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马云范文

2022-05-18

第一篇:采访马云范文

孙巍老师的重庆商报采访:点评马云《这世界上不可能有人比我做得更好》

这世界上不可能有人比我做得更好

文/马云

2009年阿里巴巴十周年的时候,我一直认为阿里巴巴前十年从无到有,后十年要从有到无。当时说这个“无”是无处不在的“无”。现在看来,移动互联网是无处不在,因此,准确的说,这个“无”应该是无线的“无”。我个人高度认同说Facebook以后很难再诞生一家大型的,以PC为主的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要拥抱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变化,要“看到变化而变化,第二要创造变化,第三要学会破坏自己。

孙巍:领导者要向自己开炮,这是领导者唯一的生存法则。品类生品牌,马云开创了中国PC互联网电商品类,也成就了阿里淘宝品牌;但是,当PC电商品类增速放缓时,这对阿里来言就是警钟。用户在哪里,战场就在哪里,移动互联网在未来十年将成为主流,这意味着任何一家电商都可以借力移动电商发起对阿里的袭击。阿里现在如日中天,若错失移动互联网的机遇,很有可能成为昔日雅虎,今日诺基亚。

我希望,在阿里的参与下,能够加快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创新。

今天是来往的满月酒,我们还要过来往的100天,还有满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我觉得来往今天肯定没有做到家喻户晓,也没有做到很多人使用,我们毕竟认真推出才一个月。

孙巍:阿里推出“来往”,相信未来会在社交电商领域占有一席之位。但是,我们也看到“来往”仅仅是一个新婴儿,在移动社交领域阿里是缺乏经验的,这条路可能会走得比较坎坷。马云要忘记“微信”,忘记模仿,才能在移动社交领域杀出一条血路。

其实阿里走到现在为止,几乎每次做一个公司的时候大家都认为不可能,阿里巴巴大家认为不可能,因为14年以前做阿里巴巴,大家都觉得中国做电子商务太早。十年以前做淘宝,在阿里巴巴我们碰上巨大的对手,淘宝起来大家觉得也不可能,做支付宝也没有可能,但我觉得很幸运的是在一个很好的时代,很多时候就是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做来往,所有的人认为这是没有希望,因为通讯已经非常强大,第一次挑战微信的一家公司还把自己打了一个零分,把我们打了一个负分。

我们阿里的年轻人经常讲一句话,在这里跟很多朋友分享,这两句话话是:如果我们不做,这世界上不会有人去做。第二句话是:这世界上不可能有人比我做的更好。我相信如果没有人去挑战微信,很多人想都不敢去想的时候,你怎么把自己做好?第二如果没有人去支持他,根本没有希望。今天来往不仅仅是为了阿里,我觉得是为了这个行业,为了这个行业有更多的竞争,只有这个竞争把微信市场打开,把整个无线互联网打开大家才有机会,音乐有机会,电影有机会,O2O有机会,否则只有一个人是我很不高兴的事情。

所以在这儿,我想我们共同努力,把每一次不可能变成可能是我们这代人最大的荣幸,也是我们一辈子不会后悔的事情。

孙巍:锁定微信作为对手,也许是马云最大的失误;这如当年的微博之战。选择成为对手,只会强化对手优势;马云应该思考,没有微信,“来往”应该是什么。

有人说这次来往死定了,我们就想让它活着,多活一天就是让这个死变成故事。也有人说,因为微信威胁了我们的生存,其实不是微信威胁了我们,是我们威胁了腾讯,是我们威胁了对手,我想我们威胁的不是一家公司,是威胁的昨天不合理的权威,大家认为跨不过去的那座山,大家认为跨不过去改革不能到的地方,是我们这代人通过行动点点滴滴去推进。所以来往只是我们的希望,我们希望成为全中国、全世界年轻人共同说挑战别人、挑战自己的希望。所以如果我不做,没有人可能会做,如果我们做不好,别人一定不如我们做的好。

我觉得我们今天走到今天为止,无数人的希望奋斗让我们公司和企业走到今天,如果纯粹挣点钱意义不是太大,所以我们希望利用互联网工具去改变点什么、去影响点什么。

孙巍:马云讲得没错,正是因为微信改变了传统互联网世界,赢得了6亿用户的青睐;来往同样要做出与众不同的改变,才能真正抓住用户;因此,来往不能是“另一个微信”。

大家觉得到网上人们开始喧闹、真的假的辨不清楚,使大家认为线下才是本我,我认为网上这些喧闹、发泄自己是真正的本我,因为很多年以来,我们认为别人看着我们的东西是本我,其实真正本我在这里,所以对互联网产生各种各样东西要客观去看待它,只有你认清本我、人类应该有的东西可能处理起来方便一点。

所以像我们这种好奇人说,很多人跟我讲这个不能干、那个不行,我们很好奇为什么不能干?为什么不行?有人说金融行业是经营风险,互联网公司不应该去碰?我很好奇,我觉得任何行业都要做这种风险,不仅仅金融,今天金融对互联网了解,远远不如互联网对金融的了解。

对于我们来讲,刚才讲互联网金融将来会发生什么,对于我们公司来讲,我们只想建立一套信用体系,这个信用体系一旦建设好以后,无数金融机构利用这个信用体系百花齐放,这个速度就会非常快。你们想一下两三年前跟我讲可能有保险牌照,我认为政府会批吗?

