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栽培技术管理论文

2022-05-02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板栗栽培技术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发展板栗产业,扩大种植面积,提高板栗种植的技术管理水平,逐步实现板栗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板栗增产,农民增收。发展板栗产业,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提高森林覆盖率,防土固沙,保持水土,改善环境。

板栗栽培技术管理论文 篇1:

板栗的栽培管理与病虫害防治策略

摘   要:板栗是我国主要干果树种之一,与桃、杏、李、枣合称五果。板栗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果实肉质细嫩、糯性黏软、甘甜芳香,营养丰富,维生素C含量比西红柿还要高,同时板栗中含有很丰富的矿物质,有锌、铁、钾等,深受广大群众追捧。以板栗种植为切入口,主要分析了板栗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两方面,希望可以对种植板栗的果农有所帮助。

关键词:板栗种植;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

板栗作为双子叶植物,原产自中国,在中国已经有5 000多年的历史了,改革开放后,板栗作为中国特色坚果流传至世界各国。板栗全身是宝,花有驱蚊的功效,果实可以提供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元素。本文从两个方面介绍板栗,一方面主要讲述板栗种植栽培管理技术,其中包含种植地点、时间、光照、施肥管理,以及修剪枝条;另一方面主要讲述板栗病虫害症状、形态特征、防治原理和解决措施。

1   板栗的栽培管理技术

1.1   合理种植管理

板栗种植的关键是选择合理的品种,要选择满足以下特点的优良品种作为栽培品种,幼苗在2年以内,幼苗直径要超过0.8 cm,抗病虫害能力强、根茎无损伤。在栽植时,要考虑和控制种植密度,它是提高面积产量的基本保障措施,通常株间距大约控制在4 m×4 m,栽种42株/667 m2。平原种植36株/667 m2左右,山地种植54株/667 m2左右,一定要控制好板栗幼苗的隔行间距[1-3]。

1.2   种植土壤选择管理

我国安徽、广西、江苏、河北等地都是著名的板栗种植区域,大部分地区都比较符合板栗的生长特性,要选择常年平均气温在11~22 ℃,板栗生长对光照的需求比较大;年降水量780~950 mm,要时刻保持土壤肥沃状态,有很强的储水、排水能力;同时要选择向阳地区,土壤酸碱度保持在弱酸性,pH值控制在5~6,在满足光照的同时,也满足了板栗植被需要的锰、钙等营养元素[4]。

1.3   施肥管理

在板栗生长过程中,要时刻根据板栗生长情况进行合理、有效的施肥,促进板栗迅速生长。板栗幼苗在种植过程中,要追长效有机肥料,在板栗幼苗成活后,还要给幼苗及时补充快速生长性肥料。成年板栗主要追有机肥和复合肥。有机肥是指含有生物粪便、泥炭土、蚯蚓肥等,能改变土壤活性、保肥、持水、透气,其中含有的微量元素能很好地被植株吸收,为板栗提供全面的营养,通常一般每株板栗树需要施有机肥25~30 kg。复合肥是指氮肥、钾肥和磷肥,根据板栗树的状况确定肥料的使用种类,最终确定施用时间[5]。

1.4   合理修剪

板栗生长期较短,长势迅速,如果不能及时修剪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板栗树木的生长所需要的光照。处于幼苗时期的板栗生长比较缓慢,待到成熟期后,长势非常迅速,如果不能及时修剪,就会增加林木病虫害的发生概率,会影响到板栗的生产质量。因此,在板栗的成熟期就应该对板栗频繁进行修剪,在30~60 d时就要进行修剪,同时要对有病虫侵害迹象的枝条进行彻底处理。

2   板栗病虫害种类和防治策略

2.1   板栗幼苗干枯病

形态症状:幼苗出土后,根茎部尚未木质化以前,在根茎地表处出现褐色凹陷长形病斑,患病的枝叶表皮呈黑褐色,病部以下根部正常,地面上部分叶片失水萎蔫,后期枯萎,病株直立。

病理原因:病菌主要靠土壤及带菌栗苗传播。苗圃土壤黏重,排水不良,土壤板结,透气不良,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过量施用氮肥。

