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初中的政治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2024-05-13

学习初中的政治新课标的心得体会(精选15篇)

学习初中的政治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第1篇

暑假期间,全区进行线上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培训,我们认真聆听了韩震老师关于《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2022年版)》内容详实而具体的解读,给我们明确了教育教学的方向。在之后的培训中,我也从新课标课程实施中的教学建议方面和大家交流,就是我们在教学中具体应该怎么做,通过梳理也让我不断的学习和理解。

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关键在教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按照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要求,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我们的教育教学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时刻把思政课的立德树人放在首位。

一、立足核心素养,制订彰显铸魂育人的教学目标

教师应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制订教学目标,将核心素养的培育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教学目标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方面起到指引性、规定性的作用。

在确立教学目标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政治立场鲜明。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要求,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立场,对错误的社会思潮旗帜鲜明地加以批判。第二,价值导向清晰。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符合全人类共同价值。第三,知行要求明确。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不同学段特点对观念认知与道德品行进行科学设计,制订具体、适切和可操作的目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知行合一。

设计具体的教学目标时,要准确理解课程依据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价值规范,注意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以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以情感激发学生,以文化熏陶学生。

二、及时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反映党和国家重大实践和理论创新成果。

教学要围绕课程内容体系,及时跟进社会发展进程,结合国内外影响较大的时事进行讲解。要将党和国家重大实践和理论创新成果引入课堂,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实际,用富有时代气息的鲜活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时效性、生动性、新颖性,让道德与法治课成为有现实关怀和人文温度的课堂。

三、把握思想教育基本特征,实现说理教育与启发引导有机结合

思想政治理论、道德与法律规范都不是自发生成的,必须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教师既要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清楚讲透彻,也要启发学生主动学习,加以领悟和理解。

教师要积极创造学生自主道德学习的情境,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并给予适当的方法指导。事实上,让学生进行自主的道德学习,绝不意味着让学生放任自流。因为,自主的道德学习绝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培养。

四、丰富学生实践体验,促进知行合一

教学要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课内课外联结,实现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配合。

注重案例教学,选择、设计和运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的典型实例,鼓励学生探究、讨论,提高学生的价值辨析能力。案例选择要关注以下几点:一要坚持正面引导为主;二要紧扣时代主题,反映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三要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可扩展性,能够服务核心素养的培育;四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能够引起共鸣。

新课标就像一艘大船,而我们教师需要驾一叶扁舟跟随着它的航向,我们听了这么多新理念,还需要对新课标真学、真懂、真信、真行,坚持思政课践行“八个相统一”,为推进思政课守正创新,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学习初中的政治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第2篇

我认真学习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让我对义教新课标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思政课教师心中要有大局观,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功能,贯彻五大核心发展理念,不断改变育人方式,进行跨学科和大单元设计尝试;改变评价方式,优化终结性评价,探索增值新评价,突破纸笔考试评价,发挥评价对教育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本次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基于五个方面核心素养选择和建构主题,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范围作为暗线,在明线上突出了道德与法治的基本内容。除了国情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入学教育六大课程主题,更是强化了中华传统美德、革命传统和法治教育,有机融入国家安全、劳动教育以及信息素养、金融素养教育等相关主题,让我们在下一步教育教学中活动中有了方向引领。

同时,作为思政课老师,我们要不断学习,提升教育素养和专业素养,做学生成长路上的领路人,多做立德树人的大先生。

学习初中的政治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第3篇

一、新课标实施后初中体育教师课程实施内容分析

体育新课标要求体育教师是课程的构建者, 即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学校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来确定体育课要实现的目标, 并通过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措施来达成该目标。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 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的选择是体现新课标理念的重要部分。从表1可以看出, 实施新课标后初中体育教师体育课教学的基本内容和课改之前没什么两样, 主要以初中升高中的测试项目为主, 共占73.17%;而只有17.07%的教师能根据课标精神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 或者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做到让学生自主选择部分学习内容。可见大部分体育教师还是以初中升高中测试项目为主, 忽略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地考察中, 有的学校从初一到初三的体育课内容完全是初中升高中的测试项目, 其主要原因是体育测试项目的分数直接加入到中考总分中。学生为了体育成绩拼命地练习其中的中考几项, 可见中考指挥棒的作用之大!同时, 与之相应的结果是学生越来越不喜欢体育课。

新课标实施后体育教师教学采用的教学策略的调查情况是:17.16%的教师选择和以前一样, 没有什么变化;17.16%的教师能理解新课标的理念, 但不知道怎样实施;65.85%的体育教师能根据新课标的理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从中可以看出, 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有一部分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的理念进行了深入研究, 但由于缺少培训的机会, 对新课标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所以, 促进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 有必要加强理论培训和实践观摩活动的开展。

二、影响初中体育教师实施新课标的主要因素分析

1. 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从表2和表3看出, 影响体育教师教学质量的第二因素是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虽然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排在第二, 而对学生的管理与沟通排在第一, 但笔者认为, 影响体育教师更好地实施新课标的主要因素是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因为如何管理和与学生沟通是外显性的, 而主要的内动力是职业道德, 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驱动体育教师更有耐心去思考如何教育与管理学生等问题。所以, 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是实施新课标的重要精神动力和保障。

