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大纲

2023-01-16

第一篇: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大纲

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大纲

附件2

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大纲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二○○六年二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1.2 编制依据 1.3 适用范围 1.4 工作原则 2 城市概况

2.1 自然地理 2.2 社会经济 2.3 洪涝风险分析 2.4 洪涝防御体系 2.5 重点防护对象 3 组织体系与职责

3.1 指挥机构 3.2 成员单位职责 3.3 办事机构 4 预防与预警

4.1 预防预警信息 4.2 预警级别划分 4.3 预防预警行动 4.4 主要防御方案 5 应急响应 5.1 应急响应的总体要求 5.2 应急响应分级与行动 5.3 主要应急响应措施 5.4 应急响应的组织工作 5.5 应急响应结束 6 应急保障

6.1 通信与信息保障 6.2 抢险与救援保障 6.3 供电与运输保障 6.4 治安与医疗保障 6.5 物资与资金保障 6.6 社会动员保障 6.7 宣传、培训和演习 7 后期处置

7.1 灾后救助 7.2 抢险物资补充 7.3 水毁工程修复 7.4 灾后重建 7.5 保险与补偿 7.6 调查与总结 8 附则

8.1 名词术语定义 8.2 预案管理与更新 8.3 奖励与责任追究 8.4 预案解释部门 8.5 预案实施时间

1 附图 2 附表 3 附件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做好城市洪涝、山洪、台风暴潮等灾害事件的防范与处置工作,保证城市抗洪抢险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保障城市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2 编制依据

《防洪法》、《水法》、《防汛条例》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国家制订的有关方针政策;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流域规划及城市防洪规划等专业规划;已批准的防洪调度方案、流域防洪预案及上一级或同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的防洪预案等。

1.3 适用范围

适用于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城市市区内洪水(含江河洪水、冰凌洪水以及山洪等)、暴雨渍涝、台风暴潮等灾害事件的防御和处置。

1.4 工作原则

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和行政首长负责制;坚持以防为主、防抢结合;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坚持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坚持服从大局、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坚持公众参与、军民联防;坚持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等原则。

2 城市概况 2.1 自然地理 城市地理位置,地形与地貌特点,城区高程范围,气象水文特征;城市水系与河道、水库、湖泊等情况。

2.2 社会经济

城区现状总人口、非农业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重要交通干线、重要基础设施等。

2.3 洪涝风险分析

暴雨、洪水、风暴潮主要特征、洪水传播时间、城市主要暴雨洪水成因与地区组成,主要致灾暴雨洪水来源及量级、发生频率,城市历史洪水。主要控制站不同频率洪水水位或高潮位、流量。洪水、暴雨渍涝、台风暴潮可能致灾影响淹没范围及风险分析,洪涝风险图。

2.4 洪涝防御体系

城市防洪体系(堤防、水库、湖泊、蓄滞洪区、分洪道等)与城区除涝排水设施(泵站、涵闸等),城市防洪、除涝排水、防台风暴潮现状能力或防御标准。

城市防洪、除涝排水、防台风暴潮的薄弱环节,重要工程险段及病险涵闸,桥梁及河道违章建筑的阻水情况。

2.5 重点防护对象

党政机关要地、部队驻地、城市经济中心、电台、电视台等重点部门和重点单位,地铁、地下商场、人防工程等重要地下设施,以及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生命线工程设施,重要有毒害污染物生产或仓储地,城区易积水交通干道及危房稠密居民区等。

3 组织体系与职责 3.1 指挥机构

城市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负责处置城市防洪应急事务,并明确其主要职责。

3.2 成员单位职责

明确防汛指挥机构成员单位的主要职责,力求责任明确,分工合理,避免职能交叉。

3.3 办事机构

明确防汛指挥机构的办事机构及其主要职责。 4 预防与预警 4.1 预防预警信息

分类明确城市气象、水文、防洪与排涝工程险情、洪涝灾情信息的具体报送内容、负责报送单位、报送时限等,形成规范的信息报告制度。

4.2 预警级别划分

根据城市洪水(含江河洪水、冰凌洪水以及山洪等)、暴雨渍涝、台风暴潮等灾害事件的严重程度,合理划分预警级别(通常由重到轻分为I、II、III、IV四级,分别用红、橙、黄、蓝色表示),确定向社会发布的警示标志。

4.3 预防预警行动

4.3.1 预防预警准备:包括思想、组织、工程、预案、物料和通信准备,防汛检查及日常管理,以及与相关行业应急预案的协调等。

4.3.2 江河洪水预警行动:不同预警级别下江河洪水、防洪工程险情等预警信息的更新、发布、通报等具体要求。 4.3.3 山洪灾害预警行动:不同预警级别下与山洪灾害有关的暴雨、洪水、工程险情等预警信息的更新、发布、通报等具体要求;建立水利、国土资源、气象等部门的预警信息共享和部门联动机制等。

4.3.4 暴雨渍涝预警行动:不同预警级别下暴雨渍涝、排涝工程险情等预警信息的更新、发布、通报等具体要求。

4.3.5 台风暴潮灾害预警行动:不同预警级别下与台风暴潮有关的台风暴潮信息、防洪排涝工程险情等预警信息的更新、发布、通报等具体要求。

4.4 主要防御方案

4.4.1 江河洪水防御方案:根据城市所在的江河防洪预案及相应的洪水调度方案,制订城市市区不同量级江河洪水的防御对策、措施和处理方案,及相应的洪水调度方案(如水库、蓄滞洪区、分洪设施的调度运用等)。其中超标准洪水的防御方案应明确社会动员、临时分蓄洪、群众转移安置等具体措施。

此外,还应针对冰凌洪水以及由于堤防决口、水闸垮塌、水库溃坝等造成的突发性洪水,制定相应的洪水防御方案。

4.4.2 山洪灾害防御方案:根据山洪灾害的发生与发展规律,制定不同量级暴雨及其地区组合条件下,山洪灾害专防与群防相结合的防御对策、措施和处理方案。

4.4.3 暴雨渍涝防御方案:制定不同量级暴雨及其地区组合条件下,城市市区渍涝的防御对策、措施和处理方案,包括应急排水、交通临时管制与疏导、工程抢修以及重要保护对象的防雨排涝方案等。

4.4.4 台风暴潮防御方案:制定不同量级台风暴潮条件下,城市应对台风暴潮的防御对策、措施和处理方案,如人员转移的通知与落实、危旧建筑物和重要设施的防护等。

5 应急响应

5.1 应急响应的总体要求

明确城市发生洪水、山洪灾害、暴雨渍涝、台风暴潮等灾害事件时应急响应行动的分级总数(通常由重到轻分为I、II、III、IV四级),市人民政府及其防汛指挥机构应急响应行动的总体要求,以及应急响应发布单位等。

