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板结构裂缝措施范文

2024-02-22

墙板结构裂缝措施范文第1篇

摘要:CHASHMA核电站三号机组和辅助厂房-11.45~6.05米层墙、板混凝土浇筑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缝,本文通过对裂缝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减少裂缝产生的措施。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已成熟的裂缝处理措施进行了描述。

关键词:墙 楼板 混凝土裂缝 原因 控制

1 工程概况

CHASHMA核电站C3机组核辅助厂房(简称NX厂房)长87m,宽85.4m,地下15.3m,地上31m,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共9层。其中-11.45~6.05m层外墙厚800mm,内墙厚300~600mm,-6.05m板厚350mm,局部板厚400

mm、8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30(90d),配合比设计坍落度16±3cm。墙板按施工段划分分为NA、NB、NC三区。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该层墙体和板上出现不同长度和不同宽度的裂缝,墙体共13条,板共61条。

2 裂缝描述

对于发现的裂缝进行清理、洒水和为期4个月的定期观测。经多次观测后发现,楼板裂缝多分布在房间边角处以及通道、框架梁多的房间内,多为45°分布,少数为直线形。裂缝宽度多为0.23~0.27mm,其他小于0.2mm;墙体裂缝宽度在0.20~0.28mm之间。楼板上61条裂缝中有21条为贯穿性裂缝,40条为非贯穿裂缝;墙体裂缝为非贯穿性裂缝。

3 裂缝产生原因分析

3.1 混凝土塑型收缩 混凝土材料方面,因受当地条件限制,混凝土搀和料未使用国内混凝土中通用的粉煤灰,而是使用了石粉。矿渣、煤矸石、火山灰等粉状料掺入到混凝土中,一般会增大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值。因此本工程混凝土中石粉的使用,对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是不利的。混凝土收缩主要取决于单位用水量和水泥用量,而用水量的影响比水泥用量大;该工程使用的C30混凝土设计坍落度为16±3cm,坍落度较大,混凝土坍落度大会导致用水量加大,从而使混凝土收缩增大。

3.2 板施工板块过大 板施工段划分偏大,且不规则。NX厂房-6.05m板分为三个施工段,每个施工段均超过1600m3,混凝土达600m3,施工段偏大且局部板厚度不同,混凝土浇筑后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匀产生裂缝。

3.3 楼板模板支撑不稳 厂房楼板模板支撑采用TJ-100型塔架,主、次龙骨选用卡维达工程木,支撑材料刚度满足要求,在施工荷载下,不会出现变形。在-6.05m楼板模板安裝过程中,发现存在主龙骨未摆放在顶撑中心、主龙骨与顶撑接触不实或放在顶撑边缘突起位置、顶撑弯曲变形的情况,在楼板混凝土浇筑时存在龙骨的瞬间相对位移、沉降,可能产生裂缝。

3.4 混凝土浇筑 施工作业人员绝大多数为巴方工人,与中方人员语言沟通困难,个别巴工不能完全按混凝土浇筑技术要求进行作业,主要体现在:局部混凝土漏振,造成混凝土不密实,混凝土沉降不均造成混凝土开裂。局部混凝土过振,使混凝土上下层分离,上层混凝土因水分蒸发和体积收缩造成开裂。个别位置混凝土抹面位置与浇筑位置距离太近,在抹面后又出现混凝土塌陷。部分位置未按施工方案要求进行二次振捣和二次抹面,不进行二次振捣,使混凝土产生的泌水不能挤出,水分蒸发产生沿钢筋的纵向和垂直于钢筋的横向裂缝;未进行二次抹面,使混凝土早期出现的表层收缩裂缝未得到处理。

3.5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过早加载 在楼板混凝土浇筑后,为方便下一施工段或下道工序施工,将大量钢筋、模板、龙骨、钢管等材料堆放在新浇筑的混凝土板上,造成荷载的增加和震动,使处在强度上升期的混凝土产生扰动,容易产生裂缝。

3.6 混凝土养护 NX厂房-11.45m~-6.05m墙板施工期间正值夏季,气候炎热干燥,养护水蒸发快。养护用的麻袋与墙体混凝土脱离、浇水频率不足会导致在养护期间墙体混凝土表面干燥的情况。另外,-6.05m板混凝土浇筑后,即进行了板上墙体施工放线工作,将养护的麻袋片揭开,致使局部混凝土表面干燥,产生干缩裂缝。东侧外墙产生裂缝比其他外墙多,经分析,东侧外墙处于迎风面,在混凝土养护期过后,经长期风吹,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较快,容易产生干缩裂缝。经过勘察现场,综合分析裂缝产生的因素,认为-6.05m板大部分裂缝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泵送混凝土坍落度较大,用水量较多,塑性变形较大所致。由于板受周边梁、柱及板下墙的约束,所以贯通裂缝多产生在房间的角部,呈45°,此类裂缝数构造裂缝,是由混凝土自身特性决定的,不影响结构的强度。

4 裂缝处理措施

裂缝的存在虽然不会对结构安全造成影响,确会影响厂房楼板和部分墙体有防水和辐射隔墙的作用,所以必须对裂缝进行处理。根据裂缝性质及所处房间、部位的不同,确定已产生裂缝的处理措施:

