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社试题参考答案

2022-07-21

第一篇:科社试题参考答案

科社复习题参考答案56

2011年春季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复习题

一、略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由空想到科学、由理想到现实、由传统到当代) 答:就广义而言,可以说科学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其历史进程主要分为三个时期,即由空想到科学时期,由理想到现实时期和由传统到当代时期。

1、由空想到科学时期

马克思、恩格斯于19世纪40年代在参加工人运动、阶级斗争实践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

2、由理想到现实时期

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二次飞跃社会主义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首先建立,以十月革命在苏联一国建成社会主义为标志的。但各种错踪复杂的历史条件决定了像俄国这样较为落后的国家,难以在短时间内单独一国建成典型的社会主义。

3、由传统到当代时期

第三次历史性飞跃是社会主义国家通过改革来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一大四小”(中国、越南 、老挝 、古巴 、朝鲜)结合各国的实际,对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修正。改革模式:A、朝鲜—古巴模式:接近于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坚持计划经济;决策集中;国家的开放度较小(发展比较缓慢)。B、中国—越南模式:走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发展速度快)。

二、试论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两大基石

1848年《共产党宣言》正式发表,《共产党宣言》是第一部系统的纲领性的社会主义著作,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它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初步形式,也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一次飞跃。 要科学地说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目标和道路,首先就要通晓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为此,马克思、思格斯悉心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论证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这些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可以说是马克思,思格斯研究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主题的起点,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层次的理论。

其次,他们进而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特别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揭示了剩余价值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指明了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的客观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可以说是马克思、恩格斯研究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主题的中介,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二个层次的理论。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础。唯物史观的创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性,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世界观基础。剩余价值学说则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性,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经济学依据。

三、马克思对跨越“卡夫丁峡谷”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思考

马克思关于“俄国可以跃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论述,是关于社会发展的理论,特别是向人类社会未来形态过渡的理论。“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这一提法最早出现在1881年2月到3月马克思给俄国革命家查苏利奇的复信中。在马克思看来,所谓“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是指资本主义在发展中为取得建设社会主义必需的物质前提所付出的代价,而不是指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也不是指资本主义在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一切可以肯定的成就”。 具体的历史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只有在革命的社会实践中对农村公社生产方式,对旧的社会结构和旧的生产关系,对被超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破坏影响加以改造,才能吸取资本主义的肯定成果即生产力,才能为这种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形式,才能越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可以说,这是马克思“跨越论”的精髓。

马克思对东方社会性质和发展道路的研究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新发展。这并不表明马克思放弃或脱离了物质资料生产的普遍决定作用和五种社会形态演进的普遍道路的理论。

(未完待续)

四、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胜利论”到列宁的“一国胜利论”

马克思、恩格斯:他们根据19世纪资本主义的实际情况提出,社会主义革命不可能单独在一个国家内发生和取得胜利,而是要在一切资本主义国家,至少要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和陆续取得胜利。恩格斯还在1847年所著的《共产主义原理》一文中进一步明确了这个思想,即是“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

列宁在1915年所写的《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中指出:“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能首先在一国胜利的理论。其含义是社会主义革命不可能在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里“同时发生”并取得胜利,而最可能是在一个国家中首先发生并取得胜利。具体概括为三个基本条件:

其一,要看它是不是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焦点,反动势力是否已经不能照旧地统治下去了;

其二,要看被压迫阶级的贫困和灾难是否异乎寻常的加剧,已经不能照旧生活下去了; 其三,要看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是不是已经极大的提高,并已表现为革命行动。

五、略论俄国“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1、就社会制度的发展演进而言,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的胜利开辟了人类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过渡的新时代”。

2、十月革命的胜利不仅激励着各国无产阶级的斗争,而且鼓舞着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解放斗争。“十月革命震撼了帝国主义后方,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并推动了这一斗争的发展。”对中国的影响而言,其“最大的作用是启蒙,是给在探讨国家命运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先进世界观,指示了一个发展方向,即社会主义方向。”

3、十月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推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世界的传播,并向各国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十月革

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六、苏联的“战时共产主义计划”与“新经济政策”

1、战时共产主义是为了应付当时的各种困难而采取的手段之一,也与列宁及布尔什维克党想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思想有很大关系。主要内容:

对大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全部工业、工商业不论大小一律收归国家所有,国家对生产和经营实行经营管理。

实行余粮收集制,实行国家垄断。除必要的口粮之外的所有余粮全部由国家统一征收。 禁止私人自由贸易,取消商品和货币流通,实行主要日用品配售制度。

2、1921年3月召开的俄共(布)十大,作出了从战时共产主义过渡到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主要内容:

①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②确定自由贸易的原则,允许进行小工业商品和农产品的私人贸易。

③在工业方面由全部国有化改为部分工业实行租让制、租赁制等各种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

④改革经济管理的体制和方法,建立中央和地方的计划委员会,运用价值规律和货币、信货、商业、财政等手段调节经济。

七、在实行新经济政策期间,列宁提出了哪些加强执政党建设和政权建设的新思想?

1、加强苏维埃政权的建设,反对官僚主义,改进工作作风。

必须大力精简国家机构。机构庞大、人员过多,容易造成互相推诿的坏风气。在这些人中,“英勇肯干的人可能只有几十个,而游手好闲、怠工或半怠工、钻在公文堆里的人却有几百个,这种对比往往使我们生气勃勃的事业断送在文牍的汪洋大海里。”

2、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 共产党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要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就必须不断地加强党的建设,揭露和批判工人运动内部和党内的机会主义派别。

八、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作用和严重弊端是什么?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作用,

苏联社会上义模式以及斯大林的理论观点,在国际上产生着广泛的影响。

第二,苏联打败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拯救了苏维埃社会主义,拯救了人类文明。 第一,在落后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使苏联成为世界第二大强国。

第三,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影响波及资本主义世界。 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弊端

第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由于“统得太死”,缺乏活力,地方和企业积极性受到扼制,职工积极性得不到发挥,更主要的是违背经济自身发 展的规律

首先,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造成上级部门统得过死,经济决策不合实际,经济指令缺乏灵活性的缺陷

其次,斯大林模式走的是牺牲农业、轻工业,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的道路,这势必造成国民经济格局的不合理。

再次,工业生产效益低,投入产出比不佳。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发展速度很快。

最后,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很难调动,劳动者的主人翁精神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第二,在政治上权力过分集中,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不够健全。