孙巍:未来互联网会怎样?今天只是个开始,一切皆有可能。这需要大家的勇敢创新,需要更多企业家精神。互联网金融远远比保险、基金、支付更广阔,这是一条通往未来之路。

其实政府转的速度、监管部门变革速度、革新速度了解这个速度非常快,其实我觉得这个时代已经发生很多变化,在座很多人我们这些人绝大部分生于互联网这一代,对我们来讲互联网天经地义、理所当然应该这样,可能比我大的人觉得有障碍,我相信淘宝那时候发现的思想,包括今天用支付宝体系绝大多数是青年人,说服成功人最难,你把明天成功的人搞定,社会就变革了。 必须有两个,就是我们进入任何一个领域都是希望问一下为什么是你?就像我们今天做电子商务不断问自己,为什么是我们,我们很幸运,难道幸运永远在这里。微信为什么一定要是腾讯呢?腾讯也想过我们,你们有淘宝他们搞过拍拍,他们也挑战,为什么一定你们。只有互相挑战这个社会才进步,我相信互联网只有移动通讯整个移动互联网就会落后,我们也许成不了大器,至少让微信不断创新。让用户慢慢可以交费,让用户更多体验,也是蛮好玩的事情。

孙巍:对于任何品牌来言,何时切入市场,这依赖于企业家对战机的把握。没有绝对的红海,也没有绝对的蓝海,惟有切位的艺术。

(点评嘉宾介绍:孙巍:品牌营销专家,必宜华业绩咨询机构董事长)

第二篇:专访马云: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

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经常处于舆论中心。

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公众的马云和公众的阿里巴巴会被贴上各种标签,被各种解读包围。

马云说,很多年前,有人嘲笑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就像要把万吨轮船抬到喜马拉雅山上。在马云的记忆中,当年为淘宝在美国找风投时,有投资人听了10分钟不到就起身离去。走也就罢了,这名投资人离去不一会,又特意折返回来对马云说“这次你肯定输惨了”,这才最终走掉。

多年来,质疑声一直未停息过。在阿里巴巴成立十周年的庆典上,马云说,凭着“又傻又天真”的精神,阿里巴巴走过来了,并带动了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爆发。

三大改变

就在最近一个月,从淘宝网店家售假到支付宝股权变更的“换籍”事件,马云和他的电子商务帝国又一次被推到了舆论风暴眼。

关于马云,关于他的电子商务未来,究竟会发生什么?

《财经国家周刊》:从1999年“互联网生存实验”算起,电子商务这一全新的商业模式进入中国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了,你怎么评价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

马云:中国的电子商务其实已经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奇迹。

从阿里巴巴集团的电子商务来看,无论是交易量、交易笔数、用户人群,我们都已经超越了Ebay,超越了亚马逊。当然,无论阿里巴巴也好,淘宝也好,能够快速崛起不是因为我们有多厉害,而是这个时代中国的需要。

相比而言,美国的电子商务很难做,因为美国整个的诚信体系、物流体系、包括线下零售的沃尔玛已经把整套商品流通体系做得非常完善,电子商务只是美国经济的重要补充。中国正因为信用体系、物流体系比较糟糕,整体配送和商店体系比较落后,才使得电子商务能在短期内创造奇迹。

在高科技时代,互联网行业诞生奇迹并不容易。因此在今天中国网购发展的过程中,我为淘宝、阿里巴巴、当当、卓越这些企业感到骄傲,他们都是在以一己之力改变社会,我觉得很不容易。

《财经国家周刊》:电子商务奇迹给飞速发展的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改变?

马云:电子商务对中国社会有三个很有意思的影响。

第一,它让信用开始等同于财富。由于有了电子商务,我们在网络上建立起了相应的信用评价机制,信用开始逐渐和财富划上等号。而在电子商务兴起之前,有信用的人未必有财富。

今天在淘宝网上,卖家和买家对每一个好评、每一个差评是何等的关注。假如我们不能在信用越好和财富越多之间划起等号来,商业社会看到的将永远是欺诈。

第二,它让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并在选择中变得越来越聪明。以前你可能到商场去买一件衣服要花三千块钱,但是现在网上同样的衣服只卖三百。一些人习惯思考认为这肯定是假货,否则怎么可能这么便宜。事实上不是网上卖便宜了,而是商场卖贵了,这玩意儿本来就只值三百块。第三,它让国内的制造业懂得不仅仅要会制造,你还需要服务,还需要营销,还需要品牌。

今天中国在转型、在升级。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许多企业并不是真正的企业,也不是工厂,他们仅仅是车间,只会制造。至于产品通过什么渠道卖出去,贴上谁的品牌,终端消费者是谁,根本不知道。

因此当金融风暴来临,海外经济出现问题以后,这些制造企业傻了,东西卖不出去了。网络购物在国内的兴起,让这些企业在调头时领会到,除了会制造以外,还必须学会营销,必须贴上自己的品牌,最重要的必须知道谁买了你的东西,他的满意度如何。

《财经国家周刊》:电子商务快速崛起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马云:电子商务行业也在承受着中国的转型之痛。我们每个人都在说中国经济要转型、要升级,其实转型是个痛苦的过程。对企业来说转型是很痛很痛的,以前它没品牌、没设计、没渠道,今天都要往国内来开拓内需市场,这种痛在网络购物平台上我们看到了很多,一部分转向而来的产品成为了“假货”。

