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本科院校学科建设论文

2022-04-16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女子本科院校学科建设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生存”问题乃是人的根本性问题。教育之根本价值体现在对人生存的关怀层次和程度的提高上。而学校教育的发展总是与人生存环境的变迁和生存方式转换密切相关。高等职业学校如何将教育与人之生存紧密结合,为社会提供优质产品,在价值规律作用下获取足够的社会效益,展现职业教育的内在生命价值,办出特色,体现优势,完成大众教育之使命,值得职业人深思。

女子本科院校学科建设论文 篇1:

为了“生命线工程”

2005年11月,洛阳师范学院作为新建本科院校代表,成功承办了第四次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工作研讨会,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及全国179所新建本科院校领导、高等教育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300多人到会。在视察并了解了学校的发展情况后,吴启迪对该校的办学水平给予高度评价。

自1916年建校以来,洛阳师院始终高举教师教育旗帜,为地方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为学校赢得了广泛赞誉。尤其是2000年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以来,更是将提高本科教学质量视为“生命线工程”,不断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办学之路,使这所建校90余年的老校焕发出新的生机。

理清办学思路 突出教学中心

“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和专业建设为重点,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亮校、科研强校战略;坚持师范精神,精心培育服务基础教育的合格师资与区域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努力把学校建成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先进行列的教学型师范大学。”谈起办学思路,校党委书记孙金锋思路清晰、信念坚定。

为尽早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洛阳师院党政主要领导把加强教学管理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定期研究教学问题,积极参与重大教学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教学工作的开展。2004年以来,学校领导深入各教学单位230次、听课360节;2004年至2007年,学校每年确定一个教学工作主题,分别为“本科教学建设年”“本科教学规范年”“本科教学质量年”和“教学工作评建年”,重点突出,全面推进。学校把制度建设作为规范教学行为、提升管理水平的基础,根据高等教育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需要,适时进行修订和完善,目前已形成了一套包括教学基本建设管理制度、教学运行管理制度、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组织系统制度在内的健全而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制度保证。

为支持教学工作,学校在办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坚持经费的使用“优先保证教学”,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各年度教学经费支出总额占学费收入总额的比例均超过教育部规定的标准。学校在教学基础设施、图书资料、教学仪器设备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各类教学设施功能齐全、设备先进、利用率高,教学条件明显改善,有效保障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学校还设立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和大学生科研活动等专项经费,确保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

加大教改力度 营造教师摇篮

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学校不断修订完善教学计划,以确保人才培养方案体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与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提高,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创新课程体系,强化实践环节。学校减少总学时数和必修课程,增加技能课、选修课和实验课的比例,选修课占整个课程比重的30%;对学生选修课程实行动态管理,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创业实践;注重通识教育,打破学科间的壁垒,理科必开大学语文,文科必开高等数学,加强相近、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与综合,形成了文理渗透、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结合的新课程模块。在学生考试成绩的评定上,学校设立了4个创新学分,投入专项资金,引导和鼓励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进行创业实践获得创新学分。学校构建了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创业活动等实践环节,各实践教学环节作为必修学分列入培养方案,每个环节都有规范的要求、目标和考核标准;构建了包括实验教学、专业技能训练、科研训练、实习(见习)、社会实践5个模块及基本技能培养、设计能力培养、研究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培养4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确保师范特色,发展强势学科。洛阳师院的学科建设突出师范特色,在原有学科资源的基础上,强化发展优势学科,扶持交叉学科;经常征求专家、用人单位及学生意见,从培养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需求出发,适时进行专业调整。经过培育与凝练,学校建成了以师范专业为主干,管、教、工、经、法、农相互支撑的专业结构与布局,现有41个本科专业,涵盖了9个学科门类。

推进教法改革,科研教学结合。为培养面向基础教育的优秀教师,学校在2002年成立了“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每年都确立一定数量的基础教育研究课题,组织广大教师进行研究。学校开展全体教师参与的教学大练兵、大比武活动,邀请国家级教学名师和教育部教学评估资深专家到校进行培训和指导,通过深入学习研讨、教学观摩,使教师更新教学思想,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学校将230门多媒体教学课程、41门校级精品课程全部上网,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在2005年度河南省信息技术教育优秀成果奖评选中,学校3项成果获得一等奖、9项成果获得二等奖,获奖总数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学校加强对科研的宏观指导,大幅度提高对科研成果的奖励标准,提高了教师搞科研的积极性。2004年至2006年,学校教师共承担厅级以上科研项目300余项,引进本科教学活动和指导毕业论文中运用的有169项,占总数的67%;教师出版教材、专著67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700余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和观点摘编的有56篇,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并被SCI、EI收录的有300余篇。学校教师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国教育规划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0多项,荣获省级以上科研奖和优秀教学成果奖106项。在2004年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与中国青年报社联合发布的“中国高校综合竞争力评价报告”上,学院科研竞争力在全国487所一般大学中名列第六十三位。