5.2 应急响应分级与行动

明确应急响应行动的分级标准及对应的主要行动要求。 5.3 主要应急响应措施

5.3.1 江河洪水:明确不同量级江河洪水条件下的主要应急响应措施,包括蓄滞洪区运用的准备和批准权限、进入紧急防汛期的条件和发布权限等。

5.3.2 堤防决口、水闸垮塌、水库溃坝:明确出现前期征兆及发生险情后的紧急上报规定和应采取的处理措施等。

5.3.3 山洪灾害:明确发生山洪灾害时的主要应急响应措施,包括发布山洪警报的标准及责任单位、人员转移的主要原则、人员紧急抢救与救援等。

5.3.4 暴雨渍涝:明确发生暴雨渍涝时的主要应急响应措施,包括工程调度和设置临时排涝设备的要求及责任单位、发布城市涝水限排指令的权限等。 5.3.5 台风暴潮:明确发生台风暴潮时的主要应急响应措施,如台风暴潮监测与警报发布、人员与物资转移、海上作业保护与搜救、重要保护对象的防护与抢险等。

5.4 应急响应的组织工作

5.4.1 信息报送、处理:明确汛情、工情、险情、灾情(含大面积停电、停水,重大疫情等次生衍生灾害)等信息报送、处理与反馈以及发布的原则和主要要求。

5.4.2 指挥和调度:明确应对灾害的指挥和调度措施,以及发生重大灾害时派赴工作组(含专家组)的要求等。

5.4.3 群众转移和安全:明确群众转移的原则和工作程序,以及相应的安全与生活保障措施等。

5.4.4 抢险与救灾:明确险情和灾情监控、抢护和救援的指导原则、工作程序和总体要求。

5.4.5 安全防护和医疗救护:明确确保抢险人员自身安全和受威胁群众人身安全的各项防护与医疗救护措施。

5.4.6 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明确对重点地区或部位实施紧急控制以及动员社会力量的条件、权限和要求等。

5.5 应急响应结束

明确应急响应结束的条件和发布程序。 6 应急保障 6.1 通信与信息保障

明确确保预案执行过程中通信与信息畅通的主要保障措施,如党政军领导机关、现场指挥及其它重要场所的应急通讯保障方案,信息数据库建设与网络共享等。 6.2 抢险与救援保障

明确抢险救援装备、技术力量、队伍(含专业与非专业队伍)、专家组在管理和启动等方面的保障措施,包括各类工程、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基础设施、房屋建筑、交通干线抢险、抢修,以及人员救护等。

6.3 供电与运输保障

明确对抗洪抢险、抢排积涝、救灾现场等供电与运输的主要保障措施、责任单位等。

6.4 治安与医疗保障

明确灾区治安管理、疾病防治、防疫消毒、抢救伤员等保障要求。

6.5 物资与资金保障

明确防汛物资储备管理、调拨程序与调运方式、防汛经费的安排、特大防汛经费的申请等保障措施。

6.6 社会动员保障

明确防汛指挥机构动员社会力量投入防汛、支持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的保障措施。

6.7 宣传、培训和演习

明确城市防洪排涝宣传、市民防洪减灾教育、技术人员培训、防汛减灾演习等保障措施。

7 后期处置 7.1 灾后救助

明确政府各有关部门及相关单位救灾工作的要求与职责。 7.2 抢险物资补充

明确如何根据防汛抢险物资消耗情况,及时补充抢险物资的具体要求。

7.3 水毁工程修复

明确水利、供水、交通、电力、通信等工程或设施水毁修复的资金来源、时限等具体要求。

7.4 灾后重建

明确相关工程或设施的灾后重建标准、指导原则和实施措施等具体要求。

7.5 保险与补偿

明确保险与补偿的适用条件、承办机构职责和任务、工作原则、工作流程等。

7.6 调查与总结

明确调查与总结的适用条件、承办单位、时限要求和审核程序等。

8 附则

8.1 名词术语定义

对需要诠释的名词术语,给出准确的定义。 8.2 预案管理与更新

明确预案管理和更新的具体要求。 8.3 奖励与责任追究

明确预案执行过程中相关奖励与责任追究的具体规定。 8.4 预案解释部门 8.5 预案实施时间

录 1 附图

根据城市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选择绘制相关附图,如:城市防洪应急预案启动工作流程图,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布置图,主要病险工程分布图,城市洪涝风险图,城区暴雨渍涝点分布图,城市超标准洪水预案实施图等。

2 附表

根据城市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选择编写相关附表,如:城市防洪排涝基本情况表,城市防洪工程与除涝排水设施基本情况表,城市防洪相关部门职责分工表等。

3 附件

相关部门、单位的城市防洪应急单项预案。

第二篇: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大纲

(供参考)

xxxx环保局 编 二○○九年三月

1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大纲

1 指导思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精神,为全面提高各单位应对各类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各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为便于各单位编制“预案”,我局拟定了《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大纲》,供企事业单位编制参考。

2 范围

本提纲适用于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的企业、各类废渣坝和尾矿坝、生产经营处臵危险化学品的企业、放射源使用单位等生产、运输、储存、处理、处臵等环节中存在环境安全隐患的单位。

3 相关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 4 名词解释

4.1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使环境受到污染,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受到破坏,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

主要类型有水污染事故、大气污染事故、噪声与振动危害事故、固体废物污染事故、农药与有毒化学品污染事故、放射线污染事故及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与自然保护区破坏事故等。

4.2 预案:指分析本单位存在环境隐患、有害因素、可能发生的突发性环境事故,并根据预测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而制定的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4.3 环境污染隐患(危险目标):各类重点污染源、危险化学品、放射源、废渣坝和尾矿坝等。

4.4 环境保护目标(敏感目标):居民集中区、饮用水源地、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与自然保护区等。

5 编制要求

⑴根据本大纲及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预案编制内容;

3 ⑵日常要遵循“预防为主,有备无患”的原则,事故发生后要遵循“就近应急,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

⑶要把防范、控制、处臵单位界外人群的伤害、环境质量恶化及对生态环境系统影响作为重点;

⑷要充分考虑现有物质、人员及环境隐患的具体条件,制定合理、可行的措施,能及时、有效地统筹指导事故应急处臵。

6 基本内容 见附件 7 编制步骤 7.1编制准备

⑴成立预案编制小组; ⑵制定编制计划; ⑶收集资料; ⑷初始评估;

⑸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 ⑹能力与资源评估。 7.2编写预案 7.3审定、实施 7.4适时修订预案 8 预案编制的格式及要求

4 8.1格式 8.1.1封面

标题、单位名称、预案编号、实施日期、签发人(签字)、公章。

8.1.2 目录 8.1.3 预案内容 8.1.4 附录

8.1.5 附加说明,如术语、符号和代号 8.2基本要求

⑴使用A4白色胶版纸(70g以上); ⑵正文采用仿宋4号字; ⑶打印文本。

⑷预案除保留必要的存档、使用数量外,应向所在地的县(市、区)环保局和地级市环保局和有关部门报备。

5 附件

×××(单位)环境污染应急预案基本内容

1基本情况 主要包括:

⑴单位情况:地址、占地面积、周边纵向、横向距离;隶属关系、经济性质;从业人数、班次分布人数;主要生产设备名称和能力、原材料名称和储量、产品、产量等内容;

⑵自然环境:水系、常年气象条件、地质条件、动植物分布等,环境质量背景数据等;

⑶社会环境: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口分布、重要基础设施、道路等情况;

⑷污染防治情况:主要污染源、污染治理设施、排放量和排放口等。

2 环境污染隐患及其危害性对环境的影响 2.1环境污染隐患的确定

可选择对以下材料辨识的事故类别、综合分析的危害程度,确定环境污染隐患名称、地点、数量、性质、强度等及分布图,尽可能详尽,并可按照危害程度依次排为1号危害源、2号危害源、3号危害源……等。

⑴建设项目工程资料: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资料、建设项目安全评价资料、安全管理体制及事故应急预案资料;

⑵环境影响报告所确定的污染源及区域环境资料等;

6 ⑶国内外同行业事故统计分析及典型案例资料等事故报告;

⑷其他。

注:如涉及危险化学品运输,应提供来源、运输单位、运输车辆情况及主要的运输产品、运量、运地、行车路线等内容。

2.2 环境保护目标的确定

根据现场调查结果,确定环境保护目标名称、数量、距离、现状等及分布图,可根据影响程度划分保护级别,如1号保护目标、2号保护目标、3号保护目标……等。

2.3根据确定的环境污染隐患,明确其危害及对周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

对每个确定的危险目标要作出潜在危害风险评价。即一旦发生污染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持续时间,对周边环境质量造成的短期、中长期影响,对周边敏感目标造成的危害,包括危害的类型和空间、时间范围。在预测中需给出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途径,如误操作、设备失修、腐蚀、工艺失控、泄漏等。

3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 3.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设臵

依据环境污染隐患危害程度的级别设臵分级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单位根据实际需要,应建立各种不脱产的专业救

7 援队伍,如救援指挥机构、抢险抢修队伍、通讯保障、治安队等。特别是抢险抢修救援对是处臵环境污染事故的骨干力量,应重点予以充实。

3.2组成人员

⑴主要负责人及有关管理、处臵人员; ⑵现场指挥人。 3.3主要职责

⑴组织制订环境污染应急处臵预案; ⑵负责人员、资源配臵、应急队伍的调动; ⑶确定现场指挥和工作人员; ⑷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⑸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⑹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 ⑺环境污染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 ⑻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⑼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

⑽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 4 应急救援保障

依据现有资源的评估结果,确定单位内部及周边可利用预防、处臵环境污染事故的环保、安全、消防、建设、交通、卫生、通信、个体防护等应急通讯、联络、报警、监测、防护(含药物)、清除等设备、器材名称、数量及其分布以及

8 应急通道、应急疏散和避难所。

同时,为保证应急处臵工作及时有效,事先必须配备装备器材,并对使用和信号作出规定。设备平时要专人维护、保管、检验,确保器材始终处于完好状态,保证能有效使用。对各种应急处臵工具和报警事故信号,平时必须作出明确规定,规定要至于明显位臵,每一位相关人员都要能熟练掌握。

4.1内部保障

⑴确定应急队伍,包括抢修、现场救护、医疗、治安、消防、交通管理、通讯、供应、运输、后勤等人员;

⑵电气布臵图、消防设施配臵图、工艺流程图、现场平面布臵图和周围地区图、气象资料、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互救信息、污染设施工艺流程说明和设备图等存放地点、保管人等;

⑶应急通信系统,应包含运输危险品的驾驶员、押运员报警及与本单位、生产厂家、托运方联系的方式、方法。

⑷应急电源、照明;

⑸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药品等;

⑹可利用的应急缓冲设备,如池体、罐体等; ⑺危险品运输车辆的安全、消防设备、器材及人员防护装备;

⑻保障制度目录 ①责任制;

9 ②值班制度、检查制度、例会制度、考核制度等; ③培训制度;

④环境管理制度、污染设施运行制度等;

⑤危险化学品运输单位检查运输车辆实际运行制度(包括行驶时间、路线,停车地点等内容);

⑥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药品等检查、维护制度(包括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安全、消防设备、器材及人员防护装备检查、维护);

⑦安全运输卡制度(安全运输卡包括运输的危险化学品性质、危害性、应急措施、注意事项及本单位、生产厂家、托运方应急联系电话等内容。每种危险化学品一张卡片;每次运输前,运输单位向驾驶员、押运员告之安全运输卡上有关内容,并将安全卡交驾驶员、押运员各一份);

⑦演练制度。 4.2外部救援

依据对外部应急救援能力的分析结果,确定以下内容: ⑴单位互助的方式;

⑵请求政府协调应急救援力量; ⑶应急救援信息咨询; ⑷专家信息

⑸外部单位可利用的防护和处臵环境污染的设施。 5 环境污染事故预防措施

10 对已确定的环境隐患,根据其可能导致事故的途径,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避免污染事故的发生。防范措施主要包括:

⑴危险品储运安全防范措施:对危险源贮存地点、设施和贮存量提出要求,与环境保护目标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等;

⑵工艺技术设计安全防范措施:自动监测、报警、紧急切断及紧急停车系统;防火、防爆、防中毒等事故处理系统;应急救援设施及通道;应急疏散通道及避难所等;

⑶自动控制设计安全防范措施:有可燃气体、有毒气体监测报警系统和在线分析系统等;

⑷电气电讯安全防范措施:爆炸危险区域、腐蚀区域划分及方案等;

⑸消防及火灾报警系统;

⑹应急救援站或有毒气体防护站等防范措施; ⑺污染物治理设施防事故排放缓冲系统; ⑻其他。

各种预防措施必须建立责任制,落实到部门和个人。 6 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应急环境监测、防护、抢险救援、污染控制及清除措施

制定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理程序和处臵方案。

处理程序:应制定事故处理程序图,一旦发生环境污染

11 事故时,第一步先做什么,第二部应做什么,第三步再做什么,都有明确规定。做到临危不俱,正确处理,按处臵方案有条不紊的处理和控制事故,既不要惊慌失措,也不要麻痹大意,尽量把污染事故的环境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最大限度减少对周围环境和群众的影响。

处臵方案:根据环境隐患模拟事故状态和现有资源评价结果,制定出各种环境污染事故状态下(如未经处理的废水大量排放、危险品泄漏、爆炸、放射源丢失等),为保护环境敏感目标而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应包括危险区的隔离、应急环境监测、抢险、救援、控制及清除措施。

⑴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

⑵危险区的隔离:依据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类别、危害程度级别,确定危险区的设定;事故现场隔离区的划定方式、方法;事故现场隔离方法;事故现场周边区域的道路隔离或交通疏导办法。

⑶控制污染源扩散的措施:根据工艺规程、操作规程的技术要求,确定采取的紧急处理措施;根据安全运输卡提供的应急措施及与本单位、生产厂家、托运方联系后获得的信息而采取的应急措施;

