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结构分析报告

2024-05-12

专业结构分析报告(精选8篇)

专业结构分析报告 第1篇

园林景观建筑教研室专业群结构分析

一、专业群的内涵

关于专业群这个概念,在本科层面早已广泛应用,高职院校近几年才开始引用。是专业建设规范化的要求,不但是形式上的概念引进,而且有其独特意义。对高职教育而言,所谓专业群,就是由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这里,专业群并不是简单地等同于专业目录,而是一个包含师资配备、实训体系和教学资源在内的系统。专业群内的专业具有共同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和基本技能要求,能涵盖某一技术或服务领域。专业群内的专业可以是同一专业类中的专业,也可以是不同专业类中的专业。但必须至少有一个办学实力强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能否归为一个专业群主要以是否拥有共同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和基本技能要求,能否在同一个实训体系中完成其基本的实践教学来划分。

二、构建专业群的意义

从一定意义上说,一所高职院校的优势专业所在,也就是这所学院的特色所在。专业群建设是专业上水平。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的切入点。因此,构建专业群是十分必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体现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特殊要求

高职院校具有地方性和行业性特征。实施专业群建设,有利于学院围绕区域或行业的需求和发展。规划专业布局,并针对核心专业着力打造各专业群核心竞争力。另外,高职教育是需要积累的事

业,专业需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实施专业群建设,既能够较好地满足专业相对稳定以进行专业建设与积累,又能在保持专业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不断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体现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灵活性的特殊要求。

(二)有利于形成专业群体优势

人才培养一般具有滞后性的特点,专业建设周期长,从提前一年专业申报至学生毕业一般要四年,专业教师的培养、实训设备的完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以及课程和教材建设等都有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实施专业群建设可以集聚师资、实训等多方面的办学优势,有利于专业、课程和教材等内涵建设,形成专业的群体优势。

(三)有利于节约专业的建设成本

高职教育的实训建设投资巨大,实施专业群建设,可以将有限的资金集中进行相关实训室的系列化建设,使实训设施优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高效共享,降低建设、使用和维护成本。另一方面,高职教育对师资有其特殊的要求,“双师”队伍建设是其发展的瓶颈,进行专业群建设。学院可以集聚起相近相关专业的教师资源,形成专业师资的数量优势、结构优势和“双师”优势,降低专业教师的储备率,提高教师的使用率,节约办学成本。

(四)有利于提高地方政府和企业支持学院办学的力度

高职教育是一个高投入的教育,而目前中国的国情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办学经费将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社会,在一定意义上,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高职院校更具有“企业化”的特征。根据当地经济特点和产业结构设置的专业群一般都为当地的主要支柱产业所支撑,企业数量较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较大,有利于高职院校

与地方的众多企业建立起广泛的联系与合作,在校内和企业建立实训基地,不仅有利于学生实训环节的开展和毕业生就业,还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地方政府和企业支持学院办学的力度。

三、专业群构建的原则

高职院校在考虑专业设置、布局以及构建专业群时,应该充分考虑地方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人才结构的需要,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学院的办学能力、定位与发展方向三个因素,选择科学可行的方法构建专业群。

(一)按专业目录的专业类构建专业群

(二)围绕产业链构建专业群

(三)围绕职业岗位群构建专业群

(四)围绕学科基础构建专业群

(五)兼顾学科基础和职业岗位构建专业群

四、园林景观建筑教研室专业群的结构分析

(一)目前教研室专业布局现状分析

建筑工程系园林景观建筑教研室现有3个专业,分别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园林工程技术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在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本专业综合职业能力的,在装饰装修、园林景观及城市规划行业从事设计、施工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主要面向园林设计、园林绿化、花卉生产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园林工程施工和管理、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生产养护、花艺设计等岗位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园林植物栽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计算机辅助设计、园林绿地规划、草坪建植、园林施工等方面的理论,具备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能力、园林绿地规划设计能力、CAD/3DMAX软件应用能力、园林施工与管理的能力、花艺设计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面向适应地方建筑设计行业的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在涵盖建筑师助理初级岗位的基础上,能从事本专业领域大量急需的住宅建筑设计岗位工作,并适度对接二级注册建筑师执业岗位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二)学院专业群建设的思考

第一、合理构建专业框架

专业群建设并不等同于专业框架建设,学院的决策层需要从战略高度考虑专业框架的构建,即要从学院所处的社会环境、地理环境、经济环境和自身所具有的办学基础和条件出发。结合广泛、深入的市场调研,寻找、确定若干个行业,作为专业群建设和发展的背景与依托。鉴于学院的实际,可选择高新技术产业、先进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要行业,逐步建立起若干个专业群,成为学院整体专业框架的支柱。

第二、制定专业群建设的战略计划和目标

专业群建设的发展战略,应该在学院发展战略规划的框架内制定和实施。首先,要有明确的战略规划和目标,要确定学院专业整体布局。其次,根据珠海经济特点、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结合学院的优势和不足,在认真分析研究学院专业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新设、改造、合并”实施专业结构调整,使学院的专业群布局体现面向区域、符合定位、发展特色、结构优化的建设思路。

第三、处理好重点专业群与特色专业群的关系

在选择重点建设的专业群时,首先要注意到学院的“职业”属性不能丢,丢了它无疑于自断其臂。

第四、处理好重点专业与专业群的关系

构建专业群,既要考虑到现有专业的实际情况,又要兼顾长远的建设规划。要先确定好重点建设的专业,以重点建设的专业为核心,将与其相关相近的专业划归为一个专业群,不必强行夸大,使其一次到位,可通过规划和分期建设来逐步实现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群。对于有一定办学基础,就业形势不好但招生生源很旺,或就业形势很好但招生生源不旺的专业,在选择是否作为重点建设的专业时,都应慎重考虑。

