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电影史考试复习题

2024-05-11

中外电影史考试复习题(精选6篇)

中外电影史考试复习题 第1篇

中外电影史

1、电影的诞生时间,电影之父。1895年12月28日 卢米埃尔兄弟

2、梅里爱的创作

(1)魔术片 贵妇人的失踪 停机再拍 多头人 遮盖法 魔窟 跌引法

(2)排演的时事新闻片 德莱弗斯案件(3)神话故事片 小红帽 仙女国 灰姑娘(4)科幻探险片 月球旅行记 太空旅行记 贡献:(1)发现“停机再拍”(2)初步确立了电影的制作模式

(3)将电影引向了叙事,“以人为安排情节”的方式来讲述故事,具体表现在: a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b将戏剧的方法引进到电影中

c实现了电影叙事的一些基本技法,如叠印、淡入淡出、渐隐、移动摄影等 意义和价值:

a充分发掘了电影的表现性

b认识到电影叙事是电影的根本出路 c将魔术和戏剧引入电影 d开创了科幻片的新类型电影 局限性:a拘泥于戏剧美学 b用戏剧叙事取代电影叙事 c始终把电影当作舞台剧处理 d固定视点——“乐队指挥的视点” e特技成了目的,而不是表现手段

3、布莱顿学派的主要导演、作品、贡献。1阿尔培特·斯密士 《祖母的放大镜》 《望远镜中所见的风景》

在一个场景里交替使用特写镜头和远景镜头,打破了传统艺术时空的固定模式。电影最早的“分镜头”原则由此产生。2詹姆士·威廉逊 《中国教会被袭记》

强调运用物体强烈的运动感来造成景别上的奇特变化,根据剧情需要将两个不同情境中的形象交替出现,具有典型的“追逐片”特征,为以后的惊险片、美国西部片开辟了道路。3埃斯美·柯林斯 《汽车中的婚礼》

用移动摄影和正反打交替表现两辆汽车相互追赶的场面,运用大特写表现戴戒指。这些电影语言的最初使用成为日后电影叙事的普遍的创作手段。尤其正反打发展为好莱坞经典情节剧的主要叙事语言。

4塞尔·海普华斯 《义犬救主记》《士兵的归来》《战争前的一个后备兵》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布赖顿学派就此发展了社会文献性影片,如柯林斯的《衣衫褴褛》《贫民窟的孩子们》

4、艺术电影运动的经过及其影响

a法国人是最先把电影当作一门艺术来看待的。在当时法国戏剧中盛行上演由文学名著改编的剧目,电影效仿戏剧,从古典文学和戏剧中寻找题材进行表现。

b1908年,由艺术电影公司拍摄的第一部作品《吉斯公爵的被刺》在巴黎上映,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c《吉斯公爵的被刺》所使用的制作方法不仅在法国得到了继续发展,在意大利、丹麦、英国和美国都先后采用了这一方法,这就是所谓的“艺术电影运动”。艺术电影运动的影响: 1提高了电影的艺术品位

2重视电影分工,提高编、导、演的地位 3重新吸引了大量观众,改变了观众构成 4将传统戏剧观念通过电影更进一步延伸 5延长了电影的放映长度标准 6将职业演员引入电影

5、鲍特的创作

20世纪初为建立电影化叙事的尝试

1《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1902, 在电影叙事时空的探索:(1)平行剪辑,将户外实景和室内“人工布景”结合,将同时发生、不同地点的场景剪辑在一起。

(2)剪辑中时空的统一,解决了电影叙事中一个核心问题:流畅。《火车大劫案》1903由鲍特编、导、摄、剪独立完成,14个不完整的动作场面,没有叠化剪辑的连接,全部用直接剪辑手法连接。

影片在叙述层面上的建树,如镜头运用与剪辑、机位选择、视角变化等具有创建性和驱动力,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正是这些方面的创造,才使电影具有了自己独立的表达方式,才使电影不同于戏剧而成为独立的艺术。

1鲍特的探索确立了好莱坞剪辑风格的经典原则。

2另一个突出贡献是影片创下了最高的票房收入,引起了人们竞相模仿,也启发了人们:电影是一个投资的方向,从而刺激了全国“镍币影院”的热潮。

3为“西部片”在美国的统治地位打下了基础。

6、格里菲斯的主要作品,及诞生时间。1915年2月8日《一个国家的诞生》

7、印象派电影的主要特征和贡献 特征:以简单的故事框架作为依托,以视觉结构的表现手段突出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传达特定的情感和情绪,从而表现出所谓作品的诗意状态。

贡献:a开掘题材拓展电影心理叙事的表现 b追求自然物象与人物心理和精神的对应

c确立新的摄影技巧以求适应人物心理和精神的视觉表达 d强调视觉节奏的表现与节奏性剪辑的重要性

8、德国表现主义、室内剧的代表作品。a罗伯特· 维内的《卡里加里博士》 b《泥人哥连》 保罗·威格纳 c《疲倦的死》 弗立茨·朗格 d《吸血鬼诺斯费拉杜》 茂瑙 室内剧

1922年茂瑙创作的《最卑贱的人》

9、蒙太奇学派的主要人物和代表性作品。辩证蒙太奇 —— 《战舰波将金号》 理性蒙太奇 —— 《十月》

普多夫金的蒙太奇叙事——《母亲》 苏联学派指以库里肖夫(实验)

11、有声电影的产生过程

1默片时代的电影配乐到爱迪生19世纪发明留声视镜;与此同时美国、苏联和欧洲一些国家做这方面的研究,声画同步观念十分久

2第一部有声电影的诞生:1927年10月6日《爵士歌手》 影片中不仅出现唱词还出现对白。

3华纳公司的起死回生促使美国所有电影制片厂两年内改拍有声片,美国有声片观众猛增 b促使了其他制片厂纷纷拍摄有声片 c宣告了默片时代的终结

12、诗意现实主义的概念和代表导演、作品。

法国30年代以后出现的一种电影创作倾向。继承20年代先锋主义电影运动中的创新精神和实验精神,接受声音的挑战,有意避免默片只能在画面上做戏的方式,富有想象力去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影片中诗意的对话,引人入胜的视觉影象,透彻的社会分析,复杂的虚构结构,丰富多彩的哲理暗示,构成一个细腻的混合体,表现出法国电影在思想上的成熟。

先驱:三十年代初《零分操行》让·维果《驳船阿塔朗特号》 高峰:1934~1939年《游戏规则》

后期:1939年以后《自由属于我们》雷内·克莱尔 写实主义大师让·雷诺阿《大幻灭》《游戏规则》1

13、经典好莱坞时期的主要类型,代表性作品,类型电影的观念和模式。

喜剧片——《一夜风流》;西部片——《关山飞渡》 强盗片——《疤脸大盗》;音乐片——《绿野仙踪》 1类型电影的概念

由不同的题材、技巧而形成的影片范式

2公式化的情节、定型化的人物、图解化的视觉形象、观众固定的阅读期待

3类型片是好莱坞生产方式的最集中、最成功的体现。类型电影的叙事模式

1以故事情节的戏剧性取胜;2人物关系从属于情节关系;3因果关系封闭的线性发展;4封闭的结构和大团圆结局;5连贯的剪辑和流畅的时空组合

两位大师a希区柯克——悬念大师:

《39级台阶》《后窗》 《精神病患者》 《西北偏北》 《鸟》b奥逊·威尔斯《公民凯恩》

两部影片:a《关山飞渡》 约翰·韦恩 塑造西部英雄 b《公民凯恩》 缺失与异化

14、意大新现实主义理念,主要导演,作品,美学特征,开创的电影叙事的新风格。

1.废墟中的电影运动。“还我普通人”“把摄影机扛到街头去” 2.回到卢米艾尔的真实。追求真实的力量。《罗马11时》 以电影特有的表达方式,真实地反映这一时期意大利的社会环境与人们的生存状况,以及准确的体现了人们对于历史和现实问题的思考。

奠基:维斯康蒂《沉沦》1942年

全盛期:1945-1947年 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维斯康蒂《大地在波动》 德·西卡《偷自行车的人》

桑蒂斯《罗马十一时》

柴伐梯尼确立的创作原则:真实、事实

1纪录性2实景拍摄3长镜头的运用4非职业演员的运用5朴实的结构6方言的使用

影响:现实主义流派电影中的重要一环

从外部世界的现实主义转向了人类内心的现实主义,培养了现代主义电影大师

15、法国新浪潮和左岸派的主要过程、主要导演、作品和美学特征 1958~1962:

a1958诞生年:法国《快报》专栏记者首次使用“新浪潮” 特吕弗《淘气鬼》问世

B1959幸福年:特吕弗《胡作非为》戛纳最佳导演,标志新浪

潮被评论家承认

C1960高峰年:新人多产量高

D1961没落年:下坡路,“真理电影”出现

e1962危机年:除戈达尔《如此生活》没有什么作品 《电影手册》特刊确定“新浪潮”的称呼 特吕弗 《四百下》《朱尔和吉姆》 戈达尔 《筋疲力尽》

a纪实风格个性特色b强烈个人传记色彩c否定传统道德观念d自然主义摄影风格e表演追求真实自然f时空切换节奏加快 左岸派主要特征

a把人的精神过程搬上银幕b历史事件与个人记忆糅合在一起c不同剪辑风格的实践d表演追求间离效果e制作相对精致完整 阿仑·雷乃 《广岛之恋》1959年《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16、巴赞的著作、理论和观点 巴赞长镜头理论

《摄影影像的本体论》:照相性——客观还原,引申出电影的纪实审美特征

1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它比任何艺术都更接近生活、贴近现实

2景深镜头和场面调度构成了“感性的真实空间和时间”

17、新好莱坞电影经过,主要导演和作品

a1967~1976年:电影学院毕业的学生接受作者观念,向欧洲电影学习,用电影讲述自己的故事

标志:《邦尼和克莱德》1967年,主人公是社会秩序的破坏者和颠覆者 b两个阶段

准备阶段 1960~1967年 约翰·卡萨维特斯的电影创新:手提摄影、实景拍摄、即兴表演等

高峰时期 1969~1976年 《逍遥骑士》成为六七十年代美国电影史上重要的分水岭

a马丁·斯科塞斯:《出租汽车司机》《基督最后的诱惑》《愤怒的公牛》《好家伙》《穷街陋巷》

b科波拉:《教父》系列《对话》《现代启示录》 c奥利弗·斯通:《野战排》《肯尼迪》《天生杀人狂》 d乔治·卢卡斯:《星球大战》系列

e斯皮尔伯格:《大白鲨》《ET》《侏罗纪公园》

18、主要中国导演及作品

费穆《小城之春》、蔡楚生《渔光曲》《一江春水向东流》、谢晋《女篮5号》《红色娘子军》《天云山传奇》《高山下的花环》《芙蓉镇》、汤晓丹《不夜城》、谢铁骊《早春二月》、吴贻弓《城南旧事》、张艺谋、陈凯歌《黄土地》、贾樟柯《小武》《站台》、王小帅《冬春的日子》《十七岁的单车》 滑稽与笑

一、喜剧的意蕴和喜剧的美感:

喜剧的意蕴的核心:时间感。整个世界是一个新陈代谢、辞旧迎新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更新和再生的过程。旧的死亡了,新的又会产生。旧的东西,丧失了生命力的即将死亡的东西,总显得滑稽可笑,于是产生了喜剧。喜剧的美感:同情感、智慧感、新奇感 低下卑劣的东西以高尚堂皇的面貌出现 无足轻重的东西以异常严重的面貌出现

二、李泽厚论滑稽与笑

“滑稽具有的审美实质,就在于引起人们看到恶的渺小和空虚,意识到善的优越和胜利,也就是看到自己的斗争的优越和胜利,而引起美感愉快。滑稽所引起的美感特点是一种轻松的愉快,经常与笑联系在一起。这里的笑不是生理意义上的反射,而是具有深刻的社会性质的。” 伦理 一种满足感、快慰感 理智 冷静认知、机智幽默

三、卓别林

卓别林一生共拍摄80余部影片 夏尔洛:“绅士流浪汉”形象

一、装束上的落差:选择麦克斯•林戴的礼帽、手杖和小胡子,并以瘦小上装、肥长裤子和过大鞋子

二、饱含着小人物的心酸、喜悦和快慰:《马戏团》中失恋的夏尔洛,《城市之光》中赢得了复明姑娘的感恩之情的夏尔洛;《寻子遇仙记》中不畏艰辛寻求幸福的夏尔洛。

三、饱含着对资本主义社会弊病的抨击:夏尔洛作为倍受欺凌的“失业者”形象出现的。

夏尔洛的机智和幽默,乐观和倔强的精神,表现弱小身躯与强大势力之间的周旋与较量。

“崇高”概括了继承希伯来文化的西方基督教文化中以哥特式教堂为代表的审美意象的大风格。崇高感主体由对对象的恐惧而产生的痛感转化为由肯定主体尊严而产生的快感。

“崇高” 是对命运、时间和不可复返的生命的一种内在体验:精神人格的不断超越与实现

当这些与某种价值系统联系起来时,就有了崇高的道德意义。崇高的人类社会理想的不断超越与实现,成为命运、历史、生命的无限历程。

中外电影史考试复习题 第2篇

什么是政治思想?

政治思想就是适应一定时代需要,反映一定社会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政治理想、政治态度和政治要求,为其设计夺取、建立和维护政治统治的方案和为实现其统治出谋献策。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始终是国家政权问题,因此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管理(治理)国家是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它集中表现为各种政治观点、政治主张和政治学说。

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阶级性与社会性。政治思想的阶级性首先是由于在阶级社会中各阶级都有各自的政治理想和政治要求,都要为实现各自的阶级目的而奋斗。政治思想的阶级性其次表现为统治阶级的思想是每个社会的统治思想。政治思想的阶级性是蕴含在社会性之中的。(2)时代性与继承性。任何思想如果不能适合时代需要,就会丧失生命力,政治思想必须对时代所提出的问题做出概括、总结和回答,这是政治思想的生命力所在。每个时代的政治思想都有其时代特点,后代的政治思想又总是从前代继承而来。(3)民族性与交汇性。每个民族生活的环境不同,使各个民族所创造的思想文化有着各自的特点。同时各民族间不是相互隔绝、不相往来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民族间地理上的距离大为缩短,这就为人类思想文化的相互交流提供了更为方便的条件。

中西方政治思想有哪些基本区别?

(1)思维形态不同。中国政治思想表现出很强的务实性,强调知行合一;西方政治思想则表现为唯理性,强调逻辑思辨,重视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2)侧重点不同。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主要是解决在君主的最高统治下如何治理国家,始终把重点放在人际关系和治国原则的研究上,关注人的行为的道德准则和为政、从政的方法问题;西方政治思想始终重视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管理国家的问题。(3)发展轨迹不同。中国传统思想发展的轨迹可以说是“一惯型”的,虽曾受到外来文化的撞击和影响,但却“万变不离其宗”;西方政治思想经历了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和权力政治观的演变,自由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想的一条主线。

学习政治思想史要掌握哪些基本方法?

第一,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原则。第二,坚持阶级的分析方法与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方法相结合。第三,在研究、学习中外政治思想的过程中,要特别防止“马教条”和“洋教条”。

学习中外政治思想史有什么意义? 答:第一,学习和了解中外政治思想的发展脉络和中外政治思想家对他们各自时代提出的问题的政治思考,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人文素质。第二,学习中外政治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民族传统文化,准确认识西方政治文化,并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第三,不管是继承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还是吸收西方的先进文化,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提高全民族的政治文化素质,从而服务于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和政治文明建设,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期末复习指导14秋——简答题(第一章)

1、如何理解古希腊城邦制度与政治思想的关系?

政治思想是对政治现象的思索和认识,它是国家形成以后的产物,也是政治权力出现并存在的必然结果。

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城邦。城邦形成于公元前8—6世纪的古代希腊,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小国寡民。城邦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其周围的面积有限的农村。城邦是自给自足的国家,城邦中的政府是公共权威,负责维护城邦的政治秩序。受地理环境影响,希腊的城邦都是一个个独立的政治实体。它对外独立,对内享有完全的自主权。独立的城邦很难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也就无法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

希腊城邦中有奴隶、自由人和自由公民。只有自由公民才在城邦中享有政治权利。城邦本质上就是自由公民的自治团体,是公民在法律之下分享权利和义务的政治体系。

/ 19 由于公民的人数有限,城邦普遍实行直接民主制度,公民通过公民大会或陪审法庭等机构直接参与城邦重大事务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动议,作出决定。

到公元前5世纪,希腊民主制度已经在各个城邦中普遍建立。城邦民主制的繁荣,带来公民的广泛参与。公民依靠他们自己制定并遵守的良好法律,从事协调一致的活动。法律不仅约束公民,使其合乎规范,对统治者也同样进行抑制和监督,使其不能为所欲为。总之,城邦的命运掌握在公民手中,这激发了人们对政治的关心和思考,带来政治思想的发展和繁荣。

古代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政治思想是伴随着城邦的形成而出现的,并随着城邦民主制度的兴盛而发展。民主制度不仅使希腊人在哲学、科学以及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使政治思想不断丰富和繁荣。

尽管民主制度使雅典成为希腊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昭示着整个希腊社会民主制度的空前繁荣,对后世西方的民主观念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但是,雅典的民主制也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雅典的民主是非常狭隘的民主,政治权利仅限于公民享有,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外邦人和妇女都被排除在外,民主权利只是自由公民的特权。

2、古希腊政治思想有哪些基本特征?

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决定人们政治意识的是自然政治观。希腊的思想家普遍认为,城邦的起源和政治秩序的建立是自然而然的。这种自然政治观决定了城邦成员的整体主义意识。这种整体主义意识将国家视为是第一位的,个人是第二位的,个人没有独立的价值,个人只有融合于整体,为其献身,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第二,对政治现象进行理性的考察和思考。以理性对待事务是希腊人一贯的态度,他们对政治现象的认识并没有与宗教和神话纠缠在一起,而是以纯粹理性的态度来讨论政治事务和政治问题。这种理性的政治思考也成为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基础。第三,关注政治制度和政治学基本问题的研究。在希腊,政治学是关于城邦的学问和技术。研究城邦制度、研究城邦政体成为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问题。

3、柏拉图正义理论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在柏拉图《理想国》一书中,柏拉图首先从探讨个人的正义开始,继而转向对城邦正义的探讨,论证了合乎正义的城邦的基本原则,描绘了城邦的基本结构和城邦生活。

在柏拉图那里,所谓正义的城邦即理想国贯穿着整体主义精神。它追求城邦整体的和谐、统一和强盛,为此,要求个人完全消融于社会整体中,无条件地为城邦服务,为城邦献身。这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整体主义思想传统的源头。

柏拉图的理想国贯彻了严格的社会分工原则。国家应该有“统治”、“保卫’’和“生产”三种职能,相应地,国家也应该分为三个等级,即统治者(哲学家)、辅助者(军人)和生产者等级。柏拉图认为,只要这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守其序,各尽其责,分工互助,国家就实现了正义。

柏拉图设计的理想国是后来一系列理想国中的第一个。这种政治学说中理想国家与现实国家的对立,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中乌托邦主义的传统

4、什么是哲学家治国?柏拉图哲学家治国思想的依据和实质是什么?

