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复习测试题

2024-05-12

高三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复习测试题(精选7篇)

高三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复习测试题 第1篇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党中央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的战略决策,其主要目的是:

A.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B.炫耀国力

C.与美国争霸D.用于收复台湾

2.“两弹一星”是指:()

①原子弹②氢弹③导弹④北斗通信卫星⑤人造地球卫星

A.①②④B.①②⑤C.②③④D.①③⑤

3.由于对两弹研究的突出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的是:()

A.钱学森B.邓稼先C.袁隆平D.赵忠尧

4.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是指:()

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B.中国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

C.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核弹头远距离精确命中目标

D.我国的运载火箭顺利将“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轨道

5.标志着中国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事件是:()

A.“神州一号”飞入太空B.“神州三号”飞入太空

C.“神州五号”飞入太空D.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

6.被国际上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和世界“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是:()

A.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B.“银河”系列计算机的诞生

C.“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D.“神州”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有这样一段颁奖词: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世界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这位人物是:()

A.袁隆平B.邓稼先C.钱学森D.王淦昌

8.我国科技成就产生的顺序是:()

①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②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银河-I”型计算机诞生④培育出杂交水稻

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C.②①④③D.③②①④

9.下列关于中国技术进步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上第三个发射卫星的国家B.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蛋白质的国家

C.世界上第五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D.世界上第五个掌握核能发电技术的国家

10.-正式提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是在:()

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D.“-”结束后

11.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代表中央向科学家和文学艺术家作了“双百”方针的报告,指出这一方针是:()

①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来的

②是在承认社会主义仍然存在着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③是在国家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迫切要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12.20世纪50年代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涌现出来的文艺作品不包括:()

A.杨沫的《青春之歌》B.柳青的《创业史》

C.贺敬之的《雷锋之歌》D.贺敬之的《中国的十月》

13.“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冲击和破坏,文艺界呈现出“百花凋零”的局面是在:()

A.反右斗争扩大化中B.-中

C.1958年大跃进中D.人民公社化中

1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恢复“双百”方针为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的根本原因是:()

A.-、-两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B.纠正了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

C.党和政府对文化事业的重视D.“双百”方针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15.以下有关党的“双百”方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1956年在党的“八大”会议上提出B.“双百”是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促进了我国文艺和科研事业的繁荣D.是我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研工作的基本方针

16.建国后文艺工作的主要教训是:()

A.文艺必须本质与人民生活B.文艺必须为党服务

C.文艺必须为社会主义服务D.文艺问题不能当作政治问题讨论

17.“-”期间,由于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我国的科研和经济建设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主要表现在:()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③“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④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2号”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8.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技事业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的原因主要有:()

①及时制定科技发展战略②科学家的自主创新精神

③科技工作者的长期艰苦努力④集中财力和科技力量协作攻关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④D.②③④

19.1980年,中断的电影“百花奖”恢复举办。选票是随《大众电影》杂志发出的,每本只有一张选票,不少工厂、学校、机关团体一、两千人中只有一两份《大众电影》。评选结果是,故事片《吉鸿昌》得票14万张,纪录片《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得票21万张,美术片《哪吒闹海》得票42万张。这种情况反映了:()

A.人们相对更喜欢美术片B.电影事业获得了巨大发展

C.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迫切要求D.“百花奖”促进了《大众电影》的销售

20.建国初人民教育的奠基工程有:()

①成立人民教育出版社②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③制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④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21.“-×,教授。1950年1月生,1968年中专毕业,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至黑龙江上山下乡。1978年3月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2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统计局工作,1985年进入江西财经大学任教……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国际金融博士学位;至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该段个人履历反映了:()

A.“教育大革命”对该人的成才起了积极的作用

B.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对该人成为教授至关重要

C.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为该人人生的转折提供了机遇

D.《义务教育法》保障了该人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为后来的深造打下了基础

22.改革开放以后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①增设新兴边缘学科②建立学位制度

③改革高校招生与分配制度④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A.①②④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3.右图“希望工程宣传画”说明了90年代以来,政府实行

“科教兴国”的重要环节是加紧:()

A.扫盲工作B.普及义务教育

C.加强中等教育D.发展高等教育

24.“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实质是:()

A.就越多发展需要超前性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

C.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D.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

25.3月,国务院总理-宣布,6所师大部分师范生免费上学,条件是毕业后回生源地从事中小教育,这样做的主要作用是:()

A.增加对教育的投资B.支持落后地区教育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加强基础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和发展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试述材料一、二、三中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及意义。(5分)

(2)为取得以上科技成就,我国制定的相应的战略规划是什么?(5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19世纪7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以下图片展示的是第二、第三次科技革命中重大技术突破的部分成果。

请回答:

(1)从以上材料中选出你认为对人类影响重大的20世纪两项科技成果,并说明每项入选的理由。(6分)

(2)试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至少5项),并以其中一项为例说明科学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8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现在春天来了,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有许多学说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让他们去说,不干涉他们。在刊物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双百方针》

材料二:马寅初表示:“决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

“-”中,剧作家吴祖光和他的妻子演员新凤霞曾被下放劳动改造。

材料三: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野新局面》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指出-的言论从根本上反映了“双百”方针的实质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造成了什么影响?(6分)

(3)材料三与材料一有何内在联系?(4分)

(4)通过上述材料,你能得出什么认识?(4分)

高三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复习测试题 第2篇

一、单选题

1.(2018·广东湛江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21)《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这表明无产阶级的根本使命是()A.武装斗争夺取政权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夺取资产阶级资本 D.大力发展社会生产

2.(2018·江苏宿迁高二学业水平第一学期期末考试·23)“今天距离它的发表年份1848年已经过去一百六十多年了……人们或把它视为纲领,或对其提出批判质疑,这么多年过去了,仍然有生活于不同社会制度、不同阶层、不同领域的人去关注、解读它。”下列有关“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B.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C.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D.开辟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3.(2018·江苏扬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题·25)《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是马克思个人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 B.实践证明《共产党宣言》是空想社会主义 C.主张用和平的方式实现共产主义

