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企业建设论文

2022-05-06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外贸企业建设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随着我国加入WTO,外贸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范围扩大、贸易量的增加以及与国外企业间的商务活动更加频繁,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讲究信用,建立和完善信用制度刻不容缓。另外,中国企业如何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如何规避外贸持续增长和“走出去”风险,这是摆在中国外贸企业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外贸企业建设论文 篇1:

吉林省民营外贸企业金融支持体系建设研究

摘要:吉林省民营外贸企业队伍不断壮大,成为推动经济振兴的重要力量,但金融支持体系建设的滞后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借鉴苏、浙、粤民营外贸企业金融支持经验,建立健全吉林省民营外贸企业金融支持体系,提供多层次、金方位的金融服务,对于促进吉林省民营外贸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民营外贸企业;金融支持体系;金融服务

近几年吉林省的民营对外贸易快速发展,民营外贸企业队伍不断壮大,成为推动经济振兴的重要力量,但是为民营外贸企业服务的金融体系未能及时建立,融资难已成为制约吉林省民营外贸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借鉴苏、浙、粤金融支持的成功经验,建立健全吉林省民营外贸企业金融支持体系,不断完善金融服务功能,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苏、浙、粤民营外贸企业金融支持经验

苏、浙、粤是我国经济金融发达地区,民营经济活跃,各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股份制银行对民营外贸企业都高度重视,纷纷明确了民营外贸企业金融业务发展战略。

(一)股份制银行及外资银行积极开展民营外贸企业金融业务与产品建设

1、创新流动资金贷款业务

商业银行积极创新为民营外贸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贸易融资等短期产品。江苏南京开展了出口退税质押贷款专项业务,由企业提出申请,经税务部门出具证明,银行审核后,企业最多可按出口退税款的90%贷款,而且推广了出口信用保险质押贷款业务,对企业办理信用保险项下的融资业务给予20%的贴息,浙江宁波市外经贸局与金融等部门合作创造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银行在对出口企业出口退税账户进行托管的前提下,向出口企业提供以应收出口退税款作为还款保证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

2、创新非抵押贷款业务

针对民营外贸企业抵押贷款日趋饱和、部分民营外贸企业信用状况良好的特点,许多银行提供了非抵押贷款产品。渣打银行在深圳推出了企业元抵押小额贷款,允许注册在深圳、营业时间在两年以上、经营稳定的中资企业申请最高贷款额度达人民币50万元,贷款期限长达24个月的贷款。同时采用按月分期还款方式,减少企业一次性还本的资金压力,方便企业资金周转。浙商银行推出了“小企业联合保证贷款”业务,联保贷款不需要任何抵押,由5家或5家以上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组成一个联保体,共同申请贷款。

(二)国有商业银行逐渐加强民营外贸企业金融市场开拓力度

近两年,苏、浙、粤地区的国有商业银行也逐渐加强了对民营外贸企业金融市场的开拓力度,从贷款流程改造、激励约束制度建设、利率风险定价、差别化授权管理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积极推出各具特色和优势的金融服务品牌,积极尝试专业化运作。

(三)多种融资形式并存为民营外贸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江苏南京为引导企业扩大进口。鼓励企业进口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及资源性产品,开展进口预付款保费业务,对投保进口预付款业务的企业,按实缴保费的30%给予资助。

浙江宁波工商联积极组织通过商会形式为民营外贸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有的商会出资组成资金调剂担保团,设立调剂还贷专用银行账户;有的商会成立了企业发展互助基金会,为会员企业提供周转资金;有的商会帮助会员企业追讨债务。一批主要由工商联会员企业出资成立的担保公司,也把工商联会员企业作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融资担保支持。宁波市外经贸局与工行宁波市分行、宁波市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公司联合签订了《支持进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金融合作协议书》,宁波市外经贸局负责筛选一批经营稳健、具有较好发展前景、资信较好、贸易关系稳定、交易记录良好的中小进出口企业。并提供金融服务推荐和重点外贸政策的咨询辅导;市工行承诺为市外经贸局推荐的、并符合工行信贷条件的中小进出口企业提供融资;市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公司承诺给予三方共同认可、符合各方条件的企业或个人提供担保。