⑷事故始发时应急环境监测的方式、方法及检测人员防护、监护措施;对事故性质、参数与后果进行评估,为应急指挥部门提供依据;

12 ⑸控制已扩散的环境污染措施:保持做好现场实时监测;环境污染散布到周边环境后,抢险人员在做好个体防护的基础上,以最快速度,采取有效措施,将污染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避免进一步环境影响范围的扩大;

⑹事故可能进一步扩大后的应急措施。 7人员紧急疏散、撤离、救助

依据对可能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场所、设施及周围情况、受事故影响区域人员及公众对毒性应急剂量控制规定的分析结果,确定组织计划及救护、医疗救护等内容。大气污染性企业应在最高建筑物上设立“风向标”。疏散的方向、距离、集中地点,应根据不同事故,作出具体规定。

⑴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的方式、方法; ⑵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的方式、方法; ⑶抢救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

⑷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 ⑸受污染毒害人员的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包括现场紧急抢救方案、转运及转运中的救治方案、入院前和医院救治机构确定及处臵方案和信息、药物、器材储备信息等。

8 预案分级响应条件

依据环境污染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的级别和从业人员的评估结果,可能发生的事故现场情况分析结果,设定预案的启动条件。

13 9 事故应急救援关闭程序与恢复措施

⑴规定环境污染应急状态的终止程序,确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结束;

⑵通知本单位相关部门、周边环境相关单位及人员事故危险已解除;

⑶可能受污染区域事故警戒的解除;

⑷应急处臵结束后,降低污染对环境的中长期和累计影响而采取的清除措施,包括污染事故现场的善后处理、恢复措施和临近及可能受污染区域善后恢复措施。

10应急教育、宣传、培训、演练计划 应急计划制定后,平时安排人员培训与演练 10.1培训计划

依据对从业人员能力的评估和周围环境单位或周边人员素质的分析结果,确定以下内容:

⑴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 ⑵员工应急响应的培训;

⑶对工厂临近地区开展公众教育、培训和发布有关信息,提高群众的应急响应能力和防护能力。

10.2 演练计划

依据现有资源的评估结果,确定以下内容: ⑴演练准备; ⑵演练范围与频次;

14 ⑶演练组织。 11附件

⑴组织机构名单; ⑵值班联系电话;

⑶组织应急救援有关人员联系电话; ⑷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应急咨询服务电话; ⑸外部救援单位联系电话; ⑹政府有关部门联系电话; ⑺本单位平面布臵图;

⑻环境污染治理设施流程和设计施工图 ⑼应急设施、设备分布图 ⑽消防设施配臵图;

⑾周边区域道路交通示意图和疏散路线、交通管制示意图;

⑿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重要基础设施分布图及有关联系方式,供水、供电单位的联系方式;

⒀保障制度。

第三篇: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大纲

第一章 城 市 概 况 第一节 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

自然概况 城市的地理位置和面积(市区和近郊区的土地面积),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气象和水文特性(气温、降水、水位、流量、泥沙、潮汐、风暴等)。河流、湖泊、洼地分布和演变概况。

社会经济现状 市发展沿革,人口、工业、农业、固定资产、总产值和利税,该城市在国家、地区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近期该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城市发展规划。 第二节 洪涝灾害

历史上发生的洪、涝等灾害的情况。

主要洪、涝灾害年份的雨情、水情、灾情(淹没范围、水深、淹没历时)、经济损失(直接、间接)无形损失和人员伤亡等情况。 第二章 城市防洪、治涝工程现状和问题 防洪、治涝工程设施和非工程措施建设情况。 城市防洪现状、治涝能力和标准。

目前防洪、治涝存在的主要问题(工程措施,非工程防洪措施)。 第三章 地形和地质 第一节 地 形 地形资料情况。

市区(包括近郊区)地形特点和主要江、河、湖、洼等的分布。 主要防洪、治涝工程设施、建筑物地址的地形特点。 第二节 地 质

工程地质勘探、试验资料情况。 区域地质、地震基本烈度。

主要工程设施、建筑物的工程地质(地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

地区和防洪、治涝工程设施、建筑物的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分布、地下水埋深、补排条件等)。

第四章 防洪、治涝水文分析计算 第一节 设计洪水分析计算 暴雨、洪水资料情况。 暴雨、洪水特性。

洪、涝灾害的类型、特点和成因。 历史上特大和大洪水特性。

代表站设计洪水的分析计算(洪水位、洪峰流量、不同时段洪水量、洪水流量过程线),控制断面设计洪水。 设计洪水水面线分析计算。 人类活动对洪水影响的分析研究。 第二节 设计高潮位分析计算

潮水位观测和资料情况,潮汐特性。历史上发生的风暴潮的成因主要特性。设计高潮位的分析计算。

第三节 治涝水位分析计算 暴雨、沥涝观测资料情况。 历史上发生的大涝的特性。

设计暴雨的分析计算(点暴雨、面暴雨、雨型等)。

设计涝水的分析计算(雨量径流量关系、最大流量、不同时段水量,流量过程线)。 洪涝 涝潮遭遇分析。 设计外江不位、潮水位分析。

城市建设和其它人类活动对涝水影响的分析研究。 第五章 城市防洪规划 第一节 防洪规划的依据

城市所在江河流域的防洪规划,本城市防洪在该防洪规划中的地位和安排。 城市总体规划对防洪的要求。 第二节 防洪规划的任务

规划水平年(近期为2000年,远期应与江河流域及城市规划相一致)。

防洪标准 根据城市的规模和重要程度,进行技术、经济、政治、社会、环境水平综合分析选定,或按上级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的标准确定。 规划的原则 规划的任务

第三节 城市防洪总体规划

历史上本城市防洪方针、对策和防治措施(泄、蓄、分、滞等)研究概况。 防洪总体规划方案的拟定(几种可能的方案、近远期结合)。 防洪计算(洪水调节、洪水演进等)。 总体规划方案的分析比较、推荐的方案。

主要防洪工程设施(水库、堤防、分洪道、滞蓄洪区、河道整治、闸涵等)的规模和主要参数。

防洪规划的实施安排。 超标准洪水的对策和措施。 第四节 防洪工程设施 主要防洪工程的等级和设计标准。

主要防洪工程设施(水库、堤防、分洪道、滞蓄洪区、蓄纳潮区、挡潮闸、涵闸等)的设计方案。

江河河道(沿海城市的海岸)演变规律,与防洪工程安全有关河段整治和防护设计方案。 防洪工程工程量估算,主要工程材料数量,挖压占地和淹没面积移民数量、拆迁的经济设施等。

