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概论知识点总结

2024-05-10

数据库概论知识点总结(精选6篇)

数据库概论知识点总结 第1篇

法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

一、法的定义和特征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效力的行为规范体系。特征:

1、规范性

2、国家意志性

3、国家强制性

4、普遍性

5、物质制约性

二、法的作用

法的作用是指法对人们的行为或一定的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影响。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规范作用的主要内容包括

1、指引作用

2、评价作用

3、预测作用

4、强制作用

5、教育作用 社会作用的主要内容包括

1、政治作用

2、社会公共作用

三、法律关系的主体

包括

1、公民(自 然人)

2、机构和组织(法人)

3、国家 公民和法人要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就必须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权利能力,或称权利义务能力,是指能够参与一定的法律关系,依法享有一定权利和承担一定义务的法律资格。

行为能力,是指法律关系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取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

四、法律责任的概念,立法、执法、司法的概念

法律责任是指人们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或因法律规定所应承担的带有强制性的不利法律后果。立法,又称“法的制定”,是指有权的国家机关依据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修改或废止法律、法规的活动。

执法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指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将法律应用于具体的人、事件或案件的活动。它主要包括行政机关的执法和司法机关的执法两种形式。在习惯用法上,人们将司法机关活动以外的执法(包括行政执法)称为“执法”,而将司法机关的执法称作“司法”。

五、守法和违法

守法的两个主要内容:

1、履行义务

2、行使权力

与守法相对的范畴是违法,简言之,就是指行为违反了法律,并且依照法律应当予以追究。须具备的要素:

1、并须是违反法律规定的、依照法律应当受到追究的行为

2、违法必须是不同程度地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行为,或者说被认为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3、只能是具有法定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依法设置的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所实施的行为

4、必须是行为者有主观过错的行为。

六、法治和法制

法制,一种从静态的角度,把法制解释为“法律制度”,即统治者通过国家政权建立的法律与制度,一种是从动态的角度,把法制解释为严格执行和遵守法律和制度。法治,即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二章 宪法

1.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问题(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单一制下的地方制度。

(1).我国有三种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模式

中央与普通地方的关系,省、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

其中,在法律上,普通地方行政是以普通法律授权而建立的地方制度,不享有国家通过法律特别授予的权力。主要包括:省制、市制、县制和乡镇制。

2.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各种经济形式:全民所有制经济,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劳动者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企业。

3.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权,人身自由权。。其中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权属于政治权利。

其中人身自由权属于人身权利,包括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4.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3).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4).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5).依法纳税。

(6).劳动和受教育的义务。

(7).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8).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5.我国中央国家机关:全国人大(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国家最高审判机关,依法行使审判权)、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最高法律监督机关,依法行使检察权、监督权)。

第三章 刑法 1.刑法的概念:

刑法是规定犯罪及其法律效果(主要是刑罚)的法律。刑法规制的对象是犯罪与刑罚,即规定什么样的行为时犯罪,对该种犯罪应适用什么样的刑罚,且二者存在密切联系,所以根据内容刑法又称“犯罪法”或“刑罚法”。

2.刑法的基本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平等适用刑法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3.刑法的效力范围

即刑法的适用范围,包括空间效力和时间效力两方面。

其中,刑法的时间效力是指刑法的生效时间、失效时间以及刑法对其生效前的行为的效力。*在溯及力问题上采取从旧兼从轻原则是罪刑法定原则派生的要求之一,具有普遍效力。

4.犯罪的定义:书p48 看。

犯罪的两个基本特征:

(1).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2).犯罪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5.犯罪构成包括的一般要件:

犯罪客体、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和犯罪的客观方面。

其中(1).犯罪客体就是指犯罪活动侵害的、为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利益。并非所有的社会利益都是犯罪客体。只有当这种社会利益既被刑法所保护又被犯罪所侵害,才是犯罪客体。

(2).犯罪客观方面,是指刑法所规定的,说明犯罪活动外在表现的诸多客观事实。包括危害行为、行为对象、行为的危害结果以及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等要素。(3).犯罪主体,是指事实犯罪行为,并且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人。

其中,刑事责任年龄具体规定:①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完全刑事责任年龄阶段)②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③不满14周岁的人,不负刑事责任。(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④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减轻刑事责任年龄阶段)⑤因不满16周岁不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时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6.排除犯犯罪性的行为 ⑴正当防卫

其中,正方防卫成立的条件: ①

发生不法侵害行为

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进行防卫

防卫的目的必须是为了保护合法权利免受不法侵害 ④

防卫行为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

防卫行为造成的损害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没有过当 ⑵紧急避险

其中,成立紧急避险必须具备条件:

必须有危险发生,就是出现了足以使合法权益遭受严重损害的危险情况。②

必须是实际存在的正在发生的危险。

避险行为必须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实施。④

必须是为了使合法权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⑤

避险行为不能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

⒍故意犯罪过程中的犯罪形态 分为 完成与未完成 两种类型。

犯罪既遂是犯罪的完成形态,也是法律所确立的标准形态。

犯罪预备、未遂、中止是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相对于既遂形态而言,它们是特殊形态或者既遂的修正形态。

其中,犯罪中止是指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形态。条件:①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

②自动性,即必须自动放弃犯罪或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③客观性。

④有效性。

⒎刑罚的种类 ⑴主刑 ①

管制 ②

拘役 ③

有期徒刑 ④

无期徒刑 ⑤

死刑 ⑵附加刑 ①

罚金

剥夺政治权利 ③

没收财产 ④

驱逐出境

⒏罪状和法定刑

在刑法分则中,凡具体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条文都分为两部分: 前一部分规定犯罪的构成要件或者犯罪名称,称为罪状。后一部分规定对该种犯罪应判处的刑罚,称为法定刑。

9.贪污贿赂罪

其中涉及国家工作人员的有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和渎职罪。

⑴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盗窃、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⑵挪用公款罪,指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了三个月为还的行为。

⑶受贿罪,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⑷渎职罪,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妨碍国家机关正常活动,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第四章 刑事诉讼法 ⒈管辖: ⑴立案管辖

又称部门管辖或职能管辖,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之间,在受理刑事案件范围上的分工。

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 ②

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 ③

公安机关受理的刑事案件 ⑵审判管辖

是指人民法院对第一审判刑事案件审判权限上的分工。包括级别管辖、地区管辖和专门管辖。

⒉回避

刑事诉讼中的回避,是指同案件有某种利害关系或其他特殊关系的侦查、检察和审判等人员,不得参与办理本案的一项诉讼制度。其意义在于 保障实现司法公正。

证据的法定种类 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鉴定结论,勘验、检查笔录,视听资料

⒋证明中,举证责任都由控方承担,在公诉案件中是公诉人(人民检察院),在自诉案件中师自诉人。

⒌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五种强制措施: 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

⒍刑事诉讼程序

五个具体的诉讼阶段:立案、侦查、提起公诉、审判(含一审程序、二审程序、死刑复核程序、审判监督程序)和执行。其中,①提起公诉是指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向人民法院提出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请求的诉讼活动。

②我国实行的是以公诉为主、自诉为辅的起诉制度。

⒎审判组织

是指人民法院审判案件的组织形式,分合议庭、独任庭和审判委员会。

⒏法庭审判包括以下程序:

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评议、宣判

⒐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时依照上诉不加刑原则。

而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或自诉人提出上诉的,不受上诉不加刑原则的限制。

⒑刑事诉讼法规定,死刑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⒒变更执行程序

⑴死刑缓期2年执行的变更 ⑵暂予监外执行

条件: ①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②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③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有期徒刑、拘役犯,可以暂予监外执行

第五章 民法

⒈广义的民法:调整民事活动的所有法律规范的总称。

狭义的民法:形式上的民法。

2民法所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的特点: ①在法律上表现为静态的财产所有关系和动态的财产流转关系 ②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

③当事人在经济利益上以平等交换、等价有偿为原则

⒊ 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包括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

⒋民法的基本原则 ①

平等原则 ②

诚实守信原则 ③

权利神圣原则 ④

公共利益原则

⒌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与终止

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⒍自然人的行为能力分为三类:

完全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无行为能力人

*⒎监护

监护室为了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由监护人对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制度。

其中,未成年人的父母是他们的当然监护人。

⒏法人的特征 ①

依法设立

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

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④

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⒐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有效条件

概念:是指自然人、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一种法律事实。有效条件:①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②意思表示真实。

