“工作”的含义,进行实践操作。

以上我谈到的都是我在实践教学中感受到的蒙氏教育给我们带来的益处,但其中也存在一些误区:

一、对一些新的教学理念,我们不能生搬硬套。蒙式教育也要结合中国的教育现状及中国孩子的特点来灵活的应用。在孩子还不能自己有效学习时,我们教师不能一味的当观察者,而要循序渐进的去指导,尤其当学习中出现错误时,不能说让孩子就错下去,老师也要起到协调与指导的作用。

二、与家长的沟通要及时有效。记得刚开展蒙特梭利教育模式时,有的家长根本不明白,还以为使用蒙语进行教学,这样家长处在误区中,就不能配合教师开展蒙式教育。在蒙特梭利教育模式中家长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在家中家长也要给孩子提供安全的空间,有规律的生活,以及提供成功的机会。所以一定要联合好家长的力量,共同开展教育。

三、教具一定要有限度,不要一股脑把许多教具都放在孩子身边,把蒙氏教具摆在教室中,让孩子自由选取摆弄。根据蒙台梭利课程的核心观察、了解儿童发展的内在需要,要有计划的开展教学活动,课程组织的中心绝不是简单地操作教具。

四、在混搭的教育中也要控制帮与被帮的限度,不要让小的孩子养成依赖大孩子的习惯,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自己努力完成。大孩子也不要为了体现自己的价值,帮助别人,而忽略自己的任务,因为他们毕竟都是小孩子,能力有限。

蒙台梭利的教育范文第5篇

一、什么是感官教育?

以系统的感观教具为依据,采用能个别刺激感觉的感官教具为媒介,从不断训练、强化的过程中来获得智能教育中不可欠缺的各种概念,从而为发展知觉和思维奠定基础。

感官教育的内容包括视觉教育、触觉教育、味觉教育、听觉教育及嗅觉教育。

二、感官教育分为二个阶段:

接受和认知

蒙氏教学法是一整体教育,除了日常生活、感官教育、数学、科学文化五大领域之外,在这五大领域的经验获得中,必须通过感觉器官的运用与接触才有办法达到学习的效果,因此感官学习分为接受和认知。外界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进入大脑进行分析,形成刺激印象而被接收,帮助儿童形成基本概念,再返回至效应器,形成自学思考及研究探讨。

三、感官教育的意义

感觉或知觉分别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所获得的个别或整体属性的反映。感知觉在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幼儿的认知过程中,感知觉 1 占据重要地位。幼儿基本上是依靠自己的直接感知来认识事物的,幼儿的记忆直接依赖于感知的具体材料,幼儿的思维常为感知觉所左右,幼儿的情绪和意志行动,也常受直接感知的影响而变化。因而感官教育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感官教育有利于促进儿童个体心理的发展。

(二)感官教育可以形成准确的概念,而概念是进行智能活动的必要材料,因而感官教育是智能发展的基础。

(三)感官教育可以完美儿童的人格。

(四)感官教育可以促进儿童对美的感受、理解和表达。

四、感官教育的目的:

直接目的:从生物学角度,0-3岁是儿童感觉的发展期,而3-6岁是感觉的形成期,所以在此阶段我们所强调的是把握机会,帮助儿童感官自然发展,同时掌握儿童全面性自我教育。

蒙特梭利认为感官教育是为了培养儿童的精确心理。精确的心理是蒙特梭利从法国哲学家、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帕斯卡那里引用过来的。帕斯卡曾说,人的心理天生就是精确的,一切知识和进步都来自精确的观察。就象一门语言的结构是其字 2 母的发音和词语的排列规则所决定一样,人的心理结构基本上也是有序的。感官是我们和环境之间的接触点,心灵可以凭借感官经验变得极其灵巧,这种敏锐的辨别力是在普通的日常生活中锻炼出来的,儿童为了适应现实生活以及未来的时代,必须对环境有敏锐的观察力,因此必须养成观察时所必要的能力和方法。这是因为适应环境必须以观察为基础,因此蒙特梭利认为感官教育的目的实际上就是要训练每个人变成一个观察家。感官教育还是高级心理活动发展的基础。蒙特梭利认为儿童进入学校以后很多人对数学都有一种心理障碍,但是如果儿童的心理发展植根于感官教育基础之上,那么一切都将迎刃而解。进而蒙特梭利认为感官教育最终点站还会促进儿童创造性的发展。任何人创造性的起点都是他们心理中的某些规则和精确的东西,因此在教育中我们必须注意感官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儿童人格的塑造和创造力的培养。

间接目的:从社会学角度来讲,因为人类是群居动物,所以一般人是难以离开社会群居生活而独立生存,那么幼儿期适当的感官来刺激可以帮助他们成为一个敏锐的环境观察者,使他更容易适应现在和未来的生活。

蒙特梭利数学教育

一、什么是数学教育?

