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译自英语的汉语词汇

2023-05-31

第一篇:音译自英语的汉语词汇

汉语词汇教学的方法与技巧

周边好多的对外汉语的老师都说,词汇教学是最容易、最有意思的部分。其实我也觉得词汇教学比语法部分容易多了,在讲解词汇时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文化点的解释,这样学生会都很集中精力地学习的。

汉语在语言分类当中属于孤立语,语法上的“字”是绝对不会变的,所以语法的教学主要就是怎么安排字的顺序问题,汉语不像英语、日语、韩语一样那么富于变化。这点是汉语学习的一个很大的优点。因此,词汇教学至关重要,可以说学生学好了词汇,对于汉语的学习,大概一半的功夫基本上就做好了。如何让学生了解词汇的意思,让学生记住词汇,鼓励学生将学过的词汇输出等等,都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要考虑的内容。

下面是词汇教学当中要考虑的部分,我按照生词讲解的思路和顺序来展开。

一、 发音部分

我们在学习生词,首先是纠正学生的发音,由于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不同国家的学生会出现不同的问题,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这里我想强调的一点是,教学时老师要多注意多音字(一字多音)的问题,比如汉语的“得”有三个读音,不同的读音不同的意思。再如,音乐( yīnyuè ),快乐( kuàilè )等,让学生至少意识到下次碰到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怎么读或者怎么说。

二、 讲解部分

在纠正完学生的发音以后,我们进入生词的正式讲解部分。讲解生词时,我们要考虑这个词的意思是不是有很多,那么课文里的意思是哪一个,要不要给学生讲解生词其他的意思等等的问题。

(一)讲解生词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直观教学

对于适合于直观教学的生词,比如故宫和颐和园等专名我们完全可以给学生看看媒体(照片、视频等等)如果给初级班的学生说了故宫的来源、历史、古代词语,学生就懵了。再如运动方面的一些词汇,只要能用直观、有趣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以刺激学生的感观,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翻译法教学

教生词时,对于一部分用直观教学比较难解释的词,我们可以考虑一下用学生的母语怎么翻译,比如,“猜”这个词,对于会英语的学生,我们可以直接说“guess”。不过我们在翻译的过程当中也应当考虑考虑,翻译法时有没有令学生误解的部分。比如说汉语的“直接”翻译成韩语的话是“직접”,然而我们在使用韩语这个词时,大部分的时候意思是“亲自”的意思。

3、 以“旧词”带“新词”

所有的语言都一样,学习的难点都在于近义词的区别方面。然而很多时候,词与词之间都有一定的相关性的。之前学过的生词当中,有没有重复的字?以容易记住、并且容易理解。我们可以得用学生之前学过的词汇和现在要学的词汇在意思差不多的情况下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比如,我们在学习“以为”这个词时,完全可以告诉学生,“以为”就是“认为”、“觉得”的意思,但是我们需要注意“以为”的使用情况,“以为”后面的内容都是判断错误的内容。然后再适当地举例子加以说明就可以了。

三、 扩展部分

在学习生词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与兴趣点进行适当地扩充,以让学生在学好课本的基本上做到学以致用。因此,课堂上的扩展是必要的。比如,我们在学习“同屋”(住一个房间的人)这个词时,我们可以告诉学生这个词的重点在“同”上,要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补充“同事”(在一个公司里一起工作的人)、“同学”(在一个班级里一起学习的人)这样的词。再如,在学习“病人”这个词时,可以扩展“病床”(生病时在医院睡的床)、“病房”(生病时在医院住的房间)等等与医院有关的语汇。

四、 注意部分

在讲解生词时,还有不少需要我们注意的地方:

1. 词汇的常用度

词汇的常用度方面,要求汉语老师要向学生强调所教词汇是否常用,或者说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比如课文里有“同屋”这个词,我们虽然要教会学生这个词,但是我们需要向学生强调的是,这个词除了外国人和常接触这个课文出现的对外汉语界的老师们以外,说这个词的人并不多。再如汉语表示15分钟的“一刻”,中国人用的并不多,只是老师要向学生说明,如果偶尔有中国人用到这个词时,学生得明白“一刻”的意思。词汇的常用度,是老师要向学生强调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2. 词汇使用的区域性

除了考虑词汇的常用度以外,我们还应考虑词汇使用的区域性,如果在北方用得多还是在南方用得多,是由什么地方的方言演变而来的等等。现代汉语,虽说普通话是以北京语言为基础方言,但是北京人说话很多词我们还是听不懂的啊!比如说“自个儿”,“回头儿见”,“哥们儿”。这些词在中国南方生活中几乎听不到,所以老师一定告诉学生这些词在北方使用得较多;而“靓女”,“拍拖”等词汇在南方用得更多;“摆龙门阵”是四川方言“聊天”的意思。 3. 词汇使用的阶级性

词汇使用的阶级性,这里的“阶级”主要是指,文化水平、年龄、性别等等。文化水平高的人用的词汇和文化水平低的人所使用的词汇是不一样的;老人常说的,年轻人爱说的也是不一样的;男生说的语气,女生说的语气词不一样,比如“呗”这样的词。不能说这些词使用情况的绝对性,但是使用倾向性还是应该解释和说明的。

4. 词汇使用的背景

在解释生词的使用背景时,我们应向学生说明这个词是书面语还是口语,什么情景下用这个词汇等等。比如类似“固然”这样的词汇,大部分在书里面存在,很少有人在口语里说;而“来着”这样的词基本上是用在口语里的。 5. 词汇的搭配

词汇的搭配也很重要,比如,“抱怨”这个词它的搭配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当对象为人时,不能与“自己”搭配。需要注意的是它与“埋怨”的区别,“埋怨”搭配对象一般是人,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自己。我们要给学生讲解生词时,尤其要强调近义词的区别。 6. 词汇的创造原理及相关的文化点

学习汉语时,结合中国文化来学习,会让生词的学习变得更形象且有意思。比如在高级阶段,讲解成语或俗语时,就可以把成语的出处或典故先向学生说明,然后再讲解成语或俗语的寓意,这样会便于理解与记忆。

总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只要我们在尊重中国文化的基础上,遵循词语使用的规律,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点来进行教学,相信我们的汉语词汇教学一定能够吸引学生。

第二篇: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一些认识

—既观《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等五篇文章后感想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相对西方语言来说,汉语的词汇是比

较难的,因为汉语词的来源悠久,词的构成灵活多变,词义丰富多采,词与词的搭配关系复

杂,词语还负载着深厚的文化信息。对外国人来说,学习、使用起来是很不容易的。

作为一名对外汉语研究工作者,如何将汉语词汇的意义准确无误的传达给汉语学习者,

并使其能够自由而准确的运用,成为汉语词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外国留学生进行基础

汉语教学,一般分语音、语法、短文三个阶段。在不同阶段,我们所要运用的方法也是不同

的,所偏重的知识点,也有区别。我们应遵循遵循从“实践——认识——实践”的学习规律,

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主要目标,结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五种教学法进行教授。

所谓五种教学法,就是将词汇学习的教学简单总结五种方法,总结每种方法的优点,从

而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这五种方法即是:

一、语境法——语境法就是把某一语言单位(如词、短语),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辨认、

分析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使用于词类的教学,尤其适合于确定词性和分析词的语法功能。

二、比较法——比较法就是把容易混淆的语法知识放在一起,对比学习的方法。这种方

法,可以运用于词、短语、句子等各个语言单位中易混淆知识的学习。

三、五步教学法——五步教学法,即示例——提示——分析——归纳——举例(运用)

这种方法体现了“实践——认识——实践”的学习规律,有利于讲练结合、学用结合。词、

短语、句子的教学,都可以用此法,提高教学效率。

四、举例法——举例法就是让学生即兴举出生活中的实例,验证书本知识,进一步巩固

知识。学习语言知识,最忌讳就书本学书本,与生活实际脱离。举例法是激活学生进行发散

思维、拓展书本知识的有效方法。

五、难点突破法——难点突破法就是针对难点精要讲解,其余知识学生自学或通过练习

学习的方法。这种方法体现了“精讲多练”的原则,可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

识。

这五种方法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效果较好的几种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应

趋利避害,合理将五种方法灵活结合起来,才能使词汇教学取得最优效果。

参考文章:

1、《谈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石月兰 郝桂琴

2、《略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两个原则》李如龙,吴茗.

