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可以永恒的吗

2024-05-10

生命是可以永恒的吗(精选8篇)

生命是可以永恒的吗 第1篇

脸上长毛,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但很多女性认为,脸部长毛不好看,影响形象,那么,脸部可以脱毛吗?脸部的毛,像腋下,大腿,胳膊上那么容易脱掉吗?如果可以脱毛的话,那么大概得多钱呢?脱掉以后还会不会再长出来呢?今天就来具体了解一下这个问题。

脱毛是指体毛过长或过于浓密,特别是一些女性唇部汗毛浓密,看上去像长了胡子一般,严重地影响女性的外观形象。通过脱毛技术及产品祛除腋部、腿部、手部等部分的毛发,达到干净美观的效果。目前由于对时尚的追求,个别男士也会对过旺的络腮胡子进行脱毛。

临床可见体毛过长或过于浓密,特别是一些女性唇部汗毛浓密,看上去像长了胡子一般,严重地影响女性的外观形象。临床上常用永久性和暂时性两种方法来脱毛。他的定义是,因遗传因素、雄激素和内分泌疾病而导致毛发过密,因此通过脱毛技术及产品祛除唇部、腋部、腿部、手部等部分的毛发,达到干净美观的效果。

永久性脱毛是利用脱毛激光产生超高频振荡信号,形成静电场,作用于毛发,破坏毛囊,使毛发脱去,并且不再长出新毛,达到永久性脱毛的效果。暂时性脱毛是利用脱毛剂或脱毛蜡等将毛发暂时脱去,但不久还会长出新毛。脱毛剂包括脱毛液、脱毛膏及脱毛霜等。

很多人还有疑问,脸上脱毛贵吗?其实,这个要看具体情况,一般来说,毛发越浓,质地越硬,脱毛成本越高,价钱也就越贵。如果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不妨咨询美容医院医生。

生命是可以永恒的吗 第2篇

首先,记忆力是可以提高的,记忆力、注意力就跟肌肉一样,可以通过有计划的训练明显的改善有意识的记忆力。

比如记住圆周率后100位非常容易,快一点的话普通人不到半小时就可以,职业一点5分钟之内可以,但如果想挑战一下世界记录,就必须要使用专门的记忆方法,经过长时间的训练。 纯粹过目不忘的目前没有正常人可以通过任何训练方法来达到或者是任何合法的正常手段达到这个目标。人的大脑正是通过遗忘一些事情来减少压力,如果对任何事情都能记忆,时间长一点大脑会受不了的。

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通过健脑食品来提高记忆力,比如鸡蛋、牛奶等。

鸡蛋

大脑活动功能,记忆力强弱与大脑中乙酰胆碱含量密切相关。实验证明,吃鸡蛋的妙处在于:当蛋黄中所含丰富的卵磷脂被酶分解后,能产生出丰富的乙酰胆碱,进入血液又会很快到达脑组织中,可增强记忆力。国外研究证实,每天吃1、2只鸡蛋就可以向机体供给足够的胆碱,也是人体所需的八种必需氨基酸。对保护大脑,提高记忆力大有好处。

牛奶

牛奶是一种近乎完美的营养品。它富含蛋白质、钙,及大脑所必需的氨基酸。牛奶中的钙最易被人吸收,是脑代谢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此外,它还含对神经细胞十分有益的维生素B1等元素。如果用脑过度而失眠时,睡前一杯热牛奶有助入睡。

生命是可以永恒的吗 第3篇

一、选择自由反抗一次悖谬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托马斯的出场很特别:“多年来, 我一直想着托马斯。但只是在这些思想的启发下, 我才第一次真正看清他。我看见他, 站在公寓的一扇窗户前, 目光越过庭院, 盯着对面房子的墙, 他不知道他该做什么。”[1]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该怎么选择, 因为只能活一次, 既不能拿它跟前世比, 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 生命是一张草图。但是托马斯虽然不能确定自己每次的努力选择是否正确, 他却能肯定那是他自己的选择。他不喜欢任何人以任何名义强加于他, 所以总是拿他自己的选择自由做实验, 看看当一个人抛弃他的使命时生命中还能剩什么。

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探讨了用选择存在的自由来反抗生命“只此一次”的可能性。第五章“轻与重”中托马斯的儿子和一位编辑来找托马斯, 希望他在一张关于赦免政治犯的联名请愿书上签字。托马斯认为这样做救不了任何人, 只会激怒政府, 并对儿子把签字以责任的名义强加于他感到不快, 最终没有签字。事后, 托马斯完全不能肯定自己做的是否是对的, 但可以肯定做了自己想做的。托马斯是一个正直的人, 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有自己的原则, 但是首先选择个体的自由。通过潜在的政治犯赦免政治犯!他感到这太荒谬, 这个时候讲个人的责任只是毫无用处的牺牲, 是对媚俗的媚俗。“正如参加过境外捷克人的集会的萨宾娜眼中那些以正义面目出现的人们, 同样会表现出一种强权姿态, 似乎真理在手就可以为所欲为, 使他人就范。”[2]