D.第一次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

4.(2018·江苏扬州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卷一·24)“l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代表当家作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材料认为巴黎公社()A.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提供基础 B.建立了工农联盟的新政治制度 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是无产阶级专政一次伟大尝试

5.(2018·江苏徐州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卷二·25)2016年是巴黎公社145周年纪念年。11月29日,法国国民议会依据《宪法》通过决议,为所有遭镇压的1871年巴黎公社社员平反。巴黎公社的重大意义在于()A.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B.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 C.开辟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D.将社会主义理论变成了现实 / 9 6.(2017·山西学业水平·8)《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取民主”。第一次实践了这一思想的是()A.巴黎公社 B.俄国二月革命 C.俄国十月革命 D.中国国民革命 7.(2018·江苏南京师大附中学业水平期末测试·23)《国际歌》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典文献,它热情讴歌了巴黎公社战士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英勇不屈的革命气概。下列对巴黎公社评述正确的是()A.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B.欧洲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标志 C.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伟大革命实践 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8.(2018·江苏扬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题·26)下图是1971年3月18日《解放日报》的报头部分。这是为了纪念哪一历史事件?()

A.宪章运动 B.巴黎公社 C.十月革命 D.五四运动

9.(2018·江苏无锡学业水平第二次模拟考试·27)“3月8日,在首都的一些企业召开了纪念三八妇女节的小型集会,开始了罢工和游行。工人打出了‘面包!’‘打倒战争!’‘打倒专制制度!’的口号。这一天,首都有12.8万名工人参加了罢工。”这次“罢工”发生在()A.沙皇俄国 B.德意志帝国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10.(2018·广东二模·34)《全球通史》载:“1917年3月至11月是临时政府和苏维埃之间为权力而斗争的时期。在这场斗争中,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的主要原因是()A.资产阶级残酷剥削工人 B.其拒绝停战也拒不分配土地 C.经济危机导致工人罢工 D.其反对“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11.(2018·江苏常州学业水平一模·26)老革命家吴玉章在日记中写道:“从前我在法国接触了社会主义各种思想流派,深深为社会主义理想所吸引。今天这个理想居然在一个大/ 9 国内开始实现了,心中感到无限兴奋和鼓舞。”使他“兴奋和鼓舞”的是()A.《共产党宣言》发表 B.巴黎公社革命爆发 C.武昌起义取得成功 D.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12.(2018·江苏连云港学业水平模拟·24)俄国某文件宣称“临时政府已经被推翻”;“代表大会决定:各地全部政权一律转归工兵农代表苏维埃。”这一文件颁布的直接背景是()A.二月革命 B.《四月提纲》 C.十月革命 D.苏联成立

13.(2018·江苏南通、扬州、泰州、淮安、宿迁六市二模·17)“白由党人、社会主义者、商人、将军、贵族都策划着推翻它。然而,四天之内把这个政权摧毁的彼得格勒骚动,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由有组织的反对派促成的。极度的饥荒把要求面包的长列队伍变为反政府的示威游行。”这里的“彼得格勒骚动”()A.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通过和平方式摧毁专制政权 C.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 D.表明临时政府失去民众支持

14.(2018·广东湛江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17)20世纪20-40年代,中国的革命中心从珠江流域向黄河流域转移。完成转移的直接因素是()A.北伐战争和红军长征 B.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 C.红军长征和抗日战争 D.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15.(2018·山东潍坊模·30)1925年,中共“四大”决议指出,我们参加民族运动……若是忘了无产阶级在民族革命中自己阶级革命之准备,而沉溺在资产阶级性的民族民主运动中,便遗无产阶级不容易挽救的大害,并且足以减少民族革命之革命性。这说明中共认识到()A.掌握革命和武装领导权的重要性 B.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的艰巨性 C.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 D.国共合作中应保持党的独立性

16.(2018·广东深圳二模·29)在纪念巴黎公社55周年活动中,毛泽东指出:马克思认为只有国内阶级战争才能解放人类。俄国十月革命和巴黎公社,是工人阶级以自己的力量,来求人类真正的平等自由。他意在()A.指引中国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B.发动民众支持国民大革命 C.将马克思主义作为革命指导思想 D.为中国革命争取国际援助

17.(2018·广东湛江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18)美国一位历史学说:“……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 9 命策略。”在“新的革命策略”指引下,中共()A.开展武装起义 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组织城市暴动 D.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18.(2018·江苏徐州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卷二·14)“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这一事件是()A.南昌起义 B.八七会议 C.秋收起义 D.遵义会议

19.(2018·江苏姜堰区学业水平期末考试·12)上海《申报》的一则新闻报道中写道:“赣匪因石城兴国失守,知残局不能再支,朱毛彭等股约八万放弃于都、瑞金老巢西窜。”这份报道应该发布于()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0.(2018·广东湛江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19)下图是一幅关于抗日战争的漫画。对此漫画所表达的主题,理解准确的是()

A.表明全面抗战必胜信念 B.歌颂国军取得首战告捷 C.庆祝日本侵华计划成功 D.呼吁国共合作共赴国难

21.(2018·广东惠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题·36)美国《时代》周刊载:“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文章记载的事件指的是()A.武汉会战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平型关战役

22.(2018·河南濮阳二模·30)《1943:中国在十字路口》中记载:“1944年,蒋的部队在日军‘一号作战’攻势面前节节败退;史迪威将军的撤换引发了美国对蒋介石政权的失望;知识分子在重组的民盟下开始活动,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敌后战场转入反攻。”这主要反映出1944年()A.国民政府统治离心已见端倪 B.日军持续进攻战略效果明显 / 9 C.敌后根据地合法地位得到认可 D.民主党派已支持中共的主张

