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年度十大语文差错

2023-03-13

第一篇:盘点年度十大语文差错

盘点十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盘点十大语文差错 “单独二胎”上榜

《咬文嚼字》杂志社每年年底都要例行“咬”一下——发布十大语文差错,今年评出的十大语文差错8个来自于媒体报道。

《咬文嚼字》执行主编黄安靖说,发布“十大语文差错”的目的是为了开设“语文大课堂”,用“蚂蚁搬家”的方式,减少语文差错。其次,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唤醒社会对母语的敬畏之心,激发民众准确、规范地使用母语。综合

“议案”“提案”混淆

“两会”报道中的常见用词错误

“议案”是具有法定提案权的国家机关、会议常设或临时设立的机构和组织,以及一定数量的个人,向权力机构提出审议并做出决定的议事原案。

而“提案”是政协委员和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各人民团体以及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向政协全体会议或者常务委员会提出的书面意见和建议。

“入驻”误为“入住”

中央巡视工作报道中常见错误

“住”与“驻”都有停留的意思;但是“住”泛指通常意义的居住,“驻”则特指为军事目的或执行公务而驻扎、留驻。中央巡视组进入某地或某单位,是为执行公务而驻扎,而不是普通的居住,因此应用“入驻”,不用“入住”。

“单独二孩”

误为“单独二胎”

国家计生新政宣传中的概念错误

有媒体提出“单独二胎”的说法。将“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简称“单独”没有问题,但把“两个孩子”简称为“二胎”,是不准确的。“二孩”指两个孩子,“二胎”指两个胎次。如果生育的是双胞胎,一胎已经有两个孩子,再允许生“二胎”,就可能有三个或四个孩子。这可能导致对新政的误读。

“国际间”

APEC会议报道中的一个错误

“国际”自然是指国与国之间。其后再加上“间”,便成了叠床架屋。把“国家间”说成“国际间”,这是一种病态表述。

“通信”误为“通讯”

常见于MH370失联事件报道

在马航MH370失联事件中,许多媒体都把“通信”误为“通讯”。“通信”特指用电波、光波等传送语言、文字、图像等信息,如“通信设施”“通信系统”等等。“通讯”是“通信”的旧称,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早于2006年已审定公布“通信”为规范词形。“通讯”则专指一种新闻体裁。

“拘留”误为“逮捕”

明星“污点”事件报道中的

常见用词错误

2014年8月14日,房祖名因涉毒事件被北京警方刑事拘留,当时许多媒体报道时却说“房祖名被警方逮捕,成龙代为致歉”等是错的。“拘留”和“逮捕”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

“拘留”包括“刑事拘留”“行政拘留”“司法拘留”。房祖名当时属于刑事拘留。“逮捕”是司法机关依法剥夺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强制羁押审查的刑事措施。房祖名经审查,北京检察机关在9月17日以涉嫌“容留他人吸毒罪”对其批准逮捕。可见,“逮捕”是在“拘留”之后发生的事。

阿拉伯数字

和“几”连用

经济新闻报道中的

常见数字用法错误

2014年下半年国际油价“跌跌不休”,媒体上说:“国际油价跌至每桶70几美元”,“油价跌至60几美元每桶”。“70几”“60几”应写成“七十几”“六十几”。“几”是数词,表示二至九之间的不定的数目。《出版物上数字用法》明确规定:含“几”的概数,应采用汉字数字。如:几千、二十几、一百几

十、几十万分之一。

“碑文”误为“墓志铭”

清明纪念活动报道中的

常见知识错误

墓志铭,一般分志和铭两部分。志,多用散文写成,记述死者的姓名、籍贯、生平等;铭,则用韵文写成,内容是对死者的赞扬、哀悼等。

墓志铭刻在石上,埋在墓内。在墓地上不可能看到墓志铭。碑文是刻在墓碑上的文字,内容为死者的姓名、生卒年月以及子孙姓名等,有时也刻有死者的生平事迹。

“松树”误为“鬆树”

影视作品中的

常见繁体字使用错误

在影视作品中,常有用繁体字的场合。多部影视作品中,“松树”误为“鬆树”。如年内热播的《红高粱》电视剧中,便有“三徑寒鬆含露泣”的联语。其实,“松”“鬆”是两个不同的字。“松”即松树,本有其字。“鬆”本义是头发乱蓬蓬的样子,引申出与“紧”相对的意思,进一步表示酥脆、放开、解开等义。简化字颁布实施后,“松”“鬆”合并为“松”。但“松树”不能因此写成“鬆树”。

“折桂”误为“折桂冠”

