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民俗居住民俗

2022-08-16

第一篇:中外民俗居住民俗

中国民俗文化之居住民俗

中国民俗文化之居住民俗

中国居住民俗 中国民居的文化特征

1、物质性要求:满足人们日常生活起居的实际需要

2、精神性要求:体现尊卑之礼、长幼之序、男女之别、内外之分等宗法伦理思想等

3、民居自然质朴的性格:利用当地出产的材料,用最经济的方法,密切结合当地气候和 地形、环境等自然因素建造 民居依形式分类

大致可有七种:即北方院落民居、南方院落民居、南方天井民居、岭南客家民居、西 南少数民族干栏式民居、 西北窑洞民居和南方自由式民居。 而四合院在北方院落民居中最具 典型意义。在中国的民居中,最有特点的是北京四合院、西北黄土高原的窑洞、安徽的徽州 古民居、广西四川的竹楼、云南的一颗印民居和福建、广东等地的客家土楼

四合院

四合院的基本特征 :“四”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 四合院建筑布局: 是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封闭独立的院落为基本特征的。 按其规模的大小, 有最简单的一进院、二进院或沿着纵轴加多三进院、四进院或五进院。

清代有句俗语形容四合院内的生活:"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肥狗、胖丫头",可以说 是四合院生活比较典型的写照。

四合院住宅的要素:大门— 四合院住宅的要素:大门—门面 的要素

从建筑形式上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由一间或若干间房屋构成的屋宇式大门, 另一类是在院墙 合陇处建造的墙垣式门。 设屋宇式大门的住宅,一般是有官阶地位或经济实力的社会中上层阶级。 设墙垣式大门的住宅,则多为社会下层普通百姓居住。 王府大门是屋宇式大门中的最高等级。 通常有五间三启门和三间一启门两等。 这种大门座落 在王宅院的中线上,宏伟气派。 墙垣式门最普遍、 最常见的形式, 是小门楼形式, 它的样式尽管很多, 但基本造型大同小异, 主要由腿子、门楣、屋面、脊饰等部分组成, 一般都比较简单朴素

四合院住宅的要素: 四合院住宅的要素:垂花门 的要素

垂花门,是四合院中一道很讲究的门,她是内宅与外宅(前院)的分界线和唯一通道。前院 与内院用垂花门和院墙相隔。前院,外人可以引到南房会客室,而内院则是自家人生活起居 的地方,外人一般不得随便出入,这条规定就连自家的男仆都必须执行。♣ 旧时人们常说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二门”即指此垂花门 垂花门是指门上檐柱不落地, 而是悬于中柱穿枋上, 柱上刻有花瓣联 (莲) 叶等华丽的木雕, 以仰面莲花和花簇头为多。因垂花门的位置在整座宅院的中轴在线,界分内外,建筑华丽, 所以,垂花门是全宅中最为醒目的地方。

垂花门的功能 防卫功能: 为此, 在向外一侧的两根柱间安装着第一道门, 这道门比较厚重, 与街门相彷佛, 名叫“棋盘门”,或称“攒边门”,白天开启,供宅人通行,夜间关闭,有安全保卫作用。 屏障作用 :保证内宅的隐蔽性,在垂花门内一侧的两棵柱间再安装一道门,这道门称为" 屏门"。除去家族中有重大仪式,如婚、丧、嫁、娶时,需要将屏门打开之外,其余时间, 屏门都是关闭的,人们进出二门时,不通过屏门,而是走屏门两侧的侧门或通过垂花门两侧 的抄手游廊到达内院和各个房间。

四合院住宅的要素: 四合院住宅的要素:影 壁

影壁是北京四合院大门内外的重要装饰壁面, 主要作用在于遮挡大门内外杂乱呆板的墙面和 景物,美化大门的出入口,人们在进出宅门时,迎面看到的首先是叠砌考究、雕饰精美的墙 面和镶刻在上面的吉辞颂语。 四合院常见的影壁有三种,第一种位于大门内侧,呈一字形,叫做一字影壁,划分内外 (以内则为家宅,所以有祸起萧墙之说)。第二种是位于大门外面的影壁,这种影壁座落在 胡同对面,正对宅门。这两种影壁或单独立于对面宅院墙壁之外,或倚砌于对面宅院墙壁, 主要用于遮挡对面房屋和不甚整齐的房角檐头,使经大门外出的人有整齐美观愉悦的感受。 还有一种影壁,位于大门的东西两侧,与大门檐口成 120 或 135 夹角,平面呈八字形,称做 “反八字影壁”或“撇山影壁”。做这种反八字影壁时,大门要向里退进 2~4 米,在门前形 成一个小空间,可做为进出大门的缓冲之地。在反八字影壁的烘托陪衬下,宅门显得更加深 遂、开阔、富丽。 影壁与大门有互相陪衬.互相烘托的关系,二者密不可分。它虽然是一座墙壁,但 由于设计巧妙,施工精细,在四合院入口处起着烘云托月,画龙点睛的作用。 影壁分为上、中、 下三部分。 下为基座, 中间为影壁心部分, 影壁上部为墙帽部分, 仿佛一间房的屋顶和檐头。 影壁上的各种砖雕图案多为吉祥颂言组成,如:鹤鹿同春,松鹤同春,莲花牡丹,松 竹梅岁寒三友,福禄寿喜等图案 。

窑洞式: 窑洞式:以洞穴栖身演变而来的住宅形式

成因:土质坚实,气候干燥少雨;经济不发达,造屋经济 形式:靠崖式窑洞、地坑式窑洞 优点:隔热、保温、节能、防火、防噪音、冬暖夏凉 缺点:通风不好,比较潮湿 土窑是靠着山坡挖成的黄土窑洞,这种窑洞冬暖夏凉,保温隔音效果最好。 石窑和砖窑是先用石块或砖砌成拱形洞,然后在上面盖上厚厚的黄土,又坚固又美观。由于 建造窑洞不需要钢材、水泥,所以造价比较低。

天井窑院

“进村不见房,见树不见村。”外地人又称它是“地下的北京四合院。”既是游览农村的景 观,也是考察研究黄土高原民俗和原始“穴居”发展演进的实物见证。( 河南陕县为代表)