3、《关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几点思考》仲清

4、《.近十年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中的三大流派》李彤

5、《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方法初探》张如梅

第三篇: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内容摘要: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世界范围内“汉语热”现象的出现,关于如何提高词汇教学效果的探讨也越来越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从词汇教学入手,通过对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拓展和教学实践等几方面进行了全面论述,从不同角度对词汇教学的深层问题和教学方法做出思考。

关键词:语言教育 对外汉语 词汇教学

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近年来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词汇教学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几乎每一篇关于词汇教学的论文中都谈到了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词汇教育的重要性做了详细论述:杨惠元先生从词汇教学与句法教学的关系角度提出“强化词语教学,淡化句法教学”①的观点;齐春红先生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角度对词汇教学的关键作用进行了理论阐释,详细论述了词汇教学的特点与认知理据②;胡明扬先生以语言的实质情况为视角,认为“语言说到底是由词语组合而成的……离开了词语也就没有语言可言。”③总之,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因此,从不同角度对词汇教学的深层问题和教学方法做出思考,对于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效果、提升留学生语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词汇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它贯穿学习的始终,词汇教学的效果也直接影响着留学生汉语学习的整体水平。汉语的词汇体现了语音的结构和变化,组成语句又体现了种种语法关系,因此,词汇的学习也涉及到语音和语法。词汇的本质就是人们对现象的分类、归类和命名,词汇具有音节的整齐性、组词的灵活性以及复合词的构成方式跟词与词的结合方式的一致性等特点④。词语教学作为提高学生汉语认知能力的一门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什么,如何通过对词汇本质和特点的把握来实现词汇教学的目标?笔者认为:以汉字为基础的词汇讲解是基础,因为学生学习汉语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要与中国人交流,能够应用。所以对外汉语中的词汇教学要能够让学生把自己学到的汉语应用起来,就是教给他们如何应用和怎样应用,让他们分清日常口语词汇和书面语词汇的不同,并加以运用。同时需要学生明白,书面语词汇与口语词汇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很多时候书面词汇的东西也需要在口头上来表达,在初等阶段需要的是汉字(语素)与基本词汇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词汇认知能力是词汇教学的重要目标,词汇认知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具体表现为词汇意思表达的准确性、词汇运用的正确性和词汇使用的得体性,这种能力要建立在语言知识和相关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词汇教学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任务非常繁重,因此教学要分阶段、有侧重地完成目标。

二.词汇教学的难点

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困难环节,汉语词汇数量庞大,系统繁复,外国学生又全然没有语感。至今为止,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界还未找到高效的词汇教学途径。中国人学汉语都由字及词,经过字义的组合和类推去理解词义。但是,我国早期的对外汉语教学一直以语法教学为中心,把词作为最基本的教学单位,教材中只列词义、不列字义,忽论文联盟略了汉字与词的密切关系,结果使得“学生看不清汉语词汇的规律,不知道汉语词汇跟汉字的密切关系,学习和记忆起词汇困难很大”⑤。

胡明扬先生曾经指出:语汇本身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每个词语几乎都有自己的个性,共性不那么多,不便于进行系统的教学⑥。词汇间相互在音、义、形关系上总是处于相互制约、矛盾统一的状态,“教一个学一个”的传统词汇教学方法在起始阶段有利于学生学习,但后期则成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障碍,这也是很多汉语学习者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同时,现行的词汇教学教材中存在的问题也成为教学的一个难点:一是汇量编排不均,如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级汉语教程》,课后所列生词编排不均,少的只有51个,多的达135个,生词数量的分布不均让学习者无所适从;二是词语选择失当,《中级汉语教程》选取的课文多为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这些文章中的大部分生词缺乏实用性和系统性;三是词语练习设计单调,现行对外汉语教材的词汇练习设计不合理,《中级汉语教程》仅有词语连线、词语搭配、用指定的词语回答问题和选词填空几项,这些练习大多属于语法训练的范畴,没有严格意义的词汇形态变化的特点,难以让学生在完成练习后真正掌握汉语词汇的具体用法。⑦此外,在教学实践中,由于班级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很难掌握好上课的进度和难度,留学生的自身情况也很难通过考试分清,这些也使得老师在进行词汇教学中一定程度处于被动。

三.词汇教学的方法拓展

在词汇教学中需要全面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明白词义的基础上正确运用词汇,并且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词汇扩展,用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实现学生对所学词汇的正确运用。

1、进行语素教学。“除了讲解目标词语的词义和用法外,还要将词语中的语素(字)加以离析,然后以一定的义项为单位与其他已学或未学的语素再行组合,从而巩固所学词语(包括目标词语和已学词语)和扩大新词的学习范围。”⑧进行语素教学的重点在于,语素拓展成词语和“核心”语素的学习两个方面,学生通过学习要能够掌握构词能力极强的汉字(即核心语素),因为这些字的基本含义与包含有这些汉字的词语的整体意义关系密切。学生在学会了一个语素的基本意义之后,再接触由这个语素组成的其它新词时,就会根据该语素义去理解和记忆新词词义,方便学生以后的自主学习。

2、注重“语境词汇”教学。词汇教学所教授的不是语言中的词汇,而是言语中的词汇。语言中的词汇是静态的,用描述的方式来释义,例如词典中的释义。而词汇教学所要教给学生的词,应该是动态的,即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这个词,如何用这个词来表达。一个词总是出现在一定的句子或上下文中,正是语言环境的存在,才使一个词有了某种特定的含义。大多数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词汇释义和使用都离不开语言论文联盟编辑。

环境。因此,掌握词汇的具体意义应从不同的语境入手,要结合语境和句子来进行词汇教学。

3、重视“语用色彩”教学。词汇的语用色彩往往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表现出来的,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语用色彩的教学,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词语色彩。如“第一次到昆明,我下榻在翠湖宾馆”和“放假回家,我会晤了很多老同学”,这两个句子的错误均是由于“语用色彩”使用不当而造成的。因此,我们在词汇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这是两个文言色彩很重的词,要用在郑重场合,并且用在大人物身上,这样学生就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同时,在词汇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一个词的褒贬色彩以及与其它词的搭配关系,特别是近义词、多义词、虚词等,一定要结合句子及上下文进行讲解。

4、运用“多媒体”教学。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动用身体的器官越多,学习的效果越佳。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多媒体得以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多媒体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体,拓展了词汇教学的方法。教师可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来演示词汇,通过图像剪辑手段从电视或电影中剪辑某个片段为词汇教学设置语境,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情况。

四.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实践

笔者认为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实践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师生情感交流。在词汇教学中要建立一种有利于缓解学生紧张情绪的师生关系模式。要强化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感情投入,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是双向的,教师以情来打动学生,学生就会用情来参与学习。情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是非常论文联盟重要的,它可以转化为一种内驱力,使学生将外语在认知结构中内化而产生学习的兴奋点,从而摆脱词汇课普遍存在的畏难心理。正如一些国外的教育学家指出的,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此外,要营造趣味浓厚的课堂气氛。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敏捷,情感交流更加容易进行,学生也更愿意表达自己。

