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学总结范文

2024-02-07

传热学总结范文第1篇

教育本质:教育本质是教学内部所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规律性的集合,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原因和依据,是由教育自身所固有的特殊矛盾构成的。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高等教育机构,它以私人创办为主,积聚大量图书,将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从唐代至清末,存在了一千年之久。

中世纪大学:欧洲封建社会(5世纪到17世纪)的大学,具有行会性、自制性、国际性和宗教性等特点。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雏形阶段的标志,它已初步建立了教完整的教育目的、教育计划、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管理体制。

赠地学院:1862年国会通过“赠地法案”,规定各州凡有国会议员一名,拨联邦土地3万英亩,用这些土地的收益维持、资助至少一所学院,培养工农业急需人才,历史上称之为“赠地学院”,后来大多数成为州立大学,是美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为美国的经济腾飞作出了巨大贡献。 院系调整:以苏联模式为蓝本的教育改革始于1952年秋。即改造文理工医农学科齐全的综合大学为文理综合大学,设置其它科类的单科和多科学院,且以单科学院为主。

高教60条:25,196

1年,我国制定了《教育部直属高等 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简称"高校六十条" 1998 年我国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之 一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 门人才。

大众化:教育的大众化是一个量与质统一的概念,量的增长指的是适龄青年高等学校入学率要达到15%~50%。质的变化包括教育理念的改变、教育功能的扩大、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的多样化、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与方法、入学条件、管理方式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变化。

民主化:两方面含义。一是涉及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和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另一层含义体现在高等教育管理上。

终身化:终身教育。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在世界范围得到认可并传入我国。 (PS:名词解释有考的必要吗?怀疑中。。。)

国际化:指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即高等教育所应有的国际意识、国际交流、国际合作和国际理解。

开放大学: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英国,是英国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贡献,它是随着成人教育兴盛、教育广播电视兴起和教育民主化运动三种趋势聚合演化而成的。 教育适应性:教育适应性指主动的创造性的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本位:主张根据国家利益与社会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进行教育,是以教育的社会价值为取向的。

个人本位:主张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进行教育,是以教育的个人价值为取向的。

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

综合结构。大致可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其宏观结构包括: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管理体制结构等;微观结构包括: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各类人员的知识结构等。

形式结构:指不同办学形式的高等教育构成 状态。根据经费来源不同,分公立和私立; 据授课时间方式不同,分全日

制大学以及函 授大学、夜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等。 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因素:

1经济因素

2

文化、传统因素

3科学、技术因素

4教育因

素。教育因素对高等教育结构的影响主要体

现在为基础教育提供师资的高等师范教育培

养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的调整上。

层次结构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又称水平结构,指 高等教育内部由于教育程度和水平的高低不

同而划分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如高等专科

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科类、专业结构:即不同学科领域的高等

教育的构成状态。我国高等教育授予哲学、

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文学、历

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和军事学等

12 个各学科门类的学位。

☆8能级结构主要指具有不同办学条件、不

同办学要求和培养目的各类高等学校间的比

例关系。重点院校(设研究生院,本科教育

与研究生教育并重,教学和科研兼顾),一般

院校(以本科教育为主),专科院校(以培养

应用性、技艺性为主)。

90

地区结构:指各大教育结构在地区分布上

的构成状态。1 梯度结构模式 2 中心城市模式。 高等学校定位:指高校确定自身的位置。

院校研究:是把现代管理科学和高等教学研究成果应用于高等学校管理,旨在提高高校管理水平的一门学科和一个实践领域。

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与发展统一实现的过程,或者说,是在学生认识基础上的发展过程。其本质为教学条件下学生认识与发展的过程。

课程:即“教学内容和进程体系”,是空间(内容)与时间(进程)的统一。包括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显性课程:狭义课程是指计划课程,也称为显性课程,是经过组织的教学内容,是有目的有计划实施的课程,目前在教学计划中所安排的课程即是这种课程。

隐性课程:计划课程外的非计划课程,也称为隐性课程,包含学生在计划的教学内容之外,通过课外活动,校园文化,人际关系等各种渠道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情感、态度等,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大的影响。

课程结构:指课程设置各门类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组合方式,其涵义:一是课程设置的门类,二是各门课程间质的关系与量的关系,三是组合方式,即根据各门课程间质的关系与量的关系按一定的方式加以整合,形成课程的整体结构。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

自学法:是学习者通过独立学习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 自学能力:指独立地获取知识与更新知识的能力。

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它是以计算机为主要教学媒介所进行的教学活动,也就是利用计算机帮助或代替教师执行部分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

多媒终身体教学系统:通常是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础上,为开展网络多媒体教学所提供的控制系统,它包括多媒体控制与教学管理系统两部分。

学生评教: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估。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指体系化的高等教育管理组织制度,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隶属关系和权限划分。

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

终身教育:教育从一次性的过程转变为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需要。在培养学生时,不仅要服务于学生的谋职和胜任现有工作,更要着眼于他们一生更好的生存和发展,重视其终身受用的素质培养及其构成,使之充分融入21世纪的全球知识社会。它是高等教育在时间上的拓展。

教学评估: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学评估是指对影响教学活动的所有因素的评估。狭义的教学评估则是指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标准,对教师的教进行系统检测,并评定其价值及优缺点,以求改进的过程。它既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所有有效教学与成功教学的基础。

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人为的可以控制的系统。

问题研究:围绕着具体问题展开,分析原因,提出对策,最终能全部或部分解决问题就是问题研究,它是大学管理干部和教师研究高等教育的基本途径。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途径、手段和工具。

二、简答题

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高等教育理论?

答:高等教育学科是教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所以要研究高等教育理论,是因为: ① 高教实践需要高教理论的指导。学习与研究高等教

育理论的根本意义在于掌握教育规律,用以指导教育实践,使教育实践活动达到合乎规律的结果,不断将教育实践推向前进。 ② 学习与研究高等教育理论是大学教师专业化的需

要。大学教师除在学科专业领域必须有较高的造诣外,还必须掌握教育规律,具有教育理论与教学技能方面的修养。

简述高等教育的基本性质。

答:高等教育的性质是指高等教育在于其他类型的教育进行比较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殊性。它既反映出教育的本质特点和一般德行,又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分别为:①高等教育的高级性;②高等教育的专业性;③高等教育的学术性;④高等教育的公益性;⑤高等教育的主体性。

简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

答: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有①培养高级专门人才;②推进科学技术发展;③服务社会发展需要。 简述教育目标与教育目的之间的关系。

答:教育目的是对教育预期结果的规定,教育目的即是对教育条件下人的发展的预期结果的规定。教育目标是由多种发展要素,多种发展层次所构成的具有可检验性的指标体系。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在含义的共同点都是对学生发展预期结果的规定;而区别在于,教育目的是对学生发展终极结果的原则规定,教育目标则是根据国家总的教育目的,在培养时间与学生发展状态上作出的具体规定。

简述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答:人的发展是人的本质及其基本属性的发展和完善。 在现有社会历史条件下,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既相一致又相矛盾,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将日趋走向统一。 ① 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具有一致性。社会发展与人的

发展是不可分割的,二者互为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两者在互动中发展,使每个个人获得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 ② 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具有矛盾性。等社会历史条件

不能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时,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就会产生矛盾。这种矛盾主要表现在发展机会和发展取向上的矛盾。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产生于一定得社会历史条件,一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制约,二是社会制度的制约,三是传统观念的束缚。

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因素有哪些? 答:(1)经济因素;(2)文化传统因素;(3)科学技术因素;(4)教育因素;(5)区域因素 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优化如何体现?

