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局十二五工作总结

2023-04-13

回首每一天的周而复始,你是否在工作的过程中,获得了宝贵的成长经验?工作作为我们的立身之本,工作是见证我们成长的标志,为自己写一份独有的工作报告吧。让我们在回首自己忙碌岁月的同时,发现自己工作的不足之处,寻找出更好的工作方式,成为更好的自己。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体育局十二五工作总结》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体育局十二五工作总结

体育局十二五时期重点工作总结

五年来(2011年-2015年),市体育事业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为主线,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条例》为准则,深入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和中共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体育事业的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市政府2011年出台了《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为出发点,将体育工作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举办各类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体育竞赛,农村体育发展态势良好,老年人体育如火如荼,青少年(未成年人)体育红红火火,妇女体育多姿多彩,职工体育形式多样,社区体育因地制宜、富有特色,发挥了体育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方面的独特作用。成绩的取得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四川省体育局、XX市体育局的充分肯定。市连续4年荣获四川省“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先进单位及全省县市区体育工作评估优胜单位等称号。

(一)群众体育健身活动蓬勃开展

“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政府主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多元化体育健身服务体系已初具雏形,以农民为主的农村体育、以社区为主的城市体育、以青少年为主的学校体育已基本形成制度,体育活动成为群众节假日庆祝活动的主要内容形式,烘托了节假日氛围,做到了节假日有看点、有亮点、有重点的体育健身格局。全市每年举办30次群众体育赛事涵盖了农民、职工、学生、妇女、老年人和社区的展示活动。经常性开展体育人进社区和体育“三下乡”“走基层”活动,把科学健身知识、技能、方法以及健身器材送到群众身边。抓好科学健身知识巡回讲演活动。开展群众体质监测。“搞好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抓好群众身边的体育组织建设,建好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的“三边”工程基础不断夯实,关注健康,参与健身,群众健身意识不断增强,580多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活跃在城乡健身领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总人口40%以上。

1、农村体育蓬勃发展

农村体育是体育工作的重点和薄弱环节,市是典型的农业市,农业人口占82%以上。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体育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与支持,纳入了市、乡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使农村体育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乡镇每年在节假日和农闲时节组织开展1-2次参与面广的农民体育竞赛活动,引导农民树立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农村体育活动以片区、乡(镇)为中心,利用节假日开展篮球、乒乓球、象棋、拔河、赶猪等小型多样的趣味性。罗文镇老年人协会被四川省体育局表彰为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2011年3月太平镇被省文化厅命名为“腰鼓之乡”称号。

2、社区体育蒸蒸日上

社区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建立了体育社会指导员包挂社区工作机制,实现“活动联办,设施共建,资源共享”。2014年12月年举行了“万人腰鼓大赛”,来自各乡镇(社区)21支代表队250余名运动员参加该比赛。43个社区体育锻炼点均配备了音响设施,各练点有固定的管理人员、有专职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有固定的活动场所、有不断发展壮大的锻炼队伍。经常组织群众参加体育骨干培训,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体育活动内容,激发群众的健身热情。太平镇组织开展了社区文化艺术节,体育健身活动是主要内容。拔河、秧歌、腰鼓、健身操、篮球、象棋、登山、羽毛球等项目深受群众喜爱。2009年至2015年元旦,每年举行市“尖峰杯”迎新年健身长跑赛,市委书记、市长等领导带头参加健身活动,此活动近3000人参加。五年来,市体育局连续获四川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民健身”先进单位称号。市电视台开辟了体育新闻栏目及时报道本市全民健身工作情况,获得社会的广泛好评。

3、学校体育广泛开展

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学校体育卫生条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抓好体育课教学和业余体育训练等工作,探索建立了体育教师公开课与优质课评选长效机制,落实体育教师的课时与待遇,注入活力与增强动力并举,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活动,每年举行学生综合体育运动会。“阳光体育”在各级各类学校方兴未艾。2012年7月4日至7月14日,我市代表团191人参加了在XX县组织的XX市第二届运动会青少年组比赛。夺得奖牌35枚,其中金牌13枚(田径10枚、基本体操3枚),银牌10枚(田径8枚、游泳1枚、基本体操1枚),铜牌12枚(田径6枚、游泳1枚、武术散打1枚、跆拳道4枚)。田径队、篮球队、曲棍球队、足球队、游泳队等荣获集体体育道德风尚奖;31名运动员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代表团荣获体育贡献奖和体育道德风尚奖。市示范幼儿园、市机关幼儿园代表市参加全国、XX市幼儿体操比赛屡次获得第一名或优胜奖。中学被四川省体育局、四川省教育厅命名为“四川省体育传统项目示范学校”。中学、职中、太平一小、罗文中学、茶垭学校被XX市命名为乙组女子排球、田径、武术、跆拳道、拳击、足球训练基地。市示范幼儿园、机关被XX市命名为幼儿体操训练基地。

4、业余训练成效显著

以培养全民健身骨干和体育后备人才为目标,积极开展各类人才培训。市业余体校整合全市训练资源,走体教结合路子,发挥传统校、重点校和业余训练点优势,形成了业余体校—初中—小学覆盖城乡的三级训练网络和人才梯队,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为体育后备人才的脱颖而出搭建平台,在省市各类比赛中获得较好的成绩和较高的评价。向省运动队输送1人,考入体育院校123余人。江昊2014年8月23日-29日在日本参加第二十二届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获男子100m第五名(成绩10″89)、200m第四名(成绩22″3)、4×100m接力第三名。