理想国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便是哲学家执政治国,这是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柏拉图以社会分工论为基础,把政治统治权完全交给少数哲学家,把现实国家的改造和理想国家实现的希望,完全寄托真正的哲学家能够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根据柏拉图设计的社会政治结构,哲学家垄断城邦全部政治权力,被置于等级结构的顶端,即哲学家为王(哲学王),其他各等级则完全被排斥在城邦权力体系之外。

柏拉图认为,只有哲学家才具有知识,能够达到对国家理念的认识,知道理想国家该怎样组织、怎样治理。治国是一门专门的知识,只有哲学家才能掌握他,也才有资格执政。哲学家是最有智慧的人,也是唯一掌握了真知识的人,因而必然是德行最完美的人,只有他们才有资格矫正国人恶劣的品性。

哲学家执政,就被柏拉图理解为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与绝对的最高权力的结合。他把这种哲学家视为城邦的拯救者,他相信,只有依靠哲学家治理城邦,城邦才会发展,个人才会完善,绝对的正义、至善的国家理念才能贯彻到现实的城邦生活中。

5、亚里士多德是如何分析城邦的起源、本质和目的的?

对城邦的考察和分析是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在城邦的起源上,他提出城邦是自然进化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组织由家庭到村社,由村社再到城邦的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结果。亚里士多德阐述了城邦的本质和目的。他把城邦比做有机的整体,个人是城邦的有机组成部分。他认为,人的善业只有在 2 / 19 城邦中才能得以完成,人的本性在城邦生活中才能实现,虽然家庭和村社都以善为目的,但城邦的目的是“至善”,是公民“优良的生活”。亚里士多德认为,组成城邦的公民的本质决定了城邦的本质。由于公民的本质就是平等享受政治权利,只有享受平等政治权利的人才是公民,因而只有由这样的公民组成的政治团体才是城邦。城邦是自由人的自治团体,不是主人与奴隶的结合。

6、如何评价亚里士多德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亚里士多德第一次将人类知识区分为不同的学科领域,使政治学成为独立的学科,从而为政治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政治学的研究中,他还采用了当时较为先进的历史和经验的研究方法,促进了政治学研究方法的改进;在城邦思想上,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即“人类自然是趋向于城邦生活的动物”;他还为完整的政体理论奠定了基础。他继承了柏拉图的政体理论,明确了区分政体的两条标准;亚里士多德的政治研究不再局限于对政治的抽象原则和对理想城邦的探讨,而是描述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城邦,总结组织和治理各种类型城邦的艺术。这种对建立范围广泛的政治科学的寻求,构成了他政治学体系中最丰富和最有价值的部分。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政治学的开创者。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政治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的政治思想充分体现了古希腊城邦高度的政治文明,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7、简述斯多葛派的自然法思想。

斯多葛派是希腊化时期最重要的政治哲学流派,斯多葛派哲学的核心是伦理哲学,斯多葛派在使自然法成为完整的理论并使其发挥重要作用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斯多葛派的自然法思想源于其自然哲学。在他们看来,宇宙是一个绝对的统一整体,而人是这个绝对统一整体中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小宇宙。因此,人也必然受那种弥漫于宇宙之中的普遍法则的支配,构成自然秩序中和谐的一部分。这个支配宇宙和人的“理性”就是自然法。它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是人的行为的最高准则。它拥有命令人正确行动和禁止人错误行动的力量。自然法与人的本性是一致的,人应服从自然法,这就是服从人自己的本性。整个人类是以自然法为纽带的共同体,服从普遍的自然法就是对人的最高要求。斯多葛派奠定了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自然法传统。它对罗马法、中世纪基督教政治学说和近代的自然法学说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西塞罗的“国家是人民的事业”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西塞罗依据罗马共和国的传统探讨罗马国家的实质,重新定义国家。他给国家下了一个著名的定义:“国家是人民的事业”,是人民依法进行统治的共同体。所谓“国家是人民的事业”,就是国家属于人民,为人民所有。当所有的人处于一个人的暴力压迫之下时,什么都不属于人民,权力为一个集团所垄断时,也不能成为真正的国家;国家只有属于人民,才是真正的国家;在西塞罗的国家概念中,还特别强调法律的作用。他认为法律的纽带是国家的实质,没有共同遵守的法律,就没有国家,权力即使由人民掌握,如果不依法统治,也仍然不是真正的国家。西塞罗的国家概念突破了古希腊城邦概念的狭隘界限。他不再把国家理解为狭小的公民自治团体,而是将其理解为“人民的联合体”。

9、奥古斯丁双城理论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双城理论是奥古斯丁政治理论中最具影响的内容。奥古斯丁区分了所谓“上帝之城”(天上之城)和世人之城”(地上之城)。根据他的解释,两个城的分野源于天使的反叛,直接起因则是亚当的堕落。人类始祖犯罪,导致两座城的划分。在奥古斯丁的笔下,它们分别是圣者与不义者之城,是预定要得救者与注定会受惩罚者之城。依照奥古斯丁的理论,两个城在现实社会是混合在一起的。到末日审判的时候,两座城才彻底分开。上帝之城是最高的善,是永久和完美的和平,人们在其中享受永生的幸福。世人之城的人们无论多么富足,他们仍是悲惨的,注定被上帝所摈弃,永远遭受魔鬼统治的痛苦。

在区分“上帝之城”与“世人之城”的基础上,奥古斯丁阐述了他关于国家与教会的思想。他认为,在现实生活中,两个城是混合在一起的。两个城的成员在最高的爱上相互对立,但对于许多较低等级和中介的善,他们的爱是共同的。这使两个城的公民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领域以达成一致。这样就构成了共同体的一套价值体系,社会正是这个共享的中间价值领域。

依据双城理论,奥古斯丁指出,世俗国家是上帝实现自己拯救计划的工具。国家负责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保证人们的安全和有秩序的社会交往。这是为地上之城和天上之城的公民共同希求的。它是“地上的和平”,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它。这也是国家的职能所在。与世俗国家相比,奥古斯丁赋予教会以更高地

/ 19 位。他指出,教会本身是神圣正确的,人们必须皈依这个惟一神圣的教会才能得救。否则,即使言行没有缺陷的人,灵魂也不能得救。

奥古斯丁依据双城理论所提出的教会与国家关系的主张,成为中世纪教会的基本信条,对中世纪的政教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

期末复习指导14秋——简答题(第二章)

1、简述封建欧洲的社会政治状况?

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日耳曼人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一些蛮族国家,西欧进入封建社会。西欧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多年,史称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封闭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封建庄园。每一个庄园都是一个独立的王国,这种状况成为西欧封建社会长期分裂割据的重要基础,也使得封建国家权力极度分散,造成君权的衰微。中世纪时期,西欧存在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所有的人都是处于等级关系网上特定地位的人,所以中世纪社会突出的特征是人的等级身份和公开的不平等。五世纪末期,基督教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基督教与日尔曼政权的结合,进一步促进基督教的发展和兴盛。于是在基督教成为维护封建统治工具的同时,其自身势力不断增强。基督教以其强大的力量,在经济上、政治上、法律上、乃至人们的生活上,显示着它的巨大影响。从五世纪末到八世纪末,西方教会在教皇的旗帜下实现了统一,社会组织分化为两个部分,即教会和国家。教权和王权的斗争形成了独特的王权与教权二元化的权力体系。由于教会在经济、政治上的特殊地位,在11~14世纪,教皇在与国王的斗争中常常处于优势地位。教权和王权的斗争也对中世纪的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2、中世纪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中世纪政治思想表现出以下的基本特征:

(1)政治思想以神学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西欧中世纪政治思想的突出特征。基督教神学思想一直是西欧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各种思想意识都臣服于基督教。这一时期,政治学的首要问题是教权与世俗的关系问题,是教权与世俗各自的依据、界限等问题。(2)世俗国家观念淡簿。基督教的统治降低了国家的作用。中世纪的政治思想中不存在正式的国家概念,不了解国家的独立自足和自主,更不了解国家概念的公民团体基础和法律基础。(3)教权派的政治思想占有重要地位。中世纪西欧形成了独特的王权与教权二元化的权利体系,在王权与教权的斗争中,教权派的政治思想占据上风,教权高于王权,教权至上的思想成为主流。“双城论”、“日月论”、“两剑论”,是这一思想的主要代表。(4)政治思想没有形成独立系统的理论形式。中世纪时期,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阻碍,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也十分低下。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都是时间需要的直接产物,缺乏理性的加工和抽象的推演。

3、阿奎那神权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阿奎那是如何阐述的?

答:(1)信仰和理性。阿奎那坚持基督教的信仰,致力于调和信仰和理性的矛盾,并以此作为其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他在调和理性和信仰的矛盾时,将信仰置于最高地位。认为人的理性要为信仰服务,用理性来阐明信仰所指示的真理。(2)教会与国家。这是阿奎那神权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阿奎那对这一问题的阐述,其核心是论证教权高于俗权。他承认国家存在的合理性,并以此为基础论证了教权高于俗权的合理性。在他看来,国家和教会虽然都是上帝的创造物,但其目的各有不同。国家的目的是实现人的合理性对于社会生活的要求,国家中过一种有道德的生活;教会的目的则是实现人的理性的最高要求,即在天国享受上帝的快乐。他承认国家是人的理性的产物,但人的理性来源于上帝的合理性,因此从根本上说,4 / 19 国家是上帝的产物。(3)国家理论。阿奎那的国家理论主要表现在对国家起源和目的的论述上。他承认世俗国家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在国家目的的问题上,他认为是谋取社会共同的幸福,而幸福生活是一种按照道德原则的生活。(4)法的性质与分类。关于法的本质,他认为法就是“受理性节制”的意志,归根到底也就是上帝的意志;法的目的就是要促进人们得到的生活和社会福利;法的特征在于法有强制力;关于法的分类他把法分为永恒法、自然法、人法和神法四类,并在这种分类的基础上,将永恒法和神法置于更高的地位,由此论证了教会法高于国家法的观念,以此来维护教会的神权统治。

4、简述阿奎那国家理论的主要内容?

阿奎那的国家理论主要表现在对国家起源和目的的论述上。在国家起源问题上,他承认了世俗国家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认为为了把人们团结在一起,维护共同的幸福,社会就需要共同的治理原则、公共的控制机构,即国家法律和国家机构。在国家的目的问题上,阿奎那认为,国家的目的是谋取社会共同的幸福,而幸福生活是一种按照道德原则的生活。对国家的作用,他认为国家的作用有三:一是人们需要一个指导者,二是照顾公共幸福的需要,三是社会需要某种控制力量。在阿奎那的国家理论中,对政体问题的阐述是另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国家的建立,也就产生了统治权。统治权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对奴隶的统治权,这是神的安排,是天经地义的;一种是对自由民的治理和管辖权。后一种性质的权力归属问题就是政体问题。他对政体进行了分类,并将受制约的君主政体视为最好的政体。

5、为什么说马西略的政治思想具有摆脱神学束缚的倾向?

在马西略的政治思想中,已表现出摆脱神学束缚的倾向。这种倾向表现在他提出的人民权力的思想上。马西略从人们的共同需要出发解释国家的起源和目的,认为上帝的意志并没有决定国家的存在,更没有决定国家的目的。因此,国家法律的制定也并非依据上帝的意志,而是人民的权力问题。他提出,法律可以由一个人即君主制定,也可以由少数人组成的议会制定。但不管是君主还是议会制定的法律,立法权都属于人民,人民才是国家权力的享有者。不仅立法权属于人民,而且官吏也应由人民选举产生。他们的职责和权限应该由人民确定。同时,马西略还反对教会干涉国家事务,反对教会的神权统治,否定教会的封建教阶制度,这些思想对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期末复习指导14秋——简答题(第三章)

1、文艺复兴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文艺复兴于14世纪首先从意大利兴起。从时间上看,自但丁发表《神曲》到培根发表《新工具》和笛卡儿发表《方法论》,文艺复兴历时三百余年,在文艺复兴第一阶段(14世纪到15世纪中叶)提出了人文主义思想,在第二阶段(15世纪中叶到6世纪末叶)文艺复兴逐渐走向繁荣,涉及文学、艺术、历史、政治等领域,第三阶段从16世纪末叶到17世纪中叶,这一时期是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兴起的时期。从内容上看,文艺复兴对近代西方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文艺复兴不但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精华,而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发展与创新,又开辟了欧洲文化发展的道路。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与理论指南,同时,它也是文艺复兴运动中最伟大的贡献,世俗主义是文艺复兴运动的第二个主要内容。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由中古向近代转型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展示了资产阶级在上升时期的革命热情和首创精神。在欧洲历史上,他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首次向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发起猛烈进攻,在文化诸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对日后欧洲文化和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就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影响来看,在文艺复兴的过程中,平等、自由等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已经形成。在文艺复兴之后,17世纪欧洲的政治思想逐渐出现了世俗化倾向,在政治方法上,理性主义兴起,自然法的思想得以重现并开始成为政治学理论的重要内容,契约论开始出现,西方政治思想开始全面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1、宗教改革理论家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宗教改革自15、16世纪开始,是一次来自基督教内部的思想解放潮流。这场宗教改革运动以反封建、改革教会为目标,成为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区分理性与信仰,并在世俗领域中承认理性的地位是宗教改革的理论家们在方法论上的重要贡献,宗教改革的理论家实际上是在某种程度上把政治学从神学中解脱出来,使理性有了发挥作用的空间。进行教会改革,建立民族教会是宗教改革的第二个重要内容,宗教改革的理论家们提出了建立“廉价民族教会”的主张。民族教会的要求为民族精神注入了兴奋剂,它与民族国家兴起两相印证,成为宗教改革者的一个重要理论贡献。不仅如此,宗教改革的理论家们还强调了近代的个人精神,不但为民族国家提供了重要的辩护,还在自己的政治理论中初步表达了

/ 19 自由、平等、民主的思想。这些新教思想在文艺复兴基础上进一步加剧了欧洲社会世俗化和民族国家发展的进程,为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宗教改革中相关制度的建立则为以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样本。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是深远的。

2、马基雅维利权力政治观的结构如何?

“政治学之父”马基雅维利明确地讲政治与道德分开,从权力的角度理解政治,为权力政治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主张国家的本质是权力,政治就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斗争,统治者应以夺取和保持权力为目的,是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的核心。马基雅维利主张从人的角度、以性恶论为出发点来研究现实政治问题,为权力政治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他注重从历史和实践经验中寻找政治统治的规律,其历史主义的方法和现实主义的出发点也为其权力政治观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的方法论,他还着眼于政治现实,主张将权力视为国家与政治的本质,并从权力的角度出发来研究政治和国家的问题,并从权力的角度出发深入地总结了君主统治的方略,全面地构架了权力政治观的体系。在权力政治观指导下,马基雅维利提出了国家至上论、反对教会和教皇对世俗政权的干预。权力政治观从权力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国家问题,成为近代西方政治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出发点。

3、布丹指出了主权的哪些特征?

布丹明确地将作为最高权力的主权赋予国家,从而衍生出了对内最高,对外独立的国家主权概念。布丹指出,主权是绝对的,永恒的权力,在一个共和国中,它是确定的。布丹的主权理论具备了永恒性、绝对性和独立性等重要特征。第一,永恒性。主权的永恒性意味着不受时间和任期的限制。第二,绝对性。就空间来看,在一国范围内,主权是至高无上的,它超越了任何限制;就时间来看,主权不受此前时代的限制。第三,独立性。就主权的空间范围看,主权之在一国范围内具有最高性,当这一权力超出民族国家这一范围时,他就不再具有支配权,而只有独立性。尽管主权是绝对的、永恒的,但是,主权的具体运用却不是无限的。为了防止君主侵犯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布丹指出,绝对不受限制的主权是不存在的,他认为,主权要受到上帝法、神法和自然法的限制,主权者的权力不能侵犯财产权,作为主权者的国王要遵守契约或协议。这都是主权有限性的表现。

4、分析布丹国家概念的主要特征。

布丹提出,所谓国家就是由许多家庭及共同的财产组成的具有最高主权的合法政府。其特征包括:第一,家庭。家庭的出现,既是人类自然本性使然的结果,同时带有社会组织的性质。家庭不仅仅反映人类自然本性,也具有法学的性质。第二,财产。共同财产是国家的基础和特征。布丹以私有财产和公有财产来划分家庭和国家的范围。认为家庭是私有的范围,国家是公有或共有的范围。国家在家庭的私有范围以外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第三,主权。布丹认为,主权是国家的标志,只有拥有主权的共同体才能成为国家。第四,合法。布丹的国家起源理论更多地强调强力与争夺的作用,强调臣民对国家的服从,但他也承认神法和自然法的权威。他十分重视国家的合法性,认为国家需要在神法和自然法的引导下,以维护公民的物质利益为目的。

期末复习指导14秋——简答题(第四章)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的政治思想有什么特征?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不同的思想家从本阶级的利益出发,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其中,对革命有重要影响的政治思想大致有保皇派、独立派、平等派和掘地派等几个主要派别,它们分别提出了对英国革命的看法,形成了政治思想的繁荣局面。通过这次资产阶级革命,英国形成了以个人权利、财产权利为核心的权利观念,同时也形成了以限制权力、分权、法治为核心的权力观念,这为英国自由宪政传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就其政治思想关注的共同点来看,它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第一,财产权成为各派政治思想关注的出发点和归宿。主要是围绕着征税问题,英国的国王与贵族之间进行了长期的斗争,确立资产阶级的私有权也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根源,因此,对私有财产权的思考成为这一时期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第二,国王与议会的关系成为人们政治思考的基本主题。围绕着国王和议会的权力问题,这一时期的政治思想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的为国王辩护,主张在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有的要求废除王权,建立共和制度,有的主张服从议会的权威,实行君主立宪。

2、霍布斯如何描述国家的起源的?