2、教学中词汇量的控制。一堂课学生能接受多少信息量,有一个度的问题,超过或是达不到这个“度”都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法让学生真正学会所教词汇。所谓“学会”一个词汇,仅仅知道这个词的意思不能算学会,最重要的标志是能够直接用汉语思维在不同的场景运用这个词汇。此外,教学中词汇量的控制要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即根据学生的需要教授常用性的词汇。比如:大量很专业的科技词汇,都需要在学习和研究科技的过程中才能掌握,因此在对外汉语的词汇教学中可以不必予以考虑。笔者认为,教师还需要开展基本词汇和最低限度词汇的研究,有了这方面的研究,词汇量的控制才能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之上。

3、教学中的词汇讲授技巧。怎样让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词汇,达到真正掌握呢?第一,要准确而透彻地讲解所教词汇及构成该词汇的字的意义,这是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第二,要注重词汇用法的讲解,许多用词不当的病句,不是因为学生不了解该词汇的意思,而是由于学生不能准确了解该词汇的具体用法;第三,要结合教材中课文实例,分析、讲解课文中出现的词汇。教师结合课文中的语境,对出现的词汇进行透辟的分析讲解,可以让学生在脑海里留下很深的印象。不仅有助于学生记住、掌握所学的词汇,而且更能让学生懂得该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正确用法。

4、在纠错方面应注意的问题。传授知识并纠正练习中的错误,是教师教学的重要责任。留学生在使用汉语词汇时,由于语境的不同而常常出错。所以,与当前所学词汇有关的错误,尤其是对所学词汇尚未掌握或母语干扰所造成的错误,教师要及时给以纠正。对于学生自己不能纠正的错误,教师除了直接纠正外,还需要给出一定量的练习供学生加深印象;对于学生可以自己纠正的错误,教师可采用重复、提问,或运用体态语,让学生自觉意识到错误。此外,在词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互相指错,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熟悉汉语词汇,并且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

参考文献:

①.杨惠元.强化词语教学淡化句法教学—也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1).

②.齐春红.词汇教学的特点及其认知理据[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2002,(6).

③.胡明扬.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的若干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7,(1).

④.吕必松.语言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98~101.

⑤.贾颖,字本位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汉语学习.2001,(8).

⑥.胡明扬.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的若干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7,(1).

⑦.陆华,李业才.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瓶颈与突破[J].当代教育论坛.2007,(9).

⑧.王周炎等.语素教学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基础[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9).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技巧

摘要: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学生掌握词汇的程度越高,其语言运用能力就越强。汉语中的词语数量庞大、系统复杂,并且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意义,如何提高学生掌握单词的能力,本文提出了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技巧。

关键词: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技巧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词汇就无法传递语言信息,语言交流也无从谈起。所以在交际中使用恰当的语言准确地表意尤为重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课程教学的基础,学生掌握词汇的程度越高,其语言运用能力越强,所以词汇教学效果影响着学习者汉语的整体水平。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任务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有关汉语词汇知识的指导下,掌握一定数量汉语词汇的音、形、义和基本用法,培养在语言交际中对词汇的正确理解和表达能力。”汉语中词汇系统复杂、数量庞大,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语素而不是词,由于外国学生缺乏汉语语感,常常有理解不当、使用出错、记忆困难等问题,本文则尝试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技巧,以提高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效果。

一、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现状

在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中,主要有三种教学法:

一、“结构一情景一功能”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此教学法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目的;

二、“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以句型训练为主的直接法。以上三种常见的教学法都侧重于语法教学,以建构学生系统的语法结构。从中也可以看出,语法教学长期处于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中心位置,词汇教学并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目前,已有大量的语言学者强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部分应该受到重视,提倡“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心论”。暂且不论该理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但是从另一侧面体现了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所以学习一门语言,词语的学习应该贯穿其始终。现代汉语中的词汇体现了语音的结构和变化,组成语句又体现了各种语法关系,学习词汇也连带学了语音和语法,所以词汇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学习者汉语的整体水平。但词汇教学又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困难环节。因为汉语词汇数量庞大,加之外国学生缺乏汉语语感,故词汇对外国学生来说是个难点。而且至今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界还没有建构起一个系统的词汇教学体系,所以我国对外汉语教学还缺乏一种高效的词汇教学方法。

汉语的词汇是集音、形、义于一体的字构成的。中国人学习母语都由字开始再到词汇的学习,通过字义的组合和类推去理解词义。但长期以来对外汉语教学一直是以语法教学为中心,教材中也忽略了汉字和词的密切关系,导致学生难以把握汉语词汇的规律,更不了解在不同语境下,词具有不同的语义功能和搭配习惯,所以学习者掌握词汇的困难很大。但近年来出现了“语素教学法”“字本位教学法”等,都试图抓住汉语的特质,抓住构词的最小单位——汉字(语素)来进行汉语教学。这些新的研究理论和教学法的出现有助于学生掌握庞大复杂的汉语词汇。

三、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技巧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缺乏系统高效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目前提高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效果的方式是提高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技巧。众所周知,汉语的词汇复杂繁多,各类近义词、反义词、一词多义、褒贬义词数量众多,这不仅是汉语词汇在归类上的特论文联盟点,同时也可以借鉴利用,有助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汉语词语的意义,才能在特定的语境中恰当理解和使用词语。要让学生了解词的本义、语境意义、词的搭配及其使用范围等。在课堂中,注重对各类词汇进行多角度、多方式的解释,并且善于归纳总结,从而提高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效果。但由于汉语词汇量大也很复杂,教师要善于利用汉语词汇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并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以达到预期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效果。

(一)利用已学旧词,掌握新词含义

利用已学汉语词汇来解释新的汉语词汇,往往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老师可以启发学生用已学的词语对新词自己理解,然后老师再纠正和归纳。这样就能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效果了,并且使词义较难理解的词也浅显易懂了。例如,新学“死板”一词时,可以解释成“顽固”“固执”;解释“惬意”一词时可以讲成“舒适”“满意”。用所学过的汉语词汇释义,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词语意思,还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同时对复习、巩固所学过的词语也非常有效。

(二)近义词比较,分辨词义、用法

近义词教学也是词语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常常对感情色彩不同但意义相近的词语无法区分,在使用中也常常发生混淆。区别近义词词义应着重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区分近义词的感情色彩,如“团结”和“勾结”:“团结”一般用于赞赏某个集体,或是群体,含有褒义;但是“勾结”常常是针对某个人与另一个他者的关系而言,含有贬义。二是区分近义词词义间的细微差别,如“美丽”“美好”:“美丽”是形容女孩子长得漂亮,或者风景宜人;而“美好”则是指美丽的东西给人舒服的感觉。二者看似相近,但是修饰描述的对象不同,也不能互换。通过比较分析,学生就清晰地掌握了这些易混淆的近义词的差别。

(三)反义词对比,加强联想记忆

汉语词语中除了近义词,还有常见的反义词,通过对词语的归纳总结,教给学生反义词,不仅教会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词语,加强学生对词语的归纳能力,还能提供学生兴趣,降低畏难清晰。通过词与词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联想记忆单词,更多更快地掌握词语。例如:

美丽——丑陋 前进——后退

表扬——批评 正义——邪恶

通过反义词的比较,既扩展了学生的词汇量,又凸显了词语问的对应关系,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地学习汉语词汇。

