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是乡愁阅读答案

2022-09-12

第一篇:何处是乡愁阅读答案

阅读练习《何处是乡愁》

何处是乡愁 梁衡

①乡愁,这个词有几分凄美。原先我不懂,故乡或儿时的事很多,可喜可乐的也不少,为什么不说乡喜乡乐,而说乡愁呢?最近回了一趟阔别六十年的故乡,才解开这个人生之谜。

②故乡在霍山脚下。一个古老美丽的小山村,水多,树多。我家院子里长着两棵大树。一棵是核桃,一棵是香椿,直翻到窑顶上遮住了半个院子。香椿炒鸡蛋是一道最普通的家常菜,但我吃的那道不普通。老香椿树的根不知何时,从地下钻到我家的窑洞里,又从炕边的砖缝里伸出几枝嫩芽。我们就这样无心去栽花,终日伴香眠。每当我有小病,或有什么不快要发一下小脾气时,母亲安慰的办法是,到外面鸡窝里收一颗还发热的鸡蛋,回来在炕沿边掐几根香椿芽,咫尺之近,就在锅台上翻手做一个香椿炒鸡蛋。那种清香,那种童话式、魔术般的乐趣,永生难忘。这次回村,我站在老炕前叙说往事,直惊得随行的人张大嘴合不拢。而村里的侄孙辈也如听古。因为那两棵大树早已被砍掉,只有旧窑在,寂寞忆香椿。

③出了院子,大门外还有两棵树,一棵是槐树,另一棵也是槐树。大的那棵上面有鸟窝、蛇洞,还寄生有其他的小树、枯藤,像一座古旧的王宫。爬小槐树,是我们每天必修的功课。隐身于树顶的浓阴中,做着空中迷藏。夏天的一个中午,正是日长人欲眠时,突然老槐树上掉下一条蛇,足有五尺多长,直挺挺地躺在树荫中。一群鸡,虽以食虫为天职,但还从未见过这么大的虫子,一时惊得没有了主意,就分列于蛇的两旁,圆瞪鸡眼,死死地盯着它。双方相持了足有半个时辰。这时有人吃完饭在河边洗碗,就随手将半碗水泼向蛇身。那蛇一惊,嗖地一下窜入草丛,蛇鸡对阵才算收场。现在,就是到动物园里,也看不到这样的好戏。

④出大门外几十步即一条小河。流水潺潺,不舍昼夜。河边最热闹的场景是洗衣。印象最深的是河边的洗衣石,有黑、红、青各色,大如案板,溜光圆润。这是多少女子柔嫩白净的双手,蘸着清清的河水,经多少代的打磨而成的呀。河边总是笑声、歌声、捶衣声,声声入耳。现洗好的衣服就晒在岸边的草地上,五颜六色,天然图画。

⑤我们常在河边的青草窝里放羊,高兴时就推开羊羔,钻到羊肚子下吸几口鲜奶,很是享受。清明前后,暖风吹软了柳枝,可退下一截完整树皮管,做成柳笛,呜哇呜哇地乱吹。大人不洗衣时我们就在这洗衣石上玩泥,或坐上去感受它的光润。可惜,这情景永不会再有了,村里的三条河全部干涸,连河床都已荡平,树也没了踪影。洗衣歌、柳笛声都已成了历史的回声。

⑥忆童年,最忆是黄土。村里人土炕上生,土窑里长,土堆里爬。黄土是我的襁褓,我的摇篮。农村孩子穿开裆裤时,就会和泥。一群孩子,将胶泥揉匀,捏成窝头状,窝要深,皮要薄。口朝下,猛地往石上一摔,泥点飞溅,声震四野,名“摔响窝”。以声响大小定输赢,以炸洞的大小要补偿。输者就补对方一块泥,就像战败国割让土地,直到把手中的泥土输光,俯首称臣。孩子们虽个个溅成了泥花脸,仍乐此不疲。这场景现在也没有了,新盖的小学都没有了学生。空空新教室,来回燕穿梭。村庄没有了孩子,就没有了笑声,也没有人再会去让泥巴炸出声了。