答:普通高校的发展要合理规划层次结构,不同类型的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应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和重点,办出特色。

(1) 本科教育要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和

效益方面。

(2) 研究生教育要继续贯彻按需培养的

原则,根据社会需要,积极惊醒专业调整,既要加强基础学科,增设新学科,也要服从社会需要,多培养应用学科的研究生。

(3) 专科教育要以培养各类实用人才为

主,基本稳定基础学科的规模,适当发展新兴和边缘学科,重点发展应用学科。

(4)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重在动手能力的

培养。

如何理解大学三项职能之间的关系。

答:教学职能、科学研究职能、社会服务职能是现代大学的三项职能、

①培养人才是现代大学的根本使命,也是大学所特有,而任何其他社会组织所不可替代的。任何一所大学

都应该把教学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②科学研究时现代大学的重要职能,大学科研具有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创造新知识,二是有利于培养高层次、高质量的人才,三是获得应用研究成果以直接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强调培养人才是现代大学的根本使命,并不是否认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③社会服务是现代大学职能的延伸。大学职能在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延伸出一项新的社会职能,并给与特别强调,对于推动大学从社会边缘进入社会中心、充分发挥大学的社会职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条件构成的因素有哪些? 答:(1)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2)课程即教学活动的内容(3)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4)教学时间(5)教学环境(6)教学的物质条件 试分析大学教学的特点?答案不确定

答:1)教学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学习活动;2)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3)教学是一种人为的可以控制的系统 大学教学过程有何特点? 答:(1)大学教学的专业性(2)教学与科研相结合(3)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结合实际,谈谈青年教师在推进大学教学整体改革中的应为与可为? (即可以是简答,还可以做论述) 答:1.在教育思想上正确认识和处理传承和创新的关系,使大学教学过程由单纯的学习过程转变为以学习为主,学习与发现相结合的过程。2.在教育目标上正确认识和处理全面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克服片面发展和平均发展的倾向,确立以全面发展为基础,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目标。3.在教学内容上正确认识和处理科学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关系,使教学内容从封闭的知识体系转变为开放的知识体系。4.在教学方法上正确认识和处理讲授与自学、学习与科研的关系,使教学方法从讲授为主转变为自学为主,并使科研真正进入大学教学过程,以促进学生由学会学习到进入科研,由自学达到治学。5.在教学管理上正确认识和处理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变刚性管理为弹性管理。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答: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塑造与控制的对象,而是具有主体性、独立性和探索性的学习者,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自我建构。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师生关系的主要类型

答:1.传承关系2.导学关系 3.合作关系4.相长关系 简述更新大学教学内容可采取哪些途径?

答:1.讲授内容的更新2.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扩充新知识3.教材的更新

优化大学课程结构应处理好哪些关系?

答:(1)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的关系(2)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3)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关系(4)理论课程与教学实践环节的关系(5)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关系(6)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7)主修专业课程与第二专业课程的关系(8)先行课程与后续课程的关系。 你如何认识大学教学方法的本质

答:教学方法是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途径,手段和工具。①大学教学方法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相互联系的方式。(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向活动,既包括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的方法。教法和学法有机联系不可分割,不能孤立的考虑教法和学法。)②大学教学方法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具有科学方法的性质。(大学教学方法与科学方法虽各有特殊性,但却有本质的联系。大学教学过程作为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是教师指导下的,大学生以学为住,学习和发现逐步结合的过程。)③大学教方法的本质在于师生联系方式与科学方法的统一。(教学方法是教学形态的科学方法,是科学方法在教学条件下的运用。因此,大学教学方法的本质是师生联系方式与科学方法的统一,也是教学方法的对象特点与学科特点的统一。) 大学教学方法的作用 答:。①科学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和志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习的意志,促进学生优良的非智力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②科学的教学方法是使学生获得正确认知,缩短认知过程,提高认知效率的重要工具,因而具有认知的功能。③由于科学的教学方法凝结着巨大的智力价值,它不仅是传递和掌握知识的工具,而且具有“开智”的功能。④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是一种人为的可以控制的系统,与教学过程的这一特点相适应,科学的教学方法还具有评价,调节,控制的功能。 讲授内容如何处理(包含讲授内容的概念)

答:所谓讲授内容的处理就是根据课堂讲授的特点对既定的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加工和组织,而不是教学内容的制订。讲授内容处理基本要求如下①讲授内容应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②讲授内容的科学性,硬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③讲授内容要有思想性。④讲授内容应是以教材系统为依据的重点讲授。 备课(三个步骤、两个注意问题)

答:老师讲课之前的准备。大体分为三个步骤①在钻研教材,参考教材与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课时规定,进行讲授内容的选择,加工和组织,并写出讲稿或讲授提纲。②根据确定的讲授内容进行教学法准备,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设计与教具的准备。③临上课前再重温一下教案或讲授提纲,使上课时具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这里有两个注意问题:①讲稿与教材的关系。应该是“不即不离,若即若离”,在低年纪要“多即少离”,高年纪要“少即多离”。②讲稿同讲课时的临场发挥,一是在分析论证或举例时脱离讲稿所作的即席发挥,一是根据学生的及时反馈对预定的讲授内容和方法所作出的改变或调整。

结合实际,谈谈教学方法的选择、组合与应用

答:在具体的教学时间中只有对教学方法进行恰当的选择合理的组合,并加以正确的应用,才能充分发挥教学方法的作用。而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有效性,是教学方法选择、组合与应用的根本要求。⑴教学方法的选择的依据:①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由知识,智能,意向心理品质,思想品德,体质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运用讲授知识的传授是比较有效的,但是如果试图用讲授法来发展学生的智能是不行的。)②学科性质与知识形态。由于不同学科研究对象不同,因而在研究方面与教学方法上必然显示出各自的学科特点。比如:在文理之间,文理科内部各分支学科之间,以及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之间,在研究方法与教学方法上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别;③学生发展水平。学生的独立学习水平最为教学方法选择的重要依据,是一种需要因素,也是一种条件限制的因素;④时间条件与物质条件。比如:各种教学用房,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经费等。教学方法的选择不能脱离现有的物质条件。⑵教学方法的组合:①教学方法组合的层次性。就高等学校来说,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组合可分为科类,专业,课程三个基本层次。②教学方法组合的形式。就是各种方法相互联系的形式。大体有几种:a包容性组合。一种方法命名的教学方法实际上包容多种方法。比如:讲授法,实验法,自学法,实习法,科研训练法等,这些都是复合性组合;b互补性组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将多种相对独立的教学方法加以平行组合,使各种教学方法相互补充,弥补局限性,综合优势,满足教学目标多方面的要求;c量化性组合。教学方法的组合不仅要反映质的关系,还要反映量的关系,即各种方法在整体结构中所占的比例。⑶教学方法的应用:①教学法的基本修养。包括教学法理论,教学经验,教学能力与技能等因素。②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③教学方法运用中的灵活性与创造性。④教学方法运用中的情感因素⑷(可自由发挥补充举例) 如何结合教学工作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可说成是心理健康教育的6个方面)

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原则是: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个别咨询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解决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6个方面:⑴传播心理卫生知识,加强心理咨询。(高校要组织力量,加强心理健康队伍建设,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呀牛,完善心理咨询机构,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⑵加强对新生适应环境的指导,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要帮助学生调整心态,提高生活自理自治能力,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学会平等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帮助学生开阔生活空间,促进与同学间的沟通;帮助学生端正交往动机,学会必要的交往技巧。)⑶加强对大学生学习指导。(①帮助学生树立职业学习思想和正确的学习目标,提高抱负水平;②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④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⑷建立和维护健康性心理。①高度重视性道德,塑造健全人格;②传播科学的性知识;③指导学生会合理地控制,宣泄性能量。⑸发展健康的恋爱心理和行为。①培养健康恋爱心理;②发展健康恋爱行为。⑹加强就业指导。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②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③要求学生精心准备自荐材料;④指导学生掌握应聘技巧;⑤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择业中的挫折。)

大学研究有哪些特点? (见教材P307) 答:与其他科研机构相比较,大学科学研究具有自身的特点。

(1)大学学科齐全,门类众多,具有高度的组织性,能满足大科学交叉综合研究的需要。

(2)大学学术思想活跃,后备力量充足,能满足大科学探索和创新的需要。

(3)大学是信息集散地,满足大科学对信息的需要。

(4)大学研究承担归家重大基础性研究课题,事宜原创研究。

(5)大学教师广泛开张自由选题的研究,大学是小科学的研究基地。

大学为什么要研究自己?

