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范文

2023-09-21

高效课堂范文第1篇

我们通过几年的不断探索尝试, 成功建构开放课堂, 师生双主体平等和谐互动, 理性回归教育的本有功能。

1新型课堂模式特征

1.1三个模块

自学——学生预习课本、学案, 明确学习目标、提出新课的重、难点或初步完成分工任务。

研练——按预设程序进行, 出示学习目标、典例, 研究、练习, 展示学习成果, 分层施教进行知识的巩固、迁移运用。突出“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而且对优生拔高。 (主要为课堂研究展示)

反馈——反思和总结, 根据展示时暴露的问题生成练案, 也可对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

1.2四个环节

分组合作——可以由教师将任务平均分配到小组, 可以由教师精讲, 学生自学或者合作学习。将学生分为初、中、高三层, 对应训练相应题目。

展示提升——通过进行分层的练习, 或者进行保底不封顶的比赛, 各小组先组内讨论, 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解析, 然后展示。教师适时点拨。

反馈巩固——根据以上环节生成巩固练习, 强化提高。

明确目标——放在课堂末尾, 教师点拨, 学生预习, 明确下节课的学习目标。保证新型课堂成功的教学技术。

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是一门可操作的技术。掌握上课思维技术, 反复演练成为技能。

构建开放的新型课堂有两难点:一困难是教师由“以教为主”转向组织“以学为主”, 这要求教师真正转变教学观念。二困难是在构建新型课堂初期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方式难, 这需要教师熟练掌握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技术。

互动课堂有若干操作程序、指令, 有若干评价指标。这些都如电脑程序一般, 可操作, 可复制, 可选择运用。关键在于教师不断尝试与实践演练。

(1) 德育为首、知行合一技术。这是教育教学的第一大技术, 是必须掌握的, 否则会产生很多教育次品、废品, 甚至是危险品。我们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并不需要刻意追求德育教育, 而是日常化、生活化, 自然运用教育的机会点, 引导纠正学生课堂行为的若干问题。教育工作者要注重身教的力量。

(2) 评价激励技术。教师平等的与学生心灵沟通、不断的激励学生是课堂快乐、课改成功的源泉。满足学生被欣赏的需求, 抓住一切机会点表扬、引导, 让学生从被欣赏中找到自信与学习的乐趣。教师要有笑容的与学生交流。

教师注意积累评价激励语言。注意评价激励方式的多样性, 如自评评他, 互相激励。要对学生开展评价激励培训, 激励方式要灵活多样, 课堂形式要活泼多彩。评价的内容与思路可以是对学生增进人文关怀, 或评价学生对文本的挖掘, 也可以从三维目标上评价学生。

(3) 合作与竞争的组织技术。教师不断的指导、引导是课堂和谐发展的有力保障。教师真实、鲜明、形象、生动的体现出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对于预习环节, 由教师分发学案、点拨关键, 组内合作, 组间竞争表现为开展多种方式的学习活动比赛等, 可以先组内合作交流互教, 再上课时集体研练。授课的形式要活泼多变。关键是引发兴趣, 提高课堂活力。

(4) 分层并进技术。依据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原则, 按照性别比例和成绩差异等因素可以将学生平行分组。对于预习内容、授课内容也要对等分层, 通常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用于双基训练, 要全员参与, 剩余的少部分时间可以由老师辅导学困生, 中等生与优等生之间可以交流、演练、提升;实验初期要重点培养主讲人。

(5) 指导授课技术。模式逐渐成熟需两个步骤, 逐步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 即由教师对学生从若干方面 (学生的交流原则, 评价原则, 研究方法, 讲授规范, 合作与竞争机制等) 的培训引导到学生自动化的研究性学习。要对学生进行讲课指导与学法指导。逐渐让学生取代传统教学中老师的地位与作用。在实验初期注重讲课方案的预设, 指定讲课人。给骨干学生分配任务, 要他们课前给老师说课。在课堂上要通过学生大胆讲解, 老师点评示范纠正, 不断评课, 教会学生语言、教态、提问、规范、动作、互动等课堂教学细节方面, 让生拥有组织教学的若干技术技巧。实验初期的课堂如演戏, 要让学生在演戏中找到快乐, 唤醒学习的内驱力。等到学生拥有了讲课技巧, 模式进一步形成, 培训成熟之后, 要注重讲课方案的即时生成, 即讲课人员由抽签确定。