构筑人才高地 提升办学实力

洛阳师院院长时明德在接受采访时说:“教学改革的主体是教师,教师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必须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入手,构筑人才高地,提升办学实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教育教学的质量。”

学校在“以氛围感染人、以真诚打动人、以事业吸引人”的原则指导下,创新人才工作,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并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各类高层次人才到校工作。2004年以来,学校累计引进教师460余名,其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329人。在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同时,学校还十分注重校内教师的培养,把使用人才同事业发展结合起来,积极选派教师赴重点高校或科研院所访学、进修或攻读学位。目前,全校已有238名教师取得硕士以上学位,另有192名教师正在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人员比例达到了51.2%。

强调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的紧密配合,重视学以致用,追求实效,教学水平不断进步。2004年以来,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8%以上,其中95%以上的课程被评为良好以上等次;教师中有3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7人被评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2人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教师、22人被评为洛阳市优秀教师(专家),在河南省教育系统职业技能竞赛中9人获得一等奖、16人获得二等奖、7人获得三等奖。学校每年坚持举办“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达标认定”活动,使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学校在科研和教学经费上注重向青年教师倾斜,专门成立“青年教师科研基金资助计划”和“青年教师攻读博士资助计划”,学校每年的教改项目1 / 3都由青年教师来承担。2001年以来,学校先后输送50余名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200余名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外出参加学术交流、科研进修的教师100余人。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为提高学生教学技能而举行的“十佳未来教学明星大赛”至今已连续举办了14届,历届“教学明星”都成为各重点中学争抢的对象,工作后也很快成为教学或管理骨干。在河南省第四届高校师范教育专业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中,洛阳师院10名毕业生获得一等奖,总成绩位居全省第一。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该校学生荣获全国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赛区一等奖7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12个。从2004年至今,学生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6篇。在2005年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中,学校选送的项目有19项获奖,2006年全国第九届、河南省第四届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设计大赛中,“捷安立体车库有限责任公司”项目获得了全国竞赛铜奖、河南省竞赛金奖;在河南省第十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中共获奖73个;2005年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上,学校以团体总分第二名的成绩获得金奖;连续两届在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获得射击项目金牌,并在第十届全国运动会上获得女子散打、自行车比赛项目2枚金牌;在今年8月刚刚结束的第二十四届世界大运会上,体育学院学生张玥和队友一起夺得女子10米汽步枪项目团体冠军……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科研成果的取得,在国内、国际大赛中屡次获得大奖,所有的一切都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集中展现,也是毕业生综合素质高的有力证明。在河南省教育厅组织的省属高校毕业生追踪调查中,洛阳师院“牡丹牌”毕业生的政治表现和业务能力优良率均居河南省同类高校前列。

责编:路 童

作者:李见新 焦丽君

女子本科院校学科建设论文 篇2:

对高等职业学校生存价值的思考

摘 要:“生存”问题乃是人的根本性问题。教育之根本价值体现在对人生存的关怀层次和程度的提高上。而学校教育的发展总是与人生存环境的变迁和生存方式转换密切相关。高等职业学校如何将教育与人之生存紧密结合,为社会提供优质产品,在价值规律作用下获取足够的社会效益,展现职业教育的内在生命价值,办出特色,体现优势,完成大众教育之使命,值得职业人深思。

关键词:职业教育理念;就业教育;大众教育;社会期望;职业发展;生存价值

中国的职业教育经历了以示范校建设、加快改革发展的“十二五”,其办学优势和竞争力凸显,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观念和认识也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对职业教育“二流教育”观念在改变。于是,曾有专家预言:“中国的高等职业学校能在短时期内跻身世界同领域的一流名校”。其实如果单从办学规模、投入和就业情况看,此话并非遑论。但目前职业教育形势、学生就业环境都在发生变化,职业学校为了更好的发展,有必要思考有关职业教育自身的系列命题,尤其是高等职业学校的生存危机与生存价值问题。

一、生存的含义及背景

“生存”问题本是人的根本性问题。人之生存表现为一种主动的生活方式,是人与环境的共同生成,是人的生命表达进一步丰富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实现历程。而教育之根本价值体现在对人生存的关怀层次和程度的提高上。从学习角度,人的生存与学习、与终身教育存在内在逻辑关系,学校教育的发展总是与人的生存环境变迁和生存方式转换密切相关。