23.(2018·四川绵阳三模·30)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4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土地政策经历了从“打土豪分田地”到“双减双交”(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再到“耕者有其田”的几次变化。这反映了()A.生产关系调整以民主革命任务为导向B.政治局面动荡影响经济政策制定 C.中共土地公有制的确立过程曲折艰难D.中共始终以废除封建剥削为目标 24.(2018·江苏南京学业水平模拟·14)“这场抗战史上中日双方规模最大的会战,中国军民在历时4个多月的血战中,以40万人的伤亡,造成日军近10万人的死伤,同时大量消耗了日本财力……自此以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该会战是()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25.(2018·广东湛江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20)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A.粉碎了国民党对延安的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 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26.(2018·广东惠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题·39)由著名导演吴宇森执导,章子怡、金城武、宋慧乔、黄晓明等联袂主演的史诗影片《太平轮·彼岸》于2015年7月30日在中国大陆上映。故事讲述了1949年1月27日, “太平轮”因未开夜航灯而被货船“建元轮”撞沉,导致船上近千名绅士、名流罹难。同时损失大量货物、重要国民党档案等。该事件被称为“中国的泰坦尼克号”。这一悲剧的时代背景是()A.渡江战役后国民党败逃台湾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D.解放战争走势已渐趋明朗

27.(2018·广东惠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题·37)晏阳初,中国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1945年,他在与蒋介石的一次会面中说:“人民遭受了二十一年的内战,他们流尽了鲜血。现在该是为农村的大众干一些事情的时候了。” 蒋介石说:“你是个学者,我是个战士。等消灭了对手之后再说吧。”对此后蒋介石消灭对手所作所为的表述正确的是()A.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揭开了全面内战的序幕 B.渡江战役以摧枯拉朽之势迫使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 C.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 9 D.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由重点进攻转为全面进攻

28.(2018·安徽“皖南八校”三模·30)毛泽东说:“从中国革命的将来看,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当然,其他根据地没有丢而我们又有了东北,中国革命的基础就更巩固了。”这一战略思路的提出()A.适应了国民革命的需要 B.促进了土地革命的结束 C.推动了抗日战争的反攻 D.有利于解放战争的胜利

29.(2018·江苏扬州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卷一·11)“战火江淮河汉飞,中原逐鹿夜军帏。寒风血溅青旗散,雪地馍收昏卒归。杜李邱黄哀暮霭,刘陈邓粟笑朝晖。输赢不独人谋事,犹是天心厌蒋肥。”这首诗描绘的历史事件是()A.徐州会战 B.淮海战役 C.辽沈战役 D.平津战役

30.(2018·江苏南通学业水平测试·16)下面框内文字出自时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旅政治委员刘华清将军的回忆录。他记述的军事行动应该是()

A.百团大战 B.淮海战役 C.渡江战役 D.挺进大别山

二、材料阅读

31.(2017.7·云南学业水平·31)(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俄国革命已经过去100年。从导致沙皇俄国崩溃的二月革命发展到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掌握权力的十月革命,应如何评价这一系列动摇全球的大事件呢?在迎来100周年节点之际,全球掀起了讨论热潮。俄罗斯独立民调机构列瓦达中心的舆论调查显示,52%的受访者认为尼古拉二世给俄罗斯带来好影响,而列宁为46%,两人基本不相上下。由于舆论分成两派,俄罗斯政府难以对革命100周年明确表达立场。

——2017年6月《环球时报》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性质。如何理解十月革命是“动摇全球的大事件”?(6分)

材料二 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9

——1921列宁《论粮食税》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列宁是如何“利用资本主义”的?结果怎么样?(4分)材料三 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象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

(3)20世纪90年代初,社会主义运动遭受的重大挫折是指什么事件?我们应当从中吸取哪些教训?(4分)

32.(2017·辽宁学业水平·21)(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位历史学家曾估算,如果让所有南京大屠杀的死难者,手牵着手,长度可以从南京到达杭州,延展距离约两百英里长。他们身上的血共重达一千两百吨。尸体可装满两千五百节火车车厢。

——摘自张纯如《被遗忘的大屠杀一1937年南京浩劫(THERAPEOFNANKING)》

材料二 抗日战争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全民族的解放战争,是建立在以国共两党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础之上的。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抵御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近代以来中国一直面临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近代化两大任务,抗日战争在争取民族独立的进程中前进了一大步,而这一大步叉同时为推进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及人教版教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抗日战争期间侵华日军的罪行。(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两大任务及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7分)/ 9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武装斗争夺取政权,与材料“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不符,故A项错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与材料“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不符,故B项错误;夺取资产阶级资本,与材料“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可知马克思主张无产阶级夺取资产阶级政权及全部资本,成为统治阶级,然后要尽可能地促进生产力发展,故D项正确。2.【答案】D 3.【答案】D 【解析】《共产党宣言》由马克思、恩格斯起草,故A项错误;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故B项错误;马克思主义主张用暴力革命的方式,故C项错误;《共产党宣言》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D项正确。4.【答案】D 5.【答案】B 6.【答案】A 7.【答案】A 8.【答案】B 【解析】A项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与材料中“1971年3月18日”“专政”“一百周年”不符,故A项错误;1871年3月18日凌晨,政府军企图夺取巴黎城内蒙马特尔高地等处国民自卫军的大炮,巴黎警钟长鸣,巴黎公社革命爆发了,与材料中“1971年3月18日”“专政”“一百周年”相符,故B项正确;C项是1917年,与材料中“1971年3月18日”“专政”“一百周年”不符,故C项错误;D项是1919年,与材料中“1971年3月18日”“专政”“一百周年”不符,故D项错误。9.【答案】A 10.【答案】B 【解析】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权时期尽管资产阶级同样剥削工人,但这不是“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临时政府拒绝停战也不分配土地,从而不能满足人民“要和平、要土地、要面包”的要求,因而“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故B项正确;1917年3月至11月未爆发经济危机,故C项错误;“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是列宁《四月提纲》中的内容,这与“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的原因无关,故D项错误。11.【答案】D 12.【答案】C 13.【答案】C 【解析】材料中有“将军、贵族”的革命发生在彼得格勒,说明沙皇制度还存在,表明是二月革命,故A项错误;二月革命不是“和平方式”,故B项错误;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故C项正确;临时政府失去民众支持是十月革命,故D项错误。