(6) 课堂流程设置技术。其指导思想应该遵循以问题为主线, 以活动为载体, 以体验为收获, 以情趣为动力的原则, 进行学案导学, 展示激学 (师要求学生课前提前预习完成学案, 通过课堂合作交流展示等手段, 不断激励完成教学目标) 。教师指导学生选择生讲式、生练式、讲练结合式等形式授课。教师进行适时“插嘴”点拨导引;要求教师要有导演才能, 导演课堂;要有时间观念, 把握课堂进度;要不断加强生生互动, 调控学生注意力;要对学生不断提出时间要求, 争强时间观, 宏观调控课堂各环节时间 (但要灵活处理, 看学生掌握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

以生讲式为例说明环节, 可将课堂总任务分成几个部分, 分别由几个小组完成, 按照下面流程顺次进行, 以展示为主: (1) 确定目标 (5′) ; (2) 分组合作 (8′) ; (3) 展示提升 (18′) ; (4) 巩固测评 (9′) ; (5) 预习前置, 预习交流下一节内容 (5′) , 一节课不少于10分钟的书写训练; (6) 评价激励。结合自评互评, 课下向对抗组组长提供得分及各项依据。

(7) 备课授课的操作技术。开放式课堂的主角是学生, 教师是“学、研、导”角色。实验初期教师往往手忙脚乱, 因此要注重导演角色的转换。

教师可以依照以下环节来操作:首先根据课标, 依照分层施教的原则和课堂容量等设计好导学案, 其次对于导学案各个问题依据合作竞争、分层施教等技术选择有效手段, 预设处理方案, 即让哪些学生组织开展活动, 安排那些讲课人员, 如何分配任务, 提问学生的名单与次数等。要明确互动流程的每个环节、时间分配, 一节课对学生发出多少次指令等内容进行记录、提示与说明 (要对学生的指令明确具体到位有效, 否则课堂混乱低效) 。教师根据方案预约指导讲课学生, 要进行课前说课预演, 与排练一场文艺节目相类似。课堂要有时间观念, 注意合理调整时间。教师上课时看着方案有关提示上课, 同时始终手持笔本记录各种“乱”象下面的问题, 实现评、研、导结合。课堂调控方面的问题, 可以在课下思考。师不断反思自己, 运用好德育为首、知行合一技术, 逐渐可以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地导演。

我们虽然进行了几年的操作研究, 但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我们愿以抛砖之举, 引众家美玉。让我们一起集群体智慧, 为尽快践行新课标理念, 催生素质教育高效课堂, 奉献自己的一份光与热。

摘要:建构开放课堂, 通过学案导学, 展示激学, 在教学中运用德育为首、知行合一、评价激励等技术, 成功打造高效课堂, 理性回归教育的本有功能。

高效课堂范文第2篇

摘 要:根据相关调研可以表明,一堂好课的导言和结语非常重要。这两部分虽然占用的时间和语言较少,但对于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中,是非常有益的。本文讨论了善用导言和结语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方法,以期给初中历史教师提供更多教学思路。

关键词:导言 结语 初中历史 高效课堂 探讨分析

对于初中历史高效教学而言,假如不选用对应的创新举措,学生就会出现厌学心理,甚至直接放弃学习。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让他们从中得到相应的文化知识,这是相关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研究讨论的重点问题。

1 善用导言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1.1 使用组对联的方法

比如:教师在讲我国近代史上的《全面内战爆发》一课时,课前可规划一套对联:为争取胜之果,国民政府的和平是假,备内战为真:不做国家的奴隶,中国军队确定自我立场,消灭侵略者。使用导言的方式展示和剖析这幅对联,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加入到阅读和思考中,使课堂氛围更加活泼生动,并在最终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1.2 显示图表

初中历史课本离不开图片和表格的教學。这里的图片是为了全面使用书中的人像图与有关地图。表是指自己制作或借用他人表格的方式,通过对历史的比较、剖析和判别,表现出有关内容。展示图片的目的是捕捉学生的思维线索,给他们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然后教师可以再用灵活的语言来描述和解释这些问题,这种根据情况引导学生的办法,会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也会让一些教学难题迎刃而解。