早在20世纪70年代,面对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专家编写了《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被誉为当代教育思想发展里程碑的著作;在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把“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看作新世纪全世界教育的“四大支柱”,引起了教育界高度关注和激烈讨论。面对全国600所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职业教育竞争更加严峻,高职学校招生已经是僧多肉少,可能一批高职院校将被淘汰。加之产业结构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带来的人才需求变化,生源数量分散与减少与生存危机的教育趋势使办学者面临窘迫。

此时职教人不得不思考:通过“十三五”又一个五年计划甚至更长时间改革与发展,未来高等职业学校应该具备怎样的特质才有不可替代的竞争力和生命力?高等职业学校存在的价值到底是什么?高等职业学校如何才能将教育与人之生存紧密结合,展现职业教育的内在生命价值?家长、学生选择学校的理由是什么?要寻找这些命题的答案,必须首先厘清以下教育理念,坚持并恪守,回归职业教育本色,不忘初心。

二、不忘初心,坚守育人之根本

(一)育人是学校的首要任务

教高[2006]16号)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这就要求职业教育“高等性”和“职业性”必须融合,因高技能人才同样需要文化知识。为此,高等职业学校不能忘记自己的首要功能——育人,这是学校与研究机构、企业、培训机构区别的根本原因。允许学校有形形色色的存在形式和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但“教书育人”本质不能忘记。曾经有媒体这样描素,如果学校只是把学生集中起来再倒卖出去,分辨不出怎样承担育人职责,那么也它与职业中介并无两样。

(二)高技能人才同样需要文化知识

学校的崇高和伟大在于教育之目的。社会对教育的期盼、对教育改革的要求、对职业学校发展的强烈呼声,在于学校如何实现教育目标。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中,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进行过多次调整,有高技能人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端技能型人才、技术应用型人才、技术技能型人才等等,但不管如何定位都一定包含育人的概念和本质。其中高等职业教育的“高”字说明,所培养人才除了在技术技能上高超以外,还应处于行业地位的高端,不光地位高,而且收入也要高。这就要求培养对象除了具有“职业性”,还应具备文化知识的积淀、诚信的人格品质、积极的职业态度,正确的做事方法等等。

三、不忘初心,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

(一)以就业为导向促专业建设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是直接为地方经济(包括行业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也是直接为人的就业服务,它与市场特别是劳动力市场联系最直接、最密切。这些特殊属性,确定了职业教育具有其它类型教育(包括转型的600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的不可替代性。

高职办学实践证明,学校专业设置多而无特色,实用性不强,学生毕业就可能面临失业;当专业设置符合行业发展和企业需要时,就能解决学生就业。这充分反映了职业教育的地方性与行业性、市场导向性特色。地方性与行业性决定了发展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质体现了职业教育发展的目的、办学责任主体性与地方行业的差异性。

(二)将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作为办学宗旨

每一年毕业季都出现“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与市场所需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矛盾,表现出“大学生过剩”与“技工严重缺乏”冰火两重天的反差格局。其实毕业生能否就业关键看两条,一是所学知识是否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二是学生能力素质是否符合用人单位要求。要满足这两条,必须从专业设置和新生的职业生涯导航开始。也就是说,就业工作在学校教育中不能孤立,应当与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形成合力,构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

四、不忘初心,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

(一)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期望

社会对不同类型高等学校毕业生期望值不同,对于高等职业学校,社会期望培养“工匠型”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亦即学生毕业后要求立即能够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和基层岗位上岗,恰恰一些本科毕业生又不擅长这样的岗位,在学校没有学过这样干活。因为本科院校培养的是应用研究型人才,600所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职业技术院校侧重培养工程师、高级技工、高素质劳动者。高等职业学校理应适应社会期望,培养产业界的可用人才。

(二)行业企业所需人才受地缘性限制

曾经报道长春一大企业到成都建厂,召集了200人一同去,两年内70%返回。而另一个到大连建厂的一外资企业,招纳了全国各地很多高技能人才,结果每年有50%流失,后来不得已与当地职业院校寻求人才供给合作。实事说明:企业所需高管、高工及高端设计员都可以从全球招贤纳才,底层农民工岗位可从全国聚集,唯有高技能人才受地域性限制和自身因素很难实现。因为高端人才和农民工流动最大。高端人才凭知识学历、语言能力、人脉关系及资本价值等条件,可随意流动,即使从国内到国际,不受阻挠、一马平川。农民工也不怕流动,为了生活可席卷天下、走南闯北。唯独以“高职毕业生和应用本科培养人才”为主的中间人群,最怕折腾,不愿也害怕流动。高等职业学校必须因势利导,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研究分析企业,政校企联手共同培养本土人才是大势所趋。

