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数学拓展模块试卷

2024-05-11

职高数学拓展模块试卷(精选7篇)

职高数学拓展模块试卷 第1篇

日常练习六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请柬.(jiǎn)庇.护(bì)量.体裁衣(liáng)胜券.在握(juàn)B、玷.污(diàn)遒.劲(qiú)敷衍塞.责(sài)越俎代庖.(páo)C、解.差(jiâ)角.色(juã)互相倾轧.(yà)戛.然而止(jiá)D、荡涤.(dí)狭隘.(yì)脍.炙人口(kuài)形神毕肖.(xiào)

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府第简朴伶仃殿堂

B、简露渊源俏丽蕴藏 C、朴素慰蓝诞生樱花 D、郁闷坚韧度步促膝

3、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由达成共识到制定计划,欧盟在军事一体化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②领导既然这样要求,虽然时间紧,任务重,我们也只能而为之了。③实践证明,认得大脑愈用愈发达,不用则会。

A、表明勉励蜕化B、说明勉力蜕化 C、说明勉励退化D、表明勉力退化

4、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教室内静悄悄的,学生正炯炯有神....的听老师讲课。B、父亲很早就去世了,妈妈带着他们兄妹,相依为命,相濡以沫....,什么苦都吃过。C、漫画家笔下寥寥几笔,把对象刻画的惟妙惟肖....

。D、有的山水画是从透明的壳子里面画的,真是鬼斧神工....,不知是如何下笔的。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沿江一带的农民为提高地力,确保来年粮食增产,自觉地扩种了绿肥的面积。B、我是话剧创作队伍中的一名新兵,从未写过,也没想过写小说。C、经过整顿,场内外的秩序明显好转,观众出入场不再相互拥挤。

D、这个故事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据有关人士保守估计,直接损失至少在六千万元以上。

6、下列各句中标点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B、“记忆么,是灰烬。”有人曾这样说:“它燃烧过,可总归要熄灭的。” C、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D、明天是你去监考呢,好事我去监考呢?

7、下面各句加点字与“终老不复取”中的“取”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作.计何不量B、蒲苇韧.如丝C、留待作遗.施D、吾意久怀忿.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行了。B、令嫒..

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C、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白做人。D、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9、选出下列各句不是比喻句的一句是()A、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像是画在荷叶上。B、前面的天空露出一片金色阳光,象横着一条腰带。C、每一树梅花就是一首诗。D、她精心培育着祖国的花朵。

10、下列各句中“于”的用法与“其势弱于秦”中“于” 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齐人勿附于秦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C、吾祖死于是D、师不必贤于弟子

12、填空(1)《孔雀东南飞》原题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诗。选自。

(2),子魂魄兮为鬼雄。

(3)司马迁的历史著作是,是我国第一部(体例)。

13、将几个短句改成一个长句。(1)“雷峰夕照”是“西湖十景”之一(2)鲁迅先生见过“雷峰夕照”的真景(3)“雷峰夕照”的真景并不见佳(4)这是鲁迅先生所认为的

职高数学拓展模块试卷 第2篇

时量:120分钟 分值:120分 制卷人:陈谦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菽(shū)粟

濡(rú)养

蹙(cù)眉

归咎(jiù)B.(bīn)濒临(â)遏制 宽绰(chuó)(huán)寰宇 C.战栗(lì)琴弦(xián)混淆(xiáo)生死(yōu)攸关 D.啮(niâ)噬

珠玑(jī)

完美无疵(cī)

伫(zhù)立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泊车(bó)

船舶(bó)

粳米(gěng)

心肌梗塞(gěng)B.淤泥yū

籼稻xiān

分蘖 niâ

雕栏玉砌(qì)C.拙劣(zhuō)罢黜(chù)

伉俪(háng)

引吭高歌(kàng)D.宿敌(sù)

星宿(xiù)

恰当(dāng)

螳臂当车(dàng)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A.零售

语重心长

直抒胸意

礼义之邦 B.怠慢

励精图治

以德抱怨

语无轮次 C.枢纽

夜郎自大

招致非议

五色斑斓

D.敲诈

变本加厉

风餐露宿

挑肥捡瘦

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云云众生 飓风 蜿蜒 跋涉 B.一愁莫展 编缉 暴躁 闲暇 C.和睦相处 寥廓 压迫 缩影 D.一如即往 赘言 雾蔼 俯瞰

5、下列语意明确的一句是()A.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B.人有三商:情商、智商和韧商,而韧商最难获得。C.我们没有做不好的事情。

D.桌上放着许多同学送给我的明信片。

6、下列篇目、体裁、作者以及国籍对应错误的一项是()A.《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议论文——马克思——德国 B.《我很重要》——散文——毕淑敏——中国 C.《我为什么而活着》——随笔——伯特兰·罗素——英国 D.《最后的常春藤叶》——小说——欧·亨利——法国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国石油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一旦中东地区局势出现动荡,我国的燃油市场也将随之出现波动。

B.我们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让他们在亚太市长峰会期间各显其能,使来宾们从中感受到重庆青年的友好。

C.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我们学校的语文教师,调到北京去了。

D.他清楚地记得,一周前,一个人背着一个黑色的皮包,从这条小路匆匆地走进村子,径直走进了王明那有些破败的小院。

8、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不仅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有损职能部门在公众中的形象。

B.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在考试前一定要保持轻松的心态,采用疲劳战术和题海战术只能事倍功半。