文体新闻报道中的用典错误

2014年8月31日,香港小姐总决赛落幕,邵珮诗获得冠军,许多媒体称之为“折桂冠”。这是杂糅了“折桂”与“桂冠”两个不同的典故。古代把名列第一比喻成“桂林之一枝”,后世便用“折桂”指科举及第,现也指考试或竞赛取得优异成绩。而“桂冠”是用月桂树叶编制的帽子,古希腊人常授予杰出的诗人或竞技的优胜者。后也可指冠军。“桂冠”可以夺得、赢得,但不能说“折”。这一错误也常见于体育比赛报道中。

第二篇:2014十大语文差错

2014“十大语文差错”发布

《咬文嚼字》杂志社昨日发布2014年“十大语文差错”,内容涵盖二孩、马航、明星吸毒等热点事件。

杂志执行副主编黄安靖表示,发布“语错”的目的在于开设“语文大课堂”,用“蚂蚁搬家”的方式,减少语文差错。“《咬文嚼字》曾经发布的差错,后来明显减少。2013年发布的‘语错’中,有‘弑医案’一条,后来许多媒体在报道相关新闻时,都改成了‘杀医案’或‘伤医案’。”

时政新闻报道成为2014年“语错”的重灾区,占六条之多:

一、“两会”报道中网络及部分传统媒体上常见政协委员提交议案、人大代表提交提案之类说法。实际上,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人大代表提出的是“议案”。而“提案”是政协委员和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各人民团体以及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向政协提出的书面意见和建议;

二、中央巡视工作报道中“入驻”误为“入住”。“住”泛指通常意义的居住,“驻”则特指为军事目 1

的或执行公务而驻扎、留驻。中央巡视组进入某地或某单位,是为执行公务而驻扎,因此应用“入驻”;

三、国家计生新政宣传中“单独二孩”误为“单独二胎”。许多媒体在报道新政时,提出了“单独二胎”的说法。将“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简称“单独”没有问题,但把“两个孩子”简称为“二胎”,是不准确的。“二孩”指两个孩子,“二胎”指两个胎次。如果生育的是双胞胎,一胎已经有两个孩子,再允许生“二胎”,就可能有三个或四个孩子;

四、2014年11月中旬APEC会议在北京召开,一些媒体上出现了“把APEC会议当成国际间的交流平台”等说法。际,即彼此之间。“国际”自然是指国与国之间。其后再加上“间”,便成了叠床架屋。把“国家间”说成“国际间”,这是一种病态表述;

五、马航MH370失联事件中,有关“通信系统”的话题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但许多媒体都把“通信”误为“通讯”。“通信”特指用电波、光波等传送语言、文字、图像等信息,如“通信设施”“通信系统”等等。“通讯”是“通信”的旧称,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早于2006年已审定公布“通信”为规范词形。“通讯”则专指一种新闻体裁;

六、2014年下半年国际油价“跌跌不休”,媒体上说:“国际油价跌至每桶70几美元”,“油价跌至60几美元每桶”。“70几”“60几”应写成“七十几”“六十几”。“几”是数词,表示二至九之间的不定的数目。《出版物上数字用法》明确规定:含“几”的概数,应采用汉字数字。如:几千、二十几、一百几

十、几十万分之一。

另外还有:

七、明星“污点”事件报道中的常见用词错误:“拘留”误为“逮捕”。

2014年8月14日,房祖名因涉毒事件被北京警方刑事拘留,当时许多媒体报道时却说“房祖名被警方逮捕,成龙代为致歉”等是错的。“拘留”和“逮捕”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

“拘留”包括“刑事拘留”“行政拘留”“司法拘留”。房祖名当时属于刑事拘留。“逮捕”是司法机关依法剥夺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强制羁押审查的刑事措施。房祖名经审查,北京检察机关在9月17日以涉嫌“容留他人吸毒罪”对其批准逮捕。可见,“逮捕”是在“拘留”之后发生的事。

八、清明纪念活动报道中的常见知识错误:“碑文”误为“墓志铭”。

墓志铭,一般分志和铭两部分。志,多用散文写成,记述死者的姓名、籍贯、生平等;铭,则用韵文写成,内容是对死者的赞扬、哀悼等。

墓志铭刻在石上,埋在墓内。在墓地上不可能看到墓志铭。碑文是刻在墓碑上的文字,内容为死者的姓名、生卒年月以及子孙姓名等,有时也刻有死者的生平事迹。

九、影视作品中的常见繁体字使用错误:“松树”误为“鬆树”。

在影视作品中,常有用繁体字的场合。多部影视作品中,“松树”误为“鬆树”。如年内热播的《红高粱》电视剧中,便有“三徑寒鬆含露泣”的联语。其实,“松”“鬆”是两个不同的字。“松”即松树,本有其字。“鬆”本义是头发乱蓬蓬的样子,引申出与“紧”相对的意思,进一步表示酥脆、放开、解开等义。简化字颁布实施后,“松”“鬆”合并为“松”。但“松树”不能因此写成“鬆树”。

