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新文化运动探讨论文提纲

2022-10-05

论文题目:从进化论到唯物史观: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的思想转变研究

摘要:20世纪初是中国思想史上各种社会思潮激荡不已的时代。陈独秀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思想家与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中国第一批马克思主义传播者的代表人物与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创始人,两种真正发生重大影响的西方文化思潮——进化论和唯物史观同样对其思想演变产生显要作用,使其主体思想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经历了从进化论到唯物史观的重要转变。进化论在欧洲具有漫长的发展历程,源远流长、形态多样。由于近代中国客观实际的现实需要,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更为关注在社会历史发展领域具有充分解释力和适用性的社会进化论。进化论在中国的发展肇始于严复意译的《天演论》,历经维新派、革命派等不同主体的理解、传播和发展,逐渐成为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主流思想,满足了希冀和主张“变革”的近代先进知识分子对于全新意识形态的需要。进化论在中国近代启蒙运动中扮演了重要的历史角色,其历史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中国人传统世界观、历史观的冲击,成为近代中国社会革命的理论基础,以及激发自由、科学、民主、理性等启蒙精神。五四新文化运动前期,作为当时中国思想界影响力最大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进化论同样对陈独秀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其思想具有浓厚的进化论色彩,彰显出强烈的革命性。青年陈独秀带着真挚的爱国热忱踏上救国征程,将如何改变积贫积弱的中国时局作为其思考的核心问题。五四新文化运动前期,陈独秀极力推崇进化论,认为进化论是“宇宙之根本大法”,是“人心划然一新者”,进化论也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前期陈独秀的主要理论依据,他围绕历史观、伦理观、人生观等阐述了一系列观点,在运用进化论探究中国出路,抨击旧思想、旧制度的同时,进一步发展了进化论的唯物性和能动性原则。随着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尤其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陈独秀的思想经历了从进化论到唯物史观的演进与转变。这是环境、社会、实践等外部原因和个人阅读、研究、经历等内部原因合力之作用。根据对陈独秀文集、书稿等史料的梳理与研究,力求刻画清楚陈独秀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实现的从进化论到唯物史观的思想转变的轨迹。在《劳动者底觉悟》中,陈独秀高度评价劳动者的社会地位,彰显出群众史观的萌芽。在《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中,陈独秀初释剩余价值思想并运用剩余价值思想研究中国工人问题。《谈政治》则表明陈独秀已认同无产阶级专政思想。在《社会主义批评——在广州公立法政学校演讲》中,陈独秀论述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选择怎样的社会主义。在1922年4月发表的《马克思学说》中,陈独秀系统阐释对马克思学说的认识与理解,包括“唯物史观”“剩余价值”“阶级斗争”“劳工专政”等,着重论述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说的内在统一性,批驳非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马克思的两大精神》中,把握马克思的两大真精神。思想转变有其复杂的原因,离不开特定的外部历史环境,同时,追求个体解放和社会民主的前后贯通性、新文化运动对进化论的反思、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契合是陈独秀实现从进化论到唯物史观思想转变的内在逻辑。陈独秀较为系统地阐释了唯物史观的理论要义,准确把握唯物史观的“要旨有二”,对马克思唯物史观关于人类文化与社会制度变化的规律、阶级与阶级斗争理论、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国家论、政党学说等形成较为深刻的认识,总体上契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原意,进一步丰富与深化中国人对唯物史观的最初认识与理解,促进唯物史观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与深入发展,与李大钊、蔡和森、李达等共同为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通过解析陈独秀对于唯物史观的阐释,以点带面,试图勾勒出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初传播的图景。与此同时,陈独秀在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中,运用唯物史观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分析和探索。一是关于如何认识中国社会的性质,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具体国情,剖析中国社会问题,正确定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二是关于如何认识中国革命的性质,认为中国革命须分两步走,具体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与作用;三是运用唯物史观剖析当时具有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各派别,在道路之争中,明确指出中国应选择与实行苏俄式社会主义道路;四是关于推进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展,主导创建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领导力量,宣传马克思主义以启发和唤醒无产阶级的觉悟,组织工会开展工人运动,以及联络革命的资产阶级展开民主革命等。作为中国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历史人物,陈独秀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所实现的从进化论到唯物史观的思想转变不仅影响了个人的人生轨迹,更改变了中国社会历史的进程。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对这一思想转变作历史评价,可以看到,不论是价值理想层面上赋予启蒙新的精神内容,促进科学社会主义价值理想在中国的传播和确立,或是学理层面上阐释和宣传唯物史观,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还是实践层面上领导创建中国共产党,拉开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问题的帷幕,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同时,也应看到,由于受到个人、时代、国际环境等多方面的限制,其思想转变还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如对唯物史观的理解和认知还存在简单化、机械化之处等等。但从整体上看,陈独秀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实现的从进化论到唯物史观的思想转变,具有进步性和革命性,在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及与中国革命的结合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已经百年有余。在这一个多世纪的时光里,中国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早已不同往日,社会主义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回望历史,如果没有陈独秀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最初的积极选择和阐释,就没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客观实际的结合,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成就。在新时代的今天,重新理性审视陈独秀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思想转变的这段历史,厘清其思想转变的脉络和轨迹,努力展现出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传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面貌和内在规律,从一个维度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提供丰富思想资源。