数学是一连串的逻辑思考和串联,必须经过比较分类、归纳找出他们的相关性,借着计算的方法得到理想答案,所以蒙氏数学重点放在思考过程和思考方式上,它采用的方式是提供给幼儿如何接触数学,练习思考及归纳结合的方法。

蒙特梭利由孩子在日常生活的体验中,从以下三方面考察数学,即:

(1)算术——数科学;

(2)代数——数的抽象;

(3)几何——抽象的抽象。

蒙特梭利的幼儿数学教育中的“数学”,并不是一般人所指的综合的数学,而仅指其中的算术部分而已。因此,凡是今后所谈的蒙氏数学教育,均指的是算术教育。

二、数学教育目的:

直接目的:通过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孩子熟悉数量,积累数学经验,初步形成数学概念,掌握简单的数学运算方法,促进数学学习。

4 间接目的;培养孩子有条理的思考,使孩子养成数学的头脑,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幼儿对整体文化的吸收和学习,以及形成人格时所需要的抽象力、想象力、理解力和判断力。

三、数学教育的意义:

“数”在食、衣、住、行等的日常生活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几乎没有一个民族不知道

1、

2、

3、„„或“很多”这些与“数”有关的概念或名称。仅就最单纯的数东西来说,便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从小到日常生活,中到各项工程,大到巨型计算机、航空航天等,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与工作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可以说人类正在建设的信息社会本质上就是数字社会。有人把数学对于人类的意义,比作生活中不能缺少的盐一样。离开了数学,人们的生活将寸步难行。所以世界各国都把数学教育列为国家基础教育的重要课程,而幼儿数学启蒙,作为数学教育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倍受各国教育重视。

首先,数学是幼儿认识环境、了解环境、适应环境的工具之一。幼儿在处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时,与成人一样需要计数、计算和逻辑推理与判断力。

其次,幼儿数学教育有利于幼儿数学逻辑能力的发展。数学逻辑能力是人的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幼儿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排序、分类等数学活动,学习简单的数 5 学逻辑推理,为进一步发展复杂的、抽象的逻辑推理能力做准备,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幼儿期是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的敏感期,是数学启蒙教育的关键期。

数学教育让孩子“学会”不是唯一目的,而是在过程中开启孩子的智慧,借助教具的操作,触类旁通,真正成为一个懂得思考的孩子。

四、蒙氏数学教育的特色:

1.以感官教育为基础。

“感觉是精神的入口,一切的认识先由感觉获得,对外界的精神认识的基础就是感觉认识。收集各种事实加以区别比较,就是形成精神的第一步。”蒙氏幼儿数学教育注重教育过程中系统的数学感受知经验的积累,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认知发展规律。感觉教育中的“配对”、“序列”、“分类”这三种基本操作是数学教育的预备课程,通过这些基本练习可以培养幼儿明确事物或现象结构的能力。

2.从数量的计数开始。

3.重视数量、数字和数词(名)三者间的关系。

数量有实际的东西;

6 数字是书写上的;

数词是语言上的。

4.采用三段式教学法。

5.使用阿拉伯数学并统一字体。

6.重视0的概念和十进制系数的演算。

7.合成分解的操作基础是十。

8.以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位数。

9.错误控制的方法是用验算或者订正版来完成。

蒙特梭利认为”错误订正”是使蒙氏教具的操作效果趋于完美的科学原则之一。订正错误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每个幼儿能够认识到自已的错误,而且有检验错误的方法。同时她发现,幼儿的天性倾向于得到准确的结论,获取准确结论的方法能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因此,她为幼儿设计的每一个教具都有严格的错误订正标准,以便在操作过程中让幼儿对照该标准自已发现并自动纠正错误,从而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自主性,培养细心、耐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自觉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7 由于教具本身具有订正错误的功能,幼儿可以凭借自已的智慧去发现和改正错误,而无需成人的提醒,所以这也是一种“自动教育”。

