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建筑论文范文

2024-03-18

绿色低碳建筑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 本文聚焦城市尺度,首先分析了我国现阶段进行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低碳城市建设方案的研究策略,在城市现状分析、清单编制、低碳情景预测分析基础上制定城市的低碳发展战略;指出了低碳城市建设的实施路径,主要包括低碳生产、低碳建筑、低碳交通和低碳生活四个方面;最后分析了我国现阶段低碳城市建设的障碍,并给出了若干建议。本文研究结果以期对现阶段我国各地低碳城市的建设提供科学决策参考。

关键词: 气候变化;低碳城市;碳排放;建设路径

随着全球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排放越来越多的温室气体,而温室气体的浓度增加会加剧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近几年,极端恶劣天气明显增多,气候变化已经威胁到人类生存发展环境,如何减缓及适应气候变化变成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亟需解决的重要任务。低碳发展首先成为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共同选择,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经济等众多概念应运而生[1]。

城市一方面是创造财富的核心,另一方面也是改变生态格局、大量消耗能源资源、引起温室效应等问题最集中的地方。资料显示,城市消耗全球75%的能源,其碳排放量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75%以上[2,3],城市是碳排放的主要集中地,也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载体,城市层面的行动和努力将决定低碳发展的成败,建设低碳城市是现阶段多国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2010年8月和2012年4月分别启动了两批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至今我国已有30多个城市积极开展了低碳城市试点建设工作,但是在高度热情背后也显现出部分跟风、建设思路不清晰等现象[3,4]。 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2011年城市化率达到51.3%,预计到2050年城市化水平可能突破70% [5,6]。

因此,无论是应对气候变化外交压力还是国内低碳城市建设的内在需求,在我国现阶段研究低碳城市建设策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进行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入手,聚焦城市尺度,提出了城市低碳建设的研究策略,指出了实施路径,并分析了目前建设过程中的主要障碍。本文研究结果以期对现阶段我国各地低碳城市的建设提供支撑和决策参考。

1 低碳城市的定义

尽管低碳城市近几年成为研究和讨论的热点,但低碳城市目前尚无国际上统一的定义。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认为低碳城市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的水平[7]。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夏堃堡认为低碳城市就是在城市中实行低碳经济,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8]。综合分析国内大部分学者观点,可概括为:低碳城市是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1]。

低碳城市之所以出现许多看法及定义,主要是因为低碳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且具有动态性和区域性,城市的低碳化建设与城市的发展阶段、资源禀赋密切相关,需要依据城市的自身发展特征选择适宜的低碳发展模式。

2 低碳城市建设方案研究策略

城市的低碳转型需要先了解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分析能源消费结构和碳排放情况,找出重点排放源,根据能源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进行低碳情景预测分析,最终确定低碳建设方案,因此,低碳城市建设方案研究可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2.1 城市发展现状调研

城市低碳建设方案与城市的发展阶段及资源禀赋息息相关,在分析制定城市低碳建设方案之前,需要先了解城市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城市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及技术状况,掌握交通、建筑等基础设施情况,研究城市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找出城市低碳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2.2 城市碳排放清单编制

编制城市碳排放清单是低碳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通过清单编制可以了解城市碳排放水平和排放结构,识别关键排放源,为实现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9]。根据IPCC指南,城市的碳排放包括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农业活动、林业和土地利用变化及城市废弃物等5个领域。查找获取不同领域活动水平数据,研究确定排放因子,编制不同领域的碳排放清单,分析获得重点排放源。

2.3 低碳情景预测分析

根据碳排放清单,找出碳减排的重点领域。综合运用能源科学、社会科学、环境科学和经济学等相关理论,构建以最小成本为目标的低碳城市建设优化目标函数,借助LEAP、kaya等情景分析模型,研究GDP增长、人口规模变化、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技术进步等驱动因素对城市低碳发展的影响,分析影响城市低碳化建设的主要因素及相互关系,选择城市的最佳低碳发展模式。

2.4 提出城市的低碳发展战略

在现状调查、清单编制、低碳情景预测分析基础上,研究提出符合城市自身特点的低碳发展战略。为确保城市低碳方案的有效实施,还应分析城市现阶段低碳发展的重要障碍,从内部机制、外部环境等方面研究提出有利于城市低碳建设的保障政策,加强政府引导与宏观调控,最终实现城市的低碳高效发展。

3 低碳城市建设实施路径

由于城市的低碳发展路径与城市的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密切相关,因此,每个城市的未来低碳发展战略也各不相同,但是城市低碳建设的实施路径归纳起来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低碳生产

工业生产在城市的碳排放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实现低碳生产是降低碳排放的主要途径。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低碳技术(包括减碳技术、零碳技术、储碳技术)等手段,降低能源消费,实现绿色生产。提高城市物质、能源循环利用水平,延长碳在经济活动中的流动周期。通过提高可再生能源、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3.2 低碳建筑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武涌同志指出,现阶段我国建筑能耗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例为27.6%,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这个比例还会增加,因此城市建筑碳排放是城市温室气体的主要缔造者之一[10]。推行节能建筑,是当前发达国家低碳城市建设的一大亮点,英国政府计划到2016年所有新建房屋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并对节能绿色建筑给予税收优惠;芬兰环保部制定了建筑物隔热标准,规定新增建筑物墙体必须使用绝热层,增加墙体厚度,使用二层或三层玻璃[11]。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建筑节能低碳,根据我国“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到2015年,北部严寒地区建筑达到节能设计标准的比例占到95%以上,全面推行供热计量收费,推动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应用。

3.3 低碳交通

根据IEA研究报告,2008年交通部门CO2排放量占全球CO2排放总量的22.5%,发达国家交通部门CO2排放占到25%[12]。我国交通部门能耗和碳排放量占到8-10%,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这一比例会有所提高[13],因此,交通碳排放是城市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快城市的低碳建设,必须大力发展低碳交通,如发展公共交通、推广清洁燃料汽车、选用小排量汽车等。

3.4 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这就需要我们从节电、节水、节气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习惯。另外,还需加强低碳宣传,培养低碳理念,提高低碳意识,从而引导市民实现消费行为的低碳化。对于普通市民来说,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而不是一种能力,大家行动起来,从点滴做起,尽可能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3.5 增加碳汇

通过城市的合理规划布局,提供更多森林、草地、湿地等具有吸碳能力的碳汇空间,也可以降低城市的碳排放。

4 目前我国低碳城市建设存在的障碍

尽管低碳经济的概念已经于2003年由英国政府提出,但是从国外到国内,从低碳经济到低碳城市,政府及市民对“低碳”的理解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在低碳建设方面都进行了尝试,但是有些城市还流于形式,口号比较响,动作比较小[3]。目前我国进行低碳城市建设存在的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4.1 对低碳城市的内涵缺乏统一的认识

我国低碳城市建设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低碳经济、低碳城市这些概念对于大部分市民来说还属于新鲜事物,所以在很多地方对低碳城市建设存在误解或片面的理解。有的政府将低碳城市建设简单地理解为新能源开发、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其实低碳城市建设不仅仅包括这些内容,还包括交通、建筑、碳汇等;不少市民认为“低碳”、“应对气候变化”都是与自身很遥远的内容,低估了公众行为对低碳的影响。低碳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综合型系统工程,既不是简单的政府行为,也不是单纯的市场行为,而是需要充分调动区域内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完成。