(三)高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必须接地气

上述“用工荒”现象反映出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与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的矛盾。本质在于人才培养的脱节,学校不研究企业所需,企业不关注人才需求的储备,最后导致“大学生过剩”,“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富士康到贵州后的“用人荒”足以说明学校、企业在人才培养上要有前瞻性。

为解决中国一度用工荒矛盾,教育部将600所地方本科院校转型高职教育,打通职业教育中、高、本的人才培养通道,培养地方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全国很多行业性高职院校也在走转型道路,如北京工业职院就由北京煤校转型后,机电、通信和工业设计也成为国家重点专业。贵州省交校、建校、化工学校同样如此,为适应贵州及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企业需求及学校生存需要,不断的调整专业结构。

五、不忘初心,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一)职业教育是大众教育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老百姓服务是职业教育社会性突出体现。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职业教育更是大众工程,是面向所有人的一种终身教育。换言之,就是社会需要职业教育做什么,职业学校就应该努力提供什么,这是高等职业学校不容忽视社会性。黄炎培老先生提倡爱国之根本在职业教育!为实践职业教育理念,改变青年人“毕业即失业”的状况,创建了中华职业学校,以“敬业乐群”为校训,倡导“劳工神圣”、“双手万能”的实用教育;美国社区学院的兴起,解决了当时美国二战退伍老兵和大批移民的就业问题。其特特点都是社会有什么需要,学校就提供什么样的教育、服务和人才,包括技能培训、文化补习甚至扫盲。

(二)什么算是满意教育

群众满意是衡量教育质量最好的标准。高等职业学校要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应该主动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服务,扎根于产业园区、社区居民中,根据社会需求、学生需要,合适的提供全日制、非全日制、学历学习、短期培训。为给学习者提供方便,可将课程送到企业,把课堂建到企业、社区去;或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向受教育者提供个性化、随时随地的学习服务。

(三)怎样办好满意教育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基础在均衡协调,核心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关键在办学机制的改革创新。贵州清镇职教城同期配套规划建设多个综合小城镇和产业园区,目的就是推进城市化进程,达到“城校互动、校城一体、校企合作”的目的,形成职业教育与城市建设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种办学机制的改革创新,有效整合了贵州职业教育教学资源,打通了人才培养的通道,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满足了社会对教育的需要。

六、不忘初心,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高职教育办学宗旨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教融合”。对高职学校来说,服务的最大客户不是企业,不是政府、市场,而是学生。要让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并适应适者生存的竞争环境,学校既要重视劳动力市场对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决定作用,也要关注就业导向作用。要善于运用市场手段来配置资源,反哺于教学,产教融合,最终让学生获得学校满意的服务。

学校惟有服务好了学生,使他们获得生存技能和持续发展潜力,学生对学校认同、感恩就会持续融入,并将自己的成长、职业发展与学校紧紧相伴。只要学生满意了,他们就会向同乡、同事、亲朋好友、师弟师妹及家长,介绍学校、宣传学校,一传十,十传百……这种传播力带来的无穷资源,就是学校生存的价值。

作为办学者,生源是衣食父母,质量是核心,就业是生存延续之本。所以,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环境中,学校要“学会生存”就必须处理好招生、在校培养、学生就业,学校教学、管理等领域;学生要能生存,不仅要懂知识,还要掌握技能,学校的存在价值就是教会学生生存本领。只有当学校具备了以上教育理念,厘清学校、学生、企业、社会、政府利益链条上利益相关者之间的需求关系,在办学的核心价值理念指引下,不断发掘职业教育不可替代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创优创特,学校生存价值就自然存在,持久而不可替代。

(作者单位:1.贵阳职业技术学院;2.贵阳女子职业学校)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5年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校企合作利益机制研究——贵阳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模式实证分析》[立项编号:NJ134B]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1-30.

[2]韦钰.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08-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M].法律出版社,2002-12-01.