整体来说,国内的电子商务正从无序走向有序,从没有规则走向规则。不能有问题就一棍子打死,今天我们正越走越好,越来越受人欢迎,而不是越走越差。

哪里营养越丰富,它边上的细菌也越多,电子商务也一样,正因为有利益,所以边上难免产生“细菌”。这个行业内一定有坏人、有骗子。但这棵苗正在茁壮成长,对我们来说,要做的是怎么把它周边的细菌清理掉,而不是把苗掐死。

《财经国家周刊》:随着网购群体的扩大,社会对于网络售假的关注度也在提高,其中也不乏对淘宝网的指责声。

马云:有人指责我说,马云,淘宝网是靠免费、靠卖假货挣的第一桶金,你们发财致富靠这个。我说,第一我还没发财,我还没致富;第二这不是我的第一桶金。淘宝网这么大的规模,如果想恶狠狠赚一点钱出来还是很容易,绝对不需要靠卖假货。

我跟淘宝网讲得最多的是,阿里巴巴集团有两个命根子动了是要死人的,就是说我们的模式里面有两样东西受到伤害后必死无疑。

第一是消费者买到的是假货,他就不会再来买;第二是制造业的知识产权受到伤害,企业就不会上来卖。我不理解别人为什么说我们故意纵容假货,因为这等于我们自己弄两把刀捅死自己。

《财经国家周刊》:阿里巴巴集团在打击网络假货方面做了些什么?

马云:我们集中了所有可以用的力量来打假。我们不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但是我们的人很勤奋。

2010年淘宝网处理的维权案件达到了216万起,数字看起来很大,但也只占整个交易的万分之六。工商部门统计的资料告诉我们,淘宝网产生的消费者投诉比率仅为线下的十分之一。

淘宝网去年的员工总数是四千四百人,用在维权上的有两千多人。这应该是全世界最大的公司维权团队。公司还设立了2个亿的先行赔付基金,集团董事会给淘宝授权,如果买家卖家纠纷说不清,淘宝网先赔了再说。每个客服人员自己有三百到五百块钱,可以不请示领导就先行赔掉。

在打击假货方面,我们尽了最大努力。我想告诉大家,无论在网下还是网上,好人一定比坏人多,好商品也一定比坏商品多。

《财经国家周刊》:事实上,假货并不是网上生产的,它也来自线下,互联网和假货之间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

马云:互联网最伟大之处在于它开放、透明,没有什么问题不可以被监督、被关注。我个人认为,电子商务、网络经济是打击假货最好的手段。在网络上,找到谁在售假是最容易的,并且可以顺藤摸瓜,查处谁在制假。而在线下店,你要找他们很难。

网络上的假货,生产制造基地都来自现实世界。要打击网络上的假货,如何找出假货的根源,找出假货的制造基地才是最根本的。

支付宝之争

雅虎和阿里巴巴,互联网行业的两大巨头,因为2005年的一次联姻,如今成了各自“背上的猴子”。

2005年8月,雅虎以10亿美元外加雅虎中国的全部资产参股阿里巴巴,并获得了其约39%的股份。

曾经被设想得异常甜蜜的“婚姻”,如今却因两大巨头地位的改变而“瘙痒”无比。没落中的雅虎,因为这场偶然的收购,获得了新势力“阿里帝国”的控制权。与之相应的是,阿里巴巴们突然发现,崛起后的自己却不再属于自己。于是乎,雅虎和阿里巴巴间的控制权之争启幕。

不久之前,当雅虎对外发布消息称,阿里巴巴集团已将支付宝的所有权转让给马云名下的一家独立的中国公司时,“雅巴之争”的烽火再次被点燃。马云对记者说,当年和雅虎结亲目的不是为了钱,一是为了把小的风险投资商退掉,二是为了获得美国的搜索引擎技术。尽管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阿里巴巴成长为如今的电子商务帝国,当年的这桩并购案并未起到预期效果。不过马云认为,对双方的这次合作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争端,大家都应该抱着“尊重历史,展望未来”的态度。

“我不会伤害股东的利益,同样我也不会伤害雅虎和软银的利益,他们也是我们的股东。”5月14日,在阿里巴巴于香港举办的股东大会上,马云如是说。

《财经国家周刊》:对支付宝的股权进行变更,全部转移到你控股的一家内资企业名下,目的是什么?

马云:转让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公司能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央行2号令(即央行在2010年颁布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规定:外商投资支付机构的业务范围、境外出资人的资格条件和出资比例等,由中国人民银行另行规定,报国务院批准。支付宝股权变更,更有利于获得支付牌照。支付宝如果拿不到牌照,支付宝要瘫痪,淘宝也要死掉。对于管理层来说,必须要做正确的事情。

《财经国家周刊》:我们注意到,雅虎在谈论支付宝股权变更一事时,声称己方不知情,事实是怎样的吗?