③内容合法

④形式合法

⒑无效民事行为分类:

行为人不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②

意思表示不真实 ③

行为内容违法

⒒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 ②

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

⒓物权:是指权利人直接支配其标的物,并享受其利益的排他性权利。

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其中,所有权的内容(具体权能):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

⒔债

概念:是指特定当事人之间的一种民事法律关系。

发生的根据:①合同: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②不当得利:没有法律或合同上的根据取得利益,而致他人受损害。

③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行为。

④侵权行为:是指侵害他人财产或人身权利的不法行为。

⒕债的履行的原则

实际履行原则、协作履行原则、适当履行原则

⒖债的担保方式:保证、定金、抵押、质押、留置。

债的终止原因:清偿、抵销、提存、混同、免除以及当事人死亡。

⒗民事责任概念及基本特征

概念:民事主体不履行民事义务或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时应承受法律后果。基本特征:强制性、财产性、补偿性

⒘免除民事责任的条件:正当防卫、紧急避险、不可抗力

⒙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p171)

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 ⒚特殊侵权的民事责任 书p172 第六章知识产权法

一、知识产权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知识产权是民事主体对其创造性的智力劳动成果依法所享有的专有权利。主要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地理标志权等,以及发明权、发现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

二、著作权的概念、客体及主要内容

著作权,亦称版权,是指作者及其他著作权人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各种专有权利。

客体是指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主要内容包括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两部分。

(一)著作人身权

1、发表权

2、署名权

3、修改权

4、保护作品完整权

(二)著作财产权

1、复制权

2、发行权

3、表演权

4、放映权

5、广播权

6、展览权

7、出租权

8、信息网络传播权

9、摄制权

10、改编权

11、翻译权

12、汇编权

13、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

三、专利权的期限

我国专利法规定,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10年,均自专利局公告之日起计算。

侵害专利权的行为:

1、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实施其专利的侵权行为

2、假冒和冒充专利的行为

3、擅自向外国申请专利,泄露国家重要机密的行为

4、侵夺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非职务发明创造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法规定的其他权益

5、专利局工作人员及有关国家机关人员徇私舞弊的行为。

四、商标权的期限、保护范围、保护方式以及侵犯商标权的行为 商标权的期限是商标专用权受法律保护的有效期限,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10年,自核准注册之日起计算。

商标权的保护范围是指商标权的效力范围。注册商标的专用权,以核准注册的商标和核定使用的商品为限。我国是以申请书申请的商标权范围的大小来确定保护的对象。商标权的具体保护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行政处罚

2、民事处罚

3、形式处罚

侵犯商标权的行为:

1、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

2、销售侵犯注册商标占用权的商品

3、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

4、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

5、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造成其他损害的 第七章婚姻法与继承法

一、婚姻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我国婚姻法是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确定了以下基本原则:

1、婚姻自由

2、一夫一妻制

3、男女平等

4、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

5、计划生育

二、婚姻的法定条件和禁止结婚的条件

婚姻的法定条件:

1、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2、必须达到法定婚龄

3、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 按婚姻法规定,禁止的情形有两种:

1、禁止一定范围内的血亲结婚(直系亲属、三代以内旁系血亲)

2、禁止患一定疾病的人结婚

三、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

无效婚姻:是指欠缺婚姻成立法定要件的婚姻,因而不具有婚姻的法律效应。无效婚姻包括以下四种情形:

1、重婚

2、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

3、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4、未到法定婚龄

可撤销婚姻:是指违背当事人真实意思而成立的婚姻。我国《婚姻法》第11条规定: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

四、家庭关系

1、夫妻关系

2、父母子女关系(非婚生子女)

3、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五、离婚损害赔偿 离婚损害赔偿:是指因夫妻一方的重大过错致使婚姻关系破裂的,无过错方有权要求过错方赔偿损害。

可以提起离婚损害赔偿的情形

1、重婚

2、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3、实施家庭暴力

4、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六、继承权的丧失

1、故意杀害被继承人

2、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

3、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

4、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 法定继承又称无遗嘱继承,是指依照法律直接规定的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和遗产分配的方法继承遗产的继承方式。

七、遗嘱继承和遗赠

遗嘱是公民生前所作出的对其死亡后所遗留的个人财产和其他个人事务如何处理的意思表示。

遗嘱继承就是公民在生前用遗嘱方式指定死后其个人财产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个或数个人继承。

遗嘱的有效条件:

1、主体合法(主体必须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立遗嘱人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

2、客体合法

3、内容合法

4、形式合法(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口头遗嘱)

遗赠扶养协议,是一方扶养对方终生而对方将个人遗产的全部或部分遗赠给扶养人的协议。

八、遗产的分割

1、确定继承方式

2、保留特留份

3、寡妇有权带产改嫁

4、实物分割的原则

5、隐匿、侵吞、争抢遗产等的继承人少分 第八章经济法

一、公司的类型:

1、有限责任公司

2、国有独资公司

3、一人有限责任公司

4、股份有限公司

二、保险的概念

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三、保险欺诈

保险法对保险欺诈有以下三种处理情况:

1、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在未发生保险事故的情况下,谎称发生了保险事故,向保险人提出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请求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并且不退还保险费。

2、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故意制造保险事故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也不退还保险费。

3、虚报损失、保险事故发生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以伪造、变造的有关证明、资料或者其他证据,编造虚假的事故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程度的,保险人对其虚报的部分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四、财产保险制度与人身保险制度

财产保险是保险法规定的以各种物质财产和特定的权益为保险标的,保险人承担保险标的因遭受各种自然灾难、意外事故和违法违约行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赔偿责任的一种法律制度 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作为保险标的一种保险,投保人与保险人通过订立人身保险合同,约定投保人按时交纳一定的保险费,在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因疾病或遭受意外事故而致使伤残或死亡时,或在保险期满时,保险人一次或按期向其支付医疗费或保险金的一种法律制度,包括预知结果的人寿保险和无法预知结果的意外伤害险两种法律行为。

五、劳动合同的主体

劳动合同的主体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雇主),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的基本条件是年满16岁,技术工种还要求劳动者受过必要的技术培训和一定的身体素质,有些工种还要求劳动者有一定的身份,如受过专业教育、有等级技术职称、有特定的国籍或行政区域身份等;雇主的条件是在劳动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满足必要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有支付约定报酬的财政能力,以及满足劳动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六、无效劳动合同

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

2、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患职业病或者因公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劳动能力的;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第九章民事诉讼法

一、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

财产保全:人民法院对民事经纪案件,为保证将来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得到全部执行,而对当事人的财产或争执的标的物采取一定的强制性措施。分为诉讼中、诉讼前财产保全。先予执行:人民法院审理请求给付财物的案件,在作出判决交付执行之前,因权利人难以甚至无法维持生活、工作和生产,及时裁定义务人先行给予一定款项或特定物,立即交付执行。以下三类案件可先予执行:

1、追索赡养费、扶养费、医疗费用

2、追索劳动报酬

3、因情况紧急需要先予执行的案件

二、撤诉和缺席判决

撤诉: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原告(包括上诉人)取消已向法院提出的诉讼。缺席判决:是指人民法院在当事人一方不出庭的情况下做出判决。

诉讼中止:是指在诉讼进行中,因发生法定中止诉讼的原因,法院裁定暂时停止诉讼程序。诉讼终结: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因发生某种情况,使诉讼程序继续进行已没有必要或不可能继续进行从而结束诉讼程序。

数据库概论知识点总结 第2篇

简述物联网的定义,分析物联网的“物”的条件。相应信息的接收器 2 数据传输通路 3 一定的存储功能 4 处理运算单元 5 操作系统 6 专门的应用程序 7 数据发送器 8 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

9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卫衣编号

简述15年周期定律和摩尔定律?

15年周期定律:计算模式每隔15年发生一次变革,被称为“十五年周期定律”。1965年前后的大型机,1980年前后的个人计算机,而1995年前后则发生了互联网革命。2010年正是物联网的天下。

摩尔定律: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

名词解释:RFID,EPC,ZigBee? 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EPC:产品电子代码

ZigBee:低速短距离传输的无线网络协议

简述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物联网分层:应用层,网络层,感知层 四大部分应用,支撑,传输,感知

分析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和应用难点?

关键技术:RFID,传感技术,无线网络技术,虚拟化技术与云计算

应用难点:技术标准难题,安全问题,协议问题,IP地址问题,终端问题 举例说明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及前景?