例如,在初中历史教师讲授《战略大决战》这一课时,历史教师就运用了显示图表来进行教学,在导言部分,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个空白的图表。在图表中分别标注大决战中每一个战役的名称,并列出战役时间、参战部队、产生意义等内容,并在学习前和学习完这部分内容之后,引导学生主动尝试填写表格,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并激发学生的思考,通过运用图表学习和整理归纳的形式总结课程内容。

1.3 问题导入

在日常进行的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也常常用到这种模式。但是很多教师还没有意识到,问题导入不仅是一种简单的课堂师生问答,它要从一些有趣和敏感的热点问题出发。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问题导入的真正作用,让学生更容易捕捉到历史课本中的内在知识。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利用生动愉快的问题,吸引学生对课本的关注。当学生感兴趣时,教学效果才能得到真正的保证。

1.4 问题介绍

很多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来自思考,思考来自质疑。问题就是问题,但怎样构建问题环境,激发学生猎奇思想,开阔其思维,是教师在规划导言时需要重点思虑的问题。因此,以问题的方式规划导言,能够引起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讲《大秦统一》的课程时,教师可以问:“我国发展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了封建国家的人叫什么?”谁是我国历史上的首位皇帝“为什么自称皇帝”这一些问题将会引起悬念,很快学生的注意力就被这些问题所吸引。

1.5 设计谜语

历史课本中有许多内容可以设计谜语。可以使用历史人物、事件、时间点等信息。因为初中生最感兴趣的是猜谜和动脑,所以如果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初中生的这些特点,能在导言中设置一些谜题,那将会为整堂课提供一个较好的开端。例如:山东新闻(鲁迅)、唐代通宝(李时珍)等谜题。

1.6 成语和典故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上有很多成语故事,很多历史事实都是成语的起源。假如教师可以将其挖出来介绍一下,不但能让课堂氛围更加愉快,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还能帮助学生在谈论历史时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

比如:在《商朝灭亡》一课中。首先,可在黑板上写下“纣”字,让学生找到相关的成语。大部分学生会立刻想到“助纣为虐”这个成语。这时教师就可问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学生们就会踊跃解释其含义,然后可再问他们是否知道“纣”所代表的历史人物。在询问他们能否从成语中看出这个任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当教师用这种导言授课时,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会得到有效提高。并且也让他们能够更加便捷的理解周武王灭商的前因后果。

再比如:讲《商鞅变法》时,商鞅的变化可以用成语“立木赏金”引入;在《淝水之战》一课中,教师可从三个成语开始,即“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到了《班超出使西域》一课,可使用“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成语。

以及在《春秋战国的纷争》这一篇课文中,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在导言中适当的加入春秋战国时期的典故,“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就是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引入的,教师还可以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这个故事相关的图片、视频以及学生喜欢的漫画形式,用这一个小故事充分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即将讲述的课文内容上。同时,在内容讲述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还会向学生讲述“卧薪尝胆”、“退避三舍”、“尊王攘夷”、“问鼎中原”等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从而建立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

在初中历史教科书上有很多这样的成语,假如用这种成语典故的方法来指导课程,能够高效地使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进而对历史高效课堂教学产生正面的影响。

1.7 诗歌协会

有历史背景的诗歌有很多,但学生们熟悉的通常只是诗词,而不是它们的历史背景。假如可以利用诗歌来引导课程,通常会让课堂更加活泼、生动。

历史课堂教学的导言形式众多,有名言、诗歌、问题介绍、图片导言等。但重点却是在教师该怎样精心规划导言,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

1.8 联系实际

初中历史教师对于教授学生历史知识,应该循循善诱而不是使学生被动接受。在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主动将历史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并在导言中融入德育的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能够构建更加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在导言上面将初中历史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既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能够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日益强烈。

例如,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这一课中,初中历史教师将历史场景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导言部分,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谁可以为大家介绍一下我国现代的对外政策?我国最早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人是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之初我国面临着怎样的國际形势?等与教材内容相关的问题并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当时的外交形式图,帮助学生进行了解。