然而, 昆德拉又写道, 在托马斯的儿子和那位编辑看来, 签字的目的是让人明白, 这个国家里还有一帮男女无所畏惧, 拒绝妥协, 公开站出来本身就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昆德拉自己对这个“可以肯定做了自己想做的”选择有更多的思考:托马斯从个人生命的自由存在出发, 选择了存在之轻, 也因此从医院躲避到乡村诊所, 最后逃到乡村与过去的生活一刀两断, 落得一个黯然的结局。从这个角度看, 托马斯选择的自由思想指导下的存在之轻变成了重, 让人不能承受, 生命之“轻”与“重”的界限已经模糊。也有人提出米兰·昆德拉在他的小说的标题“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中就似乎已经暗示了这个问题。“这份自由存在的‘轻’, 居然是生命不能承受的!生命的本质却无法被生命本身所承载, 这不是很奇怪的么?为什么在充满着解构‘生命之重’的倾向的当代社会, 昆德拉会用这样一种对‘轻’的反思和疑虑的方式达到对‘重’的辩护和回归?”[3]这的确值得深思。

托马斯的黯然结局只是“似乎”为自己选择的“存在之轻”付出了代价, 如果当初托马斯选择在赦免所有政治犯的联名请愿书上签字, 也不一定会有更好的结果。作者并不是想说明选择重就一定比轻好。只是到此处, 轻与重的界限已经模糊不清了, 托马斯“站在公寓的一扇窗户前, 目光越过庭院, 盯着对面房子的墙”努力选择本身也似乎变得荒谬了。昆德拉似乎怀着一种佛家的超脱思想, 看到“轻与重”不二, 用选择个体存在的自由来对抗生命的“仅此一次”有时也会显得作伪, 许多生命中重要的东西在其面前无奈地让位而隐去, 这种反抗本身似乎并不能把握生命的意义。

二、偶然亦美瞬间即是永恒

关于生命的“一次性”的主题, 东山魁夷的散文《一片树叶》有另一种思考:“无论何时, 偶遇美景只会有一次, ……如果樱花常开, 我们的生命常在, 那么两相邂逅就不会动人情怀了。”[4]正因为“仅此一次”, 错过就不在, 才体现出生命的弥足珍贵。

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米兰昆德拉也有类似的思考。例如萨宾娜的绘画有个决定性的转变, 一滴颜料偶然落在逼真如照片的画上, 刚开始她叫苦不迭, 后来倒欣赏起来, 发现它看起来像一条裂缝, 把整个工地背景变成陈旧的景幕, 给人一种“景物在后面”的美感。另外托马斯与特蕾莎的爱情也是在六次“偶然”邂逅中造就的, 对托马斯来说特蕾莎就是偶然的化身。既然是偶然发生的, 在无数种可能中只发生了这一种, 这本来就暗示了它的不同寻常。正是这种偶然, 使她和他过去生活中的任何女人都不一样, 托马斯对特蕾莎始终保持着一种诗化记忆“她就像是个被人放在涂了树脂的篮子里的孩子, 顺着河水漂来, 好让他在床榻之岸收留她”[5], 这种诗意只是留给她一个人。当他们已在一起生活了七个春秋, 特蕾莎从瑞士只身回国时, 托马斯虽然感到“他跟特蕾莎捆在一起生活了七年, 七年里, 他每走一步, 他都在盯着。仿佛她在他的脚踝上套了铁球。”[6]现在终于可以摆脱沉重, 然而托马斯最终还是放不下这段不同寻常的爱情, 追随特蕾莎到布拉格。对偶然性的价值, 昆德拉还有一段专门的描述“如果一件事取决于一系列的偶然, 难道不正说明了它非同寻常而且意味深长?在我们看来只有偶然的巧合才可以表达一种信息。凡是期盼得到、每日重复的事, 都悄无声息。唯有偶然的巧合才会言说, 人们试图从中读出某种含义, 就像吉普赛人凭借玻璃杯底咖啡渣的形状来作出预言。”[7]在昆德拉看来, “仅此一次”的偶然中其实蕴含了“非同寻常而且意味深长”。因此, 托马斯与特蕾莎因为偶然降临的爱情在最初的一刻就确定了难以忘怀的必然, 瞬间亦成了永恒。

既然生命的弥足珍贵体现在偶遇一次上面, 那又如何把握这“仅此一次”呢?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 托马斯想到特蕾莎还活着, 此时此刻和他在同一个城市里, 除此之外, 其他什么都不重要。她, 是他唯一真正在乎的东西。他最后的所有努力都在于珍惜六次偶遇的结晶, 所有的决定权仅依据一个标准:不作任何可能伤害特蕾莎的事情。小说最后一章的牧歌有脱出全文的基调和超越现实的禅味。他们“隐居”到乡村。特蕾莎因为自己把托马斯拖入被人遗弃的世界而心怀歉疚, 托马斯说:“你难道没发现我在这里很幸福?”[8]在乡村他们的确是幸福的, 虽然在那个被政治恐怖洗礼过的乡村仍摆脱不了忧虑, 但是他们紧紧抓住了和卡列宁在一起的那一点幸福, 让幸福充盈了忧虑的空间, 度过了最后的田园牧歌生活。

托马斯的态度转变也是昆德拉对生命悖谬的另一种反击:超出浮于生活表面对人生“仅此一次”的反抗, 而以一种像是超脱实则紧紧贴着生命地面本身的态度, 珍惜错过就不再的弥足珍贵。

结语

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 托马斯开始以选择“存在的自由”来反抗生命的“仅此一次”而后却对这种自由本身发出质疑, 换之以坦然面对“仅此一次”的悖谬, 珍惜偶然邂逅的弥足珍贵。景凯旋先生曾在《对话的灵光》中提到:“正如加缪的希望存在于绝望之中, 昆德拉的轻与重给我们的启示仍然是, 应当坦然地面对悖谬, 在反抗一切自以为是的绝对时, 从容踏上一条通往绝望的道路。”[9]