目前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缺失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体育成绩评价以测试项目为主, 忽略学生的进步幅度; (2) 教学内容枯燥, 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3) 教学方法单一, 不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中看出, 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是影响其实施体育课教学的重要因素, 应在体育教师的职称评定、学生对教师的考核等方面加大职业道德修养的落实。

2. 对学生的管理与沟通能力

从表2和表3看出, 影响体育教师实施新课标的重要因素是对学生的管理与沟通, 排第一位, 从实地考察的反馈结果和对一线体育老师的访谈也表明:管理好学生是体育课教学的有效保障, 如果管理不好学生, 体育老师有再好的教学策略, 再新颖的教学内容也只是起到一时的作用, 要想将新课标的理念很好地贯彻到体育课程中, 重要的一点是将学生管理好, 所以如何管理学生、如何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从表3可以看出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是影响体育教师教学质量的又一重要因素, 排名第三。

3. 体育教师的工资水平较低

从表2可以看出, 体育教师的工资水平较低是影响实施新课标的一个因素。目前, 国家已经出台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等政策, 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工资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国家重视教育的大好背景下, 以后教师的工资水平会越来越高, 这样教师的工资水平不会成为影响体育教师实施新课标的问题。

4. 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较浅

从表2和表3可以看出, 体育教师对新课标不了解和学生对上课内容不感兴趣成为影响体育教师实施新课标的第四因素。因此, 为加强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 应增加外出培训、参加体育与健康课的观摩、体育教研组讨论与观摩, 尤其是体育实践课程观摩等, 从理论到实践上给予体育教师深入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每个学校应加强体育教研组的建设, 将新课标的理念深入到体育实践课中, 开发适合本学校的校本课程。

另外, 在实地考察中发现体育课的班容量大、开放性等特点给体育教师实施新课标造成很大麻烦。这要求体育教师根据新课标理念实施小组教学, 培养体育骨干力量,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同时要开发新的教学内容资源。学校领导对体育课程不重视和高考体育加试等也是影响体育教师实施新课标的重要因素。

初中体育课教学内容主要以初中升高中的测试项目为主, 教学方法方面大部分教师能根据新课标的理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但还有部分教师和以前一样。因此, 笔者建议改革体育中考的项目和评价方法等, 将体育测试与实施素质教育相结合, 以学生参与终身体育为最终目的, 切实发挥好考试的指向性作用。

参考文献

[1]夏端阳.湖北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失范及其改善对策.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8, 42 (1) .

[2]王宝平.天津市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与对策.教育与职业, 2008 (3) .

[3]刘洁等.影响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因素及对策.柳州师专学报, 2006, 21 (3) .

[4]方云峰.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8, 10 (3) .

学习新课标的心得 第4篇

1、教育理念的转化

新课程要求教师确立新的教学观,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式显现多样化的格局。在很多教师的概念中,教学就是讲课,就是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填鸭式”教学是某些教师惯用的教学方法。在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化身,以权威自居。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起辅导、帮助、引导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学生的控制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2、要正确认识新的学习方式新的学

习方式

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就是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责任,有助于弘扬主体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它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的学习方式。

总之无论我们多么习惯和喜欢从前的教学模式,无论有多大的艰难险阻,新课标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方向,只有跟着新课标的方向,我们也才不会迷失自己的方。

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面向生活的教学内容在面向生活的宗旨下,美国语文教学的内容多向社会生活各方面拓展,教材选文以“时文”为主,报纸、杂志及各种单行本都可以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料,甚至路标、图表、时间表、新闻栏目等也被选入教材中来。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了解生活、认识生活、学会生活成为语文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准则。

初中政治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第5篇

为期两天的培训,内容丰富,既有专家的报告和教学改革中的热点问题论坛,又有种子专家新课标解读与实践分享,更有分组课例说课展示等,深入浅出地引领我们学习新课标,解读新课标。

聆听了专家报告和热点问题论坛,让我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心中要有大局观,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功能,贯彻五大核心发展理念,不断改变育人方式,进行跨学科和大单元设计尝试;改变评价方式,优化终结性评价,突破纸笔考试评价,发挥评价对教育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通过种子专家对新课标的解读,我了解到本次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基于五个方面核心素养选择和建构主题,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范围作为暗线,在明线上突出了道德与法治的基本内容。除了国情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入学教育六大课程主题,更是强化了中华传统美德、革命传统和法治教育,有机融入国家安全、劳动教育以及信息素养、金融素养教育等相关主题,让我们在下一步教育教学中活动中有了方向引领。

分组课例说课展示转变了我们的上课方式,案例教学、议题式教学等打开了我们教学的新思维。学生自主学习比老师讲述接受能力更强,记忆更深刻。充分给足学生讨论、发表看法的时间,让学生表演参与等,让课堂更生动有趣,更吸引学生们的注意。

初中政治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第6篇

一、本次修订的主要背景和追求;

二、主要变化与突破;

三、课程性质与理念;

四、实施中的重点与难点;