14.【答案】A 【解析】北伐战争使中国的革命中心由珠江流域转到长江流域,红军长征后到达陕甘宁为根据地,使革命中心转移到黄河流域,故A项正确;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陕甘宁地区成为共产党领导革命活动的中心,故B项错误;红军长征与抗日战争都体现不出革命中心由珠江流域向黄河流域转移,故C项错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体现不出革命中心由珠江流域转移到黄河流域,故D项错误。

15.【答案】D 【解析】据所学可知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共才认识到掌握革命和武装领导权的重要性,与材料时间“1925年”不符合,故A项错误;据材料“无产阶级在民族革命中自己阶级革命之准备”可知中国强调的是无产阶级革命而不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故B项错误;据“无产阶级在民族革命中自己阶级革命之准备”可知指的是无产阶级而不是农民阶级,故C项错误;材料“我们参加民族运动”和“1925年”说明国共仍在合作,材料“无产阶级在民族革命中自己阶级革命之准备”则强调无产阶级自己的独立性,故D项正确。

16.【答案】B 【解析】巴黎公社55周年是指1926年,此时中国正在进行国民大革命,毛泽东指出只有国内阶级战争才能解放人类。俄国十月革命和巴黎公社,是工人阶级以自己的力量,来求人类真正的平等自由,其意在指出要靠国内民众的力量的进行国民大革命,而不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故A项错误,故B项正确;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从党成立就是,故C项错误,材料为设计国际援助的内容,故D项错误。

17.【答案】B 【解析】从材料“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可知“新的革命策略”是指毛泽东开始建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武装起义在井冈山道路之前已经出现了,例如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等,故A项错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以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形成的符合中国国情,推动中国革命新发展的独特道路,故在“新的革命策略”指引下,中共开始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故B项正确;中共组织城市暴动是在中共成立初期,故C项错误;建立敌后根据地是中共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做法,与材料“这是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不符,故D项错误。18.【答案】D 19.【答案】B 20.【答案】A 【解析】材料漫画反映出国内各阶级联合抗战,表明了中国全面抗战必胜的信念,故A项正确;材料漫画仅体现了国内各阶级联合抗战,不能体现出歌颂国军首战胜利,故B项错误;材料漫画体现的是中国人民抗战,没有体现庆祝日/ 9 本侵华计划成功,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国内各阶级团结,轻易碾压日军,故不能体现出呼吁国共合作共赴国难,故D项错误。

21.【答案】B 【解析】武汉会战发生于1938年6月,故A项错误;由材料“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可知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故B项正确;台儿庄战役发生于1938年3月,故C项错误;平型关战役发生于1937年9月3日至10月2日,故D项错误。22.【答案】A 【解析】根据题目中“蒋的部队在日军‘一号作战’攻势面前节节败退”、“史迪威将军的撤换引发了美国对蒋介石政权的失望”得出国民政府统治离心已见端倪,故A项正确;B项表述与题目中“敌后战场转入反攻”不符,故B项错误;题目中并未牵涉到敌后根据地的合法问题,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与题目“知识分子在重组的民盟下开始活动,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不符,故D项错误。

23.【答案】A 【解析】“打土豪分田地”是土地革命时期我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主要是为了团结农民推翻地主阶级统治,“双减双交”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的土地政策,主要是为团结开明地主参加抗日斗争,争取抗战的胜利,“耕者有其田”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党的土地政策,主要是为了团结农民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据以上分析得出生产关系调整以民主革命任务为导向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政治局面动荡影响经济政策制定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中共土地公有制的确立过程曲折艰难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中共始终以废除封建剥削为目标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24.【答案】D 25.【答案】C 【解析】粉碎了国民党对延安的进攻,与材料“打了三个战役”不符,故A项错误;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与材料“打了三个战役”不符,故B项错误;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是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主力决战的胜利,故C项正确;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与材料“打了三个战役”不符,故D项错误。

26.【答案】D 【解析】渡江战役发生于1949年4月21日,故A项错误;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故B项错误;1947年6月挺进大别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故C项错误;由材料“1949年1月27日”、“同时损失大量货物、重要国民党档案等”可知三大战役胜利,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解放战争走势已日渐明朗,故D项正确。

27.【答案】C 【解析】1946年6月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解开了全面内战的序幕,故A项错误;渡江战役标志着蒋介石在大陆统治的结束,故B项错误;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故C项正确;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由全面进攻转为重点进攻,故D项错误。

28.【答案】D 【解析】国民大革命的波及范围并没有到达东北地区,故A项错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势力范围主要是在南方的湘赣地区和西北的陕甘宁地区,同样在东北没有根据地,故B项错误;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的控制范围同样没有达到东北地区,故C项错误;解放战争之前,东北地区是我们党在唯一兵力和实力唯一超越国民党的战区并以东北解放区为战略基地逐步实现了全国的统一,故D项正确。29.【答案】B 30.【答案】D 31.【答案】(1)性质:二月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分);十月革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2分)。

理解: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国际关系格局和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2分)(2)实行新经济政策(2分);结果: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巩固了工农联盟;使国民经济得到初步好转。(任意一点2分)(3)事件:苏联解体;(2分,如答出东欧剧变亦可。)教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扬民主,健全法制;警惕西方的“和平演变”。(任意一点2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32.【答案】(1)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的细菌人体实验,齐齐哈尔毒气事件等。

