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国学公开课

2023-01-15

第一篇:二十四节气国学公开课

二十四节气国学公开课教案

《二十四节气》教案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二十四节气基本常识。

2、探索节气习俗等文化内涵,独特情趣。

3、传承民俗文化,树立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二十四节气基本常识、习俗等文化内涵。 难点:激发学习传统文化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意识。

三、教学方法 讲授、提问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中国继古代四大发明之后,又出现了第五大发明。下面我们来看一短片,请仔细看视频回答相关问题。(视频播放)请问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什么?(二十四节气)

2、新课

①从短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来的呢? 交流

②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中国是农业发达的文明古国,对于农业社会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是一件大事,因此对气候与季节变化,须有一套准则或方法来遵循,以指导农业生产。二十四节气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制定出来的。

③从短片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制定二十四节气的方法是什么? 交流

④二十四节气制定方法

祖先们没有时钟计时,便在地上插一根竿子,依「竿影」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再根据太阳从黄经(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依次划分出二十四节气。 ⑤二十四节气歌

二十四节气具体有哪些节气?

人们为了便于记诵节气名称,编了一首『二十四节气歌』 ⑥二十四节气含义 重点字词解释 立:开始;分:(昼夜)平分;处:停止;暑:炎热;至:极致 ⑦辨一辨:节气知识知多少?

1、赏景色,辨节气

2、话习俗,辨节气

3、知农活,辨节气

4、品意境,辨节气 ⑧议一议

有人说:“二十四节气作为农业社会的时间认知体系,在城镇化的今天已经没有意义了。”对此你怎么看?

总:二十四节气的现代意义:

1、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3、全球温室效应

4、气节如节气 „„

五、小结

二十四节气凝聚着华夏祖先无穷的智慧,是我们老祖宗仰望星空发现的奥秘,是他们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传统文化的继承在少年,希望我们勇于肩负这项使命。申遗成功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希望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不仅仅只有端午清明。

六、作业

收集相关二十四节气其他知识。

七、推荐阅读

《二十四节气知识》许彦来 《二十四节气民俗》高倩艺

《时光印痕:唐诗宋词中的节气之美》沈善书 《二十四节气与养生(修订版)》张红星、左祖俊

《光阴(中国人的节气)》申赋渔

八、板书

二十四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第二篇:第十四课 《“蒸汽时代”的到来》 公开课教案

第十四课

《“蒸汽时代”的到来》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理解工业革命最先从英国开始,后扩展到欧洲、北美的基本线索。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读图、阅读,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培养学生比较、判断推理能力和初步使用唯物主义历史观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启发学生认识:伟大的发明创造来源于亲身实验、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毅力教育,培养学生从历史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国力增强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洪田中学

九年级(二班)石丽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主题是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它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次革命,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工业革命的完成对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课教学重点:瓦特与蒸汽机;工业革命的影响。 本课教学难点:工业革命及其影响。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从学生们自身所穿衣服的颜色种类、成衣工序说起,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呢?

学生:略(红色的,黑色的,白色的等等)

教师:同学们,不管是白色的衣服,还是黑色的衣服,它要成为一件衣服都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假如用棉花制作成一件衣服,同学们知道它大概要经历哪几个工序吗? 学生:略

教师:大概要经历四道大工序:1.纺纱(选棉-成纱) 2.织布

3.染整(染色-整理) 4.成衣(裁剪-缝制-整烫-包装),生产一件衣服要这么多的工序,如果要生产成千上万件衣服仅仅靠手工生产大家觉得行得通吗? 学生:行不通

教师:同学们知道现代社会人们制作衣服是用什么吗?

学生:机器 教师:同学们知道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纺纱机器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这段创造了人间奇迹的历史吧! 【讲授新课】:教师:请同学翻开课本88页,看课本第一段的内容思考一下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纺纱机器是什么时候、在哪个国家、由谁发明的? 学生:略

教师: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纺纱机是1765年由英国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的,命名为珍妮机。 既然类历史上第一台纺纱机是在英国发明的,那同学们知道当时的英国为什么会发明纺纱

机,同学们能不能从政治、经济两方面谈谈18世纪的英国呢?(提示:从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英国的殖民扩张分析)

学生: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确立(前提);海外市场扩大要求改进生产技术。 教师:同学们从刚才的分析中思考一下珍妮机纺纱机的发明是不是偶然的? 学生:不是

教师:是的,它是英国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英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同学们知道珍妮机问世后在英国生产领域引起怎样的广泛影响吗?