米兰昆德拉对托马斯窗前沉思镜头的反复渲染及其对生命“只此一次”的努力反抗向读者暗示了:生命存在本无意义可言, 它的意义就在于我们赋予它意义, 坦然面对“只此一次”的生命悖谬, 从容踏上一条通往绝望的道路。

参考文献

[1]、[5]、[6]、[7]、[8]、[捷]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许钧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年版, p7, P7页, p36页, p58页, P375页。

[2]、彭少健《诗意的冥思》, 西冷印社2003年6月, 247页。

[4]、吴晓东:《对存在的勘探:<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与昆德拉》, 《从卡夫卡到昆德拉——20世纪小说和小说家》三联书店, 2003年版, p322页。

[3]、谭玮:《生命与历史的迷思——<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轻与重"的思考》, 武汉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 , 2008年11月。

爱情是可以绑架的吗? 第4篇

最近。深圳市宝安区法院作出判决。给了人们一个清晰的答案……

山盟海誓

时间回溯到1998年,湘西南会同县的一个集镇上,本文所述的故事拉开了序幕。那一年,陈亚波23岁,梁洁17岁,丘比特之箭射中了这对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杨柳树下,留下了他们相依相伴的身影;香草径上,飘荡着他们欢欣愉快的歌声。尽管双方父母都极力反对,但丝毫不能阻碍爱情的发展。随着爱情的惯性,一切都顺理成章地前进着。

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这对有情人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激情,冲破了男女间最后的界限。偷食了禁果。

“亚波,我人都给了你,你用什么报答我呢?”激情过后,梁洁偎在心上人的怀中,娇嗔地问道。

“洁,我用爱情来滋润你,用真情来呵护你。不过。我可有条件哟。”陈亚波停顿下来。

“什么条件?”梁洁想不到心上人还会提条件,问道。

“此生此世,必须让我占据你的芳心。不能让任何人再溜进来,挤进来。因为,爱情是自私的。”讲完条件,陈亚波有意地解释了一句。女友年轻漂亮,他担心,女友某一天会离开他。

心上人的话在梁洁心中荡起一阵涟漪,男友何尝不是占据着她的整个心扉呢!两人再次幸福地相拥在一起。

没有父母之命,没有媒妁之言。爱情炙烤着的这对年轻人山盟海誓,私订终身,他们冲破家庭阻力,坚定地走到了一起。

双方父母默认了儿女们的行为,并催促他们早日成婚。然而,由于梁洁尚未达到法定结婚年龄,无法领取结婚证,只得按当地习俗,先行订婚。1999年4月的一天.陈家请了媒人,备下彩礼,来到梁家。一切都按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梁家收下彩礼,又杀了一头猪,请来亲戚朋友和左邻右舍,摆了几桌酒席。从此,陈亚波和梁洁缔结了婚约关系,二人不再有丝豪顾忌,住到一起,过起了夫妻生活。

同居生活是甜蜜的,也是现实的。当如花的爱情回归到平静的柴米油盐时,这两个年轻人很快感受到了生活的压力。陈亚波没有工作,梁洁也没有工作,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两人的日子愈过愈拮据。2000年春节后,为摆脱窘境,两人踏上了南下深圳打工的行程。

情海翻波

在深圳市宝安区,两人先后进了工厂,靠打工维持生计。有了经济来源,小日子开始滋润起来,他们在工厂附近租了间房,过着同居生活。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开头几年里,两人恩爱缠绵,情意浓浓。上班时,出双入对;回家后,双宿双飞。然而,和谐的同居生活未能维持太久。随着打工的延续,漂亮大方、性格外向的梁洁逐渐融入深圳这个大都市,脱胎换骨成了一个都市丽人。但是,这些变化没有给陈亚波带来好心情。看着女友与别的男同事有说有笑,陈亚波心中就如同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哈滋味都有。为这事,陈亚波没少跟女友闹别扭。但梁洁我行我素,陈亚波除了时不时地发发脾气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不过,在不停的争吵中,这对恋人的感情已因相互的不理解产生了些许嫌隙。

2004年4月的一天,在又一次争吵后,陈亚波冲动之下提出分手。男友的话让梁洁心酸,她也知道,男友未必真的舍得她,但自傲的她除了表示同意外不会作出其他选择。爱情之舟开始在风雨中飘摇……

分手后,陈亚波很快便后悔了。过了一段时间。他向梁洁伸出了橄榄枝。俗语说:一日夫妻百日恩,何况有着六七年的夫妻情份呢?梁洁原谅了男友的冲动,两人和好了。然而,分手的话已经出口,争吵的闸门再也无法关住。自此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两人的关系时分时合,时冷时热,再也无法恢复昔日的甜蜜。

2005年7月,陈亚波与梁洁在深圳市宝安区租房共同生活。在此期间,陈亚波为女友买了一部价值千余元的波导手机。一个多月后,两人又为琐事争吵起来。梁洁一气之下,离开了出租屋。

两人又一次分手了。但女友人走了,陈亚波的心仍然被女友占据着,他舍不得女友,他关注着女友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

“梁洁与一个男人手牵着手,亲昵地在街上散步”、“梁洁与一个男子关系暧昧”。8月底的时候,风言风语不断传来,令陈亚波醋意横生,恼怒萬分。“不行,我不能让梁洁从身边溜走,得采取断然措施。”思来想去,为挽留爱情,为了女友重新回到身边,陈亚波决定铤而走险。

