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读后感范文

2024-05-10

高中生读后感范文(精选14篇)

高中生读后感 第1篇

爱的力量如一束光,照亮大家前进的路,如一件棉袄,温暖大家的心,如一缕春风,爱抚着大家战胜困难的决心。

小说的主角是一个生活在充满贫困与犯罪世界中的孤儿――奥利弗·退斯特。他一直都不曾得到过爱。然而,他却靠着我们的毅力在这种社会中存活了下来。用我们的善良战胜了邪恶。在这段时间,他遭到了其他人从未想到过的痛苦和折磨。但最后他化险为夷,和雾都伦敦的亲人团圆。

如贝德温太太,她对奥利弗一直无微不至的关怀着,她爱这个小孩,看到他就像是看到我们的小孩一样,奥利弗第三被抓到贼窝后,贝德温太太伤心不已,并不考虑所有代价去探寻奥利弗。还有大夫罗斯伯,他助人为乐,虽然有的莽撞,但却十分可爱,正是他的妙计才使奥利弗免于刑罚。这部分值得大家赏析的人太多太多,数也数不清。

我听过如此一句话“只须每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每一盏灯献源于己的光明就能照亮整个世界,每一棵树献源于己的绿色就能让整个世界生机勃勃,每一个人献源于己的一份爱就能让整个世界充满温暖。看了这本书之后,我了解了这就是爱的力量,有了爱便可让逆境中的人重新站起,有了爱便可让绝境中的人重新充满期望,有了爱便可让迷境中的人找到正确的道路,有了爱,所有皆大概。

一位富翁和一有名的律师结伴环游世界,看到很多非常有印象的事物,特别在某县所看见的,更是毕生难忘的。一天,他们在某县乡间散步,看见一个儿子拖着犁,一个老人扶着犁,在那里犁田。律师感觉很稀罕,顺手摄一镜头。不久,他们无意之中把这照片拿给邻县的一个西国传道人看,并问为什么如此用人犁田?传道人回答说:“是的,这是少见的。不过,我碰巧认识这二人,他们非常清苦,当本县信徒建筑会所时,他们亦非常想有所奉献,但又没钱,结果便卖了他们仅有些那一只牛来奉献,所以目前他们就要代替牲口来犁田了。”他们听后,愕然相觑,一时说不出话来。将来律师说:“这是何等愚昧的牺牲,为何你们容许他们如此作?”“哦!他们却不是这么看,他们只感觉那是莫大的喜乐,由于还能有机会摆上一头牛在主的事工上。”

这就是爱所创造的奇迹,每一个人都为世界添一点爱,为世界点亮爱的光,那样大家每一个人都会像奥利弗一样找到我们的幸福,更要紧的事有像奥利弗一样的善良,爱心才会让这个世界变得愈加美好。

高中生读后感 第2篇

我在怨天尤人的情绪中浑浑噩噩地走了近十年的人生,直到遇见一个人,她在我心中种下了名为“希望”的种子,教我用“梦想”的肥料浇灌,光明逐渐在我心中萌芽,它斩断荆棘、驱逐绝望、带来光和热,它让我不再着眼于自己的不幸,使我看见了整个世界,我才发觉,跟许多人比起来,我的痛苦竟如此渺小,不由得惭愧了起来。

她就是德蕾莎修女,一位将一生奉献给上帝与穷人的圣人。

虽然我从未见过她,但是,当我从李家同的《让高墙倒下吧》认识德蕾莎修女时,她勇敢坚强的生命精神深深撼动了我。

德蕾莎修女原本居住于加尔各答的修道院中,在高墙的保护下过着无忧无虑的舒适生活,真实世界的贫穷、不幸因为高墙的阻隔,形成了两个世界,在高墙中,痛苦彷凡淮嬖谑郎稀H欢德蕾莎修女走出了高墙,她执意为最穷的人服务,不顾他人的指指点点,坚定的信仰成为支持她的力量,她知道自己无法对受苦难的人们视而不见。

德蕾莎修女的故事带给我极大的震撼,我无法想像一个人牺牲拥有的一切,只为了奉献,在她无私的大爱面前,我羞愧得无地自容。我们享受丰衣足食的生活,却遗忘这世上,贫穷依然存在,疾病依旧肆虐,我们只是挥挥手,将这些“扫兴”的念头抛诸九霄云外,却改变不了事实,我们用手里的面包催眠自己,在经济如此繁荣的今天,哪有人挨饿受冻?然而我们正与从来没吃过面包的人们共存于同一个地球上!

我终于体认到,自己是过着多么幸福的生活,以及自己过去是多么愚昧,我到底缺少什么?平日伶牙俐齿的自己竟一时语塞,我什么也不缺!我决定告别不知足的自己,以为人们奉献为目标迎向未来。

如何引导初中生写好名著读后感 第3篇

一、引导初中生读好原著是写作读后感的基石。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 应该引导学生改变对阅读文学名著会耽误学习、影响考试分数的错误认识。让他们明白到只要掌握恰当的阅读方法, 控制好阅读的时间, 日积月累, 不仅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阅读品位, 还会提高其整体文化素质。

1、合理安排时间。

阅读经典必须从平时做起, 点滴积累, 方能厚积薄发对新大纲推荐12?部经典名著, 如果学生坚持每天在完成作业之余, 拿出半个小时进行名著阅读, 那么一天就可以读完1?万?5千字左右。日积月累, 就能养成阅读经典名著的好习惯, 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质疑能力、研究能力和听说能力。

