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爱三节主题班会内容

2023-03-26

第一篇:三爱三节主题班会内容

“三爱 三节”主题班会

XXXX系XXX专业X班 XX

活动目标:

1.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三爱三节”的具体含义。 2.教导学生如何践行“三爱三节”。

3.通过主题班会的学习,指养学生良如的行为习惯,使“三爱三节”真正的入到以后的学习生活中。 活动重点:

1.明确“三爱三节”的目的与意义。

2.通过主题班会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三爱三节”真正的融入到以后的学习生活中。 班会准备:

1.班干部负责班会黑板装饰,主要体现“三爱三节”的主题。 2.提前通知学生通过询问、上网、看书等方式,收集节水,节粮,节电小招。

3.将班级划分成小组,选出发言人,便于班会进行过得中汇总小组意见发言。 活动过程: 序

“长在妈妈的怀抱,幸福少不了”,同学们,每当我唱起这首歌心中就溢出一种幸福之感,漾起一股对妈妈的爱,妈妈养育了我们,我们爱自己的妈妈,也了解自己的妈妈,可是作为中华儿民族的后代,我们还有一位共同的伟大的母亲祖国,她抚育所有的炎黄子孙,对每个儿女同样的厚爱,那么,作为它的儿女,我们对他了解多少,我们应该怎样回报母亲呢? 这就是我们班会的内容:爱祖国,爱劳动,爱学习,节水,节电,节粮,简称三爱 三节。 “三爱三节”的认识

1、 请谈谈对“三爱三节”的认识。

主持人:如果你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 学习犹如农民耕作,汗水滋润了种子汗水浇灌了幼苗,没有人瞬间送给你一个丰收。

2、 学生谈自己的表现。

主持人:我们世界上最美的东西,就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对于 学习你是如何看待的?你是如何警惕自己的?

3、 你平时参加哪些劳动?需要哪些工具?当时的心情? 主持人:我们荣幸地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是中国人民的儿女,我深情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那么我们拥有这样一个美丽的家园,但是却有人在破坏它,举例说明。 学生说明,教师小结。

(1) 节水节电,点滴开始。 (2)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3) 爱惜粮食,杜绝浪费。 (4) 离开时请让电灯休息。 4.观察生活中的浪费现象? 5.生活中你如何做到三爱三节?(生先说师再补充) (1)节水 (2)节电 (3)节粮

6.展示“三节”:节水、节电、节粮小妙招,汇总小组收集成果 7.讲述爱劳动的故事。 8.小故事辩真错。 总结

师:中国五千年绚丽文化,发展至今,日趋强大,祖国的未来就靠你们去创造,再此,老师希望你们从现在做起,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让我们的祖国更强大。

“爱祖国、爱劳动、爱学习、节水、节电、节粮”是一个延续的主题,并且不能够空有口号,践行“三爱三节”,争做文明中专人。

第二篇:“三节三爱”主题班会

九(4)班

2017年6月19日

一.班会目的:

1.通过主题班会,教育学生懂得“三节三爱”。三节:节水、节电、节粮;三爱: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

2.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做很多“三节三爱”方面的事情,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良好的品德情操。

3.通过带领学生许下节俭承诺,教育学生把“三爱三节”落实到平时的生活中。

二.班会过程:

1、学生先了解“三爱三节”。

2、观察生活中的浪费现象。

3、事例

(1)毛泽东的节俭生活

电视纪录片《毛泽东》有这样一个镜头,毛泽东的保健医生拿起一条毛泽东生前用的毛巾毯,上面满是补钉。他说他曾多次劝主席换条新的,都被拒绝了。这是毛泽东真实生活的写照。毛泽东在延安时穿的一套旧军装洗得发白,补钉就有16块。他的一双旧拖鞋,鞋底都出了洞,鞋帮绽了线,缝补好继续穿。他曾说:“一条毛巾毯我换得起,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精神丢不起。”