5、体育竞赛制度化、社会化 体育局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以每年每届的职工篮球赛和周末篮球联赛为龙头,会同农业、教育、卫生、工会、妇联、团委、旅游等部门和银行、卫生、电力等行业体育协会,坚持因地制宜、小型多样、分类指导、群众自愿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动员、组织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各类体育锻炼与竞赛活动,体育活动成了节假日的主体内容。结合红色旅游,充分利用花萼山、八台山-龙潭河国家aaa级旅游区、鱼泉山国家aa级旅游区等风景区的资源优势,努力把漂流、腰鼓和户外运动打造成本市乃至XX市甚至是四川省的品牌赛事。在承办全国和比邻县区女子、男子邀请赛以及全市财政、卫生、国税、广电、教育、农业等系统运动会中积累了推动体育制度化、社会化发展的宝贵经验,在体育运营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索。

(二)体育场地设施不断完善

体育场地设施是体育比赛和健身活动的必备条件。2015年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显示:全市有各级各类活动场地558个,其中:标准体育场地282个,非标准体育场地274个,较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减少16%。2006年至2015年利用国家体育政策,争取农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21个,拨付体育场地硬化资金218万元,并配套了篮球架、室外乒乓球台,为农民健身创造了条件,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依托社区实现资源整合共享,投入资金100万元精心打造了红军公园、青花镇五一健身广场、向前广场、沙滩镇赵家沟村广场等40个群众健身阵地。2014年3月建成了市全民健身中心,该中心位于市太平镇河西新区,占地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5万平方米,总投资7200万元,中心设施主要包括固定观众看台3120座体育馆、“雪炭工程”健身馆、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办公楼、室外游泳池、网球场、门球场、篮球场、标准100m跑道及若干健身路径和休闲绿地。该中心的建立为群众健身需求提供了保障。全民健身中心目前为全市唯一标志性建筑物。每年组织开展大小型体育健身(比赛)活动32次以上。

(三)体育产业生机蓬勃

体育彩票群众从不认可到认可,从陌生到熟悉,从徘徊到积极购买,一点一点发展到今天,成立体育彩票管理站,管理员2名,销售点28个,已成为积累体育公益金,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有生力量。彩票销售从200多万元到1000多万元,经历了近5年,每年提取的体彩公益金在发展当地群众体育事业,建设体育场地设施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经费支撑。大量体育民生工程设施的建设,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

总之,五年来,市体育事业发展随着我国体育政策的变化表现出社会化、法制化、科学化、生活化等阶段性特征,有力地推动了社区体育、农村体育、学校体育等多元化体育发展,国民体育权益有基本保障,社会体育发展有明确方向,体育管理有法可依,体育科研水平有提高,体育服务水平有提升。体育健身活动的经常化,为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创造了必要条件,为推动市又好又快发展,建设川陕渝结合部经济文化强市起到了重要助推作用。但是也有不足,一是体育事业经费投入不足,活动开展不能满足群众需要;二是地方财政资金困难,体质监测器材不能到位,建设全民健身场地(包括广场)、建设路径等数量有限。

第二篇:体育宣传“十二五”规划

国家体育总局.

(体宣字[2011]46号2011年5月1日)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推动体育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为做好“十二五”时期的体育宣传工作。根据国家和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特编制本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我国体育宣传工作的回顾

“十一五”期间,以举办和参加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体育宣传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体育宣传把握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宣传基调积极、健康、向上,体育宣传舆论引导水平不断提高,为我国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与氛围。体育宣传意识不断加强,进一步理顺了体育宣传工作机制,体育宣传队伍的业务素质、工作水平得到了提升。体育宣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信息发布及时,信息量逐年增大。各类媒体对体育的报道量逐年增大,全民健身宣传长效机制已基本建立,竞技体育、体育产业、运动员文化教育和保障、体育外事、法规建设、人才培养等各项体育工作的报道质量都有进一步提高。体育宣传阵地进一步扩大,体育新闻出版事业进一步繁荣。体育对外宣传工作取得较大成绩,扩大了中国体育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体育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促进了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在大众的传播和普及。体育宣传工作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了体育事业和体育新闻文化事业的共同发展。

但是,体育宣传工作中还面临着一些矛盾和问题。如体育部门宣传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宣传策划和媒体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体育宣传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发展不均衡,一些省区市体育宣传队伍力量薄弱,干部素质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体育宣传部门与媒体的沟通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体育宣传报道内容不平衡,过分关注竞技体育,缺乏对体育工作全面、深入的报道;一些体育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有待提高;体育宣传手段和方法相对单一,体育宣传领域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体育新闻理论、体育新闻学术研究较为薄弱,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制约了体育宣传工作的开展。

二、“十二五”时期我国体育宣传工作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体育宣传工作面临着难得的重要历史机遇。新中国成立60年和改革开放30年体育宣传工作取得的成果,为我国体育宣传工作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和积累了宝贵经验。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全面实施建设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将为体育宣传工作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

(一)“十二五”时期建设体育强国的目标赋予体育宣传工作新的历史使命

体育宣传工作在建设体育强国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体育宣传工作不仅为建设体育强国提供强有力的舆论保障,而且在挖掘体育的文化特性,服务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推进体育文化,增强中华体育文化的影响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建设体育强国的目标赋予体育宣传工作新的历史使命,也为体育宣传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使体育宣传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一方面大大提升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为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同时,大量媒体转为企业,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体制和机制,将对传统的舆论引导模式带来新的挑战,需要体育宣传部门认真研究和对待。

(三)政务公开对体育宣传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体育事业发展和体育事务管理中,政务公开的推进和落实需要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体育宣传在其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体育宣传工作直接面向媒体和公众,面对日益复杂的舆论环境,如何有效发挥媒体作用,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是体育宣传工作面临的新考验。

(四)大众传媒尤其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为体育宣传工作带来新的传播手段,同时也带来新