学生: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棉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后来,其他如冶金、采矿等生制造产部门也纷纷发明、机器,有利的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教师:人们把生产领域这种革命性的变化称为工业革命。棉纺织业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起点,点燃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的星星之火。所以,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同学们现在能不能得出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呢? 学生:是在18世纪60年代

教师:同学们假如珍妮机被发明在当时的中国,情况会怎样?

学生:略

教师:有两种可能,一是昙花一现,二是成为中国的五大发明而被欧洲人充分利用(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棉纺织业,是英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教师:珍妮机发明后机器被广泛发明和应用了,它最初用什么作为动力呢? 学生:水力

教师:对了,不过除了水力之外还有人力、畜力、风力但这些动力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正如课本中所说,由于很多地方受自然条件的制约不能使用,因此解决动力问题是机器能否发挥最大作用的关键。同学们知道谁解决了动力问题吗? 学生:瓦特

教师:瓦特是这样解决动力问题的呢? 学生:瓦特改良了蒸汽机

教师:蒸汽机的改进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什么好处? 学生:标志着从此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生产飞速发展。

教师:也许有些同学会想“我要是生活在二百多年前多好啊,说不准我也像瓦特先生一样有伟大的发明,将人类带入一个新时代”。同学们认为自己能吗? 学生:一种是认可,一种是不一定。

教师:也不是所有的生活在与瓦特同龄的人个个都像瓦特那样有伟大的发明,瓦特之所以有伟大发明虽然是时代的产物,但跟他个人努力分不开。(请同学们看89页的动脑筋)他童年时就善于观察事物。他经过20多年的研究,同时吸收前人成果,终于在1785年制成了改良蒸汽机。伟大的发明创造来源于亲身实验、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 教师:同学们想象一下,自从蒸汽机成为了机器的动力后,工厂是怎样一幅情景? 学生:工厂规模扩大,整日机器隆隆,大量的产品堆积如山。 教师:那么那些步履蹒跚的人力畜力车辆能满足运输需要吗?

学生:不能

教师: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力、畜力和简陋的运输工具就无法胜任了。于是交通运输的革新又被提到了日程。同学们知道世界上第一辆轮船是由哪个国家的人发明的吗? 学生:美国人

教师:很好,是美国的富尔顿,我们这离海比较远,轮船比较少见,不过我相信同学们都有看过或者坐过火车吧,同学们知道世界上第一辆火车是由谁发明的吗? 学生: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

教师: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要叫做火车吗? 学生:略 教师: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的这台机车在前进时不断从烟囱里冒出火来,因此被称为“火车”。(同学们看课本中的图),这列火车叫做“旅行者号”1825年在英国试车成功。从此,铁路交通飞速发展。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影响?

学生: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教师:英国工业革命从棉纺织业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推动了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新动力又推动了冶金、采矿等重工业部门采用新技术,工业的发展又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请同学们拟出工业革命的进程。 学生:略

教师:棉纺织业(珍妮纺纱机,织布机)——冶金、采矿业——动力(蒸汽机的改进)——交通运输业(轮船,火车机车)。英国的工业革命的进程大致这样,同学们知道英国的工业革命在什么时候完成?持续了大约多长时间吗? 学生:1840年在英国完成,持续约百年

教师: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之后哪些国家也完成了工业革命?

学生:法国和美国等国:工业革命在欧美的完成,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使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小结】

教师:工业革命创造如此巨大的生产力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学生:略

教师归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国家富强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四、板书设计 第十四课

《“蒸汽时代”的到来》

一、 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

1、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2、 海外市场扩大要求改进生产技术。

二、起止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三、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及发明家

1、哈格里夫斯

珍妮纺纱机机

2、瓦特

改良蒸汽机

3、美国人富尔顿

轮船

4、英国史蒂芬孙

火车

四、工业革命的意义

第三篇:第四节 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公开课教案)

第四节

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彭茂成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2、说出器官和系统的概念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观察的能力。

2、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概括能力,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产和生活问题,在科学探究中发展交流与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获取知识的快乐,形成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生物学观点和珍爱生命的观点让学生乐于探究生物世界的奥秘。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难点:器官和系统等概念的归纳总结

三、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一)、复习提问:(3分钟)

1、什么叫做组织?