4.2 大部分城市建设缺少低碳发展规划的引领

目前城市低碳建设存在部分跟风、照搬照抄等现象,缺乏统筹规划。城市规划是政府对城市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重要手段,要改变“高碳”运行模式,首先要政府正确引导。政府应坚持以低碳理念进行城市规划建设,在城市发展规划中加入低碳内容,既要考虑传统工业的节能降耗,又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还要引导公众自觉践行低碳。

4.3 缺乏统一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尽管针对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较多,但在实践操作方面尚未达成共识[14]。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城市低碳建设的盲目性。尽快出台制定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将会促进我国低碳城市高质量建设。

4.4 缺乏配套的支撑体系

低碳城市建设需要技术创新、金融创新、制度创新的支撑。技术的落后是制约低碳城市建设的主要障碍,实施技术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会使得成本显著增加,金融创新方面的滞后导致低碳产业融资较困难,低碳城市建设在政策和法规方面缺乏有力保障。

我国进行低碳城市建设,建议:(1)规划先行。根据城市自身发展特点认真进行低碳发展方案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低碳发展战略,做到规划先行,统筹发展。(2)加强低碳引导。政府要深入宣传低碳理念,开展低碳教育,让大家都行动起来,从工业生产到个人行为都自觉低碳。(3)提供配套的支撑体系。结合城市的低碳发展战略,政府在政策、法规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5 结束语

低碳城市建设是现阶段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城市的低碳建设不能照搬照抄,与城市自身的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息息相关。要做好城市的低碳建设,需要结合城市的自身特点研究提出低碳发展战略,做到规划先行。同时,政府要深入宣传低碳理念,加强低碳引导。

参考文献:

[1] 顾朝林.气候变化与低碳城市规划(第2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

[2] 袁晓玲,仲云云.中国低碳城市的实践与体系构建[J].城市发展研究,2010,17(5): 42-47.

[3] 苏美蓉,陈彬,陈晨,杨志峰,梁辰,王姣.中国低碳城市热思考:现状、问题及趋势[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3): 48-55.

[4] 刘文玲,王灿.低碳城市发展实践与发展模式[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4): 17-22.

[5] 章立东.低碳城市建设的困境与对策[J].低碳经济,2013,(2):20-22.

[6] 谭志雄,陈德敏.中国低碳城市发展模式与行动策略[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9): 69-75.

[7] 夏杰.低碳城市目标下的城市发展模式转型[J].江苏城市规划,2011,(1):26-29.

[8] 李金兵,唐方方.低碳城市系统模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12):67-71.

[9] 李芬、毛洪伟、赖玉佩.城市碳排放清单评估研究及案例分析[J].2013,20(1):14-21.

[10] 武涌.大陆城市建筑节能减排方案[C].北京:第四届两岸应对气候变化学术研讨会,2013.

[11] 侯景新,郭志远.低碳城市建设的对策研究[J].生态经济,2011,(3):49-54.

[12] 沈满洪,池熊伟.中国交通部门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分析[J].江淮论坛,2012,(1):31-38.

[13] 陈徐梅.大陆城市交通节能减排方案[C].第四届两岸应对气候变化学术研讨会,北京,2013.

[14] 朱婧,刘学敏,姚娜.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J].经济研究参考,2013,(14):18-28.

(责任编辑:张 萌)

Analysis on Low Carbon City Construction Path in China at Current Stage

YAN Guihuan, XU Chongqing, LV Yuexia, GUO Dongyan, XIAO Qi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Shandong Academy of Sciences, Jinan 250014;

Key Laboratory for Biomass Gasification Technology of Shandong Province, Jinan 250014)

绿色低碳建筑论文范文第2篇

承办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当今世界,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迈向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 “低碳竞争力”也成为提升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能力的核心要素。为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中国政府已经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降低40%-45%,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将成为我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对于碳排放量几乎占全国碳排放总量50%的建筑业而言,发展绿色低碳建筑势在必行。

一、2010年房地产亟需转型

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中,政策起着主导作用。2008年以来针对房地产急速下滑的刺激性政策成效显著,使2009年的房地产市场有着一系列超预期表现:房价持续9个月走高,货币投放量比预计几乎翻一番,土地价格环比增幅持续上升,“地王”争抢和“面粉贵于面包”现象重现,同时,保障性住房完成率低于预期。

临近2009年岁末,房地产行业正迎来新一轮的调整。中央在召开经济工作会议之后,针对房地产一方面强调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继续支持自住型和改善型住房需求,加快城镇化建设等导向,另一方面就加大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遏制投机炒房、提高土地出让门槛和控制房价上涨过快等问题密集出台了针对性很强的调控政策。2010年上半年中国经济会继续保持V型的企稳回升趋势,但结构

调整、产能过剩等问题已经提上日程。房地产今后的发展面临两个选择:如果继续以往的发展模式,与流动性和通胀预期结伴,今年会继续推动房价快速上升,短期获利,那么迎来的是又一次对房地产的紧缩性调控,房价飙升的结果终将触动敏感的资产泡沫而重蹈日本和美国的老路,这是不可取的,不能继续09年的资产升值型增长的路子。但是房地产不能拉中国经济转型的后腿,要转向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解决产能过剩,唯一的出路是走上绿色低碳型地产的发展之路。

二、对房地产减碳的认识

1、低碳经济的重要性

面对地球日益恶化的环境,探索低碳发展之路是未来人类发展的重要选择。2009年底哥本哈根会议,探讨了2012–2017年全球减排问题。将来时机成熟时减排框架一旦形成并达成协议,必将对全球的碳(CO2)排放总量实行严格数量限制,这势必会左右全球经济的总规模。最终,碳排放权会作为经济的发展权而可能变成一种国际流通的货币单位进行交易。所以,发展低碳经济模式和低碳生活方式意义重大。

2、我国减碳形势严峻,房地产减碳潜力巨大

中国碳排放占到全球排放的18%,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也是遭受气候变化的恶劣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2009年9月22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明确提出“进一步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11月3日,温家宝总理也指出我国要“加快构建以低碳排放为特征

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发展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在我国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房地产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典型的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有专家预计到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将达到全社会总能耗的40%。房地产业也是节能减排潜力最大的行业,据统计,我国2006年既有建筑面积为400亿平米,每年新建建筑面积20亿平米,到2020年将达到700亿平米。而我国《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已明确规定,到2010年,新建建筑全面执行节能50%设计标准,直辖市及有条件地区实施节能65%标准。这意味着,未来的建筑市场将是节能低碳建筑的天下。

对此,我商会已于2009年在绿色低碳建筑住区示范项目中的四个系统中(绿化、节水、节能、交通)推广了低碳技术,使每年每平方米可平均减碳20.1公斤、节约运行费用约20元。

按上述标准,在住区方面:到2020年全国如按100亿平方米可改造为绿色低碳型住区计,年总减碳量就达到2亿吨,可节约运行费约1000亿元。

商业建筑约占我国建筑总量的25.4%,但其能耗几乎是住宅10-15倍,到2020年按50亿平方米为减碳型商业建筑计,估算每年减碳空间至少可达10亿吨,可节约运行费用5000亿元。

而房地产的生产和建筑施工过程的能耗和排碳量也很可观,以每年建成量中的10亿平方米, 每平方米排碳1吨计, 若按单位GDP节能20%要求, 每年需减碳2亿吨, 可节约年运行费1000亿元。

综合以上的住区减碳、公共建筑与商业建筑减碳和生产、施工过程减碳等三项,未来每年可减少的碳排放量约为14亿吨左右,节约的费用达到7000亿,若考虑民用与商用的电费差价,每年房地产减碳的节约或近万亿元。