挑战

随着新闻媒体尤其是网络、微博等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不仅给传统媒体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对我们加强和完善互联网运用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我们对互联网的新闻宣传和管理还不够有效,推进还不够有力,要求我们体育宣传工作者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特点、趋势的学习和了解,把握先机,掌握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条件下体育宣传工作的主导权。

三、“十二五”时期我国体育宣传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十二五”时期体育宣传工作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建设体育强国的目标任务,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工作水平,服务中心工作。在宣传体育精神、传播体育文化、凝聚民族精神上开创新局面,在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传播能力上迈出新步伐,在树立和维护中国体育正面形象上取得新进展,为“十二五”期间我国体育事业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十二五”时期我国体育宣传工作的主要目标

进一步发挥体育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树立中国体育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宣传的长效机制;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伦敦奥运会、索契冬奥会等国内外大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体育产业发展做好各项宣传工作;积极推动体育文化建设;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探索新形势下体育宣传的规律与方法;发展壮大体育宣传队伍;进一步完善体育宣传机制。

四、“十二五”时期体育宣传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继承和发扬北京奥运会遗产,为建设体育强国提供强大动力和舆论保障

“十二五”时期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关键时期。体育宣传工作要认真总结和发扬北京奥运会宣传工作的宝贵经验,提高对体育宣传规律的认识,通过有效组织体育宣传工作,为建设体育强国提供强大动力和舆论保障。

(二)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宣传的长效机制

要加强对《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的宣传,发动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运用多种形式与手段,普及科学健身知识,鼓励群众广泛参与,使全民健身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营造科学健身的社会氛围。要充分发挥全民健身新闻委员会的作用,加大对群体报道的研究,提升群众体育报道的水平。

(三)做好国内外重大赛事的舆论引导与媒体服务工作

要做好第七届城市运动会、第十二届冬运会、第三十届伦敦奥运会、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第六届东亚运动会、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第二届青奥会和第二十二届冬奥会等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的舆论引导和媒体服务工作,确保舆论导向正确,积极向上,为赛事的成功举办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进一步加强体育对外宣传工作,提升中国体育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

要积极探索与研究在新形势下体育外宣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充分利用在国内举行的重大国际赛事和出席国际会议的有利时机,积极主动开展对外宣传工作,主动引导境外媒体客观、正面报道我体育工作。有计划地制作多种外宣品,办好对外英文网站,提高信息服务质量。

(五)推动体育文化建设,弘扬中华体育精神

加大体育文化建设力度,努力挖掘和发挥体育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引领积极健康的社会价值观和人生,以及建立文明的生活方式、提升生活质量过程中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宣传活动,举办体育成就展览,鼓励并开展优秀体育文学、电影、美术、音乐、摄影作品创作和评选优秀图书音像出版物等。大力宣传中华体育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体育精神,积极倡导和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全面推进

体育文化建设。

(六)重视和加强体育宣传队伍建设,完善体育宣传工作机制

要高度重视体育宣传队伍建设。要加强对新闻发言人和体育宣传干部的培训,建立一支创新能力强、勇担重任、能应对复杂舆论环境、善于与媒体打交道、从容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体育宣传队伍。要逐步建立起体育宣传自下而上的管理规范体系,不断提高体育宣传工作的水平。

(七)进一步加强官方网站建设,构筑网络媒体舆论阵地和宣传平台

要高度重视网络宣传的作用,将各级体育部门和各协会的官方网站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任务来抓,要加大投入,下大力气把网站建设好。要高度重视网上的舆论引导,充分发挥官方网站在信息发布、舆论引导的权威性、主动性和时效性的作用,扩大网站舆论引导能力。

(八)积极发挥中国体育新闻工作者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要重视中国体育新闻工作者协会的作用,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举办体育好新闻评选和体育摄影作品评选等活动,丰富体育记者的业余文化生活,逐步完善中国体育新闻工作者协会的体制机制,提高协会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九)加强体育宣传的理论研究,积极探讨和研究新形势下体育宣传的规律与特点

在新闻传媒发展迅速,尤其是网络媒体高度发展的背景下,体育宣传部门要大力加强与学术界、理论界的合作,加强体育宣传和体育新闻传播的理论研究,探讨和把握新形势下体育宣传工作的规律与特点,提高体育宣传策划、推广等方面的水平,研究与媒体的合作机制与办法,掌握新闻宣传、媒体服务、危机公关、舆情研判等工作的规律与方法,研究体育宣传实践中亟待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体育宣传“十二五”规划》贯彻落实

体育部门要充分认识体育宣传工作在建设体育强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要加强对体育宣传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完善体育宣传的领导管理机制,各单位要有领导分管体育宣传工作,全国各省级体育部门应设立专门的体育宣传部门和机构,配备具有相应学历、高素质的专职体育宣传干部和工作人员。总局各直属单位要配备专职的体育宣传干部,确保“十二五”体育宣传工作落到实处。

(二)完善工作机制,为体育宣传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要完善体育宣传工作机制,建立年初有计划,年底有总结,定期研究体育宣传工作的工作制度。重视体育宣传和媒体服务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完善大型综合性赛事的媒体服务,建立突发事件和危机处理预案等规章制度,努力实现体育宣传的科学化管理。加强对体育宣传干部的培训工作,对全国体育系统的宣传干部进行各类培训。

(三)加大宣传经费投入,确保“十二五”体育宣传规划的顺利实施

体育部门要加大对体育宣传工作财力的投入,在经费上予以保障。综合运用经济、行政等手段,将“十二五”体育宣传规划落实到体育部门的计划和财政预算中,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和体育宣传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三篇:xx县体育局十一五总结十二五规划

xx县体育局

2010年和“十一五”工作总结暨下一步工作要点

一、2010年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绩

(一)业务目标

1、群众性体育活动形式多样,参与人群范围逐步扩大。1至11月,已成功举办“奥之康”xx县2010年元旦越野赛活动、“迷昜三花节”徒步50公里活动、2010年首届公路自行车赛、2010年中国象棋团体赛、2010年“迎国庆”桥牌双人赛。参与人群有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城镇社区干部职工及退休人员及在校中小学生、教师等。其中徒步50公里活动和首届公路自行车赛有来自攀枝花市内各区县、凉山州(西昌市、会理县)等地的体育爱好者参赛。