2、细读。

阅读名著时, 初中学生大都只关注情节, 把故事看完就算完事。其实, 情节之外, 学生阅读名著时更要关注人物、欣赏人物、品味人物、评析人物, 将人物作为名著阅读的突破口。抓住了人物, 就抓住了名著的关键。关注名著实际上也必然会关注塑造人物所运用的的一系列方法, 与之相关的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精选有价值的内容。

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 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 你的感受可能很多, 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 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 什么都有一点, 什么也不深不透, 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 必然使文章平淡, 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 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 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

二、立足基本结构, 激发真情实感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读后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体, 如果给它归类的话, 大体应分在议论文中。对于初中学生来说, 读后感比议论文要简单得多。名著读后感就是在你读了一本名著后, 写出你的感受来。但要写得好, 还是要遵循一定的格式。

1、定好标题。

读后感的标题一般有正、副两个。确定正副标题, 正标题写明观点, 一般标明文章的中心内容, 有的正标题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副标题写读的什么书, 标明题材, 一般为“读《×××》有感”。副题比正题低两格。

2、定好基本结构。

第一部分:引———由读而引出感。这一部分就象一个帽子或引子一样, 交待清楚读了什么书, 有什么感想。这一部分一般来说要开门见出, 不要绕圈子, 只要概括性说出感受就可以了, 最重要的是快速引出“感”的观点或中心。

如写读《水浒传》有感时, 可以这样开头:“经过几天的努力, 我总算再次读完了《水浒传》。阅读的过程中有点辛苦, 但苦中有乐, 《水浒传》一书刻画的梁山108好汉令人生趣, 古代英雄豪迈的气概和不一般的性格深深地吸引了我。”这样, 没有绕圈子, 很概括地说出感受, 引出“感”的观点:学习古代英雄豪迈的气概和不一般的性格。

第二部分:议———就自己“感”的重点、中心 (或观点) 进行分析议论, 阐明道理。学生读书有一个过程, 而他们的感受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一点一点接受的。这部分的写法应采用边叙边议的方法, 叙就是叙述所读名著的感人的情节, 简要写出“读”的内容或直接引用原文某些语句。议就是抒发他们的感受。要有层次有顺序把感一步一步推向顶点。叙述是简述, 抓住要点, 不要照抄原文。这其实就是议论文的论述部分。议论要真实得体, 这样才能感人。

写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时, 可以这样概括写出读的内容, 并进行分析:在鲁滨逊刚流落到荒岛时, 他依然不放弃生存的希望, 在荒无人烟的地方, 独自一人在异地撒下勤劳的种子;用自己朴实的双手, 建造出最美丽的房屋。他收养了勤恳的“星期五”, 同心协力创建属于自己的家园。

我知道, 在这一次又一次成功的背后, 鲁滨逊一定经历过无数困难、挫折与失败, 但他仍然坚持着, 不畏艰难, 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一段段美好的回忆。

第三部分:联———就议论的中心展开联想, 记叙某些典型事例。也可联系社会和自己的实际抒发感受。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导我们的实际行动, 要不感就没有意义了。这一部分就是要把感受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把感受落到实处。把自己比较, 找出差别, 提出改进的方法或建议。

写读《童年》有感时, 可以这样联:再看看我们, 我们多幸福啊, 被父母宠着。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 听着老师讲课;回家有大鱼大肉等着你品尝;你想要什么, 就给你什么;如果有人欺负你, 大人会毫不犹豫地狠狠地教训那个人一番。而高尔基那个年代呢?高尔基很少有安宁的日子, 几乎天天有人伤害他、辱骂他、欺负他。我也有些想不明白, 那些人做这一类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干吗呢?这些毫无意义的事情值得他们去做吗?一些事令你感到痛苦甚至绝望, 但请你相信, 黑暗过去之后, 太阳总会出来!

第四部分:结———结尾概括中心, 总结全文得出结论。这其实就是议论文的结论部分。结论可与开头照应, 可归纳出结论性的意见, 可强调某一重点, 可发出号召。这个结论可以是批评式;又可是劝勉式, 还可是鼓动式。视行文内容而定。

写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时, 可以这样结:也许我们的生活没有保尔崎岖, 没有保尔壮烈, 也没有保尔感人, 但是, 我们要活得有意义, 让我们的人生更加辉煌。也让我们的生命之花像保尔一样绽放吧!

三、避免走进误区, 是写出完美读后感的保证。

1、离开原文。

初学写作者常犯的一个毛病是引出观点后, 就把所读的作品放到一边了, 这是不恰当的。这就等于脱离材料, 没有“读”的内容或者不能恰当引用材料作为“感”的佐证, 读后感就失去了根基。应当在行文中注意抓住原作品, 最后也应当回到原作品上, 以照应开头。围绕原文的精要, 这样写出来的感受才更真实感人。

2、结构过于呆板。

“引议联结”的结构只是一般的写法, 不必拘泥, 写成新的八股文。“联”要联系自身或社会的实际情况, 不要空发议论。还要避免联系自身时就一味检讨自己的呆板写法。习作中应该集中力量写感触最深刻的那一点, 不要千头万绪, 面面俱到。要抓住那一点, 深入写下去。还有就是抓住一点之后, 要联系实际, 深入地写下去, 只有这样, 才能让主题集中、鲜明, 读后感写得详略得当。