4.1 墙体裂缝处理措施 ①对于有防水要求的外墙外侧竖向通长裂缝,在外墙防水卷材施工时,沿裂缝长度方向做一道防水卷材附加层,附加层宽度为300mm。②无防水要求的外墙,其外侧的裂缝采用表面修补法:沿裂缝凿成深10~20mm、宽20~40mm的V型凹槽,扫净并洒水润湿,先刷水泥净浆一度,然后用1:2.5水泥砂浆将V型凹槽填实并压光,用塑料薄膜覆盖养护,使水泥砂浆和老混凝土能够结合紧密。③对于位于辐射分区①代号为Ⅳ、Ⅴ、Ⅲ的房间、屏蔽墙以及楼梯间、通道墙体裂缝全部处理,处理措施为:沿裂缝凿成深10~20mm、宽20~40mm的V型凹槽,清理干净后用环氧类材料进行封闭。④对于位于辐射区分区代号为Ⅰ、Ⅱ及无辐射要求的内墙体裂缝:不再处理,待墙体装修时用刮腻子的方法将其封闭。

4.2 楼板裂缝处理措施 ①对于楼板贯穿性裂缝,在楼板上表面沿裂缝凿成深10~20mm、宽20~40mm的V型凹槽,清理干净后用环氧类材料进行封闭,并在细石混凝土找平层施工时采取防裂措施,在楼板裂缝部位的细石混凝土找平层中加设φ6@300mm宽防裂钢筋网片;板底裂缝,在装修时用刮腻子的方法将其封闭。②对于非贯穿性楼板上表面裂缝,不进行处理,直接在楼板上施工细石混凝土找平层。板底裂缝,在装修时用刮腻子的方法将其封闭。③对于酸碱配置槽、中和槽和去污房间,楼板贯穿裂缝在板底裂缝处采用粘结剂粘贴一层玻璃丝布进行封闭处理;若为非贯穿性裂缝,则在装修时用刮腻子的方法将其封闭。

5 减少裂缝产生的措施

5.1 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 在保证能够泵送的情况下,尽量调整混凝土坍落度在允许范围的下限,即控制在13~16cm范围内,以减少用水量,降低水灰比,减少裂缝的产生。

5.2 混凝土浇筑振捣控制 增加有经验的、专业技能高的中方工人数量,做好对巴方混凝土工的培训、作业指导及施工交底、加强混凝土的振捣,做好混凝土的二次振捣,不能过振,也不能欠振;在楼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把握好一次收面和二次收面时间,二次收面一般在混凝土终凝前1~2小时进行;加强对巴工的指导,技术员、质检员做到全程旁站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醒或制止,并做好相应记录,将信息反馈给技术、质量部门,以便制定相应措施。

5.3 混凝土养护 对混凝土养护实行挂牌制度,混凝土养护信息牌内容包括:施工区域、施工部位、混凝土浇筑完成时间、养护期、养护措施、养护要求及养护责任人、主管工长姓名联系方式等内容。成立养护班组,专门负责麻袋、塑料布悬挂和浇水工作。对麻袋片、塑料布与墙体间隙过大的问题,采用扎丝捆绑、木条固定的方法处理。楼板混凝土养护,控制浇水量,避免混凝土长期浸泡;对楼板上施工放线,规定在板混凝土浇筑5天后方可进行,放线完成后及时恢复麻袋片进行养护。

5.4 控制楼板底模的变形 优化楼板模板支撑方案,做好技术交底等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楼板的底部支撑、主次龙骨间距严格按照方案执行,并确保主龙骨处于顶撑的中部,防止受压后模板出现变形。加大在施工过程中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改正,在模板底部支撑完成后由施工方质检员、技术员进行验收并形成记录。

5.5 控制楼板底模的拆除 规范对同条件试块的管理,樓板底模的拆除时间必须参考同条件试块强度确定。对于楼板的底部支撑的拆除,建立审批制度,根据楼板的厚度与跨度等设定各级审批人员,履行审批手续后方可进行拆除施工。在不影响下一步工序的情况下,适当延长梁、板底模的拆模时间。

5.6 优化施工安排 将4个施工段调整为5个。调整墙体施工顺序,先施工外墙,使内墙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下施工,避免内墙体混凝土因风吹影响急剧收缩产生裂缝。优化施工安排,避免在楼板混凝土浇筑后在板上增加较大荷载。

6 结束语

混凝土裂缝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涉及到的施工环节较多,这就需要精心组织施工,认真对施工过程进行控制。对于出现的裂缝,应做好后期处理工作,并通过分析原因,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将有害裂缝的产生控制到最低。

注解:①辐射分区

核辐射分区是依据房间内中子和强γ辐射计量的多少划分的,Ⅴ区最多,Ⅰ区最少。

参考文献:

[1]徐帆编.《建筑施工手册——混凝土工程》第四版,2003.

[2]孙丽.隧道衬砌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防治[J].价值工程,2010(21).

[3]李守卫.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原因及实践中控制措施的探讨[J].价值工程,2011(08).