解决措施:及时松土,增加土壤透气性,不要过量施用氮肥,当田内发现初发病苗时,用康复药剂进行3 000倍稀释后灌溉板栗幼苗根部[6]。

2.2   大黑蚜虫害

板栗大黑蚜是指一种大黑蚂蚁,移动快,以卵在皮缝、翘皮下、树干背阴面越冬为主。

病理原因:板栗大黑蚜虫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嫩枝、新生长树梢和叶片背面刺吸汁液为生,会影响板栗产量。

解决措施:①刮皮。刮皮以清除越冬卵,将刮下的树皮集中烧毁。②保护天敌。如食蚜蝇、草蛉、七星瓢虫、蚜茧、大黑蜘蛛等。③药剂防治。以菊酯类和40%氧化乐果1 000倍液喷雾防治[7]。

2.3   板栗疫病

形态症状:主要病发于板栗树的主枝和主干上,病菌能藏在患病树皮内侧,初期树枝和树干呈红褐色,略微凸起,里部出现腐烂,且会发软、能流出汁液。病发期在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的20 d内,6—7月的60 d是板栗树疫病的巅峰期,会出现大面积枝条和树木枯死。

病理原因:与当地的气候和选择栽培的品种有着很大的关系。

解决措施:选择抗病的优质品种,科学进行浇水、施肥管理;及时对发病的枝条和主干进行修剪和刮皮,在处理后要使用401抗菌剂进行涂抹,有效控制疫病,同时要避免牲畜对树干造成损伤。在入冬前要对主要枝干进行整体涂白保护[8]。

3   结语

综上所述,要生产出高质量、高品质的板栗,就要在板栗种植过程中,不断加强果农的栽培技术管理,合理管控种植、品种选择、土壤管理、施肥和浇水管理、及时对板栗树木进行修剪,同时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和管控工作,努力为板栗树营造较好的生长环境。

参考文献:

[ 1 ] 鲁必发.板栗的栽培管理与病虫害防治策略[J].现代园艺,2019(9):68-69.

[ 2 ] 肖劲萍.板栗的栽培管理与病虫害防治[J].现代园艺,2017(8):24.

[ 3 ] 李兴燕.板栗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探讨[J].绿色科技,2016(7):140-141.

[ 4 ] 朱育林.板栗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策略与方法[J].农业与技术,2013(3):114-115.

[ 5 ] 蔡志辉,金白杨.昆明地区板栗病虫害种类及综合防治[J].云南林业科技,1996(3):66-70.

[ 6 ] 王燕,李琳玲,許锋.湖北板栗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J].北方园艺,2007(5):223-225.

[ 7 ] 陈正菊,王柏泉.板栗枝干病虫害的发生及其综合防治[J].植物医生,1997(2):15-16.

[ 8 ] 曹淑云,刘旭东,陈述庭,等.绿色京东板栗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J].河北林业科技,2008(2):60-61.

(收稿日期:2019-10-13)

作者:刘倩

板栗栽培技术管理论文 篇2:

“板栗的味道”赋能乡村振兴

摘要:发展板栗产业,扩大种植面积,提高板栗种植的技术管理水平,逐步实现板栗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板栗增产,农民增收。发展板栗产业,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提高森林覆盖率,防土固沙,保持水土,改善环境。板栗是农民的摇钱树、致富树、发财树、养老树,板栗在罗甸县脱贫攻坚工作中为农民摆脱贫困作出了巨大贡献,功不可没,地方政府只要重视板栗产业的发展,加大科技投入,板栗就能赋能乡村振兴,发挥它为人类作出贡献的最大潜能。

關键词:产业调查;技术水平;增产增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贵州罗甸属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度的石山区,农业发展面临基础条件差、产业链条短、组织化程度低等困难,需要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才能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针对贵州罗甸县板栗种植历史悠久,深受老百姓人欢迎,且具有一定产业规模,在脱贫攻坚中为农户增收做出较大贡献因素,于2021年9月,对罗甸县开展了一次板栗产业调查。

1  基本情况

1.1  现有存量

根据罗甸县林业局提供的第四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2006-2016年)数据显示,罗甸县板栗种植面积达7.49万亩,全县宜林地面积12.3万亩。2016年至今实施宜林地面积8.4万亩,现存宜林地约4万亩,其中宜种板栗林地0.5万亩。