霍布斯首次从自然状态出发,以社会契约论解释了国家权力的产生过程。从抽象的人性原则出发,霍布斯对国家的起源与本质做了近代化的论证。霍布斯假设了一个自然状态。他认为,在国家成立以前,人类生活在一种自然状态中。在自然状态下,人们具有同等的自然权利,人们之间是平等的,而且每个人又都是

/ 19 自由的。但是,由于人都有一种利己的本性,人们对一己的私利的追求,使自然状态充满了战争,成为“一个人对每个人的战争”状态,这种状态使人们的生存时时会受到威胁。霍布斯认为,自然状态并不是一个非理性的状态,相反,在自然状态中,自然法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其原则引导人们去实现和平幸福的生活。其中,力求和平是第一自然法。霍布斯认为,在自然法引导下,人们只服从理性的训诫,然而,战争状态依然不能避免。因此,要抵御外来侵略和制止互相侵害,人们就必须建立起这样的权力,以便保障大家能通过自己的辛劳谋生并生活的很满意。这就需要大家把所有的权利和权力托付给某一个人或一个由多数人组成的集体,后者可以通过多数的意见把大家的意志转化为一个意志,代表大家的人格,在公共和平或安全方面做出相应的行为。当人人都这样做以后,这一统一的人格就成为国家。在霍布斯看来,正是自然法的训诫引导人类走出战争状态,通过社会契约成立国家的。

3、霍布斯的主权学说有何特点?他是如何从主权理论出发论证其专制主张的?

霍布斯发挥了布丹的主权理论,将主权视为国家的本质,并指出了主权至高无上、不可分割、不可转让的性质。在此基础上,霍布斯进一步提出了专制主义的主张。从主权的性质出发,霍布斯认为,主权者的权力不受任何个人、团体的权力限制,人民只能对主权者表示绝对的服从,不能有任何抵抗。主权者也不受法律的限制和约束,因为他有权立法废法。霍布斯认为,主权又是不可分割、不可转让的,构成主权的各项权力都是统一不可分的,任何一项权力的丧失都会导致全部权力的丧失,他特别强调主权万万不能分,认为权分则国分。霍布斯主要从主权的归属出发,把国家分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三种政体形式,从其主权理论出发,他将君主政体作为最佳的国家类型,并提出了一种专制主义的主张。因为主权是不可分割、不可转让、不能代表的,因此,为了使国家权力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他否认了法治,更反对分权,在政体理论上,转向了集立法、行政、司法等大权于一身的君主专职制度。他还认为,在君主制国家中,主权者的私利和公益结为一体,君主会象关心私利一样关心公益,因而这是一种更好的政体形式。霍布斯的这一思想,反映出了当时对强大王权的渴望。

4、霍布斯为主权者规定了哪些义务? 根据人民在国家中的基本权利,霍布斯规定了主权者的义务。他认为主权者的根本义务是保卫人民的安全。安全不只是生命的保全,同时也包括生活的一切其他满足,尤其是人民的合法劳动所得的安全。霍布斯将服从自然法作为君主的主要义务,认为政府如果将权力用在别的方面而不是保障人民的安全上,他的行为就是违背了自然法。此外,霍布斯还为主权者规定了一些具体的义务:第一,主权者必须保护好主权,保持主权的完整,而不能将其让渡给别人或加以放弃,以更好地保卫人民的安全。第二,教育人民,让人民了解他们基本权利的根据与理由,学会遵守秩序,服从主权者,学习正义之德等内容。第三,根据良好的法律和平等的原则进行统治,制定良好的法律,以之来治理国家,做到平等施法。第四,确定和保护人民的私有财产权。以法律的形式对其予以保护,并不得为了私利而侵害人民的财产,否则,人民有权对其提起诉讼。

5、分析洛克的自然权利思想的基本思想及其要素。

在霍布斯之后,洛克进一步论证了自然权利,并将财产权、自由权、生命权视为自然权利的基本内容,奠定了近代西方自然权利理论的基础。洛克将自然状态视为一完备无缺的自由状态,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人们是平等的,并受到自然法的支配,自然法教导人们:他们虽有处理他的人身或财产的无限自由,却无权侵犯他人的自由,人们既然都是平等和独立的,任何人就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由此,洛克以自然法的概念论证了人的生命、健康、自由和财产的权利,认为它们是根据自然法而来的,是人们还没有进入人类社会之前就享有的权利。在这些权利当中,洛克把财产权看作是自然权利中最基本的权利,认为其他权利都要以财产权利为基础,论证财产权利成为洛克自然权利理论的一个核心。洛克以劳动起源论论证了私有财产的合理性,认为正是劳动使财产权成为合法。洛克还认为,政府的目的就在于保护人们的财产,任何权力都不能侵犯人们的财产权。由此,他论证了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从洛克的自然权利理论中,可以看到从古代西方思想中传承下来的自由主义的基本要素:自由、平等、民主、法治。这些价值观念及其制度架构构成了西方政治思想的基本精神。

6、洛克如何论证法治与自由的关系的?他的法治包含了哪些原则?

洛克的法治理论是同自由联系在一起的,正是通过对自由的界定,洛克论证了法治原则,从而在政治制度上为自由提供了保障。洛克区分了两种自由,一是自然自由,一是社会状态下的自由。洛克认为,人们进入社会状态之后,所要求享受的自由只能是社会状态下的自由,这种自由只能是承认法律约束的自由,它

/ 19 应有长期有效的规则作为生活的准绳,是在规则未加规定的一切事情上能按自己的意志去做的自由。洛克论证了法律的存在与自由的共容,认为只有在法律的约束下才有真正的自由,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他认为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为了保护和扩大自由,为人们的自由提供基本的保障。洛克认为,正是为了保障自由,人们设立了立法机关,制定法律,指导人们自由而有智慧地追求他的正当利益。因此,他将立法权看作是国家中的最高权力。但他认为这一权力也应受到四个原则的限制:一是目的原则。它必须以为人民谋福利为目的。二是方式原则。它必须以经常有效的法律进行统治,并由有资格的著名法官来执行司法和判断人民的权利。三是财产原则。它不得随意侵犯人们的私有财产权利。四是独有原则。它不能把人民授予的立法权随意转让给他人。这样,通过对立法权的限制,洛克提出了自由原则、法治原则、财产权原则等原则,并为有效保护人们的生命、自由、财产,实现法治原则,提出了分权原则。

期末复习指导14秋—简答题(第五章)

1、如何看待启蒙运动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① 启蒙运动发生于英国17世纪的后期,并很快传到北欧大多数国家,启蒙运动的最高表现是在18世纪的法国的②法国的启蒙运动提倡科学,宣扬理性,开创了从事实出发的思想道路。它不但突出了理性方法的内在功能所在,而且在道德取向、价值判断等多个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以其巨大的批判性力量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准备。启蒙运动也影响了美国革命。③就思想内容来看,推崇近代的自然科学和理性主义,主张废除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抨击天主教教义,传播资产阶级的人权与民主等构成了启蒙运动的基本主题。对平等问题的关注和要求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最基本特征。④理性成为启蒙运动的出发点和目的,构造了这一运动的基本精神。这对18世纪的法国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理性甚至成为18世纪的标志,人们称之为“理性时代”。理性为人们摆脱宗教信仰的束缚做了辩护。启蒙运动继承了文艺复兴的精神财富,成为欧洲历史上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它对人代数学和行动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对法国大革命和美国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

2、简述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

追求政治自由是孟德斯鸠政治思想的主要目标。政治自由的获得只有在国家的权力不被滥用的时候才存在,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正是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孟德斯鸠提出了分权学说。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实际上包含了两个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部分。第一部分是分权,孟德斯鸠将政府的权力划分为立法、行政与司法三个组成部分;第二部分是制衡,他认为,三种政府权力之间应该彼此制约,以达到一种均衡。就分权来看,他将立法分为两种,即创制权和反对权。立法权应该归人民集体享有,他建议采取代议制;为了提高国家处理事务的效率、孟德斯鸠主张行政权应掌握在国王手中;司法权由法院行使,其成员选自人民,存续期视需要而定。孟德斯鸠认为,三项权力应该分开行使,不能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手中,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自由便不复存在了。三种权力的划分并不是孟德斯鸠分权理论的核心内容,孟德斯鸠对西方政治思想作出的最大贡献在于他还提出了权力相互牵制、相互制衡,“以权力制约权力”的重要思想。在三权中,他认为,行政与立法之间的制衡尤为重要。

3、孟德斯鸠对法的精神的研究有什么意义? 孟德斯鸠从法的精神出发,以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为基本的线索,以社会学和文化学的研究方法为分析手段,在研究方法上独树一帜,这也成为他研究法的精神的出发点。他强调了法的精神。指出,人类社会存在着一个根本的理性,法就是这个根本理性和各种存在物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存在物彼此之间的关系。孟德斯鸠给自己提出两项任务:一是给每个国家的立法者和执政者提供政治准则,以便人们能够得到更好的法律制度。孟德斯鸠相信,只要立法者掌握了他所揭示的法的精神,就能制定出符合人类理性的法律,并建立起理想的社会制度。二是教育人民,以便人们能够更好地奠定法律。根据法律调解对象的不同,孟德斯鸠进一步将法区分为四种主要的类别,即自然法、国际法、政治法和民法。自然法外的三种法都是人为法。他对法律体系区分具有重要意义,它阐明了以私有制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法律原则。在区分三个法律体系的基础上,孟德斯鸠明确提出,自然法优于人为法,人为法应遵循自然法。为了保证私有财产的神圣性,孟德斯鸠还区别了政治法和民法,他提出,凡涉及财产问题,必须严格遵守民法而不是政治法,只有民法才是财产的真正保障。

4、简述卢梭的人民主权学说。

作为最基本的政治话语,主权概念代表了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这对后来西方国家的政

/ 19 治实践和政治思想均产生了重要影响。卢梭指出,主权在本质上是由公意构成的,公意的本质决定了主权的特征。卢梭认为,主权必须代表人民的利益,由人民直接行使。由于公意具有权威性、整体性,因此,人民主权也具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即权威性和整体性。主权的权威性决定主权是绝对的、神圣的、不可侵犯的,任何个人、团体、法律,都不可能约束人民的主权。人民主权的整体性决定了人民主权是不可转移、不可分割、不可代表的。人民的主权可是不可转移的,它只能掌握在人民那里,人民亦不可能将主权转移给任何人或团体;主权是不可分割的,任何对主权的分割最终会使主权者成为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人民主权亦是不可代表的,代表只会丧失公民的美德和自由。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确认了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近代国家政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基础,深刻地影响了后来资产阶级国家宪政制度的发展,人民主权的特性决定,实现了人民主权的国家只能选择直接民主制,这就否认了代议制的可能性。卢梭式的人民主权是不可分割的,这就使卢梭否认了权力的分立与制衡的重要性。从某种程度上说,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是早期主权理论的一个粗糙复制,存在着种种局限。卢梭人民主权中的主权者极容易成为专横的极权主义者。

5、卢梭是如何论证不平等的产生的?

探求社会不平等的发展及其产生的基础是卢梭政治思想中最为深刻的部分。卢梭认为,在自然的状态下存在着一种真实的平等,人民即便存在着自然的不平等,但这一不平等的影响几乎为零。确认富人与穷人之间的不平等是不平等发展的第一阶段。卢梭将国家的形成归因于富人的欺骗。这样,国家出现了,政府建立起来了。人类的不平等也就随之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即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在政治上的不平等。尽管如此,卢梭还是承认,政府并不是开始于专制权力的。设立官职成为不平等发展的第二阶段,但经过契约而形成的权力是合法的,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秩序是大家认同的。但最初由选举产生的公正权力却退化了,世袭的首领渐渐习惯于把自己看作是国家的所有者,也习惯于把他们的同胞叫做奴隶,这样,不平等就进入了第三个状态,即主人和奴隶的状态。

6、简述卢梭社会契约论的特征。

卢梭使用了社会契约论的方法来阐发其政治学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民主权的基本思想。卢梭假设了自然状态和文明社会两种状态。他认为,在自然状态中,人们自由自在,彼此孤立,但保持着和平的关系,但这种人际关系很快就因生活困难而难以为继。因此,人们试图缔结社会契约而共同生活在一起,以便以共同的力量来保障每个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人们通过相互的契约转让了自己的权力,从而获得了整体的权力,进入文明社会。权利成为个体社会性的基础,而文明的社会则为保障权利提供基础。卢梭这样设定社会契约的过程。他认为,在缔结社会契约时,每个人都将自己的全部权利完全转让给集体,并从集体那里获得权利,由于所有的人都让渡了自己的全部权利,所以每个人都能从集体那里获得自己让渡出去的同等权利。这样,竟每个人让渡了自己的全部权利,但他又从集体那里获得了同等的权利,并可借助集体的力量来保护自己。因而,人民就是主权者,他不会损害全体成员和任何个别的人的利益。根据契约,人民的意志成为对于国家全体成员无不具有约束里的根本法,关于们根据契约授予的权力执行法律,并负有维护公共利益的义务。卢梭试图通过和、社会契约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通过这一方案,既能保持个体的独立,同时又能保证个体可以致身于力量的总和。

7、杰斐逊的宪政民主理论包括哪些组成部分?

杰斐逊的宪政民主理论包含了人民主权原则、民主性原则、多数原则、代议原则以及分权与制衡原则等重要组成部分。人民主权理论是杰斐逊宪政民主理论的基础。杰斐逊认为,正是人民的意志组成了国家,国家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授予与委托,人民在任何他们认为胜任的事情上都可以行使他们作为国家主人的权力。①民主性的原则亦成为美国宪法的一个原则,并通过美国宪法成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一个基本原则。杰斐逊将人民视为宪法的基础。因为人民是国家的基础,人民自然亦是宪法的基础。杰斐逊坚定地认为,人民的权威是宪法的基础,因此,人民有权依其意志改变政治原则和宪法。②服从多数的决定是“每一个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归根到底,我的原则是大多数人的意志应该起主导作用。③民主及其范围的问题的解决来自对代议原则的承认。杰斐逊主张的代议制通过摒弃直接民主制而将人民的权力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委托给少数人来行使。

期末复习指导14秋——简答题(第六章)

1、19世纪法国社会的政治和思想状况如何?

/ 19 19世纪法国的资本主义便是在这种矛盾空前尖锐,斗争空前激烈,政治空前动荡的形势下发展起来的。法国社会长期的政治动荡催生出众多的政治思想流派,它们代表着不同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在19世纪法国社会政治舞台上此起彼伏,此消彼长,形成了5大流派:1、正统主义是极端保守的封建复辟思想。2、自由主义在政治上反对任何革命性的变革,主张阶级妥协和社会改良,在经济上主张自由竞争。3、空想社会主义和空想共产主义。4、无政府主义。5、实证主义。各种政治思想的纷繁多样,变化频频,以及它们彼此间的复杂斗争,成为19世纪法国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

2、19世纪英国政治思想发生了哪些变化?原因是什么?

由革命转向改良和保守,由要求建立理想统一的政治秩序转向维护现存的政治秩序,阶级关系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使政治思想领域中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冲突成为重要内容。这一时期自由主义适应了资本主义顶盛时期发展的需要,成为19世纪英国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产生的原因是: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国际市场上建立起了英国的霸主地位。工业革命也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和人口分布,从而打破了英国政治中的原有平衡,激发了19世纪上半叶时英国的政治改革运动。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英国在科学和文化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重大变化,使人们对社会政治生活的认识发生的变化。

3、如何认识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思想及其实现途径?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代表是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圣西门认为,建立在完全平等的原则上,不承认任何特权,使一切人得到最大限度的自由,按最能利于生产的方式组织起为;消灭一切寄生现象,“一切人都应当劳动,”社会将促进各种个人幸福和公共福利,尽善尽美地运用科学、艺术和工业所得的知识来满足人们的需要。对资本广义制度的批判是傅立叶学说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他痛斥资本主义“是颠倒世界,是社会地狱”;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是“复活的奴隶制”;资本主义工厂是“温和的监狱”和“贫困的温床”。傅立叶得出的结论:在这种文明制度下,贫困是由富裕产生的。傅立叶不仅从经济上,而且还从政治上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人民被剥夺了最基本的劳动权,连吃饭的权利都没有,因此,他指出,社会契约和天赋人权的说教,完全是骗人的鬼话。傅立叶所设想的理想社会制度是“协作制度”,这是由集体联合的生产和消费协作社会——“法郎吉”组成的。欧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矛头直接指向私有制。欧文不仅和以往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一样从伦理观点出发,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道义上的谴责,而且还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批判了资本主义,把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他从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出发,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和工人阶级及资产阶级的对立。在这方面,欧文已经站在了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秘密的门槛上。欧文所设计的理想的公有制社会方案,是建立共产主义的劳动联合体,未来的理想国家采用共和制的政府形式。他认为未来社会是一个新道德世界,内部没有交换关系,商品、货币和银行。劳动产品极大丰富,实行“各尽所需、按需分配”的分配制度。

4、托克维尔民主思想的基本内容与意义是什么? 民主思想是托克维尔思想的核心内容,他对民主问题的阐述,并不是着重于对民主理论的抽象议论和探讨,而是从社会的实际出发,通过比较法国社会与美国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展开的。民主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民主运动已经成为一场不可抗拒的革命。他断言,平等与民主的发展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历史洪流。意义:托克维尔以其深刻的政治洞察力和敏锐的政治意识为其同时代人指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民主大道。他强调指出,国家统治者背负的首要任务是:对民主的引导;在可能的条件下,重新唤起民主的宗教信仰;洁化民主的风尚;规制民主的行动;逐步以治世科学取代民情的经验;以为民主的真正利益的认识取代其盲目的本能;使民主的政策适应时间和环境的需要。他相信,未来的社会是一个民主的社会,法制的社会。他呼吁,一个全新的社会要有一门新的政治科学,应当有新的政治科学和政治理论去帮助人们建立新的世界。

5、边沁如何看待政府的作用?为什么说功利思想是他政治思想的基础?