答:①大学生应当研究自己。中国的高等教育是从西方移植而来,至今100多年。中国办高等教育总体上还是模仿和借鉴。中国的国情十分的复杂,高等教育关涉千家万户,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息息相关,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任何照搬照抄都是行不通的,必须在“拿来主义”的基础上,认真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之路。大学是我们每一个“大学人”的大学,大学管理干部都要研究高等教育的规律,大学教师要研究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即使是大学生也要研究大学学习的规律。可见,大学的科学研究除了学科专业研究外,还包括研究我们自己。②问题研究是高等教育研究的基本路径之一。高等教育研究有两条路径,一是学科建设,二是问题研究。高等教育科学的学科建设是专职高教研究人员的事情,主要是应用逻辑的方法从理论上进行系统的研究;问题研究是大学管理干部和教师研究高等教育的基本路径。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发展,但又有很多问题困扰我们,影响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我们应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分析原因,提高对策,达到全部或部分的解决问题,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问题研究”。

大学生科学研究应遵循的什么原则?

答:⑴科研与教学相统一的原则。教师在科研中必须注意以下三点:①科研选题首先要考虑教学的需要,问题来自于教学,使科研尽可能与教学保持一致;②将科研成果引进教学之中,充实教学内容,将科研方法,科学精神寓于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③为学生参与科研创造条件,特别是吸收研究生进入科研过程,通过科研实践使学生得到真正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⑵课题中心原则。以课题为中心,保持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⑶团队原则。大学科时代的科研需要团队协作才能有竞争力,才可能出大成果。大学教师应主动地融入一个团队,以团队利益为重,齐心协力。

如何加强我国大学的学术权利(包括为什么要加强?怎么加强?)

答:⑴存在的问题。①作为最高决策机构的党政联席会议,或者是党委常委会没有教授参与,学校权利过于集中在行政系统;②学术委员会及专业委员会成员多为二级行政权利的代表,如院长,系主任及职能部门的负责人,来自基层的教授只有少数,甚至是点缀。学术组织并不真正代表学术权利;③校务委员会,教代会制度不够健全完善,尚未发挥应有作用。⑵对问题的思考。要摸索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模式,需要时间和实践才能完

成,这里提出几个建议:①建立健全校务委员会决策制度,吸收一定数量的教授参加学校重大行政事务和学术事务的决策;②建立健全各种学术组织,包括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职称评聘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教师代表在其中应占据多数,以确保教授学者与学术事务决策的权力;③民主选举产生院长,校长。我国大学可从院长和系主任开始,以民选替代任命制,首先保证基层组织学术权利到位。待条件成熟后校长也可以通过民选产生。

三、论述题

(答案只写要点,发挥要看个人) 你如何认识教育科学的对象与性质? 答:(1)教育科学是研究教育现象的本质与规律的科学。 (2)教育科学属于人文社会科学,同时与自然科学存在大量的交叉。

(3)教育科学是一个学科群。 为什么学习与研究高教理论的意义? 答:(1)高教实践需要高教理论的指导。

(2)学习与研究高教理论是大学教师专业化的需要。 大学教师从专业角度讲,他所从事的是科学教育工作,是科学与教育的结合,其专业化的要求,除在学科专业领域必须有较高的造诣外,还必须掌握教育规律,具有教育理论与教学技能方面的修养。

教师在亲身的教学实践中,可积累自己的直接经验。通过经验的积累也能摸索到一些教学的规律,因而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必须看到,仅仅靠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不将经验上升到理论,就会给实践带来极大的盲目性,就会走更多的弯路,花更大的代价,就很难使认识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认识教学理论对教学实践的重要意义,关键问题是要承认,教学内容所反映的科学规律与教学虽然有关,但却不能代替教学规律,学术水平也代替不了教学水平。

总起来讲,要搞好教学工作必须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在对待学科理论的问题上要注意防止和克服经验主义,这样才能使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都得到提高。 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为什么能后来居上?

答:总结美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经验,可以慨括为以下几点:

(1)稳步发展本科教育,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和二年制专科教育,形成适应大众化教育所需要的多层次、多结构、多类型的庞大高等教育体系,以多规格人才满足社会和个人多元化需求。

(2)在高等教育的运营机制上充分利用市场法则,在行政管理上合理地划分了中央、地方和大学管理权限,在校内管理上较好地处理了社会参与大学自治的关系。 (3)社会和高校都有较强的危机意识,联邦政府在逐步认识到高等教育对保持本国霸主地位重要作用的基础上,逐步加大了介入高教事业的力度。 试述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答:正确认识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是分析教育功能与价值,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一)什么是社会发展 (1)两种社会发展理论

一种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另一种是现代社会发展理论,即社会现代化理论。 (2)三代生产力与社会现代化的主要目标

社会现代化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但也有确定的内涵与目标。从三代生产力的划分出发,所谓社会现代化,实质上就是生产力的更新换代。一次现代化,即传统意义上的现代化,实现由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型。二次现代化实现由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或知识社会的转型。 (3)现代发展观

在发展观上经历了三次重大发展。

第一次转变,是由发展等于经济规模的增长,转变为经济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全面发展。

第二次转变,是由发展等于经济的全面发展,转变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第三次转变,是由发展等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转变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二)什么是人的发展 (1)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人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他是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而存在的。人之为人,正是主体性、实践性、社会性的统一。

(2)人具有多重属性

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具有多重属性。两分法,认为人具体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种属性;另一种观点是三分法,心理属性社会属性、自然属性。

(3)人的发展是人的本质及其基本属性的发展和完善

(三)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1)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一致性

其一,两者互为存在的条件。其二,两者互为发展的条件。其三,两者是在互动中发展的。其四,使每个个体获得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这是认识两者一致性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2)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矛盾性

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一致性,究其本质的关系而言,然而当社会历史条件不能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时,就会产生矛盾。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矛盾,产生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一是社会生产水平的制约。二是社会制度的制约。三是传统观念的束缚。 试析大学教学的特点 答:(1)教学: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人为的可以控制的活动。

(2)教学过程:是教学条件下学生获得认识与发展的过程。

教学条件构成的因素有哪些? 答:(1)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作用(2)课程,即教学活动的内容(3)教学方法及教学组织形式(4)教学时间(5)教学环境 (6)教学的物质条件。 大学教学过程有何规律性? 答:(1)教学过程是教学条件下学生获得认识与发展的过程;

(2)教学条件与教学目标的相关性是教学过程的核心问题; (3)教学过程的阶段性与连续性。 大学教学过程有何特点? 答:(1)大学教学的专业性 (2)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3)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结合实际,谈谈青年教师在推进大学教学整体改革中的应为和可为。 答:(1)在教育思想上正确认识和处理传承和创新的关系,使大学教学过程由单纯的学习过程转变为以学习为主,学习与发现相结合的过程;

(2)在教育目标上正确认识和处理全面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克服片面发展和平均发展的倾向,确立以全面发展为基础,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目标;

(3)在教学内容上正确认识和处理科学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关系,使教学内容从封闭的知识体系转变为开放的知识体系;

(4)在教学方法上正确认识和处理讲授与自学、学习与科研的关系,使教学方法从讲授为主转变为自学为主,并使科研真正进入大学教学过程,以促进学生由学会学习到进入科研,由自学达到治学;

(5)在教学管理上正确认识和处理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变刚性管理为弹性管理。 大学教学整体改革的目标: 答:(1)在教育思想上正确认识和处理传承和创新的关系,使大学教学过程由单纯的学习过程转变为以学习为主,学习与发现相结合的过程

(2)在教育目标上正确认识和处理全面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克服片面发展和平均发展的倾向,确立以全面发展为基础,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目标

(3)在教学内容上正确认识和处理科学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关系,使教学内容从封闭的知识体系转变为开放的知识体系

大学教学整体改革的策略: 答:(1)整体改革与单项改革相结合 (2)教学改革必须经过实验

优化大学课程结构应处理好哪些关系? 答:

(一)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的关系; (1)两类课程皆应重视而不可偏废 (2)两类课程应以专业教育课程为主;

(二)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

(三)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关系

(四)理论课程与教学实践环节的关系 1.应以理论学习为主 2.在坚持以理论学习为主的同时,必须使学生不断积累与扩大实践经验;

(五)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关系

(六)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

(七)主修专业课程与第二专业课程的关系

(八)先行课程与后续课程的关系

问题研究:研究围绕着具体问题展开,分析原因,提出对策,最终能全部或部分地加强问题。 大学科学研究有哪些特点? 答:(1)大学学科齐全,门类众多,具有高度的组织性,

能满足大学科交叉综合研究的需要(2)大学学术思想活

跃,后备力量充足,能满足大学科探索和创新的需要(30大学是信息集散地,满足大科学对信息的需要(4)大学研究承担国家重大基础性研究课题,适宜于原创性研究(5)大学教师广泛开展自由选题的研究,大学是小科学的研究基地。

为什么说学术追求是大学组织的本质特征?