五、教材的编写要求。

韩教授对新课标的主要变化与突破进行了深入浅出、为一线道法老师,尤其是兼职老师打开视野,明白承担道法课的课程意义与育人任务,使我受益匪浅。

一、新课程标准是顺应时代的要求

韩教授分析当前国际形势,让大家了解今天中国教育面临的时代背景,在解读新课标的背景与追求部分花了近一个小时时间,明确指出我们应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要求,是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是国际竞争的要求。了解了课标的追求,指明教学方向,让我们每一位道法老师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少年强则国强,国强才有民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坚持价值导向,突出政治性,特别是党的领导,做好育人方向。

二、新课程标准是核心素养的落实

此次讲座,从凝练了五大核心素养、指向核心素养落实的课程目标、基于课程核心素养的结构化内容组织与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作业质量标准、坚持素养导向的教学建议、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与考试命题六个方面解读了2022版课标与版的变化与突破,给老师们教学中实际的指导作用,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答疑解惑。

道德与法治课程应立足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道德与法律的基本规范,提升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为主旨,坚持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统一,主题学习与学生生活相结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的思想引领作用,坚持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思想与价值引领,着力引导学生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作用。新课标是开展有效教学的指南,我们要精准细致研读,深刻领会课程理念,把握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正确实施教、学、评策略,才能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功能。

初中政治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第7篇

一、新变化

1、细化培养要求

明确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的培养要求。课本内容增加了许多政治性、历史性、地理性特别强的知识。

2、充实更新课程内容

由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和决议,补充了有关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等内容,规范了有关表述。

3、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精选学生听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标志性成果、突破性进展和普遍性经验等,让学生感受体会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及新鲜经验。

二、新思考

1、课堂始终要以学生为中心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善于学习、广泛汲取,合理利用教材现有教育资与合理扩充。我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结合新课程的特点,加强学生活动设计与研究,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愉悦、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参与。

2、要牢固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成长服务。

我对新课标的认识和体会 第8篇

一、教学由“教教科书”转向“用教科书教”

美国学者塞勒等人就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作了这样的比喻:如果课程是一个乐谱,那么,教学就是作品的演奏。同样的乐谱,每一个演奏家都会有不同的体会,从而有不同的演奏,效果也会大不一样。为什么有的指挥家和乐队特别受人欢迎,主要不是他们演奏的乐曲,而是在于他们对乐谱的理解和演奏的技巧。这就意味着,课程的内容和意义并不是对所有人都相同,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对给定内容的意义都有其自身的解读。教师对给定的内容可以不断进行变革与创新,使给定的内容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课程”,也就是“体验课程”,即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并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也就是教学并不只是教科书,而是怎样用教科书去教,这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

二、将语言知识引入英语新课标的教学中

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课本上,注重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形成了以获取词汇、语法知识为目的的教学方法。而这种方法的后果则是学生机械地背诵词汇和语法,即使考试得心应手,一旦需要用英语交际,也会出现大量语用错误,造成不必要的误会。而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诸如从单词的讲解、课文的编排、习题的设计都应遵循这个原则,作为新课标的发扬者———教师,应把语言知识和传统教学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课堂效益,使学生感到英语学习既是考试的驱动,更是兴趣所在。

1. 语音教学

著名语言学家Searl指出:同样一句话,由于语音和语调的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也不尽相同。例如:对于同一个句子:“Mary has eaten the big apple.”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用不同的语调表示出陈述、感叹等含义,使学生意识到句子并非只是单词有序的罗列,更是思想和感情的表达,使学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注意语音和语调的变化。

2. 语法教学

语法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新课标提倡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让学生通过读、听、说等手段学习语法,使得语法的学习不再枯燥单一。

在讲解英语时态时,教师如果仅仅告诉学生不同时态表示不同时间关系的行为是不够的,还应该告诉学生在使用这些语法形式时应注意交际问题。如:“to be+inf.”是用来表示将来行为的结构,但是这个结构通常与第二人称主语连用,这时的说话者和听话者一般是上下级的关系,可以用于发出指令,如:“You are to be here by eight.”

在讲句式时,教师既要告诉学生英语句子使用的一般规律,又要教会他们说话的语言规律和习惯。比如:英语的祈使句就不一定只用于表示命令。

Be quite.

Have some coffee.

Give us our daily bread.

在这三个句子中实际上只有第一句表示命令,其它两句分别表示邀请和请求。

句子结构不相同不等同于功能也完全不同,比如:

I hope you’ll close the window.

Would you close the window?

It’s cold here.

在特定的语境中上述三个句子可以对听话者产生相同的效果。

3. 词汇教学

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头戏,因为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学生能否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正确地运用词汇。而词汇往往是学生的一大难题,因为枯燥机械的背诵既费时间收效也不大,很多学生即使记住单词的意思,也不会实际运用到口语表达和写作中去。根据新课标的宗旨,在词汇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只是实行定义法教学,一定要着眼于词与词之间的搭配,以及如何用该词在一定的情况下组成完整的句子,即通过一定的上下文对词汇进行讲解。文化知识的渗透也是必要且有效的。如:well一词相当于汉语的“好”,“well done”是“干得好”的意思,但当well作为句首语气词时,定义法就行不通了,这时需要通过对话使学生领悟到well用于说话者自己意识到所说的话不能满足听话者的需求的时候。如:

———Did the weatherman say it was going to be free tomorrow?