作者:王鑫 王政敏

女子本科院校学科建设论文 篇3:

去山城读大学

作为我国四个直辖市之一的重庆市,有着一个与都市形象不太相符的别称——山城。重庆山河众多,地形复杂,所以依山而建。这样看重庆,似乎会想到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等情况,但恰恰相反,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联结点的重庆,是名副其实的经济中心城市,是农业、工业、交通发达的大城市。农业方面,有“柚子之乡”梁平、“黄桃之乡”潼南、“榨菜之乡”涪陵、“烤烟基地”黔江等;工业方面,有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中国最大的汽车产业集群等;交通方面,有“二环十射”的高速公路网、“一枢纽十干线”的铁路网和号称全国十大机场之一的江北国际机场等。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9月,《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得以通过,重庆开启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征程,各种产业借此机会快速腾飞。比如新兴产业的高端装备、电子核心部件、云计算、生物医药等领域;现代服务业的服务贸易、电子商务、物流、融资租赁、研发设计等领域;制造业的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领域。据悉,在2019年,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就新增注册企业上万户,引进项目近千个。几个互联网巨头公司也先后落户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

这样快速成长的重庆,有没有刷新你的认识?如果你想体验在经济发达的山城读书的感觉,重庆有各类各层次的大学供你选择。“985工程”院校(一流大学A类/“211工程”院校)有1所,“211工程”院校(一流学科高校)有1所,此外,还有众多特色实力本科高校,相信能满足你的需求。

重庆大学

院校属性:“211工程”、“985工程”、一流大学A类

院校简介:重庆大学创办于1929年,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成为拥有文、理、工、商、法、医6个学院的国立综合性大学。马寅初、李四光、何鲁、冯简、柯召、吴宓、吴冠中等大批著名学者曾在学校执教。2000年5月,原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大学(与清华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共同被称为“建筑老八校”)、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三校合并组建成新的重庆大学。重庆大学现设有人文学部、社会科学学部、理学部、工程学部、建筑学部、信息学部、医学部,36个学院,以及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和附属医院。2010年,与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9所国内知名高校秉持“追求卓越、资源共享”的原则,共同成立了卓越人才培养合作联盟(简称“卓越联盟”),探索推动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卓越人才联合培养的路径。

优势学科专业: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类的学科有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获评B类的学科有应用经济学、法学、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生态学、统计学、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拥有电气工程、机械工程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拥有国家重点学科材料学和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钢铁冶金。

就业特色:重庆大学大力推动毕业生服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重点地区,精准施策和发力。2019 届毕业生中,70.85%的毕业生赴长江经济带所涉及的省(区、市)就业,63.36%的毕业生赴“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就业,55.86%的毕业生赴西部地区就业。签约单位行业分布与学校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定位相契合,集中于制造业、建筑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教育业等。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主要为工程技术人员,占比为 46.40%;其次为教学人员(9.35%)、科学研究人员(7.71%)和公务员(7.57%)。

报考须知:根据重庆大学2020年的投档分数线数据可知,重庆大学在各省(区、市)的录取最低分大多超过600分(以满分750分为准,后文同)。如重庆大学2020年在河南的录取最低分,理科为654分,文科为627分,分别超过一本线110分和71分。(具体录取分数线可上院校官网查询,后文同)

西南大学

院校属性:“211工程”、一流学科高校、教育部直属六所师范大学之一

院校简介:学校溯源于1906年建立的川东师范学堂(后更名为“四川省立教育学院”)。1950年,四川省立教育学院的教育、国文、外文、史地、数学等系与1940年成立的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合并建立西南师范学院,农艺、园艺和农产制造等系与1946年创办的私立相辉学院等合并建立西南农学院。1985年,两校分别更名为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西南农业大学、四川畜牧兽医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合并组建为新的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为西南大学,开启了学校发展新篇章。百余年来,学校始终以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为己任,杏坛育人,劝课农桑,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一大批名师先贤曾执教于此,春风化雨,躬耕不辍。数十万毕业生从这里走向四面八方,成为民族复兴大业的建设者和各行各业的中坚骨干。

优势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重庆市重点学科、重庆市“双一流”建設学科,2017年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前10%行列,获评A-类学科,2019年在上海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进入全国前4%行列;课程与教学论是国家重点学科、重庆市重点学科;教育学专业为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确定的第一批特色专业点;学前教育专业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教师计划;基础心理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心理学是教育部特色专业;园艺学为首批国家一流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园林、风景园林为重庆市一流专业。

就业特色:学校 2020 届本科毕业生中,就业率较高的学院是体育学科部(95.9%)、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92.6%)、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92.6%)、信息工程学院(91.6%)。就业人数较多的行业类为建筑业(26.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8.5%)、教育业(8.5%)。就业量较大的职业类为建筑工程(21.2%)、财务/审计/税务/统计(7.4%)、行政/后勤(5.9%)、互联网开发及应用(5.9%)。

报考须知:根据西南大学2020年的投档分数线数据可知,西南大学在各省(区、市)的录取最低分大多超过580分,有的甚至超过600分。如西南大学2020年在安徽的录取最低分,理科为618分,文科为600分,分别超过一本线103分和59分。