2005年9月7日中午12时许,陈亚波打通梁洁的电话。“我今天要回家乡会同,你能来送我一下吗?”接到电话的梁洁不知这是阴谋。爽快地答应下来。当时正好下班。梁洁便径直地赶往陈亚波的出租屋。

陈亚波想不到的是,梁洁虽然走入了他的圈套,但他的爱情阴谋未能挽救爱情,而是让他陷入了牢狱之灾。梁洁想不到的是,她急匆匆地为陈亚波送行,却是走在了通往爱情坟墓的道路上。

绑架爱情

梁洁一踏进出租屋,陈亚波便反锁上门。梁洁诧异地扭转头。然为时已晚。沉寂了一会儿之后,陈亚波说道:

“过年时,我们当着双方父母的面,商量说此次打工挣钱后就回家乡完婚。现在,我一个人孤身回去,有什么脸面见父母亲朋。”

“你真的要回会同吗?就算你回去,我也不会跟你回去的。我们又没有结婚……我们已经分手了。”梁洁的回答浇灭了陈亚波的一丝幻想。

“你欺骗我的感情,要分手的话,得赔我经济损失6000元。”陈亚波开出了罚单。

梁洁表示,她没有钱。陈亚波见状,勒令梁洁打电话回家向父母要钱。在陈亚波威逼下,梁洁拨打了家里的电话。然而几次电话打过去,都无人接听。

下午4时左右,陈亚波发现梁洁的手机里存有一男子赵志平的多条信息,便以梁洁的名义约该男子见面。1个小时后,赵志平应约来到见面地点。三人见面后,来到附近一家饭店吃了晚饭。饭后,陈亚波继续勒令梁洁打电话向家里要钱。这一次,梁洁打通了电话。让陈亚波感到意外的是,心系女儿安危的梁洁父母没有讨价还价,而是爽快地答应下来。

听说梁洁父母同意赔偿6000元,陈亚波马上变卦了,改口要求赔偿13000元,并殴打梁洁。赵志平见状上前阻止。陈亚波转而殴打赵志平,并要赵赔偿经济损失500元。赵称身上没钱,陈亚波便要赵用手机作抵押。赵把手机递给梁洁,陈亚波见状一把从梁洁手中将手机夺走。见势不妙的赵志平随即离开,但缺乏社会经验的他没有及时报警,只是将情况告诉了周围的朋友。

回到出租屋后,陈亚波继续勒令梁洁打电话向家里要钱。数额又加码到16000元。当晚10时许,两人因身体疲乏先后休息。

次日醒来后,陈亚波继续勒令梁洁打电话向家里索要16000元。这一天,梁洁多次想偷偷逃走,均因陈

亚波严密控制而未得逞。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梁洁丝毫没有重归于好的表示,陈亚波心中更加恼怒。9月8日傍晚5时许,梁洁的女友粟某等3人闻讯后赶到出租屋找梁洁。陈亚波又把怒气发泄到粟某身上,将粟某煽了几耳光。以粟某撺掇梁洁与他分手为由,向其索要500元。当晚11时许,在梁洁答应帮粟某支付500元后,陈亚波才放了粟某。

粟某自由后,立即拨打电话报警。接到报案的公安民警立即赶到现场,解救出梁洁。并将陈亚波当场抓获。

摆脱了陈亚波的控制,梁洁获得了自由,但她的心情并未平静。毕竟,被公安民警抓走的这个男人与她有着长达八年的夫妻情份,而现在,这个男人因为她面临牢狱之灾,心中的歉意不禁油然而生。2006年元月13日,梁洁写出撤诉申请,3月20日,她又再次向深圳市宝安区公安局和检察院申请撤诉:

“……我在2个月前提交了一份自愿撤诉书,至今没有丝毫音讯,我的心也一直悬在了半空中。没有心爱的人在身边,自己显得很无助,很孤寂。愿自己曾经心爱的那个人能早日出狱。我将在每天的清晨为他祈祷,愿我们的真心感动上苍,感动所有有心、有爱的人……”

然而,经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刑事案件不会因受害人的意愿说撤就撤,梁洁的撤诉书再次如泥牛入海。陈亚波呆在监狱里,等待著他的。只能是法院的审判。

如何定罪

2006年5月15日,深圳市宝安区检察院以陈亚波涉嫌绑架罪、抢劫罪向深圳市宝安区法院提起公诉。检察院认为:被告人陈亚波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并以暴力手段抢劫他人财物,其行为分别构成了绑架罪和抢劫罪,应以绑架罪和抢劫罪追究刑事责任,数罪并罚。

绑架罪的起刑点为10年,抢劫罪的起刑点为3年,若检察院指控的罪名成立,陈亚波将度过10年以上牢狱生涯。对这样的结果,陈亚波无法接受,陈亚波的家人无法接受,梁洁和她的父母也不愿看到。

陈亚波决定聘请律师为自己辩护,他的兄长在家乡会同为其聘请了潭城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国庆为辩护人。王律师接受委托后,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工作。并拟定了“被告人的行为应定性为非法拘禁罪”的辩护方案。

