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尔德的浪漫主义诗歌

2023-04-15

第一篇:王尔德的浪漫主义诗歌

现代主义诗歌与浪漫主义诗歌的异同)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与浪漫主义诗歌的异同 20年代初,郭沫若、田汉等人接受西方浪漫主义诗人的影响,主张诗歌形式“绝对自由”,由此生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现代浪漫主义诗学体系,创作了大量的现代浪漫主义诗歌。现代派诗则植根于30年代的社会人生,受益于法国象征主义诗歌。两者有同有异。

首先,在诗体形式上,现代派创造了具有散文美的自由诗体,在那些成熟的现代派诗中,字句的节奏完全被情绪的节奏所代替,自然流动的口语准确的传达了诗人对复杂、精微的现代生活的感受。同样,浪漫主义诗歌也以“绝对的自由”为首要特征,诗歌形式新颖,格律自由,辞藻富丽。如《女神》的形式多种多样,有自由体、半格律体、诗剧体等等,格式不拘,诗节不限,字数不定,音节自然,一切服从感情的倾泻,真正做到了“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

其次,在抒情表达上,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感情强烈看,通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或描写奇特的情节。中国现代主义诗人较多地把眼光投射在生存现实中。他们一开始就没有古代诗歌中自然山水诗歌包含的理想主义的乐观情调,也较少“五四”期间郭沫若式的浪漫主义的都市文明的颂歌。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主要表现的是对现实人生的冷静审视与理性批判,是都市青年理想失落、精神沉沦、前途迷惘的哀怨与悲伤,是病态人生中的病态情绪。其诗人的情绪体验是紧贴于生存现实的,诗人的孤独中更多地包含着一种愤激于现实的反抗情绪,对社会、人生的失望而归向内心,主要表现的则仍是时代苦闷与忧愤于现实的孤独。

在描写对象方面,浪漫主义诗派的代表作《女神》,以其情感的大解放,诗体的大解放,宣告诗坛上“胡适时代”的结束,和真正的现代自由体新诗时代的到来,同时喊出了时代的真声音,震醒了一代青年,释放了被压抑的社会心绪,满足了时代的需求,表现了五四时期那种冲破一切丑恶事物、推倒一切腐朽势力的力量,创造了一个中国文学史上空前的体现五四时代精神的现代自我形象。然而,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中,现代主义诗歌表现出现代人在充满了异化和压迫力量的世界面前的无能为力与痛苦窘迫的心态。先前浪漫主义的英雄崇拜、自我肯定、自我夸张受到嘲讽,自我价值与尊严受到怀疑。现代主义诗歌中关于人与自我的观念发生了区别于传统的本质变化。自然科学的新发现,使人作为宇宙中心的观念受到挑战,弗洛伊德关于人的无意识和反理性的心理学说给现代主义诗歌中人的意识的复杂化、非理性化、非英雄化的倾向产生了直接重要影响。

在创作方法和风格上,浪漫主义诗歌强调主观与主体性,以最充沛的热情,精粹的语言,集中凝练的文字,侧重表现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象提到创作的首位,并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超越现实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形象,以展现对生活的热爱,人生的追求和生命的尊重。而现代主义诗歌追求客观化和间接性,为诗的情志寻求“客观对应物”,避免直抒胸臆一泻到底的浮浅。陈敬容的《假如你走来》全诗刻画一连串无声的动作,是蕴含丰富的心理戏剧片断。他们的咏物诗在写实层次上建构象征空间,如郑敏的《鹰》、《马》,辛笛的《月光》等等,通过暗示来曲折表达。其语言意象是多样化和富于现代感的,他们从现代日常生活中锻造语言,融注主观意志使之成为智性化的心象结构,在穆旦诗中常见“八小时的工作与房屋”、“成人世界与父母”、“学习”等语句,文字明晰,但语意颇为隐晦,业已构成诗中的“主题性意象”。

第二篇:雪莱的浪漫主义诗歌

雪莱是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改革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雪莱的浪漫主义诗歌,欢迎阅读参考!

给——温柔的歌声已消逝

(英国)雪莱

温柔的歌声已消逝,

乐音仍在记忆里萦回;

紫罗兰花虽然枯死,

意识中尚存留着芳菲。

玫瑰花朵一朝谢去,

落英堆成恋人的床帏;

你去后怀念你的思绪

该是爱情在上面安睡。

给玛丽

(英国)雪莱

哦,亲爱的玛丽,你能在这里多好,

你,和你那明亮开朗的棕色的眼睛,

你那甜美的话语,似小鸟,

向常春藤阴里寂寞忧郁的伴侣

倾吐爱情时的啭鸣,

那天地间最甜最美的声音!

还有你的秀额……

更胜过这蔚蓝色意大利的天穹。

亲爱的的玛丽,快来到我的身旁,

我失去了健康,当你远在他乡;

你对于我,亲爱的,

就像黄昏对于西方的星辰,

就像日落对于圆满的月亮。

哦,亲爱的玛丽,但愿你在这里,

古堡的回声也轻声低语:“在这里!”