墙板结构裂缝措施范文第2篇

1 砌体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

引起砌体结构裂缝的因素很多, 既有地基沉降、温差变化、也有设计上的疏忽、施工质量、材料干缩变形等原因。

1.1 地基不均匀沉降产生的裂缝

由于地基土质软弱或建筑地基局部土质不均匀, 土质软硬差异大, 受压后必然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对承载力低、变形大的软弱地基处理不当, 建筑荷载对地基产生较大的附加应力;地处山地陡坡的建筑, 由于地面高差大, 边坡不够稳定, 加上地基附加应力的作用, 边坡失稳、滑移、沉降不均造成墙体开裂;因房屋周边环境的一些变化, 使场地内地下水位升高或上下管道渗漏, 地表水渗入建筑地基, 长期浸泡, 土质软化导致不均匀沉降;随意改变房屋用途, 增大荷载, 在室内地面堆放超过设计要求的大面积荷载, 使地基附加应力剧增, 导致建筑物不均匀沉降造成墙体开裂;北方房屋基础没有埋置在冰冻线以下, 因严寒冻胀使土中的水上部开始冻结, 下部水由于毛细管作用不断上升在冻结层中形成冰晶, 体积膨胀, 向上隆起引起房屋开裂。

1.2 温差变化产生的裂缝

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材料、构件的热胀、冷缩, 当约束条件下温度变形引起的温度应力足够大时, 墙体就会产生温度裂缝。温差变化是造成顶层墙体产生裂缝的重要因素。特别在混凝土平屋盖房屋的顶层两端墙体上;在门窗洞边的八字型裂缝, 平屋顶下或屋顶圈梁下沿砖灰缝的水平裂缝及水平包角裂缝;屋顶砖砌女儿墙根部沿房屋的纵向和横向水平裂缝。温差变化产生的裂缝的轻重程度与环境温差成正比, 温差大时裂缝就严重, 温差小时裂缝就轻;屋面保温隔热效果好的裂缝轻, 保温隔热差的裂缝较重。因屋面隔热材料性能差 (施工时保温层渗水造成夏天蓄热效应使隔热失效, 严冬保温层结冰冻胀) , 夏天在太阳照射下, 混凝土屋盖表面温度可高达60℃~70℃, 而其下面的砌体仅为30℃~35℃, 混凝土屋盖线膨胀系数是砖砌体墙体线膨胀系数的二倍, 使屋盖变形比墙体变形大, 在墙体内产生拉应力和剪应力引起薄弱部位应力集中产生裂缝。温度裂缝是造成墙体早期裂缝的主要原因, 这些裂缝一般经过一个冬夏之后才逐渐稳定, 不再继续发展, 裂缝的宽度随着温度变化而略有变化。

1.3 烧结普通砖, 烧结多孔砖、空心砖等

烧结制品, 其干缩变形较小, 且变形完成的时间较短

对于砌块 (混凝土砌块和加气混凝土砌块等) 、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砌体, 随着含水量的降低材料会产生较大的干缩变形。如加气混凝土砌块与烧结普通砖相比, 其收缩变形约是烧结普通砖的2~3倍, 尤其是轻骨料砌块的干缩变形更大。干缩变形的特征是早期发展比较快, 如砌块出窑存放置28d只能完成50%左右的干缩变形, 以后逐步变慢, 几年后材料才能停止干缩。但干缩后的材料潮湿后仍会发生膨胀, 脱水后砌块会再次发生干缩变形。这类非烧结块体引起的裂缝在建筑上数量多、分布广, 裂缝的程度也比较严重, 在温度变化的共同作用下, 裂缝一般外墙较内墙严重。

1.4 设计方面的原因产生的裂缝

设计采用的基础形式不当, 未按规范要求进行地基变形验算;一些砖砌体结构房屋的设计是套用图纸, 应用时未经校核;有时参考了别的图纸, 但荷载增加了或截面减小了而未作计算;或者少算或漏算, 使实际设计的砌体承载力不足;有的虽进行了墙体总的承载力计算, 但忽视了墙体高厚比和局部承压的计算;设计图纸对防止墙体开裂的构造措施, 仅笼统提到按有关规范进行施工, 未考虑到现代建筑平立面设计变化较大, 常规的保温设计不一定能满足温度裂缝控制的要求;现行规范中“防止墙体开裂的主要措施”只要纯经验概念设计, 没有相关的计算分析要求。

1.5 由于砌体结构是以人工砌筑的墙体为主要承重结构, 因此墙体的砌筑质量就为大家所关切

主要问题有组砌形式错误;留槎接槎不符要求;拉结筋规格、长度、间距、数量不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砖砌块和砂浆强度不能保证;砌体灰缝砂浆不饱满, 水平灰缝厚度失控, 垂直砌块缝隙缺少砂浆、透亮等, 加上与其他原因共同作用, 使裂缝的产生和发展更加严重。

2 防治措施

2.1 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的防止措施

在进行建筑基础设计前, 应对工程地质进行详细勘察, 查明地基水文、土质情况, 正确选用基础形式, 确定合理的建筑布局和结构类型, 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和整体性, 提高墙体的整体刚度和抗剪能力;减轻建筑结构自重, 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 设置沉降缝, 合理布置承重墙体;横墙间距不宜过大, 应尽量将纵墙拉通, 尽量做到不转折或少转折;寒冷地区的墙基础底必须埋置在冰冻线以下, 单层厂房等空旷房屋外墙采用墙梁托墙时, 如梁底在冰冻线以上时, 梁底必须采用砂、石、炉渣等替换冻胀的土层;基础施工时, 严格进行基底验糟工作, 检验基底土质是否符合勘察报告和设计要求, 若不符应进行必要的处理;合理安排施工顺序, 应先建荷载大的单元, 后建荷载较小的单元, 先建深基础, 后建浅基础, 避免增加新的附加应力。