马云:阿里巴巴董事会近3年来都在讨论这个事情,雅虎每一次都参与了讨论。事实上早在去年,支付宝就已完成了70%的股权转让,这是经过董事会讨论并同意的。雅虎当时没有提过异议,没有作公开披露,因此它声称不知情是说不过去的。

目前,双方只是利益问题没谈妥。公司和公司之间的利益之争,目前谈判还在进行。谈判中我提了三个要求,一是必须百分百合法;二是必须百分百透明;三是必须保障支付宝安全,持久,健康成长。

生态、心态、姿态

马云这个多次登上《时代》周刊的小个子男人,其鲜明的个性和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在年轻一代中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力。

记者在多个场合都听马云谈到过,从来没有认为自己这样的人有理由取得成功,因此对于目前取得的成绩充满了感恩之心。

在言语上,马云一直声称“赚钱不是目的”。在行为上,马云也履行着一个“偶像”的职责。

《财经国家周刊》:阿里巴巴说要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除了生意之外,你和阿里巴巴还做了些什么?

马云:阿里巴巴集团现在每年拿出千分之三的收入从事环保。我个人现在也出了很多精力在水保护、森林保护上。中国的水、森林不进行保护,后果难以设想。

中国现在有2000多块保护地,这是我们的“绿肺”,但是正在日益缩小。我们现在在做的工作,就是要把他们保护起来。

我们在四川做个了试点,整片有几万平方公里,用来保护大熊猫的生存地。我们几个企业共同买下了70年的保护权,70年内谁也不许砍伐,然后由企业家想办法帮当地农民来解决生存之道。

《财经国家周刊》:除了生态保护之外呢?

马云:中国现在需要三态:生态、心态、姿态。怎么去修复这三态,是我个人目前考虑最多的。

做生态是保护我们的生存之地。做心态是让年轻人不去埋怨、抱怨,而应该积极向上。一个环境、一个心灵,这两态做好了,人们的姿态自然也就好了。

我们要积极跟80后、90后去交流,而不要去抱怨年轻人,因为他们是我们的产品,而且最终肯定一代胜过一代。就像我的爷爷总抱怨我的父亲,我的父亲总抱怨我,结果总是一代比一代强的。

第三篇:马云的演讲稿马云在apec的演讲稿马

马云的演讲稿马云在apec的演讲稿马云演讲稿大全马云经典演讲稿

点击进入查看全文

2010虎年运势测算,走好运,发大财!

幸运随你行!