1.2  效益分析

据测算,罗甸县板栗产前期种植面积0.81万亩,初产期面积5.85万亩,盛产期面积0.76万亩,衰产期面积0.07万亩。按板栗初产期亩产约80公斤,盛产期亩产约200公斤,优质品种产量可达300--350公斤,市场价4元/公斤计算,年产量6200吨,年产值2500万元。例如,石兴村优质板栗品种在盛产期亩产可达300--350公斤,2019年、2020年、2021年间,石兴村品质上乘的板栗收购价在6—7元/公斤,供不应求。除了经济效益,板栗还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成年板栗树高6米以上,树冠直径5米左右,根系发达,保水固土效果好,且树冠下无杂草生存空间,有利于森林防火的管控,板栗成林的地方,基本不见紫金泽蓝的踪影。

1.3  技术要求

调查中发现,石兴、新光、纳闹等村农户反映板栗肥水等管理技术水平要求不高,前3年可以套种矮杆作物增加收入,5年板栗封林后基本不需要锄草。5—7年开始初产步入盛产期,亩产从25公斤—350公斤不等,有近30—50年持续的丰产期。群众反映,板栗种植比其他水果技术要求低,管理相对粗放,而且板栗的市场价格相对稳定,长年在4—7元/公斤,效益好。如石兴村很多种植大户板栗近年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对农村老年人来说,板栗是最适合他们发展的“养老树”,有很强的种植意愿。

石兴村花山友、花山理等户在种植板栗的过程中,发现扶贫项目发放种植的板栗苗木中有10余株优良品种,具有早熟、高产、抗病虫,适应性强等特性,果型适中,销路好。目前,群众自行用该品种扩繁30余亩。

2  存在问题

2.1  良种化程度不高

罗甸县的板栗种植基本上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发展,农户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选择品种较为随意,造成品种混乱,良种化程度不高。同时家庭式发展规模较小,一般在50亩以内,大部分在10亩以下,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优势,不利于统购统销,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在调查中发现,群众对自己种植的板栗品种都说不清楚,也不知道哪种品种适合本地种植,只能盲目引种,待其挂果后,再选育优良品种进行扩繁,良种推广速度缓慢。

2.2  经营管理粗放产量低

罗甸县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务工,留守家中的老人文化程度低,对板栗种植管理技术掌握比较少,体力相对不足,管理比较粗放。在种植技术、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上投入不足,导致罗甸县板栗种植面积虽大,但产量和品质不佳,很多板栗亩产只有25—100公斤,离理论产量250—350公斤差距较大。

2.3  科技投入不足

调查中发现,罗甸县板栗产业发展更多侧重生态属性,不够注重发展板栗的经济属性,导致没有配备板栗产业发展技术人员,农户在种植板栗过程中基本上没有得到技术上的指导,造成没有良种良法支撑产业发展。近年来,板栗的市场收购价比较稳定,许多农户自发种植了大量板栗。如在石兴村,部分农户种植板栗面积达30—60余亩,但因管理粗放和不懂病虫害防治,影响板栗产业的发展和收益。罗甸县板栗病虫害主要是桑寄生,天牛、栗实象等。桑寄生是从板栗树中吸取水分和矿质营养构成危害。部分村板栗寄生危害十分严重,如龙坪七一、里免村和逢亭、木引等乡镇的板栗林桑寄生达50%以上,这些都是板栗主产区。根据调查,目前罗甸县板栗病虫害导致的减产已经达到20%—50%,如果再不加大科技防治投入,3-5年后板栗林面积将会严重缩减,产量和收入大幅降低。

2.4  市场组织化程度低

罗甸县板栗种植以农户个体发展为主,至今没有板栗专业合作社或种植协会,市场组织化程度低,也没有专门的板栗贮藏冷库。目前龙坪镇板庚村、逢亭镇祥脚村、沫阳镇沫阳村等在板栗上市时利用蔬菜冷库冷藏,其中祥脚村冷藏能力500吨,板庚村冷藏能力1500吨,沫阳村冷藏能力300吨,其余板栗都是鲜果售卖。板栗加工业相对滞后,板栗销售以鲜果为主,农户缺乏专业的行业协会进行统一调配,市场信息不通。在产品销售经营中,被动等待外地经销商上门收购或者零散销售,容易出现烂果和压价现象,收入得不到保障。

