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论文

2023-01-30

学习的兴趣是学习需要的一种表现形式。需要是人的活动的基本功, 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 它促使人朝着一定的方向追求一定的目标, 学生如果能意识到语文学习的迫切性、必要性, 对语文学习就会越感兴趣, 就会越积极地投入学习。在教学中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并收到良好效果的基础。对中学生语文兴趣的激发需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方法。

1 观念激趣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 解决好学生学习观念问题。为了增强学生努力学习的自觉性, 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以形象生动的语言, 讲科学巨匠或世界伟人的故事, 讲当今科技和信息的飞速发展, 讲未来世界的无穷美丽, 讲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并在教学中结合说、读、写训练, 开展不同类型的讨论、演讲, 强化学生的观念教育, 让学生认识到, 作为现代人应该如何面对未来, 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产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

2 魅力激趣

教师魅力是指教师本身的人格魅力与学识魅力, 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魅力。一个好的语文教师, 一手好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抹快乐的微笑都能够深深地吸引已经有自己审美观念的中学生, 潜移默化中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一种崇拜感, 因为崇拜就会努力去学、去模仿, 久而久之, 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便产生了。只有时刻注重自己的品格修养才能使一个语文教师具有一种人格魅力, 这是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的最直接的动力。因此, 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的作用是相当关键的。语文教师不仅要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 还必须有渊博的知识, 较高的教学艺术, 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和“偶像”。新课标提出:“教师要认真读书, 精心钻研教科书, 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 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 实现教学相长。语文教师必须, 博采各家之长, 为我所用, 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生动活泼富于幽默的语言,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 学生就自然会对学语文发生兴趣。反之, 是无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一位能够对古诗文信手拈来的老师, 本身不已经给学生树立了一种最好的榜样了吗?如果教师自己“内存”不够, 就不能把课上活, 就不能赢得学生的欢心, 不能唤起他们的兴趣。而这些东西并不天生就具备的, 它还需要后天的不断努力。

3 方法激趣

作为语文课, 教师若能做到以生动有趣的课堂吸引学生, 感染学生, 学生就可以带着高涨的激情, 自始至终高度集中精力, 确保教学效果。一是课前教师要认真备课。因为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上。在教学方法和教案设计上要力求创新, 做到既备课又备学生, 即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生的个性差异、年龄特点, 提出恰当的教学要求, 做到心中有数。二是设疑激趣。课堂设疑是开启学生心智, 激发学习动机一种有效方法。“疑”设得好, 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些平时不善发言的学生并非真正不会发言, 而是老师未能拨动他们的心弦。只要“疑”设到学生的“兴奋点”上, 他们便不能不发, 发而后快;迸发求异、创新的思维火花。三是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从某种程度上说也起着主持人的作用,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提问是刺激学生积极思考的诱因, 也是鼓励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其能力的手段。提问的难易程度, 是否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语言表达是否幽默风趣等, 都是关乎学生上课是否有兴趣的重要因素。教师设计课堂提问时也应该讲究一定的艺术性。四是活动激趣。活动的形式很多, 说、议、诵、辩、唱、演均可。说:指导学生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说明文、议论文中的某些抽象概念编成快板词, 在课堂上打起竹板说上几段, 也可以编成顺口溜、打油诗朗诵, 这样既调动了学习兴趣, 又增强了理解记忆。辩:课堂上有争议的问题, 采用辩论的形式进行教学。诵:一些脍炙人口的名篇如能通过以情带声、以声传情的艺术处理变为有声语言, 那更会收到感染人的效果。唱:许多课文都可以和歌唱结合, 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唱《好汉歌》, 学《白毛女》唱《北风吹》, 音乐与文学相通, 琅琅书声与阵阵歌声都应是语文课上的一道风景, 它不但能活跃气氛, 而且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演:《廉颇蔺相如列传》篇幅较长, 故事性强, 由“导演”给每个人分配角色, 以组为单位钻研课文, 编好剧情, 配上台词, 每个人的积极性都空前高涨。

4 作业激趣

作业让语文更精彩, 作业又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平台, 它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个性张扬, 最终打开社会大语文之门。除了课本作业之外, 还要进行一些尝试:如欣赏名著可以提高人文素质, 读书、报刊、杂志可以把握时代脉搏, 写点论文可以提升作业品位, 录磁带、编小报可以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体验型作业学会关爱生命、体验内心独特感受。生活处处皆语文, 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 将学生由课内语文链接到自然中、社会中, 在各个层面的生活中运用语文。这样的课后作业训练施教, 学生学语文兴趣盎然, 收获显而易见。

5 实践激趣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要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增加实践机会,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语文教学要勇于走出课堂, 走进广阔的自然世界之中。要经常带领学生参加生产和社会实践, 丰富他们的人身经历, 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不要把他们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识字课本的框框里, 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壁把他们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 因为在世界的云雨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

6 评价激趣

教育评价, 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 要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以赞赏的眼光肯定每个学生的微小进步, 让他们不断尝到“进步”的甜头, 从而去超越自我。对作业, 只要是认真完成者, 教师都会做好记载, 及时表扬, 肯定其进步, 鼓励其再接再厉。而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 只要有一点值得肯定的地方, 就予以肯定, 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长期坚持下去, 学生就有学习的内驱力, 越学越有劲, 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摘要:在教学中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并收到良好效果的基础。对中学生语文兴趣的激发是一重要的工作, 它需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方法。培养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要进行观念激趣、魅力激趣、方法激趣、作业激趣、实践激趣和评价激趣。

关键词:学生,教师,语文,教学,兴趣

上一篇:奏响语文课堂中的生命节奏论文下一篇:高职教育中数学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