其一,高度集中的党内外体制,使权力过分集中,各级政府机关的权力受到很大限制,党政机关容易脱离群众。

其二,由于实行实际上的干部委任制和干部终身制,党和苏维埃缺乏罢免不称职领导的机制,极容易滋长官僚主义。

其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健全,党和国家监督机关被削弱,而专政机关被赋予特殊的权力

第三,在思想文化领域管理模式的简单化和公式化,政治过多干预学术的行为,影响了文化和学术的正常发展。

其一,文化体制由高度集中逐渐向简单化、公式化方向发展,领导决策单向化,缺乏足够的信息反馈机制。

其二,这种简单化的文化体制,缺乏对错误决策作出纠正的能动机制,不仅难以对错误现象进行纠偏,还反而助长了错误

其三,简单化的文化体制与过分的政治干预两者兼攻齐下,造成了对学术研究的巨大破坏。

九、苏、东剧变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一)苏东演变的客观条件和主观原因

1.西方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对苏东剧变起了催化、促进作用。

2.苏东改革的停滞与失误所造成的严重困难与诸种问题,为敌对势力反共反社会主义提供了可乘之机

在经济方面,东欧国家长期追求高速度、高积累,并向西方国家大举借债,由此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通货膨胀、外债危机。

在政治方面,苏东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也很滞后,暴露出严重问题。

3.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泛滥及其代表人物占据党和国家的领导地位,是导致苏东剧变的直接原因 4.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新思维”与“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是苏东变化和解体的思想原因

(二)苏东改革和演变的教训

1.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必须有科学的指导思想,坚持正确的路线和方针。

2.必须注重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使人们从切身利益中体会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3.关键是要抓好党的建设,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使人民真正拥护党。 4.必须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积极抵制西方的“和平演变”

十、浅谈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主要内容就是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切结就是合,“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

从1928年10月到1930年1月,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阐释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时形成了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1.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总概念。所谓“工农武装割据”,就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

2.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三位一体”关系。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农村革命根据地三者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只有进行土地革命,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才能广泛动员和组织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农村根据地革命;只有建立革命武装,并进行武装斗争,才能有效地开展土地革命,保卫根据地的发展;只有建设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才能使土地革命有坚实的基础,武装斗争才有可靠的依托。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形式,也是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毛泽东特别强调,“„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思想。”

3.关于“工农武装割据”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毛泽东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十一、邓小平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发展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邓小平哲学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是我们新时代的产物,它适时地回答 了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及时地解答了我们时代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探索到了成功的道路。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创新性更是其理论的内在灵魂。

一、 邓小平把唯物主义辩证法的一般原理转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活动中的具体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二、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新时代的新发展。是对今天知识经济的正确预言

三、邓小平的创新思想还体现在对当代世界主题和我国发展阶段的认识上,提出了“和平与发展”的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十二、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回顾与基本经验

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改革,还是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中国近30年的改革开放,从总体上看,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改革的初步探索和局部试验阶段--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发表。 第二阶段:以城市为中心全面改革的探索阶段--从1984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到1988年9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决议》。

第三阶段:总结经验、整顿调整阶段--从1988年9月中共中央作出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决策到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谈话的发表。

第四阶段:整体推进,重点攻坚,以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为核心内容的综合改革阶段--从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巡谈话到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

第五阶段: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基本内容的制度创新阶段--从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

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实践,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归纳起来,可以列举许多条,择其要点,主要有以下八条:

(一)改革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现实社会主义不改革没有出路。 (二)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的前提。要不断解放思想,不断清除思想障碍。

(三)改革的着眼点和落脚点,都要放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强国富民上。 (四)改革的实施要遵循从易到难,由点到面,逐步深化的渐进过程 (五)以开放带动改革,改革促进开放

(六)要正确处理发展、改革与稳定之间的关系

(七)要把破除旧体制与创建新体制结合起来,即改制与建制相结合,运用法律手段巩固改革成果

(八)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十三、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凝聚力量、激发活力,进一步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支持。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内容。没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失去了方向和灵魂;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失去了内核和主题;没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失去了精髓和主旋律;没有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失去了价值坐标和道德标准。

十四、为什么说“三个代表”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后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我们知道,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动力、对象等基本问题,开辟了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相结合,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科学总结我们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特别

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创新成果的高度概括。

十五、略论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第二,全面发展观。 第三,协调发展观。 第四,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的党的指导思想,是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胡锦涛说,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是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个重大的实践问题。 l、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执政理念的一个新飞跃: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现实针对性。

2、科学发展观的五点论断 :“科学发展观的五点论断”对科学发展观作了重要的理论总结,该文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论”“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是:

(一)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二)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

(三)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论。

(四)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是:在“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的指导下,按照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论,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对待发展过程中的一切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生产力和一切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五)科学发展观的终极指向是:促进生产力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使之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从而增进社会和谐,更好的建设和谐社会小康社会。所以,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最为提纲挈领的理论。

十六、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步走”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邓小平“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是在总结我国建国后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经济建设经验教训,于80年代提出的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赶超战略。1987年4月30日,在会见西班牙副首相格拉时,邓小平同志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的前两步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量变阶段,是我国经济规模由小变大、国民经济由弱变强的过程。“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的第三步是我国国

民经济实现质的飞跃的阶段,经过这一阶段的发展.我国基本上实现全面的现代化。“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前两步的发展为第三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第三步的发展则巩固了前两步发展的成果并把其推向更高的发展水平。

在邓小平“三步走”战略的框架内,江泽民同志提出了“新三步”战略。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全国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下个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是对大“三步走”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展开,是原第三步发展战略的具体化。按照新的“三步走”战略规划,进入小康生活后的战略规划,将分2010年、2020年和2050年三个阶段。逐步达到现代化的目标。这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邓小平现代化发展战略思想的新发展。现在,我们在胡锦涛总书记的领导下,正在努力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相信2010年和2020年的现代化目标一定能够顺利实现。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标志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的形成。这一重大理论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从更深的层次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理论和实践上的源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二、全面、系统的内容体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0

11、

6、3

第二篇:研究生 期末 政治-科社 重点-答案

2013级全日制硕士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讲授基本要求

一、社会主义500年6个阶段

重点讲授:

1.空想社会主义:是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之一,准确的译法为乌托邦社会主义 。主要代表人物为欧文、圣西门和傅立叶。

历史贡献:主张建立一个没有资本主义弊端的理想社会。

根本局限:脱离实际,完全抛弃了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

2.马恩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即科学的政治学理论,是关于人们认识社会的具体科学理论。