(四)利用语境,教习词语

课本中的词语是静态的,学生对其理解也只是一种描述方式的释义,如词典中的释义、教材中生词的释义。但是学生在交际中使用的词语是动态的,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大多数词语其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所以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离不开语境。例如:“不”和“没”这两个表示否定的词语,虽然英语翻译都为not。但是这两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有着不同的用法,而学生们也常常混淆。

例句:

(1)他明天不想去图书馆。

(2)我不会做饭。

(3)昨天他没去上班。

(4)她还没洗澡呢。

通过以上对比,我们可以知道,“不”和“没”虽然都表示动作的否定,但是“不”用在句子中,是主观叙述的现在或将来的事实。“没”用在句子中,是客观存在的现在或过去的事实。二者须用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这常常是学生们容易忽略了,但也是易错点。

在词语学习中,学生往往忽略词语的语用色彩,但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词语的语用色彩往往凸显出来,如果不加以区别,学生常常容易犯如下错误,如“莅临”“下榻”这样的词,如果没有结合句子或者给出适用的语言环境,学生往往造出这论文联盟样的句子:“第一次莅临成都,我下榻在锦江宾馆。”所以,在教给学生这些文言色彩很重的词语时,应该告诉学生应该用于正式隆重的场合,学生就不会犯此类错误,对于复杂繁多的汉语词汇就有了深入的了解。

四、结语

本文简述了我国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现状,以及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技巧。在词汇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汉语词的意义,掌握在不同语境下恰当使用词语,才能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汉语词汇,提高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效果。对外汉语教师也要善于利用汉语词汇的特点,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对词汇进行分组归纳,帮助学生记忆,相信这些技巧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也有一定的帮助。

注释:

[1]仲清:《关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几点思考》,《合肥学院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2]杨惠元:《强化词语教学淡化句法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1期.

[3]参见李如龙、吴茗《略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两个原则》,《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2期.

[4]许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法问题》,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5]参见陆华、李业才《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瓶颈与突破》,《当代教育论坛》2007年第9期.

对外汉语教材编写与文化传播的关系研究

来源:论文联盟 作者:王数财

分享到:

[字体:大中小]

对外汉语教材编写与文化传播的关系研究

摘要:随着对外汉语教学规模的扩大,该学科对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提出更高的要求,语言的教学渗透着文化的背景和特点,对外汉语教材和图书在内容的安排上需要适时地导入文化情境,以传播中国文化。教材是文化传播的书面载体形式,而教材的编写直接影响文化传播的方向和目标,本文将对此进行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探讨,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材编写;文化传播

论文联盟论文联盟编辑。

进入21世纪以来,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相当迅速,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都已陆续开展对外汉语教学这一新兴学科,积极招收外国留学生来校进行学习汉语;同时,国家的政策进一步放宽,许多知名高校也都跟外国的大学联合建立了孔子学院,派遣中国教师到外国进行汉语教学,据雷小兰的数据调查,目前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500余所大学在教授中文。改革开放30余年,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如火如荼,各大高校也争相效仿,申请学科设置和课程安排,不断地将外国留学生吸引进中国,同时,海外学习汉语的人数也在迅速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超过3000万,到2010年底将突破1亿人。如此看来,对外汉语教学在新时期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社会都在积极开展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活动,这对于汉语国际推广是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的。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以书面和口头的形式承载着文化的主体,对外汉语教学是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在教学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势必会透露或展示中国文化的特点,在文化的情境中学习汉语具有事半功倍的实际效果。换言之,对外汉语教学在教授汉语的过程中也在传播中国古老悠久的文化,而在所有的教学工具中,教材的编写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材内容的背后所体现的文化背景潜移默化地跟外国留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语言的学习和文化的渗透是同时进行的。对外汉语教学的规模不断扩大,教学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这就涉及教材的编写和文化传播的协调关系,如何将不同层次和特点的文化植入教材的内容,将章节的安排跟文化背景有效地结合起来,这些都是值得思考与探索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本文将以此为研究视角,重点探索对外汉语教材编写与文化传播的内在关系。

一、文化传播的方式和途径

文化传播是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的内容,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范围内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而文化传播架构了国与国之间的桥梁,减少了文化冲突所引起的障碍,反过来促进经济贸易的合作与国际关系的协调。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汉语已成为国际社会一种非常重要的语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想要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无疑,对外汉语教学首当其冲地承担了文化传播的责任。张幼冬指出,汉语国际推广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语言教学,二是跨文化交际活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属于外语教学的范畴,涉及语义、语法、语用等方面的内容,而跨文化交际活动的范畴更为广泛,通过交际活动可以透射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道德情操等等。另外,张幼冬也提到,非语言交际的因素对于文化传播也有一定的作用,譬如举止、手势、衣着、饮食等等都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

我们认为,跨文化交际活动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高级形式,它建立在语言教学的基础之上,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基础,文化交际活动便更容易操作与进行。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对外汉语教学的主体是课堂教学,而教材与图书是关键的教学材料和工具,课堂之外,学生也可以通过音像制品、新闻报刊、网络传媒等方式进行学习。语言教学作为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将文化背景纳入教材之中,通过具体的情境教学来实现文化的折射,则教材的编写对于如何将不同层级的文化合理地安排在章节内容之中具有很高的要求,既要符合外国留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程度,又要遵照外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因此,如何在教材中导入文化背景是进行文化传播首要解决的问题。

二、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化的导入与传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其本身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蕴藏在世代相传的汉语和汉字之中,汉语的口头和书面形式都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汉语,在汉语的语境中生活必然会逐步了解汉文化,而课堂教学中教材的内容也直接将汉民族文化托现在留学生面前。赵金铭曾经强调,“教授一种语言就是在教授这种该语言所依托的文化,学习一种语言就是在解读这种语言所依托的文化。”作为文化的主要书面承担者,教材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家学者普遍认为,生动有趣、文化性突出、科学实用的教材能极大地引起外国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使课堂教学达到更高的效率。

文化是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劳动实践中所形成的有关知识、信仰、价值观、人生观、宇宙观以及科学、艺术等在内的所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进程逐渐加快,传统意义上的文化受到剧烈的冲击,势必会跟现代工业文明产生摩擦并逐步融合的过程。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以中国文化为主体,糅合西方现代文明在内的新时期文化逐步形成。教材内容的编写应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在导入中国传统优良文化的同时,也能准确地反映现代社会生活的内容。阮静指出,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把握中华文化的主流精神是基础和关键,文化的主要特征是民族性,应该让留学生的心灵受到三个方面的灌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影响深远。由此可见,教材内容的安排是一项既困难又具有重大意义的任务,将主流、健康、民族精神性的文化导入对外汉语教材是编写人员的重要职责。

然而,实际情况是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是应该根据汉语水平的不同层级来安排学习内容和文化的导入。笔者对近年来北京大学和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编写出版的对外汉语教学进行了粗略式的调查和研究,发现中高级水平的教材中所导入的文化比较深刻,主要涉及思维形式、价值观点等方面,属于文化层次的高级形式,教学的难度比较高,而初级水平的教材中主要导入汉民族的饮食、服饰、问候、友情、待客等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具有很大的模拟性和可操作性。可见,文化传播是一个由简到繁、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将《新实用汉语课本》(刘珣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第1册)和《汉语会话3叭句》(康玉华、来思平编著,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上册)进行了对比,两本书都是对初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进行教学,所导入的文化背景都比较浅显易懂,主要涉及礼貌性的问候、陌生人的自我介绍、身体健康、节日祝福等方面的内容,情境对话的设计都围绕文化特点而展开,既进行了语言教学,又渗透了文化的因素,这是一个快捷有效的传播途径。