答:我们把形态、功能相似,结构相同的细胞构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2、动物、植物有几种组织?

答:动物有:上皮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结綈组织;

植物有:营养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

(二)、创设问题情境:(3分钟)

1、构成高楼大厦的基本单位什么? 答:砖和瓦

2、砖瓦简单的堆积在一起就形成了高楼大厦吗? 学生:认为不能,从而引入课题。

(三)、探究新知:(24分钟)

(师:那么,我们多细胞生物体又是怎样构成的呢?下面我们先来观察一下讲桌上的这株盆景,看下它有哪些器官。) 展示教师讲桌上的一株盆景,让学生观察它有哪些器官。 学生: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教师:这些器官又各有什么作用呢?如果按照不同的功能进行分类,你能把它分成几类,怎样分呢?

学生:分为两类:营养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教师:既然植物体有这么多种器官,什么叫做器官呢?

(器官:由不同 组织 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 教师:好,大家说器官是由组织构成的,那么组织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学生: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分化——组织 即:细胞经过分裂分化形成组织。

小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呢? 学生: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展示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教师:设疑: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有何异同。 学生:动、植物体都是:细胞——组织——器官,只是植物体是器官直接构成植物体;动物体由器官构成系统,由系统再构成动物体。

教师:让学生观察书本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除此之外,人还有那些系统呢?

学生:呼吸、运动、消化、循环、泌尿、神经、内分泌和生殖系统。

(四)、知识迁移:(5分钟)

人体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骼和肌肉组成,有人说,靠运动系统就可以完成各种运动,这种说法正确吗?(得出生物体是一个统一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五)、达标检测:分别写出山羊和青草的结构层次。(10分钟)

五、课堂小结:

第四篇:近二十年我国学前教育评价研究文献综述

07学前教育鱼婷妮40715050

【摘要】学前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学前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教育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的必要手段。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就已受到广泛关注并迅速发展。进入90年代,为促进《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的实施,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幼儿园,就增强评价的科学性、可行性和规范性进行了探索,使评价的主要方法从“描述性”转变为“量化”的方式;注意了“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进入21世纪,在新的教育思想的冲击下,我国学前教育评价的研究和实践逐步拓展了原有的范围、功能和意义。由于我国近二十年学前教育评价方面的范围广、内容多、时间跨度大,本文从幼儿发展评价、教师工作评价和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评价三个方面着手,对我国近二十年学前教育评价研究综述如下。

【关键词】幼儿发展评价教师工作评价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评价

一、关于幼儿发展评价

幼儿发展评价作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要反馈信息,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对于幼儿发展评价的研究成为幼教各界重要的研究内容。近二十年来,幼儿发展评价的研究主要有以下特点:

1、注重介绍西方先进教育理念和文化思想潮及对我国幼儿发展评价的启示。如适宜发展性教育和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我国幼儿发展评价改革的启示为:树立以儿童发展为本的评价观,注重差异性评价;构建多样化与个性化相统一的评价内容;采用个体化的评价标准;倡导以观察和描述为基础的评价方法等。

2、幼儿发展评价从注重结果评价渐渐转向注重过程评价,从关注定量评价到关注定性评价,做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在我国幼儿发展评价发展的历程中,最初的幼儿发展评价是简单的定性描述,到20世纪80年代引进泰勒的目标导向评价模式和西方的标准化测验以后,定量评价代替了定性评价,实证化方法垄断了整个教育评价领域包括幼儿发展评价领域。就这样,幼儿发展评价在定量和定性之间徘徊,要么强调定量,要么强调定性,非此即彼,把两者对立起来。近二十年,在先进教育理念,尤其是适宜发展性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幼儿发展评价渐渐地从关注定量评价走向定性评价,体现出过程取向的评价理念。在幼儿发展评价方式上出现了个案观察记录、时间观察、档案袋记录、轶事记录等多种评价方式,这些评价方式都是通过不断的观察,对幼儿自然流露的行为进行原始的真实的记录,保存幼儿的学习过程和“作品”,获得大量具体真实的信息,进而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进行非统一标准的描述性评价。