第五节 清障规划

河道、行洪区主要阻水物及对泄洪、行洪的影响。清障原则和规划,处理方案及措施。 有关政策。

第六节 非工程防洪措施

洪泛区、洲滩开发利用规划和管理。 分蓄洪区安全建设规划。 洪水预报警报系统规划。

洪泛区、洲滩居民的撤退转移、救灾措施。 防汛抢险的安排。

关于防洪基金、防洪保险的意见。 第六章 城市治涝规划 第一节 治涝规划的依据

城市所在地区、流域的治涝规划。本城市在该治涝规划中的地位和安排。 城市总体规划对治涝的要求。 第二节 治涝规划的任务

规划水平年(近期为2000年,远期应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 治涝标准 根据城市具体情况,综合分析研究确定。 规划的原则。

基本任务(包括城市污、废水排水任务)。 第三节 城市治涝总体规划

涝情分析。洪涝关系。排涝排污关系。 治涝的对策和措施(蓄涝、自排、提排等)。

治涝的总体规划方案的拟定(几种可能的方案,近远期相结合)。 治涝分区和治涝计算(高水拦截、涝水调蓄、排泄、提排等的安排)。

主要治涝工程设施(截流沟渠、排水管渠、排水涵闸、排涝站、滞蓄涝区)的规模和主要参数(包括承泄区)。

治涝总体规划方案的分析论证,推荐的现实可行的方案。 治涝工程实施规划。 第四节 治涝工程设施

主要治涝工程设施(截流沟渠、排水渠、闸涵、排涝站、蓄涝区)的等级和设计标准。 主要治涝工程设施的设计方案(新建、扩建、改建、加固、隐患、处理等)。

治涝工程设施的工程量,主要工程材料数量,挖压占地和淹没面积移民数量,拆迁经济设施。 第七章 工程管理规划 第一节 机构和体制 管理体制和任务。

管理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配置。 第二节 管 理 设 施 水文观测设施。

主要工程设施、建筑物观测设施。 通讯、信息处理设备。 交通、防汛抢险设备。 工程管理、维护设施。 第三节 管理规章、制度、经费 防洪、治涝工程管理规章制度。 主要工程设施调度运用规程。 管理、运行、维修所需经费及来源。 第八章 环境影响评价 城市环境现状。

规划方案改善环境的作用分析。

规划方案对环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的分析、解决和补救的措施和建议。 对环境影响的初步评价。 第九章 投资和年运行费 第一节 投 资 投资估算的依据。 投资估算的方法。

防洪、治涝工程设施等投资估算(静态投资、动态投资)。 分期(年)投资安排。

建设投资的分摊和资金筹措方案。 第二节 年 运 行 费

年运行费(燃料动力费、维修费、管理费、补偿费等)的估算依据和方法。 年运行费估算。

年运行费来源和要求的优惠政策。 第十章 效益和经济评价 第一节 防洪、治涝效益

防洪、治涝规划方案的经济效益(直接、间接经济效益)。 负效益的分析估算。 社会效益分析。

改善生态环境的效益分析。 第二节 经 济 评 价 经济评价方法。

经济效果指标的分析计算。 规划方案经济合理性评介。 有关防洪、治涝经济政策的意见。 附件

一、城市规划报告(摘录)

二、江河防洪、治涝规划(摘录)

三、地质报告

四、水文分析计算报告

五、投资估算报告

六、其它重要的调查、分析研究报告 附图

一、城市(包括近郊区)地图

二、主要河道地形图、纵横剖面图

三、历史大洪、涝年灾情图

四、主要水文成果图

五、现状和规划的防洪、治涝工程设施分布图

六、主要堤防纵横剖面图(包括地质)

七、主要工程设施、建筑物设计图

八、其它重要的附图 专题报告:

一、重要试验报告

二、专题研究报告

三、有关文件、资料 《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大纲》几 点 说 明

城市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地位重要,为推进城市防洪规划、促进城市的防洪建设,提高城市防洪能力,保障城市的防洪安全,制定了本《编制大纲》。现就有关的几个问题,简要说明如下:

一、有防洪任务的城市,一般情况下同时也存在城市排涝,效区排涝的问题,本《编制大纲》是按编制一般城市的防洪、治涝规划应包括的主要内容拟定的,为简明和突出重点起见,简称为防洪规划。我国的城市很多除普遍存在防洪、治涝问题外,还有山区城市的山洪防治,北方城市的防凌,滨海城市的防风暴潮等自然灾害。后几种灾害的防治与防洪、治洪性质类似,治理措施类同,关系密切。对此在进行防洪规划时,除结合制订治涝规划外,还应根据各城市的具体情况,一并研究上述其它水害的治理规划,编制的《防洪规划报告》应包括相应的有关内容。

二、城市防洪是江河防洪的重点,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制订城市防洪规划,要以城市所在江河流域的防洪规划和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本依据,防洪规划方案应与上述两规划相协调。尚无防洪规划或规划不完善的城市,可根据城市的防洪要求,在研究江河防洪形势的基础上,编制防洪规划,为制订或修订补充上述两种规划提供依据。

三、城市防洪规划是搞好城市防洪建设的前提,应按有关规程,规范规定的要求,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达到一定的深度。要做到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其中防洪标准、防洪工程措施的总体规划和各项防洪工程设施应进行多种方案的比较研究,从各方面综合分析论证,慎重确定或选择;对防洪工程设施和建筑物,要着重研

究其主要结构轮廓,细部问题可待设计阶段进一步研究。近期工程设施是拟先期安排实施的项目,应作为规划的重点,研究宜深入些,远期工程设施研究相对可粗略些,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四、城市防洪规划牵涉许多部门的有关专业,应认真贯彻执行有关的方针政策,遵守有关的法规,按有关专业的规程、规范进行科学的研究分析。规划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应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妥善处理。规划方案应符合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适应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被各有关方面所接受,现实可行。

五、防洪标准是城市防洪(治涝)规划最重要的一个指标。防洪标准高,城市防洪安全度高,需防洪建设投资多;防洪标准低,防洪建设投资少,但防洪安全度低,承担洪灾的风险大。选定合理适度的防洪标准,是个十分复杂而重要的问题,目前我国还没有城市防洪的统一标准,进行城市防洪规划时,可根据城市的规模大小,在政治上,经济上的重要程度,从政治、经济、技术、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论证,也可参照有关部门(城建、水利水电)现行规定分析选定,市区和近郊区可以分开防护的、可采用不同防洪标准,市区可高些,近郊区可相对低些。近期防洪标准可低些,随着城市的发展,不断提高,防洪标准一般用洪水重现期表示,有的也可以某次大洪水作为防御的对象。

六、可靠充分的基本资料,认真、科学地研究有关问题,是制定城市防洪的基础。应深入调查,广泛搜集整理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资料,认真总结多年来防洪建设的经验教训,分析防洪、治涝工作存在的问题,要进行较详细的防洪、治涝水文分析计算,基本摸清主要的地质问题,必要时应进行补充的洪水调查和地质钻探,使城市防洪规划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对规划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应进行必要的专题研究,为研究防洪对策,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各个城市的具体情况不同,以上基础工作可根据规划工作的需要确定。