第五、加强专业群建设的监控与管理

由于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等多种原因,专业群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偏差。因此,要加强对建设情况的监控。对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加以研究和分析,找出偏差出现的原因并尽快加以纠正,以保证专业群的建设和运行能够和建设计划保持动态适应。

建工系园林景观建筑教研室

二零一三年五月一日

专业结构分析报告 第2篇

一、概述。

应用日语专业,学制三年,隶属外经外贸系。该专业原为商务日语专业,于04年开始正式招生,已毕业学生76人,现有三个年级,在读学生101人。近几年来,结合毕业生就业情况,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多次对本专业的教学计划及大纲进行了调整和修订,课程设置更突出了就业的导向性和能力的本位性,使本专业结构不断完善,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师资从紧缺到现在有比较稳定的教师队伍,教学质量得到保证,科研水平逐年提高。教研室不定期组织教研活动,促进学科专业建设。专业建设有规划、有具体措施,专业建设有成效。本专业的鲜明特色是学生进行日语和英语两门外语的学习,日语相关考级证书市场认可度高。除了重视专业教学工作,还积极寻求开发实训机会,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使本专业进入了良性发展。

二、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需要的,具备良好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具有日语听、说、写、读能力,掌握外贸商务基础知识,能够使用现代化办公设备,参与商贸经营与管理以及外事、文化、教育、旅游等日语相关工作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2、规模、报到率、就业率

该专业每年招收一个班,招生人数40人左右。从04年开始招生以来,共招收了5届,共177人。报到率100%。就业率04、05级为98%以上。

3、师资条件

现有日语专业教师5名,其中本校教师1名,外聘教师4名。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理论功底扎实,思维活跃,并且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其中双师型教师2名,有留学经验教师2名。从职称来看,其中助教1名,讲师3名,副教授1名。

4、设备条件

现外经外贸系配有CD录音机多台,移动投影仪1台。还可向学校申请多媒体教室和语音教室。学校图书馆还有日语期刊和学习书籍。

5、产学结合条件

目前开设的课程都以市场上对日语人才的要求为导向,尽量使学生走上岗位时学有所用。还在校内开设了一些实训课程。

三、同比优势

有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从基础阶段开始上专业课,以确保专业课的教学质量;认真开展教学研究;强化能力教学以及结合日语社活动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活动。

四、存在问题

1.师资队伍职称结构不太理想,中级职称比例偏高,有待提高。同时,还应加强对外聘教师教学质量的监督管理。

2.科研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要把握专业动态,进一步强化业务能力,提高科研水平。不断进行系列课程建设和教学法的研究。想办法调动外聘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3.学生二外英语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

专业结构分析报告 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结构,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

1 概述

高职教育应该直接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而区域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则是高职院校进行专业设置的主要依据[1]。然而, 无论在理论上, 还是在具体的实践操作层面,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如何有效和区域经济结合, 实现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良性互动, 仍然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2“十二五”时期淮安区域产业结构特点

“十二五”时期是淮安进入工业化转型、城镇化加速、外向化提升互动并进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淮安区域产业结构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新型工业化全面推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稳步发展。

淮安是新兴的工业城市, 近年来, 特钢、IT、盐化工新材料、节能环保和食品等千亿元级产业加快发展, 主导地位日益凸显, 特别是台资企业高度集聚, 台湾富士康集团淮安科技城、明基达方电子、台玻集团、康师傅、旺旺集团、膳魔师等“大个头”台资企业纷纷来淮投资, 累计已有近千家台资企业入驻淮安, 正在逐渐形成继深圳、东莞、昆山之后的国内第四大台资高地。从整体来看, 淮安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工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尤其是近些年以旅游、金融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呈现较快的发展趋势;农业作为基础产业也随着区域工业化水平的提升而逐渐呈现科学化的发展趋势, 建立了良好的农业服务体系, 农产品的竞争能力不断提升。

3 淮安区域产业结构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要求

3.1 淮安区域产业结构对人力资源需求的特点

综合分析2013年和2014年第一季度淮安市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需情况, 发现淮安区域产业结构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特点如下:

3.1.1 人力资源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在三大产业中, 这两个产业的用工需求所占比例高达9 9.2%, 仅第二产业就占据了71.3%的人力资源。相对来说, 第三产业的用工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涨幅稳定, 接近总需求的28%。

3.1.2 在人力资源总需求中, 用工规模最大的制造业占66.7%, 工业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可见一斑。这意味着工业在拉动就业方面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3.1.3 操作工、电子元件和器件制造工以及其他教学人员在区域经济领域中求人倍率大于2.0, 可以说是当前炙手可热的三个工种;而求人倍率小于0.4的财会、秘书打字员、物业管理、保管人员等工种, 明显存在供大于求的现象。

3.2 以区域产业结构为依据设计专业是高职院校办学方向

在区域经济领域, 高校主要根据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行专业设计。淮安产业结构在“十二五”期间频繁调整, 特钢产业、以计算机产业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盐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和食品等千亿元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 建材业、轻工业和制造业等传统产业不断改造升级, 以金融保险、旅游和商贸服务为主的现代物流及服务产业后来者居上, 吸纳了大部分用工资源, 呈现迅猛的发展势头。

近年来, 淮安的新兴产业方兴未艾, 产业产值持续提高, 制药产业迅速发展, 以风电、核电、光伏发电、生物能发电为主的发电项目逐渐兴起, 金属新材料、凹土新材料等为主的新材料业、软件和信息服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占据区域经济的制高点。

各驻淮高职院校应紧密结合淮安区域产业结构设置专业, 通过满足区域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来寻求高职院校的发展。