2.2 温差和收缩裂缝的防止措施

引起砌体结构墙体裂缝最为常见是温度裂缝和干燥收缩裂缝, 或是温度和干缩共同作用产生的裂缝。防止裂缝主要采取“防”、“放”、“抗”相结合的措施。

(1) 屋面设保温隔热层或隔热层, 这是控制顶层砌体裂缝的核心问题。一般屋面板受阳光辐射吸收热量较多, 应选择采用导热系数小, 保温性能优良的保温材料, 保温层的厚度根据计算宜适当增厚, 同时加强对屋面防水、保温的维护、保养, 避免防水层渗漏造成保温层充水膨胀。

(2) 南方地区屋面可增设空气隔热层, 减少屋面混凝土构件的外露面, 能有效控制屋面结构的温升, 以防止顶层墙体裂缝的发生。

(3) 在墙体中设置伸缩缝, 对房屋较长、平面形状较复杂、构造和刚度不同的房屋, 可每隔一定距离将伸缩缝设置在因温度变化和收缩变形可能引起应力集中, 砌体产生裂缝可能性最大的地方。

(4) 建成后长期不使用空置的住宅, 应注意室内通风, 防止夏天室内温度过高致使现浇结构层膨胀, 使顶层墙体产生裂缝。

(5) 对进场的非烧结砖和砌块严格审核生产日期, 确保其龄期不小于28d, 进场后露天堆放要有防止遭受雨淋。

(6) 对由墙体材料干缩引起的裂缝的措施, 一是在较长的墙上设置控制缝, 一般在墙的高度、厚度、不大于离相交墙或转角墙允许接缝距离之半及门窗洞口一侧或两侧设置竖向控制缝;二是在砌体中设置配筋带, 一般在楼盖和屋盖处, 墙体的顶部, 窗台的下部等部位置设置, 当配筋带仅用于控制墙体裂缝时, 宜在控制缝处断开。

2.3 设计方面预防裂缝的措施

设计应重视建筑平面尽量规则, 形状力求简单、合理。纵墙拉通避免转折多, 凹凸复杂;应尽量避免高低参差, 荷载差异增大;顶层每道纵横墙均宜设置圈梁;在顶层墙体的转角处, 墙体纵横交叉处增设构造柱, 构造柱箍筋适当加密, 在外窗上下配置水平钢筋混凝土带;提高顶层墙体的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 以提高砌体的抗剪抗拉强度。钢筋混凝土平屋面应考虑顶层开间增大, 挑檐加宽, 檐口梁断面及外露面增大, 而其上部保温层厚度较薄的不利因素, 同时还应注意开设的门窗的数量增多, 门窗尺寸偏大可能削弱墙体刚度, 还会造成应力集中。基础设计应对工程地质进行详细勘察, 查明地基土质分布情况, 地下水位等水文地质条件, 然后进行全面分析, 确定合理的建筑布局和结构类型, 合理选用基础形式。

2.4 施工方面预防措施

要保证砌体的施工质量, 就一定要严格按验收规范施工。要组织广大基层施工人员经常学习“规范”, 施工前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检查验收砌体所使用的砖和砌块是否符合要求, 在施工现场开展“禁现”工作, 积极推广预拌砂浆;砌体临时间断处、构造柱与砌体是否衔接牢固, 组砌形式是否有严重缺陷;对砌筑质量差、不能保证砌体整体性与稳定性的, 一定要进行处理。要推行“三一砌砖法”的操作工艺;要采取设置皮数杆, 随时吊靠墙体的垂直度和平整度, 37cm砖墙两面挂线, 搅拌的砂浆应随拌随用, 严禁干砖上墙等传统的有效措施, 确保砌体的施工质量。

3 结语

由于砌体的抗拉、抗剪强度较小, 出现裂缝的原因很多, 在很大程度上只能预防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控制。一旦出现裂缝则要注意观察, 分析产生裂缝的原因, 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对于已出现的裂缝则可采取压力灌浆、细钢筋填缝、块体嵌补、钢筋拉杆、钢丝 (筋) 网片等加固补强措施以封闭裂缝及阻止裂缝的开展。

摘要:文章分析了砌体结构的各种常见裂缝的产生原因, 并提出了预防和治理措施。

墙板结构裂缝措施范文第3篇

1 现浇结构面裂缝的种类和主要特征

通过多年以来的施工经验以及现场观察, 结合对相关资料的分析, 当前发现浇结构面最主要的裂缝有三种:结构裂缝、温度裂缝和收缩裂缝。

1.1 结构裂缝

尽管现浇楼板的承受力可以满足建筑的设计要求, 然而因为预制多孔板变为现浇板之后, 墙体的刚性及硬度相对得到增大, 楼板的刚度相对减小。所以在某些薄弱地方和截面突变处, 常常出现一些结构性裂缝。

1.2 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是当温度发生变化后, 混凝土不断热胀冷缩, 最终造成裂缝。比如在建筑中温度裂缝常见于东西单元的房间和屋面层。