三、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与文化传播的关系

论文联盟

教材和图书是文化传播的书面载体形式,具有广泛的宣传渠道和力度,它与文化传播是间接的促进关系,通过教材内容的编排来进行文化传播是汉语国际推广的重要目标,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对外汉语教材系统完整地介绍中国文化

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对外汉语教材主要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和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类型包括阅读、写作、听力、综合汉语等,一般都由初、中、高级组成,适合不同汉语水平的留学生学习使用。教材内容的编排以教学的目的为导向,系统完整地对某一方面的文化进行介绍与传播,使外国留学生对中国的文化传统有一个整体的框架,因为文化的传播不能间断式地进行,否则会破坏文化的整体性,也会影响留学生学习和了解的欲望以及积极性。

(二)对外汉语教材进行文化传播具有一定的层级性

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民族性,文化传播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对留学生传播中国文化更应该注意教材的编写不能笼统地进行灌输,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动机进行内容的编排,做到生动有趣、由简到繁,从初步的礼貌问候、饮食起居到思维习惯、价值观念、历史传统等逐步进行,让文化的发展进程在留学生的心灵上烙下痕迹,也能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对外汉语教材的文化传播是交叉互补的

某一本或一套教材总是就某个方面的文化内容进行介绍,它不是全局式的概览,应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且传播中华文化中主流、健康的文化,教材之间的文化传播势必具有交叉互补性,通过不同层级和类型的内容编排以真正达到汉语走向国际,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教材和图书的出版以及宣传是极为重要的手段,文化传播在潜移默化中深入外国留学生的心灵,他们通过交流进一步将文化扩散到更广阔的群体和范围,以此达到间接宣传的目的。

(四)对外汉语教材开放性地进行文化传播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软实力,在当今国际社会竞争中,文化软实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的渗透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与政治的和谐稳定,对外汉语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有关国家利益的事业,教材和图书的出版是进行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一方面吸引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另一方面组织派遣中国教师出国教学,文化的传播不是单一的,它是一个发散、类推式的过程,以开放性的战略眼光将教材推向国外,让更过更广的海外群体接触汉语,了解汉文化,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战略意义。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与建议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其理论发展还不完备,教材编写与图书出版在理论上还不够成熟,如何有规律地将中华文化导入教材和图书,以正确地引导留学生学习汉语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这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与实践。笔者将对有关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教材的编写提供参考。

(一)教材类型相对单一

市场上所流通的教材大都侧重语言教学,以视听、阅读类教材为主,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文化的意识和思考,导致语言学习脱离文化传播。笔者认为,教材内容的编排应跳脱原始外语教学的框架,结合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目标进行策划与编辑,书面上既有文字又有图像,以生动有趣的图文形式吸引学生的兴趣,将插图、文字艺术编排等各种形式寓于多种类型的教材之中。无论是视听类还是阅读技能类教材,文化传播都是可以顺利进行的,内容编排要丰富,通过系列教材来合理安排。

(二)文化导入不够系统完整,应结合当下生活现实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在吸收与剔除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兼具西方先进文化的现代中国文化,因此教材的编写要与时俱进地、准确地导入当代文化,而不是一味地强调传统与过去。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的一套“新闻听力”类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比较陈旧,以改革开放之初的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内容为主体,这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文化的传播。

(三)教材和图书出版质量有待提升

教材和图书是文化的书面载体,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文化战略的眼光将中国文化导入语言教学,对编写者的语言功底和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写者不仅要有扎实的汉语知识,还要能提炼出中国文化的精粹,以适当有效的方式编排在教材内容之中。另外,图书出版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编辑的业务素养和文化知识是教材校对的一道门槛,要严格把关,对教材和图书的出版进行周密的策划,以确保高质量的图书流通。某些出版社争相出版对外汉语教材,但内容不够丰富,编排陈旧,文化特点不突出,不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因此净化图书市场也是极为重要的一方面,让市场上流通健康、主流文化的高水平对外汉语教材是编辑校对的一项重要工作。

简析汉语新词与对外汉语教学

摘要:在语言系统的各个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中,词汇系统是最为活跃的,社会生活的变化总能在语言深处引起不小的涟漪。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曾说过:“没有语法,人们还能进行一些言语交流,但是没有词汇,人们就根本无法说话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新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新词语;对外汉语;教学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新词新语教学的背景和问题

(一)汉语新词新语的涌现及世界汉语教学的新特点。

词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新词语又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有一定流动性的。新词语作为词汇中的“新鲜血液”,是随时代变化而变化不断涌现出新的词汇。例如:“MP3,音乐肥料,IT产业,健美浴,嘉年华,亚健康等,此类新词语都是社会的变化最直接的产物。对新词语的理解和掌握,成为人们使用汉语进行交际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对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更是顺利进行信息传递和信息交换的不可或缺的条件。与此同时对外汉语教学也随之出现了新的特点:当前,人们学习汉语时更加注重其实用性,多数汉语学习者秉着在学习中“学以致用”的强烈愿望和要求。任继愈先生曾经这样说过:“50年前,外国人学习汉语,研究中国文化,多从考古、社会学、民族学着眼。但今天世界各国学者学习汉语,研究中国文化,是企图认识、了解这个活生生的国家,要和它打交道,建立长期关系。”在这样的背景下,第二语言学习者除了在传统方式下学习汉语外,他们更注重增加汉语学习中“习得”的比重。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现实的问题:新词的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如果大家对语料中大量使用的新词新语不熟悉、不离解,就会造成严重的障碍。

(二)新词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新词语作为现代汉语词汇中的“先锋”却由于其不稳定性和多变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备受冷落。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1992年出版的《汉语水平词汇和汉字等级大纲》中根据汤志祥的统计,这本书中新词仅占总数的0。125%,如此微小的新词语比例,完全可以忽略不计。80年后大约10年间产生了上万的新词语,这些后产生的新的词汇却一直没有在大纲中出现。新词语的教学问题尚未得到系统的论证,相关的教学实践就更为少见。这就使得对外汉语教学中缺乏新词语的教学内容。

2.关于新词语的教材常见的主要有两本《报刊阅读基础》、《当代中国话题》。有人专门对这两本教材的新词语进行过分析和整理,其中新词语113条,经济类的新词语有27条,政治法律类的新词语 21条,科教文卫类的新词语41条,社会生活类的新词语19条,国家统

一、社会安全类5条。这些为数不多的新词语中大多数还是

八、九十年代出现的,这反映了我们教材编写的滞后性以及对于新词语的吸收落的后状况。

3.受现有教学大纲、课程规范、教材制定等条件的限制,汉语新词语教学还是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哪一门课程是专门介绍汉语新词语的。这样使得汉语教学和汉语应用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脱节。没有计划性和针对性的讲解,所以这并不利于新词语教学的开展。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注意新词新语的必要性及作用

新词新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体现在两方面:首先,从教学效果和目的及汉语的自身状况上讲,和语音、语法相比,语言要素中变化最快的就是词汇要素。当前,新词语已成为社会和语言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当今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更有效地使汉语学习者接触和掌握新词语。如果我们不认真的对待此事,汉语教学就会变的没有生机与活力,就会脱离活生生的社会现实。词汇教学一直是以某种大纲或词表为范围,注重系统而静态的分析与考察词汇,却很少去进行动态的追踪和关注,这使得汉语词汇的新成分不能及时引入教学中,导致新词语教学成为汉语词汇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新词语教学的开展,不但可以使词汇教学的内容得以完善,使词汇教学工作与时俱进,更可以丰富汉语学习者的汉语材料库。同时,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汉语媒体不但对汉语学习者的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而且也为其接触和学习汉语提供了重要的语料来源,是汉语学习环境的重要组成方面。新词语活跃在各类媒体中。