4 淮安地区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适应性分析

4.1 淮安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

笔者现以2013年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的招生计划为计算数据源, 基于教育部最新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 (试行) 》进行分类汇总, 对这三所院校的专业设计展开适应性分析。具体情况详见表1。

4.2 淮安地区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适应性分析

淮安地区的高职院校设计专业时已开始注意与区域产业结构对接。但通过表1也发现, 三所高职院校在专业结构适应区域产业结构方面也存在三点突出问题:

(1) 前十五名中没有第一产业对应的专业。

(2) 目前高校所开设的专业以制造类、电子信息类以及财会类为主, 而区域经济中的核心专业, 包括区域主导产业 (盐化、特钢等) 、传统产业 (建材、服装和棉纺织等) 以及区域重点扶持的新兴产业 (新材料、新能源、制药等) 招生数量及专业设置明显不足。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应专业数量及计划招生数量在总专业数及总计划招生数量中所占比例, 高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区域GDP贡献率, 致使三所驻淮高职院校专业结构总体上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契合度不高。

(3) 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比例不协调。其中第一产业的专业设置与其对重庆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基本持平;而二、三产业的专业设置则与两大产业的贡献率不匹配。

5 淮安地区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优化的建议

人才和技术是淮安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各驻淮高职院校应主动增强对区域产业结构的适应性, 当地企业则应明确自己在职业教育中的责任和义务, 基于当地的教育政策建立一套以高职院校为主导、企业广泛参与的专业结构优化机制, 促进区域经济领域与教育领域的良性互动[2,3]。

5.1 基于区域宏观调控政策确定高校整体发展规划

总体来说, 高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日趋协调, 但就业结构的调整仍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由于高校人才培养需要4年左右周期, 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提前进行分析预测, 以便高校有效调控各专业的供给量。

5.2 加强市场调研, 主动对接区域产业结构

当前, 部分专业就业不理想与高校“一拥而上”的不理性办学有关, 也受到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从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经济发展愈来愈密不可分的趋势来看, 根据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调整专业设置将成为高校的常态工作。当然, 专业体系的调整必须建立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 以确保调整后的专业设计与区域产业结构无缝对接, 使从高校出去的人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

5.3 切实加强校企深度合作, 优化专业结构

合理布局高校专业结构, 不仅能提高就业率, 还能促使学科优化与产业升级形成良性循环。淮安地区的高校应该在各类产业发展中与企业增进良性互动,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打造二级学院, 实现专业与岗位对接;制定规章制度, 对校方与企业承担的责任义务进行明确划分, 一方面用于约束企业的合作行为, 增进校企双方的沟通, 稳固校企合作机制, 同时保障校方利益;定期举办年会、工作例会, 与企业及时沟通, 了解产业结构调整动态及市场需求, 掌握区域经济动态, 不断优化专业设置, 切实提高驻淮高职院校专业结构对区域产业结构的适应性, 实现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王清, 顾庆龙, 向立.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契合的调查研究——以扬州市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 2011, 2: (16-19) .

[2]陈旭东, 樊登柱.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吻合度研究——以南通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 2012, 29: (10-13) .

专业结构分析报告 第4篇

关键词:广告学;知识结构;知识类型

中国分类号:F713.8

1、引言

广告学是一门覆盖面很广的学科,涉足了众多学科的研究领域,在现代广告业的发展浪潮中,不论是传统的媒体,还是新媒体,又或是如火如荼的自媒体,广告都显得越来越重要。

现代的广告可以分为广义的广告和狭义的广告。广义的广告是指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销售目的,从构思到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且用明确的形为表现出来的系列行为,它包含了一切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生产和服务的过程。狭义的广告是指为某个产品的上市销售而做的设计作品,如电视广告、杂志广告、招贴等等。本文所讲的内容以狭义的广告为基础来进行阐述的。

2、广告专业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广告设计人是现今社会典型的复合型人才,其知识不但跨越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门类,还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从知识结构看,广告设计专业应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知识类型。

2、1 素质型知识

素质型知识覆盖面广,主要指作为自然的人和社会的人所具有的基本素质,包拾人文素质、理论素质和审美素质等。落实在具体的教学中,这些知识包括一名大学生应学的大部分公共基础课如哲学、文学、新闻学、素描及三大构成等课程。广告设计是技术与艺术二结合,艺术的表现在设计过程中,就是设计人员基于自身的艺术修养,遵循一定的美学原则结合计算机技术进行设计。审美素质的提高,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要依靠平时多方面的艺术文化知识的积累和设计知识的积累,并总结各项案例成功或失败的经验。

2、2 技能型知识

技能型知识主要把来自设计师的想法和创意表达出来的能力和知识。这方面的课程主要有表现技法、色彩构成、平面构成、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主要是教会学生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现在招收的很多广告专业学生入学时都没有多少美术功底,所以入学后非常需要基础技能课的培训。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设计表达方式和工具,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电脑做为广告设计最强有力的设计表现工具,不仅可以表达设计者的意图,还可以做为信息交流的工具,为设计者同外界的交流提供了快速的通道。广告是设计出来的而不是画出来的,学生在提高审美修养的同时,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来表达自己的设计创意和理念,可以更好的表达设计并使设计的内容更丰富,当然在设计的初期概念设计阶段中的手绘表现技能也十分重要。

2、3 专业型知识

专业型知识是指为完成设计所需的专门知识,是指大学生对自己所要从事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具有一定深度、一定范围、有质和量的要求,对概念体系、研究方法、学科历史有现状、国内外最新信息都要了解看把握。同时,对其专业邻近领域的知识也要有听了解痂熟悉,善于将其所专的领域与相关知识紧密联系起来。专业型知识是知识结构的核心部分。

