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游心得体会范文

2023-10-16

红安游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红安干部学院学习体会

红安干部学院学习体会

很荣幸我能参加省直机关工委党校处干班红安干部学院的学习。在那里我先后学唱了革命歌曲,聆听了程仪教授关于鄂豫皖苏区的革命斗争史的报告,方城教授关于大别山精神的报告,何光耀教授关于李先念历史贡献和品格风范的报告,实地参观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麻城烈士陵园、乘马岗会馆、七里坪革命旧址群,观看了电影《惊沙》。一系列的学习、参观,仿佛将我带到了烽火连天、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一幅幅英勇斗争的画面不断浮现在我的眼前:黄麻起义、商南起义、六霍起义;一张张的年轻烈士的面庞不断从眼前掠过:有愿输血汗改山河的潘忠如,有宁死不屈的戴醒群,有慷慨就义的林青芝……。我的心灵受到震撼,灵魂得到了洗礼,思想得到净化,这些天来我一直在问自己:当年大革命处于低潮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并不强大,前途也不可预测,究竟是什么能让一个个共产党人为了革命赴汤蹈火、视死如归?他们有的家境殷实,学有所长,却抛弃荣华富贵甘愿流血牺牲。中国共产党又靠什么赢得成千上万的劳苦大众的信赖和拥护,吸引民众坚定不移紧跟党走?我也是共产党员,如果把我置身于当年的艰苦环境中,我会怎么做?我能像革命前辈一样为革命死而后已、鞠躬尽瘁吗?

在几天的学习中,这些问题的答案也越来越明晰了。革命先烈之所以甘愿抛头颅,洒热血,最重要的是他们有着崇高的理想和坚定信念,他们坚定地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1xxxx年,辛亥革命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也随之

精品学习文档

结束。但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态和民主革命并没有就此结束。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也于1xx21年诞生。自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一大代表董必武率先将马列主义思想带到了红安,并撒下革命的“种子”,生活在黑暗中的有识之士看到了光明,饱受压迫的劳苦大众看到了翻身做主人的希望。

他们的理想高于天,信念坚如磐,他们有着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执着追求,坚信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必定会取得最终成功,就是这样的信念让他们不断为之奋斗,前赴后继为它贡献自己的力量。坚定信念在形势顺利时并非难事,而鄂豫皖苏区的革命斗争是中国革命处于低潮的时期,坚定信念谈何容易,坚定信念何其珍贵。在今天这个思想多样化的时代,改革开放带来的积极因素和腐朽观念良莠不齐,只有坚定信念,才能处变不惊;只有坚定信念,才能立场坚定;只有坚定信念,才能勇往直前。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弘扬大别山精神,做“三严三实”的模范,就要像革命前辈那样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铭记党章,恪尽职守,埋头苦干,争创佳绩。

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在我们党xx5年的历史中,无数共产党人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尽管他们知道,自己追求的理想不会在自己手中实现,但他们坚信,一代又一代人为之持续努力,一代又一代人为此作出牺牲,崇高的理想就一定能实现。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大别山精神就要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在全面建成小康的崭新实践中拼搏奋斗,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

精品学习文档

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途径有两个:一个是学习,一个是实践;要依靠两种力量:一种是真理的力量,一种是人格和道德的力量。

坚定理想信念,要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章、党规的基准看齐。学习党的领袖、老一辈革命家、先进典型、模范人物和革命英雄的崇高精神和道德风尚,真比、实看、细照、笃行。同时,要对照反面典型提供的反面教材,不断自我警觉、警醒、警示、警策。加强道德修养、培养,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努力做一个有理想信念的人,一个理想信念坚定的人。

鄂豫皖苏区当年能蓬勃发展,吸引民众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党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军民鱼水情,干群一家人。在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最让我震撼的是载有22552名烈士名册的纪念墙,小小红安,出了8位上将,223位将军,2位国家主席,全县有14万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中国共产党最终夺取革命胜利,说到底是我们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是为人民服务的党。而我们党也由此受到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在革命过程中得以发展壮大。可以说,革命时期是党群、干群关系最好的时期。