高三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复习测试题 第3篇

一、确立新主题教学, 打破固有知识结构定势。

传统复习本单元时仅仅局限于近代中国的时空观下, 实际上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是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冲击下, 中国农业文明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生活各方面都产生变化, 这种变化就是一种近代化。 经济结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是中国近代化的一个方面。 本单元复习可以站在全球史观和近代化史观的高度, 确立主题“西方工业文明崛起冲击近代中国”, 构建知识体系。这样构建, 不是对基础知识的简单重复, 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 又可以跳出本单元和必修二, 在宏观上从全球史观、文明史观和近代化史观角度概括, 提升复习主题高度和深度。 从教学效果看要优于传统旧知复习, 所以在平时教育教学中, 要积极确立适合本课的主题进行教学。

二、适时讲练, 易错提醒, 纠错规正, 打破学生思维定势。

本单元的知识点, 易错点特别多, 对于一些概念, 要想法设法帮助学生理解透彻, 多次强化训练。

(一) 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1.展示结构演进图 (略) , 帮助学生理解瓦解的表现。

笔者以自然经济的两大特征 (男耕女织和自给自足) 为切入点, 分析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积极的侵略,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不再结合, 以及大量农副产品日益商品化, 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经济瓦解的表现。

这样做既可以复习必修二第1单元知识, 又可以理顺历史现象的前因后果, 更可以直观解释自然经济瓦解的表现,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避免多次枯燥的语言提示, 提高效率。

2.顺势展示典型例题, 加深对历史概念的理解。

例题:有学者认为, 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 均用洋布, 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 建筑盛则农田少, 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 必然之势也。 ”

C1853年的 《顺德县志 》载:“女布 (指土布) 遍于县市, 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 舶至贱售, 女工几停其半。 ”

D1850年, 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 和在广州上海一样, 长期受到限制。 ”

笔者引导学生直接读取材料信息, 分析洋布的涌入使“女工几停其半”, 直接打击家庭手工业, 促使“男耕女织”紧密结合的自然经济走向瓦解。 A没有体现自然经济瓦解, D说明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仍有抵制作用。 笔者借此题追问B项有无反映自然经济瓦解, 很多学生模糊, 笔者借机分析, 自然经济瓦解包括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农产品日益商品化, 还有农民破产也是表现之一, B项反映的是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传入中国, 破产农民进入工场劳作也反映了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但与题意“直接证据”不符, 笔者借此既强化了训练, 点拨了误区, 又进行了解法指导。

(二) 洋务经济与近代化

引导学生落实洋务运动基础知识后, 强调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但有一些学生对于近代化的内涵不了解, 或者笼统地认为洋务运动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工业化。笔者通过概念解读及展示例题跟踪训练达到纠错规正的目的。

例题:一般认为,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这主要是因为洋务运动 ()

A.以 “自强”、“求富”为目的

B.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C.开始采用机器生产, 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

D.导致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解体

笔者利用此题一方面提醒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是近代化开端, 主要是因为采用机器大生产, 推动经济的工业化, 打破学生思维定势。 另一方面凸显本课近代化主题。

(三) 民族资本主义与资本主义萌芽

很多学生认为西方资本主义萌芽与资本主义是一脉相承的, 那么中国亦是如此。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总有这样的错误思维定势。 笔者设计展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趋势图, 借复习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史实, 追问学生民族资本主义与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区别, 及时提醒:“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不是由封建社会末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的, 而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下产生的”, 以此达到纠错目的, 打破学生的错误思维定势。

三、历史联系现实, 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 打破“死史”定势。

学习历史是为了什么? 部分教师和一些学生错误地认为只要单纯记住历史即可。 现在我们学习历史不但要记住历史, 而且要从历史中汲取积极的养分, 吸取历史经验和教训, 古为今用;历史课堂的教要彰显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 发挥引领主流价值观的积极作用。

必修一第五单元训练 第4篇

1. “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该材料反映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在于( )

A. 是列宁主义的伟大胜利

B.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 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

D. 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运动

2. 工业革命导致社会日益分裂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敌对的阵营,成为《共产党宣言》诞生的主要条件。下列作者表述的现象,与上述时代背景无关的是( )

A. 司汤达:(工人)每5~6年就失业一次,他们只好在街头卖唱

B. 李斯特:(里昂工人身陷)苦难和令人难以忍受的贫困环境之中

C. 奥斯特洛夫斯基: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D. 巴尔扎克:法律把金钱定为衡量一切的尺度

3. 某学习小组拟对下列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为其拟定一个研究课题( )

图1 圣西门 图2 《共产党宣言》 图3 巴黎公社 图4 攻占冬宫

A. 十月革命的发展历程

B.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实践

C.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实践的历程

D. 巴黎公社革命的产生和影响

4. 下图曲线反映了16世纪以来欧美各国对古代希腊民主制度研究的人数变化情况,处于该图第三个高峰期的著名思想家或人物有( )

5. 据文献记载,“1835年,在英国一棉纺厂219000名工人中,13岁以下儿童占49000,13—18岁的少年占66000,成年妇女占67000,……怀孕女工为了不被克扣工资或解雇,不得不进行堕胎,或在机器旁分娩,产后一个星期就要上工。工人们的子女六七岁就得进场做工。”材料说明当时英国工人的工作与生活状况主要是( )

①大量使用童工和未成年人 ②工人的寿命很短 ③工作时间很长 ④缺乏劳动保障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④ D. ①②④

6. 马克思、恩格斯曾说:“他们总还梦想着用实验的方法实现自己的社会乌托邦,为了建造所有这些空中楼阁,他们不得不求助于资产阶级心灵与钱袋的仁慈。” 这里的他们是指 ( )