安徽古民居--“四水归堂” 安徽古民居--“四水归堂” -安徽民居集中分布在安徽省南部和江西省东北部地区,现存保护完好的建筑大多是 明、清时所建,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中。徽州古民居与古牌坊、古祠堂并列为“徽州三 绝”。 四水归堂说法的来历 ♣ 徽州人盖房子,都要看过风水才动工。宅子大门不开在正面,而是开在石廊内, 而且厢房前宽后窄,屋梁一面高一面低,房子不朝南(不吉利)。天井下的水池,本来是为 承接四面屋檐滴下的雨水,但在生意人看来,聚水如同聚财,因而不能让这水流出去,正所 谓“四水归明堂,肥水不外流” 徽派民居的建筑特色 青瓦白墙,围墙高大 房屋一般是三开间或五开间的两层小楼。层楼迭院,高低错落

门罩以石雕或砖雕装饰而成,庭院以“四水归堂”的天井为特点,院中有水池,种植花草盆 景,各处的梁柱和栏板上雕刻精美图案 徽派民居现以西递村和宏村为代表

徽州民居包括祠堂、家庙等建筑在内,没有了祠堂也就没有了民居。徽州从外地迁来的富家 大户极多,为了巩固他们自己的地位,维护自己的利益,他们聚族而居,形成了极强的宗法 观念和极严密的宗族组织。 宗祠是他们住宅不可或缺的配套工程, 通过它来凝聚宗族里的人 心

土楼:广东、 土楼:广东、福建等地的客家人住宅

客家并非少数民族: 客家人源于地道的中原汉民。客家的先民因躲避王权更替、农民起义或少数民族入主中 原引发的战乱而举家南迁。历史上较大规模的南迁就有五次。因古时的户籍有主、客之分, 移民入籍后就编如“客籍”,故南迁的中原汉人被称为客家人。 长途跋涉、 客居他乡,“家” 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有了家才能生存发展。 所以客家人的祖先是 1900 多年前从黄河中下游 地区迁移到南方的汉族人。 环形土楼 成因:战乱、盗匪迭起,多森林、山石 特点:封闭性好,安全性高,防御性强;聚族而居,具有亲和感与凝聚力

土楼内景

穿过门厅是宽阔的天井,中间则是一口水井。在一层的正中是祖堂,也就是族人祭祀、婚丧、 议事的场所,土楼内的居民都以一层为厨房和客厅;二层则是放置谷物和各种农具的禾仓; 三层以上才是卧室,卧室有一个个小孔般的窗户,所有的房间均由一条畅通无阻的环形走廊 紧密相连。

围龙屋

围龙屋,是客家民居的又一种特殊形式,它呈半圆形,围龙屋大门前必有一块禾坪和一个半

月形池塘,禾坪用于晒谷、乘凉和其它活动,水和屋最后合成为一个圆,这是其它的地方所 无的,广东梅州围龙屋可为代表。 ♣ 池塘具有蓄水、养鱼、防火、防旱等作用。大门之内,分上中下三个大厅,左右分两厢 或四厢,俗称横屋,一直向后延伸,在左右横屋的尽头,筑起围墙形的房屋,把正屋包围起 来,小的十几间,大的二十几间,正中一间为“龙厅”,故名“围龙”屋。

云南的一颗印民居

云南中部地区有许多这种形式的四合院住宅。它的正房有三间,左右各有两间耳房,前面临 街一面是倒座,中间为住宅大门。四周房屋都是两层,天井围在中央,住宅外面都用高墙, 很少开窗,整个外观方方整整,如一块印章,所以俗称为“一颗印”

干栏式民居—广西、 干栏式民居—广西、四川

成因:山区崎岖不平,气候炎热, 多雨潮湿,山间虫兽侵袭,盛产木、竹材且易于加工 优点:通风散热防湿防潮,防止虫兽侵袭,防洪,用料简单, 施工方便迅速 缺点:竹木结构,使用寿命较短

蒙古包

特点:便于拆装,符合游牧民族的特征;有天窗,可自由启闭,以便通气、采光;南面开门

第二篇:中外民俗论文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讲究吃的民族,无论从饮食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是首屈一指的:也真是基于这样的历史条件,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独树一帜,形成了与西方饮食文化风格迥异的自成体系的文化带。

饮食文化由于地域特征、 气候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饮食文化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

饮食文化分为饮文化和食文化。在饮文化中,中西方文化有着较大的相似性。例如,中国人喜欢喝酒,并且可以通过酒的力量作为一些在意志正常的时候不敢或者不能做的事。比如朱元璋对他的功臣石守信等人的“杯酒释兵权”,还有李白的诗仙称号也是因为他“斗酒诗百篇”。西方人也崇尚酒文化,强调酒神精神,他们渴望一种自我、本我超我的融合。酒吧文化应该是他们酒文化的突出表现,工作闲暇之余,放松自己的精神,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而人性文化在逐渐落败的现代社会,未尝不是人际交流的大平台。中西饮文化中都将各自的饮食文化向精神的层面发展。但是又存在不同:中国人强调的是饮的实践,强调实践后的狂迷状态,而西方人更注重的是狂迷本身,他们往往靠理性思维来获得这一精神享受。因此可以说,中国的文化更趋于感性,而

西方更趋于理性。

作为食文化,中西的差异性则较大。在中国,粮食,米饭,面条往往比菜占的比重大。一般中国的菜指的是蔬菜,肉食,而这些只有在节日里才可尝尝鲜。这是在日常的生活中,转化到文化这个层面上,菜其实应该是大于饭的地位的,中国讲究“民以食为天”,所以中国的菜系就分的很细,有川菜,粤菜,湘菜等等,中国人在吃上是很叫真的,于是在做菜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于是中国菜形成了原料涉及范围广,品种多、样式丰富的特点。中国能跻身世界四大菜系,也是有理由的。而西方的食文化就没有这么厚的传统,他们的食文化可以说是快餐文化,他们对食物更注重健康、快速和卫生,与中国人讲究的色香味实在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许多西方人视为弃物的东西,在中国都是极好的原料,外国厨师无法处理的东西,一到中国厨师手里,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足见中国饮食在用料方面的随意性之广博。