2、组队参加省运动会、省民运会,圆满完成目标任务。我县代表队代表攀枝花市参加省十一届运动会夺得金牌4枚、银牌2枚、铜牌3枚,奖牌数达9枚,总分233.5分,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150分的目标任务,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金牌数、奖牌数、总分在全市两县三区中均列第一。组队参加省第十三届少数民族运动会押加项目比赛,夺得1金1铜 、二个第4名、一个第5名,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取得了我县参加省少数民族运动会以来的最好成绩,实现了我县少数民族竞技项目竞技水平的飞跃。

3、稳步推进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争取上级专项资金260万元。完成了丙谷镇农村集镇体育健身中心建设工程

安装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器材38个点的任务,及时拨付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修建资金76万元。全年在城区学校、社区安装了4套健身路径,在农家乐及白马镇政府安装了7套健身路径。

4、着力加强体育场馆管理,开放工作有序进行。自筹资金10万元,完成对游泳馆安全设施改造,添置更衣柜220门、桌椅12套、高压水泵1台、吸尘泵4台、玻璃柜4张。为满足广大群众健身需求,加强了安全检查与管理,全局职工坚持轮流值班,城北各体育场馆对外开放达15.7万余人次。

5、“体教结合”步入常态化,基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加强了业余训练常态化管理,在体育特色学校、传统项目学校、体育俱乐部业余训练方面取得显著成效。xx县业余体校、xx县阳光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分别被四川省体育局命名为“四川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四川省优秀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标志我县业余训练又上一个新台阶。

6、体育单项协会管理进一步加强。组织各体育单项协会开展全县性体育比赛活动6次,组队参加省、市比赛3次。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逐步壮大,选拔优秀体育社会指导员参加了省级体育社会指导员培训1次,并获得国家级体育社会指导员1名;举办救生员培训班、太极拳训练班各1期。

7、精心承办省、国家级比赛。4月和6月,分别成功承办全国皮划艇激流回旋冠军赛(第一站)、四川省第十一届运动会皮划艇激流会回旋比赛,受到国家、省、市体育部门 2

领导赞誉。

8、合理利用场馆资源,积极推进xx对外宣传。1至11月承办了全市组织系统、检察系统、烟草系统、市党委政府办公室系统、全市扶贫和移民系统、全市工会系统运动会,承办了中国农业银行攀枝花市分行首届篮球比赛、xx盐边地税局篮球友谊赛,运动员累计达2000余人。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激发了我县广大群众参与体育健身的热情,更重要的是促进了xx对外宣传。

(二)保证目标

在党风廉政建设、安全维稳等方面,强化了监督管理,明确了责任,无一起违规违纪、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及时完成了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和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其它阶段性工作任务。

(三)单项目标

积极参与重大安全隐患整治工作、2010年“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建设宣传月活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活动,完成了各阶段专项活动目标任务。创先争优、“挂包帮”、爱国卫生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活动稳步推进。

(四)创新目标

1、先后于4月、6月、11月引进四川省游泳队、市游泳队进驻我县开展游泳训练,促进了我县游泳健身活动的开展。

2、申办2011年亚洲区皮划艇激流回旋伦敦奥运会资格 3

选拔赛暨第七届亚洲皮划艇激流回旋锦标赛获得成功,为做好xx宣传年工作又增添一平台。目前,赛前各项筹备工作正有序进行。

3、申报xx皮划艇基地为国家级皮划艇激流回旋训练基地成功,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命名为“四川xx国家皮划艇激流回旋训练基地”。

二、“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社会体育蓬勃开展

群众体育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新格局,初步建立亲民、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2007年成功举办xx县“安宁铁钛杯”第五届运动会,激发了广大群众健身热情。充分利用节庆假日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每年均组织举办元旦越野赛及端午、全民健身日、国庆等时间节点的全民健身竞赛、展示活动。成立了乡(镇)老年人协会12个,社区老年人协会1个,体育单项协会3个,全民健身活动辅导站点1个。创全国亿万农民健身先进乡镇1个,省亿万农民健身先进乡镇5个。08年、09年我县分别荣获全国“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全国亿万老年人健步走向北京奥运会活动先进地区”、“2008年四川省全民健身周活动优秀组织奖”、2009年“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二)竞技体育取得新突破

坚持以培养、输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为目标,不断创新业余训练工作思路,竞技体育取得新突破。有市级传统体育项目学校5所,创“四川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 4

个、“四川省优秀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个。向省激流回旋皮划艇队、垒球队、摔跤队、田径队、曲棍球队等输送运动员10名。组织参加国家、省、市各级各类比赛中夺得金牌26枚,银牌16枚,铜牌21枚。我县皮划艇运动员李露参加08年在澳大利亚举行的世界青年皮划艇激流回旋比赛获得亚军,09年沙兵夺得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铜牌,女子曲棍球队夺得省十一届运动会亚军。

(三)体育设施不断完善

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体育事业,把体育事业发展纳入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活动需求和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作为体育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强化了政府提供基本体育公共服务的职责。自2005年到2009年底,短短五年时间,投资3个多亿,在城北新区先后建成皮划艇激流回旋竞训场地、田径运动场、灯光篮球场、排羽球场、网球场、恒温游泳馆等具备国家一流水平的体育场馆设施。皮划艇竞训场地被北京奥组委体育部确定为2008年奥运会指定训练基地,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确定为国家皮划艇激流回旋唯一冬训基地,荣获国家体育总局和水上运动管理中心颁发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集体突出贡献奖”。2010年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命名为“四川xx国家皮划艇激流回旋训练基地”。建成10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现了每个乡镇、每个行政村均有“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目标。不断加强城市社区健身设施建设步伐,建成全民健身路径21条,极大改善社区居民健身条件。全 5