历史条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高涨 。

创立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

两大发现: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剩余价值规律

3.列宁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制度的问题的探索,列宁突破了社会主义社会同商品交换不能相容的传统观念,提出了要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理论;提出了要利用资本主义的一切优秀成果。

第一;列宁运用一般和个别的辩证法、理论和实践的辩证法,使他得以从“书本的公式”走 向“生活的公式”,注重把科学社会主义的书本理论同特殊国情相结合。第二;列宁运用对立和统一的辩证法、目的和手段的辩证法,深刻认识到,必须通过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这一形式和途径。历史条件:面对外国侵略,镇压反革命叛乱。

十月革命道路:工人武装起义夺取中心城市,革命由城市向农村扩展,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4.斯大林模式: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

历史成因 : a.客观条件,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垄断组织在国民经济中起重要作用 ,

b.主观条件:(1)革命力量不断壮大;(2)革命性较强;(3)有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且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正确的革命策略;(4)有革命的同盟军——贫苦农民。

主要弊端及其影响:它无情践踏了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以长官意志取代民主集中制,形成了自下而上的金字塔式的个人崇拜网。

5.戈尔巴乔夫“改革新思维”

主要观点:必须“结束社会科学的僵化状态”,“彻底消除垄断理论的后果”,“使社会政治思维发生急剧的转折”。

前苏联改革的错误定位:因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脱离了列宁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他用民主社会主义代替了科学社会主义,使无产阶级脱离了政权,引起了人思想的混乱,造成了丑化共产党,否定十月革命的严重后果。

民主社会主义实质:是一种主张在民主体制里进行社会主义运动的政治意识形态。类似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社会主义。

前苏联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及其教训:

失败原因:(1)没有创新的科学理论,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路线;(2)对斯大林的态度评介的不全面,引发消极的后果;(3)改革并没有触动原有体制的基本框架。对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赫鲁晓夫首先采取了精简管理机构,裁减冗员,下放企业的措施;(4)改革缺乏事实求是的精神,提出不切实际的口号;(5)独断专行,搞个人崇拜。

教训:(1)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心任务必须是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努力把经济搞上去,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必须加强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3)必须在改革中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方向;

(4)在坚定不移地实行开放的同时,必须坚决抵制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探索: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论十大关系发表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1958年,他又提出要把对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中国梦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理论成果。

中国改革成功的根本经验:

(1)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坚持了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把解放思想与改革开放有机结合起来;

(2)始终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始终把发展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3)在改革开放的方式上,我们采取的是在保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渐进式推进的策略模式; (4)坚持把农村的改革开放作为重中之重;

(5)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坚持走对外开放之路。

美好前景 中国梦的世界意义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注:注意参考北京电视台五十集电视专题片《社会主义五百年》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

重点讲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民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

1.当代中国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1)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中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五位一体格局,即,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建设,总任务实现中国梦,即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7.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1)坚持人民主体(2)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3)坚持改革开放(4)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5)坚持共同富裕(6)坚持社会和谐(7)坚持和平发展(8)坚持党的领导。

注:参阅十八大报告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重点讲授: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

党的十五大报告作了十分明确而简洁的概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建设的基本方针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4)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5)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从根本上说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不断开拓文化发展新思路、提升文化发展新境界之路,就是走向文化强国之路。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确定了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相适应、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阐述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内涵,指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两用”原则,提出文化工作要“为人民大众(工农兵)服务”。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对文化“为人民大众服务,为政治服务”的方向进行调整,提出并确定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在确立物质文明建设优先地位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并使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范畴,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创造性地提出了文化建设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崭新概念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纲领;提出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的新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重大发展;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党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先进文化的建设纳入中国共产党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的范畴;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发展的最终目的。提出在先进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等重要方针。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发展大局,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强调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将之作为党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提出“建设和谐文化”的理念,将之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创造性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命题,将之作为引领文化思潮的有效途径和文化软实力的内核,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的新论断;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是党的十七大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长远战略目标;强调要增强文化自觉自信,弘扬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将文化区分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分别形成不同发展思路。

3.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基础) (1)全面把握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2)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融入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3)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4.增强文化整体实力与竞争力

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

(1)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2)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3)提高传播能力 (4)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5)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5.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一、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重点讲授: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和制度

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2)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 (3)加快构建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国民经济体系;

(4)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5)不断完善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

2、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1)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2)实行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和各有侧重的绩效评价;(3)促进陆地国土空间与海洋国土空间协调开发。

总之,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三类空间科学布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个效益有机统一的原则。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措施: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

4.应对重大环境问题挑战 全球气候问题。

说明: 以上讲述内容为期末考试的范围

考试形式为5个简答题,每题10分;2个论述题,每题25分,共100分。

第三篇:英语试题答案参考

美术函授本科班英语复习题

(一)答案

单项选择

1. The earth has a partner in ____A____ trip around the sun. A.B.C.D.

A. itsB. myC. yourD. you

2. The moon _B_____ the earth’s satellite.

A. wasB. isC. wereD. are

3. It ___C_____ the moon twenty-eight days to go around the earth once.

A. spendB. spentC. takesD. took

4. ____B____ they are partners in the solar system, the earth and the moon are very different.

A. WhenB. WhileC. AsD. After

5. It is a very colorful planet. The moon is grey and ___B_____.

A. likelyB. lovelyC. livelyD. lifeless

6. __D______ can live on the moon.

