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商务厅领导讲话稿

2024-05-11

省商务厅领导讲话稿(精选6篇)

省商务厅领导讲话稿 第1篇

在2010年南昌市商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省商务厅副厅长刘文华

(2010年3月1日)

尊敬的刘家富副市长、高鹰群市长助理、同志们:

今天我很高兴、也很荣幸的参加南昌市2010年的商贸工作会议。元宵节刚过,南昌市商贸流通领域的代表就齐聚一堂,共商南昌市商贸流通业进位赶超、跨越发展的良策,充分体现了南昌市商贸委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省商务厅很重视这次会议,受党组书记、厅长伍再谦和李青华副厅长的委托,我代表商务厅专程到会,对会议的召开、对受表彰的先进单位表示热烈祝贺!

2009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省商务厅党组团结全省广大商务战线干部职工,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全省商务经济发展呈现回升向好、逆市上扬的良好态势,实际利用外资完成40。25亿元,增长11。7%,总量继续保持中部第一,引进省外单项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资金1367。13亿元,增长24。2%,外贸出口完成73。64亿美元,增速列全国第3位、中部第1位,较上年分别前进了2位和5位,外贸出口总量列全国第17位,中部第3位,较上年分别前进2位和3位,结束了在中部地区外贸出口长期垫底的局面。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484。4亿元,增长19。3%,高出全国平均增幅的3。8个百分点,增幅列全国第5位。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各设区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所以借此机会,受伍厅长委托,代表商务厅向南昌

市政府对全省商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2009年,南昌市商贸流通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国家和省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难得机遇,主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上下一心,排难而进,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许多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刚才听了喻德火主任的工作报告,他从十个方面对去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非常全面,振奋人心,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主要有三点:一是扩大消费对全省的贡献大。2009年南昌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了634亿元,增长24。1%,高出全省4。8个百分点,不但总量列全省第一,重要的是增幅也列全省第一,这个非常难得。为什么,因为我做过了解,其他一些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列全省第一,但增幅排不到第一;二是列入全国试点城市的工作比较多。比如南昌市分别被国家商务部列为早餐工程示范试点城市、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和商务领域行政执法试点城市。一个城市同时有三项工作列为全国试点,这在省内是唯一的,全国省会城市中也不多见。列入国家试点,既能获得国家政策资金的支持,促进和加快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同时也扩大对内对外的影响力,提升了我们南昌市的整体形象,这是一举多赢的事情。三是争取国家项目多、资金多。2009年,南昌市分别承担了国家双百市场工程2个、农超对接项目4个、社区商业双进工程项目3个,共获得项目资金6786万元,资金总量占据全省争取商务部资金的三分之一。这些项目的实施,发送了南昌市流通基础设施条件,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有力的拉动了城乡消费。2009年南昌市商贸流通工作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市商

贸流通领导干部职工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商务厅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全市商贸领域广大干部职工表示热烈的祝贺和崇高敬意!

2010年是充满挑战和希望的一年,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中部崛起的机遇,特别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加快商务领域的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进位赶超,在崛起的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关于2010年全省商贸流通工作,全省经济工作会和全省搞活流通扩大消费工作会议已经做了非常明确的部署。省政府熊盛文副省长在会上也提出了具体要求。2010年南昌市的商贸工作,喻主任从六个方面进行了布置,等下刘副市长还要发表重要讲话,请大家按照家富副市长的讲话,抓好细化和落实。下面,我结合熊副省长讲话精神,对南昌市的商贸工作提出五点建议和希望,供大家参考。由于我长期从事外经贸工作,接手内贸工作时间较短,所以讲得不一定对,敬请批评指正。

一、在扩大消费上有新的更大的作为。

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了2010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幅度为16%。2009年南昌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总量25。5%,比重大。南昌市主要经济指标在总量方面占全省比重超过25%只有两项,一是财政收入,另一个就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因此,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的完成,南昌市要承担更重的责任,做出更大的贡献。我希望大家按这次会议的部署,牢牢把握高铁、地铁、低碳和鄱阳湖四个时代的发展机遇,发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城市的作用,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做大会展旅游业,特别是抓住在南昌市举办第五届中博会契机,扩大消费。这里要求一是要当好东道主,做好会议承办工作,让来自中外的嘉宾高兴而来满意而归。二是会展与旅游相结合,以展会吸引游客,拉动餐饮、住宿消费。我高兴的看到,南昌市今年实施的五个十工程,如能够顺利推进,对扩大消费规模、做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三是组织各类产品尤其是省产名优产品的促销活动。2009年东湖春天购物节、西湖区都市购物节等促销活动开展得很好,效果显著。希望南昌市结合全省重大经贸活动,多组织一些此类促销活动,以更大力度促进消费、拉动内需。

二、在培育大型商品市场、大型商贸流通企业上有更大的作为。

大型商品交易市场是商品流通的重要载体,大型商贸流通企业是发展商贸流通业的主力军。熊盛文副省长在全省搞活流通扩大消费工作会议上提出,经过3-5年,全省争取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企业达100家,今年要达到15-20家,超过100亿元的达到2-3家。按这一要求,希望南昌市对现有大型企业进行认真研究,采取切实措施,出台有力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大型商品市场和商贸流通企业的力度。

三、在发展特色商业街区上有新的更大作为。

特色商业街是一个城市形象和实力的展示,也是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标志。作为省会城市,南昌市应引领全省商业特色街的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街区。从目前情况看,南昌市特色街区有了一定的基础,也做了规划,希望抓紧实施,加快建设改造步伐,以特色商业街区建设繁荣城市商业,丰富业态形式。