县体育场地总面积达24.9万平方米,人均1.15平方米。

(四)场馆开放稳步推进

各场馆面向社会开放,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xx发展的成果。与此同时,依托体育场馆,围绕打造品牌赛事,不断完善设备实施,积极申办或者举办国家和省级各单项比赛以及全市各系统综合性运动会。各场馆竣工后,先后承办攀钢、全市统计、财政、审计、经委、工会、检察、烟草、组织、市党委办政府办、全市扶贫和移民等系统运动会和全市法院法警上岗培训、全省检察法警大练兵活动。先后成功承办了省级、国家级比赛10余次。四川省青少年皮划艇激流回旋锦标赛、全国皮划艇激流回旋冠军赛已成为皮划艇激流回旋训练基地每年举办的例行赛事。国家队及江苏、山东、湖北、湖南、福建、江苏、贵州、四川等省队每年在此集训。2010年,申办2011年亚洲区皮划艇激流回旋伦敦奥运会资格选拔赛暨第七届亚洲皮划艇激流回旋锦标赛成功。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社会体育方面。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农村、城镇社区受场地、监管缺位等因素制约,体育设施配套还不足,人均场地面积、体育人口比例以及国民体质与全县经济的快速增长还不相匹配。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已建成,尚需加强对农村体育工作指导。

2、竞技体育方面。受训练经费制约,参加业余训练的运动员队伍数量偏少,运动员队伍梯队建设工作力度不大,“体教结合”业余训练模式与训练体系还不完善,传统体育 6

项目学校、青少年俱乐部业余训练工作还有待加强。

3、体育产业方面。缺乏产业政策支撑,体育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品牌效应还未形成。全县体育产业仅仅是单一的体育彩票与体育服装及体育器材用品销售。

4、体育设施方面。“十一五”期间,我县体育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按照国家规定在全市首先建成了“四个一工程”,但各体育场馆配套设施不足,场馆维护经费紧张。

三、2011年工作要点

1、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组织举办元旦龙舟赛、全县篮球赛、县第六届运动会暨建县六十周年系列体育活动。

2、组队参加攀枝花市第六届运动会,力争竞技体育再上新台阶,取得竞技体育与精神文明双丰收。

3、积极指导配合各单项体育协会组织开展或组队参加市及以上体育竞赛活动。

4、组队参加四川省2011年青少年比赛。

5、完成承办2011年亚洲区皮划艇激流回旋伦敦奥运会资格选拔赛暨第七届亚洲皮划艇激流回旋锦标赛各项任务。

6、完成县委、县政府及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事务。

四、“十二五”工作要点

(一)工作思路及目标任务

认真贯彻落实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坚持体育事业的公益性定位,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健康第

一、服务社会”的理念,紧紧围绕“建设特色经济强县,构 7

建和谐xx”战略目标,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大力发展群众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农民体育工作,加快发展老年人、残疾人、少数民族等各类人群体育,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努力提高全民身体健康素质。实现社会体育发展水平居于全市中上水平,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体育设施发展水平居于全市前列。加强发展体育产业,倡导“阳光、运动、时尚、健康”体育文化生活理念,体育发展软实力明显增强。

(二)采取的措施

1、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身活动,大力发展城市社区体育,积极扶持发展农村体育,进一步开展好单项体育协会的各项比赛活动,做到全民健身活动经常化、普及化、大众化。

2、积极发展体育传统优势项目,开发潜在项目。完善业余训练模式,研究制定有关激励政策,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升。

3、依托我县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迷昜湖地理环境优势,力争把迷昜元旦龙舟赛打造为特色品牌赛事。

4、采取措施,培育壮大体育市场,加强对体育场馆的监管,探索我县体育经营活动管理办法的新路子。

5、积极争取资金,完善各体育场馆体育设备设施,建好体育场看台,搞好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加快新农村社区体育器材的配备,建成一批农村集镇体育健身中心。

6、积极组织参加省第十四届少数民族运动会、省第二 8

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省第八届残运会、省第三届特殊奥运会,第六届、第七届全省老年人运动会。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主题词:体育 工作 总结 要点 抄送:县委办,县政府办。

xx县体育局办公室 2010年11月25日印发

(共印5 份)

第四篇:体育法制建设“十二五”规划

国家体育总局

(体政字[2011]56号2011年6月17日)

为了推进“十二五”时期我国体育法制的发展,适应建设体育强国对体育法制建设的需要,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体育事业发展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国体育法制建设的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体育法制发展的基础与需求

(一)“十一五”体育法制发展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和民主法制建设快速发展,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极大地强化了法治奥运的理念,有力促进了我国体育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加快了我国体育法制建设的进程。

体育立法在多个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彩票管理条例》、《全民健身条例》、《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等多部体育相关的行政法规和法规性文件相继颁布,40多部体育规章和规范性文件、100多部地方性体育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陆续出台,为依法治体提供了更为充分的法律依据。

体育法律法规的实施进一步加强,围绕推进全民健身、开展学校阳光体育运动、保护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障运动员权益、建设体育设施、监管体育市场等,各级人大、政府和体育及相关部门广泛开展执法检查,对维护赛风赛纪、反兴奋剂、惩治足坛违法犯罪等方面的依法治理也取得了新的成效。

体育法制宣传教育更加深入扎实,影响进一步扩大,“五五”体育普法规划有计划地实施,特别是通过奥运与法治同行、依法推进青少年体育、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等集中开展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了良好的体育法治氛围,体育工作者和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