C.东方大学城在短短四年内就以2.1亿元自有资金获取13.7亿元巨额利润,这种惊人的财富增长速度确实匪夷所思。

D.随着学校社团招新活动的开始,男女同学纷至沓来,踊跃报名。

9、下面是感动中国2004人物袁隆平颁奖词,横线上应填句子的正确顺序是()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1)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

(4)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

(3)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2)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A.(1)(4)(3)(2)B.(3)(4)(1)(2)C.(4)(3)(2)(1)D.(2)(4)(3)(1)

10、下列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袁隆平以“杂交水稻之父”的美名誉满天下,无形资产评估超过1 000亿,可当他面对共和国总理时,却直言不讳地申请2 000刀的科研经费。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农民”,为了“杂交水稻”的科研成功,他挺身而出,勇于担当。他精通田间地头的每一样活计,一身泥土气息,却是地地道道的城里知识分子出身。他是位逢开会就请假的全国政协常委,生活中却是个率性而为,排球、游泳、下棋、打牌、小提琴样样精通的“老顽童”,随便走到哪 里,都是个炙手可热的嘉宾。

A.誉满天下 B.直言不讳 C.挺身而出D.炙手可热

11、依次填入下面空缺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

我以同样的热情﹍﹍知识,我希望﹍﹍人得心灵。我希望﹍﹍星星为什么闪闪发光,我试图﹍﹍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这方面我获得一些成就,然而并不多。

A、追求 理解 了解 知道 B、了解 知道 理解 寻求 C、寻求 了解 知道 理解 C、理解 寻求 知道 了解

12、下列句子没有运用夸张修辞手法的是()。

A.两岸山的波涛,呈赭红色,狰狞百态,气象森凛。

B.当时大学生比牛毛还多,上趟厕所也能撞上两个。

C.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D.一道道暗红的山脊紧贴你的身后,好像人一抬头就能碰到鼻子尖。

二、阅读分析(共24分)

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无论他们有多少儿女,我们都是独特的一个。

假如我不存在了,他们就空留一份慈爱,在风中蛛丝般飘荡。

假如我生了病,他们的心就会皱缩成石块,无数次向上苍祈祷我的康复,甚至愿灾痛以十倍的烈度降临于他们自身,以换取我的平安。

我的每一滴成功,都如同经过放大镜,进入他们的瞳孔,摄入他们心底。

假如我们先他们而去,他们的白发会从日出垂到日暮,他们的泪水会使太平洋为之涨潮。面对这无法承载的亲情,我们还敢说我不重要吗? 我们的记忆,同自己的伴侣紧密地缠绕在一处,像两种混淆于一碟的颜色,已无法分开。你原先是黄,我原先是蓝,我们共同的颜色是绿,绿得生机勃勃,绿得苍翠欲滴。失去了妻子的男人,胸口就缺少了生死攸关的肋骨,心房裸露着,随着每一阵轻风滴血。失去了丈夫的女人,就是齐斩斩折断的琴弦,每一根都在雨夜长久地自鸣„„

面对相濡以沫的同道,我们忍心说我不重要吗? 俯对我们的孩童,我们是至高至尊的惟一。我们是他们最初的宇宙,我们是深不可测的海洋。假如我们隐去,孩子就永失淳厚无双的血缘之爱,天倾东南,地陷西北,万劫不复。盘子破裂可以粘起,童年碎了,永不复原。伤口流血了,没有母亲的手为他包扎。面临抉择,没有父亲的智慧为他谋略„„

面对后代,我们有胆量说我不重要吗?

13、解释词语(共3分)

相濡以沫:

万劫不复:

生死攸关:

14、简单概括文段所阐述的“我很重要”的几个原因。(共3分)

15、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

A、假如我生了病,他们的心就会皱缩成石块,无数次向上苍祈祷我的康复。B、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

C、他们的白发会从日出垂到日暮,他们的泪水会使太平洋为之涨潮。D、我们是他们最初的宇宙,我们是深不可测的海洋。

16、“我的每一滴成功,都如同经过放大镜,进入他们的瞳孔,摄入他们的心底”。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中“放大镜”这个词语的?(3分)答:

阅读《沁园春 长沙》,回答问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廖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7、下面对“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意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在这寒冷的秋天,我看着湘江静静地向北边的橘子洲头流去。B.我孤独地立于寒冷的秋天,看着湘江向北流去,经过橘子洲头。

C.在这深秋季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眼看滔滔的湘江,日夜不息地向北流去。

D.我独自伫立于深秋,看着湘江绕过橘子洲头,向北流去。

18、对词的下阕中“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粪土”用法说明正确的是()A.使动用法 B.名词活用一般动词 C.意动用法 D.名词做该句主语

19、对这首词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看”字是领字,它领起了“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下阕起到领起作用的字是“忆”字。

B.“怅廖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里的“廖廓”,原意是广远空阔。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大。

C.“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这里“峥嵘”原指山势高峻的样子,这里引申为不平凡的意思。D.“挥斥方遒”,挥斥,奔放。方,正。遒,强劲。这句意思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20、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用“独立”起笔,一方面是实写,另一方面也同下阕的“百侣”相呼应,以便触景生情,从容地展开下阕的回忆。另外也奠定了这首词深远、广阔、深沉的基调。

B.作者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曾经和许多共同从事革命活动的同学一起来橘子洲游览,他们评论国家大事,写下了批判黑暗社会,宣传革命真理的文章。