十、文体新闻报道中的用典错误:“折桂”误为“折桂冠”。

2014年8月31日,香港小姐总决赛落幕,邵珮诗获得冠军,许多媒体称之为“折桂冠”。这是杂糅了“折桂”与“桂冠”两个不同的典故。古代把名列第一比喻成“桂林之一枝”,后世便用“折桂”指科举及第,现也指考试或竞赛取得优异成绩。而“桂冠”是用月桂树叶编制的帽子,古希腊人常授予杰出的诗人或竞技的优胜者。后也可指冠军。“桂冠”可以夺得、赢得,但不能说“折”。这一错误也常见于体育比赛报道中。

《咬文嚼字》编辑部专家表示,此次十大语文差错评选强调“性”和“典型性”,既要强调这些差错大部分发生在今年,又强调这些差错是经常发生的。

记者注意到,十大语文差错中,有8个来自于媒体报道。媒介的大众传播对语文差错具有放大效应,所以对于用词用字应该格外谨慎。在《咬文嚼字》编辑部专家看来,中国素有“一字师”传统,人们对汉字理应怀有一份敬意,然而现在人心浮躁,这份敬意已荡然无存。很多年来,《咬文嚼字》对一些著名作品语文差错的“咬嚼”,也经常被认为是“骨头里挑刺”。

但《咬文嚼字》相关人士昨天表示,他们并不会放弃对文字“咬嚼”的姿态,会继续用“蚂蚁搬家”的方式,减少语文差错,而且一些差错被《咬文嚼字》公布之后,使用的次数确实明显减少了。

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韩隽教授表示,新闻报道本该是严谨的,媒体语言更应强化引领功能,有些不该错的错了,必须予以纠正,如“拘留”误为“逮捕”、“单独二孩”误为“单独二胎”等,这样的错误可能导致读者获取错误信息,甚至对政策误解。此外还有些差错是因为不细致、不规范等造成的。她建议,媒体应提升从业人员素质,使之透彻理解政策,熟悉相关法律,同时把好关,为广大读者提供严谨准确的新闻报道。

第三篇:咬出语文十大差错

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社每年年底都要例行“咬”一下—发布十大语文评出了十大语文差错。《咬文嚼字》执行主编黄安靖透露,今年评出的这10个差错都具有性点。

第1名

“议案”“提案”混淆

今年的十大语文差错排在第一的是“两会”报道中的常见用词错误:“议案”“提案”混淆。间,网络及部分传统媒体上常见政协委员提交议案、人大代表提交提案之类说法。这无疑是混淆了案”两个不同的概念。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人大代表提出的是“议案”。而“提和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各人民团体以及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向政协全体会议或者常务委员会提出的

第2名

“入驻”误为“入住”

中央巡视工作报道中的常见用字错误:“入驻”误为“入住”。中央巡视组进入某地或某单位而驻扎,而不是普通的居住,因此应用“入驻”,不用“入住”。

第3名

“单独二孩”误为“单独二胎”

国家计生新政宣传中的概念错误:“单独二孩”误为“单独二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孩”指两个孩子,“二胎”指两个胎次。如果生育的是双胞胎,一胎已经有两个孩子,再允许生“有三个或四个孩子。这可能导致对新政的误读。

第4名

病态词语:“国际间”

APEC会议报道中的一个病态词语:“国际间”。2014年11月中旬APEC会议在北京召开,一“国际间”的说法,如“把APEC会议当成国际间的交流平台”等。际,即彼此之间。“国际”自间。其后再加上“间”,便成了叠床架屋。把“国家间”说成“国际间”,这是一种病态表述。

第5名

“通信”误为“通讯”

马航MH370失联事件报道中用词滞后:“通信”误为“通讯”。在马航MH中,有关“通信系统”的话题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但许多媒体都把“通信”误“通信”特指用电波、光波等传送语言、文字、图像等信息。“通讯”是“通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早于2006年已审定公布“通信”为规范词形。“指一种新闻体裁。

第6名

“拘留”误为“逮捕” 明星“污点”事件报道中的常见用词错误:“拘留”误为“逮捕”。2014房祖名因涉毒事件被北京警方刑事拘留,当时许多媒体报道时却说“房祖名被龙代为致歉”等等。“拘留”和“逮捕”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我国《刑法四条规定:“在拘留期限内,公安机关收集到足够的证据证明其犯罪事实,办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逮捕。”房祖名经审查,北京检察机关在9月17日以涉嫌吸毒罪”对其批准逮捕。可见,“逮捕”是在“拘留”之后发生的事。