3  对策建议

板栗的坚果营养丰富,是一种重要干果。果实中糖、淀粉、蛋白质、脂肪含量与小麦、大米含量相近,而其品质却远非一般米面所能相比。在我国和日本都有板栗灾年救荒和战争年代充当军粮的历史记载。现代炒板栗作为零食或板栗仁做菜都广受欢迎,市场潜力巨大。

板栗不只在罗甸县,在全国栽培都一直比较粗放,长期以来,板栗多种植在山坡、丘陵上,土壤相对瘠薄,单位面积产量较低,板栗优势没有发挥出来。从80年代起,国家开始重视板栗的科研工作,大力推广良种,采用嫁接繁殖、集约化管理等措施,使板栗生产有了很大发展,成为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根据资料记载,山东等省丰产园1—6年生板栗亩产量达268公斤,第6年起每亩产量高达582公斤,创造了全国板栗的最高单产记录。可见,只要管理措施得当,板栗是能够获得高产的,且增产潜力较大。因此罗甸县板栗产业也能通过品种改良、提高管理水平等措施实现增产增收。

3.1  加大科技投入

科技的支撑对板栗增产增收起决定性作用,加大对科技队伍建设、技术培训、提质增效、示范基地建设、媒体宣传的支持力度,真正将板栗产业发展列入规划,推进板栗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是打造一支专业化人才队伍。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建立板栗产业发展专业人才队伍,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助力板栗产业发展。在调查中发现,罗甸县熟悉板栗种植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较少,对板栗产业发展没有规划。建议可通过科技部门对接省科协、省农科院、省林业厅等单位帮助解决专业人才培養问题,快速打造一支专业化人才队伍。

二是加大品种改良。调查中了解到,农户种植板栗的种苗主要是项目提供和自己购买两种渠道。项目提供主要是林业局从板栗苗木基地购买发放,农户自行购买有网上购买、本地集市购买和本村大户购买几种方式。由于缺少专业技术人才,板栗良种推广得不到保证,品种杂乱,良莠不齐。建议由政府主导,林业部门牵头,一方面引导农户立足本地品种资源,运用高接换种技术,逐步淘汰低质品种,提质增效。另一方面争取资金引导企业或大户建立优良品种选育基地和种植示范基地,积极推广良种良法,提高科技含量,扩大板栗产业规模,增加农户收入。

三是加大培训力度。调查中发现,当前罗甸县板栗病虫害发生率在20%—50%之间,群众种什么板栗品种自己都说不清楚,更不懂病虫害防治了,亟需各级各部门给予帮助解决管护问题。建议多开展板栗栽培技术现场培训、多印发管护技术资料,通过电视、微信、抖音等多种方式上传、播放板栗栽培管理技术视频,帮助农户提高板栗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水平,确保丰产增收。

3.2  加大集约化经营

调查中发现,经过多年发展,罗甸县板栗种植已达7.49万亩,产业规模和效益逐步显现,增收潜力较大。建议将板栗产业逐步规范化、品牌化发展,由政府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通过政府补贴等多形式扶持“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鼓励成立专业合作社或协会,支持企业和种植大户通过承包、租赁、流转等形式,对板栗产业进行相对规范的种植和经营管理。建立标准化板栗基地,积极申报品牌认证,引导农户向标准化生产、管理看齐,提高板栗产量和质量。同时,积极打通板栗销售渠道,确保增产增收。

据测算,罗甸县的板栗产业发展最大规模可达8万亩,按亩产量100公斤,单价4元/公斤计算,收入可达3200万元。如果能提高板栗的科学种植管理水平,提升品质,提前上市,单产提高到200公斤/亩,单位提高到6元/公斤,收入可达9600万元,全县35万人口人均可增收274元。按板栗实生树生长到80—100年才开始衰老,嫁接树径40—50年后开始衰老,最低可以持续丰产30—50年。因此,板栗产业助农增收效益明显,是赋能乡村振兴的好产业。

2021年12月

参考文献:[1]《罗甸县林业局2020年工作总结》

[2]《罗甸县林业局第四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

[3]《罗甸县林业局2020年退耕还林统计资料》

作者简介:张元斌,1971年生,男,本科,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作者:张元斌

板栗栽培技术管理论文 篇3:

延庆:蓬勃发展的特色果品产业

果品产业是延庆县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延庆县相对于北京地区,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具有发展果品得天独厚的优势。独特的自然条件,使得延庆县生产的果品具有含糖量高,硬度大,易上色,耐储运等特点。目前,延庆果品产业逐步形成了以葡萄为主的优势产业,以国光苹果为主的特色产业,以仁用杏为主的规模产业。通过科技的推动,延庆县果品产业展现出了勃勃生机,香飘四方。亩收入过万元的果园,人均果品收入过万元的村庄不断增加,葡萄,苹果,仁用杏,核桃,板栗等特色果树已经成为延庆县农民的摇钱树。

五步打造品牌市场

为了“实施生态文明战略,打造延庆果业品牌”,延庆县推出了“五步走”果品品牌市场推介模式。

第一步积极参加全国各类果品展,评,销活动,借助果品赛事平台展示延庆特色果品。在“2008中国·昌平苹果擂台赛”上,延庆县选送的富士和乔纳金苹果荣获国家级一等奖,金冠苹果夺得国家级二等奖;2008年在全国果品流通协会葡萄分会成立大会上,延庆选送的葡萄荣获“中华名果”称号;2009年在中国(广州)国际果蔬,加工技术及物流展览会上,延庆国光苹果获得“中华名果”称号。第二步结合旅游业举办系列果品主题活动。每年如期举办杏花节,葡萄采摘节等主题活动;2006年举办京西北果品擂台赛:2009年举办北京延庆“延庆国光苹果”农产品地理标志论坛;同年举办乡土专家进社区交友活动。第三步营造崇尚果品文化社会氛围。近几年,充分利用《延庆果业》专栏,从历史典故,养生保健,诗词歌赋等不同角度进一步深度挖掘果品文化,2009年集中推出中秋时节话果品系列,营造良好氛围。第四步弘扬各界果品先进典型人物。2009年以基层致富果农,果品一线科技领军人物为主体,分别策划延庆果农致富典型人物系列专题,延庆果品产业中先进人物系列报道。第五步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平台,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延庆果品产业进行宣传报道。2008年中心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服务果业全国先进单位”称号,成为北京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2009年在广州举办的全国果品行业先进典型表彰,宣传推介会上,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国果品行业先进单位”称号,再度成为北京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葡萄产业方兴未艾

延庆县在明朝嘉靖《龙庆志》果树树种中就有葡萄树的记录,清朝康熙年间延庆的下营,东门营一带就有葡萄种植历史纪录。

从2006年开始,延庆县葡萄种植面积以每年新增3000亩的发展速度逐步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迈进。截至2008年,延庆县葡萄总种植面积已达1163公顷,主要分布在县西部沿北山和南山的张山营镇,旧县镇,香营乡,永宁镇,八达岭镇和康庄镇,延庆镇等地。年产量240.5万公斤,产值达1263万元。

生产优质果品,选好品种是基础,科学管理是关键。多年来,县果品服务中心及相关职能部门通过科技入户,采取一带十搞示范、一帮一学实操,面对面办讲座,手把手传技术等形式,逐步将一系列提质增效的综合配套果树技术措施传递到田间地头,葡萄架下,推广并普及套袋,疏穗,夏剪等葡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大力宣传生态农业理念。有越来越多的果农有了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学习热情,正确的引导加上科学的管理,北京市第一个有机葡萄基地的称号落户延庆县前庙葡萄园。

作为技术服务部门,县果品服务中心除负责果树技术推广工作之外,更是专心致力于果树科技攻关,反季节果树栽培模式正在有序推进,设施栽培的树种涉及草莓、葡萄、杏、桃,樱桃等。不懈的努力终成现实,科技的力量缔造了银装硕果的神话,屋外冰天雪地,棚内是鲜花满园,硕果累累,别样的丰收美景赋予了冬日别样的诗情画意。随着葡萄盆景栽培模式的推出,更赋予了葡萄产业新的生机。

国光苹果再度受宠

2007年12月,在中国林业产业博览会评比中,延庆县的老品牌国光苹果获得金奖成为博览会上的一大亮点,成为北京市国光苹果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品种。上世纪80年代,延庆县的国光苹果销路很好,每公斤能卖到两元,当时的种植面积也发展到3万亩。但后来由于新品种富士苹果的引进和发展,国光苹果受到了冲击。再加上经济效益不好,果农大都改种或嫁接富士苹果,国光苹果的种植一度走入低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明显,大部分人都不再满足富士苹果单一的甜味,口味又逐步趋向于酸甜可口的国光苹果,这使延庆县仅存的国光苹果又迎来了发展的春天。2005年,北京市只有延庆县还存有3000亩左右的国光苹果,而其他区县只有零星的国光果树。为打造延庆县国光苹果的果品唯一性品牌,重振国光苹果“雄风”,发展国光苹果被提上了工作日程。