3、房地产减碳利国利民

房地产处于国民经济各产业链的中游,与20余个产业相关,在房地产领域推广绿色低碳战略,将拉动上游的绿色生产,拉动下游的绿色消费。如采用大量的可再生能源、低碳技术及绿色建材产品,势必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产能过剩提供一条十分重要的途径。目前中国在住宅太阳能热水器和节能灯的生产和应用方面均已世界领先。可以说,绿色低碳建筑将成为推动能源改革、拉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的新动力,有望成为中国经济下一步增长的新引擎。

三、政策建议

将绿色低碳建筑作为一项基本战略来执行,对于房地产业自身的转型和市场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同时也是将房地产资金引向产业结构调整,防止进一步推升资产泡沫和平抑房价的良性平衡策略。房地产的转型将带动绿色生产与绿色消费,并支持中国经济的转型。从某种意义上说,绿色低碳地产是房地产长远发展的平衡动力和控制资产泡沫发生的对冲机制。政府应出台有利于节能低碳型房地产发展的激励政策,引导房地产产业结构调整,以便摆脱当前进退两难的困境,走上长远稳定健康发展的道路,相关建议如下:

1、将推广绿色低碳技术与建筑纳入“十二五”规划

推广绿色低碳技术与建筑建筑亟待国家政策强力支撑,希望有关部门组织专门力量制定政策层面的低碳技术与建筑发展战略,明确战略思想、清晰战略目标、落实战略措施和战略重点,对房地产领域的低碳事业给予明确的国家鼓励政策支持,并纳入“十二五”规划中。

2、在土地、税收、产业等政策方面向绿色低碳建筑倾斜

绿色低碳建筑是一个系统化的概念,是贯穿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消费全过程始终的概念。政府管理部门不仅要在减碳方面有政策与财政方面的支持,还要在节水、节材、节地和环境保护方面有所部署,在土地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方面进行改革和倾斜,鼓励绿色低碳建筑顺利开展。其中,政策上可以减碳指标来进行金融和土地等资源配置,设置不同的税费征收标准,改变以单纯的“价高者得”的土地出让办法,有利于平抑地价和房价。这样一来,房地产企业也必将更加重视项目的品质,主动应用绿色低碳技术,对于房地产行业本身将是一次革命性的产业结构调整。

3、鼓励绿色低碳房地产金融创新

房地产是资本密集型产业,要使资本与绿色低碳地产相结合,绿色低碳地产是房地产长远发展的“平衡基金”和控制资产泡沫,平抑房价的“对冲基金”。因此,建议鼓励发展绿色低碳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通过多种融资方式为低碳地产开发提供发展资金。未来,还要在已量化绿色建筑的节碳指标的基础上,建立节碳的基准值并计算住区节碳总量,并逐步建立房地产低碳的信用积分机制以便和货币和金

融挂钩,形成中国低碳住区碳交易体系,为未来国际化的碳交易、碳税、碳货币做好准备。

4、建立房地产碳信用积分机制,尝试设立“房地产碳税空转制度”

在目前暂未实行碳税的情况下,尝试将开发企业累积的碳减排量实行积分制,尝试设立“房地产碳税空转制度”,当条件成熟时,用于冲抵碳税或政策规定的其他税费。

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

绿色低碳建筑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低碳经济发展在后经济危机时代风起云涌。资源的紧张和环境污染的扩散,促使人们越来越关注资源环境问题。绿色会计作为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加强资源环境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日益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从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出发,深入剖析了绿色会计在我国实施实施中存在的制约问题和理论实务中不完善的地方,由此提出解决绿色会计实施问题的对策及建议,促使绿色会计在我国更快、更好的实施,以实现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会计;绿色信息披露

低碳经济作为新的发展模式,不仅是实现全球减排目标的战略选择,也是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良方。气候变化和经济危机为中国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中国企业目前已经在多个低碳产品和服务领域取得世界领先地位,其中以可再生能源相关行业最为突出。在2008年中国政府4万亿的经济激励计划中,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开发和能效提高为重点投资领域。今年的两会政协一号提案也是力挺低碳经济。

在实施低碳经济的背景下,通过实施绿色会计,能够把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环境资源利用不合理而造成的诸多问题通过事前、事中控制而降低其限度,更好地增进企业自身的效益,从而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通过实施绿色会计可以充分考虑社会生态环境的成本,准确核算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

一、我国绿色会计发展现状

(一)绿色会计一些基本概念的界定还比较模糊

绿色会计(Green Accounting),亦称环境会计(Environmental Accounting),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并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给社会资源环境造成的收益和损失进行确认、计量揭示、分析,以便为决策者提供环境信息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是环境科学与会计和实物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全新的应用科学。

(二)研究方法单一

总体看来,目前我国会计界绿色会计的研究是以规范性研究为主,多数研究涉猎的是绿色会计的必要性、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要素确认等内容,但实证研究仍凤毛麟角。

(三)绿色会计核算方法缺乏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由于绿色会计目标定位过高,过于追求理想化的绿色会计模式,以至于绿色会计的核算如会计科目、记账方法、会计报告的设计和使用方法都没有走出套用传统会计的模式。一方面,我国在绿色会计的制度和准则制订上才刚起步,缺少可执行的国家级的相关制度的约束力。另一方面,缺乏具有我国特色的绿色会计理论与实践体系作为绿色会计实践的支撑。

(四)专业人才储备缺乏

绿色会计对于任何国家都是一种新生事物,理论上讲是一个边缘性学科,发展绿色会计需要跨学科领域的复合型人才,既要深谙会计理论,又要掌握一定的资源、环保知识。我国目前相当缺乏这样的人才,高校相关学科建设与教学研究也相对滞后。现有的会计人员由于知识结构有限,很少有在环境、生物等方面有所研究的,所以就企业目前财会人员的现有的素质来看,难以恰当处理环境问题,以及环境绩效问题。

二、完善绿色会计实施的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自1979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以来,已颁布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法律十余部,行政法规30余部,国家环境标准360多项,地方法规600多项,加入的相关国际公约20余项。

尽管我国已经制定了一些环境保护法规,但是,一方面这些法规本身不完整,实施细则不明确,可操作性差;另一方面,对于法规执行起来很不得利。为此,国务院在《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切实履行环境保护工作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能,加强环境监理执法队伍的建设,严格环保执法,规范执法行为,完善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法律的效力,才能使法规落到实处。

(二)树立绿色经营理念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不可避免地发生这样那样的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经济行为。在追求价值最大化的情况下,只要企业的经济活动能够带来纯利润,只要这种经济行为的边际利润大于零,企业就会选择这种经济行为,甚至会扩大经济规模。但是企业在新的运营形式下,考虑了环境因素的影响,其成本结构必然发生了变化。在绿色成本核算要求下,企业必须为牺牲和维护环境付出代价。因此企业在进行经济决策时,就必须考虑这部分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对于企业的总成本(包括绿色成本)有一个综合的测算。在此基础上,企业的管理者才能决定是否扩大生产和生产的规模,以使企业的该种经济行为达到一种最优的环境污染水平。