A. 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

B. 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

C. 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

D. 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7. 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受高利贷者、承租者、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 )

A. 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

B. 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

C. 宣布彻底废除财产所有

D. 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

8. “每个人都发来了回电。核心内容是,为了挽救俄国和保持前线部队的安定,我必须退位。我同意了……凌晨1点,我带着一颗因痛苦而沉重的心离开了普斯科夫。我周围到处都是背叛、懦弱和欺骗!”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日记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俄国二月革命 B. 七月流血事件

C. 苏联成立 D. 俄国十月革命

二、非选择题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自“凤凰网”

材料二 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如果不是完全的话)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

——华盛顿1787年给友人的信

材料三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没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四 无产阶级政权应是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代议机构依然存在,然而作为特殊制度的议会制,作为立法和行政的分工以及议员们享有特权的议会制,在这里是不存在的。

——列宁《国家与革命》

材料五 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到205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的中心。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中国大趋势》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这一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针对材料二指出美国独立之初面临的问题美国是如何解决的?指出中国古代和美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不同?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

(3)依据材料四,概括归纳列宁心目中的无产阶级政权有何特点?十月革命胜利后的苏俄实行了怎样的新型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4)材料五所说的“独特的纵向民主”在建国初期是如何体现的?

(5)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政治制度的因素有哪些?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知识点 第5篇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共产党宣言》内容:①肯定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②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秘密。③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④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成为国际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开始指导工人运动;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1、巴黎公社的建立:经过1871年3月18日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

2、意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3、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法国生产力发展还不足以废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4、经验教训:

(1)成功地建立无产阶级政权须具备成熟的社会条件,决非简单地推翻旧政权即可一蹴而就。(2)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在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的领导。

(3)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要建立工农联盟,争取广大人民的支持。

三、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1、经过:

(1)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资产阶级建立起临时政府。

(2)1917年4月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指出俄国的形势需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通过无产阶级政权去实行土地改革,并提出退出战争。

(3)1917年11月6日彼德格勒的武装工人、士兵起义,推翻了临时政府,取得了起义的胜利

(4)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组成人民委员会,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意义:

(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使俄国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高三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复习测试题 第6篇

历史

配餐作业(十五)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时间:30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2017·太原统测)有学者指出,中国是一个政府主导型国家,引入和倡导协商民主,建构公共协商机制,通过各方面平等的对话讨论和协商的过程,达到利益协商和利益实现,应是中国当前民主政治发展的首选理念。材料说明()A.中国民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

B.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协商民主

C.协商民主理念适合中国国情

D.协商民主理念独具中国特色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错误,材料讲的是当前民主的理念,没有体现与时俱进;B项错误,材料的主旨是引入民主协商不是政府积极推进协商民主;C项与“引入和倡导协商民主,建构公共协商机制,通过各方面平等的对话讨论和协商的过程,达到利益协商和利益实现,应是中国当前民主政治发展的首选理念”符合;D项错误,“独具中国特色”与题中材料不符。故本题答案选C项。

答案 C 2.(2017·合肥模拟)“‘五四’宪法开创新纪元,十年‘文革’遭遇磨难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得以恢复发展,十八大以来制度日趋完善。如今您正充满生机活力,肩负着为人民当家做主的重托,迈着矫健步伐豪迈向前。”该诗赞颂的制度是()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民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所述的发展趋势即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历程,1954年宪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历史

法颁布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文革”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了极大地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正常,所以选D。

答案 D 3.(2017·武汉联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材料中的“这一制度”是指()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村民自治制度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并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题考查的是新中国的边疆治理政策,涉及少数民族地区,即新中国成立之初建立的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之一,即A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B、C、D三项与材料不符,故正确答案选A。

答案 A 4.(2017·大同模拟)习近平指出,“只要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西藏必将迎来更加繁荣、更加进步、更加美好的明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五个省级自治区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民族自治地区自主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D.1954年宪法确认民族聚居区都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解析 内蒙古自治区是1947年成立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只是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故A、B、D三项错误。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历史

答案 C 5.(2017·荆门高三模拟)有位老人这样描述他们当时的结婚证:除了双方姓名、年龄外,正中央是毛主席像,下面写有“大海航行靠舵手”几个大字。内页印着“最高指示”:我们作计划、办事、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6亿人口这一点出发,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这体现出()A.阶级斗争决定国家政治生活

B.个人崇拜是十年**的主题

C.国家政治局势影响人民生活

D.意识形态制约社会价值取向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没有体现阶级斗争的影响,故A项错误;“文革”时期主要内容是开展各领域的阶级斗争,个人崇拜是“文革”运动出现的重要原因,故B项错误;材料中表述的是结婚证有国家领导人和指示等内容,体现出人民日常生活受“文革”运动的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中体现的结婚证的内容是当时政治局势决定的,不是意识形态或社会价值取向影响的结果,故D项错误。

答案 C 6.(2017·郑州高三统测)2016年10月10日,国台办表示:是否接受“九二共识”,是检验台湾当局领导人所谓“善意”的试金石。只要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其核心意涵,两岸双方就可以平等协商、良性互动,两岸同胞就能赢得两岸关系发展的光明前景。材料中“核心意涵”指的是()A.一个中国

B.和平统一 C.一国两制

D.平等协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与精神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故A项正确;和平统一是大陆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方法,故B项错误;“一国两制”是大陆提出的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的伟大构想,故C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历史

项错误;平等协商是两岸交流的基本原则,不是“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故D项错误。

答案 A 7.(2017·榆林模拟)有学者说:“‘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在兼顾各方利益基础上提出的实现国家统一的最包容、最民主的模式。”此“模式”()A.最早反映了和平统一思想