四、在实施国家试点工程和项目上有新的更大作为。

南昌市在2009年争取到了多项试点示范项目,这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关键是抓好试点工作的细化实施,按试点的标准和要求完成相关工作和建设任务,发挥好试点工作示范作用和项目辐射作用。这是自身工作的需要,也是对国家商务部负责。商务部给了我们江西省、市试点,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一定要按要求高标准做好。只有把试点项目做好了,才能争取更多的试点工作。我要强调的是,今年农超对接工作,熊副省长提出了明确要求,要通过农超对接让江西的大米、冷鲜肉、柑橘、、淡水产品等大宗农产品走向全国,进入省外销区50%的大型超市。省商务厅和农业厅已联合下发了推进农超对接的工作方案,最近还将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南昌市这几大农业产品具有相当的竞争优势,希望市商贸委高度重视,会同市农业局扎实推进这项工作,抓出成效,走在全省前列。同时,也希望南昌市继续包装项目,向商务部争取更多项目和资金。

五、在整顿市场秩序、优化消费环境上有新的更大作为。一是要抓好生猪定点屠宰工作。这项工作事关食品安全和群众生活,尤其是今年在南昌市举办中博会,众多中外客商将云集南昌,更不允许出现任何食品安全问题。要抓好定点屠宰场的监管,严格肉品检验,严格操作程序,确保出厂肉食品质量。要加大打击私屠滥宰力度,从源头上解决肉品质量。二是要落实国家扩大消费的相关政策。如用水用电用气工商同价,融资担保贴息,把国家、省市刺激内需的各项政策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企业、落

实到消费者身上。三是做好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工作,根据部署,今年开始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工作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移交到了商务部,这项工作是复杂长期工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管三件事:第一,根据规定标准批店,第二,制定药店质量管理规范,第三,对违反质量管理的进行了查处。那么,药品流通行业管理由商务部门负责,主要有五件事情:第一、研究制定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发展标准、促进政策并组织实施;第二、维护公平竞争、完善统一开放的药品流通体系;第三、推动药品流通行业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提高流通效率和行业组织化水平,克服目前小、散、乱的状况;第四、建立药品流通行业的管理机制;第五、指导行业协会实现行业自律,开展行业培训和制度建设,加强药品流通行业管理的目标就是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支撑医药体制改革,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确保百姓能够方便买药、安全买药、廉价买药。一月份商务部已开了工作会,考虑到设区市机构改革进展不一,我们先发文部署了此项工作,待改革完成后再开会统一部署。省厅要求各市切实抓好药品流通行业管理的摸底工作,希望南昌市商贸委扎实工作,为全省药品流通行业管理提供经验。

同志们,做好新时期的商贸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衷心希望南昌市商贸流通领域的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各项工作,坚定信心,积极作为,进位赶超,努力开创全市商贸流通工作的新局面!

省商务厅领导讲话稿 第2篇

(供领导参考)2017年9月4日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家长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能够见证北师大万宁附中新学期开学典礼暨北师大万宁附中省一级(甲等)学校揭牌仪式这一重要时刻。首先,我谨代表省政府、省教育厅向莅临本次开学典礼各位领导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向学校全体师生表示热烈的祝贺!祝贺北师大万宁附中成为海南省一级甲等学校。向默默奋斗在教育教学一线的北师大万宁附中老师们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你们辛苦了,提前祝大家教师节快乐!也向在美丽的北师大万宁附中生活学习的同学们表示美好的祝愿,祝愿你们从这里起航,驶向理想的彼岸!

打造电子商务强省若干建议 第3篇

一、浙江电子商务产业的主要特点

浙江是全国最早提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产业的省份, 正在成为全球最发达的电子商务区域之一。目前, 全省“大电子商务”产业链渐趋成型, 已成为全省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是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的重要助推力量。

(一) 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目前全省开设各类网店近90万家, 占全国的14.7%;有65%的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交易额居全国前列 (详见表1) 。全国十佳电子商务服务商中浙江占有7席。

(二) 电子商务产业支撑服务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资源来源:《中国电子商务报告 (2010—2011年) 》、《中国电子商务报告 (2012年) 》;浙江省商务厅;全国及相关省市统计公报;艾瑞咨询、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以电子商务交易服务为龙头, 物流配送、支付安全和信用认证、软件开发相配套的电子商务服务业已形成规模, 电子商务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阿里巴巴拥有全球最大的B2B平台、C2C平台 (淘宝网) 和第三方支付平台 (支付宝) , 业务辐射190多个国家和地区 (详见表2) , 有效解决了网络信用和支付安全问题。阿里小微信贷降低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门槛, 减少了融资成本。全省已有18家企业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 占全国的9.2%。特别是快递业迅速兴起, 为网络零售快速发展提供了物流支撑, 由阿里巴巴、银泰等企业联合成立的“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已将中国物流网建设的首站城市放在金华。阿里巴巴集团以5.86亿美元购入新浪微博18%的股权, 实现了电子商务和社交平台的强强联手。云计算、物联网和自然语言等新兴技术不断出现, 有效解决了存储空间、计算能力和数据服务等瓶颈问题。

(三) 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浙江省上下已逐步形成共识, 并在全国率先实施“万企电子商务推进工程”, 全省共有11万多家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应用阿里巴巴“诚信通”业务。杭州、金华分别被授予“中国电子商务之都”和“中国电子商务创业示范城市”称号, 两市先后出台了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的政策文件;杭州、宁波入选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城市;杭州西湖区文三街电子信息街、金华市区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入选首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阿里巴巴集团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入选商务部电子商务示范企业。

二、打造电子商务强省的目标和重点

未来一段时期将是电子商务产业的迅猛发展期, 它将进一步创新商业模式、刺激潜在消费、促进就业增长、助推经济转型。按照省委省政府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总体部署, 落实我省创新驱动战略, 必须扩大电子商务的创新引领作用, 切实提高网络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作用, 力争到2017年将我省打造成电子商务强省。