广告设计是以人为出发点的产品推广设计,他要解决的是如何让人们正确的认知产品并接受的问题,所以,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从心理的角度去研究产品与人之间的关系。消费心理及营销策略是广告设计的基础和前提,设计通过色彩和图案文字来表达产品的特点及优势,所以色彩及平面构成的知识也是广告设计重要的专业知识。另外,广告设计的目的不仅在向消费者传递产品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解决产品与消费者的关系,甚至是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所以,企业管理与经营方面的知识不能少。

2、4创新型知识

设计就是创新,创新是广告设计的灵魂,也是广告设计教育的灵魂和核心。随着相关的理论探讨与教学实践的深入,对创新能力生成与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对培养模式及培养方法进行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以知识为基础的广告创新,是新时代广告行业的竞争核心。

创新型知识方面的课程有创造学基础、设计思维、广告设计原理与方法等,当然我们不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创新,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得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如创新问题求解理论、头脑风暴法、模仿法等,其中头脑风暴法使用广泛,代表了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的两种方法,对广告设计的创新非常重要。

2、5前沿型知识

广告设计是一门覆盖面广的交叉学科,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都会带来新的课题和创意,所以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要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能源等带给它的新的设计素材和理念,必须了解各领域的前沿知识,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时代特征和市场特征的广告。这里尤其重要的是对设计趋势的预知能力,也是广告设计师通过对前沿的设计资料和对市场需求的严密调查,结合自身的设计修养对未来设计主流的预先判断能力,包括对新观念、新技术的高度敏感。

在这些领域中,又以计算机技术、工艺技术、消费理念和市场营销对广告设计的影响最大,当然,文化因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这些方面的知识尤其是最新的前沿知识对设计人员非常重要,也迫使他们必须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3、结束语

学生在学校学习是一个间接认知的过程,所学习的内容大都是前人的经验总结,知识结构就成为他们认识的客观对象。在持续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在头脑中逐步建立起来关于学科知识的认知结构,这种认知结构是知识结构的主观反映,是知识的心理结构。由于知识结构具有主观的客观性,即在很大程度上真实反映事物的自在结构,又是经过人类共同创造出来的,所以一般说来,认知结构域知识结构的吻合度越高,其合理性就越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有意思的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按照知识结构的形式建构认知结构。

本着广告设计自身的特点,结合广告设计师应具备的能力,研究广告设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能促进广告设计教育的发展,对广告设计教学的安排也有指导作用。当然,由于学制原因及学校教育的局限性,目前国内高校要直接培养出成熟的广告设计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培养具有广告设计节本要素和能力,具有成熟的设计理念,能把握广告设计方向,并基于自身兴趣和创新动力进行的专业人才是广告设计教育的重点,具有这样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的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向纵深发展,日益完善知识结构,必将成为我国广告设计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李进东.现代广告学.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

2莫军华.广告设计.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结构工程考研专业分析 第5篇

一、专业介绍

1、学科简介

结构工程硕士点属土木工程之下的二级学科硕士点,研究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中具有共性的结构选型、力学分析、设计理论和施工建造技术及组织管理方法的学科。既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各种工程设施;也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在整个都市与城镇建设领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硕士研究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及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具体要求如下:

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具有较高综合素质,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服从组织分配,愿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必要的实验技能;熟练运用计算机;了解本学科专业发展现状和动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并能撰写论文摘要;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科研、教学、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

3)具有创新精神,能充分利用最新科学技术、延伸和拓宽自己的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工作。

4)坚持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

各招生单位研究方向和考试科目不同,在此以中国石油大学为例:

3、研究方向

01结构工程设计

02建筑加固理论与技术

03油田地面结构工程

4、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0结构力学或833材料力学

二、就业方向【太奇考研】

本专业的硕士毕业生可以在全国各类建筑设计院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在各类建筑企业从事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工作,在建设部门、机关从事管理和技术工作等。

三、职业规划

注册结构工程师是指经全国统一考试合格,依法登记注册,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和注册证书,从事桥梁结构及塔架结构等工程设计及相关业务的专业技术人员。1997年9月,建设部、人事部下发了《建设部、人事部关于印发〈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设办〔1999〕222号),决定在我国实行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并成立了全国注册结构工程师管理委员会。考试工作由建设部、人事部共同负责,日常工作委托全国注册结构工程师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承担,具体考务工作委托人事部人事考试中心组织实施。

注册结构工程师分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和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全国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分为基础和专业两级别,基础考试为闭卷考试,只允许考生使用统一配发的《考试手册》(考后收回),禁止携带其他参考资料。专业考试为开卷考试,考试时允许考生携带正规出版的各种专业规范和参考书目。

四、推荐院校

同济大学、清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广西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福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长安大学、天津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重庆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郑州大学、西南交通大学

五、相近专业

与之相近的一级学科下的其他专业有:岩土工程、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

六、课程设置(以东南大学为例)【太奇考研】

A公共基础课

自然辩证法、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学位英语、专业外语、数值分析; B专业基础课

计算力学;

C专业必修课

专业结构分析报告 第6篇

一、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的分析

美国的保罗·韦地博士,在对9万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后,归纳出学生心目中好教师的12种素质:

(1)友善的态度。“课堂如一个大家庭一样”。(2)尊重课堂内每个人,“不会把你在他人面前戏弄”。

(3)有耐心,“决不放弃一个人,直到你做到为止”。(4)兴趣广泛,“带给学生课堂以外的观点”。

(5)良好的仪表,“语调和笑容,使入舒畅”。(6)公正,“没有丝毫偏差”。

(7)幽默感,“欢乐而不单调”。(8)良好的品性,“从不发脾气”。

(9)对个人的关注,“帮助认识自己”。(10)伸缩性,“说出自己之错”。

(11)宽容,“装作不知道我的愚蠢”。(12)有方法,“我完成任务,竟然没有觉察到这是因为他的指导”。

华东师范大学的著名学者叶澜教授,在肯定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的基础上,将教师专业素质结构分为“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的能力结构” 三个方面。三个方面综合的结果称之为“教育智能”。

一、教师的专业情意包括哪几个方面?