第7名

阿拉伯数字和“几”连用

经济新闻报道中的常见数字用法错误:阿拉伯数字和“几”连用。2014年价“跌跌不休”,媒体上说:“国际油价跌至每桶70几美元”,“油价跌至60几“70几”“60几”应写成“七十几”“六十几”。“几”是数词,表示二至九的数目。《出版物上数字用法》明确规定:含“几”的概数,应采用汉字数字二十几、一百几

十、几十万分之一。

第8名

“碑文”误为“墓志铭”

清明纪念活动报道中的常见知识错误:“碑文”误为“墓志铭”。清明时组织扫墓活动。在追忆逝者生前事迹时,常引用墓碑上的一些文字,媒体报道“墓志铭”。其实,碑文和墓志铭是两回事。墓志铭,一般分志和铭两部分。写成,记述死者的姓名、籍贯、生平等;铭,则用韵文写成,内容是对死者的赞墓志铭刻在石上,埋在墓内。在墓地上不可能看到墓志铭。碑文是刻在墓碑上为死者的姓名、生卒年月以及子孙姓名等,有时也刻有死者的生平事迹。

第9名

“松树”误为“鬆树”

影视作品中的常见繁体字使用错误:“松树”误为“鬆树”。在影视作品中,为了真实地反映用繁体字的场合。但“松”“鬆”是两个不同的字。“松”即松树,本有其字。“鬆”本义是头发引申出与“紧”相对的意思,进一步表示酥脆、放开、解开等义。简化字颁布实施后,“松”“鬆但“松树”不能因此写成“鬆树”。

第10名

“折桂”误为“折桂冠”

文体新闻报道中的用典错误:“折桂”误为“折桂冠”。2014年8月31总决赛落幕,邵珮诗获得冠军,许多媒体称之为“折桂冠”。“桂冠”可以夺不能说“折”。这一错误也常见于体育比赛的报道中。

语文

评分

第四篇:2014年十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发布“2014年十大语文差错”

一、“两会”报道中的常见用词错误:“议案”“提案”混淆。“两会”召开期间,网络及部分传统媒体上常见政协委员提交议案、人大代表提交提案之类说法。这无疑是混淆了“议案”和“提案”两个不同的概念。“议案”是具有法定提案权的国家机关、会议常设或临时设立的机构和组织,以及一定数量的个人,向权力机构提出审议并做出决定的议事原案。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人大代表提出的是“议案”。而“提案”是政协委员和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各人民团体以及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向政协全体会议或者常务委员会提出的书面意见和建议,经提案审查委员会或者提案委员会审查立案后,交承办单位办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提案工作条例》,对提案的提出、审查、办理、监督等有详细规定。

二、中央巡视工作报道中的常见用字错误:“入驻”误为“入住”。“住”与“驻”都有停留的意思;但是“住”泛指通常意义的居住,“驻”则特指为军事目的或执行公务而驻扎、留驻。中央巡视组进入某地或某单位,是为执行公务而驻扎,而不是普通的居住,因此应用“入驻”,不用“入住”。

三、国家计生新政宣传中的概念错误:“单独二孩”误为“单独二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许多媒体在宣传报道这一新政时,提出了“单独二胎”的说法。将“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简称“单独”没有问题,但把“两个孩子”简称为“二胎”,是不准确的。“二孩”指两个孩子,“二胎”指两个胎次。如果生育的是双胞胎,一胎已经有两个孩子,再允许生“二胎”,就可能有三个或四个孩子。这可能导致对新政的误读。

四、APEC会议报道中的一个病态词语:“国际间”。2014年11月中旬APEC会议在北京召开,一些媒体上出现了“国际间”的说法,如“把APEC会议当成国际间的交流平台”等。际,即彼此之间。“国际”自然是指国与国之间。其后再加上“间”,便成了叠床架屋。把“国家间”说成“国际间”,这是一种病态表述。

五、马航MH370失联事件报道中用词滞后:“通信”误为“通讯”。在马航MH370失联事件中,有关“通信系统”的话题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但许多媒体都把“通信”误为“通讯”。“通信”特指用电波、光波等传送语言、文字、图像等信息,如“通信设施”“通信系统”等等。“通讯”是“通信”的旧称,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早于2006年已审定公布“通信”为规范词形。“通讯”则专指一种新闻体裁。