(三)完善綠色信息披露

信息披露是绿色会计核算发挥重要影响的主要途径。要提高我国绿色会计的信息披露的质量,还要尽快大力发展和完善绿色会计的信息披露及报表。绿色会计报表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利用资源是否有效、环境污染的治理和环境成本的发生情况、环境损益形成情况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带来的影响等。绿色会计报表包括绿色资产负债表、绿色成本报表、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排放表及环境政策报告。由于目前企业对绿色会计信息披露还处于认识和起步阶段,可以借鉴财务报告的模式,即在现行会计报表内增加与环境有关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指标进行单独披露。即单独设置“绿色资产”、“绿色负债”、“绿色权益”项目,分别列示在资产负债表及现金流量表项目中,再单独设置“绿色成本”和“绿色效益”项目,列示在利润表中。让报表使用者在了解企业财务业绩的同时,知晓该企业的环境状况。同时,企业还应在会计报告的附注中披露相关的环境信息,如企业的绿色会计政策治理措施企业的资源环境管理系统企业对环境的损害情况及处理措施企业采用的环境标准及其变化对数据的影响企业控制污染的措施及其效果企业对有害的环境影响结果进行保险,以及政府对此补助金的运用情况,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四)加大绿色会计的宣传和教育力度

实施绿色会计不仅是一个会计问题,同样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既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效益,也不能为了保护环境而抛弃经济发展。要广泛开展可持续理论、绿色会计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尤其是国家行政部门和企业的环保意识,以促使政府加强环保执法力度,促使企业认识环保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自觉建立并实行绿色会计核算体系。应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提高社会的环保意识教育,使绿色会计逐步被公众、企业和市场接受。

(五)完善绿色会计理论的研究

绿色会计实务操作存在的问题,反映出绿色会计理论的不成熟。绿色会计所依赖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多元化,尤其在计量环节上没能突破,使得当前绿色会计缺乏与实务相结合的理论支点。如果政府或相关部门能结合当地引导会计理论界在绿色会计方面加大研究,成立绿色会计理论及应用专题课题组,认真研究得出相应成果,将会提高我国企业绿色会计理论水平,促进绿色会计理论与实务更好地结合。一方面,我国绿色会计理论研究与实践起步较晚,迫切需要积极参与国际间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政府或者相关部门如能在绿色会计理论研究方面加以适当地引导,加强环境、资源、生态经济与会计等多方面理论研究的合作,将会提高我国的绿色会计理论水平,促使绿色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相结合。

三、结论

通过发展绿色经济应对金融危机已成为全球共识,节能环保产业将成为撬动经济复苏的重要杠杆,但目前,中国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水平与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而绿色会计作为,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管理手段,也应该大力提倡发展起来,本文就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国内学者都加入绿色会计的理论和实务研究中来。

绿色低碳建筑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为了改善居住环境,低碳经济一词在世界兴起,而金融业的发展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在金融业新兴起了绿色信贷等名词。本文从黑龙江省在绿色金融支持下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等方面进行浅析,以期能为黑龙江省低碳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黑龙江;低碳经济;绿色信贷

低碳经济,最早在2003年的英国政府文件,能源白皮书中出现。随着低碳的逐步发展,2007年,我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APEC中明确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理念,令世人瞩目。到2008年1月,WWF正式启动“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保定、上海首批入选为试点城市。而如今我国已有诸多省市及自治区开始发展低碳经济,黑龙江省也参与其中。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尽管发展低碳经济具有巨大的潜力,但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金融业要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绿色金融”、“绿色信贷”等新的概念因而产生。金融业要支持低碳经济,就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一、黑龙江省绿色金融业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

全国政协常委、黑龙江省政协主席王巨禄认为,低碳经济是关系到未来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变化的巨大发展系统,要不断地深入研究,也要开展综合试点,不断取得经验,取得更大成效。而黑龙江省近几年来经济快速发展,连续5年GDP增长在11%以上,具有打造国际低碳经济区的整体优势。对于进一步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加快形成具有独特优势和竞争力的新的增长极,促进黑龙江省进一步开放,拓展区域间的经济往来,广泛开展国际合作,都有重要的意义。

欧美国家的低碳金融体系是围绕碳排放权,构建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为基础的,其中包括碳基金、银行信贷、碳保险、碳证券等一系列创新金融工具,而我国的低碳金融发展具有自己的特点。我国的低碳金融体系以政府财政为引导,以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为主要融资方式,银行系统在低碳金融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以黑龙江省的绿色信贷来说,自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推出“绿色信贷政策”后,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包括各级金融部门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予以推进。按照国家的产业和行业政策的要求,各家银行努力优选客户,严格限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及生产能力过剩行业中落后产能和工艺的信贷投入。同时,加大对节能减排和环保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强企业能耗和环保监测,防范和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信贷风险。通过落实“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信贷政策,促进黑龙江省产业结构的优化,促使企业重视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加大环保投入,逐步达到国家能耗和污染的产业标准。截至2007年底,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达4330多亿元,同比增长7.5%,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当年累计投放贷款3800亿元。信贷资金主要向节能减排的优质行业和支柱产业倾斜。农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行业领域新增贷款达340多亿元,超过全省新增贷款的总额。全省经济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经济总量跨跃了7000亿元阶梯。随着老工业基地发展步伐的加快,信贷资金需求不断加大,对于绿色信贷的推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黑龙江省各级金融部门的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二、绿色金融业支持低碳经济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以黑龙省2008年的数据为例,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我省以发展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比重为13.1%,第二产业为52.5%,第三产业占34.4%。而我省的人均碳排放为1.91,高于全国的1.41。这也是长期以来我省的能源结构一直呈现高碳结构的原因。化石能源占我省整体能源结构的95.5%,其中高碳排放的煤炭占了79.3%,石油占16.2%。电力生产中,水电比例只有3.5%左右,而“高碳”的火电比例高达90%以上。由于我省的高耗能、高排放,我省的人均GDP为21 727元,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22 698元。所以我省在金融支持下的低碳经济发展刻不容缓。同时我们应该看到的是,我省的低碳发展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一)低碳项目开发融资不足

黑龙江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能源较为丰富,在国内碳交易市场上属于供应方,交易的主要类型是基于项目的交易,依靠特色的绿色金融活动,开拓市场。如虎林市的“绿色门槛”筑造“低碳项目”、双鸭山市低碳混合醇项目、我省农村校舍推广使用太阳能项目,等等。但由于碳金融在我国传播时间有限,企业对这些绿色金融项目的认识不足。许多企业和金融机构还没意识到其中蕴藏的巨大商机。更因为,绿色金融项目开发时间较短,地域限制行大,风险因素多,金融机构不愿向融资,金融服务支持力度不够。

(二)碳交易市场不成熟

目前,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徐州等城市已经通过碳交易所、环境交易所、产权交易所、能源交易所或者其他形式开始碳排放项目交易和绿色金融项目服务,但是黑龙江省内的各大城市的绿色金融项目仍然处于起步状态,碳排放项目交易较少,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化的期货合约交易中心。

(三)缺乏碳金融衍生品

在目前的各个碳交易市场中,与排放权相关的远期、期权是主要的交易工具。随着金融机构的介入,在碳交易市场上除了碳排放权这种基本产品外,各种金融衍生品层出不穷。而目前在我国的碳交易国内市场上就没有如欧美国家的碳期权交易、碳证券、碳期货、碳基金等各种碳金融衍生品的金融创新产品。虽然存在具有我国特色的绿色信贷,但形式单一,构建不够完善,处于起步阶段。

(四)缺少相关的法律、政策扶持

缺乏综合性的扶持政策,制约了金融业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力度和效果。虽然明确了发展低碳经济的方向,也出台了一些纲领性指导意见,但由于缺少有效的风险补偿、担保和税收减免等配套政策,使得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支持产业结构由“高碳”向“低碳”转型的时候,往往会导致企业成本上升,赢利能力下降,虽然社会效益显著但经济效益却不明显,这直接导致银行信贷风险上升,不利于形成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社会共赢局面。