教师的“专业情意”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中,情感领域是与认知、动作技能相提并列的三个领域之一。据此,教师的专业情意可分为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和专业自我四方面:

(1)专业理想、教师的专业理想包括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念和职业道德精神。

教师的专业理想是教师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的向往和追求,它为教师提供奋斗目标,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并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教师的专业理想,即师德,其核心是对学生的爱,包括诸如事业心、责任感和积极性等方面内容。

(2)专业情操、第一,良好的职业道德态度。第二,高尚的职业道德行为①知识传授上的道德性②人格发展上的道德性③思想品德教育上的道德性

教师的专业情操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带有理智性的价值评价的情感体验,它是构成教师价值观的基础,是构成优秀教师个性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从内容上看,教师的专业情操包括:①理智的情操,是由对教育功能和作用的深刻认识而产生和光荣感和使命感;②道德的情操,是由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认同而产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3)专业性向

教师的专业性向是教师成功从事教学工作所具备的人格特征,或者说适合教学工作的个性倾向。优秀的教师的专业性向应该具有如下特征:

①有见识;②有奉献精神;③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力,见微知著,富有预见性;④有独立性。不囿于教学的刻板教条、清规戒律,勇于实验与创新;

⑤在人际关系中,耿直、坦率、幽默、诙谐。

(4)专业自我教师的专业自我是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教师的专业自我情意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具有显著的影响。教师应具有独立的人格,以积极的方式看待自己,能够准确地、现实地领悟到自己所处的环境,对自己具有深切的认同感、自我满足感、自我信赖感和自我价值感,有效地作为独特的个性“自我”来进行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效果。

二、教师的应然知识结构有几部分组成,请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说明。

目前,一般认为,教师专业素质的知识结构主要是由教师在系统专业知识和教育实践的知识构成的体统。

(1)一般方法论知识

教师知识结构的最上位层面是一般方法论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科学、逻辑

学知识等。教师必须掌握科学的认识方法、科学的分析方法以及科学的表达方法,才能在正确的方法论指导下从事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活动。

(2)一般科学文化知识

教师知识结构中间层面的是一般科学文化知识。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不仅要有渊博的普通文化知识,还要饱学有识,将其内化为个人的文化素养。只有具有广博的普通文化知识,才能做到厚积薄发、旁征博引,才有利于教师在学科。

(3)教育学科知识

教育学科知识是关于教师“如何教”的知识,从具体内容上看,既要包括普通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知识,又应包括学科教育学和教材教法知识。

(4)学科专业知识

教师所从事的是具有的特定专业的实践工作,因而必须具备一定学科专业知识,并且应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必须理解学科知识是如何创立、构建并与其它学科相联系的。与此同时,教师就还有必要了解自己专业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并且涉猎一些相邻学科的知识,优化知识结构,以满足学生广泛的求知欲。

(5)实践知识

教师的实践知识是与一般大众知识或“理论性知识”相区别的概念,它是一种多义的、活生生的、充满柔性的知识,是凭经验主动地解释、矫正、深化现成的知识而形成的综合性知识;也是一种“缄默知识”,是来自教学实践的智慧,对它的研究不能剥离具体的实践情境和经验背景,不以语言的方式加以传递和陈述;还是一种个人化的知识,体现了教师个人特征和教学智慧,多出自教师个人的经验,是教师自己的体验与体悟,服务于教师个人化的教学实践行为。

三、举例说明教师的专业技能的内涵及主要内容。

教师的专业技能,即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展现教师的专业能力。能力是一个人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的所必须的个性心理特征。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一般能力和专业特

殊能力。其中一般能力包括诸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等;从事教育专业活动所必须的特殊能力包括综合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细化到教学层面,又可以划分出许多能力的子集。

第一,了解学生的能力。教师要善于从观察学生的表情、举动、眼神了解其心理变化,用多种方法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以便能够选择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教育。

第二,情感智慧能力。

情感智慧能力是关键性要素,主要包括调节自我心理能力和协调人际关系能力等等。教师的成长中个体的动机情感、意志、兴趣等在都属于情感智慧能力范畴。

第三,自我监控能力。

教师特别需要通过自我反思、自我监督和自我调控,来发现和修正自己的不良教育行为。第四,言语组合能力。

言语组合能力包括口头与书面在内的双重表达能力,教师的教学语言除了具有基本的遣词正确、发音标准、音色朗润的规范化要求外,还应追求特色与个性。如善于激发审美想象力、具有感染力和富有启迪性,并有益于训练学生规范化思考问题的缜密性等等。第五,课堂驾驭能力。

首先是科学性,要求合理地布排知识传授点,目标明确,主次分明,难易有度,教学线索清晰,从而使整个教学流程井然有序。其次是艺术性,要求课堂教学具有撼人心魂的审美感染力。

第六,新知汲取能力。

教师应该具有不断进取,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终身教育思潮正在要求教师应具备更新知识结构、补充学术养料、拓展教育视野的强大能力,这里的新知,既含所任学科的新动态、新发展,又包括大文化范畴中的新发明、新观念和新见解。使教师具有崭新科学内涵和崭新人文素质,长葆教育教学的生命力。

第七,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教育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教育过程中广泛应用。教师必须正确地指导学生进入信息高速公路检索信息、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并具有熟练的相应操作能力、改进信息系统的教学能力和一专多能、通晓数个学科领域、指导多门学科学习的能力。