1、边沁认为政府的职责就是以奖惩的办法提高社会的幸福。为此,政府必须制定和完善法律,而所有法律都要以“增加全民的幸福”为目的。边沁把立法视为增进社会利益的主要手段,把立法看政府的主要活动。2、边沁的功利思想是他政治思想的基础,正是在功利思想的指导下,边沁提出了他的政府理论和改革主张。边沁的功利思想,个人利益被视为人的一切行为的基本动因,“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人的根本道德原则,求乐避苦是人的本性和个人利益的所在。因此无论个人行为还是政府行为都应以增加人和

/ 19 社会的幸福,减少人和社会的不幸为目的。他认为:一个政府的好坏主要应该以它所提供的富裕、安全、平等来衡量。边沁一边倡导革命,反对保守和僵化。为了使改革能得以实施,边沁强调了对现存制度进行自由批判的重要性。他指出:一种制度如果不受到批判,就无法得到改进。在一个法治的政府下,善良公民的座右铭是什么?那就是“严格的服从,自由地批判。”边沁的改革建议对19世纪的英国法律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6、密尔自由思想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他对传统自由主义思想作了哪些修正?主要特点:密尔继承了洛克以来的英国自由主义传统,坚持个人自由至上的自由主义基本原则,在自由主义思想史上最精辟地阐述了个人自由。密尔对个人自由的探讨,不再仅仅局限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而是扩大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了寻找个人自由的合理范围,密尔把人的全部行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行为会涉及他人,另一部分行为只涉及本人。以此为基础,密尔阐述了社会所能合法施用于个人的权力的性质和限度。密尔认为,无论社会对个人的强制手段是法律的物质力量还是舆论的道德压力,都要绝对以“群已权界”为界。修正:密尔对放任主义进行了修正。密尔继承了传统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认为国家应当奉行不干涉政策。他赞同放任主义,主张每个人按照自己的道路追求自己的好处。然而,密尔又根据他的功利主义原则提出,为了增加快乐,免除痛苦,国家不能只是一味放任,还应积极地为人民提供更多的获得自由的机会。他提出,为了提高人民的美德和智慧,国家可以强迫人民完成义务教育;为了保护儿童,国家可以对不准使用童工立法;为了扶助穷人,国家可以通过“济贫法”提供救济;为了使属地殖民化,国家可以支持地理科学考查。因此,为了伟大的善或利益,国家可以实行国家干涉。密尔对放任主义原则的修正,为国家更积极地发挥作用提供了新的理论。

期末复习指导14秋—简答题(第七章)

1、如何理解周公政治思想特点是重在调节?

周公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位重要的思想家,他概括地总结了周灭商的经验教训,形成了以注重调节为特色的政治思想。周公首先修正了传统的天命观。他否定了天命不可变的传统观念,认为天命的存废取决于统治者是否有德。天命不是恒定的,而是可变的,只有有德者才可承受天命,德政的表现即民情的好恶,通过体察民情就可以了解天意。这一理论就要求统治者要有一定的政治危机感,实际上提出了推行治国的积极政策,以及改善政治状况的必要性。以此为基础,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周公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政策,主要有敬天、保民、明德、慎罚等。保民,就是要处理好统治者与民的关系,实现周朝的长治久安。这就要求统治者在治民的态度上要敬慎,要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贪图享乐、恣意妄为,要注意体察民情。慎刑罚,是要根据成法成典用刑,不能随心所欲。用刑时要考虑犯罪者的态度。施刑要出于善心,要慎重。周公主张按照德的思想处理好统治者与民、与天的关系,以上得天助,下得民和,保证周朝统治长久。其中重王权、重调节的认识倾向对此后政治思想的发挥子具有重要的影响。

2、儒家学派政治思想基本特征?

儒家学派的政治思想以重道德、将礼仁为特色。他们注重的是政治秩序,着眼于从整体上调节社会关系,而不大关注富国强兵。他们祖述尧、舜,宪章汤、武,尊崇先王之道,天下有道作为政治发展的目标和理论建构的指导,以人性学说作为其建构政治学说的理论基础。儒家学派崇尚礼义,即尊卑上下的等级秩序。他们倡导以礼为国,提倡礼治,将礼视为治国、治民的基本手段,注重用等级规范来调整社会关系,将礼视为处理人与人之间社会政治关系的基本准则。希望礼能够成为人们普遍遵守的社会规范,使人们的行为有章可循,从而实现井然有序的政治局面。儒家学派极为重视伦理道德在政治中的作用。政策原则倾向于人治、德政,主张实行仁政,以德治国,并对百姓进行道德教化。他们主张人治,希望由圣君贤臣治国,认为统治者的道德修养是实行理想政治的前提条件。儒家学派尊崇孔子。无论儒家哪一支派,都尊奉孔子为祖师。

3、礼治理论的内容和实质?

礼治是儒家学派的主要政治主张之一。孔子首倡其说,其后荀子对礼治的论述最有特色,作为儒家政治思想所倡导的礼,其在本质上强调尊卑上下有序的等级原则,礼治的核心就是用等级规范来调整社会关系,约束人的行为。孔子继承了西周以来的传统,首倡为国以礼,认为礼是治国的根本手段,他所说的礼,就是遍布于社会政治各个层面的尊卑等级,是一种最为重要的治国方针。孔子也肯定政、刑的作用,但认为与礼相比,他们只处于次要地位。同时,孔子倡导以礼为国,提倡礼治,将礼视为治国、治民的基本手段,注重用等级规范来调整社会关系,将礼视为处理人与人之间社会政治关系的基本准则。孔子认为实行礼治最重要的就是要从正名开始,使全社会尊卑上下等级名分适宜得当,名实相符,使礼能够成为人们普遍遵

/ 19 守的社会规范,使人们的行为有章可循,从而实现井然有序的政治局面。荀子也认为礼是治国、治民的基本手段,认为它能够依照等级原则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身份地位与行为,协调利益关系,达成社会政治秩序的平衡与稳定,认为礼的根本性功能就是分。即按照礼的等级原则将人分为高低贵贱贫富,并据之确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形成一个贵贱有等的秩序井然的社会。因此,在儒家看来,礼治是治国的根本手段,遍布社会政治各个层面上的尊卑等级,是一种政治原则,是最重要的治国方针。对个人而言,礼是必须遵行的行为规范,体现在政治上就是君主拥有和执掌最高政治权力。

4、什么是无为政治?老子和庄子提出无为政治的依据和实质?

无为政治是道家学派基本政治主张,无为不是统治者放弃统治,什么都不做,而是通过某种“无为”的方式以达到治理,其实质是“为无为而无不为”。其主要内容:一是君主无为。即统治者要小心翼翼治理国家,减少政治干预和政治活动,具体说就是要薄税敛、轻刑法、慎征伐、尚节俭。二是使民无为。就是要使民不想为、不能为、不敢为。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政治上和文化方面采取适当办法,消除能使民有为的条件。无为政治提出的依据是基于道家学派对“道”的考察。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因而人类社会要受到道的制约。道的本质是无,而人类社会的特点是有。有是对道的本质的背离,因而,理想的政治就要依据道的本质回归自然。“道”是“无为”而“自然”的,人效法“道”,也应以“无为”为主。庄子更看重道的自然本体和自然规律的性质,因而主张遵循道的自然和谐的本性来看待社会政治。他认为,天道循其自然之理运行,万物才得以生成。天道、帝道、圣道是相通的,其要决是虚静无为。所以政治上要无为,这才是对事物规律的遵从。

老子期待着使民不能有为,民风就会复归于善良、淳朴,社会也就好治理了。这实际上是一种愚民政策,体现了老子政治思想的本质。从统治者的角度来说,就是要求统治者遵循道的要求办事,以无为、不扰民的方式实现对社会的治理,这体现出了一种更为高明的求治方式。庄子的无为也是为了通过不扰民的方式取得更好的治理效果。

5、墨子是如何论述尚同政体的起源及其运作方式的?

墨子提出尚同主张的理论基础是关于国家、政治的起源和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墨子认为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人类历史上曾有一个“未有刑政”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人人都是平等的。但这却一个混乱的时代。其中一人一义,十人十义,导致社会冲突和斗争的出现。墨子认为,要想摆脱这种状态,就要将义统一起来,为此就要建立“刑政”,设立“政长”,政长之首是天子。然后由上到下建立一套政长系统,建立了政长系统就能够将社会上分散混乱的“义”统一起来,这就叫做“尚同”。义统一地由政长统一起来,再交给下面的臣民执行。在运作方式上,墨子认为,尚同的运作基本原则是下服从上,即下级层层尚同、服从于上级,最终做到所有臣民都同天子保持一致,以天子的是非为是非,实现思想和行为上的高度统一。墨子还认为,在法令的制定和执行方面,卿大夫、国君、天子掌握着“总义”、选义“的权力,经过层层尚同,最终将法令集中到天子手里,天子是最高统治者。

6、如何评价道家社会政治批判思想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

道家庄子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派对现实社会政治持批判态度,老子开启其端,从道出发,对统治者的严刑苛法和横征暴敛进行了批判,把当权者作为强调头子,认为正是他们的横征暴敛导致了百姓的贫困和他们的反抗斗争,这对促使统治者改良政治是有积极意义的。与老子相比,庄子的社会批判思想更为激进,他主张取消人的一切社会生活,使人彻底回归自然,过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庄子对社会政治的批判是激进的,他不仅鄙薄政治、权力、帝王、财富、名利,还对人的知识、智慧和仁义等道德观念和社会规范也全面予以否定。这种认识中蕴涵着与当权者的某种对抗,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有积极意义。不过庄子否定社会进步,否定人类文明多数成果,期望借此找到解脱和自由之路也带有明显的负面作用。因为人类回归自然的结果只能是更大的不自由。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回归自然只能给那些政治上的失意者和反对派提供精神出路,庄子的社会政治批判思想说到底还是帮了统治者们的忙。

7、简述墨家的尚贤思想?

尚贤思想是墨家的基本主张,在他设计的政治体系中,圣王、贤臣是一同天下之义,建立统治秩序的必要条件之一。墨子生活的时代,贵族政治是主流,各诸侯国君在选用官员时的基本做法还是任人唯亲。墨子不满于这种状况,认为有的诸侯国政治混乱的原因就在于不能任贤使能,针对这种情况,他主张任用有才能的人,而不再将选材局限于“富贵”、“亲戚”的狭小范围。在用人上要效法古代圣王,把那些真正有才能和德行高尚者挑选出来,给他们适当职位和相应的物质待遇,选用贤才要不拘出身。墨子主张官员要有一定的流动性,要能上能下,做到择优汰劣。墨子认为,贤能的标准是忠于君主,能为君主效命,又能

/ 19 治理人民,以满足君主政治需要的人才。使用贤才的方法是置三本,即给予他们必要的爵位、俸禄和权力,否则贤才难以树立权威,以发挥才能,实现治理。尚贤主张反映了士阶层的政治期盼。

8、法家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政治实质?

法家主张因时制宜,进行变法,并将之付诸实践。崇尚法治,以法为治国的不二法门是法家政治思想的显著特点。法家认为依法而治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原则,法是治国理民的根本手段,如果没有法令,就不可能达到统治的目的。法家思想家反对人治,认为人治随意性大,没有一定标准。人治将国家、政治寄托在君主一人的才智上,容易导致政治危机的产生。人治就要尚贤,而贤人对于统治国家和治理百姓来说并不是重要的。因此,人治不能保证治理国家,制定完备的法律并严格执行才是治国之本。法家认为法有定分止争,立公去私,鼓励百姓积极从事农战,增强国力的作用。在立法原则上,法家主张法要面向现实,因顺人情。无论是立法还是执法,都要遵照“立公去私”的原则,并严格执法。发应由君臣共守,法律一经公布,包括君主在内的所有人都应严格遵守,以法令作为个人言行的准则。

法家法治思想的政治实质:法家思想家们大讲法之公而不私,但是,在君主政治条件下,君主作为最高政治权力的所有者是高于法律之外的。立法、变法的权力既然掌握在君主手中,君主又是全部政治权力的拥有者,在这样的条件下,法律只能成为君主统治天下,谋取私利的工具。

9、法家权势思想的内容和政治实质是什么?

权势包括自然之势和人为之势,自然之势指在既定条件之下运用权力,君主本身是最高统治者,这就是自然之势。人为之势则是指在可能条件之下能动地运用权力。人为之势则是君主通过自己的后天努力所获得的政治上的权威;法家重视势的作用,认为法和术的运用都要以势为前提,没有权势,君主就无异于常人,法和术也就失去了依凭。重视权势是法家学派的普遍性认识。法家还提出了君主保住势的方法,即权势要集中,要善于借助外力,要发挥君主的主观能动性,不尚贤等。其权势思想的政治实质:势是君主进行统治的基本凭借,法家权势理论反映了法家对现实政治中,权力的地位、作用,特别是权力对君主专制的意义的认识。

10、法家术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政治实质是什么?

术就是统治者争权夺利、勾心斗角以及控制与反控制的手段。术既包括君驭臣之术,也包括臣弄君之术。术主要是君主用来控制和对付群臣百官的。它只能由君主独握。法家认为,治理百官是君主政治生活中的要务。权术是君主治吏的最佳手段,它对君主控制百官和保有权力具有非常的意义。术治的内容包括:在官员的管理上,要任能而授官,循名责实。在君主决策上,要兼听而独断,在权责分配上,要做到君主无为,臣下有为,统治者还要学会适当的阴谋之术。法家术治的本质是维护君主专制制度,保障君主的利益。在实际社会政治生活中,术的使用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利、权相争,使君主政治显得更加残酷和无情。

期末复习指导14秋——简答题(第八章)

1、如何理解秦代政治思想的主要特点?

秦代继续以法家思想为指导,并继承和发展了法家的思想,使法家思想走向了极端化,这是其政治思想的一个突出的特征。秦朝继承了法家的专制主义思想,认为思想的不统一与法令制度相矛盾,同时也有损于君主的权威,并主张与政治的统一相适应,要有思想上的统一,由此,秦朝坚持思想文化专制的主张,要求以法家思想同意全国人民的思想,并在政治上采取了“焚书坑儒”的措施,以期达到取消异端思想,实现思想统一、巩固统治的效果。秦代政治思想的特征还表现在:将法家思想极端化,论证君主纵欲享乐的合理性,主张君主应实行严刑重罚,轻罪重刑,并要求君主独断,使用督责之术驾驭臣民,使天下人不敢不从,以使臣民竭力为君主效劳。秦朝极端化的观点既不利于法家思想的发展,也不利于秦朝的统治。督责之术强化了君主个人的独裁,阻遏了统治集团其他成员参政议政的可能,使得秦统治者的应变能力急剧下降,最终导致了秦朝的迅速灭亡。

/ 19

2、贾谊的政治思想有哪些基本特征? 贾谊政治思想的特征有三点:

(一)贾谊对秦兴亡历史的总结与分析反思最为深刻。贾谊认为,秦统治者的致命错误在于没有进行政策调整。他认为,取得天下后,统治者就应该及时调整政策,施行仁政,以顺应人心。秦朝统治者却施行暴政导致民心背离,社会冲突不可调节,使得社会冲突加剧,事实上削弱了秦的统治基础,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二)政治思想以儒家为主,辅以法家;他主张实行礼治,他虽然重礼但不排斥法,而是主张礼法并用,其政治思想具有以儒家为主,辅以法家的特点。

(三)他使传统重民思想的认识达到顶点。贾谊继承了传统的民本思想,强调民的地位和作用,认为民是国家之本、政治之本。同时,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史上,他是唯一一个提出与民为敌而民必胜之的思想家,这是传统重民思想的认识顶点。贾谊关于强秦二世而亡教训的总结和重民思想等对于后世政治思想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3、董仲舒天人合一政治思想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答: 董仲舒把儒学与阴阳五行融合起来,重新塑造天的权威,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理论体系,即天人合一政治论。天人关系是我国古代政治哲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命题。在天与人的关系上,董仲舒认为,天创造人,天与人相通又涵容人,在天人关系中,天是第一位的,人是第二位的,天人之间实际上是一种主从关系。人必须服从天,遵从天的意志。奉天是处理人类社会政治问题的一条基本原则。在天人合一论的基础上,董仲舒提出了君权天予说,阐明君权的来源和权威性。他认为,只有君主才有与天沟通的能力。君主是受命于天,秉承天意来进行统治的。君权神授说直接导出了君尊臣卑,维护了君主的集权与专制。董仲舒还主张,天的权威是高于君主的,君主要受天的约束,如果君的行为不符合天意,不能以德为主治天下而出现失误,天就会以灾异对他进行警告,要求君主改正,适当调整政策。如果君主一意孤行,天就会给予责罚,必有灾祸降临。这就是所谓“天谴说”。天谴说的提出有其理论和现实意义。它有利于用天的权威来更有效地约束君权,也为臣民提供了批评政治、发表政治意见的工具。但天的权威极为虚幻,在没有制度保障的情况下,以天制约君权往往会流于空谈。天谴说体现了统治阶级自我调节的愿望,是其在政治上成熟的表现。董仲舒还借助天道运行的规律即阴阳之道,论证了三纲五常和封建等级原则的的合理性。董仲舒天人合一的政治思想,论证了君权至上的原则,在政治运作上能保证权力归属于天子,保证君主的权威,同时在政治运作上有保辅佐、化险为夷的作用,有利于提高统治阶级的政治适应能力。

4、什么是独崇儒术?董仲舒提出独崇儒术的依据和实质是什么?

汉武帝时期,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确立新的政治指导思想成为时代的课题。董仲书提出春秋大一统的思想,要求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他认为,大一统也包括思想文化上的大一统。思想统一是政治统一的需要与思想保证。他认为,当时思想领域内多种学说并存的状况不利于政治统一,是政策缺乏稳定性与连续性,因此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也即以儒家学说统一思想文化,作为政治的指导思想。这一主张得到汉武帝的采纳,儒学上升为政治指导思想。此后,经过几代君主的努力,入学在政治中的指导地位完全确立起来。依靠政治权力,儒学由民间学术一跃而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是中国政治思想演进中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思想文化专制发展的新阶段,也是君主集权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既维护专制等级,又重视德治教化,以缓和矛盾,较好地满足了统治者的多方面需要。历代帝王都尊崇儒学,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主流,对中国社会各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5、曹操人才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政治实质是什么?