据西方的植物学者的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种,比西方多六倍。实际上,在中国人的菜肴里,素菜是平常食品,荤菜只有在节假日或生活水平较高时,才进入平常的饮食结构,所以自古便有“菜食”之说,菜食在平常的饮食结构中占主导地位。

中国人的以植物为主菜,与佛教徒的鼓吹有着千缕万丝的联系。他们视动物为“生灵”,而植物则“无灵”,所以,主张素食主义。

西方人在介绍自己国家的饮食特点时,觉得比中国更重视营养的合理搭配,有较为发达的食品工业,如罐头、快餐等,虽口味千篇一律,但节省时间,且营养良好,故他们国家的人身体普遍比中国人健壮:高个、长腿、宽大的肩、发达的肌肉;而中国人则显得身材瘦小、肩窄腿短、色黄质弱。有人根据中西方饮食对象的明显差异这一特点,把中国人称为植物性格,西方人称为动物性格。

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这一饮食观念同西方整个哲学体系是相适应的。形而上学是西方哲学的主要特点。西方哲学所研究的对象为事物之理,事物之理常为形上学理,形上学理互相连贯,便结成形上哲学。这一哲学给西方文化带来生机,使之在自然科学上、心理学上、方法论上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另一些方面,这种哲学主张大大地起了阻碍作用,如饮食文化。在宴席上,可以讲究餐具,讲究用料,讲究服务,讲究菜之原料的形、色方面的搭配;但不管怎么豪华高档,从洛杉矶到纽约,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无艺术可言。作为菜肴,鸡就是鸡,牛排就

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一盘“法式羊排”,一边放土豆泥,旁倚羊排,另一边配煮青豆,加几片番茄便成。色彩上对比鲜明,但在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调和,各是各的味,简单明了。

中国人是很重视“吃”的,“民以食为天”这句谚语就说明我们把”吃”看得与天一样重要。由于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来都处于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人们总是吃不饱,所以才会有一种独特的把吃看得重于一切的饮食文化,我想,这大概是出于一种生存需要吧。如果一种文化把吃看成首要的事,那么就会出现两种现象:一方面会把这种吃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不仅维持生存,也利用它维持健康,这也就是”药补不如食补”的文化基础;另一方面,对吃的过分重视,会使人推崇对美味的追求。

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虽然从卫生的角度看,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它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难以改革。

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如果将宴会的交谊性与舞蹈相类比,那么可以说,中式宴席好比是集体舞,而西式宴会好比是男女的交谊舞。

由此可见,中式宴会和西式宴会交谊的目的都很明显,只不过中式宴会更多地体现在全席的交谊,而西式宴会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此法是:将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扰,缺少了一些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 结论:

悠久而深厚的民风民俗积淀是难能可贵的,深入探究分析这样的历史文化遗产,以古鉴今,有助于理解风俗文化背后的故事,对于我国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而与西方的风俗文化比较分析,可以从另外的角度和侧面对我国的文化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究。现在国际化与全球化将中西文化交流进行到更高的阶段,中西文化正从差异走向交融,为世界文化的繁荣添彩。

第三篇:电大中外民俗

中外民俗

考试题型:

一、单选题

18题,每题1分,共18分

二、多选题

5题,每题2分,共10分

三、判断改错题

12题,每题2分,共24分

四、简答题

4题,每题5分,共20分

五、论述题 1题,每题16分,共16分 六。案例分析题

1题,每题12分,共12分

一、单选题

1、朝鲜族最富民族特色的传统食品是

A.打糕

B.冷面

C.五谷饭

D.松饼

2、维吾儿族人的标志是

A.绣花长袍

B.绣花帽

C.巴珠

D则羔利

3、古代汉族寒食节纪念的人物是

A.管仲

B.屈原

C.介之推

D.伍子胥

4、从口味上看,中国南方人喜爱 A.甜味

B.辣味

C.咸味

D.酸味

5、以下哪个国家素有“咖啡王国”之称 A.西班牙

B.美国

C.巴西

D.希腊

6、“时装不卖第二件”是______时装商人的口号。

A.美国

B.英国

C.意大利 D.法国

7、“佛跳墙”是那一菜系的代表菜

A.川菜

B.鲁菜

C.粤菜

D.闽菜

8、按习惯,建房一般是

A.坐南朝北,前低后高

B.坐北朝南,前低后高 C.坐北朝南,前高后低

D.坐南朝北,前高后低

9、风车是______民族的象征。

A.俄罗斯

B.西班牙

C.希腊

D.荷兰

10、泼水节,亦称浴佛节,是______人民古老的传统节日。

A.彝族

B.维吾尔族

C.藏族

D.傣族

11、广西瑶族的“祭盘王”的巫术活动,反映的是民俗的原始性和

A.传承性

B.稳定性

C.民族性

D.神秘性

12、“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反映的是民俗形成__________的原因

(

)

(

)(

) (

) (

)

(

)(

)

)

)

)

(

) (

)

(

(

(

A.宗教

B.地理

C.经济

D.政治

13、在游猎生活中创造了狍皮服饰文化的是

(

) A.赫哲族 B.朝鲜族

C.鄂伦春族 D.满族

14、唐宋时,苏菜和__________同为“南食”两大台柱

(

) A.浙菜

B.徽菜

C.粤菜

D.闽菜

15、主要流行于我国中南和西南的少数民族中,以及东南亚和大洋洲一带的是 (

) A.洞穴居 B.干栏式建筑

C.帐篷 D.长屋

16、潍坊是风筝的发祥地,而风筝起源于__________时期

(

A.春秋

B.战国

C.汉代

D.五代

17、__________有电车王国之称

(

A.英国

B.法国

C.意大利

D.瑞士

18、下列普遍实行稻麦、水稻一年二熟制,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小麦为辅的是(

A.东北区 B.黄淮地区

C.长江中下游地区 D.华南区

19、彝族的代表性节日是

(

A.泼水节

B.火把节

C.雪顿节

D.花炮节

20、______的银饰是我国各民族首饰中首屈一指

(

A.侗族

B.彝族

C.傣族

D.苗族

21、“染齿”是流行在我国______中的女子成年礼

(

A.纳西族

B.傣族

C.朝鲜族

D.满族

22、______是蒙古族盛大的节日和节期

(

A.花山节

B.歌圩节

C.三月会

D.那达慕大会

23、弹词属于______类民间曲艺

(

A.说类

B.唱类

C.数类

D.说唱兼有类

24、______是全世界穆斯林盛大的节日

(

A.独立日

B.开斋节

C.圣诞节

D.感恩节

25、以下有关和服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和服是日本人的传统服饰

B.葬礼用的和服通常分为正式丧服、准丧服和略式丧服三类 C.日本20岁的姑娘在成人节穿叫“留袖”的和服

D.日本和服有南北之分,北方一般用冷色较多,南方则多用暖色

26、服饰民俗产生的第一要因是

(

A.遮羞

B.保护

C.装饰

D.炫耀

27、“龙虎斗”、“菊花龙虎凤”是________的著名菜肴

(

A.川菜

B.闽菜

C.湘菜

D.粤菜

2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

) ) ) ) ) ) ) ) ) ) )