2006年6月底,深圳市宝安区法院公开开庭审理陈亚波涉嫌绑架、抢劫案。在法庭上公诉人与辩护人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针对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涉嫌绑架罪和抢劫罪的观点,辩护人王国庆律师认为,本案中被告人限制受害人自由的行为,应定性为非法拘禁罪而不是绑架罪;被告人也无占有赵志平手机的主观目的,其行为也不构成抢劫罪。因此,对本案被告,应以非法拘禁罪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紧接着,王律师详细阐述了辩护理由:

本案中,被告人陈亚波与受害人梁洁存在长达8年的未婚同居关系,纠纷发生时,二人尚未正式分手的基本事实,应予锁定。以此事实为依据,结合绑架罪的构成要件,不难看出,绑架罪以勒索财物为目的,但被告人勒索财物的目的并不明显。基于以下两个事实,可以推断。被告人索要“分手费”,目的不在于获得“分手费”,而在于促使受害人梁洁回心转意,或者得到8年来在女友身上投入的补偿。其一,被告人先提出要6000元分手费,在梁洁父母同意后,又转而提出要13000元,后又提出要16000元,其用意在于用一个梁洁及其家人无法接受的条件,迫使梁洁与他重归于好;其二,被告人与受害人系未婚同居关系。从法律性质上讲,属于婚约关系,解除婚约关系时,可以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二人未婚同居期间。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当属共同财产,解除同居关系时,也当进行分割。被告人与受害人未婚同居8年之久,虽未正式分手算账,但这并不妨碍被告人提出索要“分手费”的要求,其索要的“分手费”并非他人财物,可理解为应归其所有但被他人控制的财物。也就是说,被告人以挽留“爱情”为目的,以索要“分手费”为由头,以剥夺受害人人身自由为手段的行为,既没有构成抢劫罪,也没有构成绑架罪,而是构成了非法拘禁罪。

检察官与辩护人唇枪舌剑,互不相让。被告人绑架“爱情”,究竟该以何罪论处呢?国庆前夕,深圳市宝安区法院作出判决,给了人们一个明确的答案。法院采纳了辩护人的意见,认为被告人陈亚波虽有索要钱财的行为,但其作出此种行为,是因为不甘心与被害人分手,欲继续纠缠被害人,主观上非法占有财物的目的并不明显,故其行为不构成绑架罪和抢劫罪,而是构成了非法拘禁罪,并以非法拘禁罪判处陈亚波有期徒刑一年。

2006年11月初,刑满释放的陈亚波回到了家乡会同。曾经的爱情逝去了。经历了此番磨难。陈亚波成熟了许多。他,还有受到伤害的她都在憧憬着未来的幸福……

炒丝瓜是可以下奶的吗 第5篇

丝瓜是我们最常见的蔬菜之一,产妇如果发生奶少或者乳汁分泌不畅的现象可以试试丝瓜下奶的方法,丝瓜络味甘,性寒,有通行经络和凉血解毒的作用,可治气血阻滞、经络不通等症。 如果出现乳腺炎症,发奶时有包块,乳汁分泌不畅时,中医会建议将丝瓜络放在高汤内炖煮,可以起到通调乳房气血,通乳和开胃化痰的功效。

一些产妇将丝瓜与鲫鱼、猪蹄、腰花煨汤,喝下后发现乳汁分泌旺盛,其实这主要还是高汤的作用,单纯将丝瓜煨汤是达不到催乳的效果的。 但是如果将丝瓜络和肉汤炖煮,不仅可以通乳,而且可以起到催奶的作用。专家建议出现乳汁分泌不畅,乳房包块,可以在中医的指导下,适当服用丝瓜络,以便通络通乳。

通乳调理

主料: 丝瓜 300克。

辅料: 猪肉(肥瘦) 50克。

调料: 盐 3克 酱油 5克 大葱 10克 姜 5克 大蒜 10克 淀粉(豌豆) 10克 味精 1克 植物油 20克。

制作工艺

1.将猪肉绞成肉末备用;将丝瓜外皮轻轻刮掉,洗净,切成片;葱、姜切丝,蒜拍成泥备用。

2.炒锅上火,倒入植物油,油热后下入葱姜末、肉末,加盐、酱油煸炒一下,下入丝瓜片,丝瓜片炒到八成熟时,加少许水焖至丝瓜熟时加淀粉勾芡,随后加蒜末、味精即可盛出。

记忆维度最强大脑是可以练成的吗 第6篇

天生的,这种能力很难靠后天训练实现

选手郑才千面对的是一面长6米、高3米,由5000个魔方组成的“魔方墙”。魔方墙从中间分隔成两块,左右各2500个魔方,图案完全一致。45000个小色块密密麻麻地堆叠在一起,远看就像是花屏的电视机,让有密集恐惧症的人不忍直视。郑才千顺利完成了挑战项目:嘉宾从一侧墙上随便挑一个魔方,变换其中一个色块后放回原位,他从45000个色块中将这个变化过的色块找出来,很像是电脑游戏“找茬”的超级升级版。

虽然魏坤琳给出了较高的难度系数,但有网友不服气:“看郑才千的眼部动作,他应该是利用了一种很简单的裸眼3D手段,利用人

双眼立体成像的结构特点,调整双眼聚焦的点。对眼,在脑中重叠两张图,再找成像有问题的点。”

对此,郑才千回应,这种方法平时玩普通的“找茬”是可以的,但是对于这个挑战项目起不了作用。“按照魏坤琳的话说,我的视觉灵敏度比普通人要高。”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贺永也惊叹于这种能力,认为很难靠后天训练实现。

天赋异禀者大脑结构异于常人?