六、明星“污点”事件报道中的常见用词错误:“拘留”误为“逮捕”。2014年8月14日,房祖名因涉毒事件被北京警方刑事拘留,当时许多媒体报道时却说“房祖名被警方逮捕,成龙代为致歉”等等。“拘留”和“逮捕”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拘留”包括“刑事拘留”“行政拘留”“司法拘留”。房祖名当时属于刑事拘留。这是公安机关依法对现行犯或犯罪嫌疑人在紧急情况下采取临时限制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逮捕”是司法机关依法剥夺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强制羁押审查的刑事措施。我国《刑法》第三百五十四条规定:“在拘留期限内,公安机关收集到足够的证据证明其犯罪事实,办理逮捕手续将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逮捕。”房祖名经审查,北京检察机关在9月17日以涉嫌“容留他人吸毒罪”对其批准逮捕。可见,“逮捕”是在“拘留”之后发生的事。

七、经济新闻报道中的常见数字用法错误:阿拉伯数字和“几”连用。2014年下半年国际油价“跌跌不休”,媒体上说:“国际油价跌至每桶70几美元”,“油价跌至60几美元每桶”。“70几”“60几”应写成“七十几”“六十几”。“几”是数词,表示二至九之间的不定的数目。《出版物上数字用法》明确规定:含“几”的概数,应采用汉字数字。如:几千、二十几、一百几

十、几十万分之一。

八、清明纪念活动报道中的常见知识错误:“碑文”误为“墓志铭”。清明时节,社会各界组织扫墓活动。在追忆逝者生前事迹时,常引用墓碑上的一些文字,媒体报道时常将之称为“墓志铭”。其实,碑文和墓志铭是两回事。墓志铭,一般分志和铭两部分。志,多用散文写成,记述死者的姓名、籍贯、生平等;铭,则用韵文写成,内容是对死者的赞扬、哀悼等。墓志铭刻在石上,埋在墓内。在墓地上不可能看到墓志铭。碑文是刻在墓碑上的文字,内容为死者的姓名、生卒年月以及子孙姓名等,有时也刻有死者的生平事迹。

九、影视作品中的常见繁体字使用错误:“松树”误为“鬆树”。在影视作品中,为了真实地反映历史,常有需要用繁体字的场合。多部影视作品中,“松树”误为“鬆树”。如年内热播的《红高粱》电视剧中,便有“三徑寒鬆含露泣”的联语。其实,“松”“鬆”是两个不同的字。“松”即松树,本有其字。“鬆”本义是头发乱蓬蓬的样子,引申出与“紧”相对的意思,进一步表示酥脆、放开、解开等义。简化字颁布实施后,“松”“鬆”合并为“松”。但“松树”不能因此写成“鬆树”。

十、文体新闻报道中的用典错误:“折桂”误为“折桂冠”。2014年8月31日,香港小姐总决赛落幕,邵珮诗获得冠军,许多媒体称之为“折桂冠”。这是杂糅了“折桂”与“桂冠”两个不同的典故。古代把名列第一比喻成“桂林之一枝”,后世便用“折桂”指科举及第,现也指考试或竞赛取得优异成绩。而“桂冠”是用月桂树叶编制的帽子,古希腊人常授予杰出的诗人或竞技的优胜者。后也可指某种光荣的称号或者竞赛中的冠军。“桂冠”可以夺得、赢得,但不能说“折”。这一错误也常见于体育比赛的报道中。

第五篇:盘点2013年度十大流行语

昨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了2013年度十大流行语,“中国梦”位居榜首,“光盘”“倒逼”“逆袭”“微××”“大V”“女汉子”“土豪”“奇葩”“点赞”等入选,关注度较高的词语“抢头条”“小伙伴”、“高大上”、“雾霾”等未上榜。

“中国梦”成全民流行语

位列十大流行语首位的是“中国梦”。编辑部认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总书记在参观国家博物馆主办的“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以其清新的理念和亲和的风格,为广大民众所认同。

“„中国梦‟今年成了一个全民流行语,全社会都在关注、使用,所以排名第一。”《咬文嚼字》执行主编黄安靖说。

人们既排斥又羡慕“土豪”

“女汉子”上榜,编辑部给出的理由是:“„女汉子‟指带有„纯爷们性格‟的女性。她们爱美妆喜时尚,还能„干粗活打蟑螂‟,集温柔和彪悍于一身,拥有女人的外表和汉子的内质。现代大都市中,竞争激烈,„压力山大‟,许多女性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把自己变成独立、自主、强悍的女汉子。2013年荧屏流行„女汉子‟,像孙俪在《辣妈正传》中扮演的角色,就是有个性、有主见、敢作敢为的现代女性。”

