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甲孕酮联合二联抗生素治疗子宫内膜炎的疗效

2022-09-10

妇科临床中, 子宫内膜炎既属常见病又属高发病。据相关调查数据表明, 在我国, 每年有1000万新增的子宫内膜炎病例。子宫内膜炎初期无明显临床症候, 这就使临床诊断及临床治疗更加困难。而相当比例的患者直到发生较严重的症状以后, 才会到医院就诊。如此就会错过治疗该病症的最佳时间, 使得治疗效果大受影响。故此, 针对子宫内膜炎这一疾病, 必须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确保短时间内能够遏制该病症的发展, 实现理想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过程, 主要就甲孕酮与二联抗生素对子宫内膜炎进行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予以仔细观察, 现将研究过程及分析结论作出如下说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炎患者90例。入选病例均符合子宫内膜炎的诊断标准:中性粒细胞增多或白细胞增多, 输卵管畅通, 子宫有压痛感, 下腹坠胀且发热伴白带增多, 阴道出现不规则流血。入选病例均为非妊娠期妇女、非哺乳期妇女, 均无血液病、无血液病史, 均无药物过敏史。子宫或卵巢有病变或曾服用性激素类药物的患者已被剔除。将入选病例依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45人。观察组入选病例年龄范围为16~49岁, 平均 (38.4±2.7) 岁, 病程在1~14个月不等, 平均病程为 (7.6±3.4) 个月;对照组入选病例年龄范围16~50岁, 平均 (38.9±2.5) 岁, 病程在1~14个月不等, 平均病程为 (7.1±3.7) 个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其他治疗前基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故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取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和甲硝锉 (葡萄糖注射液) , 同时所有病例口服甲孕酮。头孢曲松钠 (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400ml) , 每日2g, 静脉滴注, 10~15分钟内滴完。连续5天连续静脉滴注二联抗生素。之后于经期静脉注射甲硝锉 (葡萄糖注射液) , 首次用量15mg/kg, 之后用量减半, 为7.5mg/kg, 6小时静滴一次。之后周期性的在月经后半周期每日2次口服甲孕酮, 每次5mg, 连续服用21天。跟踪随访6个月, 观察患者子宫内膜炎的病愈状况。

对照组仅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和甲硝锉 (葡萄糖注射液) , 用法用量与观察组同。亦跟踪随访6个月, 观察患者子宫内膜炎的病愈状况。

1.3 疗效观察标准

关于本实验疗效的判断标准如下:痊愈——患者阴道出血、下腹疼痛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功能恢复正常, 月经周期恢复正常;好转——患者阴道出血、下腹疼痛等临床症状发生次数明显减少,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月经周期好转;无效——患者阴道出血、下腹疼痛等临床症状,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功能, 月经周期均无改善。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了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和分析, 计数资料以t进行检验比较, 计量资料以t检验, P<0.05为差异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痊愈22例、好转13例, 总有效率达到93.33%;而对照组痊愈7例、好转27例, 总有效率为75.56%。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且差异明显, 两组数据比较,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如表1所示。

2.2 不良反应状况对比

观察组用药期间并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但轻度不良反应发现有1例嗜睡;对照组用药期间亦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轻度不良反应发现1例头晕, 1例疲倦。

3 讨论

子宫内膜炎是妇科非常常见的盆腔炎性疾病, 分为急性子宫内膜炎和慢性子宫内膜炎。其中, 慢性占患者的大多数。患者症状常伴下腹疼痛、经期改变、白带异常, 重病患者甚至可能发展成子宫内膜穿孔或子宫肌炎, 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1]。子宫内膜炎在育龄妇女群体中多发, 但较容易被忽视。慢性子宫炎症长期侵袭导致内膜免疫力下降, 宫腔菌群失调, 耐药菌株数量增多, 而引发不孕。相关文献报道, 由于慢性子宫炎症而继发的不孕发生病率大约为40%左右[2]。总的来说子宫内膜炎最常见的致病原因有:安放避孕器、经期性交、流产、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酸度降低等等[3]。