A. AnythingB. EverythingC. SomethingD. Nothing

7. There is __D______ air on the moon.

A. someB. anyC. muchD. no

8. The moon has no water ____D____.

A. tooB. eitherC. alreadyD. yet

9. If you ___A____ 100 pounds on the earth, you will weigh only sixteen pounds on the moon.

A. weighB. weightC. weighsD. weighed

10. The temples are ___B_____ with people and filled with the smell of burning incense.

A. crowdingB. crowdedC. crowdsD. crowd

11. On the second day of the new year, people go to ___C_____ fireworks at the Victoria Harbor.

A. look atB. lookC. seeD. watch

12. For a farmer, wrong weather may ____A____ that he has poor crops, or no crops at all.

A. meansB. meanC. meantD. meaning

13. Now satellites __D______ man to forecast the weather.

A. were helpingB. was helpingC. is helpingD. are helping

14. They ___A_____ photos of the atmosphere and send them back to the earth.

A. takeB. putC. makeD. use

15. When a storm is beginning, people will get a warning ___B_____ advance.

A. fromB. inC. onD. to

16. They may even change _____D___ weather in some parts of the world.

A. theB. aC. anD.

17. They also have a way to destroy the clouds to prevent hail from ____B____ into being.

A. comesB. comingC. cameD. come

18. But when she was one year old, she __D______ a serious illness with a very high fever.

A. havingB. hasC. haveD. had

19. They brought a young woman Anne Sullivan to stay at their house __C______ help Helen.

A. butB. thenC. andD. or

20. Anne taught Helen many important things, such as how to behave __C______ other children.

A. likesB. unlikelyC. likelyD. like

21. Because Helen _C_______ so smart, she learned things very quickly.

A. isB. areC. wasD. were

22. When she was eight, she ____B____ famous.

A. becomeB. becameC. becomingD. becomes

23. Helen continued to ____B____.

A. learnsB. learnC. learnedD. learnt

24. Helen did so well in college ___C_____ a magazine paid her to write the story of her life.

A. itB. whoC. thatD. why

25. She traveled all around the world.

A. overB. aboveC. aroundD. on

26. She wrote many books, including one __A______ her teacher, Anne Sullivan.

A. aboutB. onC. inD. for

选择

1. It moves around the earth very ___quickly_____. (quickly, quick)

2. The earth is ____filled____ with life. (filled, fills)

3. You will not weigh as much ____as____ the moon as you do on the moon. (as, so)

4. It is very ___different_____ to walk on the moon. You will bounce and float. (different, differently)

5. ___In_____ my experience, Hong Kong is a great place to spend Chinese New Year. (In, On)

6. Days before New Year, People visit temples to pray ____for____ the new year. (to, for)

7. They often __bring______ gifts of whole roast pigs. (bring, brought)

8. ___On_____ New Year’s Eve, the family gather together for the traditional family meal. (In, On)

9. On New Year’s Day, the streets are really ____quiet____. (quite, quiet)

10. Almost all the stores ____are____ closed. (are, is)

11. When fireworks __start______, the sky is filled with colors, designs, lights and noise. (start, started)

12. The smells, sights, and sounds of Chinese New Year in Hong Kong are forever imprinted ___in_____ my mind. (in, on)

13. For sailors and airmen, bad weather often ___bring_____ danger, and sometimes even death. (bring, brought)

14. So man can ___see_____ the weather of any part of the world. (see, sees)

15. Scientists in many countries are looking ___for_____ ways to control storms and rain. (to, for)

16. For example, they have plans to make some places __warmer______. (warmest, warmer)

17. ___As_____ a child, Helen was angry and lonely. (As, To)

18. But a happy thing _happened_______ when she was six years old. (happens, happened)

19. Her parents got a teacher _for_______ her. (for, with)

20. After __much______ hard work, Helen began to learn sign language. (many, much)

21. She learned ___how_____ to read Braille. (who, how)

22. People __were______ amazed at what she could do. (were, are)

23. When she was twenty years old, she __went______ to college. (go, went)

24. After college, she decided to earn a living __by______ writing and giving speeches. (by, with)

25. She worked to get special schools and libraries ___for_____ the blind and the deaf. (to, for)

英译汉

1. There is no weather, so the sky above the moon always looks black.

没有天气,所以月亮上面的天空看起来总是黑色的。

2. Astronauts must wear special space suits when they walk on the moon so they can breathe.当宇航员行走在月球上的时候,为了可以呼吸,他们必须穿特殊的宇航服。

3. People there really know how to celebrate and they prepare in a variety of ways.

这儿的人们真正知道如何庆祝并且他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准备。

4. They also buy special foods and ingredients for their family feasts, and small orange trees, peach trees and other flowers for their homes.

他们不但为他们的家庭盛宴买特殊的食物和配料,而且为他们的家买小橘子树,桃树和其它花。

5. It is time for people to visit their relatives.

到了人们拜访亲戚的时间了。

6. Weather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in man’s life.

在人的一生中,天气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7. As a result, they usually have a better chance to protect themselves and their homes.结果,他们经常有一个比较好的机会保护他们自己和家。

8. We believe that man can get the weather under control some day.

我们相信某一天人们可以控制天气。

9. Helen Keller was born normal and healthy.

海伦凯勒正常健康的降生。

10. After that, Helen was never able to see or hear again.

从那之后,海伦再也看不见也听不见了。

第四篇:公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公文知识竞赛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公文区别于其他文章的主要之点是()

A.公文形成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

B.公文形成的条件是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

C.公文是具有法定效用与规范格式的文件

D.公文是办理公务的重要工具之一

2.目前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共有()

A.13种B.11种C.12种D.14种

3.下面几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公文的表达方式大体上以说明为主,兼有叙述和议论,一般不使用文学作品常用的描写和抒情的笔法。

B.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机关请示,应写明主送机关和抄进机关,由抄送机关答复。

C.拟写公文标题应该做到:结构完整,事由明确,文种恰当,语言规范,文字简洁,文题相符。

D.公文中的疑问语气一般较少使用语气 “啊”“呢”“吧”等,“吗”也展可能不用或少用。

4.下面说法正确的有()。

A.党政机关应在各自的系统内部发布文件B.行政机关公文可主送党组织

C.党的机关公文可主送行政机关D.党政机关尽可能地增加联合发文

5.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联系工作,应当用()

A.通报 B.通知 C.函 D.意见

6.几个机关联合发文,只能标明()

A.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B.所有机关的发文字号

C.至少两个机关的发文字号D.根据情况临时规定的发文字号 7.一般应标识签发负责人姓名的文件是()

A.上行文 B.平行文 C.下行文 D.越级行文

8.主送机关是()

A.有隶属关系的上级机关B.受理公文的机关

C.收文机关D.需要了解公文内容的机关

9.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使用()

A.通报B.请示C.报告D.通知

10.任免人员应使用的文种是()

A.通报B.批复C.通知D.通告

11.公文的秘密等级应标于文头的()

A.左上角B.右上角C.左下角D.右下角

12.发文字号中年份的正确写法是()

A.[ 1997 ]B.﹝1997﹞C.[ ’97 ]D.[ 1997年 ]

13.不属于通报适用范围的是()

A.表彰先进B.传达情况C.申请批准D.批评错误

14.结语“现提请审议”适用于()

A.请示B.报告C.议案D.函

15.市税务局向社会公布征收年度税款事项,用()

A.公告B.通告C.通知D.函

16.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做出安排的公文是()

A.决定B.命令C.通告D.批复

17.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提出开展工作的原则和要求的文件,称为()。

A.命令B.指示C.批复D.通知

18. 立卷的作用主要是为了()

A.反映本机关的活动B.便于保管和利用

C.便于印证机关工作的历史D.便于研究有关问题

19.公文办理主要分为()