广东东莞康华信用担保公司和中国出口融资f英国)有限公司为东莞的民营外贸企业提供“创新型赊销解决方案”。双方为国际买家提供时间为30天、60天、90天甚至120天的赊账期限,费用为1.5%至3.3%,费用和银行渠道融资大体持平,出口商能在出货后立即回笼80%货款,加快资金周转,从而增大企业的出口量,扩大企业的利润空间。此外,企业采用这种解决方案,无须承担美元加速贬值、人民币加速升值的汇率风险,甚至连出口保险都无须自己购买。

(四)积极鼓励民营外贸企业上市

浙江温州市政府积极支持民营外贸企业上市,按照“上市一批、辅导一批、改制一批”的思路,在拟上市企业中分流一批、未上市企业中挖掘一批“主攻”创业板,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通过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革进一步明晰产权,积极储备和引入相关人才,选择合适的券商等中介,推动各项筹备工作顺利进行。跟踪掌握创业板最新动态,及时交流有关信息,提高上市工作效率,为企业冲刺创业板积极做好服务工作。

二、完善吉林省民营外贸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的措施

(一)完善民营外贸企业信贷服务体系

当前吉林省民营外贸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是银行贷款,而贷款难又是民营外贸企业融资中碰到的首要问题。因此,结合民营外贸企业的自身特点,完善信贷服务体系是民营外贸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

1、充分发挥国有商业银行在民营外贸企业融资活动中的作用

吉林省金融业发展相对落后,在商业银行体系中主要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国有商业银行是民营外贸企业融资的主要力量。但是,由于民营外贸企业实力较弱,抗风险能力不强,国有商业银行在对民营外贸企业贷款方面表现比较消极。为促进民营外贸企业长足发展,应鼓励国有商业银行适当降低对民营企业融资门槛,结合企业信誉状况及生产特点,在确保信贷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支持民营对外贸易发展,信贷优先投向民营外贸企业以及相应的重点项目,建立适应经济形势的科学的贷款投放管理体系,保证企业正常融资渠道,降低银行放贷风险。

2、充分发挥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为民营外贸企业融资的积极性

长期以来,吉林省股份制银行数量少,客户贷款门槛要求较高,业务针对性差,远远不能满足民营外贸企业的资金需求。今后几年将是吉林省金融机构逐步完善的关键时期,股份制银行及外资银行将陆续在省内开设营业网点,争夺优质客户,积极开拓市场将成为其首要竞争目标,他们将成为解决民营外贸企业融资问题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因此,应积极引进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鼓励引导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在贷款结构上向民营外贸企业倾斜,充分调动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为民营外贸企业融资的积极性,最终实现银企双赢。

3、规范发展地方性民营银行

地方性民营银行机制灵活,运作成本低,运作效率高,且具有浓厚的“地方性”,对当地的客户情况较

为了解,“寻租”现象较少,能够与民营经济一起成长,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推进力量。目前,吉林省地方性民营银行基本是空白,在支持民营外贸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甚微。因此,应力争在政府监控、市场主导下,成立民营资本控股的地方性民营银行,主要为省内的民营外贸企业提供融资和相应的金融服务,利用民营资本为民营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提高民营经济的集体竞争力。

4、用好用活利率政策,减轻企业负担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有关规定,对企业依照出口收汇率差别实行不同的利率浮动政策,出口收汇率在50%(含50%)至70%,贷款利率可上浮30%;出口收汇率在70%(含70%1至85%之间的,贷款利率不浮动;出口收汇率达到或超过85%的,贷款利率可下浮10%。吉林省商业银行也应落实相关政策,对出口收汇符合一定条件的民营外贸企业给予相应贷款优惠。同时,各商业银行也应抓住西方各国普遍下调利率和外汇贷款暂不受规模、资产负债比例指标限制的时机,对有融通资金需求的民营外贸企业积极发放外汇贷款。