答:大学组织的本质特征决定了科学研究是大学三项基本职能之一。学术追求是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组织本质特征的表现。

(1)“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2)大学学术之上有如企业利润之上;

(3)大学学术追求的层次性,大学学术追求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表现为追求学术的意识,第二个层次表现为追求学术的行为。

如何加强我国大学的学术权力。

答:(1)建立健全校务委员会决策制度,吸收一定数量的教授参加学校重大行政事务和学术事务的决策。

(2)建立健全各种学术组织,包括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职称评定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教师代表在其中应占据多数,以确保教授学者参与学术事务决策的权力。

传热学总结范文第2篇

A .等于

B .大于

C .小于

D .可能大于、小于

3 .对充换热系数为 1000W/(m 2 · K) 、温度为 77 ℃的水流经 27 ℃的壁面,其对流换热的热流密度为( d )

A . 8 × 10 4 W/m 2 B . 6 × 10 4 W/m 2 C . 7 × 10 4 W/m 2 D . 5 × 10 4 W/m 2 4 .流体流过管内进行对流换热时,当 l/d 时,要进行入口效应的修正。(c ) A .> 50 B .= 80 C .< 50 D .= 100 5 .炉墙内壁到外壁的热传递过程为( d )

A .热对流 B .复合换热 C .对流换热 D .导热 6 .下述哪个参数表示传热过程的强烈程度?( a ) A . k B .λ C .α c D .α 7 .雷诺准则反映了 的对比关系?(b ) A .重力和惯性力 B .惯性和粘性力 C .重力和粘性力 D .浮升力和粘性力 8 .下列何种材料表面的法向黑度为最大? c A .磨光的银 B .无光泽的黄铜 C .各种颜色的油漆 D .粗糙的沿

9 .在热平衡的条件下,任何物体对黑体辐射的吸收率 同温度下该物体的黑度。(c ) A .大于 B .小于 C .恒等于 D .无法比较

10 .五种具有实际意义的换热过程为:导热、对流换热、复合换热、传热过程和(a ) A .辐射换热 B .热辐射 C .热对流 D .无法确定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1 .已知某大平壁的厚度为 10mm ,材料导热系数为 45W/(m · K) ,则通过该平壁单位导热面积的导热热阻为 。

12 .已知某换热壁面的污垢热阻为 0.0003 ( m 2 · K ),若该换热壁面刚投入运行时的传热系数为 340W ( m 2 · K ),则该换热壁面有污垢时的传热系数为 。 13 .采用小管径的管子是 对流换热的一种措施。 14 .壁温接近换热系数 一侧流体的温度。

15 .研究对流换热的主要任务是求解 ,进而确定对流换热的热流量。 16 .热对流时,能量与 同时转移。

17 .导热系数的大小表征物质 能力的强弱。

18 .一般情况下气体的对流换热系数 液体的对流换热系数。 19 .在一定的进出口温度条件下, 的平均温差最大。 20 . 是在相同温度下辐射能力最强的物体。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21 .稳态导热 22 .稳态温度场 23 .热对流 24 .传热过程 25 .肋壁总效率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16 分)

26 .不凝结气体含量如何影响了蒸汽凝结时的对流换热系数值?其影响程度如何?凝汽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7 .写出直角坐标系中导热微分方程的一般表达式,它是根据什么原理建立起来的?它在导热问题的分析计算中有何作用?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2 分,共 24 分)

28 .两块平行放置的平板 1 和 2 ,相关尺寸如图示。已知: t 1 =177 ℃、 t 2 =27 ℃、ε 1 =0.8 、

ε 2 =0.4 、 X 1 , 2 = 0.2 。试用网络法求:

• 两平板之间的辐射换热量;

• 若两平板均为黑体表面,辐射换热量又等于多少?

29 .一台逆流式换热器用水来冷却润滑油。流量为 2.5kg /s 的冷却水在管内流动,其进出口温度分别为 15 ℃ 和 60 ℃ ,比热为 4174J/(kg · k) ;热油进出口温度分别为 110 和 70 ,比热为 2190 J/(kg · k) 。传热系数为 400W ( m 2 · k )。试计算所需的传热面积。

传热学

(二)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 A 2 . B 3 . D 4 . C 5 . D 6 . A 7 . B 8 . C 9 . C 10 . 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1 . 2.22 × 10 - 4 ( m 2 · k ) /W (若没写单位,扣 0.5 分。)

12 . 308.5W/ ( m 2 · k ) [ 或 309W/ ( m 2 · k )或 308W/ ( m 2 · k ) ] (若不写单位,扣 0.5 分) 13 .强化 14 .较大

15 .对流换热系数(或α c 均可) 16 .质量(或物质) 17 .导热 18 .小于 19 .逆流 20 .黑体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21 . 【参考答案】

发生在稳态温度场内的导热过程称为稳态导热。

(或:物体中的温度分布不随时间而变化的导热称为稳态导热。) 22 .【参考答案】

温度场内各点的温度不随时间变化。(或温度场不随时间变化。) 23 .【参考答案】

依靠流体各部分之间的宏观运行,把热量由一处带到另一处的热传递现象。 24 .【参考答案】

热量由固体壁面一侧的热流体通过固体壁面传递给另一侧冷流体的过程。 25 .【参考答案】

肋侧表面总的实际散热量与肋壁 测温度均为肋基温度的理想散热量之比。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16 分) 26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 1 )因在工业凝汽器设备的凝结温度下,蒸汽中所含有的空气等气体是不会凝结的,故称这些气体成分为不凝结气体。当蒸汽凝结时,不凝结气体聚积在液膜附近,形成不凝结气体层,远处的蒸汽在抵达液膜表面进行凝结前,必须以扩散方式穿过这个气体层,这就使凝结换热过程增加了一个热阻,即气相热阻,所以 α c 降低。( 3 分)

( 2 )在一般冷凝温差下,当不凝结气体含量为 1% 时,换热系数将只达纯净蒸汽的 40% 左右,后果是很严重的。( 3 分,答 50% 左右也可)

( 3 )这是凝汽器必须装设抽气器的主要原因之一。( 2 分) 27 .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 1 )直角坐标系中导热微分方程的一般表达式为: ( 3 分)

( 2 )它是根据导热基本定律(或傅里叶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建立起来的。( 2 分)

( 3 )作用:确定导热体内的温度分布(或温度场)。( 3 分)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2 ,共 24 分) 28 .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 1 ) (3 分 ) 4

=1105.65W ( 1 分)

• 若两表面为黑体表面,则

(2 分 ) ( 3 分)

=1492.63W ( 1 分)

( 2 分)

若不写单位,扣 0.5 分若直接把值代入而没写出公式,也可给分。 29 .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已知: q m2 =2.5kg/s

• 计算平均温差

( 2 )计算水所吸收的热量

( 3 分)

( 3 )计算传热面积

由 得

(4 分 )

( 5 分)

若不写单位,扣 0.5 分若没写公式,直接把值代入,也可给分。

传热学

(三)