3、读后抄。

这体现在写读后感是时大量摘录引用材料中的原话。在引述原作的环节中, 不少同学往往用大段的直接引述来代替理解式的概括, 复述情节的篇幅占得太多, 常常是开头说上几句所读文章如何感人, 然后就大段复述原文内容, 结尾表表决心或提提希望了事, 以致文体产生转化, 类似于夹叙夹议的文章了;或者大半篇叙述故事, 后面来一些总结性的议论, 类似于卒章显志的散文。

总的来说, 写名著读后感也是初中生学习写作的一种重要形式, 写作规范的读后感, 是初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写作能力。习惯养成之后, 读书理解能力会增强, 读书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 读书自然就成为一种有思考的行为了。

摘要:目前相当多的初中生还不清楚该怎样写规范的读后感。本文针对初中生写作名著读后感中的常见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 让他们更好的掌握读后感的写法, 写出高水平的名著读后感。

高中英语阅读课“读后活动”设计 第4篇

一、话题讨论

通过阅读材料内容提炼出一些有意义的话题,然后创设情境,组织学生去评议文章中的人物、事迹,讨论社会热点话题,让学生发挥想象,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发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模块六第二单元的Reading, 话题是“Whats happiness to you?”主要讲桑兰的事迹。这时教师可以在读后活动中以逐层递进的方式设置多个话题,第一可以讨论从文中人物事迹学到了什么;第二可以讨论如果周围的人遇到了不幸,自己怎么去帮助他;第三可以讨论如果自己遇到不幸,自己如何面对。逐层递进,升华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活、为青春奋斗的积极向上的精神,让他们感到学有所用。

二、不同形式的写作练习

写作的素材来源于阅读。阅读课文是写作体裁的范文。教师可以挖掘课文中宝贵的资源,供学生练笔,使学生不仅对所学课文有更深入的认识,而且还能提高写作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写作方法根据文章体裁和教学目标的不同各异,可以采用模仿写作、续写、改写、总结文章主旨,或是回信等方式进行写作练习。

例如,模块五第一单元的Reading,话题是“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讲述了朋友相处过程中的矛盾。文章是一封求助信的形式,所以建议的读后活动是写回信,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如:Suppose you are Annie, a magazine advice columnist. Write back to the student and give him some suggestions. At least 2 suggestions.规定词数或句数,使得写作在课堂上可操作,并组织小组内交流,评出最合理的解决方法在班级内展示。

三、 表演活动

这类活动主要包括角色扮演、采访、辩论等。这些活动都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的语境中,锻炼自己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通过肢体语言、语音语调、语气、面部表情来刻画人物形象,这种集挑战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学英语的热情,也是“学进去,讲出来”的一种体现。

例如,模块八第二单元的Reading,话题是“Turandot in Beijing”,讲述的是一部歌剧。学生可以通过听录音,反复模仿诵读,理解故事的发展,揣测角色的心理变化,将这个故事搬上舞台。表演的学生和看表演的学生都需要仔细研学这篇文章,才能表演好和看懂。

四、口头复述

复述是高中课堂上非常常见的一种读后活动,它要求学生对前面所学的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这种活动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复述不是机械式的背诵,它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进行。例如:直接复述——在理解全文之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对整篇文章的复述或是通过小组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接龙复述;提示性复述——通过给予学生提示,如图片、关键词、关键句、问题、文章框架等,来让学生进行复述;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挖空填词——在PPT或学生的讲义中呈现原文段落或是改后的文章的内容,让学生填出课文中的重要单词或短语。

五、补充阅读

补充阅读活动是指提供给学生与本课题材、体裁相关的文章,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阅读技巧(reading strategy)来进行适量的泛读。选择的阅读材料要具有针对性、目的性。通过此种方法来巩固和发展学生的阅读技巧,巩固和扩充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知识。

阅读课一直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读后活动虽然在整节课上所占时间比例不大,但它却是课堂生成的一个重要体现,能够清楚地反映课堂教学效果。高中英语阅读课读后活动的设计除了上述几种形式外还有很多。在读后活动的设计上,我们不能只局限于形式,还要根据不同的课题、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实际需求等多种因素来选用不同的形式,而且要具备可操作性。活动设计要有利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活学活用。

高中生读后感 第5篇

汉武帝,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皇帝。他对中国政治及经济等方面的改革,影响了中国后世多年。

汉武帝执掌皇权54年,在这半个多世纪的皇位生涯中,他开辟中国版图,和匈奴打了44年仗。汉武帝不可能光靠一个人,再伟大的皇帝下面都有聪明的臣子。在汉武帝时期,真是人才济济,比如:卫青、霍去病、李广、汲谙、东方朔、主父僵等。这些臣子们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卫青、霍去病、李广这三人在与匈奴的战争中,表现出他们的军事才能,卫青晓勇善战、霍去病后生可畏、李广老当益壮。其实,这些人都不是真正的统帅,真正的将帅是汉武帝,汉武帝对军队控制能力特别强。在与匈奴战斗中,汉武帝坐在车上指挥将领作战,将士们都很勇敢,一次又一次打败了匈奴。由此可见,汉武帝的智谋和果断成为将士们的支柱。