姓名:郑源英文姓名:Jacky身高:164CM籍贯:广东出生期:1982.11.2源的生:10月初五生肖:狗星座:天蝎座健康状况:良好学历:中专毕业校院:星海音乐学院专业方向:声乐专长:唱歌以及多种乐器精通语言:粤语、国语、方言擅长的乐器:二胡、钢琴、吉他、鼓喜欢的颜:蓝黑、白4岁就开始跟随爷爷学习粤剧,也是登上舞台的开始;5岁开始学习各类乐器,例如:高胡、钢琴等;在8岁---14岁之间,在阳江市参加了一系列的歌唱比赛,并且每次比赛都拿到了异的绩;15岁组织了《广州乐队》,在广州高校展开了巡回演出会,并在同年回到故乡举办了个演唱会;16岁出版单曲《的诉说》、《男孩的心事》;17岁全国巡回演出;18岁出版个首张国语大碟《的狂怒》;19~20岁举办数十场个演唱会及歌友会2000年参加全国电视台综合节目《欢乐总动员》10次;参加上海《激方向盘》等;2002年参加中国儿童基金会主办的《关注孩子救助未来》大型公益演唱会,内地唯一代表;参加北京庆祝十大歌会压轴嘉宾,马云的演讲稿马云在apec的演讲稿马。郑源,曾经是乐坛的一个无名小子,两年以前,哪怕是问起流行音乐的超级Fans,也未必知道"郑源"是何许也。但当2004年底郑源首张专辑《真的用心良苦》推出之后,郑源的名字已经为一股强烈旋风,迅速由广东席卷至全国各地。不到一年时间,《真的用心良苦》、《一万个理由》、等歌曲已为广大歌迷所接受,并传唱于大街小巷。而郑源也获选为中央电视台《中国音乐电视》"2005十大新"。而"实力唱作"、"新歌王子"等美誉,也随之为郑源头上的光环。由新到新星,"歌王子"郑源似乎是一步登天。但回顾郑源的音乐历程,我们可以发现他其实是一个"天才+努力"的典型。郑源自跟随祖父学习粤剧,并接受包括钢琴、二胡、爵士鼓等多种乐器在内的专业培训。他的声乐老师甚至称他为"难得的音乐神童"。更为难得的是,郑源凭借天赋的嗓音和音乐触觉,模仿众多流行歌手也是惟妙惟肖。自15岁在广州的首场个演唱会起,郑源不断积累演出经验,并得到不少资深乐坛士的青睐和赞许。同时,郑源还将自己的音乐灵感发挥到更多方面,开始尝试创作一些歌曲。2004年,郑源被实力雄厚的广东孔雀唱片选中,签为旗下歌手。孔雀唱片根据郑源的个特点和声音特,并综合考虑音乐市场的需要,将他重新定位包装为"唱作歌手"。自己演绎自己创作的歌曲,自然来得更加投入、更加深。在孔雀唱片推出的首张专辑《真的用心良苦》中,包括同名主打歌在内的多首歌曲,就是由郑源自己一手包办词曲的,演讲稿《马云的演讲稿马云在apec的演讲稿马》。 在孔雀唱片力捧之下,郑源的多首歌曲迅速窜红,并旋即推出第二张专辑《我最火》。其中收录的《为什么相的不能在一起》等歌曲,也为风靡一时的流行之选。有资深电台DJ甚至说,"2003年的刀郎有多火,现在的郑源就有多火"。同时,孔雀唱片更通过电视、网络、手机传播等多种媒体联合推动,为郑源制造了多角度全方位的媒体声势,也为他的歌曲提供了更为多样化的传播手段和传播渠道。截止2006年2月,"郑源"关键词在网络上的搜索频率已经迅速飙升,而他演绎的《为什么相的不能在一起》、《一万个理由》等歌曲,也为手机铃声的热捧对象。正如这张专辑的名字一样,郑源为了2005年最火热的乐坛新之一,风头一时无量。当然,郑源最为得意的,还是他创作和自行演绎的一首首动歌。在郑源的歌声中,仿佛可以看到他对的一语箴:为什么相的不能在一起?一万个理由/一个哭/真的用心良苦/有终眷属…正是这种率真、坦诚的感表露,使郑源得到了大批年轻歌迷的热力追捧。郑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用心去唱,是他对待自己每一首音乐作品的态度。用心创作演绎的歌,也必须用心去聆听。有更多的用心去听他的歌,也是郑源在新的一年里的心愿个特点欢乐总动员栏目上最劲爆模仿者,可模仿港台二十多位歌手的声音,以假乱真的形式从中吸取经验,集众歌手的点再自身去创新,从中创立了郑氏元素唱,将众歌曲重新演绎,具有个的风格。精通各种中西乐器,研究流行音乐和声学。最专长于现场演出!深主板:《真的用心良苦》、《水果歌》、《缺点》、《变了、散了、算了》、《不想》获奖经历8岁以一首《敢问路在何方》夺得阳江市歌唱比赛一等奖;9岁以一首《帝》在阳江市歌唱比赛中夺冠;11岁以一首《祝一路顺风》在阳江市歌唱比赛中获得潜质奖;12岁以一首《李香兰》获得阳江市歌唱比赛二等奖;13岁以一首《我的中国心》获得阳江市歌唱比赛一等奖;14岁在深圳市春风城杯歌手大赛中以一首《李香兰》夺冠。2005步入郑源歌原创时代,一个懂得用心去唱好歌的,少年歌王子,首张个专辑,动演绎,强势全球上市。深主板:《真的用心良苦》、《水果歌》、《缺点》、《变了、散了、算了》、《不想》岁开始跟爷爷学粤语的郑源,从小就显露出过的才艺:钢琴、二胡、吉他、架子鼓…到星海附中读书的时候他已无所不精并可自组乐队,博得众的喝彩。十岁的时候,他经历了生的第一次,怯怯的,但异常坚决,也是这一次,让他的心深深地被刺痛…为了,他离开了早已铺好的星光大道,离开了学校,追着一个影子,毅然地放弃了学业,放弃了生的许多许多…然而这次经历对郑源来说,真的是一个幻觉,一个心痛的历程,是一声欲说还休的噩梦,也是一次生的蜕变…他终于明白了,其实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为了而去,其实是不懂得逃避和拒绝,其实是为了…想而不能,是在领悟…用心良苦的--则是另一种境界的…⊙郑源谈…是和水、空气、面包一样重要的东西;是我们长过程中必不可缺的;没有的生是苍白的,就像没有音乐的舞蹈;一首歌就是一个故事,就是一段;生命只不过是一个过程,幸福只不过是一种感觉;而则是让生命过程更加绚丽多彩的东西;失恋是必然的,不可能不失恋;失恋是另一段的营养剂;在失恋中学会,在中感生;拒绝是为了;怕也是想;想而不能,则是另一种境界的…一个外表如此稚嫰的能唱出如此深的声音,这不能不让感到吃惊.而这个非常年轻的能说出的这么多道理则让我觉的自已年少时简直是白.是现在的早熟还是目前的社会教育发达?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各种媒体给了们更多的机会去证明自己,所以也常常带给我们惊讶中的赞叹.

阅读本文的人还阅读

河南移动集团彩铃马云和阿里巴巴取名字大全男孩mp3马云的资料

文章来源地址:

第四篇:媒体人采访采访总结

中部转型跨越 六省各显神通

——乘车5000余公里走访6省18个地市的心得体会

8月8日到30日,我参加了由省委外宣办组织的中博会中部六省媒体巡回采访,采访团由中部六省和太原市的日报、卫视、网络和广播媒体组成。在23天的时间里,我们坐大巴从山西太原出发,行程5000余公里,穿过了中部6省18个地市(县)。这次巡回采访,成员均为主流媒体记者,历时较长,并且走入了六省的18个地市(县)的企业采访,是一次难得的深入基层、业务交流、增强阅历、锤炼自身的成长经历。

一:深入基层了解各省省情

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次漫长的采访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中部六省发展各有特色,通过走访比较,我对六省的比较优势和不足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全新的思考。