结语: 1799 年雪莱七岁。据霍格(Hogg)《雪莱传》引雪莱妹海伦信说:雪莱六岁时 即被每日送往一教士处学拉丁文。

第三篇: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情感价值

[摘要]在欧洲声势浩大的浪漫主义运动中,属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早在十九世纪,情感主义已成为了欧洲浪漫主义思潮和创作理念的主要表现方式,这种表现方式有力地推动了英国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对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情感价值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情感价值

[中图分类号]1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6-0176-02

情感是人们精神灵魂所产生的力量,这种情感没有地域和种族的限制,文学作品之所以能打动读者,就是因为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在诸多文学作品中,最讲求情感抒发的乃浪漫主义文学。所谓浪漫主义文学,即一种以激发读者情感为目的的文学。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主张用情感解读人生,把握情感的本质,希望人们的生活充满的诗意,这样读者才能深切地感受到浪漫主义诗歌所蕴含的价值与意义。

一、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主要特点

(一)以情感为中心

在《诗辩》中,雪莱分析了“诗歌”与“故事”的联系,他指出,“故事的核心内容是事实,强调的是地点、时间、因果关系、环境等因素;而诗歌却存在于创作者的脑海中,是以永恒的韧性为基调创作出来的作品”。可见,诗歌创作并不是摹写事件,而是一种以心灵为指引的创作,强调的是情感因素,而不是叙述事情的经过。英国浪漫主义学者们揣着一颗澎湃而炽热的心,将诗歌创作推向了巅峰。情感是浪漫主义诗歌永恒不变的基调,它要求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环境,要求人们充满情感的去看待世界,最终达到一种“物我同一”的境界。所以,情感就相当于是浪漫主义诗歌的装饰品一样,吸引着人们的注意。

(二)以自由为宗旨

诗利用语言创造出一些与人物、事件、情感反应、地点、经验和生活有关的幻象,直击读者的心灵,不受任何外在规则的束缚。所以,这些幻象是诗歌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浪漫主义诗歌可以在想象的世界中随意驰骋,因为他与真实的世界无任何关联性可言,因而可以使读者的心灵在想象的世界中抛开所有的羁绊,得到完全的放松。诗歌的价值就在于营造一个纯粹的精神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人们的思想不会受到任何束缚。所有浪漫主义诗人都可以自由自在的支配自己的精神世界,所以,浪漫主义诗歌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完全不受束缚的有机体。

(三)以个性为手段

所谓诗人,就是在情感不受束缚的前提下,按照自己的想象和心性气质进行自由造型,直接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创作的形式表现出来。诗人的个性在创造中便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所以,最能表现诗人内心情感世界的方式乃浪漫主义诗歌。严格来说,诗人所要做的,就是塑造一些可以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形象,如此,诗人便可以在一个完全开放、自由的平台上展现自己的个性。值得注意的是,浪漫主义者的言说往往缺乏逻辑性,因而他们的情绪总处于激动状态,但这却恰恰是他们所要苦苦追求的效果。因此,浪漫主义诗人最重要的表现手法就是诗歌,浪漫主义诗歌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就是由这种体裁的特点所决定的。

二、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情感的媒介

情感承载着诗人的情感,是抽象的、千变万化的,也是诗歌自身的意象。作为情感的符号,意象可通过外化内在情感的方式来反映客观现实,它可以是诗人的情感、思想、想象,也可以是美学区位,在表达浪漫主义诗歌千变万化的情感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就拿《西风颂》来说,雪莱的这首诗歌主要表达自己得知曼彻斯特大屠杀消息时的愤怒的心情。诗人将革命力量消灭反动势力的过程描写为“西风扫落叶”,将革命力量的积蓄描写为“西风送种子”。可见,英国浪漫主义诗人表达情感的符号正是意象。浪漫主义使人们利用心灵和自然意象对事物进行了生动的描述,使读者深深感受到了作者的那份情怀与情感,换言之,诗歌就是通过这些意象而变得更为丰满的。

三、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情感价值

(一)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拯救意义

1.“情感理性”的拯救范式。人类可以通过以情感为核心的方式来认识和看待世界。作为一种理性发展的新型模式,“情感理性”将情感在认知与思维方式中的作用完全发挥了出来,使人们基于情感满足和情感愉悦这两个出发点去思考问题,最终使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得到了彻底的解放。总而言之,以情感为核心的思考方式可以是人们对生命的尊严和内涵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和体会。人类无法让镜子中的那个“我”来体会自己的感受,也就是说,生命无法通过自造的镜子确认自己是否真的存在。外在现象只能证明有生命存在的痕迹,但无法触及生命的真正内涵。所以,只有打破现象的镜子,直接达到生命的彼岸,才能了解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生命所蕴含的情感和直觉,就是生命曾经存在过的最有力的证据。所以,人类只有养成自觉抵制行为上思维逻辑过滤的习惯,才能使自己的生命变得有尊严。