国家语委近年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表明,每年媒体都有大量的新词语使用,成为当下中国语言生活的一个特色。由此可见新词语与媒体的重要关系。在与媒体的接触过程中,学习者可以更为主动地学习从而接触到丰富多样的汉语材料,获得更为实用的汉语能力用于日常生活的真实情景中。因此,新词语的教学可以使汉语学习者更好地在媒体上获取、传递和交换信息。还有,新词语和汉文化关系密切。中国的文化是不断动态变化的,而非静止的,是向外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是前后相承的,而不是割裂的。从文化的角度讲,新词语在出现和流行的同时,内涵着诸多文化性的因素。新词语在蕴涵着传统文化的因子的同时,也更多地折射着当代社会文化的影子。新词语一般都是在特定的背景和原因下出现的,通常是与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变迁相伴随着,是当代中国社会各个领域新的动态和信息的反应。通过新词语教学,既可以使汉语学习者知道并掌握新词语的特点和内部规律,了解新词语的类型和语义特征,又可以启发学生学习汉语中将来出现的新词语。

其次,从学习者的实际应用效果上、对猜测,理解,运用新词语的能力上,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当今社会,新词语的大量涌现已使其在汉语词汇中占据了相当的分量。尤其是在新闻,报刊等注重时效性的文体中出现的更是频繁。据我们了解,现在很多学校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已经开设了新闻,报刊阅读课程,这无疑会将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在这类课程中除了要教给学生新闻,报刊的文体特点之外,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新词语的教学。新词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外国留学生具备一定的猜测,理解和运用新词语的能力,从而跨过新词语的理解障碍,提高阅读速度和质量。

新词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利于学习者接触中国的新文化,提高他们对汉语学习的兴趣,尤其是近年来网络语言的发展和更新更加速了新词语的流行程度。如果学习者可以了解一些网络流行词语,有利于加深他们对于汉文化的了解和提高学习汉语的兴趣有非常大的帮助。例如网络词汇里的:CU、OIC、1

314、3X、8

18、斑竹、倒、雷、闪、板凳、板斧、给力、童鞋、东东、路过等,这些网路新词学习起来都很有意思。

其次,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语言和社会交际能力,扩大他们交际范围。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习者的听、说、读、写等交际能力,使之融入汉语的文化环境,因此阅读、听广播、看电视、上网是学习者提高汉语交际能力,扩大交际范围的非常重要的手段,这样才能了解中国社会各个层面的文化。

三、结语

在当前国际文化交流日益活跃、社会生活日益丰富的形势下,注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新词新语教学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新词新语的引入,将为对外汉语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追随时代前沿。我们相信,新词新语的教学能够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原则和学科建设等诸多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引发相关问题深入的思考。

参考文献:

[1]黄冰.《今日财富》.2009年11月

[2]汤志祥.汉语新词和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第2期

[3]何彦杰.对外汉语新词教学.《汉语文教学》.2008第2期

[4]白朝霞.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新词新语问题.《德州学院学报》.2007.1

第四篇:现代汉语词汇教学的多角度思考

郜峰

摘要:现代汉语词汇一章的内容虽然简单,易学易讲,但是从教学效果和教学目的的实现情况来看,我们的词汇教学并不理想。要真正提高现代汉语词汇教学水平,要综合考虑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同时还应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现代汉语词汇教学和新课标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教学也有着密切联系。一方面我们对现代汉语词汇教学所进行的各种思考,是新课标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基本理念的延续和进一步拓展;另一方面,中学语文教学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对现代汉语词汇教学也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为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应加强大学现代汉语词汇教学和中学语文教学的纵向联系。

关键词:现代汉语 词汇教学 多角度思考

在整个现代汉语教学研究中,现代汉语词汇教学的研究明显不足。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期刊网从1979年到2008年题目中含有“现代汉语教学”字样的文章共491篇,其中真正写“现代汉语词汇教学”的文章有7篇(含2篇对外汉语教学)。这既有主观上的原因,也有客观上的原因。不少教师感觉,相对于现代汉语其他篇章,词汇这部分内容简单、容易、好教;从学生角度和教材内容上看,这一部分相比较于其他章节,也确实相对直观、易于理解。因而降低了对词汇一章教学研究的重视程度。然而从教学效果和教学目的来看,我们的词汇教学并不理想。从学期期末考试回答词汇习题的正确率、准确率,和以后语言学概论课程学习时对现代汉语词汇内容的回顾,以及写毕业论文时关于现代汉语词汇写作的情况,无论是在基础知识方面,还是在理论素养方面,包括在语言能力方面,学生反应出来的情况都不能令人满意。

当然,对现代汉语整体和其他篇章的教学研究,对我们进行词汇教学同样具有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总的说来,无论是哪一章节,现代汉语教学都应从培养目标出发,要树立学生语言应用的规范意识,加强师生交流,培养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语言素质和语言能力。1在具体教学时,要转变观念,勇于创新;考核评价尽量多样化。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分析方法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2。在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还应注意现代汉语课程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潜移默化的作用3。

结合现代汉语词汇一章的具体内容,借鉴已有的现代汉语教学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现代汉语词汇教学在以下几个个方面应有所改进或为提高教学效果而作进一步的思考:

一、关于现代汉语词汇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思考

相对于现代汉语词汇教学研究的薄弱,现代汉语词汇本身的研究令人鼓舞、富有成效。20世纪80年代以来,词汇研究的成果数量、研究深度和广度较之以前都有明显的进步,特别是词汇意义的研究,成果最为显著4。很多学者已经认识到,词汇研究是语言研究的基础部分,语言单位、语言理解、语言运用等等都首先会接触到词语。显然,在这种词汇研究的背景下,如何选择教学内容、确定好教学目标,是现代汉语教师在讲授词汇一章内容时需要首先明确的一个问题。拘泥教材、受教材内容束缚,和脱离教材、追求所谓最新最热的研究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新课标背景下汉语词汇教学若干问题的探讨”(编号为:2008jyxm487)

作者简介:郜峰(1970.3-)安徽淮北人,硕士,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 成果我们认为都是有失于偏颇,需要教学过程中注意改正的。

现代汉语词汇一章的内容安排,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影响较大的几本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也不一致。虽然都是八个小节,我们从小节的标题上,可以清楚地看出编者的意图和倾向性。邵敬敏先生《现代汉语通论》是现代汉语词汇概述、构词法、词汇的基本系统、来源系统、熟语系统、词义系统、词义的分析与描写、现代汉语词汇的规范化等八节内容5。张斌先生《现代汉语》是语素和词、词的构造、词的聚合、词义的性质、聚合、变化、词汇的构成、固定词语等八节内容6,黄伯荣、廖序东先生《现代汉语》包括词汇和词的结构、词义的性质和构成、义项和义素、语义场、词义和语境的关系、现代汉语词汇的构成、熟语、词汇的发展变化和词汇的规范化等八节内容7。内容上各有侧重,视角上各有选择。笔者认为,《现代汉语通论》从系统出发,能更好地给学生一个整体认识,同时也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便于理清词汇一章内容和其他章节的联系。在具体讲解时,应立足于所用教材,选准重点、难点,精讲多练,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术意识,加强提升学生的基本能力。