1.3 收缩裂缝

收缩裂缝是当混凝土在塑性收缩、硬化收缩、碳化收缩、失水收缩等一系列收缩过程中, 形成的收缩裂缝。

2 裂缝产生的原因

裂缝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 综合起来可以归为以下三个原因。

2.1 建筑材料自身的特性因素

对于混凝土材料而言, 其自身允许的变形范围比工程中实际收缩的需要小多了, 所以, 混凝土在其硬化的过程中的发生收缩, 这时裂缝产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2.2 外荷载因素

在对外部荷载计算的时候, 由于考虑不够全面, 出现对荷载的漏算、重算、错算等失误, 最终造成施工和使用时因为超过荷载而造成裂缝。

2.3 结构的变形因素

当钢筋混凝土结构受到外部温度的影响, 进而引起结构的收缩和膨胀, 混凝土结构的硬化沉降不均匀, 最终引起裂缝的产生。

3 结构裂缝的预防与控制

对于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预防与控制途径, 主要通过前期的设计和施工过程加以保证。

3.1 前期设计的裂缝控制措施

在工程的结构设计期间, 要尽量使结构的计算模型和实际施工的状态相符合, 另一方面, 也要采取与之对应的结构措施, 从而保证结构的裂缝范围比规定设定的最大裂缝范围小。具体措施及步骤如下。

(1) 在保证建筑平面的造型符合使用要求的基础上, 尽量使平面造型变得简单。因为一旦平面造型过于复杂, 就容易出现使结构发生扭曲的附加力, 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2) 对建筑物的长高比例要严格控制。比例越小的建筑物, 它的刚度就越大, 对不均匀沉降的适应能力也就更强。 (3) 要认真调整建筑物各部分承重结构的受力情况, 以使结构的荷载承受力均匀, 避免受力过于集中。 (4) 如果地基受力不均匀, 就容易导致地基的结构变形, 造成裂缝的产生。这就要求在进行设计的时候, 调整好地基的埋藏深度, 根据地基强度的不同使用合适的垫层厚度, 以缓解地基的不均匀沉降量, 加强了地基的刚度。

3.2 施工过程的裂缝控制措施

3.2.1 前期防控

前期防控的重点在对施工图纸的严格审核、对设计思想的正确领会, 然后从中找出图纸设计的不足之处, 从而对施工图进行加工完善。首先, 图纸的审核工作非常重要。在审核过程中, 要重点对图纸设计中容易被忽略的、容易引起裂缝的方面加以关注。其次, 还要重点核对设计中的结构断面突出地方以及容易产生应力的部位。在设置构造过程中, 要保证大体积的混凝土的配筋量大于最小配筋率。再次, 施工的设计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 在设计编制时, 要保证钢筋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和控制方案的合理性, 根据相应的结构特点, 采取有合适的裂缝控制措施。

3.2.2 施工过程的控制措施。

第一, 对混凝土材料的控制。在对材料的选择上:首要选择水化热较低的水泥, 排除安定性不符标准的水泥;对粗骨料的选择标准是要空隙小、质地硬、料粒均匀、无杂质等;粗糙石要符合黏土与砂粘岩含量小于1%的;细骨料要选择粒径粗、空晾小、含泥少的中砂;另外还可以增加膨胀剂、减水剂、粉煤灰等外掺料, 以达到改良工作度、降低其用水量、减少开裂的功效。要合理对材料进行配比。应通过低水灰比的方式, 减少用水, 让混凝土减小收缩;在浇筑混凝土时, 不要随意加水;要准确对原材料进行配料, 要均匀搅拌。混凝土结构的外观效果取决于模板的质量, 所以其构造务必要合理。

第二, 是强化施工控制和保养。对砖进行浇筑时, 要适度而充分振捣;在进行浇注时不要踩踏、拉扯钢筋, 以避免出现钢筋错位的情况;当气温比较高、湿度比较低, 风比较大的时候, 要频繁对浇筑洒水。在浇捣后要做好养护工作。在施工的全过程中都要加强混凝土的保养, 这是不可或缺的, 因为混凝土的保养工作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加强保养, 就可以很大程度避免裂缝的产生, 特别在高温的天气条件下。而且, 要严格依据施工的顺序进行操作, 对水泥砂浆地面进行保养, 以控制水泥地面出现裂缝。对于管线非常集中的地方, 比较容易产生裂缝。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过大、线管的铺设线路重合时, 就容易致使楼面裂缝的产生。因此, 对于线管集中的地方, 要适量增加抗裂的短钢筋, 短钢筋之间的距离不要大于100, 而且对于后浇带以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裂缝, 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出现混凝土裂缝。

4 对结构裂缝的弥补措施

对于板面已经产生的裂缝, 如果楼板由很厚的垫层, 就可以在垫层施工时, 在裂缝处铺设钢丝网或者短钢筋网进行加固, 对于裂缝处, 要将其清理干净, 然后使用环氧浆液, 填满整个缝隙。在裂缝的表面实施涂剧封闭。而对于楼板底部产生的裂缝, 最好使用增强纤维材料, 根据裂缝的宽度选择增强纤维尺度。假如楼板产生了大面积的裂缝, 就必须对楼板进行静载试验, 以检验其安全性, 情况严重时, 可以在接板处增加一层钢筋网, 从而加强楼板的整体性。

5 结语

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 只有从图纸设计、材料选择、施工过程、工后检验等各个步骤和流程进行控制, 才能提高施工水平;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产生的裂缝进行弥补, 才能对钢筋混凝土的结构裂缝进行整体上的控制。

摘要:在工民建中, 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是造成工程建设出现质量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同样也是困扰用户与工程人员的一个难题。所以, 探寻裂缝产生的原因, 制定科学而合理的解决方案是解决这个难题的一个最主要途径。本文通过实践调查, 结合个人经验, 从工程施工的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对裂缝的控制做出了分析, 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对们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避免以及控制措施。

关键词:工民建,钢筋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 倪向阳.钢筋混凝土屋面井字裂缝的分析与处理[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16) .