———Well, he didn’t say it was going to rain.

再如,教师在讲到apologize这个词时,除了例句之外,还可以给学生讲述中英文关于道歉方面的异同点,以及一些地道的用于表达道歉和回应道歉的英语句子,这样会使学生以轻松的心情真正掌握apologize这个词的用法。

将语言知识用于中学英语教学中,是新课标的宗旨所在,也是英语教学的大势所趋,因为这种教学会让学生真正提高自身的英语能力,从而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三、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学习初中的政治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第9篇

一、教师吃透课标,用活教材

根据课标设计三维目标,尤其要加强对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计。笔者认为。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人的终身发展是最有用的,应成为教学的最重要目标。何谓教材?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教材就是教科书,就是课本。在贯彻教学新理念的今天,这一概念显然已不适用。现在的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材作为学校教师和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资源,已有了更深刻的内涵,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课本、教师教学参考用书、相关图册、教学挂图以及各种各样的读本、视听教材均被列入教材的范畴,教材正在走向立体化、系列化。如何使用教材?现在教育界提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笔者认为应从“活用”教材这一点上去理解该观点,而非简单地抛弃教材,否则教和学都会失去抓手,产生更大的教学失误。因此,“活用”教材是使用教材的关键。

二、切实以课堂为主阵地。提高教学效率

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更好地将自己的精神、理想、思想以及自己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地化入教学设计之中,让学生充分享受教师教学的智慧,这就要求从旧教材走过来的我们更新教学观念和改进教学方法。

1.增强教学导入的艺术

导入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导入,可以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回忆,吸引学生对新知识的注意,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2.注重教学语言的意蕴

在课程改革中,历史课堂教学出现了有意淡化讲授的倾向,突出地表现为在课堂教学示范课、公开课、观摩课等中回避、低评讲授法的现象。不可否认,在现代教学中,作为一种古老的教学方式,讲授法的局限性日渐显露,但这并不能否认讲授法自身的价值,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讲授法都将长期存在于中学课堂之中。只要我们注重讲授语言的内蕴讲授方法的生动。必能充分发挥讲授法的魅力与作用。

3.创设多种有效的活动

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能力,是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具体表现为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多种有效的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探究:多数以问题趋动为主,注重问题设计的趣味性、思考性、挑战性。互动:突出表现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合作:小组分工,通力合作,完成研究性学习任务。欣赏:倾听或观赏与本课有关的影视作品、音乐和图片。演出:通过角色扮演,再造历史场景,感受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动手、动口:书写、朗读一些历史教材中出现的名言警句,感悟其中蕴涵的感情、意义等。交流:讲故事,举办

4.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谈论。

在政治教学中,议论就是有目的地让学生把尚未弄懂的问题的疑点提出来,师生一同展开讨论,激活学生的思维。方法可以由教师先提出疑点,引导学生思维,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或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加以点拨启发,开启学生的思路,当堂讲清疑点;也可以概括几种不同看法,然后指导学生阅读一些相应的课外读物,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钥匙,让学生在课外寻求答案。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及时点拨,注重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从各层面寻求答案。

5.搞好练习达到师生互动与人机交互的目的。

学生在经过“读讲议”几个过程,获得了新知识、新概念,为了巩固这些知识,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练习题,(包括课外练习题),要求学生及时完成的,一般以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为宜。通过这些练习,一方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克服求同思维定势,突破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界限,创造出新办法、新概念和新观点。另一方面,为了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过程,课堂上师生一起分析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开放性的例题。让学生从多个层面寻找问题的答案。为学生的课后练习扫除障碍,并希望通过“练”,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当堂掌握,当堂巩固和当堂理解知识的目的。并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斟酌用好板书。

板书曾是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近年来,随着电脑的普及以及教育信息技术的空前发展,板书在教学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小,甚至出现一些教师一板书就写错字的怪现象。笔者认以为,板书不是可用可无的点缀品,而是随机提示教学重点和呈现教学线索最简捷方便的方式。讲述提供了瞬间的印象,而板书则留下长久的印象;板书能留存教师的教学思路。成为学生跟踪教师教学流程的“抓手”和学生课后复习的重要参考资料。

初中历史新课标的学习心得 第10篇

孙利

有人说:未来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不会自己钻研问题、缺乏预见能力的人。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应成为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历史这一学科的知识有着具体性,它包括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条件、过程、地位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即每一社会、每一个国家的发展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这就要求学生锻炼思想,独立钻研,通过动脑、动手、动口,独立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此外,在历史教学中还必须要求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其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包括培养学生利用已学历史知识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力,以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认识现在、预见未来,“鉴古知今”、“鉴往知来”的能力。