对于“土豪”,编辑部则认为:“今日之„土豪‟源自网络,最初用于吐槽在网络游戏中„无脑‟消费人民币的玩家,后来又泛指现实社会中富而不贵的群体。从字面上解释,就是„很土的富豪‟,他们大多文化较低,品位不高,极其富有,有的还酷爱炫富。人们对„土豪‟的态度,也不是一味地鄙视,而是既排斥又羡慕。„土豪,我们做朋友吧!‟这句广为流传的调侃语,最能反映人们对„土豪‟的心态。”

“抢头条”落选因缺创新

据介绍,评选十大流行语,主要考虑三个因素,“首先是流行度。其次是合法度,不收不合语法、表意不明的语词。如„喜大普奔‟,表示„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让人莫名其妙,不符合汉语构词习惯,不收。第三是文明度,不收低俗不雅、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用语。” 去年“吊丝”一词没有入选,今年“小伙伴都惊呆了”也落选,原因一致,都是“不合乎社会道德规范”。“„小伙伴‟本来是备选流行语,但有专家指出,„小伙伴‟指的是男性生殖器,语源不雅,就没有收录。”黄安靖解释道。

评选年度流行语,在三个主要考虑因素之外,还要兼顾创新性。从这个角度来说,“抢头条”“中国好××”“高大上”等被拒绝收录,因为“没有创新,都只是字面意思”。

今年,“雾霾”也是一个关注度较高的词语,但没有入选年度十大流行语。“虽然大家都很关注,但„雾霾‟只是一个专有名词,所以没入选。”

1.中国梦

中国梦以其清新的理念和亲和的风格,为广大民众所认同,成为2013年度的全民流行语。 2.光盘

光盘就是吃光盘中饭菜的意思。2013年1月,北京一家民间公益组织发起“光盘行动”。随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号召大家节约粮食。“光盘”被捧为时尚新词,“今天你光盘了吗”成为流行语。

3.倒逼

倒逼,即逆向促使。倒逼来源于经济领域中货币供给的倒逼机制。如今扩大了使用范围,“由下而上”“由流溯源”“由果问因”等行为,都可以称“倒逼”。

4.逆袭

1 从日语引进的新词,意思是在逆境中反击成功。如今意义和用法拓展,新事物冲击旧事物、后浪推前浪等等,都可称逆袭。

5.微××

“微”本指小、细、轻、少、弱等,如今成了一个时尚语素,生活中出现了一批以“微”命名的新事物,如微博、微信、微新闻、微电影等等。“微××”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模式。

6.大V 指的是在微博上十分活跃并拥有众多粉丝的公众人物,通常把粉丝超过50万的微博用户称为网络大V。大V几乎都是网络上的意见领袖,有着不容小觑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7.女汉子

“女汉子”指带有“纯爷们性格”的女性。 8.土豪

本是汉语中固有词语。在20世纪上半叶,特指有财有势横行乡里的地主恶霸。今日之“土豪”泛指现实社会中富而不贵的群体。

9.奇葩

本来指珍奇而美丽的花朵,常用来比喻不同寻常的优秀文艺作品。如今广为流行的“奇葩”,则来源于网络,常用来比喻某人某事或某物十分离奇古怪,世上少有。

10.点赞

起源于各大社交网站的“赞”功能。当下频频出现在报刊上的“点赞”,词义有了演变,它成了点评的一种。与点评不同的是,点赞只说好话。

2013年火爆中国的十 大网络流行语

今天,我为网友们盘点一下2013年火爆中国的 十大网络流行语。说是网络流行语,其实这十 个词汇或短句已经成为人们网络下口口相传的 语言了,人们在生活中随口就能说出这些流行 语,若是缺少了这些流行语作为语言的点缀, 相信人们在交流中也会感到缺少些什么。今年 的流行语从质量上来说依然给力、依然够潮、 依然够回味,许多流行语都会在这两年成为人 们的口头禅甚至是信条,朋友们,以下十个流 行语,哪些你们会经常挂在嘴边呢?

1、我是XX,我为自己代言

年初,国内知名网购网站聚美优品的一个广告在网络上火了 起来。这段广告完整版的长度不到两分钟,但是里面经典的台词 和聚美优品老总陈欧的亲自出演,让这个广告成为开年后路人皆 知的火爆广告了,尤其是其给力的台词让网友们听完后顿时感到 动力十足、激情澎湃。“你只闻到我的香水,却没看的我的汗 水。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选择。你否定我的现在,我决定 我的未来。你嘲笑我一无所有,不配去爱。我可怜你总是等待, 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年轻。我们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梦想是注 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 体鳞伤也要活的漂亮!我是陈鸥,我为自己代言。” 就是这样一段台词,成为网友们尤其是年轻人竞相模仿的对象, 尤其是最后一句“我是XX,我为自己代言”,更是成为许多年 轻人表达自己独立个性的口头禅之一。三峡在线身边的学生,也 有许多成为了“代言”的忠实粉丝。三峡在线觉得,这句话的流 行,充分表现了网络时代人人都想证明自己存在价值的心态,也 是每个人需求独立个性外在表现的方式之一。人人都不想成为这 个社会普通的一员,人人都愿意成为与众不同的代言人,这,就 是这句话走红的最大原因。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如果说今年有哪句话能充分表现自己惊讶之情的话,那非 这句话莫属了!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自己惊呆了不算什么,如果连自 己的小伙伴都惊呆了,那才是真的让人们感到惊讶无比。这句 话不是网友们凭空想象出来的,它来自于一位小学生的作文, 在这

