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西餐服务礼仪

2022-08-13

第一篇:中餐西餐服务礼仪

中餐西餐用餐礼仪

中西餐的用餐礼仪是不一样的,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中餐西餐用餐礼仪,供大家阅读参考。

西餐用餐礼仪

1、着正装或警服且整齐洁净。女性切忌解纽扣或当众脱衣。男性可将外衣脱下搭在椅背上,切忌将外衣或随身携带的物品放在餐台上。

2、就座时,身体要端正自然,不要前俯后仰,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可跷足,与餐桌的距离便于使用餐具为佳。

3、不要随意摆放餐台上已摆好的餐具,将餐巾对折轻轻放在膝上。

4、使用刀叉进餐时,从外侧往内侧取用刀叉,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

5、切东西用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执刀将其锯切成小块,然后用叉子送入口中,使用刀时,刀刃不可向外。进餐中放下刀叉时,应摆成“八”字型,分别放在餐盘边上。刀刃朝向自身,表示还要继续吃。每吃完一道菜,将刀叉并拢放在盘中。

6、用餐谈话时,切忌手执刀叉在空中挥舞摇晃;不要一手拿刀或叉,一手拿餐巾擦嘴;不要一手拿杯,一手拿叉取菜;切忌将刀叉的一端放在盘上,另一端放在桌上。

7、每次送入口中的食物不宜过多,在咀嚼时切忌与人谈话。

8、喝汤时不能啜,吃东西时要闭嘴咀嚼。切忌咂嘴发出声音。用汤勺从里向外舀,汤盘中的汤快喝完时,用左手将汤盘的外侧稍稍翘起,用汤勺舀净即可。吃完汤菜时,将汤匙留在汤盘(碗)中,匙把指向自己。

9、食物残渣不能直接外吐,用餐巾捂嘴轻轻吐在叉上放入盘内。少量菜肴时,切忌用叉子刮盘底,不要用手指相助食用,应以小块面包或叉子相助食用。吃面条时应用叉子先将面条卷起,然后送入口中。面包应掰成小块送入口中,切忌拿整块面包咬。

10、不可在餐桌边化妆,用餐巾擦鼻涕。切忌用餐时打嗝,不可避免的发生此种情况,应立即向周围的人道歉。

11、用餐时不可狼吞虎咽。

12、进餐时与左右客人交谈,不要高声谈笑,接打电话,若有紧急事情,应在门外接打电话。

13、喝咖啡时添加牛奶或糖,添加后要用小勺搅拌均匀,将小勺放在咖啡旁。喝时应右手拿杯把,左手端垫碟,直接用嘴喝,不能用小勺一勺一勺地舀着喝。

14、吃水果时,不能拿着水果整个去咬,应先用水果刀切成4或6瓣,再用刀去掉皮、核,用叉子叉着吃。

中餐用餐礼仪

餐桌礼仪在中国人的完整生活秩序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认为,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的方法———也是头等重要的社交经验。为此,掌握某些中式餐饮规则的知识便显得特别重要了,无论你是主人,抑或只是一位客人,都必须掌握一些规则。

中国人乃礼仪之帮,民以食为天,用餐岂能没有规矩!虽然说讲不讲究都是一日三餐,但是知道总比不知道好吧!

1、请客要早通知,6:00入席,5:50才叫客人来,不合适。

2、主人家不能迟到;客人应当迟到5—10分钟,这是非常体贴的客人哦,注意掌握,自然宾主皆欢。

3、要是坐圆桌子,对着大门的是主座,或是背靠墙、柜台的;讲究些的饭店,会用餐巾予以区分,餐巾最高大的位置不能随便坐哦,除非你打算好请客喽:

4、主人右手边的是主客,左手边的是次重要的客人;门边面对主人的,自然是跑腿招呼的陪客坐的啦。

5、做客人的不能直接向点菜员吆喝指点,应该乖乖坐等主人家点菜;如果客人确实有严重的忌口或爱好,应当轻轻告诉主人家,主人自然要替他做主,满足客人小小或大大的要求。

6、主人家,不点或少点需要用手抓或握着吃的菜,比如蟹、龙虾腿、排骨等等。一顿饭来上三个这样的菜就没治了。还有什么礼仪可讲!