1.9 结合当地历史文化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导言部分,初中历史教师还应该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开展特色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家乡历史,从而有效的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部分初中历史教师还会寻找一些讲述当地历史文化的纪录片在课余时间让学生观看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加真实的体会到历史的魅力,使学生能够加深家乡历史与教材内容的羁绊,有效增强学生的历史学习动力,传授更加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价值观念。

2 善用结语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2.1 留下问题

在一堂课结束后,留下对应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思考。这个问题不是为了作题而出的,而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去思考、复习和探索。比如:当教师谈到《唐朝衰亡的历史》时,教师就可以规划出这样一个结语:“唐朝从公元618年的李渊称帝到公元907年的朱温灭唐,累积发展历史近300余年,初期和末期各为150年。唐朝初期,发展前景一片明朗,经济昌盛,国泰民安,还发生了“贞观之后”与“开元盛世”的和乐景象。唐朝末期,政治落后,各类冲突从未中断,最终引发“安史之乱”。在“安史之乱”连续进行了8年之后,唐朝走向了真正的衰败,中央逐渐发生了“宦官专权”的情况,地方也发生了“藩镇割据”的现象,在这种背景下,让唐朝的整体实力迅速下降。最终,引发农民战争,唐朝被节度使朱温所灭。今后我国历史会怎样发展呢?我国国土又会是怎样的景象呢?请大家根据课本知识研究琢磨,下堂课再和大家一同探讨。”

2.2 做悬念

这主要是指教师故意在授课结束后用灵活生动的语言给教学打了个结,这种链接就像叙事中的倒序技巧。这类结束语可以让课堂氛围更加活泼,达到课堂教学曲折感的效果,让学生们始终保持在兴奋的情绪下,其效果很好。比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完毕后,教师可规划这样一个结语:“4年战争终于在1918年结束。战后前期,战胜国列强主要有3个问题:分享战利品、反对苏联、建立国际新秩序。这么多问题是怎样彻底解决的呢?今后的国际形势又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呢?让我们下节课再一起研究。”这种结语能够营造出一个悬念,从而督促学生分析讨论,让学生对下一堂历史课充满期待的同时,还让学生有机会预习下一堂课的知识。

2.3 设置障碍

这就像操场上的跨栏比赛,赛道上设置了很多有趣的事物。由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有许多活动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比如:讲故事、表演小品、做报告等。设置障碍类的结语能够在授课完成后,全面展现出学生创新力和想象力,更有助于历史课的学习和巩固,激起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还唤起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当代心理学家布鲁诺认为“对学习最有效的刺激就是学习的兴趣”。学习兴趣与热情就像一种催化剂,它可以使学生积极探索某事或去做某种活动。因此,众多实践活动均可证明,兴趣和想象是学好初中历史的重要渠道。

2.4 总结式结语

历史知识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与各种因素相互影响。课堂结语要注意对这方面的引导,尤其是历史前进时的横向与纵向关系,以此协助学生掌握和了解历史活动的大体面貌,让其构成体系化的知识维度构架。

比如:在讲《大秦统一》一课时,教师可以总结如下成:“战国后期,因为随着封建体制的建立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前进,各国人民都希望团结起来。商鞅变法后,秦变成了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所以,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就是我国的历史发展的结果,秦朝的统一契合人民的愿望,有助于当时社会的不断前进。”总之,总结不在于说多少,而在于提纲挈领,让总结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

2.5 表格式结语

初中生的逻辑思维功能还有一定的成长空间,能够掌握客观事件中较为繁杂的关联和差异。教师在进行课堂结语的重点就是把学生的思想点汇集成一个立体思维链,让学生通过对比来理解知识。

比如:在讲《封建社会的不断发展—五朝、辽、宋、夏、金、元》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时期、领导人、民族、首都等,用表格的方式让自己的知识变得更加清晰,不但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更体系化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稳固和复习。

2.6 关联式结语

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传道受业,初中历史教科书的德育内容众多。教师应全面利用这些内容。在一节课结束后,将这节课多学习的历史内容与实际相连接,引导学生对关联性比较强的知识进行归纳梳理,不仅能够起到复习课本知识的作用,还可以达到历史课德育教学的效果。