2 篇作文中,这位小学生用一大段文字想象了一下我国的端 午节是怎么来的,其中包含了屈原、国共内战、经典影视情节 等要素,因为整个故事情节曲折、内容丰富、想象十足、天马 行空,所以一经面世就在新浪微博上广为传颂,成为网友们热 捧的对象。而其文章中结尾的一句“听了这个,我和我的小伙2,更是一炮走红,成为网友们广泛使用的流行 语之一。经过长时间的传播,短句中的小伙伴已经广泛地指代 自己的朋友、同事、同学、闺蜜、死党、亲人和好基友,甚至 有时候明明是自己惊呆了,也为随口把自己的小伙伴带进来一 起“惊呆了”。在三峡在线看来,“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 了”通过今年的表现,已经一举超越那句“当时我就惊呆了”, 成为了日后人们表达惊讶之情的首选了。来年,就让我们和小 伙伴们,一起继续惊呆吧!

三、土豪,让我们做个朋友吧

土豪,这个阔别已久的词汇,在2013年又重新 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土豪,作为曾经一个时代的 “专有名词”,离我们的生活似乎已经慢慢远去, 三峡在线都觉得,要不是今年一炮走红,再过几年 新华词典里面可能都不会再收录“土豪”这个词了, 因为它已经成为历史的记忆,随风而去了。不过, 还是得感谢网络和网络达人们,他们借一位禅师的 口,让“土豪”这个词在新时代又重新成为人们的 口头语了。 土豪这个词走红,源于这个故事。一日,青年问禅 师:“大师,我现在很富有,但是我却一点也不快 乐,您能指点我该怎么做吗?”禅师问到:“何谓 富有?”青年回道:“银行卡里8位数,五道口有3 套房不算富有吗?”禅师没说话,只伸出了一只手, 青年恍然大悟:“禅师是让我懂得感恩与回 报?”“不,土豪...我们...可以做朋友吗?

四、抢头条

早些年在娱乐圈,抢头条似乎是一个很平常的事,甚至有的时候, 抢头条这个词用在艺人身上仿佛都不太那么合适,因为这里面似乎意 味着这位艺人在“用尽心机”搏出位、炒作自己。但是,今年,“抢 头条”这个词翻身了,就像“土豪”这个词一样,“抢头条”这个词 也在临近岁末之时,成为许多人的信仰和口头语。这一切,都得感谢 一个一直默默为自己事业打拼的男人——汪峰。 帮助汪峰抢头条,也算是今年娱乐圈一个大事件了,各位,你们评评 理,汪峰上头条怎么就这么难呢?第一次,汪峰发布离婚消息时,被 王菲李亚鹏离婚抢了风头;第二次,汪峰在演唱会真情向章子怡告白, 广州恒大在亚冠上夺冠了;第三次,汪峰发布新歌《生来彷徨》,结 果,吴奇隆、刘诗诗承认相恋,杨幂、刘恺威宣布婚讯,蒋欣、叶祖 新公开恋情;第四次,汪峰攀上苍山顶摆拍,王力宏、李云迪同天宣 布各自恋情;第五次,汪峰在微博曝光三首新歌,结果《速度与激情》 主演保罗· 沃克去世· · · · · · 于是乎,历来人缘不差的汪峰得到了网友们的友 情支持,誓要让汪峰抢头条,于是乎“抢头条”瞬间成为了2013年大 家喜闻乐见的活动和口头语之一。现在,“抢头条”已经不单单代表 一种活动了,它更是人们拼搏向上的一种表达方式,代表了新一代的 年轻人为了自己心中的信仰和目标,勇往直前的态度。艺人们要在娱 乐新闻中“抢头条”,我们老百姓也要在生活中抢到人生的头条!