几本教材内容安排的不一致,词汇研究成果的多样性,使得教师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有充分的自由和自主性;但词汇教学效果的现实性,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过程中要立足于一个根本要求,即完成教学目标所规定的任务。黄、廖本《现代汉语》认为,词汇部分应使学生掌握词汇学、语义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能辨析和解释词义、丰富自己的词汇,提高用词能力8。而《现代汉语通论》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词汇方面的基础知识,包括现代汉语词汇的—般知识,和现代汉语词汇系统及其内部各个子系统的情况;二是理论素养方面,主要是从理论上把握区分词汇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的标淮及其背后的理由;三是语言能力方面,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独立观察与分析词汇现象的能力,并能把有关词汇知识与平时的词汇运用结合起来,提高自己的词汇分析能力4。我们认为,现代汉语词汇一章的教学目标,与现代汉语整体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即在让学生系统掌握现代汉语词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同时,“把学生对于现代汉语的语感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上来,以培养他们良好的语言素质和出色的语言能力”5,包括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和思辩能力、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做出合理安排,共同为这个目标服务。

二、关于现代汉语词汇教学中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研究方法的思考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现代汉语通论》中提出了现代汉语课程教学的宗旨:“以基础知识为前提,以分析方法为核心,以语言能力为目的。”5指出学好现代汉语的关键就是熟练地掌握各种分析方法,只有熟练掌握各种分析方法,才能在学习和研究方面游刃有余。在现代汉语词汇教学研究中,方法的地位同样非常重要。我们认为,方法对于现代汉语词汇教学也有三个层面:首先是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师要落实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无疑要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想点子。其次是学习方法。教师不光要教,还要指导学生学,要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主动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最后是研究方法,词汇是语言中变化、发展最快的部分,社会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新鲜有趣的词语现象,老师应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教材中的各种分析方法进行初步研究,最好能在词汇教学方面使师生共同进步和提高。

改进教学方法的立足点应该是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在讲授有关词汇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时,教师一是要提高自身的讲授水平,讲解问题在保证系统性、深入性、完整性、生动性的同时,最好还能深入浅出、易于理解、富有启发;二是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找出问题、积极思考,并能针对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练习和实践。从我们所听的部分同行教师的词汇课来看,有的老师善用比喻说明抽象的理论,有的老师善于从生活找到实例激发学生兴趣,有的老师善用图表标明教材内容内在关系帮助并加强学生的理解,这些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都有很强的借鉴价值。 一般说来,对新知识的理解、学习,学生都会特别重视,轻易不会出现一些常识性的错误。然而在学生学习现代汉语词汇的过程中,我们却发现以现代汉语为母语的学生,离把词语用得准确、贴切并合乎规范还有一定距离。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但这种情况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往往容易被忽略。词语运用不准确、不正确,词义不明、语音读错的现象常有发生。应该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对词语准确、恰当的运用的要求体现出了现代汉语课程工具性的特点,是词汇这部分内容学习不可轻视不可缺失的一个重要方面,对词义的理解、词语的用法包括一些词语的读音不能想当然。

对现代汉语课程来说,“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的理念并且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5 《现代汉语通论》介绍了很多分析方法,既适用于学习,也适用于研究。如基本方法有比较法、归纳法、演绎法,在词语一章里更是介绍了对很多词语的分析方法,如同义词的辨析方法、词义的分析方法(有义素分析法等六种)。我们要求学生理解这些方法,掌握这些方法,并能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身边的语言现象。特别是对网络语言的观察、分析,学生是创造力和模仿力都很强的年轻人群体,他们对网络语言接受、发挥、传播,有着其他言语社团没有的优势。教师可以很好利用这种优势,指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词汇学理论和分析方法,做一些初步甚至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研究。

三、关于在现代汉语词汇教学中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的思考 长期以来,我们在现代汉语教学过多注重知识和理论的传授,实际上现代汉语课程有着十分丰富的人文内涵。仅以词汇这一部分内容来说,就有着十分重要和十分丰富的的人文素质教育资源。从词汇的历史性来看,词汇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常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词汇”,反过来,一个时代的词汇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精神、文化、政治、经济、风土人情等面貌。如“皇帝、驸马”等词,表明了古代人的社会身份,“使节”表示了古代的人际关系,“状元”反映了古代考试制度,“火药”反映了古代科技和健身。中国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都在词汇上留下了明显的痕迹。这些词语记录了历史,是学生了解历史的一个重要手段。

从词汇的来源看,也反映出我国人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仅以社区词为例。社区词是指只在某个社区流通,反映该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的特有词语。社区词存在和发展,反映出我国内地、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台湾地区以及海外的华人社区,因为社会制度不同,社会背景不同,各地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活、娱乐等等方面出现的不同事物和不同观念。同时也反映出,我国目前的改革开放、社会的发展进步、内地与其他华人社区的接触情况。通过对这些词语的了解和学习,可以提升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社会的关注、对改革以来取得的成就而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

大量的汉语词语自身载有特定的文化意义,这体现出词汇的民族性。如“成语”这部分内容,《现代汉语通论》教材中明确提到,汉语成语在内容上“无不体现出中国悠久而丰富的历史底蕴,其素材都跟中国,特别是汉民族的历史有关,反映出汉族人民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因此成语的意义往往受到民族文化传统深刻的影响,如成语中“还我河山”、“精忠报国”、“丹心碧血”等成语能够激励学生献身祖国,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读书;“与人为善”“舍己为人”“助人为乐”等则反映了古人的相处交往伦理道德,这些成语经过长期流传,不断与人民的现实生活相结合,直到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

四、关于现代汉语词汇和新课标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教学的思考 现代汉语词汇教学和新课标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教学有着密切联系。一方面我们从多个角度和多个侧面对现代汉语词汇教学所进行的思考,基本是新课标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基本理念的延续和进一步拓展,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多重任务和长远目标。另一方面,中学语文教学基本理念、教学思路、课程安排,对现代汉语词汇教学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为更好地分配教学资源,提高教学优势,避免重复讲解和重复训练,应加强大学现代汉语词汇教学和中学语文教学的纵向联系。

现代汉语词汇教学内容的确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现代汉语词汇教学要注意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应该能够做到不断提高学生独立学习和探究的能力;现代汉语词汇教学要注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这些思考在新课标中都能找到对应的内容,如学生“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9。特别是在语言文字应用方面,新课标和现代汉语词汇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基本是一致的。都是要“注意考察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归纳、梳理语言文字的规则,能否发现语言文字表达中的错误并予以纠正;是否能对语言文字的发展变化、对语言文字应用的创新和规范化有较好的理解和认识,考察学生对语言文字现象的敏锐性和探究兴趣,考察其能否运用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方法分析、探究语言文字问题”9。

参考文献:

1郜峰 2005年第5期,《中国高教研究》,高师院校现代汉语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路 2郜峰 2005年第1期,《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分析法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3郜峰 2007年第6期,《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语言学课程中的人文素质教育 4邵敬敏 2002,《〈现代汉语通论〉教学指导》,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5邵敬敏 2007,《现代汉语通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6张斌

2002,《现代汉语》,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7黄伯荣、廖序东 2007,《现代汉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8黄伯荣、廖序东 1998,《现代汉语教学参考与自学辅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9秦训刚 蒋红森 2003,《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五篇:从字词关系看对外汉语中的词汇教学

摘要: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被普遍认为是目前汉语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近十几年来,学界对汉语词汇教学的本位是“词”还是“字”始终存在争议。在汉语词汇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吸收“字本位”教学法与“词本位”教学法积极的一面,树立词、字在词汇教学中各当其用的意识灵活地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词汇教学 字词关系 字本位 词本位