在平日的历史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探索,摸索出了“把学法指导贯穿在历史课堂教学始终”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编写学习提纲,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教科书是获取历史知识、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智能的重要前提。因此,教会学生阅读教科书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由于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综合性和史论性的特点,学生在初读时容易遇到许多障碍,也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基础差、阅读不得法,抓不住重点,所以,在起始阶段,我重点训练学生的阅读方法,通过提问引路、审题启示、疑难突破、重点探索、提纲导读等多种方法,把学生引到自觉阅读的轨道上来。例如,在教授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大变革时期的社会经济》一课时,我首先给学生指出:社会经济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农业方面包括工具、技术和经验、水利及成就;手工业方面包括冶炼、陶瓷、纺织、造纸、市场等。然后指导学生按上述提示阅读教材,找出本课中的重点知识,学生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逐渐学会模仿教师编写提纲,教师应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自编提纲的练习机会。学习新课时,多让学生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试编。学完一个单元后,可让学生编写单元知识结构,抽象出历史阶段的本质特征,从而把新闻记者引向新的高度。例如,在讲完世界历史第一册中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1789──1814年的法国》时,要求学生列图表分析英、美、法,革命进程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代替一种旧的社会制度必须经历激烈、曲折、反复的斗争这一历史规律。指导学生整理、编写提纲,可以达到使学生既掌握基础知识,又提高学科能力的目的。这是因为:首先,学生在整理和自编提纲时,必须先仔细阅读教材,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只有真正理解各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它们所处的地位,才能把知识点有效排列起来,这就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一旦整理出准确的知识结构,知识点也就牢牢固定在知识结构的枝干上,从而使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由面成体,构成基础知识的立体之树。其次,学生在编写提纲时,必须对教材进行分析、归纳、概括,通过思考使教材内容变得条理化、要点化,这无疑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第三,学生在掌握了编写方法后,可以依照这种方法去整理编写同一类历史现象的知识结构,这有利于学生归纳同类历史现象的共同点,同时由于具体现象又具有特殊性,这又迫使学生注意区分同类现象的不同点,对培养学生比较历史现象能力有积极意义。第四,学生在复习、整理编写历史结构时,能帮助自己迅速查出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从而进行针对薄弱环节的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思维能力

历史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部分学生由于受传统偏见的影响,仍认为历史是一门知识性学科,只需死记硬背即可,而不需理论的思考和理解,所以,他们缺乏学习历史的内驱动力。为此,教师应十分注意利用历史学科内容丰富、纵贯古今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从历史知识本身提出各种具有较强启发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促进他们大胆地驰聘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发展他们的智力。例如:在讲授八年级上册《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一课时,我选择了爱国影片《我的1919》,截取了中国代表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与日本代表据理力争我国山东主权的场景。“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顾维钧话音未落,教室里霎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学生们情不自禁地说:“中国不能失去山东!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此时,我补充相关资料:“日本在巴黎和会上无视中国主权,操纵最高委员会夺取山东的一切特权,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日本夺取山东,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土完整,中国就要灭亡了!

课程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先感知后概括,亦即从具体史实入手,去归纳某种结论或道理,以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初中历史新课标的学习心得 第11篇

陶岭中学桂莉

一.教育理念的不同。

1.精英教育发展成为全人发展的大众化教育。

在课程标准中,明确讲到其总体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反映到教材的编写上,则抛弃了过去的“难、繁、偏、旧”的内容和专业化、成人化的内容,真正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2.从注重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的科学主义倾向转为更加注重人文主义,人文精神,注重科学和人文的整和。

3.从重视传授知识为主到重视培养创新人才,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过去那种重知识轻能力的做法带来的弊端越来越为人门所认识到,在新的课改中就强调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勇于反思并作出独立、独特的判断。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

4.从让学生掌握知识到留住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我们是系统的学系统的忘”。学完就忘,这是不止一人告诉我的尴尬事。可喜的是,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特别关注这个问题,要求课程的内容、教材的选择、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学生的评价等都要有利于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的培养,有利于他们的终身学习。

5.让历史更贴近生活,让历史更贴近自我,强调学生的社会实践

“把握时代的脉搏”是这次历史课改的一大特色。改革要求将知识的构建和学生的个体世界紧密相连,将历史知识和社会实际相连,提倡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

二. 教学方法和观念的改变

1.有“传授型”向“导向型”的转换

以前课堂上的情况是:45分钟老师一个人讲完,滔滔不绝、一气呵成,还生怕学生没听够,生怕知识点没讲透,生怕考点没讲到。老师挺喜欢讲的一句话是:“只要你们跟着老师的上课、复习的步伐,你们一定能考一个好成绩”。学生则一个个无精打采,小话不断,呵欠连天。课改之后,老师的角色更多的象一个导演,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组织、引导、示范和协调的作用。我们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引导学生学习,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将他们从被动接受知识和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知识,让他们改变“学历史只要背就行”的观念。

2.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教学,寓“学法指导”于教学过程之中

历史课本中有许多现成的结论,如“„„的历史意义”“对„„的评价”等,学生有的并不赞同,有的不明所然。这就要求教师将得出结论的过程、自己的思维过程尽量的暴露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分析、讨论中来,引导他们主动发现和探究知识。