7、不勉强也不反对别人少量饮酒,无酒不成宴嘛!

8、上酒水上菜了!老外喜欢自夸手艺,国人可不作兴吹嘘自己点的菜,主人家细心观察凉菜上齐、每位杯中都有酒水后,当立即举杯,欢迎开始之类的,转动圆盘或是示意右手边的主客动第一筷。主客可别推让太久哦,大家肚子都饿了,就等你开吃了!吃了的别忘了赞美一下哦。

9、之后的每道菜一上来,虽然服务员与主人还是会转到主客面前,但并不用太拘泥啦,如果正好在我面前,又没人转动圆盘,我也会先夹一小筷子尝尝的!

10、主人家要常常转圆盘,照顾到绝大部分客人;陪客则补充招呼服务一下;客人的手能不碰圆盘而吃完整餐,则宾主又皆欢啦。

11、如果没有服务员分菜或是公筷、公勺,夹菜的时候可要先看好,切不可用自己的筷子在盘中挑来拣去,甚至搅拌!不是每个人都像爱人一样不介意你筷子上的口水的!通常看准了拣距离自己最近的那部分。

12、最好让筷子上的食物在自己的接碟中过渡一下,才送入口中。可以使吃相看起来不是那么急切。

13、食物在口中咀嚼时,切记的大事就是闭紧双唇,以免说话、物体掉落、汁水外溢,以及免得发出"骠叽骠叽"的倒胃口声响。

14、无论是用餐期间或用餐前后,都应当背部挺直,尽量往后坐椅子而不*。用餐期间,基本上双手都在桌面以上。

15、一个太好胃口的主人

第二篇:中餐与西餐的排位法

中餐的桌次安排以主桌为准,将主宾安排在主桌,其他各桌也要主客穿插安排,台下并列的第

一、二桌一般都是留给主人或贵宾的。桌次较多时,可在桌面上排上序号。入席不要捷足先登,随意乱坐,一般要等待安排或主人的招呼。如果请柬上写明了桌次和席位,你也别急着就座,要等主人或主宾入座后,才由椅子的左边入席。就座时要向其他宾客礼让。 西餐的位置排列与中餐有相当大的区别,中餐多使用圆桌,而西餐一般都使用长桌。如果男女二人同去餐厅,男士应请女士坐在自己的右边,还得注意不可让她坐在人来人往的过道边。若只有一个靠墙的位置,应请女士就座,男士坐在她的对面。如果是两对夫妻就餐,夫人们应坐在靠墙的位置上,先生则坐在各自夫人的对面。如果两位男士陪同一位女士进餐,女士应坐在两位男士的中间。如果两位同性进餐,那么靠墙的位置应让给其中的年长者。西餐还有个规矩,即是:每个人入座或离座,均应从座椅的左侧进出。举行正式宴会时,座席排列按国际惯例:桌次的高低依距离主桌位置的远近而右高左低,桌次多时应摆上桌次牌。同一桌上席位的高低也是依距离主人座位的远近而定。西方习俗是男女交叉安排,即使是夫妻也是如此。

第三篇:关于中餐与西餐的区别的社会实践报告

中餐(Chinese food),即指中国风味的餐食菜肴。其中有粤菜、川菜、鲁菜、淮扬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八大菜系”。

西餐这个词是由于它特定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西”是西方的意思。一般指欧洲各国。“餐”就是饮食菜肴。我们通常所说的西餐主要包括西欧国家的饮食菜肴,当然同时还包括东欧各国,中海沿岸等国和一些拉丁美洲如墨西哥等国的菜肴。而东南亚各国的菜肴一般统称为东南亚菜,但也有独为一种菜系的,如印度菜。西餐一般以刀叉为餐具以面包为主食,多以长形桌台为台形。西餐的主要特点是主料突出,形色美观,口味鲜美,营养丰富,供应方便等。西餐大致可分为法式、英式、意式、俄式、美式,地中海等多种不同风格的菜肴