5、突出支持重点,促进民营外贸企业结构调整

一要优先安排信贷资金支持省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抓住能够保证出口稳定增长和带动出口商品结构调整的主要出口品种,对全省出口超千万美元的20个重点品种和有希望达到千万美元的品种重点扶持:二要大力支持科技兴贸战略,重点支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改造项目,支持企业开发出口新品种和促进出口产品升级换代,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三要优先支持名牌产品出口,对工业制品、畜产品等出口商品重点扶持,争取培育出1-2个国家“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名牌出口商品”,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四要在继续推动一般贸易进出口的同时,大力支持拓展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积极扶持新兴外贸经营主体,培育出口新增长点。

(二)规范民营外贸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为民营外贸企业提供资金融通支持其发展,仅仅靠商业银行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在鼓励商业银行融资的同时,注意规避相应贷款风险,规范民营外贸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再担保机构,完善担保市场,加强民营外贸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与银行间的合作关系,从而提高商业银行贷款的可行性。

(三)鼓励民营外贸企业参与创业板市场融资

以资本市场为核心的现代金融架构将逐渐取代以银行体系为金融制度基础的传统金融架构,因此,向银行贷款并非民营外贸企业唯一的融资渠道。改革以银行为主体的单一的投融资体系,加快资本市场的建设,是解决民营外贸企业融资问题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正在积极筹备推出创业板市场,成长型民营外贸企业创业板上市将成为融资的一条重要渠道。吉林省也应抓住机遇,出台具体政策鼓励、推动有条件的民营外贸企业优先上市甚至到境外上市,参与资本市场融资,为民营外贸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裕的资金,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发展民营外贸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云 馨)

作者:李琳琳

外贸企业建设论文 篇2:

外贸企业诚信建设:理性中的期待

随着我国加入WTO,外贸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范围扩大、贸易量的增加以及与国外企业间的商务活动更加频繁,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讲究信用,建立和完善信用制度刻不容缓。另外,中国企业如何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如何规避外贸持续增长和“走出去”风险,这是摆在中国外贸企业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10月19日,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秘书长马恩中,在第二届中国国际信用和风险管理大会新闻发布会上,提供了一组数据:美国企业坏账率是0.25%-0.5%,中国企业坏账率是5%-10%;美国企业的账款拖欠期平均是7天,我国平均是90多天。

近年来,中国在全球贸易中排名连年上升,2004年升至第三位,贸易额突破1.1万亿美元。

然而,随这个数字一起大幅攀升的是海外应收逾期未收回的账款。据悉,中国迄今至少有1000亿美元的海外应收账款逾期无法收回,并且这个数字还将继续增加。关于数字增减有待于时间检验,但是企业应收账款和信用风险管理等深层次问题,更值得管理层思考。

商务部研究院信用管理部主任韩家平告诉记者,国外企业在高比例信用销售的同时,能够保持极低的坏账率,得益于这些国家建立起完善的信用体系,企业内部也建立了一整套系统、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而中国企业和国外企业在信用销售能力和管理水平方面相差甚远。

外贸行业一度风险很大,外商鱼龙混杂,国内企业在货物运出后,个别外商设套赖帐导致企业巨额亏损;也有少数国内出口供货企业违规操作,甚至以次充好而遭高额索赔。这些都是国际贸易与国内商贸大环境缺乏信用机制和缺乏诚信经营的恶果。随着我国加入WTO,外贸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范围扩大、贸易量的增加以及与国外企业间的商务活动更加频繁,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讲究信用,建立和完善信用制度刻不容缓。另外,中国企业如何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如何规避外贸持续增长和“走出去”风险,这是摆在中国外贸企业管理者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政府助推信用市场发展