2.浪漫主义情感的拯救途径。浪漫主义通过解放情感的方式来拯救情感。就广大浪漫主义诗人的情感表现方式和作品特征来看,即使现实糟糕到了极点,他们依然可以依靠情感的力量为心灵创造一片栖息地,以此拯救灵魂。英国浪漫主义之所以有勇气对抗传统,就是因为这些诗人存在一种从思想革命拯救世界的幻觉,这种幻觉支撑着英国浪漫主义一直勇往直前,最终得到了一种脱离世俗的重生感。使人们利用情感创造了一个有别于现实世界的新世界,这个新世界中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而且所有元素都为情感支配,更重要的是,这种情感并非一沉不变的,这些具有流动性的情感是这个世界处处都充满了温暖和光明;它与基督教一直强调的彼岸天堂有着明显的区别,是一个供人们心灵栖息的场所和平台。人们的心灵因为张扬的情感得到了一个栖息之所,在一个有别于现实世界的家园中,人们心灵得到了真正意义的解放。生活在这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国度中,人们成为了当代的西比尔,而不是沉沦在日复一日机械世界中,变得越来越疯狂,越来越愚蠢。

(二)浪漫主义情感拯救的当今价值

众多浪漫主义诗人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了浪漫主义时期的情感张扬,这也是历史上首次情感盛宴,他们将情感上升到了拯救人类灵魂、矫正社会的高度。华兹华斯通过移情的方式创造了一个山光水色的世界,用以烘托情感,他也因此而成为了一名湖畔诗人;科尔律治将情感置于一个空灵且神秘的世界中,以一种哥特式的离奇方式和梦想的迷离将禁锢于理性世界中的心灵释放了出来,使人们产生了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济慈通过特有的冥想天赋和天生忧郁的性格赋予了情感一双飞翔的翅膀,带着心灵走向了永恒与神秘,演绎了无数富有韵味的情感小夜曲;雪莱则通过理想来表达情感,希望情感能融入理想世界中,使人们在情感自由的状态下过上诗意的生活。情感是抵达心灵的桥梁,只有激发情感,才能使人在机器的轰鸣声中感受到血液的流动。所以,在现代理性工具泛滥的环境下,人们提出了回归情感的诉求,这并不是一种阻碍商品社会发展的行为,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只不过回归感情是希望现代能够拥有一种抵抗物质世界侵袭的能力,这样才能捍卫自己的情感生命,正确对待自己的情感欲望,在脑海中腾出一部分非理性空间,用心灵去感受真实与生命。通过艺术作品反映出来的对生命的本质理解实际上就是诗人对情感生命的肯定。所以,对抗理性工具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唤醒人类真实的内心情感。

(三)浪漫主义情感的发展走向

尽管浪漫主义的自燃之火慢慢失去了温度,但人们却都记住了其当时发出的光亮,所以浪漫主义对情感的启迪作用和思想的更新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现实主义针对浪漫主义的特点将这种情感理想拉回了现实,目的就是让情感挣脱唯我主义的束缚,真正与现实结合在一起,最终拯救人们的心灵。在理性工具的主宰下,现代文化变得十分僵硬,这也使得现代主义者开始追求情感的回归。仔细翻阅英国文学中的经典著作可以发现,这种基于呼唤情感自由、情感回归来找回生命尊严、血性生命的精神从未消亡。浪漫主义使人们依靠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对理性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他们发现理性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束缚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所以他们的目标就是不断的激发和挖掘人类的情感,试图通过情感救赎世人被物质硬化以及玷污的灵活,使人们在古板而僵化的理性世界中找回生命的尊严,感受生命的气息,因此情感救世自有其精神意义。它并没有让人们放弃理性,也未反对宗教,只不过是为了在“上帝死了”的信仰危机的时代和机械轰鸣的冷漠物质世界中找出一种柔软到可以慰藉人类心灵的东西。所以,当代浪漫主义作品的主题就是重申浪漫主义情感的价值,是情感成为人们低于物质侵袭的工具。

四、结束语

在一个被动接受信息和崇尚消费的世界中,处处都存在着失去自我主宰和自我异化的陷阱。人们已洞悉到非个性化和外来的主宰是对现代生活的现实威胁,要有效的控制这些威胁.就必须实现自我情感的回归。基于情感的角度对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进行研究的目的就是发掘文学经典中的理想,以解决当代社会人异化的问题,最终重构人类精神世界价值观,这也是本文的初衷,希望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激发内心的情感,在这个机器轰鸣的世界中深刻地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和情感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解人.神学、哲学和美学的综合――柯尔律治《古舟子咏》简析[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6).

[2]以塞亚?伯林.浪漫主义的根源[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9).

[3]林杨.希腊神话在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中的表现――济慈、雪莱作品中的希腊意象[J].语文学刊,2007(11).

[4]李蓉丽.关于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情感的探讨[J].作家杂志,2013(3).