A.收文和发文B.拟办与承办C.登记与分发D.整理与保管

20.秘书部门对需要办理的公文提出办理意见,就是公文的()

A.拟办B.承办C.批办D.催办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面说法错误的有()。

A.盖印应端正、清晰,做到上压正文,下压成文日期。

B.一件联合发文,可有数个发文号。

C.联合行文的成文日期以最后签发机关的签发日期为准。

D.公文中的附注一般标注于主题词下方。

2.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公文的结构体现了作者逻辑思维的能力和谋篇布局的技巧。

B.公文形成的具体时间,通常以会议通过的时间或印发时间为准。

C.发文就是指本机关制成发往外部的文件。

D.公文是一种特殊的应用文体。

3.公文规范化,主要包括()

A.文种选用规范B.公文格式规范C.行文程序规范D.语言运用规范

4.属于公文文头部分的是()

A.文件名称B.标题C.发文字号D.签发人

5.下列不属于涉及国家秘密事项的机密公文保密期限的是()

A.四十年B.三十年C.二十年D.十年

6. 主送机关有以下几种()。

A.上级机关B.下级机关C.平行机关D.不相隶属机关

7. 通报与通知的区别是()

A.通报用来传达重要精神或情况B.通报的事例典型,情况重要,具体有较大影响C.通报的目的是引起读者的广泛注意和从中受到教育,而不着重要求予以具体办理和执行。D.通知有主送机关,通报没有主送机关。

8.秘密公文的传输方式是()

A.机要通信传递B.密电传输C.计算机网络加密传输D.明传电报

9.公文办理程序有()

A.签收与登记B.拟办与批办C.分发与传阅D.承办与催办

10.案卷归档的主要内容有()

A.归档范围B.归档时限C.归档原则D.归档要求

三、填空题。(本大题每空1分,共20分。)

1.现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从__ __(时间)起施行。

2.公文的标题除__外,一般由_、_和_三部分组成。

3.公文的发文字号一般包括__、_和。

4.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要用___。

5.请示应在处注明联系人的姓名和电话。

6.请示应当_,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需要同时送其他机关的,应当用__形式。

7.公文处理指公文的、、、等一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

8.根据公文送达和办理时间的要求,紧急电报应当分别标明、、、。

四、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公文的成文时间是指它的印制时间。()

2.越级请示时,不必将文件抄送被越过的上级机关。()

3.若是联合发文,主办机关应排列在前。()

4.联合下发的公文,发文机关都要加盖印章。()

5.通报、命令、决定都可以用来嘉奖人员。()

6.XX市政府关于改用夏季办公时间的公告。()

7.报告和请示一样,都要求上级机关答复。()

8.领导人签发公文,应当明确签署意见,并写上姓名。()

9.“附注”的位置在成文日期和印章之下,版记之上。()

10.公告和通告行文时,都要写上主送机关。()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2.A3.B4.A5.C6.A7.A8.B9.C10.C

11.B12.B13.C14.C15.B16.A17.B18.B19.A20.A

二.多选题。

1.ABD2.BC3.ABCD4.ACD5.ABD6.ABC7.BC8.ABC

9.ABCD10.ABD

三.填空题。

1.2001年1月1日2.会议纪要、发文机关、主要内容、文种

3.机关代字、年份、序号4.意见_5. 附注

6.一文一事、抄送7.办理、管理、整理(立卷)、归档

8.特提、特急、加急、平急

四.判断题。

1.×2.×3.√4.√5. √6.×7.×8.×9.×10.×

第五篇:序号试题内容参考答案

序号 试题内容 1 “根植运营转型理念,使之成为一种管理文化和行为的方式”是五步法固化阶段的工作内容之一。√ 2 “根植运营转型理念,使之成为一种管理文化和行为的方式”是五步法准备阶段的内容之一。× 3 “过度生产”是生产的时间、速度与数量超过客户的需求。√

4 “现场观察和能源测量工具”就是针对在现场观察过程中能够看到的所有种类的能源浪费。× 5 “信任但要验证”,说的是不要盲目相信自己的直觉,尽管你的直觉常常是对的。√ 6 “找出所有损失的源头,并加以量化,确定损耗构成”是五步法实施阶段的工作内容。× 7 “找出所有损失的源头,并加以量化,确定损耗构成”是五步法准备阶段的工作内容之一。√ 8 《用演示说话》中,当演示安排不当时,听众享有表达不满、中途退场的权利。√ 9 《用演示说话》中,关于灵活性,听众享有在演示中任何时刻提问的权利。√ 10 《用演示说话》中,关于目的,听众享有申明我出息演示的原因的权利。√

11 《用演示说话》中,关于目的,听众享有事前确知你希望我在听了演示后做什么或持什么观点的权利。 √12 《用演示说话》中,关于目的,听众享有因出席演示耗用时间,从而要求应该获得回报的权利。√ 13 《用演示说话》中,关于内容表述,听众享有即使坐在房间后面也能听请你讲话的权利。√ 14 《用演示说话》中,关于内容表述,听众享有在演示中任何时刻提问的权利。× 15 《用演示说话》中,关于视觉,听众享有偶尔离席片刻的权利。×

16 《用演示说话》中,关于视觉,听众享有坐在听众席任何位置,而无需借助望远镜都能看清每个字的权利。√17 《用演示说话》中,关于尊重,听众享有当演示者答不出我的提问,要求演示者诚实坦白的权利。√ 18 《用演示说话》中,关于尊重,听众享有贡献知识,分享演示成果的权利。√

19 《用演示说话》中,关于尊重,听众享有要求提供思考时间,避免被要求不思考就做出决定的权利。√ 20 《用演示说话》中,关于尊重,听众要求对话时做到文明礼貌,平等交流,互相尊重的权利。√

1 / 14

21 22 23 24 5S是整理,整顿,清扫,标准化,素养/制度化。√

MECE的意思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它是麦肯锡思维过程的一条基本准则。√ MECE原则强调解决问题时保证完整性又要避免混淆和重叠。√