信用服务业具有智力密集、技术密集、专业化程度高、市场集中度高的特点,承担着信用信息收集、加工、处理和传递的功能,在防范信用风险、促进信用交易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北京中关村企业信用促进会副秘书长刘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政府对扶持信用中介机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推动企业信用体系的建立,政府应重视制定促进应用信用产品的相关政策,倡导对信用产品的使用,并鼓励信用服务企业开发符合市场需要的信用产品,使信用产品的使用成为社会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目前,中国信用市场发育滞后,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社会和企业信用意识不强,对信用产品的市场需求不足,制约了信用服务行业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信用服务企业总体水平偏低,资质参差不齐,信用评估方法不规范,信用产品质量不高。商务部研究院信用部主任韩家平指出,作为“第三方”的信用评级企业,还需要通过政府立法、行业组织制定行规来引导全社会对信用服务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安博尔信用评级机构从长期的实践经验中得出结论:在中国建立信用体系的突破口在于建立企业的信用评级。这对改善社会信用环境,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2002年初,中国外经贸企业协会在行业内率先开展了外经贸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课题以来,本着企业自愿参加的原则,企协认真组织开展了全国外贸企业的信用评级活动。并于2003年9月成立了中国外经贸企业协会信用体系专家评审委员会。8月18日,中国外经贸企业协会召开专家评审会审议通过了2005年第一批信用企业,共91家企业荣获A级以上信用级别。

建立健全企业信用管理体系

《中国企业信用报告》编委会执行编委主任宋艳民认为:企业信用也是一种生产力,它主要体现在可以使企业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摆脱诉讼、增强竞争力等,是构建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是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信用是企业生存之本和竞争力之源,是企业最宝贵的无形资产。

中国企业的信用意识比较淡薄,很多企业因被他人拖欠和赖账,严重影响了正常运转。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中国企业的无效成本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占销售收入的14%,而美国只占2%-3%。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秘书长马恩中还特别强调,信用与企业竞争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西方企业把信用赊销作为主要的销售和竞争手段;中国只有10%左右的企业建立了信用管理制度,而这10%中又有93%是三资企业。

中国贸促会经济信息部贾槐副处长在第二届中国国际信用和风险管理大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尽管信用问题在国内市场相对明显,但中国企业的对外支付信用度还是较高,甚至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这主要是由于中国企业为争取海外订单等因素造成的。马恩中认为,国内突出的信用问题主要是由于缺乏相应的监控机制造成的,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着手建立这种机制。

“多数企业缺乏内部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是引发海外坏账的重要原因”,韩家平直言不讳地指出。虽然中国电子、服装、轻工等产品因为价格优势而在国际市场受到欢迎,但是同业竞争激烈,为争取订单,中国企业往往选择赊销等比较宽松的付款方式,致使风险大大增加。

针对中国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商务部研究院的专家提出“3+1”企业信用管理模式,作为“3+1”模式主要创始人的韩家平向记者介绍,“1”是指在企业内部应建立一个独立的信用管理机构或人员。所谓的“3”是强调要对企业信用进行全程跟踪管理,企业内部应建立三个不可分割的信用管理机制,分别是信用管理阶段前期的资信调查和评估机制、中期的债权保障机制,以及后期的应收账款管理和追收机制。

加强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可以大幅度减少因授信不当导致合约不能履行,增强信用风险的防范能力;可以加强受信企业自我信用控制能力,加强履约计划管理,防范出现偿债能力不足,无法按时履约等情况;可以形成对失信企业和机构的市场约束机制,使其失去扩大参與市场经济活动和交易的机会。韩家平认为,企业只有内部信用体系建设好了,才能有效防范外部风险。

组建企业信用管理部门

外贸行业属于高风险的商品流通领域,跨越国内外的不同地域,资金需求量极大,还必须具备灵敏的市场信息驾驭能力,因此,外贸市场的交易双方必须具有良好的诚信度来维系双方的交易,否则交易一方将受到极大的损失。

韩家平说,在国外,大部分企业都会建立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一些小企业也会有相应人员或机构,但中国大部分企业目前还没有建立信用管理部门。信用管理部门应该保持完全的独立性,不能是销售部或者财务部的内设部门。销售部门希望做大业务量,往往盲目赊销,忽视信用风险,而财务部门为了控制财务风险,又容易处于保守状态。建立一个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可以起到相互制衡的作用,显然更加科学。