一、从中西餐饮文化看中餐与西餐的区别

中国和西方(以美国为代表)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不同造就了中西餐饮文化的差别。有人形象地说:如果说中餐大餐文化像是一首混声大合唱,那西餐(大餐)就像是一支浪漫的小夜曲;如果说中餐馆充满了一股阳刚之气,那西餐厅则富有一种阴柔之美;中餐馆营造的是一种公众交友的场所,而西餐厅则是在制造私密幽会的空间,可见中西餐饮文化本质的差异。

中餐餐饮文化

中国餐饮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法国、土耳其烹饪并称世界三大烹饪体系,也是我们中华儿女为之骄傲和自豪的地方。中餐文化具有绚丽多彩的文化内涵和雄厚坚实的技术基础,以味为核心,以养为目的,是文化、科学、艺术的结晶,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风格但同样是无与伦比的餐饮文化。品种众多、风味独特的地方佳肴,香飘四海,风靡万方,深深地吸引着无数的海外爱好者。还可以说,饮食功夫也是一种学问,一种特色的突出,一种交流的途径。

内涵文化

中华饮食文化历来讲究色、香、味,讲究餐饮的形式,可以用“精”、“美”、“情”概括。这几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

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的文化底蕴,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

精,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的内在品质的概括,这种精品意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渗透、贯彻到整个饮食活动过程中。选料、烹调、配伍乃至饮食环境,都体现着一个“精”字。

美,体现了饮食文化的审美特征。中华饮食之所以能够征服世界,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美。这种美,是指中国饮食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是指它给人们所带来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中餐之美不仅表现在味道上,而且在形式上、颜色上、器具上,甚至在服务人员的服饰上,都透着美的成份,让人时时刻刻感觉到美的冲击和享受。可见,美作为饮食文化的一个基本内涵,是中华饮食的魅力所在,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

情,中华文化历来以情为纽带,同样,中华饮食“情”为重要的功能。在中国,吃饭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媒介,是一种别开生面的社交活动。一边吃饭,一边聊天,一边谈生意、交流信息、采访。古往今来,中国人习惯在饭桌上表达惜别或欢迎的心情,感情上的风波,人们也往往借酒菜平息。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活动的社会调节功能和心理按摩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精、美、情、礼,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基本内涵,换言之,这四个方面有机地构成了中华饮食文化的整体概念。精与美侧重于饮食的形象和品质,而情与礼,则侧重于饮食的心态、习俗和社会功能。但是,它们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惟其“精”,才能有完整的“美”;惟其“美”,才能激发“情”;惟有“情”,才能合乎时代风尚的“礼”。四者环环相生,完美统一,形成中华饮食文化的最高境界。我们只有准确地把握“精、美、情、礼”,才能深刻地理解中华饮食文化,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饮食文化。

形式文化

中餐往往注重配料精细而考究,千变万化,技巧繁多。从刀功来看,就要求眼、刀、心的一致配合,才能达到一定的境界。在烹制过程中还要做到火候、味感的把握,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可见一斑。出盘则是圆盘相托,一团和气,又可

反映出中国人的聚气而生, 以圆为主,平和而儒涵,往往是大家共享,以筷进食,灵巧而善于思考,理性而知性的中国人形象在饮食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合餐文化

中式餐饮一般采取圆桌共餐的形式,这是中国餐饮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往往能够制造和谐融洽的气氛。餐饮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历史条件下形成和保留下来的一种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中式餐饮的就餐形式即体现了中国餐饮文化传统的某些特点),国人长期习惯了这种就餐方式。

西餐餐饮文化

西餐文化与中餐文化有很大的区别,西餐文化是在西方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经过现代工业文化的不断改进而形成的,其中无形地渗透着西方文化传统的一些方面,如,“平等”、“自由”、“卫生”、“隐私”等文化内涵。