⑦从春到夏,蝉儿叫了,山坡上的杏子熟了,嫩绿的麦苗已长成金色的麦穗,该打场了。场,就是一块被碾得瓷实平整,圆形的土地,是粮食从地里收到家里的最后一道程序,再往下就该磨成面,吃到嘴里了。割倒的麦子被车拉人挑,铺到场上,像一层厚厚的棉被,用牲口拉着碌碡,一圈一圈地碾压。孩子们终于盼到一年最高兴的游戏季,跟在碌碡后面,一圈一圈地翻跟斗。我们贪婪地亲吻着土地,享受着燥热空气中新麦的甜香。一次我不小心,一个跟斗翻在场边的铁耙子上,耙齿刺破小腿,鲜血直流。大人说:“不碍,不碍。”顺手抓起一把黄土按在伤口上,就算是止血了。至今还有一块疤痕,留作了永久的纪念。也许就是这次与土地最亲密的接触,土分子进入了我的血液,一生不管走到哪里,总忘不了北方的黄土。现在机器收割,场是彻底没有了,牲口也几乎不见了,碌碡被可怜地遗弃在路旁或沟渠里。有点“九里山前古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的凄凉。

⑧没有了,没有了。凡值得凭吊的美好记忆都没有了。只能到梦中去吃一次香椿炒鸡蛋,去摔一回泥巴、翻一回跟斗了。我问自己,既知消失何必来寻呢?这就是矛盾,矛盾于心成乡愁。去了旧事,添了新愁。这种感觉如在古老悠长的雨巷里“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乡愁是留不住的回声,捕捉不到的美丽。

(有删改) 1.阅读全文,将下面的语段补充完整。(5分) 何处是乡愁?乡愁融进了倒下的树:

在空空的窑洞里,

;在门外的槐树下,

。 何处是乡愁?乡愁融进了消失的河:

,落寞思歌声;在逝去的草窝中,怅然念笛音。

何处是乡愁?

在消失的土堆旁,心系泥炮战;在空旷的场地间,凄凉忆打场。 乡愁啊,是温馨甜美的回忆,

也是

2.作者对儿时故乡生活场景的描写生动形象,充满情趣,请以第③或⑦自然段相关内容为例,作简要赏析。(4分) 答:

3.在中国人的心坎上,乡愁是一份难解的情愫,从古至今,历久弥坚。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及下面任意一则材料,对比分析两篇作品中乡愁的含义有何不同。(4分)

材料一:《静夜思》

材料二:《天净沙•秋思》

答案: 1. 答案示例:

① 寂寞忆香椿

② 怅然鸡蛇斗

③在荡平的河床上

④乡愁融进了远去的土

再难找回的记忆

2.

答案示例1:第三段写鸡蛇对阵的惊险场面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其中“直挺挺地躺”写出了蛇从树下突然摔下来时的样子及吓人相,不仅将蛇的“长”表现了出来,还将其突然摔下来时的“惊恐”之态表现了出来。而“分列”、 “圆瞪鸡眼” 、“死死地盯”等动作和形态的描写则写出了群鸡在发现这庞然大物之后惊惧又不甘退让之态,对阵之势陷入僵局;而人的加入,使局面突变,随手一“泼”,体现了乡人对这场面的习以为常,而蛇 “惊” ,继而“嗖”地逃窜,简单数笔将蛇逃跑时的状态描绘的入木三分。整个画面充满了乡村的田园气息和自然淳朴之味,形象而富有情趣。

答案示例2:第七自然段写“打场”,其中 “我”翻跟斗而受伤这一细节写的最是生动。“一个跟斗翻在了场边”写出了我当时撒欢儿玩的状态,而 “鲜血直流”则体现了当时的伤情不轻。大人的语言和“顺手抓” “按”的动作则体现了人与黄土的亲密之态和人对黄土的信任之情,从而体现了黄土地对乡村人的意义,就如作者所说“融进”了血液里。

(答案要点:能结合文章具体情节或者细节进行分析2分

体会情感1分

语言表达)