比如:在讲《元朝统一》一课时,讲到元朝构建澎湖总督,管理澎湖和台湾。教师就可提醒学生所学的历史事实,阐明台湾自古就是我国领土的组成部分之一。现在,一些居心叵测的台独分子想要伤害大陆与台湾长期的血缘关系,他们能做到吗?学生必然会说他们不会成功。这时,教师就可进一步关联发挥,我们始终相信,总有一天,台湾回归到祖国的怀抱中。这不仅强化与稳固了学生的历史知识,而且也极大地培育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教师的教育不再是死板、单一的书本教学模式,教师现在需要不断研究分析学生的身心特征和变化,并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身心特征变化,再加上规范、科学的教育办法,打造全新的课堂氛围。素质教育的各项流程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所以,教师必须特别注意课堂教学工作。在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时候,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师可以经常使用导言和结语的方式,有机结合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培育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在规划和处理导言与结语时,教师要始终做到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努力提升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中外历史纲要》导言及其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1.

[2] 林爱博.中美高中历史教科书“导言”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0.

[3] 易丽.善用导言和结语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J].广西教育,2016,{4}(25):45+47.

[4] 熊克梅.浅谈历史课的导言和结语的设计[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3,{4}(12):63.

[5] 安秀景.浅谈历史课的导言和结语技巧[J].中学时代,2012,{4}(06):149.

高效课堂范文第3篇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民主、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安全,从而保持心理自由,以非常规的思维方式分析、理解问题,充分表现和发展发散思维,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一、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案例:《统计》

我设计了一个调查的环节,调查学生喜欢的课程,并要求完成书上的统计图,作为对新学知识的强化巩固。出乎我预料的是学生在完成统计图时遇到了新的问题——喜欢体育课的人太多(有25人),而书上的统计图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单位,最多只到20人,超出预设的范围。

小A说:“那还不容易,再往上加3个格子,涂2格半就可以了。”小B立即反驳道:“这个办法不行,上面已经没有地方加了。”“同学的发现很有价值,那怎么解决这个难题呢?”我悄悄地点燃孩子们主动探究的思维火花。孩子们开始思索……“我知道了,既然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单位,我也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3个单位。” “我觉得也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4个。”“我觉得最好用一个格子表示5个人,因为这些数都是5的倍数,如喜欢英语的有5人,是一个5;喜欢语文的有10人,是2个5;喜欢体育的有25人,是5个5。用一格表示5个很容易也很方便。”

我及时肯定了他们的想法,然后顺势引导他们说:“请你想一想在制作统计图时究竟该如何确定一个格子表示的数量呢?”经过学生的深思熟虑,一个个颇有见地的想法不断涌现:

“我想要先观察统计的个数的特点,再确定一个格子表示几个。”“我觉得跟统计的个数有关,如果不是很多,就用一个格子表示一个”“对!我觉得还应该观察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来确定格子的数量。”“是的,要确定一个格子表示几个,应该先观察数的特点和统计数量的多少,还要想到涂的时候怎样比较方便。”……

这样一个“小插曲”恰到好处地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研究的兴趣,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案例:《统计》复习课

首先,我出示了复习提纲:

喜欢各项运动统计表

项目 喜欢足球 喜欢游泳 喜欢跳绳 喜欢打乒乓球

人数(人) 13 9 11 15

采用分组教学法,首先让组长带领观察统计表,然后解决三个问题:

1.( )最多,( )最少;喜欢游泳与喜欢跳绳共有( )人?

2.喜欢足球比喜欢游泳多( )人?喜欢跳绳比喜欢打乒乓球少( )人?

3.你还能提出问题并解答吗?

当复习到第3题时,有的学生提出了:①喜欢足球比喜欢游泳的少几人?②喜欢跳绳比喜欢打乒乓球的多几人?③喜欢跳绳比喜欢游泳的少几人?