汉武帝是后世人们评价很多又有争议的皇帝。有人说是明君,有人说是暴君,我认为汉武帝既是明君,又是暴君。他明的是招揽人才,开阔疆土;他暴的是随便杀人,疑神疑鬼。

汉武帝晚年,一场“巫蛊之祸”使得汉武帝永远失去了他的太子刘据。汉武帝听信小人谗言,错误地认为太子谋反,就想把太子抓起来审问,其实,太子并没有谋反。太子的军队被打败以后,太子就和他的两个儿子开始逃难,守城的田任便把太子放走了,这时71相刘伯敖追了过来,查到太子逃走了便盘问田仁,这时,71相身边的一个人也为太子求情。这事被汉武帝知道了,汉武帝龙颜大怒,想把太子追回来,于是把田仁和那个为太子求情的人杀掉。太子刘据逃到湖县……这事牵连很大,太子自尽,两个儿子被杀,田仁和为太子求情的人被杀,仁安被杀,卫子夫自尽,这事发展成几万多人被杀,汉武帝的暴行使他受到了丧子之痛。

高中生读后感 第6篇

全书的内容涉及面相当之广,虽然每天的病房生活是那样井然有序,但细心的作者依然能发现无尽的新奇,或许是静思的时间增加了,一些平时让我们无从记起的人,事物,经作者之笔下写来,竟然也显示出了不可忽视的重要性。从日记的第一篇起,作者就表示要“写真实的日记”,因而在接下来的每片日记中,我没有看到任何华丽而空洞的“美文”,却清楚的感受到隐藏在那些铅字中的朴实情感。有感悟,有快乐,有固执……总之,在没有“做作”存在的交流中,我体会到了一种渴望已久的亲切感和真实感。

年仅三十几的陆幼青已经与癌症奋斗了将近十年,期间他娶妻生女也曾享受过人生最大的幸福,但在写这本日记时,他几乎已经到了可以预料自己死期的阶段,而他的妻子还年轻,女儿也尚小,这都是让他无比牵挂的,我们可以在不少日记的字里行间里清楚的感受到他对妻女强烈的爱意,以及对生的深切的渴望。即使他在书中明确表明自己对死亡的态度――坦然面对。他就像一个无畏的战士,有着与病魔斗争到底的决心,还能不断鼓舞那些丧失信心的癌症患者。对于这样一个病人,相信我们会感动,会敬佩,而决非产生一种同情心,因为他不是一个生活中的弱者,起码在精神上不是,甚至比许多健康的人过得更好。

高中生读后感 第7篇

一读红楼梦便让人感到很清爽,有身临其境之感,好似月下听花。喜欢黛玉的孤高自诩,喜欢湘云的天真烂漫,喜欢探春的志高明理,但我更喜欢尤三姐的泼辣刚烈。

每一个女子都被作者塑造得独一无二的。对人女子的容貌,语言已至到景物的描写都是无可挑剔的,真佩服曹雪芹的文采。自己要是及他的万分之一就好了。

红颜薄命,公子多情,如若自己也能像宝玉那样,混在女人堆里,风流而不下流,也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高中英语读后活动设计例谈 第8篇

一、高中英语读后环节教学现状分析

根据平时对英语阅读课的观察以及对阅读公开课的研究, 笔者发现读后环节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活动形式单调, 大多以阅读理解、任务型阅读或者辩论、写作文等活动为主;活动时间不足, 有时甚至草草了事, 虎头蛇尾;活动对象覆盖面小, 经常只是几位成绩优秀的学生的表演秀。笔者认为,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部分教师急功近利的心理造成的。在江苏省英语高考试卷中, 阅读部分的分值占总分的1/3, 且题型局限于阅读理解和任务型阅读。所以许多教师在阅读课的教学中往往重知识点讲解, 轻语言理解;重解题能力的训练, 轻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下面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 借助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的阅读材料, 探讨如何设计课堂内外的读后活动。

二、高中英语读后活动设计及实施

高中英语读后活动根据完成的时间可分成即时活动和延时活动。教师在设计活动时, 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选择效果最佳的活动模式, 使读后阶段成为前两个阶段的有效延续和深化, 成为全面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有力保证。

(一) 即时活动

读后即时活动其实就是在阅读课45分钟之内, 在完成读前和读后阶段的任务后马上就展开的活动, 旨在帮助学生在第一时间内消化阅读材料, 让学生用自己的思想见解、情感态度来充实文中的人物和事物, 使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 从而得到新的感悟和收获。

1. 改编阅读材料, 进行角色扮演

组织学生表演课本剧, 能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丰富学生的语言, 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的表达力;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感悟, 对人物的性格、情感等各方面的领悟。

例如, 教学完Module 1 Unit 2 Home alone后, 播放电影《小鬼当家》的节选片段, 接着把学生分成几组, 给他们时间准备角色扮演, 然后鼓励学生上台表演, 最后请未获得表演机会的学生当评委, 保证大多数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在教材各模块的阅读内容中, 可供学生表演的材料很多, 但大多数不是以剧本的形式呈现的。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先把阅读材料改编成剧本, 再完成表演。

2. 创设生活情境, 活用阅读内容

在读后阶段, 教师有目的地创设生活情境, 让学生联系阅读材料中的信息来解决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 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转化, 又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例如, 针对Module 1 Unit 3 Dying to be thin...一课, 教师可在阅读后创设情境:If your sister wants to loose weight, what advice will you give?这对于进入青春期的高中生尤其是女生来说并不陌生, 学生乐于参与互动。学完Module 5 Unit 2 The economy or the environment—must we choose?之后, 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情境:We may not be able to completely stop pollution, but we can do something to reduce it.What can we do?学生就会再现阅读材料中的知识及脑海中已有的知识, 同时体现了高中英语人文教育的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 且英语课程的学习, 是他们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因此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知识, 而不是把读后活动停留在枯燥地复述课文上。