[2] 郑茂强.钢筋混凝土屋面井字梁裂缝浅析[J].科技资讯, 2006 (30) .

[3] 任卫国.浅谈在工民建中如何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 (9) .

墙板结构裂缝措施范文第4篇

1 裂缝的原因分析

1.1 材料自身特性因素

混凝土是由水、水泥、掺合料、外加剂、砂、石等六大原料组成的。混凝土结构的主要材料是水泥, 水泥在与水作用会产生放热反应, 在水泥硬化过程中, 不断放出的热量称为水化热, 水化热的失调, 也就是温度控制不当就会使得混凝土产生裂缝。另外, 各种原料之间的配合比也是影响质量、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材料的配备比不合理就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使得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产生超负荷地收缩, 进而产生裂缝[1]。

1.2 现场监督控制的因素

混凝土施工时必须要有现场监督和实验, 如果监督工作完成的不够细致就会造成很多施工问题, 影响混凝土的质量。例如:缺少现场监督, 有时在计算荷载的时候, 因为考虑不周全, 出现漏算荷载, 从而导致施工和使用时因超荷载而产生裂缝。同时, 要在进行混凝土配比时要进行实验, 以此来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性。

1.3 结构的变形因素

混凝土的结构受外界温度的影响而发生收缩和膨胀、混凝土结构的不均匀沉降都会导致裂缝的产生。这种结构变形因素的产生与混凝土施工技术有直接关系, 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防裂缝技术的应用, 要尽可能在各个施工环节都考虑到裂缝问题, 同时对产生裂缝的地段要运用先进技术进行及时修补[2]。

2 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

2.1 原材料的控制

施工中要尽可能地选用中低热的低收缩水泥品种, 低热的水泥品种选择是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升的最基本方法。选择时要注意: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硅酸盐水泥, 一般用量较大,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在350kg以上, 而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在280kg左右, 所以, 是否一定要使用矿渣硅酸盐水泥还要根据实际产生的水化热来进行比较。除了水泥之外, 其他原材料的控制也十分重要。首先生产混凝土用水一般使用洁净的地下水或自来水, 应注意其有害离子不能超标。其次, 石子的粒形和级配对混凝土的和易性影响较大。石子的选择要先实验后使用, 实验重点要测定其压碎值, 保证能够应用在足够强度的混凝土之中。同时石子的质量控制要尽可能选择空隙小的, 以此来稳定混凝土强度, 并节省原料价值。需要注意的是, 同一个石场不同批次的石子也要进行检测。而黄砂应尽量使用II区中砂, 目测其中有无泥块, 及泥块的多少。一般泥块多的黄砂含泥量也大, 若使用则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含泥量多的湿砂用手搓, 手上会有较多泥粉。使用粗砂和细砂应调整砂率和粉煤灰掺量, 平时重点检测黄砂级配[3]。

2.2 工地试验监督

工程实验监督是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主要手段, 分为两步:首先是对混凝土的配合比实验, 试验室必需根据工程结构各部位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进行各项试验, 提出性能好, 成本低的混凝土配合比。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一个主要因素, 所以, 每天工地进行混凝土搅拌前, 试验室必需检验砂、石料的含水量, 调整混凝土的用水量, 以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而对于现场的施工监督则要有常规控制, 以保证每次施工都能按照实验室出示的配合比数据进行。其次是对完整施工技术的实验。实验方式主要以开展试验段的施工为主, 为了保证施工的碾压程序、碾压速度等能够有足够的技术指标, 保证裂缝不产生。所以要针对一部分施工进行实验, 确定达到要求压实度时的碾压遍数, 确定压实厚度和混合料的松铺系数, 验证没计配合比, 确定施工配合比, 确定含水量拌和的控制, 确定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机械组合, 确定作业段的合适施工长度。

2.3 和易性分析

和易性的分析要注重对分析材料的配比, 要严格按照实验室提供的数据进行配比, 然后将搅拌好的实验分析材料使之与实验筒顶面齐平。然后将坍落度筒小心平稳地垂直向上提起, 将筒放在拌和物试体一旁, 量出坍落后拌和物试体最高点与筒的高度差, 即为该拌和物的坍落度。粘聚性测定要用捣棒在已坍落的拌和物锥体侧面轻轻敲打, 如果锥体逐步下沉, 表示粘聚性良好;如果突然倒塌, 部分崩裂或石子离析, 则为粘聚性不好的表现。和易性的测定分析可以看出混凝土的粘聚性, 而粘聚性和坍落度则是控制混凝土质量、预防裂缝产生的一项关键指标, 在以往的施工过程中裂缝控制往往会忽视对这项指标的分析, 往往会造成很多不利影响。