如今我们处于和平时期,但依然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是党的根本路线,这是由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决定的。作为新时期的党员领导干部,应该把党的群众路线的精神实质,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努力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政治上代表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才能得到群

精品学习文档

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在建设和发展中取得新胜利。“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群众能拥护你,也能倾覆你,前苏联垮台的教训犹如昨天,我们应当认真吸取。我们每个共产党员要肩负为人民谋福祉的历史使命,担当民族复兴的大任,以优良作风和扎扎实实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做到平常时刻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

红安游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缅怀革命先烈,是告慰那些革命先烈们,今天的生活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为党,为人民建立的卓越功勋,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用献血和尚命铸就的民族精神,牢记你们矢志不灭的遗愿和追求,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美好,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早日实现小康社会。

激励我们珍惜现在的生活,热爱祖国,对党忠诚,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精神,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党的信念,坚定理想信念,磨练坚强的意志,坚持理想,制度,道路自信。 履行神圣而光荣的使命,承载今人的理想和重托,把革命先辈的伟大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我们怎样才能不负先烈的期望,还有几个月的时间我们就毕业奔赴祖国的高山海岛,荒漠,戈壁,深入基层,扎根各个基层单位,只有练硬本领才能保卫祖国的大好河山,也只有安安心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有所作为,这是祖国考验我们的时候,贡献自己的力量。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积极修正自己的人生价值观,让自己的军旅生涯在奉献中升华。

人民英雄用自己的生命铸造起来的魂,他们用无私的奉献精神,撑起了国家的脊梁,是树立在人们心中不朽的丰碑,是一部凄美雄壮的史诗,在腥风血雨的战争年代,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用血肉之躯铸就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丰碑,筑起了牢不可摧的钢铁长城。在百废待兴的革命年代,舍小家为大家,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用激情和汗水创造了艰苦奋斗的人间奇迹,还有那些舍己为人的英雄们,用自己的生命换去别人的生的光芒,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这些精神,还是我们现在建设具有社会主义国家所需要的,缅怀先烈,就要学习他们的无畏精神,投入到美丽的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中去,已实现中国梦。 没有千千万万个革命先烈的奠基,就不会有今日的辉煌,不会有今日的成就,也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正因为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奋勇拼搏,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才能以崭新的姿态立于世界东方,缅怀为中华民族解放和复兴而英勇献身的先烈们,告诫后人不忘历史,不忘过去,用先烈们的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获得开创未来的现实力量,团结奋进,奋勇向前。

我永远无法忘记这段旅程,那些年轻的革命先驱义无反顾的扑到在革命的路途中,一批又一批的有志之士举起手中的武器,黄麻起义震惊全国,多少的先烈埋骨荒野,“万众一心,为党为民,朴诚勇毅,不胜不休”。四十八万人参加革命,十四万人马革裹尸,有些甚至尸骨无存,为英灵致敬,当之无愧的将军县。

红安游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是红安革命前辈、广大红安人民在革命斗争中和新中国建设中的精神概括,他们不图地位高低,不计个人得失,舍生忘死,一心一意为革命作贡献。他们“一要三不要”(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一图两不图”(图贡献,不图名,不图利)。这种精神不仅在革命战争年代里是我们克敌制胜的强大思想武器,而且现在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这种精神永远不会过时,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强大精神动力。

一、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提升本领

一是学习“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理想是基石,信念是动力。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每个共产党员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像潘忠汝、张南

一、秦绍勤、晏春山等同志一样为党的革命事业牺牲的烈士可谓不计其数,他们之所以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就是因为他们坚信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有着共产主义的坚定理想信念和执着追求。

二是学习革命先烈把牺牲留给自己,把生还的希望留给群众的英雄气概。在炮火硝烟的革命年代,48万红安人民在这里赴汤蹈火,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为了中国革命的伟大事业献出了14万英