本试题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1 页至 2 页,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3 页至 7 页。本试题共 7 页;选择题 20 分,非选择题 80 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在锅炉的炉墙中:烟气 内壁 外壁 大气的热过和序为 : 【 】 A. 辐射换热 , 导热 , 复合换热 B. 导热,对流换热,辐射换热 C. 对流换热泪盈眶,复合换热,导热 D. 复合换热,对流换热,导热

2. 由表面 1 和表面 2 组成的封闭系统中: X 1,2 _____ X 2,1 。 A. 等于 B. 小于 C. 可能大于,等于, 小于 D. 大于 3. 流体流过短管内进行对流换热时其入口效应修正系数 【 】 A.=1 B. >1 C. <1 D. =0 4.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 下列哪种物质的导热能力最差 ? 【 】 A. 空气 B. 水 C. 氢气 D. 油 5. 下列哪种物质中不可能产生热对流 ? A. 空气 B. 水 C. 油 D. 钢板 6.Gr 准则反映了 ________ 的对比关系。 A. 重力和惯性力 B. 惯性力和粘性力 C. 重力和粘性力 D. 角系数 7. 表面辐射热阻与 ________ 无关。 A. 表面粗糙度 B. 表面温度 C. 表面积 D. 角系数

8. 气体的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 【 】 A. 减小 B. 不变

C. 套管式换热器 D. 无法确定

9. 下列哪种设备不属于间壁式换热器 ? 【 】 A.1-2 型管壳式换热器 ? B. 2-4 型管壳式换热器 C. 套管式换热器 D.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 10. 热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为 【 】 A. 导热、热对流和传热过热 B. 导热、热对流和辐射换热 C. 导热、热对流和热辐射 D. 导热、辐射换热和对流换热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1. 在一台顺流式的换热器中,已知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分别为 180 和 100 ,冷流体的进出口温度分别为 40 和 80 , 则对数平均温差为 ___________ 。

12. 已知一灰体表面的温度为 127 ,黑度为 0.5 , 则其车辆射力为 ____________ 。 13. 为了达到降低壁温的目的,肋片应装在 ________ 一侧。 14. 灰体就是吸收率与 ________ 无关的物体。

15. 冬季室内暖气壁面与附近空气之间的换热属于 ________ 换热。 16. 传热系数的物理意义是指 _________ 间温度差为1时的传热热流密度。 17. 黑度是表明物体 ________ 能力强弱的一个物理量。

18. 肋壁总效率为 _______ 与肋壁侧温度均为肋基温度时的理想散热量之比。

19. 在一个传热过程中,当壁面两侧换热热阻相差较多时,增大换热热阻 _______ 一侧的换热系数对于提高传热系数最有效。

20. 1-2型管壳式换热器型号中的“2”表示 _________ 。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1. 换热器的效能(有效度) 22. 大容器沸腾 23. 准稳态导热

24. 黑体 25. 复合换热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26. 气体辐射有哪些特点?

27. 为什么高温过热器一般采用顺流式和逆流式混合布置的方式?

五、计算题(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28. 某炉墙由耐火砖和保温板组成,厚度分别为 200mm 和 80mm ,导热系数分别为 0.8W/(m. K) 和 0.11W/(m. K) ,炉墙内外侧壁温分别为 600 。 C 和 70 。 C 。求炉墙单位面积的热损失和两层材料间的温度。

29. 以 0.8m/s 的流速在内径为 2.5cm 的直管内流动,管子内表面温度为 60 。 C ,水的平均温度为 30 。管长2 m 。试求水所吸收的热量。(已知 30 。 C 时 , 水的物性参数为: C p =4.17KJ/(kg.K), λ =61.8 × 10 -2 W/(m.K), ρ =995.7kg/m 3 , μ =0.805 × 10 -6 m 2 /s, ) Pr=5.42, 水 60 。 C 时的 υ =469.9 × 10 -6 kg/(m.s)) 。已知水在管内流动时的准则方程式为

(1) Nu f =0.027Re f 0.8 Pr f 0.4 ε 1 ε R 适用条件: Re f =10 4 — 1.2 × 10 5 , Rr f =0.6-120, 水与壁面间的换热温差 t ≤ 30C ° (2) Nu f =0.027Re f 0.2 Pr f 1/3 ( μ f / μ w ) 0.11 ε 1 ε R 适用条件: Re f =10 4 ~ 1.75 × 10 6 , Pr f = 0.6 ~ 700, 水与壁面间的换热温差 t > 30 以上两个准则方程式的定性温度均为流体的平均温度(μ w 的定性温度为管内壁温度) , 特性尺度为管内径。

传热学

(三)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 . A 2. C 3. B 4. A 5. D 6. D 7. D 8. C 9. D 10. 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 2 分,共 20 分)

11 . 61.7 ° C 或 61.7 ° C( 若不写单位 , 扣 0.5 分 ) 12 . 725.76W/m 2 或 726W/m 2 ( 若不写单位 , 扣 0.5 分 ) 13 .冷流体

14 .波长或 “ λ ” 复合 15. 复合

16 .热冷流体 ( 或"冷热流体"也可,"热流体和冷流体 ) 也可 ) 17. 辐射 18. 肋壁实际散热量

19. 较大或 “ 大"、“较高” 20. 管程数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21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换热器的实际传热量与最大可能传热量之比。或 22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高于液体饱和温度的热壁面沉浸在具有自由表面的液体中所发生的沸腾。

•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物体内各点温升速度不变的导热过程。

•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吸收率等于 1 的物体。

•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对流换热与辐射换热同时存在的综合热传递过程。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16 分) 26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 1 )气体的辐射(和吸收)对波长有强烈的选择性,即它只能辐射和吸收某些波长范围内的能量。

( 2 )气体的辐射(和吸收)是在整个容积中进行的。固体和液体不能穿透热射线,所以它们的辐射(和吸收)只在表面进行。

评分标准:( 1 )答出 4 分:( 2 )答出 4 分。 27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 1 )因为在一定的进出口温度条件下,逆流的平均温差最大,顺流的平均温差最小,即采用逆流方式有利于设备的经济运行。

( 2 )但逆流式换热器也有缺点,其热流体和冷流体的最高温度集中在换热器的同一端,使得该处的壁温较高,即这一端金属材料要承受的温度高于顺流型换热器,不利于设备的安全运行。 ( 3 )所以高温过热器一般采用顺流式和逆流式混合布置的方式,即在烟温较高区域采用顺流布置,在烟温较低区域采用逆流布置。

评分标准:( 1 )答出 2 分;( 2 )答出 2 分;

( 3 )答出 3 分。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2 分,共 24 分)

传热学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传热学;教学改革;安全工程;团队合作学习法

安全科学是一门正在成长中的新兴学科。由于安全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等特点,目前人们对于安全科学技术的学科内涵还不甚清楚,普遍存在着专业方向不明确,人才培养模式没有统一的标准,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不合理,教材没有反映出学科本质,实验室建设落后于专业发展要求,教学实践环节薄弱等情况,给我国具有安全工程专业的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培养高素质的社会需要的安全科学技术人材方向带来困惑。

研究热能的传递、转换与控制的”传热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广的基础课程,也是安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是以微分方程、热力学、流体力学等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但其发展的过程又与现代实验科学紧密相连,该课程以其自身学科的发展的特征具有以下特点:内容多且不系统、缺乏连贯性,图表和微分方程、经验公式、半经验公式多。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热学”教学课时越来越少。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佳。为满足安全工程专业”传热学”教学的要求,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情况分析,结合安全工程专业的特点,对其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分析和改革。