三、提升绿色金融业低碳经济发展的支持度对策及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引进投资

我省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注重宣传碳金融这种新鲜事物。要通过金融业这个窗口,倡导我省低碳发展的意识和行动,从而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如履行赤道原则,2009年3月28日的北京绿色金融论坛等,就为推进中国的绿色金融、低碳社会搭建了一个重要平台。

(二)增加国际金融合作促进碳交易市场起步

要通过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在我省建立起国内较大的、成完整体系的碳汇市场或者是碳交易市场,学习国外先进的低碳技术,间接为我们黑龙江省企业减轻一定的负担。而目金融业的这种合作将带动其他产业的合作和交流,其他产业可以直接通过学习效应来发展低碳经济。

(三)增进国际交流合作引进碳金融衍生品

通过与国际金融机构国家的金融机构的合作,进行金融创新。在国外,已经出现了碳交易市场、碳交易中介服务、碳减排期货、期权市场进行了环保信托、碳期权交易、碳证券、碳期货、碳基金等。而黑龙江省更要关注什么是碳金融衍生品,设想碳金融衍生品在黑龙江省存在发展的环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促成碳金融衍生品的产生。

(四)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和政策环境

黑龙江省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自上而下的,需要依靠政府和金融机构促进,所以在目前阶段,更适合我省的绿色金融政策是绿色信贷,即在企业的信贷中考虑到环境因素,对于那些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给予优惠的信贷支持,而不符合的不予以考虑。在给予信贷支持的企业进行过程监督,一旦出现不符合标准的生产经营活动,就立即取消优惠或给予惩罚等。与此同时,金融机构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领域的贷款发放。

参考文献

[1]王东,黑龙江欲做低碳经济先行者[N],黑龙江经济报,2010-3-8(001)

[2]李福军,钟成春,黑龙江省低碳发展水平及潜力分析[J],黑龙江金融,2010,(5)

[3]朱荣颇,金融支持辽阳市低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黑龙江金融,2010,(11)

[4]梅林海,叶丽娟,绿色金融——低碳經济发展的支撑[J],中国市场,2010,(14)

[5]周逢民,黑龙江如何叫响“绿色信贷”[J],中国金融,2008,(3)

[责任编辑:杜红艳]

绿色低碳建筑论文范文第5篇

由香港科技园公司举办、业界热切期待的“2011创新科技亚洲会议”11月15日~17日正式举行。作为香港科技园公司的旗舰活动,已踏入第七年,2011创新科技亚洲会议体现了其推动创新和促进香港发展成亚洲区关键技术枢纽的承诺。

本届会议为期三天,以“高能效与可持续未来”为主题。出席开幕典礼的嘉宾包括:荣誉嘉宾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曾俊华,以及主礼嘉宾香港特别行政区创新科技署署长王荣珍、科技园公司主席蒲禄祺、行政总裁陈荫楠、香港理工大学校长唐伟章教授及副校长(科研发展)卫炳江教授。

开幕式的焦点之一是香港科学园获国家科学技术部确认为国家绿色科技产业化基地。

科技园公司主席蒲禄祺对举办“2011创新科技亚洲会议”感到十分兴奋,并深信活动影响力深远,他表示:“一如历届的‘创新科技亚洲会议’,我相信本届会议将再次成为一项盛事,让志同道合的人才会面交流,促成商业配对,汇聚业界及学术界人士,共同积极推动创新科技商品化。这些活动对构建绿色的未来十分重要,并有助巩固香港发展为可再生能源及能源管理科技研发枢纽的基础。”

“创新科技亚洲会议”自举行以来,一直为工业界、学者、科学家及商界人士提供一个重要的平台,让各界集思广益,汲取运用创新及可持续发展技术的见解和最新信息,藉此开拓市场商机。而今届活动涵盖的议题更多更精彩,较过去更具吸引力,如中国“十二五规划”为能源发展带来的启示;创新能源管理的应用、解决方案及服务;可再生能源科技及基础建设;及节能科技的突破。

2011创新科技亚洲会议得以成功举行,实在有赖学术界的鼎力支持。理大再次担任是次会议的策略伙伴;而香港中文大学及香港科技大学亦以协办方的身份参与。

香港理工大学校长唐伟章教授表示,很高兴理大再次成为这次盛事的策略伙伴。他说:“‘2011创新科技亚洲会议’以‘高能效与可持续未来’为主题,正好切合香港这个人口稠密的国际大都市的需要。是次会议集合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国际视野,我深信各讲者的分享将有助促进香港的可持续城市发展。”

聚焦一香港?国家绿色科技产业化基地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近期到访香港时曾提出,选择香港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其后由香港特区政府提议以香港科学园为理想地点。

11月15日,由香港科技园主办的2011创新科技亚洲会议在港开幕。开幕式上,香港科技园获国家科技部确认为国家绿色科技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开幕式上,国家科技部高新司能源与交通处处长郑方能代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与科技园公司行政总裁陈荫楠签订了谅解备忘录。

备忘录涉及香港科技园与内地相关产业战略联盟、技术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产业化基地建立伙伴关系,在绿色科技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通过发挥香港的优势,推动两地绿色产业的发展,同时通过促进两地绿色科技企业的交往,支持企业发展等内容。

在多方推动下,首个合作项目是由科技园公司与保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立“伙伴基地”关系,共享再生能源技术的资源和专业知识。

而此前的11月5日,香港科技园公司副总裁谢建朋一行篇专程到保定国家高新区拜访,就保定国家高新区与香港科技园建立“伙伴基地”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双方签订了《建立“伙伴基地”合作备忘录》。

保定国家高新区和香港科技园均拥有良好的绿色科技支撑服务体系、人才培训计划和国际国内合作渠道,双方对以后的合作充满信心和期望。为推进和加强双方在绿色科技领域的合作和交流,双方将在国家科技部的支持和指导下,由香港科技园公司申请建立的“香港国家绿色科技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与保定国家高新区管委会管理下的“保定国家可再生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立“伙伴”关系,互为“伙伴基地”。合作双方借助各自绿色科技领域的资源平台,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展开合作,并推动两地相关产业的发展。

据悉,目前科学园内的绿色科技产业企业总数超过三十家,主要从事环保、能源及太阳能等产业;大学、研发中心有三家。正在兴建的科学园第三期将会拥有先进实验设备及环保建筑物,可以用作推动香港环保研发的基地,重点发展环保及再生能源等科技。即是为配合国家的发展,全力发展绿色科技,成为国家绿色科技产业化基地。

科技园公司主席蒲禄祺表示,“我们很荣幸香港科学园获得科技部确认为国家绿色科技产业化基地,有助促进中港企业更紧密合作,对香港在十二五规划下发展多元化及具竞争力的经济体系至为重要。与内地各科研单位合作,如保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亦可确保我们的先进设施如绿景楼及科学园第三期的发展走在科研的前端,发展有助我们改善生活的重要绿色科技。我们期待在绿色科技的领域,将与内地有更多交流合作的机会,携手创建更美好未来。”

聚焦二 “十二五”能源科技,我们作何期待?