C.“谁主沉浮”由上文的俯观游鱼,仰看飞鹰,纳闷地寻思究竟是谁主宰着世间万物的升沉起伏。这句话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在这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到底应该由谁来主宰国家兴衰和人民祸福的命运。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刻画了一批奋发有为的青年知识分子激流勇进的精神,直接地回答了上文的“谁主沉浮”的问题。

三、表达与交流(20分)

假如你毕业后,来到一家单位从事机械产品制造工作。工作第一年,为了让你熟悉工作流程与关键技术,单位安排老李做你的师傅,并且每个月都要对你的工作进行考核。在第一个月即将结束时,李师傅觉得你的机械产品加工技术还是不过关。你非常想请他下班后再演示一下工作制造的流程,但老李师傅已经手把手教了很多遍了,他显得有点不耐烦。你应该怎样与老李师傅协商解决这个问题?把预想中的协商经过写下来。

四、作文(40分)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学习境界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苦学,第二层为好学,第三层为会学。对于中学生而言,第一层次居多,第二层次为少数,第三层次更少。我们应当明确,学会学习不仅是在校学习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21世纪的文盲将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

请以“要学会学习”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要求:

1、题目自拟

2、立意自定

职高数学拓展模块试卷 第3篇

一、试卷讲评的现状

教师存在拿着试卷订正答案,按照试题顺序逐题讲解,就题论题,就事论事,每题讲解时间基本相等,平均用力,一节课讲评一张卷子都讲不完。或每道试题都让学生回答,接着教师讲解,板演答案,试题不作拓展。学生不感兴趣,经常启而不发,情绪低落,只在下面改正错题。成绩好的学生当陪读,成绩差的学生听了也不会,讲来讲去的重点,做来做去的难点,学生还是出错。作业布置重做试卷,学生按照改正后的答案从头到尾抄写一遍,加重了学生负担,没有任何实际效果。结果出现试卷讲评面面俱到,没有层次,缺乏重点,无针对性。学生被动接受现成答案,紧跟老师一个思路去领悟问题,没有机会和时间参与思考并独立解决问题,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已具备的一些学习能力,导致讲评效率较低。

二、试卷讲评的策略

1、做好基本统计,明确讲评目标。

基本统计是每次考试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答题情况、存在主要问题进行的一种综合统计。统计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格率、优良率以及各分数段的人数,对优异学生给予肯定,对进步学生进行表扬。统计试题所包含的知识点,哪些是考查同一知识点或同一思维能力的,每题的得分率、错误率,细致诊断学生的解答,找出错误的症结,错在哪里,做错的具体同学是谁等情况。统计学生在试卷解答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了解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缺陷,找出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有的放矢明确讲评目标。

2、分析答题情况,找准错误原因。

分析学生答题情况,是实现试卷讲评功能的需要,是教师提高下一阶段有效性教学的需要,是学生学习水平自我认知的需要。要对学生的共性错误、典型错误、不会做的题目进行重点分析,找出错误产生的原因。通过多问几个“为什么学生会在这道题上出错?”或询问学生当时的想法,从而找准学生对产生错误的题是怎样思考的,找出学生在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存在的问题,在思维方式方法上存在的缺陷。具体可按“答题情况、错误原因、反思教学”三个步骤来展开分析。如一道选择题:平行四边形两边的长分别是10厘米和7厘米,其中一条边上的高是8厘米,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80厘米(2)56厘米(3)可能是80厘米,也可能是56厘米。答题情况:正确率为20%,错误率为80%,选择(3)的较多。调查发现学生解答错误原因:普遍认为8厘米既可以是10厘米这条边上的高,又可以是7厘米这条边上的高,根本没有想到底边上的高与平行四边形另一条边的长度是有关系的,更没有想到通过画图,直观理解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反思教学:教学中虽然重视对应思想的渗透,但往往只是通过找平行四边形中底和高来强化对应关系,而没有引导学生借助几何直观从形状、长度两个维度来分析高和边的关系。

3、加强知识拓展,发展学生思维。

试卷讲评涉及的内容都是学生已学过的知识,但讲评内容决不应是原有形式和方法的简单重复,不能停留在只指出不足和改正错误,内容必须有所变化、有所创新、有所拓展,讲学生不容易看到的东西,着眼于数学能力的培养。对于同一知识点应多层次、多方位地加以解剖分析,结合错例深入挖掘、拓展提升,归纳总结思想方法,在掌握常规解法的基础上,启发新思路、探索新方法、落实多样化,让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得。如这样一道题:修一条长1500米的公路,3天修了这条公路的1/5,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公路还要几天?从工程题数量关系分析,方法一:3÷1/5-3;方法二:1÷(1/5÷3)-3。从分数应用题数量关系分析,方法一:1500÷(1500×1/5÷3)-3。方法二:(1500-1500×1/5)÷(1500×1/5÷3)。通过讲评,让学生去体验方法,形成策略,发展思维,提升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归类整合讲评,促进系统建构。

一份试卷总有部分试题属于同一知识本质,总有部分试题解题思路源于同一数学思想。因此,教师在质量分析时要归类整合:反映同一知识点的题,按知识本质归类;涉及同一解题思路的题,按解题方法归类;属于同一错误原因的题,按错误类型归类(一般可分为对概念理解不透、读题理解错误、运算错误、粗心大意等类型)。这些归类整合不仅教师要研究,也要引导学生在自改环节时进行反思归类,找出错误原因,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建构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

5、注重二次训练,做到减负增效。

试卷讲评后,教师要围绕试卷中的易错点、混淆点、共性处、典型处问题进行模拟设计练习,把错误率较高的原题进行变式,制作成“新题”,对某个知识从多侧面、多角度进行合理的拓展延伸。