B.开创了“多体”共存的先河 C.反映了“实事求是”精神

D.是首先针对香港问题而提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一国两制”方针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在兼顾各方利益基础上”“最包容、最民主的模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旨体现出“一国两制”方针的“实事求是”精神,C项正确;A项“最早”错误,“和平统一思想”在“一国两制”方针提出之前,排除;B项“先河”说法明显错误,排除;D项错误,是首先针对台湾问题而提出的,排除。故选C。

答案 C 8.(2017·兰州调研)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谈时说:“如果台湾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据此材料得出的结论中,最恰当的是()A.毛泽东当时已经提出“一国两制” B.毛泽东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C.和平统一台湾是建国以来的既定方针 D.“一国两制”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前提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建国以来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一国两制”最早由邓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历史

小平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故A项表述错误;由题目中的信息“1961年„„毛泽东在一次会谈时说”可知C项表述错误;由题目中的信息“如果台湾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可知“一个中国”的原则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前提,故D项表述错误;题目中的信息“如果台湾归还祖国„„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体现了毛泽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故本题应选B项。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8分)9.(2017·西安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陷害)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

——《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二 什么是宪政?宪政是指以国家根本大法宪法为依据,以界定与控制政府与公民权力为手段,以保证公民人权为目的的政治模式。全球宪政发展的历史规律是先有宪政的实践,后形成成文的宪法。但就目前世界各国来看,有的国家是实行了宪政,但没有宪法,例如英国在1215年,国王约翰被迫签署的《自由大宪章》中,就规定了贵族和教会的权力不受国王的侵犯,限制国王征税权力,保障民众的自由权和产权等。1628年之后,英国又制定了《权利请愿书》《人身保护法》《权利法案》以及《王位继承法》等一系列宪法性文件,形成了英国独特的不成文宪法体系。所以有人说英国是实现了宪政但是没有宪法。而有的国家具有宪法,也实行宪政。例如法国、美国等。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历史

——摘自李学俊《英国革命与中国宪政》

材料三 1945年,我国近代民主革命家黄炎培先生访问延安,向毛泽东提出了一个历史兴亡的周期律问题,即:历史上许多王朝、农民领袖,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努力。团结奋斗时,节节胜利,兴旺发达;而一旦胜利,争权夺利,昏庸无道,急转直下,土崩瓦解。一部历史,“政怠宦成” 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个周期律。并向毛泽东提出希望现在中共能够找到一条新路,跳出这个周期律的支配。毛泽东听了以后,非常明确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够跳出这个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摘自《黄炎培和他的“历史周期律”》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孟子认为统治者应当怎样实施“仁政”?(6分)(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宪政有何突出特点?与儒家仁政思想相比有何共同点和本质区别?(12分)(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是如何进一步发展现代宪政政治,解决历史兴亡的周期律问题的?(10分)解析(1)根据材料一“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得出孟子认为统治者政治上应实行轻徭薄赋,省刑减罚的政策;根据“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得出经济上必须让人民“有恒产”;根据“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得出分配土地给人民并确定经界。(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宪政是指以国家根本大法宪法为依据,以界定与控制政府与公民权力为手段,以保证公民人权为目的的政治模式”得出强调主权在民,注重保证人权,强调法律至上,“英国在1215年,国王约翰被迫签署的《自由大宪章》中,就规定了贵族和教会的权力不受国王的侵犯,限制国王征税权力,保障民众的自由权和产权等”得出限制君主与政府权力;强调国家权力的分割与制衡;再结合所学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历史

知识,以美国1787年宪法为例,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一、二,“仁政”和“宪政”的共同点都是要防止暴政,关注人民,但是“仁政” 服务于封建君主统治,“宪政”是近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体现。(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可以把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概括为“三大制度和一部宪法”,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建立了三大政治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制定了一部宪法即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

答案(1)政治上实行轻徭薄赋,省刑减罚的政策;经济上必须让人民“有恒产”,分配土地给人民并确定经界。

(2)特点:强调主权在民,注重保证人权;强调法律至上,限制君主与政府权力;强调国家权力的分割与制衡;限制政府滥用权力,保护国家与社会公共利益。

共同点:仁政和宪政都是要限制行政权力的扩张,防止暴政的产生。

本质区别:“仁政”强调以君王为主体,注重伦理道德,是“人治”的体现;宪政强调主权在民,注重法律制度,是近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体现。

高三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复习测试题 第7篇

1.夏朝作为我国奴隶社会开端的主要依据是( )

A.夏朝是我国最早建立的朝代 B.出现了奴隶主和奴隶阶级

C.实行了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 D.建立了奴隶制国家机器

2.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出现“天下为家”的局面不是( )

A.私有制发展的结果 B.阶级对立的产物

C.巩固部落联盟的需要D.历史的进步

3.山东省简称齐鲁,起源于( )

A.远古传说 B.西周分封 C.甲骨文记载 D.古代地名

4.下列关于宗法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一种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的制度

B.它用来确定贵族的等级,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C对我国社会影响深远

D.确立于公元前12世纪

5.《孟子·告子》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讨伐)。”这段材料反映了 ( )

A.西周初年的分封制 B.西周末年周王室的衰落

C.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D.战国时期的群雄并立

6.在汉语中“鼎”可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其形成至少应追溯到( )

A.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7.分封制在周初和周后期的结果截然不同,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周王室衰微 B.生产力的发展 C.诸侯争权夺利 D.生产关系的变化

8.以下有关秦朝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我国经济政治发展的结果 B.其体现了封建主义的残暴性

C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D.是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

9.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本质特征是( )

A.改国王为皇帝,权力至高无上 B.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

C.地方实行郡县制,防止割据 D.采用法家思想,实行严刑峻法

10.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郡县制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郡县制是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 ②废分封,立郡县是秦朝二世而亡的重要原因 ③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 ④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与分封制相比,主要特点是( )

①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 ②世卿世禄制 ③确立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 ④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均由皇帝任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2.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出现的根源是( )

A.巩固皇权 B.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C.地方割据混战 D.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

13.古人对秦朝短命而亡的主要原因的分析,下列哪项最接近史实( )

A.“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

C.“所以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 D.“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14.“生男慎勿举(举,生育),生女哺(喂养)用脯(干肉),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这首民谣说明了

A. 秦朝就有重男轻女的思想 B.长城是秦徭役繁重的见证

C .秦朝兵役繁重法律严酷 D.大泽乡起义酝酿已久

15.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分封制( )

A.都是中央集权制 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C都是为了巩固自身统治 D.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瓦解.

