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生命的永恒

2022-09-10

一、不能让观众产生情感体会的作品就是失败的

正如艺术概论中所说:“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欣赏时产生不同程度差别的体会, 成就了每个人心中的哈姆雷特。我始终相信:成功的作品之所以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不是在于用了多少技巧, 而是通过情感上的交流。所以交流才是目的, 留给观众的切实的感受才是艺术的灵魂。

举个简单的例子, 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九儿》, 整首歌曲来回只有四句歌词:“身边的那片田野, 手边的枣花香。高粱熟来红满天, 九儿我送你去远方。”但是这短短的四句歌词通过三次重复, 却达到了鸿篇巨制的艺术效果。所以怎么拿捏歌曲的感觉就成了这首歌的重点。三段旋律的层次感如何塑造是最考验演唱者的。唱歌的人想要引起听众的共鸣, 就需要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 再通过作品传达给观众一种具体的感觉, 而不仅仅是让他们听出使用了什么技巧或者片段化的东西。

二、“感觉”要如何培养

很多人认为乐感是天生的, 不可否认学习音乐需要一些天赋, 需要表现力和勇气, 那些战胜不了内心恐惧的人是无法用好的表演打动观众的。但是不管有没有好的天赋, 我们都可以继续通过努力培养音乐感觉。因为“事在人为”, 只要日复一日的练习, 总会取得或大或小的进步。然而感觉的培养需要勤快+聪明, 可以通过有以下几点努力改进。

1) 首先, 不能认为练习只能在特殊时期、特定场合才能进行, 而是将练习变成日常生活、工作的一部分。

2) 在任何一个领域, 技能与心理表征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良性循环:你的技能越娴熟, 创建的心理表征就越好;而心理表征越好, 就越能有效地提升技能。

3) 最杰出的人, 练习时间最长。

笔者以大学声乐专业30位学生为对象, 请他们在一周时间里每天写日记, 要求每隔15分钟做一次记录。实验证明, 他们每天的安排基本相似:起床、吃饭、上课、学习、单独练习、与他人一起练习, 诸如此类。而在优秀、优异、最杰出三个组里, 最杰出的同学总是能够花更多的时间密集练习, 并全神贯注的投入到练习之中, 没有哪个学生热爱练习, 只是他们发现, 这是至关重要的。感觉同样需要反复感悟和体会。

4) 专注和投入至关重要

漫无目的的练习, 不如默念一次清晰的目标管用。

5) 发挥长处, 扬长避短

演唱者的体态、音色、性格基本能决定演唱歌曲的风格, 所以, 找到自己音色的特长, 选适合的曲目, 再根据具体的歌曲寻觅感觉, 就能做到扬长避短。比如, 性格沉稳的美声姑娘不适合演唱《小河淌水》, 如此作品呈现的感觉一定是奇怪的。这首歌中, 只有视觉上柔美的、协调的, 听觉上清脆、明亮的音色时, 才能将观众带入到情境中。

三、以声乐为例, 分析如何让观众有“跟着感觉走”的体验

德国歌唱家汉姆波尔曾说过:“如果有人问我歌唱艺术的含义是什么?我不会从声音的角度去说明, 我要说的是如何感动观众的才能。”

1) 首先帮助观众完成内涵的理解, 把握歌剧作品创作的时期、流派和作曲家创作风格, 歌曲演唱的地点、背景, 从而使演唱更具真实性。

2) 注意情境的创造, 使观众处于角色的地位, 联系角色的社会地位、生活背景、生活习惯, 要注意合情合理, 合时合势。

3) 声音的运用上, 音高、音量、音色、音长决定“喜、怒、哀、乐”不同。但感情始终要贯穿在整首乐曲中, 两者的结合, 影响着戏剧的最终效果。

4) 歌唱者眼神、手势间微妙的变化, 会直接影响观众对歌曲情感内容、心理情绪、爱憎程度的理解。韵味怎样体现呢?人的善恶可以通过眼神来辨别, 不同的人物需要不同的眼神。另外, 肢体动作体位的变化, 可以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自然的陪衬到当中, 如“打哈欠”、“拍手”、“跺脚”等, 还有一些借物体态如“用拐杖敲地面”、“摔东西”、“摆弄衣角”等。这些看上去随意、自然的动作, 更容易帮观众产生画面感。

感觉是蕴藏在这四点背后由内而外传递的抽象的体会和感受, 需要放在技巧前面。白居易有一首词《琵琶行》中写道:“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白居易之所以在听了琵琶女的音乐之后会老泪纵横主要是因为产生了共鸣, 这个共鸣是对音乐的感悟和理解, 而记录在其诗词中流传了下来。而非技术层面的欣赏。

举个例子:歌曲《越人歌》, 本是越地船夫唱的歌, 表达了百姓对当时的令尹鄂君子皙不分贵贱待人以礼的赞颂和爱戴之情。歌曲由宋祖英首唱, 歌曲中浓浓的古曲韵味、深厚的情感使人难忘。歌曲前奏萧声一出便给人心在旷野的体会, 演唱者应找到亲切、稍慢、赞美地情感来演唱这首歌。了解了歌曲风格、创作背景、演唱情感后就到了演唱层面也是最关键的一层。

“今夕何夕兮”开头一句尤为重要, “今”字音高在d2, 音色要明亮、清脆, 音量不宜过大, 咬字十分关键要夸张说清楚每个字。“心悦君兮君不知”的舞台表现应是羞涩、含蓄的。演唱者应找到身临其境的感受, 此类古曲风格的民歌中间很多倚音最难把握, 却是最能表达歌曲韵味、情感之处, 需要反复练习, 达到声情并茂。

四、思考

我们应该逐渐考虑改变过去传统的单纯重视演唱方法的训练, 考虑是否可以把感情和心理的培养纳入到歌唱表演的综合素质训练中。作为艺术创作者、表演者, 试想在我们艺术创作的过程中, 能否做到引导观众跟着感觉走, 我认为自己还没有完全做到。在表演时, 会担心技巧运用的问题, 有时会舍本逐末。

在生活条件优越的当今社会, 人们越来越追求感官上的体验和心灵上的升华。油画名家冷军说, 他的超写实作品、写生作品、竹子之间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 只是因为他在艺术创作漫漫长路上的不忘初心, 跟着自己最初的感觉走下去的结果。

摘要:声乐表演过程中, 我们经常提到一个词“感觉”, 歌唱感觉的抽象性让学习声乐的人总是在反反复复中徘徊。实际上, 歌唱的感觉也是歌唱技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建立在歌唱技巧和声乐表演基础之上的。所谓的歌唱感觉, 指的是对于乐曲所表达的内涵的感受和精神的阐释。

关键词:感觉训练,感觉培养

参考文献

[1] 胡燕珍译《音乐问题如数家珍》.吉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9.

[2] 马达《20世纪学校音乐教育》[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档案的异地备份浅析下一篇:催化重整和柴油加氢装置的腐蚀分析及其防腐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