雄儿女的生命。

三是要学习革命先烈不畏艰难险阻,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一意干革命的无私奉献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要牢记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要倍加珍惜,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充分发扬红安精神,永保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四是学习要持之以恒,要讲究学习方法。苦干加巧干,要有目的地学,努力做到学以致用。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断改造世界观

苏区时期,我党长期处于被围剿的境地。在这种险恶的环境中,党的任何脱离群众和腐败行为都可能导致生存危机,离开了群众的利益,各项工作的开展就难以得到群众的支持。因此,党在同国民党反动派浴血奋战的同时,始终注重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为广大人民打天下,谋利益。做一名党员,首要的就是要牢固树立公仆意识,服务人民群众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做一名党员,只有自始至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意识溶化在自己的行动之中,用自己的模范行为来体现热心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思想,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戴和信任。我们要始终牢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服务的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

一次红安行,一生红安情。在这里,我的心灵得到了洗礼,思想得到了升华,情操得到了陶冶,党性得到了锻炼。活动虽已结束,但“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已在我的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

红安游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为了加深我们对党史的认识,让广大干部职工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高思想政治素质,武当山中学党支部组织30余名党员进行了一场红色之旅,到红安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我怀着对革命老区无限崇敬之情,开始了这次红色之旅。

在炮火硝烟的革命年代,四十八万红安儿女在这里赴汤蹈火,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红安人民为了中国革命的伟大事业献出了14万英雄儿女的生命,已查明登记在册的烈士有2.2万余人。为抗击外来侵略、推翻反动统治,为新中国的诞生,无数革命先烈献出了毕生的精力甚至是宝贵的生命。重温党的革命史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以为非常必要,它对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有较强的推动作用。

7月5日下午,我们步入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映入眼帘的是:四周松柏青翠,庄严肃穆;两侧灰壁绿窗的平顶小房错落有致,高大雄伟的烈士纪念碑巍然矗立,“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的碑名在夏日的阳光里熠熠生辉。碑座的两侧各有雕塑一座,左塑武装农民身背大刀,高举铜锣,象征黄麻起义;右塑红军战士高擎钢枪,奋勇向前,象征着老区军民同仇敌忾坚持武装斗争。碑的背面上书一曲脍炙人口的铜锣谣“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生动地描写了红安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前仆后继的英雄形象。

在陵园内我们依次参观了烈士墓、革命烈士纪念馆、红安县革命博物馆、董必武纪念馆等大型纪念建筑物。纪念馆内一幅幅画、一张张照片为我们述说着一个个鲜为人知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一幅照片就是一段光荣的历史,一张行军图就是一段艰辛的历程,一件革命文物就是一本生动的党史教材。现代的声光画影中让我们感受到了红色风暴以及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烽火的峥嵘岁月。每到一处,我们一边仔细聆听讲解员饱蘸深情的讲解和多媒体低沉悲壮的介绍,一边浏览革命烈士与国民党反对派斗争活动的范围、区域,斗争的形式和策略以及大量原始的珍贵的图片、画像、遗物和文字简介等等,个个表情肃穆,仿佛回到了那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四处弥漫着烽火硝烟,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憾。每到一处,我们都仔细、认真诵读那些激励革命志士投身革命,英勇斗争的革命歌谣和体现老区人民与红军心连心的歌单,感受革命先烈革命的乐观主义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7月6日上午,我们又来到七里坪镇参观了长胜街。一条保存完好的明清街道。一条充满浓郁乡情的古街道,一条充满革命传统的古街道。第四方面军指挥部是七里坪老街的核心所在地。进入指挥部,首先映入眼目的便是徐向前元帅题字的展牌,红底黄字写着“红四方面军纪念馆”。馆内主要记载着红四方面军的历史事迹。参观完长胜街,我们坐车来到了位于红安县城的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以及李先念主席纪念馆。纪念馆内主要记载着各个时期的照片和解说。