应用领域: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金融与服务业,精细农牧业,医疗健康,工业与自动化控制,环境与安全检测,国防军事 前景:“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目前,美国、欧盟、中国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我国也正在高度关注、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正在开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

第二章

什么是EPC 中文称为产品电子代码,是国际条码组织推出的新一代产品编码体系。

请简要叙述EPC系统的组成,以及各个部分的英文简写

EPC编码有几项技术要求?每项要求具体如何?

条形码分为几种?请简要说明每种条形码的特点

RFID系统基本组成部分有哪些?

标签,应答器,阅读器,天线和中间件。

电子标签分为哪几种?简述每种标签的工作原理

RFID产品的基本衡量参数有哪些?

天线效率,方向性系数,增益系数,方向图

简述天线的工作原理。

无线电发射机输出的射频信号功率,通过馈线(电线)输送到天线,由天线以电磁波形式辐射出去。电磁波到达接收地点后,由天线接下来,并通过馈线送到无线电接收机。

抛物面直径D:2m,中心工作波长2cm,求其增益近似值。G(dBi)=10lg{4.5×(2/0.02)×2} 如果已知天线长度0.5 G(dBi)=10lg{2×0.5/2}

RFID天线主要分为哪几种?各自的特点如何?

近场天线:设计比较简单,一般采用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线圈型天线。远场天线:工作距离较远,一般位于读写器天线的远场。

偶极子天线:可靠性极高,高增益,高功率,窄频带场合使用。微带贴片天线:质量轻,体积小,剖面薄,成本低,易于大量生产。

第三章

简述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及组成

基本原理:把特定的被测信号,按一定规律转换成某种可用信号输出。组成:敏感元件及转换元件

简述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静态特性:是指被测量的值处于稳定状态时的输出与输入关系。动态特性:是指其输出对随时间变化输入量的响应特性。

简述超声波传感器的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系统组成:发送传感器,接收传感器,控制部分与电源部分。

工作原理:超声波是一种在弹性介质中的机械振荡,有两种形式:横向振荡(横波)及纵向振荡(纵波)。超声波可以在气体、液体及固体中传播,其传播速度不同。另外,它也有折射和反射现象,并且在传播过程中有衰减。在空气中衰减较快,而在液体及固体中传播,衰减较小,传播较远。利用超声波的特性,可做成各种超声传感器,配上不同的电路,制成各种超声测量仪器及装置,并在通迅,医疗家电等各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什么是智能传感器?画出它的工作流程图。

是具有信息处理功能的传感器,带有微处理器,具有采集,处理,交换信息的能力,是传感器集成化与微处理机相结合的产物。

比较微电子机械系统与传统机械系统

是一种高度智能化,高度集成的系统。尺度小,功能灵活而强大,可以进行大批量,低成本生产,使其性价比大幅度提高。

列举常用的MEMS传感器,并进行比较。

微机械压力传感器,微加速度传感器,微机械陀螺仪,微流量传感器,微气敏传感器,微机械温度传感器。

举例微机械温度传感器:体积小,重量轻。

第四章

作图说明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和泛在网络之间的关系。

简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历程。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出现了将传统传感器采用点对点传输、连接传感控制器而构成传感器网络雏形,我们把它归之为第一代传感器网络。随着相关学科的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感器网络同时还具有了获取多种信息信号的综合处理能力,并通过与传感控制器的相联,组成了有信息综合和处理能力的传感器网络,这是第二代传感器网络。而从上世纪末开始,现场总线技术开始应用于传感器网络,人们用其组建智能化传感器网络,大量多功能传感器被运用,并使用无线技术连接,无线传感器网络逐渐形成。

简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

无中心,互相协作,大规模,自组织,多跳路由,动态,可靠,以数据为中心,与应用相关

自组织网络与其他网络相比具有哪些显著特点?

无中心和自组织性,动态变化的网络拓补,受限的无线传输带宽,安全性差,多跳路由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定位算法应该具备哪些特点?

设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时间同步机制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扩展性,稳定性,鲁棒性,收敛性,能量感知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融合技术有哪几种?

与路由相结合的数据融合,基于性能的数据融合,基于方向组播树的数据融合,基于移动代理的数据融合。

第五章

什么是虚拟化?其有哪些常见类型?

是将原本运行在真实环境上的计算机系统或组件运行在虚拟出来的环境中。常见类型:基础设施虚拟化,系统虚拟化,软件虚拟化。

比较服务器虚拟化的两种典型方式。寄宿虚拟化,原生虚拟化

简述服务器虚拟化的核心技术。

CPU虚拟化,内存虚拟化,设备与I/O虚拟化,实时迁移技术

简述服务器虚拟化的优势。

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应用兼容性,加速应用部署,提高服务可用性,提升资源利用率,动态调度资源,降低能源消耗

简要说明网络虚拟化,存储虚拟化,应用虚拟化和桌面虚拟化各自的使用范围。办公环境(移动办公),广域网,企业,个人计算机或智能手机

谈谈你对IBM公司虚拟化管理的认识。

实现了多个虚拟化器件跨多个虚拟化平台的自动化部署,并且避免了部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人为错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六章

简述云和云计算的基本概念。

就是互联网上的提供计算服务的计算集群。

云计算是一种通过Internet以服务的方式提供动态可伸缩的虚拟化的资源的计算模式。

简述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的基本概念。私有云是由某个企业独立构建和使用的云环境 共有云是由若个企业和用户共享使用的云环境 混合云是指公有云与私有云的混合

简述云计算的四个本质特征。

资源配置动态化,需求服务自助化,以网络为中心,资源的池化和透明化,简述云计算与并行计算的关系。

简述分布式计算的基本原理,并指出云计算与分布式计算的关系。

简述云计算与网格计算的关系。

论述云计算与物联网的关系。

云计算的核心就是以虚拟化的方式提供各种服务,而物联网的应用本身就是以“云”的方式存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物联网需要借助于云计算技术解决大量的问题,是云计算在现实中的一种应用形式。

简述云计算服务的三个层次。

添加云计算的优势

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专业分工,提升资源利用,减少初期投资,降低管理开销

云计算之于物联网

云计算解决了物联网中服务器节点的不可靠性问题,访问服务器资源受限的问题,让物联网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进行信息资源共享,增强了物联网中的数据处理能力,提高了智能化处理程度。

第七章

简要说明物联网中的加密机制

分析几种身份识别技术的安全性

简述两种物联网密钥管理技术的原理

DES 使用一个 56 位的密钥以及附加的 8 位奇偶校验位(每组的第8为作为奇偶校验位),产生最大 64 位的分组大小。这是一个迭代的分组密码,使用称为 Feistel 的技术,其中将加密的文本块分成两半。使用子密钥对其中一半应用循环功能,然后将输出与另一半进行“异或”运算;接着交换这两半,这一过程会继续下去,但最后一个循环不交换。DES 使用 16 轮循环,使用异或,置换,代换,移位操作四种基本运算。RSA的算法涉及三个参数,n、e1、e2。

其中,n是两个大质数p、q的积,n的二进制表示时所占用的位数,就是所谓的密钥长度。

e1和e2是一对相关的值,e1可以任意取,但要求e1与(p-1)*(q-1)互质;再选择e2,要求(e2*e1)mod((p-1)*(q-1))=1。

(n,e1),(n,e2)就是密钥对。其中(n,e1)为公钥,(n,e2)为私钥。[1]

RSA加解密的算法完全相同,设A为明文,B为密文,则:A=B^e2 mod n;B=A^e1 mod n;(公钥加密体制中,一般用公钥加密,私钥解密)

e1和e2可以互换使用,即:

A=B^e1 mod n;B=A^e2 mod n;

什么是信息隐藏?简述其原理

是指为了防止数据泄露,将该数据嵌入某种载体中。

基本原理:A打算秘密传递一些信息给B,A需要一个随机消息源中随机选取一个无关紧要的消息C,当这个消息公开传递时,不会引起怀疑。

对比DES和RSA算法,分析其优缺点

DES是分组加密算法,速度快,使用单一密钥,加密解密都使用同一个密钥,以半用于大量数据加密,目前处于半淘汰状态。

RSA算法是流式加密算法,速度慢,但是使用成对的密钥,加密解密使用不同的密钥,有利于保密和身份认定,一般用于加密DES类算法的密钥。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概论 第3篇