西南政法大学

院校属性:教育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院校简介:西南政法大学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改革开放后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首批重点大学,教育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赫赫有名的法学“五院四系”之一。办学71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各级各类人才30余万人,是全国培养法学人才最多的高校,有5位校友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3位校友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70余位校友担任省部级以上领导职务,曾任或现任国家首席大法官、一级或二级大法官和大检察官的毕业生有50余位。

优势学科专业:2017年,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的法学一级学科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4所高校法学一级学科共同入围A等级,成为重庆市唯一入围A等级的学科。有法学、新闻学、政治学与行政学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经济法学和诉讼法学为国家重点学科;法学、新闻传播学、应用经济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安学、工商管理9个学科为重庆市“十三五”重点学科。2018年,在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学校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与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一起获评A等级,也是重庆市唯一进入A等级的专业学位授权点。

就业特色:学校作为国家法治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律师事务所历来都是学校毕业生就业选择中的热门领域。2020 届毕业生到律师事务所就业的共计 825 人,占总就业人数的 14.10%,略高于2019 届(13.01%)。除了法律行业,本科毕业生流向的主要行业还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制造业。本科毕业生的月平均收入为5245.23 元。

报考须知:根据西南政法大学2020年的投档分数线数据可知,西南政法大学在各省(区、市)的录取最低分大多超过580分。如西南政法大学2020年在广西的录取最低分,理科为588分,文科为583分,分别超过一本线92分和83分。

重庆邮电大学

院校简介:重庆邮电大学是国家布点设立并重点建设的邮电高校之一,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与重庆市共建的一所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信息通信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办学71年来,为信息通信行业和地方培养输送了13万余名各类人才,被誉为“中国信息通信人才的摇篮”。学校曾先后成功研制出第一套符合国际电联标准的24路、30/32路脉冲编码机和120路复接设备及其配套仪表,参与制定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并设计出世界上第一颗TD-SCDMA基带芯片,制定了我国工业自动化领域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PA国际标准,研制出我国安全领域信息隔离与交换关键设备,研发出全球首款支持三大工业无线国际标准的工业物联网核心芯片。学校立足信息行业,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探索产学研结合新模式,注重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与惠普公司、微软公司、思科公司、甲骨文公司等国际IT龙头企业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

优势学科专业:学校的工程学学科和计算机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省部级重点学科一级学科有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物理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管理科学与工程、戏剧与影视学、软件工程;重庆市一流学科有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就业特色:学校大力推动毕业生服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点发展区域,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建设发展提供人才支持。2020 届毕业生中,68.29%的毕业生赴长江经济带所涉及的省(区、市)就业,赴“一带一路”、西部地区就业的人数占比分别为 65.02%和53.54%。赴重点地区就业的毕业生主要流向了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基础教育业等重点领域。2020 届本科毕业生税前月均收入为 6791.01 元,月薪区间主要集中在 5501—7000 元(32.74%),其次为 4001—5500 元(22.44%)。

报考须知:根据重庆邮电大学2020年的投档分数线数据可知,重庆邮电大学在各省(区、市)的录取最低分大多超过560分。如重庆邮电大学2020年在四川的录取最低分,理科为610分,文科为570分,分别超过一本线81分和43分。

四川外国语大学

院校简介:四川外国语大学,简称“川外”,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建立,隶属于重庆市人民政府的全日制普通高校,为国家最早设立的4所外语专业高等院校之一。学校现已形成了“国际导向、外语共核、多元发展”的办学特色,开拓出一条“内涵发展,质量为先,中外合作,分类培养”的办学路径。经过多年的努力,发展成为一所以外国語言文学学科为主,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型外国语大学,具备了博士研究生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留学生教育、继续教育及强化培训等多形式、多层次的完备办学体系。学校还设有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创办了《外国语文》《英语研究》等学术期刊。学校背靠歌乐山,面临嘉陵江,校园呈梯级向歌乐山延伸,绿树成荫,环境幽雅,景色秀丽,是重庆市人民政府命名的园林式单位和重庆市著名的和谐生态型校园,是大山城中的迷你山城。

优势学科专业:德语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重庆市重点学科;朝鲜语学科是学校重点学科;俄语专业是国家级和重庆市特色专业、校级一流专业;俄语语言文学学科是重庆市重点学科;法语专业是重庆市特色专业建设点;英语专业先后被评为重庆市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西班牙语专业是学校的优势专业,2010年获批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重庆市特色专业建设点。

就业特色:学校2020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行业范围较广,去向最多的是教育业(30.2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5.78%)、制造业(9.3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7.76%)、批发和零售业(7.2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4.69%)。就业企业有中地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中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美的集团、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