MIFA(价值流图)绘制的七个步骤:界定客户需求;画出各流程步骤、依库存量分开;收集流程资料;收集库存资料;外部物流;内部物流和信息流;计算准备时间。√

25 PDCA模式不需要形成闭环,应该发散出去。×

26 QC七工具包括:检查表、伯雷图、鱼骨图、直方图、散布图、控制图、流程图。√ 27 SMART行动澄清了最终成果并提高了小组跟踪进度的能力。√

28 把半成品从一个工位运输到下个工位不是浪费,因为这是必须的步骤。× 29 柏雷图运用二八原则,根据频率排序。√

30 标准化作业的目的是建立浪费最少,最安全,最轻松,最有效的工作模式。√ 31 标准在制库存(SIPS)有助于流动。√

32 伯雷图、问题树并不是运营转型解决问题的主要工具与方法。× 33 伯雷图是通过柱状图来描述数据分布。× 34 伯雷图通过问题发生的频率进行优先级排序。√

35 不要妄想烧干大海,很多数据与你的研究相关,很多分析可以展开,但大多数你得忽略掉,要有选择性。√36 采用负荷曲线有助于迅速发现问题,并对不同损失种类进行量化。√ 37 常见的优先级排序工具有柏雷图和问题树。× 38 成功的汇报是联系你与汇报对象的桥梁。√

39 诚信是职业操守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在你一筹莫展的时候勇于承认。√ 40 持续改进项目分为核心项目和非核心项目。×

2 / 14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创建数据驱动的图表是个三步骤流程:建立信息——找到比较——选择图表类型。√ 创新的转型方法直接将改进举措与绩效衡量、理念和能力联系在一起。√

从年报开始,可以迅速了解一家公司,因为公司年报可以帮助你寻找异常值和最佳经验。√ 对于某项技术改造,TCO就是进行改造时的总体投资费用。× 对于任何工具,要想精通的唯一方法就是练习。√

对于任何行业,在做总体拥有成本(TCO)时所需要考虑的各项成本都是一样的,都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损失,在数据不全的情况下坚持严格的计算标准。× 对于损失的计算,在缺少所需数据的情况下要开展大胆假设。√ 对于损失的计算,在缺少所需数据的情况下要开展精确测量。× 对运营系统进行诊断的目标不是确定当前运营系统中的损耗的构成。× 对运营系统进行诊断的目标是确定当前运营系统中的损耗的构成。√ 二八法则是指20%的效果产生于80%的分析样本。×

二八管理定律是指企业主要抓好20%的骨干力量的管理,再以20%的少数带动80%的多数员工,以提高企业效率。√

凡是超出增加产品价值所绝对必需的最少量的物料、设备、人力、场地和时间的部分都是浪费。√ 反馈最好是在私底下进行,而且应采取建议而不是指责的方式。√ 访谈结束后,最好写一封感谢信,这样做既很礼貌又很职业。√ 非定量图表回答“是谁”,“哪里”,“何时”和“如何”的问题。√ 非定量型图表包括:组织架构图、地图、甘特图、流程图、矩阵图等。√ 分工本身对项目就有增值作用。√

分工的主要目标是既要提高效果又要提高效率。√

3 / 14 61 62 63 分析是连接麦肯锡意识各要素的主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推动运营转型的核心主线。√

分析问题和界定问题是推动运营转型、掌握运营和领导技能的核心主线。× 64 丰田模式模型构架屋的核心支柱是:员工的持续改善和相互尊重。√ 65 负荷不足造成的损失是负载损失。×

66 负载曲线侧重于可变性对能源消耗造成的影响。√ 67 负载曲线就是体现负荷不足的曲线。× 68 负载曲线聚焦于管理原因导致的损失。√ 69 负载曲线可以确定管理损失的改善潜力。√ 70 负载曲线是体现运营损失和负载损失的曲线。√ 71 负载曲线通过拟合分析和低值点研究识别能耗目标。√ 72 负载曲线中的拟合曲线即为装置真实的运行情况。× 73 负载曲线属于消耗/产量分析。√

74 负载损失较大,说明管理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

75 高级管理层需要在运营转型项目中起到积极和明显的作用。√ 76 各业务部门自行组织实施持续改进项目的的日常项目。√

77 工作现场改善、标准化作业和消除浪费一起组成整体工作改善的三个支柱。√78 公司统一组织实施持续改进项目的的日常项目。× 79 沟通不足的成本远低于沟通过度。× 80 沟通不足的成本远高于沟通过度。√ 81 沟通过度胜过沟通不足。√

4 / 14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固化完善阶段应建立标准模块进行推广。√

关于汇报的结构,麦肯锡强调的是:结构清晰,简单明了。√

关于客户给你提出的问题是否是真正的问题的判断方式是深入挖掘、提出疑问、收集证据。√ 关于如何获得认可,麦肯锡的原则是:未雨绸缪,事先沟通。√

关于如何将故事转变成解决方案,麦肯锡坚持必须确保解决方案适合你的客户的原则。√ 关于知识管理,麦肯锡的核心原则是:利用前辈经验,不要做重复劳动。√ 管理方法不是商业秘密。×

管理构架包括管理组织、流程与系统,目的是要支撑并维持运营系统。√ 管理是连接麦肯锡意识各要素的主题。×

好的绩效管理需要公司所有员工的参与,好的绩效评估会议和绩效对话系统,发现和解决根源问题,适当的激汇报是连接麦肯锡意识各要素的主题。× 绩效跟踪应该从领导者开始。×

绩效管理是保障组织正在使用的行动以实现其战略目标,并且传递价值给社会的重要途径。√ 绩效管理中的目标值应根据SMART原则而定。√

技术极限是联系最小理论能耗和实际能耗的能量损失桥。√

价值流分析,是以表格来描述完整的价值流,用来了解一个业务流的现状,并设计未来的业务流程。× 价值流分析,是以图来描述完整的价值流,用来了解一个业务流的现状,并设计未来的业务流程。√ 价值流分析是对生产业务系统进行全盘的考虑,与工艺流分析类似。× 价值流分析是发现问题的工具。√ 价值流分析是企业规划的工具。√

5 / 14 励体制。√ 102 价值流分析是系统改善的工具。√

103 价值流图分析的未来情况描述是为了揭露浪费与造成浪费的来源。× 104 价值流图分析的未来情况描述是为了说明精益业务的运作原则。√ 105 价值流图分析的现状描述是为了揭露浪费与造成浪费的来源。√ 106 价值流图分析的现状描述是为了说明精益业务的运作原则。× 107 价值流图关注系统而非局部优化。√

108 价值流图将整个流程目视化,而不是单一流程。√

109 价值流图由各部门、各单位的领导、技术人员和岗位人员共同参加绘制。√ 110 价值流图注重的是产品而不是流程。× 111 价值流图注重的是流程而不是产品。√