锄禾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彭德怀爱劳动

彭德怀回到了故乡——湖南省湘潭县乌石寨。他看着童年时代就十分熟悉的家乡的山水草木,看着阔别多年的父老乡亲,感到格外亲切。回想在战争年代,乡亲们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抛头颅,洒热血,承受了极大的牺牲,终于盼来了全国的解放和革命的胜利。想到这里,彭总不由得感慨万千:“是呵,苦了多少年的乡亲们该过过好日子啦!” 彭德怀来到了响塘区南谷公社的陈蒲大队调查。午饭的时间到了,彭德怀没有到“公共食堂”去吃大锅饭,而是撇开随同人员,独自一人来到离食堂不远的贺老伯家里。刚跨进屋,迎面扑来阵阵烟雾,只见贺老伯正蹲在灶下烧火做饭。彭德怀关切地凑上去问:“老伯,为什么不到食堂去吃饭?” 老伯没好气地说:“有什么饭吃!只因彭德怀要来调查,大队才开食堂饭的,还要工分高的人才有得吃。我不去凑这个热闹,真是打肿脸充胖子!”彭德怀一听,话出有因,顺手将锅盖揭开,只见锅里蒸的是糠。彭德怀抓起糠就吃,那粗糙、苦涩的糠直刺喉头,确实难以咽下去,他的心痛了,眼窝里充满了泪花。回到故居,彭德怀召开了社员大会,他说:“我是讨过饭的,是饿怕了的,可那是旧社会。如今,我们当家做了主人,我们应该抓紧时机开荒种粮,生产自救,把穷队变为富队,不应该再有人饿肚皮了。我这次回来是当社员的,队上要安排我出工,不安排的话,我就邀请婆婆姥姥上山砍柴去。”说干就干,从那以后彭德怀就与社员一起参加集体劳动,他特别提倡开田,在工余时间还动员侄儿一道去开田。侄儿望着两鬓斑白的伯伯劝道:“你老人家年纪一大把了,还开什么田啰?”彭德怀风趣地回答:“年老骨头枯,正好做功夫!别说我年老,做起事来,还可以跟你们小青年比一比呢!”说完就捋起衣袖,用他那曾指挥过千军万马的手,挥锄猛干起来,像个标准的老农。在彭德怀的带动下,家乡一块块新田被开发出来,种上了绿油油的庄稼。 彭德怀欢欢喜喜地与乡亲们一道收棉花,种麦子,撒下了无数的汗珠。他说:“从今年起,我每年回来参加劳动一个月,别的重活干不了,帮生产队看牛,看湖鸭。如果不能回来,就投资一百元交队上。”就这样,彭德怀在家乡立了个不计劳动报酬的特殊社员的“户头”。

4、爱祖国

我国的国歌是什么?-----《义勇军进行曲》

词作者是谁?------田汉

曲作者是谁?------聂耳

哪一年写成?-------1935年

哪一年被定为国歌?--------1949年

5、讨论:生活中,你是如何做到“三爱三节”的?

6、倡议书 勤俭节约,从我做起

建议家长使用节水型马桶,减少用水量

将过去没用完的练习本打草稿,节约用纸

家用电器不使用时将插头拔掉,节约用电

尽量少用塑料袋,提倡用菜篮子或纸袋购物

第三篇:“三爱三节”主题班会

西屯小学各班组织召开“三爱三节”主题班会

西屯小学在开校第一次师生大会上,对全校师生进行了“三爱三节”教育活动,紧接着又在3月7日下午,由班主任在各班再次组织召开“三爱三节”主题班会,以此强化学生“三爱三节”教育。

主题班会课上,各班主任通过真实而典型的案例,针对校园内课桌椅上伤痕累累;雪白的墙壁上手印、泥印、脚印;水龙头时常流水不断;教室内无一人,但是仍然灯火通明;垃圾随手乱扔;教室、校园内随处可见的馍馍块、奶子路;低年级小朋友常常被中高年级学生欺负等许多不文明行为,进行了正确的引导与教育,结合学生身边的事例,循循善诱,教育学生“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节水、节电、节粮”,使学生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真正把“三爱三节”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

此次“三爱三节”教育主题班会,是学校新学期德育教育系列活动之一,通过本次活动提高学生素养,同时更彰显出学校的新风尚。

第四篇:“三爱三节”主题班会记录

树人学校六(7)班

一、活动时间:2017年2月16日

二、活动地点:六(7)班教室

三、参加人员:六(7)班全体学生

四、活动主题:“三爱三节”——节俭养德

五、活动目的:

1、通过主题队会,教育学生懂得“三爱三节”是一个小学生应具有的美德。

2、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为“三爱三节”做很多事,养成良好的习惯。

3、通过带领学生许下节俭承诺,教育学生把“三爱三节”落实到平时的生活中。

六、活动过程:

(一)开场:

主持人甲:“长在妈妈的怀抱,幸福少不了”,同学们,每当我唱起这首歌心中就溢出一种幸福之感,漾起一股对妈妈的爱,妈妈养育了我们,我们爱自己的妈妈,也了解自己的妈妈。

主持人乙:作为中华儿民族的后代,我们还有一位共同的伟大的母亲——祖国,她抚育所有的炎黄子孙,对每个儿女同样的厚爱,那么,作为它的儿女,我们对他了解多少,我们应该怎样回报母亲呢? 主持人甲:这就是我们此次主题队会的内容:爱祖国,爱劳动,爱学习,节水,节电,节粮,简称三爱三节。

(二)三爱三节

1、(爱学习)小组活动:你有什么学习方面的好方法或有趣的经历可以和大家分享吗?

2、(爱劳动)自由发言:你平时参加哪些劳动?需要哪些工具?当时的心情有是怎样的呢?谁愿意来说一说。

3、(爱祖国)欣赏歌曲《歌唱祖国》。

4、节约

(1)出示标语,学生思考标语的含义,集体交流。 节水节电,点滴开始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爱惜粮食,杜绝浪费 离开时请让电灯休息

(2)辅导员与学生讲述名人节俭故事 (1)毛泽东的节俭生活 (2)徐特立的《粉笔诗》

七、活动总结:

辅导员总结:中国五千年绚丽文化,发展至今,日趋强大,祖国的未来就靠你们去创造,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此,老师希望你们从现在做起,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让我们的祖国更强大。勤俭节约,从点滴小事做起,让我们的祖国更富强!

第五篇:三爱三节主题班会

三(110)班 “三爱三节”主题班会教案

一.班会目的:

1.通过主题班会,教育学生懂得“三爱三节”是一个小学生应具有的美德。

2.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为“三爱三节”做很多事,养成良好的习惯。

3.通过带领学生许下节俭承诺,教育学生把“三爱三节”落实到平时的生活中。

二.班会过程:

1、请大家谈谈对“三爱三节”的认识

2、观察生活中的浪费现象

3、名人爱学习的小故事

凿壁偷光

汉朝时,少年时的匡衡,非常勤奋好学。

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

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气,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邻居一向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恶毒地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

..

4、节俭的事例

(1)毛泽东的节俭生活

电视纪录片《毛泽东》有这样一个镜头,毛泽东的保健医生拿起一条毛泽东生前用的毛巾毯,上面满是补钉。他说他曾

多次劝主席换条新的,都被拒绝了。这是毛泽东真实生活的写照。毛泽东在延安时穿的一套旧军装洗得发白,补钉就有16块。他的一双旧拖鞋,鞋底都出了洞,鞋帮绽了线,缝补好继续穿。他曾说:“一条毛巾毯我换得起,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精神丢不起。”

(2)徐特立的《粉笔诗》

徐特立,字师陶,湖南长沙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有《徐特立教育文集》传世。他注重品德修养,平生俭朴。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当校长时写过一首《粉笔诗》抄在黑板上,公布在校园里:

半截粉笔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

诸生不解余衷曲,反为余是算细人。

他在每天巡视全校时总是把别人抛弃的粉笔头捡起装在口袋里留给自己上课用。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又称稻田师范)的几年里,差不多没有用过一支新粉笔。有些学生不理解,反而觉得他太“小气”。因此徐特立特写诗教育学生。

4、讨论:生活中,你是如何做到“三爱三节”的?

5、倡议书

勤 俭 节 约,从我 做 起

建议家长使用节水型马桶,减少用水量

将过去没用完的练习本打草稿,节约用纸

家用电器不使用时将插头拔掉,节约用电

尽量少用塑料袋,提倡用菜篮子或纸袋购物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日语一级语法分类详解下一篇:深圳办公空间设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