一 前人的研究

1. “字本位”及其争议

“字本位”的观点较早时由徐通锵先生提出来的。他认为,汉语的最小书写单位和基本结构单位是字,而不是词。字不仅具有很强的表义性和理据性,而且也是汉语词汇得以衍生的核心。(徐通锵,1997)国内一些其他学者,如吕必松、王若江、贾颖、刘晓梅等人,也持有相似的观点,认为“字本位”理论切近了汉语的特点,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开辟了一条新路子,呼吁改“词本位”教学为“字本位”教学。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应充分利用汉语的特点和字提供的线索,以字为中心,把词汇和字的教学融合起来,这种教学理念为“字”本位教学。概括地说,就是以点带面、以字带字族和词,系联“字族”、“词组”,真正地结合字与词。

刘晓梅(2004)指出,和“词”本位相比,“字”本位教学有突出的优越性,应用前景相当广阔。

(一)省时省力。“词”本位教学方式由于缺乏字的提示功能,需一词一记,明显加重记忆的负担。而“字”本位教学则可以一带多,通过见字猜词而减轻记忆的负担。

(二)有利于较快培养学生的汉语语感,熟悉汉语词汇的衍生机制,对词汇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三)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词汇。将词汇中的字分析出来又重新组合新词,实际上也是“温故”和“知新”的过程,字的复现率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强化学生的记忆。

尽管“字本位”呼声颇高,但基本上仍停留在理论争辩和阐述的层面上。迄今为止,国内也并没有以字输入和教学单位的汉语综合教材问世。

任瑚琏(2002)就对“字本位”提出了尖锐的反对意见。他的主要依据是,汉语交际的基本单位是‘词”不是“字”,过于注重“字”义,不利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汉语的最小造句单位是“词”而不是“字”,对外汉语教学也应该以“词”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并以此为出发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崔岑岑(2007)在《字本位、词本位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基础》中指出第二语言教学根本还是语言教学,应以语言教学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字的教学也需立足于词,并为词的教学服务。汉语以词为最小造句单位,这是汉语的事实,也是语言共性的表现。以词为基本单位教学,符合世界语言的共性。将字作为基本输入单位,以字作为教学的起点,尽管对欧洲学生更快、更多地掌握汉字和理解合成词有不少优势,但是如果过分强调将字作为基本教学单位,也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弊端。

2. “词本位“及其争议

1898年,中国第一本语法著作《马氏文通》问世,它把汉语研究纳入了世界语言研究的共同轨道,也是借鉴印欧语法研究汉语的产物。印欧语言以“主语一一谓语”作为结构的基础框架,“词”(word)是支撑这个框架的基本结构单位,因此,该语法体系和印欧语言一样,被后人称之为“词本位”语言理论。此后,虽然我国语法理论界对汉字本体的认识一直存在着争议,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长期以来所采用的教学路子,基本上是印欧语言教学的路子,词本位理论占据着统治地位。

“词本位”教学法把词作为基本语法单位,把汉字作为单纯的书写符号,使其附属于词汇教学。“词本位”教学法主张者认为:在现代汉语里,词是最小的独立运用单位,他们或者仅由一个语素构成,或者是语素的组合。所以,对外汉语教学应该以此为基本单位。词本位教学主张在第二语言教学领域属于传统观念,由来已久。它和汉语第二语言教学几乎是同事产生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的表现形式为:词语选择以语法教学内容和课文内容为主要依据;词语注释采取的也多是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英汉(英日)互译和借助词典解释两种方式。在此基础上,词汇教学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上。

张朋朋(1992)指出,“词本位”教学法对于教授英、法等拼音文字的语言是合适的。因为这些语言词的划分是清楚的,而汉语的语素和汉字多数是一对一的关系。把“词本位”教学法应用于汉语教学,虽然也能教,但不是最简便的一种方法。

几十年来,“词本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教材中的生词只给词义,不给字义,不考虑构词因素,不对汉字(语素)和构词法进行解释。教材的生词翻译基本上是对译,词汇教学完全照搬了西方语言学词本位理论而忽视了汉语词汇的特点。生词对译的方法虽然便捷,但是由于两种语言词义的结构形态不同,常常给学生以错觉,他们不知道词中的每个汉字都以自己独立的意义,更不知道能从汉字(语素)的结合中推导出新词的意义。外国学生识词不识字的现象很普遍。

二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字词关系处理

1. 言语交际的基本单位决定教学基本单位 目前学界已达成共识并反复强调的是,语言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言语交际的基本过程是说话人编码、发送,听话人接收、解码,都是在词的基础上实现的。(任瑚琏,2002)显而易见,我们教学的基本单位应该是以词为主。

2. 联通字词,突出字词的系统关联

尽管目前学界在教学基本单位究竟是词还是字的认识上仍存在一些分歧,但是字和词两者在教材设计中应该有机结合起来,处理好两者之间的比例,应该说已是大家普遍的共识。李芳杰(1998)认为,处理好字词关系,是基础阶段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关键,并提出了“字词直通、字词同步”的策略。“让汉字代替语素,直接与词挂钩,处理好字词之间合理的比例,以词带字,以字解词证译释明词义,以字串词习旧词学新词。” 我们强调汉语词汇教学以词为主,但不能否定汉字在词汇教学中的地位。正如对“词本位”的质疑声,完全以词为主导的教学会导致学生对汉字掌握的问题,到一定程度会限制学生的学习进展。

以词为单位进行词汇教学是符合人的认知和交际规律的,但是教词并不意味着就不必向学生讲解其中的汉字的形、音、义及其所记录的语素的组词能力。由于汉字中字和词有着与其他语言不同德独特而微妙的关系,汉语的词汇教学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对汉字在汉语词汇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起正确的概念,并在词基础上适当进行扩展教学。

3. 字的教学也要立足于词,并为词的教学服务 正如前文所说,交际的基本单位是词,语言教学的基本单位也应该是词,“词本位”的弊端是使学生对汉字不能产生正确的认识,识词不识字,从而限制了他们的词汇扩展。因此我们对于汉字的教学也要立足于词,为词的教学服务。当字代表成词语素时,教字实际上也成了教(单纯)词;当字代表不成词语素时,一般须联系所构成的词来教。

三 结语

字词教学时汉语教学的核心问题,提高汉语教学的效率要以改进字词教学为突破口。我们提出字词教学要强化字词系统意识,在字与词的系统中开展教学,联通字词,把汉字教学、词汇教学和语言教学整合起来。汉语是以词为最小单位造句,这是汉语的事实,也是语言共性的表现。我们要以词为词汇教学的基本单位;针对汉语词汇系统中词、和字的特殊关系,制定有针对性、扩展适当的教学策略,才能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崔岑岑(2007)字本位、词本位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基础,《现代语文》2007年9月

刘晓梅(2004)“字”本位理论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第15卷第4期 李芳杰(1998)字词直通、字词同步——关于基础汉语阶段字词问题的思考,《语言教学与研究》第1期

李明(2010)教材词汇处理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得新视角,《对外汉语研

究》第六期

彭小川、马煜逵(2010)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词汇教学应有的意识与策略,《语言文字应用》第1期 任瑚琏(2002)字、词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单位及教学策略,《世界汉语教学》第4期

王若江(2000)由法国“字本位”汉语教材引发的思考,《世界汉语教学》第3期

徐通锵(1997)《语言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朋朋(1992)词本位教学法与字本位教学法的比较,《世界汉语教学》第3期 周健(2010)分析字词关系 改进字词教学,《语言文字应用》第1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医院院感组织学习内容下一篇:押运员安全生产责任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