职高数学拓展模块试卷 第4篇

关键词:选择拓展;试卷评讲;策略

一、注重讲解重点的确定,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讲解效率

1.讲解题目进行选择,确定好重点讲解题目

在试卷评讲课之前,教师先要做好试卷分析,对每道题做对的学生人数进行统计,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在解题过程中表现出的思维偏差,以便定好试卷评讲课的重难点。将出错误率高的试题和试卷中的重点、常考点作为评讲的重点和难点,并把讲解的重点放在一节课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也就是每节课的前30分钟完成。这样试卷评讲才会提高效率,达到较好的评讲效果。

2.找准学生错误的根本原因,确定好讲解的方向

先找出学生错误的原因是知识方面的问题还是思维方面的问题,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弥补相应知识,以启发学生思维。

二、注重重点讲解试题的拓展,形成题组,达到“讲一题,会一类”的目的

教师在评讲时,以某一题为基点,教授“一题多变”思维,让学生抓住试题的本质,找出解法的规律,从而提高思维的广阔性,促进思维及解题能力的飞跃。

如需解决“四边形”单元考试题(如图1),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交于点O,点O又是另一个正方形A1B1C1O的一个顶点。如果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相等,那么正方形A1B1C1O绕点O无论怎样旋转,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总等于一个正方形面积的四分之一。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显然这个图形中重叠部分的面积是一个定值,事实上在正方形A1B1C1O中只用到了∠A1OC1=90°这一条件。这是图形定值问题的一个代表性题目,可以改变题目中的某些非本质性的条件,形成一题组。

1.拓展一:变换题目的题设和结论,探究新命题的正确性

如图2,在Rt△ABC中,AB=BC,∠ABC=90°,O为AC的中点。

如果点M、N分别在线段AB、BC上移动,在移动中保持∠MON=90°,那么OM=ON,BM=CN成立吗?

再将基本题目变成一个操作性题目(如图3),△ABC是一块含45°角的三角板,△ODE是一块含30°角的三角板,且点O是AC的中点,把△ODE绕点O旋转,那么OM=ON,BM=CN成立吗?

2.拓展二:探求图形变化过程中的定值,揭示图形的本质属性

根据前面题目继续探索,如图2,在Rt△ABC中,BA=BC,∠ABC=90°,O为AC的中点。如果点M,N分别在线段AB,BC上移动,始终保持CN=BM,BN+BM的长度会变化吗?四边形BMON的面积会变化吗?为什么?

分析:连接OB,证明△BOM≌△CON即可。

3.拓展三:改变主体图形的形状,归纳变化规律

如果将正方形ABCD变成等边三角形ABC,将正方形OEFG变成半径超过△ABC边长的正多边形或扇形,如图4,∠DOE等于多少度时四边形OMAN的面积是原三角形面积的?

分析:∠AOB=120°,证明△BOM≌△AON即可。

在题目拓展过程中,既可以把学生的思维由浅显引向更深,获得更高层次的认识,又可以把相关知识密切联系起来,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

学生在做试卷时已经有了一番思考,对题目已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并且印象深刻。在这个基础上教师稍加点拨和拓展,学生很容易认清题目本质,达到“讲一题,会一类”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职高数学拓展模块试卷 第5篇

一、选择训练(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红色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召唤(zhāo)迤逦(lǐ)停泊(bó)B. 海藻(zǎo)绮辉(qǐ)雕镂(lòu)C. 嗫嚅(rú)窸窣(sù)废墟(xū)D. 轮廓(kuò)干皱(zòu)远瀛观(guàn)2.下列词语,书写全正确的一项是()A. 黯然失色 转瞬即逝 摧山坼地

B. 联绵不断 筚路蓝偻 千仞飞瀑

C. 不盈不溢 一泄千里 渗淡经营

D. 船舷浐侧 嘁嘁喳喳 惊心动魄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查寻、搜集当年日本鬼子野蛮残杀中国人生命的证据,他踏遍了东北的山川河流,走访了数以千计的见证人。

B. 要不要打击恐怖主义?打击恐怖主义允不允许同时侵犯他国主权?对这两个问题,我国政府都明确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C. 此事一再警示我们,依法治国,维护和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办事的根本。

D. 四年的下海经历,使他尝尽了人世的苦辣酸甜,也培养了他准确的观察力和敏锐的判断力。

4.下列句子使用了比喻修辞的一项是()A. 北京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

B. 有些胡同很小,如耳朵眼胡同。

C. 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

D. 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5.下列句中应填的词语是()(1)折回的和遇险的都为________三峡的航道尽了力,但也给后来者________了精神负担。

(2)在那时的人看来,完成我们今天从事的业绩,会跟玩积木一样____________了。

A. 探明 增加 轻而易举

B. 探明 增添 易如反掌

C. 查明 增加 易如反掌

D. 查明 增添 轻而易举

6.下列句子,红色的成语用得正确的一项是()A. 那长篙短篙拄在礁石上,巨浪狂扑,船舷攲侧,生死在毫发间的情景,至今想来还感到触目惊心。

B. 面对这奇景,语言中的一切华丽词藻都黯然失色。

C. 至于我的这支惯于唠叨的笔,为了免于留下敝帚自珍的笑柄,也知趣地变成了哑子。

D. 当它以摧山坼地之力凿开三峡洋洋洒洒的时候,可曾想到到后来竟变成那渺小的生物──人的胯下坐骑么?

7.选出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各句语言特点不相同的一项()A. 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旧了,“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旧房楼,断砖墙。