3、提倡真实评价或情境化评价模式,即在幼儿真实生活情境中和幼儿园所提供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对所在。

4、美国教师档案袋评价对我国幼儿园教师评价的启示。美国教师档案袋评价超越了传统的教师评价方式,较之以前的测验测量、课堂听课,它使教师评价更具真实性、全面性、发展性,便于展现教师的能力、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关于教师工作评价

教师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计划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是保证幼儿园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所具有的专业化程度直接影响到幼儿教育质量。近年来,随着对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对教师的评价,教师需要通过评价,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行为。因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教师评价的主要目的。在教育评价发展史上留下了斯塔弗尔比姆的一句名言———“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传统的幼儿园教师评价多以“证明”为取向,它往往将自身功能仅仅定位于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业绩进行鉴定和甄别,大多以对教师进行

资格认定或等级排定为终极目标。这种教师评价并不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历程,而是注重对教师在某段时间(一节教学、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内的专业水平和工作实效做出总结性的评定。而以“改进”为目的教师评价不仅仅是给教师一个“证明”教师工作业绩的评价结果,更是启迪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反思自己的工作,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不断改进和提高自身专业素养。这方面的研究如下:

1、进行分层评价,关注不同发展层面教师的专业需求,对不同知识背景和专业能力的教师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策略,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评价的要点,让评价帮助教师看清自己的发展道路。

2、教师在幼儿园日常教育活动中的反思性评价。幼儿教师学会反思性自我评价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自我反思习惯,是其专业成长道路上不可缺少的重要过程。在日常教育工作中不断地纳入自我反思过程,及时发现自己工作中的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方面,是不断提高教育效果和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在日常教育实践中通过评价和分析不断地反思和调整,才能更有效地解决实践中不断出现的问题,更好地积累成功经验,使教育活动更具教育性、适宜性和有效性。

3、走向以对话和理解为基础的幼儿园教师评价。“现代教师评价观更倾向于把评价看做是教师与外在评价者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看做是双方以诊断和改进教育教学实践、促进被评价个体发展为共同目的、相互对话与理解的过程。”通过对话,教师真诚地向外在评价者交流自己的经验与想法,从自身所处的具体背景出发自由地表达个人的意见,由此,整个评价过程将因为所有评价者对教师有了更加充分的理解而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更大的意义。“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对话对自己进行反思和评价,外在评价者则表达自己的看法,双方分享彼此的意见和经验,继而通过对话互相回应、互相商讨、互相理解。”因此,教师与外在评价者进行充分的对话与沟通,是评价能够促进教师发展与提高的关键区分评价对象的优良程度,对评价对象分等鉴定。

总之,学前教育评价作为一种导向机制,具有激励作用,是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必要条件,这一点在幼教同仁中已达成共识。近二十年,关于学前教育评价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由于评价体系及评价对象的复杂性,我国学前教育评价研究仍存在许多不足,因此,对于学前教育评价的研究之路仍是一条漫长之路。我们要更新评价观念,在借鉴国外评价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创建科学、合理、全面、具发展性的评价体系,真正做到不是为证明而评价,而是为改进而评价。

三、关于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评价

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许多地方政府制定颁布了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量表,即分级分类验收标准,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在我国也就从无到有,逐渐发展,不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对促进我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提高作出了有益的贡献。在我国,对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评价通常采取的还是一种差距评价模式,即首先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制定出一套评价标准,然后依据这套标准去考量幼儿园的工作,衡量或判断它们符合或偏离这套标准的程度。这套标准通常由从业人员的素质标准、职责标准、效率标准和效果标准构成。在托幼机构评价工作中,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是开展评价的核心,而当下我国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幼儿园分级分类验收标准存在着许多问题,如,重视静态的制度建设而非动态的师幼互动过程,评价指标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等,因而有研究者在评价标准的制定上做了一些尝试。我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工作虽然在近些年有所发展,积累了不少经验,但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刘霞.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幼儿发展评价改革[J].教育导刊,2008,(6).

[3]刘霞,胡祖祥.档案袋评价在幼儿发展评价中的应用[J].教育导刊(幼教版),2005,(12).

[4]曾广慧.观察记录———评价幼儿的重要依据[J].早期教育,2003,(7).