汉末割据势力都十分重视延揽、任用人才,其中,曹操在人才选用、管理上表现最突出,成效也最显著。其要点有:第一,曹操对贤才作用和用贤重要性有着清醒的认识。基于对人才重要性的认识,曹操确立了重用人才的指导思想。第二,曹操认为贤才不能靠偶然的方式来得到,而应主动求取。第三,曹操改变了传统的用人标准。坚持从实际出发,扭转了重门第、重德行的传统,主张打破出身、门第、儒家道德标准的限制,选用有实际政治军事才干的人,扩大人才的选取范围,聚集天下人才,以形成高智能的统治集团。曹操的用人思想体现了一个政治家的务实精神,而且在实践中也取得了良好效果。拥有众多有实际才干的文臣武将,也是其得以在群雄纷争中脱颖而出取得优势的重要原因。

期末复习指导14秋——简答题(第九章)

1、如何理解唐代政治思想的主要特点?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各项制度都达到成熟阶段。相应地,政治思想进入综合、深化阶段,走向成熟。具体表现在:

/ 19(1)儒学复兴。经王通和贞观统治集团的努力,儒学由衰落走向复兴,重获主导地位。王通的政治思想以儒为主,也有佛道成分,体现了南北朝以来思想融会合流的趋势。

(2)当朝君主、大臣如李世民、韩愈等积极探讨为君之道,治国之术,使其达到相当高的水准。以唐太宗李世民为首的唐初君臣集团积极倡导重民和政治调节。民本是李世民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的突出部分。(3)对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争论做了总结。柳宗元作《封建论》一文,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的高度,论证了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性和郡县制的优越性,结束了汉魏以来在这个问题上的长期争论。他的观点“代表着郡县制的最高成就”,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2、李世民的政治思想有哪些基本特征?

李世民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以民为本,积极减轻民众负担,缓和与民的关系。民本是李世民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的突出部分,也是以其为首的统治集团的共同思想主张。民本思想认为民为国本,统治阶级在政治上要以民为本,围绕民本来制定和执行政策,其内容主要有:立君为民、民养君、民择君。民本理论表明统治者必须考虑和顾及民的欲望和利益,不能为所欲为。李世民的民本思想要求统治者崇尚节俭,轻徭薄赋,澄清吏治,它是对以往民本思想和实践的全面整理和总结,在实践上巩固了唐王朝的统治,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为唐的鼎盛奠定了基础。但它是以专制统治为前提和归宿的,与民主思想无涉。李世民极力争取君民和谐的君主政治,非常重视政治调节,虚心纳谏,鼓励进谏,从谏如流,形成了比较和谐的君臣关系,凝聚了统治集团的力量,稳定了政治,推动社会的复苏繁荣。其纳谏、求谏思想在历代帝王中是非常突出的。

3、韩愈道统论的政治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道统论是韩愈为强化儒学的真理性而提出的学说。唐代佛教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影响很大,佛道的流行引起尊崇儒学的士大夫的不满,他们主张排抑佛老。韩愈从维护儒学正统地位、维护封建伦理纲常及国家利益出发,坚决排斥佛老。他将道作为其思想的最高范畴,认为佛道之道与儒家之道有着原则性区别。他认为儒道以仁义为其核心内容,是一种伦理政治学说,它注重道德修养,积极参与政治,通过内圣外王解决人生和社会问题,具有强烈的入世性和政治性,有利于对国家的积极治理,对政治状况的改善有着极大的政治意义。而佛老之道则消极避世,无助于政治生活的改善。他提出的道统论着眼于社会政治问题的解决。韩愈提出了道的传承系统的问题,并虚构了一个道的代代相传的系统,即道统。道统的思维方式来自佛教。他认为道是一脉相承,儒学之道的产生远早于佛老,是华夏文化之正统。道的传承有圣王也有圣人,而孟子之后,儒家经学不能继承道,将道发扬光大,只重儒学的皮毛说法,而忽视其根本,结果导致儒学的衰微。解决的方法就是破除经学旧说,以道为核心,重建儒学,使儒道能够代代相传。而他自己就是这个任务的完成者。韩愈提出道统论的实质是:吸收儒家传统思想材料,并借鉴佛道,以道对儒家的伦理道德和政治原则做出新的概括和抽象,以提高儒学的理论水平,保证儒学地位,与佛道抗衡,同时更好地促进政治生活的改善。

4如何看待李世民和柳宗元的民本思想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

民本是李世民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的突出部分,也是以其为首的统治集团的共同思想主张。民本思想主要是:立君为民、民养君、民择君。民本理论表明统治者必须考虑和顾及民的欲望和利益,不能为所欲为。统治者既要统治民,剥削民,又不得不争取民。民本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能性。民本是一种治民安君的基本策略,包括:统治者无为节欲;因民心,从民欲;以农为本。治民应崇尚节俭;轻徭薄赋,不违农时;澄清吏治。李世民的民本思想是对以往民本思想和实践的全面整理和总结,在实践上巩固了唐王朝的统治,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为唐的鼎盛奠定了基础。柳宗元的民本思想主要有:君民关系上,以民为国本、君本;在官民关系上,柳宗元提出了“吏为民役”观点。柳宗元的民本思想对传统思想有突破之处,表明了他对现实政治、吏治败坏等不良现象的不满,反映了其对民众疾苦的深切同情。柳宗元是唐代进步的思想家、政治家。政治上,他维护郡县制、中央集权,关心民生,批判社会弊端,务实求治,勇于改革;学术上,他对传统思想既有继承又有所发展突破。

期末复习指导14秋——简答题(第十章)

1、如何理解北宋改革思想的主要特点?

内忧外患,恶化了宋代的政局,也深刻影响了宋代政治思想的发展,使当时形成了一股改革思潮。北宋的改革思潮针对现实社会政治危机而提出,大多着眼于现实社会政治问题的解决。范仲淹等人的改革思想以整顿吏治为中心,要求改革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制度,减少冗官,提高效率,他们主张对科举制进行改革,改变原来以辞赋取士的办法,着重考察应试者的政治知识和实际政治才能。在官员的选拔上,他主张要先考察侯选者的德行,再考察其他,他们还主张限制恩荫的数量和范围,以广纳贤才,革冗滥之弊。他们还

/ 19 主张改革官员管理制度,以实际功绩、才干作为赏罚依据,建立奖优汰劣的管理体制。范仲淹对军事问题也很重视,强调军事工作的重要性,重视对军事人才的选拔。李觏则注重改善国家财政状况,以达到富国的目的,认为国家应强本节用,发展农业生产,合理安排财政支出,解决财用问题。李觏还主张强兵,要求整顿军队,选连精兵强将,实行军屯制度,设置乡民间怒军,加强国防力量。他们的理论为之后的王安石变法在实践上和理论上提供了有益参考,是王安石变法的先声。王安石的变法思想中,也多侧重于财政问题的解决,要求国家应强本节用,发展农业生产,节约开支;注重人才,要求以实际才能为人才选拔标准,注重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同时,王安石还提出了变革法令的思想。务实求新,着眼于富国强兵,从经济、人才、军事等方面促进现实政治问题的解决,巩固宋朝统治,这是北宋改革思想的共同特征。

2、王安石改革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特征?

宋神宗在位期间,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被起用,主持政治改革,其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影响巨大。王安石改革思想的主要内容有:王安石改革侧重于解决财政问题,把理财视为政治的当然内容,为理财正名,要求以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作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解决财政问题的根本途径,重视节约开支的重要性。王安石还注重立法与变法,认为法之善恶关系天下之治乱,立善法是致治的关键。他鼓吹法令制度的改革,以之为政治上的急务,并付诸实践,他以法先王为指导思想,要求法先王之意,注重从现实出发制定法令制度,认为这样法令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认为法令要因时而变,以适应新的社会条件。王安石还非常注重人才,他批评了国家人才匮乏的现状,极论人才对改革求治的重要性,主张求才;他以是否赞同改革,主张变法,以及是否具有治国理政的实际才能作为选人标准,实行了一系列改进和完善人才教育培养的措施;在人才的选拔上,他注重自下而上选拔人才和以才取才,并对备选者的德才进行严格考察;在人才任用上,他注重因德授任和久其任。王安石变法对增强宋国的国力、巩固其统治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其改革只是立足于缓和社会矛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宋朝积贫积弱的问题,此外,王安石变法在实践中也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勇于进取,又非常务实,着眼于富国强兵,从经济、人才、军事等方面促进现实政治问题的解决,巩固宋朝统治,改革思想较为全面,这是王安石改革思想的基本特征。

3、如何评价郝经的用夏变夷思想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

为推动统治者接受汉法,以儒学为政治指导思想,郝经提出了用夏变夷论。郝经把道作为其思想的重要范畴和人类社会政治生活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提出了“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也”的主张。中国之道实际上就是儒道。郝经认为,作为中国之道,儒道是政治权力的理论基础,是权力合法性的来源,只有践行道,所获得的政治权力才是合法的。是否可以得到天命眷顾,与地域、民族无关,关键是是否符合道,民众对统治者是否服从也在于统治者是否依从儒道。郝经主张如果蒙古统治者能尊崇儒学,推行儒道,就可以合法地据有天下,统治汉和其他各族人民。郝经还要求儒生们认清形势,积极地与统治者合作,以保存和发扬儒学。郝经的观点是华夷之辨在当时的应用和发展,他认为异族统治者如果能够接受中原礼乐,也可以名正言顺地成为天下的主人,而这一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在文化上征服征服者的过程。郝经的这一观点表明儒家试图从思想上对蒙古统治者进行改造,使之代表汉族地主阶级的利益,即用夏变夷。用夏变夷也是儒家传统权变思想的一次运用,是权变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结合,其实质是在接受统治与蒙古统治者合作中保持和发扬儒道,这一观点消除了儒家与新统治者合作的心理和理论障碍,有助于使儒学得以保存和延续。用夏变夷体现了儒家文化强大的适应能力,客观上有利于汉蒙文化的交流,也使儒学得以保存和延续。

期末复习指导14秋—简答题(第十一章)

1、如何理解朱元璋集权思想的主要特点?

朱元璋在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极力树立君主的绝对权威,强化国家机器和对全国臣民的控制,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他认为元末社会混乱的原因是纲纪废弛,因此他以正纲纪为急务,整顿纪纲,采取君臣吏层层节制,吏臣君层层服从的体制,以保证君主的政令、意志得到严格、认真的贯彻。他还总结历史治乱兴亡的历史教训,进行制度建设与调整。修《女诫》严禁后妃干政;罢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反叛;废大都督府,保证军权由皇帝控制;借惩办胡惟庸之机,罢宰相,提高六部地位,使之直接听命于皇帝。通过这些举措,朱元璋的个人专制得到显著加强。朱元璋的专制思想与行为还扩展到思想文化领域。其具体做法有:一是遵奉程朱理学;二是以八股取士;三是大兴文字狱;四是禁止异端邪说。朱元璋认为,官吏是君与民的中间环节,官吏廉能与否及吏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君与民的利益。由于立国后仍有许多官吏吏治腐败,不听劝谕,胡作非为。于是他决定采取断然措施,整肃吏治,他严刑苛法,重典治吏,并注重惩戒教育,使之知法、守法、畏法。鼓励民众告奸,发动民众借助民众的力量来制约监督管理。朱元璋的政治思想代表了明清统治者集权与专制的思想本质。

/ 19

2、王守仁心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特征?

王守仁心学思想中,心有多层含义。心不是一个物质器官,而是指人的感知和认识。心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是身的主宰。它支配人的感觉器官,使人具有感知和认识能力,也支配人的行为。他认为内在的主观精神必然要与外部世界发生联系,物也在这种联系中产生。他夸大了认识能动性,认为正是因为心运动和与外界的联系,外物才存在、才有意义。事物无法独立存在,只是心的表现而已。总之,心是宇宙的本体,万物的本源。他把良知作为自己学识的核心。心的本质是至善之德,良知、天理则是心的不同表现。他从心为万物本源出发,进一步阐述了心与外部世界,主观与客观的联系。他提出了万物一体说。认为天地万物与人都是一体,他们彼此相通、和谐统一的基础就是心。良知贯穿于万事万物中都各种事物因良知而存在,又因良知而得以统一。他要求存理灭欲,通过省察克己致良知,破心中贼。他还要求将这种思想付诸实践,因而在知行关系问题上,提出了知行合一说,更强调行,以矫正当时普遍的重知轻行、知而不行的风气。

3、泰州学派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政治实质是什么?

心学在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分化,形成了十多个不同流派。其中以泰州学派最有特色。该学派发展了心学的世俗化倾向,并倡导平等思想。,该学派以王艮和何心隐为代表,其思想的主要内容有:⑴百姓日用之道――道的世俗化。王艮将道进一步世俗化。认为道的内家是百姓日用,并无神秘之处,百姓日用成为衡量道的标准,圣人之道也不能脱离百姓日用,否则便背离了道,属于异端。而且,圣人不能垄断道。道既然以百姓日用为内容和依旧,则不仅圣人、就是普通人也可以体道、行道。广大下层群众也可成为践行道的主体。王艮认为凡、圣之间没有根本差别,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上智下愚旧说和封建等级制度。⑵平等思想。王艮的平等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道先,人我平等。人我之间地位平等,相互承认、相互尊重,即实现人我的平等共处。其次身与道平等。在身与道的关系上突出强调身的重要性。王艮不仅强调人在与道、与他人的关系中的独立性和地位,还注重为此寻找现实基础,因而提出了安身、保身的问题。强调生计问题的重要性,尊重人的物质欲求,王艮还提出了人人君子的社会政治理想。何心隐也肯定人的自然欲求,认为声、色、味、安逸等欲求是与性相伴、与生俱来的,因而无可非议。所以他主张对人欲不能禁绝,而是要有所节约,即寡欲。他讲的仁义突破了传统的束缚,不再是等差之爱,而是将亲亲和尊尊的范围扩大为一切人。他的理想政治是君臣师友。他提出了君臣、师生、朋友关系的社会组织形式,即“会”。认为仅仅是根据达道的程度不同,人与人之间才有上下、师生之分,但“人人师友”,人与人之间应是没有政治压迫,也没有经济剥削的融洽和谐的关系。泰州学派从万物一体、人性自然出发,否定道的神圣性和凡圣差别,肯定个人利益和追求物质利益的合理性,向往人人君子、君臣师友的平等社会,有力地冲击了礼法各教等传统教条,批判了政治弊端。

4、什么是“破心中贼”?王守仁提出这一思想的政治意义是什么?

“破心中贼”就是“扫荡心腹之寇,以收廓清平定之功”。王守仁提出这一思想其政治意义是为了达到革除人们超出其社会地位的物质欲求和犯上作乱之心,即人欲。而保留良知、天理,回归封建道德。这样的人当然是纯善无恶的顺民。他认为用致良知教化民众,则有破心中贼的奇效,如果人人如此,统治就会安如泰山,通过强化封建道德来维护封建统治。

5、黄宗羲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什么? 黄宗羲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对君主政治的批判和反专制的思想。黄宗羲提出了君主与天下关系的问题。他从天下为主、其利为公、君主为客、其利为私的观念出发,对秦汉以来的政治体制进行了深刻剖析和抵制。认为君主制度的危害有:第一,君主视天下为自己的私产,拼命追逐和享受它,而人民带来无尽的苦难。第二,他认为封建法制为非法之法。第三,批判君臣主奴关系。他一反传统思想,提出新的治乱判断标准。他揭露了君主专制给人民生活、社会发展和政治生活本身造成的巨大损害,表现出强烈的抵制性,就如何改造政治体制、理顺政治关系提出了许多创见。黄宗羲崇尚三代政治。主张宰相理政、学校议政、方镇御边。黄宗羲认为明朝政治紊乱及其灭亡重要原因就是废除了历代相沿的宰相制。使君臣关系进一步恶化,君臣地位相差大,再无需君主礼遇之臣。同时不能弥补皇位世袭制的弊端,另外还便利了宦官专权,他主张由宰相领导六部、辅佐君主。黄宗羲吸收以往各代政治中有调节性功能的因素,提出学校议政的观点,希望由学校担负起对中央和地方政务的监察、品评的职责,以经常化、制度化的方式夸大政治参与、强化舆论监督。方镇御边是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调整。他认为分封制与郡县制各有其弊。他参用两者在边

/ 19 境设置方镇,主张方镇可享有自行征收田赋商税、辟招官员等方面的权利;其地位接近封国,这样有利于巩固边防。

6、顾炎武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顾炎武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其一,对以集权为特征的政治体制的批判。顾炎武也提出天下的概念,并把之置于国家之上,他认为一家一姓之兴亡并不代表天下的兴亡。保国家是君臣的责任,而保天下则低微如匹夫、妇者也有责任。这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观点的来源。区分了国家与天下,这就使人们能在更宽广的范围内认识探讨政治问题。顾炎武区分公私,以天下为公。他崇尚三代,认为三代公天下,以后则私天下,自君主化公为私之后,社会就陷入长期的混乱和不安之中,以权利私有为特征,以君主私利为依归的君主政治制度正是天下不治、弊端重生的根源。他对君主的尊贵性提出了怀疑和否定,认为君主不可作威作福,损民自足。其二,调整改革集权体制的设想。他认识到君主高度集权体制的弊端,因而主张对之进行调整,合理配置权利,以矫治君主过度集权之失。他认为当时政治体制上突出问题是:中央集权,地方无权。为了调整当时政治体制,他提出了中央、郡县、乡亭、宗族层层分权的设想。地方官实行终身制、世袭制,在人事、财政等方面予以较大的自主权。同时地方要接受上级的领导和控制。他认为这样即可使地方官关心地方事务专心治理,从容施政,同时也可以矫治分封与郡县之弊,而收到天下大治的效果。

7、王夫之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王夫之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

1、对政治体制的认识。王夫之也以天下为公,君为私,并极力推崇公的价值。在君民关系上他认为民是君存在的根基。他分析了君主制度的弊端。认为君主为了满足其物质贪欲而横征暴敛,造成了民众的痛苦;在君臣关系上他认为君主应尊重大臣,他不赞同君集权、臣无权的做法,主张授予臣子特别是宰相一定的权力;在社会历史观上,他认为历史是不断进化的,因此治国不必法古。他主要通变改制,反对美化三代,尽复古制的观点,并肯定了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进步性和必然性。

2、政治哲学上的成就。王夫之精研儒学,对佛道也有深入的理解。在对各家思想融会贯通的基础上,他综采各家所长,形成了内容丰富庞大的政治体系。A、理势关系与通变思想。在理势关系上,他认为得理自然成势,而顺势则必然合理。势中蕴含着理,理也要通过势表现出来,两者相辅相成不能截然分开;他认为时、势、事、理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鼓吹社会变革。B、理欲关系。王夫之肯定了人欲的合理性,认为理欲同源,理不能脱离欲而单独存在,将理欲绝对对立起来,存理灭欲是错误的。这种理欲观反映在社会实践上,就是要对人的物质欲求给予一定的满足,同时要注重功利,而不能空谈性命义理。C、道器关系。王夫之认为道为本,器为末;器具有普遍性;道器相须,两者是不可分离,相须相用的关系;在处理道器关系上他主张尽道审器,尽器明道,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他以这种观念认识社会政治领域中的问题。在法和人的关系上,他认为礼法体现道,人则能弘道,所以要结合两者,任人与任法并重不能偏废。政治、伦理原则同政治制度、人际关系也是道器关系的体现,由于道器是可以变化的,所以统治者要重视对政治制度和社会关系的调整。王夫之是传统政治哲学的集大成者。他对传统思想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达到了中国古代政治哲学发展的最高峰。在近代,其思想的价值为人们所发现和承认,对推动中国社会政治思想的变革和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

8、为什么说李贽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家中最具个性的人?