B. 街坊里道的,谁家有点事,婚丧嫁娶,都得“随”一点“份子”,道个喜或道个恼,不这样就不合“礼数”。C. 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

D. 胡同原来是蒙古语,据说原意是水井,未知确否。胡同的取名,有各种来源。8.《胡同文化》一文中,作者认为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A. 忍

B. 安分守己

C. 逆来顺受

D. “有理让三分”,“得饶人处且饶人”

9.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词语,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这江水是什么时候凿开三峡的呢?它的源头为什么总是________,它的流动为什么总是________,它的去处为什么总是________呢? A. 无穷无尽 无止无休 不盈不溢

B. 无止无休 无盈不溢 无穷无尽

C. 不盈不溢 无穷无尽 无止无休

D. 无穷无尽 不盈不溢 无止无休 10.下面破折号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A. 可是,直到今年──五十多岁了,才有机会第一次穿过三峡。

B. 这江水„„当它以摧山坼地之力凿开三峡洋洋东去之时,可曾想到后来竟变成那渺小的生物──人的胯下坐骑么? C. 不要小看第一个„„人,他们越过了人类儿童时代一座又一座真正的“三峡”──不,他们的步履更为艰难,他们的业绩更为伟大。

D. 他们被一个钢铁的意志──党的意志团结在一起,正在向新的“三峡”进军。11.《废墟的召唤》一文中,作者凭吊废墟的目的是什么?()A. 通过对圆明园废墟的描绘,意在引起人们对像圆明园废墟的关注,并付诸行动改变它。

B. 引起人们对像圆明园废墟一样凝固的事物的关注,召唤起一种积极改革、弃旧更新、寻求新的建设和发展的时代精神。

C. 宣扬废墟的警示作用,呼吁人们正视废墟。

D. 让人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12.选出对下面这个句子判断正确的一项()

对社会观察的深刻,往往使他的批判独抒新见,入木三分。

A. 这个句子有毛病;主语残缺。

B. “独抒新见,入木三分”的主语是“他”。

C. “使”的主语是“深刻”,宾语是“他”。

D. “批判”是兼语,其谓语是“独抒新见,入木三分”。

13.按词的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分类,下面句中红色词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⑴落日映红周围的雪峰,像云霞那么灿烂。

⑵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⑶这个月的开支大一点,手头有些紧。

⑷这项工作的计划,他们正酝酿之中。

⑸春天繁花开遍峡谷,秋天果实压满山腰。

⑹老将军听这些话后大发雷霆。

A. ⑴⑵/⑶⑸/⑷⑹

B. ⑴⑷⑹/⑵⑶/⑸

C. ⑴⑸/⑵⑶/⑷⑹ D. ⑴⑷/⑶⑹/⑵⑸

14.选出与例句结构相同的一句()

例句:人们才发现自己马群里的马在一夜间忽然变多了。

A. 他的一席话使我明白了这个道理。

B. 我多么希望大家都能像他那样去关心每一个人。

C. 现在,已经有人发现了这条野苹果沟。

D. 您可以在生活中留下能使您永志不忘的东西。15.选出对句子说明不正确的一项()A. 就在雪的群峰的围绕中,一片奇丽的千里牧场展现在你的眼前。(单句)

B. 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最伟大者。(二重复句)

C. 当野马群远离人们站定的时候,在日出的草原上,还可以看见屹立护群的公野马的长鬣鬃,那鬣鬃一直披垂到膝下,闪着美丽的光泽。(单句)

D. 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复句)

二、填空训练(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胡同文化》一文是作者为摄影艺术集()写的序。2.老北京民居建筑的主要形式是()。

3.《废墟的召唤》一文主旨是通过对()废墟的凭吊、聆听,而思考,将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思考融入特定的()之中,运用的()手法写了一个百废待兴、渴望变革、期待新生的废墟。

4.这样布置后,它打开了它的云库,拨给这区域的,有()云,()雾,()霞光,()云海。

5.《过万重山漫想》是一篇(),作者借助()和()歌颂了历史上那些()的人物。

6.《胡同文化》的语言()、()、(),但很有味儿,富于表现力。7.宗璞,现代()(性别)作家。原名(),作品有小说()、()等,其中作品()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童话()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8.“过万重山漫想”,“万重山”指()。

9.“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用香油之少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北京人对生活()和()。

10.“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的景象,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无可奈何之感。

三、判断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

1.“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北京人性格的佩服和调侃。

2.《过万重山漫想》一文有许多语段由问句组成,其作用是反映出作者喜欢追求构思的奇特,句式的新颖。

3.《废墟的召唤》作者通过对圆明园废墟的描绘,意在引起人们对像圆明园废墟一样凝固的事物的关注,召唤人们重建圆明园的信心。

4.北京胡同的建筑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文化特点。

5.“楚国早已是湖北省,但楚辞的光辉,不是永远充塞于天地之间么?”这句话是说,历史变迁,人世沧桑,楚国早已不复存在,但屈原的精神却仍在流传。

6.废墟的“召唤”──“召唤人们留下来,改造这凝固的历史”,而响应“召唤”,是每个人的责任。

7.《胡同文化》是作家为散文集《胡同之没》所写的序言。

8.“过万重山漫想”,“过”是线索,体现空间切换;“漫想”是组材,反映时间链接,指不受拘束地畅想。

四、简答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胡同文化》作者在对胡同文化的描写中,包含了什么感情?

2.北京的胡同有何特点?