A.巴西素有“咖啡王国”的美称 B.爱斯基摩人将生肉当做美味 C.美国人的一日三餐比较复杂 D.以上都不对

29、培育出十余种水稻,而以“黑糯米”最为独特的是

(

) A.布依族

B.京族

C.傣族

D.白族 30、“冰雪王国”是指

(

) A丹麦

B卢森堡

C挪威

D芬兰

31、素有“黄袍佛国”、“千佛之国”称誉的国家是

(

) A泰国

B印度

C缅甸

D斯里兰卡

32、__________有制作精良的武士用的剑和盾

A.荷兰

B.希腊

C.瑞典

D.西班牙

33、喜欢在5月到9月这段时间结婚,尤爱在7月份喜结良缘的是

A.巴西

B.美国

C.法国

D.加拿大

34、__________有三月三吃“乌饭”过节的传统

A.黎族

B.畲族

C.土家族

D.瑶族

35、__________教堂寺庙之多,密度为“世界之最”

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日本

36、维吾儿族人的标志是

A绣花长袍

B绣花帽

C巴珠

D则羔利

37、以下居住类型与其分布地区不配套的是

A.围楼——福建

B.四合院——北京 C.窑洞——西藏

D.一颗印——云南

38、藏族的代表性节日是

A.泼水节

B.火把节

C.雪顿节

D.花炮节

39、婚礼的六个阶段中第一阶段是:

A.问名

B.纳彩

C.纳吉

D.请期

40、走婚是________族的一种婚姻习俗。

A.摩梭

B.布依

C.蒙古

D.傈僳

41、我国古人有在________节有踏青的习俗。

A.清明

B.端午

C.中秋

D.重阳

42、从口味上看,中国北方人喜爱 (

) A.甜味

B.辣味

C.咸味

D.酸味

43、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是

A.赵州桥

B.安平桥

C.风雨桥 D.泸定桥

44、回族的“斋月”是指回历

A.八月

B.九月

C.十月

D.十一月

45、维吾尔人民最喜爱的主食是

A.拉面

B.包子

C.面筋

D.抓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6、在一天的饮食中,德国人比较看重的是

(

) A.早餐

B.午餐

C.晚餐

D.夜宵

47、有“金孔雀”之称的民族妇女是

(

) A.壮家女

B.畬家女

C.白族女

D.傣家女

48、“稻作民族”是指

(

) A.韩国

B.日本

C.泰国

D.印度尼西亚

49、在藏族服饰中,“邦单”属于

(

) A.围裙

B.帽子

C.藏靴

D.藏袍

50、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哪个族

( )A. 汉族

B. 壮族

C. 满族

D. 蒙古族

51、哪一个不是蒙古族传统饮食

( )A. 腌制食品

B. 面食

C. 奶食

D. 茶食

52、什么是傣族最盛大的节日

( )A. 牺牲节

B. 白节

C. 泼水节

D. 龙舟节

53、我国把每年的重阳节定为

(

A.重九节

B.登高节

C.菊花节

D.老人节

54、中秋节赏月的风俗起于

(

A.元朝

B.宋朝

C.唐朝

D隋朝

二、多选题

1、钟敬文先生将民俗事象划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

(

A.物质民俗 B.社会民俗 C.游艺民俗 D.精神民俗 E.语言民俗

2、八大菜系是指川菜、鲁菜、苏菜、粤菜、徽菜、浙菜、________的总称。(

A.沪菜 B.湘菜 C.鄂菜 D.京菜 E.闽菜

3、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

(

A.寒食节 B.七巧节

C.五月节 D.重午节

E.上元节

4、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有

(

A.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 B.求吉心里 C.社会角色和等级身份的象征 D.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 E.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

5、干栏式建筑有以下哪些结合形式?

(

A.全竹

B.全木

C.竹木

D.土木

E.砖木

)

)

)

)

) ) )

6、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是指

(

) A.宰牲节 B.泼水节 C.开斋节 D.圣纪节 E.复活节

7、游娱竞技民俗包括

(

) A.口头文学 B.民间音乐和舞蹈 C.民间戏曲与曲艺 D.民间竞技 E.民间游戏

8、我国的“四大名绣”是指

(

A.湘绣 B.苏绣 C.粤绣 D.双面绣 E.蜀绣

9、葬礼的形式多种多样,从葬法上来看,主要有

(

A.土葬 B.火葬 C.天葬 D.水葬 E.悬棺葬

10、物质生产民俗主要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

A.类型性

B.地域性

C.季节性

D.功能性

E .科学性

11、下列方言属于七大方言的有

(

A.北方方言

B.吴方言

C.徽方言

D.客家方言

E.闽方言

12、下列节目中属于傣族传统节目的有

(

A.关门节

B.开门节

C.浴佛节

D.十月节

E.祭母节

13、历史上人们对“民俗”的概念有不同的狭义理解,大致可以分为哪四种(

A.文化遗留物说

B.精神文化说

C.民间文学说 D.传统文化说

E.物质文化说

14、以下哪些属于农业生产民俗的特征 (

) A.地域性和季节性

B.功利性和技艺性

C.保守型和稳定性 D.经验型

E.田园性

15、民间游戏种类众多,形式多样,从性质上划分,有以下哪些种类 (

A.智能游戏

B.体能游戏

C.力量型游戏

D.技巧性游戏

E.智能与体能结合的游戏

四、简答题:

1、 民俗的基本特征包括哪些内容?(每答对1点,得0.5分,满分5分。) (1) 民俗的集体性 (8) 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 (2) 民俗的民族性 (9) 民俗的类型性 (3) 民俗的阶级性 (10) 民俗的规范性与服务性 (4) 民俗的普同性

(5) 民俗的历史性 (6) 民俗的地方性

(7) 民俗的传承性和扩布性

)

)

)

) )

) )

2、举例说明干栏式建筑分为哪几种类型。

干栏型建筑是适合于南方潮湿多雨的地理环境而形成的一种民间居住形式(1分)。 它分为(1)普通干栏式以傣族、壮族民居为典型(1分)。

(2)千脚落地式以云南怒江州的傈僳族、怒族、独龙族民居最为典型(2分)。 (3)吊脚楼式以南方山区的汉族民居和苗族、瑶族等族民居为典型(1分)。

3、简述蒙古族饮食民俗方面的特征。

(1)蒙古族人以牛、羊肉和奶酪品为主食,饮食习惯为先白后红。即奶酪和肉制品。(2分) (2)、饮料以奶茶为主。主要有三种:奶茶、酸奶、奶酒。(2分) (3)、逢年过节或嫁娶等喜庆活动,通常做传统待客菜——羊背子。(1分)

4、中国民居建筑有哪些基本类型和基本特点?(每答对1点,得1分,满分5分。) 民居建筑的基本类型有: (1) 洞穴居

(2) “干栏式”建筑 (3) 帐篷或移动式居所 (4) “上栋下宇式建筑”

(5) 民居建筑的基本特点有:实用性、艺术性、伦理性和宗教性。

5、民俗具有哪些社会功能?

(1)教化功能。是指民俗在人类个体的社会文化过程中所起的教育和模塑作用。(1分) (2)规范功能。是指民俗对社会群体中的每个成员的行为方式所具有的约束作用。(1分)

(3)维系功能。是指民俗统一群体的行为与思想,使社会生活有规则的进行,保持着稳定,使群体内所有成员保持向心力和凝聚力。(1分)

(4)调节功能。指通过民俗活动中的娱乐、宣泄、补偿等方式,使人类的社会生活和心理本能得到调剂的功能。(1分)

(5)审美功能。是指民俗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的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的审美作用。(1分)

6、西北民族服饰具有什么特点?

维吾尔族传统服装为男子穿绣花衬衣,外套斜领、无纽扣“裕袢”。妇女喜欢穿色彩鲜艳的连衣裙,外面套绣花背心。男女均喜欢头戴绣花小帽,脚穿长筒皮靴。(2分)

哈萨克族服饰适合草原游牧民族文化特点,便于骑乘。男子有皮大衣、皮裤、衬衣、长裤,多用白布制作而成。妇女多穿丝绸、花布、毛织品缝制的连衣裙。帽子、头巾颇为讲究。(1分) 回族在服饰上的特点就是其礼拜帽,一般用白布制作,为无檐小圆帽。(1分) 蒙古族服饰包括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男女老幼一年四季都喜欢穿长袍。(1分)

7、举例说明西班牙人的社交礼仪。

(1)西班牙人相见时普遍采用握手和拥抱的方式。(1分)

(2)西班牙人生活轻松,喜欢夜生活,他们吃晚饭的时间,一般是在晚上8点左右。(1分) (3)西班牙人一般不守时。(1分)

(4)西班牙人喜欢谈论政治、体育、旅行,避免说宗教、家庭和工作。(1分) (5)不要说关于斗牛的坏话,不能把大丽花和菊花作为礼物送人。(1分)

8、汉族传统节日的文化与民俗特点是什么? (1)汉族传统节日多源于农事。(1分) (2)汉民族的传统节日多源于历史。(1分)

6 (3)汉族古代思想意识的着眼点主要是人伦道德,而不是鬼神和看重来世的宗教。(1分) 民俗特点是:具有鲜明的农业社会文化特点。(1分)具有浓厚的伦理观念与人情味。(1分)

9、简述中国的四合院。

北方四合院由两层院落组成,第一层为围墙、倒座组成,第二层由倒座,正房及两侧厢房组成,一般第二层院落的四幢房屋互不联接,以便于采光取暖。(2分)

南方四合院围合的四幢房屋紧密相连,故中间院落较小,加上南方多二层楼,故形似井口,因而院落称"天井”。这种"天井”便于通风透气。(2分)

北方四合院以北京四合院、济南四合院、太原四合院为代表,南方四合院以苏州四合院、周庄、南浔、同里、及海盐四合院为代表。(1分)

10、举例说明村落组织的习俗。

(1)严格维护村境。这是村落组织从土地观念出发维护本村利益的一种习俗,由传统的地缘关系和强烈的村界意识所决定。(2分)

(2)组织协调村落社会的集体活动。这种惯例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婚丧大事的协力互助;二是修建房屋的协力互助;三是耕种收割的换工互助。(1分)

(3)管理村落的共同生活秩序。有以下主要的内容和形式,如:村落议事、村落规约、村落制裁等。(1分)

(4)开展乡里的社交往来。主要是村落中喜庆、年节、庙会等群众集体活动的开展。(1分)

11、各民族服饰所体现的社会观念有哪些? (1)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 (1分) (2)求吉心理(1分)

(3)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1分) (4)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1分)

(5)此外,服饰还包含着各种不同的审美观念。(1分)

12、影响农业生产民俗的因素有哪些?