3. 答:答案示例

同是写乡愁,材料二与选文对“乡愁”理解却大不相同。文章中的乡愁是作者思乡而归乡,满怀心愿回乡后却发现旧景不在、旧乐难寻且人、物全非的凄凉怅然之情,这份失落之情永再难弥补:昔日的香椿树不在了,只剩下了一座空窑洞;昔日的小河也不见了,只剩下空荡荡的河床,河边的“洗衣歌和柳笛音”更是无处寻觅„„作者对故乡美好回忆再也无法重现,所以作者说“乡愁是留不住的回声,捕捉不到的美丽。”

材料二中表达的是羁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小令用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看着乌鸦归巢,炊烟四起人归家,自己却漂泊天涯不能归乡,对故乡的思念之愁更加浓重。因此两文“乡愁”的含义是不同的。

(答案要点:结合材料及文章情节2分;分析各自的含义2分。)

第二篇:《文学与乡愁》阅读答案

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以乡愁为主题的书写,俯拾即是。拿起一本唐诗宋词汉赋来,每三两页必有一篇写乡愁。有写流 放离愁的,有写出塞征人的悲怆的,更有无数写闺中怨妇的凄怆和游子的羁旅思归。凡是中国人,不分男女老少,谁都可以 轻而易举地背诵出几首来。“乡愁”恐怕早已成了中国人集体意识里的生命基调了吧。

古人出门是大事,往往一别经年,山川阻隔,千里迢迢,那种乡愁摧肠揪心。几千年前《诗经》里就充塞着书写乡愁的 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唐诗里高适的《燕歌行》写征人的苦辛,少妇的悲怆, 又是多么动人心魄。杜甫写昭君出塞的千古名句,读了更是令人心碎神销。随手拈来,便有如许之多沉重的乡愁之作。

“乡愁”在英文里译为nostalgia,指对过去的眷念之情。纯粹古典的乡愁因地理的隔离而引起,是种痛苦; 而nostalgia则属于一种甜蜜的忧伤。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所表述的几乎全是这种对过往的眷念之情。记忆往往于 人们最不经意之际猝地来袭,常因某种音符、某个旋律或某种气味等等感官的刺激而骤然之间勾起浓烈鲜明的回忆。

还有一种乡愁,境界更加抽象,它除了追念既往,也遥想无穷的未来。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正是这样一首诗。崔颢 的《黄鹤楼》所写也是类似的境界,诗中的“乡关”未 必指家乡,更像泛指人生的归宿。诗人对生命世事兴起 无限感怀:人生何其渺小,人生当何去何从?这种乡愁,不限于诗人,是人类自古以来共有的感怀。人生短 暂,似白驹过 隙;在宇宙间,人永远只是一个过客。苏东坡在《前赤壁赋》中不也正有同一种感慨吗?诗人在接触到这旷古的大寂寞后, 也是接触到终极的乡愁的时 刻,而这刹那的悲情与颖悟,往往启发了伟大文学作品的诞生。

25.以乡愁为主题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5分)

26.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如何表现乡愁的?(4分)

27.材料中写到了哪几类乡愁?它们产生的原因分别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

25.体裁多样;数量多;反映的社会生活面广(表现了许多阶层/人群的生 活);流传广泛(广为传诵);影响深远(成为中国人集体意识里的生命基调);感人至深;形成传统。(一点1分,答五 点给满分5分)

26.今昔对比,借景抒情。(每点2分)

27.“纯粹古典的乡愁”,因长期远离故土(2分);“对 过去的眷念之情”,因感官刺激而骤然勾起浓烈鲜明的追忆(2分);“终极的乡愁”,因意识到人生的短 暂和人生归宿的不确定(2分)。

第三篇:《乡愁》阅读理解和答案

《乡愁》是一首现代诗,很多同学在学习的时候没有把握其重点中心内容。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是“乡愁阅读答案”,同学们动手完成下。如果想快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还需要在反复完成阅读习题中积累和磨练哦。祝大家学习进步!