打造电子商务强省要围绕“强”字, 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 做强做大电子商务产业

一是做强网络零售。继续支持淘宝网做强做大, 进一步巩固其全球最大第三方网络零售平台地位。培育一批辐射全国服装、医药、纺织品、日用百货等专业的网络零售企业, 实现企业总部、利润、税收、就业在浙江, 销售覆盖全国及全球市场的新格局。推进一批传统优势商贸业采取O2O (即线上到线下、线下到线上) 方式, 以“店商+电商” (线下实体体验, 线上网站购买) 的模式实现转型发展。

二是做大B2B电子商务。充分利用国家批准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 引入优势企业依托宁波、舟山大宗商品交易平台, 开展煤炭、钢铁、塑料、粮食等大宗商品的网上交易, 并逐步扩大线上成交比例, 以增强大宗商品定价话语权。推动专业市场和电子商务互动发展, 实现实体市场与虚拟市场的融合。深化义乌小商品城与阿里巴巴的战略合作, 共同打造全球网货营销中心和全国网商集聚中心。推进行业网站由信息流服务向信息流、商流、物流和资金流的综合服务发展。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2年度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数据监测报告》。

三是拓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探索制定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所涉及的在线通关、检验检疫、退税、结汇等相关基础信息标准和接口规范, 实现海关、商检、国税、外管、电商企业、物流企业等之间的标准化信息流通。

四是做活农村电子商务。将各地特色农产品网络销售作为重点, 建设展示交流与产销对接的电子商务平台。整合现有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相关资源, 建设全省性农产品交易的综合性电子商务平台。

(二) 确保安全、可靠的金融支付体系

加快建立由网上支付、移动支付、固话支付以及其他支付渠道构成的综合支付体系。鼓励银行拓展电子银行服务业务, 强化在线支付功能;鼓励银行加强与电子商务企业的合作。重点加大对B2B在线支付的技术和安全支持力度, 扩大B2B在线支付的比重。推进认证平台建设, 完善电子认证基础设施, 开展电子认证加密技术研究。加强信息安全防范, 引导电子商务企业完善数字认证、密钥管理等安全服务功能。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监管与评估机制, 提高电子商务系统的应急响应、灾难备份、数据恢复、风险监控等能力。

(三) 提供高效、便捷的物流配送体系

整合现有的工业、商业、仓储和运输等物流信息资源, 推进物联网等先进物流技术及装备的应用。支持“菜鸟网络”在金华搭建的全国首个仓储网络, 支持各大民营快递企业在浙设立区域总部。推进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互动发展, 特别是解决网购“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为网上交易提供快速高效的物流支撑。培育信誉良好、服务到位、运作高效的重点快递配送企业。

(四) 探索先进的技术支撑体系

充分把握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带来的商机, 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开展海量数据智能分析, 促进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与数字增值业务延伸。抓住杭州被列入首批“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契机, 加快推进浙江云计算发展, 建设云服务平台, 完善云安全解决方案, 推进海量存储、虚拟化和低功耗等云计算技术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应用, 吸引中科院等研究机构为我省电子商务产业服务。同时, 发展信息技术服务外包, 鼓励基础电信运营商、软件供应商、系统集成商的业务转型, 为电子商务企业提供平台开发、信息处理、数据托管、应用系统等外包服务。引进国内外知名服务企业到浙江设立区域总部, 对中小电子商务企业开展软件运营等服务。

创新发展移动电子商务, 鼓励基础电信运营商、增值业务服务商、内容提供商和金融服务等机构加强协作, 依托应用手机、个人数字助理和掌上电脑等智能移动终端, 开展移动电子商务。加大电子商务领域应对黑客攻击的技术攻关, 营造安全有序的电商发展环境。

三、加快打造浙江电子商务强省的政策建议

顺应新形势, 应充分尊重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规律, 重点围绕“六个一”努力为电子商务产业创造宽松的环境和优越的条件, 即向国家争取一定的先行先试政策, 成立一个电商指导服务机构, 营造一个良好的电商生态环境, 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 培育一支电商产业队伍, 每年或隔年召开一次全省电商大会。

(一) 积极向国家申请建设浙江电子商务发展试验区, 成为浙江省第五大国家战略, 并建立由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部委和浙江省共同组成的电子商务发展省部联席会议制度。

以杭州、宁波入选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城市为契机, 积极争取跨境电子商务采取“出口产品入区退税、进口产品出区征税”的管理办法。

(二) 在省商务厅内组建电子商务发展局 (或网络经济发展局) , 进一步加强对全省电子商务的规划、指导、管理和服务。

研究制定电子商务服务登记、网站标识、信息发布与备案、信用信息等方面的技术标准和规范。鼓励电子商务企业积极参与电子商务行业标准、服务规范和贸易规则的制定和修订, 扩大国际话语权。

积极推进跨区联动协调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保证监管的持续性和有效性。探索建立电子商务品牌培育、申报认证新标准新方法, 破解电子商务品牌建设瓶颈。鼓励支持更多的电商企业获取第三方支付牌照。出台社区物流配送设施标准, 在已有社区设置配送场所, 在新社区建设物流公共配套设施, 破解电商配送“最后一公里”难题。

(三) 制定电子商务行业法规, 借鉴联合国、部分发达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 (见附表一) , 率先制定《浙江省电子商务促进条例》, 在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的同时, 也要注重电子商务规范、安全的发展环境。

