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音乐杨柳青

2023-05-07

第一篇:小学四年级音乐杨柳青

四年级音乐教案《杨柳青》

《杨柳青》教案

教材分析

歌曲《杨柳青》这是一首江苏地区广为流传的一首民间小调,它以衬词“杨呀杨柳青”而得名。歌曲通过对党的赞颂抒发了美好生活所带来的喜悦之情和对家乡的热爱。歌曲的曲调为五声宫调式,全曲欢快活泼、热情风趣,衬词在歌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扩充乐句的重要手段。第

一、二两乐句均为6小节,其中末两小节均为衬词,第三乐句(4小节),第四乐句则全由浓郁的地方方言特点的衬词构成,这不仅造成了一种诙谐的情趣,而且增强了江苏民歌的风格。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扬州民歌《杨柳青》,使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浓郁的扬州民歌风格;

2、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青》

3、通过学习歌曲《杨柳青》开展各种活动,学生能通过诗、唱、画等手段表现江南的美丽景色。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扬州民歌的地方特色 教学难点:把握好歌曲中的附点节奏、一字多音,尝试用扬州方言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 新课

表演《杨柳青》

1.民歌往往用当地的地方语言来演唱更为亲切动听,因为民歌就是当地人民的口头音乐创作。《杨柳青》是江苏一带流传很广的民间小调,它里面的衬词就是当地的地方方言。歌曲表达了江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 2.欣赏《杨柳青》的演唱。 3.轻轻地跟着录音哼唱一次。

先把词单独练习念几遍,然后再跟录音哼唱。 4.学唱曲调:

(1)可以分句学唱,但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2)设问:曲调由哪几个音构成?(1 2 3 4 5 6) (3)第二乐句、第三乐句的附点八分音符要唱好。

(4)设问:曲调中出现几次“”?在出现“”时,可以按节奏轻轻拍手。 (5)完整地、欢快地唱全曲。 5.学唱歌词:

(1)朗读歌词。按节奏读歌词,尤其是衬词要读得流畅。 (2)把歌词填入曲调后歌唱,注意情绪与速度。

(3)如班上有江苏的学生,请他教大家方言,然后用方言演唱。 6.表演歌曲:

(1)在“”处,两人用竖笛轻轻相碰三下,也可用木质的打击乐器打击三下。

(2)选择打击乐器,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7.小结:江苏风格的民歌,江苏人民唱自己家乡的歌。 表演《大雁湖》 教学基本要求 1.直接切入:《杨柳青》是江南地区的民歌。现在我们要学北方内蒙古地区的民歌《大雁湖》,由于南北地区的不同,民歌风格也完全相同, 2.欣赏《大雁湖》范唱。

设问:你能听出南北民歌的不同的风格吗? (南方曲调较平稳,北方曲调多大跳,„„)

3.朗读歌词,熟悉歌曲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西北的热爱。如果有内蒙古的学生请他谈谈家乡风光。

4.跟随录音哼唱歌曲数次,个别句子练唱。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4小节一句)。

5.在歌曲基本会唱的基础上学唱曲调(因为该歌的大量的切分节奏,学生不易掌握)。在学曲调时,拟用点谱法,学生跟着教师的指挥棒(教棒)点谱学唱。能唱准即可(为以后学习切分节奏作感性铺垫)。 6.把2/4拍改编成3/4拍:

(1)各组讨论自编,也可自由结合自编。

(2)交流自己的改编创作,选出

一、二首改编较流畅的曲调,把歌词填入。

(3)按顺序唱歌。 7.小结:

把民歌作改编创作,又是另一种乐趣

第二篇:四年级音乐上册《杨柳青》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江苏民歌《杨柳青》,使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浓郁的扬州民歌风格

2、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青》,并尝试用扬州方言来演唱

3、讲授扬州相关文化,使学生增加对民歌的认识,并喜爱民族文化。

4、通过学习歌曲《杨柳青》,感受江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通过创编歌词,由感受歌曲的立意转为对自己家乡