3.《废墟的召唤》中作者为什么把圆明园废墟与“凝固的历史”相联系?

4.作者写作《废墟的召唤》一文的目的是什么?

5.《过万重山漫想》写的明明是作者穿过三峡时的感受,为什么作者不把题目命名为《过三峡漫想》而称之为《过万重山漫想》呢?

6.《过万重山漫想》一文围绕什么为线索来写?

五、阅读题(共2道题,每题10分,共20分)

(一)材料一: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老舍《茶馆》里的王利发说,“我当了一辈子顺民”,是大部分北京市民的心态。

我的小说《八月骄阳》里写到“文化大革命”,有这样一段对话:“还有个章法没有?我可是当了一辈子安善良民,从来奉公守法。这会儿,全乱了。我这眼面前就跟‘下黄土’似的,简直的。分不清东西南北了。” “您多余操这份儿心。粮店还卖不卖棒子面?”“卖!”“还是的。有棒子面就行。„„”我们楼里有个小伙子,为一点事,打了开电梯的小姑娘一个嘴巴。我们都很生气,怎么可以打一个女孩子呢!我跟两个上了岁数的老北京(他们是“搬迁户”,原来是住在胡同里的)说,大家应该主持正义,让小伙子当众向小姑娘认错,这二位同声说:“叫他认错?门儿也没有!忍着吧!──‘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睡不着眯着”这话实在太精彩了!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

材料二:看看这些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但是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也许像西安的虾蟆陵,南京的乌衣巷,还会保留一两个名目,使人怅望低徊。

再见吧,胡同。

1.材料一主要写了什么?(1分)

2.材料一中引述“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生活,用意是什么?(3分)

3.“‘睡不着眯着’这话实在太精彩了!”其“精彩”之处是()(1分)

A. 反映了北京文化的市民化特点。

B. 传神地刻画了北京人“忍”的特点。

C. 这是反语,讽刺了北京人死要面子。

D. 道出了北京人的倔强。4.对“北京人,真有你的!”一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1分)

A. 奚落北京某些人逆来顺受的小市民心态。

B. 讽刺了北京人的怀旧情绪。

C. 称道“老北京”懂得生活,语言精辟。

D. 赞叹北京某些用语的幽默,令人倾倒。

5.材料二中作者谈到看了照片后人们会产生“怀旧感情”和“伤感”,又说“这是无可奈何的事”,你怎么理解这些话的含义。(2分)

6.材料二“再见吧,胡同”一句,包含着作者对北京胡同或胡同文化怎样的态度?(2分)

(二)那个时候,穿过三峡使用什么交通工具呢?记得我年轻的时候,见过南宋北派山水画家夏圭画的一个手卷《巴船下峡图》,画的虽是木船,却大得很,船舱是两层楼,篙工舵师有十几个。那长篙短篙拄在礁石上,巨浪狂扑,船舷两侧,生死在毫发间的情景,至今想来还感到惊心动魄。夏圭画的是宋朝的船,由南宋上溯两千年左右的周秦时代,那时的船自然要简陋得多,也许只有原始的独木船了。用独木船穿过三峡,简直难以想象,可是那第一个人就是毫不含糊地这么做的。

再想下去。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绝然不是第一个。在他之前必定已有许多个,只是或是半路折回,或者中途遇险,没有走完三峡的全程而已。折回的和遇险的为探明三峡的航道尽了力,也给后来者增加了精神负担。折回的要说:“我试过了,是通不过的。”遇险的自己不会说,别人

要说;“还想冒险,不要命了吗?”也还会有一些旁观者、嘲笑的、反对的,嘁嘁嚓嚓地发议论,上前拉一把。,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微微一笑,还是登上了独木船。

1.给文中的空白处填上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都 却 但 而且 于是

B. 都 但 却 甚至 然而

C. 却 并且 还 甚至 终于 D. 却 并且 还 而且 然而

2.第一段中说“用独木船穿过三峡,简直难以想象”,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 这是因为周秦时代可能只有原始的独木船。

B. 这是因为周秦时代的船要比南宋时代的船简陋得多。

C. 这句话说明在周秦时代一般的人很难穿过三峡。

D. 这句话是说明在当时要穿过三峡简直是异想天开,完全不切实际。3.第二段中说:“折回的和遇险的都为探明三峡的全程尽了力,但也给后来者增加了精神负担。”这里的“精神负担”具体指什么?请指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2分)

A. 自己可能会像其他人一样再一次失败。

B. 穿越三峡可能要以付出生命作为代价。

C. 如果失败自己就不能流芳百世,永垂青史。

D. 各种各样的舆论给自己带来的心理压力。

4.下列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由《巴船下峡图》,人们可以想象第一个过三峡的人穿越三峡的时候是多么的惊心动魄。

B. 作者写《巴船下峡图》用的是描写的手法,主要目的是突出南宋时代比周秦时代条件好得多。

C. 第二段中说:“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绝对不是第一个。”这里的两个“第一个”的内涵是相同的。

D. 这两段的思路是由物质到精神,第一段强调客观条件的简陋,第二段突出主观上的拼搏,两部分的内容形成鲜明的对比。

5.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两段文字的主要意思。(不超过35字)(2分)

六、写作(45分)

1.有人认为,如果尝试用有限的词语去概括一座城市的话,那么,给北京和上海选用的词语是:大气,古老,给北京;繁华,精致,给上海。你同意这种看法吗?查找资料,写一段文字,比较北京和上海这两座特大城市表现出来的文化特点。(200字左右)(10分)