一、安全工程专业”传热学”教学现状

1957年,煤炭部所属西安矿业学院(现西安科技大学)开始开设“矿山通风与安全”专业,成为我国第一批开设矿山安全类专业的高校。1984年7月,“安全工程”专业被国家教委列入“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我国安全科学学科的确立和进一步发展,教育界对安全工程专业有了新的认识,提出了“大安全”观的办学理念,这就使得安全工程专业的教学知识量有了大幅度的增加。据统计,专业基础课程达30~40门,而专业应用课程则可高达147门之多。在西安科技大学安全工程專业教学培养计划的不断改革中,“传热学”的教学学时数被不断减少,由最初的72学时减少到目前的48学时,而采用的高教出版社出版由杨世铭主编的”传热学”教材却由第一版更新到第四版,教材内容大幅度增加,教学内容的增加与授课学时的减少之间的矛盾致使教师和学生在授课与学习过程中都感觉吃力。另一方面,”传热学”教材拓展的知识面与不同专业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导致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为了更好的完成安全工程专业“传热学”课程教学改革,作者对西安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和在校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该调查包括三个方面:教材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以及考试形式。有效问卷163份,经分析归纳后,总结如下:1)教材知识面广,但理论性偏强,应增加工程应用;2)多媒体教学课堂容量大,难以吸收;3)希望能采用开卷考试。综合调查结果及西安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传热学”课程多位任课教师的教学经验,对该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二、优选教材,精选内容

合理选用优秀教材、精选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西安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选用由杨世铭、陶文铨主编的第四版“传热学”(以下简称教材),该教材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是目前国内大多数能动类专业的教学首选教材。由于课程总学时有限,必须认真思考,精选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其次,考虑教材出版的滞后性,所以在教学时还要注重收集相关的研究动态与最新信息,尤其补充安全工程专业相关工程应用。

安全工程专业”传热学”教学主要内容体系包括:

1)从课程内容的角度,按合-分―合的方式进行:在绪论中引出导热、对流、辐射换热以及传热过程的基本概念,使学生对传热学有基本的了解,然后分别按三种传热方式深入讨论各自的基本规律,到课程教学的后半阶段再以换热器以及复合换热为对象作第二次综述,使学生能在更高的认知层面上进一步综合、灵活应用传热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

2)从学习研究方法的角度,导热部分的内容以介绍分析解法以及数值解法为主,对流部分以介绍在相似原理指导下的实验研究内容为主,辐射部分以介绍分析解法为主。

3)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全部教学内容紧紧围绕三个基本主题,即传热的强化、传热的削弱及温度场的控制。

三、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教学提倡“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想的基本含义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其目的是充分发挥教师“教”的积极性和学生“学”的主动性。用教师的“导”来帮助学生“学”,促进学生能力的不断提高。传统教学经常采用的、最习惯的方法就是课堂灌输法,这种方法对于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只有这种方法,课堂教学就显得非常单调,学生也会感到枯燥乏味,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也不会太好。要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课堂教学既要注意严肃性,也要注重趣味性、灵活性。教学方式更应该具有多样性,既要有注入式,又要有讨论式;既要有提问式,又要有答疑式;既要有课堂讲授法,又要有自学指导法;既要有演绎式,又要有归纳式;更要注意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我们在课堂上要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最重要的是同学生一起探讨掌握知识的方式方法,学会学习,给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以重要影响。

“传热学”课程教学改革采用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五部分。

1.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授课方式

据安全工程专业”传热学”授课调查结果可知,多媒体教学存在课堂信息量多,学生接受吃力的缺点,而完全采用板书教学又存在课时紧张的问题。采用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是比较好的选择。

对于热量传递过程的物理机理、基本规律和主要的计算方法采用板书教学,尤其是导热及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的推导。微分方程的推导及简化是”传热学”课程教学的难点,采用多媒体教学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节奏,来不及消化,效果较差。

而导热、对流换热、热辐射三大块的总结及工程应用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导热问题为例简单介绍之。通过对教材第二、三、四章的板书学习,学生基本了解导热问题主要用于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及采用什么样的方法。用一个学时的多媒体教学将这三章的内容串起来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回顾刚学过的知识,同时学生也不會觉得信息量太大。另外,用一个课时的多媒体教学进行诺模图的工程应用学习,使学生掌握傅里叶数和毕渥数对非稳态导热问题的影响,同时也避免了图表难以板书的问题。

2.教师讲与学生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所有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都在不断探索怎样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的方式方法。比如如何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教师通过提高自己授课的音量、授课的趣味性、课堂提问等等方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笔者有时也采用趣味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但即使学生50分钟都集中注意力,并听懂了老师授课的内容,可下课后呢?大部分学生又将刚刚学习的知识返还回了课堂。

所以,笔者还采用教师讲与学生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教材第二章第三、五节为例。教师用十五分钟的时间讲授第三节的一维无限大平壁分析解的简化处理及求解过程,然后给学生十分钟的时间来练习第五节的具有内热源的一维导热问题。这样的方式既节省了时间,又使学生更深层次的了解到简单导热工程问题的处理方法。

3.对比教学法

对比法是融合归纳法和演绎法的一种方法,是一种重要的逻辑思维方法,它借助已有的知识体系,通过对比、总结、归纳,演绎出事物间的共性规律,达到由此及彼地理解掌握新事物的目的。由于“传热学”课程里有些概念比较抽象,采用比拟法则能使学生把对已知对象的明晰性和可理解性转移到被研究对象身上去,化抽象为形象,从而有利于认识新事物的本质规律[8-9]。在介绍导热、对流换热及热辐射的基本定律时,采用导热和导电比拟法教学,三个定律都可写成欧姆定律的形式,从而引入“热阻”的概念。对照热阻与电阻,根据物理学相关电学知识,则容易使学生理解掌握传热的基本机理及如何强化换热。多表面封闭系统辐射换热求解的网络法也是该对比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4.实践教学法

教材第四章的导热问题数值解法是新版本教材新加进来的内容,有部分教师在讲授“传热学”课程时跳过了该部分内容,笔者认为不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程问题都选择用商用软件来进行处理,所以掌握工程问题数值解法的基本原理对学生来说是必要的。笔者在讲安全工程专业“传热学”课程时,用一次课的时间讲授数值解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步骤,并给定简单工程实例安排一次课的上机实践。学生通过自行编写程序、调试、计算,才能真正掌握数值解法的基本思路,同时将“传热学”课程与计算机语言课程联系起来。

实验教学毫无疑问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教学方法,在此不再累述。

5.团队合作学习教学法

团队精神是任何个人单位和集体取得事业和科研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布置一些与本课程有关的工程问题,将学生按四到六个人分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一个问题,最后完成一篇小论文作为期末考核的一部分。学生分工合作,互相讨论,通过查阅文献,分析总结,最后提出自己的想法来完成这篇论文,这样既提高了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也易于培养学生成为研究型工程人才。

四、改革考试方式

目前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提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适应社会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拼搏精神不足;创新能力、独立学习和独立工作能力明显不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工作问题的能力很差;再学习能力较差。这也是由于高校长期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考核制度造成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圈学生背”,期末教师按圈命题,学生靠背应试,结果学生获得高分。显然,按照这样的模式所培养的学生,其学习主动性势必得不到充分发挥,参与意识、思维能力、创新精神等受到严重束缚,这就是常说的“高分低能”,这样的学生很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栋梁。教学必须改变传统考核方式,建立学生学习质量全面评价制度,注重考试内容的选择,不能局限在死记硬背的内容上。除闭卷考试外,还可以采用课堂开卷考试、课外开卷考试、课堂小组讨论、小论文等方法来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安全工程专业“传热学”课程期末的主要考核内容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综合平时的考勤、作业、提问、答疑等情况给出平时成绩。该成绩占最后总评的20%。

2)团队合作撰写小论文。课程临近结束时,主讲教师提出10个左右的建议题目,由学生选择,通过查阅资料、分析、计算等撰写出小论文一篇,作为期末考试的部分内容。该部分占最后总评的30%

3)期末笔试。采用闭卷的方式进行,对基本概念,明确要求学生掌握。对于应用经验公式的计算题告知相关公式、参数,这样可以减少学生花在死记硬背上的时间,而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对物理机制与基本概念的理解上。而对于工程应用问题只要求学生给出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即可。

传热学是安全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而教学改革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不断创新的课题。教学的关键还是在老师,只有老师都能够动起来,学生才能有兴趣听,教学改革才能成功。必须不断探索,才能创造出以现代化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的、符合安全工程专业实际情况的、具有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培养一代新人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翟小伟,邓军,罗振敏等.现代企业对安全工程人才的需要方向及培养方法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4),P111-114.