能源效益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有关资料显示,在能源效益上每花1美元可创造高达6~7美元的经济收益、就业机会和节省能源。

随着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以及全球气候变迁日益严峻,中国及亚洲其他各国政府的和业界领袖们越来越关注如何建设更具能源效益的经济,以维持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而可促进节能减排的技术和创新解决方案已然成为中国和亚太地区各国政府和各行业高度关注的课题。

国家科技部高新司能源与交通处处长郑方能就“十二五规划下中国的能源规划、技术发展方向及机遇”发表精彩演说。

郑方能介绍了未来5年中国在能源科技方面主要的任务。他表示,“十二五”期间优化能源结构是主线;其次是推动战略新兴产业,主要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还有就是提高能源科技的创新能力,为节能减排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据了解,“十二五”科技规划拟定了能源领域科技研发的6大方向,而这6大方向将获得国家60亿资金支持。据郑方能介绍,这6大方向包含4个重点专项和6个主题。4个专项包括智能电网技术、洁净煤技术、太阳能技术和风力发电技术将获得40亿资金支持;6个主题为可再生能源技术、洁净煤技术、核能技术、氢能和燃料电池、以及节能与储能。

在智能电网方面,郑方能表示,当前面临的现实包括:中国大量太阳能资源在西北部,而负荷在中东部,需要大量长距离的输送接入,所以要解决间歇性能源接入对电网造成的巨大冲击;再有,发展电动汽车已成共识,但充电网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因此我们要发展智能电网来解决这些的问题,而这方面智能电网要做好科技的布局。

“在洁净煤技术方面,主要解决三个问题,首先是煤炭的清洁转化,也就是煤炭首先转化成油、气等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这样相对的来替代石油的消耗;第二就是提高煤的发电效率,来提高我们煤炭的高效利用;第三,实现发电的更加清洁。这是我们在洁净煤里面要重点开展的工作。”

郑方能表示,在太阳能方面,很高兴地看到香港科技园在太阳能利用方面有很好的优势,已经形成了一个很好的产业。在未来30年50年以后太阳能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太阳能的发展受制其发电效率比较低的现状,还有就是发电的成本比较高。希望通过技术的进步来降低太阳能发电成本到2015年,比如在晶硅太阳能电池,能够实现20%以上的发电效率,并网电价能达到0.8元人民币每度的价位,当然这需要我们持续的技术攻关。

据郑方能介绍,风电这几年在中国发展的非常快,去年已经突破了4400万千瓦,居全球第一。今年的增长预计在1300到1500万千瓦左右,未来还是会继续快速的发展,但是风电同样存在一些核心技术缺乏和成本问题,这需要在技术进步上解决这这些问题来促进风电可持续的发展。

“当然除了几个优先的领域以外,能源长期的发展我们还要考虑其他的可再生能源,像地热,海洋以及生物质都是非常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尽管目前这些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里面所占的比例还是比较小,但是长远来说这些可再生能源在清洁能源里还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郑方能表示。科技部也进行一些技术的布局,来支撑产业的发展。那么同时还有一个先进核能的方向,那么核电发展在中国是要进行解决二氧化碳减排的问题,发展核电是必不可少的。当然我们要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要发展核电;还有一个是氢能,未来的氢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氢能以及燃料电池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这个相对说是比较长远,科技先行,我们进行了全面的部署。”

聚焦三 提升能源效益解决方案商机何在?

为了庆祝香港科技园公司成立十周年,今年的创新科技亚洲会议推出了高层次的董事长论坛作为开幕当天的重头戏。

多位行业翘楚于论坛上就可持续发展相关议题发表独到见解,在寻求以现代科技造福香港人民的未来方向上,嘉宾就目前香港发展的现实提出诸如水循环、城市再规划、提升服务业效率等等。包括倡议以香港作为绿色科技的试点、探讨香港应如何把握国家“十二五”规划带来的机遇、鼓励社会改变对废物处理的认知和态度、加强推动电动车发展等,令与会者获益良多。

据预测,到2015年,能源服务公司在中国的年收入将增至170亿美元,这显然是巨大的商机。

在此次技术论坛中:香港如何把握在中国十二五规划中被列为优先项目的能源服务和清净科技带来的商机;衡量和管理能源效益、碳和环保业绩的最佳范例;什么是实施能源效益项目和系统最有效的投资和融资策略?评估在中国和整个亚太地区能源效益技术为商对商(B2B)和商对消费者(B2C)市场等成为主要议题。

麦肯锡公司全球董事暨台北分公司总经理魏世民先生,就“利用创新和可持续解决方案,应对日益提升的能源效益和成本挑战”发表演讲,在能源和环境挑战今后对全球企业界有何影响,为使能源基础设施向可再生能源转型而设立的高端目标可否实现,推动高能效技术的采用,克服市场实施障碍,哪些业务模式、投资策略和项目交付方式的前景最为可观,以及中国的“十二五计划”对能源相关产业内的机遇可能造成的影响等问题与大家进行了分享。

同时Sustainable Business Hub董事总经理Hakan Knutsson,就可持续发展城市解决方案有关政策、激励措施和商业效益的问题提出,发展世界一流的公用设施系统包括能源供应、污水处理和废物管理的策略;并提出将剩余热量、污水和废物转化为包括电能、热能、制冷、车用燃料和生物肥料等在内的有用资源的最佳实践等等。

宝马集团创新科技项目“E运输”主管Julian Weber 博士则与大家分享了其在可持续交通上的心得,其表示可持续交通工具的未来将引领电动交通工具步入新时代,结合将电动车辆和电动交通工具解决方案推广至大众市场所面临的机遇,以及电动交通工具的要求和挑战,包括车辆、基础设施、用户期望、法律和法规要求、个人交通的整体可持续性方法等等。同时Julian Weber 博士分享了Mini E及BMW ActiveE国际车队试验:逾1500 万公里的电动汽车体验的内容无疑是在向大家展示电动交通工具对香港意味着重大机会。

来自瑞士ABB公司副总裁、亚洲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产品组何法彬博士则向大家讲述了ABB传统优势领域——集成电动车 (EV) 充电基础设施解决方案。

据何法彬博士透露,业内充电技术主流的标准是日本在2010年研制的。目前快速充电的应用标准目前有4个,且主要是充电线圈标准。

同时,何法彬博士探讨了业内包括新能源汽车行业格局和标准化路线图、电动车(EV) 充电业务模型和支付方法、在直流电和交流电快速充电方面进行的技术创新、针对电动车充电器的开放式充电点协议 (OCPP)、支持授权和交易的的后台办公室整合,并分享了国际形势和专业的经验。

聚焦四 高密度城市绿色建筑的现实机会?

目前,建筑物被公认为占全球能源消耗量的约三分之一,以及占全球碳排放量的35%至50%。这也是本次论坛主要议题之一。作为高密度的城市如何在现实技术和模式下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无疑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

本次技术论坛2的嘉宾探讨了诸如,通过环保材料将可持续性融入城市建设、高密度城市中低能耗建筑设计的最佳范例、如何利用最先进的综合建筑管理及控制系统 (BMCS)、可持续并富有能源效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前沿建筑设计案例研究等等。

Arup可持续建筑发展顾问伍尚钧博士在其主题演讲“高密度城市中低碳建筑的优异性能”话题中,分析了香港几十年来的碳状况现实以及近期减碳计划的可能性问题,提出在燃料发电组合改变、低碳建筑物、市区基本架构(面向零碳模式社区的架构)的策略,同时提出了在香港发展零碳社区存在的可能性问题,诸如密度:交通系统趋近饱和、人口密度高温度越高、逼迫人们留在室内打开空调,这是恶性循环;诸如可持续使用的资源,如果取代核能,采用其他的能源形式像风力、水电,若提供80%的电力则需提供面积更大的发电厂用地,但是现实不允许;还有诸如成本问题,教育和人们习惯问题,都是影响零碳社区概念实现的问题。

香港理工大学屋宇设备工程学系建筑设备工程学讲座教授王盛卫教授曾在前期接受《中国科技财富》记者采访时表示,“大陆主推的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增长模式,从绿色建筑角度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商业机会。”