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受民歌独有的地方风味;

难点:尝试用扬州方言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歌曲引入

1、初听歌曲

思考:歌曲与我们平时所学的有什么不一样,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方言、速度、情绪)

2、介绍江苏地域及方言特点:

“吴侬软语”

3、再听歌曲

思考:你能听懂歌曲中的哪些歌词

4、引出并学唱最后一句“杨柳叶子”

要求:“软”、各歌词之间的时值长短

5、揭题《杨柳青》,介绍曲牌形式

二、教学歌曲

1、听全曲

思考;歌词有什么特点(实词与衬词)

2、思考: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衬词?

(能使歌曲更加活泼轻快,更加能体现江苏民歌的特点,方言演唱的衬词让我们一听就知道这个是江苏民歌)。

(一)第一部分

1、听第一乐句

思考:歌曲中方言的唱腔咬字与我们平时的普通话歌曲有什么不一样?

2、学唱第一乐句

跟唱法,师生接龙

3、听第二乐句,找方言咬字

4、学唱第二乐句

5、完整演唱第一二乐句

在正确的“软语”基础上注意歌词特点

(二)第二部分

师:要想歌曲变的更加有江苏味,除了方言和我们动听的歌唱之外,还有最能体现苏州味的什么?(衬词)

1、听衬词部分

思考:歌曲的衬词部分又有什么特点

每句结尾的衬词都不一样

2、听师范唱歌谱

思考:歌谱中又有什么特点

每乐句结尾都是“111

3、师生接龙演唱歌谱

生唱“111“,师唱其他部分

4、完整演唱歌谱

在“111”处加拍手

5、教唱衬词

(三)完整学唱歌曲

1、完整听歌曲,轻轻跟唱

2、跟伴奏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要求:江苏味

3、情感处理

分析歌词:露水、柳叶。要求唱的时候声音位置及情感处理

4、出示双响筒

听第一段歌词,思考:如何用双响筒与拍手分别为歌曲伴奏?

5、完整出示两段歌谱

第一段演唱歌词,第二段用双响筒及拍手为歌曲配乐

(没有乐器的学生用口技模仿)

三、歌词创编

师引:江苏人民热爱自己的家乡,唱出了这么一首美妙动听的杨柳青,那你能不能用我们自己的地方方言也

来歌颂一下自己的家乡

1、生试练,全体学唱

2、出示歌片,学生集体用方言朗诵

3、用石浦方言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四、小结

第三篇:四年级音乐下册 杨柳青教案 人音版

最新版

杨柳青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江苏民歌《杨柳青》,使学生从中感受浓郁的扬州民歌风格。 2. 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青》,并尝试用扬州方言来演唱。 3. 讲授扬州相关文化,增加学生对民歌的认识,并能喜爱民族文化。

4. 通过学习歌曲《杨柳青》,感受江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通过创编歌词,由感受歌曲的立意转为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民歌独有的地方风味。 难点:尝试用扬州方言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歌曲引入 1. 初听歌曲

思考:歌曲与我们平时所学的有什么不一样,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方言、速度、情绪) 师:很高兴今天老师能给大家来上音乐课,为了表示我的开心,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特别与众不同的歌曲,请你仔细听,并且想一想,歌曲与我们平时所学的有什么不一样,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 介绍江苏地域及方言特点: “吴侬软语”

师:其实这首由方言演唱的歌曲是一首江苏民歌。你们知道江苏在什么地方吗?它在我们浙江省的隔壁,古代人们把江南一带都称为“吴”,而苏州话呢就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吴侬软语”。所以,他们的方言特点就是软软的,很温柔的。你会说江苏话吗?老师也不会,我只知道“好”字的读音,请大家和我一起来试念(要求:“软”)。

2017.3.1 最新版

3. 再听歌曲

思考:你能听懂歌曲中的哪些歌词?