2.4 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

控制混凝土的温度是减少其内外温差, 避免出现超负荷干缩的一项重要指标, 对于温度的控制首先要控制入模温度。我国规范提出混凝土入模温度应不超过28℃, 但是施工的具体情况不同, 如果施工是大体积混凝土, 或者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就会使得温度出现偏差, 这时就要随着气温计算混凝土内外温差, 一旦出现问题就要首选降低水温, 次选降低石子温度。另外, 也可以进行测温点布置。测温点布置必须有代表性, 能反映基础底板各部位的温度变化。一般可根据基础底板结构布置和混凝土浇筑方案选择有代表性的局部区域布置测温点, 测温点一般选择在混凝土施工的中心、边缘、中心与边缘之间位置。

总之, 工民建在混凝土裂缝的控制要以保证混凝土质量为前提, 总结裂缝产生的原因, 从原材料的控制、工地试验监督、和易性分析和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着手, 保证对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有实效性。

摘要:工民建设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一项具体工作, 其工程质量的要求非常严格。本文重点分析了工民建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问题, 探索了裂缝产生的原因, 提出了一些施工技术和原料控制的策略, 对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工民建,混凝土,裂缝,原因,控制

参考文献

[1] 陈近海.浅谈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的质量控制[J].华章, 2010 (29) :123~126.

[2] 李坤业.浅谈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致富向导, 2010 (27) :224~228.

[3] 金玉星.初探工民建以及水工建筑混凝土施工的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28) :78~81.

[4] 鲍鲜.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裂缝原因浅析及防治[J].价值工程, 2010 (6) :22~25.

墙板结构裂缝措施范文第5篇

甲、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之规定,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为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经协商一致,就甲方废铅回收车间钢结构厂房工程施工的相关事项达成合同条款如下:

一、建筑面积:东西长 米,南北宽 米,六米开间,中间有立柱,高度六米,具体尺寸按地基基础为准,共计 平方米,每平方米 元,合计 元。

二、地面以上垒一米高围墙包括粉刷,此工程用水泥砖,造价 12222元。

三、乙方应按国家钢结构房建筑工程规范、规程和标准进行施工,抗击12级大风,无漏雨、漏风现象,工程质量不符合合同规定的,负责无偿修理或返工。由于修理或返工造成逾期交付的,偿付逾期违约金。

四、材料要求:立柱采用H400×180×10×6的H钢,横梁采用H250×150×8×6的H钢,连接板采用200×450×δ20平板,防风柱采用H300×180×100×8的H钢、C型钢(热镀锌)160×δ2.5的C型钢,加强板采用δ10板,屋面板、墙面板采用50复合彩板。门采用复合彩板,窗采用塑钢。

五、此工程所需材料由乙方负责购进、安装等,甲方不参与进料,只负责验收质量,乙方提供的材料如不符合质量要求,或规格有差异,应禁止使用,否则,对工程造成的损失均由乙方负责。

六、乙方必须认真按照国家有关安全施工规范文明施工,确保安全无事故。施工时发生安全事故或因施工给他人人身及财产造成损失的,由乙方承担全部法律责任及损失,与甲方无关。

七、工期:自 年 月 日 年 月 日完工,工期 30 天,每逾期一日扣罚 元违约金。

八、工程总造价为 元,大写 。

九、付款方式:合同签订生效后支付总款项的30 %,即125000元;材料进场并开始施工后支付总款项的 %,即 元;工程结束并经甲方验收合格后再付总款项的 %,即 元;剩余 即 元作为质保金,自验收合格之日起,在厂房使用中未出现安全质量问题的前提下,甲方于一年后付清。

十 验收与保修:

1、工程保修壹年,保修期自竣工验收合格并经甲方代表在最终验收记录上签字之日起计算。

2、保修期内,如出现漏雨、漏风等施工质量问题,均由乙方负责无偿维修。乙方应在接到修理通知之后壹日内派人修理,否则,甲方可委托其他单位或人员修理。因乙方原因造成返修的费用,甲方在质保金内扣除,不足部分,由乙方交付。 十

一、解决争议方式:

本协议履行过程中如发生争议,双方应本着友好合作之精神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双方均可向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十二、本协议一式贰份,甲乙双方各执壹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 方: 乙 方(签字):

负责人(签字):