休闲文化

美国最多的还是快餐店,美国的快餐文化体现的是休闲文化。薯条、炸鸡、饮料之类都是西方食谱中最平常的玩艺儿,正是这些在中餐看来上不了大台面的寻常东西做成了世界上的大企业,像麦当劳、肯德基等。这可能是与美国人的时间观念、生活方式有关。美国来讲究效率,也最不拘小节。快餐文化在美国的蓬勃兴起大概也和他们的这种秉性有关。快餐的卫生、高效、节约时间和休闲浪漫是西方快餐发展壮大的文化基础。

平等、自由文化

在中餐中,席位的摆放、餐具的摆放、吃饭的规矩以及饭桌上的行为都是受传统文化约定俗成的条条框框制约的,更别说来宾的身份、尊长、兴趣爱好等因素限制着用餐的形式。而在西餐中,饮食的时时刻刻都是人人平等自由的表现,每个人自主决定食物的种类、分量,分餐适用,丰俭由己,在大多的场合实行“AA”制。吃饭是自己的事情,大家平等自由地坐在一起享受食物,随便自由。

分餐文化

西方用餐习惯于在长条桌上进行,实行分餐制,即各自点菜,各持一份。最普遍的盘式服务是将餐食在厨房分装到每一只餐盘中,由服务员从厨房端出,再迅速、礼貌地送给每位客人。西餐形式从表面上看似乎少了些热闹,多了些客气和独立,但实质上最重要的是体现了卫生。分餐制还可以体现适度节俭、合理饮

食的理念,克服中餐讲究排场、铺张浪费的缺点。分餐制的菜肴和主食由人定量,可以减少浪费。不管是餐前小吃还是正餐主食,所配原料都是与就餐者的食量挂钩的,菜肴道数尽可能少,但保证每餐吃完。分餐制使每位宾客对个人的用餐数量有了明确的量化概念,在减少浪费的同时又益于身体健康。我们现在的自助餐、冷餐会也都体现了这个宗旨。

二、从烹饪方面看中西餐的区别

西人做吃的,喜欢加糖,尤其是甜点。糖的量经常是和面粉的量差不多,看得你胆战心惊,这么多糖都要到肚子里啊?他们把甜点做得美仑美奂,吃的时候用鼻子轻轻嗅一嗅,来一句拖长的嗯,一副甜蜜陶醉的样子,叫做“一片天堂 (A PIECE OF HEAVEN) ”。岂止是吃的,喝的也喜欢加糖,咖啡里加糖,茶里也加糖。所以西人觉得你可爱,就甜心 (SWEETIE) 、蜜糖 (HONEY) 叫个不停。他们不但长了甜蜜的牙齿 (SWEET TOOTH) ,能吃甜的食物;还长了甜蜜的嘴巴,能说甜的话语。

其实西餐可比中餐好做多了,包括刚刚提到的甜点。面粉、糖、黄油等各种成分都明确标明了几克几勺几杯,甚至用到鸡蛋时,连鸡蛋的大小都会说明。勺的尺寸也有明确标准,小一点的勺是茶匙,大一点的勺是桌匙。烤的温度和时间也明确规定好了多少度多少分钟,量杯量匙一买,就可走马上任你家的烹饪官;而要想做好中餐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就算你买了菜谱,照着菜谱操作,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菜谱不会告诉你多少盐是少许,多大的火是大火,这些都需要时间和感觉去琢磨、体会,中餐似乎也和中国人一样,暗藏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玄机。

中餐加盐,为什么只是少许?因为各人口味不同,所以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说法。如果菜谱里硬性规定加几克盐,也许上海人就觉得咸,河北人就觉得淡。你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酌量加减,中餐菜谱给予做菜人极大的授权,可等菜端上桌了,吃菜的人就没得选了,咸淡你都得认,即使再淡,你也不好意思加盐,除非是在你自己家,否则有不满意主人家的菜之嫌;而西餐菜谱,会根据菜和肉的多少,明确告诉你加几克的盐,所以西人厨房还有天平,量杯量匙再加上天平,是不是象试验室?这些看起来有些可笑的东西,对於做菜的人,却极具操作性。即使你口味重,反正餐桌上一定会有小盐瓶和胡椒瓶,你自己想加尽