山西:资源枯竭型省份在探索转型。作为全中国最“造爷”的一个省,没有之一。山西提供了国家发展的动力,却因煤而困,GDP发展落后于中部其他各省。近年,山西通过科技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和盘活民间资本来促进本省发展。走访中,我们看到太钢通过研发新产品来保持行业市场份额;煤炭企业“襄矿”将煤化工做大做强,把原煤的上下游产业链串联发展,实现变废为宝零排放;而“煤老板”手中的民间资本则被政府引导着进行食品加工、光电产业等领域投资。

山西在转型发展,但是山西做得不足的地方依然存在:具有全国最丰富的旅游资源,却从来只产生单一低产的门票收益,据2010年的统计,每个游览五台山的游客平均花费仅200元。旅游业发展是山西的新课题,旅游业同样是湖北的不足。

关键词:转型 以煤为基 多元发展

(可参看稿件:“开怀拥抱转型之光:聆听山西转型跨越的足音”)

河南:中部县域经济的典范。去河南之前,那里给我的印象一直是经济总量高但是贫穷的农业大省。到了郑州,惊叹发现,他已经悄悄的赶上了武汉。在郑东新区,高楼鳞次节比,布局科学合理,区域上超过了武汉任何一个局部。更令人称赞的是河南的县域经济。在焦作沁阳,我们看到了昔日铝电产业的“一柱擎天”发展为以“煤化工和氯碱为主的化工、太阳能光伏材料为主的新能源、电动车、铝及铝深加工、玻璃钢、造纸装备及造纸”等六大产业集群为重点的“多点支撑”。2009年沁阳的GDP就超过200亿,这仅仅是一个县。2011年,中部百强县市,河南占有36席,湖北13个,全国百强县,河南6县市,湖北0个。

河南早已不单纯是一个农业大省,完成了从厨房到餐厅的转变。三全、思念、双汇、南街村。。。。。。一大批耳熟能详的品牌总部全部诞生在河南省,并且不在郑州市。郑州的经济总量在攀爬,县域经济也没落下,相比武汉的一家独大,河南经济在纵深方面比湖北强太多了。不过人均下来,嘿嘿!

关键词:中原经济带 县域经济

湖南:湘江热土挺起了工业脊梁。脚都、湖南卫视、红色土地是赴湘途中涌入我脑中的名片。到了长沙,我们看到了湖南卫视的宣传广告,他们已经采购了直升机进入了航拍阶段,让同行的其他各省卫视记者唏嘘不已。湖南卫视的电视剧、综艺节目特别是《快乐女生》、《天天向上》等已经为湖南文化产业的名片,她是名副其实的传媒大省。

常说,湘女多情,在这里,空气中放佛弥漫着一丝柔情,脚都的称号也给这里画上了一些暧昧的色彩。然而,实地采访中,记者却在这里看到了湖南的另一面:刚硬。在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的株洲,我们参观了南车,他们制造的轨道列车已经符合欧洲标准出口土耳其,武汉地铁

一、

二、四号线15亿标的的地铁也是株洲制造。在全国县域经济排名第十八位的长沙县,耸立着一个叫做三一重工的装备制造企业,他生产的起重设备创造了无数个世界第一,他生产的起重机参与了智利矿工救援,生产的长臂泵车在东日本大地震中起到了关键作用。2010年的三一重工销售额达500亿,他与长沙县的中联重科和山河智能在湖南乃至中部地区带动了一个工程机械制造行业的产业集群。

然而三一重工这样的企业仅仅是一个民营企业,看到满车间的“巨无霸”、“大力士”,再看看目前湖北叫得响的民营经济,心理面顿时有种不安。他们让湖南挺起了工业脊梁。

关键词:长株潭两型社会 重工业

(可参看稿件:县域经济看长沙 建机托起中部六省第一县

武汉14亿元地铁株洲造 湘江大地昂起工业龙头) 江西:森林省份破解发展难题。江西满眼都是绿色,这里森林覆盖率达63.1%,全国仅次于福建。在赣采访期间,正赶上当地领导换届,因此江西的采访时间最短,也难以深入。南昌副市长接受媒体专访的时候提到:“南昌是中部唯一可以粮食自给自足的省份。”听到这里,我在想这到底是幸福还是悲摧?这是江西的缩影,江西在中部六省经济排名靠后,省会南昌的GDP也仅有2000多亿。

或许地理位置、交通、政策的原因所致,江西工业并不发达,但是他们始终坚持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线,宁可穷不砍树。在小兰工业区,我们看到大批新型的环保、绿色产业在不断壮大,新能源汽车也取得了飞速发展。在景德镇,过去灰蒙蒙的天变蓝了,资源枯竭的千年瓷都打起了旅游牌。过去5年,江西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2%;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0%,“一升一降”凸显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为经济持续发展进一步打牢基础。江西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抓手,破解着经济学的哥德巴赫猜想。

看到江西做的事情,我不自觉想起了灰蒙蒙的武汉和楚报不久前报道的沙湖缩水20%的报道。

关键词:绿色工业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可参看稿件:千年瓷都转型大跨步 旅游工业扛起复兴大旗(组图))

安徽:中部六省中的“沿海”省份。走在合肥的路上,突然看到一个标语:“东临大海”,不禁笑了。安徽可以说是最不愿意被冠以中部名号的省份,翻开地图无论怎么看,安徽都更像是一个东部省份,至少安徽人是这么觉得的。地理位置的优势,让安徽在中部崛起和沿海产业转移的战略中占据优势。