师:接下来,老师请大家再来听听这首歌曲,这一遍请大家仔细找找,这个苏州方言演唱的歌曲,你能听懂歌曲中的哪些歌词? 4. 引出并学唱最后一句“杨柳叶子” 要求:“软”、各歌词之间的时值长短。 5. 揭题《杨柳青》,介绍曲牌形式

师:既然有杨柳叶子,那这个应该是什么季节?(春季)春天到了,杨柳发芽都变得绿绿的了。歌曲既跟杨柳有关,又和春天有关,所以这个歌曲的题目就叫做《杨柳青》。这个既是这首歌曲的名字,同时又是具有江苏特色的一种曲牌形式,我们听到类似歌曲的这样的曲牌形式的有很多,它们都可以统称为“杨柳青”,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只是其中一首。

二、教学歌曲 1. 听全曲

思考:歌词有什么特点(实词与衬词)?

师:有没有发现歌曲中有很多没有实际意思的歌词,这样的歌词,我们把它称为“衬词”。同样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可以把歌曲分为几部分?(2部分) 2. 思考: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衬词?

师:音乐这样能使歌曲更加活泼轻快,更加能体现江苏民歌的特点,方言演唱的衬词让我们一听就知道这个是江苏民歌。

(一)第一部分 1. 听第一乐句

思考:歌曲中方言的唱腔咬字与我们平时的普通话歌曲有什么不一样? 生在听中找——试练——总结——课件出示

2017.3.1 最新版

(试练方言时就适当加入歌曲旋律) 2. 学唱第一乐句 跟唱法,师生接龙。 3. 听第二乐句,找方言咬字 4. 学唱第二乐句 5. 完整演唱第

一、二乐句

在正确的“软语”基础上注意歌词特点。

提醒学生,“露珠在柳叶上”要轻轻地唱,柔柔地唱。

(二)第二部分

师:要想歌曲变得更加有江苏味,除了方言和我们动听的歌唱之外,还有最能体现苏州味的是什么?(衬词) 1. 听衬词部分

思考:歌曲的衬词部分又有什么特点? 每句结尾的衬词都不一样。 2. 听师范唱歌谱

思考:歌谱中又有什么特点? 3. 师生接龙演唱歌谱

生唱“11 1”,师唱其它部分。 4. 完整演唱歌谱 在“11 1”处加拍手

5. “杨柳叶子”在衬词里出现了几次,每次都一样吗?为什么这样处理?

2017.3.1 最新版

师:虽然这段是衬词,但是我们在歌词里还是会发现一些实际意思的名词,(杨柳叶子)大家自己找找,“杨柳叶子”在衬词里出现了几次,每次都一样吗?为什么这样处理? (第二次比第一次音更加高,更加强调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6. 教唱衬词

(三)完整学唱歌曲 1. 完整听歌曲,轻轻跟唱。 2. 跟伴奏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要求:江苏味 3. 情感处理

分析歌词:露水、柳叶。要求唱的时候注意声音位置及情感的处理。 4. 出示双响筒

听第一段歌词,思考:如何用双响筒与拍手分别为歌曲伴奏?

师:我们说江苏话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吴侬软语”,其实江苏民歌除了用方言、用衬词,还有一些很有特色的乐器作为伴奏,老师也可以用四个乐器来形容,那就是“江南丝竹”,时间问题,老师没有办法带来很大件的,我带了一个——“双响筒”。 5. 完整出示两段歌谱

第一段演唱歌词,第二段用双响筒及拍手为歌曲配乐。 (没有乐器的学生用口技模仿)

三、歌词创编

师引:江苏人民热爱自己的家乡,唱出了这么一首美妙动听的杨柳青,那你能不能也用我们自己的地方方言来歌颂一下自己的家乡? 1. 生试练,全体学唱。

2017.3.1 最新版

2. 出示歌片,学生集体用方言朗诵。 3. 用石浦方言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2017.3.1

第四篇: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2.3杨柳青 |人音版(2012)