体育法理论研究取得快速发展,中国法学会体育法学研究会等社团、机构举办的国内外体育法学术活动持续开展,体育法学的研究组织和学术队伍不断扩大,体育法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较大提高并发挥了积极作用。

“十一五”期间体育法制建设取得的进展和成就,为“十二五”体育法制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目前体育法制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与体育事业改革发展、建设体育强国的需求相比,我国体育法制建设仍显滞后,不能完全满足体育工作实践的要求。体育法制在体育工作中的地位还不够高,一些体育行政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强,忽视体育法制建设、不严格依法办事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有些领域仍然存在着立法空白,体育立法和配套立法的任务仍然繁重,部分现行体育法规亟待修改;体育行政执法的体系和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体育行政部门的执法能力普遍薄弱;体育社团的内部管理尚不规范,有效惩治体育违法、解决体育纠纷的法律渠道仍不够通畅;体育法制的社会环境和保障条件需要进一步优化,体育法制宣传教育的方式和手段有待改进完善,体育法学研究应更加紧密地适应体育事业发展需要。

(三)社会和体育发展对体育法制建设的迫切需求

我国进入建设体育强国的新阶段,体育法制建设面临着来自经济社会和体育发展一系列新的迫切需求:

1随着和谐社会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公民体育权利诉求更加突显。党和国家正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建设,重视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有计划地加强人权保障,为

增强人民体质、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了更加充分的社会条件,进一步提升了广大群众的体育文化需求和体育权利诉求,对加强体育法制建设形成了更高的期待。

2.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对体育管理、依法行政提出了新的要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应当根据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依法行政,深化体育改革,完善公共体育服务,加强社会管理。

3.建设体育强国需要不断提升体育法制的内涵。面对体育全球化的激烈竞争,在新的起点上建设体育强国,需要不断深化体育体制、机制和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体育法制建设既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保障,必须进一步将体育事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

二、“十二五”体育法制建设的发展目标与指导原则

(一)“十二五”体育法制建设的发展目标

到2015年我国体育法制建设的发展目标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贯彻实施,紧密适应建设体育强国对依法治体的现实需要,将体育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建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为核心,涵盖体育工作基本方面,层次分明、衔接配套的中国特色体育法规体系,逐步提高体育立法和制度建设的质量,积极推进体育发展方式和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体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体育执法与检查监督的体系和机制基本建立,体育社会组织的运行管理更加规范有序,多元化维护体育权益和解决体育纠纷的法律途径更加完善,体育工作者的法律素养和全社会的体育法治氛围普遍提升,进一步形成推动和保障体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十二五”体育法制建设的指导原则

1转变体育发展方式,切实推进依法治体。继续从改革创新中寻求前进的动力,转变在计划经济条件和传统体育体制下形成的体育发展方式,实现向提供公共体育服务、强化社会管理、优化市场和社会资源配置、坚持依法治体的方向变革。要转变体育管理理念和工作模式,提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营造良好的体育法治环境,切实推进体育法治化进程。

2.保障公民体育权利,促进体育改革发展。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发展新需要,以维护和实现公民体育权利为根本宗旨,为促进入的全面发展、提高公民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服务。

3坚持国家法制统一,突出体育行业特色。以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和部署统领体育法制的发展方向,立足体育法制的发展基础和特点,针对建设体育强国和体育改革发展的特殊需要和规律,有效解决体育改革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4统筹协调各种资源,全面加强体育法治。不断提升体育法制工作的系统性,在发挥体育行政部门作用的同时,与各级党委、人大、政府以及社会力量紧密配合,形成全国与地方、体育与相关方面在体育法制建设方面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三、“十二五”体育法制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提高体育行政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

1.增强体育行政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切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强化依法行政、依法治体意识,增强依法执政、从严治政的自觉性,深入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各种体育行政行为,提高运用法律手段解决体育实际问题的能力。

2完善重大体育事项的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机制。依法调整和规范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的决策行为,确立重大体育决策调查研究、专家论证、听取公众意见、进行风险评估、集体讨论冼定、进行合法性审查的制度,严格执行决策规则和决策程序。强化对决策制定和实施过程的监督,推进体育政务公开。

3重视体育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建立依法行政知识学习培训制度,落实领导干部定期和专题的法律学习。在体育行政机关中开展依法行政知识培训,组织体育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专业法律知识和执法业务轮训,落实考核考察措施,全面增强体育行政机关人员依法行政的法治素养。

(二)推进和完善体育立法及其制度建设

1完成《体育法》的修订工作。组织有关力量认真研究,广泛听取社会意见,主动配合国务院、全国人大常委会等有关机构,做好调研论证和草案拟定等基础工作,争取早日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工作安排。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体育法》的修订工作。2抓紧急需体育法规、规章与规范性文件的出台。抓紧做好体育法和行政法规配套立法工作,特别是为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反兴奋剂条例》、《彩票管理条例》、《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与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等规定,尽快出台相关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突出重点,根据体育改革与发展的急需,加快促进公共体育服务、引导规范职业体育发展、推动体育社会组织建设、规制各类体育市场、完善体育标准化、治理体育赛风赛纪、建立多元体育纠纷解决机制等方面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严格遵守立法权限和程序,努力提高立法质量,不断完善体育法规体系。

3.完善体育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与管理程序,加强体育立法监督。建立体育立法项目公开征集和评估论证机制,做好体育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起草、征求意见、备案审查等工作,加强体育立法监督。体育行政部门制定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要广泛听取社会意见,增强立法的科学性、适用性,提高立法质量。

4.做好现行体育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修改和清理。根据社会和体育事业发展需要,推动《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反兴奋剂条例》等行政法规的修订。落实国务院要求,建立规章每隔5年、规范性文件每隔2年进行一次清理的制度,及时做好国家体育总局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修改和废止工作。