第四篇: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李白是盛唐著名诗人,其诗歌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洋溢着火焰般的激情,具有“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构建起古代积极浪漫主义的新高峰,其浪漫主义创作风格,对中国古代乃至现代文坛、诗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现仅就其诗歌浪漫主义特色的内涵及其形成原因作简要的分析探讨。

一、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特色的内涵

李白诗歌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他以天才的艺术创造,在更广大的范围内运用多种手法,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强烈的主观色彩与浪漫主义情调

李白是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他的诗歌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发出的时代的强音。李白诗歌绝大部分是抒情诗,在这些诗中,诗人不是冷静细致地表现生活,而是侧重于抒发个人炽热的内心情感,他以强烈的主观色彩与浪漫主义情调,表现出自己的鲜明的独创性。比如他在批判政治黑暗时,愤怒地斥责“夷羊满中野,菉葹盈高门”(《古风》其五十一.);在批判安史叛乱时,沉痛地呼喊:“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表达他的强烈愤怒。他在抒写理想时总是十分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将进酒》),“长风破浪会有时”(《行路难》其一),而在表达追求自由的心情时,更是十分狂放:“何时腾风云,搏击串所能?”(《赠新平沙年》)“大鹏一旦同风起,搏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都表现出一种豪放不羁,傲岸不屈的精神,特别是当他的进步理想与黑暗现实发生无法解决的矛盾时,他的诗歌主观色彩就更强烈了。如《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这陡然的发端,直抒内心郁结,可见其精神苦闷的强烈。接着转入描写登楼所见所感,酒酣兴发,飘然欲飞,似乎所有的烦忧一扫而空。然而现实的黑暗依然存在,感情也未平静。所以,后面的诗句反跌入更大的苦闷,希望在消极避世中寻求解脱:“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诗人就是这样抒写自己内心苦闷、抑郁以及追求与希望。上述这种炽热感情的抒发,使李白的诗歌具有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表现出鲜明的傲岸不屈的个性特征,体现了李白诗歌“壮浪纵恣,摆去拘束”(元稹语),以气夺人的特色。

(二)、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抒写情感

李白的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还体现在还善于运用丰富而又奇特的想象,来描写形象,抒写感情。他有时借助梦境仙界,捕捉超现实的意象,创造出美丽的理想世界,抒写自己鄙弃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瀛洲,烟波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诚。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瞑。熊咆龙吟殷岩泉,慓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鵉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魂动,恍惊起而长磋。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借助梦境,描写天鸡高唱、海日升空,熊咆龙吟,霓衣风马登超现实意象,渲染了仙界的瑰丽和美好,映衬了现实的污浊和黑暗,表现了崇高的理想。有的诗,他借助神话传说驰骋想象,大胆夸张,贯以奔放的气势,描写雄伟神奇的山川形象,寄托自已开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蜀道难〉〉就是这样的著名诗篇。这首诗一开头,就融汇历史传说和远古于一炉,运用夸张手法,着力渲染“蜀道之难难于上清天”这一雄放基调,接着突出描写蜀道的艰难险阻:“上有六龙回是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

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诗中“六龙回日”的神话。黄鹤难飞的夸张,“扪参历井”的想象,多种手法迭互使用,融为一体,层层渲染山势高危,层层映衬蜀道难的艰险,。接着又以悲鸟哀号,子规夜啼等苍凉气氛,烘托蜀道山水图,寄托了诗人对壮丽山河的赞叹之情和对现实政治的某种隐忧。殷蹯称赞这首诗“奇之又奇”,并说“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凋”(《河岳英灵集》)。晚唐诗人皮日休说李白诗歌“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入极,测之则心怀四溟,;累累落落,莫非世间语者”(《刘枣强碑》),指的正是这类诗篇。

(三)巧妙地运用修辞抒写炽热情感

运用大胆的夸张,新奇的比喻、以及拟人的手法,也是李白抒写浪漫主义情怀常用的艺术手法。有时,他既用夸张,又用比喻,“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其十五)“燕山雪花大入席”(《北风行》),都是夸张中有比喻的名句。有时他又把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夸张结合起来,写自己强烈的心潮激荡:“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今乡送韦八之京》),把思念长安的心情表现得十分神奇别致而又形象贴切。“南风吹归心,飞坠酒楼前”(《寄东鲁二稚之》),思念儿女的骨肉之情也表现得淋漓尽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愁心可寄,已是大胆夸张;寄与明月,更是奇特想象,对友人的思念便在诗中得到最好的表达。他又善于拟人化手法使大自然具有个性,为抒写感情服务,“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劳劳亭》)把无知无情的春风化为有知有情,他更善于以月拟人寄托情怀,“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有山月写成有情的同伴。“青天有月来是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把明月当成可以解答问题的挚友。《月下独酌四首》)其一:“花问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怀邀明月,对影成之人。”同样运用丰富的想象和拟人化的手法,把月影化成知己,以寄托自己的感情。