阅读《乡愁》,完成1-5题。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1、将下列词语还原到诗中。

浅浅的 窄窄的 小小的 矮矮的

2、这首诗把乡愁比做 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3、这首诗中表示时光变迁的词语分别是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啊 、而现在 。

4、诗中的“海峡”指的是 。

答:诗中的“海峡”指的是台湾海峡

5、对这首诗的情感表达最为准确的句子是(B )。

A.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诉说思念母亲、思念家乡之情。

B.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诉说乡愁,表达思念祖国、渴望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的心情。

C.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诉说伴随他一生的难以排遣的乡愁。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乡愁阅读答案,仅供各位同学参考和学习,旨在让同学们更好的把握《乡愁》这篇文章的重点内容,并有所启发和收获。

第四篇:散文暮雨乡愁阅读答案

乡愁是对家乡的感情和思念,对故土的眷恋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散文暮雨乡愁阅读答案 ,欢迎阅读。

暮雨乡愁

张清华

一个人在外面呆得久了,方知古人在诗歌里所写的那些思乡的愁绪,并非尽是强说的装点之辞。海德堡冬日的白昼格外短促,刚刚还是中午,一转眼就到了黄昏,薄暮乍起。涅卡河边的那些柳树在冷风中瑟缩着它们的枝条,几天前还挂满了深黄的枯叶,而今已如此寥落寒碜;还有那些枝条如乱箭般高插云霄的杨树,在冬日的天空下也显得格外苍凉凄楚。这些带着东方色彩的草木,似乎特别能够勾起人思乡的情怀。还有河边的那群大雁,它们散乱在草地上,整理着羽毛,在风中发着呱呱的悲鸣,看样子这个冬天它们是不准备离开这里了。天空中开始飘起蒙蒙细雨更准确地说是那种像雾像雨又像风的东西,一切都是湿漉漉的。景物深沉而斑驳起来,天空愈加阴郁低沉,湿云仿佛是贴地而行,而归宿的乌鸦,则互相追逐、鼓噪着,用大片的蔽空的乌黑翅翼,加深着暮色中苍凉的气息。

眼前的这一切明明是典型的中国式的、在那么多古典诗词里被反复吟咏描画过的意境,而今却原封不动地搬到了迢迢万里的西洋夷域,怎不让人生出人面桃花、物是人非的莫名心绪。

人们总是把乡愁简单地理解为对家的依恋或对故地的追忆,其实这样的理解未免太褊狭具体了,我此刻体会出了那种滋味,并非那么简单。事实上乡愁是一种真正的绝望,一种生命里同来俱在的愁思;乡愁不是空间的,而是时间的,它的方向是遥远的过去;乡愁不是恋物,而是自恋,它所牵挂的不是那片事实上常常显得很抽象的祖居之地,而是悲悼自己的生命与韶光。古往今来的那么多思乡的诗篇,细细想来,原都是对自我的悲怜: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歌者哀叹的是岁月的逝水对自己无情的抛掷。

海德格尔说,故乡处于大地的中央,看起来这是一个空间的理念,但细想这故乡仍不过是指人长大的地方,因为那里印下了稚儿的足迹,他生命中最初和最美的部分抛洒在了那里生命的家宅,记忆的归宿。稚儿离开了那里,是因为童年那美好的时光已挥手远去,他已踏上被命运抛离的注定远游他乡的不归途!这真真正正是永世的分离,便是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情景,一旦你回来追寻,也早已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伤心之地。

我想象那位初唐的诗人,在登上幽州古台时的悲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原曾觉得他的悲号未免有些夸张,但今想来,那命运对每个生为凡胎的肉身不过就是这样设定,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任凭你把酒问青天,悲呼浩叹,天道总不会屈就人道,肯给你些许丝毫的通融怜悯。因了这个宿命,中国的诗人骚客们,自汉以后便都变成了唯美的感伤主义者,他们是文人,但同时又是诗哲,我想中国的文学中之所以有一个很特殊很强烈的乡愁的传统,恐与这种生命本体论的哲学,和他们悲剧论的人生观念不无关系。