管加。如果把做饭的人和吃饭的人想成一对权利和义务对应的主体,那么在中餐和西餐里,他们二者的权利和义务是不一样的。在中餐里,做饭的人,有加这种主料、调料还是那种主料、调料以及加多少的大权在握,吃饭的人只有吃还是不吃以及吃多少的自由,火锅是个例外,食客可以自选,也许因为火锅是舶来品?在西餐里,很多菜,所谓做饭的人根本就没有烹制,只是把各种蔬菜切切摆摆,放进盘里,胡萝卜一堆,芹菜几根,黄瓜数段,然后调料倒在一小碟里,就上桌了,吃饭的人爱怎么排列组合自己的那盘儿菜,加不加调料,加多少,就全是自己的事儿了。

人们买东西一般都喜欢看产地,意大利的鞋子和衣服就是受欢迎。讨论中餐、西餐,也让我们看看它们的产地,中餐产自中式厨房,西餐产自西式厨房。西式厨房一般来说是开放式的,蔬菜的做法不是凉拌就是煮一煮,肉和面点的做法不外乎就是腌一腌,送进烤箱。偶而油炸食物,也有专门的炸锅,西式厨房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有些西式厨房,还有沙发、桌子、电视、电脑甚至展览精美瓷器的柜子,奢侈一点的,还有壁炉。沙发是为陪伴做饭的人准备的,大家可以慢慢聊;家人可以在桌子边吃个简单的早餐,孩子也可以在桌子边做作业或玩游戏;主人可以边做饭边看看电视甚至上上网,查个菜谱什么的;柜子里的精美瓷器既养主人的眼,也养客人的眼;再加上壁炉,仿佛你可以在厨房里永远地待下去。而中式厨房,煎炸烹炒,充满了硝烟,就象一个战场,人们急急地冲进厨房,只是为了急急地把这顿饭做好。如果不是为了做饭不得已,谁喜欢在油烟中逗留呢。总之,中餐西餐烹饪方法的不同决定了中式西式厨房功能的不同,中式厨房的功能仅仅是厨房,也许更象一个伙房;而西式厨房的功能却不仅仅是厨房,包括了一部分客厅、游戏室、家庭房甚至办公室的功能,是家庭的真正中心。

似乎西餐的制作和平一些,没有煎炸烹炒,没有鸡鸭鱼的任人宰割,即使有血腥,也不在你眼皮底下,你买回来的只是分不清鱼种的鱼块,甚至螃蟹都有可能是已经煮熟的,你能做的也就是不动神色地把它们放进烤箱或炸锅;而中餐似乎暴力多了,刀光剑影中完成了鸡鸭鱼肉的宰杀和切割,煎炸烹煮一番折腾后热乎乎的食物上桌,大家就是要品尝食物的鲜美。但做完以后,开吃的时候,西餐用的餐具却是刀叉之类的工具,中餐的餐具只是简简单单的两只小竹棍 ---- 筷子。西餐的餐具是不是比中餐的暴力一些。

三、从吃饭的气氛看中西餐的区别

中餐和西餐其实都很讲究吃饭的气氛,只是讲究气氛的道具不同。

西餐讲究气氛用的是风景和器皿。好餐馆一般选在美丽的山顶、公园或市中心高楼的旋转顶层,所以有“吃风景”的说法。女士先生穿着漂亮的礼服,优雅地步入餐馆,装扮得体的侍者把你带到你的位子,桌上的杯子也许就有红酒杯、鸡尾酒杯、茶杯、咖啡杯和果汁杯的区别,刀叉也有切鱼、切肉、切黄油和切面包等等的区别,各种精美餐具盛的食物从餐前点心到汤再到主菜最后到甜点,一道一道慢慢来,半点马虎不得,人们在烛光中边吃边隅隅私语。