10.要先掌握基本的数概念,再向统合方面进行。

11.有固定流程,自成一体由简到难。

五、在做教学展示时要注意的原则

1. 创设数学环境;

2. 老师要坐在孩子的右侧;

3. 分解每一个动作,使幼儿看清楚每一个提示;

4. 要有适当的说明文字,简单、明了、清晰;

5. 注意孩子的表情和反应;

6. 在展示过程中是否让孩子接触教具,要有正确的判断;

7. 注意提示每一个有错误控制的地方;

8、 每次展示后要有引导性的问题提出;

9、展示后要有引导性的问题提出;

10、孩子有自由操作反复练习或不工作的权利,不要勉强;

11、对于孩子的提问要给予正确的答案;

12、如何整理工作要给予孩子提示。

蒙特梭利语言教育

一、语言概述

1.语言是思想的集合,智慧的工具。

2.文化的发展和语言的发展密切相关。

3.语言发展是有敏感期的,错过敏感期,就会阻碍语言的发展。(0~2岁——听的敏感期;6个月~3岁——说的敏感期;2~6岁——阅读、书写的敏感期)

4.语言的学习来自于听、看、模仿、练习、正确的辅导。

5.语言分为口头语言(口语)和书面语言(文字)两种。前者为听说能力,后者为阅读与书写能力。

二、语言文字教育的意义

1.表达与沟通。

2.吸收知识与发展智慧。

3.对文化的继承与创造。

三、语言文字教育的目的:

10 六岁之前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敏感期,提供丰富的语言学习环境,加强语言学习;不仅强调母语教学,同时培养多种语言、特别是英语的发展。

其直接目的如下:

1.培养幼儿认识的字汇和加强表达能力;

2.培养幼儿认读及书写能力;

3.培养幼儿听、说能力;

4.欣赏文学作品,促进语文学习的兴趣;

5.培养幼儿早期阅读;

6.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间接目的:扩展语言的经验,开拓知识和文化领域,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陶冶儿童情操。

四、语言文字教育的特点

1.尊重民族文化的语言。

2.注重语音、语调、文字应用并进。

3.通过感官与操作,获得实际的经验。

11 4.赞同双语和多语教学。

五、语言教育的发展

1.幼儿语言的发展同成人学习方式不同,是在自然环境下学习的。

2.听觉器官与语言发展有密切的关系(首先有健全倾听的习惯,保护耳朵)。

3.语言机能结构复杂,要先能听,然后再说。

4.语言机制在3岁前就已形成。

六、语言教育的方式

1.口语教育:

① 要从交谈身边的事物开始。

② 要把孩子放在预备的环境中,要得到成人的帮助。

2.文字教育:

① 孩子对文字较感兴趣。熟悉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标记和符号。

② 文字教育必须按心理过程,从具体到半具体到抽象进行。

蒙特梭利日常生活练习

幼儿日常生活练习的必要性

日常生活练习在整个蒙特梭利教育体系中具有起始性和基础性的作用,与蒙特梭利其他领域的教育密不可分。感官教育要求发展的视、触、听、味、嗅的感知觉能力以及运动觉等,很多在日常生活中就得到了训练。如,幼儿用手或工具拿、夹各种不同大小、软硬的物品,有用水的活动中直接感知水温、水性等;又如,在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中需要计数物品的数量、形状,又与数学学习密不可分;在照顾动植物方面与科学学习更是直接的关系;又如文明礼貌的学习和习惯更是依赖各国家与民族文化历史的传统与背景教育;幼儿的语言与日常生活练习的关系更是犹如鱼和水的关系,脱离生活实际与实物的语言,对幼儿而言,将是抽象与不可理解的空洞声音和词汇,因此,幼儿需要在丰富的日常生活练习中形成对各种事物的概念。幼儿的日常生活练习绝非孤立于其他领域,相反要密切融合其他领域的练习,重视相关学科的综合价值。