[5]夏靖.轶事记录法在幼儿评价中的应用[J].学前教育研究,2003,(7—8).

[6]励琦.对幼儿发展评价的再定位[J].幼儿教育,2001,(7—8).[7]徐晓莉.幼儿发展评价:关注过程重在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08,(8).

[8]张婕,朱家雄.从接受他评到自主参与评价———论幼儿园教师评价中教师角色的嬗变[J]幼

儿教育,2006,(2).

[9]刘焱,潘月娟.“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评价量表”的特点、结构和信效度检验[J].学前教育研

究, 2008,(6).

[10] 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评价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 9·

[11] 白爱保.幼儿发展评价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10·

[12] 霍力岩.学前教育评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3··

[13] 何卫红.幼儿教师工作评价方案初探.学前教育研究·1997, (6)

第五篇:如何上好国学课

教育的主阵地,如何上好国学课,实施怎样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传承经典是当前很重要也是很紧迫的一个问题。以下提几建议仅供参考:

一、善用语言巧表述

好的语言,能够让一节课熠熠生辉。有了优美动听的教学语言,学生在国学课堂中也是一种高尚的享受,有了恰当好处的教学语言,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唤醒学生奋发向上的心灵,使得国学课程更好的开展。

1、解释文本的语言

国学课中的很多内容都是用文言文所写,这就造成了今人在阅读和理解上的困难。不但是学生,就连老师,对于很多生僻的字,年代久远的文章都很难看懂和理解。针对这一问题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会选用合适的现代语言来向学生讲授文章内容,让学生能够明白古今义的差异,并能很好的理解。就像易中天品三国一样,易老选择了很多很现代的语言来帮助我们的理解。比如说“曹操第一个官职是洛阳县北部尉,相当于副县级公安局长”。我们对于“北部尉”这样一个官名十分陌生,但是与现在的副县级公安局长对比着来说,相信大家都理解了吧?这就是新语释旧词的对比性解释运用。在我们的小学课堂上,这种方法尤其适合。因为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古文底子薄弱甚至是空白的学生,教师语言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教师选用的课堂语言生动活泼且贴切形象,学生可以很直观的了解教师所讲述的内容。

如《弟子规》中的第三课有“冬则温,夏则清”这样一句话。生活在优越物质条件下的孩子们却很难理解,教师可以采用形象的比喻说:“黄香对于父亲的作用,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空调。黄香就是一台小空调。”因为孩子对空调很熟悉,可以深有体会的感受到黄香孝行对父亲的作用,同时也让孩子很直观的学习到有关“孝”的道理。

2、形式多样的鼓励语

国学的课文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复杂,孩子们很难理解和从中获得学习的快乐。教师应充分注意观察学生的上课表情和反映。可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去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上国学课的积极性。教师的鼓励语言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而不是简单的很棒、你真棒等。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找出学生在课堂上的闪光点,及时的、有针对性的鼓励。孩子在得到教师的认同之后,会对教师所表示的认同表现出更多的兴趣和关注,而兴趣则是最好的老师。

比如说,在班上有一个孩子很喜欢认字,并在学习中学会了很多字。老师发现之后,高兴的夸奖他为“小字典”,而不是简单的“你真棒”,老师在孩子的眼中发现了骄傲,比简单的一句“你真棒”更有效果。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采用形式多样的鼓励语言,做到有的放矢,也可以让学生感受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了解。当然,教师课堂上的鼓励的形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是口头表扬、实物奖励、优胜者特权等等。

二、浓厚生活气息的课堂

1、要将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弟子规》这本书,主要教授的是“为人父母怎么做”、“为人子女怎么做”、“为人朋友怎么做”、“为我怎么做”等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弟子规》最现实的一个目的是为了指导我们如何做人,并在此基础上了解我国深厚的文化历史传统。如何去贯彻这一目标?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学有成效?关键是将课堂和生活结合起来,善于抓住生活中典型事例,结合课本与学生共同剖析文本内容。比如在《弟子规》中的第五课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德有伤,遗亲羞;身有伤,遗亲忧”。我们可以结合调皮捣蛋的学生的例子来加以讲解,让调皮的孩子自己来说说其中的见解和感悟,让其有切身体会,同时也明白,原来生活中处处皆国学。并适时的将德育和安全教育贯穿其中,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