是的,遗传是决定大脑结构的重要因素

贺永介绍,人的认知能力大致可分为记忆、运动控制、各种感知觉等方面,而记忆根据不同维度又可以细分为情景记忆、语义记忆、空间记忆、工作记忆等。“所有这些行为能力都与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

那些在某方面天赋异禀的人,其大脑结构是否异于常人?贺永认为答案是肯定的。他解释道,大脑里有1011个神经元,神经元相互作用形成神经元集群,这些集群则构成大脑的不同区域,控制人的行为。已有研究表明,某方面行为能力特别突出的人,其大脑相应区域的结构与常人不同。

遗传是决定大脑结构的重要因素。“大脑的结构有些是可以遗传的,研究发现,和智商密切相关的那部分大脑连接状况是有遗传性的。这也就能解释了智商高、尤其是母亲聪明的,子女相应也会聪明。”

“像人脸识别这种技能也和遗传有很大关系。”北师大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毕彦超说,研究表明,有3%左右的人“记不住人”,也就是面孔失认症,俗称“面盲”;而也有类似比例的人在这方面具有超越常人的能力。

焦点

后天训练能够改变大脑

这意味着这些能力都是天生的?“那不一定,因为大脑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后天训练也可以改变大脑结构和功能。”贺永说。

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李健表示:“脑力发达一部分是天赋使然,也有靠后天训练的,两者皆有可能。”这一观点是脑科学研究者的共识。目前已知通过后天训练,人类的记忆技能能够改变。

至于遗传及后天训练和环境在其中到底能占到多大比例、人类大脑中的哪些能力更容易靠训练获得,这并非目前的科学能回答的。脑力达人不一定智商高

“这智商得多高啊。”看江苏卫视《最强大脑》节目过程中,许多人发出这种感叹。但专家的观点是,这些超乎常人的脑力发达选手智商不一定高。果壳网心理学达人装大雷表示:“这种能力和智商不是一个概念。智商在心理学上还是一个比较复杂和存在争议的概念。记忆、思维和语言等能力有可能是智商的一个方面。”

生命可以永恒吗教案反思 第7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生命、珍视生命的情感,认清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实现人生的价值。

能力目标:能正确认识生命的短暂性和接续性,学会从容面对生命,担当一份使命。

知识目标:了解生命的短暂性和生命的接续性。教学重点:

生命有时尽 教学难点: 生命的接续

教学方法及措施: 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

每课三分钟:先进人物屠呦呦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大家都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在《西游记》中,有很多妖怪都想吃唐僧的肉,据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在现实生活中,人真的可以长生不老吗? 迄今为止全球最长寿的人是256岁,不过去年国家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我们的寿命将会延长,下面让我们听一则来自新华社的消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有没有可能长生不老呢?今天我们就探讨这一话题,——生命可以永恒吗。

二、合作探究

知识模块一 生命有时尽

在地球上,千姿百态的生命竞相展现自己的活力,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小知识:你知道吗)以上资料让你想到了什么?(生命来之不易,每个人的生命是在无数的偶然性中产生的,它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幸运。)

探究二:教材P89探究与分享

这两天朋友见面都会问双十一你剁手了吗?双十是个什么日子?这句问话什么意思?没错,就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网购狂欢节上仅仅24小时,天猫交易总额就达到2135亿元人民币,多么惊人的数字?多么快捷的交易?在这巨大的交易额背后指纹识别和人脸支付为其提供了不容忽视的主力。那么指纹识别和刷脸支付与我们本节课内容有何关系? 非常好:两人拥有完全相同指纹的人出现的概率约为640亿分之一,因此它是一种有力的唯一性个体识别证据。正如我们所说世界上找不到两片一抹一样的树叶一样,我们也很难看到两张一模一样的脸。生命是独特的。每个人有不同的人生道路,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替代。

(下面我们来看一张有趣的动图结合课前预习和这张动图你有何感想?

答案提示:蹉跎岁月,必是漫漫人生

追逐梦想,方能惜时如金。人生如白驹过隙,生命是短暂的,人生不售来回票,生命是不可逆的。

接下来我们来做最悲观的预测: 人生在世屈指算,以80岁为终,算一算我们大概还剩多少天? 在做的同学们人均13岁左右,13年来,有美好,也有遗憾,无法重来。但,未来可期,我们可从现在开始规划好我们的未来并为之去奋斗!下面我们进入探究与分享P 页,思考

(1)“每个人的最终结局都是死亡,那为什么我们还要活着?”你的回答是什么?(2)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提示:(1)如:为了自己心中的信仰,为了家人的幸福,为了让生命更有价值,等等。

(2)同意这种说法,因为每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我们应该珍惜生命的每一寸时光,让生命变得更丰富、更充实,更有意义。向死而生,让我们拥有一份好好活着的感动,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更加热爱生命。

通过以上讲解,我们可以总结出生命有几个特点:来之不易,具有独特性,是短暂的,是不可逆的,生命发展的规律是不可抗拒的。请同学们斩钉截铁的告诉我,告诉你自己生命可以永恒吗?对生命不能永恒。

三、生命有接续 提问:谁来解释一下生命接续是什么意思?简单说家庭成员的出生就是生命的接续。请同学们思考,你的出生给家庭、社会带来了什么? 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在生命传承的关系中,我们总能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从查家世代传承的家风中你想到了什么?看到了哪些生命的传承关系?,线面让我们来看一则短片:谈谈你对生命接续的理解

“臧克家在有的人中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生命对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身体的生命,还包括社会关系中的生命、精神信念上的生命;我们每个人都不仅仅是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文明成果。那么我们现在再来想想,生命可以永恒吗?对此刻我们可以清醒的告诉自己:生命可以永恒!