我想,其他小组也会存在这样表述不清的问题。我立即将这些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展开学习讨论,找出问题所在:到底是“谁多谁少?”正确的应该怎样说?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纷纷发言:“老师,应该这样说:喜欢足球比喜欢游泳的多几人?喜欢跳绳比喜欢打乒乓球的少几人?”“老师,还可以这样问,喜欢游泳比喜欢跳绳的少几人?”……

经过引导、讨论、交流,学生们明白了:提出问题时,要先分清“谁多谁少;再比较谁比谁多,谁比谁少”。通过进一步观察,学生还发现:喜欢跳绳比喜欢游泳的多几人或喜欢游泳比喜欢跳绳的少几人,都可以用11-9=2来计算。喜欢打乒乓球比喜欢跳绳的多几人或喜欢跳绳比喜欢打乒乓球的少几人,都可以用15-11=4来计算。不知不觉中,学生竟很自然地归纳出这节课重点:求“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的问题都是用多的减少的来计算。

三、采用民主高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

案例:《24小时记时法》

首先通过介绍记时工具的发展史,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在谈话交流中,让学生初步感知用普通记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时间;然后创设一天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一天会出现两个1时,两个2时……”的现象,从而引出普通记时法,并在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索发现24时记时法,理解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接下来,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发现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及互化规律,并能正确地进行互化;最后,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里的具体应用,并达到巩固转化方法的目的。

教学中,只要我们践行民主教育,时刻以学生、活动、生活为中心,我们的学生就能在民主的春风中茁壮成长,我们的课堂就会在高效中绽放精彩!

(责任编辑 付淑霞)

高效课堂范文第4篇

教师的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决定着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同时决定着这所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水平。因此,要想转变学校的现状,必须从打造一支业务精良、综合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开始。那么,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以为,必须从课改入手,抓住课程改革这一机遇,以课程文化创学校特色,以课程文化促教师发展。

首先,我们借课改之机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其次,派出高三全体教师赴山东即墨28中、潍坊奎文实验初中学校、潍坊一中等校参加全国高效课堂交流协作网举办的实地培训,感受课改、认识课改、学习课改。我们还组织开展团队合作的拓展活动,让教师们体验团队的力量;开展教研组文化建设,用文化引领人、用文化激励人、用文化凝聚人;采用“头脑风暴法”对我校教学工作的现状进行归因分析,提出应对策略,实现目标认同、观念转变。

观念转变了,参与课改的热情高了,此时教师最想得到的就是课改的实操培训。为此,我们分批派出70多名教师赴北京市及外省市课改先进学校去参观学习,在直接感受课改带来的震撼与喜悦的同时,思考课改的核心精髓,研究课改的模式与教学策略。我们还利用每周学习及假期的时间,开展专项系统性的课改培训及研讨活动,为教师顺利实施课改保驾护航。

经过实操培训,教师们感受到了我校的“师友互助,合作学习”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是以师友两人为学习互助组,采取“先学后导,以学定导,学导和谐,互助共赢”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入手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学校为其搭建的平台。我们每学期举行一次教育教学开放日,用班级文化建设巡展震撼人、凝聚人,用“师友互助,合作学习”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激励人、鼓舞人。由于我校为全国高效课堂交流协作网的培训基地学校,所以在每年两次的开放日中,我校要接待来校参观、学习、培训的本市及各省市教师及领导近千人,师生们要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

学校还为课改骨干教师搭建锻炼自我的平台。我校多名初、高中教师被全国高效课堂交流协作网聘请为高效课堂培训教练员,他们多次赴外省市学校为那里的师生作“师友互助,合作学习”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培训及授课。学校还多次选派初、高中的师生参加全国高效课堂交流协作网主办的全国高效课堂初中、高中群英汇展课活动,并受到好评。我校的教师和干部还赴校外为兄弟学校的教师作“师友互助,合作学习”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系统培训;他们还在各类市、区会议上作经验发言,分享我们的喜悦与幸福。

我校的“师友互助,合作学习”高效课堂教学策略至今已实施两年多了,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我校的教师队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过课改,教师队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校的教研风气浓了,教师的工作热情高了,他们静下心来备学情,认真设计导学案。课改使备课组更加团结,年级组更加和谐,教师更加自信。