(四)语言通俗直白,直抒胸臆

李白的诗歌语言直率。即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那些直抒胸臆的抒情诗句,如“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其二),天生我才必有用,千斤散尽还复来(《江夏赠韦南陵水》),都是直率,自然而又豪气通人的语言。有助于展现其浪漫主义激情。李白的语言清新、豪放还体现在其不拘于格律,不雕琢子句,一切统一于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经乱离后天思流夜郎忆就游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李白思这两首诗恰好可以用来说明人也自己的语言特色,如《子夜无歌》。长夜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又如《早发白帝城》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都是用及其单纯自然而又豪放有力的语言表达了极深厚的感情。

李白决不使格律束缚感情,当感情达到高潮的时候,往往冲破格律的限制,出现一些散文化的诗句。如“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襄阳歌》“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蜀道难》)“我且为君摧碎黄鹤楼,君亦为我却鹦鹉州。”(《江夏赠韦南陵冰》),对这一切其浪漫主义精神的体现都很有帮助。 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二、独特的人生经历铸就其非凡的创作风格

“文如其人”,李白的诗歌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艺术成就,是由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其独特的人生经历造成的。

(一)漫游山河形成其奔涌豪放的气质

李白生性好游名山大川,在其六十一年的人生旅程中,大半生都是在漫游中度过的。他的一生经历青年、壮年、晚年三次漫游。一是青年时代仰慕与效仿侠士,学剑术,漫游蜀中名山大川,与隐士东严子等同隐,表现出对仙道的向往。这种好隐思想影响到李白的创作。二是远游求仕。二十六岁以后,李白为实现安社稷、济苍生的政治理想,仗剑辞亲远游。游经江陵,洞庭,庐山,扬州之后留住湖北安陆,与故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此后,又以安陆为中心,西入长安,东游梁宋、齐鲁。在东鲁,曾与孔巢父等人隐居山林,号“竹溪六隐”。十几年间,的漫游中,他曾隐逸学道,想走终南捷径以出仕,虽然从政愿望未实现,但漫游中遍览祖国山川,广交朋友,创作了许多气势奔放的诗歌。天宣元年,李白应诏人京,三年后因受奸侫的馋毁,李白离开长安,开始再次漫游。先途东游梁宋,接着又北游燕蓟,南返梁园,往来于宣城、金陵之间,游历山川,炼丹隐遁,狂歌痛饮,消磨雄心。这时,怀才不遇的愤懑、傲岸不屈的豪气,复杂地交织在李白的思想与创作之中。李白因三次漫游形成其奔涌豪放的气质,其诗歌也独具浪漫主义特色,以磅礴的气势赞美祖国山河。 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二)、求仕报国,涵育了治国安民的政治思想

李白的思想比较复杂,儒、道、侠都有。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成为终其一生追求治国安民的政治思想的基础;道家超脱尘世的思想影响他追求绝对自由,蔑视权贵,有时甚至求仙访道,炼丹隐遁;游侠思想又使他重诺轻物,轻视传统,养成一种傲兀不屈和豪纵旷放的性格。此三者统一在李白的思想性格和气质中,形成其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所以他批判黑暗,抨击权贵,追求自由,同情人民。即使他的纵酒求仙、啸傲山林,也都是为了排解理想不得实现的苦闷。李白独特的思想面貌,使他的诗歌创作具有强烈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和极大的批判现实力量。如《古风》其十九:西山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去胡兵。流血深野草,豺狼尽冠缨。诗人通过游历仙界和俯视人间的对比描写,既反映了诗人独善与兼济思想的矛盾,更表达了诗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诗以主要篇幅铺叙诗人幻游的神仙世界,十分优雅高洁,与黑暗现实形成鲜明的对照,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厌恶。但对祖国的眷念又使他不禁低头俯视,安史之乱中的残酷景象,安史叛军那种衣冠豺狼的兽行,使诗人产生极大愤恨。这首诗继承屈原《离骚》的浪漫主义手法,通过仙界和人间的强烈对比,深化了对国家命运关心的主题。当然,李白思想中那种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消极因素,对他的诗歌创作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诗人具有忧国忧民的感情,在安史之乱中他表示了“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扶风豪士歌》)的报国之志。他报着平叛抗敌的愿望参加了永王

璘的部队,并在《永王东巡歌》中抒写了自己的宏图大略,表达了平定叛乱的雄心。李白的这种心情,直到晚年不息,他自言“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表达出对祖国安危的深虑。

(三)、怀才不遇,形成其傲视权贵的性格

天宝元年,李白应诏入京,他以为可以实现理想,但事与愿违,他只是入翰林院待诏供奉。起先,玄宗对他也颇加礼遇,所以他也写过一些歌功颂德的文章。但实际上他并不得志,因而常常饮酒游乐,过着自由放纵的生活,他平交王侯,傲视群小,终于招来忌恨,遇到高力士等人的馋毁。傲岸不屈的李白,不愿谨小慎微,屈己下人,于是,在天宝三年便毅然自清还山,离开了长安。三年的翰林生活使李白的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对玄宗后期的政治黑暗与腐朽有了清醒的认识。他的诗歌创作也产生了飞跃,具有了对黑暗现实强烈的批判,如表现李白这一反抗精神的诗《独坐敬亭山》通过对敬亭山的吟咏,抒发了对黑暗现实的愤懑之情,表现了诗人倔强、孤傲、清高的崇高精神,暗示出自己那种因为强烈要求个性解放,反抗封建权贵而遭馋沦落的苦闷,只有到大自然才能得到暂时的安慰和解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名为写景,实则为我们勾画了一副封建社会世态炎凉的图画。诗中以“众鸟”“孤云”暗喻诗人的独坐,传神地衬托诗人的孤独感。“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两句,把敬亭山人格化,通过相互间的欣赏,倾慕显示了诗人人格的高洁伟岸,暗示了诗人的那种不屈不挠,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反抗精神。