推进电子商务统计制度改革, 加快电子商务调查、统计、评估等地方标准与规范的研究与制订, 推进与国际标准的接轨。

(四) 学习借鉴广东、上海等地经验, 建议扩大省级电子商务发展专项基金至1亿元以上, 重点用于:引导支持重大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在中小企业利用第三方平台发展电子商务方面给予补贴和优惠;建立电子商务创业、孵化机制, 对企业和个人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倾斜;大力扶持大专院校毕业生等人员从事电商就业和创业。

鉴于电子商务产业已被列为浙江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建议享受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政策。

将金华的网络经济产业集聚区打造为浙江省第十五个产业集聚区。

(五) 创新电子商务服务人才培养机制, 建设一支规模大、质量高的电子商务产业队伍。加大资金投入, 开展电商领袖培育计划;引进国内外电子商务及相关领域高端人才;支持阿里学院搭建大学生和小企业的人才直通车, 培育实用型、创新型电商人才。

整合“政产学研”各方力量, 深入研究电子商务实际运行中的重大问题, 为浙江电子商务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参考。

发挥浙江省电子商务促进会等中介机构作用, 积极支持龙头电商企业举办业务培训班, 提升全省电子商务从业人员业务水平。

省商务厅领导讲话稿 第4篇

省委常委、省委高校工委书记李培,省政协副主席罗黎辉及省委办公厅班主任何巍,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何金平,省委高校工委常务副书记何玉林,省教育厅副厅长、省招生考试院院长朱华山,共青团云南省委书记杨军,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陶晴,省委高校工委委员、省招生考试院党委书记杨嘉华等领导出席看望慰问活动。

李培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留校大学生致以新春的慰问。在讲话中,李培首先介绍了2013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显著成绩,通报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大学生就业工作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充分肯定了全省高校内涵式发展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高校系统为经济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他要求全省高校系统在新的一年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调整结构、提升质量、创建特色、推动发展,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更好地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他寄语全省大学生:要勤奋学习,提高本领;要志存高远,志在四方;要常怀感恩之心,多为社会作奉献;要安排好假期,过一个有意义、有价值、有收获的寒假生活。

2013年评为全国道德模范、来自文山学院的傈僳族学生霜福伟与其他几位同学的励志故事,引起了在场大学生们的强烈共鸣。“寒假留校不能回家,想家的念头时常会涌上心头,但此时,我的内心充满了温暖。我们将化关爱为动力,以进取之心发奋学习,以感恩之心回报社会。”昆明理工大学的张艾丽同学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省领导活动讲话稿 第5篇

很高兴在这里跟大家共同庆祝江鹰宏图公司成立二十周年,首先表示热烈祝贺。其次,我谈三点内容。

一、工程咨询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首先我要重申一下工程咨询的概念。目前,社会对工程咨询的认识不足,概念模糊,与国际通行的为投资建设提供全过程服务的理念不一致,甚至认为工程咨询就是做可研、搞评估,这是错误的。工程咨询是以技术为基础,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工程实践经验、现代科学和管理方法,为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与实施全过程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咨询和管理的智力服务,覆盖国民经济各行业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其次要强调下工程咨询的重要性。中央领导同志历来十分重视工程咨询工作,近年来给工程咨询业作了一系列重要批示。胡锦涛批示“工程咨询理论和方法的创新关系到科学发展观在投资领域的贯彻落实,需加强这一研究的指导和协调”。温家宝07年批示“贯彻科学发展观,做好工程咨询工作,对于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可见,做好工程咨询工作,关系到调整经济结构,关系到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国家发展的长远大计,关系到我们经济社会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江鹰宏图公司在江阴社会经济建设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江鹰宏图公司目前是无锡地区唯一的综合性甲级工程咨询单位,也是全国县(市)中唯一具有甲级资质的综合性工程咨询单位,业已成为全国县域综合性工程咨询机构中资质级别最高、服务专业与范围最广、业绩最为突出的标杆。公司在江阴这片投资热土上,高擎县域咨询大旗,为江阴市支柱产业做大做强;为行业龙头、重点企业集团二次创业,再铸辉煌;为发展资本经营、打造与强化“江阴板块”;为改组改制、促进中小企业及私营经济发展;为招商引资请进来,投资国外走出去;为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等作出大量卓有成效的咨询服务工作,是江阴经济腾飞中的潜在亮点之一,值得江阴人民自豪与珍惜。

最后,提出三点希望。

一是希望江阴政府能进一步重视工程咨询工作,将工程咨询视为政府投资决策智囊、参谋助手和技术支撑。通过发挥工程咨询作用,弥补地方政府决策主体时间和精力的不足,更客观、更科学地制定政策,投资项目,研究规划。

二是希望各投资建设单位充分认识“先咨询后决策”的重要性,把委托前期咨询由“被动”变“主动”。当前,信息就是资源,就是财富。提前研判,未雨绸缪,是企业在全球经济形势不断动荡,暗流涌动的情况下认清形势、规避风险的有效手段。

省领导统计会议讲话稿 第6篇

同志们:

这次全省统计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全国统计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对统计工作的要求,总结20xx年工作,分析研究当前统计面临的形势,部署20xx年重点工作。

一、20xx年工作回顾

20xx年是湖北统计发展的重要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国家统计局的科学指导下,湖北统计人紧紧围绕“五个着力、一个确保”工作重点,创新理念,坚定目标,勇于担当,奋发进取,各项统计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一)统计工作取得新成效。