七、城市防洪规划牵涉面广,宜由城市的政府或综合规划、计划部门主持,城建、水利、交通等有关部门以及重要的工矿企业单位参加,按规划大纲、分工协作进行,共同完成。规划工作应分阶段逐步深入,部门间的关系和要求,应反复协商、协调。确定的规划方案,应提请城市政府进行认真审查,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经审批的规划是进行城市防洪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各有关部门应共同遵守,以充分发挥城市防洪工程设施的功能和效益。规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新出现的情况,及时对城市的防洪规划进行修订和补充,并报送原审批机关审核。

八、本《编制大纲》是按一般城市防洪规划内容,一般规划报告的章、节顺序制订的,可根据各城市的具体情况进行增删调整,城市防洪、治涝属公益事业,现阶段一般无财务收益,可着重进行经济分析和评价,财务分析和评价可不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工程管理部分,规划阶段可以简化,已按国家防总要求完成《分蓄洪区安全建设规划》和城建部门完成治涝规划的,这两个规划内容也可以简化。附图只列出基本、主要的,各城市可根据情况增减。附件和专题报告,可根据规划情况,具体确定。

第四篇:《防洪预案编制要点(试行)》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文件

办河[1996]26号

关于印发《防洪预案编制要点(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黄河防总,长江中下游防总,各流域机构:

防汛实践证明,编制好防洪预案是防止和减轻洪水灾害的重要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和有关法规,我办组织制订了《防洪预案编制要点(试行)》现予印发,请各地在编制防洪预案时参照执行。

目前即将进入汛期,请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抓紧组织有关部门制订或修订各类防洪预案,在执行《要点》的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和建议,请及时报我办。

附件:防洪预案编制要点(试行)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

一九九六年四月十四日

主题词:防洪预案要点通知

------------------

广东省三防办翻印转发各市、县三防指挥部(共印140份 )

------------------

防洪预案编制要点(试行)

一、总则

二、编制范围和审批权限

三、基础资料

四、防御洪水方案的编制内容

五、实施措施的编制内容

------------------

防洪预案编制要点(试行)

一、总则

1.1 为了防止和减轻洪水灾害,做到有计划、有准备地防御洪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关于制定防御洪水方案的规定,特提出防洪预案编制要点。

1.2 防洪预案即防御江河洪水灾害、山地灾害(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台风暴潮灾害、冰凌洪水灾害以及突发性洪水灾害等方案的统称,是在现有工程设施条件下,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洪水灾害而预先制定的防御方案、对策和措施;是各级防汛指挥部门实施指挥决策和防洪调度、抢险救灾的依据。

1.3 防洪预案编制依据的法规

1.3.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

理条例》、《水库大坝安全条例》、《蓄滞洪区安全建设指导纲要》等国家有关法规、条例和政策。

1.3.2 流域防洪规划和防御洪水方案。

1.3.3 上级和同级人民政府颁布的有关法规以及上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的防洪预案。

1.3.4 国家确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关方针政策。

1.4 编制防洪预案的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的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减轻财产损失。

1.5 编制防洪预案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贯彻行政首长负责制;以防为主,防抢结合;全面部署,保证重点;统一指挥,统一调度;服从大局,团结抗洪;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尽可能调动全社会积极因素因素。

1.5.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县的省长、市长、专员、县长对所辖区的防洪预案实施负总责。

1.5.2 与防汛有关的各部门既要做好本部门防汛工作,又要按照各级防洪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和《防汛条例》的有关规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防洪预案中规定的准备和实施工作。

1.6 防洪预案应密切结合防洪工程现状、社会经济情况,因地制宜进行编制,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进行修订。

1.7 防洪预案应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

二、编制范围和审批权限

2.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第十一条的规定,有防汛任务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企业都应编制防洪预案。

2.2 防洪预案的内容应包括:原则要求;基础资料;防御方案;实施措施等四部分。各地编制防洪预案时可根据当地主要灾害类型,编制一种或几种防洪预案。

2.3 防洪预案的编制范围和审批权限

长江、黄河、淮河、海河重要河段的防御洪水调度方案,由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其它江河的防洪预案,其所辖河段由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经所在流域机构审查协调,必要时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批准。

跨地、县、市的江河防洪预案,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或其授权的单位组织制定,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其授权的部门批准。

企业、部门、单位的防洪预案,在征得其所在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2.4 防洪预案编制后,应每年进行一次修订,并在汛期之前完成上报和审批。

------------------

三、基础资料

3.1 区域概况

流域或区域的地理位置、面积、地形、地貌、气象和水文特征,河流、湖泊、洼地情况等;防洪区和灾害威胁区的社会经济状况:耕地、人口、城镇、工业、农业、固定资产、产值、利税、文物、交通干线和军事设施等情况;

堤防(海塘)、水库、蓄滞洪区、涵闸、水电站、机电泵站等水利工程基本情况。

3.2 流域规划确定的防洪规划、防洪工程建设等情况。

3.3 洪水特性和防洪标准

3.3.1 历史大洪水情况

洪水特性、淹没范围、灾害损失、成灾原因等。

3.3.2 洪水类型及洪水特性分析

分析对防洪不利的各种类型洪水及其特征

3.3.3 各典型年不同频率设计洪水特征分析

提出洪峰水位、流量、洪量、历时等特征值。

3.4 分析确定现有防洪标准,包括防护对象的防洪标准、防洪工程的防洪标准等。

3.5 根据现有防洪标准、防洪能力和历史淹没情况,绘制可能成灾的灾害范围图,并进行风险分析。

------------------

四、防御洪水方案的编制内容

4.1 确定重点防护对象

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重点防护对象,主要是城市和人中密集的乡镇,重要工矿企业,重要交通干线,重要设施等,要列出名称、位置、高程、人口、产值、利税、现有防洪标准等。

4.2 防御设防标准以内洪水方案

4.2.1 根据各级典型洪水的频率、洪峰、洪量和洪水过程,结合现有防洪工程标准、防洪能力及调度原则,确定河道、堤防、水库、蓄滞洪区和湖泊的调度运用方案。按照“蓄泄兼施,以泄为主”的原则,合理安排洪水的蓄滞和排泄。

4.2.2 按照防洪调度规则、操作规程和泄水建筑物的运用程序,结合上下游河道、蓄滞洪区和湖泊的洪水调度方案,制定水库各级洪水的优化调度(包括梯级水库和水库群的联合调度)方案。

4.2.3 制定分蓄洪工程分洪运用具体方案和排水方案,以及分蓄洪区人员转移与安置方案。

4.3 防御超标准洪水方案

在超标准洪水情况下,现行河道的排洪能力、水库、湖泊和蓄滞洪区的调蓄能力已经充分利用,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使用非常分(溢)洪的措施,确定临时破口分洪方案和受洪水直接影响地区的人员转移安置方案。

4.4 防御山地灾害方案

山地灾害是指降雨诱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防御方案侧重于监视、预防、预警、人员撤离、财产转移、抢救、善后工作等。