报考须知:根据四川外国语大学2020年的投档分数线数据可知,四川外国语大学在各省(区、市)的录取最低分大多超过550分。如四川外国语大学2020年在安徽的录取最低分,理科为593分,文科为582分,分别超过一本线78分和41分。

重庆交通大学

院校简介:重庆交通大学是一所交通特色鲜明、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1951年,根据毛主席指示,为修建康藏公路、建设大西南,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西南军政委员会创办了一所学校,时名西南交通专科学校。1960年,西南交通专科学校与其他学校组建成重庆交通学院,成都工学院土木系、四川冶金学院冶金系、武汉水运学院水工系等相继并入。2000年,学校由交通运输部划转重庆市管理,为省部共建高校。2006年更名为重庆交通大学,并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不断完善教育教学协同联动机制,创新人才教育模式,拓展实践平台,凸显“交通+”培养特色,打造“创新创业园”,开办茅以升班、英才班、卓越工程师班、海外项目管理人才班、CIMA班、创新创业班等实验班。科技创新能力突出,在山区桥隧、路基路面、内河港航、单轨交通、运输物流等领域取得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成果。

优势学科专业:土木工程、港口航道与近海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工程管理4个专业为重庆市品牌专业;拥有重庆市“十一五”重点学科4个,即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港口航道与近海工程和管理科学与工程;重庆市“十一五”立项建设重点学科3个,即工程力学、材料学和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就业特色:学校 2020 届毕业生就业行业布局与学校专业设置及培养定位相契合,主要流向了建筑业(45.21%)、制造业(11.46%)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6.59%)。月均收入相对较高,为 5370.69元;其中 42.59%的本科毕业生月均收入在 3501 到 5000 元之间,21.86%的本科毕业生月均收入在 5001 到 6500 元之间。

报考须知:根据重庆交通大学2020年的投档分数线数据可知,重庆交通大学在各省(区、市)的录取最低分大多超过550分。如重庆交通大学2020年在湖北的录取最低分,理科为589分,文科为596分,分别超过一本线68分和65分。

四川美术学院

院校简介:四川美术学院前身一脉是1940年由李有行、沈福文等归國艺术教育家在成都创立的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一脉是1950年西北军政大学艺术骨干南下重庆创立的西南人民艺术学院。1953年,两校美术、设计类学科合并,成立西南美术专科学校,定址于重庆市九龙坡区黄桷坪,并于次年开始兴办附属中等美术学校。1959年,更名为四川美术学院,招收4年制本科生,成为当时全国五大美院之一。1981年,成为国家首批硕士学位和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进入21世纪以来,学校教育事业取得迅猛发展,建成了一流的专业美术馆和图书馆、一流的艺术创作社区、一流的艺术教学示范中心、一流的创新创业“众创空间”,在全国专业美术院校中拥有良好的办学条件。

优势学科专业:学校拥有艺术学门类下的美术学、设计学、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4个一级学科,均招收硕士研究生。“十三五”期间,这4个一级学科均列为重庆市重点学科进行支持和建设,其中美术学、设计学列为重庆市一流学科进行支持和建设。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 这4个一级学科均上榜,其中美术学获评A-等级、设计学获评B+等级,学科实力在重庆市乃至全国同类院校中居于前列。学校设有本科招生专业22个,其中绘画、雕塑、动画、艺术设计、工业设计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美术学、设计学、戏剧与影视学为重庆市特色学科专业群;绘画、雕塑、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设计、动画、戏剧影视美术、建筑学、美术学理论10个专业纳入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进行支持和建设。

就业特色:从总体上看,学校毕业生签约的主要单位是私企,尤其是适合艺术类毕业生的文化创意企业。从事自由职业或自主创业的学生也比较多,其中,从事艺术培训的比例高达65.6%。较之历届,2020届参与西部志愿服务计划毕业生和应征入伍毕业生大幅度增加。

报考须知:报考普通类专业(工业设计、艺术教育、建筑学、风景园林)的考生,无须参加学校组织的招生专业考试,在2021年高考后,填报学校志愿即可,具体录取批次及招生计划以各省(区、市)招生专业目录为准。录取最低分多在500分以上,在本科第一批次和第二批次均有录取。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院校简介: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全国重点大学、军队重点建设院校、全国首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首批开办八年制医学教育高校。大学前身可追溯到建于1937年的国立中正医学院、1941年的第二野战军医科大学和1946年的第四野战军医科学校。学校主要面向陆军、火军、武警部队培养医疗卫生军官和文职人员,同时面向全军培养医疗卫生士官,主体培训任务是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士官职业技术教育、现职军官初级基本培训。开设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药学、护理学、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公共事业管理11个本科专业。