3. 基于阅读材料, 进行创造性的写作

写作是阅读之后常用的提高学生活用英语能力的活动, 但教师要注意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内容、性质、结构等设计出不同的写作任务。

(1) 主题写作。主题写作是设计跟课文主题相关的写作任务, 目的是把学生带入相似的情境, 明白就这个话题还可以写点什么。例如Module 5 Unit 1 Secrets and lies中的A friendship in trouble, 讲述的是朋友之间的交往问题。阅读之后, 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写作任务:假如你是Jack, 因为与朋友John之间产生分歧而苦恼, 请写一封信向Professor Black求助。通过这样的活动设计, 学生既巩固了文章所透露和展示的信息, 又锻炼了在真实语境中正确运用课文中的词组和句子的能力。

(2) 模仿性写作。模仿性写作活动的设计应建立在对语篇特征、结构进行教学与分析的基础上, 使写作自然而然地成为阅读课的焦点, 帮助学生从意义、形式、运用三个维度把握文本。

例如, 教授Module 6 Unit 3 The UN—bringing everyone closer together时, 阅读时首先侧重于让学生感知辩论性文章的语篇结构, 引导学生按照“态度—理由—建议”结构, 整体感知文章的谋篇布局, 然后再强化其对语言形式的认知和理解, 最后让学生以“The Olympic Games can benefit China”为题, 模仿阅读语篇的结构, 从正方和反方两个角度各写一篇辩论稿。

(二) 延时活动

1. 短期性活动

短期性活动是指在阅读课后, 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 (尽量以一个星期为期限) 完成的活动任务。

(1) 相关信息的收集和展示。高中英语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译林版牛津英语教材的选材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生活性, 教师可以利用阅读素材引导学生收集相关的背景知识、生活常识等信息, 以拓宽视野、增长知识面。

例如, Module 6 Unit 3 Cultural differences是关于文化差异的文章。阅读课结束后, 笔者鼓励学生去图书馆查阅或上网搜索, 收集东西方的文化差异, 自己分类、归纳、概括后, 以小报的形式张贴在教室的英语角, 供全班同学学习。

(2) 实际调查和分析。调查分析是常用的读后活动之一。这种活动适合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开展, 需要学生活动后展示总结报告。

例如, 在阅读Module 7 Unit 3 The effects of the Internet on our lives后, 教师给每位学生发一张调查表, 要求每人至少调查5位同学, 然后鼓励学生做总结报告。调查表范例见表1。

2. 长期性活动

长期性活动设计针对的不是一篇阅读材料, 而是一段时间内 (一个月或一个学期) 所有的阅读材料。长期读后活动以积累的形式为主, 如教师在学生阅读完语篇后, 可以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欣赏, 品读妙言佳句, 并进行摘抄和背诵, 以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

以笔者实践为例, 开学初, 笔者要求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 在学完每个阅读语篇后, 摘抄优美或实用的词组、句型、段落并熟背;接着, 以一个月为期限, 设计美文背诵比赛、摘抄本展览会等活动;再以一个学期为期限, 设计年级美文背诵大赛等活动。长期性活动的操作难点在于教师不仅要布置任务, 还需要设计配套的活动来监督、鼓励、激发学生, 使长期性活动的效应最大化。

三、结束语

读后活动的设计受到很多方面的制约, 如文章的内容、体裁, 学生的学业水平, 可利用的时间, 等等。因此教师要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设计出形式多样、操作性强、效果好的读后活动, 实现语篇输入向语篇输出的转型, 以培养学生思考、发现和探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曹冬.在阅读教学中妙用情境[J].湖南教育:综合版, 2002 (14) .

高中英语阅读课读后活动的设计 第9篇

主要有四个原则:即以语言输入和输出的一致为指引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分层设计为步骤的原则;以加强活动的监控为评价的原则。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课;读后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049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质整合发展的基础上。”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部分,而高中阅读课中的读后环节是一个环绕阅读内容,深化巩固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充实阅读内容的内涵和外延,拓展阅读内容,设计各种活动,使高中阶段的学生不仅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学习内容,获得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并且能够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拓展视野和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这就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读后活动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笔者认为,要让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读后活动更加合理、有效,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要求,需要遵循以下四条基本原则:

一、以语言输入和输出的一致为指引的原则

阅读作为一种基本的语言输入方式,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语言的输出。所以,设计读后活动的第一要领就是要重视课堂的主题内容和重点语言。如果语言输入和输出不一致,将会影响到核心语言知识的教学,这样的读后活动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设计初衷和意义。

以NSEFC Book 7 unit 4 Sharing 的一节阅读课读后活动设计为例。某教师设计的读后活动如下: We are lucky to invite Jo to visit our home town. Now you show Jo around our town and introduce some famous scenic spots to her.

这样的教学设计显然偏离了Jo作为志愿者支援落后地区教育的教学主题和教学重点,是无效的教学设计。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在阅读教学的读后活动阶段,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作用,能够让学生做的尽量让学生去做。如:让学生口头总结,让学生来表演,让学生来写作等,以此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并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另外,也要求设计的活动吻合学生的能力实际。以NSEFC Book 2 Unit 2 的 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的读后活动为例:

Step 1: Design a slogan.

