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

2022-11-08

中华民族的独特优势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备了非常独特的价值观念以及鲜明的特色, 其是一种软实力, 并且已经逐步渗透到了我国经济社会与政治力量中去, 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驱动力, 社会和谐的黏合剂。因此, 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就需要促使其扎根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持续转化与创新发展。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优势发挥的现实弊端

(一) 未能对传统优秀文化资源进行深挖、充分利用与保护

在2013年, 中国具备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共是38项, 是全球具备非物质文化遗产数目最多的一个国家。可是, 由于对传统优秀文化资源的利用、挖掘等不住, 导致文化资源浪费。一则, 中国多数文化资源长时间处在静止的状态之中, 很多文化成果没有人询问, 很多古文物都消失了。二则, 在越来越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过程中, 中国文化资源优势没有转化成文化竞争的优势, 还有一些珍贵的文化资源被他国占据。

倘若不对传统优秀文化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与保护, 那么我们所具备的传统文化资源优势以及民族自豪感迟早会随着时间慢慢消退。

(二) 对传统文化认识有偏差

现如今在对待我国传统文化态度上, 国内有几种不正确的倾向:首先, 文化自负。在西方文化冲击下, 中国人民出自捍卫民族尊严的心理与很强的复兴意识, 大力提倡本民族文化的优越性而构成文化民族主义, 有着隆中抑西的倾向, 其体现在儒学复兴与我国本文文化论等等。其次, 文化自卑。该倾向把晚清以来我国落后挨打的根源归结为文化因素。该逻辑就是国穷, 之所以穷就是由于制度滞后, 制度滞后就导致文化不济。因此, 我国的知识分子认为自己是很落后和愚昧的, 对自我文化全权否定。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优势发挥面临的挑战

(一) 意识形态与国际话语权斗争带来的影响

伴随着二战以后, 东方与西方冷战一般体现在意识形态领导权争夺战的进一步深入。1980到1990年, 东欧产生巨大变革, 苏联解体, 冷战通过资本主义取得胜利而完结, 西方国家意识形态分子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西方国家通过自己的本身具备的经济优势, 掌握与控制国际传媒, 主导价值观。因而, 意识形态以及国际话语权斗争是冷战以后国际竞争的一个全新的领域。

威胁一个国家安全的不再是军事入侵而是一个国家的文化, 西方文化霸权主义逐步渗入全世界, 让国际文化与民族文化独特性面临着很大的危机。

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非常多的价值以及精神资源, 可是因为受到国际和社会发展所影响, 依靠制度与物资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吸引力不能意义体现出来。再者,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西方文化形态有一定的差别, 因此被当作西方文化的威胁, 时刻防范中国, 导致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发展面临很多的困难。

(二) 发展主义价值观带来的不良影响

我国改革开放以后, 发展注意价值观在发展和经济建设为核心的政策中逐步构成。发展主义价值观对外开放与争取国家和平、发展经济与维持国家稳定等对我国而言均是必须要选择的。可是发展主义价值观在实施的过程中变成了唯国内生产总值论。该现实五是在两个层面对我国传统文化独特优势的发挥带来了不良影响:

第一, 经济发展缺乏以文化为基本的软性力量发展, 在实践过程中构成了对社会与精神文明的解构。第二, 发展注意无法充分表达中华民族精神行为与需求。该后果就是外界虽然没有否认我国经济发展主张, 可是并不认可价值观, 进而易于导致我们遭受到价值观的批判。

三、发挥中华优势传统文化独特优势的应对举措

(一) 尊重历史, 不能割断历史,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多年来, 中国共产党一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充分适应我国与全球发展的需要,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过程中, 促使实践与理论发展, 展开了积极的探究与创造。虽经历过很多的挫折, 绕了很多的弯路, 可是还是从这些挫折中得到了非常丰富的成果, 累积了许多经验。当十八大召开以来, 中国共产党深入阐明, 始终坚持人民主体位置, 将人民民主看成是社会主义的灵魂, 明确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将执政为民当做是检验党的最高标准, 始终把人民作为发展思想的中心, 将为人民谋福与促使人民发展当作一个国家发展的落脚点。

尤其是扎实推进群众路线, 为人民解决难题、顺应人民群众的意见、为人民提供各种优惠政策, 有效落实了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的要求。加强了人民对于党的信赖, 激发了人民创业的激情与潜在能力,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活力和威力。