第八,教育科研能力。

(1)了解学生及同学生交往的能力。(2)语言表达能力。(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4)组织管理能力。(5)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中小学教师要由教书匠转向教育家,其实质是弘大教师作为研究者的主体价值。教师科研能力包括信息处理能力、归纳演绎能力和创新求异能力等。立足杏坛、纵览教育理论风云,善于迅速、高效地吸纳各种信息,并予以鉴别、归类、存档、消化,逐渐提高教育实践的能力。

国内外关于教师素质的研究表明,教师专业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内容,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关概念

一、素质结构《教育法》对于教师应当具备的素质结构主要包括“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两个方面的要求。政治思想素质的核心是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业务素质是通过教师资格、职务和聘任制度得以提高和考核,以期优化和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结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将其概括为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三项素质要求。《教师资格条例》中表述的教师必备素质结构应当是职业思想和道德素质、专业知识和能力素质、教育教学能力和学历水平。

二、职业角色教师的“职业角色”是教师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时在学校以及社会承担的职业地位、作用、形象的综合表现。一般说来,教师的角色形象由“职业道德、教育思想和个性修养”三个层面构成,是教师素质结构中的动力维,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

(1)教师职业角色第一层次是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反映出来的教师与职业、教师与学生、教

师与教师之间的基本关系。

(2)教师职业角色中间层次是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思想。教育理念是“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身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就理论层面而言,教育思想与理念是教育精神和价值取向的体现,反映了一名教师的文化底蕴和美好追求。从实践层面来讲,教师的教育思想具有激励人的功能,也应具有教育人、规范人和指导人的作用。

(3)教师职业角色的深层次是个性修养。个性即人格,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是人的认知方式、情绪特征、意志品质、心理素质、态度倾向、道德品质等的综合表现,人格健全就是指人格中的各种因素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得到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师的个性修养决定了教师的精神风貌。

三、专业情意教师的“专业情意”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中,情感领域是与认知、动作技能相提并列的三个领域之一。据此,教师的专业情意可分为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和专业自我四方面:

(1)教师的专业理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师德,其核心是对学生的爱,包括诸如事业心、责任感和积极性等方面内容;

(2)教师的专业情操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带有理智性的价值评价的情感体验,它是构成教师价值观的基础,是构成优秀教师个性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

(3)教师的专业性向是教师成功从事教学工作所具备的人格特征,或者说适合教学工作的个性倾向;

(4)教师的专业自我是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

四、知识结构教师专业素质的知识结构主要是由教师在系统专业知识和教育实践的知识构成的体统。教师知识结构的最上位层面是一般方法论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科学、逻辑学知识等;教师知识结构中间层面的是一般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学科知识是关于教师“如何教”的知识,从具体内容上看,既要包括普通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知识,又应包括学科教育学和教材教法知识;具备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了解自己专业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并且涉猎一些相邻学科的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满足学生广泛的求知欲。

专业结构分析报告 第7篇

一、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定位

高职高专这支庞大的队伍在新形势下将如何定位?换句话说,高职高专要向社会输送什么样的人才?和高校培养出的本科生有什么区别?这些问题涉及高职高专的定位和培养目标问题。《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高职高专不同类型的院校都要按照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共同宗旨和上述特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协作攻关、各创特色。尽管有了这样比较明确的定位,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容易造成定位不准的情况。所以,应区分好下面几个关系:

(一)职业和专业的关系

职业和专业是基于两个不同的划分标准的不同概念,但是为了强调不同层次学校培养目标和定位的不同,又常常作为比较而出现。从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社会功能来说有两类人才,一类是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人才,另一类是应用客观规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人才。前者称学术型或科研型人才,后者称应用型人才。前者强调的是专业,后者强调的是职业。高职高专教育是职业教育,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是针对社会某一岗位或岗位群的,一般不从专业的角度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科研性。

(二)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两个“高等”的关系

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高等性”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中的“高等性”。前者是相对于其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层次而言的。后者是相对于其在普通教育体系中的层次而言的,是昔通高等教育的“压缩式”教育,培养科研类人才,教育类型是普通教育。

(三)区域性和通用性的关系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相同造成社会岗位的不同,所要求的岗位能力要求也不相同。所以在确定高职的培养目标时应该充分考虑学校所在地区的实际需求,确定具有地方特色的培养目标。而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从学科专业角度来确定,一般具有全国通用性。

过去由于定位不准确,往往把高职办成了普通高等专科,甚至办成了“压缩式”的普通本科。目前顺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提出高职和高专不再严格区分,要逐步转移到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来,逐步取消普通高等专科教育层次,培养目标的定位将发生重大的转移。

二、高职高专专业设置的系统化思想

高职高专培养的是面向行业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它是社会行业岗位需求的产物,专业的设置和开设的课程是根据当时当地的岗位需求而设定的。行业岗位、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能力结构及教师素质要求和教学方式等构成了一个动态系统,每个系统要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局部或整个系统。

针对系统分析图说明如下:

※ 社会岗位需求分析。。这是开设高职专业最重要的一步。如果专业设置不是针对社会的某些岗位,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不可能就业。

※ 岗位群分析。高职专业强调行业岗位,但又不能只针对某一个单独的岗位,为了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就业灵活度,培养目标应针对相关岗位形成的岗位群。岗位群中的各个岗位所需要的能力结构有内在的联系。

※ 岗位能力结构分析。岗位群确定以后就要对每个岗位所应具有的能力结构进行分析,最好能进行量化分析。分析得准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后面课程的设置。

※ 开设高职专业的可行性分析。上面几个步骤可以看作对外部情况的分析,接下来就是对学校内部的分析。要完成岗位群能力的培养目标,首先就要反问自己:具备这样的培养能力吗?师资力量充足吗?具备相应的软硬件环境吗?如果这些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开设这个高职专业就可行,否则就要重新回到第一步,选择社会需求的其他岗位。