112 假设必须符合证伪性,要明确具体,能够通过数据加以证明或驳斥。√ 113 节拍时间指的是顾客需求的速度。√ 114 结构是麦肯锡解决问题流程的基础。√

115 解决问题的战略模型包括业务需求、分析、汇报、管理、实施、领导力六个方面的内容。√116 界定是全部分析要素中最为重要的。√

117 金字塔原理应用于沟通时,需要从顶部搭建,从底部沟通。× 118 谨言慎行强调企业文化中要强调保密的重要性。√

119 经典的能源关键绩效指标可以完整反映实际能耗及其对应的生产背景。× 120 精益不仅可以降低成本和改善质量,还能稳定运营和平衡供需。√ 121 精益的目标在于使成本、安全与交付能达到最优化,同时提高奖金。× 122 精益管理等同于精细管理。×

6 / 14

123 精益管理只适合重复性的装配生产,仅限于车间层面。× 124 精细是一个通过消除所有损失的根源不断追求完美的过程。× 125 精益是做全员改善,不是在做技改。×

126 精益运营体系通过一系列工具和方法来减少浪费和波动,增加灵活性。√ 127 矩阵图通过对参数进行监控来判断流程是否稳定。× 128 可视化管理需要做到:自我解释;自我控制;自我提高。√ 129 控制图被用于区分普通和特殊原因偏差。√

130 浪费是会增加成本,却无法增加价值的一切事物。√ 131 理论极限和损失计算仅仅视为诊断的最终结果。× 132 理论极限和损失计算是探究能耗的系统诊断分析方法。√ 133 理论极限和损失计算只为实施局部短期改善措施。× 134 理论极限是运行工艺的最低理论能源要求。√

135 理念和能力是指组织各层次的思维与行为方式,决定组织变革能否持久,目的是巩固正规的系统与结构。√136 理念和行为是人们在工作场所作为个人和集体所表现的思考问题和行为举止的方式。√

137 理念能力是组织各层次的思维与行为方式,决定组织变革能否持久,目的是巩固正规的系统与结构。√ 138 量体裁衣就是无论汇报对象有谁,都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调整自己的汇报。√ 139 领导力的根本是为组织塑造榜样角色,转变理念和行为√。

140 逻辑树是将一个问题的所有子问题分层罗列,从最高层开始,逐步向下扩展。√ 141 逻辑树是为了证实或证伪某个假设必须解决的一系列问题。×

142 逻辑树只是由各要素构成的分层结构,议题树则是为了证实或证伪某个假设必须解决的一系列问题。√ 143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改变世界的机器》中创造了“精益制造”一词。√

7 / 14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麦肯锡利用结构框架来解决商业问题的过程的途径有对MECE原则运用自如、不要做重复劳动、每一位客户都是麦肯锡利用结构框架来解决商业问题的过程的途径有对二八法则运用自如、不要做重复劳动、每一位客户都是麦肯锡明确了在职业生涯中最充分利用访谈的途径:访谈要系统、注意倾听、要敏感。√ 麦肯锡依靠头脑风暴来提出和检验初始假设。√ 麦肯锡意识的三个要素是分析、汇报、管理。√

没有恰当的激励措施和专门的资源,知识管理系统将变成“垃圾”。√

每一个关键绩效指标,我们可以用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 比较行业标准三种方法确定业务目标。√ 目视化工厂6要素是保证流程稳定和持续改善的有效方法。√

目视化工厂6要素是指现场标识、标准流程、过程控制、业绩管理、问题解决、能力建设。√ 目视化管理是通过加强沟通、可视化浪费和问题、支持有效的问题解决来支持高效透明的决策。√

目视化管理是指通过符号、线条、特别是色彩指明事物本来应当呈现的状态,使任何人都能很容易就判别出正目视化管理以能力建设为基础,分5步推进。√

目视化看板能够体现“多对多”,使生产流程状况能够直观的横向和纵向沟通,有利于问题快速解决。× 目视化看板能够体现“一对多”,是生产流程状况能够直观的横向和纵向沟通,有利于快速解决。√ 评价是影响团队成员成长的关键因素。√

普通原因偏差是流程固有的,而特殊原因偏差则归因于特定事件√。 企业用于增值活动的时间仅占整个流程的极小部分。√ 切勿问得太多,是访谈成功的秘诀之一。√

8 / 14 独一无二的。√ 独一无二的。×

常或是异常的状态,又称可视化管理。√ 162 全因素分析本身是为了解决问题,实现系统的优化,而优先级排序是解决问题的原则。√ 163 缺乏良好的绩效管理往往是众多运营问题的根本原因。√ 164 让信息流动起来,就不要谨言慎行。× 165 让信息流动起来,团队会议是一种重要方法。

166 让信息流动起来是麦肯锡表达沟通重要性的一条原则。√ 167 如果极限的计算用在多个单元,要保证方法和产量的一致性。√

168 如果一个流程中只存在普通原因偏差,那么可以说这个流程是稳定的、可预测的、可控制的。√169 若库存是未受控制的,则使用抛物线表示。 × 170 若库存是未受控制的,则使用正态分布曲线表示 。√ 171 生成初始假设,需要掌握所有的事实。× 172 生成初始假设的第一步必须从访谈开始。× 173 生成初始假设的第一步必须从研究事实开始。√ 174 收集资料时要时刻牢记什么是关键问题与基本假设。√ 175 收益瀑布图在后期发现计算有误时需要及时调整和沟通。√ 176 受控库存不会阻断工作流,但会对流程的相对稳定性有影响。× 177 受控库存量不是「先进先出」就是库存超市。√ 178 受控库存仍然阻断工作流,但流程会相对稳定。√

179 数据收集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因为数据是用于证明或证伪假设的工具。√ 180 提炼是从一系列事实或主意中得出的影响。√ 181 提炼是全部分析要素中最为重要的。×

182 停滞不动的库存品不会阻断工作流,但影响制程稳定性。×

9 / 14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停滞不动的库存品会阻断工作流,影响制程稳定性。√

通过TCO来降低成本是一个长期过程, 所以如果企业打算在短期内降低成本,TCO帮助不大。√ 通过负载曲线分析,寻找内部改善区域,同时提炼最佳实践。√ 通过能耗桥中的量化项可以找出热损失的主要动因。√ 通过头脑风暴就能一次性界定出关键问题。× 头脑风暴成功的关键是充分的准备和正确的心态。√

头脑风暴的作用是产生新的观点,因此不必关注前辈的经验。×

头脑风暴会议要取得成功,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没有坏点子。第二,没有不值得回答的问题。第三,图表中成分是相对关系的最好使用饼图。√