在芜湖,我们看到了奇瑞自主创“心”,研发出世界顶尖水平的发动机,近年来,奇瑞汽车出口一直占据国内第一。他们最早也是从上海通用迁徙过来的,或者可以说安徽承接的最早一批产业转移项目。在合肥,我们了解到当地政府斥资12亿挖深、拓宽一条城中河道派河,只为一个工厂生产出的产品,能够顺着派河运往长江,这也是熔安——世界最大规模船用发动机厂落户内陆城市合肥的谜底。

科学承接转移是安徽的关键词。在走访中,经常听到领队官员在说不捡破烂,不破坏环境,不造成产能过剩的“三不经”。如今,八百里皖江处处都有着承接意识,并且为产业转移提供资金、政策支持,今年一季度,占安徽国土面积54%的皖江示范区,实际利用外资高达12.8亿美元,实际引入省外境内资金88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6%、64%。

关键词:产业承接 转移 示范

湖北:最有潜力和智慧的中部省份。最后来说说家乡,调查了就有发言权,湖北当之无愧是中部六省经济最具潜力者,撬起中部六省的支点,非湖北无疑。荆楚大地有着其他各省无法比拟的科教优势,带来的最大收益就是武汉光谷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源源不断跳动的强劲脉搏。

采访团在光谷生物城采访,仅仅是处于孵化期的两个小企业就让六省媒体团大开眼界。这些新鲜事物,是他们在别的省份是看不到的!这点足以让我们湖北媒体自豪。

湖北的科教优势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引导让光谷成为了中国高新产业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无数实验室的成果在这里得到尽情的延伸。抛开在汉大批的央企,武汉光谷密密麻麻的成长性高新企业,都在为这个城市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

湖北的最大短板就是民营经济不够强势,领衔的九州通以及卓尔,一个规模大但是盈利能力不够,一个是土地运作的产物,缺乏湖南三一重工这种实实在在的工业支撑。民营经济的落后反映到县域经济上,湖北的县域经济理所当然在中部垫底。

但是与中部六省其他省会相比,武汉有着无与比拟的辐射力,她的规模、她的基础、她的科技、她的环境、她的文化都让她乃至城市圈甚至于湖北具备潜力。就像war3对战一样,拥有了三本科技支撑、不错的人口基数和运转较好的经济体系,只需要操作者能审时度势,合理升级,优化配备,不断发展壮大,必将率先在逐鹿中原中脱颖而出。

关键词:科技创新 高校云集

(可参看稿件:杨教授的新“头衔”)

二:写稿不能光拼材料 需有目的、深入了解

中部六省采访中,每个省份呆的时间都很短,到了采访地就是“挂眼科”,所以每天都会参观大量企业,获取大量资料。此时,如果不能明确自己的写作思路,很容易造成见到别人讲解就倾听记录,看到材料就收集,一到晚上就睁眼瞎,不知道如何动笔的局面。

这回的采访,我深有体会。每到一个省份,从拿到行程表那刻起,我就查阅将要参观的企业资料,根据各省发展情况选择自己要报道的角度,从而确定自己将要重点采访的企业。

到达采访地点,采访团往往一拥而上,围上对方的新闻发言人七嘴八舌问起来,我得出的经验是,这个时候先不说话,认真记录记者团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重点是数据,根据采访主题,关注“节能”、“自主创新”、“转型”、“核心产品”、“最大”、“产能”、“规模”等等关键词。等到别人提问较少的时候,顺势提出自己稿件中还需要补充了解的内容,结合湖北和武汉来深入。在株洲采访南车的时候,得知武汉地铁来自株洲,我就顺势将问题往武汉地铁制造周期、总金额、地铁特点、节能环保等方面引导。

任何一个被采访者,一定要获取联系方式,这样在回头写稿时,遇到不清晰的数据、资料问题可以补充采访。我在写湖北禾元科技董事长的稿件时,曾在晚上10点多与他私下电话聊天半个多小时,这种电话采访,可以让受采访者比较轻松,聊起许多白天“群采”时因紧张和忙碌而没聊到的信息。

写稿子的另一个收获是:要多与宣传部门做朋友,争取获得更多的信息。在山西长治采访中,我感觉到资源大省谈转型发展,如果不谈“煤”,稿件会不够典型。这个时候,我和湖北卫视的同志与当地宣传部门进行了友好沟通,最终说服他们单独派车送我们两家媒体前往距离长治100多公里的襄垣煤矿。在那里,我们深入煤矿聚氯乙烯生产线实地采访3个多小时,见识到了襄垣煤矿通过煤化工产业链的延伸走出一条循环经济、零排放的新路子。

带着襄垣煤矿的独家收获,我们在宣传部的带领下回到长治与大部队汇合。这种采访具备独家性,稿件内容会更丰富,更切合主题,但是一定要注意避免不要影响其他采访团成员。

三:其他心得体会与不足

巡回采访是个体力活,出门在外招呼好自己也很重要,只有懂得劳逸结合才能顺利完成工作。

刚到太原第一天,得知要坐大巴穿行5000多公里,我就赶紧给自己买来一个气垫,好让自己在车上睡觉舒适点,很管用,离开山西的时候,全团人人都买来一个套在自己脖子上。

写稿子经常熬夜,巡回采访当地应酬也多,几乎天天都得到凌晨1点左右睡觉,早晨往往7点就要起床,很疲劳。采访团成员抵达河南的时候,已经有包括总领队在内的4个人感冒发烧。除了在车上补觉维持体力外,要尽可能吃好一日三餐,有不舒服的苗头绝不逞强,早点休息。