李白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贡献首先是把积极浪漫主义创作推向高峰,他继承并发展了屈原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在诗歌创作中,追求理想,追求自由,热爱祖国,批判黑暗,蔑视权贵,鄙视尘俗,使他的诗歌表现出强烈的叛逆精神,扩大了浪漫主义诗歌的题材范围。他还以自己天才的艺术创造力,形成飘逸、豪放、雄壮的艺术风格,开拓了诗歌的艺术境界,丰富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李白的诗歌,“往往风雨争飞,鱼龙百变,又如大江无风,破浪自涌,白云从空,随风变灭”(《唐宋诗醇》),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量,使我国浪漫主义诗歌传统得到发扬广大。

由于李白诗歌创作的巨大成就,他在当时就有极大影响。贺知章称他为“谪仙人”,杜甫称赞他: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答李十二白二十韵》)。他对后世的影响更为深远,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这是对当时李杜总结性评论,从中可以充分看出李白对唐代后起诗人的广泛影响。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代的高启、杨慎,以及清代的黄景仁、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李白的影响。陆游赞美李白的诗“明窗数编在,长与物华新”,充分说明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具有不朽生命力。

第五篇: 浅析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

摘要

在大唐多若繁星的诗人中,李白无疑是被人们熟知的最伟大的一个。他的诗中既有侠肝义胆的豪气,又不乏仙风道骨的浪漫之风,时而热情奔放,时而含蓄深沉,意境之优美,形成的浪漫风格将古代浪漫主义诗歌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他继承并发扬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把古代浪漫主义诗歌进一步发扬光大,对我国艺术事业影响深远,在中国文明发展的历程中是的不可或缺的里程碑式人物。纵观李白的诗,其浪漫主义风格是主导风格,为了更好的诠释他的浪漫主义,本文中笔者将从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艺术特征,浪漫主义风格形成的原因,及浪漫主义在文学中的地位、影响等方面来谈谈李白诗中的浪漫主义色彩。

关键词

诗歌

浪漫主义

艺术特征

形成原因

影响

正文

李白诗歌中的浪漫主义色彩的形成有众多原因,既有他自身性格中的豪放率真,又与他所处的大时代背景有很大关系。李白一生经历颇多,又善于向前人学习,这是他集大成的重要原因。盛唐时期,国力强盛,经济空前繁荣,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也催生了一大批文人诗客对这大好河山的歌颂赞叹,李白就是其中之一。

一、 李白生平介绍 (一) 李白的政治生活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是唐朝著名诗人,也是中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 李白一生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第一时期(二十五六岁以前)在四川生活;第二时期(二十五六岁到四十二岁),他出蜀到长安约15年;第三时期(四十二岁到四十四岁)在唐玄宗驾前为官;第四时期(四十四岁到五十六岁),放逐长安;第五时期(五十六岁到六十二岁)因安史之乱(公元755年) 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二) 李白的经济生活

李白的父亲名李客,家境殷实,有较高的汉文化修养,是一个“高卧云林,不求禄仕’’的隐士式的人物,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对李白的培养教育上。李白天资聪颖,自幼就受到严格的教育,5岁诵六甲,10岁观百家,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包括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诸子百家等书籍,他都能通晓,虽然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已显示其突出的才华。

(三) 李白的思想生活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近千首,有《李太白集》,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二、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的艺术特征

继屈原而后,李白是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的诗人。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

(一) 感情热烈奔放,慷慨激昂,处处展示积极浪漫主义情怀

1、 李白诗歌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笔者认为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喷发式的抒情方法,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爆发强烈的感情,形成了李白抒情方式的显著特点,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他的诗中的那种炙热的情感,浓厚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无疑给世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2、 李白诗歌具有大胆的夸张,惊人的幻想,瞬息万变的情感等特色

李白常用大胆的夸张和惊人的幻想来表达他喷薄而出,一泻千里的感情。如《秋浦歌》中“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借有形的白发来抒发自己无形的愁苦;用“千里江陵一日还”写归舟从上游顺流而下的神速来抒发自己获释途中的轻快心情;又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以高度夸张的比喻,赞叹飞瀑从高处腾空而下的恢宏气象,也展现了自己开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

李白的诗除了极度的夸张和惊人的比喻之外,还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余地。如《夜宿三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通篇隐含一个“高”,到底有多高,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