Step 2: Group discussion: What can be done to protect wildlife?

这个活动让学生设计一个保护野生动物的公益广告的口号,学生能说出很多有创意的句子。比如:We are one family./Protect wildlife, protect ourselves./No buying, no killing./Animals are in danger.这样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能让学生的概括、口头表达等能力得到锻炼。

三、以分层设计为步骤的原则

在读后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任务的设计应该遵循由简入繁、从易到难、由基础到综合、从初级到高级的层次性设计原则,形成任务阶梯式的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顺序,从而为学生铺设好脚手架,最终完成新语言、新知识的构建。

以NSEFC Book 2 Unit2的AN INTERVIEW 为例,通过以下问题,让学生把对话改编成以“Ancient Olympic Games and Modern Olympic Games”为标题的短文。

Q1: How often were / are the games held?

Q2: What events were / are there?

Q3: Who took / take part in the games?

Q4: How were / are the winners honored?

Q5: What’s the motto of the Olympics?

这样写作式的读后活动,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很快就形成了一个框架,便于學生完成这个读后活动。

四、以加强活动的监控为评价的原则

教师应提高对有效语言输出的监控意识,需关注学生的语言输出是否与教学目标相吻合,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于学生表达的流畅度和准确度上。教师应该适时调整活动方式和目标导向,适当的口头提醒课堂主题和语言等方式来加强监控,保证读后活动的有效性和方向的正确性。

以NSEFC Book 1 Unit 4 的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的读后小组探究活动:

Are there any sentences in the passage which imply the feeling of the writer about the earthquake?

What does the writer want to express by using the title “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

Suggest your own title.

在学生寻找句子和思考标题的时候,教师应该在各个小组之间走动,提醒本阅读课的主旨,帮助学生关注重点语言和各段大意,这样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文章,得出自己的主旨理解和自己的设计标题。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戴军熔.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读后活动:设计与实施[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3] 王志根. 用图式理论指导高中英语阅读教学[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7(1).

高中生读后感 第10篇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我很喜欢冒险一类的书,书中那些惊险、变化多端的场面、扣人心弦的情节,常常使我流连忘返,激动不已。我很喜欢《鲁滨逊漂流记》,主人公那顽强的生命力,不怕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鲁滨逊漂流记》主要讲了鲁滨逊为圆自己的航海梦,在19岁那年,独自登上了开往伦敦的船。不幸,在海上遇难,被迫漂到一个荒凉的小岛上,没有粮食,没有水,没有船,要生存,一切都得靠自己。鲁滨逊没有被困难吓倒,靠着顽强的意志和过人的智慧,历尽千辛万苦,建造了自己的家和各种器具,还种了庄稼,养了一群羊。他在岛上独自生活了30年后,终于回到了自己的祖鲁滨逊不怕困难,创造了奇迹。我们在生活、学习中也要相信自己,勤于思考,不断摸索,也一定能达到目标。爱迪生为了创造出电灯,不辞辛苦,用了一千多种丝做实验,花了好几年,终于找到了钨丝,使电灯亮了起来。这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啊!“落潮总有涨潮日”,前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亲王,在访问七国时,柬埔寨发生政变,他几十年流落他乡,可是他并不放弃,克服重重困难,在人民的帮助下,几十年后重新坐到了国王的宝座上,我非常敬佩他。和这些伟人相比,我可差远了。我碰到难的题目,有时不想深入思考,想想老师肯定会讲,我就不用多想了。光听老师的答案,没有把它化为自己的东西,最后还是半懂不懂。以后,我要不怕难,不怕烦,勤学习,爱学习,使自己的成绩更好。我们生活在和平、富裕的时代,更要从小培养吃苦耐劳、不怕挫折、永不放弃的品质。人的一生会碰到许多挫折,要相信自己,不怕困难,勇于探索,一定会取得好成绩。我们要牢记孙中山先生的一句话:“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

高中生观后感读后感 第11篇

翻开后,还是蛮惊喜的。

经常看到某个行为背后的解释观点后,会激动的在房间大叫,我X,原来还能从这些层面去认识自己。我们会从形而上的角度去自我反省,但却并不了解那些冲动行为背后的科学逻辑,所以往往收效甚微或是改进的点都太过针对某一具体行为,不足以支撑自己做持续性的改变,更不足以让自己举一反三。

而看完影响力之后,会让我的思维从一个又一个散乱的点慢慢串成线的模样,开始对自己的了解有些模糊的形状,不再是一团乱麻。

人类积累至今的文化,真是需要善于借助前人的智慧去梳理,我们现在这个年龄所有的困惑、遇到的挫折、对未来的渴望,那些过来人,他们也一定有过同样的感受,虽然他们遇到的具体情况会和我们不一样,但感受一定是相通的。

高中生观后感读后感 第12篇

福格先生环游地球的路线是伦敦—苏伊士—孟买—加尔各答—香港—横滨—旧金山—纽约—伦敦,如果福格环游的是中国,我肯定会对他的行程感兴趣,没准儿还会花上一些时间和精力来求证环游路线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行性呢!

好啦,现在我们不谈环游路线了,单说福格靠什么要素赢了这场赌注吧!