3.利用课本中的活动课和学习与探究内容,有计划的开展历史课的研究性学习。新的历史课程改革在内容上和以前最大的不同是增加了许多的学习与探究的内

容和4节活动课,这些内容不注重结果,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参与教学、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社会实践等活动。要达到理想的目的,教师必须在“导”字上下工夫了。

4.由“专业课”向“综合课”转变

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复合型人才,要求能用多学科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教育也必须向这个趋势转变。作为历史教师在从事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努力寻求历史与其他学科,如语文、政治和地理等的交叉点,突破学科的封闭,使个学科相互渗透,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用多学科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 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

1.自主(参与式)学习:各种各样的调查表明,历史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但历史课却是学生不喜欢上的。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的学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通过自己的活动和实践而是通过老师的灌输被动的来获得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大部分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新的课改要求这种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新的课改中特别提现了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在新的课改目标中有一点是(让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事实上增设的学习与探究课说明了这一点。

初中数学新课标的学习心得体会 第12篇

霍 山 二 中 涂 鹏 飞

8月1日我们在霍山中学聆听了国家课程标准修订成员黄教授关于新《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黄教授从新课标产生的背景及特点和变化,高屋建瓴地从科研的角度作了详细的讲解。下午省教科所吴之季老所长又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方面作了精彩的解读。8月28日当我拿到新《数学课程标准》一书时,又进行了认真的学习。使我收获颇多,受益匪浅。现将所听、所学、所思总结如下:

一、通过学习了解到增加的主要内容有:(1)会用根号表示算术平方根.(2)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3)能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4)能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5)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6)体会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7)知道给定不共线三点的坐标可以确定一个二次函数.(8)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及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9)会利用基本作图完成: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作圆的内接正方形和正六边形.(10)为适当加强推理,增加了下列定理的证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切线长定理等.但是,不要求运用这些定理证明其它命题.二、通过学习了解到删除的主要内容有(1)有效数字.(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3)利用一次函数的图象,求方程组的近似解.(4)梯形、等腰梯形的相关内容.(5)视点、视角、盲区.1

(6)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三、通过学习,知道了本次数学要求从“双基”变成了“四基”。既: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四、结果目标使用“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术语表述,过程目标使用“经历、体验、探索”等术语表述。

五、通过学习,掌握了新课程下数学教学的特点

1.重视情景创设,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与应用的过程 2.营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氛围 3.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是新课程标准努力倡导的目标,要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

4.改变数学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5.树立新的课程观,用好教材,活用教材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解释者和忠实的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教科书并非唯一的数学课程资源,我们应该善于开发其他的教学资源。

六、通过学习,认识到新课程教学中的 “四基 ” 与传统教学的 “ 双基 ” 的区别

新课程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需要的是学生 “ 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这里,在 “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 前面有个定语 “ 适应终身学习”,这就和传统教学的 “ 双基 ” 区别开来了。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要把握好数学教学的特点,实施新课程决不能忽视 “ 四基”。我们坚持实施新课标,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确立 “ 以人为本 ” 的思想,这不仅对学生有益,对我们的国家和民族都将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情。

学习初中的政治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第13篇

一、参与式教学法与数学新课标主旨相合, 表述不同

参与式课堂教学是在“以学生为中心, 以活动为主, 共同参与”的理念指导下, 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强调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其核心是充分调动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两方面的积极性, 贯彻教学民主理念, 创造师生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学习活动中来,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自觉意识, 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和创造力, 最终达到掌握知识、养成好习惯、发展能力的目的。

数学新课标强调“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基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 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教学活动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 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新课标同样强调以人为本, 面向全体学生, 一切从学生发展需要出发, 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去设计和安排教育教学活动。两者都把学生放在首要地位、主体地位, 两者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学生全面、和谐、持续的发展, 本质意义相同, 只是说法不同。

二、参与式教学与数学新课标目标相同, 表现方式不同

数学课程标准像剧本一样, 是静态的, 浓缩的, 是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总体方向和要求, 要求教师带着对人性的尊重, 对学生的关爱走进课堂, 走向学生, 使数学课堂活起来。参与式教学像电视剧一样, 是动态的, 灵活机变的, 丰富多彩的, 是教师以导演的身份, 在吃透数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 结合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 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最终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参与式的初中数学课堂不再是教师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 学生死气沉沉的听公式推导, 证明过程的规范书写……“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平等商讨的氛围, 友好争辩的乐趣活跃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独立思考的内化过程, 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意识, 大大改观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真正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改理念。二者目标相同, 表现方式不同。课堂教学中运用参与式教学法是落实新课标, 体现新理念的最佳选择。

三、在初中数学新课程中运用参与式教学法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学校领导重视, 形成“参与”机制

再好的教学方法, 如果得不到学校领导的重视, 就得不到落实, 更不可能推广。

有位教育专家曾说过的:“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正是由于一个校长的重视与长期坚持才能成就一所学校的发展, 成就教师的发展, 最终成就了学生的发展。