[2]郭永辉,王子云.关于”传热学”课程教学改革之我见[J].制冷与空调,2004,16(2),P69-70.

传热学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传热学;教学改革;安全工程;团队合作学习法

安全科学是一门正在成长中的新兴学科。由于安全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等特点,目前人们对于安全科学技术的学科内涵还不甚清楚,普遍存在着专业方向不明确,人才培养模式没有统一的标准,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不合理,教材没有反映出学科本质,实验室建设落后于专业发展要求,教学实践环节薄弱等情况,给我国具有安全工程专业的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培养高素质的社会需要的安全科学技术人材方向带来困惑。

研究热能的传递、转换与控制的”传热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广的基础课程,也是安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是以微分方程、热力学、流体力学等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但其发展的过程又与现代实验科学紧密相连,该课程以其自身学科的发展的特征具有以下特点:内容多且不系统、缺乏连贯性,图表和微分方程、经验公式、半经验公式多。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热学”教学课时越来越少。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佳。为满足安全工程专业”传热学”教学的要求,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情况分析,结合安全工程专业的特点,对其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分析和改革。

一、安全工程专业”传热学”教学现状

1957年,煤炭部所属西安矿业学院(现西安科技大学)开始开设“矿山通风与安全”专业,成为我国第一批开设矿山安全类专业的高校。1984年7月,“安全工程”专业被国家教委列入“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我国安全科学学科的确立和进一步发展,教育界对安全工程专业有了新的认识,提出了“大安全”观的办学理念,这就使得安全工程专业的教学知识量有了大幅度的增加。据统计,专业基础课程达30~40门,而专业应用课程则可高达147门之多。在西安科技大学安全工程專业教学培养计划的不断改革中,“传热学”的教学学时数被不断减少,由最初的72学时减少到目前的48学时,而采用的高教出版社出版由杨世铭主编的”传热学”教材却由第一版更新到第四版,教材内容大幅度增加,教学内容的增加与授课学时的减少之间的矛盾致使教师和学生在授课与学习过程中都感觉吃力。另一方面,”传热学”教材拓展的知识面与不同专业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导致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为了更好的完成安全工程专业“传热学”课程教学改革,作者对西安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和在校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该调查包括三个方面:教材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以及考试形式。有效问卷163份,经分析归纳后,总结如下:1)教材知识面广,但理论性偏强,应增加工程应用;2)多媒体教学课堂容量大,难以吸收;3)希望能采用开卷考试。综合调查结果及西安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传热学”课程多位任课教师的教学经验,对该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二、优选教材,精选内容

合理选用优秀教材、精选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西安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选用由杨世铭、陶文铨主编的第四版“传热学”(以下简称教材),该教材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是目前国内大多数能动类专业的教学首选教材。由于课程总学时有限,必须认真思考,精选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其次,考虑教材出版的滞后性,所以在教学时还要注重收集相关的研究动态与最新信息,尤其补充安全工程专业相关工程应用。

安全工程专业”传热学”教学主要内容体系包括:

1)从课程内容的角度,按合-分―合的方式进行:在绪论中引出导热、对流、辐射换热以及传热过程的基本概念,使学生对传热学有基本的了解,然后分别按三种传热方式深入讨论各自的基本规律,到课程教学的后半阶段再以换热器以及复合换热为对象作第二次综述,使学生能在更高的认知层面上进一步综合、灵活应用传热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

2)从学习研究方法的角度,导热部分的内容以介绍分析解法以及数值解法为主,对流部分以介绍在相似原理指导下的实验研究内容为主,辐射部分以介绍分析解法为主。

3)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全部教学内容紧紧围绕三个基本主题,即传热的强化、传热的削弱及温度场的控制。

三、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教学提倡“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想的基本含义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其目的是充分发挥教师“教”的积极性和学生“学”的主动性。用教师的“导”来帮助学生“学”,促进学生能力的不断提高。传统教学经常采用的、最习惯的方法就是课堂灌输法,这种方法对于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只有这种方法,课堂教学就显得非常单调,学生也会感到枯燥乏味,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也不会太好。要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课堂教学既要注意严肃性,也要注重趣味性、灵活性。教学方式更应该具有多样性,既要有注入式,又要有讨论式;既要有提问式,又要有答疑式;既要有课堂讲授法,又要有自学指导法;既要有演绎式,又要有归纳式;更要注意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我们在课堂上要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最重要的是同学生一起探讨掌握知识的方式方法,学会学习,给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以重要影响。

“传热学”课程教学改革采用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五部分。

1.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授课方式

据安全工程专业”传热学”授课调查结果可知,多媒体教学存在课堂信息量多,学生接受吃力的缺点,而完全采用板书教学又存在课时紧张的问题。采用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是比较好的选择。

对于热量传递过程的物理机理、基本规律和主要的计算方法采用板书教学,尤其是导热及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的推导。微分方程的推导及简化是”传热学”课程教学的难点,采用多媒体教学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节奏,来不及消化,效果较差。

而导热、对流换热、热辐射三大块的总结及工程应用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导热问题为例简单介绍之。通过对教材第二、三、四章的板书学习,学生基本了解导热问题主要用于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及采用什么样的方法。用一个学时的多媒体教学将这三章的内容串起来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回顾刚学过的知识,同时学生也不會觉得信息量太大。另外,用一个课时的多媒体教学进行诺模图的工程应用学习,使学生掌握傅里叶数和毕渥数对非稳态导热问题的影响,同时也避免了图表难以板书的问题。

2.教师讲与学生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所有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都在不断探索怎样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的方式方法。比如如何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教师通过提高自己授课的音量、授课的趣味性、课堂提问等等方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笔者有时也采用趣味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但即使学生50分钟都集中注意力,并听懂了老师授课的内容,可下课后呢?大部分学生又将刚刚学习的知识返还回了课堂。

所以,笔者还采用教师讲与学生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教材第二章第三、五节为例。教师用十五分钟的时间讲授第三节的一维无限大平壁分析解的简化处理及求解过程,然后给学生十分钟的时间来练习第五节的具有内热源的一维导热问题。这样的方式既节省了时间,又使学生更深层次的了解到简单导热工程问题的处理方法。

3.对比教学法

对比法是融合归纳法和演绎法的一种方法,是一种重要的逻辑思维方法,它借助已有的知识体系,通过对比、总结、归纳,演绎出事物间的共性规律,达到由此及彼地理解掌握新事物的目的。由于“传热学”课程里有些概念比较抽象,采用比拟法则能使学生把对已知对象的明晰性和可理解性转移到被研究对象身上去,化抽象为形象,从而有利于认识新事物的本质规律[8-9]。在介绍导热、对流换热及热辐射的基本定律时,采用导热和导电比拟法教学,三个定律都可写成欧姆定律的形式,从而引入“热阻”的概念。对照热阻与电阻,根据物理学相关电学知识,则容易使学生理解掌握传热的基本机理及如何强化换热。多表面封闭系统辐射换热求解的网络法也是该对比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4.实践教学法

教材第四章的导热问题数值解法是新版本教材新加进来的内容,有部分教师在讲授“传热学”课程时跳过了该部分内容,笔者认为不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程问题都选择用商用软件来进行处理,所以掌握工程问题数值解法的基本原理对学生来说是必要的。笔者在讲安全工程专业“传热学”课程时,用一次课的时间讲授数值解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步骤,并给定简单工程实例安排一次课的上机实践。学生通过自行编写程序、调试、计算,才能真正掌握数值解法的基本思路,同时将“传热学”课程与计算机语言课程联系起来。

