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明威《大双心河》探求其短篇小说的创作模式

2023-02-08

海明威于1925年发表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里》, 《大双心河》是其中的最后一篇。虽然马尔科姆·考利曾在1944年介绍海明威作品时说过, 《大双心河》中尼克的垂钓之行代表一种“逃避”, 而这种“逃避”很可能是由其战争经历引起的 (1) 。然而在开创了研究海明威战争经历之先河的菲利普·扬看来, 尼克是一个试图把自己从战争的恐怖记忆中解脱出来的年轻人 (2) 。描写战争的影响是作品的一个主题, 但如果把它看作故事的全部意义所在, 认为除此之外故事是毫无意义的, 那就是没有理解作者的意图。

1故事简介

《大双心河》的故事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 尼克从欧洲回国, 他在战争中受了重伤。身体上的伤口虽已痊愈, 但是战争的恐怖、残酷所带给他心理上, 精神上的创伤却难以消除。他渴望远离尘世喧嚣, 回归美丽的大自然, 医治自己的心理精神创伤。尼克的意识活动表明了他外出的根本目的是追回“原来的感觉“。因此, 他时时流露出这样的思想, 即自然的存在是为了实现他的愿望。他有一种强烈的欲望, 即需要凡事按照他所预料和计划的那样发展:“尼克爬进帐篷时, 心里很喜悦。”

2《大双心河》的叙事视角

《大双心河) 》中叙事者和尼克的话语之间过渡得自然流畅, 故事叙事视角上的变化基本上仍然可以归结为两个:叙事者的和故事中人物的。前者指无名叙事者, 后者指尼克。而且在两个视角之间形成了有趣的对照。故事中的叙事者的叙事描绘准确、观察仔细。有时他的概括性的话语会突然出现在描述尼克对周围环境的感受中, 例如, 在小说第一段的结尾, 叙事者似乎以极其率直的口吻概括了森奈镇遭到毁坏的情景:“森奈镇就剩下这些了, 连土地的表层也给烧毁了。“他率直的语气似乎有这样一层含义:虽然被烧毁的土地使尼克大吃一惊, 但这里尼克丝毫没有表现出面对沼泽地时所有的那种恐惧与不安。同样, 在描述尼克的徒步旅行过程中, 我们发现, 观察的镜头有时从尼克那里收回, 而让叙事者对眼前景物作一番细致全面的描述, 例如, 当尼克离开大路走向河流时:”下坡两百码的地方, 火烧的范围到此为止了。接着得穿过一片高齐脚踝的香蕨木, 还有一簇簇短叶松, 好长一片时常有起有伏的山野, 四下又是一片生气了。“就这样, 叙事者的声音时常出现在故事里, 对自然环境进行准确细致的描述。随着《大双心河》故事的进展, 读者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有一个无名的叙事者在尽量直接准确地描述大自然。

3海明威短篇创作的特色

海明威的短篇创作的特色一是他小说中背景的淡化。他通常是简洁地勾勒故事发生的地方, 给一个方位, 或者几笔白描式的景色, 或者开门见山写人物。至于故事的背景, 尤其故事发生的成因背景, 很少交代。这是与众不同的。

第二是写人物的时候, 对于人物说的话, 做的事, 作者从来不作动机分析, 我们只见人物的外部动作, 不见他的内心世界。《大双心河》中, 战后归来的尼克真正关心的不是扎营、钓鱼。也就是说, 作者不愿意用分析人物的手段透露自己的意向。

三是海明威在写人物时, 主要依靠对话和细节。对话很短, 而且不是从日常用语里提炼出来的那种灵活多变的口语, 而是一种风格化了的对话。在对话里, 有些用语时常重复, 例如《白象似的群山》中的“做手术”, 《印第安人营地》中的“死”, 《杀人者》中的“聪明小伙子”等。细节有时也多次重复, 例如《杀人者》中的“墙”, 《医生和医生太太》中的“门”, 《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的豹, 《老人与海》中的狮子等等。

最后一个特点是他费人思索的结尾。海明威的作品结束得过于平淡, 有人称之为“零度结尾”。《大双心河》不给你留下任何印迹。海明威的结尾没有提供显豁的信息, 他常常把读者悬在半空。

所谓创作模式, 是指不管表现形式如何变化, 内里存在着一种经常出现的、在相当程度上定了型的格局, 这来源于作者长期刻意的艺术追求, 镂刻着作者独特的艺术个性, 到后来它们成了作者创作的规范。对于作家来说, 题材可能会有变化, 但长期形成的特有的规范有它一定的固定性。从我们的初步印象里恐怕难以求得海明威完整的模式, 但是一些经常出现的迹象不能放过, 它们是模式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包括两点:第一, 海明威经常使用的描写手段是对话和细节;第二, 海明威的总体写法是暗示。

关于第一点, 凡读过他短篇小说的都会注意到。举一个例子, 《大双心河》只有尼克独自一人在扎营、钓鱼, 于是鳟鱼、蚱蜢、钓钩, 钓钩、蚱蜢、鳟鱼, 反复出现。这二者不是双向排斥, 用对话就不用细节, 或者因为没有对话才用细节来替代。《大双心河》不过是一个极端的例子。通常是对话与细节双管齐下。

说“海明威的总体写法是暗示”, 是因为这些对话和细节的最终用途是暗示。一般评论家说海明威“写法含蓄”, 或者称之为“含蓄风格”, 这些都是从表现手法这个层次上进行对照。要列出模式, 力求精确和科学, 我们可以说他是用含蓄、间接的方法来启示自己的主题。这一点很多人注意到了, 例如, 改编过海明威短篇的美国电影剧本作者为保留“海明威风格”费尽了脑汁, 因为“那家伙写东西话里有话”。英国作家奥·赫胥黎体会到“他的作品字里行间都有含义”。英国批评家华·艾伦在《英语短篇小说》中分析《大双心河》时借用艾略特“客观对应物”这一术语, 论证海明威细细描写的人物外部动作 (扎营、做饭、钓鱼) 无不与内心世界 (战争留下的精神创伤) 相对应, 从而确定小说的主题是“再生”。

摘要:《大双心河》采用人物尼克的和无名叙事者的两个叙事视角。双心河暗示了故事的双重含义, 表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自然观:一方面是尼克渴望驾驭自然的以人类为中心的观点;另一方面是叙事者不以人为中心的对自然的开明和尊敬态度。本文还讨论了一些海明威短篇小说的创作模式。

关键词:海明威,大双心河,自然观,创作模式

参考文献

[1] Cowley, Malcom.Introduction to Hemingway[M].New York:Viking, 1944.[1]Cowley, Malcom.Introduction to Hemingway[M].New York:Viking, 1944.

[2] Young, Philip.Emest Hemingway:A Reconsideration[M].U-niversity Park: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66.[2]Young, Philip.Emest Hemingway:A Reconsideration[M].U-niversity Park: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66.

[3] 库.辛格.海明威传 (1961) [M].浙江文艺出版社, 1987.[3]库.辛格.海明威传 (1961) [M].浙江文艺出版社, 198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数字X线成像设备在外伤性骨折及固定中的应用评价下一篇:有效对《工程力学》课程进行设置提高授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