(三)提高体育行政执法能力,保证严格、公正执法

1建立和完善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的行政执法制度。明确体育行政执法的范围和事项,及时梳理行政执法依据,界定执法权限,细化执法流程,规范执法行为,规范体育行政执法的主体、权限、程序和责任,依法实施体育行政许可、体育行政处罚。改进和创新执法方式,探索综合执法,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处置与疏导结合,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2加强体育行政执法队伍及其执法能力的建设。积极争取相关政策支持,根据依法管理工作的需要,加强地方体育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实行体育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制度和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加强体育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统一组织法律知识考试,取得行政执法证件。建立体育行政执法人员档案,对体育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证件实行动态管理。

3组织开展体育法律法规和规章实施的监督检查。各级体育行政部门每年都要安排一定数量和范围的体育执法情况检查和调研,要争取与人大、政府等多方面力量共同开展体育法律法规实施的专项检查,加大对体育法律法规实施的监督检查力度,克服体育领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现象,提高体育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实施效果。

4.推进体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依法履职的积极作为。县级以上体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体育行政执法责任制,明确、落实并向社会公布体育行政执法职权和责任,强化依法履行体育行政职责的积极作为。加强对体育行政执法效果的检查,对体育执法人员要进行评议考核。对消极不作为和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或放弃、推诿法定职责的,要实施执法责任追究。

(四)促进体育行业组织内部的规范治理

1强化对体育行业组织的依法治理和审查监管。体育行政部门要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的有关规定,履行对体育社会团体的行业主管职责,完善体育总会、单项体育协会和行业

体育协会等体育组织在本行业活动的管理规定和活动规范,指导、管理其有关活动,维护其合法权益,并通过行政台词、行政指导等方式,建立新型的管理与合作关系。

2完善体育行业组织的管理制度和秩序。体育行业组织要依法加强行业治理,建立健全符合现代法治原则的制度规范,明晰组织成员之间平等自主的权利义务关系,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程序和权力制衡机制,建立和完善内部纠纷解决和权利救济渠道,维护体育行业组织运行的正常秩序与合法权益。

(五)扩大体育法律服务和纠纷救济途径

1发挥各类法律服务机构的体育法律服务作用。适应体育事业发展中法律事务增加的需要,积极扩大体育法律服务的社会资源,加强体育行政部门、体育社会团体与法律服务机构的联系合作,支持各类社会机构结合体育工作实际开展多样化的法律指导与服务活动。鼓励和支持建立以从事体育业务为主的专门化法律服务机构。

2建立多元化的体育纠纷处理和权利救济服务体系。针对体育纠纷增多和维权救济的需要,发挥各种纠纷处理方式的积极作用和互补功能,依法化解体育领域的矛盾和纠纷。建立健全国家体育总局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的内部纠纷处理机构和制度措施,探索建立体育仲裁制度。完善和落实体育行政部门的行政复议制度。推动、配合司法机构依法处理体育领域发生的各类案件。

(六)深入体育法制宣传教育和理论研究

1继续开展体育系统普法教育活动。制定和实施全国体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体育系统各单位要建立体育法律法规学习与培训制度,根据体育队伍特点开展灵活多样、扎实有效的体育法制教育活动,努力在体育系统形成尊重法治、厉行法治的良好氛围,增强体育法制宣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渗透力,不断提高体育队伍的法律素质。体育院校要做好体育法的教育教学工作。

2加强对体育法制的媒体宣传和信息传播。加大体育法制的社会宣传力度,建设和培育体育法制文化,广泛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出版物、影视节目、大型体育活动与竞赛等形式,积极发挥网络等新兴媒体的作用,传播体育法律知识,做好体育法制建设形势、体育法规、体育法制工作先进经验、典型体育案例等方面的宣传报道。

3组织和鼓励开展体育法学的研究与交流。充分发挥中国法学会体育法学研究会、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和其他学术团体、研究机构的作用,扩大体育法学研究队伍,加强体育法学的国内外交流,繁荣体育法学术活动。进一步提高研究质量和学术水平,推动体育法学研究成果向体育法制决策和实践的转化。

第五篇:体育局十二五体育人才发展规划

奉节县体育事业局

“十二五”体育人才发展规划

一、形势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体育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市县有关文件精神,在“十二五”期间,奉节县体育事业人才发展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人才培养和使用为主线,以人才能力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大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社会氛围,为全面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有效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编制本规划。

二、体育现状

2001年,我县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全国武术之乡”,全市至今仅有三个区县获此殊荣;2005—2008年,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0

8、200

9、2010年连续四年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1996年,举办了科克伦夔门走钢丝;2000年,承办了全国桥牌赛;2003年8月,承办了阿迪力天坑走钢丝竞技表演活动;2004年10月,承办了陕西西部神龙摩托车罗周强走钢丝活动; 2008年10月,成功举办了具有国际影响的“2008首届中国长江三峡奉节天坑国际低空跳伞节”。

(一)群众体育。我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占41.45%(其中城市10.3万,占城市人口的75.2%;农村人口的29.2%)。群众体育蓬勃发展,基本做到了:“天天有赛事,周周有看点,月月有主题,年年有亮点。”每年开展大型体育活动20次以上,与多个部门联合组织实施了以“健康奉节”建设为主题的职工运动会。组织的篮球联赛、中国象棋联赛、乒乓球联赛和羽毛球联赛,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得到了群众的好评和市内外嘉宾的称赞。现有体育协会19个,会员近万人,其中老年人体育协会、自行车协会、游泳协会、登山协会在老百姓中影响很大,并多次获得市级单位表彰。培训和管理社会体育指导员400名,其中国家一级社 - 1 -