(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农业生产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理、气候、温度等自然因素的影响。(1分)

(2)科学技术。农业科技水平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水平和利用改造能力,是农业生产发展的手段。(1分)

(3)经济条件。一个社会的经济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包括人口密度、人口素质、居民习惯等。(1分)

五、论述题

1、结合饮食民俗的特点和中国八大菜系特点谈谈你最喜欢的中外菜系。 (1)谈谈饮食民俗的特点

饮食民俗是重要的烹饪文化遗产。它有很强的民族性、地域性、社会性、传承性,对中国人的礼仪、道德、行为规范有深刻的影响。饮食民俗在一定意义上是窥视中华民族社会心态的窗口。(3分)

(2)谈谈中国八大菜系特点。

鲁菜历史悠久,“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文化底蕴浓厚;川菜采巴蜀丰 富的物产,烹巴蜀之美味,“七滋八味”尽在其中;苏菜“金齑玉脍”,技法精妙,玲珑剔透;湘菜,香甜酸辣,诸味俱全,风味浓郁;徽菜古色古香,河鲜家禽,尽入其味;浙菜南料北烹,味贯南北,清鲜爽脆;闽菜清鲜和醇,色香味形,无一不备;粤菜清淡鲜活,博采众家,影响深远。(4分) (3)谈谈自己最喜欢的中国菜系(2分),并说明原因。(2分) (4)谈谈自己最喜欢的外国菜系(3分),并说明原因。(2分)

7

2、试述南北方的饮食差异。

南米北面.我国南北方的饮食习惯不同。南方人爱米饭,北方人喜面食,其实这与南北方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同有关。(2分)

(1) 从菜系来看,南方菜系优势明显、有广东的粤菜、四川的川菜、湖南的湘菜、江浙的杭帮菜等。而北方却几乎没有独立的菜系,当然东北的菜还是颇有特色。总体特点是南方饮食讲究的是精细,而北方体现的是粗犷。(3分)

(2) 从菜量来看,南方多数是小而精。北方是多而粗,南方一年四季蔬菜丰富,北方到了冬季就数大白菜最多,要不就是大棚的蔬菜,但是品种相对还是少了些。尤其在农村可能差别更大。(3分)

(4) 从喝汤来看南北迥异:南方人喝汤是作为一个菜上桌的,更多的是在夏季天气炎热喝汤,广州、福建一带在饭前、饮酒前喝汤,尤其广州人堡汤是出了名的。而北方人一年四季都喝汤,但是汤是在饭后喝,一般不是作为一道菜上桌,而且主要在冬季喝汤,觉得热乎、暖和。 (3分)

(5) 从喝酒来看,北方人豪爽,平均酒量大于南方人,特别是山东、东北和内蒙人酒量惊人。南方生产白酒,有名的贵州茅台、四川五粮液。夏天可能南北都已啤酒为主,但是冬天北方人更喜饮白酒,但是冬天南方的江浙一带喜喝黄酒。(3分)

能结合自己的想法和实际情况用自己的语言谈谈南北方饮食的差异。(2分)

3、中国汉族有哪些主要的节日,请简述每个节日主要的风俗特点。 (1)春节 (2)元宵节 (3)清明节 (4)端午节 (5)七夕节 (6)中秋节 (7)重阳节 (8)腊八节

结合以上的节日谈谈每个节日的由来及传统风俗习惯。

(以上每个知识点2分,必须结合节日特点展开论述。)

六、案例分析题

1、一位专家到德国参观考察,主人亲自驱车到机场迎接,一见面双方行握手礼,然后主人请专家在后排左位。为了欢迎专家,主人准备了丰盛的晚宴,有德国特色菜肴:鱼子酱、煎蜗牛,还有大量的啤酒;就餐期间,主人不停给专家夹菜和添加酒水,专家表示感谢。用餐后,他们欣赏了德国传统哥罗波罗舞表演。

请指出这位专家有感哪些不符合实际的做法和描述,并加以改正。

答案:对该专家到德国参观考察的描述中有4处错误:

(1)为了表示对客人的尊敬,主人会请客人坐轿车的后排右坐而非左座。(3分) (2)鱼子酱和煎蜗牛是法国的特色菜,德国人餐桌主角是肉食,且最爱猪肉。(3分) (3)自助餐发明于德国,主人不会给客人夹菜口。(3分) (4)哥罗波罗舞是澳大利亚的民间舞蹈,德国人爱好音乐。(3分)

2.拜火是蒙古族婚礼中的一个重要仪式。各地蒙古族尽管拜火的形式有所不同。但在婚礼上都是不可缺少的内容。新娘娶到新郎家后,首先要举行拜火仪式,新郎新娘从两堆旺火之间双双穿过,接受火的洗礼,使他们的爱情更加纯洁,坚贞不渝,生活美满幸福,白头偕老。 杜尔伯特蒙古族的拜火仪式别具一格。当新娘进入婆家后,院子里垒着一堆旺火,新郎和新娘要一齐往火里祭

8 洒奶酒,并跪拜叩头。旁侧站着司仪诵念《火的赞词》:圣主成吉思汗发现的火石,诃额仑母夫人保存下来的火种,用洁白的哈达、奶酒祭祀,民族之火从古到今。请新郎新娘祈祷吧! 神火是你们婚配的见证;请新郎新娘叩头吧! 佛光为你们接代传宗。 请分析:拜火仪式为何在蒙古族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

答案:

1、拜火仪式与蒙古族人的信仰有关。(2分)

2、信仰萨满教的蒙古族先民认为火是在天地分开时产生的,因此十分崇拜火神母。(4分)

3、崇拜火是蒙古民族的古老传统。在蒙古人看来,火是神圣的。一家一户的祭火,有继嗣之义,举凡婚娶大事、新年,都要祭火,具有象征家族、日常生活的延续。(6分)

3、2008年6月24日,“56个民族踏访组”一行4人来到畲族聚集相对集中的福建省宁德市亭坪村进行了访问。 虽说“凤凰装”是畲族最具特色的服装,但记者找遍了全村也没能找到穿“凤凰装”的人。当地闽东青年文明号希望小学的雷秀妹老师得知记者采访的消息后,热情地换上了压在箱底的“凤凰装”,并戴上传统的发饰,只是由于时间原因,她不能够盘出凤凰头来。雷秀妹告诉记者,现如今许多畲族人认为,传统的“凤凰装”不如时装好看,也不方便穿戴,于是很少有人穿它们了,尤其是“凤凰头”现在很难找到会梳这种发型的人了,即便能够梳上也要用两三个小时才能完成,所以很少有人如此装扮。如此一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民俗正在渐渐消退中。只有在重大的活动和节日中,少数畲民才如此盛装打扮。

分析:案例反映出当代民俗现状中存在什么问题?请简要分析问题的成因,并谈谈你的对策。

答案:

1、案例中反映的实质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即民俗文化传统正在统逐渐淡化。(3分)

2、民族服装逐渐淡出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原因有二: 一是工作、生活不太方便,且穿着比较费时。(3分)更主要的原因则源于现代文明的冲击,人们思想上更愿意接受现代文化,所以认为传统中某些习俗已经过时。(3分)