一、日常生活练习的含义

蒙特梭利日常生活练习是指一国社会及文化传统的环境下,按照人类成长的自然规律,帮助幼儿习得大、小肌肉的动作、社会文明礼貌等生活技能、样式和程序,使幼儿反复不断地自发学习,并以此作为一个社会的完整人格形成的必要过程。

日常生活练习是帮助孩子真正融入蒙氏环境的基础阶段,是最先介绍给孩子的内容。

二、日常生活练习的意义

(一)人类学和生物学意义

蒙特梭利是站在人类学和生物学的立场来探究日常生活练习的目的的。

1.人类学角度

在不同时代、国家及民族的环境下,人们的生活模式也不同。儿童学习日常生活的活动,本身就意味着继承这一民族、国家的遗产,同时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古今融合。通过日常生活练习,儿童养成了做一个合格公民的基础能力与品质。他们一边活动一边学习自我调整,以达到其进展型人格的最高目标。日常生活练习并非模仿性的游戏,而是现实环境中运用实际的物品进行的一些实实在在的活动。例如,儿童会拧干毛巾中的水分去擦脸,用衣架把衣服挂上去;用器械将黄豆磨碎榨成豆浆,学习各种文明礼貌等等。儿童进行这些活动是为了在现实生活中发展生存能力,寻求与建构生活秩序,在吸收古今文化遗产中,使个人同化于社会环境之中。

由于日常生活在家庭中可随时进行,这些活动也构成了家庭成员日常活动的核心,通过儿童参与家庭中的各种日常生活,孩子成为家庭生活的贡献者,这会使儿童感到自己被需要,对家庭成员有价值,从而获得自信心与荣誉感。

2.生物学角度

14 蒙特梭利认为,儿童在完成日常生活的一系列活动时必须依赖“运动”,她强调“儿童是通过个人努力和从事活动而得到发展的。动作是生活的基础。因此,她的发展既依靠心理的因素也依靠身体的因素。”她说:“心理和动作属于同一个统一体,是一个整体一两个部分。”“运动对儿童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它是创造性的能量在功能上的体现,并使人达到种的完善。通过运动,他对客观环境起作用,由此履行他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使命。运动不仅仅是自我的一种表现,而且是意识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因为运动是自我跟客观现实建立一种明确关系的唯一真正途径,因此,运动或体力活动是智力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换言之,在人格形成上所必要的身、心、知各方面都是由“运动”所促成的。

她说:“实际生活练习是塑造儿童性格的活动,它包括激发灵感,重复动作和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些微小的细节上。”这是一种“为适应环境而进行的有效活动,是有成果的教育的实质所在”。

蒙特梭利认为:“儿童必须通过自身的活动,通过手的活动才能发展自我,因此儿童需要有一引起能使他工作的物体,以便给他提供活动的动机。但在家庭里,这种需要被忽视了。”在蒙特梭利教室中,这些日常生活的教具与练习正是提供给儿童一种环境和条件,以支持和满足他们的愿望,使他们的潜力得以发挥,经验得以增长。她说:“确实,我们不能创造天才,我们只能给每个孩子实现其潜 15 能的机会,使他们成为一个独立、有安全感且平衡的个体,让每个孩子的学习在适当的时机,自然而愉快地产生。”

综上所述,从社会学意义上看,儿童的日常生活练习,以满足社会性人格形成为深远目的。而社会性人格,是儿童作为未来公民,继承和发展本国与本民族文化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行为方式所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从现实意义上看,也是为儿童进入小学独立生活、学习做好准备。其次,从儿童生理与心理学意义上看,日常生活练习以满足儿童内在发展、锻炼运动能力、促进独立性、理解力、专注力、意志力、秩序感、自信心、责任感、荣誉感以及对物体的认知等的发展为其目的。由此可见,儿童日常生活的练习与教育是蒙特梭利教育的基础,也是蒙氏教育最重要的部分。

不得不指出的是,在我们的社会和家庭中,并非所有的人都有以上这些认识与理解的。正如蒙特梭利所指出的,在我们的社会中,“成为没有思想准备去认识和接受儿童要求做自己事情的愿望”,因此,当儿童表现出这种愿望时,他们不仅感到震惊,而且还加以阻挠。她说:“我们习惯于为儿童包办一切,这不仅表现了对他们的奴役,而且是危险的,因为这样会窒息儿童有益的自发的活动能力„„”