1.正本清源,统计数据质量进一步提高。20xx年,全省上下准确把握习关于经济增长的新思维和关于统计数据质量的新要求,坚持不懈狠抓统计数据质量。一是数据质量管控关口前移。各地加强直报数据实时监控,对数据异动及时查询,严把数据质量源头关。二是数据质量评估制度逐步完善。省局先后出台并完善了各专业数据质量协调性评估方案,建立数据质量评估会议制度,省局党组每月对主要专业数据进行集中审核评估。三是违法违纪案件查处有力。全年省局配合国家局及直接查办统计违法案件9起,共处理相关责任人员25人,提请省政府对3个地方的统计违法案件进行了通报,并将案件查处结果直接运用到数据评估和考核评价中,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四是数据质量核查进入常态。省局开展多次数据质量核查,组织各市州按季度开展数据质量抽查,全年共实地核查企业(项目)8652个。五是“一套表”专项整治效果显著。按照国家局的统一部署,我省严格程序,不走过场,正视问题,突出整改,效果明显。六是上下齐心狠抓数据质量的强大气场业已形成。武汉制定数据质量评估、核查和约谈制度,十堰领导班子分片包干上门督导企业上报,荆州、随州对企业实行数据质量跟踪核查,鄂州对重点县乡企业反复核查,宜昌、孝感针对重大案件下决心强措施落实整改。

2.善做善成,经济普查高质量高水平完成。一是坚持正确导向。按照“质量好、反映实”总要求,始终坚持把数据质量放在首位,将是否全面真实准确反映作为衡量普查工作成败的根本标准,高质量完成普查登记工作。二是突出政府行为。省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多次听取普查工作汇报,充分保障普查所需条件,政府行为贯穿普查各个环节。三是周密组织协调。省经普办整合各专业、各部门力量,统一领导,明确分工,各司其责,相互配合,保证普查各方面各环节协调推进。四是严格执行方案。各级普查机构严格按照普查方案规定的流程和环节扎实推进,确保普查工作依法、规范、有序。五是强化检查督办。普查登记工作启动后,省局领导带队、分片包干,先后组织了4次全覆盖的督办检查,开展了多次暗访和“下基层、接地气、督普查”活动,督办涉及全省17个市州和103个县市区,乡镇覆盖面达到50%以上。六是严格质量抽查。认真落实国务院经普办工作要求,规范抽查方案,严明抽查纪律,密切配合国家抽查,得到了国家检查组高度评价。武汉、黄石、宜昌、黄冈、咸宁、潜江、神农架等地全力以赴,强化宣传动员,严防质量风险,认真开展质量抽查。

3.适应需求,统计改革进一步深化。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整体部署,统计改革有序推进。省局印发了《全面深化统计改革工作方案》。致信市州政府主要负责人通报改革总体部署,积极为深化改革营造良好氛围。相继制定了反映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统计考核体系,完善了市州GDP统一核算制度方法,实现了全省和市州单位GDP能耗降低率的基本衔接,推进了城乡划分和城镇化统计改革,研究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能源装备产业统计监测体系,开展了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改革试点,开展了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统计调查,调整了服务业部分行业企业统计规模标准。《中国信息报》已两次专题报道我省改革情况。仙桃市扎实推进投资统计改革试点工作。

4.创新理念,统计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全省不断创新思路、创新方式、创新产品,着力提升服务的主动性、及时性、有效性和系统性,统计“智库”建设迈上新台阶。省局撰写的统计分析报告,被副省级以上领导签批27篇,被省“两办”转发27篇,被采用的统计信息数量和质量居省直部门前列。着力创新移动智能终端、微博、邮件等新媒介,不断完善应急服务机制,为省委、省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提供应急服务长达200小时以上,受到省委鸿忠书记的肯定和表扬。武汉、恩施、宜昌、荆门、襄阳围绕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做好分析预判和监测预警,取得较好效果。

5.优化环境,统计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一是统计地位和作用不断彰显。20xx年省长王国生、常务副省长王晓东先后5次听取省局关于经济发展和统计工作的汇报、建议。各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过问、批示、研究统计工作的频次增多、力度增强,统计影响力不断提升。二是统计资源保障不断加强。全省市、县级统计局人员力量不断充实,统计工作经费逐年增加,办公条件不断改善,统计保障明显增强。三是统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20xx年,省局投入500多万元,大力推进统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视频会议系统直接延伸到县(市、区),覆盖率达100%。统计信息网络直接延伸到乡镇,覆盖率达100%。武汉投入380多万元规划升级统计业务应用系统建设,黄石筹集165万元用于标准机房建设。在“双基”建设上,十堰实施联网直报企业星级管理,宜昌、咸宁、随州积极探索乡镇“八有八化”建设向村级延伸,荆州不断加强部门统计工作“五化”建设,荆门扩大统计诚信企业试点范围,恩施积极探索乡镇统计管理新模式。

6.以人为本,统计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一是加大培训力度。20xx年省局先后举办了副处级干部清华培训班、青年干部中央党校培训班以及基层新任领导干部和乡镇统计人员等多层次培训,直接培训300多人次,各地培训县、乡统计人员多人次,培训企业统计人员15000人次。全省统计从业资格培训及考试人数近9000人,创历史新高。省局组织3批70人次“下基层、接地气”活动,深入基层一线帮助工作。二是强化典型示范。在全省统计系统开展最美统计人和最美普查员评选表彰活动,充分发挥正面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三是创新培养机制。在省局机关积极倡导学习传统文化和专业知识,营造机关浓厚学习氛围。继续深化“导师制、传带制”,年轻干部迅速成长。省局选派的3名年轻干部在全国统计从业人员师资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四是加快资源整合。省统计局各级调查监测机构组建完成,市、县两级主要负责人基本配备到位。黄石以“统计讲坛”为阵地定期开展统计培训,十堰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练兵”,宜昌、荆州、鄂州、孝感、恩施、天门等地相继完成乡镇统计人员培训。