而中餐的气氛是用味道和参与来调动的。中餐的好餐馆是“酒好不怕巷子深”。也许餐具没有那么精美,也许厅堂没有那么堂皇,可人家靠的不是这些,人家用味道去征服世界,想要征服你的心,先征服你的胃。中餐的饺子是最能体现参与的食物之一,过年包饺子,就是一边擀皮,一边包,一边聊,好象把离情和关爱都包进去了,这年才过得象个年了。

吃中餐时大家围桌而坐,夹着同一个盘子里的菜,热情一点的主人,还会帮你把菜夹到你的碗里,显得是那样得亲热,一起吃完一顿饭,交情就不一样了;而吃西餐时,每人一个盘子,连到饭馆点菜,也是各点各的,一起吃了一顿饭也象没吃,连菜的味道都没法交流,因为有可能你吃的是牛排,他吃的是大虾,所以吃西餐很难吃出亲近感来。

中国人夸人菜做得好,一般会说,你的菜做得真棒,赶上饭馆的水平了,而西人广告自己食品好,却说就象家里做的一样 (HOME MADE) 。

其实中餐和西餐里有许多相似的东西,尤其是意大利餐和中餐颇有相似之

处。有人说是因为马可波罗把馅饼和面条带到了意大利,意大利才有意粉 (PASTA) 和比萨饼 (PIZZA) ,不管这个说法的可信度有多高,反正意粉和面条颇有近亲之嫌,只不过意粉是用鸡蛋和面,而面条是用水和面,而且意粉也有长得象馄饨的东西;而馅饼和比萨的区别就是一个馅在里面,一个馅在外面。

中餐和西餐也不是井水不犯河水,老死不相往来的关系,完全可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可以去改造中餐,影响西餐。用墨西哥卷饼做馅饼的皮,方便又好吃。

总结

其实,我认为中餐西餐是各有千秋,各有好处的,个人喜好不同,个人又个人的看法,这就是所谓的100个读者就有100个哈姆雷特吧。

中餐和西餐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制作工艺。西餐把原料按程序加工,可进入流水线作业。同一道菜,同样的原料,不同的师傅操作,味道不同,因此厨师有了级,一级,二级,特一级, 特二级, 甚至历史上有过御厨, 专门给皇上炒菜.

中餐制作是艺术创作, 厨师讲究眼功、刀功、掌握火候功、颠功. 每道功都含有厨师本人的悟性、灵性和经验积淀成的现场感觉及判断. 曾有李姓特一级厨师称, 颠的功夫差别远去了,“升似蒲扇, 落若雪花”, 意指颠起来状若一张蒲扇, 落下来时,又如雪花平铺, 只有这样, 吃油着火才能均匀, 味道才会透彻.

中餐的美味世界闻名. 中餐馆因此遍布全球.同样的道理, 喜欢吃西餐的中国人也不在少数。

世间许多事物的生成, 有其历史的、文化的、哲学的以及地域环境造成的诸多因素. 同一件事, 你这里这样看, 这样做; 他那里那样看, 那样做, 你欣赏我, 我赞美他, 都是合乎情理的.

自比, 他比, 纵比, 横比, 只有感觉不同, 没有对错之分. 就象同是一道川菜, 不同师傅做出来可能会有些许味道上的差异, 绝不会发生此对彼错的结果, 加之每个人的口味还有差异, 很难用好坏去鉴别。

参考文献

1、冯艾、范冰.大学生社会实践导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中餐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942237.htm

3、西餐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80716.htm

第四篇:中餐厅服务第二节中餐服务基本技能菜肴服务教案

第二章 中餐厅服务 第二节中餐服务基本技能

第五讲菜肴服务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掌握上菜的位置、时机、顺序,基本掌握上菜要领。

2、能力目标:能正确运用上菜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能力;通过模仿教师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学生欣赏菜肴色彩与造型的审美能力。

3、德育目标: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对菜肴的色彩及造型的审美能力。树立学生的服务意识,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上菜要领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演示、 练习 [课 型]

综合课 [教学手段] 多媒体 [课 时]

2节 [复习提问]

1、各类酒水的斟倒量是多少?