在实施“师友互助,合作学习”高效课堂教学策略过程中,教师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启发、引导、点拨”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已成为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我校的“师友互助,合作学习”高效课堂教学策略不仅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同时也为教师创建了一个发展的平台,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课改使教师发生了巨变,教师的巨变带来了学生的巨变、学校的巨变。学校的巨变赢得了社会各界以及广大家长的高度赞誉,国外一些学校纷纷来我校参观、考察,并提出愿意与我校建立友好学校的意向。我校学生在走出国门后的文明儒雅行为,也赢得了大家的赞誉。我校教师还走出国门传播中国文化,开展中美文化交流活动。

我们坚信,通过“师友互助,合作学习”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必将实现我校“学生成功,教师发展,学校提升”的办学目标,北京市第一五四中学的明天会更好。

■ 编辑吴君 ■

高效课堂范文第5篇

摘要:新的教育教学背景下,高效课堂的构建,成为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研究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全面更新教学思想,切实有效的推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尤为重要。本文结合中职政治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全面渗透和运用新的教学思想,敢于进行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深度的进行改革的探索和总结,促使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融合在一起,开创新的教学领域,让学生满怀激情和动力的进行课程的探索,凝聚教学智慧,挖掘教学的本质,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和水平。

关键词:  构建  高效  中职政治  课堂  有效策略

课堂教学在不断的深化,新的教学内容成为最关键的改革方向,探索新的教学内容,融合新的教学模式,促使课堂教学的结构性真正符合课程发展的需要,以最大化的提高整体的课堂教学效果。我们都知道政治科目中拥有很多枯燥的原理,如果单纯的依靠教材,则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全面运转,而学生接受和掌握知识的能力必然受到影响,那么高效课堂的构建必然会落空。在这样的情况下,中职政治教师需要不断的探索新的教学思想,融入新的教学观念,变革课堂教学的形式,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教材内容,并通过实践性的活动加强对学生思维的锻炼,让学生更加深层次的理解政治知识,并鼓励学生进行科学化的运用,开发学生的政治思维,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水平。那么在实际的中职教学实践中,应该通过哪些方法以构建高效课堂呢?

一、构建完整性的知识体系,促使学生深度理解水平的提高

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和发展,更加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而只有挖掘出学生的潜力,让学生进行深度的理解,才能提高整体的课堂教学效果。中职政治课堂中需要借助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优势,全面探索基础性的内容,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强大的网络系统,让学生更加轻松的掌握课程,能够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轻车熟路,更加深度的进行课程的改造,完善教学体系,增强学生的感知。为了达成这一目标,这就要求中职政治教师在高一开始,首先就让中职生明确了解政治学习的重要性,良好的政治理论基础才是今后三年学习的关键,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突出难点和重点知识,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个章节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一个清晰的知识体系框架,并引导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记忆和理解构建知识框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先把书越读越厚,再把书越读越薄”,要求学生多看多思考,将新教材中的知识先整体阅读一遍,对新教材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在教师的帮助下能够准确把握重点知识和微观知识,最后能够取其精华,将课本中的主干基本知识重新整理,将知识要电话,并将存在相关联系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

二、开展互动性的课堂活动,发展学生的政治综合能力

课堂是师生双向互动的教学场所,只有更加深度的进行交流,才能还原课堂的本色,以不断的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传统的中职政治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完全操控课堂,没有给学生话语权,而师生之间的互动不够密切,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探索师生互动的方法,切实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内在能力,成功的找到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突破口,才能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政治思维和能力。以教学《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先询问一下班级内班级学生对于民主选举的概念,有些学生因为年龄未到的缘故,对于民主投票还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理解,因此很少有学生能够正确表达民主投票的具体流程和含义,接着教师可以让几个学生到讲台上来,由教师为其布置职务,让他们每个人扮演一个我国民主选举中所扮演的角色,在学生面前演示一遍民主选举的流程。并且允许学生可以随时对民主选举的每一个过程提出问题,然后由教师配合着同学的演示来为其解答,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十分直观、形象的课堂教学演示范例,并且学生也能够和教师做到及时沟通、及时交流,让教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可以说是课堂互动的理想模型。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有效互动,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自然就会大大提高。