蒙特梭利还在观察中指出“成人不理解儿童在活动中需要运用他的手,不把手的运动看成是儿童工作本能的第一次展现,就可能成为儿童工作的障碍”,这并不 16 能都归咎于成人的一种防御心态(如,把东西打坏了,把东西弄脏了等等),可能还有其他的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是,成人注意的是他自己行为外在目的”,“即最大效益的规则”,她又说,“如果一个儿童要自己梳头,成人并没有为这种可能的想法感到高兴,反而认为是对他个人的一个攻击。他知道儿童不会很快地梳好头,也不可能很快地达到他的标准,而此时成人却能将儿童的头发梳得既快又好,”“当成人看到儿童试图穿衣服或系鞋带时,也会发生同样的情况。”也就是说,成人不能理解与认可儿童与他有着“不同节奏”与“不同的行为方式”。蒙特梭利将儿童要求独立工作的愿望遭到成人阻挠的现象,曾幽默地比喻为“儿童生活中遇到的第一个敌人”。

(二)现实意义

联系到中国现状,由于我国实施计划生育这项基本国策,现代家庭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独生子女”时代的出现,很多父母习惯性地为孩子操持一切,甚至把做力所能及的家务都看成潜在的危险。由于没有独立的实践机会,独生子女越来越依赖父母,最终的结果是习得生活能力的机会被剥夺了,缺乏自信心,独立生存能力差、经受不了挫折和失败。这也是学习与继承蒙氏的教育理念,指导家长科学地认识儿童、对待儿童和正确教育儿童的现实意义。

三、日常生活练习的目的

17 第一,通过日常生活练习,使幼儿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保护,自然地建构独立自主的内心需

为此,日常生活练习的主要目的应有以下两点:要、自信心和相应的技能,为今后可持续发展以及学会生存打下基础。

第二,通过各种运动,生活技能的练习、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对周围人、事、自然的照顾与服务中,养成爱心与责任意识,为建构幼儿完整而优良的人格奠定基础。

蒙特梭利科学文化教育

一、科学文化教育概述

科学文化教育包括动物、植物、历史、地理、科学、音乐、美术、天文、地质等,讨论这些在我们的环境中人、事、物的关系。

1.蒙特梭利认为孩子是环境的一部分,孩子是离不开文化的,是文化的一部分。

2.集于一种自然的倾向,一种生活化的东西。

3.如果人类对文化认同越多,就越能适应那里的环境。

18 4.孩子学习文化,不只是要他们更聪明,最重要的是使他们了解环境,进而尊重环境,尊重别人,尊重自己;使孩子爱学习,喜欢研究,增进自信心,对人、对世界充满爱。

二、科学文化教育的特点:

1.科学文化教育是全球性的,是关于宇宙观和系统性的;

2.透过操作,透过感官的学习,是一种体验式的方法;

3.科学文化教育给予孩子基本能力、想象空间和兴趣的研究;

4.科学文化教育追求的是一种人生态度。

三、科学文化教育的意义:

1.探讨人与环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建立自我概念;

2.认识不同民族和社会的文化特质;

3.建立宇宙观;

4.21世纪是科技主导的世纪,了解科学的一些基本知识,为今后从事各科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四、科学文化教育的目的:

19 在蒙特梭利教室里,具备了动物、植物、历史、地理、天文、地质等教具,让孩子学习如何照顾动物、植物,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大环境、了解宇宙万物的奥秘、认识各种矿物等。

1.直接目的:

使孩子对其生存的环境,对人、对事、对物有一定的浓厚兴趣,从自己的环境中建构自我的概念。

① 培养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② 培养幼儿掌握认识事物的方法;

③ 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

④ 引导幼儿接触周围世界。增强环保意识,获得科学经验;

⑤ 学习民族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2.间接目的:

从欣赏、观察、认识中培养孩子对宇宙和大自然的热爱及责任感,培养幼儿在未来有足够的能力和适应力、独立工作和自我发现。

五、科学文化教育的原则:

20 1.由具体到抽象;

2.由已知到未知;

3.应该具有秩序性;

4.将内容设计成可操作的工作;

5.通过感官引导学习。

六、科学文化教育课程设计的注意事项:

1.设计时,需用什么样的方式带入工作。(摸得到,看到到,体验得到)

2.用什么样的态度带入活动。

3.如何让孩子获得概念。

4.如何教幼儿欣赏、观察和探索。

蒙特梭利教师的成长之路

成为一名真正的蒙特梭利教师,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成长之路;

唯有不断的自我学习、反省与鞭策,才能达到自我实现的心灵升华。

与孩子长期相处的蒙氏教师都知道,必须研读许多与孩子相关的知识领域,才能了解孩子的成长历程,发展和掌握幼儿的现况,引导着他们的未来。愈深入

21 探究幼儿的发展,就愈能满足幼儿的需求,及时解读他们的所作所为,营造出和谐的教室氛围。

现已是蒙特梭利教师或即将走上蒙氏教师岗位的工作者,对自己的蒙氏教师成长之路是否感到茫然?要成为一位蒙氏教师是一条漫长的成长之路,不管是已在道路上斩荆辟棘行走的人;或是走走停停,如坠浓雾之中的人;甚至行走多年认为已经领悟到蒙氏教育精髓的人。每个学习领域都有不同的发展阶段,都有需要突破的学习瓶颈。蒙氏教师应经常反观自己在蒙氏教师的成长过程中,可能遭遇到的困境是什么?甚至当自己遇到障碍而举棋不定时,是否要放弃当初信誓旦旦所追求的理想?还是寻求外援?或向蒙氏教育的资深人士请教解惑?而已经在蒙特梭利教学领域深入多年的资深教师,更要思考自己是否仍在原地踏步?或是能从过去的学习历程中,将自我体现的经验,作为辅导后来者的资源,让这些对孩子有充满爱意、胸怀理想的教师,有很好的咨询依托。

蒙特梭利教育理论是一门复杂的课程,它赋予教师许多的责任,去支持、滋润和启发孩子的成长。为了达到此目标,教师需要不断的实践和学习,并认为个人的成长是永无止境的。一位熟练的蒙氏教师能应用许多不同的方法去满足孩子的个别需求,同时也要让儿童之家或幼儿园的管理者及家长一起来关心孩子的问题。蒙氏教师需要运用很多技巧,遇到不可预料的情况发生时,也会随着需要改变方式。而这些技巧是如何发展出来的?经过什么样的过程,才能使教师具有经 22 验?如何引导和支持初学者,尤其在他们预备当蒙氏教师的期间,需要在不同的领域展现不同的能力。学习有关“教”与实践“教”是不同的,研究这样的技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个复杂且个别的学习过程是如何产生的?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布卢姆的分类学,在1984年创造了一个学习模式(见图一),说明每个教师都有不同程度的成长障碍,而且每个成长阶段都环环相扣,下一个阶段必须建立在上一个阶段中,整理理论以知识为基础,且具有阶段性的学习模式。这个理论提出了一项惊人的想法----学习不是直线性的,而是向上来回移动的过程。皮亚杰曾提出:当一个新资讯产生时,会造成学习的不平衡,接着,调试或同化会接踵而至,新的思想在往前推进时,我们会回到旧经验做整合后,再产生新的认知。如同胃部消化食物,产生新的营养素,再供给身体各器官。蒙特梭利教学理论涵盖不同知识领域,也有不同的层次人,所以每位蒙特梭利教师都有不同阶段的领悟。

第一阶段:知识的获取

刚进入蒙特梭利教学领域的初学者,通常是以灌输性、记忆性的方式记取授课内容,机械化的照单全收。由于处于知识的启蒙期,比较没有实际的教学经验,仅止于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这个阶段的教师通常会学习到儿童的身心发展、蒙特梭利教育哲学、教育示范、环境设计、观察记录等知识,他们用心 23 预备,想要去“教”孩子,以实现想要成为蒙特梭利教师的愿望,但还未能以孩子的角度思考他们想要“学什么?”