※ 建立专业保障机构。行业专家指导委员会一般是由从事该行业的有丰富经验的专家、研究人员、在岗位群第一线的熟练人员组成。其职责是定期召开会议、分析行业需求、对岗位群进行分析、分析和评估岗位群能力结构等,为课程制定和实施教学提供依据。行业专家委员会起到了学校和行业或具体岗位之间联系的桥梁纽带作用。

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一般是由校内外的该专业的负责人、负责专业建设的学校领导和相关专家组成。主要职责是指导专业的课程结构建设、课程的设置、提供专业建设的必要条件保障。

教学指导委员会一般是由从事教学研究的专家、教务处负责人、专业负责人和教学骨干组成。负责对教学和教学目标一致性的评估、教学质量的评估、指导或组织教材的编写等。

※ 课程设置。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进行课程的设置,列出每门课程与能力结构的对照表,得到行业专家指导委员会的认可后执行。

※ 实施教学。进行系统化分析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有效的教学过程达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可见前面各个步骤都是为这一环节的有效实施作铺垫的。实际上,这一环节和邻近的上下两个环节一直处于动态的调整过程之中。通过实施教学会发现与预期部分培养目标或能力的差异,这种偏差就会经常反馈到课程设置环节。

※ 学生能力评价。这一环节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包括课前测试、课中反馈、课后考试、学期综合评价、岗前评价等。为各个评价阶段和相应反馈环节的动态关系。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阶段的评价结果,会和不同的环节进行交互。评价的方式会因为技能目标 (如言语信息、行为技能、心智技能、态度等)的不同而不同。学生毕业时应该进行全面的能力结构形成性评价,严格对照由行业专家委员会参与制定的岗位群能力结构表,一一对照评价。评价的结果如果达到预期目标,即说明整套体系是合理的,课程设置和能力结构就相对稳定下来。如果与预期目标相差较大就说明整个体系中的某些环节不合理,一般来说应该对整个环节进行分析和评价,作出调整和改进。

总之,系统化地分析高职高专的专业建设是符合高职特点的,通过整个系统的动态管理可以使专业建设更趋合理性,更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使得培养出的高级应用性人才向岗位的零过渡不断迈进。

三、高职高专教育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分析

(一)需求分析

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在中小学的教学和管理中得到应用。教育技术逐渐从传统电教媒体技术向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多媒体技术过渡,课堂教学和日常教学及事务管理越来越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原来的电教人员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人员数量上都不能满足学校对教育技术应用的新要求。从全国来看,中小学普遍缺少这类人员,尤其是不发达和偏远地区更是如此。而目前中小学急需的这类教育技术高级应用性人才适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因此,高职高专开设教育技术专业是有强烈的社会背景和较大的市场需求的。

(二)岗位群分析

高职高专教育技术专业面向的行业是小学和中学,重点是小学。培养出的人应该能适应中小学的多个岗位,从而形成了一个岗位群。这些岗位分别为:教学媒体和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和学科教师合作开发课件;面向校内教师教育技术的培训和媒体技术的推广使用:教学网站的开发和维护;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和维护。

(三)专业特点分析

1.师范性

运用教育技术的目的是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培养出的人是要参与教学的。这就要求培养出的人要懂得一般的教育规律,同时肩负着对学校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具有师范性。

2.服务性

教育技术专科培养出的人并不直接为学生授课,而是为教学技术(资源、手段、教学设计)提供支持服务。

3.管理性

对学校教学媒体设备和教学网站进行维护和管理、对实验室进行管理等体现了该专业的管理性。

(四)目标定位

根据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高职高专教育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为:面向中小学第一线的教育技术普及培训、教学服务和管理的培养现代教育技术高级应用性人才。

四、离职高专教育技术专业知识能力结构模块分析

根据对岗位群专业特点及目标定位的分析,可以将高职高专教育技术专业的知识能力结构大致划分为8个模块,如表2所示。

以上对商职高专教育技术专业岗位群和知识能力结构进行了分析,是否合理还要倾听行业专家委员会的评价,同时要接受实践的检验,要在动态的专业建设系统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高[2000]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通知[S].(200O.1.17).

[2]李国栋.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1,(6).

[3]谢明荣.邢邦圣.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op].http://www.tech.net.Ch.2003-4-5.

[4]陈新文,周志艳.论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op].http://www.tech.net.cn.2003-4-5.

[5]吕鑫样.试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基本特征[J],高中后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1998,(3).

[6]王兴辉.对现代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J].教育技术研究,2001,(3).

专业结构分析报告 第8篇

一、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问题和不足

随着改革开放的递进深入, 中国高等教育事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特别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 不断满足社会个体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 提高了国民教育文化素质和水平。与此同时, 高校的在校人数和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也随之增加, 作为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教育更是如此。庞大的学生数量, 一方面为高等职业教育生态系统提供了丰富充足的“生产源”, 另一方面给高等职业教育生态系统带来了超负荷的承载量。如何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就成为摆在各个高职院校面前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生态学理论揭示, 生物多样性是群落稳定性的基本条件。当一个群落有很多物种, 而且每个种的个体能够均匀分布, 物种间就会形成较为复杂的关系网络, 群落的抗变动能力较强, 其稳定性也就相对较高。从某种意义上讲, 高等职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离不开高职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多样性, 尤其是高职学生知识的层次性。