2.调查研究当地饮食与文化的关系,写一篇文章,可以是风俗介绍,也可以写成调查报告,还可以写成文化杂谈。(600字以上)(35分)

方法参考:

(1)调查当地风味小吃,如品种、口碑和制作方式等。

(2)调查当地有关饮食风俗习惯,如年节饮食习惯,接人待物饮食习惯等。

(3)思考这些习惯的形成、演变与当地经济、文化和思想意识的关系,写成调查报告。

参考书目:①《中国文化史三百题》,上海古籍出版社 ②《中国社会生活史》,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③《中国文化心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

答案

一、选择训练

1.B 2.A 3.B 4.C 5.A 6.B 7.D 8.A 9.A 10.C 11.B 12.D 13.C 14.B 15.D

二、填空训练

1.《胡同之没》

2.胡同

3.圆明园、景物、拟人

4.倏来倏去的、扑朔迷离的、绮丽多彩的、雪浪滚滚的5.游记、想象、联想、具有开拓精神

6.平淡、朴素、口语化

7.女、冯宗璞、《红豆》、《桃源女儿嫁窝谷》、《三生石》、《弦上的梦》、《总鳍鱼的故事》

8.坐船穿行长江三峡经过的崇山峻岭

9.易于满足、节俭

10.怀旧、感伤

三、判断题

1.错

2.错

3.错

4.对

5.对

6.对

7.错

8.对

四、简答题

1.作者对胡同,对胡同中的市民生活,对胡同文化的同情、理解、批判及文末的怀旧、留恋略带伤感的情感。

2.可以得到如下概括:方正、取名、宽窄、网络等。就其“方正”而言,使得北京人方位意识极强;从“取名”而言,其原因很多,有计数、物件、行业、人物、形状等,但都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从“宽窄”而言,可反映出人的阶层不同;就“网络”来说,也体现了生活方便、安静这一特点。

3.在作者眼里,让中华民族、中国人民蒙受着奇耻大辱的圆明园的废墟虽然如石刻一般,停滞了,凝固了,但与它有关的历史却使人难忘,所以它是一个象征,即“凝固的历史”。

4.作者写作本文的主旨意在通过对圆明园废墟的凭吊、聆听,而思考,将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思考融入特定的景物之中,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了一个百废待兴、渴望变革、期待新生的废墟。表达作者呼唤人们改造这“凝固的历史”的愿望,并号召人们在改造历史上尽每一个“我”的责任。

5.(1)“万重山”源自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2)万重山又与作者万千心绪相吻合,相呼应。从而使得题目有出处,有来历,更雅致,又是作者情感之凝结处。

6.本文的线索,一是紧紧扣住一个“过”字,写了游三峡的全过程;二是紧扣“漫想”二字,沿着“历史──现实──未来”的思路,在不断拓展时间内涵的同时,丰富文章主题内涵。

五、阅读题

(一)1.揭示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忍”。

2.①传达出“文化大革命”**的信息。②突出证明北京市民“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的心态。③丰富了文章的思想内容:在动态中揭示胡同文化没落的不可避免。

3.B

4.A(点拨:此项内容表面调侃,实是婉转的批评。)

5.胡同文化将随着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而日渐消失,这是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的必然。

6.表现作者对封闭文化渐离的怅然告别,对现代文明到来的期盼呼唤。

(二)1.B 2.D 3.C 4.A

浅谈职高语文教学方式的生活拓展 第6篇

职业高中语文课作为一门基础学科, 在这一培养目标中承担着—份重要的责任, 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事实上, 很多学生进职业高中就是为了学得一门技术。有的学生认为专业课程更有实用价值, 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专业课的学习上, 忽视语文对生活的重要作用。因职业高中是以就业为目标的特殊性, 贴近生活, 源于生活, 服务生活, 就成了职高语文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

二、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基础

语文教学生活化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1897年,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概念。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提出:“生活的教育、通过生活而教育、为生活的教育。”语文学科的社会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职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适应日后学习与发展的能力。”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决定了职高语文教学只有生活化, 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社会的生活需要。

三、让语文课堂生活化的策略

(一) 突出实用内容, 凸显职业特色

作为职高的语文教师, 应该充分利甩新理念、新思路来上好语文课, 让学生充分认识、体验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生话离不开语文, 学好语文可使我们更好地交际、交流。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思考生活、表现生活, 引导学生勤写生活随笔, 努力把语文学习自然而然地由课堂扩展到生活之中。“注重基础, 强化能力, 突出重点, 学以致用”, 体现鲜明的职教特色, 利于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职高生。

1、优化书写教学。提升书写水平。俗话说“字是打门锤, 字是敲门砖”。字也是一个人的门面, 部分职高学生汉字书写的规范意识不强。平时也不重视书写规范的汉字。无论是记课堂笔记还是做课后作业, 书写的汉字都是潦草马虎、随手而就。职高学生如果写字时别字连篇、字形难看。不仅会有损自身形象, 而且会影响表达效果, 对就业和生活都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所以, 教师要从学生入学之日起, 就要加强写字教学,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写好字的重要性。

2、优化听说教学, 培养实践能力。在现代社会, 言语活动越来越简化和迅捷, 当代科技的高度发展, 聆听比阅读具有更广泛的信息对象。因而, 如何从他人的口头言语中获取信息, 应成为职高语文教学一个重要内容。教师要从生活出发, 多培养学生听新闻广播和听一般性发言, 听读深浅适度的文章, 复述所听的基本内容, 说出要点和中心的能力, 并养成专心听话的习惯。