最后请同学们忆一忆: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告诉大家好吗? 生命于每一个人只有一次,而且是短暂的。我们应向死而生,懂得生命的珍贵。珍爱自己的生命,把自己的生命放到家庭和人类的传承中看待,认识到自己的位置和使命。不仅仅是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精神文明成果。我们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让人生更有意义。

四、当堂检测:

1.“人生天地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说明 了()

A.生命对于我们来说是一帆风顺的

B.不同的人,对待生活和生命的态度不同 C.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而且生命是短暂的 D.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

2.“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这是明末清初学者朱柏庐《朱子家训》中的内容。几百年前的家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现在经过改编已成为国学教育的经典著作。这说明()①人类生命不断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也不断积累和丰富

②生命对我们而言,不仅仅是身体的生命,还包括社会关系中的生命、精神信念上的生命 ③我们每个人都不仅仅是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继承和创造人类的文明成果

④过去的家训已经不适应今天的社会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长生不老是许多人的梦想,但即使是世界上最长寿的人,也不过活了257岁,每个人的最终结局都是死亡。这启示我们()①我们每个人都难以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

②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我们要感激生命的获得 ③要向死而生,好好活着,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更 加热爱生命

④生命有时尽,要认真对待生命的每一天,让它变得丰富、充实和有意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4.张海迪说:“生命很痛苦,但是再痛苦我也要活着,我要活得好好的,我还要活出生命的诗意。”这句话启示我们()

A.要处处为自己着想,一切为了自己的幸福与快乐

B.好死不如赖活着

C.要热爱自己的生命,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

5.他被老师批评后负气冲出学校后已经13天消失无踪;她因看课外书被老师批评,留下遗书校内池塘自杀;他在受到老师的批评后,竟从10米多高的4楼跳下,抢救无效身亡……为避免悲剧再次发生,在道德与法治课上,老师给了同学们如下建议,其中你不认同的有()A.正确认识和面对自己的生命

B.更加热爱生命

C.感谢生命的获得

D.每个人的生命仅仅是“我”的生命

D.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把自己摆在首位 增减内容

五、教学反思:

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 第八课《探问生命》第一框题《生命可以永恒吗》的内容,这节课是七年级学生认识生命的起点,通过认识生命从而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本节课的亮点:

(1)、本节课主要应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分别在创设情境、步入情境等活动中感知、分析、讨论、互动、交流,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达成共识,从而生成新知。

(2)利用近期新闻金庸逝世,双十一天猫网购等热点的穿插,很好体现了政治课的时政性。这节课我在创设情境方面,我没有采用普通的文字阅读材料或者事例阐述等模式,而是改用了漫画、图片、视频和计算等多元化形式,这样相比较材料文字会更加有视觉上的冲击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我们这门课程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因此这节课,除了教材内容的教授,我更注重学生品格的培养和形成,因此,在上完新课后,我将孔子家风、孙中山、梁启超美德传承、器官捐赠等幻灯片制成小短片播放,爱让心跳不止,这一让人感动的视频进行播放,并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

(4)作业的布置,让学生通过制作自己家族的族谱图,可以更加深刻的体悟到生命的接续。

“低碳”是万能的吗? 第8篇

这样的气氛自然也蔓延到了设计领域,特别是建筑与室内设计。如今,为了我们共同生存的地球家园,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响应“低碳”号召,倡导“低碳设计”、“低碳生活”,这无疑是件好事。但是,“低碳”真的能够包罗一切吗?在建筑与室内设计中只要做到“低碳”就能够可持续发展了吗?

对此,笔者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这一现象的出现,实际上反映了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非正常现象,即过于追求流行、时尚,就连非常严肃的学术领域也难逃这样的厄运。同时,这一现象也说明了一个足以引起人们重视的问题,在我国当今的艺术设计领域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重大误区,那就是对“低碳”概念的误解。

我们先从几个相关的概念谈起。

低碳,“百度百科”的定义是这样的:“英文Low 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

可持续发展,较为权威的定义来自于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在这份报告中,挪威首相格罗·哈莱姆·布伦特兰夫人第一次明确给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即“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对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不构成损害的发展”。

可以看出,“低碳”与“可持续发展”之间虽然有着相当大的关联度,但两者所涵盖的范围和所关注的具体内容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低碳”主要是针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专业性、领域性非常强的具体概念,是一个处于操作层面的战术性术语;而“可持续发展”则是一个处于观念层面和战略高度的带有明显导向性和目标性的词语,它已不再是一个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方式,而是一种已经上升到道德、伦理高度的行动指南,是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指针。因此,“低碳”不可能涵盖“可持续发展”或者“生态”、“绿色”的全部概念,充其量只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途径。

那么,到底什么是“可持续建筑与室内环境”?所谓可持续建筑与室内环境,指的是这样一种环境,其所采用的设计与营造方法使得室内的功能、组成、细部元素以及日常使用直至最终消亡等所有方面对环境的影响都得到了恰如其分的明智处理。“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与室内环境设计,虽然所包含的意思很多,但概括起来,则主要包含“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健康舒适”、“灵活长效”等几个方面的含义。一般认为,在建筑与室内环境设计领域中,“可持续建筑”与“生态建筑”、“绿色建筑”之间并没有什么原则上的区别,具有相同的内涵,都是以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作为设计与经营的出发点,只是所站的角度不同、侧重点不同而已。