会体育指导员32名。

(二)竞技体育。我县重点运动项目是田径、举重、武术、篮球、乒乓球等五项,在训运动队员达300人以上。体育局下属业余体校一所,编制2人(自收自支)。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3个。近四年,先后荣获市级金牌66枚,银牌36枚,铜牌39枚。先后向省市级运动队输送了世界举重冠军张勇、国家级田径健将田小霞、珠海市体校摔跤运动员吴玲、皮划艇运动员李红等。

(三)体育产业。全县有体育彩票销售网点25个,体育彩票2007年销售1173万元,2008年销售2438万元,2009销售2631万元,2010年销售4836万元,连续四年位居全市远效区县第一名。体育用品专卖店17个。

(四)基础设施。全县完成了塑胶运动场30片,9个乡镇修建了塑胶篮球场或灯光球场,9个社区修建了群众休闲健身广场并安置了健身器材,在5个社区安置了成片乒乓球台,对全县部份中小学赠送了篮球架和乒乓球台,179个行政村安装了篮球架和两副乒乓球台,开工建设渝东北地区功能最完善的体育馆,建成了重庆市一流的凤凰山登山步道一期工程。

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体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积极贯彻《体育法》,深入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和《奥运争光计划纲要》,把普及健康教育、培养健身习惯、增强全民体质作为体育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以奥运会奖牌和全运会金牌为目标导向,大力发展竞技体育;大力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积极营造“健康重庆”的良好氛围,扶持体育企业,引导体育消费,扩大体育需求,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全面推进城乡全民健身活动,争取在“十二五”时间,基本建成“健康奉节”,使奉节体育事业领先全市或全国先进行列。

四、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围绕重点运动项目抓好优秀运动队建设,以优势项目的重点突破带动优秀运动队伍水平提升。合理确定优秀运动队及其人员编制,并随着重点项目的增加和水平提升逐步扩大规模。到2015年优秀运动队规模达到200人以上。进一步完善优秀运动队竞争和激励机制,形成进出有序、科学合理的优秀运动队管理体系。建立符合项目实际的、科学先进的复合型运动队管理体制和管理团队,不断创新和完善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发挥教练的主导作用,创造有利于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环境和条件。加强训练监控,创立与完善优秀运动队训练评估体系,努力提高训练和管理科学化水平。不断完善训、科、医紧密结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建设高水平教练员和裁判员队伍。教练员队伍建设是提升竞技运动水平的关键。加强教练员培养,鼓励和支持教练员学习进修,用新的理念和科技手段提高训练水平。建立教练员按运动成绩确定收入的分配制度,逐步推行年薪制。制定特殊优惠政策引进国内外一流教练员。增强教练员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健全教练员竞争上岗机制、激励机制。对于承担我县重点发展项目的优秀教练员在工作条件、资源配置、待遇等方面予以重点保障。加强裁判员管理,提高裁判员专业水平,建立一支思想品德过硬,业务水平高,人员相对稳定的高水平裁判员队伍。

加强高水平运动员队伍建设。运动员是竞技运动的主体。加强文化教育和励志教育,提高运动员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坚定运动员为祖国、为重庆、为奉节争光的理想信念。对承担重点发展项目的优秀运动队运动员,在训练条件、科技支撑、生活待遇及参加国内外重要赛事等方面予以重点保障。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我县优秀运动员更多地进入国家队、市运动队。鼓励全县中小学根据所承担项目的特点和规律,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训练计划,实行弹性学制。重视和加强对运动员劳动、医疗等方面权

益的保障工作,切实维护运动员切身利益。

健全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按照政府举办,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共同管理,以体育部门为主,体教结合的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办好1所业余体校。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整合资源”的原则,围绕优势项目建设,以业余体校为基础,以培养后备人才试点校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为补充,建立竞技体育运动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形成业余体校与普通中小学有机衔接,使后备人才在受训同时能顺利完成国民教育的运行机制。鼓励社会力量以各种形式培养、输送竞技运动后备人才。

——打造重点运动项目和高水平运动队。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着力打造田径、举重、武术、篮球、乒乓球等5个重点运动项目;到 2015 年,优秀运动队规模达到200人以上,培养在市运会上具有夺牌夺金实力的运动员达到10名以上。

——建设高水平教练员、裁判员队伍。建立健全教练员选拔、任用、考核制度,到 2015 年,我县培养2名以上国家级裁判员,扩大

一、二级裁判员规模。

——大力实施后备人才战略。围绕优秀运动队建设,以业余体校为基础,以培养后备人才试点学校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为补充,建立竞技运动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到2015年,体校规模到达100人,同时建立6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实施“体教结合”,形成各级各类业余体校与普通中、小学有机衔接,使后备人才在受训同时能接受国民教育的运行机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一领导和部门协调,实行政府目标责任制

组建完善奉节县体育事业协调发展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委、县府主要领导担任,县委办、县府办、县教委、发改委、国土局、环保局、建委、移民局、体育局、公安局、电视台等相应部门为成员,负责统一领导、协调本项工作。并将全县体育人才培养的任务、目标分解落实到相关责任部门及责任单位,实行政府目标责任制。

二、统一规划,分阶段实施

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突出发展体育事业的机遇,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对本规划所涉及内容及项目,实行统一规划,分阶段实施的总体战略。

三、加强领导,力争本规划尽早实施

一是认真做好规划前期工作的基础工作,对本规划中所涉及项目要切实做好项目规划、论证等基础工作;二是尽快做好项目策划及可行性研究工作;三是多渠道筹集项目前期费用,建立高效务实的项目运作班子,力争本规划的各个项目早日启动;四是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多渠道筹集项目资金,力争本规划中项目早日实施。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体育艺术节校长的致辞下一篇:体育特色学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