李贽的政治思想具有反传统的特征。李贽讲道是自然。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这个看法在理学思想的传承中具有叛逆性。他还提出凡、圣无别。认为,圣人能作到的,普通老百姓,甚至下等人都能作到。不要瞧不起民间普通老百姓。普通老百姓做不到的事,圣人也做不到。不要把圣人看得那么高。李贽还提出了男女平等问题。平等思想是到了近代社会以后,辛亥革命前,以至到1915年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转型过程中提出平等、男女平等、打破枷锁、打倒孔家店、批判封建专制主义、追求婚姻自由的。这些认识,其中男女平等,妇女解放非常重要,其思想源头可追溯到明朝中期李贽。李贽提出的问题非常深刻,他提出,尧舜与普通人是一样的。这是对等级制度的否定,男女平等是对三纲的冲击。这个认识是超时代了。李贽在王守仁心学上有所创造,提出童心说,根据童心,使得在认识上,人的主体地位得到张扬。童心是人本心最本质的东西,最真善美,最好的东西。这使得人在认识上的主体性体现出来。李贽对孔子的圣人形象提出异议。对儒家经典的神圣性提出质疑。他还攻击道统说,主张学术平等。李贽提出私利合理,反对儒家的利公去私,大公无私,否定儒家传统道德原则,道德理想。正因为李贽具有上述富于个性,富于批判性的思想而为封建社会所不容,所以他因“敢倡乱道,惑世诬民”而入狱,死在狱中。作为一个思想先驱,他的社会批判认识在中国政治思想里是绝无仅有的。

/ 19

中外歌舞电影的历程与现状 第3篇

在这种背景之下, 许多不同类型的影片随着观众旨趣和社会需求而产生、发展并繁荣起来。例如目前常见的几种类型影片:警匪 / 犯罪片、动作 / 冒险片、恐怖 / 惊悚片、灾难片、悬疑片、爱情片、喜剧片、西部片和歌舞片等。在这之中, 歌舞片对于从小学习音乐的我来说, 是念念不忘, 时常跃上心头的一种类型。

音乐是心灵的流淌 , 舞蹈是灵魂的释放 , 因而歌舞这种艺术元素可以非常自然地被应用到电影中去。歌舞片是电影艺术与音乐、舞蹈的美丽邂逅, 变化多端的音乐和独特曼妙的舞姿, 将观众带入了如梦似幻的世界, 带给人以纯粹的艺术享受。

作为电影类型片中的一种---歌舞片:包含了音乐、舞蹈、演唱、唱词等多种艺术要素, 这种声情并茂、雅俗共赏的风格使得影片能够在叙事的同时直观的表达出或浓烈或细腻的思想感情。这种叙事与抒情的完美结合所产生的艺术表现力使得人物的形象立体而充满血肉, 内心情感浓烈而富感染力, 在赋予影片别具韵味的艺术风格的同时, 更丰富了观众的观赏体验。因此这种类型的影片从一诞生便受到不同层次观众的喜爱, 并在随后的数十年中在世界各地生根发展。

一、好莱坞歌舞片的发展

长期以来 , 好莱坞歌舞片伴随着好莱坞电影工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变化, 同时, 在世界电影的发展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927年, 好莱坞影片《爵士歌王》正式公映, 这不仅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电影, 同时也标志着好莱坞电影中一个崭新类型——歌舞片的诞生。此后, 好莱坞的歌舞片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 《罗伯塔》、《42街》、《1933年淘金者》等, 都是这一时期的经典之作。

早期歌舞片是以百老汇的童话为主 , 为观众描绘出童话般的美好世界。1945年影片《齐格菲歌舞团》的问世, 则标志着这种类型的歌舞片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与此同时, 随着冷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 , 整个世界开始陷入动荡与不安中, 所以简单的爱情故事已经不能在满足观众的需求,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观众, 从制作上注重歌舞与情节的编排, 将艺术、形式、内容、叙事性和现实性相结合, 运用新的电影技术为歌舞片提供了更为多元的表现形式 , 在艺术表现力上也有了长足的进展, 让歌舞片从舞台剧的神话走向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这一时期的经典之作《红菱艳》、《锦城春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雨中曲》等影片。

1961年上映的歌舞片《西区故事》再次吸引观众的视线, 这一时期东西方冷战加剧社会又出现变动, 但这部既没有大牌明星坐阵, 也没有原作豪华的舞台模仿, 只是将传统歌舞片形式, 走出摄影棚 , 通过戏剧、歌剧和芭蕾舞完美的相结合, 把观众的视线带到曼哈顿西部的贫民区从而演绎了一出动人的爱情故事。通过这部影片所反映出的社会、艺术、和娱乐等多方面的价值 , 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歌舞片。之后上映的歌舞片作品《窈窕淑女》、《奥利佛》、《音乐之声》等也获得了巨大成功。好莱坞歌舞片所产生的乐观主义精神和社会影响 , 将歌舞片的创作推向了新的高潮。1978年《油脂》 (Grease) 的一炮而红则反映出歌舞片仍具有雄厚的观众基础, 这部影片受到美国电影核心观众——青少年的热捧, 仅投资600多万美元, 却获得了至今为止1.8亿美元的收益。

新世纪的到来, 好莱坞歌舞片的发展展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如本世纪初巴兹·鲁赫曼导演将歌舞片传统与现代意识和技术相结合 , 拍摄出了大型现代歌舞片《红磨坊》, 标志着歌舞片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同时, 美国校园歌舞片则成为了歌舞片的主要类型之一, 这类影片紧紧抓住美国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与心理世界, 一反传统爵士布鲁斯式的暧昧调情和缠绵忧郁, 而采用更加欢快热烈的歌舞风格, 并带着几分卡通人物的纯真俏皮。这类影片以2006年开始上映的《歌舞青春》系列为典型, 能够直观的反映出青少年群体的风貌乃至美国社会整体文化的变化, 从服装、娱乐、音乐、舞蹈等等结合当下青春校园题材使新一代青年文化得到展现。

二、印度歌舞片的发展

印度作为世界最大的电影生产国, 有近200多万工作人员, 年产800至1000多部故事片 , 每天观影多达1400万人, 每年观影人数达到36亿人次。其中90% 以上为国产影片。印度电影工业的年营业额近11亿美元之多。

宝莱坞电影是以孟买为中心, 印度每年制作的近千部电影中约百分之九十是歌舞片, 印度为世界奉献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电影传统, 以“无歌 (舞) 不成片”来描述印度电影。从《流浪者》风靡全中国, 到《印度往事》红遍全世界,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可印度电影依然是载歌载舞, 呈现一片繁荣。

与好莱坞歌舞片相比较, 印度的歌舞片拥有自身鲜明的特征。印度电影一般长度在2个半小时有时甚至在3个小时以上如此长时间的观看对观众的心理、生理有很高的要求, 特别是情绪的调节、注意力的集中最为重要。因此印度电影的一大特色就是:间歇性地歌舞被穿插在影片之中 , 变成调节情绪、注意力和控制观影节奏的一种有效手段。

对印度人来讲, 优美的音乐和绚丽的舞蹈代表着他们传统的生活方式, 也象征着他们的精神力量。在印度电影中不仅制造了华丽的布景和优美的音乐场景, 一定的叙事功能也由歌舞来担当, 是另一种叙事语言的表现形式, 承载着所想表达的喜、怒、哀、乐等。歌舞表现形式是印度电影的民族特色, 也是印度宝莱坞歌舞片至今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这种文化传统深刻地影响了当代印度的电影艺术。其中《流浪者》、《大篷车》、《勇夺芳心》、《季风婚宴》、《阿育王》、《宝莱坞生死恋》、《印 度往事》 (又名《拉嘎安》) 、《爱无国界》 (又名《印度情书》) 、《夺面煞星宝莱坞》、《三傻大闹宝莱坞》等等影片便是其中的非常优秀的作品。

上个世纪90年代末, 在日趋市场化、产业化、传媒功能的凸现。宝莱坞采用好莱坞的电影制作理念来制作电影, 保留歌舞段落的同时巧妙安排故事情节, 融入多方面新的视听元素, 使好莱坞大片式的影像风格和宝莱坞的民族特点相结合, 运用营销、艺人经济、融资等手段, 让印度歌舞片在未来的电影世界中开拓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三、中国歌舞片的发展现状

在六十余年的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中, 中国的歌舞片走过了一条非常独特的道路。早期的中国歌舞片曾以优美的动作和舞蹈来吸引观众, 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虽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歌舞片, 但借助了歌曲和舞蹈动作等肢体语言表现剧情和情绪。随后早期中国电影人学习成功的好莱坞歌舞片, 与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 拍摄了《渔光曲》、《马路天使》、《夜半歌声》等多部优秀影片, 使中国的歌舞片呈现一个小的高潮。50年代至70年代末, 虽说主宰舞台和银幕的是样板戏和革命题材, 但也出现过像《五朵金花》、《刘三姐》、《阿诗玛》等出色之作。虽然, 《摇滚青年》在80年代曾轰动一时, 然而, 歌舞片在80——90年代进入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的时期。

进入新千年以来, 类型化电影在中国的趋势越发强劲, 呈跳跃式发展, 08年一年, 出产影片400多部, 共取得40多亿元票房。与此同时, 中国歌舞片有复苏的迹象如:《像鸡毛一样飞》、《如果·爱》、《精武门》、《斗爱》、《高兴》等。

所谓电影的类型化, 指的是作为稳定的影片类型, 必须构成批量化的生产。如美国曾拍摄过60多部歌舞片分别在1943和1944年这两年当中。在中国电影市场蓬勃发展的今天, 歌舞片的创作并未能追随其良好的发展态势, 影片数量微乎其微, 票房收益也乏善可陈, 这不能不令人感到遗憾。

在中国电影类型化的趋向越加明显的背景之下, 发展中国的歌舞片不仅是观众与电影市场多元化的需求, 也是传承和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手段。

首先, 发展中国歌舞片有利于中国文化与歌舞等文化艺术形式的传播。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文化艺术形式在慢慢的消失。然而电影工业的超速发展 , 让艺术找到了新的载体, 以演绎、记录、传播和发展来发挥其自身的价值。以前少部分人在舞台、酒吧或游乐场来观看演出, 而电影进入有声时代后, 通过电影这个大众化的媒介, 使更多的人欣赏到舞台艺术。

那么, 如何通过歌舞片让更多外国人了解中国, 了解中国文化呢?笔者认为, 当下中国歌舞片可以与青春题材影片相结合 , 从而在剧情上丰富原本较为单薄的歌舞片;而从中国当代文学、各民族的优秀故事和特色音乐、舞蹈吸取营养则不仅可以使影片的可看性大大提升, 同时也是增加“中国化元素”的良好途径。

其次, 发展中国歌舞片是中国电影与电影市场发展的需要。歌舞片丰富了我们的视听审美, 现在又加上蒙太奇技术的运用, 向人们展示音乐和舞蹈赋予电影的非凡魅力, 如梦幻的歌舞场景, 充分展示了电影传媒作为一门新兴艺术的独特魅力。

在当今电影市场中, 歌舞片的商业价值不仅在于票房收入的有效保障 , 影片中的那些脍炙人口的歌曲被制作成唱片进行发售, 在影片未上映前就可以启到宣传作用从而为影片达到多方面收益, 充分发挥衍生渠道产品的价值 , 歌舞片的多元化也让电影本身和电影演员的影响力都得以放大和扩张。

四、结语

我国汉民族文化里最薄弱的是舞蹈, 其次是音乐, 可我国其他民族那种血液里流淌的歌舞基因是宝贵的, 歌舞片是建立在民族文化上的,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 从不缺少文化, 为什么就不能把独具特色的民族歌舞和文化叙事特征融入电影叙事以及人物塑造、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当中, 难道还没有认识到歌舞片的发展, 没有结合时代去创新, 还是人才和意识的缺乏。歌舞片也需要编导有深厚的音乐功底和丰富的叙事能力, 一部好的歌舞片不仅在剧本中歌舞音乐与故事情节的巧妙融合, 对演员良好的演技还有出色歌舞功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通过自己的演绎才能把歌舞与叙事融为一体达成歌舞的叙事功能, 中国歌舞片的发展应当叙事内容和国家民族文化特色相结合, 要讲中国人自己的故事, 贴近人们的生活, 引起广大中国观众的共鸣, 在音乐风格上歌曲除了要叙事以外, 曲风上要充分考虑到普通观众的品味和欣赏习惯, 如果太过夸张或者是戏剧化往往很难得到观众认可, 所以曲调优美和朗朗上口的歌曲是歌舞片打动观众的成功秘诀, 还有故事叙事必须具有合理性、大众性、时代性和民族性才有助于中国歌舞片在今后的发展。

摘要:歌舞片作为电影类型片之一, 主要依靠音乐、舞蹈、演唱、唱词等多种形式来刻画人物、参与影片叙事。本人针对好莱坞歌舞片、印度歌舞片和中国歌舞片的发展和现状进行分析, 从而对中国歌舞片的未来发展提出自己的观点。

中外动画电影的创作比较 第4篇

[关键词] 动画电影 主题 题材 艺术形象 台词 比较

中国的动画电影自上世纪20年代发轫,经历了令人骄傲的黄金时代和可圈可点的白银时代,终于在80年代末在美日动画的冲击之下逐渐衰微。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动画电影人经历了无数的探索和努力,1999年的《宝莲灯》收人了2000万票房,2001年的港产动画片《麦兜故事》为香港的动画电影更增添了一抹亮色。

21世纪以来的十年,中国动画电影失败不断,尝试不断,创新不断,终于在外国动画电源的强劲包围之下,争得了一席之地。《喜羊羊》系列电影的巨大成功功不可没。3D技术的日益成熟,制作水平的逐渐提高,与国外电影领域的直接合作,都是中国动画电影的显著成就。

然而,在强大的竞争对手面前,中国动画电影仍显稚嫩。如何才能让它迅速成长和强大起来呢?向竞争对手学习,向同行学习无疑是取得成功的途径之一。所以,研究外国动画电影,比较中外动画电影创作的差异,才能清楚地看到我们自身的缺陷,才能缩短我们与他人之间的差距。

中外动画电影创作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题

影响较大的美日动画电影总是表达这样一些主题:成长与救赎,环保与回归。

成长包括个体身体、心灵的成长,也包括整个人类的成长。救赎不仅是拯救他人,拯救族人,拯救地球,也拯救自己。在成长和拯救的过程中,勇气、爱、无私、坚毅等人类永恒宝贵的精神得以凸显。

在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千与千寻》中,十岁小女孩为了拯救双亲,经历了一系列冒险,最后回归本性,回到现实。冒险过程中她学会了忍耐,懂得了尊敬、善待他人,实践诺言等,她个人成长的历程实际上也是人类成长历程的缩影。

《狮子王》中的辛巴复仇的过程也是他成长的过程。辛巴从最初的逃离事实,无忧无虑地生活到后来神灵重现,被告诫要永远牢记自己的责任,最后终于被唤醒,实现了国王荣耀的回归。辛巴在森林王国里经历的生、死、爱、责任和生命中种种的考验,使它在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自然中,体验出生命的真义!

