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地区冰雹灾害对棉花生产的影响

2022-09-12

阿克苏地区属于暖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地区, 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 降雨量稀少、蒸发量大、气候干燥, 光热资源丰富, 年日照时数2800~3 000 h, 年无霜期在200~208 d, 年平均降水75 mm左右, 年蒸发量1 200~1 500 mm, 年平均气温10℃左右。阿克苏地区的气候条件非常适于农业发展, 棉花产业多年来发展稳定, 且棉花品质优良, 是全国重要的优质棉花生产基地。2016年, 阿克苏地区棉花播种面积达53.09万hm2, 比上年增加22.518万hm2, 增长73.66%。然而, 由于阿克苏地区属于严重雹灾区, 棉花生产期间常出现局地强对流冰雹灾害, 对地区棉花生长与产量均造成严重影响[1]。因此, 针对阿克苏地区冰雹灾害对棉花生产造成的影响进行探讨, 提出应对措施, 以期促进阿克苏地区棉花产业高效发展。

1 阿克苏地区冰雹灾害特征

阿克苏地区常年受低涡型与纬向型天气影响, 强对流天气活动频繁, 极易产生冰雹云, 属新疆严重雹灾地区。阿克苏地区冰雹主要出现在4-10月, 11月-翌年3月为无雹期, 冰雹高发期为5-7月。阿克苏地区冰雹空间分布山区多于平原, 西部多于东部, 年平均冰雹日数西部为7.8次、东部5.7次, 5-7月西部冰雹发生频次是降雹总频次的65.7%, 东部为72.6%。

2 冰雹灾害对棉花生产的影响

棉花生长季集中在4-10月, 正是阿克苏地区冰雹天气多发时段, 冰雹灾害具有突发性强、灾害严重、破坏力极大, 给棉花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威胁。棉花出苗期遇冰雹, 地温迅速降低, 冰雹冲砸可导致棉苗茎叶折断或倒伏;蕾、花和铃期遭雹灾, 植株茎叶直接被打烂或倒伏, 导致机械损伤、棉花蕾铃脱落, 甚至被打成光秆。由此可见, 棉花生产期遭冰雹灾害, 可使棉花产量大幅下降, 严重年份甚至绝收, 给农户造成严重经济损失。1990年7月10日, 阿克苏地区8县1市遭不同程度严重冰雹灾害, 冰雹最大直径达10 cm, 2~3粒冰雹就重达1 kg, 棉花产业遭受重创。1995年7月, 阿克苏地区冰雹灾害导致该地区温宿县棉花绝收411 hm2, 库车、新和两县受灾面积达7 078 hm2。2012年9月16日, 阿克苏沙雅县局地冰雹天气致使0.22万hm2棉花受灾。

3 减轻冰雹灾害对棉花生产危害的相关对策

3.1 提高当地农户防灾减灾的意识

阿克苏地区气象部门应大力宣传防雹工作重要性及科学性, 全面提高当地人民群众气象灾害防御意识。一方面要做好气象科普防灾减灾知识培训与宣传;另一方面要发动社会力量, 合理运用气象、新闻以及教育等资源, 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建立气象科普教育基地, 加强对当地农户防灾技能的宣传教育, 提高农户防灾减灾水平。当地农户需要时刻关注气候变化, 一旦遇到冰雹灾害天气, 就要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防御, 有效降低雹灾对棉花生产的不利影响。

3.2 提高冰雹灾害天气预报预警水平

结合阿克苏地区实际情况, 加强冰雹发展规律及灾害特征研究, 提高气象预测预报预警能力, 建立完善冰雹预警系统, 为人工防灾减雹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 减少灾害性天气对棉花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降低农户经济损失。

3.3 建立完善人工防雹系统,

建立完善人工防雹系统, 适时开展人工减雹、消雹作业。在冰雹灾害高发区, 结合相关规范要求设置防雹高炮点, 及时开展防雹作业, 切实起到防灾减灾的效果, 减少雹灾给棉花生产带来的损失[2]。1978年, 阿克苏地区开始进行散点人工防雹试验和试点工作, 后经不断完善发展, 到现在已形成了大规模的综合防雹体系, 在拜城、库车、新和、沙雅、乌什和阿瓦提县等地开展一系列人工防雹作业, 效果显著。当前, 人工防雹已成为阿克苏地区棉花生产重要保障措施。