3、政府及当地文化部门可有意识支持民俗文化产业,在当地开展各种相关民俗文艺活动,传承民俗遗产。(3分)

选择题答案

1---5 BBCAC 6—10 DDBDD 11---15 DBCAB 16—18 BDC 19---23 BDBDB 24—28 BCBDC 29—33 ACACD 34---36 BAB 37---41 CCBAA 42—46 CABDA 47---51 DBABA 52—54 CDC

多选

1. ABDE 2.BE 3.ACD 4. ABDE 5.ABCD 6.ACD 7.BCDE 8.ABCE 9. ABCDE 10.BCDE 11.ABDE 12.ABC 13.ABCD 14. ABCDE 15.ABE

第四篇:中外民俗风情

东方婚礼习俗

中国传统结婚习俗

相亲

子女尚未成年,父母即命媒说亲。一经中意,双方登门相亲、看厝。其间,相亲者吃下对方煮的鸡蛋、线面,就算婚事说成了。接着,双方商量聘金、嫁妆、彩礼等条件。

断八字

男女双方经媒婆说中撮合后,由媒婆从中传递双方的出生年、月、日、时的生辰贴,请算命先生决断吉凶。

定聘

在双方谈妥条件后,由男方选择吉日,备办金戒指、首饰、部分聘金等礼物及糖果、香烟等礼品,送到女方家。女方父母收下礼物,并将礼品分赠亲友、邻居,表示女儿已经许配人家。

择日

男方把择定的婚期写在红纸帖上送到女方家,男女双方开始择吉裁衣。

送嫁

姑娘出嫁时,亲友为其赠送一批衣料或生活用品表示祝贺,俗称“送嫁”。姑娘接受礼物后,则应将夫家定亲时所送之“石榴”面包、白糕、红(米团)、猪肉等分赠亲友,以表谢意。

催嫁

俗称“起轿脚”,即在婚期前两天,男方应按商定的礼品项目和数量,全数送至女方家,礼盘多至八个。

迎亲

迎亲前夕,新郎新娘都要“绱头”、沐浴斋戒。新娘的绱头是开脸(用细绳绞去面上的汗毛)、梳妆、缚高髻;新郎只剪发、剃脸、戴礼帽,并在帽上扎一圈红髻线,插上两朵红玫瑰花,身穿长衫马褂。迎亲的早上,男方用红轿或花轿、彩旗,请十音八乐队迎亲。

拜堂

新娘轿到新郎家门首时,除新郎外,其他家庭成员都要回避,并熄灭灶堂里的柴火,寓意“新娘入门无火气,亲人不犯轿头冲”,以后全家就会和睦相处。新娘下轿后,由媒婆和两个小孩引至厅堂拜堂。

闹洞房

花烛之夜,新郎新娘的亲友一起来做游戏,捉弄新娘和新郎,最初是为了辟邪,发展到现在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恶搞。

换花

婚后第三天,女方备办“换花盘”,由小舅子送到男方家,看望才出嫁的亲人。 中西结合的香港的结婚礼仪

香港继承了中国古代的传统习惯以及地方的风俗,以信仰道教、佛教为主,由于长期受英国的统治,又受到基督教的影响。结婚仪式体现了香港特色。

送嫁与姐妹团

婚礼的前夜,新娘的女朋友们就集中在新娘的家里,组成姐妹团,通宵达旦地热闹,叫做送嫁。因为在古代的中国,结婚以后女子就不太走出家门,所以,这是与朋友们的告别的仪式。

上头

结婚的前一夜,每位母亲都要给出嫁的女儿、儿子梳理头发。"一梳一梳到最后",表示了永远的意思。

吃汤圆

将米磨成粉,加上芝麻馅,做成拇指大小的汤圆,再用砂糖汁煮一下,非常甜,表示新婚生活又甜又圆、幸福美满。

开门吉利与兄弟帮

婚礼当天都要从早忙到晚,首先由新郎前往新娘家迎娶新娘,这是第一个小高潮。与新娘家的姐妹团一样,新郎家也要结成兄弟帮,一同前往迎接。姐妹团在新娘家的大门口挡住去路,要想过门的话,需要付买路钱,需双方谈判交涉。"九"这个数字表示永久、永远的意思,所以,礼金最初从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元九角开始谈起,谈妥之后由兄弟帮用现金付帐,礼金由姐妹团共享。

斟茶与拜祖先

终于进入新娘家门的新郎,首先要与新娘并立,给新娘的父母亲献茶,这种仪式称之为"斟茶"。这时负责倒茶的人被称作"大妗姐,"是一个穿着黑色礼服的中年妇女。仪式之后再前往新郎家再一次斟茶。新郎、新娘以及姐妹团、兄弟帮、大妗姐等都要分乘扎着彩带的车赶往新郎家。到了新郎家,首先开始的仪式是拜祖先,给神台上祭祀着的祖先献茶、点心,然后给大门的土地神拜礼,之后是给父母斟茶。

麻将与喜勺

仪式结束后,就开始进行称为"喜勺"的结婚宴会。在此之前,一般是在傍晚五点左右开始,三五成群的开始打麻将、扑克牌或者唱卡拉OK、聊天。

婚礼时,新郎、新娘又要迎接来客,又要照相,甚是繁忙。一般到午后九点左右,新郎新娘才能落座,上了菜,宴会才能开始。宴会开始时,无致词、无演讲,专门用餐。待用餐中途上鱼翅汤时,主持人才开始致词,各席就开始巡回干杯,也开始到了"闹新人"的时间。婚礼一般要持续到夜里十一点钟结束。