中国烈酒和饮料八成满;外国烈酒1/5;红葡萄酒五成满;其他葡萄酒七成满;啤酒七分液三分沫。

2、前面学过的餐饮服务技能有哪些? 托盘、餐巾折花、摆台、斟酒 [教学内容]

[板书设计]

第二章 中餐厅服务 第二节中餐服务基本技能

第五讲菜肴服务

一、上菜位置

1、一般选在译陪之间。

2、在副主人右侧。

3、以不打扰客人为原则

4、严禁在主人和主宾之间上菜。

5、避免在老人和儿童之间上菜。

二、上菜时机

1、冷菜尽快上。

2、冷菜吃到剩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时上热菜。

3、小桌菜肴较少,一般在20分钟内上完。

4、大桌菜肴较多,一般在30分钟内上完。

5、也可根据客人需求灵活掌握。

三、上菜顺序 上菜顺序原则上根据地方习惯安排,大体按照以下两种顺序:

1、冷菜+热菜+汤+点心+水果(大多数地区)

2、冷菜+汤+热菜+点心+水果(粤菜地区) 注意:热菜的顺序是先上海鲜、名贵菜肴,再上蔬菜、肉类、禽类、整形鱼、甜菜。

四、上菜要领

1、仔细核对台号、品名和分量,避免上错菜。

2、选好上菜位置。

3、注意手法卫生。

4、菜盘要轻拿轻放,禁止出现推拉菜盘的现象。

5、整理台面,留出空间,如果满桌,可以大盘换小盘、合并或帮助分派。

6、先上调味,再用双手将菜肴端上。

7、鸡不献头、鸭不献掌、鱼不献脊,有观赏面的菜观赏面正对客人。

8、报菜名,特色菜肴应作简单介绍。

9、大圆桌上菜时,应将刚上的菜肴用转盘转至主宾面前。

10、餐桌上严禁盘子叠盘子,应随时撤去空菜盘,保持台面美观。

11、派送菜肴应从主宾右侧送上,依次按顺时针方向绕台进行。

12、各种菜肴要对称摆放,造型美观,并要注意荤素、色彩、口味的间隔搭配。

13、上完最后一道菜,应告知客人菜已上齐。 [知识拓展]宫保鸡丁简介 宫保鸡丁是川菜系中的传统名菜,由鸡丁、干辣椒、花生米等炒制而成。由于其入口鲜辣,鸡肉的鲜嫩配合花生的香脆,广受大众欢迎。尤其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宫保鸡丁几成中国菜的代名词,情形类似于意大利菜中的意大利面条。 宫保鸡丁的来历一般认为和清朝的丁宝桢有关。丁宝桢是清朝咸丰年间的进士,对烹饪颇有研究,喜欢吃鸡和花生米,尤其喜好辣味。他在四川总督任上的时候创制了这道菜。这道美味本来只是丁家的“私房菜”,但由于香辣爽口越传越广,尽人皆知。又因为当时他被朝廷封为“太子少保”,人称“丁宫保”,他家的这道私房菜也就被称为“宫保鸡丁”广为流传了。 时过境迁,后来的很多人已不知“宫保”为何物,就想当然地把“宫保鸡丁”

写成了“宫爆鸡丁” 。

五、分菜服务

中餐零点餐厅上菜时,不方便客人取用的汤、炒饭、炒面和整形的鸡、鸭和鱼类等菜肴,应帮客人分派和剔骨。 [技能作业]

课下练习上菜。

[知识拓展作业] 通过上网、看书等途径查找“宫保鸡丁”“佛跳墙”、“叫花鸡”、“夫妻肺片”等菜肴的传说。

第五篇:中餐礼仪

在宴会当中,位次排列是首要的一环。正所谓“英雄排座次”,是整个中国食礼中最重要的一项。

首先要讲的是桌次排列。

宴会一般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由两桌组成的小型宴请。

其一,以右为上。当餐桌分为左右时,应以居右之桌为上。此时的左右,是在室内根据“面门为上”的规则所确定的。

其二,以远为上。当餐桌距离餐厅正门有远近之分时,通常以距门远者为上。 宴会的第二种情况,是由三桌或三桌以上的桌数所组成的宴请。 其三,居中为上。当多张餐桌并排列开时,一般居中央者为上。 在大多数情况下,以上三条桌次排列的常规往往是交叉使用的