1.1数据仓库

随着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 DW)的概念出现了。相对一般的数据库技术而言,数据仓库是一种高层管理,高层智能,辅助决策的新型数据库技术。 通过该技术安全,平稳,有效地将分散在诸多数据库系统(Data Base System,DBS)中的数据,集成到一个公共信息平台模式下,就是从多个数据源收集数据以统一的模式的数据体形式进行存储,这是建立数据仓库的基础。

1.2数据挖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和信息大量出现和积累,如何从可能含有大量冗余信息中提取有用的,有价值的知识成为信息技术研究的重要问题,出现了数据挖掘技术,及其相关理论和方法用来研究这类问题。

数据挖掘可以认为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不规范的, 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存放在数据库,数据仓库或其他信息体中的大量数据中挖掘有趣知识的过程中,从中提取在其中隐含的,事先不知道,又是潜在有用的,有价值的隐藏事件,并利用科学技术,进行深入分析,提取有用知识,作为进行决策时的依据的用来进行高层智能辅助决策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数据挖掘的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其内容和实践因而随之得到充实。

2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的关系

2.1作用与性质关系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作为用于决策支持的新技术,发展迅速,两者相互结合,相互影响。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的发展关系是融合与互动的;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的建立具有不同的目的和过程。

2.1.1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的融合与互动发展

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是经过预处理的,在预处理过程中已清除了原数据的不规则性,进行了数据汇总,在此基础上数据挖掘的使用只是进行进一步的预处理。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的协同工作中,一方面,数据仓库因在建立数据仓库阶段就进行了预处理,迎合和简化了数据挖掘过程中的重要步骤, 提高了数据挖掘的效率和能力。另外,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 数据挖掘技术成为数据仓库应用中的重要和相对独立的方面和工具,影响和推动着数据仓库应用和发展,数据挖掘的很多相关技术成为建立数据仓库的借鉴。

2.1.2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的目的和过程不同

数据仓库是数据库技术的一个新主题,是一个存储着由整合组织作业数据库得来的数据的非常大的数据库。将作业中的数据转换成有用的策略性信息是整个数据仓库的重点, 这个转换和整合过程是建立数据仓库的最大问题和挑战。一个数据仓库应具有整合性数据(Integerate Data),详细和汇总性数据(Detailed and Summarized Data),历史数据, 解释数据等。数据仓库先行建立,数据挖掘才能有效率进行, 数据挖掘是从数据仓库找出有用信息的一种过程和技术。数据仓库为数据挖掘提供了整合后的更好,更规则,更规范, 更广泛地数据源,数据挖掘为数据仓库提供了更好的具有高层智能和高层管理的决策支持。

2.2功能关系

从功能关系方面界定,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是不同的信息技术,虽然目标都是辅助决策,但只有通过数据挖掘,数据仓库才能更好地体现出辅助决策的功能和作用,否则仅仅数据仓库,尽管数据丰富而信息匮乏。另外,数据挖掘虽然不一定建立在数据仓库之上,但数据仓库却能大大提高数据挖掘的效率,因为数据仓库的建立已进行了数据整合等预处理。不必为了数据挖掘一定非得建立一个数据仓库,对数据挖掘的使用而言,数据仓库不是必需的。

2.3耦合结构关系

根据数据挖掘系统与数据库或数据仓库的耦合程度,可以将其分为不耦合、松散耦合、半紧耦合和紧密耦合4种结构耦合关系。

相对而言,不耦合是指数据挖掘中不利用数据库或数据仓库的任何功能,不耦合系统结构简单,但有不少缺点。松散耦合是指数据挖掘系统将使用数据库或数据仓库中的某些工具进行数据挖掘,然后将结果存放到文件,数据库或数据仓库或其它信息体中。半紧密耦合是指数据挖掘的一些基本原语已经在数据库或数据仓库中实现或基本实现,数据挖掘的一些功能已经在数据库,数据仓库或其它信息体中得到实现。紧密耦合是指数据挖掘系统平滑地集成到数据库或数据仓库中,这种结构是期望的,但实现起来不容易,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3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的使用技术

3.1数据仓库的主要使用技术

数据仓库的使用使数据和信息在软硬件领域,Internet和企业内部网解决方案以及数据库等方面可以节省了许多的经济高效的计算资源,可以用来保存极大量的数据供分析使用,且允许使用多种数据访问技术对其进行访问。

为了解决大量数据信息的海量存储,数据仓库主要使用了并行,分区,数据压缩等技术。海量数据的存储,查询, 汇总以及记录等,需要很多操作并行进行。数据仓库采用并行技术解决大数据的海量存储,查询等具有重要现实性,并行也是数据仓库相关联的计算机软硬件环境,操作系统(OS),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查询工具和技术的现实需求和要求,这些都可以从并行的最新成就中获益,进而从物理上和逻辑上促进数据仓库的功能实现。数据仓库的另一个重要技术是分区。分区功能使得支持大型表和索引变得更为容易, 同时从物理逻辑上提高了数据管理和查询效率和性能。数据压缩技术的引入和发展也从技术层面有力支持和促进了数据仓库的使用和发展,使大大压缩了数据仓库海量数据的存储空间。数据压缩功能降低了数据仓库环境中的磁盘系统的成本开销,而新的数据压缩技术也已经消除了压缩数据对查询性能造成的负面影响,进一步促进了数据仓库的实用性和存储便捷(方便)性,使数据压缩成为建立数据仓库的一项重要支持技术。

3.2实现数据挖掘的使用技术

相对与数据仓库而言,数据挖掘从分析方法讲主要技术及方法(算法)有分类,估计,预测,关联规则,聚类分析, 粗糙集技术,进化计算,灰色系统技术,模糊逻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在对数据挖掘对象的表示方面主要有描述和可视化技术等。对于复杂的数据挖掘类型, Text、Web、图形图像、视频和音频等技术得到使用。主要使用技术,方法(算法)如下。

(1)分类(Classification),是指预测离散的分类标号,从数据中选出已经分好类的训练集,通过该训练集,建立分类模型,对于没有分类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分类。分类算法根据训练集得到分类规则和模型,然后对其准确率进行测试,如果测试达到要求,就可以将其用于未见新数据的分类。

(2)估计(Estimation)与分类类似,不同于分类的是, 分类描述的是离散型变量的输出,而估值处理连续值的输出; 分类的类别是确定数目的,估值的量是不确定的。

(3)预测(Prediction),一般是通过分类或估值起作用的。

(4)关联规则(Affinity grouping or association rules)技术决定哪些事情将一起发生。在数据库中存在一类重要的可被发现的知识,若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存在某种规律性,称为关联;关联规则的目标是从交易数据,关联数据等信息载体中,查找存在于项目集合,或对象集合之间的频繁或频率模式,关联,相关性或因果等关系结构,提取有用数据信息集。关联属性挖掘较好的算法有著名的Apriori算法。

(5)聚类分析(Clustering Analysis)技术是根据事物的特征对记录分组,把相似的记录在一个聚集里,同一个聚集中的数据对象彼此相似,不同聚集中数据对象相异。要求是适用于大数据和不同的数据类型;存在并能够发现不同形状和类型的聚类;尽量少的领域知识;对噪声不敏感;模型可解释。在数据挖掘中用到的统计分析方法还有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差异分析、因子分析、辨别分析等。

(6)粗糙集(Rough Sets)技术采用粗糙集理论,将约简技术应用在不确定数据的范化和数据挖掘,可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有不确定性(不精确)数据的简化,关联性发现,决策模型,所产生的范化,以及知识发现等。

(7)神经网络方法通过对待分析数据进行学习来构造模型。

(8)公式发现对数据项进行数学运算来找到数据模型。

(9)进化计算(Evolutionary Computation,EC)技术是基于自然选择和自然遗传机制的计算方法,来设计、控制和优化人工系统,可以在承受的时间内很好的解决复杂的非线性优化问题,也可解决复杂的组合规划,整数规划等问题。

(10)灰色系统(Grey System)技术是通过对原始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寻求其发展变化的规律,通过灰色数据序列建立系统反应模型或训练集来预测系统的可能变化。

(11)模糊逻辑(Fuzzy Logic)技术可以实现模糊综合判断、模糊聚类分析等多种数据挖掘模型。

(12)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技术包括多种技术,其中最基本的知识表示,推理,搜索在数据挖掘中都得到了体现。