实验教学毫无疑问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教学方法,在此不再累述。

5.团队合作学习教学法

团队精神是任何个人单位和集体取得事业和科研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布置一些与本课程有关的工程问题,将学生按四到六个人分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一个问题,最后完成一篇小论文作为期末考核的一部分。学生分工合作,互相讨论,通过查阅文献,分析总结,最后提出自己的想法来完成这篇论文,这样既提高了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也易于培养学生成为研究型工程人才。

四、改革考试方式

目前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提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适应社会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拼搏精神不足;创新能力、独立学习和独立工作能力明显不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工作问题的能力很差;再学习能力较差。这也是由于高校长期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考核制度造成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圈学生背”,期末教师按圈命题,学生靠背应试,结果学生获得高分。显然,按照这样的模式所培养的学生,其学习主动性势必得不到充分发挥,参与意识、思维能力、创新精神等受到严重束缚,这就是常说的“高分低能”,这样的学生很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栋梁。教学必须改变传统考核方式,建立学生学习质量全面评价制度,注重考试内容的选择,不能局限在死记硬背的内容上。除闭卷考试外,还可以采用课堂开卷考试、课外开卷考试、课堂小组讨论、小论文等方法来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安全工程专业“传热学”课程期末的主要考核内容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综合平时的考勤、作业、提问、答疑等情况给出平时成绩。该成绩占最后总评的20%。

2)团队合作撰写小论文。课程临近结束时,主讲教师提出10个左右的建议题目,由学生选择,通过查阅资料、分析、计算等撰写出小论文一篇,作为期末考试的部分内容。该部分占最后总评的30%

3)期末笔试。采用闭卷的方式进行,对基本概念,明确要求学生掌握。对于应用经验公式的计算题告知相关公式、参数,这样可以减少学生花在死记硬背上的时间,而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对物理机制与基本概念的理解上。而对于工程应用问题只要求学生给出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即可。

传热学是安全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而教学改革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不断创新的课题。教学的关键还是在老师,只有老师都能够动起来,学生才能有兴趣听,教学改革才能成功。必须不断探索,才能创造出以现代化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的、符合安全工程专业实际情况的、具有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培养一代新人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翟小伟,邓军,罗振敏等.现代企业对安全工程人才的需要方向及培养方法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4),P111-114.

[2]郭永辉,王子云.关于”传热学”课程教学改革之我见[J].制冷与空调,2004,16(2),P69-70.

传热学总结范文第5篇

1.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2.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过程与方法

1.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 2.分析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在生活中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对探究的浓厚兴趣。

2.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进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养成教育训练点】

1.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能力。 2.培养学生对探究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来证明热在不同物体中的传导有差异,即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

【教学难点】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酒精灯、火柴、蜡烛、金属导热性能演示器、水壶、实验记录单。

2.学生准备:塑料勺、木勺、钢勺、杯子、热水、蜡烛、铜丝、钢丝、铝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在展示台上出示一个壶把和壶身是两种材料的水壶,倒进一些热水,请学生上来摸一下壶身。

师:手有什么感觉?

(追问:水只装了一点,为什么水壶就热了?热是怎样传到水壶的上面的?)(再请同学摸水壶把)

师:手有什么感觉?这是怎么回事?

水壶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请大家观察壶身、壶把) 2.猜想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在传热性能方面的不同?

师:怎样知道哪种材料传热快,哪种材料传热慢呢?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传热比赛吧!(板书课题)

二、学生实验验证

(一)金属、木头、塑料的导热比赛。

1.老师为大家提供实验材料:金属小勺儿、木头小勺儿、塑料小勺。你们能不能自己设计一个传热比赛的实验方案,比一比哪种实验材料的传热速度快。在实验前可以请一位同学来预测一下哪种材料的传热快哪种慢,下面请大家设计实验方案并且通过你们的实验来进一步验证你们的预测是否正确。

2.小组讨论自己的实验方案。 师:谁来汇报一下?

(生:把三把小勺放到烧杯里,倒入热水,用手摸,看哪只小勺最先变热。) 师:人的感觉可能不十分准确,那么哪个小组再来说一说?

生:把三把小勺勺柄顶端涂上凡士林把勺子放进烧杯里,哪个小勺传热快,勺柄上的凡士林就会最先融化。

3.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师:下面各小组进行实验,实验前,老师要求同学们注意(课件出示) (1)实验中我们使用了热水,水温很高但不要烫手。 (2)凡士林的量相等。 4.汇报实验情况。

5.小结:不同材料的传热的快慢不相同,金属材料的传热较快,塑料、木头等材料传热较慢。不同材料传热的快慢不相同。像实验中的金属那样,传热能力好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塑料、木头等传热能力弱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

(二)铜丝、铝丝与钢丝的导热比赛 1.提问引起兴趣。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金属材料导热性能要好一些,铜、铁、铝都是金属,都是热的良导体,大家猜想一下它们的传热速度是否相同呢? 2.根据材料设计实验方法,自主研究。

根据老师给你们准备的酒精灯、铁架台、铜丝、铝丝、钢丝,火柴等材料设计实验方案,自主探究。

3.学生实验活动。

师:下面就用实验来验证你们的猜想。 温馨提示:酒精灯的使用步骤方法:

① 使用前先检察酒精灯的灯身是否完好,酒精不可超过灯身的1/2; ② 使用时,打开的灯帽要扣放在自己的右前方,以免实验中将其碰掉; ③ 火柴要自内向外划燃,点灯时注意自下向上的点燃;

④ 注意观察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中、内三层,其中外焰的温度最高,加热时,应该用外焰加热;

⑤ 实验完毕,用灯帽灭火,盖灭后迅速提起灯帽再盖一次。 4.汇报交流:同样都是金属,但它们的导热速度也是不同的。 实验中还有什么新的发现?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解决的? 师小结:同样是金属,但它们的导热速度也是不同的。

(三)演示铜、铁、铝金属导热性能

教师演示教科书第42页下部设计的实验,让学生再次观察比较这三种材料的导热性能。说说观察到的现象和想法。

三、认识生活中的相关应用拓展

1.请你联系生活想一想,我们是如何利用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 生1:炒菜的锅是用金属做的,是热的良导体,很快能把菜炒好。

生2:炒锅的把手是木头做的,木头可以隔热,这样炒菜时摸起来就不会烫手。

生3:我们的桌椅都是用木头做的,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冬天坐上去不会很快的把身体的热吸走,所以不会感觉很冷。

生4:工人叔叔运用气焊进行焊接时也运用到了热传导等。 2.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孩子们,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科学现象等待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只要你们能够留意生活,多观察,主动探究,就一定能够发现很多大自然的秘密。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想要探讨? 【板书设计】 7. 传热比赛 热的良导体

金属 不同材料物体导热性能不一样 热的不良导体

传热学总结范文第6篇

7月20日,调研团全体成员在广饶县大王镇进行调查十大浪费现象。 调研团全体成员经过大大小小的饭店时,每家店都会用一次性餐具。这是属于浪费树木资源。中国人的餐桌消费,“舌尖”之上,消费惊人,浪费也惊人。在全社会范围内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让费,所以很有必要从餐桌做起。调研团全体成员经过询问路人时做出的调查报告,平常刷牙时不关水龙头,洗澡涂肥皂时不关水龙头,用过量水洗车,洗车的水未能循环使用,洗衣服时不用手搓而只用水冲。这些水资源的浪费现象非常的严重。还有就是物品的利用价值未用完就丢弃,比如学生用的本子,笔,橡皮等等。本可以将损失到最低却没这样做也是一种浪费。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王镇浪费情况并不是十分的严峻,为此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节约没一滴水,每一度电,没一口饭,没一张纸。所以珍惜水资源,洗刷不用长流水,尽量合理循环使用自来水。尽量少用餐巾纸、纸杯和一次性筷子。书写纸张尽量两面使用,提高利用率;搞活动少发放传单,到采用网络、广播等形式进行宣传。积极倡导餐桌文明之风,去餐馆就点菜适量。

调查团全体成员经过在大王镇的调查报告,知道了浪费的严重性,呼吁大家勤俭节约。

上一篇:成功与失败范文下一篇:订单排产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