但感伤主义并不见得就是只懂得颓伤,如果对生命的深在有所洞悉的话,感伤当然也包含了真正的彻悟和坚强;因为一切并未缘此而中辍,生生不息,代代相接。因了那永远的乡愁,他们去作那不断的远游,因为真正的故乡是没有人能够返回去的。你看见了苍茫的来路,但循着那布满荆棘的路途回去时,看到的无非是一个愁字,就像鲁迅在他的小说里描绘的一样,你看到的是变了的一切,而别人看到的则是变了的你。月光下的故事已然变成了永久的追忆,童年时的伙伴促膝而坐也如不曾相识。这就是故乡鲁迅小说中的诗。没有人像他那样明白,即便是置身于故地和亲人中间,也仍有一种命定的深深的孤独。更不要说在那脉脉温情之外,还布满着温柔的陷阱;在那缱绻的话语中间,也还响着令人心寒的弦外之音。亲情和爱在那里相迎,仇恨和刻毒也定然已经久候。就如那日与友人所谈起的思乡话题,开始时都不免有些许的激动,各个争相夸耀自己的城市和那一方的风物人情。可一想到终究要回到那些烦心的勾心斗角与倾轧之中,回到那种种莫名其妙的关心与掣肘、还有那少不了专横和欺瞒的压抑之中时,那心便直凉得寒气四溢。

然而这也终究改不了那份执著又强烈的向往与追怀。你知道,那些忧愤与不平,实际上早已经与那份情感的执拗断了关系,你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无可救药者,纵然那故地已是泥泞的陷阱和煎熬的火坑,你也跳定了。

暮雨中思乡的旅人啊,故乡正离你越来越近,也离你越来越远。

(选自作者散文集《海德堡笔记》,有删改)

19.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一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20.乡愁在本文中有多层内涵,请简要概括。(4分)

21.作者在文中多处引用古典诗词,这样有什么好处?(4分)

22.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故乡正离你越来越近,也离你越来越远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

19.(1)描写了寥落寒怆、苍凉凄楚、阴郁低沉的海德堡冬日景色。(2)照应题目中的暮雨。(3)为下文阐释乡愁的内涵做铺垫(答引出作者的思乡之情也可)。【第一点2分,后两点各1分】

20.(1)乡愁是对家的依恋或对故地的追忆。(2)乡愁是一种真正的绝望,一种生命里同来俱在的愁思。(3)乡愁是时间的,方向是遥远的过去。(4)乡愁是自恋,是悲悼自己的生命与韶光。【每点1分】

21.(1)使文章的语言更加典雅、富有诗意。(2)表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3)使作者抒发的感情更加含蓄深沉。(4)更好地烘托了文章乡愁的主题。【答出两点即可】

22.(1)故乡正离你越来越近,是因为你对故乡的思念,对故乡执着又强烈的向往,这拉近了你与故乡的距离。(2)故乡也离你越来越远,是因为真正的故乡是回不去的。你变了,故乡也变了。(3)从消极的角度分析,那些美好的年华、那个美好的故乡是永远回不去了,只能把回忆珍藏在心里;从积极的角度分析,珍惜眼前的时光,打造美好的当下,他乡即是故乡。【每点2分,前两点必须有,第三点言之成理即可】

第五篇:《剪不断的乡愁(节选)》阅读及答案

去年年底,“开放大陆探亲”的消息公布了。

这消息像一股温泉,(乍然间)从我心灵深处涌现,然后窜升到我四肢百脉,窜升到我的眼眶。我简直无法描述那一瞬间的感动。我心底有个声音在喊着:

“39年!39年有多少个月?多少天?39年积压了多少乡愁,如今,可以把这些乡愁都给勾销了吗?”(A)

(不敢相信这是事实),但是,陆陆续续有人回乡探亲了!这居然成了事实!我太兴奋了,和鑫涛计划着,我们也该去大陆探亲了,鑫涛去红十字会办手续,回来说:“需要填三等亲的亲人名字和地址!”