(二) 文化软实力商业输出

事实上, 具备非常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并不一定会增强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我国虽具备了5000年的文化传统, 可是, 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还是排名较后的。文化资源转变成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就是文化生产力, 西方文化可在全球各地快速传播, 和西方文化产业化进度有着直接的关系。中西方文化软实力的差距一般表现在文化生产力。文化生产力是根据核心价值观的建立与认可而构成的。对于价值观的创建及认可来说, 价值观内容和形式也很重要。价值观内容经过具体形式充分体现可构成文化产品。当数量多且优质的文化产品才可以构成一定为文化生产力, 才可以对人的思想造成很大的冲击力, 继而持续推动国家传统优秀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因而, 需要持续推进国家传统优秀文化发展, 深入挖掘与整理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资源, 积极开发具备自主知识产品与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品牌, 给我国与外国市场提供有着中华优化传统文化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推动传统优秀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持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品的感召力。

(三) 统筹文化商品及意识形态属性

我国相关学者认为国家文化安全是国家与国家相互之间文化的比较优点, 就是国家为避免异质文化侵占本民族文化时, 将本国民族传统与意识形态等保护好, 而不会被同化, 避免遭到强势文化威胁而展现出的一种状态。

根据各个国家文化建设及发展情况来看, 文化软实力的构建常常是通过思想观念形式来说教的, 有着显著的意识形态趋向。根据中国来看, 一些学者认为, 文化软实力理论的出现就是企图从根源上摆脱历史变化过程中, 民族文化观念局限于西方现代实践逻辑的束缚, 使民族文化通过自己的方法自行和世界对话, 明确自身, 显现出自己的伦理性, 和全球自主对话。

因此, 可以了解到文化软实力具备了商品及意识形态两种属性。承认多元事实的存在, 所以始终坚持发展中国的传统优秀文化, 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产业化与国际化, 积极借助多元文化将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化, 以此来将中华传统文化与文化产品竞争力提升。可是需要始终坚持指导思想一元性, 不支持指导思想多元化。主流意识形态结合到民族文化之中, 加强民族的凝聚力。

现阶段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为西方文化的产物。因此, 将非原生的意识形态本土化是决定这一意识形态传播的关键因素。

对传统文化而言, 意识形态和民族文化结合度越高, 则文化自觉性也更高, 对于政权的依赖程度就很低。

在中国是由政权促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创新及传播的, 该途径就是始终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到现在为止, 马克思主义在和中国革命建设相融的时候出现了毛泽东思想与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系统, 同时在实践的时候指导了我国各时期改革与建设。可是这仅仅是在政治方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这一意识形态还未能全面结合到民族文化价值与观念等方面, 从而内化成我国人民的思维与行为习惯。因而, 必须要积极将主流意识形态结合到我国民族文化中去, 始终保持清醒的意识形态斗争与文化安全意识, 统筹文化商品及意识形态属性, 此是加强国家文化力, 保护我国文化安全的关键策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优势的发挥需要将马克思主义当成主要的指导思想,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 开展我国现代化生活, 同时在和全球多元文化深入沟通的过程中, 将其创新性发展实现。如此一来, 才可以真的面向未来, 充分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整体面貌, 成分构建与传播中国力量与文化精神。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快速发展的主要文化驱动力, 是我国始终坚持中华文化立场, 走自己的道路, 凝聚中国力量与价值, 不断创新与发展的独特优势。因而, 本文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优势发挥的弊端展开, 分析了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软实力独特优势发挥面临的挑战, 探讨了发挥中华优势传统文化独特优势的应对举措, 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独特优势,现实弊端,挑战

参考文献

[1] 李先明, 成积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构建:理论、实践与路径[J].南京社会科学, 2016 (11) :138-145.

[2] 孔宪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兼论中国共产党关于传统文化的新认识[J].教学与研究, 2015 (01) :76-83.

[3] 刘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滋养[J].思想理论教育, 2015 (01) :20-25.

[4] 王泽应.论承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伦理学研究, 2015 (01) :6-10.

[5] 杨瑞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4 (12) :47-53+13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小学作文教学误区及对策研究下一篇: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中心静脉置管化疗在IV期NSCLC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