第二阶段:理解

理解是比知识更复杂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每项学习的说明是必须的,如同应用题要经过理解才能做出有效性的回答。为了溯本求源、研究学问、探讨问题,因此收集资讯、增加知识是很需要的,也因温故而知新,使得现阶段与前阶段交错在一起。这时期的教师会观察孩子在教室里的状况,去思考“为什么?”而频频寻求解释之道。

第三阶段:应用

应用是将获得的知识及个人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开始应用在工作上。然而所学还只是一种“方法”,固定式的应用先前所理解的模式,称之为“这是我所学习的模式”。而当应用的过程遇到盲点时,又会回到理解的阶段去寻求突破,如此反反复复的过程,又为下一个阶段学习打基础。

第四阶段:分析

透过分析将观念解析成各个不同的部分,而每个部分的特质,及部分与整体的关联性是什么,都需要经过思考才能架构出一种组织,这种分析能力能让你更明白彼此间的关系。蒙特梭利教师从应用所学到考虑孩子的个别需要,必须时时

24 修正方法,有时方法不是上课所学的,而是自己思考出来的。每一年,要依个人能力设计新的学习活动,不断开发新的领域,但又不脱离蒙特梭利教学领域,这时再进修或咨询贤达者,就变得很重要了。此时并没有一定的标准,因此会让人无所适从,但当你度过这个时期,你又会产生新的信心,突破心理障碍,真正看到孩子是什么,会为孩子的个别需求去研究探索,去思考“孩子要什么?”,而不是“我想教什么?”在这阶段你必须经常阅读与蒙特梭利教育相关的书籍,你会比较满意书中意思,但不要自得意满,而停止往更高的学习境界前进。

第五阶段:统合

在此阶段,许多先前经验被组织成一个系统,皮亚杰说“一个孩子想要了解某些事情,他必须要建构自己,还必须再创造自己。”这种说法也适用处于这阶段的蒙特梭利教师。为了了解系统里的互动关系,教师要创造自我意识,每位蒙特梭利教师都必须找出自己的典范,以蒙特梭利的哲学精神去支持自己的典范,营造与孩子互动关系与方式。

第六阶段:评估

评估能力有赖前面各阶段做基础,这也是一种学习过程,而资讯获得的有效性更能帮助评估。

结束语

25 成为蒙特梭利教师是一个复杂、个别化且循序渐进的过程。布卢姆的分类学提供了一个长期性的工作,要不断的充实知识,自我鞭策,才能提升各项能力,增进自信,达成蒙特梭利教师自我实现的心灵升华。

26 红色 黄色 蓝色

绿色 橙色 紫色

粉红色 白色

褐色

灰色

蒙台梭利的教育范文第6篇

一、循序渐进的原则

循序渐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原则,它在感官教育中有着尤为特殊的意义。一般来说,循序渐进的原则是由简到繁;从认识事物的角度来说,是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从经验来讲,是由近及远。总之,刺激由易到难、由近及远,这就是循序渐进的原则。

蒙台梭利接受早期心理学家冯特(W.Wundt,1832~1920)的理论“把复杂的现象分析成各种最小元素,再以这些元素的统和来说明现实复杂的现象”—就是把感觉分析成各个元素(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嗅觉),再由各个元素间的连接来认识物品或现象。在这一点上,蒙台梭利或许是受早期以智障獐为对象的影响。由此知道,把感觉到的概念引导作为感觉教具有分离各种感觉经验的元素存在,也就是经由各感觉来了解感觉特质(大小、轻重等)。这个元素使教具的“刺激孤立化”,并容易捕捉某种特质(抽象概念)。例如用“长棒”比较长度,使用“粉红塔”立方体教大小,以“音感钟”教声音的高低概念等。

她还认为,感官教育应当根据幼儿在敏感期的特点,把肌肉练习作为感觉训练的基础,把对各种感觉的发展作为教育的重点,同时,应当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去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具有连贯性的步骤和方法,使感觉教育同读、写、算等教学活动联系起来,使之达到由简到繁的过渡。

二、因人施教的原则

感官教育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应该单独进行,因人施教。另外,在由感觉导入概念的方法上,蒙台梭利还结合了知觉与语言,这是采用塞根的三阶段“名称练习”。

在获得对物体的正确认识之后,把所接受到的刺激特质与名称结合在一起,这样对他们来说是非常有趣的,并且由于幼儿心理的发展,将会使该教具获得极为丰硕的教育效果。

三、自我教育的原则

上一篇:鲁迅伤逝读后感范文下一篇:马嵬其二说课稿范文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