要分析降雨诱发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的规律。制定专防与群防相结合的预防措施。

4.5 防御台风暴潮灾害方案

4.5.1 台风暴潮灾害历史资料分析

历次重要台风登陆时间、地点、路线,台风的风情、雨情、水情(潮位)和灾情。

4.5.2 台风监测和预报

根据历年台风路径、强度、影响范围、暴雨、潮位等情况编制监测和预报方案。

4.5.3根据台风的不同强度和影响范围,确定发布警报的范围、方式和批准权限等。

4.5.4 明确防台风抢险救灾人员的组织与任务。

4.5.5 制定转移危旧房和危险区群众的方案及安置方案。

4.6 防御冰凌洪水方案

4.6.1 冰凌洪水方案

根据历年冰凌洪水情况,研究冰凌变化规律和防凌对策。加强封河期、封冻期、开河期冰凌的观测和检查工作。

4.6.2 冰凌洪水预报

根据河道槽蓄量、水文气象预报、上游水库运用和引用水的情况,结合可能出险河段的地点和出险工程的特性,分析预报冰凌威胁区封河和开河时间、水位、流量等。

4.6.3 冰凌洪水防御

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河道出现冰坝、冰塞现象。结合上下游河道冰凌洪水的情况,制定水库合理可行的调度计划。

应采取防止冰块冲击和冰凌闸门、桥墩、取水塔等建筑物的措施。

结合冰凌洪水的特性和防凌调度原则,制定蓄滞洪区运用方案,堤坝抢护方案和破冰泄水方案。

根据冰凌洪水情况,组织滩区、行(蓄)洪区及影响区内的人员转移。

4.7 防御突发性洪水方案

突发性洪水是指由于防洪工程失事(如溃堤、跨坝等)而造成的洪水。分析可能出险的堤段和水库(特别是病险水库和中小型水库),溃堤、垮坝的洪峰流量,洪水流路,沿程流量、水位,淹没范围等。

制定应急措施,如监视警报、人员转移、分洪、拦蓄、抢险、救灾等。尽量控制灾害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

五、实施措施的编制内容

5.1 实施措施是指各类防洪调度方案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措施。包括洪水监视、预报、警报、防洪工程监视、防洪工程防护抢险、蓄滞洪区运用、人员转移安置、救灾防疫、水毁工程修复以及有关职责制度等。

5.2 洪水预报

根据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洪水特性、防洪工程等情况制定洪水预报方案和实时修正方案,保持洪水预报精度,争取延长洪水预见期。

预报的内容为重要控制站的洪峰流量、水位、峰现时间和洪水过程。

要确定预报成果的校核、审定、发布和适时修正方案。

5.3 防洪工程监测

要确定各类防洪工程在汛期的监测项目、测次、观测责任、报告制度。

5.3.1 河势监测

监测主流线位置、洪水走势;河弯段主流线顶冲位置;河道冲淤变化;串沟、河叉、洲滩变化、崩岸等。

5.3.2 堤防工程监测

监测堤身沉降、浸润线变化、裂缝、管涌、渗漏、滑坡、塌陷等。

5.3.3 涵闸和泵站工程监测

监测变形、基础扬压力、设备完好与运行情况等。

5.3.4 水库工程监测

按水库工程监测的有关规定执行。

5.4 防洪工程防护抢险

针对江河湖海堤防、蓄滞洪区围堤、穿堤涵闸、泵站、水库坝体等可能出现的不同险情,制定抢险方案。

5.4.1 制定巡堤查险和情况上报制度。

5.4.2 掌握重点险工险段的位置、类别、等级。

5.4.3 制定各类险情的抢险措施。

5.4.4 确定各级防汛水位的防守人员。

5.4.5 制定动用部队抢险的方案。

5.4.6 制定防汛抢险物资调运的方式和路线。

5.5 蓄滞洪区运用

确定分洪时机、分洪方式、分洪闸运用或分洪口门爆破等内容。

5.5.1 各分洪闸(口门)上游跟踪检测洪峰移动过程的检测站点的布设。

5.5.2 测报洪水(峰)到达分洪口门的传播时间。

5.5.3 根据洪水情况和保护区防洪工程标准确定最佳分洪时机。

5.5.4 制定分洪闸运用操作规程。

5.5.5 制定扒口分洪爆破作业方案。

包括调运爆破炸药、工具、器材,爆破现场戒严,实施爆破作业等内容。其中爆破作业包括:口门的爆破分段、药室布置、最低抵抗线、爆破作用指数、爆破装药量、爆破作业圈等,安全、后勤、通讯、电力等保障措施的落实,以及组织爆破的负责人、实施队伍和人员等。

5.5.6 制定扒口分洪后的口门控制措施。

5.5.7 制定蓄滞洪区退水、排渍方案。

5.6 人员转移安置

包括洲滩区、蓄滞洪区、水库非常溢洪区、以及山地灾害、台风灾害、突发性洪水灾害等灾区范围内的人员转移与安置。

5.6.1 明确预见期内灾区人员、财产的转移安置任务。

5.6.2 根据灾区现有交通网络和安全转移工程现状,分片确定需转移人员和财产的数量,以及向安全地带转移的路线、转移人员的安置地点。制定转移路线时应避免人员对流。

5.6.3 灾民转移安置的组织实施。

5.7 救灾防疫

5.7.1 救灾物资的储备、调拨、供应计划。灾民食品和生活用品的供应。包括供应时间、供应标准、供应单位。

5.7.2 救灾食品和生活品的供应范围、发放办法。

5.7.3 落实防疫医疗队,医疗器械,防疫药品和必需设施等。

5.7.4 制定预防流行疾病的措施。

5.8 岗位责任制

各级防汛部门要做好防洪预案的组织编制和审查工作,做好预案执行蝇的协调工作,做好防汛指挥决策的参谋工作。防洪工程管理单位的工作人员根据业务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5.9 技术责任制

为提高防汛指挥决策的科学性,各级防汛部门及水文、气象、邮电等部门,要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专长,对预报、抢险等确立岗位技术责任、对重大技术决策要组织专家咨询,充分听取专家意见,避免和减少失误。

5.10 抢险队伍

在汛前必须根据防汛工作有关规定级建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专业与常备相结合”的防汛抢险队伍。要事先进行培训和演习,并配备必要的交通运输和抢险的机具设备。根据需要,有条件的要组建机动抢险队。要与当地驻军密切联系,通报情况,实行军民联防。

5.11 通信联络

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必要的通讯手段和器材,保证通信畅通。各级防汛部门要和邮电部门建立联系制度,制定紧急防汛通信保障措施。

5.12 物料准备

实施防洪预案所用的物料、设备,如石块、木料、草袋、铅丝、油料、照明、电源、救生设备及车船运输工具等,要做好充分准备,对各种物料分类登记造册,并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上标明。