第二点要说的是席次排列。

在宴会上,席次具体是指同一张餐桌上席位的高低。中餐宴会上席次安排的具体规则有四

其一,面门为主。即主人之位应当面对餐厅正门。有两位主人时,双方则可对面而坐,一人面门,一人背门,主宾和主宾夫人分别在男女主人右侧就坐。

其二,主宾居右。它的含义是,主宾一般应在主人右侧之位就座

其三,好事成双。根据传统习俗,凡吉庆宴会,每张餐桌上就座之人应为双数

其四,各桌同向。通常,宴会上的每张餐桌上的排位均大体相似

在西餐中,位次的排列和中餐大体相似,不过中餐通常用的是圆桌,西餐用的是长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西餐的位次问题,更多的表现为席次问题。桌次问题,除非是极其隆重的盛宴,一般涉及较少。

在西餐礼仪里,女士处处备受尊重。在排定用餐位次时,主位一般应请女主人就座,而男主人则须退居第二主位。

用中餐时,用餐者经常有可能与熟人,尤其是与其恋人、配偶在一起就座,但在用西餐时,这种情景便不复存在了。正式一些的西餐宴会,一向被视为交际场合。所以在排列位次时,要遵守交叉排列的原则。依照这一原则,男女应当交叉排列,生人与熟人也应当交叉排列。因此,一个用餐者的对面和两侧,往往是异性,而且还有可能与其不熟悉。这样做,据说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广交朋友。不过,这也要求用餐者最好是双数,并且男女人数各半。

第三点要说的是中餐的上菜顺序。

第一道上的是冷菜。冷菜一般是一些凉拌菜、白切鸡、卤水拼盘等。第二道上的是热菜,是指以炆、煎、炸、炒等手法煮的菜。第三道上的是主菜,指的是整只,整块,整条的高贵菜肴,比如一头乳猪,一只全羊,一大块鹿肉等。最后上的是甜点和水果,一般是糖水或水果拼盘。

第四点要说的是餐具。 虽然中餐的餐具不如西餐的繁复,一对筷子即可走天下,但餐具的摆放和使用也是有一定讲究的。中餐的餐具主要有杯、盘、碗、碟、筷、匙六种。在正式的宴会上,水杯放在菜盘上方,酒杯放在右上方。喝不同的酒要使用不同的杯子。筷子与汤匙可放在专用的座子上,或放在纸套中。公用的筷子和汤匙最好放在专用的座子上。

下面要说的是餐具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1、筷子。一忌舔筷子 二忌敲筷子 三忌舞筷子 四忌插筷子 五忌扔筷子。而其中最要注意的是第四点,万不可将筷子插在碗上,因为形似拜祭时用的香案,给人霉气之感,这种插法,只在祭奠死者的时候才用,所以在宴会中是为大忌。

2、汤匙。汤匙是用来喝汤的,尽量不要用来舀菜。如果要拿汤羹类的菜,可以用公用的汤匙舀回自己的碗里再吃。不用的时候要平置在食盘上,不要竖放在碗里,以免不小心打翻。喝汤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全部含入口中,会不雅观。

3、食盘。食盘是用来盛放吃的菜,食物的残渣可推至食盘上端,等待侍者清理。

最后说的是用餐的要求。

一、不要先动筷。要等主人喊“开始”,而且主宾先动筷后才可动筷。

二、不要擅自为别人夹菜。可以向别人推荐觉得好的菜,不过不要擅自为别人夹菜,以免别人感到尴尬和为难。

三、不要挑菜。不要专挑自己喜欢的菜吃,更不要把菜翻来翻去,影响别人。这种行为是非常不礼貌和不雅观的。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组长月度工作总结下一篇:浙大归来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