优势学科专业: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神经系统学与行为学、免疫学、化学7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有国家重点学科(13个):免疫学、内科学(呼吸系病)、内科学(心血管病)、内科学(传染病)、外科学(烧伤)、外科学(野战外)、外科学(普外)、外科学(泌尿外)、外科学(胸心外)、外科学(骨外)、外科学(神外)、外科学(整形)、军事预防医学。

就业特色:有军籍本科生毕业后按规定办理提干手续(八年制学员在第五学年结束时办理提干手续),分配到军队工作。五年制和四年制毕业学员可按规定报考硕士研究生,特别优秀的可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无军籍地方本科生毕业后不入伍,面向社会自主就业,也可按相关规定报考军队文职人员。

报考须知:学校招收有军籍本科生和无军籍地方本科生。有军籍本科生:招生对象为在提前批次报考本校的普通高中应届和往届毕业生。在入学后3个月内经复查合格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参军入伍手续。无军籍地方本科生:是贯彻落实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经中央军委和教育部批准招收的地方本科生。招生对象为在本科第一批次报考本校的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学生在校期间无军籍,不享受军人学员相关待遇,招收、培养等按照国家和军队有关规定执行。

重庆医科大学

院校简介:学校创建于1956年,由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迁来渝组建,原名重庆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重庆医科大学。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学校独立研制的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海扶刀)属世界首创,是我国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医疗设备;成功研制出我国首个获批上市化学发光法新冠病毒抗体检测产品,现已获得欧盟CE认证。学校现有直属附属医院9所(综合性医院5所,儿童医院、口腔医院、康复医院、中医院各1所)。此外,学校还有2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和24所教学医院,分布在重庆、成都、西安、深圳等地。

优势学科专业:有内科学(传染病)、神经病学、儿科学、临床检验诊断学4个国家重点学科;有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免疫学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2020年3月,科睿唯安发布);有临床医学、药学、基础医学、生物医学工程4个重庆市一流学科;有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护理学、公共管理、统计学12个重庆市“十三五”市级重点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临床医学等学科排名在全国前列;临床医学专业已通过临床医学国际专业认证,口腔医学、护理学专业已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證。

就业特色:2020届毕业生就业行业主要为卫生和社会工作,就业人数为2700人,就业行业集中。其余行业有教育、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报考须知:根据重庆医科大学2020年的投档分数线数据可知,重庆医科大学在各省(区、市)的录取最低分大多超过550分,多为理科招生,文科只在少数省(区、市)招生。如重庆医科大学2020年在重庆的录取最低分,理科为596分,文科为567分,分别超过一本线96分和31分。

重庆师范大学

院校简介:重庆师范大学创办于1954年,是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是西部教师教育事业的重要基地之一,办学历史源于1906年官立川东师范学堂。作为新中国最早创办的高等师范院校之一,构建起师范教育和非师范教育“两轮驱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汉语国际教育“三驾马车”,文化传承与创新、决策咨询与公共服务、科技攻关与应用转化“三大板块”的特色办学格局。学校科研成果颇丰,在重庆抗战文史研究、动物骨骼微痕考古、教育决策咨询、杂交水稻新品种自主研发等多个科研领域表现卓越。

优势学科专业:有数学与信息科学、文博与艺术文化、生命科学与绿色生态、智能材料与新能源、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教师教育六大优势学科群。有重庆市重点学科2个(专门史、考古学)和校级重点学科1个(中国史)。生物学一级学科是重庆市一流学科建设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是重庆“十二五”“十三五”重点学科。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学校历史最悠久、最具传统优势的重点专业,是教育部首批特色专业、重庆市首批特色专业和重庆市一流专业,也是数学与数学教育特色学科群的核心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是重庆市特色专业,也是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特色学科群的主要专业之一。

就业特色:2020届待就业的本科毕业生大部分选择继续升学、备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学校毕业生到教育行业就业的人数依旧明显多于到其他行业就业的人数,九成以上师范类专业毕业生从事专业相关的教学工作。特殊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率高于全校平均水平。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依旧保持良好态势,在重庆市就业的本科生占 64.35%。

报考须知:根据重庆师范大学2020年的投档分数线数据可知,重庆师范大学在各省(区、市)的录取最低分大多超过530分。如重庆师范大学2020年在四川的录取最低分,理科为576分,文科为551分,分别超过一本线47分和24分。

作者:李逸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乡镇社区居民心理健康论文下一篇:结构设计基本原则分析论文

热门文章

女子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