(二) 李白诗歌语言清新明快,质朴豪放,不拘于格律不加雕饰 1. 李白善于运用自然、自由的语言

他的的诗句,常呈现出透明纯净而又绚丽夺目的光彩,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李白对自己诗歌最生动的形容和概括。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两首诗中写的是普通的景象,普通的比喻显示了李白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深厚友情,语言真挚自然,不做作。

2. 李白善于运用灵活不羁的格式来表达其豪迈的气概

李白的诗绝不拘于格式的束缚,当感情达到高潮时,诗歌往往冲破格式的限制,出现一些散文式的诗句。如“其险也若此,嗟而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襄阳歌》)。

3. 李白常用象征、比拟等手法表现自我,意蕴丰富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位集大成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继承了屈原香草美人的传统,常常通过写梦境的优美,神仙世界的美丽,反衬现实世界的丑恶,写对仙境的向往和追求,正是表达自己对于现实社会的失望,以及一切不如意的激愤和批判

三、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成因

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诗人,是盛唐文化孕育出的天才诗人,浪漫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他的诗热情豪放,又极具优美的艺术特色,而促使他形成这种风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 社会因素

1、政治因素

李白所处的盛唐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向上发展的时代,也是社会变化极为剧烈的时代。盛唐造就了李白的行为风范、思想性格和精神境界,而李白又以杰出的才华,写出了最能体现盛唐精神的诗篇,为盛唐增加了绚丽的色彩。这个时代,即赋予他乐观的精神,也使他看到了社会的阴暗一面,加强了他的叛逆精神,从而向往着辉煌灿烂的理想世界。在这个盛衰交替的时代,他内心的愉悦与苦闷产生了激烈的冲突,促使他开出浪漫主义的奇花。

李白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充满了浪漫气息的时代,这种氛围是唐代开国以来逐步形成,唐太宗是一个杰出的皇帝,他用自己的文韬武略,励精图治,是国家兴旺发达,形成了堪载史册的“贞观之治”,到开元年间,经济繁荣,国家强盛,由于国家大治,遂孕育形成了一种乐观自信与青春向上的社会风尚,人们朝气蓬勃,有志之士,诗人,更是希望通过文学作品来歌颂这一盛世,从而出现了文学史上空前光辉灿烂的盛唐气象,形成了诗国热潮,诗坛上出现了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局面。

李白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登上诗坛,放射出奇特的光芒,他怀着“济苍生,安黎元”,“欲一步登卿,做一番经天纬地的大事”的政治理想,想干出一番大事业,而功成身退。李白有着非常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愿望,时刻幻想通过一条非凡的道路,创造一鸣惊人,光照千秋的奇迹,想以自己的政治业绩被万代而称涌。但是现实的碰壁和屡遭挫折,报国忧民之心难以实现,因而李白在诗歌中写出了大量“忧国愤时”的作品。正是他敏锐的政治追求,奠定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思想基础。

2、文化因素

特定的文学是特定时代的反映,风格是时代的产物。李白乘时代之风,翱翔于诗坛,因而他的诗风完全打破了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变,达到了随心所欲而变化莫测、摇曳多姿的境界,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可以说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正是盛唐气象的反应,更重要的是当时诗歌是在南北文化和中外文化交流下形成的一种新潮流的产物,而李白也正是在这种文化乳汁的哺乳下步入了高峰,成为这种新诗歌的优秀代表。 (二)

个人因素

1、 家庭的影响

从他的生平介绍可以看出,他从小生活条件优越,父亲又特别注重对他的培养,无论是道德修养还是文化修养,他还喜欢击剑游侠,正是因为家庭、父亲对他的影响,使他的思想束缚较少,使得他具有了狂傲,飘逸,洒脱的气质,从而在他的诗中充满了奔泻而出的感情和奋发昂扬的气势,为他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 李白的个人经历的影响 李白一生经历颇多,而且非常坎坷。在他26岁时,李白开始了他的游历生活,并多次希求荐用,屡遭失败。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这一时期是他一生中最为辉煌的时期,但不久后,就被权贵们所诋毁,仕途再受打击,使他对朝廷充满了不满与失望的情绪,但关心国家大事,希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并无减退。安史之乱起,入永王幕,慷慨从军,后却被定为反叛罪,被迫离开长安。他虽然极端痛苦,但总是挣扎,抗议,写出大量具有浪漫主义风格的诗篇,通过写理想社会的美好来反映现实社会的丑恶与不堪。森严的封建礼法和庸俗的社会关系使他窒息,为了在黑暗的社会中找到出路,他采取了狂放不羁的生活态度,在诗风上表现出了豪迈的浪漫主义风格。

3、 李白自身善于学习和借鉴他人的长处

第一,李白善于从民歌中提取浪漫主义的丰富营养,我国的民间文学素有浪漫主义的传统,而且形式自由,不限篇幅,格律也比较宽松,易于表达丰富奔放的思想情感。

李白一生不倦地向汉魏六朝以来的乐府民歌学习,并从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他的许多诗歌深受民歌的影响,如《丁都护歌》《豫章行》等描写下层老百姓的苦难,他的《长干行》《子夜吴歌》描写女子热烈的爱情和思念丈夫的愁苦,可以明显地看出其受南朝乐府民歌的影响较多。