三、组织开放性的辩论会,提高学生的政治逻辑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在全面升级之中,开放性的课堂氛围,不仅能为学生带来深刻的感受,更能培养学生的正确认知观,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作为中职政治教师,需要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组织开放型的辩论会,使课堂教学的体系充满活力,能够引发学生对政治原理的深度思考,促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理性精神素养,并运用自己独特的政治观点,去解答辩论会中所遇到的问题,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我在讲《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一课时,便让学生对“法律约束行为,还是行为决定法律”这个论题来进行论述,然后再将学生分为两组,让学生就法律的作用来进行论述,从而使学生能够对法律的重要性产生足够的理解。在辩论的过程中,由于不同意见的碰撞,学生对这一点理解的更加透彻,也使得学生能够在辩论中学习到别人正确的价值观念,改正自己的一些错误观念,从而推动学生对于法律的理性认知。

简而言之,新的教学内容注入新的力量,带来新的气象,从整体上掌控教学的发展进程,以最大化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和水平。作为中职政治教师,需要通过以上方法,对课堂教学作出正确的理解,并根据教材的结构,灵活性的进行安排,善于进行课程的创新,要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精彩的知识,引导学生透过政治原理看清楚知识的本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促使学生从各个层面挖掘出知识的奥秘,以锻炼学生的政治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曾加华.中职政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探析[J].当代教研论丛,2018(11):80-81.

[2]赵盛兴.如何提高中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9(29)

高效课堂范文第6篇

【关键词】课堂情境 整合教学与课程 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创设课堂情境,整合教学与课程,创设课堂情境,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目标体系,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形式,构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

一、鼓励学生在课堂里主动参与,让学生有体悟感

创设课堂情境,构建小学高效课堂,学生的课堂积极参与是基本的保证条件。目前,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还采用简单的问答式教学,师生好像忙得不亦樂乎,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但实质上学生的思维仍处于同一水平上重复,是用提问的方式“灌输”知识,让学生认同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答案,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很少有自己的见解,师生、生生之间没有实现真正的互动起来。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要在激活学生思维方面做文章。

课堂教学中就应该创设情境,巧妙提出发人深思的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人之宠辱,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踢狗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充分的思考,学生参与到讨论、质疑和交流中来,学生自然就会处于一种兴奋状态,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效率,让学生有获得成就的体悟感。

二、启动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学习过程

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生动机是其认知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是激励个体发动和维持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是由学生的需要引起的,客观需要一旦被学生所意识,就会以学习动机的形式表现出来,从学习中体验到无穷的乐趣,成为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进而驱使学生以行动去获得需要和满足。同时学生的学习需要也会在活动中不断产生、变化和发展。作为教师如何使外界的正确客观需要转化为学生的内部需要,使之形成自觉的求知动机,就成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学生的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好坏都有直接的影响。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必须创造条件,从培养兴趣入手。学生有了兴趣,才会自觉地花时间、下功夫、动脑筋、积极地学习,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所以,我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特点,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利用直观教具、操作学具、电化教学手段、讲故事、设问或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游戏、课堂提问、练习形式多样化等。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不但能引起学生兴奋感和愉快感,而且在这种气氛下能牢固掌握知识。而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帮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更能激发学生深层次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主动参与。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持久、巩固,莫过于见到自己学习的成果。因此,在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上,我注意给其提供成功的机会,创造成功的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师生活动、师生互动形式多样化,让学生有主人感

教学是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的统一,现代教学论指出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首先必须承认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其次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的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相长。而不是一味地放纵课堂,甚至有的教师为了互动而驾驭不了课堂教学秩序。

教师与学生建立密切合作的教学关系,既是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的目的,通过合作能使学生养成与人相处,善待他人的良好性格和集体主义精神,但合作更主要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避免教师“满堂灌”加“满堂问”,激励学生勤思多问多练习,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点拔下,通过亲自尝试探索,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教师真正实现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让学生有主人感,从而达到师生共同学习与进步。

四、改变学习方式,智慧开发智能化,让学生有灵活感

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发的矛盾统一体,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并因此表现出相对的封闭性。传统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亲和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创新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求教师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回归儿童生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知识的解读、灵活化。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学生是一个个具有主观能力性的人,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因此,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学生对智慧的吸取应多变化,进而通过创设课堂情境,达到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

总之,课堂教学改革要不断深入,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

上一篇:铁路实习报告范文下一篇:数学数学教学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