关键词:进化论;唯物史观;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思想转变

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起和研究价值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价值

二、概念界定

三、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内研究述评

(二)国外研究述评

(三)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四、研究思路、方法和总体架构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总体架构

五、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进化论与中国近代启蒙运动

一、进化论传入中国的时代背景

(一)进化论及其在欧洲的发展

(二)进化论传入近代中国的社会背景

(三)进化论传入近代中国的思想背景

二、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对于进化论的译介与传播

(一)严复的天演进化思想

(二)维新派的进化论思想

(三)革命派的进化论思想

(四)互助主义进化论传入中国

三、进化论在中国近代启蒙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一)对传统世界观、历史观的冲击

(二)奠定中国近代社会革命的理论基础

(三)激发自由、科学、民主、理性等近代启蒙精神

第二章 陈独秀前期思想中的进化论因素

一、陈独秀对进化论的总体认识和唯物论发展

(一)青年陈独秀的人生经历

(二)“宇宙之根本大法”

(三)带有进化论色彩的唯物论

二、陈独秀进化论的历史观

(一)“人类文明之进化,新陈代谢”

(二)“万物之生存进化与否,悉以抵抗力之有无强弱为标准”

(三)“所不同者,吾人有自动的发展力耳”

(四)“革命者,一切事物革故更新之谓也”

三、陈独秀带有进化论色彩的伦理观

(一)“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二)“道德之为物,应随社会为变迁”

(三)“个人独立自主之人格”

四、陈独秀人生观中的进化论因素

(一)“青年之精神界欲求此除旧布新之大革命,第一当明人生归宿问题”

(二)“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

(三)“幸福之为物--必兼个人与社会以为量”

第三章 从进化论到唯物史观的思想转变

一、“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的国家,为现代社会第一需要”

(一)群众史观的萌芽

(二)初释剩余价值学说

(三)认同无产阶级专政思想

二、“我是相信唯物史观的”

(一)论证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选择怎样的社会主义

(二)形成较完整的唯物史观思想体系

(三)把握马克思的真精神

三、陈独秀思想转变原因的理性审视

(一)外部环境带来的省思

(二)追求个体解放和社会民主的前后贯通性

(三)新文化运动对进化论的反思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契合

第四章 陈独秀对唯物史观的理论解说

一、唯物史观“要旨有二”

(一)“人类文化之变动”

(二)“社会制度之变动”

(三)“唯物史观派”的巨子

二、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

(一)阐述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

(二)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内在统一

三、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一)劳工专政思想

(二)国家观

(三)政党论

第五章 运用唯物史观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一、对中国特殊社会性质的定位

(一)剖析中国社会问题

(二)定位中国社会性质

二、对中国革命性质的分析

(一)中国革命须分“两步走”

(二)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分析和选择

(一)社会主义道路之争

(二)选择苏俄式社会主义道路

四、对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推进

(一)创建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力量

(二)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无产阶级觉悟

(三)组织工会开展工人运动

(四)联络革命的资产阶级展开民主革命

第六章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从进化论到唯物史观思想转变的历史评价

一、启蒙的革新:促进科学社会主义价值理想在中国的确立

(一)赋予启蒙新的精神内容即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启蒙

(二)以思想论战促进中国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辨明和追求

二、从零星到聚合: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一)总体把握唯物史观的核心要义

(二)组织《新青年》、《每周评论》等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

三、由理论到实践:拉开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问题的帷幕

(一)领导创建中国共产党

(二)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

四、思想转变的历史局限

(一)尚未彻底摆脱进化论因素的影响

(二)忽视对辩证法的学习与研究

(三)对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缺乏深刻、科学的认识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笼养鸡养殖技术论文提纲下一篇:医院收入财务分析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