五、中国大妈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势力正慢慢崛起。早先,并没有人 察觉到她们的存在,因为她们太普通,她们就生活在我们这个 星球上的每一个角落,外貌和每一个普通人一样。可是现在, 在镜头外,这股势力却暗中控制着这个世界上几个大国的经济 走向和社会发展,她们的一举一动都时刻受到媒体们的关心, 连华尔街听到她们的名字,都会慢慢流下紧张的汗珠。她们就 是,三峡在线可没说是外星人,她们就是——中!国!大!妈!。 随着中国崛起,中国大妈这个群体也崛起了,连华尔街都为之 惊讶,创造性发明了“Dama”这个词,因为中国大妈们大量收 购黄金令世界金价变动。后来,中国大妈又开始抢购海外房产、 大手笔进军比特币炒作市场,甚至在欧洲大妈们也开始向国内 的大妈们一样在晚餐后跳起广场舞了。“Dama”还有望以单词 形式录入《牛津英语词典》。从某个角度来说,三峡在线认为, 中国大妈代表的就是崛起中国的每一个国人,他们很热心、很 生活,热爱投资,也紧跟潮流,他们的一举一动影响着世界, 这不正是体现了今天中国的形象和正在发挥的作用吗? 这就是中国大妈,她们为自己的代言。

六、为何要放弃治疗

2013年,当一个人觉得对你很无语、很无奈、 很纠结的时候,他就会在你耳边轻轻地告诉你 变正常的秘诀,那就是“别放弃治疗”,或者 也可以是一种很疑问的语气提醒你“为何要放 弃治疗”,

3 再或者省事之人会直接用简短的三 字经质问你“何弃疗”。为何要放弃治疗,这 句话通常要紧跟着后面一句话一起说——你那 个药,别停。这一套组合语句的杀伤力很大, 比什么“你有病啊”、“你脑子进水了”、 “你吃错药了”之类的简单语句更有效果。它 表面上看似是“关心”你,实际上是在用一把 温柔的刀刺痛你的小心脏,让你无言以对,最 后只能缴械投降呵呵了。三峡在线觉得,“何 弃疗”走红,也体现了人们现在的损人境界在 不断提高,因为,不带脏字的损人,才是损人 的最高境界

七、高端大气上档次

年夸人不说帅,要夸就说高大上。“高 大上”是缩写,全称是高端大气上档次,形容 一个人或者一个事物很有品位、很出色、很精 彩等等,一开始是一些网友特别喜欢这么称呼, 后来用的多了之后,一些媒体也开始公开使用 这些词汇,随后“高大上”便成为一种潮流红 了起来。其实,高端大气上档次只是一个开始, 这个词汇组合后面还有很长的一段,全文是 “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奔放洋 气有深度,简约时尚国际范。低端粗俗甩节操, 土憋矫情无下限。装模作样绿茶婊,外猛内柔 女汉子。卖萌嘟嘴剪刀手,忧郁深沉无所谓。 狂拽炫酷吊炸天,冷艳高贵接地气。时尚靓丽 小清新,可爱乡村非主流。贵族王朝杀马特, 提莫团战必须死。”

八、你这是要火的节奏

今年三峡在线听得较多的一句话就是“你这是 要X的节奏啊”。这个X可以是任何字,也可以是任 何单词,比如说的最多的就是“你这是要火的节奏 啊”。如果你讨厌一个人的所作所为,你就可以当 面对他说“你这是要死的节奏啊”。这句话可以用 在很多场合,它可以表达一种期许、一种愤怒、一 种遗憾、一种鼓励,如果是对已经发生的事情做出 评价,你可以加上感叹号,表达你对这件事的惊讶 或愤怒;如果是对还未发生的事情做出预测,你就 可以加上一个“吗”字和一个问号,以表达你的一 种猜测或疑惑,所以说,这个流行语的作用是很万 能的。要是再加上个小伙伴之类的其他流行语,那 整句话就完美多了。比如你知道你的好友拿了年终 奖后,就可以说一句“你这是要请客的节奏啊,小 伙伴”来表达自己为他开心的心情。

2013年网络流行语在网上引发了网 友强烈共鸣和讨论

网络流行语让生活充满欢乐 家住长沙市岳麓区长华小区的张女士,最近上网的 频率越来越高了,她不是一名网购达人,更不是游 戏发烧友,“我只是想多了解一些网络流行用语。” 张女士说,她的儿子今年念初一,在家聊天时经常 会冒出一些莫名其妙的语言,这让她很奇怪也很担 心,为了跟上儿子的思维,她选择到网上“补课”。 张女士的儿子经常挂在嘴边的语言包括“感觉不会再 爱了”、“我和小伙伴都惊呆了”、“高端大气上档次” 等,在网上了解了这些话的意思后,张女士感叹: “这些网络流行语包罗万象,用到生活中太有意思 了。”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佩党徽亮身份活动方案下一篇:平安校园创建领导小组

热门文章

盘点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