如何在交际中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思想, 如何在交流中让别人听从自己的意见, 这些都与口头表达有关。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多创造说话的机会外, 更应系统地进行说话能力的培养训练。首先, 职高生要学好普通话, 我们可以在早读时亲自督导学生普通话的练习, 纠正他们的发音, 督导他们正确的语速, 培养他们的语感。其次, 需要指导学生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意图。其中涉及说话的表达技巧、说的心理素质以及态势和一般技巧等。再则还应根据各专业的特点, 补充或突出相关的训练内容。如, 文秘专业的应补充“礼仪致词”“会议讲话”等内容, 旅游服务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应补充“欢迎词”“导游词”等内容。这样, 学生感到所学的内容与自己选择的专业对口, 学起来兴趣较浓.效果较好。

3、优化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职校学生要学会写作常用和与专业有关的应用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成和发展, 应用文在各行各业中运用越来越广泛。如工作之前先计划, 工作之后要总结, 与人交际要写信, 应聘需写求职信, 竞聘上岗需演讲等。教师要潜心研究大纲和教材, 把握应用文写作的要求, 切实加强教材介绍的应用文写作训练, 把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用文体讲深讲透, 让学生熟练掌握, 为学生将来的工作、生活和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加强专业联系, 提升职业素养

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任务, 所以, 待语文教师应该时时不忘自己姓“职”, 始终用职业教育的战略眼光看文本。在教学中应该体现“以市场为导向, 以就业为目标”的办学指导方针, 职高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在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养同时, 要充分体现专业特点, 为专业服务。

生活化的职高语文教学.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经常与专业教师交流、对接、沟通, 充分了解专业需求和教学内容, 把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与专业紧密结合, 充分利用专业课的教学资源, 努力构建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学体系, 加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语文课与专业紧密结合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对本专业知识温故而知新, 进一步关注未来的就业。使学生明白就业的艰难和困难, 意识到自身专业知识储备的不足, 从而激发其上进之心、深造之意。

职高数学拓展模块试卷 第7篇

关键词:中职语文;拓展模块;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一、研究背景

在中职教育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中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大量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这一教育目标与当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因此中职教育成了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大支柱。自从2005年召开了全国教职工作会议后,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就因国家的重视而得到了高速发展,全国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措施和政策促进本地的职业教育,中职教育体系的建设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推进,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企业对新招收的员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需要新员工具备专业技能,也对员工的人文素养提出了要求。企业希望新招收的员工能够一入职就适应其工作岗位。因此,传统“重专业,轻人文”的中职教育观念已不适应现在的企业需求。全面改革中职教育课程设置体系,重视以中职语文为主的课程改革成了當前各大中职院校的首要任务。

二、研究思路

在中职教育的改革道路中,应与时俱进地顺应职教改革的历史发展潮流,抓住机遇,通过探讨和分析当前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现代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设置与此相适应的语文教学模式,确立以“开展语文拓展活动为主,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为目标”的开放式语文教育课堂,尝试将该课堂作为中职语文教育的经典典范,引导新兴语文教育的改革方向,并且在各大中职院校进行推广和普及。

首先,研究中职语文教育的具体目标。根据企业实际的用人需求,开发符合其用人需求的中职语文教育标准,编制统一的中职语文教材,确定语文教育模块的具体内容及其相对应的实行方案。

其次,研究教学方法的改革。可以借鉴高校的以“必修课为主,选修课为辅”的教学方式,再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拓展课程,逐步形成中职语文拓展模块课堂的教学体系。

最后,要针对中职语文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纠正其教育方法,从而引导语文教育工作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实施方法

1.拓展模块课堂的教学模式

各大中职院校可以在把“语文”这一课程当成必修课的基础上,一周开展1~2节语文拓展课程,通过学生互助互教、自主学习、表演话剧等趣味十足的方式调动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积极性。

2.拓展模块课堂的实际内容

中职院校可以自主编纂一本符合本校所设专业特点以及语文拓展课程开设所需的校本教材,此教材不但可以对所涉的拓展课程模式进行个性化、趣味化的内容编制,还可以为学生推荐当下符合中职教育目标的潮流节目、杂志和相关网站等内容。

语文教育工作者要转变原本守旧的教育理念,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的学习。

在教师教授某一特定的课本内容时,可以搜集该内容相关人物的生平趣事,用音乐、话剧、朗诵或者是简单漫画等方式通过PPT的形式来展示,让学生不再一味地跟着枯燥无味的课本学习。还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对某一内容进行讲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激起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四、实例分析

笔者所带的班级曾尝试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拓展模块的教学,在配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将其与高科技相结合,制作丰富有趣的PPT课件作为主讲内容,这与原来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相比,效果更加显著。

比如笔者在教授《再别康桥》这一内容时,首先会在课前布置学生对这首诗的作者、生平经历、生平趣事等资料进行搜集,将其作为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该内容时代背景的深入了解,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然后将《再别康桥》这一诗歌内容用Flash动画的方式在课上进行播放,让学生直观明白整首诗歌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对该诗歌的理解学习。与此同时,在接下来的教学上,笔者注意与学生“双向互动”,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回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领悟到语文学习的真谛。

五、结论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课堂教学的实践表明,这一创新型教育方式比传统的语文教学效能要高得多。中职语文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能够在语文的学习中提升自身的人文修养。所以,大力推进中职语文拓展模块课堂教学体系的建设,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推进中职教育的跨越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杨九俊.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上一篇:四年级乌塔读书笔记下一篇:罪犯文化教育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