2. 围绕数学内容, 营造“参与”氛围

新课程力求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同趣味形式及学生熟悉的生活融为一体, 所以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造学生喜欢参与的学习情境, 营造和谐的数学氛围。一个引人入胜的有效的教学情境, 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能让学生及早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样身临其境地学数学, 学生不会有一种突兀的陌生感, 让学生感觉不是老师要我们学数学, 是我们的生活需要数学。

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 宁洱县一中的一位老师用这样的数学故事创设学习情境。古印度的国王是个象棋爱好者, 他棋艺高超, 一直苦于找不到对手, 就决定用重金悬赏, 如果哪一位能赢国王, 国王就满足他所提的要求。几天后, 一个年轻人赢了国王, 年轻人对国王说, 只要你给我在象棋盘的第一格放2粒麦粒, 第二格放4 (2×2) 粒, 第三格放8 (2×2×2) 粒…像这样依次类推, 数到第几格就用几个2相乘, 一直到64格。国王一口答应了他, 并让大臣立马去办。第二天, 大臣报告国王, 全国库存的小麦拿出来给他都还不够, 国王大惊失色。用这样的数学故事, 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自己也想算一算。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还可以用游戏、竞赛、图片、影像等, 但是要注意不要喧宾夺主, 导致进入本节课的主题时间不够。情境永远只为教学服务。

3. 打破传统模式, 保证“参与”时度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 往往只是为传授知识而设计的, 虽然有其合理的一面, 但不少教师是嚼烂了喂给学生吃, 唯恐学生“噎”着, 教师搭好梯子让学生爬, 唯恐学生“摔”着。现在走进初中数学课堂, 教师的“一种脸、一张嘴、一个调、一支笔”传统教学模式还随处可见。教师讲得多, 学生自主参与探索的少;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多, 与实际应用联系少。学生主体建构不够, 多数学生很少有机会去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获得知识与发展, 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意见。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不够, 导致课堂活动、讨论结果就是少数优秀生的意见。其实明白人明白的算理是一样的, 不明白的人各有各的困惑。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保证参与活动和独立思考的时间, 不仅具有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近期作用, 而且具有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远期功效。

如:平行四边形特征的教学, 可以让学生先折纸, 折成平行四边形, 并剪下来, 然后猜想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写在纸上。学生有了自己的猜想就迫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从而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热情, 然后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在小组反馈的基础上, 教师指导学生修改、选择、补充, 并一一加以验证, 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这种方法, 让学生自主研讨, 自主分析, 使学生体验到获取知识的过程,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 在“交流中悟”。

4. 善用激励语言, 激发“参与”热情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历程,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尊重和赏识, 因为得到赏识才能体验成功的乐趣。特别是多数学生害怕的数学课更需要细微的、真诚的鼓励语言。

真诚、得体的评价, 细致入微的评价, 因人而异的评价, 能唤醒、鼓舞、激励学生, 让学生快乐学习。

学习初中的政治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第14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现状;学习观;学习方法;教学方法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秉承民主、科学、开放的教育理念,改变以往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重视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使学生获得知识过程的同时也要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和培养能力的过程。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把教育教学提高到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以及法制意识上来,农村的初中生具有基础差、知识面不广、反应能力较低、厌学情绪严重等特点。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往往有许多教师有同感: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这是学生的问题吗?我想也不全是。针对农村初中生的特点及教师经常出现的同感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将新的课改精神落到实处呢?下面谈一下自己在教学当中实行新课程标准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一、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农村初中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除了从电视、手机上获取少量信息之外,见识少,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等缺少引导、分析,因此,他们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什么作用,目前我所在地区的大多數学生家长,还处于知识缺乏者,大多数的家长忙于改变家庭的经济状况,无时间顾及教育自己的子女,有的家长长年在外打工,将孩子交给学校,根本没有关心过孩子的学习情况,甚至还有家长给子女灌输“学那么多干什么,会写字就行了”“像某某大学毕业,还不是找不到工作”“某某初中不毕业,照样会赚钱”等思想。针对这一系列阻碍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我认为,教学中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也可以带他们去做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活动。给他们讲和他们生活有关的应用问题,或是农村中知识的应用问题。让学生发现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欲,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二、营造良好的物理课堂教学氛围

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能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无限热情,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度和积极性。

1.课堂设疑,营造进取的课堂教学气氛

传统的教育模式提倡细嚼慢咽的讲授方法,把所教授内容讲深讲透,不给学生课后留下疑难,怕学生没有学懂。没疑问,怎能引起学生的课后思考?对发展中的新事物不闻不问,何来的学习兴趣?好的老师,不是讲得学生没问题可问,而是能启发学生提出深刻的问题。例:讲授初中物理“汽化和液化”时,我上课前用湿抹布在黑板上书写了课题,然后给学生讲笑话:“从前,有一个小孩,手拿着一块冒着‘烟’的冰块,冻得支持不住,两手不停交替地拿着,却大叫:‘好热!好热!’你由此想到什么?回头一看我刚写的字‘是谁给擦了’”这个似乎简单却又包含了很多物理设疑,使学生跃跃欲试却又难以解释清楚,最能引起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2.讨论式教学,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