3.4 大规模进行植树造林

在冰雹高发区大规模进行植树造林, 增加森林覆盖率, 挑选易活易栽优良树种, 以改良当地土壤, 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利用森林吸收热量及释放具有延缓的功能, 再加上森林内日较差小, 供给大气强对流云团发展的能量小, 避免提供冰雹形成及发展的能量条件, 有效减少冰雹发生的概率, 真正起到防灾减灾效果。

3.5 加强棉田管理

3.5.1 做好棉田的排水工作

冰雹天气出现时常伴中到大雨或暴雨, 棉田经常会出现较深积水, 因此在雹灾后需要及时排除棉田中的积水。

3.5.2 及时进行中耕松土

受雹灾后地温急剧下降, 湿度过大, 易造成地面板结僵硬, 制约棉花根系生长。此时, 要及时进行中耕松土, 提温散湿, 增加土壤通透性, 促进地温上升, 增强棉花根系生长活力, 促使棉株恢复。灾后7~10 d, 棉花能基本恢复生长, 棉花灾后营养消耗过大, 要追施速效肥 (尿素和少量钾肥) , 苗期施尿素80~120 kg/hm2;盛蕾至初花期, 每公顷追施尿素230~250 kg/hm2、磷肥80~130 kg/hm2;盛花结铃期尿素70~100 kg/hm2, 开展根外追肥, 灾后尿素2 300 g/hm2+磷酸二氢钾2 300 g混合溶液对叶面进行喷洒。

3.5.3 及时防治虫害

棉花遭受冰雹灾害后常出现蚜虫、棉铃虫等, 可结合物理、化学等方法防治病虫害。

3.5.4 整枝打顶, 合理修剪

棉花受到冰雹灾害恢复生长后, 常会出现多头丛生现象, 对现蕾结铃不利, 需要进行整枝打顶, 合理修剪。顶心完好、断枝破叶的棉株要及时去除赘芽和疯杈, 保证顶心生长;仅留残叶和少量的棉株可在主茎上部选留1~2个健康大芽, 代替顶心生长;断头或光秆的棉株可在主茎中上部选留1~3个健壮新芽。在大部分新枝现蕾后, 及时去除无效的蕾和枝, 及时打顶, 控制棉株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 增加外围铃比例 (阿克苏地区的棉田需要在7月中旬前做好打顶, 以促进棉花正常生长) 。

3.5.5 科学灌水

除沙土地严重缺水外, 一般忌讳灾后灌水。但要提前灌头水, 比正常棉田提前4~6 d为宜。

4 结语

冰雹是阿克苏地区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 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强等特点, 会对棉花生产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 甚至毁灭性破坏。因此, 气象部门要加强冰雹灾害时间、空间变化特征研究, 提高冰雹预报预警水平, 建立完善人工减雹系统, 切实做好冰雹灾害防御工作, 有效防止冰雹灾害对棉花生产影响, 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冰雹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

摘要:棉花是阿克苏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 而冰雹灾害又是该地区频繁发生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 为了有效地减少冰雹灾害对棉花生产造成的损失, 主要结合阿克苏地区棉花种植情况, 就冰雹灾害对阿克苏地区棉花生产造成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 并提出了相关防御应对措施, 以期为棉花种植的稳产、高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冰雹灾害,棉花生产,影响,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 徐海江, 田立文, 郭仁松, 等.南疆冰雹灾害及灾后棉田管理补救措施[A].中国棉花学会2015年年会[C].2015.

[2] 曹立新, 刘新强, 张磊, 等.1998-2008年阿克苏地区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及防御对策[J].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9, 3 (2) :21-2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自主性学习中的应用下一篇:负面网络口碑对顾客购买意愿影响研究——以某连锁酒店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