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滴灌区芦笋优质高产标准化栽培技术

2022-09-12

芦笋又名石刁柏、龙须菜,系百合科天门冬属的宿根性多年生草本植物。芦笋富含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和维生素,其含量均高于一般水果和菜蔬,特别是芦笋中的天冬酰胺和微量元素硒、钼、铬和锰等,具有调节机体代谢,提高身体免疫力的功效,在对高血压、心脏病、白血病、血癌、水肿和膀胱炎等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和药理效应,在国际市场享有“蔬菜之王”的美称[1]。

甘肃黄羊河集团食品有限公司自2011年开始,经过充分的市场考察和前期论证,依托甘肃农垦黄羊河农场6 000 hm2标准化农田,公司确立发展芦笋种植加工项目。经过多年实际经验,公司在河西走廊滴灌区对芦笋优质高产及标准化栽培技术方面积累了好多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资料。目前,公司1 865 hm2芦笋种植基地已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验收,成为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现将示范区内芦笋标准化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育苗

1.1 育苗时间

当土壤温度达到10℃时,即可播种。露地一般在4月上旬-8月上旬播种,小拱棚育苗可提前在3月上旬播种。

1.2 品种选择

选用优质丰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芦笋品种。

1.3 种子质量

种子纯度95%,净度≥97%,发芽率≥80%,水分≤8%。

1.4 种子处理

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种12 h,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浸种12 h。种子用清水冲洗后在25~28℃水中浸泡36 h,期间每天冲洗1~2次,同时换水。

1.5 催芽

种子吸胀后于25~28℃条件下保湿催芽,每天用清水洗1~2次。种子20%~30%露白后即可播种。

1.6 育苗方式

用营养钵育苗。营养土一般用过筛非种植芦笋的客土和腐熟农家肥配置而成,客土和农家肥的比例为7∶3,每立方米的土加磷酸二铵1~1.5 kg或2~3 kg的过磷酸钙,充分拌匀后装钵,营养钵要求高度7~10 cm,上口径7~10 cm。

1.7 播种

播种前1 d将营养钵浇足底水,播种时现在营养钵中间打1个小孔,深度1.5~2 cm,再将单粒已萌动种子播入小孔,随即盖上营养土。

1.8 苗期管理

播种后每3~4 d喷水1次,适度宜保持在60%~70%,温度白天保持在25~30℃,夜晚保持在12℃以上。

1.9 起苗

当苗龄在60~70 d、苗高30 cm以上时可起苗,起苗后按芦笋苗大小分级,幼苗肉质根在20条以上者为大苗;10~20条为中苗,10条以下为小苗。

2 定植

2.1 地块选择

选择土壤肥沃、地势平坦、耕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排灌便利的壤土或沙壤土;前茬忌百合科作物(葱、蒜、韭、贝母、郁金香、百合和芦荟)、桑园、果园和林地。

2.2 深翻开沟

开沟前深翻整平土地,按1.4 m行距开40 cm宽、40cm深的定植沟。

2.3 施基肥

定植前在沟内施入腐熟的羊粪4~6 m3/667 m2,磷酸二铵20~25 kg/667 m2,尿素5~7 kg/667 m2,硫酸钾5~10kg/667 m2与土壤混匀,肥料符合NY/T394-2000标准。

2.4 土壤消毒

用50%辛硫酸乳油300~500 m L/667 m2,对水3~5kg,拌细沙50 kg均匀撒入沟底。

2.5 沟土回填

种植沟施完基肥,将地表土回填至地表10~12 cm,用脚踏实。

2.6 定植

2.6.1 定植密度

行距1.4 m,株距23~25 cm。

2.6.2 定植方法

按苗分级大小分开带土移栽,将芦笋苗定植在种植沟中间,鳞芽盘踞地表10~12 cm,然后覆土10~12cm,覆土后轻轻踏实,地下茎与沟的方向一致。

2.6.3 铺设滴灌带

滴灌田在芦笋种植后距芦笋定植行两侧15 cm处铺设滴灌带,即滴灌毛管在40 cm宽定植沟两侧,也可以采取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3 田间管理