红安游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小小红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

红安之行让我感慨颇多,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的震撼,诞生多支红军主力部队的传奇,以及那无数革命志士的英勇不屈。正因为这些,红安还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将军县”。

踏上这片红色的土地,我们只能怀揣景仰和尊重,也许这样能让我们更好的接受来至这片红色土地的教诲。

红安的兴

“兴”这个词不一定适合红安,因为它从来就没有过这个想法。从它选择贡献自己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败”的命运。

从红安建党到黄麻起义、鄂豫皖根据地建立,以及后来红一军、红四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在红安的组建和举世瞩目的长征。红安是人民武装斗争的重要发祥地;是中国工农红军重要的诞生地;是土地革命战争重要的根据地,是党政军杰出人才的重要培养地。

我们参观的第一站就是七里坪长胜街,作为是“黄麻起义”策源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诞生地,鄂豫皖苏区早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在这短短的600多米内揽括了多达20余处的革命遗址。其中包含红四军的指挥部、鄂豫皖苏区银行、药局等中共早期重要的机构。对于这里我感慨最大的就是当时的红四军指挥部,一个不足200平方米的屋子,这还包括了当时作为军长徐向前和政委徐昌浩的住所。两位领导人的卧室简单的只剩下床了,指挥室里仍保持着原有的油灯和手摇通话机。屋外墙上有着红四军的战绩,及红四军里的红安名将。就是在这成立了黄麻起义指挥部,七里坪也成为起义队伍的重要集结点。轰轰烈烈的黄麻暴动在七里坪掀开了序幕,成为中国革命最早武装暴动之一,载入中国革命史册。而长胜街也由此载入辉煌的革命历程。

一将功成万骨枯!从1927年黄麻起义到1949年建国的26年中,人口减少了14万。据红安史料记载,这14万人都是战死疆场或者被敌人屠杀,经红安县民政局查清并且登记在册的烈士有22552人。为了国家和民族,红安人做出了伤及三代的牺牲!

我们参观的第二站是红安烈士陵园,红安烈士陵园位于县城陵园大道边的稞子山上。主要由牌坊、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祠、骨灰堂、董必武纪念馆、李先念纪念馆、黄麻城义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烈士纪念馆、烈士墓和园林等部分组成,是一个4A级景区。在这给我影响最深的莫过于两位国家主席。一是李先念从一个贫寒家庭的木匠能成长为国家主席,而且从军事家转变为财务专家和外交家这给我的震撼很大,他让我觉得世上的事情没有什么是绝对不可能的。他身上的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我学习的楷模。第二个是董必武的个人才华,身居要职却从不放弃个人品性的修炼,他从没有因为身份地位地改变而放弃健康向上的生活。我想,这或许应该成为当代学生所具备的素质。荣辱不惊,泰然处之。

另外不得不提及的革命烈士,在这我真正体会到当年革命先烈们的信仰:“一要三不要、一图两不图”。就是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图奉献,不图名,不图利。在革命战争年代,红安的英雄们不畏强敌,同敌人做艰苦卓绝的斗争。红安革命军人坚忍不拔、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

神,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红安人,由他们塑造的红安精神激励了广大红安人民不惜一切代价为中国革命的胜利而奋斗。

这里成为广大党员干部、青少年学生、部队官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德育教育,国防教育以及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和场所,先后有100多家单位在此挂牌共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颇有效果

红安的败

“败”这个词也不合适于红安,因为从它选择了奉献那刻,也注定了自己的永垂不朽。

今天在网上看到一个观点,说红安会消失在40年后。主要提及因红安因落后的交通、脆弱的经济而无法获得发展。其最后只能是被周边强邻兼并,而成为周边某一个县市的边寓之地。以城镇为中心的经济发展规律必然导致边寓之地更加边缘化。直至最后的消失。

红安是一个诞生了两位国家主席和二百多位将军的地方,可是在红安一路前行,我的心情却很沉重。长胜街除革命遗址外都是普通民居,尽管有过整修,可还是能从中看出破败的痕迹。看到当地居民的生活,发现这里已经不再是我向往中的红色景点,这里的人民生活都很贫困,政府的发展力度不够,很长一段时间这里的建筑文化遭到了很严重的破坏。现在重修后似乎是想还原长胜街,可是有些东西一旦被人遗忘或者破坏是很难再回复原貌的!