7.强化整改,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省局加强班子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班子决策更加民主、科学、有效,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突出抓好“两个责任”落实,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机关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改进调研作风,继续推行以暗访形式到基层调研和督办工作。各地充分利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契机,加强专项整治整改和规范管理,作风建设向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推进。黄石大力开展比服务、比奉献、比业绩的“三比”活动,天门注重凝聚和鼓舞年轻干部的进取意识和担当意识,神农架倡导做“五种人”转变统计作风。

(二)理论创新取得新成果。

湖北统计的发展,不仅需要全省统计人的实践努力,也需要科学先进的理论指导。省局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以来,把理论探索和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在大量实践调研的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开拓思路,确立强力打造湖北统计升级版的总体战略架构,为湖北统计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1.明确了“三个三”的指导思想。湖北统计必须始终坚持 “三个提高”(提高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突出“三个面向”(面向统计用户、面向统计基层、面向调查对象)、强化“三个导向”(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突出正本清源,不断强化主业意识,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基本职能,持续激发统计发展的朝气活力。

2.确立了“升级版”的发展道路。打造湖北统计升级版,是湖北统计必须长期坚持的发展道路,也是湖北统计的长远战略架构和发展基本遵循。湖北统计要坚定方向,克难奋进,不断推动环境、质量、服务、基础和作风建设升级,力争“数库”建设全覆盖、“智库”建设上水平,不断实现统计科学发展和更好地服务于科学发展。

3.突出了“五更”的战略目标。打造湖北统计升级版,就是要使湖北统计的环境更好、数据更真、服务更优、基础更牢、作风更实。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省统计人充分发挥勇气和智慧,付出不懈努力去攻坚克难。

4.形成了科学有效的统计纵向治理体系。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强省局自身建设,制订加强市级业务工作“七条意见”,不断深化整体推进县市区基础工作规范化,继续强化乡镇“八有八化”建设,开展统计诚信企业试点工作。从省至企业,一套符合湖北实际的统计纵向治理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5.提出了“三种意识、三种思维”的工作要求。湖北统计要实现升级版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用好整体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坚定信心,下定决心,顶压力,排干扰,强化执行落实,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创新性、有效性,扎实推进湖北统计事业发展。

6.建立了促进升级的制度保障。为了保证湖北统计升级版的顺利推进,省局在班子建设上出台“争做好班子”六条意见、建立“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在业务建设上建立了针对数据质量和经济形势的“两分析一争取”和数据质量评估会议制度,突出了国民经济核算、综合统计、科学统计、依法统计四大重点领域。在干部队伍建设上深化了“导师制、传带制”和年轻干部下基层制度。在作风建设上建立了一系列转变作风的管理制度。

总之,20xx年全省统计工作成绩巨大。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省统计人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统计局向大家、向全省统计战线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感谢!

同志们,在看到成绩的时候,我们还要清醒的看到,统计部门特别是基层统计的压力依然较大,统计环境的改善仍需我们不懈努力;统计违法违纪案件依然时有发生,统计法制建设仍需不断强化;适应经济新常态的统计能力依然不足,统计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仍需大力提高;传统的统计思维方式依然制约着统计发展,科学先进的统计治理理念仍需不断完善,实现湖北统计升级版的宏伟蓝图依然任重道远。

二、统计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一)认清形势,明确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全国统计工作会议的召开为统计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对统计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认清新形势,明确新要求,厘清新思路,推动新发展。

1.主动适应新常态。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的九大特征显示出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阶段演化,也决定了经济从高速到中高速、从粗放到质效的转变,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经济的大逻辑。全国统计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建成与经济发展新常态相适应的现代化服务型统计,要求全体统计干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服务新常态,坚持法治立统、改革兴统、科技强统和服务塑统。对于湖北统计人,一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利用经济增速换挡时机,下决心狠抓数据质量,主动化解数据质量风险。二要主动作为,提升服务。将统计分析的重点转向经济质量、结构和效益的研究,进一步加强对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的研判,充分发挥新常态下的统计职能。三要勇于担当,建言献策。特别是在制定地方经济发展目标上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积极化解工作压力,不断改善统计环境,切实争取工作主动。

2.乘势而为抓法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拉开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帷幕,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的要求正是我们奋力谱写依法统计新篇、加快建设法治统计的重要机遇。这就要求各级统计机构和广大统计人员大胆探索,依法善治,主动作为,深入推进学法用法普法执法,积极营造敬畏统计法的法制环境,不断彰显统计法权威,切实提高我省依法统计水平。

3.坚持不懈转作风。20xx年以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统计部门深入开展,统计工作中的“四风”问题得到切实纠正。但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中央、省委对作风建设的要求越来越严、标准越来越高,用新的形势来评判,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切不可懈怠。要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建立长效机制,突出“常长”推进,使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4.积极应对大数据。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对统计理念、数据生产方式和数据开发应用都带来了巨大冲击。这就要求我们顺应大势,积极构建以结构化数据和大数据为基础来源的现代化政府统计,奋力抢占大数据开发应用制高点,生产更多、更好、更有价值的统计产品,为国家宏观调控、人民生活改善、社会福祉提升提供坚实统计保障。

(二)解决问题,迎接挑战。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要求,我们需重点解决“五个不适应”的问题。