3.1 查苗补苗

定植1个月后要进行查苗补苗。补苗时要浇足底水,补栽的幼苗仍要注意定向栽植。

3.2 水肥管理

3.2.1 施肥

在第2条茎发处时施壮苗肥。漫灌区施氮磷钾复合肥20~25 kg,施肥时距离芦笋15~20 cm,顺行开沟,沟深以10 cm为宜,将底肥施入沟内并覆土耙平;滴灌区施芦笋专用肥10~15 kg/667 m2。芦笋采收期间追施催芽肥,一般中等肥力芦笋笋田必须施入氮5~7 kg/667㎡,五氧化二磷3 kg/667 m2,氧化钾4~6 kg/667 m2,具体用量要视笋田肥力状况和采笋时间长短而定,适量分次施入,每次配施生物有机肥2~3 kg/667 m2。在8月中上旬以后施2次秋发肥,施入芦笋专用追肥50~60 kg/667 m2,施肥量根据土壤肥力而定。

3.2.2 中耕除草

及时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中耕时应避免伤及地下嫩茎和根系,适量覆土。芦笋地及地埂禁止使用任何除草剂。

4 采收

4.1 采笋时间

4.1.1 起始时间

一般在4月初当平均气温达到5℃时,鳞芽会逐渐萌动生长形成可采收嫩茎。

4.1.2 采笋期

从开始采收到结束,称为芦笋采收期。一般一年生芦笋采收期25~30 d;二年生芦笋为45~55 d;3~10 a期间采收期为60~70 d。

4.2 采笋工具

1把采笋铲或者锋利剪刀、1个采笋筐、1块湿布。

4.3 采笋方法

当芦笋嫩茎粗度达到0.8 cm以上时贴地表1 cm采收,采收后放于阴凉处并在2 h内运送到加工地点。

4.4 采笋操作要求

在采收符合要求的嫩茎的同时,要及时剔除不能生长成正常产品的歪芽、虫蛀笋和伤残笋,采下的嫩茎必须进行湿布遮盖保鲜。

5 病虫害防治

5.1 主要病害防治

芦笋病害主要有茎枯病、褐斑病和根腐病等。在移栽芦笋时,选在前茬为小麦或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的田块,不要移栽过深,芦笋田周边不要种植同科蔬菜、花生、大豆等作物。增施有机肥和微量元素,控制氮肥施用数量,科学施用适量的磷肥与钾肥,雨后要及时排水、松土,发现病茎及时集中销毁,冬季将田间枯死茎彻底清除、田间操作时防治笋株受到损伤。

5.2 主要虫害防治

芦笋的虫害主要有地下害虫(地老虎、金针虫、蛴螬和蝼蛄等)、蚜虫、棉铃虫等。

5.2.1 物理防治

在芦笋田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棉铃虫、地老虎成虫等害虫;用黄板诱杀蚜虫。

5.2.2 化学防治

农药使用符号GB4285、NY/T393、GB2763规定。

5.2.3 地老虎防治

1~3龄幼虫可采用喷雾法,4~6龄幼虫可采用撒毒土或灌根的方式进行防治。喷雾应在傍晚,植株、地面都要均匀喷雾,药剂可选用2.5%敌杀死乳油2 0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1 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3 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或20%菊马乳油3 000倍液喷雾;也可用25%敌百虫DP1 kg,拌细土40 kg,于傍晚撒于田间。此外,还可用50%辛硫酸乳油500倍液灌根。

5.2.4 蛴螬和金针虫害防治

用48%毒死蜱乳油1 500倍液,或37%高氯·马乳油1 000倍液,或50%辛硫酸乳油800倍液灌根。

5.2.5 蚜虫防治

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5 000~10 0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1 500~2 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

摘要:甘肃黄羊河集团食品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一些培养优质高产标准化芦笋的栽培技术。从育苗、定植、田间管理、采收和病虫害防治这5个方面对此栽培技术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芦笋,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河西走廊滴灌区

参考文献

[1] 郑绚兰.绿芦笋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广西农业科学,2006(3):311-31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道路软基处理施工方法探讨下一篇: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