《杨柳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江苏民歌《杨柳青》,使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浓郁的扬州民歌风格。

2、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青》,并尝试用扬州方言来演唱。

3、讲授扬州相关文化,使学生增加对民歌的认识,并喜爱民族文化。

4、通过学习歌曲《杨柳青》,感受江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通过创编歌词,由感受歌曲的立意转为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感受民歌独有的地方风味,尝试用扬州方言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歌曲引入

1、初听歌曲

思考:歌曲与我们平时所学的有什么不一样,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方言、速度、情绪)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特别与众不同的歌曲,请你仔细听,并且想一想,歌曲与我们平时所学的有什么不一样,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用曲阜的方言演唱)

2、介绍济宁方言及江苏地域方言特点:

“济宁方言”就是平翘舌不分,说话语音重。

其实这首由方言演唱的歌曲是一首江苏民歌。古代人们把江南一带都称为“吴”,而苏州话呢就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吴侬软语”。所以,他们的方言特点就是软软的,很为温柔的。那你会说苏州话吗?

3、再听歌曲

思考:你能听懂歌曲中的哪些歌词

接下来,老师请大家再来听听这首歌曲,这一遍请大家仔细找找,这个苏州方言演唱的歌曲,你能听懂歌曲中的哪些歌词

4、引出并学唱最后一句“杨柳叶子”

要求:“软”、各歌词之间的时值长短

5、揭题《杨柳青》,介绍曲牌形式

既然有杨柳叶子,那这个应该是什么季节?(春季)春天到了,杨柳发芽都变的绿绿的了。歌曲既跟杨柳有关,又和春天有关,所以这个歌曲的题目就叫做《杨柳青》。这个既是这首歌曲的名字,同时又是具有江苏特色的一种曲牌形式,类似我们听到歌曲的这样的曲牌形式的歌曲有很多,他们都可以统称为“杨柳青”,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只是其中一首。

二、教学歌曲

1、听全曲

思考;歌词有什么特点(实词与衬词)

有没发现歌曲中有很多没有实际意思的歌词,这样的歌词,我们把它称为“衬词”。同时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可以把歌曲分为几部分?(2部分)

2、思考: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衬词?

音乐这样能使歌曲更加活泼轻快,更加能体现江苏民歌的特点,方言演唱的衬词让我们一听就知道这个是江苏民歌。

3、第一部分

歌曲中方言的唱腔咬字与我们平时的普通话歌曲有什么不一样?

生在听中找——试练——总结

4、第二部分

要想歌曲变的更加有江苏味,除了方言和我们动听的歌唱之外,还有最能体现苏州味的什么?(衬词)

听衬词部分又有什么特点?每句结尾的衬词都不一样。

“杨柳叶子”在衬词里出现了几次,每次都一样吗?为什么这样处理?

5、完整学唱歌曲

要求:江苏味。

情感处理:要求唱的时候声音位置及情感处理

三、歌词创编

江苏人民热爱自己的家乡,唱出了这么一首美妙动听的杨柳青,那你能不能用我们自己的地方方言也来歌颂一下自己的家乡。

1、生试练,全体学唱。

2、出示歌片,学生集体用方言朗诵。

3、用石浦方言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四、小结。

第五篇:2014最新湘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听赏——杨柳青》教案

3.《杨柳青》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青》,并尝试用扬州方言来演唱。 2. 通过学习江苏民歌《杨柳青》,让学生感受江苏民歌的风格特点,并对民族五声调式有初步认识与了解。

3.通过欣赏不同版本的《杨柳青》,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增进学生对江苏民歌的认识,引发学生喜爱民族民间音乐。 教学重点:

能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唱扬州民歌《杨柳青》 听赏不同演唱形式的《杨柳青》,感受民歌独有的地方风味。 教学难点:

×.× ×× ︱ ×× ×0 ︱的附点节奏与八分休止符 6 5 3 2 叶 子 一字多音处的演唱 教学准备

自编教学课件(包括相关的音乐素材及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听音乐,猜歌名——音乐小游戏。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5000年的文明历史,孕育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而民歌就是音乐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老师搜集了几首同学们学过的民歌,请大家来做个小游戏。(学生点击音乐,拖拽歌名) 2.讲解民歌。 师:民歌产生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从体裁上可以分为山歌、小调、号子。 师:同学们,刚才的听赏的民歌哪首属于山歌?哪首属于号子?哪首属于小调?【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游戏,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学生兴趣,为下面学习做好铺垫。】

二、主动探究,掌握知识 1.学习民族五声音阶。

师:在我国的民歌中,一般不用fa和xi,把do re mi suo la 五个音称作宫 商 角 徵 羽,这样的五个音构成了中国特有的民族五声调式,江苏民歌大多是以五声调式的形式出现的。 2.唱一唱。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唱一唱,注意每个音唱两拍。

三、新授歌曲,巧解难点

1.初听歌曲,感受乐曲的情绪、风格。 师:今天,学习一首江苏扬州民歌《杨柳青》,请同学们仔细聆听。 师:初听这首歌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2.欣赏扬州风光图片。

师:扬州风景秀丽,自古人文甲天下。“瘦西湖”历史悠久,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古刹大明寺、城市山林的何园,美景数不胜数。歌曲《杨柳青》 3 最早却与柳色青青有关,现在歌曲表达人们对生活的喜爱。(出示扬州风光图,瘦西湖、二十四桥、大明寺、何园,让学生欣赏。) 3.再听,进一步学习歌曲。

师:请同学们再听,思考歌曲中最让你觉得特别的,令你情绪高涨的地方在哪里? 生:衬词。 师:衬词在歌曲中没有实在的意义,让歌曲显得更加活泼风趣,更具有地方特色。 4.轻声学唱歌曲,找出歌曲中难唱的地方。 师:让我们轻声哼唱歌曲,同时找找歌曲中觉得难唱的地方在哪里?分组讨论交流。

师生交流学习成果。 5.解决难点。

师: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难点呢?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难点。 如:一字多音处采用唱谱放慢速度来唱。

附点节奏、休止符处节奏用拍手表示,唱谱等。

(1)要求在“11 10”处轻拍节奏,并用肢体语言(如:拍手、拍腿、捻指等)来表现。 (2)设问:“11 10”在演唱时应注意什么?产生了怎样的情绪?(快乐的) 6.再唱歌曲,体会2/4拍歌曲节奏感。 7.运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师:这首歌曲可以运用那些形式来演唱呢? 师:采用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该怎样唱?

四、 方言演唱,巩固提高 1.感受方言。

师: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许多歌曲都是用方言演唱的,扬州方言前鼻音较多,发音位置相对靠前,没有zh ch sh,都变成z c s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唱一唱。

2.感受不同演唱形式的《杨柳叶子青》。

师:那么,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演唱,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听女声独唱,在音乐表现上是怎样?

师:女声演唱,夸张、自由,更能细腻地表达民歌的感情,更具叙事性。 师:再听无伴奏女声合唱,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师:合唱加入再创造,音乐表现更加丰满,进一步提升了民歌的艺术品位。

五、拓展延伸,提升立意 1.看视频。(播放宋祖英在悉尼歌剧院演出的视频) 2.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这是我国女高音歌唱家宋祖英在悉尼歌剧院演唱的江苏民歌《茉莉花》,她的演出受到了当地观众的热烈欢迎,你们知道吗,享誉世界的《茉莉花》曲调原来自连云港地区的海州五大宫调《鲜花调》,看, 他们的表演多自豪,多漂亮。同学们,你们会唱家乡的歌吗?通过今天的学习,老师希望同学们也能够去关注我们家乡的歌、寻找家乡的歌,学唱家乡的歌。 师生再见!播放歌曲《杨柳青》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小学扫黑除恶教育活动下一篇:学习十九大学习心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