《玩具总动员》三部,呈现出逐步成长的过程,每一集相较于前一集都是一次成长。主人公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长大,玩具们在面临问题时做出正确选择,在一系列拯救事件中它们获得共同面对死亡的勇气和力量,它们的情谊变得无坚不摧。

环保主题和回归观念实际体现了现代人对文明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宫崎骏大师对此极其关注 。《千与千寻》中有“河神洗澡”的片段,“腐烂神”体内竟然都是工业废料、城市垃圾,这寓意着人类正在自食恶果。《魔女宅急便》中有一个写生少女,她隐居在森林中,过着完全脱离现代化的原始人一般的生活而且乐在其中。《幽灵公主》中,阿西达卡问犬神:“难道人类和山林就没有不争之道吗?”共存、和谐的呼声振聋发聩。

如《蓝精灵》中,蓝精灵们通过隧道来到现代世界,觉得河水好油腻,表达了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否定。结尾“屋子大了会让我们距离更远!”则表达了那种回归原始,放弃名利的观念。

更重要的是国外动画电影总能在不经意间把它所表达的理念传达出来,如《海底总动员》没有一句是说教的,可看过之后,孩子们都开始痛恨人类的捕猎行动,环保主义自然而然被接受了。

而相对成功的国产动画电影也都有类似的主题。如《马兰花》也被赋予了环保、生存、和谐、惩恶扬善的主题;《虎王归来》被赋予了人与动物和谐共存的主题,使人文关怀主题与当代社会紧密联系,以童趣的形式存在寄托成年人的梦想;《喜羊羊》系列则被赋予了更多的诸如环保、友爱、坚强、拯救等等主题。只不过《马兰花》的主题被人物形象的概念化和模式化所湮没, 《虎王归来》的主题则因用虎王的三句苍白无力的台词来表达,而使小孩子们一知半解,大孩子们则不屑一顾。连《喜羊羊4》都不能免俗,在台词里干巴巴地喊出了“梦想和童真”的重要性,让人哑然失笑。

相比之下,中国的动画电影的主题有的停留在道德说教的层面,有的变成了宣传的口号,表达过于生硬。2012年的《喜羊羊4》主题竟然是呼唤梦想和童真,好像在教育成人,可审美趣味却完全是孩子们的,而电影中针对孩子们的主题却很模糊,或者正像有人所形容的是没有营养的“糖水”。

二、题材

外国动画电影的题材多样,而且注重剧本的创作与改编,特别擅长对流行文化的把握和演绎。以迪斯尼为代表的好莱坞动画,选材特别广泛。他们对世界各国特别是欧洲、阿拉伯和中国的童话、神话、民间传说和名著故事进行改编,但用美国人的价值观进行重新改装。尽管这些题材来自异国,但经过“好莱坞化”后,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商业上的成功。如改编自中国题材的《功夫熊猫》、《花木兰》就属此列。

相比之下,中国动画电影的题材较为单一,除了羊狼故事演绎得较为成功之外乏善可陈。要么依靠那几个中国人早已耳熟能详的古老神话和文学作品,要么就是不断地翻拍。其实翻拍也不要紧,关键是翻不出“新”,时间长了,观众的兴趣也就打折扣了。我们不敢走出去,拿进来,不会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推陈出新,更不会把异域文化与自己的文化恰当地结合起来。

中国是一个文化灿烂的古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我们的历史和民族题材数不胜数,亟待我们去挖掘。可以说,我们几千年的文明,我们56个民族的文化宝库,是我们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我们大可不必自己束缚自己的手脚。中国动画电影只有重视历史题材和民族题材的开发和创新,提升中国动画电影文化的魅力和审美价值,才能创作出好的动画电影作品,才能使我们的动画电影有更广阔的市场,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我们的文化。

三、艺术形象

外国动画电影的艺术形象总是造型新颖、个性鲜明以至于过目不忘的。他们往往拥有简单独特易识易记的名字,有着特殊或可爱的表情和肢体语言,甚至有的动画人物具有独特的姿势和效果音。总之,他是唯一的。

《大力水手》的倭瓜脸、塌鼻子、瘦嘴巴、驼背的形象与他的大力特点形成鲜明的反差,总爱叼着烟斗的动作成了他的动作标志。

《花木兰》里的花木兰眼眉细长,五官娇小秀气,符合东方美女的特点。从军前的装束突出她爽朗、洒脱叛逆的性格;从军后的打扮英姿飒爽,生机勃勃,突出她的英勇气概。她的守护神木须龙瘦小枯干,一反人们印象中守护神和龙的形象,造成了反讽,形成了幽默的气场,反倒让人印象深刻。

《阿凡达》里纳威人身高3米多,四肢颀长,腰肢纤细,蓝皮肤,黄眼睛,长尾巴,集中了猫科和灵长类的精灵特点,视觉效果惊艳而震撼。

相反,中国动画电影中的人物设定常常片面简单,模式化。如葫芦娃七人长相差不多,只通过头饰和本领的不同区别身份,所以如果人物没有动作,观众就很难区分他们哪个是哪个。《宝莲灯》里的人物造型也没有突出“这一个”,三圣母的形象可以给七仙女,可以给织女,甚至可以给嫦娥。

当然,中国动画电影在这方面也并不是固步自封,但有时有点像邯郸学步,如《虎王归来》的人物造型像日本动画,动物造型很像迪士尼,多少有点四不像。

四、台词

大多数中国动画电影的台词设计都为小朋友量身定制,所以成年人常常觉得很不屑。可有的台词说教性又太强,搞得小朋友一知半解。近年来的新作这种现象有所改善。业界内外基本一致认为拓宽受众对象是国产动画电影的出路。所以,《喜羊羊》系列前三部基本是循着越来越成人化的路线走的。到《喜羊羊3》,电影中植入了大量网络热词,还有许多社会热点问题,如“我的狼生总是充满了悲剧和餐具”,“没钱买奶粉”,等等。结果影院里的大人们爆笑连连,可低幼年龄段的小朋友不免有点不知若云。《喜羊羊4》中这样的词有所减少,出现了“一定要hold住啊”这样的台词,可因为这个台词已经被太多地使用,缺乏新意,幽默不足,所以成年人观影时有点昏昏欲睡,有点百无聊赖,而小朋友对这个词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他们只是对“大火腿”津津乐道。受众到了《喜羊羊4》这又缩小了,不能不说是一种后退。

所以老幼皆宜的台词风格在中国动画电影中竟然成了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成人喜欢的,小孩子不懂;小孩子喜欢的,成人觉得幼稚。

而国外那些经典的动画电影就不存在这个问题。观《海底总动员》时,影院里老幼同乐,同时被吸引,同时被感动。《加菲猫》偶尔迸出的“至理名言”也令人深思,只不过年龄不同的观众思考的深度不同罢了。

不难看出,中国动画电影已经和正在向国外的前辈与同行虚心学习,但仍有很多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创作方面,我们必须把好主题关、题材关、艺术形象关和台词关。此外我们还应向国外同行学习他们的营销手段。有好作品,还要有好吆喝,这样我们的动画电影才能迎来新生。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1年度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校级科研项目(2011XJLXYB018)“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汪景然. 《虎王归来》:中国特色现代精神[N].中国电影报,2010-9-2(012)

[2] 张钰.从《千与千寻》看宫崎骏动画的成长主题[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10):70-71

[3] 单娟.好莱坞动画电影“成长”母题的表现方式探析——以《玩具总动员》 系列电影为例[J].今传媒,2011,(11):70-71

[4] 张贞,张梦砚.论宫崎骏动画电影的生态意识[J].电影评介,2011,(16):7-8

[5] 钟蔚.动画电影中人物形象设计审美探讨[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1,(2):1-3

[6] 朱晓菊,彭建祥.动画电影艺术创作素材的再挖掘与整合[J].电影评介, 2007.(14):19-20

作者简介

中外电影史【私家编导课件】 第5篇

万萍

2007年9月4日

? 嘉 ? 宝 ? ? 白 ? 雪 ? 般 ? 孤 ? 寂 ? 的 ? 面 ? 容

第一讲:电影的发明

? 卢米埃尔兄弟:纪录和电影叙事艺术的奠基

1、首次放映

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布辛大街14号咖啡馆中放映了他们的影片。这标志了电影的真正诞生。

2、最初的电影形态 《工厂大门》《火车进站》《水浇园丁》等早期电影作品 第一讲:电影的发明 ? 爱迪生的“电影视镜”

“只有每个好奇的顾客单独通过看片机看电影,才有可能挣到更多的钱。” ? 梅里爱的“银幕戏剧”

停机再拍

二次曝光

溶入溶出

“银幕即舞台”

第二讲: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形成 ? 鲍特的《火车大劫案》1903年

A、记录不完整的行动的单个镜头,由此奠定了剪辑理论的基础。几个不完整动作的平行剪辑成为电影的基本剪辑方式;

B、车厢的内景,用遮光进行背景放映与布景匹配而成的。

C、“山谷中的美丽场景” 第二讲

? 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1915年 A、450部短片的积累;

B、确立了以镜头作为电影时空结构的基本构成单位的原则; C、特写镜头,不同景别承担了不同的叙事功能; D、“最后一分钟营救”

E、把一个动作分成几个部分,由关键性的动作镜头代替场景中的动作完整表现。F、在好莱坞建立了豪华庞大的摄影城。第二讲: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形成 ? 大制片厂制度的形成

1912年,Carl Laemmle成立“环球电影公司” 1914年,Hodkinson组成“派拉蒙公司”

1913年,Sam、Jack &Harry创建“华纳兄弟” 1914年,William Fox成立“福克斯电影公司” 1914年,米高梅公司的最初三个公司初建。第二讲

? 经典好莱坞风格的形成

A、现实的幻象——棚内摄影与镜头的细致分切 ;

B、动作剪辑与连贯剪辑的一整套技巧的成熟;用光与声音技术的成熟.C、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以男性为中心的视觉观看模式。第二讲

? “黄金时代”的大制片厂制度

A、高度精细的组织分工。电影如同被拆解的部件在流水线上进行组装。

B、制片人制度。导演只有执行拍摄的分工,没有最终的剪辑权。制片人要高度控制影片的生产成本和投入产出比。C、明星制;

D、海斯法典。对镜头表现内容进行严格规范,使电影成为标准化产品。第二讲:好莱坞类型电影

? 电影的类型作为一种类型法则盛行于黄金时代的好莱坞,是一条不成文的制片规则,也就是对一些受欢迎影片的大量仿制,由此而形成的电影制作模式。他的风格特征是:公式化的情节、定型化的人物、图解式的视觉形象。? 这一提法适合于经典好莱坞时期。

? 类型是一种有变化和弹性的结构。当代电影具有类型融合的趋势,以及由于高科技的运用产生了一批新的类型

? 《金刚》《指环王》《星球大战》《无间道》《末路狂花》《七宗罪》《变脸》是否属于类型片? ? 《断臂山〉是否属于西部片? 第二讲

? 类型片的种类

歌舞片

乖僻喜剧

恐怖电影

强盗片

黑色电影

西部片 第二讲 ? 西部片

经典时期的好莱坞西部片是以19世纪下半叶美国西部拓荒时代为主要故事背景,反映文明与荒蛮、个人与社会、本民族与异族等基本矛盾的类型电影。

最具代表性的是导演约翰·福特的作品。

它在其后的电影创作中开始表达不同的主题,如五十年代的经典作品〈正午〉开始对自身的所谓文明人和律法进行反思,九十年代的〈与狼共舞〉彻底地颠覆了美国人对印第安人的描写方式。第二讲:好莱坞类型电影

? 乖僻喜剧,或称“疯狂喜剧”“爱情喜剧”

→一对欢喜冤家 乖 浪漫爱情喜剧→加快节奏 〒〒→ 僻

→唇枪舌剑 喜 →上层社会的性格缺陷与劳工阶层的结合 剧 ﹎﹎﹎﹎﹎﹎﹎﹎﹎﹎﹎﹎﹎﹎﹎﹎﹎﹎﹎﹎﹎﹎ 乖僻喜剧的原型是弗兰克·卡普拉导演的《一夜风流〉(1934)另两位主宰30年代疯狂喜剧的导演是乔治·顾柯《费城故事〉《休假日〉、霍华德·霍克斯(《育婴奇谭〉《妙冤家〉《二十世纪号快车〉)

(front)Billy Wilder, George Stevens, Luis Bunuel, Alfred Hitchcock, and Rouben Mamoulin(Back)Robert Mulligan, Wiliam Wyler, George Cukor, Robert Wise, Jean-Claude Carriere, and Serge Silverman.George Cukor, Audrey Hepburn

第二讲:好莱坞类型电影 ? 歌舞片

→将镜头解放,真正使歌舞片成为电影

①伯克利式风格→万花筒式镜头 →擅于拍摄华丽壮观的舞蹈场面

→在街上、在车顶上、在桌上跳舞

②金·凯利→舞姿性感,强调骨盆动作,赋予个性魅力

→古典歌舞片的集大成者,汇集各种风格与类型

→打碎了好莱坞歌舞片的浪漫传统

③鲍勃·福斯→打碎了完整的舞台镜头

→黑色的性爱,对死亡命题的迷恋,冷酷的现代舞蹈美学

第二讲:好莱坞类型电影 ? 黑色电影 FILM NOIR 经典作品有:1941年《马耳他之鹰》1944年《双重赔偿》1946年《邮差总按两次铃》1950年《日落大道》1951年《欲望号街车》

当代电影中具有黑色电影气质的有科恩兄弟的大部分作品、《惊世狂花〉《低俗小说》《七宗罪》《教父》《美国美人〉等。《色,戒〉

一般来自于三种犯罪类型的电影:强盗片、警匪片和黑色侦探片,表达社会黑暗、一种宿命观或不可知论,人生终结于无意义的荒诞感和虚无感。人物总是怀有愤世嫉俗、悲观厌世的暗淡情绪;

40年代经典的好莱坞黑色电影灯光暗淡,人物更加堕落,主题更加宿命,情调更加悲观;而在近代与当代黑色电影中,人物更加玩世不恭,对道德和禁忌充满蔑视,以一种存在主义者的方式生活;

在科恩兄弟和昆汀的作品中则表现为黑色幽默的成分,对死亡、血腥、犯罪等活动进行游戏与调侃。

? Film Noir ——首先是一种风格

①布光——大部分场景都是按夜光布景。大白天坐在室内也拉严窗帘关掉灯;低角度照明;不再将人物从背景当中烘托出来,而是站在阴影之中,布景与人物同样浓重或更加浓重;用低调摄影,常用逆光效果,或是来自一侧的强光,用这种大光比的布光、形成非常硬朗的摄影调子。

黑色电影的风格特征

? 不稳定的构图;用斜线和垂直线代替水平线,形状奇特的线条对人物进行切割;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常形成对人的分离和挤压;百叶窗的阴影效果突显人物的囚禁状态;经常使用摄影上的构图角度运动来控制场面。《公民凯恩》

? 黑色电影经典之作 ? 现代电影的里程碑

《公民凯恩》提供了一个现代的多元视点,这个世界不再是古典的简单冲突构成,而是无限复杂的个体和人的内心世界,真相与真理只是在相对意义上才能成立;打破了以往顺序的线性叙事方式,采用非线性的多元叙事结构,从多角度阐述对人的认识有了现代的理性和思辨色彩。

黑色电影的典型特征 第三讲:类型中的作者 ? 电影作者论

电影作者论——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法国“电影手册”派,法国新浪潮的代表人物特吕弗、夏布洛尔、侯麦通过他们的实践和论述提出的观念。他们认为作者电影至少需要符合以下两种特性:对影片的创作及制作过程有绝对的控制权,以及作品题材选取上一贯的个人主题延续。在这个意义上好莱坞只有极少数的导演能够称为电影作者,代表性的有默片时代的卓别林、格里菲斯,和四十年代的奥逊·威尔斯、五十年代的希区柯克等。导演的分野存在于欧洲导演和美国导演之间,相比于伯格曼、安东尼奥尼等,美国只有少数导演才能称得上是作者。第三讲:好莱坞电影中的作者 ? 希区柯克的代表作品

三十九级台阶(1935)蝴蝶梦(1940)

深闺疑云(1940)爱德华大夫(1945)

美人计(1946)后窗(1954)

眩晕(1958)西北偏北(1959)

精神病患者(1960)群鸟(1963)

玛尔尼(1964)等。

希区柯克电影的艺术

? 以非常高超的技巧完善了好莱坞的镜头表现力,成为好莱坞经典的镜头处理方式。

? 希区柯克最杰出的才能之一就是它能够采用一种构造和剪辑镜头的方式使观众掌握影片人物的思想。希区柯克运用剧中人物的主观视线镜头成为他创作中一贯鲜明的风格特征。? 希区柯克的影片中的核心问题是制造悬念,在他的电影中,没有一个细节是多余的,每个细节都是整个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而随着情节的发展,观众也逐步看清了整个结构的规律;

? 电影往往表现窥视与内心欲望的种种联系。希区柯克认为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喜欢窥视别人的人,一种是喜欢暴露自己的人。他的电影被认为是充分展示欲望的电影。第三章:早期欧洲电影的艺术探索 ? 英国电影运动与纪录片学派

1、电影历史上第一个电影流派——英国的布莱登学派——“我把世界放在你的面前”

2、苏联纪录片大师——维尔托夫——”电影眼睛派”——纪录高于排演

3、弗拉哈迪与《北方纳努克》(1922)——长镜头美学典范

4、当代纪录片大师——美国的怀斯曼“直接电影”——日本的小川绅介——“墙上的苍蝇”

20年代德国表现主义电影运动

? 表现主义的电影风格:对这个世界所产生的极度痛苦的内心世界进行外化表现的需求,被现实扭曲的残暴、疯狂、焦虑、孤独感的外化。

? 罗伯特·维内1919年导演的《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为诞生标志。

? 1927年弗里兹·朗格的《大都会》的上映标志着这一运动的结束。1919年《卡利加里博士的小屋〉

1、变形的头饰、棱角分明的倾斜建筑、手绘的布景、尖锐的棱角、古怪的几何图形以及浓黑的影子,摄影角度古怪奇特,照明阴沉朦胧,构造一个精神错乱者的噩梦。

2、反对传统绘画中的中心透视,用表现式的布景取代了以前模仿自然主义的布景,用平面化的构图和夸张的色彩以及变形的扭曲的线条,直接表达人的赤裸的内心。

3、演员与背景风格结合,做出夸张的动作和表情;演员的服装与背景一致,加入到整体的构图中;表演会不自觉的舞蹈化,融合到周边的环境中。

二、30年代法国诗意现实主义

? 20年代法国印象派电影——路易·德吕克、阿培尔·冈斯、爱浦斯坦

”上镜头性”:影像被赋予神采,一种诗性。人的主观感受与自然景物相交织,显示人的精神状态和真实情绪。用线条、构图、光影、节奏拓展了镜头内部的表现力。

? 20年代“纯电影”——《机械的舞蹈》《幕间休息》——雷内·克莱尔

? 20年代“超现实主义电影”——布努埃尔《一条安达鲁狗》

? 诗意写实主义——法兰西精神文化的诗意再现。

卡尔内1938年的电影《雾码头》——卑微人生中追求诗意与宿命的结局。用阴雨潮湿的砖块街道,灰暗、迷雾重重的摄影效果表现了诗意现实主义的典型风貌。

达利的超现实主义绘画

卡尔内的《雾码头》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大师——让·雷诺阿

? 最为重要的两部电影——1938年《大幻灭》1939年《游戏规则〉 ? 全面系统地运用“景深长镜头”,对传统的电影美学、镜头剪辑方式进行语言革新。

? 巴赞的评介:

在雷诺阿的影片中,画面尽量采用景深结构,等于是部分地取消了蒙太奇,而用频繁的摇拍和演员的进入场景取代。这种拍法是尊重戏剧空间的连续性,自然还有时间的延续性为前提。

? 长镜头理论的实际意义是:

反对对电影场景过于频繁地切割;反对由于切割带来的对于观影者主观感受的明显限制;从而在电影作品形式层面上维持了观众对电影时空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感受。

第三章:早期欧洲电影的艺术探索 ? 20年代苏联蒙太奇学派的美学探索

何谓“蒙太奇”

montage,法语,建筑学用语,有组装、构成之意。在电影中简单来说是指不同镜头、段落、场面的分拍与组装。a镜头间的冲突

b动作与形象的分解和组合 c场面与段落的结构方法

d视觉形象的快速转换和高频率交叉 ? 库里肖夫效应

镜头只是半成品,组接产生意义。? 爱森斯坦

强调镜头之间的冲突和斗争,两者结合会产生新的意义,1+1大于2“两个结合的镜头并列并不是简单的一加——而是新的创造。” 爱森斯坦蒙太奇美学的两个重要概念 杂耍蒙太奇

在我们的戏剧概念中,杂耍是一个特殊的时刻,其间一切元素都是为了促使把导演打算传达给观众的思想灌输到他们的意识中,使观众进入引起这一思想的精神状况或心理状态中。„„我们不是静态地反映事件,那样,一切手段就限于表现动作的合乎逻辑的推进了;我们提出的是一个新形式:不拘陈规的杂耍蒙太奇。这种手法在内容上可以随意选择,不受剧情约束(不过,选择要符合剧情含义)促使造成最终能说明主题的效果。——爱森斯坦 理性蒙太奇