1.思想观念不适应。一是找不准主业。抓数据质量是统计局长的主业,也是衡量统计局长是否称职的根本标准。有的同志整天围绕不切合实际的发展目标和考核目标搞工作,工作精力没有放在抓数据质量上,统计工作的指导思想不端正,工作安排上本末倒置。有的同志对抓数据质量旗帜不鲜明,过多地强调历史原因、客观因素,对上级抓数据质量的安排部署,不仅不认真落实,而且还非议指责,总是觉得与本地过不去,总是感觉很委屈。二是看不清形势。我国已进入经济新常态,“三期叠加”矛盾还在持续发酵,经济增速总体回调的态势已经十分明显,但有的同志面对地方经济发展高目标,不去作解释提建议,而是盲目遵从附和。三是厘不清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一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什么,重点工作有哪些,要达到什么目标,需要哪些制度保障,采取什么措施落实,是一个班子特别是一把手要着重思考的问题,否则只能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2.精神状态不适应。一是缺乏信仰。没有坚定的统计信仰,没有严肃的统计敬畏,关键时刻顶不住压力,坐不准位置。二是缺乏激情。整天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三是缺乏目标。工作上没有追求,缺乏动力,看似整日忙忙碌碌却成效不明显。

3.工作方法不适应。一是思维僵化,缺少破解难题的新观念、新思路。二是工作方式简单化。机械简单地落实上级的工作要求,不能结合本地实际有效开展。工作上抓主要矛盾、聚集主要问题不够,同时统筹兼顾、协调考虑也不够。三是工作流程随意化。不严格执行统计法律法规和国家方法制度,只图简单省事甚至投机取巧。

4.业务能力不适应。一是对经济理论和政策法规钻研不够,对经济发展走势的分析判断能力不强。二是对统计专业知识的学习不够,领导脱离业务的现象比较普遍。三是对现代统计手段掌握不够,有些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甚至连最基本的电脑操作都没有掌握。

5.工作作风不适应。一是“四风”整改不到位,弄虚作假、跑数要数的现象依然存在。二是布置工作不落实、不检查、不督办,做表面文章。三是调查研究不透彻、不全面、不深入,走马观花。

三、20xx年工作安排

(一)总体思路。

1.指导思想。20xx年是统计适应新常态之年,是统计改革向深水区推进之年,是依法统计在新的起点上全面展开之年。全省统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全国统计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五次全会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三个提高”,坚持“三个导向”,用好“三种思维”,全面深化统计改革,大力推进依法统计,科学构建统计治理体系,有效提升统计治理能力,积极建设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求的现代化服务型统计,为实现湖北统计升级版目标再创佳绩,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重点目标。依法统计全面有序展开;科学有效的统计治理框架基本形成;统计治理能力显著提升;统计改革向纵深拓展。

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重大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加快建设与新常态相适应的现代化服务型统计,使统计更真实地反映速度变化,更全面地揭示结构优化,更有效地监测动力转换。因此,我们必须更加注重夯实统计业务和统计基层基础,更加注重统计队伍建设,更加注重党风廉政和作风建设,使我省统计工作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

(二)重点工作。

1.抓住有利时机,推进依法统计。

(1)把握法治方向。认真学习、全面领会、坚决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统计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全面推进依法统计。用法治精神凝聚统计力量、推进统计改革、夯实统计根基,依法提高统计能力、数据质量和政府统计公信力,把统计工作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纳入法治轨道。

(2)依法履行职能。依法统计,客观要求统计部门首先要做到依法办事,依法履责。要依法全面履行统计法赋予的独立调查、独立报告、独立监督职责。依法强化统计工作统一性,确保国家统计政策、统计标准和统计调查制度得到严格执行。依法设计统计调查项目、组织统计调查、公布和使用统计资料。

(3)强化法治保障。一是深入开展统计法治宣传。健全统计普法长效机制,积极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不断创新普法宣传形式,努力营造法治统计的良好氛围。要继续推进统计法律法规进党校(行政学院)。力争将统计法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加大对诚信企业的宣传力度,鼓励、引导企业诚信报数。二是大力推进统计法治专业队伍建设。要不断充实统计法治力量,有效开展统计执法专业培训,切实提高统计执法队伍素质。

(4)加大执法力度。一是努力形成新的执法格局。要千方百计增强市县统计执法的主动性。根据工作需要统筹调配各级执法力量集中开展数据质量检查和统计违法案件查处,形成上下联动的统计执法格局。二是定期开展数据质量核查。根据实际,适时开展数据质量专项检查、重点核查。三是严肃统计法律实施。将惩处干预调查对象独立真实报送数据、编造虚假统计资料作为重点,坚决查处各种统计违法案件,依法依纪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认真做好重大案件约谈告诫和通报曝光工作。四是加大执法结果运用力度。将执法结果与各地考核评比、数据评估挂钩。

2.构建治理体系,完善运行机制。

(1)深化分类指导和分层推进相结合的纵向统计工作体系。

一是扎实推进统计诚信企业建设。对诚信企业严格把关,动态管理,建立统计诚信企业进入、退出机制。高度重视,认真抓好《统计上严重失信企业信息公示暂行办法》贯彻落实。要充分认识到《暂行办法》是提高源头数据质量的重大创新,是巩固“四大工程”成果的关键举措,是统计法治建设的重大进展。坚持“两手抓”,一方面要抓住机遇,规范统计行为,提高数据质量;一方面要抓好防范,持续不懈整治冒名报送和指令报送,有效化解质量风险,维护湖北统计良好声誉。二是深化拓展乡镇统计“八有八化”成果。继续开展“八有八化”回头看,不断总结推广村级统计基础建设经验,引导乡镇统计网络向村级延伸,促进统计基础工作提挡升级。三是继续深化整体推进县级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突出软环境建设,突出解决制约县级统计工作规范化的深层次问题。继续开展整体推进验收,推动更多的县(市、区)实现整体推进目标。四是继续落实市州“七条意见”,不断提高市州统计工作水平。

(2)构建统计巡查和重点督查相结合的检查监督体系。建立各地自查与上级统计机构抽查相结合、技术监控与现场核实相结合、统计部门检查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制度化、常态化机制。适时开展统计巡查“回头看”,督促首批巡查的八个地市落实整改。继续围绕市州“七条意见”贯彻落实情况开展统计巡查。继续开展重点工作督查,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推动重大统计工作落实。