墙板结构裂缝措施范文第6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装配式住宅得到进一步发展, 进一步促进了建筑工程的建设发展, 其能够有效的确保工程的建设质量和安全, 更好的促进建筑产业的转型升级。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装配式结构体系具有很多优势, 其主要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居室设计多样化, 装配式建筑其选择也是越来越灵活和多样化。2) 有效的控制施工成本, 对于工程的预算情况来看, 装配式住宅会大大降低劳动力的需求, 方便进行交叉作业。对于每一个步骤需要确保其安全性, 更好的保障施工质量, 从而能够有效的控制施工成本。3) 有效的控制污染。装配式结构能够进一步降低现场的施工, 从而能够合理的进行建筑垃圾、污水排放, 从而能够有效的控制施工噪音, 同时降低有害气体所带来的损害。4) 确保住宅的节能。在进行住宅房屋建设的时候需要不断的加强信息化管理, 根据动态控制, 合理的进行各个施工量的控制, 从而能够有效的降低资源控制, 有效的确保其达到生态环保的目的。4) 结构更加的安全。装配式建筑和之前的建筑比较, 其在精确度方面得到很大提高, 能够有效的解决其中的施工问题, 包括墙体开裂、渗漏等, 同时也能够进一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 提高整体的防火性和耐久性。5) 快速调节市场。从相关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知道, 装配式组装集成房屋的速度非常快, 其能够有效的确保正常的调节关系, 能够有效的进行房价调控。6) 延长建筑寿命, 对于这种情况能够进一步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但是对于该种结构也存在问题, 主要是在该配件是在工地进行预制构件的连接, 因此整体性能比较差, 同时建筑构件尺寸非常大, 因此构件的形状也是多样的, 会增加运输的难度, 增加运输成本。

2、工程概况

某工程项目占地面积为11270.2m2, 建筑面积为19623.58m2, 其组成主要是由3栋10~15层不等的高层楼房以及多个一层配套住房所组成。该建筑面积非常大, 因此需要重点进行住宅与住宅之间墙板施工技术的质量, 以下是对相关部分的分析。

3、施工技术关键点

3.1、基层处理与放线问题

首先需要做好基层处理和放线控制, 主要是:清楚其中的灰尘, 并再进行放线工作, 放线的时候需要严格的按照设计图纸进行, 从而有效的确保安装过程的整体稳定性。

3.2、安装配置原则

每一种安装方法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和效果, 对于竖向氨曲南主要是在各处的墙板进行安装, 横向安装主要是在建筑节能没有特殊要求的外墙进行安装, 因此在安装的过程中, 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 重点加强各个安装控制。在设计的时候需要有效的将不完整的材料用于门窗等缝隙或者边缘处, 从而能够有效的节约材料, 同时也能够达到加固的目的。

3.3、安装连接点处理

在进行安装的时候需要重点加强施工安全控制, 同时也需要加强材料的复核以及加固, 为了更好的保障施工质量, 需要严格的按照相关计划和方案进行实施, 对此需要在应用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优化:1) 外墙板和梁。外墙板主要使用的是双层ALC板和保温层。其需要注意2个方面, 即:需要在室外一侧安装板材, 因为施工地点属于室外, 且具有一定的高度, 因此在安装的过程中需要收到提高板材的安装高度, 然后使用缆风绳将距离拉近, 把L形勾头固定到位置;另外需要铺设保温板材在上面。同时在安装板材内侧的时候需要使用ALC板与L形进行稳固连接, 需要高度重视补灰缝的填嵌。2) 板材与板材之间。对于板材的连接不是直接进行的, 其在连接的过程中需要安装钢龙骨过梁, 确保板材和钢龙骨之间的距离控制在三门毫米, 同时使用50mm的自攻螺钉紧密固定。3) 墙板与门窗之间。通常情况下门窗附近的板材安装会有不完整的情况发生, 对此在进行安装的时候需要首先进行两侧以及底部的安装, 然后在使用骨架。最好是门窗上部的ALC板, 也需要使用自攻螺钉进行固定。总之在进行安装的时候需要严格的按照要求进行, 特别是重视节点的处理, 从而能够更好的确保安装质量。

3.4、其他细节问题

1) 管线及埋线安装内墙:首先是需要在ALC板表面进行管线的安装的, 然后是完成ALC板表面的钢龙骨的安装, 最好是完成连接工作, 主要是连接好装饰板 (石膏板等) 与龙骨, 确保施工的质量。外墙:在保温层内进行管线的布置, 并且确保其能够和保温层同时进行工作, 在外墙内侧板开孔槽安装插槽开关等, 并且做好外墙管线的工作。2) 在进行门窗框的安装时因为门、窗、洞口都有相应的预留区域, 因此在这些地方安装的时候需要将无偿控制在±2mm, 并严格的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施工操作。3) 需要重点加强板材的检查, 包括垂直度、勾缝剂的密实度等方面, 使其都符合相关标准要求。4) 墙板抹灰防水腻子, 防水胶涂面, 装饰面。使用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墙板连接节点最大的优势是具有很好的通用性, 其能够有效的解决其中的问题, 从而能够有效的保障现场的施工效率, 同时确保施工质量, 促进该部分的健康发展。

总之, 装配式钢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具有很多优点, 需要重点加强研究。本文分析了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墙板连接节点施工技术, 以期提供一些借鉴。

摘要:社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带动了城镇化建设, 其为住宅产业化建设带来了很好的机遇, 同时也进一步促进装配式结构钢结构住宅的建设发展。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装配式建筑比例不断增加, 装配式绿色节能成为了主要的发展趋势, 其能够不断提高城市的建设质量, 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建设, 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基于此本文分析了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墙板连接节点施工技术。

关键词: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墙板连接节点,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 许尽武.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夹芯复合墙板的抗弯性能和抗剪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 2016.

[2] 张楠楠.墙板装配式钢结构体系抗震性能有限元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3] 曹杨, 孙千伟.钢结构住宅连接位置接缝处理方法研究[J].钢结构, 2016, 31 (02) :101-104.

上一篇:品质文员工作职责范文下一篇:培养积极情绪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