(13)地理信息系统根据仓库里数据的地理位置,比较相同产品的不同地域的差异,或者相同地域不同产品的差异进行分析。

(14)描述和可视化(Description and Visualization) 是对数据挖掘结果的表示方式。

(15)对于复杂数据类型挖掘,Text、Web、图形图像、 视频和音频等技术也经常被使用。

4常见问题

4.1数据库与数据仓库

从数据库到数据仓库企业的数据处理大致分为2类:一类是操作型处理,也称为联机事务处理,主要是针对具体业务在数据库联机的日常操作;另一类是分析型处理,一般针对的是数据仓库,针对某些主题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支持管理决策,对修改,删除等操作要求严格,或不允许。

两者具有的不同的特征,从处理性能、数据集成、数据更新、数据时限和数据综合等方面主要体现如下:

日常业务涉及频繁、简单的数据存取,因此对操作型处理的性能要求是比较高的,需要数据库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做出反应,相对而言数据仓库很少进行删除等操作,保留记录以维持数据的历史沿承。企业的操作型处理通常较为分散, 传统数据库面向应用的特性使数据集成困难,而数据仓库是面向集成的。

4.2 OLAP与数据挖掘(Data Mining)的不同

OLAP(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与数据挖掘(Data Mining)主要差异在于功能和实效上,数据挖掘用在产生假设,而OLAP则用于查证假设。OLAP是使用者先有一些假设, 然后使用者主导,利用OLAP来查证假设是否成立;而数据挖掘(Data Mining)则是通过技术和方法(算法)进行数据汇总, 提供高层辅助决策功能,形成高层智能来帮助使用者产生假设。

4.3 Web Mining与数据挖掘的不同

Web Mining可单纯看作数据挖掘(Data Mining)在网络数据的应用的泛称,属于复杂的数据类型挖掘。

数据库概论知识点总结 第4篇

关键词:MOOC;数据库概论;教学方式

1 引言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译名为慕课)起源于美国。2008年,加拿大Dave Cormier和Bryan Alexander提出了MOOC这一术语。[1]随后基于MOOC的概念,加拿大学者Stephen Downes和GeorgeSiemens共同设计了第一门真正意义的MOOC课程。之后,世界各名校都开始建设MOOC课程,并使用于教学,效果显著。2012年是国外意气风发的慕课年[2],也称为慕课元年。MOOC模式与以往的在线教育有所不同,以往的在线教育功能较少,而MOOC 平台包括了讲课视频等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设定学习任务、可以在线分享学习心得、可以详细了解学习的过程及完成任务的程度,还能提供题库来进行日常练习、单元测试及最终考试,并能对任务完成和考试情况进行分析统计。

2 数据库概论课程分析

《数据库概论》是计算机相关本科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包括数据模型、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组成部分。掌握关系方法的理论与实现,了解数据库安全性与完整性的概念,掌握实现系统安全性、完整性的基本方法,了解并发控制和恢复技术。掌握数据库设计的一般方法。初步具备设计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能力。

由于数据库概论课程是专业必修大课,教学内容较多,实践性强,因此,在MOOC平台建设好本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通过此平台,在课前先了解所需要的课程知识,课后进行复习、扩展性自主学习和平时练习测试;教师利用此平台,在课堂上可以辅助教学,在课后可以布置作业任务、了解学生完成作业和学习任务的情况、及时获得学生的反馈。

3 数据库概论课程引入MOOC的教学方式

3.1 MOOC课程建设

根据数据库概论课程特点,在MOOC平台中,本课程组所添加内容有:课程教材、实验指导书及课程PPT;章节的学习内容和重点难点;课程重点章节的讲课视频;章节试题和综合类试题组成的题库;数据库相关的丰富参考资料,并按章节分类存放;较好的数据库设计开发实践的学习网址等。

3.2 引入MOOC的教学方式

为了更好的描述引入MOOC后数据库概论课程的教学方式,将以本课程的“第三章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为例辅助介绍。

(1)课前学习环节

安排学生在课前,阅读MOOC课程中关于“SQL的定义及用途”的相关资料,并设定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完成,若有问题的同学要求在线反馈给教师,以便教师获得学生预习中的问题。

(2)课堂讲课环节

教师根据学生课前预习内容,先进行提问,通过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和MOOC平台学生反馈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讲解预习内容。再后,给出一个简单SQL实例“创建学生表”来引入“SQL定义”的教学。在课堂中可以进行即时提问,学生应用手机MOOC平台进行抢答,这样即可以做到师生互动教学,也能调动学习气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新课结束后,可以用MOOC平台选择几个章节测试题来给学生进行课堂即时测试。

(3)课后复习扩展自主学习环节

教师可以在MOOC平台上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平台提交作业,最终教师通过平台反馈批改后的作业,真正做到无纸作业。除此之外,学生可以查看本章节或其他感兴趣的相关课程资料来进行复习和扩展自主学习,并可以通过相关测试题进行自己学习情况的检测。

(4)考核环节

学生通过MOOC中的题库进行在线章节测试考核和综合考核,教师通过学生题库考核成绩和每章节任务完成情况等方面,设置各方面的成绩比例,最终MOOC平台自动算出每位学生的最终成绩。同时教师可以查看到整个课程成绩统计分析图表。以便教师掌握学生最终的成绩情况。

4 结束语

随着软件业的飞速发展,MOOC平台的功能越发强大,让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更加方便和高效。将MOOC引入数据库概论课程,无论学生在预习、复习、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各阶段的学习效率,还是教师在各教学和考核环节的工作效率,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进一步深入建设和运用好MOOC课程,让基于MOOC的数据库概论课程的创新性教学方式得到进一步改进,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培育出更好的数据库设计开发人才。

参考文献:

[1]曾明星,周清平等.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4):102-108

[2]吴万伟.慕课热的冷思考[J].复旦教育论坛,2014(1):10-16.

[3]李青,王 涛.MOOC:一种基于连通主义的巨型开放课程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12,(3):30-36.

中国文化概论知识点总结 第5篇

2.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

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体系 伦理道德

3.老子从本体论的高度说明 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4.契:商人的祖先

5.天下有达尊者三:爵一,齿一,德一 6.鲁国大夫公孙豹: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

君子求道,处士,隐逸,穷而乐 7.一般来说传统道德规范或德目有两种:

由伦理学家或统治阶级上升为理论的规范;在世俗生活中得到认同的习俗性规范 8.尚书皋陶谟把人的美的概括为九项:

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 9.孟子将母徳扩展为五伦十教

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 10.管仲则提出四维七体

礼义廉耻;(孝悌慈惠,恭敬忠信,中正比宜,整齐樽诎,纤强省用,敦蒙纯固,和协辑睦)综合为六德:知仁圣义中和,六行:孝友睦棩任恤,四维:礼义廉耻,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11.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

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爱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正,笃实宽厚,勇毅力行 12.中华民族美德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仁爱孝悌

13.礼之运作,包含有 之德 谦和

14.老子曾以江海处下为例告诫人们不要自矜自伐自是 15.在中国社会中,是直接贯通的 家,家乡,国家

16.克己奉公培育了一种整体主义的精神,要求个体服从服务于整体 17.中国到的不完全反对私利,关键看是否合乎道德 18.克己奉公的精神本质上是

先公后私,个人私利服从社会公立的精神

19.中国传统伦理形成向内探求的主体性道德精神,集中体现为以律己修身为特征的道德修养学说,这种学说强调自主自律,自我超越以维护人伦关系和整体秩序,建立道德自我,其基本精神是求诸己

20.修己慎独的修养传统培养了中华民族践履道德的 自觉性与主动性

21.传统义利观的基本内容和合理内核 先义后利,以义制利

22.孔子强调

,并把它作为区分君子小人的标准 见利思义

23.宋明理学在把义利与公私联系的同时,又把义利与

等同 天理人欲

24.孔子把

作为重要的德目 温良恭俭让

25.中国人在为人处事方面以实为标准,反对虚伪虚妄,中华民族形成了许多以实为价值标准的规范和美德如老实,诚实,踏实,实在

26.传统美德在历史上造就了各种道德人格,这些道德人格按照其体现道德理想的不同程度可分为:

圣人,贤人,仁人,大人,君子,成人,善人

27.西周确立了一个适合当时中国国情的,对中国社会与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伦理秩序和意识形态,一种伦理政治秩序 周礼