(3)构建统计数据生产全过程质量保证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统计质量保证框架》和《湖北省统计数据质量专业保证实施细则》,强化对数据采集、审核、评估等生产过程管控,健全统计基础资料管理制度,推进统计业务工作规范化,全面提升统计数据质量。

(4)构建统计资源获得与配置体系。继续开展统计能力评价,促进各地统计能力提升。各地要结合实际,加强沟通协调,争取领导重视,确保统计资源满足工作需求。要在抓班子、带队伍、用干部、促工作上多出主意、想办法,科学合理配置有限资源,充分激发统计发展活力。

3.深化统计改革,夯实业务基础。

(1)深入推进重点领域统计改革。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总体部署和《湖北省深化统计改革实施方案》,今年重点推进核算制度、就业统计、投资统计、能源统计和服务业统计等方面的改革创新。

(2)继续深化调查监测资源整合。主要任务是贯彻全省调查监测系统座谈会精神,落实《全省调查监测机构管理暂行规定》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调查监测各项工作。工作重点是解决职能定位、管理体制、内设机构组建、制度管理等重大问题,使调查监测系统职责明确、关系顺畅、主业突出、行为规范、团结和谐、运转有效。

(3)继续强化业务流程规范化管理。一是抓好名录库建设。二是抓好制度方法的严格执行。三是抓好数据处理程序的运用。四是抓好数据质量的评估。五是抓好业务管理的制度建设。六是抓好专业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4)扎实做好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一是全力做好三经普资料的深度开发利用工作。二是认真做好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三是全面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准备工作。

4.拓展方式方法,增强服务效能。

(1)围绕换挡升级服务决策。更加真实反映发展速度,更加全面揭示结构优化,更加有效监测动力转换,更加注重服务国家和省重大战略的实施。

(2)围绕减压解忧服务基层。不断优化基层软、硬环境,持续完善统计调查制度,切实减轻基层负担,缓解基层压力。下大力气狠抓乡镇和统计调查对象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统计从业人员持证率。进一步加大人财物向基层倾斜力度,积极营造和谐统计生态。

(3)围绕反映社情民意服务民生。强力推进全省社情民意调查体系建设。要把社情民意调查作为促进统计服务科学发展的新领域、新平台,不断充实社情民意调查力量,不断强化社情民意调查职能,不断提高全省民调工作水平。

(4)围绕便捷务实服务大众。进一步公开统计制度方法和生产过程,继续办好“统计开放日”,推动统计公开透明。不断拓宽统计信息发布渠道,丰富发布内容,提高发布时效,增强与社会公众的互动和反馈。继续强化统计宣传工作,继续做好数据解读释惑工作,使统计产品惠及全民。

(5)围绕互惠双赢服务调查对象。充分尊重统计调查对象,确保调查简洁友好。继续加强对企业统计的业务指导和服务,提高企业统计人员素质和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诚信企业统计人员给予补贴奖励。积极向调查对象提供和反馈相关统计信息,让调查对象共享统计成果。

5.突出队伍建设,提升素质能力。

(1)强化正确导向。按照习好干部标准,遵照“统计好干部”要求,不断改造主观世界,不断提升精神区位,坚持求真务实、内外兼修,切实做到找准方位、明确定位和落实到位,促进干部快速成长和全面进步。

(2)强化教育培训。注重前瞻性,明确目的性,提高针对性,增强效用性,精心制定20xx年干部教育培训计划。省、市、县三级分别按计划、有步骤组织开展不同层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3)强化实践提高。一要不断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结合省局重大工作,探索建立深入基层调研长效机制。适时组织开展省局干部“下基层、接地气、送服务”活动。二要坚持实施“导师制、传带制”。认真总结“两制”经验,巩固提高“两制”成果,细化措施,深化拓展,切实将“两制”工作打造成加快统计“智库”建设的重要载体,将其抓好抓实。三要在全省开展深入企业掌握经济动态、提供统计服务活动。

(三)主要措施。

1.优化统计环境,形成发展合力。

一是突出优化行政环境。各级统计部门要主动向党委、政府做好汇报,强化“正面清单”,争取理解和支持。要加强对统计制度和统计标准的宣传,排除行政干扰和目标考核任务传导的不当压力,切实引导政府行为,努力推进依法行政。二是突出强化部门统计。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部门统计工作的意见,开创部门统计工作新局面。

2.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构建和谐廉洁统计。

一是抓好班子建设这个关键。二是夯实队伍建设这个基石。三是抓住作风建设这个重点。四是要把党风廉政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切实落实好“两个责任”,把统计系统从严治党落到实处,把作风建设落到实处,坚决打造廉洁统计。

3.打牢统计信息支撑,开启数据生产新兴之轨。

一是着力加强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二是抓住机遇加大信息化投入。三是不断强化大数据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奋力打造数据生产新兴之轨。四是不断提高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服务水平,推进信息化建设与统计工作深度融合。五是持续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4.强化竞进有为,确保工作落实。

一是加强领导。进一步强化省局领导联系基层工作制度,把督办检查作为全面落实工作的重要手段。二是传导责任。各级统计局长为第一责任人,要厘清轻重缓急,合理调配资源,上下联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格局。三是完善机制。要对任务进行梳理分解,完善工作机制,保证重大统计工作高质量高标准推进。四是用好成果。建立健全考核奖惩制度,将工作督查结果与干部考核管理、统计工作考核评价挂钩,推动各项工作不折不扣落实。

上一篇:2022方案下一篇:外出执行任务人员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