近年来研究表明, 子宫内膜炎对于常用抗生素敏感性差。故而在治疗前对于抗生素的选择要进行培菌和药敏试验。本次研究的二联抗菌为甲硝锉和左氧氟沙星二联抗菌。甲硝锉对于消除经期炎症的促进效果很好。其半衰期长, 故而在子宫的功能层脱落后, 能够对深部的基底层更好的消炎。左氧氟沙星能够减少甲硝锉使用量, 进而达到减少其耐药菌株的目的[4]。二联抗生素极迅速的作用在患者病灶, 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实现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但单纯的抗菌治疗对于促进子宫内膜的修复及彻底清除炎症并不能起到直接的治疗效果, 长期上单独使用二联抗生素效果必然不佳。

子宫内膜炎发病除了与感染因素有关, 与患者的损伤修复及免疫因素亦有紧密联系。有研究表明, MMP-9和TIMP-1抑制剂的平衡失调是内膜损伤和出血的主要致病原因[5]。甲孕酮作为孕激素类的药物, 能够直接作用在子宫内膜, 同时与孕激素受体结合拮抗雌激素, 抑制分泌期以及增生期的子宫内膜分泌与增生。由此能够实现自然性刮宫的目的, 内膜组织受到病原菌感染亦能够藉此彻底脱落, 达到减轻炎症反应的效果。同时, 甲孕酮能够促进内膜血管的收缩, 使内膜组织的通透性降低, 令炎性细胞的浸润减少, 由此子宫内膜得以修复。相对于二联抗生素, 甲孕酮对于子宫内膜炎的治疗, 疗程短, 且对于避免产生耐药性有很好的效果, 能使药物不良反应大大减少。

二联抗生素与甲孕酮的配合使用, 发挥了二者的优点, 弥补了彼此的不足, 减少了治疗周期, 存进了患者康复, 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标本兼治的效果。本次实验中,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观察组, 且在治疗过程中也在紧密关注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从这些结果上也说明了临床使用上的安全性能够得以保障, 进而证明了这种联合用药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然而, 患者出院时, 仍应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一部分患者, 在日常生活中健康习惯不良好, 因而诱发了该疾病的产生。要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以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 注重自身的清洁。一旦发生身体不适, 及时到医院检查, 避免延误病情增加救治难度。患者出院后, 应进行为期至少一个月的愈后随访, 关注患者的恢复状况, 减少复发, 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针对子宫内膜炎这一病症的临床治疗, 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治疗效果。而甲孕酮与二联抗生素的联合施治, 治疗效果理想, 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小、症状轻微, 临床应用具有科学性和安全可靠性, 故而值得广泛推广。

摘要:目的:就甲孕酮与二联抗生素对子宫内膜炎的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入院的子宫内膜炎患者90例, 以每组45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采取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和甲硝锉 (葡萄糖注射液) , 同时所有病例口服甲孕酮;对照组则仅进行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和甲硝锉 (葡萄糖注射液) 。通过统计和对比两组病例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观察不良反应并予以记录, 评价该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统计后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明显, 临床显效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入选病例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但有嗜睡、疲倦、头晕等状况出现, 停药后不良反应即消失。结论:甲孕酮与二联抗生素对子宫内膜炎的联合施治方案对于子宫内膜炎较单独以二联抗生素进行治疗疗效更明显,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甲孕酮,二联抗生素,甲硝锉,左氧氟沙星,子宫内膜炎

参考文献

[1] 姚保芬.血府逐瘀丸联合抗生素治疗子宫内膜炎临床效果观察[J].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4, 12 (4) :379-380.

[2] 赵宇吴.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炎的防治措施探析[J].吉林医学, 2012, 33 (6) :1196.

[3] 方军, 英李莉.克林霉素磷酸酯片联合妇科千金片治疗慢性盆腔炎63例[J].中国药业, 2012, 19 (9) :74-75.

[4] 李燕.妇科千金胶囊联合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复合增生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 (20) :2245.

[5] 王成刚.Gn RH-a联合反加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2, 15 (1) :728-73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互联网推动工业企业技术创新途径探讨下一篇:网络时代物权法基本原则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