实际上, 每一位高职学生个体的知识结构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 都是高职学生个体与外部生态环境的“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矛盾运动中和内部知识吸收、知识整合、知识内化三者互动转化的过程中发展而来。高职学生的知识结构内部既存在特定的横向关联性, 也存在特定的纵向层次性。同一高职学生个体的知识结构在不同教育生态环境的作用下会有不同的表现, 不同高职学生个体的知识结构在同一教育生态环境的作用下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而这一点不仅被多数教育者所忽视, 而且也往往被多数高职学生所忽视, 取而代之的是:混淆不同学科知识结构之间的界限, 忽视对高职学生知识结构的立体考察, 更不懂得不同高职学生个体之间的知识结构的错位培养和特色发展, 进而造成高职学生知识结构与外部社会环境系统的严重偏离, 引起高职学生个体之间知识结构的高度重叠, 导致高职学生知识结构的亚健康病态。从整体上, 当前高职英语学生的知识结构还或多或少, 或重或轻的存在着若干缺陷与不足。

1. 缺少传统文化知识。

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大量优秀传统文化, 这些文化既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 也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 还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高职英语专业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 还需要传承民族文化。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很多高职院校都忽视对英语专业学生民族文化知识的传授学习, 更遑论民族文化知识的欣赏了。毫不夸张地讲, 现在一些高职英语专业学生没有系统学习过民族文化知识的学生肯定占有很大的比例。事实上, 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知识正是构成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缺少外国文化知识。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来了文化全球化的发展, 中外文化必然走向相互融合、相互碰撞的发展趋势。与其他专业不同, 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必须要充分了解国外文化知识, 例如欧美文化等, 这些文化正是学习英语的基础和关键, 没有一定外国文化作背景和支持, 英语学习必然会受到影响。

3. 知识广度不够。

高职英语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 多数情况下会根据学生培育目标来制定, 然而现在高职教育过多地强调学生技能培养, 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 使得专业课程设置时就显得较窄,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知识广度。

4. 知识结构不合理。

多数开设高职英语专业的学校属于综合类院校或者单纯的外语类学校, 这些学校基本上都重视文科专业的建设, 理工科专业的发展实力和水平相对较弱, 这就使得这些学校的学生偏重于文科方面知识的学习, 忽视了理工科基础知识的学习, 造成知识结构不合理。结合高职英语专业专业学生的实际来讲, 就是文科知识在知识结构中比重较大, 理工科知识相对较少, 既影响了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养成, 也影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高职英语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的原因分析

知识结构不合理肯定会影响到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职业发展, 影响到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职业竞争力的提升。仅仅正视和了解这一现状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系统梳理和规整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概括而言, 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既有来自社会方面的原因, 也有来自教育制度方面的原因, 还有来自学校和学生方面的原因。

1. 过度强调技能的培养。

尽管中国的教育一直都在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教育和学习, 尤其是在高中学习阶段以前。但进入高等教育以后,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递进深入, 特别是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浪潮的兴起, 国外大量高职教育改革理念传入中国, 不乏这些理论对于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促进作用, 但一些理论过度强调技能培养, 加之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对国外理论思想学习不深入、掌握不全面, 在实践中进行课程改革的时候必然会出现忽视基础理论知识学习, 而突出技能培养的情况。高职英语专业也是如此, 例如一些高职院校突出强调英语专业学生的“听、说、读、写、译”五方面的能力, 在课程设置方面也尽量安排有助于提高和增强学生这五方面能力的课程, 而国外文化学习、传统文化学习的课程多数被安排成选修课, 甚至就不安排, 由此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也就在所难免。

2. 教师教学内容的偏颇。

加强高职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已成为目前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些高职院校借助校企合作平台进行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 旨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尽管如此, 但还存在几方面不足:一是部分英语教师为了备课和讲课方面, 一直习惯沿用旧教材, 在教学中不选用最新的教材, 使得学生掌握不了学科体系中最新的内容成果;二是部分教师不注重知识学习, 既不阅读专业杂志和书籍, 也不阅读专业学术成果, 使得自身知识结构长期处于不更新的状态中, 由此就会造成向学生传授新知识速度慢的情况;三是部分教师存在只重视技能忽视知识的倾向, 认为只要教会学生“听、说、读、写、译”五方面能力就培养成合格人才的错误认识, 进而影响了学生理论文化知识的学习。

3. 学生学习方式的固化。

尽管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强调教学评价方法的改革, 但多数高职院校的考试形式仍然是闭卷考试, 考试方式和手段较为传统, 难以适应目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要求, 这就造成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 偏重于死记硬背授课教师勾画的重要内容, 甚至仅仅学习授课教材的内容, 以应对考试, 加之一些高职院校对于毕业要求的限制, 例如不及格三门不给毕业证等做法, 更加加剧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应试目的。在此背景下, 学生很难抽出时间去阅读相关的书籍资料, 即便是阅读也只是消遣时间, 这样势必会造成所学知识结构的面过窄, 很难适应工作实际需要。一些英语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不会写英语信函、不知道欧美主要国家都有哪些以及这些国家的文化形态。

4. 企事业单位用人要求的缺陷。

现在多数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时都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共三年的学习期, 第一年通常安排基础性课程, 第二年通常安排专业性课程, 第三年通常安排半年的顶岗实习和落实工作单位。这样学习期的安排很难使得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 虽然安排半年的顶岗实习, 但由于顶岗实习管理不到位, 多数学校的顶岗实习流于形式, 甚至有的学生就在家待着, 既不参加实习也不找工作, 培养自身实践能力和丰富工作经验就成为一句空话。而多数用人单位择人时又强调实践能力, 这就会造成高职英语低年级专业的同学不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 加之一些高职院校过分强调专业的就业率, 甚至有的学校将专业就业率作为考核和评价部门的重要指标, 固然不否定这一做法的作用意义, 但同时也会造成专业教师培养学生过程中对实践技能培养的误区, 根本不注重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性, 因此, 就会出现高职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合理。

参考文献

[1]许文蓓.试论调整与优化大学生的知识结构[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5) :82-83.

上一篇:电气1班 团支书工作总结下一篇:秘书处部门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