最为关键是调整心态。漫长的车程容易疲劳,与其他成员打成一片不仅可以多结识朋友,也可以通过他们了解更多的各省省情,互相学习。23天的采访,采访团大多人都互相结为朋友,闲暇时一起娱乐,工作时相互配合,这个过程因为更多的朋友变得更加轻松。

这次的采访最大的不足是,过于匆忙,虽然稿件均为原创,但是很多稿件写的不够精致。例如,山西的综述稿件,通过三个事例,从三个角度讲了山西转型跨越的做法,但是最后依然没有跳出山西结合本省,显得不足。照片有时候忽略了其他新闻要素,拍的照片中只有产品,缺乏工作人员,提供的照片就没有生气,信息量太少。稿件量还是不够,平均2天仅发一篇稿件。不擅于从资料中总结。例如河南的采访,由于郑东新区安排的参观均为艺术馆、音乐馆和规划局介绍,缺乏实体,因此我感觉没内容,然而湖北日报同事却根据资料写出一篇《玉如意拨打金算盘》的妙文,虽然多位资料总结,但是我这方面确实有待提高。

第五篇:新闻采访提纲以及采访记录

采访提纲

采访主题:大一学生对大学期末考试的看法 采访对象:大一学生(1—2名) 采访方式:校园现场采访

采访背景:临近期末考试,大一学生对大学的考试方式看法不一 设计问题:

1、与高中考试相比,大一学生更喜欢哪种考试方式,理由。

2、两种考试模式有何不同,其优缺点。

3、学校实行的绩点制度因老师标准不一,会不会有损公平。

4、如果绩点导致的不公平发生在受采访者本人身上,他(她)作何感想。

5、绩点不公对学生的影响。

6、如何正确对待绩点可能导致的不公等。 整理采访资料:完成写作 工作人员安排:

记者:XX

采访提纲:XX

采访记录:XX

道具师:XX

采访记录

记者:同学你好,我能问你几个问题吗? 同学甲:好,行。

记者:现在临近期末考试,同我们以前的考试相比,大学考试有它自己的特点,那么你是喜欢以前的考试模式还是喜欢现在的呢?

同学甲:相比较而言,我还是喜欢现在的考试模式。 记者:能具体谈一谈为什么吗?

同学甲:因为现在考试和以前相比,它少了很多压力,没什么期中考试和月考,就一个期末考试。你只要最后努努力,就行了。 记者:那你就是说“临阵磨枪”也管用是吗?那么这样的知识你认为是牢固的吗?

同学甲:首先我得声明一下,这也不是你说的什么“临阵磨枪”,它还有一个平时积累的过程,最后是一个冲刺阶段,需要抓紧复习。这样的考试应该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但是相比较高中而言,知识可能没那时记得牢固。但是我觉得,大学重要的是能力培养,知识都是次要的。能力的培养还是在这个过程中慢慢积累的。 记者:对大一新生而言,我们学校的绩点制度是一个新事物。那么你认为绩点制度会不会有损公平呢? 同学甲:我觉得有点。 记者:为什么?

同学甲:因为有学长就说,你拿到的分数、绩点是看你选什么老师。比如说,同样的一门课,你选的老师不一样,可能有的老师给的分高,有的老师给的分低,老师存在不公平。他给大三的学长学姐分高,给我们大一的分就比较低。我有的同学选那个管理之类的课,那老师给的分都比较低。

记者:如果这种不公平发生在你身上,会对你有什么影响? 同学甲:说实话,肯定会有点打击我的学习积极性的,因为我会觉得白付出了,有点不公平。

记者:那你是怎样看待这种不公平的呢?

同学甲:首先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在于平时的积累,只要你付出了,回报肯定还是会有的。当然这个绩点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应该呼吁一下,对绩点制度做一些改革。让学校在培养我们能力的同时,也考虑一下我们学生的公平。最好不要让我们心里感到不平衡。

记者:谢谢你的建议,好的,谢谢。

记者:同学你好,我能问你几个问题吗? 同学乙:好的。

记者:据我们了解,你平时还是挺努力的,也并不缺课,而你的选修课得分却比较低,那么你觉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同学乙:我觉得这个整个的大学教学体制有点不公平,主要是这个绩点制度,它完全由老师决定。那些平时和老师走的近的学生、交流比较多的学生,老师就可能给他们的分比较高。而一些不善言辞,沉默寡言的学生得分就比较低。老师看不见他们的努力。这样就会造成不公平,打击像我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记者:如果这种情况不能改善,那么你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继续努力吗?

同学乙:这个看以后的情况吧。在搞学习的同时,我应该多注意和老师同学交流这一块。

记者:那么你认为与别人搞好关系比搞学习更重要吗? 同学乙:那也没有,因为毕竟大学还是以学习为主,当然,在这个很现实的社会中,搞好人际关系还是很重要的,因为走上社会后人脉关系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衡量我们能力的标准之一。俗话说的好: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记者:你说的很精辟呀,好的,谢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参考书评范文下一篇:地产会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