完善信用管理部门职能,建立系统性的管理非常重要。韩家平认为在一些具体业务上,比如完整的客户档案是信用管理的基础,客户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客户基本资料、客户信用资料、赊销合同、以往交易记录等。信用管理部门依靠完整的客户资料评价和跟踪客户的信用状况,确定客户的信用额度,对逾期账款进行有效管理。客户档案应从与客户建立交易关系前就着手建立,并在客户关系的发展过程中及时补充和更新。

外贸企业建设论文 篇3: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山东中小型外贸企业竞争力

[摘 要]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外贸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中小外贸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承受更大的竞争压力。一些企业由于缺少自己的企业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及竞争环境的变化,逐渐走向衰败甚至灭亡。当前,我国的经济还没有明显走出全球经济危机的低谷,经济改革造成的阵痛还没有消除,在这种情况下,山东省中小外贸企业要想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能够更好地发展下去,就需要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

[关键词]中小外贸企业;企业文化;企业竞争力

[DOI]10.13939/j.cnki.zgsc.2015.43.146

现代企业文化的实践始于日本,而理论源于美国。目前,对企业文化还没有完全统一的定义,国内外学术界对此各持己见,综合国内外专家对企业文化的各种看法,结合我国企业文化实际可以概括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培育起来的、独特的,为组织全体员工所持有并遵循的价值观念、组织精神、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外贸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外贸企业真正进入了多元化时代,外资企业获得了和国内企业一样的外贸经营权,国有商贸企业彻底失去了依靠买断、配额、许可证、代理权和垄断制等非市场经济竞争手段的优势。面临着外国商品、服务和投资的冲击,外贸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承受更大的竞争压力。一些企业由于缺少自己的企业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及竞争环境的变化,逐渐走向衰败甚至灭亡。在这种情况下,中小外贸企业要想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能够更好地发展下去,就需要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

1 企业文化作用及外贸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到底有什么作用?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曾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名言詮释海尔文化的重要性,他说强调无形的东西往往比有形的东西更重要,做领导的往往看中的是有形的东西,而无形的东西太少。一般总是问产量多少,利润多少,没有看到文化观念、氛围更重要。一个企业没有文化就没有灵魂,这句话正说明了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它是企业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它最终还是企业的主要竞争力。

山东中小外贸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发展时间短,企业管理水平较低,经营产品较为单一,相当一部分中小外贸企业甚至是不规范经营,如果企业想获得持久健康发展,更加需要文化的支撑来发展自己,企业员工也需要企业价值观的培养和不断熏陶,企业文化建设虽不是治病的妙药,却是强身健体的良方,可以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形成更为统一和更加完善的文化观念,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山东省中小外贸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首先,中小外贸公司是依赖国外客户的订单生存和发展的,随着外贸经营权的开放和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国外的客户和国内的生产企业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直接联系,这样把原来处在销售环节的中间商——中小外贸企业给屏蔽到了。使中小外贸公司在整个价值链上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

其次,山东省的许多出口产品对商标知识知之甚少,根本就没有自己的商标,没有广泛的品牌基础和有效的商标管理,往往是贴牌或无牌生产,至今没有自己的定牌产品,更缺少国际市场上有知名度的品牌。在中国最有价值商标500强排行榜前十名中,山东省仅有海尔集团一家企业入围,排名第九位。很多中小外贸企业低档次出口、收购和外贸秩序混乱,只以低廉价格作为竞争手段,造成了恶性竞争,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山东省纺织服装出口创汇很高,但缺少名牌,导致出口档次低,创汇能力差,不仅贸易利益受损,而且还常遭到国外反倾销壁垒。所以提升山东出口产品的外贸竞争力,关键是创立山东名牌商品。