5.13 紧急情况下,可实行道路、航运管制和对灾区社会治安进行特别管制。

5.14 阶段总结

对防洪预案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及时进行总结。

第五篇:防洪应急预案

为做好**城区洪水灾害事件的防范与处置工作,使水灾处于可控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防洪法》、《**市城区防洪预案》,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坚持统一指挥、

为做好**城区洪水灾害事件的防范与处置工作,使水灾处于可控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防洪法》、《**市城区防洪预案》,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坚持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的原则,坚持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的原则,建立城区防洪应急预案组织体系,快速有效地组织开展防洪抢险救援工作。

二、排水现状及问题

1、排水现状:**市城区的排水体制为合流制,我市市区基本建立了完善的城市排水管网,我市南北方向主干道:**道、**道、**道、106国道,东西方向主干道:**路、**路、建设路、**路、**路、北环路大部分已修建了双侧排水暗管。城市次干路、支路以及住宅小区内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排水管网。这些排水流入**城区内的明渠:会战渠、京开渠、**渠、**渠、**渠等。这些渠道主要功能是解决城区汛期排涝和附边农田灌溉。以上明渠出路为:南北排入**干渠,向东排入**河。城区总约排水走向为自西向东,自南向北。(附**城区排水现状图)

2、存在问题:城区排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区排水设施不健全,市区内主要渠道淤积严重,排水不畅,不成系统,不仅不能发挥排水的作用,而且对环境卫生造成不良影响,也使水环境受到污染。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市区排水自贮能力差。*街、南关、西关、*街储水坑塘,因已基本填平,自贮能力完全丧失,每到雨季需安泵排水。

(2)市区排水管线堵塞严重,需彻底进行清淤。

(3)市区排水渠沟需大量清淤。西护城河、会战渠、**排渠、京开渠等排水明渠以及**渠、**渠等封闭渠沟堵塞严重,需彻底清理。

(4)外来客水进入市区,加大了市区排水负荷。

三、防汛除涝措施

(一)标准内防洪措施

汛前市政工程管理部门应做如下工作:

(1)市区重点部位安泵排水:二街、南关、西关、六街大坑,因已基本填平,自贮能力完全丧失,应安泵排水。

(2)市区排水暗管彻底清淤:对市区排水管线和已封闭的排水渠,如**渠、京开渠、**菜市场,进行彻底清淤和维护。

(3)市区排水明渠清淤:对堵塞严重的排水明渠,进行清淤,如:**渠(燕山道-铁道桥)、西护城河(医院桥-**截水闸)、京开渠(**桥-**桥北)等。

(4)外来客水改道:对外来客水拦截在市区以外,以减小市区排水负荷。

(二)超标准防洪措施

1、特大洪水防汛措施。参照1963年特大洪水的淹没情况,初步划定市区防洪范围为北以**干渠为界,西侧沿**至**排渠向西,沿***排渠向南,在**学校东侧到津保公路南侧,向西至胜利大道东侧,向南至**村南,向东穿过京开路、会战道,沿**排渠向东到京九铁路,围堤部长度为**公里,围合面积约90平方公里,把市区重点工程及管理机关都包括在内。在洪水降临时,保证市区人民生产、生活不受影响。

2、50年一遇防洪措施。参照1963年洪水淹没最大深度来设计防洪断面。初步计算西部地形较低,设计防洪堤高度一般为**米,顶宽8米,边坡1:3,南面部分地段、地形较高,堤顶设计宽度5米,总计土方量约330万立方米。沿堤的主要道口、渠道都要建闸,需建闸涵30座,在城东和城北各建一座排水站。

3、紧急避险原则:

(1)为了维护社会治安,保证灾民生命财产安全,各单位要积极组织协调,指定专人负责,并在单位住户内采取就近,就高到房屋比较牢固的住户避险。

(2)根据洪水淹没深度,有避水房和撤退路布设情况,及接纳地点承受能力,洪区内按单位分区,取相应的避险措施。

(3)实施救生避险时要“顾全大局,服从调度,临危不乱,紧张有序”。

四、组织领导及责任分工

(一)组织领导

为实施有效的组织指挥,成立**市城区防汛工作指挥部,负责城区防汛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调度。

总 指 挥:市政府副市长 ***

副总指挥:建设局局长 ***

成 员: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市卫生局局长

市交通局局长

市粮食局局长

市公安局副局长

**路办事处主任

**路办事处主任

市建设局主管副局长

指挥部下设城区防汛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建设局,主任由市建设局主管防汛工作副局长**兼任,具体负责防汛期间人员、物资的总调度。

(二)责任分工

1、建设局

(1)工作职责:

①负责排水设施的抢修、排水管线的疏通。②负责对低洼地段、河道排水,做好河渠的清淤、清障。③负责群众的抢救疏散。④完成指挥部安排的其他任务。

(2)抢险组织:

①抢险分队:按照城区防讯情况成立四个抢险分队。监察大队分队80人;规划处、设计处联合组成分队60人;质监站、招标办、建管处联合组成分队40人;园林处分队60人。

②抢险预备队:为确保防讯工作万无一失,成立两个抢险预备队。执法大队预备队80人;环卫处预备队60人。

(3)责任区域划分:

①局长、主管副局长负责防汛综合指挥和总预备队。

成员:局领导班子及相关科室人员

队伍:执法大队预备队和环卫处预备队

②**路以南、**道以东、**道以西由一名局班子成员负责。

成员:质监站、招标办、建管处、档案馆等部门正职

队伍:质监站、招标办、建管处联合抢险分队

③**道以西、**路以北、**道以东由一名局班子成员负责。

成员:规划处、设计处等部门正职

队伍:规划处、设计处联合抢险分队

(4)物资保障:

①一般物资:抢险分队和预备队分别准备草袋XX个,铁锨200把,铅丝500公斤,大绳40条,以上物资务必在6月底前准备就绪。所备物资要专门单独入库存放,平时不许动用。其他下属企事业单位也必须成立不少于20人的应急抢险队伍,物资准备按以上标准安排(一建公司、二建公司、市政公司除准备以上物资外,每公司还应准备一套抽水设备供指挥部调度使用)。指挥部将对各单位物资准备情况进行督导检查。②专用设备:污水管道疏通车一台、吸污车一台、大型抽水泵一台、发电机一台;对讲机五组。

2、卫生局 负责城区卫生防疫工作,建立急救机制,做好卫生消杀工作,以防瘟疫发生。 执行单位 人数 责任区域 市医院 30

②专用设备:污水管道疏通车一台、吸污车一台、大型抽水泵一台、发电机一台;对讲机五组。

2、卫生局

负责城区卫生防疫工作,建立急救机制,做好卫生消杀工作,以防瘟疫发生。

执行单位

人数

责任区域

市医院

30

***、***

市妇幼医院

15

***、***

市第二医院

10

燕山道以东

市中医院

10

会战道以西

3、粮食局

负责粮食供应,做好粮油储备,有关商业部门要准备一定数量的面包、饼干以保证婴儿、年老体弱灾民食用。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分管领导的岗位责任制下一篇: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