28.孔子对中国伦理学最突出的贡献,是中国伦理精神由自发走向自觉的标志 仁

29.儒家伦理精神的运作还需要道家的人生智慧作为结构上的补充 30.道家更重视个体,无为,出世

31.中国伦理思想继续发展和大一统,封建化的时期 汉唐

32.秦汉之际,礼记成书,四书伦理体系已经形成 33.大学提出三纲领八条目

34.大学之道是培养统治阶级理想人格的途径,大学精神就是 内圣外王 35.儒家伦理成熟的标志;中国封建伦理的真实形态是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大学、中庸

36.董仲舒以后,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成为不可动摇的名教获礼教 37.我国古代最为重要的是

崇拜,其余的有自然神崇拜,动物神,鬼魂 38.道教之成为一个有组织的独立的宗教是在 东汉时期、39.道教在时期有一个较大的发展 魏晋时期

40、南北朝时,道教最大发展是卑微寇谦之改革五斗道米,创立北天师道 41.唐宋之后一些道派逐渐合流,形成 正一道

42.佛教传入中国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佛教的根本义是 神不灭

43.魏晋时期,和

合流,形成玄学,佛学,六家七宗;六家:本无,心无,即色,识含,幻化,缘会;六家七宗又可以概括为三个主要派别:心无,即色,本无

44.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和成熟期是,此时期的佛教学说的最大特点是 隋唐二代;把佛性心性化

45.儒家有传统儒家与新儒家之分,但二者都注重用事,有强烈的入世精神 46.西周初年的尚书洪范提出

学说,殷周时期有了原始的观念 五行,阴阳

47.周易古经以 说明自然现象和社会关系 八卦

48.中国哲学四大思想资源和思想传统,它们的智慧都是人生的智慧 原始儒家,原始道家,中国佛学,宋明理学

49.原始儒家的代表人物有孔子,颜子,曾子,子思,孟子,荀子等 50.原始儒学的经典有被称为经书的六经 诗书礼乐易春秋

51.原始儒学的精神首先是的生命精神 创造性

52.周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 53.孔子哲学的基本观念是 仁

54.儒家的理想是要把仁爱的精神,有爱自己的亲人推广到周围的人,爱所有的人,爱宇宙万物

55.儒家精神是一种 的精神 极高明而道中庸

56.老子强调不盈,不争,致虚极,守静笃 57.道家与儒家殊途同归,都是强调 个人与无限的宇宙契合无间 58.道家追求的自由是

精神的超脱解放,不是指放纵形骸的情欲 59.中国化了的佛教宗派 天台宗,华严宗,禅宗 60.佛教启迪人们空掉一切外在追逐,攀援,偏执,破开自己的囚笼,直悟生命的本性本真

61.佛家的成菩萨成佛陀,也是一种道德人格的蕲向 62.中国佛教哲学,削减了宗教的意识,更加世俗化 63.天台宗的智慧是 圆融的智慧 64.华严宗提倡 开放的心灵

65.禅宗主张不立文字,当下自识本心,强调自性是佛,平常即道

化平淡于神奇,寓神奇于平淡,张扬了人的主体意识,肯定了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佛,甚至不用语言,“棒喝”

66.宋明理学建立了以什么为中心的道德形而上学体系 理气论,心性论

67.四书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68.宋明理学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道德理性对于与血肉之躯相连的情感欲望的制约

69.整个宋明理学讲什么提高为本体,重建了 道德 人的哲学

70.理学的根本精神可以用什么为代表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71.古人把什么称作宇、宙

东西南北,上下四方之空间;古今旦暮,往古来今之时间 72.易传最突出的特点是 视变化为创新

73.在宇宙精神的感召之下,人类可以与时俱进,创造美好世界 74.礼记大学引述尚书和诗经:汤之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周虽旧制,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75.在天人关系上,中国哲学有 主张,也有 主张 天人合一,天人交胜

76.天地宇宙本身及含有价值。,而我们实现人生的价值,不必再另追求外在与人间的天国或彼岸世界 77.中国人生哲学的一大特色 境界说

78.境界是中国哲学家追求的理想人格之极致的 一种精神状态,精神天地

79.儒家追求到的宇宙,道家艺术天地,佛家宗教境界 80.墨家比较重视分析方法

81.中国儒释道所推崇的整体、流动、当下体悟的方法,是悟道的方法,与面对现象层面的方法确实有很大区别 82.朱熹强调,主要属于什么范畴 以知为本,知先行后;道德

83.朱熹对于知行问题的根本见解:从逻辑上讲,知先行后,知主行从;从价值上讲,知行应合一

84.中国哲学家的行为方式是 理想与理性的统一,价值与事实的的统一,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统一 85.西方的文化是,中国的文化可称为,是一种 智性文化;德性文化;德智统一,以德摄智的文化 86.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它十分注重 二者之间的和谐与统一

87.人,出于自然,以天地为父母,以万物为朋友,其精神可以与天地相同 88.把人伦的观念贯彻到天地万物之中,正代表了中国文化的伦理性特色 89.中国古代文化是一种什么伦理类型 天地合德

90.张载把什么称作为孝 尊高年,慈孤弱,怜惜残疾鳏寡

91.血亲意识,即 继续构成社会意识的轴心

六亲:父子兄弟夫妇;九族: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92.中国人对血缘关系的注重,其语言表现时 亲属称谓系统的庞杂精细

93.中华民族以 来形容悲伤之家的情感 如丧考妣

94.中华学术的首要重心是 伦理道德学说

95.哪几个论互相分不清

道德论,本体论,认识论,知识论

96.中国人伦小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 97.在中国文化系统里强调在道德的面前 人人平等

98.伦理文化消极的一面

讲伦理关系凝固化,绝对化,在某种程度上又成为人身压迫、精神虐杀的理论之源

99.中国文化的特点

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重实际求稳定的农业文化心态、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文化、尊君重民相反相成的政治文化、摆脱神学独断的生活信念、重人伦轻自然的学术倾向、经学优先并笼罩一切文化领域 100.中国文化强大的生命力表现在 同化力、融合力、延续力、凝聚力 101.中国文化的生命延续力的内在基础 同化力和融合力

102.凝聚力具体表现为文化心理的 自我认同感,文化群体归属感

103.中国古代文化的什么特征,并形成了

农业型物态;实用经验理性、重农尚农的社会共识、重实际黜玄想的务实精神、安土乐天的生活情趣、循环与恒久意识的变异观念 104.农业生产的节奏早已与国民生活的节奏相同 105.中国人的审美,伤春悲秋,都与农业生活有关 106.务实精神是一种 群体价值趋向 107.中国贤哲一向倡导的精神: 大人不华,君子务实

108.求久的观念应运而兴,变易观念在中国也源远流长

109.由家族走向国家,以血缘纽带维系奴隶制度,形成一种家国一体的格局 110.社会组织主要是在什么样的宗法原则指导下建立起来 父子君臣夫妇长幼

111.宗法制度在中国根深蒂固因为:氏族社会解体不充分,自然经济长期延续 112.以家族为本位的社会关系的基本单元是 宗族

113.人道亲亲说

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 114.中国文化以人为核心,表现在各个领域

115.论语中利用自然知识说明政治道德方面的主张,不以研究为目的 116.重人伦轻自然也体现在教育领域,例如唐代的二馆六学 117.所谓经学传统是指

中国文化长期以儒家经学为主流

118.汉代经的地位被大大提高了,到宋朝又扩展为十三经 119.三礼

仪礼,周礼,礼记

120.中国文化的经学传统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各个方面的广泛渗透、科学未能充分独立、对中国宗教的发展也产生一定影响 121.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主体内容 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建有为,贵和尚中 122.中国文化比较重视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123.天人合一问题的理论实质是,其最基本的涵义是 人与自然的统一问题;充分肯定“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 124.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重要内容 以人为本,在天地人之间,在人与神之间,以人为中心

125.“天”成了人们视线道德理想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天人之间人是主导和目的 126.人本思想的确立有助于抵制宗教神学 127.宋明理学有三个主要派别 气本论,理本论,心本论

128.强调道德理性对于个人境界的提升和社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 129.儒家的三纲领,霸条目

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30.和同之辨

五味相和,六律相和(中药的开方,园林的建筑)131.不狂不狷,狷:清高自守,有所不为;耿介 乡愿:德之贼,无原则的和气 132.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功能: 民族凝聚、精神激励、整合创新 133.自从西周以来,什么观念深深扎根与于中国人心中 大一统

134.诸子百家学说在国家统一,民族融合,使天下定于一的思想方向上共识 135.1839年,林则徐主持编译了,介绍了,地位是

四洲志;世界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政情风俗;现代中国第一部向国人系统地介绍世界地理的著作,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 136.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137.洋务运动大体上经历了几个阶段