看到衰败的街道、红安人简单的生活,这个曾经孕育过如此多伟人、曾经为共和国献出14万儿女的城市,怎么可以破败至此?政府和人民应该给红安更多的爱与关怀啊?,也许是时光久远,曾经的辉煌如今已经已灰飞烟灭,让人想来心中总是倍觉凄凉。同时也让我意识到一个城市也好,一个人也罢,不管有过多少辉煌的历史,都只能写在过往的岁月中,只有与时俱进,不断进步,才可能不会被时光遗忘。

红安游心得体会范文第6篇

为了加深我们对党史的认识,让广大干部职工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高思想政治素质,武当山中学党支部组织30余名党员进行了一场红色之旅,到红安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我怀着对革命老区无限崇敬之情,开始了这次红色之旅。

在炮火硝烟的革命年代,四十八万红安儿女在这里赴汤蹈火,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红安人民为了中国革命的伟大事业献出了14万英雄儿女的生命,已查明登记在册的烈士有2.2万余人。为抗击外来侵略、推翻反动统治,为新中国的诞生,无数革命先烈献出了毕生的精力甚至是宝贵的生命。重温党的革命史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以为非常必要,它对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有较强的推动作用。

7月5日下午,我们步入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映入眼帘的是:四周松柏青翠,庄严肃穆;两侧灰壁绿窗的平顶小房错落有致,高大雄伟的烈士纪念碑巍然矗立,“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的碑名在夏日的阳光里熠熠生辉。碑座的两侧各有雕塑一座,左塑武装农民身背大刀,高举铜锣,象征黄麻起义;右塑红军战士高擎钢枪,奋勇向前,象征着老区军民同仇敌忾坚持武装斗争。碑的背面上书一曲脍炙人口的铜锣谣“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生动地描写了红安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前仆后继的英雄形象。

在陵园内我们依次参观了烈士墓、革命烈士纪念馆、红安县革命博物馆、董必武纪念馆等大型纪念建筑物。纪念馆内一幅幅画、一张张照片为我们述说着一个个鲜为人知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一幅照片就是一段光荣的历史,一张行军图就是一段艰辛的历程,一件革命文物就是一本生动的党史教材。现代的声光画影中让我们感受到了红色风暴以及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烽火的峥嵘岁月。每到一处,我们一边仔细聆听讲解员饱蘸深情的讲解和多媒体低沉悲壮的介绍,一边浏览革命烈士与国民党反对派斗争活动的范围、区域,斗争的形式和策略以及大量原始的珍贵的图片、画像、遗物和文字简介等等,个个表情肃穆,仿佛回到了那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四处弥漫着烽火硝烟,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憾。每到一处,我们都仔细、认真诵读那些激励革命志士投身革命,英勇斗争的革命歌谣和体现老区人民与红军心连心的歌单,感受革命先烈革命的乐观主义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7月6日上午,我们又来到七里坪镇参观了长胜街。一条保存完好的明清街道。一条充满浓郁乡情的古街道,一条充满革命传统的古街道。第四方面军指挥部是七里坪老街的核心所在地。进入指挥部,首先映入眼目的便是徐向前元帅题字的展牌,红底黄字写着“红四方面军纪念馆”。馆内主要记载着红四方面军的历史事迹。参观完长胜街,我们坐车来到了位于红安县城的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以及李先念主席纪念馆。纪念馆内主要记载着各个时期的照片和解说。

上一篇:中学政治教学反思论文范文下一篇:合同部权力清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