首先,福格先生的成功得益于他平时严谨的做事态度。

福格先生很像一面钟表,有它自己的行动规律。他对自己的生活周密计划,什么时间吃饭,什么时间看报,什么时间打牌,什么时间睡觉等等,所有计划好的事情,他都严格贯彻执行。

也许有人会说福格先生真是教条古板得可以,这样生活岂不是太累了吗?但是,我想说正是他对于时间的掌控如此严谨和认真,才为他后面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福格先生极富正义感和同情心。

面对可怜的乞讨女人,他慷慨解囊,伸出援助之手。

看到即将屈死的艾娥达,他见义勇为,甘冒风险。

遭遇印第安人劫火车,他临危不惧,大胆授命。

……

福格先生遇事镇静,有着超强的自制力、思考力和决策力。

八十天环游地球,福格先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阻力。但我看到的福格先生总是“并没有为此表现出丝毫的喜悦”、“不慌不忙”、“平静”、“不放弃”、“一言不发”、“心平气和”、“镇定自若”、“沉默寡言”、“脸上没有一丝失望的痕迹”、“冷静”、“沉着”、“安静”、“脸上没有一丝异样的表情”、“表情仍和往常一样平静”、“脸上一点激动的表情也没有”……这一切的一切,显现出福格先生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强大的内在力量。

高中生读后感 第13篇

1. 虎头蛇尾。在阅读课的教学中, 读前、读中和读后三阶段活动的比例失调。很多教师在完成了阅读中设计的各项活动后就结束了阅读课的教学, 将读后阶段的活动变得可有可无, 这势必会使得学生在课内很少能获得各种机会去运用所学语言, 综合发展读和写等其他各项语言技能。

2. 活动单一。单一的理解题型及其练习方式对学生大脑的刺激, 相对单调, 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还容易造成学生能力的片面发展。形式多样的题型及其练习方式则能对学生大脑产生多元的刺激, 且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平衡各方面的能力。

3. 忽视对语言知识的聚焦。一些教师没有正确理解新标准的理念, 以为课程标准强调语言运用能力, 倡导任务型教学, 语言知识、语法教学不重要。在此观念下, 不少教师在读后教学中未能引导学生借助语法正确理解句子, 影响了学生对阅读材料全面、正确的理解, 使学生“生吞活剥、囫囵吞枣”地学习课文。

4. 忽略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 阅读是一个输入过程, 写作是一个输出过程。语言输出的前提是输入。高中英语教材正是为写作提供了大量的可理解的输入材料。但是在实际的阅读课教学中, 教师往往忽略了对于作者遣词造句以及布局谋篇方面的特色的分析, 割裂了阅读与写作之间内在的联系, 使得阅读这种有效的语言输入形式无法服务于写作教学, 造成部分学生阅读成绩与写作成绩不能平衡发展的局面。

著名语言学家Jeremy Harmer (1998) 在阅读教学的第六条原则中对阅读后活动做出这样的评述:“仅让学生阅读课文, 然后就停止进行其他学习是不明智的。优秀教师应能够挖掘阅读材料。优秀教师应能运用课文开展有趣的课堂教学步骤, 运用话题展开讨论和完成更深一层次的任务。”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 就改善阅读后阶段的教学谈以下几点看法:

1.做好基础词汇、语法知识的精讲精练, 夯实基础

随着任务型教学的推广, 很多教师将都淡化了语言知识的教学, 没有对语言形式进行适当的讲解和训练。但是Long和Crookes (1992) 指出, 如果过分注重意义, 学生就会把注意力都放在交际上, 从而忽视语言形式, 结果使学生无法真正地发展语言能力。因此语言教学不应完全排斥语言形式, 而应对其给予一定的重视。其次, 课文语言点的讲解必须贯彻在具体的语境中。

2.巧借课文朗读、讨论、课文复述等形式, 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口头上初步运用英语交流的能力也是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在英语语言教学中, 有一个说法被广大英语教师所接受, 那就是:Tell me, I forget.Show me, I remember.Involve me, I understand.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 学生必定是在大量“说”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掌握。在阅读后教学阶段, 教师首先应该重视学生对课文的朗读, 利用跟读的方式, 培养学生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为“说”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 还可以通过课文复述的形式加深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巩固和积累。此外, 教材每单元的阅读文章后都安排了针对课文内容的对话编写活动和讨论话题, 以及适合学生进行表演的素材。

3.精读泛读相结合, 扩大阅读量

成功的英语教学要依赖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实践。这就要求阅读课的课堂教学内容绝不能只停留在课本里, 而是要面对更广阔的社会生活, 以拓宽阅读内容视角, 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因此,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读物。课堂和课外两者的有效结合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更为有效和快速的提高。

4.以读促写, 提高学生书面表的能力

Smith (1983) 认为, 只有当读者带着和作者一样的心态阅读时, 才能达到较好的写作水平。阅读过课文后, 我会让学生思考“你会如何写这篇文章”, 通过这种对语篇动态的比较分析, 不仅使学生知道作者说了什么, 而且帮助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说的”这一过程。只有这样, 阅读才能成为有效的输入方式, 为复杂的输出过程提供丰富的语言积累与准备。

读后阶段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 提高读后活动设计的质量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提高, 有利于阅读水平的提高。在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重视读后阶段的教学设计, 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 挖掘教材, 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 有效地开发多种形式的活动组合,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成就。

摘要:阅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 也是衡量高中生英语水平的重要内容。作者通过对阅读后阶段的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结合自己英语教学经验, 对如何改善高中英语阅读后阶段的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参考文献

[1]Willis.A Frame 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Longman Limited, 1996