2、实际生活情景的模仿

《弟子规》中着重讲的是“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我们要善于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而在课堂上实现结合的最好办法就是情景模拟。通过情景模拟,可以将课本内容直观、形象的体现在学生面前,同时也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本的理解程度。在上《弟子规》第九课的时候,老师让学生表演情景“见到老师时(路上、下课后)”,有些同学的表现差强人意。但是当老师第二天早上来学校上课时,却发现到了一个很大的变化:很多学生主动跟老师问好,并让老师先进校门。下课的时候,改变了蜂拥而出的陋习,而是等着老师先出去,他们才走出教室。通过情景模拟,省去了老师辛劳而又无用的说教,让学生自己去明白:什么是真善美,

让学生发挥出了自己的主动性,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同时,也加深了对国学课堂上所学知识的认识,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课堂形式的多样化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依据教学内容,采用多种形式来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对于儿童来说,国学相对枯燥无味,教师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去刺激学生、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热爱国学。针对这一阶段的儿童的心理和身理特征,我们需要将相对枯燥无味的国学课上的有声有色所必须的法宝就是讲故事。教师在充分理解课文意思之后,利用书籍或者是网络资源查找与文章相关的小故事,也可以作为作业布置学生搜集查找,在课堂上进行总汇,以师生共同讲故事形式来上国学课。不但让学生在听故事中学到了国学知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自己动手的能力。除了在课堂上可以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外,我们还可以选用经典诵读、知识问答、你做我说等多种形式来上好一节课,保持学生的对国学好奇心和新鲜劲。再比如单就诵读这一项来说,也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像开火车读、分组读、男女pk读,诗句接龙读、问答式读„„尽量做到课堂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不断的刺激学生,以达到我们国学课的要求。

当然,除了学校课堂之外,我们还有家中、社会课堂。孩子能不能学到国学知识,能不能学好国学,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在于家长和周遭的社会环境。我们的课堂不应该只是局限于学校里的课堂,更应该

作为国学教师,就更应加强学校课堂与家中、社会课堂的联系,平实多布置一些让家长、社会中人能共同参与的活动。家长应是国学教育有力的后备军和实施者。在课堂外,家长应积极响应学校、教师的号召,同孩子一起感悟经典。通过学校学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同时着手,让我们的孩子在诵读经典之后,将知识内化为行动,内化为气质。

四、发挥总策划的作用

国学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的关键在教师。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作用是无可比拟的,他们由“妈妈说”转变为了“老师说”。教师对于他们来说就像是黑暗中指引光明的火炬。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这门课的喜爱程度。很多孩子在刚开始并不是讨厌某门课程,而是因为讨厌课程的任教老师才不喜欢某门课的。作为一名国学教师,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国学素养,身体力行,做好学生的表率,用自己的行动感召学生,做好国学课堂上的总策划。只有我们自己有一桶水的时候,才能给学生一瓢水。我上课时一般将课堂分为六个环节,即看看(文章包括哪几个部分、有什么故事、插图)、读读(圈出不认识的生字、通读全文、了解全文主要内容)、想想(有什么不懂的、值得学习的地方、批判的地方)、议议(交流自己的想法、评议是非;师总结性评价、讲故事)、背背(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练练(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全方位的发展孩子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只是起引导学生的作用,让孩子自己去品读、去发现。

教师作为总策划者,在备课、上课的时候应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因人施教、因条件施教。立足于生活这个大背景,将国学教育贯穿于其中,让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经典的魅力。

还是听专家的说法吧,读!国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是:不求甚解,熟读成诵。

今年3月9日,文昌市小学教研室再次举办了《中华颂·国学经典诵读》教师培训活动。会上文城中心小学教研员许小丽老师和海南省教育研究院教研员王琴玉老师分别为我们上了一节观摩课,这就给我们怎样上好国学课一个正确的导向,尤其是王琴玉老师的课更贴近我们农村学校的教学实际,让我们比较容易接受。王琴玉老师说过,站在教室里,我们该怎么做?就是带着学生读,跟着学生一起背,采用多种方式读,用你的声音把你的心声表达出来,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二年级道德与法治心得下一篇:二年级下美术教学计划