巧妙设计问题,提出悬念。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强化学生参与教学的互动过程。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我们只注重教师语言,而很少给学生在学习知识时说话的机会。使教师在课堂上起到组织辅助作用,让学生动脑、动口发挥主观能动性。例如,在讲授初中物理“温度”时,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去理解“温度”的概念,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将看不见、感受得到的温度显示出来,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际开展课外活动,促进课堂教学

利用学生熟悉的生产、生活情景,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的现实意义,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初中物理教学大纲提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对于加深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爱好和特长,使他们学得更好更灵活,提高他们的活动能力和思想品德都是十分有益的”。教师不但要自己留意捕捉生活中电视、报纸杂志中的物理现象,而且要鼓励学生也这样做。或教师讲完课,要求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解释。例:冬天盖棉被为什么保暖?但夏天停电时,怕冰柜里的雪糕熔化,小卖部老板有时会给冰柜盖张棉被,这是什么原因?回家观察为什么茶壶盖上面都有个小孔?农村对稻田早晚放水,是早上放进还是放出呢?等等。这些生活实际问题都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总之,教师精心安排的课外活动,不但能引发兴趣,促进课堂教学,还提高了学生的素质,这绝不是用分数可以衡量的。

学习初中的政治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第15篇

新课标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新课标的实施将对促进和激励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新课标背景下倡导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以目标统领内容,以学生为主体。新课标改变了过去以接受性学习为主、以记忆模仿为主、以书面知识为主和间接经验为主的传统模式,融学习于活动中,寓乐于教育中。学习中,我根据学校现状和教学平台,以及自己的教学水平,学生情况分析,进行了教学的重新定位。以下是这次学习新课标的学习心得。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1、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体育教育从学生的发展、学生的需要出发。根据课改的指导思想,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

2、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体现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

3、教法要求创新,开放和放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采用探究教学、情景教学等、重视学生学法指导。

4、课程是经验。课程不仅仅是现成的教科书,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机会,是师生互动产生的经验。课程不仅仅包括了知识,而且包括了学习者占有和获得知识的主体活动过程,课程知识是在充满生机的社会交往中建构生成的。

二、实践过程。

1、了解学生。新生入学后,从介绍教师希望达到的目标入手,与学生共同制定课堂常规,然后进行教学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育基础,最后确定学习目标。

2、制定教学计划。根据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对照体育与健康水平一——三的标准,确定学年、学期教学目标。例如:球类教学,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条件、学生的兴趣等因素,篮球、足球教学计划在第一个学期就完成基本技术教学,达到水平一——三的要求:基本了解熟悉一两项球类运动的技战术。以后的教学以巩固提高为主。

3、初步确定评价方案。根据课改要求,考虑可操作性,初步确定的体育与健康评价方案。例如体育理论考察:学生自己命题,写好答案,填上自评分,教师进行评分。

三、对新课程实践后的一点体会。

1、“课堂”的观念变了。

(1)、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在过去,我们常常把教师的课堂行为类比成舞台表演艺术,把课堂当作教师表演的舞台,认为教师只要表演到位就可以了。其实不然,表演可以是无互动、无交往的,而教学必须要借助交往来进行。只有在真正有效的交往与互动中,学生获取的知识才是“内化”了的,增长的能力才是“货真价实”的,养成的情感才是“真真切切”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衡量一堂课的标准不只是在于教师的行为举止是否大方,时间控制是否合理,而更多的在于学生交往、互动的程度、水平;交往、互动的方式与成就。

(2)、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把训练等同于教学,把训练当成课堂中的主要行为,是我们课堂中常有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和个体差异,体育教学需要练习,但更需要兴趣。获得知识有两种:一种是知识走向学生,一种是学生走向学生。前者是在仔细的“加工”知识的前提下,在课堂上再现知识,以单位时间传授知识为主,后者是在仔细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使学生最终成为知识的占有者。

(3)、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本领,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形成终身学习必备的素质,是时代发展对学生的期盼。我们体育课改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更要注意让学生体会体育锻炼的价值,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4)、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示的场所。课堂情景是极为复杂的,从不同的角度,课堂展示的是不同的情景,课堂总处在一种变化的状态,要求教师必须要根据变化的情形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把学生置于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景而动,课堂才能生动,有活力。

2、教学内容选择余地大。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材处理更加机动灵活,便于进行教学。

3、评价方法的改革: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向激励、反馈调整。新课程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评价采用自模评价和常模评价相结合,重视学生的点滴进步。通过实践,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意识明显提高。

4、体育与身体健康相联系。提出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和五个领域的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考虑的更多、更仔细,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形成特长,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课堂上重视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表现出积极、认真,学习效果好。

6、课堂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现在的课堂形式多样,经常有学生讨论、评价、交流,让大家共同提高,教师多是鼓励性语言,学习内容宽泛,学生兴趣和积极性比以前更高。

7、加强引导。新课程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中,自主言行,各抒己见,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引导。防止这种情况:教师非常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而同学间的言行伤害另一个学生的自信心。

8、教师要多尝试各种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尝试各种教学方法,或由学生提供他们喜欢的练习方法,提高教学实效,同时体育教师应由教练型向陪练型转变。

上一篇:斯巴达之魂下一篇:改革开放30年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