通过非叙事关系的镜头间的剪辑来创造理性和思想。苏联蒙太奇与好莱坞式剪辑的差异 ? 对于美国交叉剪辑的平行方法,我们却相反地建议把剪辑的对比融合到一起;蒙太奇隐喻。美国电影的剪辑能够创造环境气氛,刻划人物性格,交错主要演员的动作和对话,加快追逃双方的动作。但格里菲斯一直停留在描绘和客观的水平,他并没有通过镜头的并列组接以形成含义和意象。——爱森斯坦

? 水和眼睛的画面表示流泪;耳朵靠近门的画面=听;狗+嘴=吠;嘴+孩子=号叫;嘴+鸟=歌唱;刀+心=忧伤,等等。可是这就是蒙太奇!是的,这就是我们在影片中所做的事,把那些属于描写性的,意义简单,内容平常的镜头——变成理智的镜头组合。? ——爱森斯坦 1925年《战舰波将金号》——奥德萨阶梯

爱森斯坦多用蒙太奇表现对立的主题,往往把单独的镜头剪辑成互相冲突的镜头。利用冲突对立的对角线,冲突对立的观念,冲突的内部构图来完成蒙太奇段落。

? 电影的时间不等于发生的实际时间而是取决于观察的速度,电影的空间是把不同地点的镜头连接起来组成电影的空间,所以蒙太奇表现了剪裁综合的时间,压缩重组的空间。

A、用镜头切割空间,整合、扩大空间,重组空间。

B、用镜头打碎时间链条,延伸或压缩时间,重塑时间。把在同一时间发生的不同空间的事,分别拍摄,再连接在一起,使单位时间延长;对同一空间的动作从不同角度进行拍摄,再把这些分解了的动作,反复、清晰地呈现。C、交叉剪辑中运用对角线构图剪辑; D、画面内部构图的线条造型 第四章: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

? 二战后在意大利兴起的一项电影创新运动,从1945年到1951年持续了大概六年时间。维斯康蒂的影片《沉沦》1942年,德·西卡1942年《孩子们在注视我们》被认为是先驱作品。战争使摄影棚和制片厂严重损坏,录音技术的提高。1945年罗西里尼拍出《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是新现实主义的真正开始,1948年《偷自行车的人》把视线从游击队的英雄故事转向当下的社会问题。1946年《游击队》《擦鞋童》维斯康蒂《大地在波动》1947年,1951年德·桑蒂斯《罗马11时》德·西卡《温别尔托·D》。

? 创作六原则:柴伐蒂尼提出“用日常生活事件来代替虚构的故事”“不给观众提供有出路的答案”“反对编导分家”“不需要职业演员”“每个普通人都是英雄”“采用生活语言”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美学 ? 叙事

日常生活的非戏剧性

非好莱坞式的因果叙事

生活的偶然性

没有答案的结局

追求“一人一天中的90分钟”

? “与戏剧性的省略交代叙事相反,德·西卡竭力把一个事件分成若干个小事件,再把小事件进一步细分,直到我们对时间久暂的感觉达到极限。”——巴赞

? “如果说事件本身是自足的,导演无需利用摄影机角度或方位再加以阐释,这是因为导演已经到达了这种完美的亮度,它足以使艺术能够最终揭示出酷似艺术的大自然原貌。”——巴赞

? 长镜头的美学 长镜头美学

? 长镜头美学特征:a画面采用景深结构;b用镜头的摇拍和演员的调度取代镜头的分切再组合;c尊重空间的连续性和时间的延续性。d长镜头有利于表达现实的含糊性和完整性.? 被禁用的蒙太奇

“若一个事件的主要内容要求两个或多个动作元素同时存在,蒙太奇应该被禁用。”

“只要把被蒙太奇分散处理的各元素集中表现在一个选择恰当的镜头中就可以了。” ? 电影是什么?

一部电影史就是不断打破画框、解放空间的历史,只有在时间的流程中展现开放的立体空间才是真正的电影形态。

新现实主义之后 ? 费里尼的电影

代表作品:1954年《大路》 1957年〈卡比利亚之夜〉 1960年〈甜蜜的生活〉 1963年〈八部半〉 1972年〈罗马风情画〉

? 安东尼奥尼的电影

代表作品:1960年〈奇遇〉 1961年〈夜〉 1962年〈蚀〉

1964年〈红色沙漠〉 1966年〈放大〉

1970年〈扎布里斯基角〉 1972年〈中国〉

1975年〈职业:记者〉

1982年〈一个女人的身份证明〉

第五章:法国电影新浪潮 ? 前期的理论背景

1948年,阿斯特吕克提出“摄影机——自来水笔”观点。他认为“电影将慢慢地从视觉的、为图像而图像的、直接的故事的、具体的专制统治下摆脱出来,以便成为一种与书面语言同样灵活、同样精细的书写方法。”电影成为自由时空的书写工具,是一种写电影的方法,追求个人意念的自由表达,对电影表现力的信心。? 新浪潮的兴起——对传统电影的全面挑战

1、主题上的反传统——对现有的虚伪道德观念的反叛,呈现个人在现代社会中的迷茫、虚无,价值意义的失落、对法制的蔑视、对人的彻底怀疑,显示了战后个人的存在主义式的生存境遇。

2、自然主义的摄影风格

3、无技巧剪辑、无规则跳切

4、自由的时空观念——和现实世界的混乱感受相关,或者说是找到一种新的方法表达现实社会的生存感受

第五章:法国电影新浪潮

? 电影手册派:戈达尔、特吕弗、侯麦、夏布罗尔等

? 左岸派:阿伦·雷乃、玛格丽特·杜拉、瓦尔达、路易·马勒、罗勃-格里耶等

? 另类作者戈达尔

戈达尔对于电影最大的贡献在他彻底颠覆了传统电影体系,大到主题、情节、题材、结构;小到各种各样的技巧和方法。在这个基础上,戈达尔自创了一套电影体系,并被后人留用到了今天。而戈达尔对于跳切这种技巧的运用最能体现他电影观念的精髓。? 戈达尔式跳切

跳切是在指在时间连续的状态中,镜头的剪接明显得出现断裂。具体表现为破坏时空和动作的连续性,将导演认为所要重点表现的东西通过跳跃式的组接方式进行突出,而省略不必要的东西。第五章:法国电影新浪潮 ? 左岸派的作者电影

阿伦·雷乃——作者电影的典型代表

从《夜与雾》到《广岛之恋》——对战争与人性的反思;关于记忆与忘却的思考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对现实的彻底破碎与重组 从《我的美国舅舅》到《吸烟不吸烟》——多彩的风格化叙事

第六章:日本电影的艺术创作 ? 三四十年代的日本电影

日本电影工业在1923年的大地震后迅速成长, 30年代的日本电影以松竹、日活、东宝三家大公司为主,采用灵活的制片厂制度带动了日本电影的兴盛。从30年代开始一直延续到50年代后期一直是日本电影的黄金时期,成就了一批世界级的电影导演,主要的影片类型被划分为时代剧和现代剧两种,他们鼓励导演专注于特定类型,创立个人风格。

? 30年代日本最具影响力的导演是小津安二郎和沟口健二,在1943年黑泽明以他的第一部作品《姿三四郎》崭露头角。第六章:日本电影的艺术创作 ? 小津安二郎

小津20岁进入松竹公司,1932年《我出生了,但„》确立风格。该片成为默片时代的杰作。战后,小津创作《麦秋》《晚春》等片,1953年《东京物语》是小津最或认可的作品。1958年《彼岸花》是他第一部彩色电影。1960年《晚秋》。1962年《秋刀鱼之味》为小津遗作。从1927年处女作《忏悔之刃》开始,小津共拍过54部作品,跨越默片时代、黑白片时代和彩色片时代,共计40余年的创作。

? 镜头风格:仰拍、摄影机固定、静态近距镜头、稳定的画面景别镜头、空镜头的韵味、剪辑的独特方式、方正构图„

? 沟口健二

沟口健二最初为日活公司工作,后独立制作。他在逐步成型的镜头风格中确立了以长镜头、远距离拍摄、动态的摄影机、广角镜头、戏剧化明暗配合的灯光、缓慢的节奏等创作方式,运用全景镜头,溶与淡的场面转换技巧,斜线构图等画面构成方式。内容上专注于不幸身世的女性形象的刻画,对被动承受命运的女性充满关注与同情。

? 他从日本的绘画风格中寻找镜头的表现方式,呈现了一种独特而高雅的气质。被评价为具有“不朽的构图、华美的画面”

? 代表作品:1952年《西鹤一代女》1953年《雨月物语》1954年《山椒大夫》《近松物语》1955年《新平家物语》等片让沟口健二获得了国际性的声誉。

? 黑泽明

年轻时进入东宝公司。1943年创作处女作《姿三四郎》其中运动的武打动作、精简的剪辑、慢动作、镜头角度的突然变换,等等技巧方式称为香港武打片的滥觞。1951年《罗生门》获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为世界所惊叹,影片所探讨的人性的私欲以及相对主义和怀疑论的态度与西方兴起的现代主义思潮贴合。同时让他获得世界性声誉的还有1954年的《七武士》1957年《蜘蛛巢城》1973年《德尔苏·乌扎拉》1980年《影子武士》1985年《乱》1990年《梦》等作品。日本电影新浪潮 ? 今村昌平

赤桥下的暖流(2001)??

鳗鱼(1997)??再获金棕榈

楢山节考(1983)?? 第36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日本昆虫记(1963)??

猪与军舰(1961)?

宣称自己的兴趣在于: ”人体的下半部分

与社会阶层的底层部分”? ? 大岛渚

大岛渚从首部作品开始发现自己电影的主题:现代社会的本质就是残酷。传统日本电影的规范、庄重静穆的美学、抒情的风格等一整套系统被打破和否定,运用摇晃的长镜头、颓废的情绪、放纵的人生、彻底否定构图的规则等方式形成自我风格。

作品: 御法度(1999)?? 马克斯我的爱(1986)?? 爱之亡灵(1979)?? 感官世界(1976)?? 青春残酷物语(1960)爱与希望的街(1959)第七章:新好莱坞电影 ? 大制片厂制度的危机

A、观众数量以及影片产量大量减少;

B、电视的兴起:推动电影大型视觉奇观、彩色、立体声、宽银幕等风格化表现; C、郊区运动 D、“派拉蒙”诉讼,在1958年大制片公司放弃放映系统的控制权。? 反叛的60年代

政治上的动荡;越战;女权运动、言论自由运动、民族运动、性解放运动;垮掉的一代、摇滚、嘻皮士;美国社会的信仰危机、社会价值体系的崩溃。

第七章:新好莱坞电影 ? “新好莱坞”的特征

1、新的观念激活传统的类型片

2、欧洲电影观念与好莱坞电影传统的结合

3、创作主体是一批电影学院学生,对作者电影极为认同,要表现新的、非主流的个人。? 以一批电视人开始进入电影创作群体为开端。1967年《邦尼与克莱德》 1967年《毕业生》 1969年《逍遥骑手》

? 1967年阿瑟·佩恩导演《邦尼与克莱德》

? 1967年迈克·尼科尔斯导演《毕业生》

《毕业生》是美国青春片的典范之作。影片贴合以流行音乐为背景进行快速的蒙太奇剪辑的电影潮流。以错乱的时空剪辑、精巧的空间调度表现青年一代人迷茫、无序的生活。在内容上则直接书写了美国核心家庭道德、价值观念的崩塌,青年一代价值认同的失落所产生的情感迷茫,对他们的情感、性、人生等问题进行表述。

? 1969年丹尼斯·霍帕导演《逍遥骑手》

《逍遥骑手》的出现让好莱坞淘汰了整整一代的电影制作人员。电影表现用嘻皮士、摇滚乐和毒品点缀的美国之旅,场景转换极富特征。摇滚乐与戈达尔式的跳接结合。更符合一代青年人的影像需求与价值需求,节奏鲜明并充满青年人自由、恣意的秩序外生活。第七章:新好莱坞电影

? 新好莱坞的电影小子们 Film Brats 出生于40年代左右学院派的“电影小子”——马丁·斯科塞斯、科波拉、卢卡斯、斯皮尔伯格等

他们的作品在70年代成为新好莱坞电影的象征。

? 新好莱坞的旗手——科波拉

1、对欧洲电影的推崇,推崇欧洲艺术电影的故事讲述方式、个人化风格、哲学性的思想内涵;

2、体制内的作者

3、创作了一批深具人文反思价值的作品,超越其年龄的成熟。1970年《巴顿将军》编剧 1972年《教父》

1974年《对话》 1979年《现代启示录》

? 新好莱坞与传统好莱坞的关系

《教父》

1、新好莱坞没有反传统,而是赋予传统类型以新的生命力,在尊重商业规律的前提下进行个人的艺术表达;

2、将类型的风格化视听语言用作特定的内涵表达;

3、既有传统类型中的英雄义气的申张、男性对家庭的职责,同时又展现了个人权利扩展过程中的情感异化,作品又将人生与人性的思考注入类型的叙事规则中。第七章-新好莱坞的“电影小子”

? 纽约“小意大利区”的记录者——马丁·斯科塞斯

擅长表现孤独与暴力的风格派导演,擅长使用令人眼花缭乱的运动镜头,擅长表现阴暗杂乱的纽约街头生活,被称为“社会派导演”

1973年《穷街陋巷》 1975年《出租车司机》

1980年《愤怒的公牛》 1988年《基督最后的诱惑》

? 商业天才——斯皮尔伯格(“尊重伟大的电影传统”)

两类作品:

1、“快餐电影”(fast-food movies)1975年《大白鲨》1982年《外星人ET〉;“夺宝奇兵”系列;90年代的《侏罗纪公园》等片。

2、倾注了更多导演功力和个人身份情感的影片:1985年《紫色》1987年《太阳帝国〉90年代的《辛德勒名单》《拯救大兵瑞恩〉

? 高科技“教父”——卢卡斯

1977年《星球大战》引发了好莱坞科幻电影的热潮,推动了新类型片的生产;后专注于电影高科技(光影魔幻工业公司)ILM 第七章:新好莱坞的尾声与独立电影的兴起 ? “新好莱坞”作者与类型传统

1、熟悉传统、热爱传统、尊重传统

2、巧用传统、改造传统、发展传统

3、在尊重商业规律的前提下进行个人的艺术表达。? 1975年之后新好莱坞运动已经进入尾声,斯皮尔伯格、卢卡斯等人的创作已经进入好莱坞的商业体系内,不再像前期的作品那样体现政治反叛、性解放、推崇欧洲艺术电影、推崇个人化的风格。大多数年轻导演都瞄准浅近易懂的故事,亲近主流电影故事讲述风格。? 1980年代的好莱坞电影圈出现了“电影小子”之后的第二代导演群体,主流商业电影以罗伯特·泽米斯基(《回到未来》)詹姆斯·卡梅隆(《魔鬼终结者》)为代表,倾向于制造宏大的数字神话和科幻题材。

第七章:新好莱坞运动之后

? 好莱坞商业体系之外的独立电影创作

1、英国隐士——斯坦利·库布里克

库布里克一定程度上是“新好莱坞”运动的先声,1968年作品《2001:太空漫游》既是科幻电影的伟大代表,又有欧洲电影晦涩蒙胧的意象表达。引起巨大影响的还有70年代的《发条橙》,80年代的《闪灵》《全金属外壳》,90年代的《大开眼界》。

2、纽约知识分子——伍迪·艾伦

当代喜剧电影大师,对知识分子生活进行讽刺嘲讽,并继承了好莱坞的荒诞喜剧传统,又推崇瑞典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的创作。他的作品塑造了经典的犹太知识分子,神经质的、高度紧张的、不安全感的形象。

代表作品:70年代的《性爱宝典》《安妮·霍尔》80年代的〈开罗紫玫瑰〉〈汉娜姐妹〉〈星尘往事〉〈无线电时代〉,90年代的〈人人都说我爱你〉〈子弹穿越百老汇〉

3、复兴黑色喜剧——科恩兄弟的电影

中外教育电影名录 第6篇

——张荣伟老师推荐

《三毛流浪记》《赵氏孤儿》《流浪者》《天堂的颜色》《天堂电影院》《听见天堂》《叫我第一名》《地球上的星星》《小孩不笨》《卧底学园》《中央车站》《小鞋子》《跑吧,孩子》《上学路上》《朱诺》《简爱》《雾都孤儿》《信任》《成长教育》《苏菲的世界》《早熟》《少年犯》《十三棵泡桐》《女生向前翻》《豆蔻年华》《红衣少女》《女大学生宿舍》《高三》《高考1977》《阳光灿烂的日子》《17岁的单车》《青春万岁》《迟到的春天》《录取通知书》《三傻大闹宝莱坞》《考试一家亲》《苗苗》《孩子王》《一个都不能少》《天那边》《美丽的大脚》《草房子》《风凰琴》《我的教师生涯》《我的父亲母亲》《烛光里的微笑》《心灵渡口》《孔子》《鲁冰花》《浪潮》《四分钟》《弦动我心》《摇滚校园》《放牛班的春天》《霍兰先生的乐章》《音乐之声》《死亡诗社》《春风不化雨》《心灵捕手》《心灵访客》《热血教师》《吾爱吾师》《黑板》《街头日记》《蒙娜丽莎的微笑》《乡村女教师》《城市广场》《我的老师》《麻辣教师》《女王的教室》《金八先生》《山村犹有读书声》《裂缝》《她比烟花寂寞》《兰迪·波许教授的最后一课》《相约星期二》《看上去很美》《孩子在看着我们》《美丽人生》《蝴蝶》《回归》《长大成人》《光辉岁月》《海上钢琴师》《小猪教室》《入殓师》《雨人》《姐姐的守护者》《写给上帝的信》《唐山大地震》《我的左脚》《阿甘正传》《当幸福来敲门》《儿女一箩筐》《公民凯恩》《肖申克的救赎》《教父》《海洋天堂》《千与千寻》《新来的李老师》《转校生》《青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中外电影史考试复习题】相关文章:

中外音乐史复习提纲12-02

中外文化交流史复习12-02

中外作品05-09

中外学校06-06

中外教师合作05-05

中外合资05-14

中外联合论文06-04

中外文化比较06-08

《中外医疗》杂志01-10

中外音乐交流05-04

上一篇:2022年三八妇女节讲话稿下一篇:志愿者工作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