16.公元前1,汉武帝分天下为13州,每州设刺史一名。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 )

A.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B.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

C.推荐和选拔地方人才 D.加强对地方官的控制与管理

17.汉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突出措施是( )

A.不给武将实权 B.扩大尚书台权力 C.推行察举制 D.完善中央监察制度

18.宋初的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政府的官俸和军费开支却越来越大,导致了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由此得出的教训是

A.扩大国家机器是改革的有力保障 B.机构改革必须增加财政开支

C.加强中央集权必须扩大政府机构和军队 D.改革必须重视精兵简政

19.元朝时,中央军事管理机关是( )

A.中书省 B.枢密院 C.宣政院 D.行省

20.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有效地管辖辽阔的疆域 B.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直接行政管理

C.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D.“省”奠定了后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基础

21.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完善 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 制和监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④

22.清初,掌握军国机要的机构是( )

A.内阁 B.六部 C军机处 D.议政王大臣会议

23.清朝君主专制权力的强化,基本上完成于( )

A.顺治帝时 B.康熙帝时 C.雍正帝时 D.乾隆帝时

24.下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没能有效地防止封建割据的是

A.秦朝实行郡县制 B.汉朝实行郡国并行制

C.北宋设文臣知州 D.明朝实行三司分权

25.君权和相权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一对基本矛盾,封建统治者为加强皇权削弱相权采取的措施是①秦朝三公九卿制②唐朝的三省六部制③北宋设三司使④元朝行省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 第27题14分 第28题10分 第29题14分 共50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宗法制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父系家长时代,经过夏、商的演化,到西周最后形成严密的政治制度,即宗法制度。周王自称天子,是同姓贵族的大宗和天下的共主,其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世代保持大宗地位,周王嫡长子的兄弟被封为诸侯,诸侯对于周天于是小宗,而诸侯在自己国内又是同姓的大宗,其君位也由嫡长子继承,诸侯嫡长子的兄弟被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是小宗,在本宗的各分支中又是大宗。依此类推,按血缘关系不断分封下去。由于周室规定同姓百年不婚,所以诸侯国之间同姓多为兄弟,异姓多为甥舅,这样整个西周国家就由宗法关系联结起来。

材料二: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的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诸多特征,这些特征又都具有浓厚深刻的宗法色彩。中国封建的等级制度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的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政治又一特色。——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历史纵与横》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西周的史实,分析西周宗法制的实质。

(2)据材料二,概括宗法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泰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报

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戍之徒,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材料二: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后乃谋臣献画(计策),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治,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泰制之得亦以明矣。

材料三: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滑(凶恶狡猾之人)时起,虐害方城,失不在州而在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四:知封建(指分封制)之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一一顾炎武《天下郡图利病书》

请回答:

(1)柳宗元认为秦、汉、唐的过失是什么?他要论证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顾炎武的观点与柳宗元的观点有何相同点?谈谈你的分析。

(3)顾炎武的观点与柳宗元的观点有何差异?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

三.问答题

28.秦朝的制度如此完备,为何二世就亡了呢?从中你可以得出哪些教训?以此为主题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29.从康熙年间到乾隆年间,是清朝的兴盛时期(1662--1796),历称之为“康乾盛世”。试分析“康乾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与同一时期西欧相比,中国存在哪些潜在危机?最后导致了怎样的后果?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D 2.C 3.B 4.D 5.A 6.A 7.B 8.D 9.A 10。B 11。C 12。B 3。D 14。B 15。C 16。A 17。B 18。D 19。B 20。C 21。D 22。D 23。C 24。B 25。B

二.材料解析题

26.(1)宗法制的实质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按照亲疏关系实行分封,形成以王族为主体,联结许多旁系、支系贵族形成的政治制度。

(2)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宗法色彩,表现为等级制、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极端皇权主义,亲贵合一、裙带作风、反智主义等。

27.(1)秦的过失是滥用民力,严刑酷法。汉的过失是部分地采取了分封制。唐的过失是兵制不当,地方军权过重。柳宗元的主要观点是郡县制是适宜的。秦、汉、唐的过失不在于郡县制 (2)顾炎武也肯定了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进步的。郡县制也有弊端,但倒退实行分封制绝对不行。

(3)柳宗元肯定了郡县制,但没有指出造成秦朝灭亡、唐朝叛乱的原因也在于建立在郡县制之上的皇权专制。顾炎武则指出郡县制的弊端是皇权过于专制。由于二人生活的时代不同,所以看法上有差异。

三。问答题

28.参考思路:制度并不是万能的。无论怎样好的政治制度,都不能保证政府在施政中不出问题。这是因为好的进步的制度,还要求正确地运用,还在于是否有正确的方针、政策和方法来保证。没有这些,良好的国家制度也会做出不好的,乃至祸国殃民的事情。

29.原因:①清初统治者吸取明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励精图治。②沿用明朝管制,增设军机处,加强政治控制,创造了稳定的社会政治局面。③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社会财富。

危机:①西方国家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进入工业革命时期;中国仍出在封建的农业社会,资本主义发展缓慢。②西方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初步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中国封建专制进一步强化。③西方对外加强侵略扩张掠夺;中国则实行海禁政策,闭关锁国,自绝于世界。

上一篇:英语面试的基本句型表达下一篇:文案营销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