由此可见,专门针对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所谓“低碳”,不能涵盖“生态”、“绿色”的全部概念,只是“可持续发展”概念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可持续建筑与室内环境设计所包含的“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健康舒适”、“灵活长效”四个主要内容中,“低碳”其实主要只是直接关涉到了其中的“节约能源”与“保护环境”两个方面。因此,如果在建筑与室内环境设计中仅仅注重“低碳”,那将是远远不够的,势必会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中形成又一个重大误区——只知、只讲低碳而不知、不讲可持续,要么犯了以偏概全、扰乱视听的错误,要么就是有意偷梁换柱,偷换概念。

其实,“低碳”本身并没有错,它是实现建筑与室内环境绿色化的重要途径,“低碳”要求在建筑与室内环境的设计、建造、维护与消亡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都注意节约资源、降低能耗、杜绝铺张浪费,从而达到有效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地球环境的目的。但是,如果在建筑与室内环境设计乃至日常生活中滥用、误用“低碳”概念,将“低碳”概念万能化,那么势必会给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的危害。

按照生态学的理论,建筑与室内环境是整个地球环境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虽然与自然环境相比,建筑与室内环境是一个微观的人造环境,处于微观层面,但正因为其处于微观的低级层面,使其与人的关系最为直接,人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建筑室内度过的。这就要求室内环境本身应该是人类的一个理想的庇护所,它必须要满足建筑最基本的使用功能,如果一个室内环境徒知节能减排而不能满足其基本的使用功能,那么这样的建筑纵使有再好的节能减排效果,实际上也只能是一堆废物,只能被看做一种对人类情感与地球资源的巨大浪费,可持续发展更是无从谈起。

建筑与室内环境设计虽然只是一个层次较低的子系统,但作为一个生态子系统,其所包含的问题却同样十分全面而复杂,所涉范围极广,它要求有各方面的专家共同参与,而这也正说明了可持续室内环境设计比以往的任何设计体系或方法都更为全面周到、更为合理。节能减排只是可持续建筑与室内环境设计中必须做到的一个方面,但除此之外,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设计师去用心解决,如建筑与室内环境的基本使用问题、室内的物理环境品质、建筑的防灾减灾措施、建筑的美学要求与其他精神追求等。

据美国的统计资料表明:有1/5至1/3的大楼是容易使人患上“病态建筑综合症”的“病态建筑”(Sick Building)。世界卫生组织已确认,不良的室内空气品质是诱发病态建筑综合症、大楼并发症及多种化学过敏症的主要元凶。因此,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与室内环境必须是“健康的”室内环境,从这一角度上来讲,即使一个室内环境达到了碳“零排放”的程度,但如果室内环境中使用了有毒材料,室内空气中充斥着甲醛等有毒气,或者室内环境在声、光、热等物理品质方面不能满足健康的要求,那么这样的建筑也不可能是绿色、生态或者可持续的。因此,可持续建筑与室内环境设计更关注室内环境的物理品质,更加人性化,这就是前面所说的室内环境的“健康舒适”问题,通俗地讲就是“以人为本”。

在当今的“低碳”洪流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那就是望文生义,机械地将“节能减排”中的减排对象单纯地理解为“减碳”,掩盖了“低碳”的完整概念。实际上,“节能减排”中应当减排的温室气体除了二氧化碳以外,还包括多种其他气体,如水汽、氧化亚氮、甲烷、臭氧、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等,只是其中对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是二氧化碳。但据笔者了解,即使是那些言必“低碳”的人,也只有少数人真正知晓这一事实,绝大多数民众与设计师以为“节能减排”只是针对二氧化碳,这样的状况令人担忧!一个关乎人类生存的严肃问题,很可能因为“低碳”二字的滥用而被曲解,最后形成人云亦云的“三人成虎”效应,使大家都只知减排二氧化碳,而不知还应减排诸如甲烷等其他有害气体,贻害大矣!即使最终到不了这么严重的程度,而只是因为只讲低碳排放,而很可能忽略了对其他有害气体的关注,也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

还有一点想要再说几句,那就是“低碳”也应有度。任何动物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越来越舒服,而作为高等动物的人会有这样愿望也是天经地义,真正的苦行僧式的人物毕竟只有少数。能将建筑建造得越来越舒适,这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应该充分肯定。问题的关键在于,在满足个人愿望的同时消耗了多少资源?剥夺了别人多少满足他们自己欲望的权利和条件?因此,可持续发展应该是一种平衡,一种在对自己和本代人欲望的满足程度与留给别人和后代人满足他们自己欲望的可能程度之间的平衡。绿色、“低碳”并不是不允许人们追求舒适的生活和先进的人类文明,更不是要求人们回到蛮荒时代,而是时刻检讨在我们追求舒适的时候,是否已经透支?是否影响了子孙后代对于舒适生活的追求?严格地说,真正的“零排放”是不存在的,只要人活着,就要消耗资源!因此,实事求是的“低碳”观,就是要尽可能少消耗资源,更反对过度消耗资源,体现在建筑与室内环境的设计上,就是要在建筑与室内环境的全生命周期中尽可能地少费能、少用材,而不是不费能、不用材。

上一篇:美丽的杭州植物园作文下一篇:第八章讲义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