其次,李白还善于从民歌中提炼丰富生动的语言,来表达其热烈飘逸的思想情感,也是对乐府民歌的继承和发展。

第二,李白还善于吸取其他优秀诗人的长处 ,对于魏晋以来的富有浪漫主义风格的诗人,如曹植、阮籍、左思等,李白也非常注意吸取他们的长处,并把他们思想和艺术个性与自己独特的思想情感和艺术个性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

(三) 、其他因素

1、儒家、道家思想对他的影响

李白从小生活在道教气氛浓郁的蜀中,他的思想是以老子的思想为核心的,而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也是以老子的主张为蓝本的,反对剥削和战争,而且终其一生奉行老子“功成身退”的处事原则,种种表现都是崇尚自然的老子思想,运用到具体生活中,就表现出一种温和的色彩,一种开明的格调,一种自由的气氛,表现在人的性格上就是通达和智慧,李白自由明朗的性格以及其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就是最直接的表现。在诗歌的创作上,李白反对“哀怨文学”,认为文学应该是淳朴平和,明朗活泼的,只有对生活采取一种通达的态度,才能在诗歌中体现出温和的浪漫主义风格。然而笃信道教,使李白的有些诗歌消极地宣扬迷信思想,有不可取的一部分,我们要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

当然,李白身上也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儒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的信念,使他有“济苍生安黎元”的抱负。这种理想成为他一生追求的基石。

2、屈原楚辞对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的影响

屈原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作品洋溢着热爱祖国,忠于理想的激情,充满着神奇瑰丽的想象,其积极浪漫主义的艺术创作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李白毫不隐瞒地表达了对屈原的追慕,诗曰“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李白与屈原的积极浪漫主义风格是一脉相承的。李白的诗歌中不难看到,常通过意象的运用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褒贬之情;为了增加诗歌的浪漫主义气息,他还注意了神话的运用,并通过神话传说来神话传说来丰富的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和感受。

在李白的诗歌中隐约可以看到屈原的影子,但他并不是一味的照搬照抄,而是对这种浪漫主义艺术手法进行了选择性的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这种手法,使之更加成熟。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完美结合并一同体现,无疑是他继承和发扬了屈原高超的艺术创作技巧。

李白继承了屈原那种对理想不息地求索精神,一生不懈地追求报效国家的机会,以实现“济苍生”的抱负。这种理想成为他一生追求的基石。受屈原影响,李白浪漫主义是诗人一生思想经历的真切体现,也是盛唐时代社会现实和精神风貌的真实反映。

四、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的地位和影响

李白是时代的骄子,一出现就震惊了诗坛。他气挟风雷的诗歌创作,及其天才大手笔,享有崇高的声誉和地位。杜甫对李白更是推崇备至,他在《春日忆李白》中说:“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由衷地赞美李白诗歌创作的飘然思不群,认为他的诗具有“清新”、“俊逸”的风格特点,天下无人可比。杜甫在《寄李十二白二十韵》里又说:“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指出李白诗歌有盖世绝伦的神奇艺术感染力,其巨大的声名将流传后世。在中晚唐诗人眼中,李白、杜甫有着极高的地位。韩愈和李商隐,对李白都推崇不已。宋以后,杜甫地位极高,然论诗者,皆并称李、杜。

李白的诗歌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他的诗歌作品反映出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影响了历代诗人。在中国古代,封建礼法森严,人们的思想、个性都受到很严重的压抑,李白这种狂放不羁的风格,变幻莫测的情感,无疑有着巨大的魅力,他以才力写诗,以气质写诗,对于后世诗人敢于突破传统的束缚具有很大的鼓舞作用,苏轼、陆游等大家,都曾受到他的影响。

2、儒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的信念使他有了关怀国家安危和人民疾苦的进步思想,敢于与封建体制作斗争,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这是一直被后人所尊敬和学习的。

3、李白是时代孕育出的天才诗人,他的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和留存下的诗歌作品,都成为了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笔极其珍贵的财富;同时,也有利于后世诗人借鉴和学习,把我国古代诗歌的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发扬光大。

总而言之,李白以其热烈激昂的情感,潇洒的气质,永不屈服的人格魅力,和勇于抗争的斗争精神,赢得了“诗仙”的美名和后人的赞誉,其诗歌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自然的风格,奠定他在中国诗歌史上,不可替代的不朽地位,成为了继屈原之后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

结语

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造诣非凡的天才诗人,他的杰出的才华不是笔者只言片语可以介绍的完的,他的诗歌常把艺术家自身的人格精神与作品的意象、意境完美的结合,浑然天成,洋溢着积极的浪漫主义之风。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舞蹈艺考个性自我介绍下一篇:我的游戏活动反思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