据王教授曾向记者介绍到的,低能耗建筑能办公建筑,大型商业办公建筑节能建筑更困难一些,香港的建筑能耗有80%,在建筑哪些方面分解?办公建筑,商业空调,其次照明,接着电梯。民用建筑有一些不一样,水多一些。空调多一些。南方地区主要是空调多一些,系统的效率,降低空调,提高空调系统的效率。降低采暖需求提高采暖系统效率,却是北方地区要做的。”

此次,王教授向大家展示了香港环球贸易广场(ICC)其世界一流能效设计案例与研究经验,就其采纳了最先进的智能系统和能源优化技术,以及如何获得最高绿色评级,包括设计、施工、营运、维护和物业管理指标等问题作了分享。

作为香港奉行绿色节能减排的重要出路,绿色建筑在未来香港可持续发展、民众福祉上或将开辟新的局面,更值得所有人期待。就业界对高密度城市未来的普遍认同来讲,香港政府和香港科技园正围绕绿色科技“大兴土木”,着意为能够招纳世界顶尖绿色科技代表企业入驻,为香港的绿色未来可谓是尽心尽力,其将深刻启发内地未来在绿色科技上践行。

聚焦五 工业制造能源效率优化从何而来?

工业生产过程和制造业是温室气体 (GHG) 排放的最大来源,约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40%。减少排放量和整个价值链的能源效率是保证未来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届论坛技术论坛3主要探讨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如何利用先进技术和能源优化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节约成本,以取得效益。预计碳管理软件、服务和应用市场在未来五年中将每年达到 33% 复合增长率,这表明工业领域的新商机是非常可观的。

会上,施耐德电气公司策略与发展高级副总裁Emmanuel Lagarrique先生与大家分享了其“我们如何适应智能电网不断变化的业务环境?”的演讲,其中就向智能电网演进的转型影响、明智地进行协作和合作、能源效率与需求响应之间的协同效应、可再生能源整合对能效的影响、未来集成电动车和智能电网基础设施的影响、新出现的无线能源/需求管理技术和自动化系统、新服务和一体化可调节解决方案的潜力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能源资源日益紧缺,而且减少碳排放的压力日趋加大,因此提高能源效率是一项重要课题。有论者表示,在实现能源效率方面,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项关键性的使能技术,功率器件及高效电力电子变换器将在提高用电效率上扮演关键性的角色。在包括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生产、电动交通工具和智能电网领域中驱动转变的重大趋势,通过超高效电力电子变换器,实现由需求控制的电能流动,从而在最佳能效水平上满足能量需求,作为促进电力电子系统开发的推动力以至成功发展关键因素的单片器件、分立元件或多片方法的系统集成和高密度设计,包括硅材料的利用、系统的可靠性、电源设备的小型化和整体运行效率等等问题上均有分享。

香港中文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系助理教授陈世祈则分享了其有关制造业在能源采集和储存领域的创新思量:创造一个无更少使用电池的世界。陈教授讲述了极低压能量转换技术及其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便携无线仪器和工业制程监控方面的应用,并提出将环境能源采集作为便携低能耗电子设备的补充电源,创新存储技术,包括微型燃料电池和薄膜微能量装置方面的重大路径等,让在座各位观众耳目一新。

聚焦六 绿色照明的全新商机何在?

评估在当今照明技术(包括OLED、PLED和有机半导体)革新中涌现的全新商机成为此次技术论坛4的主要内容。

此次论坛,技术创新人士在LED、OLED技术对成本和能源效益的影响以及商业化前景和市场定位策略方面发表见解,此外还探讨和展示了照明和应用的潜在创新和创意。

本次论坛邀请了包括Aixtron AG业务开发部门高级部门经理Juergen Kreis, 奥雅纳照明设计师麦颖莉,丹麦理工大学光子工程学院教授兼研究部负责人Paul Michael Petersen教授,科建国际有限公司主席罗发礼以及香港理工大学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讲座教授,超精密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主任兼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先进光学制造中心总监李荣彬教授在内的等多位业内人士发表主题演讲。

无论是“OLED照明的创新潜力:把握独特设计的可能性”话题,还是“将二次光学元件应用于LED照明设计”、“只能通过OLED实现的新应用和获取的客户、“数码镜面的应用及华丽照明之创新”等相关问题都强烈预示着未来在业界在新的照明样态上的共识。

无论是全新灯光的设计、还是装备制造的庞然大物,无论是二次光学设计还是未来LED领域的客户市场划分,都是在诠释着未来市场对于LED照明市场的认同。但是一些潜在的问题也在不断涌现,诸如有论者提出的采用LED照明影响人的健康,也有论者提出考虑到LED是未来照明技术,需要设计一些新的标准给LED,包括建议采用特别的装置才可以延长其寿命等问题。

在小组讨论中,有关OLED有机发光体寿命的问题成为了主要的话题,改善热环境成为了热议的话题。

就LED应用潜力问题,科建国际有限公司主席罗发礼表示,光伏和LED的结合可能不是最好的发展模式,因为在能量转移中会失去很多,不是天作之合。但有人认为,从工程师的角度看光伏LED是完美的,但是光伏价格得降很多,这样就有更多选择。随着技术的提升,光伏电池寿命更长一些达到15年,两者结合是合理的选择。

还有论者认为,光伏LED结合就目前的技术现状来讲就像我们不能先学跑在学走一样,物理上我们得先做好一步再做好下一步。

在接受《中国科技财富》询问其对“十城万盏”LED应用试点工程看法时,罗发礼表示,目前国内LED市场发展形势不错,以政府为代表的力量推动着LED产业的前进,未来前景值得期待。

本次照明论坛全场热烈互动流畅,不失为绿色照明的一场难得的思想盛会。

绿色低碳建筑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居住空间环境是人们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居住者的品味、审美价值和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当前整体生态环境的破坏与绿色生态理念的加强,使居住空间环境设计从追求奢华、气派转变为舒适、绿色、健康。本文从居住空间环境中绿色生态理念概述入手,详细探讨了绿色生态理念应用于居住空间环境的原则和具体表现,最后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居住空间环境;绿色生态;原则;体现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居住空间环境从传统居有其所逐渐转变到居的艺术,传统居住空间环境设计中一味追求华丽、上档次的初级理念也转变为有品位、有文化内涵和绿色生态理念。当前绿色生态观已经升入人心,在室内设计领域,绿色生态理念发展很快,人性化、绿色低碳、舒适性等成为当下的主流价值。功能齐备、优美舒适的室内环境,更加符合现代人们对居住空间环境的需求。

一、居住空间环境中绿色生态理念概述

社会经济的发展让人们从工经济业时代向生态经济时代过度,绿色生态理念便由此而出。对于现代人来说,生态居住空间指的是用于休息、会客、用餐、学习、视听等一系列功能的室内空间,依据功能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名字,如卧室、客厅、餐厅、书房等等。居住空间的环境一般需要室内设计的手段来进行优化。室内设计是应用现代化的设计理念、科学化的设计手段,以美学观念为基本原则,综合考虑建筑物特性和环境使用特性的一种艺术设计形式。在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绿色植物的销售量逐年攀升,体现出人们对于大自然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人们对于室内装修设计同样有着绿色生态的追求,居住空间环境的绿色生态理念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绿色生态理念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对于自我的反省和对于自然主动承担的责任。绿色生态理念摒弃了只注重华丽的装饰的设计,将自然、绿色的理念悄然融入进居住空间环境当中。