日本结婚礼仪

日本人认为结婚是人生重大的转折,所以对待结婚问题极为慎重。在日本结婚大多与某一宗教仪式相结合,有神前婚、佛前婚和基督教婚。

在举行神前结婚仪式时,由神女献上的三三九度杯内的神酒必须喝得干干净净,否则不吉利。举行仪式的时候,由新郎持短把酒壶给长把酒壶添酒。

交换结婚戒指时,一般由新郎首先将它戴在新娘左手的无名指上。举行基督教婚礼时,教堂中央的通道只留给新郎、新娘和伴娘行走,其他人只能走旁边的侧道。

举行佛前婚礼时,日本的新郎、新娘都要带上佛珠,新婚夫妇要给祖先的灵位烧香,祈求祖先的庇护。

参加婚礼披露宴的日本人一般都得向新人赠送祝仪金。祝仪金为5000~50000日元不等。它们必须装在饰有金银绳的祝仪袋里。

披露宴席间,大多要请新郎新娘的长辈、上司、领导或知名人士讲话,这时大家都得放下碗筷,认真倾听。日本人认为白色是最纯洁的颜色,所以新娘刚出场时一般都穿白色的婚纱裙,头戴白纱,头扎白花。在披露宴过程中,新娘要换两三次服装,除第一次的是白色的以外,其他几次均根据新娘的喜好决定。

结婚后,日本的新婚夫妇要去介绍人家致谢,表示感谢的同时,还要送上新婚旅行时给介绍人买的礼品。在婚后一个月内,新婚夫妇要做的另一件事就是向外发结婚通知书。

印度婚礼

订婚

男女双方谈妥以后,女方给男方一些礼品和钱财。清晨或傍晚,男方宴请自己的亲属,把此事告诉他们。双方见面后,男方招待客人吃饭或向人们分发糖果,这时,妇女们在屋内唱歌,订婚要选个吉日良辰

填怀

订婚以后,选个吉日良辰,男方的父母带上一两个亲戚来到女方家,他们给未来的儿媳带来衣服、首饰、玩具、糖果,并且还给姑娘的兄妹等人也带来些衣服。

黄信

即送喜贴。由女言提出结婚日期,用书信形式寄出,在信封上涂有姜黄或黄金,黄金象征吉祥,象征春天的欢乐。

擦姜黄仪式

一般在结婚前七天进行,每天用姜黄或芥子油的混合物(名叫“比迪”)给即将结婚的男女擦身,擦者多为歌手、母亲、嫂子或其他已婚的女子。

帕德仪式

属于一种助兴仪式。在举行这个仪式那一天,舅父母带上礼品,来到外甥女家里。女方收到这些东西后要适当还礼。舅父要给即将出嫁的外甥女一些鲜艳的纱丽、手镯和脚镯等物。

宴请

在迎亲队出发的前一天,由男方举行的一种仪式。这一天,男方把亲戚朋友请来,大吃一顿,热闹一番。

骑马仪式

男女双方在结婚的前几天都举行的一种仪式。有的在结婚前的三四天举行,有的在结婚前一两天举行。未来的新郎每天夜里骑着马,由一群男女和乐队陪同,到各处游行;未来的新娘坐轿、坐马车或骑马游行。

拜陶工转盘

这是男女双方都举行的一种仪式。举行仪式的时候,妇女们前往陶工家里,对他家做陶器的转盘进行膜拜,在转盘上放些大米、白面和一些糖果等物。陶工这时给他们一些新陶器作为交换。

游城与敬母

迎亲队在出发以前还要举行两个仪式:一是新郎骑马游城;二是向母亲保证婚后敬母。

新郎骑在马上,由其姐夫牵马逛城,沿路有些人送他些钱,作为祝贺

在迎亲队出发之前,新郎向母亲发誓保证,婚后他和妻子对母亲孝敬如故。

耿雅丹

这是新娘的父亲把新娘交给新郎而举行的一种仪式。新郎和新娘被带到火堆旁边,让他俩坐在一起。新娘的父亲向新郎提问,带新郎回答后,将女儿交给新郎。

拉吉豪姆

这是一种烧拉瓦祭火神的仪式,也是一种祝愿仪式。新郎新娘面朝东方站立,中间生着一堆火,视火如神,以火神为证,完成这种结婚仪式。

阿格尼·薄里耶纳

这是新郎和新娘烧火转圈的一种仪式,新郎、新娘朝拜火神,把火神当做结婚的证人

完成了上述这些仪式后,才算完成了结婚仪式。

第五篇:《中外民俗》教案目录

第1章

民俗概述 1.1 民俗的定义及分类 1.2 民俗的基本特征 1.3 民俗的社会功能 1.4 民俗的形成 1.5 民俗与旅游

第2章

服饰民俗 2.1 服饰民俗概述

2.2 中国汉族服饰民俗流变 2.3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 2.4 外国服饰民俗

第3章

饮食民俗 3.1 饮食民俗概述 3.2 中国汉族饮食民俗 3.3 中国少数民族饮食民俗 3.4 中国港澳台地区饮食民俗 3.5 外国饮食民俗

第4章 居住民俗 4.1 居住民俗概述 4.2 中国汉族居住民俗 4.3 中国少数民族居住民俗 4.4 中国港澳台地区居住民俗 4.5 外国居住民俗

第5章

交通民俗 5.1 交通民俗概述 5.2 中国交通民俗 5.3 外国交通民俗

第6章

农业民俗 6.1 农业民俗概述 6.2 中国汉族农业民俗 6.3 中国少数民族农业民俗 6.4 中国港澳台地区农业民俗 6.5 外国农业民俗 6.6 农业民俗与旅游

第7章

工艺美术民俗 7.1 工艺美术民俗概述 7.2 中国工艺美术民俗 7.3 外国工艺美术民俗

第8章

人际礼仪民俗 8.1 人际礼仪民俗概述 8.2 中国人际礼仪民俗 8.3 外国人际礼仪民俗 8.4 旅游交际礼仪

第9章

岁时节日民俗 9.1 岁时节日民俗概述 9.2 中国汉族岁时节日民俗 9.3 中国少数民族岁时节日民俗 9.4 中国港澳台地区岁时节日民俗 9.5 外国岁时节日民俗

第10章 游艺民俗 10.1 游艺民俗概述 10.2 中国汉族游艺民俗 10.3 中国少数民族游艺民俗 10.4 中国港澳台地区游艺民俗 10.5 外国游艺民俗 第11章

世界主要宗教 11.1 宗教概述 11.2 佛教 11.3 基督教 11.4 伊斯兰教 11.5 其他宗教

第12章

我国主要民俗村和民俗博物馆 12.1 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 12.2 云南海埂民俗村 12.3 北京民俗博物馆 12.4 南京民俗博物馆 12.5 天津民俗博物馆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政务服务工作总结下一篇:植物细胞工程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