2006年开始,延庆县果品服务中心针对果农技术管理差,投入低的现状,大力开展了科技入户行动,技术人员直接进园入户,亲自做示范树。通过树形改造,增加肥水、疏花疏果,套袋摘叶等一系列综合技术的实施,果农看到了技术的效果,从而激发了果农管理的积极性,国光苹果的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2009年,延庆国光苹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2009年7月10日,北京市延庆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由果品中心起草的《延庆国光苹果栽培技术规程》。本地方标准的及时制定对延庆国光苹果的规范性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延庆县国光苹果栽培技术地方标准从果品质量到生产坏境要求都提出了明确要求。技术管理环节中从育苗、建园,生产管理等方面全方位规范了国光苹果的生产过程,解决了延庆县国光苹果生产没有具体标准可依的问题,为已经取得的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延庆国光苹果”的生产和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

濒危特色小杂果香飘长城

延庆县优质小杂果基地主要分布在位于八达岭镇西南部的帮水峪村。该基地主要以槟子,沙果、八棱脆海棠等口味独特的小果类特色树种为主,基地规模达1100亩。

小杂果基地的特色果品不仅品质独特,同时还具有浓郁的历史文化气韵。帮水峪栽种槟子的历史悠久,闻名京津。曾因其香气浓郁,果实光艳,而早在清朝以前就被推举进宫,成为宫中贡品。沙果,海棠也以其独特的风味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2006年,延庆县果品服务中心通过实地调研,从保护生物多样性角度对小杂果基地提出恢复特色濒危树种,走特色,唯一性果品产业发展路线,在保护和发展濒危树种上,八达岭镇和帮水峪村的领导和县技术部门的观点不谋而合。2007年春,帮水峪村把200亩海棠全部改接成以槟子为主的13种特色小果品种,改接数量达8000余头,目前已全部成活。科学的发展思路,合理的规划设计,将使延庆县小杂果基地成为京郊特色、唯一性果品生产基地,也将为丰富果品资源多样性起到积极作用。

干果规模产业生机勃勃

目前,延庆县杏种植面积达10万亩,年产优质大扁杏核总量500万公斤,板栗68万公斤、核桃134万公斤,为农民增收9500万元。延庆干果以其优良的品质赢得市场的赞誉,干果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以香营,千家店,永宁等乡镇为主的仁用杏生产基地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杏树基地。正确的发展思路加上合理的规划设计,几年间,干果面积迅速扩大,树种结构趋于优化,以树形改造,秸秆覆盖的优质栽培技术得到了广泛推广。

仁用杏产业规模发展延庆栽植大扁杏历史悠久,北山大扁杏是延庆的传统品种。大规模发展主要经历2个时期,一个是1995年前后,农业结构调整时期,另一个时期是在2000~2004年,退耕还林时期。经过2个时期的集中发展,大扁杏品种也更加丰富,主要有龙王冒、长城扁、一窝蜂,优一,长城一号等十几个品种,其中龙王冒占60%以上。大扁2~4年就进入结果期,现在大部分果树已进入盛果期。目前,延庆县有人工栽植的大扁杏10万亩,野山杏12万亩,年产杏核500万公斤,不论数量还是品质,延庆县仁用杏都是京郊第一,2004年延庆县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全国杏产业十强县”。

百年板栗焕发生机延庆板栗主要出自大庄科,珍珠泉、四海等地,以大庄科居多。大庄科,珍珠泉与怀柔都属于燕山山脉,在一个气候带上,目前已经获得燕山板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延庆县现有板栗3万亩(其中2万亩为幼树),年产板栗68万公斤。

延庆板栗历史悠久,至少有300年的历史,在大庄科乡,上百年的栗树已有上百株,零星地分布在各个村。在品种不断更新的今天,大庄科依然能吃到味道纯正的传统板栗,由于科学管理,老栗树依然焕发青春活力。2007年大庄科乡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国优质板栗基地乡镇”。

作者:程凤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国际工程项目管理论文下一篇:电子档案信息安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