图表作为传递信息的有效方式,应当作为一种艺术品来看待。× 团队管理的四要素是:团队选择、内部沟通、联络感情、个人发展。√ 团队主要通过发送消息和召开会议来进行沟通。√

网络损失分析针对的是对各类输送管道进行分析,以量化各能源介质的压力或热损失。√ 问题树应该根据关键问题和决策方法来进行优先级排序。√ 我们要把所有资源平分给议题树上的所有议题。× 五步法是运营转型解决问题的主要工具与方法之一。√ 项目计划中必须进行成本预算。×

项目考核KPI指标需全部设置权重(总和100%)。×

项目考核KPI指标制定时需要和问题原因分析以及项目计划相吻合。 √ 项目考核KPI指标中,经济效益目标单独考核,不设权重。√

10 / 14 做好“扼杀自己的观点”的准备。第四,知道适可而止。第五,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203 项目期限的设置能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

204 项目期限的设置能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持续沟通。√

205 项目实施的标准化流程和工具需要涵盖项目生命周期的所有环节。√ 206 项目行动计划一旦制定出来将不能再更新。×

207 项目行动计划中,上一阶段必须在通过相应重要节点后才能转到下一阶段。√ 208 项目行动计划中,上一阶段在完成部分内容后就可转到下一阶段。× 209 信息收集过程中,要注重信息共享和找到关键的联系人。√ 210 行动计划跟踪表等同于项目整体计划。×

211 选择使用什么样的图表完全取决于你想要明确表达的信息。√ 212 演示就是说服别人√。

213 演绎是一种线性的推理方式。√

214 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是建立思想逻辑关系仅有的两种模式。√ 215 要努力寻找事实去支撑你的提案。×

216 业绩管理可视化可以使业绩波动、异常清晰化,形成共同关心业绩的氛围。√ 217 一般情况下,任何能耗都包含固有能耗和可变能耗。√ 218 一个稳定的流程必定有足够的过程能力。× 219 议题树是由逻辑树演化而来的。√

220 赢得朋友并能影响他人的秘诀在于关注对方并时刻给予他们真诚的赞美。√ 221 用图表说明问题,图表作为传递信息的方式,但不要太复杂,简单为上。√

222 优先级排序本身是为了解决问题,实现系统的优化,而全因素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原则。×223 有效反馈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及时性,要求我们必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提出和接收反馈。√ 11 / 14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有效反馈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及时性,要求我们必须在行动后反思。× 运营损失是管理波动造成的损失。√

运营系统设计中讲究宏观和微观的相互结合。√

运营系统指资产与资源的配置方式,直接为客户创造价值,是运营转型的核心,目的是以最少的损失为顾客提运营转型的实质是“精益”转型。√

运营转型的收益基准值按照本企业运营转型启动前3个月的各项指标、价格的加权平均值设定,若指标值(或运营转型工作是“一把手”工程,这里的“一把手”是指企业的行政一把手。√ 运营转型骨干团队是技术服务组,也是课题攻关组。×

运营转型骨干团队是做管理和指导的参谋团队,不代替技术服务组,也不能替代课题攻关组。√ 运营转型没有旁观者,只有落伍者。√

运营转型培训应从两个层面展开,一个是理念层面的培训,一个是技能层面的培训。同时要有相应的长效激励运营转型是公司最高层发起的为实现极具挑战性的运营业绩目标,主动开展的彻底、持久的运营变革,通过对运营转型是领导们的决策,员工只要执行就行了。×

运营转型是企业最高层发动的为了实现极具挑战性的运营业绩目标而开展的短期运动。×

运营转型是企业最高层发动的为了实现极具挑战性的运营业绩目标有意识开展的彻底、短期的运营变革。× 运营转型是一把手工程,各级管理者要亲力亲为。√

运营转型是一场“管根本、管基础、管长远” 的脱胎换骨的变革。√

12 / 14 供价值。√

价格)不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的正常水平,则需进行合理修正。√

机制来促进培训的效果。√

支撑业绩的员工能力、观念、制度和流程的持续改善来实现根本性转变。√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运营转型是一次否定自我、挑战经验、突破传统的极具复杂性、挑战性和长期性的管理变革。√

运营转型是一项长期持续的革命,理念是先导,制度是基础,落实是手段,固化是关键,精髓是持续改进。√ 运营转型是一项简单、持久的系统工程。×

运营转型是一项具有复杂性、艰巨性、持久性的系统工程。√

运营转型通过对支撑业绩的员工能力、观念、制度和流程的持续改善来实现根本转变。√ 在持续改进项目的的核心项目中,持续改进项目小组起到支持和统筹的作用。× 在持续改进项目的的核心项目中,持续改进项目小组主要负责监督实施。√ 在访谈过程中,忌讳打断被访者。× 在绘制议题树时,必须依据MECE原则。√ 在绘制议题树时,必须依据二八法则。×

在理论极限中,损失被定义为运营损失和设计损失。√ 在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可用5个为什么来解决。√ 在运营管理界,精益概念是最近才被提出来的。×

在运营转型启动阶段,各企业在管理架构方面的主要任务是,以奖金为导向,建立支持运营系统持续改进的奖在运营转型项目中,约75% 的时间致力于变革的实施。√ 知识管理就是要利用所掌握的知识,最大限度实现公司价值。√ 知识管理框架包括企业文化、基础设施、技术三个关键要素。√

知识管理是一个系统过程,是公司最大限度实现“未编码”和“已编码”知识的价值过程。√ 知识管理中通过人的大脑对信息、经验和背景的增值整合的知识,称为“已编码”知识。× 直方图是通过饼图来描述数据分布。×

13 / 14 惩制度。×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 直方图最适宜于通过分析方式解决问题。×

只要保温层的问题不影响主流程,散热损失对于总能源使用来说只是很小一部分,可以不用很重视。× 制定问题树时要求彼此独立、互无遗漏。√

总体拥有成本(TCO)可以被描述为资产购进成本及在其整个生命服务周期中发生的成本之和。√

通过对麦肯锡校友的调查,得出有关数据解释的结论:

1、总是追问:“‘那有怎样’”是什么?

2、进行全面检在麦肯锡解决问题流程里运用的所有技能中,系统性汇报是最不需要根据外界情况进行调整的。√ 在麦肯锡解决问题流程里运用的所有技能中,系统性汇报是最需要根据外界情况进行调整的。×

在日常数据分析中,麦肯锡使用以下原则:二八法则、每天绘制一张图表、不要去寻找事实去支撑你的提案。 查

3、切记分析也有局限性。√

14 / 1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科学复习资料答案下一篇:课堂教学模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