一时间,我们两个都弄不清“三等亲”包括哪些人,以及我们是否有这项“资格”,激动中,我冲口而出:“故国的山,故国的水,故国的大地泥土,和我们算是几等亲?我们要探的亲,不只是‘人’呀!”(B)

不过,我毕竟不需担忧,因为我和鑫涛分别都有舅舅姨妈在大陆,所以我们很顺利地办好了探亲手续。拿到手续的那一晚,我就失眠了,脑子里奔流着黄河,奔流着长江。不只长江黄河,还耸立着五岳和长城!鑫涛见我如此兴奋,忍不住提醒我说:

“听说大陆的生活很苦。旅行也不像想象中那么方便,至于亲人,经过39年的隔阂,可能已经相见不相识,这些你都考虑过吗?”

考虑?我实在没有认真去考虑过。我只觉得乡愁像一张大网,已把我牢牢地网住。而且,当行期越来越近,我的乡愁就越来越深。我总认为,乡愁对于游子,就像一切人类的基本感情一样,是与生俱来的。(C)不过,有的人来得强烈,有的人比较淡然。我,大概生来就属于感情强烈的一型。连我的“乡愁”也比别人多几分!

计划回大陆行程时,鑫涛问我:“你要去哪些地方啊?第一站,是不是你的故乡湖南?”

我祖籍湖南,生在四川。童年,是个多灾多难的时代,是个颠沛流离的时代,童年的足迹曾跋涉过大陆的许多省份。如今,再整理我这份千头万绪的乡愁时,竟不知那愁绪的顶端究竟在何处?是湖南?是四川?是长江?是黄河?是丝绸之路,还是故宫北海?沉吟中,这才明白,我的乡愁不在大陆的任何一点上,而在大陆那整片的土地上!(D)

“可是,你没时间走遍大陆那整片的土地啊!”鑫涛说,“我们排来排去,只能去40天!”

将近40年的乡愁,却要用40天来弥补。可能吗?不可能的!我们必须放弃许多地方。湖南,湖南的亲人多已离散,家园中可能已面目全非。不知怎的,我最怕面对的,竟是故乡湖南,这才了解古人“近乡情更怯”的感觉。当我把这感觉告诉鑫涛时,他脱口而出地说:

“这也是我不敢回上海的原因!”

于是,我们把行程的第一站定在北京。(北京那儿是我父母相识相恋的地方,那儿是我祖母和外祖父母居住及去世的地方,那儿是我历史课本上一再重复的地方,那儿也是我在小说中、故事中所熟读的地方!)那儿有“故都春梦”,有“京华烟云”!还有我……

于是,我们动身;经香港,去北京。

(琼瑶于1988年11月,略有改动)

1.根据文中所写的时间推算,作者离开大陆赴台湾的时间大约是在:________。

2.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反复强调“39年”“将近40年”是为了说明什么?(不超过1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倒数第二段括号内的句子运用了排比修辞格,主要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琼瑶夫妇为何把行程的第一站定在北京?根据文中所述,概述其原因(20字以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四处画横线的句子(A)(B)(C)(D)里,最能直接表达作者心声而又最确切地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只填序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文章所写的几件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表述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本文着力表现了作者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B.作者用“乡愁”而不用“乡思”、“乡恋”作标题,则更深切更强烈的表达了作者怀念家乡的忧伤心情。

C.“剪不断”一词很形象,作者巧借李煜词句表明离开祖国的“乡愁”是无法剪断的。

D.文中的“乍然”和“不敢相信这是事实”,都说明了作者对回乡探亲这件事压根儿就没有心理准备,激动的感情纯属意外产生的。

9.文章最后说,“于是,我们动身;经香港,去北京”,请你想象一下作者到北京后下飞机时的心理活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948年或1949年或新中国成立前

2.乡愁或剪不断的乡愁

3.乡愁之多、之久、之深

4.增强气势,表达对北京的一往情深

5.“我”和“我”的亲人都与北京有着密切的关联

6.(A)

7.①得知“开放大陆探亲”的消息;②办妥探亲手续;③计划去大陆的行程

8.D

9.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湖北省孝感市应城市下一篇:环保技术部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