二、绿色生态理念应用于居住空间环境的原则

绿色生态理念在近年来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居住空间的环境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而绿色生态理念有着天然的健康属性,如何在居住空间环境中应用绿色生态理念,有着三方面的原则:

(一)人本主义原则

居住空间环境所服务的主体是人类,因此应以人为本在居住空间环境内应用绿色生态理念,这一原则所涵盖的范围主要有三点,首先要以业主的健康为先决条件,绿色植物的品种是否涵盖有毒的种类,是否会对业主的健康造成损害的植物,如果有应及时更换。其次要考虑到业主的主观需求或者说是主观能力,绿色植物的特性如是否喜水、是否喜阳、生命周期等等因素对于业主来说十分重要,需要悉心照料的植物并不适合工作繁忙的业主。第三点要综合考虑业主的心理状况,通过空间布局、植物的多少来对业主产生影响,避免业主在过于翻毛的植物间产生由忧郁的情绪。

(二)生态美学原则

当前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美学逐渐成为了新时期人们所推崇的一种美学理念。在生态美学观念中,人们需要在自然与社会之间形成平衡,在居住环境当中,建筑主体、家具、家电都应当是社会化的产物,而绿色植物则是自然的产物。在居住空间中,绿色植物的摆放量应当符合美学的标准,少量而精简地摆放在茶几、床边、隔断等适宜位置,绿色植物的数量也应当始终,过少没有整体感,过多又会使空间变得狭小压抑。生态美学作为一种设计艺术标准,应注重结合其他的美学元素,如音乐、人文、绘画等等,力求生态美学的多样性。生态美学同时还是具有生命性的一种美学标准,因此在考虑整体美感的时候要动态考量所应用到的元素,及时更新所需要的绿色植物,保证设计的整体性和艺术性。

(三)环保节约原则

环保节约原则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对于空间的节约。对于大多数的普通百姓来说,二居室、三居室的居住户型较多,因此设计师应当总额考虑房间的布局,门、墙、进退等都是二居室进行考察的,使用数量得当的绿色植物,可以使居住空间显得更加宽敞。其次,室内装修的绿色环保理念应当从源头上进行遏制,尽量选择安全性高、污染力小的室内居住空间所需产品。一些非环保型的产物有着对人体影响巨大的物质,如甲醛、苯、氨等物质,其释放后往往很容易被人们所吸入,进而影响人体健康,为求装饰的统一,还可以应用石块、木材料等来帮助室内装饰的拜访、室内格局的优化。

三、绿色生态理念应用于居住空间环境的表现

绿色生态理念应用于居住空间环境后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居住空间色彩的改变,还有这一系列的深层次的表现:

(一)合理的运用各种自然元素

1.合理运用植物。植物有着天然的净化空气的能力,对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有着良好的效果。从心理层面上理解,在居住空间内养护植物一方面可以提升业主自身的审美情趣,另一方面可以为业主带来较好的压力释放途径,同时,生意盎然的植物能够为室内空间带来生气,减少单一、死板的感觉。从植物学角度考虑,不同的植物还有这不同的功能性,如防辐射、净化空气、安眠、提神甚至提味,将美学与生活结合,可以提高居民对于居住场所的归属感,提升幸福指数。

2.合理运用地理环境。在北半球,太阳运行的规律让窗户朝南向的房间有了良好的采光。太阳光对于业主的健康十分有利,良好的光照角度还能够为空间提供充足的光源,从而减少了开灯辅助照明这类浪费造成的污染。城市环岛效应和城市路面坡度可以为城市带来一定的空气对流,因此房间的窗户如果在坡面朝向或城市岛外朝向,减少能耗的同时,业主也能够享受到自然风。太阳能逐渐成为了一种普遍的能源,薄膜发电技术正在逐步普及,室内居住环境可以适当运用太阳能的热能为室内增温,还可以运用薄膜发电技术为居住环境提供少量电能。

(二)合理运用人造材料

1.合理运用建筑材料。树木对于环境的影响十分之大,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因此绿色生态理念中不提倡运用纯实木材质的家居产品,而目前市面上的合成建筑装修材料鱼龙混杂,因此在室内装修时要认准具有国家颁布的环保标志的产品。常见的较为清新自然且环保的建筑材料有符合纸板、面料、纸纤、木材等等。

2.材料二次应用。很多包装用的纸绳、纸袋、塑料袋、玻璃瓶等都有在家具装饰中的二次利用的价值,特别是与植物相搭配,显得清新自然且环保有趣。如将包装纸用刻刀雕刻出花纹和纹路,用纯色一面贴在玻璃瓶上,就成了具有异域风情的花瓶。在居住空间使用二次材料,一方面能够体现业主的生活态度,另一方面能够为业主节约一定的资金成本。

(三)将未来现在化

工业经济到生态经济的驱动力一方面是科技的进步,另一方面是人文思想的觉醒,居住空间的绿色生态理念逐渐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生活态度。可以认为,人们观念的转变也是绿色生态理念应用于居住空间环境后产生的改变,而观念是一种具有延续性的主观思想,笔者可以预见,绿色生态理念会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占据居住空间环境的主流思想。

四、绿色生态理念的发展展望

绿色生态理念与科学发展观是暗暗相合的,绿色生态理念当中的循环利用观念与环保理念有着世纪性的可操作性意义,绿色生态理念的发展必将是多元化的。在当代,任何理念的发展都必须要考虑科技发展的速度,而绿色生态理念的发展能够顺利、高效地推进更需要科技技术的研发应用保驾护航。一方面绿色环保的材质层出不穷,人们可以在选择舒适的同时选择环保,另一方面,科技的进步让机器人技术融入了现代生活,为家具生活做了家务劳动的减法,做了生活情趣的加法,让人们将更多的经历投入近绿色生态理念的应用之中。我们有底气展望未来,绿色生态理念将融入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帮助人们树立健康良好的生活、消费、工作观念,科技的发展和绿色生态理念互为促进、互为约束,为打造更为舒适的人居环境共同努力。

五、结语

21世纪,室内装潢设计所面临的的三大主题分别是绿色、创新和多远,所谓绿色是指设计理念及所选材料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准则;所谓多远是指装潢不能受限于本土特色,应根据不同人的年龄、地位和具体的审美倾向来选择适宜的风格类型;创新则是发展的原动力,各种新型材料的开发设计,都是创新的成果。中国室内装饰行业走绿色装饰的道路刻不容缓,当前中国设计师要有多元的态度,运用创新的视角,开创绿色生态的新模式,推动绿色生态的家居设计在中国的发展。笔者相信,由于绿色生态理念所涵盖的人本主义思想和审美主张,因此每一位设计师都有着天然的对于绿色生态的注重和保护;设计师需要以创新的视角来摆脱过去的设计思维、习惯,避免一味地追求高端、时尚,要潜心研究绿色生态理念的优越性,并在理解之后,做出自己的创新设计,为民众创造出安全、健康、美好的室内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弘博.刘文.浅谈室内设计中楼梯的新表现[J].才智,2009,(19)

[2]王秀秀.生态型居住空间的设计探讨[J].山西建筑,2009,(14)

[3]谭燕.绿色生态的居住环境设计[J].华章,2011,(19)

[4]李莉.论全球化背景下健康生活方式对居住空间的需求[J].中国艺术,2011,(03)

作者简介:李微微,性别:女,现任职单位:武汉工商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室内空间设计。

赖莉莉,性别女,现任职单位:武汉工商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室内空间设计

上一篇:高中阳光体育论文范文下一篇:干部教育培训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