物质层面的文化变革,制度层面的文化变革,观念层面的文化变革 138.早期改良主义者冯桂芬 校邠庐抗议 139.早期维新派

要在制度层面上学习西方文化,从学习“西技”到“西政”

140.维新派是文化教育面貌一新,诗界革命,文体革命,小说界革命,戏剧革命相继而起

141.康有为所宣扬的儒学是一种“儒表西里”的新儒学

新闻概论全面知识点总结 第6篇

1、新闻

-----①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表达出新闻的形式)②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表达出新闻的实质)

2、信息

-----①广义信息是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②一般信息是指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③狭义信息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新闻学里的信息)

3、宣传

-----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

4、舆论

-----舆论就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5、新闻自由

-----指传播者有传播新闻信息的自由和接受者有接受新闻信息的自由。即不受限制地接近新闻源(采访自由),不受批准自由出版报刊(出版自由),不受任何形式的事先审查,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言论自由)。

6、知情权

-----知情权,又称获知权、知晓权、了解权、知的权利,是指公民拥有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尤其是指公民能够通过公开的渠道公平地获取他们需要的信息的权利。

7、新闻真实性

-----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事情(what)、原因(why)和经过(how)都经得起核对。

8、新闻事业的指导性

------新闻指导性就是通过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来宣传一定的观点,影响受众的思想,把受众引导到既定的目标上去。具体表现:

1、鼓舞;

2、示范;

3、论证;

4、启发;

5、解释;

6、预测;

7、警戒。

9、新闻事业的群众性

----新闻业的群众性包括三层含义:

1、在内容上:新闻业应该尽量满足群众的需要。

2、在工作路线上:新闻工作应该走群众路线,坚持全党办报(台)、群众办报(台)。

3、在形式上:新闻、评论的表现形式应该尽量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10、党性原则

-----①政治上,必须和党中央保持一致。

②思想上,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③组织上,必须无条件地遵守党纲、党章,服从党的一切决议,遵守党的纪律。

11、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

1、时新性

2、重要性

3、接近性、4、显著性

5、趣味性

12、宣传价值

----宣传价值就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宣传价值的素质包含五个方面,合称宣传价值“五性”:

1、与新闻媒介所持的政治主张、价值标准的一致性;

2、针对性;

3、普遍性;

4、典型性;

5、时宜性。基本问题:

新闻五要素及其作用: ①五要素:发生新闻的主角(who)、发生的事情(what)、发生的时间(when)、发生的地点(where)、发生的原因(why)。②作用:

1)有助于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迅速地弄清每一个事实的要点。

2)有助于记者迅速地抓住新闻的重点,尤其在新闻导语的写作中,能做到全面、简洁。信息的概念、特点 1)概念:

①广义信息是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②一般信息是指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③狭义信息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新闻学里的信息)2)特点:

①最基本的特点:信息必须包含新的情况,新的知识,新的内容。②信息的一般特点:

A)共享性或使用不灭性。正是信息的共享性才使得信息得以传播。B)扩展性。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压缩也可以扩展。

C)组合性。两个以及两个以上的信息的有机组合,可以产生新信息来。D)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这也是信息和物质的又一显著区别。

E)相对性。信息的相对性是和人们对外界信息的选择性注意密切相关;注意到的信息又和接受者的内在需求相关。

3、信息对新闻业务提出的新要求

1)变一次性的终端报道为分阶段的连续报道。“事前有预测报道,发生时有动态追踪报道,事后有总结反映报道”

2)加强深度报道。即根据信息扩缩性特点,对信息展开深加工。

3)加强新闻综合评述。这是信息的组合性特点在新闻报道中的具体运用。

4)加强全方位报道。这是运用信息使用的多角度特点,对新闻做多角度、多侧面 “全息”报道。

4、新闻与宣传的区别

①新闻与宣传的基本区别:新闻传播信息,宣传传播观念。②具体区别:

1)出发点不同:宣传的出发点是处于宣传者自身的生存、发展需要去追逐受众; 新闻的出发点是受众出于自身的需要去追逐信息。宣传追逐受众,受众追逐信息。

2)归宿点不同:宣传者传播观念的目的是要受众理解它、接受它、支持它,宣传者在宣传之前有自己的主观意图,通过宣传,力图影响人们的思想,让受众按宣传者的意图去行动;新闻发布者除了以新闻谋利以外,对新闻本身无自己的主观意图,任凭受众自己去分析判断,作出决策。3)传播的方式不同:新闻(信息)的传播是一次性的,第二次、第三次就不能再称为新闻(信息)。宣传却需要经常重复,以加深人们的印象,利于人们的了解和理解,并往往用一种或多种不同的形式反复宣传同一种观念。

4)传播的要求不同:信息沟通要求定量的准确(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及时、准确)宣传要求定性的准确,即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观点要求正确鲜明,材料要真实典型。

5、舆论的形成过程、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的关系 1)形成过程:

①问题提出②社会讨论③社会协调(意见整合)④公开表达 2)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的关系:(实例:我爸是李刚)①反映并代表舆论 ②引发舆论 ③引导舆论:

A)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舆论。

B)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额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新闻媒介通过隐含的意见倾向性报道,或通过直接的评论,表达立场、观点,引导舆论。

6、为什么说报纸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 报纸的产生以及它的大量生产,正是适应了当时社会对信息的大量需求。而社会对信息的大量需求,根源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出现。A.伴随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出现: 1)社会的规模大大地扩大。2)社会的变化大大地加速。3)生产的分工大大地精细,从而各行业、各部门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程度大大地加强。4)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资产阶级、封建阶级(包括各种教派)、工人呢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激化。B.必要性:

社会对信息量的需求激增,需要信息的人数在激增。于是,社会需要分出一部分人专门收集、发布新闻,公开出售,以满足人们了解新闻的需求。C.可能性:

1)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为报纸创造了读者群。

2)资本主义的大工业生产使城市化程度迅速提高,而报纸是城市化的产物。3)交通工具和道路的迅速发展保证了新闻采集、发布的迅速及时。4)印刷、纸张等工业的日趋发展,保证了报刊的物资需要。5)资本的集中加速,使资本家有可能独资或合资办报刊。

7、新闻传媒业发展的五条基本规律 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新闻体制。

②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传媒业的发展水平。③传播工具的物理性能决定传播工具的特点。④受众的需要促使媒体多样化。

⑤反映现实生活的需要决定新闻体裁的多样化。

8、确立新闻媒体的双重属性给我国新闻媒介带来了何种变化 确立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事业性质,企业管理”,极大地解放了新闻媒介的生产力,给新闻媒介带来许多积极的新变化: 1)、新闻媒介形成积极竞争态势 2)、新闻媒介更加注重人才培养和设备更新 3)、新闻媒介注重受众反馈 4)、新闻媒介注重自身管理,开源节流,发展壮大

9、中国新闻传媒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1)基本性质:新闻媒体既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又是人民的耳目喉舌。2)特点:

①最高宗旨:在党的基本路线领导下,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群众,促进四化建设。

②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无条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令。③实行“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工作路线。

④新闻媒体是以党报为核心的多品种、多层次媒介并存的格局。⑤新闻媒体属于国有资产。

⑥新闻媒体基本上实行“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运行方式。

10、我国新闻媒体的作用和任务

1)基本任务:以人为本,致力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指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2)具体:

①向人民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②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国家的法律、法令,保证政令畅通。③监督党和国家的各级工作人员。④成为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⑤提供各方面有关的信息。⑥传播知识,做好服务工作。⑦做好对外报道和国际宣传。

11、当代中国受众的群体信息需求变化 1)、在急剧的社会变动和开放的社会联系面前,受众表现为旺盛的信息需求。求新、求变之心表现尤为强烈。(受众对信息的需求比以往更旺盛)2)、市场经济条件下决策主体增加,带来受众对硬性的决策参考性信息的需求增加。(受众对决策参考性信息需求增加)3)、受众群体分化趋势明显,新增群体涌现,造成受众需求的多元与分化。(受众呈现出多元与分化)

12、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要义 ①报刊不受政府的干涉 ②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

③“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 ④对事实的信念

13、新闻失实的表现及原因 1)表现:

①无中生有,凭空捏造;②添枝加叶,层层拔高;③要件残缺,隐瞒事实;④偷梁换柱,移花接木;⑤因果不符。2)原因:

A.非故意性失实:记者在采访中获得的原始材料失实造成记者报道的事实与实际情况不符。B.故意性失实:

①有些地方、有些部门党风严重不正,个别领导人想利用新闻来自我吹嘘,骗取荣誉,或掩盖劣迹,欺上瞒下。

②记者、编辑队伍中的作风问题也是造成新闻失实的突出原因。③面对日趋严重的作假,无论是党政主管部门还是新闻单位对此的处理轻描淡写,也助长了这股歪风。

④传媒业竞争逐年激烈。

14、新闻选择的标准应用 1)、新闻定义: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选择的事实要真实和新鲜。淘汰虚假的事实;陈旧的事实;人们司空见惯的事实;空话连篇的事实。2)、新闻价值: 共同兴趣指新闻要反映公众关心的事实,不是个别人关心的事实。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公众共同兴趣的素质。

这些素质包括:①时新性 ②重要性 ③新奇性④接近性 ⑤趣味性 一个事件只要具备了时新性再加其他任意一性,就有成为新闻的可能;一个事实具备的素质越多,新闻价值就越高。3)、宣传价值:

宣传价值就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素质内容包括:

①一致性(即与新闻媒介所持的政治主张、价值标准的一致性)②针对性③普遍性④典型性⑤时宜性

4)、新闻法规:即新闻的选择必须将危害国家或者人民的利益的新闻卡下,不许公开传播。

15、私营媒体、公营媒体的基本特点 1)私营媒体:

①独立:经济政治上都是独立的。

②以营利为目的:广告收入是主要财源。

③把发行量、收听率、收视率作为媒体的生命线。④市场竞争激烈,是节目既丰富多彩又有媚俗倾向。2)公营媒体:

①相对独立的管理机构。②以视听费作为主要收入。③公营台是半官方的

④公营台把观众当做“公民”而非“消费者”。⑤缺乏活力。

16、中国新闻传媒业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1)热爱党和人民,热爱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有在新闻岗位上为宣传真理、捍卫真理,为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奋斗、献身的精神。

2)有一定的马列主义水平,十分熟悉党的方针政策。3)乐于深入实际,善于和群众打成一片。4)有较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专业知识。5)有高尚的职业道德。6)有熟练的新闻业务才能。

基本常识:

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内容

1)研究对象: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2)内容:理论、历史、应用 新闻的基本特点:真实、新鲜 新闻的分类

①按新闻内容分:政法新闻、经济新闻(工交新闻、财经新闻)、体育新闻、文教卫新闻、社会新闻

②按新闻发生地点分:国际新闻、全国新闻、地方新闻 ③按新闻时间性分:突发性新闻、延缓性新闻 ④按新闻与读者关系分:硬新闻、软新闻

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工具:口头新闻、信号媒介、书信新闻、印刷媒介、其他传播方法(露布、牌报、旗报、悬书、揭帖)世界上最早的日报、现代日报的始祖

1)世界上最早的日报:1663年,德国莱比锡出版的《莱比锡新闻》 2)现代日报的始祖:1702年,伦敦出版的《英国每日新闻》 报纸的分类

1)以办报方针分: ㈠政治性报纸㈡商业性报纸㈢政治性的企业报 2)以报纸内容分:中国:综合性报纸、专业性报纸 西方:严肃的高级报纸、大众化的通俗报纸;

3)以发行范围分:①世界性报纸②全国性报纸③地方性报纸 4)以出版时间分:日报、晚报和周报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地位:是西方各国新闻体制的基石和主导性理论。知情权概念是由谁明确提出的:库柏(美联社)

对新闻媒介的社会控制的四种途径:司法控制、行政控制、资本控制、媒体的自律 新闻选择的四条标准:新闻定义、新闻价值、宣传价值、新闻法规 媒体的三种所有制和三种管理方式:

私营---董事会领导制、国营---政府领导制、公营---社会化领导制 媒体的三种运行模式:

以美国为代表的以私营媒介为主体的完全商业化运作模式 以西欧、日本为代表的公私兼顾的双轨制运作模式 以中国为代表的完全国有的有限商业化运作模式 附录: 题型

填空题(教材为主)一空一分(10分)

名词解释题(概念题)9个名词 20分要求正确、完备 简答题(8分)

AB卷均三道题要求:要点(观点)、稍加解释

论述题 A一题(12分)B两题(24分)要求:观点;解释、理解;举例 材料题A(34分)B(22分)一到三则材料

要求:所应用的理论;结合材料,对应用的理论的因素进行分析 常考范围:新闻事业的性质、新闻价值、新闻选择、宣传价值 郭秦版附录:

新闻的起源以及新闻活动产生的原因:

1)起源:人类的新闻活动起源于原始社会。2)原因:

①客观世界的一系列变动直接关系到原始人的生存。他们必须随时随地了解外界的变化,并且相互传递情况,以便商量对策,协调一致,采取行动。在原始社会新闻活动纯粹服务于人类的生存斗争。

②客观世界的变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人类社会性生产和社会性生活决定了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需要;其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新闻的本源: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与事实的关系问题)。决定信息量大小的主要因素:(关系新闻价值)①事物变动的影响力。②事物变动的规模和空间。③事物变动的速度。

④事物变动的可能性概率。

西方国家著名通讯社: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 新闻体制

-------新闻体制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基本新闻制度和新闻政策,包括政府对传媒业的规制、新闻自由和新闻控制、传媒业的运作机制。报纸-------以印刷文字作为媒介的传播工具

广播-------以无线电波所传送的声音为媒介的传播工具。

电视-------以无线电波所传送的图像和声音为媒介的传播工具。中国新闻媒体:

1)性质:属于一定社会的上层建筑领域,又属于经济基础领域,是横跨于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信息产业,但其根本属性属于上层建筑领域。2)共性(功能):真实地、及时地反映世界新近变动的大众传播工具。3)双重属性:事业性质、企业管理

4)工作原则: 真实性、指导性、群众性、战斗性和党性原则。为什么说新闻媒体的产品具有商品性?(试结合新闻媒体的产生以及大众化报纸的产生和特点论述)

新闻媒体的传播效果

-------新闻媒体的传播效果指的是新闻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对受众的思想、态度和行为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受众

------在大众传播领域里,受众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受中。其中最重要的,是指三大新闻媒介即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和电视的观众。核心受众

------新闻媒体设置的各类栏目针对并满足某些相对比较固定、明确的传播对象,这部分受众就是媒体和媒体特定栏目的核心受众。

结合媒体的受众定位,分析新闻作品的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核心受众的确定主要要考虑的是以下四方面的要素: 1)、受众区域定位。地域是第一位的因素。2)、受众职业和身份定位。3)、受众的年龄定位。4)、受众文化程度定位。社会责任论

------主张有限制的新闻自由、承认政府对新闻业干预和控制的一种新闻观念。客观主义理论

------指客观性原则,指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指客观性报道,作为新闻报道的一个基本方法。新闻失实

------新闻失实是指新闻报道中的事实与客观实际不相符合的现象。合理想象

------合理想象是从已知的事实去推测记者没有采访到而可能发生的“事实”,并作为事实来报道。党性

------党性是阶级性的集中表现。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是无产阶级阶级性的集中表现 20.新闻选择的标准有哪些?(两方面)(1)客观:业务标准(新闻价值)

(2)主观:政策法规等(新闻定义、宣传价值、新闻法则)哪一个是首要标准,在新闻实践中有何意义?

-----新闻选择的首要标准是新闻价值。定义: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

1、时新性;

2、重要性;

3、接近性;

4、显著性;

5、趣味性。原因:新闻选择的两个主要标准中,实际操作时,首先使用的新闻价值标准,是衡量众多事实哪些是新闻,哪些不是新闻,哪些新闻价值大,值得报道,哪些新闻价值小,不值得报道。不是新闻或新闻价值小的在这一关就被淘汰了,而被选中的事实,首先必须是新闻,才可以进行其他方面的选择。

新闻选择的标准要和各新闻媒介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不同类型的报、台,由于各自的对象不同,发行地区不同,所承担的任务不同,宣传价值和新闻价值在运用时千差万别。因此,新闻选择的标准要和各新闻媒介的具体情况相结合。21.广州日报的导读与索引

1)内容

2)设立原因(从新闻与宣传两方面分析):1.新闻与宣传的关系

2.信息

3.方便读者阅读

上一篇:不守信的老哥作文500字下一篇:我的校园生活的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