[2]Jeremy Harmer, How to teach English.[M].外研社, 2000

浅谈高中英语阅读课读后活动设计 第14篇

【关键词】读后活动;活动设计;设计策略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八级课程目标要求学生“能就口头或书面语言材料的内容发表评价性见解。能写出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能自主策划、组织和实施各种语言实践活动,例如:商讨和制定计划、报告实验和调查结果……”(教育部,2003)。这些要求重视学生对文本的深层理解和对语言的运用。在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大部分教师都采用pre-reading, while-reading, post-reading阅读教学模式。Pre-reading导入话题,激活学生原有的与话题相关的知识;while-reading通过文本输入,使学生获取和处理文本信息;post-reading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化所学内容和语言,并进行语言输出。

二、读后活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和问题

读后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文本内容,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为学生运用文本中的语言进行表达创造机会,设计读后活动需要考虑活动形式和内容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开展读后活动时要注意对学生的语言要求和语言支持,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促进课堂的即时生成。在实际教学中读后活动存在诸如一下的问题和误区。

(一)读后活动与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不对称

读后活动的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根据目标和重点确定读后活动的内容,然后再决定应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有些教师设计读后活动时单纯追求新意,或者只考虑学生兴趣,忽视了教学目标、主题内容和重点语言知识,因此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活动形式,忽略教学内容

有的教师为了追求活跃的课堂气氛,在活动形式上丰富多彩,采用问题回答,角色表演,对象采访,pair-work, group-work等等形式,却忽视了对教学内容深层意义的挖掘、解读、探究和拓展,从而忽略了教学的内容,导致学生对所教课文不知所云,或者不能运用目标语言或话题词汇来进行语言活动,违背了读后活动侧重深化、巩固知识的设计原则。

(三)读后活动设计没有按照学生的认知状况出发

教师在设计读后活动时还需考虑所设计的活动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水平。否则读后活动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读后活动的语言输出缺乏语言输入支持。

有些老师在没有进行必要语言输入的情况下实施读后活动,导致活动很难展开,仅有少数优秀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要么课堂气氛热闹,但学生输出的语言质量较差,错误较多;要么学生没能用目标语言进行活动,而是用较低水平语言甚或母语来开展活动。所以必要的基础知识训练和必要的铺垫是必须的。

三、例析读后活动设计策略

根据相关文献关于读后活动的设计原则,需要遵循语言和情境的真实性,体现阶梯性,让学生在做中学,根据文本进行话题拓展,注重发展学生思维,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我们可以将读后活动的设计分为以学生认知发展为中心的设计,以学生情感态度发展为中心的设计,以学生文化发展为中心的设计,以及以学生语言发展为中心的设计,以达到学生对于目标语言和话题语言的运用。

案例1:人教版英语必修二单元4阅读文章Wildlife protection的读后设计

Consolidation:Put the following sentence in the right order:

1. In the dream , she flew on a flying carpet to talk with an antelope in Tibet.

2. Later, she flew to Zimbabwe and talked with an elephant and knew the farmers no longer hunted them.

3. Although finally everything was gone , she had learned so much about the wildlife!

4. The antelope told her they were hunted because their fur could be used to make sweaters.

5. At last she arrived at the thick rain forest.

6. One day, Daisy dreamed a strange dream.

7. Thats because the government decided to help and the farmers made a lot of money at last.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对文章主要信息和线索的探索推理,以获取和处理主要信息,理解语篇意义,达到加深对文章主旨和作者意图理解的目的。

案例2:对人教版英语必修三单元2阅读文章Healthy eating的读后设计。

设计意图:本活动承接上一环节,对两家餐馆的优缺点进行比较之后,在设定的语境中,创造性的对原文信息进行整理、筛选和改编,以书面的形式进行语言输出。

案例3:人教版英语必修一单元5阅读文章Nelson Mandela的读后设计。

A retold passage of the text

Elias is a black worker in South Africa. His family was so poor that he had to drop out of school at the age of eight. Later on, he was able to work as a gold miner in Johannesburg. But as he hadnt got a passbook which was required if one wanted to live in Johannesburg. He was worried about being dismissed. However, he was lucky enough to get some help from Nelson Mandela and managed to get the correct papers. After that, he began to know more Mandela and his political ideas. He agreed with Mandelas views on the unfair laws against the black people and his idea about peaceful fighting. He also knew that all Mandela wanted to do was to fight for equal rights for the black people. So he supported him heart and soul.

设计意图:文本复述是读后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口语和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复述活动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先口头后笔头,也可以是其中某个段落或部分,或根据不同体裁选择一定得主线,就某一事件、人物关系、事件先后顺序、关键词、情节发展图进行复述。

案例4:人教版英语必修四单元5阅读文章Body language的读后设计。根据表中来自不同国家的人物体态语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得体性的应用。

设计意图:身势语是传递交际信息的非语言手段,学习了解身势语,帮助学生了解文化差异和身势语的变化,可以防止跨文化交际中产生误解,甚至冲突

四、结束语

读后活动的设计是教师教学环节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根据教学单元的内容、体裁,学生的学业水平、可利用的时间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设计出形式多样、操作性强、效果好的读后活动,实现语篇输入向语篇输出的转型,以培养学生思考、发现和探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方明.读后活动设计的有效策略探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2(3):44-48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张树勇.高中英语读后活动的设计原则与策略运用[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5(10):12-17

上一篇:琵琶弹挑教学设计下一篇:交通建设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