最后,山东的中小外贸企业在管理方式上还存在着许多传统企业管理的弊端,大部分中小外贸企业是家族式或泛家族式企业,受企业管理者文化和素质的限制,管理方式往往导致企业在发展中缺乏科学论证和民主决策,成为一个相对封闭的团体,使企业员工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只能在家长式的监督下工作,按照领导的指示做事,甚至还可能会加深企业领导者和企业员工之间的矛盾,更谈不上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等进一步的人力资源管理。

3 建设中小外贸企业文化的对策

3.1 中小外贸企业要全员提升服务意识,由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变

中小外贸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只有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才能够确保在外贸销售价值链上有立足之地,进而开拓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据有关调查显示:企业的服务质量每提高一个百分点会使销售额同比提高,比用其他方法提高效益要见效快。海尔集团能够在2006年中国最有价值商标500强中排名第九位,与其二次创业的主题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海尔集团的这种通过服务创品牌的意识应该值得所有山东中小外贸企业学习和借鉴,充分重视通过服务、扩大服务来树立企业品牌。

3.2 中小外贸企业要靠质量创品牌,加大对企业品牌的宣传力度

山东省的许多产品都是贴牌出口,说明在质量上在国际市场是可以立足的。所以在现有质量进一步提高的基础上,以国际品牌的要求为参照尺度,塑造山东省的自有出口品牌,不再贴牌出口,是目前山东外贸企业的当务之急。

品牌的塑造离不开宣传和广告的支持。当然要创建一个强势品牌,只有广告是远远不够的,在宣传方法的运用上可采用多元化。比如可以通过建立旗舰店来体现品牌识别、彰显企业文化精神的示范型卖场;下大工夫建设企业网站,在“互联网+”的时代,企业网站就是企业的脸面和窗口;吸引消费者亲身参与体验品牌,进行互动式交流,这样做的效果比单纯的媒体广告要好得多,在这一点上,可以学习一些企业的做法,杭州下城跨境电商产业园的一家企业——孤品网络就充分利用了网络数据和计算,提高了国外客户的体验度,远隔重洋的客户只要打开“孤品”“OWNONLY”的网站或客户端,选择要定制西服的颜色、面料、衣领造型、衣扣种类等,打开摄像头,对准屏幕上的人形框,对着身体正面和侧面各拍一张照,再输入身高和体重——衣长、胸围、腰围、下摆、肩宽等14组量体数据就会自动生成,生产出来的服装和传统的量体裁衣是一样的。此外,还可以引导消费者参观企业的整个生产流程,从而增强外商信心,赢取消费者口碑。这种做法对山东省一些频遭国外新贸易壁垒的农产品企业借鉴意义巨大。

3.3 强化企业文化建设意识,发挥企业领导者的主导作用

要强化外贸企业文化建设,并非靠一两句口号,而是要靠全体员工的认同,首先领导者要率先垂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承担起应负的责任,善于培养员工的参与精神,使员工有积极参与管理的意识,依靠全员的力量建设优秀外贸企业文化。企业的价值观被员工所认可接纳,并视为自己的价值观、精神导向后,他们就不仅会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岗位中,而且会自觉地把企业的目标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去追求。

4 结 论

充分发挥企业中的文化作用,为企业发展提供持久的文化动力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所在。塑造企业文化,建立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管理模式,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整个世界的经济文化融合为一体,文化竞争成为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山东中小外贸企业面对的是国际市场,在自身发展建设中应更加注重文化因素,丰富品牌的文化内涵。特别是一些中小型企业,要想在竞争中有立足之地,必须有文化、精神方面的纽带,来统一企业的理念,使整个企业在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下,产生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

参考文献:

[1]佐伟.浅谈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提高企业竞争力[J].大社会科学,2002(2).

[2]郭影帆,郭熙,朱焕辉.增强我国外向型企业竞争力研究[J].商业研究,2006(5).

[3]刘曦微.外贸企业文化变革主要方向探讨[J].中外企业文化,2010(8).

[4]唐陶然.试论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措施[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2).

[5]高发群.外贸企业管理中的企业文化建设[J].现代企业文化,2013(12).

作者:樊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公共理财选择论文下一篇:欧盟西方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